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试点带转型,以转型促发展,银行开启智行之路
银行作为一家典型的区域性商业银行,始终坚持服务区域经济、中小企业和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坚持特色经营,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道路,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发展成为一家资产质量较好、经营业绩优良、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前列的商业银行。2019 年末全行资产规模突破万亿大关,正式加入万亿俱乐部行列,营收、净利保持两位数增长,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呈现“规模、效益、质量”三线并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面对金融科技的强势冲击,银行积极应对、及早布局,深刻领会国务院、工信部等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 年)》等文件精神,探索运用科技创新手段,创新业务模式,提升银行自身效能及服务社会的能力。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攻坚时期,2019 年,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工作的适时启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我行进一步推进数字化创新,开启“智”行之路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
作 以点带面,积极参与金融科技应用试点工作 此次试点,我行以解决实际经营管理中的瓶颈问题为出发点,申报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跨终端应用平台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开放
金融服务两个项目,重点面向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以及风险管理能力,以点带面,推动全行科技创新,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1.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跨终端应用项目 目前线上渠道已成为银行对客服务的最主要渠道,2019 年,我行电子渠道业务替代率已达到 98.5%以上,如何能进一步加强线上客户服务,提升客户体验,解决目前 APP 开发和运维的痛点,实现快速开发、交付和紧急修复,基于此目标,我行启动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跨终端应用平台的试点。
目前,我行移动办公系统(杭易联)已全面迁移到此平台,提供移动办公、业务审批、客户管理、经营管理、在线培训等功能,已成为全行 8000 名员工必不可少的工作平台;同时,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主要 APP 也逐步迁移到此平台,目前已接入 100 余万人。
相比较原有平台,现有平台主要实现了以下提升:
一是提升访问速度。通过客户端多级资源缓存,页面的打开的平均时间,从之前的 1.6s 减少到 0.25s 左右,对客户体验提升较大。
二是提高开发效率。通过一次开发适配苹果 IOS 和 Android 两类系统;系统根据自身需求和业务流程封装大部分基础的组件,避免重复下载;通过静态代码扫描,在开发阶段及早发现和排除可能出现 BUG 的隐患点。
三是缩短迭代周期。通过热修复补丁的方式,可以实现客户端的用户无感知更新,大部分静态资源更新在 1 分钟内即可完成。从发现错误、收集上报的详细信息到定位修改 BUG,完成测试发布,最少在 2 小时内完成,而之前传统平台至少需要 1 天以上时间,迭代周期缩短 90%以上。
四是交易实时预警。通过 APP 大盘,实时监控端上的交易性能,对交易时间、交易错误量超过阈值的情况进行实时预警,快速响应运维需求。
2.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开放金融服务项目 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区块链应用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特别是金融机构,如何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业务创新,提升经营管理,具有实际意义。我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开放金融服务项目试点项目,旨在通过打通金融机构与各方系统,减少市场经济活动的信任成本,构建一种新型协作模式。项目集成实名认证、电子签章及安全存储等技术对线上业务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过业务数据电子存证和司法协同,完成在线贷款存、管、诉一站式服务,实现原始证件存证、保全、提起诉讼、在线调解、快速立案、证据验证、判决执行的全业务流程,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基于区块链技术天生的开放能力,平台可以接入更多的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模式和应用场景,构建共创共赢的金融生态。
一是业务流程形成闭环。与银行存证系统完成技术对接测试并上线试运行,与互联网法院的业务流程已经可通过在线方式完成提交,形成闭环。
二是核心场景业务量持续增加。目前系统业务已覆盖零售、小微、公司、电子渠道数十个场景。截至 2020 年 3 月,总存证数量已
突破 350 万笔,存证业务总金额突破 1000 亿,成为我行最主要的存证系统。
金融科技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与实施,是我行近年来不断推进金融科技探索、科技赋能业务发展的一个缩影,是在我行五年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有效推动数字化创新” 这一前瞻性战略引领下,全行上下一心、凝心聚力谋转型发展的必然结果。
展 精心布局,同心协力谋求转型发展 科技创新和业务转型需要全行协力,需要机制保障。银行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以数字化创新为未来业务方向,聚焦六大业务发展战略,积极探索金融科技应用。在这一战略的引领下,银行主动求变,在经营理念、机制保障、业务创新等方面寻求突破旧有格局,由此产生强大的内生动力,以实现公司在战略、业务模式和基础能力等各层面数字化转型。
1.加强顶层设计,重塑经营理念。为实现“中国价值领先银行”的愿景,打造“轻新精合”的品质银行的发展目标,我行坚持“一体两翼”,以“六六战略”为中心,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打造数字化创
新和系统建设能力;制定了《银行金融科技三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科技驱动金融服务创新发展、使科技成为我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目标。金融科技的应用发展已在战略上得到全行的高度重视,由董事长亲自挂帅,各部门积极参与,打破部门藩篱,强化内部联动,形成金融科技工作合力。
2.自力更生,坚持独立自主发展之路。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得益于我行有一支“以我为主”的科技研发队伍,我行成立以来,信息系统建设一直坚持自力更生,关键系统掌握核心技术,其中核心业务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电子银行系统、支付交易系统、银行卡系统等重要系统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基于我行拥有的自主开发能力,近五年来,我行新上线大小 IT 项目超 1200 余个,每年开发项目数递增 20%以上,近五年人员年增长率达 20%以上,有力地支持了各项业务发展。
