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S、管桩及路基施工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大全5篇)

时间:2020-11-01 12:0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EPS、管桩及路基施工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EPS、管桩及路基施工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第一篇:EPS、管桩及路基施工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 先导试验段(K0+000 ~K1+770)

施工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江苏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指挥部 总工办

2003 年 年 7 月

目 目

1.总则 2.EPS 路基施工 2.1 路用 EPS 产品的质量要求 2.2 EPS 路基的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2.3 EPS 路基的现场质量检测方法 3.管桩施工 3.1 管桩产品的质量要求 3.2 管桩的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3.3 管桩的现场质量检测方法 4.路堤填筑施工 5.EPS 挡墙及护栏施工 6.排水系统施工

1.总则 沪宁高速公路主线全长约 248 公里,穿越广阔的水网地区,沿线软土地基长度约 92 公里,占全线总长的 37%,软基处理是沪宁扩建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另外,沪宁路扩建工程原则上以路基两侧拼接加宽为主,由原来的四车道对称扩建为八车道。先导试验段位于原沪宁高速公路设计桩号 K0+000~K1+770 区段,即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起点至江苏花桥收费站连接段(含徐公河桥),全长1770m,包括圆管涵、汽车通道、机耕通道和中桥各 1 座。该区间内纵坡变化小,路堤高度在 2.9m~4.2m 之间。

对于软基处理问题,在原各类处理方案的基础上,本项目新增加了薄壁预应力管桩(PTC 桩)、轻质路基填料 EPS 两种新的技术方案。由于新老路基施工的间隔时间长达 10 年之久,还存在着新老路基拼接的关键技术问题。对于路基拼接问题,设计了台阶开挖、铺设土工格栅的技术方案。

由于全线存在软土地基处理和新老路基拼接这两个重要技术问题,加上国内尚无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规范可以遵循,有必要选择典型区段进行先导性的试验工程。本施工指导意见主要针对先导试验段提出,希望各设计、科研、监理、施工单位和管理部门结合工程的实践过程,提出建议,经过补充、修改,进一步完善该指导意见,以指导全线的工程设计和施工。

2.EPS 路基施工

2.1 路用 EPS 产品的质量要求 膨胀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Expanded Polystyrene,简称 EPS)是一种超轻质路基填料,具有轻质、耐压缩、水稳定性、良好的力学特性并且施工简便快速的优点。本工程所用的 EPS 产品技术指标及要求如表 1 所示:

表 表 1 :路用 EPS 产品技术指标及要求 技术指标 单位 技术要求 备注 标准块体尺寸 cm 长×宽×高= 300×127×63 现场检测、生产阶段检测 块体平整度 mm ≤3 现场检测、生产阶段检测 密度 Kg/m 3

≥20 现场检测、生产阶段检测 抗压强度(压应变 5%)KPa ≥50 生产阶段检测

抗压强度(压应变 10%)KPa ≥110 生产阶段检测 抗弯强度 KPa ≥150 生产阶段检测 抗剪强度 KPa ≥120 生产阶段检测 压缩模量 MPa ≥3.5 生产阶段检测 体积吸水率(7d)

% ≤1.5 生产阶段检测 燃烧自灭时间 S ≤3 生产阶段检测 不同工厂所生产的 EPS 产品均需要检测,对于同一个工厂的产品检测频率与施工的用量有关,如表 2 所示:

表 表 2 :路用 EPS 的检测频率 率 EPS 施工用量 V(m 3)

检测数量 备注 V<2000 2 块

2000≤V<5000 3 块

5000≤V<10000 4 块

V≥10000 1 块/2000 m 3

2.2 EPS 路基的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EPS 路基施工的流程如图 1 所示:

图 图 1 :EPS 路基施工流程图 2.2.1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清表整平的技术要求如下:

1)EPS 铺筑前每隔 20m 测一组横断面,并按照每个断面的设计横坡和纵坡,结合地形地貌,确定清表和回填的高程; 2)调查附近的河沟、池塘水面高程,同时每隔 100m~200m 开挖一个渗井,确定施工时的地下水位高程。结合调查数据,进行合理修正,定出沿纵向在富施工准备 测量放样 清表整平施工基面处理 EPS 铺筑、安装 顶板、侧板盖帽浇注 浇注 15cm 混凝土盖板 防撞护栏施工 EPS平整度检查 浇注挡墙底座、安装面板 老路基台阶开挖

水季节的地下常水位线,以此确定每个断面 EPS 铺筑的施工基面高程(EPS施工底面高程大于地下常水位 50cm); 3)清除表面杂草、树根、建筑垃圾、耕殖土等,并整平表面; 4)根据确定的 EPS 施工基面高程,进行施工基面以下 50cm 的处理。在新路基外开挖深度 80cm~100cm 的水沟排出积水;整平、压实地表面,其压实度≥87%;回填素土(或石灰土)至 EPS 施工基面以下 50cm,其压实度≥90%; 2.2.2 EPS 的储运及铺筑技术要求如下:

1)施工单位应根据施工进度安排编制 EPS 块体的进场计划,包括运输进场的时间、数量(各种形状和尺寸)和方式等。长距离运输可采用船运或汽运。对于工地转运,可考虑小型运输车或以人工搬运为主。若设计中存在 EPS 异形块体,可在生产厂家直接成形,也可在工地上由标准块体用电热丝切割而成; 2)EPS 块体在工地堆放时,应考虑进度的要求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根据现场的用量,确定临时堆场的位置和大小,并采取防风措施。在 EPS 堆场和施工现场均应注意防火,不准吸烟,不准各种明火靠近。同时应防止雨水滞留,严禁接触有机溶剂或石油之类的油剂。若堆放时间预计超过 1 星期,则必须采取覆盖措施,避免强日光的直接照射; 3)EPS 块体铺筑在施工基面上时,施工基面必须保持干燥;EPS 铺筑后,不允许重型机械直接在 EPS 块体上行驶; 4)

EPS 自下而上逐层错缝铺设,块体之间的缝隙和高低错台尽可能小,缝隙大小和错台量应符合表 3 的规定。块体间产生缝隙或高低错台时,最下层由垫层来调整,中间各层则采用 50#水泥砂浆调平。对于部分超过标准容许误差(最大缝隙要求小于 50mm)的缝隙,要求采用砂或 50#水泥砂浆充分填塞;

表 表 3 3 :同一 层的 S EPS 块体缝隙及错台量要求

目 单

位 容

值 缝隙 mm ≤20 错台 mm ≤10 5)与老路基接触部分的 EPS 块体呈台阶铺设,纵向与横向坡率按设计图纸要求施工。EPS 路堤顶面的横坡可通过最上层 EPS 块体的表层切割处理来实现,EPS顶层的15cm厚现浇混凝土盖板,应向老路基填土部分纵横向延伸1m~2m,如图 2 所示。老路肩开挖后需要设置相应安全措施以防止水渗入及确保行车

安全,具体实施方案由工程处会同监理、施工单位现场确定;

图 图 2 :EPS 块体与填土部分的连接方式 6)EPS 块体之间联结,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双面爪型联结件固定不同层位的 EPS块体。在顶面及侧面设置具有一定强度的单面爪型联结件(爪钉布置见图 3)。爪钉应具有防锈处理。在最下层的 EPS 块体与施工基面之间采用 L 型金属销钉联结,销钉插入基底深度不小于 20cm;

图 图 3 3 :双面、单面爪钉布置图 7)最上层 EPS 块体铺设完成后,即现浇一层厚度 15cm 的 C30 钢筋混凝土盖板。钢筋网布置在板厚中间,其网格尺寸 150mm×150mm、钢筋直径Φ8mm,钢筋网的搭接长度≥ 25cm。混凝土铺浇后用插入式及平板振动器振捣密实后抹平。混凝土如设施工缝,其缝宽为 10mm,采用沥青浸透的杉木板设置,钢筋网片连续不断开。混凝土设横缝,间隔一般为 10m,采用锯缝的假缝形式,并用沥青聚胺脂灌缝。当钢筋混凝土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0%时,才能进行板上路面结构层的施工。

