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物流系统中包装材料选择研究(共5篇)

时间:2020-11-20 21:2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绿色物流系统中包装材料选择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绿色物流系统中包装材料选择研究》。

第一篇:绿色物流系统中包装材料选择研究

绿色物流系统中的包装材料选择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们国家的电子商务高速发展,促使快递物流业也呈现出高增长的发展态势。但我国人口基数大,随着快递走进千家万户,其背后的快递包装弃置物的问题更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这些快递包装不仅重复利用率低,并且还存在着污染环境等问题。所以,无论是从节约资源的角度,还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快递的包装都应该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不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否则就会对整个物流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本文从绿色物流作为切入点,分析国外内有关此领域的相关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通过引入绿色物流的概念及其特征,对传统的物流包装与新型的绿色物流包装效果进行比较,发现传统的物流包装效果存在保护功能不足、包装过度、包装尺寸不规范、循环利用率低等弊端,最后通过对绿色物流共享快递盒的SWOT分析,得出其优劣势,以及当前面临的威胁以及机遇,相信这些总结能够为我们未来的绿色物流系统包装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电子商务;

绿色物流;

共享快递盒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in our country, express logistics industry has also shown a high growth trend.However, China has a large population base.With the express delivery coming into millions of households, the problem of discarded express packaging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These express packages not only have low reuse rate, but also pollute the environment.Therefore, whet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 conservation 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xpress packaging should not cause serious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 while improving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resources, otherwise it will affe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future, as well a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n which human beings depend.In this paper, green logistics as a starting point, analysis of relevant research literature in this field at home and abroad, and its collation and induction.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logistics,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logistics packaging with that of new green logistics packaging, and finds that the traditional logistics packaging has some disadvantages, such as insufficient protection function, excessive packaging, non-standard packaging size, low recycling efficiency, etc.Finally, through SWOT analysis of green logistics shared express box,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obtained, as well as the current facing.Threats and opportunities, I believe these summaries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system packaging.Key words: E-commerce;Green Logistics;Shared Express Box 目录 1 绪论 1 1.1 选题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1.1.1 论题研究的背景 1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 研究现状 1 1.2.1 绿色物流的研究现状 1 1.2.2 绿色包装的研究现状 2 1.3 研究方法 2 2 绿色物流 3 2.1 绿色物流的相关理论 3 2.1.1 绿色物流的概念 3 2.1.2 绿色物流的特征 3 3 绿色物流包装与传统物流包装比较 5 3.1 传统物流包装效果与绿色物流包装效果的对比 5 3.1.1 保护功能不足 5 3.1.2 包装过度 5 3.1.3 包装尺寸的规范 5 3.1.4 循环利用率低 6 3.1.5 包装设计的空白 6 3.2 绿色物流共享快递盒与传统物流包装对比 6 3.2.1 降解型的塑料包装材料 6 3.2.2 共享快递盒PP材料 6 4 绿色物流共享快递盒SWOT 分析 8 4.1 绿色物流共享快递盒的优势 8 4.2 绿色物流共享快递盒的劣势 8 4.3 绿色物流共享快递盒的威胁 8 4.3.1 成本之困亟待解决 8 4.4 绿色物流共享快递盒的机遇 9 5 结论 10 参看文献 11 1 绪论 1.1 选题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论题研究的背景 在科技水平日益发达的今天,社会经济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也因此过上了越来越舒适的生活。然而当我们在享受这些物质生活的同时,殊不知地球村的生态环境已经被严重破坏。工业废水污染、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等等,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污染使地球村不堪重负。尤其是近些年我们国家的快递行业迅速发展,由此引发出大量的包装材料污染环境的问题就变得日益严峻。基本上每一件的快递包裹都需要一层很好的包装后,才能进行归纳、运输,直至送到收件人手中。

但往往这些快递的包裹物都是由不易降解的材料制作而成,并且它们都是一次性使用的,随着电子商务快递行业的蓬勃发展,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包裹包装被弃置于环境中,对土壤、河流都造成严重的污染,这些污染对我们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最近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绿色物流包装的研究十分深入,甚至在一些快递公司已经推出了新型的绿色包装以迎合环保和消费者的需要。在保护好环境的同时,提高我们的快递质量与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知道,对于快递行业而言,最容易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的两个环节就是包装和物流方面。只要在其中一项环节能够大幅度减少其污染的话,就能够使整个物流过程中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有鉴于此,本文以绿色物流出发,通过查询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目前国内玩关于绿色物流的发展现状,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并针对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有针对性地对其提出一些建议和建议,籍此为我们国家未来的物流行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2 研究现状 本文关于对物流行业现状的分析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2.1 绿色物流的研究现状 绿色物流这个概念其实最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已经被提出来了。尽管我们国家的绿色物流发展比较迟缓,但西方原来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对此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他们通过提出逆向物流的想法,这个想法的核心就在于如何让这些包装生产厂家对自己生产的包装物或者产品进行回收,并且能够通过一种比较合理的方式进行处理。甚至一些西方的发达国家,他们就想到了通过立法来对物流行业进行规管,通过法律的约束,来限制物流对环境的影响。比方说日本、欧盟或者美国等,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针对境内的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有着很严格的规管。日本曾经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相关政策,与此同时,他们还倡导企业进行对自家的产品进行回收利用,达到逆向物流的目的。关于这一项措施,许多大型的公司都纷纷加入这一行列,比如惠普、美孚、柯达等,并且他们的回收成效都比较显著。

反观我们国内,关于绿色物流的发展时间并不很长,只不过是短短的几年时间,相对于西方国家的发展而言,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分为两个角度,第一个角度是从供应链去分析,分析物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并对其进行定性研究,这个角度主要是宏观上的研究。而第二个角度,相对而言,是属于微观上的研究。这个角度主要从各个物流要素开始入手,分析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从而提出通过将物流元素的污染降低,就能实现绿色物流。

1.2.2 绿色包装的研究现状 国内不仅绿色物流发展时间短,并且绿色包装方面也是近些年才被人们所重视,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落后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少年了。当我们翻开历史,就会发现,其实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们国家的包装工业才刚刚萌芽,到了90年代,商品的包装才变得更加鲜艳夺目,还分为了一等、二等、三等包装。在此期间,国家层面对这些物品的包装通过立法的方式对其进行规范。比方说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就对物品的包装进行了规范,它规定了假冒包装的产品禁止流入市面。到了1994~1995年期间,我们国家成立了认证委员会,并发布了第一批的环保产品。到了2002年,我们国家的相关法律对包装物从它的设计到使用,再到最后的回收对做出了明确的指引和规管。可以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国家对于环境保护这一个重要问题也十分关注,绿色包装也成为了未来绿色物流发展的必要元素。

1.3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以及实证方式法进行探讨。

文献资料法:笔者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对目前国内、国外的绿色物流发展历史及现状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作为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比较研究法:通过将目前国内和国外的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我们在推进绿色物流过程中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并提出一些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建议。

实证方式法:通过比较生活中的例子,就物流系统包装材料选择进行探究。

绿色物流 2.1 绿色物流的相关理论 2.1.1 绿色物流的概念 随着现代人的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对环境保护也逐渐重视起来。因为我们将环境改造成更适合我们生活的同时,更应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也要使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还需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提供一个宜居的生态环境。尤其是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绿色经济、绿色物流、绿色环保、绿色发展等等,已经成为了未来城市以及乡村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元素。

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物流,简而言之,它指的就是物品的流通,尽管不同学者曾经对其下过不一样的定义,但归根到底,还是强调它的流通性。比方说S.Dunn和H.J.Wu曾经指出,整套物流的过程是包括某一个物品从它的产生开始,到包装以及运输仓储等,经过一系列的长途跋涉后,将这各物品送到收件人的手上,这就是物流的全个过程。而他们认为,绿色物流指的就是在这个物流的每一环节中都应该实现绿色环保化。Claude Comtois,Jean Paul Rodrigue以及Brain Slack则认为,绿色物流应该是能够和自然环境能够相互适应、并且能相互协调的一个物流系统,它是一种对环境有效的、有好的物品流通系统。而我们国家的相关物流行业的研究报告中,也对这种绿色物流提出了一些定义,我们国家的学者认为绿色物流就是指物品在正常流通的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不对环境造成很大破坏的基础上,进行对相关物流资源的充分利用。

