自由与专政的思想研究论文(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11-04 13:02: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自由与专政的思想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自由与专政的思想研究论文》。

第一篇:自由与专政的思想研究论文

法国革命虽以建立自由共和国为目的,却似乎总是难以摆脱专政乃至专制的命运。与“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理念相伴而生的,是雅各宾专政的恐怖统治甚或拿破仑专制帝国的建立,法国革命的政治文化亦因此烙上“好走极端”的印痕(高毅,2013:3)。但是,在法国的政治理论脉络中,还有这样一种思想传统:即尝试兼顾自由与秩序,在各种极端倾向之间力求找到一个平衡点。孟德斯鸠是隶属这一传统的思想家,每逢探讨政治问题时,十分注重对社会维度的考量。孟德斯鸠是社会学的先驱,这是涂尔干的明确判断(渠敬东,2014)。为什么说孟德斯鸠对于社会学的形成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其重要的思想对于西方人反思法国大革命的情结何以会被看作是宝贵的资源,以及他关于革命之后法国政治-社会学说的演化和流变的看法,对于今天重新理解社会学产生的根源和实质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缘由如下。

在孟德斯鸠之前,哲学家们虽然也探讨诸如法律、习俗等社会事物,但其关注点在于社会应该怎么样,即致力于构建一个完美的、可供模仿的模式,目的在于改变、甚至改造社会。孟德斯鸠则关注社会现象实际是什么,致力于探寻社会现象的起源和基础,目的在于认识并解释既已存在的社会现象。正是出于对社会现实的尊重,孟德斯鸠依据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形态划分了三种类型的政体;从这一划分标准的选择,就可以看出他对社会与政治之间互动模式的关注,并通过探讨政体的性质与本原这一理论呈现出来。这一理论的起点是简明清晰的,但在论证过程中,孟德斯鸠持续地推进问题复杂化,不断地呈现其更为丰富的面向,政体、本原、立法、民情等要素之间构成一种相伴相生、相互依存的动态平衡。孟德斯鸠理论的丰富性与开放性,使其得以伴随着法国历史的展开逐渐深化。

法国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并在法兰西这样一个大国建立了共和制,法国革命者的这一共和实践突破了启蒙哲人关于共和国只适于小国寡民之城邦国家的论断。雅各宾派的激进共和实践所体现的弊端,动摇了一部分人对共和制的信念,伴随着罗伯斯庇尔倒台,革命渐趋缓和,“如何在一个大国巩固既已建立的共和制”成为共和精英们最为关注的问题。在反思雅各宾派共和实践的基础上,贡斯当承继了孟德斯鸠关于古今社会形态差异的议题,提出了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尝试厘清现代自由的内涵;作为他的知己与战友,斯塔尔夫人则努力探索应当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共和政体方可保障现代人的自由。革命年代,新旧政体交替,民情剧烈变动,多种政体原则并存,甚至例外状态下亦需非常政体,方可既与政体原则保持一致,又能符合特殊时期民情的需求;与此同时,尚需有意识地塑造民情,为将来进入常态政治及保持政制的存续打好社会基础,“制度的专政”由是诞生。然而,共和国并未进入稳健发展的常态政治,由于缺乏民情土壤的深厚根基,共和实践一再插入帝制复辟的幕间剧;在探索如何使共和国摆脱帝制幽灵的过程中,托克维尔不再囿于通过政体建构来塑造民情,而是直接从民情切入,努力探寻民主社会所潜藏的专制倾向以及完善民主社会的良方。

孟德斯鸠把社会现象当作一个整体来处理,认为社会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并提出了“一般精神”的概念,一般精神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受多种事物的支配,就是:气候、宗教、法律、施政的准则、先例、风俗、习惯。结果在这里形成了一种一般的精神。”(Montesquieu,1875:livre XIX,chap.IV)他相信每一种社会都具备其特有的本性,而且“社会的本性并不比人的本性更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改变社会的类型并不比改变动物的物种更容易”(涂尔干,2003:19)。因此,他力图探寻每一种社会的本性,以明确其应该追求或避免什么。

为此,孟德斯鸠以历史经验为基础,依据社会事实本身划分了三种政体类型:以古希腊罗马的城邦国家为原型的共和政体,以现代欧洲民族国家为原型的君主政体,以东方社会为原型的专制政体(Jaume,2008:140)。在区分三种政体的基础上,孟德斯鸠(1875:livre II,chap.I)界定了三种政体的性质:“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执政,不过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他进而探讨了政体的性质与本原之间的区别与关系:“政体的性质是构成政体的东西;而政体的本原是使政体行动的东西。一个是政体的构造,一个是使政体运动的人类的感情。”(Montesquieu,1875:livre III,chap.I)可见,本原是政体的动力,与此同时,它是促使一般精神形成的原因,从而成为衔接政制与民情的纽带(渠敬东,2014)。

