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运输统计监测网点研究论文(大全5篇)

时间:2019-10-23 13:3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路运输统计监测网点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路运输统计监测网点研究论文》。

第一篇:公路运输统计监测网点研究论文

摘要:在公路运输事业当中,统计监测数据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虽然在监测方法上仍存在一些弊端,这种数据的变化并没有影响到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二者之间并不吻合,同时也引起了我国相关部门的一些重视。由于在公路运输统计的监测下没有得到相互协调,对于评判的标准也不是很统一,对此,作为监管部门会提出一些质疑。在当前的形势下怎样可以应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得到较为准确的统计数据,怎样提高公路运输统计的监测网点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本文主要针对在布设运输统计监测网点的方法上进行研究,提出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公路运输建设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运输统计监测;布设网点的作用;方法

在公路运输的统计当中,布设监测网点是作为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会影响到对数据的收集和统计,如果数据不够准确会影响到监测活动,对此,做好统计监测的布设网点工作在公路运输建设当中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但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对运输统计监测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成熟,需要更多的理论研究,并且在我国对布设网点这个标准上没有给出统一答案,有着较大的随意性,所以,在设置监测网点时往往就忽略了基层统计这个问题,怎样应用更加科学的布设方法和结构,对公路运输统计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交通运输统计监测其重要工作就是收集他们的数据指标、处理和提供相关信息。但是至今的公路运输统计监测体系和监测机制并不是很完善、监测分析显著拖延,因此针对统计监测模式进行创新并研究监测体系迫在眉睫。科学规划及精细化管理公路运输统计监测的基本就是及时、准确地理解及掌握公路运输规模、结以及运行状态。

一、公路运输统计监测网点布设的重要性

我国对于公路运输管理有着严格的要求,其中对运输统计网点监测更是作为相关部门的一项管理内容,在选择调查对象时也是有着一定的要求,需要长时间的调查跟踪,不断的进行培养,收集大量的数据,从而全面的掌握和了解运输行业的具体结构和规模,状况等一系列的活动,这也是最为经济的一种管理模式。在现阶段,无论在国内或者是国外,对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还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指出一些不足之外,在日后的工作当中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在当前的研究体系当中,有关笼统的网点布设有很多,但是相关的网点布设方法却没有多少,在日后的研究过程当中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的。第二,对于商业网点布设方面有着一定的研究,但却忽略了统计监测的布设问题。第三,在物流与运输方面做了深入的动态监测分析,而对于网点布设的方法却没有相应的研究。第四,在布设网点时并没有根据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缺乏统一性。对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在针对网点布设方法这个问题上是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研究,并探析出最有价值的建设方案。

二、我国主要的运输统计监测网点

1.在我国的公路运输事业当中,高速公路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路段,对于高速公路的收费也是在管理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实施联网收费,而一般都是以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收费,同时也记录了车辆的出入时间和载重,车牌号等具体信息,这也是作为统计监测网点的一个重要方法。2.在公路物资运输的管理当中,厂矿企业物资作为重要的一个集结地,也是在运输管理当中的一个重要场所,对于货物的运销,计量以及货装卸等系统都可以有效的进行统计,完整的记录下运输数据,在提取时也更加方便,是监测网点统计管理的基础措施。3.在运输统计监测网点当中也包括了客货运站,它对托运和承运起到了一个连接的作用,作为一个有形的市场也是较为成熟的。在客运站中,通常都会有自动售票系统,安检和调度系统,此外,还具有车辆到发,收发货物,货物运输信息等方面的系统,不仅记录了高质量的数据,同时对于调取客货运输数据以及监测网点信息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基础。4.在公路运输管理当中也包括了一些具有运输法人的企业,主要是通过运输生产和经营作为主要的管理活动。在当前,有着越来越多的运输企业,但在经营规模上还是较小的,并且模式也很复杂,相对统计基础比较薄弱,有着很大的监测难度。但在公路运输主营的企业当中,公车公营的数量还是较多的,在管理上也更加规范,收集数据的质量也相对较高,也更加符合监测网点的要求。凡是达到公路运输监测数据要求的对我们来说都是重要的资源,对我们在日后的网点布设上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三、监测网点布设的主要原则

