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网络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论文(五篇材料)

时间:2019-11-07 22:5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移动网络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移动网络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论文》。

第一篇:移动网络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论文

高等学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承担着引导阅读、传授知识、辅助教学的责任,对培养师生的专业素养、人文素质、个性品格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逐步的迈向网络时代,特别是无线网络、3G等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网络获取所需的信息资源,因此各行各业都在调整服务模式,作为传统信息服务机构的图书馆也应当积极的开展探讨和研究实践,学习移动网络技术,延伸自身的服务范围和服务项目,取得自身的发展。

一、移动网络

一般认为没有基础设备的网络出现在20世纪,是美国为了满足战场生存的军事需求所资助的一项特别研究,即让报文交换技术在不受固定或有钱的基础设施限制的环境下运行。在战场环境下,通信设备不可能依赖通信基础设施,一方面这些设施可能不存在,另一方面,这些设施可能已经被破坏。因此,快速装备,自组织的移动基础设施是这样网路区别于其他蜂窝系统的基本要素。在结构上,这种网络是由一系列移动结点组成,是一种自组网络,它不依赖任何已有的网络基础设施。网络中的接点动态自由分布,接点之间通过无线方式互联,它将分组交换网络的概念引申到广播网络的范畴。相比桌面计算机,移动网络设备为用户访问互联网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功能和更好的体验。移动网络覆盖了整个互联网络,只要能接收到移动信号的地方,人们就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联网功能的移动设备搜素和浏览互联网络。如今,移动网络已经从最初的语音服务拓展到了医疗、教育、金融、交通、商业等领域,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最常使用的有手机,个人数字助理,网络笔记本,电子阅读器等。据有关资料,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数量为5.94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上升至88.9%。手机已经成为最长使用的移动网络设备。

二、移动网络的特点

1.高便携性。

移动网络的随意性体现在它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让人们可以在任何完整和零碎的时间使用。

2.应用轻便。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设备方便、快捷的特点更加显著。移动设备上也把复杂的输入端操作改为简单直观的输入操作。

3.业务使用的私密性。

不需要考虑通讯运营商与设备商在技术上如何实现它,在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时。所使用的内容和服务更加私密。如手机支付业务等。

三、移动网络下的图书馆服务

移动网络信息获取的多样化和快捷化,使得图书馆作为信息传播途径的作用日益减弱,眼下已很少有人将图书馆门户作为查找信息的首选入口,用户通过网络及其丰富的途径查找获得包括高价值、高信赖度知识在内的信息能力在大幅提升,不再依赖图书馆及其馆员。这给高校图书馆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1.图书馆网站建设

现有的大学图书馆网站,除了向广大师生提供馆藏资源检索,电子资源检索、查询、预约和续借等服务外,还应该提供新型服务平台和阅读交流平台,引导大学生组建阅读小组,例如:阅读协会、qq群、微信群等。让学生可以经常沟通交流,分享阅读资源和阅读体验,充分的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和网络资源。

2.全文数据库检索服务

全文数据库是集书目检索和全文提供为一体的,有书目检索功能,有直接提供全文。根据载体不同可划分为光盘数据库、在线数据库、自建特色数据库、镜像数据库。其中经常使用的网盘数据库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专利数据库等。在线数据库一般由专门性的组织机构提供,比如CSA、万方数据库等。自建特色数据库一般是为了吸引具有特别偏好的移动阅读群体,各大学建立的具有学校特色的特色数据库,如苏州大学图书馆的历代名人图像数据库、江苏大学图书馆的车辆工程特色文献数据库、南通大学的张骞研究特色数据库、武汉大学图书馆的长江三峡资源数据库等。镜像数据库是指比较成熟的数据库体系在某高校图书馆中建立的镜像站,以方便高校读者利用该数据库系统,如国外的CSA在清华大学图书馆设立了它的镜像站点,国内的中国期刊网在国内大部分大学图书馆也设立了它的镜像站点。

3.参考咨询服务

除了图书馆网站留言以外,还要根据目前移动网络的特点,增加电子邮件、微信等多种咨询服务方式,对于常见问题,进行收集和整理后,进行分类,提供周密的解答,汇总答案,制作成网页,在图书馆主页上进行公布。例如清华大学的“图书馆利用100问”。对于其他的专题性检索咨询,则需要咨询人员提供专题研究报告、动态分析、社会预测报告等,为专题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4.阅读、写作辅导服务

移动网络时代的阅读更加丰富、快捷。阅读的内容涉猎面更广,很多学生对阅读内容选择上比较迷茫,因此图书馆要在导读内容上增加德育、美学、名人传记、爱国书籍的重点推荐,引导学生阅读。在导读的形式上除了利用传统纸质形式的书目推荐、读书讲座外,还应该结合现有移动网路采取多样式的阅读辅导方式,来吸引广大师生。毕业论文写作中需要的数字资源检索方法、检索策略和检索技巧,以及毕业论文写作和搜集资源的具体方法可以安排教师进行系列的专题讲座,在线咨询等多样性的指导,为毕业生完成论文写作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5.创新服务

