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及利益诉求研究论文[精选合集]

时间:2019-10-30 22:0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及利益诉求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及利益诉求研究论文》。

第一篇: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及利益诉求研究论文

高校青年教师是未来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学校作为青年教师的“娘家”,应该多关注这一群体的生活、工作状态以及利益诉求情况,发现青年教师所处的真实状态,了解其内心最渴望的需求和诉求。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云南省青年教师存在经济压力大、生活负担重、培养机制不健全、职称晋升难等系列问题,运用双因素理论归纳出以此相关的保健和激励因素,提出确保保健因素实现,发挥激励因素的对策建议。高校应该从福利保障机制、能力提升机制、职称晋升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等多方面消除青年教师后顾之忧,调动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学校与个人的共同发展。

生活、工作及利益诉求现状

生活状况一是工资收入与工作压力、学历不相称,购房压力大。成为一名教师之前的投入比其他行业要高,同时教师这个行业比较注重后续的知识更新,业务能力的提升,这无形中加大了青年教师的物质和精神压力;推行住房分配货币化以后,面对高额的房价,青年教师不得不自己承担购房首付款,加之住房补贴和公积金缴存额度较少,对提高青年老师的购房能力微不足道。二是家庭压力繁重,个人自由度偏低。调查的青年教师中有80%的人是30岁以后才考虑生小孩,这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尴尬年纪,除了工作外很多老师都把精力投入到照顾小孩和家人身上,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来钻研业务。三是部分青年教师忽视自身健康问题,很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在云南某高校青年教师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有60%的人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有30%的人在体检中查出各类慢性疾病,每周几乎不锻炼的教师占到34.2%。

工作状况一是教学和行政工作任务繁重、晋升职称难。就以笔者接触最多的辅导员来说,大多数高校辅导员配置比例远远未达到教育部的要求,不少人已经出现工作“倦怠”的状态,此外,专任教师还面临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的问题;近年来,在严控比例的职称评定中出现僧多粥少的现象,在云南某高校调查结果显示:该校40岁以下的教师中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占到的人数比为85%。二是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和工作指导。大学青年教师很多是非师范院校出身,对自身的岗位角色认知不足,缺乏一定的引导和职业规划,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难免会有失落。在云南某高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6.31%的教师有明确的职业规划,26.33%的教师有些考虑但没具体行动或者根本就没有想过。

利益诉求情况一是渠道有限,形式单一。在对青年教师利益诉求反映渠道的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76%的老师会选择校领导接待日,100%的老师会选择教代会,5%的老师会选择媒体舆论,10%的老师会选择沉默。在调查中有少部分老师因利益诉求表达不畅,很容易导致积怨,虽然学校已经建立了利益诉求渠道,但还是有部分老师不是太了解。二是诉求解决效果不明显。调查显示:大部分教师认为类似的诉求每年都在反映,可是真正能够解决的不多,或者学校给出的解释并不能让其信服。青年教师对利益诉求解决的结果的满意度调查显示有50%认为一般,有35%表示不太满意或者不满意。

原因分析

保障培养机制不健全一是工资改革不健全,主要表现在:①专任教师需要完成一定的课时量与科研任务才能全额获取绩效工资,否则还会发生倒扣现象;②高学历的价值未能充分体现,相同学历的人在其他企业或机构工作,其收入远远超出在高校工作;③收入与职称挂钩,青年教师除了拼命做科研评职称以外,还要在既定课时量的基础上完成超课时才能增加个人收入。二是住房保障措施不到位。据调查,云南许多高校近年来新进的老师都没有机会参与到学校的集资建房中,面对高额的房价,青年教师压力倍增,希望校方能够积极与学校周边楼盘的开发商合作团购价格适宜的住宅。

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不健全根据相关调查,青年教师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工作指导交流以及有效的学习进修机会少,大部分的培训只停留在表面阶段,取得实质性的成果不多,培养不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此外,推行“导师制”效果不佳,导师和青年教师的各自职责履行不严,缺乏有约束性的监督考核机制。