1.在对于统计监测网点布设时必须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进行,顾全双方的利益要求,实现共赢为发展目的,遵循它的平等性。2.在建设运输统计监测网点时一般情况下都只是针对公路的货物运输,旅客运输,或者是在公路场站的一个方面而已,并不具有系统规模性,对此,如果要更加全面的监测公路运输的运行状态和规模,就必须要构建一个系统的监测网点。3.对于网点的布设要求下,必须要达到一个实际性和兼顾性,在积极的影响下也要注意建设的节奏,布设成熟一个再建设下一下,具有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盲目进行。4.由于运输统计监测的主体不同,所以管理的重点和范围也有所不同,在监测网点布设时必须要满足行业的发展要求,满足它的决策管理要求,要有层次性,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它是否具有兼容的条件,以免造成浪费。

四、几种布设监测网点的方法

1.利用层次分析法可以更加准确的研究分析出网点布设,剖析出更为复杂和繁琐的要素,根据要素进而来掌控其中的关系,成为递阶的结构。再利用对比的方法讨论每个阶层之间的作用和类别,再结合已得出的断定来明确方案的选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必须要具有可行性。在逐层的分析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利用一种综合性的思维模式进行,也就是先分解,再判断,从而让问题呈现出更加简便和清晰,最终选用一种优化方案。2.利用地理信息的定位系统,这种方法指的就是收集空间信息数据,再进行处置和整理,是一种可视化的技术信息系统。在地理信息系统当中的平台主要是对模型进行单一到繁琐的处理,具有针对性的统计监测数据,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探究出经济发展方面的统计,这种监测方法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可以准确的分析出地理位置,中心理论以及商业态理念等进行整合,根据各种实际情况以及交通状况等方面的要素做一个量化的处理,探究其内在的布设方法。3.判断运输统计监测网点是否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时可以应用数学方法技术手段,虽然这种方法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解决布设网点中有模糊的概念类别。在综合评价这种模糊状况时又有很多的理念,也就是说对现实存在的复杂情况进行判断,具体一些来讲,这种所谓的模糊评价法也就是说把模糊数学当成一个地基,从而再利用这种关系进行合成。4由于理念的不同,它会把边界模糊的,定性不定量的因子量化,也就是进行了一个总体的判断,由此分析出事物的等级。利用这种模糊的综合评价方法对不同阶段都有了一个划分,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就是对

不同的因子做单独的判断。另一方面就是对所有因子做一个综合的判断。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理解,并且对不同因素和不同层次当中的问题都进行了一个判断,而结论也是具有理论性的。

五、结语

总之,做好统计监测的布设网点工作在公路运输建设当中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但是目前在公路运输统计的监测下没有得到相互协调,对于评判的标准也没有统一的规范,对此,作为监管部门会提出一些质疑,所以我们必须要应用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得到较为准确的统计数据,从而不断的来提高运输统计监测网点的效率方法。

参考文献:

[1]武旭.胡思继.崔艳萍.铁路运输经济预警系统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0).[2]袁长伟.公路运输统计体系与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博士论文.2007(12).[3]曹锦文.吴群琪.完善我国公路运输统计制度体系的国际借鉴[J].统计与决策.2011(6).[4]张志俊.袁长伟.道路运输统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08).

第二篇:公路建设项目方法研究论文

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是指公路建设项目竣工并通车运营2年-3年后,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对公路项目的决策、设计、施工和运营全过程各阶段工作及其技术经济指标变化的原因,从不同角度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分析、计算和评价。旨在总结已经建成公路项目的经验教训,促使公路项目运营状况的正常化,提高未来公路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从而提高公路项目的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并为国家公路项目投资计划、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一、国内外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现状

国外的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几乎与项目前评价同时产生。最早开始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60年代以后广泛应用于各国和国际金融组织。发达国家的后评价主要用于评价使用国家预算的国内公共部门大中型投资项日,并有明确的后评价法律依据、系统的机构和评价程序与方法。国外建设项目后评价多采用有无对比法、前后对比法和逻辑框架法,相应的指标体系也比较健全和完善。

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估的起步工作也是在80年代开始的,在原国家计委的指导下,交通部进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试点,并在此基础上于1996年制定了《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和《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办法》,详细规定了公路建设后评估工作重点、必备条件和组织管理方式及后评估报告的文件格式及内容。这标志着我国公路建设项目的后评估工作已经开始进入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但与其它国家比起来还是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的创新研究较少,仍使用传统的有无对比法、前后对比法。

2、在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指标体系上,缺乏统一的可操作标准,影响了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效果;