每一种政体都对应其特有的本原。共和政体所对应的本原是品德,即爱共和国。共和政体又分为民主政治与贵族政治:“共和国的全体人民握有最高权力时,就是民主政治。共和国的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时,就是贵族政治。”(Montesquieu,1875:livre II,chap.II)在民主政治下,爱共和国具体体现为爱平等。城邦社会的地域范围往往是有限的,表现为一种由同质部分构成的街区,在其中生活的人们有着大致相同的生存境遇,私人空间有限,热心于公共福利。在民主政治下,人民既是主权者,又是被治者:“在民主政治里,人民在某些方面是君主,在某些方面是臣民。”(Montesquieu,1875:livre II,chap.II)人民通过选举,体现了身为主权者的意志,并指派代理人来治理国家,掌握权力的人仅仅被授予一种有限的权威,其位置并非高高在上,且只能在既定时间内任职,因而,人们在政治地位上是较为平等的,“民主国的国民对国家的服务,在分量上,不能完全相等,但他们应该全部以平等的地位相互为国家服务”(Montesquieu,1875:livre V,chap.III);相应地,在民主政治下,人们在经济上也不能有过大的差别,要对私人财产有所限制,“爱俭朴限制了占有欲,人人只求家庭之所必需,如有所余,则归给国家。……好的民主国,是由树立家庭的俭朴去供应公共开支的”(Montesquieu,1875:livre V,chap.III)。总而言之,民主政治下的“平等”意味着在政治上限制治理者的权威,使治理者与被治者能够以较为平等的政治地位为共同体服务;并在经济上限制私有财产,将财富奉献给国家,以供应公共开支。强调这一“平等”理念在于促使人们“忘私而为公”,热心参与公共事务,为政治共同体服务,即“爱共和国”。

在贵族政治下,品德体现为“节制”:“节制是贵族政治的灵魂。我指的是那种以品德为基础的节制,而不是那种出自精神上的畏缩和怠惰的节制。”(Montesquieu,1875:livre III,chap.IV)孟德斯鸠将贵族政治看作民主政治的一种退化形式,贵族在这里形成一个特权团体,并为着自身的利益抑制人民,形成民主政治所没有的一种力量,“贵族政治最高的权力是掌握在某一部分人的手中。就是这些人制定并执行法律。其余的人民和这些人的关系,最多就像君主政体中臣民和君主的关系”(Montesquieu,1875:livre II,chap.III)。贵族通过制定并执行法律来约束人民,所以贵族政治下的人民比民主政治下的人民较少需要品德;然而,贵族约束人民容易,约束自己却困难,因此贵族需要具有“节制精神”(esprit de modération)。贵族的节制精神包含两个层面。其一,尽量缩小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差距,“贵族们仪表上的谦逊与朴实就是贵族们的力量了。当他们不矫饰任何高贵的样子时,当他们同平民混在一起时,当他们同平民穿相似的衣裳时,当他们让平民共同享受他们一切的快乐时,平民便会忘记自己的贫弱”(Montesquieu,1875:livre V,chap.VIII)。这意味着贵族不仅在仪表、举止上要节制、谦和,亲近,还应当尽量避免享受经济上的特权,尤其是纳税的不平等,在经济利益上也尽可能地以公道对待人民。其二,通过某种程度的节制在贵族阶层内部保持平等。在贵族政治下,既要努力促使每一个家族内部的平等化,也要避免出现某一个家族比其它家族更尊贵的情况,以维持各家族间的平等与团结。否则,若一个公民或一个家族突然取得过高的权力,就会破坏贵族政治的结构,滑向君主政体;甚至还应注意的是,既有的贵族政治缺乏君主政体下对君主的约束,这一权力更有可能被滥用。因此,在贵族政治下,作为统治阶层的贵族,应当遵循“节制”的品德,以推动社会的平等化,弥合贵族与平民之间既已存在的差距,避免贵族阶层内部出现更大的差距,从而使贵族政治趋近民主政治,“贵族政治越是近于民主政治,便越是完善;越是近于君主政体,便越不完善”(Montesquieu,1875:livre II,chap.III)。

当时,在欧洲现代民族国家中,分工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从横向上看,人们分别从事农耕、贸易及各种手工劳动,从纵向上看,社会则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这样的社会就好似一个有机体,其中各个部分都依照一定的秩序各尽其职,君主是一切权力的泉源,但他不能仅凭自己反复无常的意志行事,而是受到既有秩序的限制,依照基本法律实行权力;因此,在君主制社会中,需要具备一些中间的、附属的权力,它既是君主施行权力的途径,也对君主的权力形成制约。贵族的权力即是最自然的中间的、附属的权力,它构成了君主政体的要素,“君主政体的基本准则是:没有君主就没有贵族,没有贵族就没有君主。但是在没有贵族的君主国,君主将成为暴君”(Montesquieu,1875:livre II,chap.IV)。在君主政体下,很难要求人们具备共和政体之下的品德,因为在有限领域中从事专门劳动的人很难热爱、关注整个政治共同体的事务,“每个等级所关心的仅仅是社会生活中的有限领域,那么它就看不到其本身职能之外的东西。人们的心中充满了有关自身等级的观念,而不是国家的观念。每一种秩序都只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并不是共同的福利,而是自我扩张。”(涂尔干,2003:27)荣誉从而取代品德成为君主政体的本原:“荣誉就是每个人和每个阶层的成见。它代替了我所说的政治品德,并且处处做品德的代表。在君主国里,它鼓舞最优美的行动;它和法律的 力 量 相 结 合,能 够 和 品 德 本 身 一 样,达 成 政 府 的 目 的。”(Montesquieu,1875:livre III,chap.VI)作为君主政体构成要素的贵族所追求的不再是节制的品德,而是与荣誉紧密联系在一起,“荣誉可以说就是贵族的产儿,又是贵族的生父”(Montesquieu,1875:livre V,chap.IX)。节制的品德是为了爱共和国,其目的指向为公,而荣誉则追求优遇和高名显爵,其目的指向私欲和野心,这对共和国来说虽是有害的,但却能赋予君主政体活力与生机,这一方面因为既有秩序能够压制野心,另一方面则能够促使人们在追求私欲的同时也能为政治共同体服务,“这就像宇宙的体系一样,有一种离心力,不断地要使众天体远离中心,同时又有一种向心力,把它们吸向中心去。荣誉推动着政治机体的各个部分;它用自己的作用把各部分连结起来。这样当每个人自以为是奔向个人利益的时候,就是走向了公共的利益”(Montesquieu,1875:livre III,chap.VII)。