3.联合创新,建立金融科技生态圈。我行充分利用的区位优势和外部良好条件,通过金融科技促发展、防风险、谋融合,借梯登高,借力头部互联网企业,提升科技建设能力,先后与阿里云、腾讯、华为等业内领先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并成立了全国城商行第一家金融科技实验室,通过对区块链、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生物识别等新技术进行探索,提升业务创新能力和技术积累。通过以上合作,已孵化出多个项目,为我行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实现数字化转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试点工作中的两个项目就是我行与相关企业有效合作的成果。
效 持之以恒,转型塑身初见成效 通过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借助金融科技试点的东风,依托于科技创新的土壤,近年来,银行在塑造竞争优势方面从自给自足到开放合作,在产品设计开发方面从线性开发到快速试验,在工作职能方面从机器替代人类到人机互补合作,积极推进全行数字化转型。
1.在系统端,实现从封闭架构转型到安全可控的开放架构,建立分布式双核心架构体系。通过升级改造传统业务核心系统,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服务能力和业务连续性能力,核心联机交易延时较升级前降低 50%以上,日终任务耗时缩短近70%。2019 年初,我行基于阿里云分布式架构,建设分布式账务核心系统,以承载二、三类账户的互联网核心架构。设计容量可达 2000 万客户、2亿账户、1000 亿流水/年,已对接了 10 多个互联网场景。
2.在渠道端,通过拓展线上渠道建设,提升线下综合化服务,实现线上业务移动化、线下业务智能化。目前已构建了以智慧银行、移动 PAD、移动银行为主的综合一体的服务渠道。仅通过智慧银行的建设,就压缩柜口 290 余个、释放柜员 470 多人,柜面分流率达 90%以上。
3.在数据端,以大数据平台为引擎构建本行数据服务体系,为经营管理、客户营销及风险控制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引入华为大数据平台、自建第三方外部数据平台和流式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存储数据量达 250TB,建设了财务、运营、风险、资管等数据集市,开发了 15 个大类 300 多个风险预警信号、9 大类 90 多个零售客户画像标签。
4.在业务端,运用大数据支持和人工智能风控,推出公积贷、云。
抵贷、税金贷等小额贷款创新产品。通过“客户线上智能下单+银行线下上门服务”的模式,解决了传统银行贷款服务的痛点,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目前三类贷款申请笔数已达 92万笔,累计发放金额超 2000 亿元。
第二篇:以科技创新绘就转型升级之路
以科技创新绘就转型升级之路
江苏扬州邗江经济开发区
一年来,邗江经济开发区的科技创新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区科技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全面贯彻“创新创业”、“转型提升”战略,坚持“创新、转型、发展”思路,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不断优化创新环境,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创新平台,加快项目推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切实提升传统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区域综合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开发区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现将开发区科技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下一步思路打算汇报如下:
一、开发区科技创新主要情况。
1、科技贡献份额不断提高。2010年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1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列统工业产值比重达41%,高新技术企业迅速成长,目前开发区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开发区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最具爆发力的先导性产业。下一步,开发区要以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首要目标,加大力度培育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科技水平,提升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2、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十一五”期间,邗江经济开发区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5亿元,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达3.5%。累计开发新产品600多个,申请专利120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160多件,授权专利64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52件。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0多项,先后有 1
8个项目获得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支持,3个项目获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邗江经济开发区拥有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企业院士工作站1家、市级以上“两站两中心”60家,其中省级以上“两站两中心”21家。
3、创新创业人才不断集聚。开发区将引项目和引人才相结合,将引外资和引外智相结合,打造“人才生根”战略。引进一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的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这两年,开发区共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40多人,其中国家创新创业“千人计划”领军人才1 名、7人获得了省双创百万元资助,形成了“以人引项、以项带群”集聚发展效应。
4、创新平台建设不断加快。目前,中科院扬州中心已有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北京半导体所、北京理化所、合肥智能所等7家中科院系统研究所和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5家高校的研发分支机构入驻,该中心2009年被国家科技部定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0年邗江区和清华大学、济南铸锻所、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共同建立 “江苏省(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落户邗江经济开发区,该项目已被列入江苏省“十二五”重点扶持的4家产业技术研究院之一。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09年创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2010年创成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入驻高科技企业已达90多家。
二、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的主要目标