3、对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内容和程序方面的改进研究较少。

4、我国的路网建设涉及区域较多、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水平千差万别,部分地区统计资料不完整,使评估测算愈加困难。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现有的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计算方法已无法满足公路项目后评估工作的需要。本文在现有的 “前后对比法”和“有无评价法” 两种方法的基础上,尝试引入“逻辑框架法”,以健全公路项目后评价方法,对公路建设项目的目标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评价。

二、我国现阶段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的常用方法

(一)前后对比法

“前后对比法”是指将公路建设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评估的预测结论以及技术经济指标与项目实际运营结果及后评价时所作的新的预测进行比较和分析,鉴别实际结果偏离预期结果的程度,用以发现变化和分析原因,以便为今后加强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和进一步改进项目管理工作积累经验。

“前后对比法”多运用于公路项目的过程评价,通过对公路建成通车后的有关实际数据的观测调查,对比项目的实际运营情况与前期预测情况差距的大小,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为改善运营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措施。过程评价应涵盖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并能反映各阶段主要环节的特征。一般包括前期工作情况和评价、项目实施评价(主要包括执行情况评价及项目实施结果评价等)、营运情况评价、项目管理、配套及服务设施情况和评价。运用“前后对比法”,通过对全过程各个阶段的比较分析,可以寻找到项目效果好坏的原因,指出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的差异,总结出项目成败的经验和教训,以便使以后项目的实际计划和目标制定更加切合实际。

(二)有无对比法

“有无对比”是指将公路项目实际发生的情况与若无该项目时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以度量项目的真实效益、影响和作用。对比的重点是要分清项目的作用和影响,与项目以外因素的作用和影响。这种对比用于项目的效益评价和影响评价,也是后评价方法的一个重要原则。但是,由于公路建设项目实施后的效果不仅仅是项目的效果和作用,还受项目以外多种因素(如国家政策、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所以,简单的有无对比不能得出真正的效果。

为了客观、全面地反映公路建设项目的真实效益和影响,我们在前述两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逻辑框架法,旨在完善公路项目的目标评价。

三、逻辑框架法

“逻辑框架法”(Logical Framework Approach,LFA)是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在1970年所开发的一种项目设计、计划和评价工具,主要应用于项目后评价中。“逻辑框架法”是一种概念化论述项目的方法,即用一张简单的框图将几个内容相关、必须同步考虑的动态因素组合起来,通过分析其相互间的关系来评价项目目标的实现程度及原定决策目标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实践性。

公路建设项目目标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总体宏观目标评价(即项目建成后对沿

线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总体影响和作用)和对项目原定决策目标的正确性、合理性和实践性进行分析评价。因此,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要对照原定目标的主要指标,检查项目实际实现的情况和变化,分析发生改变的原因,以判断目标的实现程度。对有些原定目标不明确或不符合实际情况、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的指标,项目后评价要给予重新分析和评价。

我们可以利用LFA的思路和方法,对公路建设项目目标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

LFA的核心概念是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即:“如果” 提供了某种条件,“那么” 就会产生某种结果。这些条件包括目标内在的影响因素和实现目标所需的。1)宏观目标

项目的宏观目标即宏观计划、规划、政策和方针等所指向的目标,该目标可通过几个方面的因素来实现。宏观目标一般超越了公路项目的范畴,是指国家、地区、部门或投资组织的整体目标。这个层次目标的确定和指标的选择一般由国家或行业部门选定,一般要与国家发展目标相联系,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等的要求。

2)项目目的也叫直接目的,是指项目的直接效果,是项目立项的重要依据,一般应考虑公路项目为受益目标群体带来的效果,主要是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成果和作用。这个层次的目标由项目实施机构和独立的评价机构来确定,目标的实现由项目本身的因素来确定。

3)产出

这里的“产出”是指项目的建设内容。一般要提供可计量的直接结果,要直截了当地指出项目所完成的实际工程。在分析中应注意,在产出中公路项目可能提供的一些服务和就业机会,往往不是产出而是项目的目的或目标。