孟德斯鸠一再强调以贵族为代表的中间权力对于君主政体的重要性,它是君主制社会中秩序的承载者,贵族所象征的荣誉在一定程度上捍卫了自由与尊严,既是推动君主政体的原动力,又对君主权力形成制约。如果将中间权力废弃,君主制社会的秩序就会瓦解,甚至沦为专制政体。“请把君主政体中的贵族、僧侣、显要人物和都市的特权废除吧!你马 上 就 会 得 到 一 个平民 政 治 的 国 家,或 是 一 个 专 制 的 国 家”(Montesquieu,1875:livre II,chap.IV)。荣誉在专制政体下是危险的。荣誉以自己的意欲为基础,遵循既定的法律和规则,但在专制政体下,专制君主不遵循任何秩序,以其反复无常的意欲压制甚至摧毁其他所有人的意欲,臣民所能做的只是绝对的服从,“在专制的国家里,政体的性质要求绝对服从;君主的意志一发出,便应确实发生效力,正像球戏中一个球向另一个球发出时就应该发生它的效力一样”(Montesquieu,1875:livre II,chap.X)。在专制政体下,人们完全丧失了公共生活的空间,只能蜷缩于狭小孤立的私人世界里承受着命运的无常、对厄运的畏惧,甚至丧失了作为人的自由与尊严,“在那里,人的命运和牲畜一样,就是本能、服从与惩罚”(Montesquieu,1875:livre II,chap.X)。恐怖从而取代荣誉成为专制政体的本原:“在专制政体之下,当君主有一瞬间没有举起他的手臂的时候,当他对那些居首要地位的人们不能要消灭就立即消灭的时候,那一切便都完了,因为这种政府动力———恐怖———已不再存在。”(Montesquieu,1875:livre II,chap.IX)

孟德斯鸠如此完成了对三种政体的性质和本原的梳理,他讨论的起点虽是简单明晰的理想类型与应然状态,但所指向的是更为复杂丰富却仍不失规则的实然状态。从历史经验中,人们更多地看到虽以一种类型为主导但同时又与多种类型并存的混合模式。“三种政体的本原就是这样。这意思并不是说,共和国的人都有品德;而是说,他们应该如此。这也不是要证明,君主国的人都有荣誉,而在某一个个别的专制国家的人都心怀恐怖。我们所要证明的是,应该要有这些本原,否则政体就不完全。”(Montesquieu,1875:livre III,chap.XI)孟德斯鸠关于政体的性质与本原之间关系的命题,开启了法国未来共和宪政发展中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探讨,伴随着历史的演进与理论的深化,关于这一命题的讨论也不断得到丰富与完善。

在论及政体建构时,他从不固守僵化的原则与抽象的理论,仅囿于制度设计中权力分配的讨论,更为关注制度、民情、立法、原则等诸多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与平衡机制。这种系统性的、富于张力的理论使政治问题中不同层面的丰富性得以呈现出来,与此丰富性相伴而生的是一种“节制”的品质。在孟德斯鸠笔下,节制首先是贵族政治的承载者所当具备的一种宽和品质,它促使贵族保持庄重、质朴的仪表,以尽可能地缩小贵族与平民在财富、地位上的差距,避免贫富极端分化的情况出现;伴随着论述的展开,“节制”的另一层意涵呈现出来,即“元老院”这一机构所蕴含的节制精神:进入元老院的成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年龄、品德、勋绩,且品行庄重,他们构成一个固定性的团体,足以胜任道德的楷模、风俗的典范,作为传统风尚的活的承载者与保护者,元老院能够影响民情,确保其不背离传统的根基,从而促使民情与制度、律法之间形成良性互动,·78·避免极端政治的出现(Craiutu,2012:35)。

第二篇:西方哲学论文—论思想自由与人生价值

论思想自由与人生价值

学院:人文学院专业班级: 社会学091班姓名:解斌学号:2009014363

摘要:对自由、平等的不断思考;哲学思想对人生价值的源远影响;

对自我追求的不断追问

很快的,西方哲学概论这门课学完了。感觉思想获得了更多的启蒙与发展,但有具体的难以呈现出来。哲学思想如此的浩瀚,令我感觉到自己的大脑真的很狭小,难以记住如此繁多的思想体系,因此就自己以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结合课程对我思想的一些触动与感受写出来。这也算是对思想的一次洗礼吧!