2.2.3 河塘等特殊地段的处理 1)对于河塘、废河道等需要抽水清淤的地段,首先要验算老路堤的稳定性,在老路堤稳定的条件下才可抽水清淤; 2)若经过验算,抽水后老路堤稳定性不足,则要求采用防渗透措施封堵老路堤地下水(如防渗墙等),确保抽水时老路堤的稳定; 3)抽水清淤后,回填石灰土(地基承载力较低时,可回填粉煤灰等轻质填料),并分层碾压至基底标高,要求压实度均达到 87%以上并逐渐提高压实度,在基底标高以下 0~50cm,要求压实度≥93%; 2.3 EPS 路基的现场质量检测方法 EPS 路基的现场质量检测方法及标准如表 4。

表 表 4 :EPS 路基施工质量检测方法及标准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EPS 块体尺寸 长度(mm)10 卷尺法,抽样频率见表 3 宽度(mm)8 厚度(mm)3 2 EPS 块体密度(kg/m 3)≥设计要求 天平法,抽样频率见表 3 3 EPS 块体平整度(mm)≤3mm 3m 直尺,抽样频率见表 3 4 基底压实度(%)

环刀法或灌砂法,每 1000m 2 检查 3 点 5 垫层平整度(mm)3m 直尺,每 20m 检查 3 点 6 EPS 块件之间平整度(mm)3m 直尺,每 20m 检查 3 点 7 EPS 块件之间缝隙、错台(mm)卷尺法,每 20m 检查 1 点 8 EPS 顶面横坡(%)

0.5 水准仪,每 20m 检查 6 点 9 护坡宽度(m)

≥设计宽度 卷尺法,每 40m 检查 1 点 10 钢筋混凝土板厚度(mm)

+10~-5 卷尺法,量板边,每块 2 点 11 钢筋混凝土板宽度(mm)

20 卷尺法,每 100m 检查 2 点 12 钢筋混凝土板强度(MPa)

C30 抗压试验,检查频率同公路标准 13 钢筋网间距(mm)

10 卷尺法 注:1、当 EPS 路堤向填土部分 过渡时,其下的压实度参照公路规范要求的压实度标准; 2、路线曲线部分的 EPS 块件缝隙不得大于 50mm;

3、上表未及之处,应参照交通部颁发的现行公路施工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或规范。

3.管桩施工 3.1 管桩产品的质量要求

技术标准依据 GB13476-199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国标》)。路用预应力管桩是一种新型基桩,是由专业厂家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蒸汽养护而成,是一种细长空心等截面预制混凝土构件。管桩按照混凝土强度等级分为: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和薄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TC)。试验段设计所用管桩的规格见表 5。

表 表 5 :预应力管桩规格 种类 混凝土等级 外径(mm)壁厚(mm)长度(m)PC 型 C60 400 75 ≤12 PTC 型 C60 400 55、65 ≤12 根据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的地质条件和软基处理的要求,本着既满足工程需要,又节约成本、降低造价的原则,决定采用 PTC 桩作为深厚软土处理的桩型。管桩按抗裂弯矩和极限弯矩的大小可分为 A 型、AB 型和 B 型,其中 A 型最小,B 型最大。对于本工程,抗裂弯矩和极限弯矩要求较低,采用 A 型即可。

在工地的管桩堆场,需要进行管桩的验收,其验收依据如表 6。所有管桩产品要求达到二等品标准或以上。低于二等品的管桩,监理有权要求该管桩退场。

3.2 管桩的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3.2.1 管桩的起吊与储运 管桩由于长细比大、自重大,在起吊、运输的过程中过大的动荷载将会使管桩产生环裂。正确的起吊方式是二端起吊法,并在吊装过程中轻吊轻放,避免产生较大的动荷载。在工地现场起吊时,必须有安全员在现场组织实施。汽车运输时用长挂车,桩的悬臂不超过 1.5m,在汽车运输时,应该分层叠放并错位布置。在工地现场堆放时,必须选择坚实平整的场地,堆高不超过 2 层。

3.2.3 静压法施工的技术要求 对于管桩的静压法施工,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时的技术要求如下:

1)确定压桩顺序:

施工前了解现场的地质条件、土层土质情况,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和施工组织的要求,确定合理可行的压桩顺序。

表 表 6 :管桩成品的验收标准

优等品 一等品 二等品 三 等品 等外品 粘皮和麻面 不允许 麻面不允许,局部粘皮累计面积不大于总面积的 0.2%,深度≤5mm 局部粘皮和麻面累计面积不大于总面积的0.5%,深度≤10mm 达 不到 二等 品的 标准,但外 观完整,对 A型桩,主 筋断 筋不 超过 1条;对AB 型桩,断筋 不超过 2条,裂缝 宽度 ≤1mm 除优等品、一等品、二 等品、三等品以外的管桩 漏浆 合缝 不允许 漏浆长度≤15cm,宽度≤5mm 漏浆长度≤30cm,对称漏浆的搭接长度≤20cm,宽度≤8mm 裙板 不允许 不允许 漏浆长度≤1/4 周长,深度≤3mm 接 头 及 桩 裙板 与 桩 身 结合面 裙板 与桩身连接圆顺平整,裙板内无空声

空 洞和 蜂窝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断筋、脱头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内外表面露筋 不允许 不允许 不允许 表面裂缝 不得出现环向及纵向裂缝,但龟裂及水纹不在此限 不允许有明显裂纹 桩端面平整度 桩端面混凝土及主筋头不得高出端板平面 桩身弯曲度 弯曲≤L/1500 弯曲≤L/1200 弯曲≤L/1000 桩身长度 ±0.3%L +0.5%L 或-0.4%L +0.7%L 或-0.5%L 端部倾斜 ≤0.3%D ≤0.4%D ≤0.5%D 壁厚 +10mm~+5mm +17mm~+2mm 正偏差不限~-5mm 保护层厚度 +5mm~0 +7mm~-3mm +10mm~-5mm 桩外径 D +2mm~-2mm +4mm~-2mm +5mm~-4mm 桩身平顺度平顺无起级 高差:≤3mm(桩径 ≤ φ 400),≤5mm(桩 径 ≥ φ400)

高差:≤5mm(桩径≤φ400),≤7mm(桩径≥φ400)

内表面 混凝土 坍落 不允许 不允许

砂浆、浮浆 砂浆不允许,浮浆厚度≤5mm 砂浆浮浆≤20mm 砂浆、浮浆无限制 石 粒露出 不允许 不允许,但仅稀疏浮出,坚实且无缺浆的不在此列 累计石粒≤50 粒 内 裂缝 不允许 不得出现环向和纵向裂缝,但龟裂及水纹不在此限 累计长度≤50cm,宽度≤1mm 产品标识 标识正确,字迹清楚,周围无污迹 字迹清楚

2)桩位放样:

根据设计文件和现场技术交底所确定的坐标控制点和水准点进行桩位放样,采用经纬仪定出桩位。

3)压桩:

用钢绳绑住桩身单点起吊,小心移入桩机,然后调平桩机,开动纵横两向油缸移动桩机调整对中,同时利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经纬仪检查垂直度,入土垂直度控制在 1%以内,开动压桩装置开始压桩,记录压桩时间和各压力表读数,保持连续压桩。

4)接桩及焊接要求:

接桩时其桩头应高出地面 0.5~1.0m;下节桩的桩头处应设置导向箍以使下节桩安装就位,上节桩和下节桩应保持顺直,其错位偏差不宜大于 2mm;管桩焊接之前,上下端表面用铁刷清理干净,直至其坡口处刷出金属光泽;焊接时在坡口四周对称点焊 6 点,待上下桩节固定后,拆除导向箍分层焊接,焊接由两个焊工对称进行;焊接层数不得少于 2 层,焊缝应饱满连续;焊接好的桩接头宜自然冷却至少 8min,严禁用水冷却。

5)送桩:

送桩前用水准仪确定地面标高,在送桩杆上作记号,送桩过程中进行跟踪,动态检查送桩深度。送桩器下端宜设置桩垫,桩垫厚度均匀并与桩顶全断面接触,送桩达到设计高程后要持续10min且每分钟沉降量不超过2mm后方可结束送桩。

6)终止压桩的标准:

一般情况下,对于摩擦桩以达到持力层(管桩的设计标高)作为管桩终压的标准。但当静压力显著增加时要注意提前终止,其标准定为:对于φ400 PTC 管桩,静压力≥100 吨时可终压。(备注:设计要求的静压力标准为 60 吨)3.2.2 管桩的静压法施工流程

图 图 4 :管桩的静压法施工流程图 测量定位 桩起吊 桩机就位 桩就位对中 两个方向调整垂直度 静压第一节桩 电焊接桩 静压第二节桩 送桩至设计标高 起吊第二节桩

