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的研究论文[合集五篇]

时间:2019-10-27 16:4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区域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的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区域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的研究论文》。

第一篇:区域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的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区域学习和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学习型区域创新网络中创新主体间的知识转移能力是区域创新和学习能力的关键。但由于创新主体间存在着委托一代理关系,知识转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知识资本的功能。本文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了创新网络中创新主体要素间的知识转移的条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网络;学习型区域;委托一代理关系;知识转移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并呈现出区域化特征。学习型区域创新网络是指在某一地理经济区域内,在政府主导下,区域内创新主体如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网络,通过该网络进行交互式学习,形成一个基于学习的区域创新体系,通过区域学习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最终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有效的区域创新网络。因此,学习型区域本质是一种基于学习的区域创新网络。

一、学习型区域创新网络的动态结构

学习型区域创新网络的创新主体要素为区域内强势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区域内地方政府。网络内各个行为主体通过互相学习、沟通建立简单的关系,随着参与主体的增加、知识流动的加速,在加强区域互动和国际交流的背景下,以及强化区域创新的软硬环境对区域主要行为主体的支撑作用的前提下,形成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为目标,在一定地域之内具有开放边界、要素完备、配置高效、区域化的动态网络结构。学习型区域创新网络的动态结构如图1所示。

在具体的网络体系中,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中介机构之间形成了复杂的作用机理。其中高校、科研院所是区域科学研究体系,是知识的生产网络;企业是区域技术创新的主体,是知识的应用网络;中介服务机构在区域创新过程中担任区域创新资源的催化剂功能,是知识的传播网络;政府机构是区域创新的宏观调控者。在区域创新过程中,各行为主体并非孤立,他们处于同一个网络平台上,是网络平台的一个节点,通过互动、集体学习而形成一个复杂创新的网络。网络内各个主体之间通过长期正式与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在交互学习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增强区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学习型区域内部各创新主体之间,通过各种关系网络构成了基于一种学习的区域创新体系。

二、学习型区域创新网络主体问知识转移的委托—代理关系

学习型区域创新网络中的知识转移能力是衡量区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素之一。知识转移是指知识客体从一个知识主体向另一个知识主体的移动。所转移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可编码、易于表达和传送的知识而隐性知识是不可编码、难以表达和传递的知识。显性知识占知识总体的20%左右,是知识冰山之一角,而隐性知识才是知识的主体内容。知识转移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螺旋式上升活动在这种循环往复的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资本的总量得以扩张知识资本的功能得以提高,企业核心能力得以形成和壮大。在学习型区域创新网络中存在着三个层次的知识转移:第一层知识转移是指区域创新主体企业之间互动学习流程,它包括了企业和企业中个体之间的交互学习和相互作用模式。第二层次的知识转移是通过区域内中介服务机构、大学和科研机构向区域内企业提供技术知识和信息支持的知识流动。第三层次的知识转移是指学习型区域的外围网络向区域内核心网络知识流人的过程,在这里地方政府起着纽带的作用,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区域创新网络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必须的协调活动以及特定企业活动。这三个层次的知识转移相互补充和衔接,构成了基于学习的区域创新网络。

在知识转移的过程中区域内主体要素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知识转出方拥有私人信息(隐性知识或显性知识),在知识转移活动中消耗一定的成本(知识转出方的精力、时间和转化费用以及知识共享所带来的垄断效用损失),需要知识转入方给予一定程度的利益补偿。知识转入方不拥有私人信息,在知识转移活动中获取一定的利益(知识转移价值),在软性约束条件下需要对知识转入方给予一定程度的利益补偿以确保知识转移。在知识转移过程中或是知识转移之前,逆向选择行为和道德风险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必须设计一种契约(或制度)来激励和约束知识转出者,使其选择对知识转入者最有利的行动。知识转移的过程是一个双方讨价还价的过程,即博弈过程,最终可以达成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即达到博弈中的“纳什均衡”。

三、构建知识转移博弈模型

在学习型区域创新网络内,知识转移在多个创新主体间发生,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假设博弈在企业与科研机构两个创新主体问进行。在分析过程中把参与主体视为理性经济人即假定人都是利己的,而且在面临两种以上选择时总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方案实现自身预期利益的最大化。在知识转移博弈模型中,科研机构和企业分别有四种选择策略:诚信合作与诚信不合作,不诚信合作与不诚信不合作,如表1所示。

在模型中R表示科研机构预期收益,是个外生变量,科研机构知道而企业不知道;a表示双方不诚信行为所带来的收益损失;n表示多次博弈次数,在交易主体多次的博弈过程中,每一次不诚信的合作都会加大心理预期的数值,即an是递增的;c表示双方知识转移时的成本支出,如果企业和学校都不互相信任,双方都采取自私行为,则认为没有任何合作,知识转移也就不会产生,此时双方的支付都为0;T表示双方诚信合作时的收益。

设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博弈策略分别为x、Y,则:

假定企业以q表示不合作的概率,则合作的概率为1-q给定q值,科研机构选择诚信合作和非诚信合作的预期收益分别为:

实际上,式(5)左边表示科研机构诚信合作时的预期收益,右边表示非诚信合作时的预期收益。因此,在纳什均衡中企业所采取的混合策略Y,必须使得科研机构在诚信合作或非诚信合作之间的选择由于预期收益相等而表现出无所谓态度。解式

这表明,如果企业实际合作概率qq’,选择诚信合作。假定科研机构分别以P和1-p表示诚信纳税和非诚信合作的概率。给定P值,企业选择合作和不合作的预期收益分别为:

实际上,式(8)左边表示企业选择合作的预期收益,右边表示不合作的预期收益。因此,在纳什均衡中科研机构所采取的混合策略x,必须使得企业在合作与不合作之间的选择由于预期收益相等而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解式(8)得:

这表明,对于给定的p值,如果科研机构诚信合作的比例p

p.,选择合作为最优策略。从以上模型我们知道,当科研机构选择诚信合作时,企业的最优策略是选择合作;选择非诚信合作时,企业的最优策略是选择不合作。企业选择合作时,科研机构的最优策略是选择诚信合作;企业选择不合作时,学校的最优策略是选择不合作,即不存在使双方预期收益都最大的均衡点。在这一博弈模型中,科研机构与企业双方都想猜透对方的策略,而每一方又不可能让对方猜透自己的战略,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两个不同的纯策略都有正的概率来形成均衡中的混合策略,均衡时这两个策略一定给他带来了相同的报酬,构成了所谓的混合纳什均衡。