激励考核机制不健全从目前来看,青年教师唯有评上更高一级的职称才会被认可,导致一些热爱教学并在教学中表现优秀的教师不得不把大量的精力转移到科研中,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一味追求科研而不把教学作为重要的工作来抓,总有一天会引起学生和家长的不满,大学也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此外,一定的物质奖励是对他们的鼓励和鞭策,如果这个群体的社会待遇得不到提高,就会出现转行到其他高薪行业以及调离边疆省份高校的情况。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建议及对策

双因素理论分析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激励因素,指工作本身的内部因素;二是保健因素,指环境、条件等外部因素。将双因素理论运用于本论文,首先在于对存在的各因素进行性质划分,明确划分出保健与激励因素;其次,双因素理论在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及利益诉求中的运用,确保保健因素的实现,发挥激励因素的作用。

保健因素具有能满足职工的物质需要,预防职工产生不满情绪,维护工作现状的作用。此类因素关系到青年教师的基本生存、生活,在对青年教师的管理中要消除教师的不满情绪,重视处理好保健因素,解决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才能让青年教师安心在各自的岗位上踏实工作。而激励因素以工作为中心,能满足青年教师的成就感、价值观,关系到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关系到教师个人的发展。从两类因素的关系来看,保健因素起到基础保障作用,类似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低层次,而激励因素关乎个人价值的实现,属于马斯洛的上层。

改善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及利益诉求的对策建议一是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确保保健因素的顺利实现。完善人事制度改革,增加学校收入来源。这可以借鉴国内其他高校的做法推行“低职高聘”。比如,一个只有“讲师”职称的老师,如果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成果已经达到了“副教授”的考核标准,就可以去竞聘副教授的岗位。该措施调动了青年教师的积极性,鼓励一部分想干事并且能干成事的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还可以发挥专业特色,发展相关附属产业,增加学校收入。二是积极与开发商合作,为青年教工争取价格适宜的团购房。校方应该积极利用自身的品牌效应寻求合适的开发商合作。进一步深化与开发商合作力度,让团体购房做得更加实惠、有吸引力,有效地解决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三是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①工作繁忙,家庭任务重,无暇参加体育锻炼;②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熬夜、饮食不规律、玩手机成为部分青年教师的生活常态,体育锻炼不受到重视;③没有形成范围广、有影响力的体育活动组织,教师参加运动没有凝聚力。为此,要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建议学校相关部门定期聘请专家、学者等有关人士为青年教工开展心理讲座,学校心理中心设立教师心理咨询室,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激励因素的作用一是建立多元化的职称岗位晋升体系。除传统职称评定办法外,上面还提到了“低职高聘”;此外,针对青年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学校应给予热爱教学、擅长教学的青年教师岗位职称晋升通道,推行“教学型副教授、教授”岗位聘用办法,这对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鼓励长期从事大量教学工作的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及教学研究工作中起到积极的鼓励作用。

二是做好青年教师职业规划指导工作。学校不仅要设立专门的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聘请该领域专家作为职业规划师,帮助青年教师认清自我,了解外部的工作世界,找出实现个人发展目标的途径;而且要定期举行相关讲座,让更多的青年教师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同时了解该领域最新、最实用的理念和方法;此外,要建立本学院的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帮扶关系,监督指导青年教师在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偏离发展目标的情况。

三是推行“导师制”,提高青年教师业务能力,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在指导过程中导师用自己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出色的教学技能对青年教师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其尽快适应工作、热爱本职工作、建立职业感。“导师制”的运行还需要建立监督考核机制,从制度上约定双方的职责,保障制度的顺利进行,从青年教师的德、能、勤、绩出发制定考核标准,对考核优秀的青年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让“导师制”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是完善培训进修考核体系,扩宽交流渠道,促进青年教师的个人发展。首先,合理建立教师职前、职后培养体系,人事处与青年教师所在学院、导师共同制定符合专业背景教师的培养方案,定期考核教师培训、进修情况,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相挂钩;其次,培训方案要尽可能与青年教师的最新需求相符,提高培训、进修层次,以此激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性;最后,扩宽渠道,提供青年教师到相关兄弟院校、行业机构交流访问的机会,了解自身不足以及本专业发展的前沿热点问题,为下一步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完善青年教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一是畅通渠道,形式多样建立表达机制。高校相关职能部门,比如校工会、人事处等应该担负起保障青年教师利益诉求渠道通畅的任务,除常规的表达渠道外,还应定期了解青年教师的意见,通过个人访谈、座谈会等形式来及时了解青年教师最新诉求,整理上报,并将处理意见向青年教师反馈。二是落实校领导与青年教师谈话制度。一方面,让校领导了解青年教师生活、工作的情况以及存在的困难,想办法加以解决,为学校下一步的工作提供方向;另一方面,校领导根据自身的阅历和学校发展的方向对青年教师做好指导工作,同时解释某些利益诉求无法实现的各种客观原因,以得到青年教师的理解。三是建立利益诉求结果反馈机制。学校应有专门机构,针对不能解决的诉求问题详细做出原因分析报告,定期召集有相关诉求的教师举行结果反馈解答会,除阐述分析报告外,还要面对面解释诉求教师一系列的疑惑,做到消除误解和偏见,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