计算机,移动网络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概念的读物不断涌现,对大学图书馆都是不小的挑战,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服务,满足读者对图书馆信息服务实效性的需求,为读者提供多种途径的个性化服务。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手机上,开设手机短信服务,包括书目检索,个人借阅通知、到期归还提醒通知、过期通知、催还通知、预约取书通知;提醒读者参加所报名的讲座或培训等。举办多种主题活动,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互动阅读体验。建立图书馆员和读者的、实时网络互动平台,招募热衷移动阅读的读者参与,实时交流阅读体验。通过网站设置专栏,定期推荐好书新书;利用宣传橱窗海报等展示馆藏吸引读者阅读;利用手机短信微博等介绍图书;以“世界读书日”等节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活动营造阅读氛围,以活动带动阅读都是不错的举措。

四、结语

在移动网络普及的大环境下,利用使用率高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移动终端作为平台,延伸和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内容,使图书馆可以高效、即时的为广大师生提供更专业和有效的信息服务。


第二篇:网络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创新路径

网络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创新路径

摘 要:本研究首先从馆藏资源多样化、操作系统便捷化、读者借阅方式个性化三个方面阐述了网络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新特点,然后从高校图书馆工作重心转移、各地图书馆资源共享推行不利、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工作过于被动三个方面分析了网络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加强科学管理、推行各地资源共享、丰富图书馆服务形式三个方面探讨了网络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创新路径。

关键词:网络背景;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创新路径

1.网络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新特点

1.1 馆藏资源多样化

网络背景下具有越来越多样化的馆藏资源形式,新兴形式为电子图书、学术资料等数字资源,其具有加快的更新及传播速度,时间、空间等均不对其造成限制,这一点比纸质资源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图书馆馆藏资源载体有质的飞跃发生。近年来,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模式在网络技术出现的情况下发生改变,使人们能够共享图书馆信息资源,将实体图书馆转变为知识资源共享平台、数字图书馆等虚拟资源节点。

1.2 操作系统便捷化

网络背景下图书资源外借管理在高校图书馆流通系统的作用下更为便捷,馆?T节约时间节省下来,促进了工作误差发生的减少。流通管理系统能够将读者历年来的借阅信息保存下来,为统计查询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近年来,高校图书馆陆续将电子自助借阅机购买了过来,将新仪器充分利用起来,对数据进行准确统计,基于SPSS数据分析深入分析读者阅读行为,将读者借阅特点和规律获取过来,为将学科信息资源推荐给读者提供有效依据,从而使读者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促进馆藏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将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充分发挥出来。

1.3 读者借阅方式个性化

用户借阅方式在馆藏资源多样化的情况下个性化,用户可以将适合的节约方式选取出来,在此过程中严格依据自身兴趣爱好。之前图书馆将检索系统充分利用起来,对文献资料进行查找,直接来馆借阅,网络背景下用户可以对图书馆主页进行直接访问,对资料进行查找,将资源信息获取过来的途径为下载所需信息文献、传递文献、在线阅读等。近年来,图书馆在新技术的支撑下能够将个性化服务提供给读者,具有更为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更能为用户方便准确地服务。

2.网络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图书馆工作重心转移

便捷的网络获取渠道、迅猛增长的素质资源在极大程度上冲击着纸本资源,而其流通服务在时间、空间的限制下也具有越来越少的读者借阅量,采购纸本资源的主要目的为达到评估指标要求,入藏后具有较低的资源利用率。长期以来,人们普遍人认为,流通工作只是对传统的服务方式与手段进行了延续,服务创新与工作亮点并不多,只是指上架、节约等基本服务内容,缺乏技术含量,具有简单的流程。因此,一些图书馆几乎向数字图书馆转移了全部工作重心,从而对网络化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进行适应,这就没有给予流通部门以充分重视,而只给予技术部门以充分重视,而流通部门面临的困境在该倾向的作用下进一步加剧,新时期图书馆整体工作的要求无法在其服务能力与水平的作用下得到有效适应,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馆藏纸本资源使用率。

2.2 各地图书馆资源共享推行不利

传统图书馆主要内容为纸质图书,在其发展历程中具有较为封闭的发展,和外界图书馆缺乏密切的联系,本校内的师生读者是其主要服务对象,这就导致了无法使更大的突破得以实现,在一定界限内控制图书馆资源。因此,在网络背景下应该将更为广阔的空间创造给图书馆的发展,途径为对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建设进行积极推进。

2.3 图书馆工作人员服务工作过于被动

大多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在传统图书馆发展模式的影响下在被动型服务方式上停留。但是,近年来,工作人员的服务职能在不断增加的图书资源内容、不断产生的借阅功能的作用下已经不只是在过去的服务方式上局限,图书馆发展的现实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将工作方式积极转变过来,将更优质的服务提供给广大读者。