绿色物流主要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资源的消耗为目标,并且尽可能降低其污染物的排放,可以通过一些先进的物流技术或者相关的物流环境管理理念,对整个物流运输业的发展进行规划。由于传统的物流行业在发展的时候,并没有强调环境保护,以及对物流资源的最大利用,使得对环境的破坏渐趋严重。所以,随着整个物流业的蓬勃发展,我们自身应当更加重视绿色物流的应用。

2.1.2 绿色物流的特征 绿色物流主要有四个特性,分别是多目标性、多层次性、时域性、地域性以及学科交叉性等等。

1.多目标性 一家物流企业要实现绿色物流,其实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首先它需要符合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话,可能绿色物流在整个推行的过程中就容易会出现半途而废。所以我们需要从整体上提前制定相关的战略,既要对节约资源,又要实现对整个自然环境的保护。并且在这个基础上,还要使企业因此而具备一定的经济效益。总体而言,绿色物流的多目标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分别是社会效益、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生态环境的效益以及消费者的效益等等,需要这四大方面的目标保持统一,才能实现绿色物流。

2.多层次性 绿色物流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就是多层次性,我们可以尝试从不同的层面对其进行分析。

(1)从它的控制主体角度分析的话,可以分为三大层次,分别是作业的管理层、企业的管理层以及是社会的决策层等等,这几大层次的物流活动的内容都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的。

(2)如果从它的系统角度去分析的话,可以将其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比方说带有绿色环保理念的流通加工子系统、包装子系统以及运输子系统等等。如果这些在物流过程当中许多或者全部的子系统都能够实现绿色化的话,那么这个物流系统也必定是绿色环保的。

(3)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去看,绿色的物流系统只不过是其在生存环境的外部的一个子系统而已。它的外部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比方说文化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社会资源方面、政治方面等等,这些外部的因素都能够对整个绿色物流系统带来一定的冲击,并且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或者阻遏的作用。

3.时域性 一个完整的绿色物流应该是贯穿与某个物品的整个是生命周期,从物品的诞生、包装、到分销运输,到达消费者手上,直到这个物品最终报废。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具备绿色环保的理念。

4.地域性 所谓物流,指的就是物品的整个流通的过程。它并没有地域的限制,可以是村落与村落之间的物流、也可以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物流、甚至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物流,无论物品处在哪个位置,都能够体现绿色环保的理念,这就是它的地域性。

5.学科交叉性 绿色物流其实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学科,它是由多个学科共同构成。研究它的学者可以说物流治理学方面的、生态学方面的,也可以是情况科学方面的,它是一个多种学科交叉在其中的一个学科,十分庞杂。

绿色物流包装与传统物流包装比较 3.1 传统物流包装效果与绿色物流包装效果的对比 3.1.1 保护功能不足(1)危险品包装密封性不好 危险品,顾名思义,就是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容易造成危害的物品。生活中常见的危险物品包括一些有机溶剂、强酸强碱、铝银粉、电石以及冰醋酸等等,这类危险品通常都是具有一定的腐蚀性的,如果我们的皮肤沾上这些物质的话,皮肤就会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出现腐烂,这种腐烂过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如果触及面积范围较大的话,甚至会给当事人造成生命危险。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易燃易爆,带有放射性的以及一些有毒的危险品无论是包装,还是运输的过程中都必须特别小心,一旦发生泄漏那后果将会是不堪设想。在过去这些年,我们国家均发生了这类的危险品爆炸事故,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它们的密封性能不好,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发生了泄漏,最后引发了事故。

(2)贵重物品封缄不严 物流,这个并不是普通商品的专有名词,而是许多贵重商品都会参与其中。而由于物流包裹本身的封缄不严实,而导致这些物品在实际的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挤压变形。像一些丝绸物、首饰珠宝、精密仪器等,一旦变形后就会失去其价值,所以这类物品由于封缄不严实常常会出现消费者索赔的现象。

(3)易碎物品容易破损 一些易碎的物品在物流的过程中,是需要谨慎操作的。因为稍不谨慎,就会发生碎裂的现象。我们知道,在物品的实际转运过程中,工作人员每天运输大量的商品,许多时候装运的方式都是很简单粗暴的,就会很容易对其中的物件造成破坏。再加上这些易碎物品的包装上设计并不是很合理,内部的缓冲垫效果不佳等等,都是造成易碎物品经常出现碎裂的主要原因。

3.1.2 包装过度 一件商品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它的包装是非常重要的,往往一些价值很低的物品都会经过过度的包装,甚至许多不起眼的物品经过豪华的包装后,都会变成了高档的商品。一些商品的包装价值甚至已经远远高于商品本身的经济价值,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而这些高档的包裹物通常都是用一些纸箱、气泡膜或者是胶带、塑料袋包装的,收件人受到货物后,就会将其丢弃,对周边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3.1.3 包装尺寸的规范 一些快递公司在对寄件人的物品进行包装时,并不是一定会按照客户的物品进行有针对地的包装,而是往往用一些规格比较大的包装箱对其包装,造成浪费。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国内对于包裹的包装尺寸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规范。

3.1.4 循环利用率低 我们国家是一个人口的大国,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使商品流通的整个速度都变得很快。根据邮政局的相关信息展示,在4年前的2015年,当时全国由于物流产生的快递单张就超过了207亿张,塑料袋82.6亿个、胶带69.9亿个、编辑袋31条、包装箱99.2亿个,4年时间过去了,目前的包装袋的数量更是十分可观。但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这些包装物启事并没有进行回收利用,而是直接丢弃在环境中。不仅造成了严重的浪费,而且对环境的破坏也是十分大的。包装的循环利用率低亦是传统物流包装的一大弊端。

3.1.5 包装设计的空白 物流业得以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在于其物流的标准化。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各个地区与各个企业以及各个政府部门之间的标准都不一样,并且资源并没有进行共享,往往都是某一方在自己的领域中单打独斗,孤岛难容。由此可见,无论是什么行业,它的标准化是非常重要,它能够使各方告别那种单打独斗的现象。

而在物流行业中,关于包装方面,也是需要标准化的。包括它的表层的各种标志、所用的材料、规格以及质量等,都应该符合一定的技术要求。尤其是物流行业,应当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由行业协会牵头,制定出一套符合各方利益的包装标准化规计。行业协会根据实际运输的物品的属性、性质以及分类的差别,制定每一种不同品类商品的包装规格以及具体的运输方案,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整个物流行业的工作效率。

3.2 绿色物流共享快递盒与传统物流包装对比 3.2.1 降解型的塑料包装材料 传统的物流包装盒往往都是用一些塑料袋制作而成,而这些塑料都是属于不可降解的物质,对环境的污染是非常大的。可降解的塑料包装和传统的塑料包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的成品是能够在环境中很快就能被降解的。因为两者的制作流程和制作的工艺以及材料并不相同,可降解性的塑料包装在制作的过程中往往会调价一些光敏剂或者是淀粉之类的物质。由于这些物质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很容易被降解,所以促使添加了之类物质的塑料包装的降解时间会大大降低,有相关研究表明,这类降解性的塑料包装可以在2~3个月的时间周期呢就能够发生明显的降解变化,并且很快就会逐渐分解,变成了对环境没有危害的环保物质。

3.2.2 共享快递盒PP材料 而共享的快递盒由于采用一种特殊的工艺制作而成,首先对环境是不造成严重破坏的。目前快递行业通用的快递盒主要特点在于其循环性,制作成本低,每一个快递盒的制作成本仅需25元就可以了。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能够被循环利用多次,单个快递盒的可以被使用超过1000次。节约了包装的成本,同时还能够起到对环境保护的作用。绿色物流共享快递盒SWOT 分析 4.1 绿色物流共享快递盒的优势 共享快递盒首次推出是在2017年,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大胆的尝试。具体的操作模式也很简单,快递员首先将寄件人的包裹用快递盒装上后,进入运输过程,并最终达到收件人的手中,收件人只需要当场签收后,快递员就能够马上将这个快递盒取回公司,使这个快递盒重新进入下一个物流的过程。如果按照上面的数据来看,每一个这样的盒子能够使用上超过1千次的话,按照我们国家目前的快递物流水平来看,每一日每一个月,乃至每一年所节省下来的物流资源是十分可观的。