邗江经济开发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园区”的总体要求,秉承“新城市、新生活、新财富”发展理念,突出创新型产业集聚、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平台构建、创新人才引进、创新环境营造五大环节,加快打造一
批国际同步、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独具创意特色的科技型产业基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研发能力的企业,引进一批领军型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现代服务业新兴区、青春活力新城区和科学发展先导区,力争2011年建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13年建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创造条件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三、发展科技创新型经济的主要思路
作为全区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阵地,开发区创新发展既是增加园区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也是破解园区发展瓶颈制约的有效手段,更是创新邗江建设的必然要求,必须把打造创新型园区作为主攻方向,把抓创新促转型、调结构提层次作为工作主线,加快推动园区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开发区核心竞争力。
(一)、以产业创新引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1、着力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按照“装备高新化、产品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发展规模化”的思路,鼓励企业立足高起点、瞄准高目标,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层次和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同时,鼓励一批传统产业骨干企业发挥资本优势,通过投资参股成长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股份制公司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式,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或进入新兴产业的产业链配套,实现传统企业向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转变。重点利用国家火炬计划邗江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产业基地,充分发挥江苏省(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的作用,以产学研合作带动产业层次提升和产业规模扩张,推动机械装备产业向智能化产业转型。
2、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服务业、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邗江经济开发区要结合产业特点和发展现状,要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围绕改造传统行业和壮大新兴产业,瞄准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大公司,集中优势力量着力引进一批投资大、产出高.带动强的龙头型、科技型、基地型大项目,真正形成以重大项目推动园区转型升级的良好格局。
(二)、以科技创新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增强转型发
展内生动力。
1、推动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围绕园区产业特色和需求,积极引进国内科研院所到园区设立研发机构,探索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引入跨国企业研发中心和国外科研机构,打造一流的研发机构集聚区。鼓励企业利用市场优势、制造优势、资本优势转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通过高新技术的嫁接,实现向高新技术领域和价值链高端对接,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科技成果。引导牧羊、扬力等大型科技企业共同参与到高校院所重大产业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共同开展产业共性技术、高端技术、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占领行业技术制高点。
2、推动企业引培高层次人才。坚持“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高度重视人才在园区转型中的重要作用,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鼓励和支持企业发挥引才主体作用,确保人才优先发展、优先投入。建立和完善人才服务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调动起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坚持“以产业发展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升级,重点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技术骨干和创新创业团队,加快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专业技能人才。
3、推动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强化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
作用,以获取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为目标,开展新品研发、技术攻关、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活动,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引导企业加快重大专利技术成果的运用和转化,围绕核心产品开展专利技术引进和实施,推进企业技术专利化和专利技术产业化。
(三)、以创新平台建设创新载体,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快建设科技创业平台,继续完善孵化中心的服务功
能。以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为基础,高标准规划定位,把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成研发机构集聚区、光机电制造企业集聚区、软件创意产业集聚区三大功能板块,使之成为创新创意、企业孵化和人才集聚的高地。同时,加快建设邗江经济开发区南园的企业加速器和标准化厂房建设,实现科技企业的孵化、加速、产业化三级跳发展。二是加快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以江苏省(扬州)数控机床研究院和中科院扬州分中心为主体,按照“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强化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积极谋求参与国内前沿应用技术研发”的发展思想,加速成果转化,增强带动效应。
(四)、以良好的创新环境促进企业创新,打造创新创业要素的集聚区。
一是强化政策要素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和区里