参考文献

[1]别雪君,高芸,吴冰.高校青年教师利益诉求现状的调研与分析[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12).[2]王延华.双因素理论在教师管理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管理,2006(2).[3]宋孜宇.李雪峰.双因素理论应用于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6(2).

第二篇: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利益诉求

浅论关于文物保护的利益诉求

摘要:

文物是世界的文脉,每一件文物都包含着巨大的历史信息以及文化价值,它可以说是全人类的一项重大的利益。然而,在我国文物保护法实施30年的今天,文物遭到破化的事件却屡见不鲜,大多数想要进行文物保护的人的利益诉求难以实现。利益诉求机制的尚存在许多漏洞,有待完善。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艰巨并且十分重要的任务,当文物正遭到破坏时,利益诉求的表达和实现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完善、改进我国有关文物保护的利益诉求机制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文物保护、破坏、利益诉求、执行力、措施

正文:

一、文物保护概况

华夏5000年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在历经了漫长的岁月洗礼后,终成就了今日的面貌。时间,冲刷的不仅仅是尘埃,那些中国古代文明的历史遗迹也一并被掩埋。历史是神秘的,人又是念旧的,于是,在好奇心和对先祖缅怀的驱使下,我们开始探索人类的过去: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历程、朝代的更替、人们生活文化的演变历程······无一不是我们所研究,所探寻的。

进行古文化研究最主要的方法便是进行考古。而今,考古也已成为一门专业的学科。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学科。(摘自“百度百科”)由此可见,联通我们与古代文化的媒介便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实物资料,我们可以称它为“遗物”或者“遗迹”。它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没有它考古便无法进行;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恢复历史本来面貌的重要依据,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活动状态以及环境的改变情况。一切文物都具有其历史价值,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存在及发展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它是全人类的利益之所在。

然而,在今天的中国,各个省市大大小小的文物遭到不同原因不同程度破坏的新闻却充斥着我们的眼球。文物保护法实施30年来,破坏文物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许多文物得不到即使的抢救和保护、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过程中破坏文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事实上,在这些事情发生之前,许多民众、考古学家就已经意识到了文物可能会遭到破坏的事实,他们不仅关心事态的发展,将古文物视为与自身紧密相关的利益,并且有的已经切实提出了自己的利益诉求,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诉求无果,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文物被肆意破坏。

二、文物遭到破坏案例

(一)因城市建设使文物遭受破坏

2011年3月1日,济南市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在位于济南市闹市区的一处工地上发现了一个宋代大型建筑的基址。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他们随后给施工方下达了立即停工并配合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的公函,但公函下达后,这出工地一直没有停止施工。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的矛盾,实际上是短期的经济利益和长远的文化发展的矛盾。而在这一矛盾下,许多政府为了其政绩上的诉求,不惜牺牲当地现有的文物古迹。

在这个事件中,尽管有相关的公函下发,但施工方并不受其影响,依旧进行施工建设。这种不作为本应使他们付上应有的法律责任:山东省文物保护条例规定,未征求文物行政部门的意见,在地上、地下文物丰富的地段进行基本建设工程造成文物损毁等严重后果的,处20万元到100元的罚款。但由于执行力低下,要真正地进行罚款事实上是很难的。这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在已有相关法律的规定下,我们本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实现我们的诉求,来保护正在遭受破坏的文物,但这些法律往往在受到政府的干预又或者因为执法部门的懈怠而变得形同虚无,我们的利益诉求也因此无法实现。