3.2.4 管桩的锤击法施工流程

图 图 5 :管桩的锤击法施工流程图 3.2.5 锤击法施工的技术要求 管桩施工原则上需用静压法,对于老路基边坡和坡脚处的管桩可以用锤击法施工。为减小震动对老路基、路面的影响,锤击式桩机的行程控制在 1.5m 以下,并要求施工时密切监视震动对老路基边坡和路面的影响; 对于管桩的锤击法施工,其施工时的技术要求如下:

1)确定施工顺序:

施工前了解现场的地质条件、土层土质情况,根据设计文件的要求和施工组织的要求,确定合理可行的锤击施工顺序。为减小锤击震动对老路基的影响,建议采用间隔打桩的方法(即“跳打”的方法),并且先进行老路基的边坡处的管桩施工,然后待拼接路基填土至老路基高度 1/3~1/2 时,再进行后续锤击管桩的施工。桩机设备条件具备时,可以采用控制锤高的“挂锤打桩法”进行施工(即把锤缓慢提到一定高度,然后让其自由落体锤击管桩,该方法施工速度较慢,但可减轻桩锤的冲击能量,减小锤击的震动)。

2)桩位放样:

根据设计文件和现场技术交底所确定的坐标控制点和水准点进行桩位放样,采用经纬仪定出桩位。老路基上管桩施工时,可先钻孔至地表高程,在老路基上形成直径 400mm 的圆柱型桩孔,然后再移动桩机就位。

3)锤击时的桩靴、垫层要求:

对于桩靴(桩尖)及其选择,桩靴可以根据施工现场工程地质条件由施工单测量定位 桩起吊 桩机就位 桩就位对中 两个方向调整垂直度 锤击第一节桩 电焊接桩 锤击第二节桩 送桩至设计标高 起吊第二节桩 检查震动对老路基、路面的影响,调整桩机行程和锤头重量 调整后锤击第一节桩 监测震动影响

位技术人员自行确定。在试验段中,设计单位未要求桩靴,从节约材料成本的角度考虑,可以不设桩靴。为使桩锤、桩头受力均匀,打桩时必须在桩头上设置垫层,垫层材料可采用三夹板、纸板等,其压缩厚度为 12~15cm。当垫层材料已高度压实或者烧焦时,应该更换新的垫层,对每一根桩应该配备单独桩垫。

4)桩体垂直度要求:

利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经纬仪检查垂直度,入土垂直度控制在 1%以内。

5)接桩及焊接要求:

接桩及焊接的技术要求与前述静压法相同,增加一条“焊接完成的桩头严禁焊好后立即锤击”。

6)送桩:

送桩前用水准仪确定地面标高,在送桩杆上作记号,送桩过程中进行跟踪,动态检查送桩深度。送桩器下端宜设置桩垫,桩垫厚度均匀并与桩顶全断面接触,送桩达到设计高程后可结束送桩。

7)锤击法的收锤标准:

一般情况下,对于摩擦桩以达到持力层(管桩的设计标高)作为管桩锤击的收锤标准;但当施工时锤击的贯入度明显下降时要注意提前收锤,其标准定为贯入度≤5mm/锤击。

3.3 管桩的现场质量检测方法 由于管桩为工厂化预制的产品,其桩身完整性有很好的保证,所以建议不进行低应变检测。对于管桩的质量检测,推荐采用高应变方法,其检测频率为桩基工程量的 5%。

4.路堤填筑施工

路堤填筑施工的技术要求如下:

1)先拆除老路堤的砌石,边沟等设施,做好台阶开挖的准备工作; 2)台阶开挖高度一般取 60~100cm(详见设计图纸);台阶顶面向内倾斜 2%,路基拼接的台阶开挖处,对局部软弱的台阶土需进行人工换填,用小型压实机械压实,并采用动力锥贯入仪(DCP)现场检测其承载比(CBR),由监理单位和科研单位结合科研工作的需要现场确定; 3)台阶开挖后,为保持台阶处的平整度和防水要求,应进行整平和充分碾压,并在雨季采取防水措施;

4)在 EPS 路堤,EPS 顶部 15cm 厚的钢筋混凝土盖板伸入老路肩处,老路肩开挖后需要设置相应安全措施以防止水渗入及确保行车安全; 5)在 EPS 路堤,为使 EPS 块体与老路基台阶更好地拼接,并防止水侵入老路基,可在台阶土干燥状态下涂抹一层乳化沥青,然后采用防渗土工布铺垫后再安装 EPS 块体; 6)在一般填土路堤,为使新路基与老路基台阶更好地拼接,可铺设一层单向土工格栅增加其抗拉应力和整体性;

5.EPS 挡墙及护栏施工

EPS 挡墙及护栏施工建议如下:

1)清表整平,25#混凝土浇注底座(前坎不浇注,预留锚固钢筋头); 2)安装预制板块,建议按以下方法固定板块:前面用支撑杆(能拉能撑)支撑,后面用拉杆锚定,拉杆用φ4~φ6 钢筋;(见图 6 所示)

锚碇支撑杆支撑杆拉杆(用φ4~φ6钢筋)固定桩预埋件(用于固定支撑杆)

预埋件(用于固定支撑杆)底座前坎后坎面板 图 图 6 :EPS 挡墙面板的安装 3)浇注前坎,通过锚固钢筋头和底板连成整体;浇注后坎混凝土,和底板连成整体; 4)在内侧砌筑 EPS,砌筑一层 EPS 后,可将面板和 EPS 之间的空隙用砂填实,砌筑到 1/3~1/2 高度时可去掉拉杆; 5)将面板钢筋和挡墙顶板钢筋用 L 型钢筋焊接成整体,随顶板一起浇注混凝土,完成挡墙顶板施工;对于 EPS 路堤的波形护栏结构,可在沥青路面结构层完成后利用预埋护栏联结钢板的方法进行施工;对于 EPS 路堤的桥式护栏结构,为防止桥式防撞护栏在受到剧烈冲击时对路面带来不利影响,要求桥式护栏与 EPS 顶部 15cm 厚的盖板不进行刚性连接,宜采取铰接或断开的方法;

6)挡墙顶板完成后拆除撑杆,完成全部 EPS 挡墙的施工;

6.排水系统施工

排水系统的施工及技术要求如下:

1)按照《公路路基施工规范》的要求,清除原地表的淤泥、腐殖土、杂草、耕植土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若路基(包括 EPS 路基和普通填料路基)位于水塘、水沟、废河道等局部低洼积水地段时,需要先抽干积水,清除淤泥。为防止老路基地下水位的下降而导致老路基的沉陷,在抽水之前,首先要验算老路堤的稳定性,在老路堤稳定的条件下才可抽水清淤;若经过验算,抽水后老路堤稳定性不足,则要求采用防渗透措施封堵老路堤地下水(如防渗墙等),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抽水施工。清淤之后,需及时回填符合技术规范的填料,并分层碾压至基底标高,压实度达到 87%以上并逐渐提高标准,在基底标高以下 0~50cm,压实度≥93%; 2)确定该场地富水季节的地下水位,开挖排水边沟,要求使边沟底部标高大于地下常年水位标高 50cm,盲沟或砂垫层的出水口标高大于边沟底部标高约15cm~20cm,排出填筑范围内的积水并保持基底干燥; 3)对于有设计要求的基底下的 5%灰土层,其压实度标准为:基底面以下 0~50cm,压实度≥93%;基底面以下 50cm,压实度≥90%; 4)在 EPS 路基段,砂垫层作为施工基面,EPS 铺筑在施工基面上;厚度 20cm的砂垫层平铺,压实度≥90%,设置在地下水位以上 50cm,需要与老路基的砂垫层接通;砂垫层由中粗砂组成,有机质含量≤1%,含泥量≤3%;铺设砂垫层时,从横断面两侧向中间铺设,要求均匀一致、表面平整,平整度用3m 直尺检查,砂垫层顶面标高容许误差±10mm; 5)砂垫层与排水边沟之间设置排水管,为防止砂的流失,在排水管进水端包裹无纺土工布;盲沟或砂垫层的排水管口标高大于边沟底部标高约 15cm~20cm;

第二篇:山东省炼化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山东省炼化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省经贸委省石化工业协会省炼油化工协会