3.网络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创新路径

3.1 加强科学管理

该明确制度、清晰权责,分类管理图书馆工作人员,从而对图书馆的科学管理进行强化,从实现上确实认识到图书馆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使读者满意,而图书馆向广大师生提供服务是由高效图书馆流通管理与服务要求决定的,因此,应该将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定出来,将良好的前提条件提供给图书馆管理质量的提升。此外,还应该使读者日新月异的阅读需求在图书馆服务方式与手段的作用下得到有效适应,途径为对图书馆管理设施进行及时更新,及时更新和完善图书馆的计算机技术、声像、微缩等技术。

3.2 推行各地资源共享

网络背景下对各馆际间、校际间的资源共享服务进行推进,同时还可以将发展资金节约给图书馆启发方面的建设,因此,应该将资源共享网络建立起来,将中心设定为本地图书馆发展,将多层次、多方位的局域网络建立起来。此外,还应该为进行资源共享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途径为加强建设网上数据库的力度,将充足的资源提供给网上资源。

3.3 丰富图书馆服务形式

首先,从服务理念方面来看,图书馆应该在服务工作中将可靠流通服务工作的标准设定为读者的满意度,将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树立起来;其次,应该将良好的信誉与形象树立起来,在对读者进行接待及将借阅服务提供给读者的过程中应该对礼貌的态度进行有效的保持,耐心解答读者的问题,从而将良好的前提条件提供给读者选择与接受图书馆力度的提升;再次,应该对服务流程与信息服务及服务信息进行积极完善,将和读者的联系纽带及时建立起来,并及时处理和改进读者反馈的意见,进而将信任关系建立在图书馆和读者之间,促进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

总之,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提升在创新能力中体现出来,信息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也要求图书馆员具备创新能力,要想充分发挥出信息资源流通的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图书馆建设与学校学科发展,就应该积极应对新技术、新环境,坚持图书馆服务目标与宗旨,即服务于读者、使读者满意。

[参考文献]

[1]张莉.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的应对策略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3(4):102-104.[2]陈丹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创新探讨[J].晋图学刊,2011(9):71-73.(作者单位: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山东 济南 250022)

第三篇: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职能创新研究

摘 要 为适应大数据网络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对数字信息资源的需要,我们应加强高校图书数据管理员职能的创新,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服务质量,使图书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关键词 大数据 高校图书管理员 管理服务职能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012-02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网络资源数字化,并不断地开拓创新,数据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连。高校图书馆应适应电子信息大数据时代发展的需要,不仅是提供借阅图书,提供阅读环境,更应是以广大师生的需求为核心,提供更多有效的电子信息资源。

高校图书馆数据管理员应具有大数据图书馆专业素质,为广大师生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图书馆是高校文献资料的集中地,具有悠久的文化,具有丰厚的数据资源。是广大师生进行查阅文献、丰富知识、提高素养的理想圣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管理已由传统的以借阅文献服务职能为主转化为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服务为主,极大地丰富提高了图书馆现代化服务内容与质量。

加强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大数据职能化,有利于丰富图书馆管理内涵,有利于建立一整套大数据服务管理体系。但我国高校目前大数据图书馆管理专业人才匮乏,在实际的管理中仍然是数据的管理者。高校应尽可能通过培养更多适应大数据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使图书馆在数据收集、整理、存储、管理、传播、访问、反馈、维护等方面具有专业管理技能与素养。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馆管理者需要能灵活有效自如处理非结构化、半结构化与结构化的各种数据,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网络数字的优势,使传播知识更科学、更广、更有效。

很多学者认为数据是有生命周期的,从数据的采集、整理、加工、发布、传播、反馈是一个完整循环体系过程,需要数据的管理者提供更专业化的技术管理服务,并伴随自始至终。

如有的学校采用网站指导模式,已经有在线数据咨询、电子模板等数字化服务,既有助于满足广大师生进行查阅、互动、科研等需要,又尽可能以最少的管理人员满足广大师生的服务需要。

大数据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者需要有更专业更个性化的素质。需要有过硬的计算机专业技能,这是数据管理的必备素质。能灵活应用数据分析工具,如spss等、网络研究开发技能,如l等。同时,需要要非专业化的人文素质。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能在数据管理的各个阶段提供良好的人性化服务。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使数据管理具有更长久性、有效性、权威性。只有具备过硬的计算机专业技能与高素质的服务,才能使服务管理职能更专业化、具体化、人性化。

为适应大数据网络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对数字信息资源的需要,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服务质量。