(二)因政府部门工作懈怠而致古墓被盗

2004年,陕西省韩城市梁代村村民在当地发现了一座大型古墓葬。当地博物馆的考古工作者来到这里进行勘察后惊喜地发现这是一个尚未完全遭盗的汉代古墓葬。就其初步研究表明,墓葬里有着大量的珍贵文物尚未出土。于是,考古工作者立即上报申请对古墓的保护和进行挖掘工作。但这一审批,就是两年。看着一天天被盗的古墓,大批文物流失,发掘和保护工作却迟迟没有进展,考古工作者紧急如焚,却也只能无奈地等待。尽管考古工作者在发现这片遗址时已经向相关部门进行了诉求,要求保护这片遗址,但却迟迟未能得到回应。

三、相关利益诉求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四条规定:文物工作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八条规定: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内的文物保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承担文物保护工作的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文物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

政府有关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文物保护工作。

根据法律的规定,文物的保护工作应由相应的政府来承担,自然,进行文物保护工作的利益诉求机制也应是各级政府,这边不存在利益诉求机制不明确的情况。既然存在利益诉求机制,也进行了相关的利益诉求,为何我们的诉求往往都是无果的呢?我分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改革的提出优先于规范的进行

自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将利益诉求机制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机制之一至今,其体制已逐步成型,但有很多领域都尚未进行规范。政府并不明确应该如何正确处理群众的问题。规范的真空,使得诸多利益诉求变得难以得到即时的回应,大多只是流于形式,便被搁置一旁。

2. 政府自身体制存在严重缺陷

政府的长期专制、政策上的不科学性、官员的官僚主义作风······无一不成为人民利益诉求道路上的阻碍。政绩上的诉求使得政府把视线集中在地方即时的发展,而不在国家乃至全人类的长期发展;政府内部的体制使得官员认为为上级办事要优于为老百姓办事。文物保护的利益诉求与城市的即时性发展处于矛盾的状态,这便使得政府更加懈怠于处理这一类利益诉求。

3.文物保护未受到部分群众应由的重视

很多人在对待文物时只看到它的货币价值,即某一古董能卖多少钱,而忽视了其更为巨大的文化价值,正是这一文化价值对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人民群众未达成普遍认识,社会鲜有舆论、国家不够重视,从而未能给政府造成压力,实行督促。

四、改进办法

针对现今大量文物遭到破坏,群众反应无果,我提出以下几点改进方向:

1. 将文物保护问题上升到国家问题

国家在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的时候,各级政府必会争相追逐,进行这一阶段性的重视,群众文物保护诉求自然也会收到足够的重视从而更为容易解决。

2. 将利益诉求的程序进行规范

要想利益诉求能够顺畅地执行,就必须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这个程序应该由下至上,逐级贯通,各司其职,严谨且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这样,便不会形成政府有心无力的局面,在回应群众的利益诉求时也会更为方便。

3. 政府工作的透明化,客观化

政府的各项工作应该在公开的情况下进行,并且广泛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再加以研究分析,这样既可以获得群众的认同也能使决策更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不透明的做

法只会让规范形同虚设,法的权威也将被人情所践踏。

4. 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的多元化

利益诉求的渠道过于单一限制了部分群体的利益诉求的表达。可以增设一些便民的途径,如通过政府的官方网站或者电话、信件等形式向政府进行诉求。又或者多增设一些利益诉求表达的专门机制,以满足不同程度的情况的诉求。这样会使利益诉求机制的办事效率提高。

5. 增强群众文物保护意识

要想从根源上解决这一类问题,就要向群众普及文物的相关知识。当然,要做到保护文物,政府也必须起到带头作用。

五、总结

我国利益诉求机制尚处于发展阶段,其不论是大的结构还是小的规范都存在这许多滞后的情况。究其根本,还在于中国政治体制仍不够完善。对比发达国家,我们许许多多的政策制定的并不够科学,执行力也很差。许许多多的“传统”仍旧制约着中国政治的发展。