鼓励科技创新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并通过举办各类政策解读会、培训班等宣传形式,帮助企业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确保用足用好,激发企业的科技创新热情。二是强化人才要素保障。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关键在人才。开发区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围绕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将引项目和引人才相结合,将引外
资和引外智相结合,政府带头并鼓励企业重点引进机电装备、“三新”产业、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和资本运作、科技管理等方面成熟型专门人才,尤其是引进一批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三是强化金融要素保障。发展创新型经济,资本是支撑。开发区将建立完善投融资体系,吸引更多的创投、风投资金、私募基金以及社会资本等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加快打造服务园区、面向全区的集投资、贷款、担保、保险、技术和产权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投融资服务平台。
2011年1月24日
第三篇:以微促实,基层党组织“服务转型”之路
以微促实,基层党组织“服务转型”之路
调研由头: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深刻认识政党定位后作出的新的战略决策,是一次党建观念、工作作风、活动方式的系统变革。近年来,如皋市委将服务作为基层党组织的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强化基层党组织在服务中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属性和政治责任,以系统的思维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走出了一条特色彰显、富有成效的如皋基层党组织“服务转型”之路。
2015年3月,人民论坛专题调研组与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国家行政学院等机构的权威专家对江苏省如皋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行了实地调研,取得了丰硕成果。
力戒“不作为”: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实动因
“作为一名县委书记,我深深感到在改革发展的新常态下,只有抓好党建、夯实基础,才能把全党全社会的力量有效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中去,才能真正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如皋市委书记姜永华
总书记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着力点是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江苏如皋,世界长寿之乡之一,名列2014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第28位、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第19位。201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5%和11.6%,成为南通地区唯一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的县级城市,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第十名。经济社会全面均衡发展的背后是如皋基层党组织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变化作出优化调整,更好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把党的政治、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服务优势,真正实现了“民得实惠,党得民心”。
调研组认为,在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如皋以服务型党组织促基层党建“转型升级”的积极探索更具有典型样本意义。基层党组织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是神经末梢,更是薄弱环节,面临许多新的矛盾、问题和挑战。如有的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甚至软弱涣散;一些党员党性意识淡化,组织纪律性不强,发挥作用不明显;有的党组织党内生活中的形式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有所滋长。这些问题不认真加以解决,必然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问题导向”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两种类型:一是消极、被动等问题的“压力型”,二是积极、主动找问题的“动力型”。如皋领导班子进一步将基层普遍存在的问题从主观及客观上细化总结为:一是开展服务缺少财力物力“难作为”;二是开展服务缺少人员队伍“不作为”;三是是开展服务缺少计划目标“乱作为”;四是开展服务缺少群众支持“虚作为”。为有效解决这些“顽疾”,如皋市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拓展思路、致力革新,通过在基层党组织的制度、载体、功能上做好加减法,减去形式,加大服务,实现了基层组织由管理型到服务型的转变;突出难点,聚焦重点,通过完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顶层设计思路,打通政府政策和民众需求的“最后一公里”;在常态长效上做文章,将服务贯穿整个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全过程,以制度化、机制化构筑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堡垒。
以微促实:激活基层服务型党建“微循环”体系
“通过积极开展‘微型农课’、‘党员故事会’、‘田间课堂’、‘红色广播’等活动,创新实施党员中心户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我们将教育引导群众工作落实到神经末梢。”――如皋市委组织部部长蒋建
“如皋基层服务型党建工作做得非常的细致,细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再创新的过程。”这是调研组专家甄小英对如皋经验的评价。
在调研走访学校、企业、社区、农村等几个不同类型的基层党组织后,无论是安定小学党支部打造以“明、商、博、乐、润”为核心的“安定党建五法”;双钱集团党委的“用一流党建引领一流文化、用一流文化凝聚一流人才、用一流人才建设一流企业”探索出的 “统合工作法”;如皋开发区北郊花苑党组织的“创新服务架构、实现教育引导‘网格化’,创建服务载体、实现教育引导‘多元化’,创优服务效能、实现教育引导‘惠民化’”;还是磨头镇新港村的“产业惠民、服务惠民、环境惠民”,都是服务型党组织工作的具体化,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近年来,各地对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进行了不少创新,如网格化服务、一站式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实体党建与网络党建结合等等。而调研组认为,如皋现在所做的是梳理、总结、整合创新成果,进行总体设计和综合性创新,从整体上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基层党建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通过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转型升级,打通“微动脉”、活化“微细胞”、增强“微代谢”、完善“微指标”,改善激活基层服务型党建“微循环”体系,为基层“党建肌体”注入新营养、新能量、新活力。