1.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目前,高校图书馆高素质的数据管理人才是很缺乏的,需要大力培养引进数据专业人才。图书管理人员是一个有机整体,应根据图书馆的时代发展与用户的需要,进行明确的角色定位。统筹兼顾,科学设置,管理机构要合理、人员配置要合理、职能分工要明确。不能盲目引进或培养,要能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图书管理实际所需的不同人才。根据实际情况,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角色定位,各尽其责,密切合作,更好地实现图书馆管理的服务工作。大数据管理人员职能应在传统的管理职能得到丰富和发展,能对数据库进行科学的构建,并提供智能化的人性服务。需要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广大师生对知识信息的需要,图书馆发展的要求,使管理服务更具有专业性。既要能采取利用存储文献资料,又要能整合分析反馈信息资源,提高文献信息资料的循环利用效率。

2.提高服务质量。传统的图书馆服务职能主要是为读者服务,基本上是单一性、大众化的服务。大数据下的管理人员更多的是提供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服务,是广大师生利用电子数字信息资源的有力助手。同时,需要对用户使用信息资源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更有针对性地提供人性化服务。构建完善的数据管理循环模式,使数据管理标准化、评估科学化、预期超前化、传播大众化、反馈常态化,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地需要,最大限度地节约财力物力,有效地管理利用数据,提高服务质量有效性。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需要管理人员提供常态化服务。需要图书馆管理者能相互加强合作,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具有传统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素质。爱岗敬业、服务热情、熟悉图书馆文献资料布局。需极大地提供数据管理人员个性化服务水平,丰富个性化服务内涵。具有过硬的数据专业分析能力,数据采取分析能迅速、准确,利用率高。各种先进的数据管理分析软件能灵活操作运用,如hadoop软件,成本低,准确方便,是非常实用科学的一款大数据处理软件。提高数据管理人员个性化服务,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逐步落实。同时,需要努力提高采集信息资源的质量,尽可能减少误差,使信息内容尽可能真实性。高校图书馆管理员需要高度树立数据信息质量意识,在具体的操作中,保障信息的真实可靠性,避免信息的失真。加强信息安全意识管理,注重隐私权、所有权、使用权的管理与界定,避免侵犯他人利益或财产。

高校图书馆数据管理员应在传统服务美德的基础上,结合大数据的特征,开拓创新,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加实用性、科学性的文献信息,增强热情管理服务意识与态度,使图书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第四篇:“卓越计划”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

“卓越计划”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学科服务

摘 要: 文章以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为例,介绍了该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内容、服务模式、实践情况,并对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7-0031-04 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外围环境

南阳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本校)是豫西南地区唯一一所理工类本科大学。自建校以来,学校以“重点发展工科,积极发展特色学科(专业),稳步发展基础学科和人文学科”为指导思想,基本形成以工科为主,理、管、文、经、教育、法、医、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教育为主,兼有联合培养研究生、专科和留学生教育。现有普通本专科生和留学生20,000余人,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42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66人,拥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1个,设有“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本校与美国通用电气、德国博世等共建多个实验室,与长城计算机共建中国首个校企共建的“云计算实验室”,开办“九州通班”“华新班”“三荣班”等多个校企联合班,学校获“中原经济区建设最佳服务高校”称号。2011年,南阳理工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河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学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为推进“卓越计划”的实施,本校对于工程类学科专业教师聘任和考核实行以评价工程项目设计、专利、产学合作和技术服务为主,优先聘任有在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要求教师晋升时要有一定年限的企业工作经历。本校设立“卓越工程师”班级,每班30人,通过考核的方式选拔学生,报名对象为本校在读的工科类专业学生(只限本科)。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环节中,从“卓越”这一基本要求和特征出发,沿着“工程师”的培养方向,高标准、严要求地制定不同于普通本科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方案,确保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有极强的创新意识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运行机制

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以下简称本馆)自1987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着“一切为读者服务”的办馆思想,努力优化环境,把为读者提供便利服务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为了能够更好地提供服务,本馆通过各种途径向其他院校学习,结合自身现实条件,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服务体系,建成了一支综合素质高的服务团队,确保能够为全校每一位师生服务。

2.1 传统的学科服务模式实践

2.1.1 学科馆员构建模式。目前,南阳理工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共17名,其中有12名学科馆员为教师服务,每2人为一队(馆员具体情况见表1),5名学科馆员专门为学生服务(馆员具体情况见表2),本馆学科馆员的基本服务期为1年,允许连任;具体选拔方式是在每年12月的中下旬面向全馆工作人员进行自愿报名,然后由本馆领导根据需要学科馆员服务的院系具体情况,在分析报名人员的学科背景及其意愿的基础上进行分组,以便于为各位师生提供专业全面的服务。学科馆员工作方式为兼职。