正如上文所说的那样,每一个共享的快递盒的制作成本只是区区的25元,如果按1000次使用寿命来计算的话,每一次的使用成本只需要0.025元,这样的使用成本是非常低廉的,能够为整个快递行业节省了不少的营运成本,并且还能提升企业的利润空间,还能对环境起到保护的作用。

4.2 绿色物流共享快递盒的劣势 从理论上分析,这种共享的快递盒每使用4次的成本才需要1元,使用成本是非常低。但这只是我们从理论上的分析,要实施起来确实会存在一定的难度。

其一、关于快递盒的回收问题,当快递员将装有包裹的快递盒送到收件人面前时,需要当着收件人对其进行拆封。这就带来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事实上有不少民众是习惯让他人进行代收的,并且许多民众平时上班并不一定可以及时签收,使整个收件的过程变得更加繁琐复杂,降低了派件的效率。

其二、就是关于快递盒的制作标准方面。首先需要相关物流企业对其前期的投入,这需要企业额外预留一部分制作盒子的资金。此外由于快递包裹物的大小尺寸不一,致使最终的快递盒尺寸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盒子小了,包裹装不下去;

盒子大了,又有占用太多的空间。由于占用了多余的空间,使得快递员每日的整体配送量就会大幅度降低,降低其工作效率和工作总量。

所以,共享快递盒虽然很符合绿色物流的要求,想法也很美好,但是在具体的操作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快递行业利润空间逐年降低的今天,还要企业额外支出由共享快递盒带来的制作、更换成本,总体而言,共享快递盒虽好,但并不现实。

4.3 绿色物流共享快递盒的威胁 4.3.1 成本之困亟待解决 共享快递盒表面上看是一件很美好的事物,但往往理想终究被现实所打败。成本和普及率等现实问题始终会制约了它的推广和发展。

比方说此前有些快递公司曾经在生鲜领域尝试过共享快递盒的运营,主要是使用一种发泡泡沫箱,这种发泡泡沫箱能够进行多次重复利用。表面上应该很受大众欢迎的,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使用这款发泡泡沫箱的商家其实并不很多,最关键在于它的成本问题,过往生鲜领域的商家一般使用的是4号的泡沫箱,售价大概在4.6元上下。而同样体积的发泡泡沫箱,它的租赁成本以及产生的物流费用就已经远远超过了4.6元,因此使用这种发泡泡沫箱的商家会比较少。原来这种发泡泡沫箱尽管租赁的成本并不高,当由于其重量较重,导致整个物流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附加费,这种附加费都是许多商家所不愿意见到的。

除此之外,还有就是关于实际的应用上。由于每次使用后的塑料泡沫箱都是需要快递员进行回收利用的,也就意味着快递员每次来回往返都需要运输这种箱子,减少了他单次能够运输的货品数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4.4 绿色物流共享快递盒的机遇 一些快递公司开始试用“共享快递盒”后,这种能够循环利用的绿色环保包装盒受到用户广泛好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快递过度包装问题的关注。

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我国2016年快递业务量突破312亿件,背后所用的瓦楞纸箱原纸多达4600万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传统快递包装里还包含运单、编织袋、塑料袋、封套胶带和内部缓冲物等。目前我国快递包装物总体回收率不到20%,这些东西大多用完即扔,既增加了成本消耗,也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与垃圾污染。

“共享快递盒”则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的一种尝试。快递员使用快递盒装运货物,用户签收后快递员当场回收快递盒并继续使用。每个“共享快递盒”预计可使用1000次以上,那么按照今天我国的快递业务量来看,能够节省下来的纸箱以及减少的资源消耗将非常可观。

结论 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未来的物流业发展趋势都必须基于绿色环保这一理念下发展的,而运输包装作为绿色物流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更需要将绿色的理念融入其中。

本文首先从绿色物流作为切入点,分析国外内有关此领域的相关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整理归纳。通过引入绿色物流的概念及其特征,对传统的物流包装与新型的绿色物流包装效果进行比较,发现传统的物流包装效果存在保护功能不足、包装过度、包装尺寸不规范、循环利用率低等弊端,最后通过对绿色物流共享快递盒的SWOT分析,得出其优劣势,以及当前面临的威胁以及机遇,相信这些总结能够为我们未来的绿色物流系统包装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看文献 [1] 戴宏民 现代包裝技术丛书--绿色包装.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8-1.[2] 夏春玉-李健生 绿色物流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年9月.[3] 王长琼 绿色物流/现代物流工程丛书 化学工北出版社 2004-9-1.[4] 许汉样.包装与环保[J],中国包装,1997(5):35〜37.[5] 方慧,张毕西.基于绿色物流的包装[J],商场现代化,2006年6月,总第470期.[6] 李文静.国外绿色物流的发展与实践[J],物流技术,2005(9): 194〜195.[7] 张国友.绿色包装:我国的现状及对策[J],安徽里工大学学报学报(社会科学版).[8] 盛龙,季峰民.绿色包装一包装.1:业的未来[J],印刷技术,2004年2月.[9] 尹兴,孙诚.构建绿色物流体系下的绿色包装[J],包装工程2006(4):104〜105.[10] 宋歌,郑凌云.浅谈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与战略对策,产业观察:02〜104.[11]

第二篇:国内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方案研究

国内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方案研究徐彬

[摘要]绿色物流是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绿色物流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是一种全新的物流形态。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物流市场将不断地成熟未来的物流市场将大大压缩物流成本,化解国际经贸中绿色壁垒带来的经营风险,增强流企业应对市场挑战的能力。[关键词]绿色壁垒;管理方案;绿色物流;中国企业。

绿色壁垒是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或市场准入壁垒。绿色战略既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又符合市场目标和消费时尚,绿色经营方式将逐渐成为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与传统不同,现代物流企业一方面要实现自身利益,根据消费者意愿和偏好进行生产经营,实现企业目

标,另一方面又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这既符合国际社会现代企业的特征,又是中国国情下国内企业的历史使命。

一、绿色壁垒的含义、成因和基本特征①

(一)绿色壁垒的含义

绿色壁垒是指以保护人类及动、植物健康、保护生态和环境为名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以阻止某些外国商品进口或市场准入。

(二)绿色壁垒的成因

绿色壁垒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原因。首先,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业化进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与威胁,环境问题开始受到各国的重视。保护环境成为世界性议题,这也是WTO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各国市场开放程度的加大,关税在保护贸易中的外贸易过程中遭受冲击,利用WTO协议中的绿色条款在环境和生态问题上实施贸易保护。再次,节能减排的需要。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能源短缺和三废的处理矛盾越来越突出。最后,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的觉醒和冲动,迫使生产企业不得不重 新审视绿色营销策略。

(三)绿色壁垒的特征

绿色壁垒具有其他壁垒所不具有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表现内容上具有合理性。绿色壁垒以保护环境、自然资源和生命健康为出发点,既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也迎合了绿色消费的需要,而且以国际公约和国别法律、法规等公开立法为依据。

2.保护对象上具有广泛性。绿色壁垒保护的对象不仅包括初级产品,而且还包括所有有关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等几乎所有产品。不仅对产品本身的质量,而且对产品从生产前的设计一直到消费后的最终处理都有限制。3.绿色壁垒是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生产者难以预见其内容及变化而难以对付和适应,但又不易产生贸易摩擦。

4.实施效果上具有歧视性。有些国家或地区根据自身与其他国(他地)的具体贸易状况而采取不同的手段,使国民待遇原则受到扭曲。

二、绿色物流内涵分析②

(一)集约资源

这是绿色物流最本质的内容,也是发展物流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企业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这正是可持续发展所提倡的。

(二)绿色运输

毫无疑问,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物流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绿色运输首先是要对货运网点、配送中心的设置做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路线和降低空载率,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绿色运输的另一个要求是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绿色运输还应当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问题,以免对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具体做法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合理规划城市物流系统。