制度转型,分类指导打通党建服务“微动脉”。顶层设计是如皋市开展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根本基础,决策者坚持从一线取源,出台的一系列文件意见都充分凸显了基层群众的需求导向、组织建设的问题导向,强化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同时,更把握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律,适应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党员流动、群众需求等新变化,深入分析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不断加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力度,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城乡的党建服务网络。制定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最终将服务项目和责任层层落到实处。
理念转型,教育引导激活党建服务“微细胞”。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将政治性寓于服务性之中,在服务群众和做群众工作中体现政治性。如皋以反“四风”为契机,按照“选准、培强、管严、用好”的总体思路,分领域、分类别抓好队伍建设。“一综多专” 的村(社区)服务队伍、“一核多翼”的“两新”组织服务队伍、“一岗多责”的机关服务队伍,解决百姓关心、关注的小事,以专业化队伍构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之基。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的意识,深化主动服务的思想遵循;探索党课电影戏曲“三下乡”、农民艺术节、广场演出等一系列宣教载体,常态化开展“党史党性党风展”、“送理论到基层、送党课到支部”、电视道德讲堂、“镇镇一台戏、村村演一场”、“寻找最美如皋人”、“小亭志愿服务月”等系列活动,激发了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形成合力。
方式转型,减负增效增强党建“微代谢”。全面构建了以市民服务中心为龙头、镇便民服务中心为主体、村公共服务中心为基础的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以“减负增效”为重点,全面推行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将原先69个功能站室整合为“五室三站两栏一厅一校一场一超市”、悬挂标牌由76个精简至15个、上墙制度由131项规范至19项、台账资料由73项调整为“1+X”(即“综合记录簿+工作记录本”),建立起创建达标、考核评比及台账设立申报准入机制,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腾出更多精力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考评转型,黄牌预警建立党建服务“微指标”。加强服务成效的科学评价,按照基层自评、群众测评、组织考评分设权重,建立起以群众满意为导向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六个优”星级评价体系,推行服务评价“黄牌预警”制度,加强“一月一通报、一季一督查、半年一推进、全年一考核”的“四个一”过程控制,对服务不力、成效滞后、群众意见大的党组织给予“黄牌警告”并限时整改,实行“整顿销号制”,通过“评星”、“预警”、“摘星”等奖惩激励措施,确保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流形式、取得实效。
启示及思考:党发挥什么作用才能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执政更多地是从控制转向了影响和引导。这也是一个现代政党转型的方向。如皋基层服务型党建工作昭示了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成功转型。”――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原司长朱幼棣
如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经验是基层党建整体推进、全面提升的成功案例,是近几年基层党建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现,是基层党建在推动方式上的一大创新,是党组织从行政型向服务型、封闭型向开放型、“家长型”向民主型转变的成功转型,带给我们许多启示。
注重实效是根本,去虚求实是正道。基层党建工作任务有千条万条、政策措施有千条万条,但归结起来,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是抓好落实。调研组发现,如皋始终把健全组织、完善体系作为基层党建、基层治理的基础,把“触角”延伸到了社区、工厂、学校等最末端;始终抓好班子建设,把健全队伍作为我们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的关键,把力量下沉到一线;始终把组织群众、发动群众、联系群众作为党建或基层治理的重要环节,把各类资源整合到一线;始终把完善制度,建立健全机制作为党建和社会治理的保证,把责任强化到最基层的一线;始终把加大投入、关爱社区作为基层党建的导向,将保障落实到一线。如皋市通过“五个一线”建设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做实做细,克服了基层党建不深入、不落实、无作用的难点,筑实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
有效覆盖和党的领导相统一,服务功能与政治功能相统一。调研组认为,如皋领导班子强化执政意识、政治意识、忧患意识,下大力气抓好基层党建工作,进一步在薄弱环节和新兴领域健全组织、扩大覆盖,不断巩固党的组织基础。如皋基层党建经验强化了服务体系的区域化,落实了服务管理模式的网格化,实现了运行机制的项目化。紧紧抓住“常态长效”这一服务的核心命题,因地制宜,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时刻将体制机制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通过专业服务,技术支撑,制度建设,为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针对近年来一些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有开始弱化的倾向,如皋强化教育与引导功能,使得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功能大大增强,基层治理能力、群众幸福指数大大提升,有力地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
全面进步是要求、全面过硬是底气。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全面,就不是单项的、个别的;进步,就是在原有基础上发展提高提升;过硬,就是经得起检验考验。调研组认为,如皋的经验做法破解了“点好面差”的难题,走出了“自我循环”的误区,克服了“见物不见人”的弊端,扭转了“原地打转转”的局面,具有较强的典型示范意义。
(执笔:陶建群 王慧 焦杨
张译晟)
责编/王卓怡
美编/李方平
第四篇:银行党课讲稿—以党建引领邮政银行转型发展
银行党课讲稿—以党建引领邮政银行转型发展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发展,邮政系统形成了很多具有邮政特色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其中有些在不断适应新形势中发生了变化,有些历经风雨依然保持着本色,其中坚持党的领导就是不变的“根”和“魂”。在当前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上,我们首先要在回望和总结历史中把握正确的方向,大力实施党建引领战略,确保全省邮政事业转型发展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今天我讲课的题目是《以党建引领邮政银行转型发展》,主要讲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守住战略定力;二是坚持党建引领,推动转型发展;三是坚持积极作为,推进战略工程。