山东炼化工业是我省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近几年来,得到了较快发展,成品油产量、重交沥青、石油焦、丙烯、聚丙烯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同行业之首,对全省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衰退,我省炼化产业也遭遇了冲击,市场需求萎缩、产品价格下降,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严峻考验。要走出困境、加快发展,就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拓市场、调结构,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

一、现状

(一)基本情况

自2000年国家清理整顿结束后,我省经清理整顿保留的地方炼油企业共有21家。截至2008年底全行业就业职工3万多人,总资产约400亿元,原油一次加工能力4500万吨/年,催裂化能力1731万吨/年,沥青能力800万吨/年,焦化能力1600万吨/年,加氢装置能力1300万吨/年,气体分离310万吨/年,MTBE装置60万吨/年,重整装置80万吨/年,聚丙烯31万吨/年。已形成了装置基本配套、产品品种多样化的格局。

截至2008年底,全省地方炼油企业加工原油及燃料油2165万吨,生产汽油365万吨、柴油640万吨,沥青30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利税49亿元、利润12亿元,比2007年同期分别增长18%、-36%和-61%。

我省地方炼化企业格局已发生很大变化,国家在完成了对中石化、中石油两大公司的战略重组后,又批准成立了中国化工集团。目前,各大集团采用不同的形式与地方炼油企业合作,中国化工集团在全国范围内对地方炼油企业采取了整体收购或参股控股的方式,涉足石油化工业的中下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也在山东加大了收购重组的力度。到2008年,中国化工集团在我省整体收购、重组或控股的有济南石化集团、济南长城炼油厂、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青岛安邦石化等6家地方炼化企业。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又收购重组我省地方炼化企业山东中海石化有限公司。由于大企业集团对我省地方炼化企业的兼并重组,目前我省纯地方炼化企业还有13家。

目前全省21家炼化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的有6家,分别是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利华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东明石化有限公司、潍坊弘润石化助剂有限公司、山东金诚石化集团、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销售收入达到50-100亿元的有6家,分别是正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垦利石化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山东海科化工集团、山东华星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其余的企业销售收入都在10-50亿元之间。

(二)存在的问题

1、生产原料即原油问题。一是地方炼油企业没有加工进口原油的资格,现行政策不允许地炼企业加工进口原油;二是国产原油配置计划少,主要靠进口燃料油维持生产。

2、成品油销售渠道不畅。我省地方炼油企业一直没有成品油市场销售权,只有通过有资质的中间环节层层让利来销售,销售渠道不畅。

3、税费改革的影响。燃油税改革,我省地方炼化企业税负大幅增加。

占比偏低,深加工能力弱,竞争力不足。

二、面临的形势

4、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产业链条短,石化产品单一而且

2008年上半年整个行业运行总体基本平稳。但自8月份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快速回落,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已经降到40多美元/桶,但地方炼油企业去年8月份以前囤积了大量的高于100美元/桶的高价原料油,导致炼油成本居高不下,而成品油价格下降,导致部分企业库存增加,有的企业出现亏损。但在企业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也存在发展机遇。从市场需求看,油品属于刚性消费产品,受经济景气指数影响较小,需求仍将适当增长,石化深加工产品短期需求虽然放缓,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作为基础原材料的石化产品市场需求将会由冷变暖。近期,国家出台一系列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开工建设,为石化产品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必将对石化行业走出困境加快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以市场为导向,紧紧围绕中央“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要求,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技术改造为手段,优化产业布局、培植骨干企业集团、发展新兴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强化节能减排、开拓产品市场,提高行业竞争能力,实现山东炼化行业新发展、新突破。

(二)原则

1、突出重点、扶优扶强原则。突出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项目。

2、当前与长远结合原则。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拓市场、保发展、调结构。

3、技术进步原则。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工艺技术、创新产品品种。

4、集聚发展原则。走聚集式发展路子,加快园区和大企业集团建设,拉长产业链条。

5、国际化原则。承接国内外产业和资本转移,加强与大型跨国企业的战略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

6、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发展与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统一起来,节能减排、淘汰落后。

(三)目标

到2011年,实现工业产值1950亿元,年增速19.5%,实现利税135亿元。加氢精制能力1670万吨,经加氢精制汽、柴油全部达到欧Ⅲ欧Ⅳ标准,优质成品油占比达到70%以上;醋酸仲丁酯、甲缩醛、丙烯酸及酯、苯乙烯、甲乙酮等高端产品占比达到30%。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内领先。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循环经济达到新的水平。

四、发展重点

(一)加快炼化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成品油产出率

1、继续围绕炼油主业优势,重点提高原油二次、三次加工能力。选择地域条件好的企业,加强现有一次加工能力的相互配套,重点发展利华益集团、垦利石化、海科化工集团、正和集团、华星石化、滨化集团、金诚石化、东明石化、潍坊弘润、昌邑石化等重点企业集团。发挥地域优势,加强重点企业集团间的配套协作,避免企业各自配套加氢精制、催化裂解等大而全、小而全的重复建设现象,提高互供率。

2、降低汽油烯烃含量,提高油品质量。积极采用催化轻汽油醚化、催化汽油异构化、加氢脱硫和催化柴油加氢脱硫等先进技术,重油催化裂化技术,适应进口含硫含酸原油需要的配套技术(渣油加氢和硫回收技术),高档润滑油生产技术;发展第四代汽油清净剂。实现汽、柴油的精制化、清洁化,沥青的名牌化,石油焦的高端化。

(二)加快发展石化深加工产品,拉长石化产业链条

1、采用以常压重油为原料(CPI技术)和以蜡油为原料(DCC技术),建设大型催化装置,配套大型气体分离装置,生产乙烯、丙烯、丁烯三烯产品。其中以乙烯为原料发展乙二醇、环氧丙烷、苯乙烯等产品,在德州和东营分别建设规模为6万吨/年和10万吨/年的苯乙烯装置;以丙烯为原料发展聚丙烯、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环氧丙烷、丙酮、苯酚等产品,在潍坊和东营建设规模分别为20万吨/年聚丙烯、24万吨/年丙烯酸、36万吨/年丙烯酸酯、5万吨/年精丙烯酸、6万吨/年甲乙酮、6万吨/年丁二醇;以催化裂化后的碳四馏分为原料,醚化后直接分离生产出丁烯和异丁烯,以丁烯为原料发展顺丁橡胶、丁苯橡胶等合成橡胶,以异丁烯制取甲基叔丁基醚(MTBE)汽油添加剂为原料,发展高辛烷值汽油,同时催化裂解后的碳五馏分经醚化生产甲基叔戊基醚(TAME),用于发展无铅、含氧及高辛烷值新配方汽油的理想含氧化合物。

2、以重油混合少量石脑油、液化气为原料,重点发展苯、甲苯、二甲苯等三苯产品,分别在东营和滨州建设规模为50万吨/年和30万吨/年的石脑油轻烃改质装置。以三苯为原料发展医药、农药、染料中间体和油漆涂料等产品;以对二甲苯为原料发展对苯二甲酸及其下游产品聚酯切片(PET)并向化纤延伸;以邻二甲苯为原料发展苯酐及其下游产品增塑剂。

3、气体分离装置提取三烯后,以剩余的混合碳四组分为原料发展用作医药、农药、染料中间体和油漆涂料等新兴化工产品,在东营建设一期规模为5万吨/年醋酸仲丁酯和10万吨/年甲缩醛装置。

4、积极发展产业用石油化工产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用聚碳酸酯等功能性产品和原料;油漆涂料行业用甲缩醛、醋酸仲丁酯等原料和溶剂;汽车机械产业用聚丙烯树脂、硅橡胶、硅树脂、丁基橡胶、异戊橡胶、聚甲醛等结构性材料和产品;轻工纺织产业用己内酰胺、聚苯硫醚等差别化和专用产品及原料。

(三)加快石化工业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建设

以山东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为载体,整合省内地方炼油企业,集中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组建山东省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加快推进滨州石化园区和滨化集团公司、京博石化,东明石化园区和东明石化集团公司,东营石化园区和正和集团、利华益集团、垦利石化,淄博桓台石化园区和金诚石化集团,潍坊石化园区和潍坊弘润石化、昌邑石化、寿光联盟石化,日照石化园区和石大科技集团等石化园区和大型企业集团建设,提高规模效益和竞争力。

五、政策措施

(一)增加原油配置计划和给予进口原油资质。积极争取国家增加我省原油计划指标,放开对我省地方炼化企业加工进口原油的限制,给予我省1000万吨原油/年原油非国有贸易进口资质。