现阶段城市物流中出现的货物迂回运输、重复运输及对流运输等不合理现象,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城市物流网络布局的不合理而引起的,特别是物流结点布局的不合理最为关键。为解决城市交通环境恶化和运输效率低等方面的问题,应合理地规划物流中心的结点布局。根据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物流结点的规划布局应同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当物流设施布局距离城市公路网与铁路车站都比较近时,该物流设施就具有良好的货物集散作用和转运功能。因此,在具体的物流设施选址时,应尽量以此作为设置与布局的具体标准。考虑到物流节点布局设计问题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实际运作中,应借助于现代化技术与运筹学方法来建立物流网络中心的设施选址模型并求得最佳的物流节点布局。

2.通过多式联运以降低汽车运输量的比例。

考虑到汽车运输本身所具有的利弊特点,实践中,更多地利用污染少的铁路运输与水土运输,应是现阶段缓解环境污染的有效且重要的途径之一。实践中为了实践多式联运的无缝连接,还需要有高效率的转运技术和联运组织方式来与之配合,尤其是在联运的组织建设上,应大力发展可跨越多种运输方式的货运代理业并积极简化中间环节。同时,也应重视各运输部门相互之间的横向联系,具体方法是通过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战略伙伴关系以及资本间的相互渗透策略,真正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机结合。

3.大力推进和实现物流管理的智能化③。

考虑到城市物流信息在合理配置城市物流资源、改善环境污染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影响,因而实践中应重视应用信息技术,实现物流管理的智能化。为了真正发挥信息与智能化管理在现代物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现阶段建立并完善基于Internet的物流信息系统十分必要。因为这种信息系统在不改变和不影响原有各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情况下,能够合理地安排运输、仓储、货物跟踪与查询等业务,并最终提高物流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将GIS和GPS技术应用于城市配送系统中,不仅能帮助配送企业优化车辆配置和人员调度,最合理地安排人、财、物资源,而且还可在缩短配车计划编制时间、提高车辆利用率的基础上,合理安排配送区域与配送线路并最终实现配送服务的最优化。

(三)绿色仓储

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载率。仓库建设前还应当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例如,易燃易爆商品仓库不应设置在居民区,有害物质仓库不应设置在重要水源地附近。

(四)绿色包装

包装是商品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大量的包装材料在使用一次以后就被消费者遗弃,从而造成环境问题。绿色包装要求提供包装服务的物流企业进行绿色包装改造,包括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建立包装回用制度等。基于绿色物流的绿色包装策略有以下四点。

1.强化绿色包装意识。

目前不少企业在对产品进行包装时仍然较多地把注意力集中于对商品使用价值的保护上,而对环保问题却很少考虑。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企业应树立绿色营销观念,进一步认清绿色包装在国际流通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绿色包装不但可以降低能耗和物耗,降低成本,减少污染,而且可以提高企业形象,增加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从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2.充分利用可回收容器。

物流包装中应广泛采用可回收容器。可回收容器一直是物流系统的一部分,大多数可再利用的包装品为钢质或塑料包装等。不过,有一种趋势是,对于许多小物品及零件,如调料,也使用可回收保障材料运输于各厂之间以及仓库和零售商店之间。可回收包装的使用越来越普遍,它们均有一个共同点:均有一个完整的标记系统以控制容器的流传。在可回收包

装系统中,各方必须明确地使用这种标记以达到容器的最大化使用。否则,容器会丢失、误放或被遗忘。

3.工业物流成组化。

工业包装,通常将个别商品和零部件箱、包、盒和桶来成组化以提高操作管理的效率。这些容器用来使零散商品成组化,组成MCS,当MCS成组为更大的单元时,就称作集装化或成组化。成组化基本方法包括刚性容器形成单位载荷的成组化方法和承载工具的成组化方法。集装化包括了从将两个MCS捆在一起的成组化到使用专门的运输设备成组化的所有形式。所有类型的集装化都有一个基本目的,那就是提高材料搬运的效率,并能节省包装能源、防止产品泄露和污染环境,从而达到绿色包装的目的。

4.加强绿色包装的设计研究。

从我国的出口包装上看,存在的问题是材质差、衬垫不良、运输捆扎不合理和外观不清洁以及卫生标准不过关等。面对国际市场上的绿色包装要求,必须大力推进包装科技开发。我国纸的成本高于塑料,使包装的环保要求与企业利益发生矛盾,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产生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加大科技含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目前我国塑料、橡胶等工业发展很快,新生原材料一直在降价,而再生企业回收利用技术落后,加之收集运输费用居高不下,使成本越来越高。因此,应致力于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与利用上,加快改进回收利用技术,降低再生原料成本,开发研制绿色包装材料,以便更有力地占领市场。

(五)逆向物流④

逆向物流是指产品退回、资源回收、废弃物处理、物品替代、物品再循环、再利用、维修和再制造等物流活动。根据不同产业形态,逆向物流又被分为投诉退货、维修返回、商品返回、包装返回、终端使用返回、生产报废与衍生副产品六种类型。逆向物流是供应链上的一个特殊环节,人们掌控与计划逆向物流过程的难度相比于正向物流要大。目前,一般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很少有对逆向物流的处理与管理功能方面的内容。随着政府立法的完善,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逆向物流管理的重要地位已经毋庸置疑。它能促进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效益;改善与增强供应链中企业合作伙伴关系;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保护环境,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在商品流通领域中,最常见的逆向物流主要有两类:产品的召回与退货。产品召回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自愿召回,也称为主动召回。是指制造商经自行判断认为其生产的产品存在缺陷而自愿地采取产品召回措施。另一种是强制召回,也称为指令召回。是指主管部门发现并认定某种产品存在危险性,经过一定的程序,向制造商发布命令,要求制造商必须采取召回措施⑤。退货的物流方向相同,所以召回与退货之间存在着某些联系和相似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召回和退货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解决产品的质量问题,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第二,产品召回中存在着退货,而同一产品退货原因、数量出现某种规律和达到一定程度 时,就可能引起产品召回,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生关系。

第三,产品回流到制造商后的处理过程类似。同时,产品召回与退货之间在事件处理的法律依据、处理对象、处理范围和事件解决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区别。

在整个召回和退货过程中,制造商对逆向物流的处理是关键的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公开化、透明化。制造商首先要对召回和退货的回流产品进行检验分类,然后再进行处理。对于一些整体状态好的回流产品,通过再加工后可以返还给顾客或进行再次销售。如回流产品经过再加工后无法正常销售的,则可将其转化为投入二手市场出售的产品。对于无法进行再加工的回流产品,可分解成零部件,部分状态良好的零部件循环再利用。而那些没有办法处理的回流产品,制造商就必须进行报废处置。另外,在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危险品和普通产品要分开处理。对于回流产品的处理,总的原则就是循环再利用,加强回流产品的综合利用,物尽其用,变废为宝。⑥

三、国内企业绿色物流管理方案

(一)绿色包装管理

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包装。包装的途径主要有:生产过程中采用简化的、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包装,流通过程中实施包装的合理化与现代化。

1.包装模数化。确定包装基础尺寸的标准,即包装模数化。模数化包装利于小包装的集合,而包装的大型化和集装化有利于物流系统在装卸、搬迁、保管、运输等过程的机械化,加快这些环节的作业速度,有利于减少单位包装,节约包装材料和包装费用,有利于保护货品、集装箱、托盘等标准化物流设施的作业,利于运输和保管,从而实现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2.采用通用包装、周转包装、梯级利用。即包装多次、反复使用,不用专门安排回返使用,如饮料、啤酒瓶等;一次使用后的包装物,用毕转化作它用或简单处理后转作它用;对废弃包装物经再生处理,转化为其他用途或制作新材料。

3.开发新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即包装物的高功能化,用较少的材料实现多种包装功能。

(二)绿色运输管理

绿色运输指的是以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为特征的运输,是绿色物流的一项重要内容。

1.开展共同配送⑦。共同配送(Jointdistribution)指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它主要是指对某一地区的客户所需要物品数量较少而使用车辆不满载、配送车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如中小批发者,如果各自配送难以满足零售商多批次、小批量的配送要求,而采取共同配送。送货者可以实现少量配送,收货方可以进行统一验货,从而达到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从物流企业角度来看,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金、人才、管理等方面制约,运量少、效率低、使用车辆多,独自承揽业务,在物流合理化及效率上受限制。如果彼此合作,采用共同配送,则筹集资金、大宗货物等问题通过信息网络提高车辆使用率均可得到较好的解决。因此,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资金、时间等的利用效率,取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并取得