我们不想再看到珍贵的文物遭受不可逆地破坏,我们不想再与历史的记忆擦肩而过,我们不想再听到我们的利益诉求迟迟得不到结果。

政府有待改进,我们自身也不乏问题。有时候,多给政府一些信任,也是多给政府一些机会,也是多给自己一些机会。

希望中国的利益诉求机制能够在国家与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地得到完善。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2. 《力克“三化”构建“三大环节”——鞍山完善群众利益诉求的实践与启示》

第三篇: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以及满足对策研究

前 言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肩负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任,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对我国经济从“劳力增长”向“技能增长”和“智力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是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农民以及农民工政治话语权的极度缺失,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很难得到合理的关注和满足,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进行梳理总结并进行满足对策研究就显得具有重要意义。

本人参考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描绘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五级层次图,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中两个重要瓶颈:资金投入不足和缺乏专项管理,提出了建立中央政府、务工所在地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2:1:1-0.5:0.5-0投入机制和中央专门管理、地方专职协调和资金专项使用的专项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的具体政策构想。一 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和利益诉求

1.1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界定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年龄在17岁到30岁之间,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在农村,又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相继来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据2006年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我国农民工总数大约2亿人,其中16-30岁的占61%,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工的主力军。

应当指出的是,以年龄作为农民工群体代际划分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目前的学术界和传媒大多采用此概念,本文为便于研究延用这一界定。另外,本文论述的是新生代农民工重要的利益诉求,但并不是新生代农民工所特有的,有些是适用于农民工整个群体的,本文不加以严格区分。

1.2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

新生代农民工处在一个身份认同和自身定位的转型期,已经由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转型成为逐渐脱离土地和农业,独立于城市之中的新的阶层和利益团体。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极为鲜明且富于变化,正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直至性格及特点最终成型的阶段1。对“富于变化”的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进行分析是比较困难的,但本文通过对近年学术界和传媒领域对新生代农民工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勾勒出了新生代农民工“极为鲜明”的利益诉求层次图。

图1-1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层次图

在新生代农民工马斯洛利益诉求层次图中,第一、二层是基本的利益诉求,其中找到工资较高且稳定的工作是最基本的利益诉求,掌握一技之长是基本诉求中最直接的利益诉求,而拿到工资和享受五险一金待遇是分别是基本诉求的初级和高级外延利益诉求;第三、四层是在没有获得城市户籍享受市民待遇之前的过渡利益诉求,是使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在城市生活的利益诉求,而且这个层次的利益诉求没有明显的层级关系,其中在城市拥有自己的房子或租住廉价住所是新生代农民工最渴望的利益诉求,而农村留守子女获得良好教育或城市 流动子女获得公平待遇则是他们最关心的利益诉求;第五层次是终极的利益诉求,也是我国农村问题中最难破解但却不可逆转的问题。

1.2.1掌握一技之长,找到工资较高且稳定的工作

新生代农民工在寻找工作时,并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单纯出于养家糊口的目的,他们更多地是在寻找适合自身发展、可提高自身技能的工作。因为新生代农民工渐渐意识到,他们干最累的工作却拿最低的工资,而且稍有差错就会被老板炒掉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一技之长,他们能干的工作别人也能做,老板上街一抓一大把这样卖苦力的人。Chen Shida, president of Zhejiang Academy of Labor and Social Security, said: “Unlike their parents, these young people want to make a living with their brains rather than brawn.” 2(浙江社会科学院主席陈诗达说:“这些年轻人和他们父辈不同,他们都想靠大脑而不是肌肉谋生。)由此可知,新生代农民工最基本的利益诉求是找到一份工资较高且稳定的工作,而为了实现这个诉求,掌握一技之长就成为他们最直接的利益诉求,因为专业技能知识是他们获得更好工作、更高收入和更大城市生活空间的必备条件。