2.1.2 基本服务模式。本馆采用“A”型服务模式(见图1),即以图书馆为基点分别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并且根据需要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起到沟通作用。主要有:①参考咨询服务。采取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提供实时咨询、留言等服务,旨在为学科信息用户检索所需文献、解答各种馆藏资源利用时出现的问题、征集其对图书馆各项服务的意见和建议等。②文献信息服务查询与传递服务。根据用户的需求,一方面查询并传递基于本校购买的数据库检索其所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利用网上信息抓取技术充分挖掘、采集加工网上相关的免费信息资源。③信息推送服务。本馆推送服务以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激发用户阅读兴趣为目的,通过e-mail、QQ、微信这几个平台向用户推送消息。目前,所推送消息的内容一般是新进馆藏资源、学术讲座等图书馆动态消息。④馆际互借服务。与其他高校合作,共享馆藏资源,对用户需要本馆却没有的文献信息,与合作院校联系,并以最快的速度传递文献。

2.2 特色学科服务实践

2.2.1 个性化的服务方式。经过长期的服务,本馆发现教师和学生因需求不同而要求的服务不同,据此本馆学科馆员经过细致的分析,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本校师生的学科服务体系。当教师需求学科服务时,首先要向图书馆提出要求,然后学科馆员根据其需求,采取相应服务方式。目前,服务方式主要是定点服务和深度跟踪服务两种方式。定点服务就是教师把所需的文献资源、服务时长、服务频次通过虚拟平台(微信、QQ等)或是纸质服务需求单递交给学科馆员,然后学科馆员根据要求定时定点(可按每周、每月等不同频次)提供文献资料。深度跟踪服务也可称之为嵌入式服务,主要是馆员全程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一般情况下学科馆员的工作是科技查新并制定检索策略,根据项目进行的不同阶段,广泛地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剔除无用内容,保证文献查准率,尽可能缩短文献传递的时间。当学生为服务对象时,鉴于本校已经开始在全校实施“卓越计划”,为响应学校培育出一批专业技能强的高技术型工程师的号召,本馆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文献信息检索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采取以培训为主、参与活动为辅的模式。学科馆员在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时,除了要将相关的入馆须知告诉新生,还要使新生对《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有基本的认识,并确保新生能够使用本馆检索机;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本馆每学期在各院系开设信息检索课程,课程中不仅教授信息检索的相关理论,设置上机检索课,而且每学期都会举办1次信息检索大赛,考试内容由本馆学科馆员出题,选题内容丰富,涵盖了信息检索相关理论和信息检索操作两部分,考试时长为60分钟。检索大赛设有一、二、三等奖和参与奖,以此来鼓励学生参加;同时,本馆从中选取成绩优异的学生按其专业分给相应的学科馆员成为学科联络员,协助学科馆员对新生进行入馆教育、参与新书推荐活动或书友会活动等。这样既可以协助学科馆员的服务工作,还可以向学科馆员传递学生的信息需求,以拉近学生与图书馆的距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2.2 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同其他高校图书馆一样,本馆同样面临资源建设资金紧张与空间不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本馆联合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城建学院和平顶山学院三所高校建立了“豫西南高校文献检索平台”,此平台共享了四所高校的馆藏资源,操作界面简单,浏览方便、查询快捷,以供全院师生使用。为了为本校高等教育和学科研究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文献保障服务,本馆根据南阳理工学院的切实要求,挖掘整理本校、本馆特有的信息资源以及网上开放存取资源,建立了“馆藏数字书库”“南工文库”“仲景文献库”“医学专题库”“建筑专题库”“机械、电子专题库”和“计算机技术专题库”等特色数据库,内容主要包括一些相关领域的最新电子书籍、电子期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本校相关科研最新成果、本校师生优秀论文等。此外,本馆还参加了“河南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联合河南省各高校图书馆,力争实现全省范围内的公共查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

总之,随着学科服务的开展,广大师生积极与学科馆员进行互动,这大大提升了图书馆员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时,学科馆员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馆内的学习氛围,这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员整体的素质,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在学校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此外,学科馆员利用自己熟悉馆藏文献、拥有信息检索技能等优势能够较快地为教师查找所需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缩短了教师收集资料的时间,对学科建设也有积极的影响。学科服务具体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

3.1 学科服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在学科服务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①学科服务周期比较长,服务成效不能立刻显现出来,再加上本校学科馆员的机制是建立在志愿服务的基础之上的,这难免会出现一部分学科馆员丧失热情的现象。②师生需求服务时间不均衡,各院系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段进行科研,且同一院系不可能在同一时间段内进行科研项目,因此,就会出现一部分馆员需要为多个科研项目服务,另外一部分馆员却处于闲置状态。③对于师生急需而学校没有馆藏的文献,按照本馆规定,学科馆员往往是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向图书馆的采编部门上报,然后再由采编部门的工作人员与供书商联系,因此影响了文献传递的效率,产生师生因等不及而自行购买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增多,又间接导致一些师生不愿再与学科馆员联系。