(二)理顺成品油销售渠道。建立和完善山东地炼成品油储运销售体系。以山东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为基础,建立成品油销售网络,把地炼企业的成品油直接供应民营加油站,调控我省成品油市场供应,切实增强政府在市场供应趋紧时的调控力度。

(三)发展高效现代物流服务业。加快原油、成品油输送管道的规划与建设,争取三年内形成较为发达、辐射全省地炼企业的输油管网构架,年输送能力4500万吨,改变原油、成品油运输成本高、效率低、不畅通的局面。

(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以提高油品质量和石化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积极组织企业筛选一批有市场、水平高、效益好的石化项目,加大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加快结构调整。对在建项目要加大实施力度,各地和有关部门要强化调度和协调,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对新开工项目要积极协助企业做好项目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五)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

一是认真落实财税优惠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贯彻落实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把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活。同时,各级财税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研究制定财税配套政策,促进行业调整振兴。二是积极整合财政专项资金,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着力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大力支持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是对国家确定的重点支持项目,各级政府要创新资金筹集方式,调整资金支出结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四是切实落实国家新税法规定的增值税转型税收政策。

第三篇:《上海市幼儿园园长课程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上海市幼儿园园长课程管理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的精神,市教委《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及《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以下简称《课程指南》)的要求,继续增强幼儿园园长的课程管理意识,明确园长课程管理的基本职责,提升园长的课程管理能力,确保课程管理的实效性,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园长在课程管理中的地位和职责

1、园长要充分认识课程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园长是课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幼儿园的课程改革、课程建设、课程实施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负有领导责任,自觉地承担幼儿园课程的管理责任,并能依照法规实施幼儿园的课程管理。

2、园长要立足于本园的实际情况与课程发展的定位,逐步建立和完善幼儿园课程的管理要求,对幼儿园所积累的课程建设经验、开发的课程资源等进行系统的管理,形成适合本园和幼儿发展需要的课程运作流程和管理机制,建立课程管理组织,健全与完善课程管理制度。

3、园长应该加强对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组织管理,制定和完善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方案,对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进行指导与监控,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

4、园长要根据《课程指南》的要求,建立课程质量管理的工作制度,定期进行课程质量的评价与分析,提升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

5、园长要成为幼儿园课程实践的指导者、支持者与服务者。为保障与提高幼儿园课程的质量,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支持教师参与课程决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丰富的、具有实效的教育培训,尤其应该加强园本培训的实践与研究;要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为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提供各种保障性的资源条件。

6、园长负有向教职员工、幼儿家长以及社区、上级领导部门解释、宣传课程理念与实施途径的责任,并充分调动与利用各种力量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为课程实施创建良好的氛围。

二、园长在课程管理中须确立的基本理念

7、课程管理的目的是提升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园长在课程管理中要把握好课程的发展方向,尊重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作为课程管理的基本依据。

8、课程管理是落实保教质量的主要途径,是园长管理工作的核心。园长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加强课程管理、促进幼儿发展上。

9、一日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内容,园长要加强对一日活动合理安排与有效管理,加强对一日活动的指导、监督、检查与质量评价。要注重课程的平衡性方面的常规管理,保证课程内容与方法、各类活动的全面与均衡。

10、课程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园长要把握好课程的持续发展与相对稳定的关系。根据社会发展、幼儿发展的需要,以及现有的资源条件,引领员工参与选择、重组、完善等方面的课程建设与管理工作,逐步形成适合于本园的、相对稳定的、有结构体系的课程方案和课程管理系统,以保障课程的科学性和课程的后续发展。

11、幼儿园及其教师是推进课程改革与课程发展的主体力量。园长要重视组织及其成员对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积极作用,激发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对课程管理的参与度与执行度。

12、园长要具有自身学习与研究意识,不断提高课程管理的反思能力、研究能力与调控能力,提升课程价值与课程质量。

13、课程管理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素质与能力的有效平台。园长要充分运用课程管理的各种要素,提供条件,创设机会,激励教师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既推动课程建设,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使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不同程度、各有特点的发展。

三、园长课程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组织编制课程实施方案

14、课程实施方案是幼儿园在一定时期内课程实施与管理的基本依据。幼儿园要从园情出发,形成一个有完整结构体系、可操作的课程实施方案,据此实施课程管理。

15、课程实施方案编制应遵循《课程指南》的原则,并依据本园课程发展的现状,以教师为主体,对现有课程梳理、归并、整合,继而从课程目标、课 2 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监控、课程保障等进行整体的规划与设计,形成课程方案。

16、在实施课程方案中,园长要注重课程方案与课程实施的有效互动,动态调整,使之不断完善。

(二)加强对教材选用的管理

17、教材是指教师所用的教学指导用书,配套资料是相应的教学挂图、音像制品、幼儿辅助读物、操作材料等教育资源。教材及配套资料的选用要严格执行市教委课程教材管理的有关规定,并与国家和本市课程改革的理念相一致。

18、教材及配套资料的选用,应首选经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和推荐的教材与配套资料,全面施行生活活动、运动、游戏活动与学习活动,体现课程的启蒙性和均衡化。

19、特色课程教材的开发与选用(含学具),必须符合课程定位与办学理念,避免学科化、随意性。对于特色课程教材的开发,要有研究、规划、使用和修正的过程。对于选用社会相关专业团体和个人编制的教材,或选用国(境)外教材,务必要重视对教材的价值取向、政治方向的理性判断,并注意教材与学前儿童教育的目标要求、学前儿童学习方式的适应性。选用国(境)外教材要按照相关的申报、审核程序操作。

20、要建立与完善教材及配套资料选用的评价、反馈机制。定期对教材及配套资料选用的适宜性、科学性、实效性等进行研究,有调整、完善的意识与机制。严禁使用盗版教材、劣质教材和读物。

21、幼儿园和教师不得统一组织或要求幼儿家长购买各类未经市中小学审查委员会审定或认可的学习资料;即使需购买已经审定或认可的相关资料,也必须事先征求家长的意见。

(三)加强对保教过程的管理

22、对保教计划的管理

(1)园长要加强对保教计划制定的管理与领导,引导教师重视各类教育计划的制定,以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益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要提倡与推广简洁、有意义的计划与记录,使之发挥教育实效。

3(2)园长指导教师制定保教计划时,要把握课程的理念、目标,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要组织教师研讨与制订符合实际需要的、操作性强的的各类计划;既要重视计划的预设性,以利于课程有序实施与协调运作,也要保持生成性,留给教师教、幼儿学的一定空间,以使课程更符合实际的需要。园长要提供不同活动的计划、记录样式,同时也给予教师自主选择的余地和创造的空间。

(3)园长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各类保教计划进行审阅。要将计划审阅的过程作为与保教人员共同管理计划的过程。与教师共同分享计划与记录中有效经验,并研讨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办法,不断完善。

23、对“一日活动”实施过程管理

(1)园长要重视“一日活动“实施中各个环节的管理。使教师明确“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意义与作用,科学、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协调各类活动的时间比例,保证各类活动的有效开展。

(2)园长要把握课程实施中幼儿的主体地位与课程之间的平衡性。深入教学第一线,引领教师从幼儿的生活与经验出发,开发、选择与组织教育内容;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发展特点,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带领教师共同探讨课程的平衡与协调,充分发挥环境的潜在教育功能,有效利用幼儿园、家庭、社区资源来实施活动。

(3)园长要组织保教相关人员制定符合实际的保教“一日活动”常规要求或操作细则,保障“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有序性、稳定感。重视“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流程管理,使各个环节有机联系和自然过渡。

24、对保教效果的分析与指导

(1)园长要重视保教效果的分析与指导工作。帮助教师建立质量意识,营造民主的氛围、培育有特色的教育传统。

(2)定期组织保教人员进行保教效果分析。确定保教效果评价的目标与要求,多角度、多途径地了解和把握幼儿发展的状况,并采用相宜的措施进行效果调控,实行有效管理。

(3)培训与指导保教人员提高保教效果分析与行为调节的能力。重点在于促进教师的教育反思,改进保教工作的行为策略,使教师有能力、经常性进行保 4 教效果的分析与反馈,施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

(四)加强对保教质量的监控与评价

25、提高保教质量是课程管理的最终目的。根据《上海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的要求,结合幼儿园自身的特点,逐步形成自评、互评与他评相结合的保教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

