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应防止村史馆成为形式主义新阵地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为了融合乡土风情,唤醒乡愁记忆。全国各地村史馆成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但是,在现实工作中,不乏少数基层乡村村使馆形式大于内容,出现了“变为走样”,老百姓看到少,领导干部检查看的多,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泥潭。如:村史馆成为旧货馆,东拼西凑摆上锄头、犁耙、斗笠、织布车、干辣椒、玉米、大蒜等物品,完全把村使馆当成了旧货市场的陈列室,缺乏对本村文化和风俗传统深刻挖掘;导致没有村民区看,只为了应付领导检查,成为了两委抓村级文化建设的政绩,让村史馆完全变成了“展示台“,严重影响了村史馆的价值发挥和效应功能,也不利于乡村振兴的长远发展。村使馆成为形式主义新阵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式主义严重。有少数乡村党员干部错误政绩观的趋势,为了村级取得好的成绩,完成任务而建设。
二是:基层组织人才缺乏。乡村党员干部对乡村文化建设相关政策把握不准,缺乏专业型、技术型、能发展的人才力量。
为此建议:一方面要加强监督查处纠正工作。深入基层了解人民群众所反映的问题,对于问题要及时查处、纠正;通过制度建设来纠正错误的政绩观、通过强化监督来规避形式主义。
第二方面要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提供优势条件吸引社会专业性、技术型、能发展的人才力量参与。
第三方面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及村级党组织要发挥主导作用。组建一支以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艺术学等为主的村史馆建设团队,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围绕个村庄的起源、人文构成、风俗习惯、人物事迹等进行广泛搜集,从而激发乡村村史馆的真正精气神。
联系人,胡尊龙,6310301,666814(政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