3.2 建议

3.2.1 应采取兼职专职相结合的方式设置学科馆员岗位。网络的普及,影响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尤其是院校师生不再把图书馆当作是文献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学科服务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学科馆员的设置需要从长远考虑。本馆学科馆员都是兼职的岗位形式,目前虽然基本满足了全校师生的需求,但是无论是从当前服务出现的问题来看,还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学科馆员应设置成专职兼职相结合。这样学科馆员就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应变,发挥各自潜力,避免了一些学科馆员因为本职工作而延误学科服务的进展,或是部分学科馆员服务多个科研项目的现象产生。另外,由于图书馆人力、财力有限,应积极争取一些退休的教师以兼职的方式成为学科馆员,退休教师闲暇时间比较多,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于本专业的科研动态比较了解,且经过多年的积累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信息资源获取渠道,能够更专业地为本校师生提供学科服务。

3.2.2 应建立学科馆员的选拔考核激励机制。学科服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馆员自身的素质。面对着海量信息资源开放存取的今天,本校师生可以通过网络自由地获取所需信息,而他们需要学科馆员查找的信息,往往是专业领域内比较难获取的信息资源,这就要求学科馆员除了要具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外,还要有较强的外语能力和检索查询能力,因此对学科馆员的选拔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选拔测试机制,通过相关培训,完善学科馆员的知识结构,提高其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以便能够为本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学科服务,尤其是为教师科研提供的跟踪服务,往往是一项长期服务。在学科馆员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再加上本馆的学科馆员是建立在工作人员义务服务的基础之上,这就会出现部分学科馆员丧失工作热情的现象,从而影响学科服务的质量。因此,应当实施建立学科馆员考核激励机制。一方面馆内不定期地举办学科馆员知识测试大赛以了解学科馆员的学习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督促学科馆员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建立学科服务回馈平台,从用户那里获取他们对学科馆员的评价。对于考核优秀的馆员在精神上和物质上予以奖励,对于不能胜任的馆员予以解聘。这样不但活跃了图书馆的学习气氛,还能提高学科馆员的服务质量。

3.2.3 改变购书方式。目前,本馆的纸质文献资源依旧采取“现采”的方式,即本馆采编人员亲自到书店挑选图书样本,然后再订购图书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保证了图书的质量,但由于是统一采购,到货周期一般为2~3个月,有时会更长,从而间接地影响了学科服务的质量。因此,笔者认为应该改变本馆的购书方式,采取现采和网上书目采购相结合的方式。网上书目采选主要包含两种方式:一种是由书商在网上提供书单,图书馆采购人员通过网络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样书的装订情况、章节结构以及涵盖的内容,他们不必亲自前往,且现在快递周期一般是发单后2~4天;另一种为PDA(Patron-Driven Acquisition,读者决策采购)方式,把购书的决定权完全交给读者,即读者在浏览电子图书时发现喜欢的图书,只要图书阅读的页数超过本书总页数的1/3,或者阅读此书的人超过3人,那么系统将自动向书商购买该图书,采用这种购书方式不但能够保证图书的质量还能够节省时间,使读者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所需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 王青,马海群.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J].图书馆学刊,2012(11):70-73.[2] 石浩.浅谈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J].山东图书馆季刊,2002(3):35-36.[3] 蔡筱青,黄海.高校图书馆学科信息推送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山大学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3(3):80-84.[4] 高青.面向用户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J].现代情报,2009(5):80-84.[5] 张兆伦.网格在数字图书馆及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中的作用[J].现代情报,2006(11):79-81.[6] 陈进.大学图书馆学科化创新服务体系构建[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8(3):1-4.[7] 王燕娇,麦淑平.基于Web2.0技术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资源体系建设研究[J].图书馆研究,2014(5):20-24.(编校:崔 萌)

第五篇:生态文明理念下高校生态图书馆建设研究

生态文明理念下高校生态图书馆建设研究

[摘 要]在生态文明理念下,从高校图书馆建筑建设、信息服务、管理制度、队伍建设等角度分析建设生态图书馆的实施路径,以引导高校图书馆进入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使图书馆系统达到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更好地发挥其能动性为全校师生及全社会服务。

[关键词]生态文明 ;高校图书馆; 生态图书馆 ;建设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7.179

高校乃育人之地,是向全社会输送人才的资源基地,也是影响社会流向的主要参与者和引导者。现阶段,生态文明的理念成为社会的一种全新发展模式,高校的生态文明建设也随之成为促进我国高校建设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环节之一。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文化支柱,也应立足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建立一所较为系统型的新型图书馆,服务于高校师生,助推教育事业,从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落实。生态图书馆的发展是为高校图书馆事业向着更健康、更和谐和更丰富的方向发展提供保障。生态图书馆的内涵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样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自然灾害是人类所无法避免和预期的,但我们应该从规避人为所造成的破坏着手,减轻和消除人类对自然造成的影响和破坏,所以生态保护和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任重而道远。而生态图书馆是一种较为系统和整体的图书馆观念,它是指图书馆在能够保持具有良好的馆内外生态环境的情况下,整个系统代表了其自身的文化底蕴,将生态学的核心理念,通过一些技术性的渗透和方法上的改变,融入到图书馆的各领域建设中,使图书馆能够实现健康、低碳、节能及无污染的多方面效能,并且带动图书馆事业的继续发展。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有效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它代表着高校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提高建馆综合水平,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高级阶段的里程碑;改善管理模式,保证图书馆良性运行的基本前提。