4)投入和活动

该层次是指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内容,主要包括资源和时间等的投入。

上述各层次的主要区别是,项目宏观目标的实现往往由多个项目的具体目标所构成,而一个具体目标的取得往往需要该项目完成多项具体的投入和产出活动。这样,四个层次的要素就自下而上构成了三个相互连接的逻辑关系。因此,要应用LFA进行公路项目目标评价,目标体系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第一级是如果保证一定的资源投入,并加以很好地管理,则预计有怎样的产出;第二级是如果项目的产出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并确保外部条件能够落实,则预计能取得怎样的具体目标;第三级是项目的具体目标对沿线地区乃至整个国家更高层次宏观目标的贡献关联性。这种逻辑关系在LFA中称为“垂直逻辑”,可用来阐述各层次的目标内容及其上下层次间的因果关系,这样,一个公路项目目标的各种内在逻辑关系可以利用LFA来体现。通过分析目标管理诸多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实现从设计,实施到最终效果的项目目标的系统评价。

2、水平逻辑关系

水平逻辑分析的目的是通过主要验证指标和验证方法来衡量一个项目的资源和成果。与垂直逻辑中的每个层次目标对应,水平逻辑对各层次的结果加以具体说明,由验证指标、验证方法和重要的假定条件所构成,形成了LFA的4X4的逻辑框架。

对于一个理想的公路项目,以因果关系为核心,很容易推导出项目实施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项目不同目标层次间的因果关系可以推导出实现目标所需要的必要条件,这就是项目的内部逻辑关系。而充分条件则是各目标层次的外部条件,这是项目的外部逻辑。把项目的层次目标(必要条件)和项目的外部制约(充分条件)结合起来,就可以得出清晰的项目概念和设计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出现,形成了大量的通过项目评估的公路建设项目,亟待建立一个能够反映项目目标实现程度的综合评价方法来评价项目的效果,在“前后对比法”、“有无对比法”的基础上,引入“逻辑框架法”,能够完善现有的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以提高公路项目的投资决策水平。

第三篇:商业银行网点智能化建设研究

商业银行网点智能化建设研究

摘要:为了进一步发挥银行网点业务的优势,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最大程度的利用现代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引进智能化设备以及大数据分析等高新技术来促进自身网点的智能化,并进一步创新银行产品、优化银行服务,为客户提供一个更加快捷、高效的服务。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网点智能化入手,深入分析网点智能化的相关特点,并提出建设商业银行智能网店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 网点智能化 特点 策略

一、商业银行网点智能化的特点

1.大?稻菰銮靠突У亩床炝?

网点智能化之后,会使得网点的功能发生相应的改变,网点将改变传统的以核算交易主导型的模式,转向以营销服务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发展模式的更新,促使人力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同时会衍生功能更加复杂、种类更为丰富的金融以及理财产品,而想要充分满足此时的客户需求,除了保证银行员工的专业素质之外,还需要更强大的、更专业的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即大数据应用的专业支持。银行将通过自身的后台系统收集客户的交易信息以及消费痕迹,以此来分析客户的业务偏好、个人需求等。

2.高科技提高用户满意度,提升用户体验

用户的体验主要包括多个方面,它既涉及到了系统的界面、客户的动线、内部的布局、营销的方式、渠道的配置,还涉及到了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业务办理的效率问题以及客户隐私保护等多个方面。网点智能化服务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银行通过大量引进智能机器人、排队叫号机、交互柜员机、智能互动桌面等多种高科技设备,从而构建形成一套信息共享和业务流程整合的客户服务系统。这些设备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减轻了银行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更使银行客户在高效完成业务办理的同时,获得了更为新奇的体验。

3.互联互通打造“一站式”平台

与其他的金融机构或者是互联通公司相比较来说,银行由拥有更为丰富的产品以及更加人性化的服务。而业务系统的综合化不仅增加了智能网点服务的优势,更为促进了“一站式”的服务平台的构建。在这个平台上面,不仅仅实现了互联互通,更实现了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料的整合和共享。具体来说,从外部资源的共享来说,网点的智能化为社会化共享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它主要通过承办代付代收这类型的中间业务来满足民生需求。就内部资源的整合方面来说,它促进了网点内流程整合以及信息的共享。

二、商业银行网点智能化建设研究

1.加强技术平台的改造,促进网点服务的升级

(1)促进现有模式向智能服务模式转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智能设备的不断升级,网点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也需要对其的业务服务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加强对金融智能设备的运用,通过线上线下的紧密结合以及业务流程的创新,来实现服务水平的优化,使客户可以更好地感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银行工作效率的提高。例如,若客户需要办理某业务,在去网点之前,客户可以通过手机银行或者是银行的官方网站记性排队预约,并填写相应的业务申请单,在提前完成这些工作之后,客户到达网点时,就无须再次排队,可通过智能设备直接办理相关业务。