由式(2)、(6)、(7)得出企业的预期收益是:

代入式(9)即求得在纳什均衡时的企业的预期收益:

四、博弈的结论和建议

学习型区域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的创新行为实际上是参与主体的动态策略选择过程,各参与主体基于追求自己利益的目的,贡献各自的知识资源而协作创新,根据前面的分析,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网络知识转移的创新:

1.增加信任,提高经济互补性的合作次数

在网络内,企业合作行为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合作各方之间的经济互补性,而充分条件是合作各方能够通过有效磋商,协调彼此之间的利益分配并达成有约束力的利益分配协议,约束彼此的行为。满足这些条件的知识转移行为,一定会给各方带来大于不合作时能获得的利益。任何破坏合作的行为都会导致其收益下降,只有真诚的合作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由企业合作的概率可以得出知识转移主体间合作次数越大知识转移的主体就越能够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从而形成一种默契,减少了策略的不确定性,进而逐步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

2.合作双方降低知识转移的成本,提高合作效应

科研机构诚信合作的比例P与知识转移的成本有关,由可知,当知识转移成本越高,诚信合作的比率越低。通过降低知识转移成本,提高合作效应系数,科研机构诚信合作的可能性越高。知识转移成本降低有以下途径:一是改进合作方式,二是改善合作的结构,三是重视合作过程中的沟通,四是加强合作过程的管理。

3.公平的利益分配,提高知识转移主体的预期效益在合作中,虽然各方都想通过有效磋商使自己的获益尽可能得多,表现在合作中的突,但至少存在一种使各方均能接受的利益分配方案,它要求双方参与合作,并且在合作中获益较多的一方应给获益较少的一方一定量的利益补偿。

4.提高激励因子,增强合作的积极性

科研机构诚信合作的预期收益激励因子越大,企业越有合作愿望。我们应该从加强合作双方信息交流、建立公平机制、培育良好的合作环境等方面来增强合作的积极性。

第二篇: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促使我国区域经济实现发展模式的改革创新,从而需要管理模式能够与时俱进,同当前的发展模式相匹配。但事实上,在我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关的管理体制尚未完善,致使当前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因而本文展开对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研究,具有丰富理论和指导实践的双重意义。本文基于探索建设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当前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所具有的特点,从而得出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和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区域经济;管理创新;现代化;建设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实现的创新优化发展。同时,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经济管理理念的丰富,实现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成为众望所归。基于此背景,区域经济管理实现现代化建设是区域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的重要体现。因此,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从新模式的特点入手,分析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素,从基础设施、政策支持、组织关系等多方面建设科学的管理模式。

一、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

区域经济管理作为经济领域重要的一个分支,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不仅是由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所决定,还由区域经济管理的现状中出发。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区域经济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但同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相比较,管理模式的建设仍需加倍努力。

1.区域经济管理的传统方式变革的必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理学进入到经济发展领域,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区域性特点,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等,都是以地理区域作为划分的界限和标准,但事实上经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治理手段也对发展模式产生不同的效果,因而“滥用”的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使区域经济管理呈现出落后、传统化。如在温州治理模式常常被使用到福建晋江,但事实上,温州和晋江的文化传统不同,经济结构不同,同一治理模式将众多企业逼上绝路。采用现代化的治理方式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和发展,要求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可以跟上国际潮流,实现面向世界;也希望各个领域的发展能够具有前瞻性,即能够面向未来发展,基于此,要求区域经济领域能够摈弃传统模式,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治理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区域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社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增加了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如何在风云巨变的市场环境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各个行业各个企业发展的重点。因而发展区域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是国际形势所要求,第二,追随社会的发展企业才能把握正确的机遇,发展自身规模,而当我国社会生活、文化发展等方面都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发展时,要求区域经济也能够建立其现代化管理模式,从企业自身出发,区域经济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是自身发展的基本所在。另外,经济管理也在不断的实践经验中得出新的管理思想。在此环境背景下,区域经济实现了现代化管理模式,主要是立足于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从区域发展的根本目的出发,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人性化、柔性化。现代化的管理思想能够从区域经济的管理组织、管理文化、管理结构等多方面入手,实现其现代化建设。

二、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所呈现的特点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并不是由各个区域盲目建设而成的,需要依托于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立足于我国经济政策等各方面的因素,针对于当期我国的发展形式,要求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必须拥有以下特点:

1.人性化特点

人性化特点是由科学发展观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的。从古至今对于经济发展都拥有片面的看法,如在商言商、重利轻义等等,而随着以人为本观念的提出和倡导,要求区域经济在发展中、管理过程中都能实现这一准则,采用更为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更为柔性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正是从人性化作为出发点的,将管理文化、人本管理思想纳入到管理模式的构建中,所以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兼顾人性化的特点。

2.信息化特点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的地位显著提升,一方面,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智能化的管理方式能够避免出现一些伦理失误,从而提高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只有抛弃传统中的人力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展开管理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结构的变革。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信息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基础设备的信息化,如设立智能监控,提高监管能力,运用“互联网+”的产业形式增加产能。

3.民主化特点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民主化特点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实现民主化管理能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增加区域经济发展中各个企业组成人员对于本职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全身心投入到区域经济发展中。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有一个重大的问题在于人才的流失,如出现北漂一族等,这些人才的流失导致该地教育成本的浪费,经济的不起色。因而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的民主性特点,能够构建和谐的上下级关系,增加企业文化,留住人才,发挥集体智慧,从根本上提高区域经济管理水平。

三、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必要因素

在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法律政策等形势的改变下,要求达到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标准和特点,并不是简单可得的,要求依托于资金、人才、政策平台等的支持。

1.资金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维护手段,类似于柔性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有资金的支持。第一,充足的资金支持说明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是正确和科学的,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价值,由此根据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整体道路和方向是正确的;第二,充足的资金支持能够对区域经济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创新等提供强有力的保证,从而实现留住人才、创新技术等目的;第三,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后期的维护、完善,这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从而拖动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顺利展开。