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

2.多式联合运输方式。是指吸取铁路、汽车、船舶、飞机等基本运输方式的长处,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环节、多区段、多运输工具相互衔接进行商品运输的一种方式。它要求装载工具及包装尺寸都要做到标准化。由于全程采用集装箱等包装形式,可以减少

包装支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货损、货差。其优势还表现在:一方面,它克服了单个运输方式固有的缺陷,从而在整体上保证了运输过程的最优化和效率化;另一方面,从物流渠道上看,它有效地解决了由于地理、气候、基础设施建设等各种市场环境差异造成的商品在产销空间、时间上的分离,促进了产销之间紧密结合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

3.第三方物流方式。第三方物流是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方式。发展第三方物流,有利于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对物流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配置,可以避免自有物流带来的资金占用、运输效率低、配送环节繁琐、企业负担加重、城市污染加剧等问题。当一些大城市的车辆配送大为饱和时,专业物流企业的出现使得在大城市的运输车量减少,从而缓解了物流对城市环境污染的压力。除此之外,企业对各种运输工具还应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角度考虑,如使用液化气、太阳能作为城市运输工具的动力。

(三)绿色流通加工管理

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特性,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分散进行的加工利用率低,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气物等污染周边环境,甚至形成二次污染。针对这些问题,绿色流通加工也是对环境保护有较大作为的环节。绿色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措施。一是专业化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如饮食服务业对食品进行集中加工,以减少家庭分散烹调对空气造成的污染。二是流通加工废料集中处理,与废气物物流顺畅对接,降低废气物污染及废气物物流过程的污染。如流通部门对蔬菜进行集中加工,可减少居民分散加工垃圾丢放及相应的环境治理问题。

(四)绿色仓储管理

仓储本身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如保管、操作不当引起货品损坏、变质、泄漏等;另外,仓库布局不合理也会导致运输次数的增加或运输迂回。所谓绿色仓储管理就是要求仓库布局合理,减少运输里程,节约运输成本。

1.仓库布局要合理。过于密集,会增加能源消耗,增加污染物排放;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效率,增加空载率。仓库布局要总体规划,依据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要求,做到绿色仓储化。

2.仓库建设前应当进行相应的环境

影响评价。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和运营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对于易燃、易爆商品不应放置在居民区,有害物资仓库不应安置在重要水源地附近等。

参考文献:

① 李本辉《绿色壁垒下国内企业永续经营战略研究》,载于《北方经济》,2008年8月(上)第75至77页。

②王长琼《绿色物流的内涵、特征及其战略价值研究》,载于《中国流通经济》,2004年第3期第8页。

③单宝《解读绿色物流》,载于《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年第6期第20至23页。

④⑤David J.Bloomberg,StephenLe May,Joe B,Hanna(美)《综合物流管理入门》,雷震甲、杨纳让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第211页。

⑥陈柳钦《构建现代化、社会化、产业化的物流配送体系》,载于《商业经济文荟》,2002年第4期第9至10页。

⑦王长琼《绿色物流的产生背景及发展对策初探》,载于《物流技术》,2002年第6期第39至40页。

第三篇:绿色物流 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互联网环境下绿色物流

体系的研究

一、论文研究意义

在当今时代,由于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互联网活动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而随着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物流与互联网的关系密切。但是,在互联网条件下,信息流和资金流均可借助因特网迅速实现,而物流则必须通过运输方式来实现,运输活动自然离不开交通工具的使用,作为物流载体,交通工具本身就严重污染了环境。基于此,发展现代绿色物流管理,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寻找更环保和更优化的物流运输方式,可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形成物流与环境之间相辅相成的推动和制约,达到环境与物流的共生。

另外,在互联网各个环节的物流过程中,实施绿色物流体系,进行互联网科学化管理,高效节能地生产,可大大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减少支付排污费、废弃物处理费等。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下研究绿色物流体系,不仅可以促进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还可以节约企业成本,提升企业利润,促进我国互联网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研究互联网环境下绿色物流体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论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1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绿色物流的定义,我国学者王长琼给绿色物流的定义是: 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污染排放物、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通过先进的物流技术和面向环境管理的理念,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控制、管理和实施的过程[1]。它既包括正向物流的绿色化管理,又包括逆向物流的绿色化管理,二者共同构成企业绿色物流系统一体化管理。而夏春玉和李健生对绿色物流的定义是: 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是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主体,克服空间和时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绿色商品和服务流动的绿色经济管理活动过[2]。

而在互联网环境下对绿色物流体系的研究方面,我国现代学者刘明娟和刘成二人认为互联网是绿色物流的重要活动空间,是企业通过绿色物流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而且可以促使企业绿色物流水平不断提高。但目前,互联网环境下的绿色物流还面临着一些障碍。一方面,我国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另一方面,企业缺乏复合型人才,当代人也较少关注互联网下的逆向物流而过多的关注传统渠道下的有形产品的逆向物流。通过分析研究,最终得出要在互联网环境下实施绿色物流,首先要利用互联网减少中间环节,加强采购管理;其次,要合理规划物流网点布局,利用先进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最后,要培养专门人才,加强互联网环境下绿色物流理论研究,并且建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逆向物流系统[3]。

国内学者黄京、李玉海、侯德林等人认为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物流渠道中的各个企业之间信息共享,并使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时间大大缩短。互联网的运作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绿色物流业发展的新方向。物流中各个环节应该而且可以利用互联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进行绿化改造。所以,他们通过研究表明,在互联网环境下实施绿色物流,交通运输业应围绕电子化、自动化进行整合;对运输路线应实行电子化整合以形成社会物流基础;要利用互联网减少中间环节,缩短采购周期,并且利用网络给消费者带来便利[4]。

学者王晓婷也认为,互联网与绿色物流是密不可分的,绿色物流的实施离不开互联网。绿色物流能够为大力发展互联网起到重要作用。一方面,绿色物流将会使环境问题得到极大改善,同时也做到了节约利用资源;另一方面,绿色物流也大大地增加了企业运营成果。通过研究分析,王晓婷认为,我国互联网环境下绿色物流面对的主要问题是:当下的绿色物流合理运用现代化技术的水平较低,现代人们对互联网的逆向物流关注甚微。若要大力发展互联网环境下的绿色物流,必须要通过互联网缩短周期,从而加强对企业的经营管理;通过网络为消费者提供便捷,从而实现绿色物流[5]。

学者潘娅媚在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展实施绿色物流时认为,构建绿色物流离不开交通运输,物流交通运输应当围绕着电子化、自动化进行优化整合;另外,绿色物流的优化,必须利用互联网中的信息流,在互联网时代,物流运输也随之与现代通信及其计算机系统配合使用,绿色物流的发展应当与高水平的信息流相结合;最后,她还认为,对物流的运输路线应实现电子化整合,因为在互联网背景下,物流企业是交通运输的高使用率企业,通过电子化整合以后,利用电子化的运输线路控制系统,随时掌握车辆运输情况,高效的使用运输设施,让路网上交通运行失踪处于最佳状态,为绿色物流的发展最大限度的路网通行能力,让整个公路运输系统的安全性、机动性、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高[6]。

2.2国外研究现状

James Cooper、Michael Browne 和Melvyn Peters 于1991年在其首版的《European Logistics》中的第13章,专门探讨了“绿色物流”问题,提出:所有的物流革新都在三个较为重要的方面——集中库存、即时配送、24小时货运经营,对运输进而对环境产生影响,并初步提出了绿色物流法规框架,即改进卡车设计,提高公路运费,鼓励联合运输[7]。