在思想启蒙的时代 “人生而平等”这个观点影响了整个西方,自文艺复兴以来,成为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西方很多基本价值观都基于此,依赖于此。教育对于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所应该具有的思想,全都要由教育赐与我们。”而应试教育却是不符合人性自由的教育,“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由此,卢梭提出自然教育思想。平等思想是卢梭思想的核心和基本出发点。卢梭的平等思想在推动历史进步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资产阶级政治法律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在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斗争中起着鼓舞作用。没有这句话,所谓的西方文明,现代文明,也许就是一句空谈,一个纯粹的谬论。然而人生真的生而自由吗?自由真的可以在人生价值之中实现吗?

“人生有梦,为梦想而生,为需要而活,那才是一个自由的人”。这是我现在的人生观点。

哲学史是思想的战场,不是记忆的材料库。人生的价值,一定就是让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能够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表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个人都不免有一个渴望,或为温饱,或为名利,或为学问,或为德行,或为财富。这种分别究竟以什么为标准呢?哲学家们都承认:人生的最高目的是幸福。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对于这个问题也各有各的见解。积学修德可被看成幸福,饱食暖衣也可被看成幸福,究竟谁是谁非呢?我们从人的观点来说,人之所以高贵于禽兽者在于他的心灵与思想。人如果要充分地表现他的人性,必须充实他的心灵与精神生活。幸福是一种享受,实现人生价值更是人生自由的一种追求。

“人生而自由吗?”真的生而自由吗?人在“自由”之中,记得老师说过“在理想国度里,每个人的自由基于个人的自律”。

但是在我看来这里的“自由”显然是指人的属性,而人的属性有思想的和行为的两方面,那么,这个问题就得首先明确,无论人是否生而自由,这其中的自由

是指“自由的思想”?还是指“自由的行为”?我可以说,不光是人,就所有动物来看,如果从“自由的思想”看,当然是生而就有。但从现实行为看,(相对那些自由的思想而言)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有。这是从精神意识和现实行为这不同层面看问题时的结论。而通过哲学思想的获得,特别是吸收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之后,我感觉在思想层面,自由是存在的。另一方面就是“人生而自由吗?”这个判断的判断标准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比如,我自由与否的问题,是凭我自己的感受来判断呢还是必须以某种客观标准来衡量?显然,如果是前者,那么任何讨论都没有意义;如果是后者,当然就是有意义的,所以真正的问题在于:一个有关自由的客观标准是否可能?

我们都喜欢自由这没得说,人在现实中不自由这也没得说,那么,尽可能使人自由更没得说。但平时人们口口声声说追求“人人平等”。这可能吗?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只有相对的公平。“人人平等”的观念,纯粹是瞎掰的,这既不是事实,更不是真理,而是一种价值判断,一种价值取向。换句话说,这里没有实证的基础,而是个人的形而上学。用更恶毒的话说,这纯属妄想、意淫。确实,当我们冷静下来,不再把理想主义当成客观规律,不再把个人追求视为客观真理,那我们会发现,人不但非“生而平等”,反而是“生而不平等”。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自私的基因”理论,或者人类行为学,我们会发现人确实是不平等的,天生的不平等。人的能力差别,环境差别,机遇差别,经历差别,以及性格差别,等等,决定了人是千差万别的,决定了人在任何权利上都不可能平等。这种不平等不仅是一种事实,而且还是个真理。它的唯一的“不足”是在于我们的脑子里是否“信仰”这个真理,有些人就是要坚持反真理的信仰。

虽然我感觉在现在这个社会的人为了稳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比如创造和运营一套极其复杂的现代司法制度,强调稳定压倒一切,但是我们无法保证这一切都会正常,都会成功。不仅普通大众的扰动是个问题,也许精英内部也有问题。生命的代差,基因的作用与变异,世事的影响,让一切的政治神话都难以实现(想想中国的始皇帝吧)。世界存在于动态之中,强弱并非永恒不变,穷光蛋有时也会发财,一些另类也可能登上舞台。虽然警察和监狱延迟了这种转化,保持了相对稳定,但这不是永恒的,也绝不是固定的。也许在更多的人思想变得自由之后,社会变迁就会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是生而不平等的,所以我们都在追求不平等的利益,利益让大家思想异化了。你希望永远都当领导,希望我永远都做统治别人的人,秩序永远都这样美,但我还希望打破这“秩序”,也去领导一群人,有谁喜欢甘为人下呢?正是人人这么想,所以这世界不可能真正的安定下来,不可能真正的团结,不可能真正的稳定。既有利益分配不能充分满足所有人的欲望。所以说,当我们唾弃了“人生而平等”这种荒谬的观点,伟大的真理却让我们更郁闷。“人生而不平等”就意味着人不可能满足,大多数人永远不可能满足。低者欲升高,尊者欲长久,这些利益总要冲突的,秩序总是要破坏的。“和谐”之难就在于此。

人生的价值,一定就是先满足自己的需求,然后让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能够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表现给这个世界看吧。

好久以前,我很记得一句话:生命在于生生不息。那时我还小,没法理解。其实,现在了解了哲学,我宁愿这样理解生命:在于在自由的条件下满足需要,然后让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能够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给这个世界