1.2.2拿到工资和享受五险一金待遇

拿到工资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一方面是由于获取劳动报酬是付出劳动的农民工的基本权利,更主要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拖欠问题十分严重,因为缺乏社会经验或者盲目追求过高待遇的他们更容易被黑心的用人单位所骗用。新生代农民工想要享受五险一金待遇,更多是希望能保住他们拿到的工资,因为在劳动中一旦受伤或得病,没有工伤保险或医疗保险3的他们,不仅可能将辛苦挣得的工资花费掉,还可能赔上自己的下半辈子;同时也是希望国家用强制手段进行再分配以弥补他们付出与所得巨大差距,希望将来干不动可以拿到养老保险,找不到工作时可以享受失业救济,将来在城市买房时可以使用公积金贷款。在满足掌握一技之长找到稳定工作这个基本的利益诉求后,拿到工资就成了找到工作的初级外延利益诉求,享受五险一金待遇则是其高级外延利益诉求。

1.2.3在城市中拥有自己房子或租住廉价住所

2008年1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考察重庆时曾语重心长地对农民工说:“现代化建设取得今天这么大的成绩,离不开农民工。城里那么多高楼大厦,是谁建的?大部分是农民工建的”,但建成后的高楼大厦却无情地把农民工挡在了外面。农民工希望在城市中自己的一套房子,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渴望有朝一日居住在辛苦奉献多年的城市,而住房是阻挡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城市市民最棘手的障碍。年复一年的春运提醒着我们,中国尚有如此多的人尚未实现安居和乐业的统一,每年年根支撑他们不辞劳顿千里归家的动力,既有短期团聚的甜蜜,更有长期分离的酸涩。他们渴望在城市有自己的一个小家,四五十平就可以,或者能够长期租住廉价干净的房子,每天辛苦劳动之后能和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一起。1.2.4 农村留守子女获得良好教育或城市流动子女获得公平待遇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学历的期望大多数是大学学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三者合计达89.1%,其中希望子女将来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高达38.8%。新生代农民工对子女学历近乎不切实际的期待是他们复杂心理的表现:其一反映了他们对当今社会的深刻认识,对知识教育及文化的尊重、珍视和敬畏之情;其二反映了他们的自我否定,对自己受教育程度的不满;其三,出于“代偿”转移心理,他们寄厚望于下一代攀登自己没有达到的人生高度4。由于上述原因,他们竭尽全力让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希望农村留守子女获得良好教育,城市流动子女获得公平待遇,是他们最关心的利益诉求。

1.2.5获得城市户口享受市民待遇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缺乏甚至没有务农经验,土地情结淡薄,他们更熟悉的是城市的生活方式,渴望融入城市,不想做来了就用、用完走人的“候鸟”。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融入城市的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他们想享受捆绑在城市户籍上的就业、社保、住房、子女教育等一系列高福利待遇,但从我国近期处理农民工问题的思路研判,我国可能采用农民、农民工和城市市民的城乡三级管理制度,让农民工享受与城镇职工性质相同但福利水平较低的各项社会福利5,假定这样,上述四个层次的利益诉求的满足状况所附带的福利水平将低于城市职工,获得城市户口享受市民待遇也就成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终极利益诉求。二 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的政治紧迫性

“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运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是不肯动弹的。”鲁迅先生七八十年前先生所阐述的真理,对于七八十年后的中国社会依然是适用的,2003年孙志刚以被打死的生命终结收容遣送制度便是其血淋淋的证明。鲁迅的话和孙志刚的血表明,在中国的政治氛围中强调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影响是非常微弱的,只有残酷的现实危机摆在面前甚至有些人流血的时候,中国的决策层才能在紧迫的氛围中推动中国动一下,因此本文将重点阐述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的政治紧迫性。

2.1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事关收入再分配和经济复苏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一个最明显趋势就是,政府收入增速明显过快,而居民收入所占比重则相对下降,从1998年至2007年,政府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从17.5%上升到24.2%,居民收入所占比重从68.1%下降至57%。而富裕起来的政府却专注于经济建设,在社会保障上投入的力度不足,从最近几年10%~11%的社会保障支出比重看,在国际上仍是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的比重在50%上下,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也在20%左右。收入分配体制的失衡,使得原本应该由普通百姓消费的资金,最终变成了政府的投资,政府又没能及时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剧了消费率的下降。“出手要快、出拳要重”的4万亿投资使40%左右的投资率几乎已达增长的极限,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海外需求急剧萎缩的情况下,高投资并没有海外尤其是美国的高需求与之对应,最终必然是产品积压过剩,而扩大内需则成为事关经济复苏的关键因素6。