26、园长要采用合理、公平的方法实施幼儿园整体或局部的保教质量监控与评价,主动汇总与分析信息,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反馈与指导建议。注重对监控和评价方式等进行动态调整与优化。

27、园长要对教师进行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培训,引导教师理解开展保教质量监控工作的意义,熟悉保教质量评价标准,帮助教师确定开展评价工作的操作方法,便于教师自主地开展日常保教质量监控与评价。指导教师正确分析评价结果与信息,改进课程设计与实施,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28、保教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信息来源要全面、客观,除教师外,可根据需要,从幼儿家庭、幼儿园社区、小学校长与教师,甚至幼儿处获取保教质量评价信息,以多方采集的方式来确保信息的真实与有效。还应采用适当的方式公开全部或部分保教质量的评价结果。

29、园长要做到保教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常态化,避免大规模、集中性的评价工作对幼儿生活、教师日常工作及幼儿园常规管理等的干扰。

四、课程实施的支持保障系统

30、要建立课程领导与管理的组织与网络,包括幼儿园课程领导小组等,并明确各自的职责。

31、必须制定并完善课程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主要包括课程开发审议制度、保教常规管理制度、教学活动评价制度、教师文本工作管理制度、教师工作考核和评价制度、课程评价制度及各类资源管理制度和使用办法等。

32、要改进和完善园本教研制度和工作方式,整合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有效教学”,总结保教经验,改善教学活动,逐步形成民主、开放、生动、有效的教研机制,使得园本教研成为保教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33、要根据相关规定,对幼儿园各种课程资源进行统筹与利用,保证资源 5 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保证主要经费用于课程实施与开发、教师教育、设备配置与研讨交流等方面,支持课程管理的有序、有效的推进,促进幼儿园特色的形成。

34、树立教师和幼儿家长共建、共享课程资源的理念与机制,充分挖掘幼儿园地域、社区、幼儿家庭等资源优势,争取社会及企业的支持,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充实课程资源,并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实现有效利用。

第四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三权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切实落实《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进一步规范和加快推进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是维护农民权益,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迫切需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与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用地流转、土地征收等各项重点工作挂钩。凡是未按时完成任务的,土地转用、征收审批暂停,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不予立项。

市(县)政府是农村集体土地登记的法定主体,各地要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以政府为主导,将该项工作列入工作考核目标,层层落实。相关部门要协调联动及时向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权源资料、户籍资料和民政界线。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要全程参与此项工作。

二、农村地籍调查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地籍调查,利用全省统一制作的1:2000比例尺遥感影像图为底图进行调绘,实地界线不清的重要拐点要进行实测,完善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

建制镇、乡政府所在地、新民居建成区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宗地地籍调查,采用解析法,成图比例尺为1:500;其他地区利用全省统一制作的1:2000村庄地籍数字线划图,实测界址点,成图比例尺不低于1:2000。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全部采用解析法,成图比例尺为1:500。

城乡结合部、开发区、产业园区、农村土地整治区、增减挂钩项目区等急需发展地区,要优先开展农村地籍调查。

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

确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遵循“主体平等”和“村民自治”的原则,按照乡(镇)、村和村民小组农民集体三类所有权主体,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认到每个具有所有权的农民集体。

村民小组(原生产队)界线已经打破的,土地应确认给村农民集体所有。未打破村民小组(原生产队)界线的,由村民小组提出申请,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确认给村民小组。否则,确认给村集体所有。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代表为其集体经济组织或受本农民集体成员委托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对于村民小组组织机构不健全的,可以由村民委员会代为申请登记、保管土地权利证书。能够证明土地已经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所有权应依法确认给乡(镇)农民集体。没有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乡(镇)集体土地所有权由乡(镇)政府代管。不能证明属于乡(镇)农民集体所有或村民小组农民集体所有的集体土地,应依法确认给村农民集体所有。

四、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

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前,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在《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后至今未扩大用地面积的,可以按现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确权登记;1982年《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实施起至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时止,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规定面积标准的,超过部分按当时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处理后,可以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确权登记;1987年《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规定的面积标准的,按照实际批准面积进行确权登记。其面积超过规定标准的,可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记事栏内注明超过标准的面积,待以后分户建房或现有房屋拆迁、改建、翻建、政府依法实施规划重新建设时,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并按照规定的面积标准重新进行确权登记。

2009年12月31日(第二次土地调查)以前已经建成的农民住宅,宅基地未经依法批准,但符合宅基地申请条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规划的,由村委会出具证明并公告30日无异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批 准后,再确定宅基地使用权。

严格落实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法律规定。除继承外,农村村民一户申请第二宗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不予受理。

已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本农民集体成员、非农村村民或城镇居民,因继承房屋占用农村宅基地的,可按规定登记发证,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本农民集体原成员住宅的合法继承人”。

非农村村民(含华侨)原在农村合法取得的宅基地及房屋,房屋产权没有变化的,经该农民集体出具证明并公告无异议的,可依法办理土地登记,在《集体土地使用证》记事栏应注记“该权利人为非本农民集体成员”。

城镇居民擅自在农村购置宅基地、农民住宅或“小产权房”的,不得登记发证。

五、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

村委会办公室、医疗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及其他经依法批准用于非住宅建设的集体土地,应当依法进行确权登记发证,确认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将集体土地使用权依法确认到每个权利主体。凡依法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单位或个人应申请确权登记。

1996年10月31日(第一次土地调查)前,已建成且无法提供权属来源证明的集体建设用地,由村委会出具证明并公告30日无异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 政府批准后,再确权登记发证。

1996年10月3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没有权属来源,认定违法的集体建设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法处罚到位后,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由村委会出具证明并公告30天无异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再确权登记发证。

六、做好土地权属争议调处

各级政府要建立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构,保障人员、经费,配备必要车辆、装备,切实做好土地权属争议调处。要与司法部门密切沟通,充分发挥村委会及村民议事会的作用,主动服务,依法依规,及时将土地权属纠纷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初期,避免纠纷升级,影响社会稳定。

各地要建立土地权属争议调处信息库,制定重大土地权属纠纷争议调处应急预案,及时掌握土地权属争议动态。对情况复杂,一时无法确权、解决的争议土地,要划定争议工作界线及区域,定纷止争,化解矛盾,并详细说明争议事由,单独统计造册,暂不确权登记发证。

七、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强3S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中的应用,严格按照宗地统一编码要求,建立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库,实现全省土地登记信息动态监管。同时,加大成果在规划、耕地保护、土地利用、执法监察上的应用,提升土地监管能力和 社会化服务水平,为参与宏观调控提供支撑,有效发挥土地登记成果资料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八、有关经费

省财政负责落实全省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底图生产、地籍测绘、省市县数据库建设等经费。其中: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地籍测绘补助标准为每个行政村2000元,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地籍测绘补助标准为每平方公里5.69万元。

市、县两级负责权属调查、群众工作等经费,可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返回部分中列支。工作经费包括组织实施、宣传发动、权属调查、权属争议调处、有关档案资料数字化、地籍管理信息化以及土地登记证书购置等费用。其中:权属调查经费预算标准可参照集体土地所有权每宗2000元,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每宗50元。

村镇地籍调查全部采用解析法,成图比例尺为1:500的,可参照《河北省地质勘查项目预算标准》,向当地财政申请专项补助资金。

各市、县(市、区)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细化制定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具体工作程序和政策。

第五篇:商业银行信息科技治理建设指导意见(V2.51)(征求意见稿)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治理建设指导意见

(讨论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商业银行信息科技治理,提高信息科技工作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确保信息系统安全、持续、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第二条 信息科技治理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为实现信息科技工作既定目标所做出的制度安排,包括组织结构、技术架构、运行机制和激励约束等。

第三条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治理的目标是健全信息科技治理组织结构和技术架构,明确决策和管理职责,优化资源配臵,有效控制信息科技风险,确保信息科技战略与业务发展目标相适应,增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条 本意见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监督管理的其他金融机构参照执行。

第二章 组织结构

第五条 董事会是商业银行最高决策组织,在信息科技治理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审查批准本行信息科技治理结构,定期听取高级管理层关于信息科技工作汇报并予以评价;

(二)审查批准信息科技战略规划,确保与银行总体业务发展战略规划和重大策略相一致;

(三)审查批准信息科技方面的重大项目和投资。为确保有效履行上述职责,董事会主要成员应对本行信息科技主要活动有所了解。

第六条 监事会是商业银行监督机构,在信息科技治理中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履行信息科技职责的行为进行监督;