目前随着技术进步和生态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我国部分高校图书馆也开始了生态图书馆建设,如中国科学院、天津科技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都相继建成具有生态性图书馆并且投入使用。但就整体范围而言,我国高校生态图书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处于起步阶段,任重而道远,需要有更多未知值得图书馆人去探索和完善,确保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高校生态图书馆的实施路径探析

2.1 将生态建筑理念融入图书馆建筑建设

生态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取之自然又回报自然,保持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互和谐交融。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图书馆就是绿色建筑的杰出代表,其内部有两层表皮,建筑外层的立面结构中穿插着特殊定制的留有气孔的镀银铝板以及遮光玻璃。其馆体的建筑结构和立面一直延伸到地下部分,所有书架都被集中到了建筑中央,所有楼层的座椅都被分布到了建筑表皮的平台空间,从而使得所有楼层都得到了充足的采光。荷兰的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图书馆也是生态图书馆的典范,整个馆体采用玻璃制成的外墙,其内部则以圆锥体的中空造型,完成了艺术和性能相统一的设计,既引入自然光,有效的利用能源,又充分考虑到了圆锥体顶部的天窗,更能利用空气流通,造成对流,轻松将室内热气带走。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标志性文化建筑,也是高校知识殿堂,构建以绿色环保建筑为基础的图书馆,是自身向生态图书馆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高校打造绿色校园,构建校园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生态图书馆建筑的精髓在于围绕“以读者为中心”的核心理念,极大程度上的利用光、风、水等自然资源,完成室内外的建筑需要和使用需求。与此同时,又保证了馆外环境的优雅风格,是在搭建一条建筑与自然,自然与读者,建筑与读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的道路。

具体而言,图书馆建筑要从外部环境和内部人文环境建设上综合设计方案,追求功能、技术和艺术的统一,既要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又要给人文化修养。馆内要合理布局,为读者提供健康、舒适的使用空间。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绿色节能标准,使用无害、阻燃的建筑材料。安装节能设备,例如节水器具、太阳能利用系统、雨水收集加强水的再利用和节能灯具等,使用良性循环设施实现节能目的。重视遮阳和自然采光,利用玻璃幕墙和玻璃天窗或更多的自然光,将通风系统布局更加人性化,控制气流,使自然空气流通,极大的降低能耗。使用环保装饰材料,减少对人体危害。加强馆内外绿化,增加艺术美感,使读者产生愉悦心情,解除疲劳,并可通过植物改善空气质量,吸附粉尘,保证空气湿度。实际上,我们还可以通过增设分类垃圾箱,铺设静音地毯,设置无障碍布局,开通便捷馆内WiFi设施等举措来完善绿色图书馆的建设。

2.2 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完善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

生态学中进化观点认为,遗传与变异,这两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力量推动了生命的进化,并且导致了生命的多样性。而在图书馆内部生态系统里,图书馆员的个性多样化与其信息服务的多样性,也是在遗传与变异相互作用下形成的。高校图书馆既具有因生态遗传,保存历代科技成果的职能,也有因生态变异,适应用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而开展多样化创新服务的功能。

同时,整个图书馆的生态系统要坚持多层次化发展,其服务于读者的过程,也要建立在多层次化发展的基础之上,保证服务发展的稳定与平衡。图书馆在开展流通及阅览服务、用户教育服务、网上导读服务、书刊推荐服务和文献信息检索等日常服务的基础上可以开拓思路,结合本地区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的特点,为读者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现阶段,高校生态图书馆的功能不仅是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书刊存储,早已经发展为信息的提供者和信息生态的建设者,文献资源是人类所创造的文化财富。图书馆的信息功能也逐渐转型,融入了更加科学的方法,向着可持续的道路发展着。高校的馆藏资源影响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在保证图书馆的文献内容健康真实的前提下,以信息传递功能为例,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加强对信息活动各个环节的管理与控制,以减少信息污染,提高信息质量。针对读者的需求开展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工作,这样既可以避免信息接收端的信息遗漏,又可以避免信息冗余,造成信息浪费和信息污染。

在馆建工作中,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并重,形成文献资源多元化的文献资源结构。保证图书资料鲜活力,形成完整、系统、科学的馆藏资源结构。信息数字化图书馆的出现与传播,秉承优效于读者的发展理念,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资源成本,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高校图书馆要确保传播文献的健康性,有效控制和防范垃圾信息。很多高校都推出了自己的电子图书馆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网络,通过移动电话随时随地查阅图书,打破传统的借阅模式,了解更前沿的学习资料和教学情报。电子图书馆快捷易操作,深受学生与教师的喜爱。