(2)服务集成、渠道整合建立健全“以客户需求为主”的服务平台。为了促进商业银行网点智能化建设,银行可以通过集成合作方渠道、电子渠道以及柜台渠道来促进流程的简化、服务水平的提高、对外,加强与主流社交应用的联系,对内,促进渠道的服务共享、实现产品的部署统一。服务集成,主要是指银行进一步强化业务服务的管理、封装以及共享的一体化,提高伸产品营销能力以及业务运营的效率,适应客户不变增长的需求。

(3)大数据分析促进网店运营管理水平的提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分析必将成为未来网点运营的重要推动力,大数据不仅可以掌握网点运营的全部过程,实现前段、中端以及后端的监控。从网点的运营方面来说,企业可以将大数据应用在客户以及员工的行为分析上,更好的获知客户需求,更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从而促进网点的正常运营。就风险的控制角度来说,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帮助银行更好、更及时地预测交易中所带来的风险,帮助银行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就客户角度来说,大数据可以对特定的客户需求、一定的客户群体进行分析,从而设计出更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新产品。

2.促进业务流程的整合,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1)促进远程服务与现场服务的融合。远程服务与现场服务的融合,可以帮助商业银行网点的智能化突破以往的场所以及时问局限,实现网点服务的范围以及服务时间的扩大。就具体的操作上而言,商业银行可以进一步实现网点服务面的扩张,业务人员可以以上门的方式对客户进行服务,而网点相应的管理部门则可以通过对移动终端设备的管理,来实现业务统一、定位监控以及远程授权等。同时,银行可以通过构建VTM业务处理中心,来实现远程与客户进行沟通,随时随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2)实现人工与自主服务的融合。商业银行可以相关的自助设备,以这些设备来代替流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人工操作,减轻银行工作人员的压力,例如,客户个人信息的更新,先进的存取以及卡片的置换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自助设备来实现。同事,银行应该增加信息共享渠道,以共享的方式集合银行各种自助设备的信息,实现设备的一条龙服务,行程办理交易、授权审核、凭证处理的一站式服务流程,节省客户时间,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3)实现线下与线上业务的融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线上服务占有着越来越大的比重,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网点服务流程的改造,需要进一步实现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的结合。例如,客户在到银行办理服务之前,可以先在线上填写相关服务的预约单,指明自己所需要的服务内容等。再到银行进行业务办理,这样既提高了银行的服务效率,也缩短了客户业务办理的等待时间,提高了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

3.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服务创新

(1)服务领域的创新,泛金融服务的出现。银行网点的相关负责人通过对客户群体进行分类,并以APP或者是现场沟通的方式把握客户的需求,敏锐的捕捉客户偏好,从而实现贵金属、基金以及保险、期货等商品的营销,为客户量身定制一个收益更好、效率更高、体验更好的泛金融服务。与此同时,智能网点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这一“共享、透明、开放的”信息平台,以专业的银行风险管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为融资方以及投资方提供资信评估、信息交换、撮合等服务,更好地满足个人以及中小企业的融资、投资需求。

(2)服务需求的创新,网点社会化的发展。网点的社会化不仅成为了网点未来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更为金融的创新提出了更新、更高的需求。相关的智能网点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利用,构建一个客户管理平台,实现客户关系管理的高效率。同时,智能网点可以对特定的合作商户提供一定的增值服务,帮助其分析消费的趋势、行为以及需求等,在促进商户的产品创新、转型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服务效率。

(3)服务创新的新动力,移动金融的兴起。移动金融主要是指以微信银行、移动支付、手机银行为代表的支付、存储方式的出现,它的出现不仅打破了原有的金融业模式,突破了时间及地域限制,也进一步促进了网点服务的创新,商业银行网点的智能化建设,需要加强与金融服务的相互融合。例如,智能网点可以通过相关的移动网络将银行内部的服务以及数据提供给第三方,实现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内部业务系统、移动开发商、企业客户及机构平台与外部主流社交平台的多方面融合,实现服务网络与社交空间的互联互通。

总之,想要完成银行网点智能化的建设,不仅要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以行业经验为保障,还需要对现有的渠道、制度、流程、风控系统以及创新机制做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第四篇:公路养护论文