看。裴多菲的根据自己毕生经历和认知道出了生命这样的一个真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时至今日,我才开始体会到这些简单的语言中蕴含了极高的生哲学思维境界。无数前人人生思想的沉淀构成了现在我们生活的指向灯。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有艰难、困惑、郁闷的时候,只要我们心中有追求自由与价值的信念,就会有转机和好运的来临。别放弃,坚持信念,坚强而且坚定地等待和努力,成功就会来。一句老话在我很小的时候就一直刻在我的心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而最接触了各种哲学思想之后,更加坚定了我对成功这个颠扑不破的看法,也执着地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

生生不息,在于我们的信念,在于我们思想的开拓性、强大性!当代的我们应该形成怎样的人生价值观是讨论的一个热点。诚然,现在我们的价值存在着矛盾乃至迷茫,存在着某些价值坐标倾斜的现象。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现象统统归结为我们青年人价值观的问题。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把该群体的价值观念放在社会背景下进行分析研究。当代青年人价值观的冲突,正是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中新旧价值观念变迁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冲突本身也正是价值澄清和价值重建过程中暂时“阵痛”,它孕育着一种新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符合历史的潮流的价值观的诞生,我们认为,我们的价值观主流是健康、务实、积极、进取的。所以我们有自己的追求,有自己的信念,也在用自己的人生价值在追求自己的自由。

而我就怀着对生命自由执着的理解,我会加倍对自己人生价值实现的行动付出。我会乐此不彼的在积蓄力量,就像蝉一样,在破茧而出之前要经过十几年的酝酿过程,这个过程缓慢而艰苦。但我在这个过程中,感到很快乐和充实,并不是被束缚了,而是充满希望的在冲脱束缚,一个在为梦想不懈努力的人,一定就是一个自由的人了吧!

请让我慢慢的,静静的等待着破茧而出的那一刻,等待着获得人生自由的那一刻!伴随着我汲取的人生哲学思想,在生活中获得自己心灵的自由与人生价值的实现。

第三篇:职工思想研究论文

河曲电厂二期项目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政研论文:如何围绕企业发展做好基层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内容摘要:在当前企业重组整合、进行二次创业的新形势下,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应责无旁贷地肩负起“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责任,坚持经常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注重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坚持群众性,党、政、工、团一起抓,掌握灵活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方法,引导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为油田改革和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油田发展历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不断创造辉煌的有力法宝。在当前油田重组整合、全面建设高原千万吨级大型油气田的新形势下,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加快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全面加强基层思想建设,进一步促进油田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本人就如何围绕油田发展,做好基层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谈点粗浅认识:

一、坚持经常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

思想政治工作贵在经常,只有坚持经常性,才能实现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也才能有效的调动职工积极性,达到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于油田发展的目的。为此,在坚持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力。

1、为基层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提高领导班子素质,增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觉性,这是能够围绕通信发展,开展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环节。工作中,领导班子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要树立两手抓的共识,形成抓生产建设这个中心的合力,把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为发展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把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点统一到如何调动和保护职工的积极性上来。

2、在实施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坚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思想工作形势分析,明确长远和当前的主要工作目标,以确定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课题和内容。本人认为大致分为四个类型:一是宣传鼓动课题,把动员、鼓动、宣传好人好事,总结表彰贯彻到企业发展的始终,达到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目的。二是防范课题,就是经过思想形势分析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测,确定教育内容,达到“预测立,不预则废”的目的。三是解决普遍性问题和个别思想问题的课题,采取普遍性教育和个别谈心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教育和疏导。四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关心职工生活的课题,这是在实际工作中对基层领导的基础要求,也是做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实际工作中,还应根据具体情况,随时确定新课题和内容。

3、树立良好的带头形象,是有效坚持经常性的重要一环。政工干部在基层党委和各站队、作业区都处于中枢和要害部位,是沟通上下的咽喉,联系左右的纽带,传递信息的中枢,同时又是企业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者。而要做好各项工作,首先要加强我们自身的作风建设,一是要政治坚定,经得起考验。思想政治工作涵盖面广,既有具体事务性工作,又有许多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二是甘于奉献,耐得住磨练。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隐性效益,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相比生产经营部门属于“清水衙门”,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一种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甘当无名英雄的精神;三是要严于律己,当得起表率。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大多政工人员又工作在领导身边,往往是广大员工群众人们关注的对象。因此,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担当起表率,发挥“身教”作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说服力。

二、注重针对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

在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必须注重针对性。针对性是实现经常性的具体体现,实践中把握思想工作的针对性,本人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任务定内容,旨在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油田的勘探开发、生产建设和安全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工作中要做到针对任务定内容,在每完成一项任务中,把握宏观控制,这就要求我们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联系本单位有效发展的实际,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单位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做好“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的基础上,及时宣传先进,表彰好人好事,提倡奉献和奋斗精神,形成人心向上的好风气。有针对性的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二是联系安全生产的实际,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干部职工主动查找、整改事故隐患,勇于同违反安全管理制度、规定的行为做斗争。三是联系维护稳定的实际,使党员干部能够严格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及时掌握职工思想动态,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油田的建设。

2、针对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前预测组织教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依据思想形势分析提出问题,对在完成生产任务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要树立超前意识去预测,把容易出现的问题做为政治教育的内容,用以保障单位的思想建设健康发展。在平时工作中,应及时对职工进行劳动纪律、遵守职业道德的教育。在职工中进行“假如我是一个用户”“假如我是甲方”的教育,启发职工遵章守纪的意识,用以加强企业的职业道德建设和纪律性。