2.人才

当今社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的现代化管理模式需要拥有先进的管理思想的作为指路明灯,而管理思想是依托于人才呈现出来的。所以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中人才是必要因素之一。另外,人才所提供的作用不仅于此,第一,优秀的人才能够带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够提高管理的效率;第二,优秀的人才能够在区域经济管理中呈现出前瞻性的优势,如在我国城市经济规划中,对于未来经济缺少前瞻性思想,导致当前众多的基础设施、现有的发展模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与此同时,技术也是依托于人才存在的,技术是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建设的保证,只有强大的技术才能充分构建信息平台,维护信息共享,推动管理呈现智能化、人性化发展。3.政策我国经济制度是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作用,政府加于宏观调控,这种经济制度在金融危机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而可以看出,政策是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又一必备因素。第一,政府相关部门针对不同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提出相适应的管理保护法规,能够保证区域经济发展不受到大环境发展的侵害;第二,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模式加快建设的步伐;第三,政府的宏观调控措施不仅能够为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建设带来财政支持,还能够留住人才,创新技术等。

四、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在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从其必要性、建设特点和必要条件都展开了论述,但最为重要的是提供具体的建设措施,从实践上指导其发展。

1.正确认识该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找好切入点

对于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而言,最为重要的是认清本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从而对症下药,从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创新优化现代化管理模式。要找好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切入点必须做好:第一是构建区域经济发展的信息平台,聘请专业的经济管理双重人才,从而能够从数据中证明当前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如对于温州模式而言,小商品生产是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因而具有生产规模小,各自为政等缺陷,因而以其不足作为切入点,展开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构建;第二,要求正确认知每个区域中的文化特点,总所周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影响,所以了解掌握区域文化,能够以此作为载体,构建经济管理模式。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现代化经济管理平台

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中,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发挥重大作用,因而在具体操作中,希望能够充分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过程中,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模式中,区域经济发展维护中都能够利用到信息技术。如在区域经济发展前期,能够构建信息平台,将企业的基础设备建设情况、招商情况、经营情况都通过数据的方式展现,同时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区域经济未来的发展区域进行预测,并制定风险措施,从而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3.向国内外学习优秀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创新优化本区域经济管理

我国区域经济管理发展的起步较晚,且后天发展较慢,因而要求其能够向国内外学习优秀的区域经济现代化管理方式。首先,要求各个区域能够展开管理方式的交谈学习会议,通过互动,学习优秀的管理方式,了解到自身的不足;其次,要求各个区域能够派遣相关人员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并根据本区域经济真实的发展情况做出更改创新;最后要求能够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校对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以期带动区域经济管理实践运作。

五、结语

综上所述,通温州模式、长三角模式等区域经济管理模式的概述,可以看出,在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而区域经济管理模式也具有繁杂的特点,另外还可以看出,从国际经济背景、国内经济政策、区域企业自身发展等方面都急需建立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前瞻性的管理模式,因而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迫在眉睫。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主要的要求是具有人性化特点、信息化特点、民主化和和谐化特点的,要想以这些特点为建设标准必不可少的是资金、政策、技术、人才等的支持,如此才能从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的信息平台、构建和谐的管理结构等来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最终达到区域经济管理建设,推动区域经济驱动发展,从而先创新带动后创新,在全国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经济创新环境。

参考文献:

[1]梁吉义,梁枫.区域经济现代管理发展过程与要素系统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8,02:65-70.[2]楚芳芳.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管理创新浅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29:37-38.[3]任彤.基于区域经济管理体系下的经济治理模式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6:194.[4]王君.浅议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趋势[J].科技经济市场,2015,09:58-59.[5]杨志学.基于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趋势的地方经济管理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2:115-116.[6]詹新宇.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转变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9:141-146.[7]韩庆万.区域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4,08:39.

第三篇:网络安全策略研究论文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网络,它在大大增强了网络信息服务灵活性的同时,也给黑客攻击和入侵敞开了方便之门。不仅传统的病毒借助互联网加快了其传播速度并扩大了其传播范围,而且各种针对网络协议和应用程序漏洞的新型攻击方法层出不穷。这些黑客把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当成一种新式犯罪工具和手段,不仅影响了网络稳定运行和用户的正常使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会威胁到国家安全。如何更有效地保护重要的信息数据、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关键问题。近年来,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开始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文章分析了几种常见的网络入侵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网络安全的几点策略。

一、常见的几种网络入侵方法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初衷是资源共享、分散控制、分组交换,这决定了互联网具有大跨度、分布式、无边界的特征。这种开放性使黑客可以轻而易举地进入各级网络,并将破坏行为迅速地在网络中传播。同时,计算机网络还有着自然社会中所不具有的隐蔽性:无法有效识别网络用户的真实身份;由于互联网上信息以二进制数码,即数字化的形式存在,所以操作者能比较容易地在数据传播过程中改变信息内容。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协议及操作系统也存在设计上的缺陷和漏洞,从而导致各种被攻击的潜在危险层出不穷,这使网络安全问题与传统的各种安全问题相比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黑客们也正是利用这样的特征研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攻击和入侵方法:

1.通过伪装发动攻击

利用软件伪造Ip包,把自己伪装成被信任主机的地址,与目标主机进行会话,一旦攻击者冒充成功,就可以在目标主机并不知晓的情况下成功实施欺骗或入侵;或者,通过伪造Ip地址、路由条目、DNS解析地址,使受攻击服务器无法辨别这些请求或无法正常响应这些请求,从而造成缓冲区阻塞或死机;或者,通过将局域网中的某台机器Ip地址设置为网关地址,导致网络中数据包无法正常转发而使某一网段瘫痪。

2.利用开放端口漏洞发动攻击

利用操作系统中某些服务开放的端口发动缓冲区溢出攻击。这主要是由于软件中边界条件、函数指针等方面设计不当或缺乏限制,因而造成地址空间错误的一种漏洞。利用软件系统中对某种特定类型的报文或请求没有处理,导致软件遇到这种类型的报文时运行出现异常,从而导致软件崩溃甚至系统崩溃。

3.通过木马程序进行入侵或发动攻击

木马是一种基于远程控制的黑客工具,具有隐蔽性和非授权性的特点,一旦被成功植入到目标主机中,计算机就成为黑客控制的傀儡主机,黑客成了超级用户。木马程序可以被用来收集系统中的重要信息,如口令、账号、密码等。此外,黑客可以远程控制傀儡主机对别的主机发动攻击,如DDoS攻击就是大量傀儡主机接到攻击命令后,同时向被攻击目标发送大量的服务请求数据包。