一、坚持党建引领,守住战略定力
大家都知道,邮政银行从诞生之日起,一直到现在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的时期,始终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起来的。正是因为有了党的领导,才有了邮政银行独特的政治优势,才有了邮政事业长久发展的顽强生命力。总结最近十多年来邮政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经验,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事业邮政银行“姓什么”的根本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国有企业章程的精神,全省邮政银行系统都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明确党组织在治理体系中的法定地位,这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内容。特别是要强化省邮政银行党委对全系统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坚决防止出现党的领导淡化和党的建设弱化的问题,确保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全系统得到贯彻和落实。邮政银行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村、社区群众的重要金融纽带,一直承担着重要的政策职能和社会责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党和国家的政策导向,更好地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但从现实情况看,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要深入实施好党建引领战略,真正实现党的领导和法人治理的有机统一,还需要做大量工作。这里面既有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也有制度规定不统一的问题,更有工作责任不落实的问题。比如,存不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有没有把业务指标当作硬指标而把党建指标当作软指标的问题?或者只看业务指标不看党建指标的问题?存不存在少数高管人员甚至忘了自己党内职务的问题?最近我去基层调研时发现,有些地方在工作汇报中,更多看重的还是业务工作,相比之下党建工作意识比较欠缺,即使讲到党建工作,也很少听到对党建引领有深刻理解的。我就在想,一些分行、支行、办事处平时工作花在党建方面的精力到底有多少?对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结合到底有多少研究?无数融合可以证明,只要党建工作抓得有成效,业务工作就能够带起来。相反,要把业务工作完成好,就不可能不做好党建工作。各单位要以鲜明的立场和坚定的态度扛起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全面落实、全面加强、全面过硬,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变为邮政系统的改革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坚持以党建促改革发展转型、促干部作风转变、促战略目标实现。在具体工作中,尤其要制定和完善党委会工作规则,把党委会研究作为经营层重要决策的前提条件,严格落实党委(组)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和考核考评工作。特别要把“关键少数”的以上率下与“绝大多数”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严格按照“支部设置标准化、组织生活正常化、管理服务精准化、工作制度体系化、阵地建设规范化”的要求把基层党支部建强建好,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省邮政系统都要形成支部建在网点的基层组织格局,原则上做到一个网点一个支部,暂时达不到单独成立支部条件的,必须按照有利于开展工作的要求成立联合支部。但是不管何种情况,每个网点必须确保有一名党员,并且要推行更多的“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既注重把优秀员工培养成新党员,又注重把党员训练成为业务精英,真正实现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党建文化与企业文化、党员感情与员工感情的深度融合,形成关键岗位有党员把关、关键任务有党员担当、关键时刻有党员带头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党建引领,推动转型发展
全省邮政银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既要依托已有的坚实基础,把自身的优势发挥好,又要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全面实施党建引领战略,在转型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简而言之,就是要把“党建+转型”战略规划好、落实好。
(一)党建+市场转型。
就是要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稳妥在推进邮政系统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促进全系统健康发展。总的一个目标,就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形成一个产权更加清晰、治理更加规范、运转更加高效的邮政管理服务体系。改革涉及到各方面、每个人的利益,这就需要大家强化“四个意识”,服从服务于改革大局。1、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践行“三个自信”。政治意识是立党之本。党员干部都要有清醒的政治意识,鲜明政治立场,在改革面前,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只有政治上明白,才能真正把改革重任扛在肩上。各级邮政企业党组织书记要改革发展的支持派,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把责任传导给班子的所有成员;要牢记党员身份和党内的职务职责,履行好分管领域的改革责任,真正做到“一岗双责”。要把从严管党治党体现到日常管理监督中,做到注重日常,抓早抓小,敢于较真,做到对党负责,对改革负责。
2、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践行“三严三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最根本的是加强党的领导,最关键的是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当前,**邮政发展的气势如同一壶烧开的水。水烧开了,只有继续添柴加火,才能热气腾腾,一旦松劲泄气,火灭水凉,再想烧起来,难度就大。把建设世界一流邮政企业和**邮政“十三五”规划好的发展蓝图变成现实,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关键在党。因此,全省邮政企业党员干部做人谋事、干事创业,凡事要站高谋远、高屋建瓴,思想上要有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从远处着眼,近处着手。要把工作放到大局中来通盘思考,以“三严三实”的标准,做到围绕中心、紧扣全局、服务整体,为企业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3、牢固树立核心意识,践行“四个服从”。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做到“四个服从”,即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在改革发展面前一个声音、一个步调。