(二)对银行信息科技规划、决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进行监督;

(三)对没有正确履行信息科技职责的高级管理人员,提出处罚建议。第七条 董事长是商业银行法定代表,在信息科技治理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承担本机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最终责任;

(二)召集、主持有关信息科技管理、风险防范和审计的董事会会议;

(三)督促、检查董事会制定的信息科技工作决议执行情况;

(四)落实其他应由董事长承担的信息科技工作。

第八条 行长依照董事会授权,领导信息科技工作,在信息科技治理中履行以下职责:

(一)确保信息科技所需资源投入,统筹信息科技重大项目建设;

(二)提请董事会聘任或者解聘首席信息官。授权首席信息官、相关职能部门从事信息科技管理活动,协调解决信息科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三)领导、组织、协调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工作;

(四)在商业银行发生信息科技重大突发事件时,采取紧急措施,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五)负责其他信息科技工作的领导职责。

第九条 商业银行应设立由行长担任主任,首席信息官担任副主任的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其成员应包括科技、风险、主要业务部门和相关综合部门负责人,必要时可聘请外部专业人士担任委员或顾问。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办事机挂靠 信息科技部门或单独设立。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可参照总行设立相应组织。

第十条 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组成人员由行长和首席信息官提出具体人选,由管理层集体研究决定成立,相关材料报监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成员需掌握信息科技政策和流程基本知识,并能够在其负责的领域进行决策。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一)审议信息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并提交董事会审批,确保信息科技发展规划和业务发展规划保持一致;

(二)审查批准信息科技建设指导原则、技术架构和主要信息科技工作制度;

(三)审议信息科技工作计划及预算;

(四)审议重大科技项目的立项、预算和实施,并确定重大项目的优先级;

(五)审查批准重大信息科技运营、安全、业务连续性、应急管理相关事项;

(六)审查批准信息科技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全体人员信息科技教育事项;

(七)检查所拟订和审议事项的落实和执行情况,组织对信息科技重大事项结果进行评估;

(八)审阅并向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报送信息科技风险 管理的报告;

(九)审查其他有关信息科技工作的重大事项。

第十二条

商业银行要制定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的章程和工作制度,明确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的具体职责、议事规则和办事流程,规范管理。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工作会议,有重大事项时要及时召开会。议审计部门负责人应列席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会议并发表独立意见。

第十三条 商业银行设立首席信息官,在行长领导下开展工作,其职责包括:

(一)组织制定信息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确保符合银行总体业务发展战略和风险管理策略;

(二)组织制定科技建设指导原则、技术架构和信息科技运行管理机制,确保制定的科技建设指导原则清晰、准确,技术架构科学、合理,信息科技运行机制全面、高效;

(三)确保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并使有关管理措施落实到相关的每一个内设机构和分支机构;

(四)组织制定信息安全目标、策略、方针及实施计划,并组织落实;

(五)协助行长主持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督促落实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通过的决议;

(六)参与全行业务发展重大事项和需信息技术支撑的重要业务决策;

(七)向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或受行长委托向董事会汇报信息科技工作,确保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董事会拥有充分的信息做出信息科技领域的重大决策;

(八)组织制定信息科技工作计划及预算;

(九)履行信息科技管理其他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

首席信息官拟任人选应符合高管人员任职资格基本条件。

第十五条

首席信息官由行长提名,董事会批准,按照中国银监会行政许可事项有关规定报监管部门任职资格许可后,由董事会任命。

第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与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科技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设立软件开发、运行维护和数据中心等部门,由信息科技部门统一协调和指导。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按照职责分离的原则设臵相应的信息科技管理部门或岗位。

第十七条

信息科技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全行的发展战略,在首席信息官领导下拟订信息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工作计划和预算;

(二)负责建立科技管理制度,确定科技建设标准,规范科技工作流程,明确科技岗位职责;

(三)负责科技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审查和生命周期内的管理和实施,合理配臵科技资源,提高项目质量和效率;

(四)加强生产运行管理,提高信息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五)制定本行信息安全政策、安全制度和安全策略,通过严格内控、加强监督等有效措施,确保本行信息科技工作规范运行、信息资产安全可靠和信息系统持续稳定;

(六)制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策略,并组织落实;

(七)负责科技队伍建设、管理和业务考核工作;

(八)组织对外部技术和设备供应商的资质和服务品质评审,对外包科技人员进行管理;

(九)组织对信息科技工作进行自我评估,并采取措施对评估发现的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进行改进;

(十)配合风险管理、审计和监管部门开展工作,根据风险管理、审计部门提出的风险控制建议和审计建议,制定信息科技风险防控技术方案和整改方案,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将风险降至可接受范围;

(十一)其他信息科技相关工作。

第十八条 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信息科技人员总数与员工总人数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5%,城市商业银行和其他地方法人机构这一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至少不得少于3人。科技人员中负责内控和风险防范人员原则上不低于5%。

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应根据系统开发量、网点数量增配相适应的科技人员。第十九条

信息科技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从业资格:

(一)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掌握信息科技相关专业知识,熟悉银行业信息科技工作,对金融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二)主要管理人员和项目负责人要具备银行信息科技工作经验三年以上;

(三)具有勤奋、钻研和廉洁的职业操守,且从业以来无不良记录。

第二十条

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应在信息科技部门之外指定一个部门负责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全行风险管理范围内,负责组织制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总体规划;

(二)审查各个部门和各个环节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和控制流程,评价制度的执行情况;

(三)识别、评估和检查重要部门和重点环节的信息科技风险状况;

(四)对重要科技项目的各个阶段进行科技风险评审;

(五)负责本行业务连续性和应急管理组织工作,定期组织相关部门进行业务影响性分析和应急演练,并对应急预案进行完善;

(六)对全行员工进行持续的信息科技风险教育;

(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及时披露信息科技风险状况。第二十一条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人员数量原则上按照科技人员数量的3%配备,至少不得少于2人。

第二十二条 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从业资格:

(一)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掌握信息科技相关专业知识,熟悉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和金融风险管理制度;

(二)具备两年以上金融信息科技工作从业经验,风险管理项目负责人应同时具备从事风险管理工作两年以上;

(三)具有客观、公正和廉洁的职业操守,且从业以来无不良记录。

第二十三条 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应在内部审计部门设立负责信息科技风险审计的部门或岗位。其主要职责是:

(一)制定信息科技审计制度、标准、计划;

(二)实施信息科技审计计划,检查信息科技内控机制和应用控制的有效性;

(三)根据信息科技工作需要,对特殊事项进行专项审计;

(四)负责信息科技外部审计相关事宜;

(五)根据内外部审计结果,对信息科技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

第二十四条 信息科技风险审计人员数量原则上按照科技人员数量的5%配备,至少不得少于2人。第二十五条 信息科技风险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从业资格:

(一)信息科技风险审计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掌握信息科技相关专业知识,熟悉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和金融内部控制制度。

(二)具备两年以上金融信息科技工作从业经验,审计项目负责人应同时具备从事审计工作两年以上。

(三)具有客观、公正和廉洁的职业操守,且从业以来无不良记录。

第二十六条 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应对各业务部门的信息科技管理职责进行明确界定,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根据业务发展计划,提出系统需求计划,并与信息科技部门进行沟通;

(二)按标准的业务需求范式编制业务需求;

(三)负责本部门申请的科技项目的测试和验收;

(四)建立相关制度和流程,加强对信息系统使用管理,严格用户权限和密码管理,加强对应用系统的访问控制;

(五)加强本部门员工教育,督促本部门员工遵守信息科技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

第三章 规划与架构 第二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业务发展战略规划,制定本行信息科技战略规划,明确本行信息科技发展方向,指导本行信息科技工作。

第二十八条 信息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信息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与业务发展战略规划的衔接关系;

(二)信息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措施;

(三)确保信息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得到落实的具体工作安排和责任落实;

(四)信息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实施的评估、评价机制与完善措施;

(五)其他与信息科技发展规划相关内容。

第二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信息科技战略规划制定完整、清晰的技术架构,明确信息技术建设和运用的基本思路,要通过数据、流程、技术的标准化和一体化工作,规范数据格式、系统平台、基础设施和业务应用,科学规划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基础架构和安全框架。

第三十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技术架构管理制度,落实技术架构管理职责,明确技术架构制订、完善和实施流程,加强对技术架构的管理。