4.嗅探器和扫描攻击

嗅探器是利用计算机的网络接口截获目的地为其他计算机的数据报文的一种技术。网络嗅探器通过被动地监听网络通信、分析数据来非法获得用户名、口令等重要信息,它对网络安全的威胁来自其被动性和非干扰性,使得网络嗅探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往往让网络信息泄密变得不容易被发现。扫描,是指针对系统漏洞,对系统和网络的遍历搜寻行为。由于漏洞普遍存在,扫描手段往往会被恶意使用和隐蔽使用,探测他人主机的有用信息,作为实施下一步攻击的前奏。

为了应对不断更新的网络攻击手段,网络安全技术也经历了从被动防护到主动检测的发展过程。主要的网络安全技术包括:防火墙、VpN、防毒墙、入侵检测、入侵防御、漏洞扫描。其中防病毒、防火墙和VpN属早期的被动防护技术,入侵检测、入侵防

御和漏洞扫描属主动检测技术,这些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已经成为众多信息安全产品的基础。

二、网络的安全策略分析

早期的网络防护技术的出发点是首先划分出明确的网络边界,然后通过在网络边界处对流经的信息利用各种控制方法进行检查,只有符合规定的信息才可以通过网络边界,从而达到阻止对网络攻击、入侵的目的。主要的网络防护技术包括:

1.防火墙

防火墙是一种隔离控制技术,通过预定义的安全策略,对内外网通信强制实施访问控制,常用的防火墙技术有包过滤技术、状态检测技术、应用网关技术。包过滤技术是在网络层中对数据包实施有选择的通过,依据系统事先设定好的过滤逻辑,检查数据据流中的每个数据包,根据数据包的源地址、目标地址、以及包所使用的端口确定是否允许该类数据包通过;状态检测技术采用的是一种基于连接的状态检测机制,将属于同一连接的所有包作为一个整体的数据流看待,构成连接状态表,通过规则表与状态表的共同配合,对表中的各个连接状态因素加以识别,与传统包过滤防火墙的静态过滤规则表相比,它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应用网关技术在应用层实现,它使用一个运行特殊的“通信数据安全检查”软件的工作站来连接被保护网络和其他网络,其目的在于隐蔽被保护网络的具体细节,保护其中的主机及其数据。

2.VpN

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即虚拟专用网络,它是将物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网络通过公用骨干网连接而成的逻辑上的虚拟子网。它可以帮助异地用户、公司分支机构、商业伙伴及供应商与内部网建立可信的安全连接,并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为了保障信息的安全,VpN技术采用了鉴别、访问控制、保密性和完整性等措施,以防止信息被泄露、篡改和复制。VpN技术可以在不同的传输协议层实现,如在应用层有SSL协议,它广泛应用于Web浏览程序和Web服务器程序,提供对等的身份认证和应用数据的加密;在会话层有Socks协议,在该协议中,客户程序通过Socks客户端的1080端口透过防火墙发起连接,建立到Socks服务器的VpN隧道;在网络层有IpSec协议,它是一种由IETF设计的端到端的确保Ip层通信安全的机制,对Ip包进行的IpSec处理有AH(Authentication Header)和ESp(Encapsulating Security payload)两种方式。

3.防毒墙

防毒墙是指位于网络入口处,用于对网络传输中的病毒进行过滤的网络安全设备。防火墙能够对网络数据流连接的合法性进行分析,但它对从允许连接的电脑上发送过来的病毒数据流却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它无法识别合法数据包中是否存在病毒这一情况;防毒墙则是为了解决防火墙这种防毒缺陷而产生的一种安全设备。防毒墙使用签名技术在网关处进行查毒工作,阻止网络蠕虫(Worm)和僵尸网络(BOT)的扩散。此外,管理人员能够定义分组的安全策略,以过滤网络流量并阻止特定文件传输、文件类型扩展名、即时通信信道、批量或单独的Ip/MAC地址,以及TCp/UDp端口和协议。

三、网络检测技术分析

人们意识到仅仅依靠防护技术是无法挡住所有攻击,于是以检测为主要标志的安全技术应运而生。这类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监视受保护系统的状态和活动来识别针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或者更广泛意义上的信息系统的非法攻击。包括检测外界非法入侵者的恶意攻击或试探,以及内部合法用户的超越使用权限的非法活动。主要的网络安全检测技术有:

1.入侵检测

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是用于检测任何损害或企图损害系统的保密性、完整性或可用性行为的一种网络安全技术。它通过监视受保护系统的状态和活动来识别针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包括检测外界非法入侵者的恶意攻击或试探,以及内部合法用户的超越使用权限的非法活动。作为防火墙的有效补充,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帮助系统对付已知和未知网络攻击,扩展了系统管理员的安全管理能力(包括安全审计、监视、攻击识别和响应),提高了信息安全基础结构的完整性。

2.入侵防御

入侵防御系统(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IpS)则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入侵防范、阻止系统。IpS是基于IDS的、建立在IDS发展的基础上的新生网络安全技术,IpS的检测功能类似于IDS,防御功能类似于防火墙。IDS是一种并联在网络上的设备,它只能被动地检测网络遭到了何种攻击,它的阻断攻击能力非常有限;而IpS部署在网络的进出口处,当它检测到攻击企图后,会自动地将攻击包丢掉或采取措施将攻击源阻断。可以认为IpS就是防火墙加上入侵检测系统,但并不是说IpS可以代替防火墙或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是粒度比较粗的访问控制产品,它在基于TCp/Ip协议的过滤方面表现出色,同时具备网络地址转换、服务代理、流量统计、VpN等功能。

3.漏洞扫描

漏洞扫描技术是一项重要的主动防范安全技术,它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来检查目标主机是否存在漏洞:在端口扫描后得知目标主机开启的端口以及端口上的网络服务,将这些相关信息与网络漏洞扫描系统提供的漏洞库进行匹配,查看是否有满足匹配条件的漏洞存在;通过模拟黑客的攻击手法,对目标主机系统进行攻击性的安全漏洞扫描,如测试弱势口令等,若模拟攻击成功,则表明目标主机系统存在安全漏洞。发现系统漏洞的一种重要技术是蜜罐(Honeypot)系统,它是故意让人攻击的目标,引诱黑客前来攻击。通过对蜜罐系统记录的攻击行为进行分析,来发现攻击者的攻击方法及系统存在的漏洞。