国外著名学者吴(Wu)和杜恩(Dunn)认为,绿色物流是对环境负责的物流系统(an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logistics system),它既包括从原材料的获取、产品生产、包装、运输、仓储,直至送达最终用户手中的正向物流过程的绿色化,也包括废弃物回收与处置的逆向物流的绿色化管理[8]。而让-保罗·罗德里格(Jean - Paul Rodrigue)等认为,绿色物流是与环境相协调的物流系统(compatibility with the environment),是一种环境友好而有效的物流系统[9]。丹麦学者B. N.彼德森(B. N. Petersen)和P.彼德森(P. Petersen)在其共同编著的《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一书中,将绿色物流定义为“绿色物流就是对正向物流(forward logistics)和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的生态化管理(eco-management)”[10]。

更多学者在逆向物流领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Kopikcy等在逆向物流的实际操作和规则作了研究,提出再利用和再循环的观点[11]。Thierry将产品回收处理方法划分为三种类型:直接再使用、产品回收管理和废弃物管理。作者根据拆卸的水平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对产品回收方法进行定性描述[12]。Cartery和Ellram给出了逆向物流的驱动和限制因素,认为政府、供应商、买家和竞争对手对逆向物流管理具有直接影响[13]。Dowlatshaht 曾提出了逆向物流成功实施主要因素,认为逆向物流的战略因素包括:战略成本、整体质量、客户服务、环境利益、立法利益等,提出了逆向物流的若干关键操作要素[14]。Moritz Fleischmann 又进一步讨论了逆向物流的定量模型,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逆向物流将会成为标准供应链的一个元素[15]。近些年,还有许多学者在一些专业领域从事逆向物流的研究,其成果不胜枚举。尽管观点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物流模式已成为西方物流研究的一大热点。大量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推动绿色物流、逆向物流的产业化发展,使今天西方现代物流更加朝着集约型、环保型的物流模式发展。如日本的《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其重点之一就是要减少大气污染排放,加强地球环境保护,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再生利用,实现资源、生态和社会良性循环,建立适应环保要求的新型物流体系[16]。2.3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互联网环境下绿色物流进行了大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从整体上来看,还没有系统地分析互联网环境下企业将采用何种方式去具体实施和推行绿色物流体系,本选题“互联网环境下绿色物流体系的研究”将围绕这些具体问题进行研究。

3、主要研究内容

本课题“互联网环境下绿色物流体系的研究”主要是在分析当前互联网环境下物流模式的特点的基础上,收集资料、汲取国内外经验,整合构建符合当前互联网行业发展的绿色物流模式,并结合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基本国情,对互联网环境下实施绿色体系进行对策研究。全文分为四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将主要对本文所研究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叙述,并通过阅读大量资料论文,对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详细介绍。此外,还需简单制定本文的整体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概述。将主要是对互联网与绿色物流的关系进行描述,并详细剖析互联网环境下发展绿色物流的必要性。决定互联网成功与否的关键取决于物流配送系统的效率高低。没有一个高效、合理、畅通、绿色的物流系统,互联网所具有的优势就难以有效发挥,所以绿色物流与互联网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此外,发展绿色物流已成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物流竞争的需要,而且发展绿色物流能够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从而为电商企业带来利润。

第三部分:互联网环境下绿色物流模式研究。此为全文的核心部分,将主要通过介绍当前电商企业物流配送模式的种类和特点,识别当前几种物流配送模式中存在的非绿色因素,整合绿色物流模式构建所需添加的绿色元素,最终完成符合当前电商企业发展的绿色物流模式的构建。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流通加工和绿色包装是构成绿色物流系统主要功能因素,绿色环保意识、绿色政策与法规、绿色物流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绿色物流人才培养、绿色物流绩效理论为整合构建绿色物流模式需添加的绿色元素。

第四部分:互联网环境下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此部分为全文的又一核心部分。将主要是结合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现状及基本国情,总结出我国在互联网环境下发展实施绿色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发展互联网物流的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物流信息系统不完善,物流利用率低、绿色物流技术落后,延缓绿色物流发展、人们观念意识淡薄,忽视物流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绿色物流人才严重缺乏和物流产业相关的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等,是造成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认为,要在互联网环境下实施绿色物流要双管齐下,政府和企业要站在各自的角度,共同实施策略,推动绿色物流事业蓬勃发展。

四、参考文献:

[1]刘明娟, 刘成.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绿色物流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08(11): 70-71.[2]许笑平.绿色物流研究的现状及其评述[J].生态经济: 学术版, 2011(2): 323-327.[3]王晓婷.电子商务下绿色物流发展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18): 108-109.[4]潘娅媚.基于电子商务的绿色物流发展与实施研究[J].中国商贸, 2011, 201(1): 8.[5]Cooper J, Browne M, Peters M.European logistics: markets, management and strategy[M].Blackwell Business, 1991.[6]Wu H J, Dunn S C.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logistics syste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1995, 25(2): 20-38.[7]Zhang Z, Wang Y.Exploration of China's Green Logistics Development[J].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5, 9(1): 50.[8]Martinsen U, Björklund M.Matches and gaps in the green logistics marke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2012, 42(6): 562-583.[9]Kopicki R, Berg M J, Legg L.Reuse and recycling-reverse logistics opportunities[J].1993.[10]Thierry M, Salomon M, Van Nunen J, et al.Strategie issues in product recovery management[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5, 37(2): 114-135.[11]Carter C R, Ellram L M.Reverse logistic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framework for future investigation[J].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998, 19(1): 85.[12]Dowlatshahi S.Developing a theory of reverse logistics[J].Interfaces, 2000, 30(3): 143-155.[13]Fleishmann M.Quantitative models for reverse logistics[J].Rotterdam, 2000.[14]王倩.循环经济与发展绿色物流研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11.[15]黄京, 李玉海, 侯德林.电子商务环境下绿色物流实施研究[J].物流科技, 2006, 2: 013.[16]孙丽洁.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模式选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5.

第四篇:旅游景区规划中主题文化包装研究

旅游景区规划中主题文化包装研究

摘 要:通过对旅游景区规划与建设现状的分析,找出影响主题文化确立的因素,并针对旅游景区规划的特点提出主题文化包装的对策,探索旅游景区规划的新思路与方法,旨在打造特色鲜明的主题景区,吸引游客,提升景区的旅游文化品牌。

关键词:旅游景区 主题文化 包装 景观规划

引言

主题产生于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初始策划阶段,主要是用来指导和约束后续景观规划设计与意境营造工作的。随着国家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旅游景区的建设与开发暴露出了诸多严重的问题,造成旅游景区在整体视觉上混乱、无序、人文关怀不足、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出现。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对景区的地域文化历史挖掘不足、景观资源浪费,致使景区主题定位的错位或缺失,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文化包装缺乏创新、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如何通过对景区的主题文化进行包装,打造一个既具有鲜明特色、丰富文化内涵,又能满足游客休闲与游憩活动需求的主题景区是旅游规划中的难题。

一、旅游景区规划概述

1.1 概念

旅游景区规划是指为了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各项资源、有效经营和科学管理旅游景区,充分发挥景区资源的多种功能与价值,通过对各项旅游要素进行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创造景区更大的吸引力。

旅游景区规划目的是通过多种手段与方法来烘托主题,并通过主题来表达特定文化内涵。根据自身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不同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和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大致形成了以自然生态、社会人文、产业文化为主题的三种类别的旅游景区。其中,自然生态类旅游景区包括以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气象、动植物观赏等为主题的景区;社会人文类旅游景区包括以名人、名胜古迹、民俗文化、事件等为主题的景区;产业文化类旅游景区包括以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游乐、科学科幻等为主题的景区。

1.2 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旅游景区规划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具体实践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有几种不良的现象蔓延,一种是过于重视构成景区环境的建筑、水体、山石、植物、小品、主题雕塑等表面物质形式的景观要素建设,而忽视景区精神内涵的提升;另一种是不切实际地的照搬模仿,旅游景区的风格混乱;第三种是过于重视商业经济利益,弱化了旅游景区的主题文化内涵。最终,导致已建成的许多景区开发的旅游产品同质化,缺乏特色与人文关怀,吸引力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究其主要原因是在旅游景区的策划阶段时,对景区的主题定位缺失,形象塑造错位。

二、旅游景区主题文化的影响因素

主题文化作为旅游景区内容的组织主线,是对整个景区旅游环境艺术形象和文化内涵的高度概括,是景观规划设计人员进行旅游项目规划艺术形象和旅游产品开发的总指导思想与理念。可以说,一个旅游景区规划的成功与否与其主题的确立有着最直接的联系。旅游景区主题的界定往往受以下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2.1 旅游资源条件