公路管理与养护论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努力探寻公路养护和管理的新路子,已成为各级交通管理部门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我通过对我省212公路工作情况的了解并结合实际,对目前建成的公路在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个人的浅见。

公路养护与管理创新:

一、认识到位是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的基础

如果不及时探索和研究公路的养护和管理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公路的养管机制问题,就严重地影响了党群、政群关系,损害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公路属公益事业,是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大抓特抓的事情,这是关系到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的大事,非抓紧抓好不可。制定对公路养护原则、养护管理机构和养管费用筹措以及养管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规定,出台一系列办法和实施细则,并在养护机制、资金、人员等方面予以认真落实。层层签订公路养管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目标,做到责任明确,任务明确,奖惩明确,使养护和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公路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公路养护资金短缺。

2.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差。受到建设资金投入等条件的限制,建成的公路普遍性地存在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

薄弱的缺陷。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极易发生塌方、挡墙倒塌等险情,给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

3.公路实行有效管理难。根据公路管理部门现有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公路里程的延伸,侵占、损坏公路的行为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以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路政管理人员的配置和数量,根本不可能对公路实行有效管理。

三、创新机制是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的关键

解决公路的养护管理问题,必须改革现行的公路管理体制,把公路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的职责,纳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合理划分公路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权限,建立适宜的公路管理机构。

1.公路养护走向市场化道路

我国现行的公路管理体制是按照计划经济的要求,以及“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但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公路管理体制,愈来愈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已经对新形势下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撤消现有的公路养护道班,允许和鼓励组建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养护工程专业队或公司,参与公路养护工程项目竞争,逐步转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护企业,推向市场。改变目前公路养护生产单位过于分散、效率低下的状况,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以提高养护质量和投资效益,也有利于公路管理机构从生产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对公路改善、大中修、绿化、水毁专项修复等适宜于市场竞争的养护工程,要逐步推向市场,实行招投标,以促进养护工程市场的发育,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建立公路养护管理机构

成立办事高效,人员精干、面向社会的新型公路管理机构,对列养的公路进行调查,负责监督并调控的公路的养护工作。

四、加强公路监管的对策

1.理顺关系,明确责任

要对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必须根据《公路法》规定和交通部颁布并实施的《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理顺关系、明确责任。

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行业管理工作,充当公路养护管理的监护人,着重做好养护质量的考核工作,做好交通协管员、养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指导培训及协调管理工作,做好养护资金专款专用的审核工作。

2.拓宽渠道,筹集资金

要对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养护资金保障是关键。从目前情况来看,公路建成通车后的养护资金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由固定的、充足的资金投入公路的养护管理显然是不现实的,虽然上级公路主管部门正在研究对策。因此,要解决

公路养护管理资金问题,必须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

3.完善机制,措施到位

要对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还必须完善相应的责任机制。公路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要有与之配套的奖励机制,逐级签订养护责任合同,其中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要求、责任、工资等,交通协管员要定期对各线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按奖励机制予以兑现,使得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措施到位。

4.组建队伍,确保畅通

要对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还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养护工队伍。公路养护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所以它要求养护队伍要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在选择养护队伍时要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能独挡一面的养护能手。对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管理,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新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还需大家的共同努力,我认为只有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引起重视,同心协力,切实履行职责,落实好有关措施,做到建养并重、有路必养,就一定能更好地巩固公路的建设成果,推动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走上良好的轨道,促进公路可持续发展,发挥公路应有的作用。交通部门要适应新变化,继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切实做到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

指导,落实新要求,完成新任务,开创新阶段,丰富新内涵,使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公路建设带来的实惠,切实感受到建设社会主义带来的新变化。道路的使用只有同科学的管理与及时、专业的养护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高效、科学的公路管理及养护体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陇县公路段

兰东林

2011年7月13

第五篇:公路养护论文

浅谈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

摘要:高速公路作为一种大流量、设施完善、现代化科技含量较高的交通载体.与一般公路有着较大的区别.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对高速公路运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用路人提供良好的路况,便成为工程养护的一项主要职责。在设计使用的年限内经常保持完好的状态,在公路使用时期的日常维护工作尤为重要。简要介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特点、养护技术措施、日常病害处治对策、工程日常养护原则等做简单探讨。关键词:高速公路; 养护; 管理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从1988年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来,至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5.36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高速公路里程的日益增加加快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高速公路的不断增加及其科技含量的提高也给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提出了越来越多新的问题。在高速公路使用寿命期限内,随着年限的增加,高速公路在其自身使用功能不断下降的同时各种病害也会日益严重。与高速公路建设已取得的巨大成就及远景目标相比,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却严重滞后,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公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如何解决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合理和即使的养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护技术,以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以及减少养护工作的时间,已引起人们的重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难度大,正确理解和评价高速公路的运营状况和服务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养护维修,不断探索管理新思路,创建安全、舒适、快捷、美观的行车环境,是每位养护管理工作者应积极探索的问题。