四、结语

尽管传统的安全技术在保障网络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一个巨大、开放、动态和复杂的互联网中技术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局限性。安全厂商在疲于奔命的升级产品的检测数据库,系统厂商在疲于奔命的修补产品漏洞,而用户也在疲于奔命的检查自己到底还有多少破绽暴露在攻击者的面前。传统的防病毒软件只能用于防范计算机病毒,防火墙只能对非法访问通信进行过滤,而入侵检测系统只能被用来识别特定的恶意攻击行为。在一个没有得到全面防护的计算机设施中,安全问题的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用户必须针对每种安全威胁部署相应的防御手段,这样使信息安全工作的复杂度和风险性都难以下降。为了有效地解决日益突出的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研究人员和网络安全企业也不断推出新的网络安全技术和安全产品。

参考文献:

[1]周碧英: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J].甘肃科技,2008,24(3):18~19

[2]潘号良:面向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措施探讨[J].软件导刊, 2008,(3):74~75

[3]刘爱国李志梅谈:电子商务中的网络安全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7,(499):76~77

[4]孙晓南:防火墙技术与网络安全[J].科技信息,2008,(3): 199~120

[5]赵立志林伟:浅析网络安全技术[J].民营科技,2008,(3):193

第四篇:大学物理网络试题库研究论文

1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现状

大学物理是独立学院工科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公共必修基础课,目的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学习大学物理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大学物理理论知识抽象难懂,又受到课时、仪器等因素的影响制约,很多学生对学习大学物理失去了兴趣。相比之下,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更是对物理不感兴趣,甚至放弃。但是,独立学院主要培养创新型和应用性本科人才[1-2],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目前,从生源看,独立学院绝大多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理论基础薄弱;从课程设置看,许多独立学院的大学物理课程基本上是照搬母体理工科大学物理课程的设置,存在着理论性偏强而应用性不够、深度难度偏大而实践课时偏少等问题。这种精英教育模式,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距甚远[3]。因此,独立学院要体现专业型、应用型、创新型的教育,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4]。

2独立学院建立大学物理网络试题库的必要性

以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为例,不少学生对学习大学物理不感兴趣,他们普遍认为大学物理难懂、难学,学习抓不住重点,最终导致专业课程学习难度增大。这一问题引起了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重视。针对上述状况,如何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环境下大学物理自主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让学生充分利用“大学物理网络试题库”中的资源高效地开展大学物理自主学习,提高自身大学物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便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教学工作实际,主要从发展网络教学平台、建立网络试题库以及如何利用网络教与学三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如何激发学生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有效开展大学物理教学,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充分利用“大学物理网络试题库”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模块,及时加强巩固、反馈给任课教师。希望本文对于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1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网络教学平台的发展

随着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大学物理教学也呈现了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相对枯燥难懂,而网络、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图片、音乐和动画给学生带来较强的感官刺激,如今,将多媒体应用到大学物理教学已经起到活跃物理教学的作用。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信息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教师和学生的眼前,如何利用这些资源为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是目前研究的重点。为此,全国各所高校都积极主动的建立网络教学平台,以实现数字化校园,国内的校园数字化建设近年来更是迅猛发展。同济大学浙江学院也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针对大学物理教学,已经建立了“大学物理教学网”这样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学习、答疑、讨论以及作业处理等教学过程的支持工具。网络平台就像一个纽带,将教师和学生紧密联系在一起。

2.2在网络平台建立大学物理试题库

国内的一些高校已经开始在网络教学平台建立起“大学物理网络试题库”,甚至有的学校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样的一个题库不仅涵盖了大学物理的所有知识点,而且分模块分层次设置题型。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模块、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学习以及检测,并能及时将测试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反馈结果有所侧重的进行知识点讲解,分层次解答。从而实现“学”促进“教”,同时“教”又有方向性、目的性的指导“学”的教学相长模式。其次,现代化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实现随时随地从题库中获取资源,做到随时可夯实基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大学物理的兴趣。一个开放的、高效的、安全的智能化网络教学平台,使得大学物理各种教学资源能够实现统一的管理和合理的利用。而“大学物理网络试题库”就是一种现代网络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全新教学手段。具体来说,工科大学物理理论覆盖面广,内容复杂,涵盖了力、热、光、电、磁等诸多内容。然而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遗忘周期短,整理和贯穿前后知识的能力较薄弱,学习过程就显得困难重重[5]。而独立学院的办学层次介于普通高校和专科(高职)中间位置,应面向市场,合理定位,最终把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因此,可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后续专业课程而有所侧重。比如,建筑专业和土木专业对力学部分内容要求较高,而电气和通信专业的学生就应该重点学电磁学以及导体等部分内容。针对独立学院建立的“大学物理网络试题库”要做到难易层次化,知识点模块化以及目标清晰化。要做到每一章内容都有夯实基础部分,主要以物理概念、定律、定理为主的一些填空和选择型题目。可以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在手机上完成,并达到概念、定律、定理清晰化;每一章也要设置提高部分内容,也以选择填空为主,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及周围环境灵活选择。其次,建立力、热、光、电、磁等知识点模块,可供不同专业学生根据本专业后续课程的需求侧重学习及提高。再次,建立成套期中期末测验试题,以基础题和低难度题为主,可供学生选择自测。对于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的大学物理教学来说,上学期的课程没有期中考试,这样学习周期长,学生负担较重,教师也不能及时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处在模糊教学的状态。如果大学物理试题库建成并投入使用,就可以选择一套中期试题,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也可及时得到反馈,从而得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当然,基础试题也可以作为平时作业布置给学生,对于时刻离不开手机的学生来说,不妨让学生通过手机来完成作业。

2.3恰当处理网络“教”与“学”的关系

在知识爆炸式增长的时代,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具有海量性、生动形象性、开放性、交互性等特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教师与学生开展网络教学和自主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更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另一种途径,可以实现远程授课、答疑甚至在线探讨。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更有利于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虽然网络提供了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的途径,提供了大量形象的图片和生动的录像,也能快速得到复杂运算的结果,但也让很多学生养成只识图不看文字、不动笔计算,作业直接从网上下载答案等毛病,导致了学生思想僵化,想象力匮乏。这种现象也成为网络“教”与“学”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6]。这就要求当代高校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网络技能,还要认真研究教学的思路与方法,除拥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外,还需注重物理学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培养。比如,讲些物理学家的小故事、小插曲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挖掘物理学的文化内涵,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创造能力,提高科学鉴赏力。对意志、性格、品德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非常有益。借助物理学史的框架去讲授大学物理正与素质教育观和现代大学物理的教学目标相一致[7]。这样才能在应用先进的授课手段过程中,避免产生思想僵化、想象力匮乏等问题。