旅游资源是一个地方或区域能够发展旅游业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是确立景区主题定位的题材,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景区的旅游资源包括项目区域背景、周围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特征等各项资源。

2.2 设计师的素养

设计师的职业素养决定了旅游景区主题定位的高度,即特色性和鲜明性。如果一个设计师缺乏应该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的态度,主要表现为对旅游景区缺乏实地调研与考察、系统全面的分析基础,片面追求新奇时髦、视觉冲击力,这都会使其对旅游景区独特地域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拿捏不到位,造成主题定位的错位或缺失。

2.3 管理者的水平

除此之外,主题定位还和景区主要职能管理部门或管理者的水平有关。如由于管理者的短视或干预,为了暂时的政绩工程、表面的形象工程,往往也会造成主题定位不准、不突出,景区缺乏应有的识别性和感召力,各项资源难以形成市场效应。

三、旅游景区主题文化包装策略

旅游景区主题文化包装是指对景区特色与个性塑造。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挖掘旅游景区所在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人文遗址或遗迹等各项文化资源的内涵,凝练出最具有特色和个性且区别于同地区其他景区的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设计开发旅游产品,达到提升景区品牌形象,增强景区吸引力的目的。

3.1 立足文化,凸显主题

文化不仅是确立旅游景区规划主题的引擎,更是形成有别于其他旅游景区旅游产品的灵魂。一个景区的主题要能很好反应其文化内涵,就必须对景区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心理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状况等各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分析,整合提炼出核心主题文化,以此作为旅游景区规划的根本。同时,要求旅游景区的主题具有鲜明性的个性特点,体现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在游览中能够为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1)景观序列设计

在空间布局时,围绕主题来规划旅游景区,划分景区的各大功能区,设计旅游景点,组织交通流线,形成主题鲜明的旅游景观序列,达到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品位,传承地域文化目的。

对于景观序列的规划,可以通过编撰故事情节隐喻主题,然后围绕情节展开各分景点的设计和组织。例如宁夏的沙坡头景区依托生态自然资源(大漠文化),编撰桂王城的故事来包装景区的主题;新疆的喀纳斯湖景区结合图瓦人的神秘信仰,编撰湖怪的噱头来包装主题,吸引人游客。当然,编撰故事不可胡编乱造,是对景区的文化资源内涵更为深刻的梳理。在景点的设计上,可以通过直白和隐喻的艺术手法来对主题进行文化包装。例如可以通过情景雕塑、主题标志、文字、图案等形式以直白的手法将景区所在地的历史事件、民族习俗、文化传统等主题再现出来;再如借助景区规划的场地材质、空间体量、色彩、光线、序列等形态以隐喻的手法来包装主题。最终,使游客在景区中体验到“由景入境,由境生情”的感受,获知景观所蕴涵的主题情感,满足精神需求,体现人文关怀。

(2)影视剧创意

通过挖掘景区所在地的民间故事传说、人文遗址或遗迹、英雄人物事迹等文化资源,创作影视剧来对外宣传景区旅游文化和品牌,提高景区的知名度。例如由张艺谋的印象系列,即《印象・刘三姐》、《印象·丽江》、《印象·西湖》、《印象・海南岛》、《印象・大红袍》、《印象・普陀》、《印象・武隆》等,以绚丽的山水风景、民族民俗文化为创作核心,成功包装旅游景区的主题文化,宣传城市形象,打造旅游品牌;被誉为“东方好莱坞”的西部影城,原本是地处宁夏银川西郊镇北堡荒野地带的一处城堡遗址,通过张贤亮的运作,使《红高粱》、《大话西游》等众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影视剧在这里拍摄,因此有“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的美誉,影视剧的成功使其成为国内著名的旅游景点;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的宁强县青木川古镇,因电视剧《一代枭雄》的热播,作为故事发生的原型地,带动了古镇旅游发展。

3.2 合理安排,统一规划

整个旅游景区的主题要有统一性和逻辑性,景区与景点之间的大小主题要体现总与分的逻辑关系,即在大主题的统一下有细分主题,其主题内容与表达形式必须统一于大主题之内,且大小主题的文化特点都能体现整个旅游景区的风貌。其次,主题的选择和确立必须综合地考虑景区所在地范围以外的周边地区旅游的开发情况,寻找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旅游产品定位,确立具有鲜明特色与个性的主题文化。

对于旅游景区环境的构建要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将每个分景点设计纳入到整体空间环境设计中来,使构成景观的元素与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环境优美、富有文化内涵的景观空间。这方面可以借鉴企业CI理论,从视觉传达的角度对旅游景区的主题文化进行包装。

(1)VI系统设计

VI 全称Visual Identity,即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对于旅游景区的VI视觉识别系统规划,主要表现在景区的主题理念与视觉传达的协调性,即造型与材料的统一性、颜色的一致性、风格的一致性等。通过旅游景区的VI设计,使旅游景区庞杂的系统具有更强的条理化、系统化和协调性,促使景区特色文化主题的形成,在视觉上各分景点的标识牌、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小品、建筑以独特的造型、色彩等设计语言体现其性格与魅力,唤起人们对地域人文特色的记忆。此外,在手工艺品、服装、饰品、门票等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包装上体现统一性,有利于品牌的形成。

(2)标志设计

在景区VI系统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标志设计。标志设计作为景区旅游形象的主要文化载体之一,是旅游景区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个景区主题文化的形象化、视觉化、图案化概括,具有高识别性、传播快、识记性强的特点。一个成功的旅游景区标志,只有通过深层挖掘景区的各类文化资源,提炼出景区文化的核心(即主题),然后以解构、整合的手法创作简洁明了的视觉文化符号,同社会大众见面,达到宣传景区品牌的目的。

3.3 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从游客的参与性角度出发,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景区规划要以游客的心理和行为需求为出发点,充分了解游客的动机与爱好,在审美情趣和求知欲望上下功夫,将景区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发展为具有观赏性、趣味性、娱乐性和知识性的多元化产品,使游客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一种人生体验和经历,并加深对景区主题文化的理解。

目前,对于旅游景区最成功且最常见的艺术手法就是通过策划节庆活动来实现游客的游憩参与性。因为节庆活动互动性、参与性较强,同时也是最好继承文化传统的一种方式,是了解景区主题文化的窗口。根据景区的自然资源特点,可以设立具有特色的植物采摘节、观花节等;根据景区的文化资源,可以设立特色民俗文化节等。当然节庆活动的策划与设立不是盲目性的、毫无根据的标新立异,一定要有文化的渊源,在实际运作中禁忌过于重视节庆活动的营销价值作用,而忽视其内涵的发展,例如甘肃省西和县的巧娘娘节,云南省西双版纳的泼水节等。

四、结论

通过对旅游景区主题文化的包装,规划出既有地域文化特色又有时代性特点的旅游产品,体现人文关怀,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提升景区对外旅游服务功能,增强景区的市场竞争力,达到传承和弘扬地域传统文化的目的,使地方特色文化与环境文脉得以延续。同时,在对一个景区主题文化的包装过程中,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过于重视商业经济开发;注重对旅游产品的文化主题内涵不断地挖掘,以保持旅游产品的活力和魅力。

>参考文献:

[1]刘永福.景观规划设计[M].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2:85-86.[2]徐晶.民族旅游文化包装创新[J].包装工程,2013(4):17-20.[3]秦学颀.重庆都市旅游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包装[J].经济地理,2002,22(1):115-118.[4]李明伟.旅游景区提升和文化包装[N]中国旅游报,2007-05-11(7).[5]王鑫.城市CI理论对城市景观设计战略意义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1):57-58

第五篇:配送中心的物流系统优化研究(精)

配送中心的物流系统优化研究

配送是一项综合性、一体化的物流运动,作为实现第三利润源泉的重要方式,显得比任何时候尤为重要。2000年我国全社会流通费用为17880亿元,约占GDP的20%,如果全社会流通费用能够降低一个百分点,就可以节约资金178.8亿元。如此大的利润空间,的确令人神往,在全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任何一个企业都在关注成本控制、经营效率、改善顾客服务,都在于建立一个高效率的物流配送系统。