3、针对不同

人员的情况,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在做好旨在加强整体素质建设的同时,也必须做好具体人的工作,而且要真正做到点子上,因此应掌握具体方法和正确处理几个关系:一是细心观察分层次,调查研究讲方法,职工年龄大小、知识结构、个人经历,男女性别这些不同方面带来的思想问题也是千差万别的,思想问题所表现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应细心观察。采取不同方法,就一般来说:老同志在沉默不语的时候、技术人员在情绪不高的时候、青年职工在不说不笑不高兴的时候,这时正是需要做好思想工作的时候,要通过谈心拉家长等了解掌握情况,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解决职工思想和实际问题。二是大道理和小道理的关系。坚持大道理管小道理、小道理服从大道理,该讲大道理的时候,必须要讲,只有在道理上讲清楚,才容易收到好的效果。三是处理好主动做与被动做的关系,对于主动找上门来,找领导谈思想解决问题的,应热情接待耐心听。针对不同情况给予疏导、解释、批评、鼓励。对于不能马上解决和答复的,要研究后认真做好善后工作。在平时工作中还要主动做好不同层次人员的思想工作,在对党员教育中,重点强调党员模范作用,针对实际情况,组织党课教育,对基层党员要以表扬为主,肯定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三、坚持群众性,党、政、工、团一起抓

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因此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就其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的特点,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本人认为,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党、政、工、团一起抓,像这几年,油田各级党工团组织认真贯彻落实油田党委的决策部署,针对影响油田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在处置群体上访事件中,加强思想教育,坚持说服劝导,讲政策、讲法律,以政策和法律规范行为;,确保了油田治安秩序的稳定,为油田总体稳定形势的不断好转和改革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党工团组织,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这样在出现一些问题时,就能把握住及时发现,确定弄清,正确处理思想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在油公司新体制下由于人员配置,各部门业务相互交织渗透等原因,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再单靠政工干部孤军奋战,而是要纵向、横向渗透铺开,构建大政工组织体系,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局面。

四、掌握灵活性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方法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在新时期抓好中心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必须掌握好灵活性,才能真正创造一个生动活泼,团结宽松的工作环境。在现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本人认为应注意把握“四个结合”、“一个区别”、“做有情领导”这几个环节。“四个结合”是“表扬和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普遍教育和个别帮助相结合,以教育为主。肯定成绩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肯定成绩为主。正常教育和开展各种有益活动相结合,这些做法是在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经常遇到的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决定其具体方法,达到职工能听进去,并愿意去做的目的。“一个区别”是:认真区别实际问题与思想问题的界线,在现实条件下,职工中存在有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确定解决的办法,而不能统归于思想问题。属于实际问题的能解决的尽快解决,暂时解决不了的,也要讲清道理。当然对一些属于思想问题的要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力求解决。

此外,要“做有情领导”,思想政治工作的“根基”是人心。温暖人、才能激励人,凝聚人、才能振奋人。当前油田职工的工作竞争、精神压力加大,社会环境价值趋向复杂,所以当前的员工较过去更加需要真情和呵护、温情的关心。还有各作业区、野外小队远离基地处于戈壁沙漠,大多数职工都“为了大家舍小家”的实际困难。在实践中,基层一些当作之党组织牢固树“职工利益无小事”的服务观念,从小事入手,这比如:落实低保救助、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立职工健康档案,部分解决一线女工下基地工作,职工餐厅的生活改善,日常的“三访四谈”活动以及各支部开展的节假日的一次探望,生日里的一声祝福,生活中的一次帮助等等使作业区真正成为了员工心中温暖的家园物细无声地温暖着职工的情感。企业用真情暖了职工的心坎,职工会自觉把真心捧给企业,与企业同舟共济。这样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和团结友爱、互帮互学的人际关系,这是我们通信企业兴旺发展的需要。

总之,只有深入调查研究,了解职工“所思”、“所盼”、“所想”,积极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才能使职工心情舒畅的干好工作,为油田的发展奉献聪明的才智。

第四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本文力图从分析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入手,寻求缓解和消除大学生逆反心理的途径和方法,以期从某些侧面来排解思想政治教育中遇到的种种障碍,最终帮助青年人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逆反心理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往往面临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问题的存在,不仅常常阻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实际效果,而且还会造成部分学生与思想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因此分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做好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工作,研究克服逆反心理的途径和方法,具有现实意义。

一、部分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

逆反心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教育过程的诸个要素以及教育的途径和载体都有可能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1.受教育者

大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是社会实践活动和教育活动的主体,也是逆反心理的实际“持有者”。因此,分析大学生自身的特点显得至关重要。引发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自身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好猎奇心理导致

大学生求知欲强,敢于接受新观念、新事物,对自己没有涉猎过的领域、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对越是被禁止的就越感到神秘和向往。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说教性,而大学生容易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自己从外界获得的一些理论、观点与思想政治教育者就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某些理论、观点进行辩驳,而在这辩驳过程中,如果他们的好奇心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他们的疑问没有得到合理解决,他们就容易产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

(2)好胜心理导致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此时人的思想活跃,目光敏锐,不拘泥于成见,凡事批判性强,好胜心切,自我表现心理强烈,愿意标新立异,喜欢鹤立鸡群,因此有时会故意采取与他人相反的态度。