3总结

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以在工科大学物理教学中可以摒弃精英式教学方式,根据不同专业的后续课程有所侧重的教与学。而“大学物理试题库”提供了这种可能性,不同专业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而每一种教学媒体的使用都具有两面性,或者受制于,或者服务于相应的教学思想。教学工作者只能不断改进传统的思想观念,去适应更加现代的教育理念,才能充分发挥网络及多媒体的优越性。独立学院工科“大学物理”的教学也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物理网络试题库”也会被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第五篇:知识转移视角下的学术论文老化与创新研究[范文模版]

知识转移视角下的学术论文老化与创新研究

索传军,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图书情报工作》2014 年第 5 期

近年来,我国的科学研究获得快速发展,SCI论文总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但标志论文质量的单篇论文的平均被引数却居于世界第124位[1]。学术论文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创新性[2],所以我国学术论文的质量与创新度亟待提高。学术论文评价是科研管理、编辑学、科学学、图书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热点。以往学术评价的研究角度主要是期刊等级或论文的引证情况,对论文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关注较少。科研管理和编辑学等领域的少数专家对学术论文的创新性或创新度进行了初步探讨。如文献[3]提出一种基于关键词的创新度评价方法;文献[4]提出从参考文献的角度评价学术论文的创新性,但很不全面和系统,不能指导实际的评价。

相对于学术论文创新研究比较冷清的局面,文献老化研究相对较早、较多。1944年,C.F.Gosnell提出了文献老化“半衰期”的概念[5]。1960年,R.E.Burton和R.W.Kebler提出了共时法半衰期测度的方法[6]。1971年,D.S.Price提出了测度文献老化快慢的P指数[7]。文献[8]等提出了网络环境下信息老化优化模型。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些学者针对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研究角度、不同的信息环境,不断提出优化文献老化的新模型,以此推进了文献老化理论的发展与应用。但是存在两个问题:①现有老化理论建立在文献利用率(如引证或借阅次数等)的基础之上,是对老化现象的描述,没有深入到文献内容,揭示其所含知识的运动情况。②测度粒度过粗,都是以期刊论文为基础对某学科领域的文献集合的整体测度,如文献[9]对数学文献、文献[10]对国内人文社会科学文献、文献[11]对15种物理学顶级期刊的老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概括地说,这些理论未能从微观上揭示文献所包含的知识在其生命周期中的运动变化规律,主要用于宏观上指导文献资源建设,难以指导微观层面学术论文的评价、选择和推荐等服务。所以,本文提出从学术论文间知识转移的角度,探索微观层面文献老化和创新理论,指导学术资源建设和服务。

学术论文老化与创新等相关概念

1.1 知识元的含义

互联网正在飞速发展,Web上信息组织方式不断演化,人们力求将“文件网络”演变为富含语义的“数据网络”,信息组织管理粒度越来越小。早在1980年,B.C.Brookes就提出认知地图的构想,将知识对象的粒度由文献细化到更微观的知识元[12]。

何谓知识元?目前,无论是名称还是内涵,国内外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如文庭孝[13]将其称为“知识单元”,是指在知识管理中可以对关联知识进行独立、自由、有效识别、处理与组织的基本单元[8];张春勋称其为“元知识”[14]。温有奎认为,知识元是指不可再分割的具有完备知识表达的知识单位,是构成知识结构的基元[15]。创新知识元是知识元中的一种类型,是指内容具有创新性的知识元。本课题组认为,知识元是指语义上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既可以是一个科学概念,也可以是一种新工艺或新方法。简单地说,知识元形式上具有多样性,但内容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

温有奎指出,基于Wiki平台的知识元语义图对知识交流和思想创新有促进作用[16]。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和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等数字资源服务商已经开始对期刊论文和图书中的知识元进行挖掘,建设比论文粒度更小的知识元数据库。国内外的出版社也已开始将论文中的创新知识元进行标注,并提供服务,试图打造语义出版服务新平台。如世界著名期刊Nature已开始对论文中的创新点进行语义标注。这些发展趋势对于开展学术论文中知识元的跟踪,实现从学术论文中知识转移的角度探讨学术论文老化和创新理论提供可能。

1.2

学术论文老化的含义

1943年,C.F.Cosnell在博士论文Obsolescence of Books in College Libraries中提出“文献老化表示这种文献资料逐渐变得不再有用或不再可靠的过程”[17]。之后,人们基于这一思路和研究范式考察和探究文献的老化现象和规律。

文献老化既是一种客观的文献运动现象,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本质是所包含的知识内容转移或失效,从而失去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故而,学术论文老化的过程就是其所包含知识的转移过程以及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减小的过程。以一篇论文为例,假设其包含有n个知识元,随着时间的推移,论文中的知识元会逐步转移到后续引用它的文献之中,创新性和学术价值也会逐步被引证文献所代替,从而引发利用率降低的老化现象。因而,学术论文老化是指其所包含的知识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小的过程。本质是包含的知识转移的结果,利用率降低是老化所表现出的现象。

1.3

学术论文创新的含义

由国家标准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可知,创新性是其首要因素[18]。一篇学术论文学术价值的大小、质量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其创新性。换言之,一篇论文之所以被科研人员广泛引用,是因为它包含有引用者不具备的知识,具有创新性。

学术论文创新研究包括创新性和创新度两个方面。创新性通常是对学术论文创新情况的定性描述;创新度是对学术论文创新情况的定量描述。朱大明指出,科技论文创新性是指作者在科技论文中所表达的科技成果或学术内容及其创新程度、创新类别和创新价值等方面的属性[2];陈建青认为,创新度是指对学术论文的整体创新所达到的程度或水平的测度[1]。从学术论文内容的角度看,含有创新知识元就表示有创新性;包含创新知识元数量的多少,则反映创新度的高低。1.4