一、高速公路养护的概念与基本要求

1、概念

高速公路养护是指通过管理数据库和有效的道路、桥梁评价预测系统,建立优质高效的机械化养护方式,同时,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最经济的方式保证路面平整、畅通,各种设施完好,提高高速公路的耐久性和抗灾能力,使高速公路养护维修达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高机动性的要求,为保持高速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高速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它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适当的工程技术措施,坚持日常保养,及时修复,经常保持公路完好、畅通、整洁、美观,延长公路的使用周期。

2、基本要求

高速公路的养护是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建成投入运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累计交通的增大,使用性能会逐渐衰减,并出现病害。为了保证高速公路快速、畅通、安全、舒适、景观、环保、经济的使用功能.保持高速公路的原设计状态。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合理的养护技术和措施.进行经常性、及时性、长期性、预防性、高质量的养护维修。其目的是能够经常保证公路上的各种工程及设施。如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挡土墙、防护坡、绿化以及护栏、照明、标志、监控设施等处于完好状态。

二、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公路养护管理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高速公路优良服务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

及时发现高速公路不同程度的损坏并有效修复这些损坏,有利于保持高速公路良好的使用状态和服务水平,有利于向使用者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经济、优美的行车环境,有利于树立高速公路的对外形象,最终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了解并正确评价养护对象状况及服务水平及时安排日常养护、专项养护及大修保证高速公路良好行车环境。通过养护调查可以建立相应的技术状况数据库,为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提供完整、科学的技术数据,并将数据分析处理后为决策服务。应当指出的是,在高速公路通车初期,许多技术数据及养护资料往往易被管理者忽视,而这些资料对于今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发现并及时弥补由于设计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道路及其设施的先天不足和使用缺陷。一般来说,在高速公路投入使用后,由于建设期的种种原因,在实际使用中往往会出现诸如道路排水、边坡防护、通道设置、标牌处置、建筑物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只能通过后期的养护维修加以弥补,并逐步形成高速公路较完善的使用及服务功能。

提前预防道路及设施病害的发生,及时治理随时出现的损坏,尽可能延长道路及设施的使用寿命,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营管理成本。由于高速公路具有高车速、重交通、大流量的特点,因而通过早期养护可以防止微小病害的进一步扩大,使高速公路经常保持原有技术状态和标准。减少或杜绝由于道路及设施维护不当给用户及使用者带来的意外损害,避免为此引发的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三、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特点

1、养护实施的强制性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既是国家基础设施,又具有收费的特性,因此,保证高速公路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秀的服务水平,就成了养护管理的首要任务。养护工作的任何懈怠和疏忽不仅会对道路及其设施本身造成潜在危害,也会对高速行车的驾乘人员构成严重生命威胁。因此,高速公路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2、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

高速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隧道及其沿线附属设施之外,还应当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监控、通信、照明设施,绿化、环保、园林设施,棚亭建筑设施,以及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等等。这些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几乎涵盖了道桥、建筑、园林、机电、光电、机械、计算机等多种专业,形成了一个内容广泛、互有联系、缺一不可的综合养护体系。

3、综合养护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

由于高速公路建设标准高、养护范围广、材料选用较精、机械规模及使用比例较大、施工程序复杂,且保护措施较全、现代化设施较多等原因,使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成本要比一般公路高出许多。高速公路的养护投入换来的是道路及设

施的长久完好,是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是通行费收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回报。从事养护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十分熟悉,必须具备高素质。

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高速公路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技术外,还需要随着养护管理的发展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其中如路面高强修补、桥梁伸缩缝修复、护栏快速更换、通道防渗处理、土工合成材料综合使用等,都是今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普遍遇到并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同时,在养护检测手段上,也要不断配备现代化设备,以适应高速公路长距离、多点位的快速检测及分析方式。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