第三十一条 数据是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管理的重要资源,应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架构,通过有效的数据架构管理,准确、及 时反映业务架构的本质。

第三十二条 数据架构的设计,至少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数据架构设计应科学合理,匹配和适应银行自身业务发展规划的要求;

(二)建立数据标准化制度,为每一个数据元素提供唯一的定义和特征集;

(三)业务运作状况要通过银行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出来的;

(四)业务数据要体现安全、可用、有效共享和唯一加工点的要求,关键业务数据要集中处理;

(五)保障数据信息的安全、保密,防止内外部攻击;

(六)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冗余;

(七)综合考虑数据存储量、数据增长速度和存储技术,做好数据存储和备份工作;

(八)对信息的使用特别是与银行以外的第三方机构的数据交流和共享要有严格的授权管理;

(九)境内客户信息及所有交易记录存放在中国境内,未经授权不得向境外机构提供。

第三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制定明确的应用架构,以适应业务发展和风险管理的要求,清晰地反映各类业务的处理流程,满足业务风险控制和安全经营的需要。

第三十四条 应用架构设计,至少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商业银行应建立统一的应用架构,规范本行应用系统开发、推广和使用等系统生命周期管理;

(二)信息系统建设应适应业务和管理发展的要求,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三)采取措施保证应用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满足业务控制的需要;

(四)关键信息系统应采用集中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信息系统的集约化管理水平;

(五)信息系统必须满足统一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数据安全、交易安全、软件容错、资源控制、性能容量控制等方面的安全规范要求;

(六)商业银行要拥有对关键业务系统开发、管理和运行维护的主导权,拥有主要业务系统、系统数据和系统关键设备的所有权;

(七)处理客户信息和交易记录的系统在中国境内独立运行,由国内机构全权管理和维护。

第三十五条 基础架构是保证数据架构和应用架构得以实施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应明确建立包括基础设施、支持平台和系统开发在内的基础架构。

第三十六条 基础架构设计,至少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基础架构的设计和实现,必须做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和科学布局,具备安全、可靠、灵活和经济的特点,满足业务 增长和创新的需要;

(二)基础设施和与之相整合的服务不仅要保证现有应用系统安全、持续、稳健运行,也能为本行迅速采用新的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服务;

(三)定期或有重大变化时对基础架构进行评估,保证基础架构的适应性和合理性;

(四)应按照有关规定,依据资产规模和经营范围决定建立全国性、区域性或地方性数据处理中心和灾难备份中心,实施主要系统和数据分等级灾备,提高业务连续运作和抵御风险能力;

(五)要根据系统等级和业务经营范围,明确计算机机房建设标准,所建计算机机房要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

(六)网络建设要采用成熟技术,具有安全、灵活、经济和易管理等特征,主要网络接入要有必要的备份和带宽冗余;

(七)主要硬件设备,应与本行业务发展规划相适应,满足未来一定时期内业务量增长的需求,符合高可用性和高扩展性原则;

(八)在基础架构中要充分考虑在银行机构与客户的接触点和渠道方面对客户信息的保护,确保相关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九)存放客户信息、交易记录和相关信息系统的设备存放中国境内,由境内机构和人员全权管理和维护。

第三十七条 商业银行要从安全角度审查本行技术架构,建立 统一、高效、符合本行信息系统发展水平的信息安全架构,为系统架构提供所需要的安全服务,为安全设施部署提供依据。

第三十八条 安全架构设计应该以风险为导向,与本行的安全策略相吻合,通过建立安全组织、安全方针、安全制度和安全策略降低整个企业的信息技术风险。

第三十九条 安全架构的设计和建立使得信息科技安全工作至少达到以下要求:

(一)客户信息和银行业务数据在处理、保存、传输和使用整个过程中安全、可靠和完整;

(二)信息系统所涉及物理环境、核心设备和关键基础平台安全有效;

(三)关键网络系统安全、高效、可靠;

(四)采用多种技术措施,使本行信息和系统具备抵御外部威胁和干扰能力;

(五)确保内部信息不被泄露;

(六)确保安全因素在系统设计和建设的每个阶段都被详细考虑;

(七)消除整体安全架构中的单个故障点。

第四章 工作机制

第四十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高效的信息科技运行管理制 度,规范信息科技管理、风险防范和审计工作运行机制,提高信息科技工作效率和风险防范水平。

第四十一条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运行管理制度应理顺以下单位和部门之间运行机制和办事流程:

(一)科技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审计部门和主要业务部门之间的管理运行机制和办事流程;

(二)信息科技内部管理、开发、运维等内设部门和岗位运行机制和办事流程;

(三)总行及其分支机构在信息科技管理、风险防范和审计工作中的运行机制和办事流程。

第四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加强上级行对下级行信息科技管理、风险防范和审计工作的管理、协调和指导工作。

第四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清晰、有效的信息科技决策管理制度,明确信息科技决策内容和相关领导、部门在信息科技决策中的角色和职责。

第四十四条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决策管理制度应至少涵盖以下内容:

(一)信息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技术架构和信息科技工作计划制定、审阅和审批决策流程;

(二)信息科技项目管理流程及业务、科技、风险管理和审计等部门在项目决策中的职责、分工和路径;

(三)科技建设经费审批流程;

(四)信息安全管理流程及相关部门职责;

(五)重大事项和突发事件管理和处臵决策流程;

(六)信息科技资源配臵决策流程。

第四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规范、高效的信息科技服务运行机制,明确服务内容、方式,确保科技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上级行与下级行之间有明晰的科技服务流程,不断提高信息科技服务水平。

第四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信息科技服务外包机制,明确信息科技外包范围、内容、方式,加强外包过程中外包单位评估和引进工作,规范对外包单位的管理。

第四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全面、有效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科技平稳、安全、高效运行。

第四十八条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应至少涵盖以下内容:

(一)建立信息技术业务连续性保障机制。风险管理部门组织信息科技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开展业务影响性分析,制定业务连续性计划和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并对演练效果进行后评价,及时修改和完善业务连续计划和应急预案;

(二)建立信息科技安全运行保障机制。风险管理部门应督促科技部门和业务部门制定重要信息系统操作管理规范,并督促执行;

(三)建立信息科技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制定合理的预警指 标体系,建立监控系统,完善预警程序和措施;

(四)建立信息科技重大事项处理机制。重大事项经首席信息官批准后,信息科技部门按有关规定报监管部门,并组织实施;

(五)建立明晰的信息科技突发事件应急处臵机制。按银监会《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范》的规定,做好突发事件处臵工作。

第四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信息科技审计制度,明确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定期对信息科技工作开展内部审计,每个机构的审计间隔期不得超过三年。

上市银行应按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信息科技外部审计。

第五十条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信息科技绩效管理,确保信息科技推动业务发展,为商业银行增加价值。

第五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按照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信息科技知识产权保护策略和制度,禁止侵权盗版,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本机构自主知识产权。

第五章 激励约束

第五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一套包括职位晋升、薪酬晋级在内的信息科技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应与信息科技运行效率、风险控制目标等相联系,保证科技队伍的稳定。

第五十三条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应制定科学的价 值评估办法和考核指标,每年组织对信息科技工作进行评估,并建立以科技工作评估结果为依据的奖励制度。

第五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建立信息科技问责制,对不履行信息科技职责或违反信息科技管理法律、法规的人员进行问责和惩处,确保信息科技管理和风险防范目标的实现。

第六章 监管措施

第五十五条 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负责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治理进行监管。

第五十六条 新设立的银行机构,向监管部门报送开业申请时,应同时报送信息科技治理建设方案、信息科技发展规划、信息技术架构、信息科技管理制度等资料,经审查后,才能批准开业。本意见公布前已经设立的商业银行,按本意见的要求完善信息科技治理结构和机制,向监管部门报备相关资料。

第五十七条 商业银行首席信息官纳入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范围,由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核准或取消任职资格。

第五十八条 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商业银行信息科技治理实施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商业银行按要求向监管部门报送非现场监管资料、配合开展现场检查。

第五十九条

商业银行向监管部门报送的信息科技管理 报告中应包括信息科技治理工作情况,当信息科技治理结构、技术架构和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生与信息科技治理相关的重大事项时,要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

第六十条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出现重大风险,监管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相关机构和人员做出行政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六十一条 本意见由中国银监会负责解释。第六十二条 本意见自公告之日起实施。

下载EPS、管桩及路基施工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EPS、管桩及路基施工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