知识转移的概念

1977年美国技术与创新管理学家D.Teece提出了知识转移的概念[19],1995年我国出现相关成果,2005年之后,知识转移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知识转移的概念和影响转移效率的因素分析等方面,对转移机制和规律的研究还很少。关于知识转移,如文献[20]认为,知识转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组织不断学习过程中的一部分。文献[21]认为,知识转移是一个认知过程,由编码化与通译两部分组成。文献[22]认为,知识转移过程伴随着使用价值的让渡,一般会带来相对应的回报。通过分析可知,知识转移是知识在不同主体间运动的过程。知识转移主体既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体;转移主体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记录知识的文献。个体间的知识转移更为常见和频繁。

引文网络中知识转移的路径与方式

科学研究产生的知识通常由文献记载并传承,科学知识在文献之间的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可用文献之间相互引用来表征[23]。文献[24]认为,以引文网络探析信息在学术论文间的扩散模式和结构已经成为常见的研究模式。文献[25]指出,网络分析方法与引文网络的结合有望更全面地揭示科学结构和科学知识的扩散。

2.1

引文网络是显性知识转移的重要路径

文献是科研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记录的是显性知识,体现出科研人员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等。文献也是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重要的参考资料,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是科研人员开展科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因为,科学研究的过程是知识在不同科研人员和文献之间转移的过程,部分表现为文献间的引证关系。所以,由引文关系构成的引文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献间的知识转移,间接反映了文献作者间的知识转移(见图1)。文献[26]调查发现,平均而言,一个引用中会引用1.31篇论文,而一篇论文在单篇文章中通常会被引用1.50次。表明每篇文献包含多个知识元,具有引证关系的文献间存在知识转移。所以,引文网络既揭示了文献间的关系,又描绘了知识转移的路径。

图1

科研人员间和文献间的知识转移示意

2.2

引文网络中知识转移的方式

现有知识转移研究主要集中于组织间或组织内不同主体间的知识转移,对文献间知识转移的研究还很少。作为知识主要载体的文献间的知识转移问题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但目前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还很少。文献[27]认为引文网络是知识网络。文献[28]从引文网络角度分析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这两个相互关联的知识流动的过程。事实上,知识转移方式很多,既有主动转移,又有被动转移;既有直接转移,又有间接转移,如科研人员间的交流、科研人员与文献间的交流、文献间的交流,如表1所示:

影响学术论文知识转移、创新和老化的因素

影响学术论文知识转移、创新、老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十分复杂的。文献[29]认为,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包括:知识发送方、知识接收方、知识特性和转移情景等。文献[30]认为,学术论文主要受内容、载体、作者和网络环境4方面影响。文献[31]认为,传统文献老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文献增长、学科自身特点、学科发展阶段、文献类型与性质、用户需求及信息环境等。概括地说,影响学术论文创新和老化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①论文自身的内在因素,如学术论文所处的学科和所包含知识的多少等;②学术论文所处的信息环境等。

3.1

网络信息环境是影响文献间知识转移的重要因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学术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程度不断加大,网络信息环境成为影响文献生产、传播和利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一些专家认为,网络环境的发展,使得文献生产加快,文献老化加剧。为了分析不同信息环境对文献的生产、利用和老化情况的影响,本课题组选取Web of Science中的数学、化学、计算机、经济、药学、历史学和图书情报学等6个学科1960~2009年50年(将50年划分为代表不同信息环境的5个阶段:1960~1969年为传统信息环境阶段,1970~1979年为计算机单机版和非网络阶段,1980~1989年为计算机局域网阶段,1990~1999年为互联网建设阶段,2000~2009年为互联网快速发展阶段)的发文、引文数据(见表2)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其半衰期(表中所列半衰期是每个学科10年间半衰期的平均值)。

由表2可知,不同阶段学术论文的年均发文量、引文量和篇均引文量都在增加。其中,篇均引文量增幅最大。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发展,各指标的增幅明显高于70-80年代和80-90年代。由此可见,网络环境改善了文献的可获取性,导致学术论文篇均引文量增加,加速了文献间的知识转移,提高了学术论文包含的知识量、学术价值和创新性,延缓了学术论文的老化。

3.2 知识转移是影响学术论文老化的内因

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内容,由于所处的历史环境和学科发展阶段不同,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的发展演变规律。如文献[9]以2006~2008年CSSCI引文数据为基础对7个学科门类的文献老化速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人文学科比社会学科文献老化慢很多。本课题组对CNKI收录的1994~2006年13年间图书情报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3个学科近90万篇文献的693万条引文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学科知识转移速度和文献老化速度存在明显差异。但是总体上,文献半衰期和生命周期在延长,老化在减缓。具体如表3所示。

3.3

知识转移的过程是学术论文创新的过程

学术论文老化度和创新度的测度

学术论文老化与创新是一组相关的概念,是对学术论文某一时间或时间段生存状况或所包含学术价值不同方面的描述。通常情况下,论文老化度高,则创新度低,反之亦然。因而,学术论文在其生命周期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逐步转移,价值减小,老化度增高,创新度降低。学术论文老化度和创新度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函数。

4.1

学术论文老化度的测度

学术论文老化可以用老化速度和老化度表示。老化速度是指学术论文老化的快慢,过去通常用文献半衰期和P指数表示。半衰期小,老化则快;反之,老化则慢。P指数大,老化快,反之则慢。无论是半衰期,还是P指数,都是从引文角度对某段时间内文献引文时间构成比例的测算,既未从本质上揭示文献老化规律,也不能从微观上描述文献的老化速度和老化程度。本课题组基于引文网络中学术论文间知识转移的角度探讨学术论文老化问题(见表4)。

4.1.1

学术论文老化速度

假设1:学术论文是一组知识元的逻辑组合。

那么,学术论文老化速度就是指学术论文所包含知识元转移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学术论文所包含知识元转移的数量。若一篇学术论文包含有n个知识元,第i年内有Si个知识元发生转移,则:

4.1.2

学术论文老化度

学术论文老化度是指学术论文老化的程度,是学术论文失去(转移或失效)知识元的程度。它是学术论文发表后某一时间点学术价值失效程度的描述。学术论文老化度等于某段时间内文献转移知识元个数与其所包含知识元总数的比值。学术论文知识转移与知识老化度的关系如表5所示:

4.2

学术论文创新度的测度

如前所述,学术论文的创新研究包括创新性和创新度两个方面,9种类型。但通常这样的划分,一是比较粗,二是需要专家评审或判断。从知识元的角度看,只要学术论文包含创新知识元,就表明其具有创新性;包含创新知识元数量不同,表明创新程度不同。

学术论文的创新度可以用相对创新度和绝对创新度表示。相对创新度是指学术论文中包含创新知识元占总知识元数量的百分比;绝对创新度是相对整个科学知识体系或技术体系或科学研究方法等,具有多少新发现、新观点、新方法或新技术等。

4.2.1

学术论文相对创新度的测度

假设2:学术论文创新度与其所包含创新知识元数量正相关。

同上所述,若一篇学术论文中包含有n个知识元,其中有m个创新知识元,学术论文创新度用I表示,则I=m/n,其中,m≤n,m、n都是非负整数。

(1)当m=0时,学术论文的创新度都为0,这种情况表明该论文之创新性没有超越其之前发表的论文。如综述类或述评类论文,可能含有一些知识元,但都是重复介绍他人的创新成果,自身没有创新性,所以创新度为0。在国外,这类论文通常不参与评奖。另外,论文集合中还存在大量有抄袭性质的与他文重复度很高的论文,这类论文显然没有创新性,创新度亦为0。

(2)n=m=0时,学术论文的创新度为0,这种情况与第一种情况有所不同,即论文不包含任何知识元。在学术论文集合中存在大量“0次”被引用论文,其中有一部分就属于此类论文。这类论文没有创新性,发表之时就已经老化。

(3)当m=n时,学术论文的创新度为1。由于科学研究通常是在前人基础上进行的,所以一般情况m<n,学术论文创新度I<1。当且仅当该学术论文属于开创性或独创性的学术成果,所包含的知识元全部都是创新知识元时,m=n,I=1。这种情况下,文献的老化度与创新度之和等于1,即Ai+Ii=1。

(4)创新度函数。学术论文中的创新知识元,一方面会因为被其他文献所引用逐步发生转移,另一方面也会因为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而失去原有的创新性。因而,学术论文的创新度也是随时间变化的。

4.2.2

学术论文绝对创新度的测度

绝对创新度是指学术论文所包含的创新知识元与整个科学知识体系或技术体系或科学研究方法体系进行比较,具有多少新发现、新观点、新方法或新技术等。它适合于表1所示的情况。这类论文数量极少,创新度很高,在整个学术论文集合中属于塔尖部分的高被引论文。依据勒希尔的文献数量与质量关系,这类论文属于λ=0的头等重要的论文。

4.3 学术论文老化度和创新度曲线

由上可知,学术论文老化度和创新度都是随时间变化的函数。由于学术论文中知识元和创新知识元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转移到后续的引用文献中,因而学术论文的老化度随着学术论文发表时间的推移而提高,创新度随着学术论文发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但由于人们还没有掌握引文网络中学术论文间知识元的运动规律,人们现在还不能定量描述学术论文老化度和创新度函数。但国内外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引用网络是开展知识转移研究的有效途径。若假设知识转移与引用次数正相关,那么本课题组依据学术论文引用次数曲线,可以粗略描绘出学术论文老化度和创新度曲线。如图2所示。

结语

网络的发展,促使数字型学术资源越来越丰富,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对学术论文的发现和获取,但检索结果的急剧增多,增加了用户评价和选择的难度。学术论文不是普通的商品,质量和学术价值取决于其所包含知识元的多少和创新度的高低。由于学术价值具有隐含性,不易被用户认知,因而需要为用户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判断方法。本课题组通过以上对学术论文老化、创新和知识转移等概念和影响因素以及对引文网络中学术论文间知识转移的分析和学术论文老化度与创新度的测度讨论,初步得出以下结论。但由于当前对学术论文中知识元的研究、测度和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因而本文所得结论,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5.1

学术论文的创新和老化是判断学术论文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重要指标

学术论文的创新可以用创新性和创新度来描述,创新度可以用相对创新度和绝对创新度表示。在生命周期中,学术论文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化度逐渐提高,创新度逐渐降低。

5.2 文献引用是文献间知识转移的一条途径

引文网络描绘了文献、作者等主体间知识转移的路径。学术论文的质量和所处的信息环境是影响其知识转移的主要因素。学术论文间的知识转移既促进了学术论文的创新,也造成了学术论文的老化。

5.3

假设学术论文是一组知识元的逻辑组合

学术论文含有m个知识元和n个创新知识元(其中m≥n),则它在学术生命周期中第i年的老化度,创新度。

下载区域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的研究论文[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域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的研究论文[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创新会计制度研究论文

    [摘 要] 现行中国金融会计制度现状已难以适应金融业的发展,应从把握基本点、注重协调性和建立新机制等方面加强金融创新中的会计制度建设,对会计原则、会计计价基础、会计报告和......

    成人教育管理机制创新研究论文

    摘要:对终身教育理念进行详细阐释,并对终身教育理念下如何更科学、有效地推进成人教育管理机制创新展开进一步探讨。关键词:终身教育;成人教育;管理机制;创新;教育观念社会主义发展......

    网络社会法律现象研究论文

    网络的飞速发展,给公民的自由与言论拓宽了不少空间,也给许多商家带来了无限的商机。然而,在一片利好的消息中也是泥沙俱下,诸多犯罪也搬到网上来,网络自身也催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

    外向型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研究

    外向型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研究 [摘要]近几年,我国外向型产业集群出口扩张的趋势强劲。但是,在国际和国内环境下也面临诸多问题,如根植性差、低端锁定、遭遇国际反倾销、市场隔......

    机械创新论文: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中国机械设备网www.kdnn.net整理发布 机械导航dh.kdnn.net 百科baike.kdnn.net 机械创新论文: 机械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摘要】 我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已经进入世界前四位,......

    创新创业论文-空间太阳能研究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空间太阳能的研究 学院名称 : ****************** 专业班级 : *************** 学生姓名 : ***************** 学生学号 :**************......

    论文《创新作文研究》中期报告

    “创新”——点亮文章的明灯 ----关于“学生写作创新的研究”中期报告 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在研究和实验过程中,我们先后做了以下几项工作,具体内容和进展如下所述。 1、在实验......

    农业科技推广制度创新研究论文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以制度创新为重要支撑。但是,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科技推广员匮乏,农民交互机制缺失,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