4、牢固树立看齐意识,践行“六项纪律”。全省邮政企业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服从省邮政公司党委的集中统一领导,严格遵守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引导全体党员深入学习党章和党规,知所敬、知所畏、知所规、知所止。特别是对党章要求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等“六项纪律”,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
(二)党建+科技转型。
就是要强化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信息化成果的运用,促进金融科技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我省邮政系统实现数字化转型。与金融业其它银行比,我们一定要有加快跟跑的步伐,提高并跑的能力,创造领跑的优势,决不能落后于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大时代。一方面,注重发挥党组织在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党员教师小组”和“创新社团”两个抓手,形成以“科技创新党支部”为核心,构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的管理模式和“1+3”党员培养模式,不断选优配强教师党员队伍,保持党员教师在原有支部的组织关系不变的情况下,选拔教师党员组建“党小组”,每个“科创党小组”除了党员教师,还要吸收若干员工党员,通过指导员工建立学科性社团作为自主创新实践的“舞台”,指导员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创新党建模式,探索思政教育的新途径。充分发挥党员的专业性、创造性,弘扬党员的服务精神、奉献精神,确立“探索学习促科技服务创新,凝心聚力助推党员成长”的支部建设目标,将支部工作与创新实践相融合,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构建“协同式、网络化、分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
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党组织在人才招引方面的作用。科技转型需要大量的人才相匹配。要加强对既懂科技又懂金融的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人才保证。一是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探索建立技术、专利、品牌、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各种实现方式。积极探索股权、虚拟股、特殊贡献分红、协议工资、项目工资、年薪制、利润分享、奖励、风险收入、补充保险、福利待遇等多元化的分配形式,实现收入分配向重点岗位、优秀人才倾斜,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保证人才的政治生活待遇,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施重奖。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上,推进并规范专业技术人才执业资格制度。制定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实施办法》,积极构建邮政系统、基层单位、个人三位一体的继续教育模式和资源共享、运行协调的继续教育网络体系,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三是创新项目引才机制。与高校合作成立技术产业化合作办公室,引进高端科技人才、专家团队和硕博流动工作站,与相关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构建“人才+项目+产业+平台”四位一体的招才引智格局。
(三)党建+管理创新。
就是既要遵循现代管理的基本规律,又要研究金融业自身的特点,尤其要从邮政系统实际出发,找到传统管理中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转变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以实现更好的管理效益。管理创新和转型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和要求,总的来说就是要坚持严格管理、科学管理、精细管理,提高经营管理的规范性、针对性、实效性。在加强行业管理问题上,全省邮政系统各单位都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既要主动强化自身内部管理,又要自觉接受省行管理,真正把行业管理的要求贯穿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要逐步实现由行政化管理向企业化管理、随意性管理向专业性管理、粗放性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同时,要坚持日常考核与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评价、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相结合,并更多地注重日常考核、宣量评价、过程管理。要把巡视整改作为加强管理的重要机遇,紧紧抓住信贷、合规、风险、股权、财务、党建等突出问题,一项一项明确责任和措施,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带任务。三、坚持积极作为,推进战略工程
要把以上战略考虑落到实处,必须有可操作、可实施的具体工程来承载,并研究更加细化的措施和方法。
一是推进党的核心作用引领工程。
关键是要强化党员和支部这个基础,形成党员在岗位示范、支部在网点发力的局面,推动工作重心下沉到基层,做到党建工作有稳定的队伍、清晰的目标、具体的方案、严格的考核,真正落实全省邮政系统各级党委(组)的党建工作主体责任,以党的核心作用引领队伍建设和业务发展。二是推进金融核心业务提升工程。
关键是要强化质量和效益这个导向,坚持保证质量的工作提前安排,体现质量的指标重点考核,会抓质量的干部优先使用,树立以质量和效益论英雄的发展观和业绩观,形成全系统、全方位、全过程重视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邮政事业量质齐升的保障条件。三是推进团队核心管理优化工程。
关键是要强化业绩和效率这个目标,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突出高管人员在团队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变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切实加强对过程和结果的严格管控,通过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的优化,体现业绩为王和效率优先的管理绩效。四是推进企业核心价值培育工程。
关键是要强化创新和责任这个宗旨,敢于打破沉淀在邮政系统的陈规陋习,树立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的意识,着力培育具有邮政特色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形成人人求新、个个担责的良好氛围,始终坚持用创新和责任塑造企业的文化性格和员工的做事方式。最后我还要强调一条,党建引领转型发展要大兴求真务实和真抓实干之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成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也是辛苦出来的,奋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全省邮政系统是一个干事创业的大舞台,不论哪个岗位,都是一片创业的沃土。要在全系统大力倡导和弘扬实干精神、担当精神、奉献精神,形成奋发进取、奋勇争先、奋力拼搏的精神品质,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去创造价值和体现作为。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广大干部员工的成就感、幸福感、自豪感、归属感,构建融入全体邮政人心灵的精神家园,特别要培养起扎根邮政系统、热爱邮政事业、维护邮政形象的浓厚情感。关于如何对待客户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意味着什么,我们务必把客户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提供最真诚、最贴心、最优质的服务,用高质量服务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