5、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

与一般公路养护相比,高速公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养护作业实施时需特别设置交通安全管制区段。

四、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高速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3、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

针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速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速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5、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我国仍处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时期,大量的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投入到高速公路的建设中,从而使养护管理人员中严重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五、高速公路工程日常养护原则

1、坚持预防性养护原则

高速公路道路、桥梁的预防性养护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道路、桥梁病害高发期即春融、雨季之前,若没有及时实施预防性养护,到了病害高发期往往很难实现及时维修,并且将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同时也很难取得良好的维修效果。因此,必须加强日常巡查和检测,在道路、桥梁病害的初发时期就开展养护维修,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展,从而实现经济节约和确保养护及时的目标。

2、定期开展路面、桥梁检测 定期开展道路桥梁检测:一是系统收集管段内桥梁技术数据,上报省局建立高速公路桥梁数据库,为桥梁的养护维修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检查确定桥梁各部损坏程度及实际承载力,对桥梁的受损状况作安全性评估,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二是了解高速公路路面使用性能状况,对路面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对路面三大指标:弯沉、平整度、车辙与构造深度(摩擦系数)进行全线检测,通过以上这些基础工作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3、坚持路面、桥梁养护为重点

桥梁、路面的完好是保证高速公路安全畅通的首要条件。随着高速公路使用年限、交通流量增长。尤其是超限、超载车辆的严重破坏,高速公路桥梁、路面的各类病害大量出现,技术指标急剧下降。甚至产生安全危害,因此必须以桥梁、路面养护为重点。

4、确保工程养护的及时性

由于高速公路具有高速度、大容量的特征,日常养护项目、路面病害维修与防撞护栏维修、绿化等项目要保证及时高效。同时,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工程养护部门要建立一套全天候的快速反应机制,制订相应的应急措施,随叫随到、随时抢修,确保高速公路畅通。.

5、加强安全生产教育,确保无责任性事故

由于养护作业多是在通行状态下实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加强安全教育,重视安全生产。养护人员需着装上路作业;路上施工时摆放交通安全标牌及设施;施工作业车辆应有安全警示标志等,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

六、结语

高速公路的作用及特点决定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如何搞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及经营企业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确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发展” 的观点,是我们从事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满足高速公路的使用公益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我们必须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

主要参考文献:

1、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3—9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2、许永明主编.公路养护与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3、贾松涛 刘 洋.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浅谈.辽宁交通科技

下载公路运输统计监测网点研究论文(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路运输统计监测网点研究论文(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路养护论文

    工会工作是非技术性工作,在公路养护部门不属于大多数人研究的专门主体业务,因而也是大多数人不够了解和具体操作中缺少现成的、普遍认同的章法可供遵循的工作。加之但凡工会活......

    公路工程师论文

    对于公路工程师一职大家了解吗?作为一名公路工程师,应该怎么书写自己的专业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公路工程师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摘要:做好公路的日常养护和施工管......

    银行网点神秘访客监测表[共五篇]

    神秘客户监测问卷神秘客户监测问卷S-网点基本信息S 请记录网点的以下信息【填空】A—网点物理环境A1. 根据您的观察,该营业网点内外部地面、门楣标识、灯箱、横幅是否干净、整......

    公路文化建设研究(五篇)

    2009年度中交研究会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局 公路职工分会参评论文 (1) 选 送 公 路 文 化 建 设 研 究 论文作者:曾雄伟 工作单位:内蒙古阿拉善盟公路管理局交通科教中心 联系电话:0......

    公路文化建设研究5篇

    关于推进公路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济阳县公路管理局 尹成文 公路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在公路系统的体现,是公路建设者在长期从事公路建设事业中逐步......

    中小学体质健康监测研究

    中小学体质健康监测研究 专业:油画1302班 学号:130600080 姓名:陈旭 摘要:我阅读浏览各种书籍查阅资料对体质健康测试内容及演变有一些我的看法,分析结果显示体质健康测试是一项......

    公路施工质量管理论文

    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和经济制改革形势的深化,各种经济承包责任制扩大了施工管理的内容,同时也使数量、成本与质量的矛盾愈显突出。因此,现代公路建设施工质量管理的内涵比过去更......

    公路基础设施民营化问题研究

    近年来,我国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到××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万公路,其中高速公路已达到近万公里,“五纵七横”条国道主干线总长度达到,万公里,在公路基础设施飞速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