一、S配送中心的背景

S配送中心是深圳市的S(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S配送中心目前主要面向集团内部的各家商场、超市和集团外的商业批发零售企业或个人提供配送服务。中心于2005年成立,目前共有工作人员170余名,每月销售额超过3000多万元,2005年全年销售额预计超过4亿元。S配送中心不仅处理自己企业的家电类和日百类商品,其中家电类商品在业务量和交易金额方面都占据主要地位。还接受其他的企业的外包给他们的种种业务,涉及商品达到数十个品牌,共计2800多种,所有商品分散放置在其属的15个仓库中,这15个仓库主要分布在深圳市内。

由于S集团的产品市场比较稳定,品牌知名度比较高,产品质量过硬,所以客户群比较稳定,客户忠诚度比较高,S集团将全国销售区域划分为7个区域: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由若干业务员分别负责,定期到客户走访,了解客户需求,及时掌握客户需求动态。客户一般采取电话和传真等传统通信方式与S配送中心联系并下定单,销售模式大多采用分销模式,所有产品面向国内市场,销往全国各地。产品覆盖除西藏、港澳台外所有省区直辖市,比较稳定的客户有大约1300多家,地域分布比较分散。

二、S配送中心存在的物流问题

1.物流配送设施不匹配,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

国外现代化的配送中心作业面积大,配有自动分拣机、电动升降机、自动传送带等机械设备,并采用自动化管理,充分表现了其快速、准确的配送服务。S配送中心设施设备比较陈旧,70%是普通平房仓库,普通车辆占70%以上,现代化的箱式货柜和集装箱拖斗及<优麦电子商务论文>特种运输车辆很少。计算机的应用仅限于日常事务的管理,内部数据采集、外部接口系统等都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影响了配送质量和速度。

2.统一配送率低,规模效益不明显

S配送中心对各分店经营的所有商品没有实行完全的统一配送,原因是企业没有严格执行统一配送制度,S集团供货不及时,运输部门不及时送货或配送中心不按要求送货,使分店不愿统一配送,还有管理上的问题,这些都导致统一配送率偏低,由于配送率低,造成人员闲置,运输设备不能充分利用,物流成本偏高因而就无法收获规模效益。

3.S配送中心功能不完善,流程不合理

一个配送中心应具备的基本功能为:进货和商检功能;保管和库存控制功能;受理订货功能;出库(分拣、配货、包装)功能;流通加工功能;送货功能;信息处理功能。而S配送中心功能不完善,流程不合理,“配”与“送”未能形成有机的结合。目前的商品配送,因其大都脱胎于送货上门,又因配送设备设施、配送资源等方面的限制,往往造成“配”与“送”的相互脱节。一方面大部分的物资配送只是以送为主,而考虑分货、配货、配载、配装的则很少;另一方面有的虽然做到了分货、配货,但又因缺乏必要的运输车辆而无法做到送货上门。

4.专业人员缺乏,员工素质低

S配送中心物流专业人员不多,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在制定物流方案、实施管理、开拓物流市场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都十分欠缺专业人才,对物流业的理解仍然停留在运输、仓储的概念上,还没有上升到物流服务的理念。

三、S配送中心物流系统优化的对策

1.加强物流配送设施和设备的现代化建设

在硬件设置上,要加快配送设施建设,实现装卸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与自动化、拆零商品电子化。在软件建设上,引进GPS、EOS与ECR等先进的物流技术,如华联超市与上海捷强集团公司以及宝洁公司建立了自动补货系统(ECR),将“连锁超市补货”转变为“供货商补货”。这一举措开创此模式在连锁超市中运作之先河,削减了整体成本、库存与有形的资产的投资。引进GPS、EOS与ECR等先进的物流技术,能够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和准确性,降低票据处理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和库存控制成本,实现配送过程的无纸化。

2.贯彻执行统一配送制度和共同配送制度

S集团与配送中心之间、配送中心内部、配送中心与各分店之间的配送制度要高度统一,实现配送时间与配送商品种类的无缝衔接。近年来,配送中心不断涌现和高速发展,对配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共同化配送已成为必然趋势。共同化配送可以提高物流的专业化水平,最大限度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中心的运营效率,还能够使分散经营的分店分享到“第三利润源泉”。3.配送中心作业流程重组对原有的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可以找出现有流程中增加了物流成本的主要原因,组织结构不合理而影响到工作效率的各种原因。可以根据市场对配送中心的发展要求,对定单处理、入库作业、配货作业与出库作业等流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重新定位和重新排序,使配送中心充分地适应客户们对产品、服务等需求的变化,来夺取更大的客户市场。

仅用定单处理流程的优化来说明作业流程重组的重要性。(如下图为原S配送中心的定单处理流程图)。

原流程存在的问题:

(1)接受客户订货的方式为传统的人工下单、接单方式。

(2)对定单的确认只是对品项数量及日期的确认,只检查品名、数量、送货日期等是否有遗漏、笔误或不符公司要求的情形。而缺乏对客户信用度的确认,不论订单由何种方式传至配送中心,配销系统的第一步骤即要查核客户的财务状况,以确<优麦电子商务论文>定其是否有能力支付该件订单之账款。

(3)原流程过于简单,缺乏与信息系统接口的流程环节。在结合原流程存在的问题和利用流程数据统计表等统计工具进行分析后,得到了新的定单处理流程(如下图所示)。

优化后的“定单处理”流程图中还增加了存货查询、依订单分配存货、排定出货时程三个环节。利用EDI订货系统大大缩减了客户的等待时间,也增加了几个新的环节,使配送中心的“定单处理”的流程更为科学,更保证了配送中心的服务质量,总流程时间从原来的“3.5天又35分钟”变成了“102分钟”。

(4)重视物流配送的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配送中心能否发挥其各种功能、作用并完成其承担的任务,人才配置是关键。要加快培养一批懂得现代物流的专业人才,使物流配送水平更趋合理,提高整体效益。配送中心所需的人才可以采用出国考察和委托国外先进企业进行培训的方式进行培养,也可以依靠大专院校、研究单位的力量,对物流配送中心的员工,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下载绿色物流系统中包装材料选择研究(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绿色物流系统中包装材料选择研究(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企业绿色物流发展及存在问题研究

    论文题目:我国企业绿色物流发展及存在问题研究1.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背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业发展规模迅速扩大。据相关统计,2017年,我国物流业增加值3.5万亿元,占......

    德邦物流研究(共五篇)

    德邦物流研究 原文地址:德邦物流公司-8008205202作者:dbwl 德邦物流公司-8008205202企业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如能够制定供应链策略、设计业务流程再造、具备技术集成和人力资源......

    浅谈包装设计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艺术研究

    浅谈包装设计教学中的民族文化艺术研究 【摘要】包装设计是一门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学科。目前,许多院校对广西本土民族文化在包装设计创新应用的系列教学研究还很缺乏。......

    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传输方案的选择

    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传输方案的选择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传输方案的选择 视频线缆传输可以分为同轴基带传输、双绞线基带传输、射频传输、光缆传输......

    网购物流中的问题研究5篇

    网购物流中的问题研究----------农村网购物流配送问题信息化的今天,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网购已成为一种时尚,而且已日趋成熟,然而,这也仅限于城市与极少数乡镇,大多数农村并未享受到......

    幼儿园球类游戏中材料选择的研究

    《幼儿园球类游戏中材料选择的研究》 中期成果报告 昆山市振华幼儿园 姚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一)概念的界定: 球类运动:通常是指由各类大球和小球组成的球类运动项目的......

    机务维修中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共5则范文)

    机务维修中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 [摘 要]在航空企业中,机务维修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航空飞行的安全性和维护的成本,所以,久而久之,航空企业安全飞行把机务维修管理工作看作是基础。......

    研究连锁便利店供应链物流系统——以7-11便利店为例

    国际连锁便利店供应链物流管理系统对中国的启示——以日本7-11便利店为例 国际连锁便利店供应链物流管理系统对中国的启示 ——以日本7-11便利店为例 [摘要]:综述日本7-11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