同志们,新时代引领新征程,新战略激扬新状态,新目标期待新作为,让我们高举党建引领的大旗,担负起改革和发展的重任,凝聚起拼搏和奋进的力量,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勤勉的工作和更加优异的成绩,奋力谱写邮政事业行稳致远的新篇章。
第五篇:以创新创效引领转型升级
以创新创效引领转型升级
——山西建邦集团依靠科技创新克难增效纪实 羊年伊始,山西建邦集团技术中心被山西省经信委、科技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太原海关联合批准为省级技术中心。这标志着建邦集团对技术创新工作的有效管理,正在使创新创效品牌化。同时,这也是建邦集团近年来不断创新、逆势求生的一个缩影。
技术创新立品牌优势
以建邦集团董事长吴晓年、总经理张锐为代表的公司高层认为,创新是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当前钢铁企业步入白热化竞争的时期,要实现逆势求生,必须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理念创新、工艺流程创新,大力开发品种钢,实现品种转型,使建邦的生产指标、技术操作、经营理念、品牌效益迅速迈入先进行列。
2014年全年,建邦集团实施技术创新项目518个,总投资2375万元,实现降本增效4926.03万元。企业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得益于工艺技术、操作创新,学习、消化、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探索和落实一切可以节能降耗的新方法。例如,炼钢厂对白灰烧制废弃的下脚料实现综合利用,使吨钢石灰消耗降低10kg,钢铁料消耗、吨钢炼制费、转炉石灰消耗分别步入行业先进工艺指标行列,转炉少渣冶炼、提碳降锰、以铬代锰等技术攻关降低生产成本近20元/吨;轧材厂ф12mm、ф14mm棒材实现四切分,轧材生产效率提高30%,采用低温轧制、控轧控冷工艺,使每吨轧材轧制费同比降低近50元。通过上述一系列工艺改造、技术创新,建邦集团去年全年降低生产成本超2亿元。
在坚持创新创效的思路引领下,建邦集团的拳头产品之一“JB”牌球墨铸铁成为全国第一品牌;拳头产品之二“JB”牌Ⅲ级以上全系列抗震螺纹钢和盘螺,产量与质量实现双提升,进入晋南和西南第一品牌阵营;矿用锚杆钢已全部进入山西省五大煤业集团;管桩用30MnSiPC钢棒已在晋、陕、豫、甘市场享有很高的信誉,占有率稳步提升,全年增效2000余万元。
品种转型抓牢炼钢关键
建邦人清醒地认识到,对于品种钢的开发生产,炼钢是关键,钢坯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品种钢的产品质量。一年多来,建邦集团炼钢厂紧紧围绕品种转型展开技术攻关,在炼钢厂内部,少渣冶炼、氧枪枪龄等技术攻关小组纷纷形成“对准先进指标追比赶超”的势头。他们从工艺过程控制、生产组织、物料准备和人员培训等各方面下功夫,使生产过程逐步实现了“四恒”,即“恒重量、恒温度、恒成分、恒拉速”,最终保证了品种钢生产质量的稳定,为公司品种转型发展战略迈出了坚实一步。
操作创新出业绩,炼钢年增效益上千万元。炼钢厂冶炼车间开展转炉少渣冶炼技术攻关,通过提高装准率、优化枪位控制、优化炉渣结构等措施,在保证脱磷率前提下平衡渣量、碱度等因素,降低造渣料消耗,进而减少转炉渣量,实现转炉合理范围内少渣冶炼,最大限度降低钢渣带走的铁元素,减少钢铁料损失。少渣冶炼攻关后,造渣料累计消耗比攻关前降低10.24kg/t,石灰消耗比攻关前平均降低8.43kg/t。依此计算,减少石灰消耗一项降低成本2.77元/吨钢,因渣量减少而减少的铁料带来效益2.23元/吨钢,其余造渣料效益约0.39元/吨钢,转炉少渣冶炼综合效益为5.4元/吨钢,全年可产生效益1296万元。
技术攻关威力显,炼钢提高生产率。氧枪作为转炉炼钢核心设备,负责将高纯度氧气以超音速射流的形式吹入金属熔池,为炼钢生产提供所需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条件,进而完成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快速紧张的生产节奏、并不稳定的铁水条件和原材料质量,加之操作失误等多种因素,氧枪粘钢损坏现象经常出现,既增加了劳动强度,又严重影响了炼钢的生产节奏,限制了产能的发挥,同时给转炉生产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
在炼钢生产过程中,氧枪粘钢的危害极大:由于吹炼过程中氧枪枪位受控制不稳或加料时机把握不好等原因,均易造成化渣不良,炉渣流动性差,甚至出现严重的返干现象,使炉渣不能很好地覆盖金属液面。裸露在外的钢液,受氧气射流的作用发生飞溅,造成枪头粘钢,极易造成氧枪损坏。
建邦集团的炼钢人从铁水条件入手,全面控制石灰、白云石等辅助材料质量,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对转炉炼钢氧枪粘钢损坏原因进行历史数据分析,针对主要原因进行预防处理,有效解决了氧枪粘钢损坏问题,大大延长了氧枪枪龄,有效降低了炼钢设备运行成本,提高了炼钢生产效率。
精控合金成分全方位降本
为降低公司生产成本,炼铁厂高炉使用经济料,由此带来铁水Cr含量高,因Cr在铁水中是相对难氧化元素,且其氧化物Cr2O3使炉渣黏稠,对转炉化渣脱磷造成极大困难。面对公司整体利益和炼钢技术难题,炼钢厂厂长组织开会分析、钻研讨论,出外向专家寻求理论支撑,内部联合技术中心和轧钢厂共商举措,最终决定充分利用钢水中残余Cr元素,试行合金成分以铬代锰进而降低合金Mn含量。生产实践表明,以铬代锰是降低炼钢生产成本、实现残余元素综合利用的有效手段。
根据生产数据统计分析,建邦集团技术人员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将部分钢种Mn含量下限范围进行适当下调,并稳定钢中铬含量在合理区间,为确保以铬代锰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技术攻关后,折算硅锰合金消耗降低0.85千克/吨,相应硅铁合金消耗升高0.19千克/吨,综合合金消耗降低成本3.88元/吨。粗略估算,参与以铬代锰的钢种年产量为180万吨,则每年创造效益698.4万元。
合金成本大概占炼钢成本的30%~55%,作为炼钢成本组成大项,降低合金消耗可以有效控制炼钢生产成本,以铬代锰后进一步降低合金消耗的攻关势在必行。通过总结以铬代锰降合金的技术经验,根据钢中各种元素对碳当量和性能的影响关系,炼钢厂、技术中心、轧钢厂经过讨论,最终达成通过提碳降锰技术攻关实现 “提碳、降锰、降硅”的多措施、全方位综合降成本方案。
提碳降锰,通过合理提高成品成分碳含量控制,在保证碳当量前提下,有效降低合金锰含量,进而降低合金成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岗位操作人员窄成分控制水平稳步提高,碳控制在0.23%~0.25%范围内的比例在93%以上,带来效益约12.6元/吨钢,全年累计效益为3024万元。
除此之外,建邦集团坚持挖潜增效,2014年炼钢厂转炉装准率达到93%,最高日产量突破8200吨,钢铁料消耗、石灰消耗、铁水消耗均刷新历史纪录,钢坯合格率达到99.98%,多项工艺技术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炼制成本实现“破四见三”(突破保持多年的400元/吨以上的炼钢钢坯加工成本),累计增加效益约7000余万元。
实践证明,创新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管理做细、产品做优、实力做强的不竭动力。“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只要能想到,建邦人就一定能做到!”总经理张锐相信,在创新创效精神的指引下,建邦集团的未来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