2.3 推进图书馆生态管理建设

生态文明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生态的平衡状态,是重新构建人的精神和人文价值的体现。要打造生态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应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采取生态管理模式。管理者应该建立和健全馆内各种规章制度和规范,提高馆员的执行力;在具体事务中给予馆员更大的自主空间,尽可能的注重满足每个馆员的要求,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处于良性的平衡状态。充分利用每个馆员的特长优势,发挥个体的创造性,结合“读者至上”的原则,使得具体的馆内工作有序展开并更加立体化,事半功倍。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要给予馆员学习新知识、了解新讯息的机会,多开展馆内的学术交流活动,尤其是加强馆员的生态文明意识。图书馆员与读者是一种双向平等的伦理关系,要注重和谐互动的发展模式,要学会尊重和关心读者,变被动为主动,馆员和读者相互理解,创造和谐的馆内氛围。

2.4 运用生态文明理论 指导图书馆工作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理论认为在生态系统中,个体、各要素之间既有共性,也有明显差异,其每个个体都在各自系统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同样地,在这些构成图书馆工作运行系统中的各元素之间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个性。由此分析,合理根据共性特征,又利用个性特点,安排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必须是在尊重共性与个性的前提下完成的。从职能部门规划角度考虑,在满足传统意义上图书馆功能的需求,例如文献采编部、借还书处、期刊室等部门的同时,新一代的图书馆人也要看清看远新的社会发展方向和了解发展需求。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与革新,高校图书馆还应满足读者的进一步要求,例如电子自助检索机、电子书下载专区、视听室、真人图书馆活动室等新型服务部门。随着职能部门的增设,管理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图书馆应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实现部门互补和功能最大化,减少不必要的人力与资源的浪费。从信息采集、储存、评价、加工等工作流角度建立一个“馆室生态链”。

2.5 完善生态图书馆的队伍建设

生态图书馆的建设主体是人,只有主体的生态和谐,才有生态图书馆的发展。因此,图书馆应不遗余力地致力于馆内馆外所有人的生态性发展,促进馆员与管理者,馆员与馆员,馆员与读者之间的生态和谐。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应该在统一目标的前提下,尊重馆员的个性差异采用柔性管理,发现自身合适的岗位,从而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馆员要在对多数读者提供相同服务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每个读者的个性差异,提供个性化服务。定期加强馆员思想道德教育培训,辅之以若干激励机制,使其能够在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个体、社会整体、生态整体相协调的利益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行为理念并在具体的工作细节中得以真正贯彻落实。

高校图书馆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高校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事业的一个新目标。图书馆与自然,人与图书馆,自然与人都能够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并促使整个社会的生态化发展。高校的生态图书馆建设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高校需结合各自实际馆情,制订有针对性和特色化的建设计划,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建立自己的知识殿堂。生态图书馆建设要在增加读者阅读环境的舒适性和适用空间的灵活性基础上,还体现出馆建的艺术氛围,打造一所新型的现代化综合图书馆。

参考文献:

[1]闫智勇.生态理念下的高校图书馆建设探析[J].网络财富,2010(20):149-150.[2]百度百科.绿色建筑[EB/OL].[2015-01-23].http://baike.baidu.com/.[3]王建国.市场经济下的图书馆事业[J].中国市场,2014(12).[4]丁全.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方法[J].中国市场,2013(46).

下载移动网络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论文(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移动网络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论文(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

    图书馆管理:从数字化到数据化的转变摘要:文章在描述国内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结合大数据研究背景及其特点,打破“国内图书馆管理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的偏......

    基于资源共享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

    基于资源共享的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 〔摘 要〕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图书馆界多年来一直倡导并加以实践的理念,作者认为要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高校图书馆必需向全社会开放,服......

    高校图书馆为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校图书馆为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研究 作者:周莉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7期 摘 要:随着当今高等教育面向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服务工作的大......

    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优化服务研究(最终定稿)

    大数据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优化服务研究 摘要:随着云计算、RFID无线射频识别和在线社交网络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数据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这标志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本文针对传统环......

    高校图书馆室内装饰设计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高校图书馆室内装饰设计研究 系 专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起讫日期 工作地点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目 录 绪论„„„„„„„„„„„„„„......

    慕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慕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 摘 要: 慕课以全新的学习模式给高校图书馆在角色定位、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上带来机遇和挑战。文章从提供慕课教学场所、开展信息素质教育、......

    高校体育设施社会化服务管理研究论文

    论文摘 要:我国高等学校拥有大量的体育资源,尤其是体育设施、体育场馆,教育部允许并鼓励高校将富余的体育设施对公民开放,作为对公众体育锻炼场所的补充。建立健全高校体育......

    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cn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作者:赵立刚来源:《现代交际》2013年第05期[摘要]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是高校图书馆业务管理的综合体现。标准化的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