(3)极强的自我意识的结果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在逐步增强,他们迫切希望摆脱对成年人的依附,对任何事物都持有批判态度,为了满足自我表现和引人注意的需要,行为上有较强的反控性。加之,现在部分大学生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然而由于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有时看问题,做事情难免有失偏颇,结果会事与愿违,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久而久之,便会产生逆反心理。

(4)浓厚的独立意识的结果

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的条件,独立的意识也日趋增强,但是,这种心理长期得不到老师、家长的理解、认同,而他们的愿望又常常难以实现,挫败感日渐严重,造成了独立意识受阻。于是少数学生就以怀疑、漠视、反对等消极态度对之,常此以往,逆反心理就会形成。

(5)人生态度和阅历缺乏的结果

青年大学生缺乏实际生活的锻炼,社会阅历浅,世界观、人生观尚不稳定,易受社会各种思潮左右,易于偏激,产生很大的主观随意性。他们看问题想事情往往过于简单,甚至相当片面。在成人看来,大学生的行为有时未免幼稚简单,但是大学生却认为这是对其人格的不尊重,于是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教育者方面

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计划者、组织者、实验者,在与大学生的矛盾关系中,往往占据着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教育者自身存在瑕疵,往往会导致教育对象产生逆反心理。这其中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1)教育者采用的方式方法不当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教育者具有高度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可是在工作中有的工作者思想僵化,方法机械,引起了大学生的反感。

(2)教育者放松自我修养、降低自我要求

做人的思想工作最讲究的就是以身作则。但是现实中,一些思想教育者的素质不高,难以为人师表。有些思想教育工作者实施教育缺乏理论性、科学性、艺术性,达不到有效教育的目的;有些思想教育者言行不一,表里不一,难以服人;有的处理问题形式简单、粗暴,不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这样的教育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

(3)教育者自身对待工作的态度

虽然,大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是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但是现实生活中仍有的人对自己从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错误认识。有的人把这项工作当成日后飞黄腾达的“跳板”;有的把这项工作当作退居二线的“闲职”,抱有这种错误认识的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敷衍塞责,滥竽充数,“混饭吃”的态度使学生们十分的反感、排斥,逆反心理自然就产生了。

3.教育环境方面

目前,社会上还存在形形色色的丑恶现象。党内一些腐败分子违法乱纪,严重玷污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的威信,败坏了社会风气;一部分人中流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使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了怀疑抵触情绪,引发了逆反心理。此外,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带来的“负面效应”与学校的正面教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很容易造成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的方法和措施

大学生中存在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现象,它影响学生正常的思想情趣,这使他们偏激、烦恼、走极端,甚至是丧失信心,教育者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和克服这种不良的心理现象,具体说,要做好以下几点。

1.以理服人。大学生一般都在20-25岁之间,有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而且他们大多识大体,明事理,教育者在做思想工作时,要通过事实说话,以说理为主,以理服人,力求做到理论上的灌输、思想上的引导和行为上的严格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把教育的针对性理论的深刻性与趣味性融会贯通起来,不能空话太多,不能泛泛而谈,力戒肤浅。

2.以心相交。大学生无论是心理还是情感都没有完全成熟,经常会需要别人发自内心的关怀、爱护,教育者应经常和他们沟通联系,充分了解学生,与他们建立相互坦诚,彼此信任的良好感情,力求做心灵相融,情感相通,说理与关心相结合,教育与服务相结合,在一点一滴的关心和真真切切的服务中寻找理想教育的共鸣点。

3.围绕焦点开展工作。现代大学生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关心社会发展,但对于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又认识不清,如果不能及时给予回答和解释,“热点”就变成疑点。因此,教育者要善于挖掘学生关注的焦点,围绕焦点开展工作,以平等讨论、民主协商的方法解他们思想疙瘩,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4.重身教。身教胜于言教,大学生们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因此教育者不仅要学会以理服人,更要以模范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带动学生。教育者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上、知识上、能力上等各方面都更高一筹,以自己的形象魅力去感召学生。

5.批评教育要讲究方法。批评不像表扬和赞美一样容易被人接受,有时不讲方法,会适得其反,极易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因此,教育者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特别讲求艺术,注意方法。如果在弄清事实真相的基础上,选择在适当的场合,运用恰当的语言,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457.

[2]罗洪铁.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湖北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

第五篇:孔子美学思想研究论文

孔子的美学思想概而言之就是礼乐美学。从美学角度 研究 礼乐,它的核心是美与善的关系。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孔子美学思想研究论文,欢迎阅读!

摘 要: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誉满全球,其美学思想更是其思想的精髓之一。一定意义上讲,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美学家之一,他在美学上的贡献体现在诗教、乐教或艺术教育等论述之中。在孔子之前,虽然有关于美的论述,但大多是只言片语的言论,没有形成系统的美学思想。而孔子之美学思想则较为系统完善,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孔子的主要贡献在于从他的“仁学”思想体系出发,对先前的美学思想做了高度的概括,并向前发展了它,以前所未有的形态,确立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基本构架。

关键词:论美;感美;审美;用美;美学思想

一、孔子论美

(一)孔子认为美要符合“仁”。所谓“里仁为美”(《论语99里仁》)就是讲的这种美。里仁,代表村里的生活非常文雅温馨,孔子认为这就是“美”。李泽厚先生认为孔子的美学以“仁学”为基础。孔子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99八佾》)也就是说,如果人的内心的里面没有“仁”的精神作主宰,只去讲究外在的礼节,此时,再去追求什么音乐之美,便没有意义了。所以孔子强调,“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99阳货》)即“美”并不是只看外表的玉帛或形式的华丽,也不是只从表面听些钟鼓声,就以为美,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美,而是内心里先被“仁”感动。孔子论美的要义必先符合“仁”,孔自特别重视“温柔敦厚”的诗教,正是“美”符合“仁”的最好证明。

(二)孔子认为美要符合“善”。在孔子的美学思想中,美学和伦理学的问题常常结合在一起。如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又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99尧曰》)孔子强调之从政应当遵循五项美德、摒弃四项坏的习惯。那何谓五“美”呢?孔子在此处表面上虽用了“美”字,但实际内容却指“善”。“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99颜渊》)故而,孔子所言之“美”与“善”明显是相通的。孔子论美,要符合中庸、符合善。

(三)孔子认为美要符合“真”。孔子所论之“美”与“真”也是相通的。事实上,在孔子的心目中,仁善真彼此旁通,且有一贯性,相互联结。孔子的“吾与点也”的对话,充分体现了孔子对“真”的追求。曾点之“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整个气氛代表一种既无造作,也无矫情,轻松自然、平易近人、亲切真诚的“真”情景。

二、孔子感美,即孔子美感经验形成论

(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即审美主体首先应有理解力,加上被欣赏客体的特性,才能产生美感经验。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论语99雍也》)根据孔子的看法,如果一个人本身比较倾向仁厚型,他会较喜欢山,觉得山很美。那么这种喜欢山的美感经验是如何形成的呢?此中“智者动”,是一种主体的智力活动,隐含着对主体性的肯定。审美主体要先有种意向去喜欢山,而山又能表现出厚重的现象,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形成“仁者乐山”的美感经验。

(二)主观的生命情调首先要有充分的人文素养,然后才能深刻体悟意境之美。孔子曾强调:“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99述而》)也就是说,审美主体先需经过三层教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然后才能修养出高尚的美感与品味,即达到“游于艺”的境界。由此可见,孔子所认定的美感经验,指的是审美主体的心灵先需经过高尚其志的升华,等充分变化气质之后,才能产生高雅的品味,进而追求意境之美。中国艺术特重意境之美,可说深受孔子“游于艺”的影响。

(三)根据孔子的看法,美感经验的形成,除了审美主体经过仁学的熏陶外,还因为主体性向的不同,才会有不同的抉择,从而产生不同的美感经验。这种原创性的观点对中国艺术影响极为深远,既开创了中国艺术重“写意”而不重“写实”的传统,也同时肯定了美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互通,心中一定先要有高度的人文修养,然后才能对艺术珍品欣赏与“会意”。

三、孔子用美,即孔子美学思想教化社会的作用

孔子的突出贡献还在于把美学作为一种进行社会教育的工具,即通过美育,提升个人的精神人格,进而提升社会高尚风气,从而匡正人心,端正治国之道,也就是要通过艺术的功能来不断激浊扬清,以美育辅助为邦之道、治理国家。如孔子反对“郑卫之声”,就是因为他认为郑声是“淫声”,“雅”“颂”是和乐,“恶郑声之乱雅乐也”(《论语99阳货》)。这也是《乐记》中明确强调的道理:“乐之道,与政相通”。孔子的美育思想在他提倡的“诗教”“乐教”中均可见一斑。

四、结语

本文从孔子论美、孔子感美、孔子用美三部分来浅陋论述了孔子的美学思想,意在唤起世人对孔子美学思想在重构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美学理论体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下载自由与专政的思想研究论文(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自由与专政的思想研究论文(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思想政治课阅读教学设计与研究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课阅读教学研究 【摘要】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时代,知识、信息对于经济的发展乃至社会的全面进步具有空前的重大意义。在当代,我们面临的是信息社......

    论思想自由

    论思想自由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 ● 杨守森 向往自由,痛恨禁锢,是人类,也几乎是所有动物的天性。与其它生命个体不同的只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除了向往身体的自由......

    思想与素质教育论文

    天津电大行政管理专业《素质与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论文 试论应试教育的弊端 姓名:张勋 学号:1012001403200 所在分校:西青分校 班级:10春行政 辅导教师姓名:张玉芬 试论应试教育......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论文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论文 【提示】本文仅提供摘要、关键词、篇名、目录等题录内容。为中国学术资源库知识代理,不涉版权。作者如有疑义,请联系版权单位或学校。 【摘要......

    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相关论文

    论邓小平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面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怎样处理、解决各种社会矛盾以及各种问题,使整个社会能够和谐发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和必......

    数学思想与文化论文

    浅谈数学与文化与思想的教育作用 摘要:数学文化与思想对教师、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有重要的作用。数学文化主要包括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思想等。本文主要从数学文化与思想的概念和......

    思想论文

    试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土建中心王卫华 摘要: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影响着企业的凝聚力、竞争力,甚至影响着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的制度下生存问题。随着企业的转轨及市场经济的不......

    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创新研究

    摘要: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科教兴国的要求。教育创新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按照“三个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