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可以实现政府和居民收入的再分配以促进消费,同时也有利于缓解当前巨大的农民工就业压力和实现国民经济从“劳力增长”向“技能增长”的转型;为新生代农民工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保体系以及对其住房需求以及子女教育提供更多的福利政策,比单纯的发放消费券更能促使农民工放开顾虑尝试消费,而且从经济学理论来说,低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高于高收入人群,分配给穷人比分配给富人更能刺激消费,也更能增加一个国家的整体福利;允许符合相关条件的新生代农民工获得城市户籍,不仅能够实现城乡的良性互动以有效促进城市化进程,而且能为农村土地流转腾出更大空间以促进规模化经营推进。

综上所述可知,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不仅能实现政府和居民的再分配以提高国家的整体福利水平,而且对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以摆脱本轮金融危机和实现经济触底反弹具有重要的杠杆作用。如果政府一味依靠加大投资来拉动经济“保八”增长,不仅会加重我国经济高投资低消费的结构性失衡,而且由此引发的失业、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将严重威胁社会稳定。

2.2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是减少犯罪和防止骚乱的最佳选择

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不断呈现出“两高”特点,一是在居高不下的农民工犯罪中占据高 比例,近些年天津市外来人口犯罪案件中,年龄在18岁至35岁之间的犯罪人数占到七成以上;二是在潜在危害巨大的青少年犯罪中占据高比例,据上海政法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吴鹏森调查,上海市青浦区近些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不满16岁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参与刑事作案的人数已占到六成7。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率不断增高,不仅对普通百姓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威胁,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演变成骚乱的可能性持续升高,2005年法国骚乱8就给我国提了一个醒。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社会环境方面主要是就业危机和机会缺少引起,自身素质不高,竞争力较差也是重要因素,2008年8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一项调查也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眼中最大的社会不公平就是 “普通老百姓向上发展的机会太少”以及由此导致的分配不公。据此可知,要想有效地遏制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的不断蔓延,必须要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各个层次的利益诉求,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技能和素质,让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向上发展的空间,同时通过社会保障、住房福利以及子女享受公平教育实现收入的再分配,提高其生活质量以减弱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如果政策制订忽视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将铸成大错,那将是中国的损失,也是中国的危机。中国的农民,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善良、最听话、最能忍耐的一个特殊群体,可是,一旦被激怒,又会骤然成为世界上最庞大、最无畏又最具破坏力的一支队伍!农民之所以安分守己,是因为他们还有“奔头”。最好不要把他们的卑微的“奔头”掐灭,否则城里人也不会有好日子过。三 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满足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

3.1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满足现状

3.1.1职业技能培训率低且效果不好,工资较低且工作变动频繁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月平均工资主要在1000-1500元之间,远远低于其所在城市的平均工资标准;而且他们工作频繁变动,甚至还有38%没有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他们工资较低且变动频繁最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一技之长,从进城民工的总体情况来看,参加过专门职业培训的仅占10%左右,而且职业技能培训也很难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政协副主席陈万志认为,有的地方政府组织的培训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用品破旧,比如说,在进入数控时代的今天,一些地方举办的机床培训学习班,用的还是上世纪那些老掉牙的机器9。

3.1.2工资拖欠依然存在,五险一金参保率低且保险效果难以发挥

由于各级政府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监督和惩罚力度以及采用预先垫付的备用金制度等各项措施,工资拖欠得到了有效地解决但依然存在。在农民工的社会福利方面,目前只针对性出台了养老保险办法的意见征求稿,缴费比例比城镇职工有所下降,但异地续接的可操作性仍备受质疑;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仍没有出台针对农民工的办法,其参保率一直较低,其中医疗保险大多仍采用农民的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但由于新农合大多指定在所在地县级以下医院的花费可报销,而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意外受伤或得病须在当地及时救治,致使医疗保险的保障效果不明显。总体上看,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险存在参保率低、异地转接困难以及保险效果难以发挥等问题。

3.1.3居住状况不乐观,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未向农民工开门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有49.8%住在集体宿舍,居住条件绝大多数都比较简朴甚至简陋,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心理归宿、子女教育等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向城市贫困居民提供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迟迟不向比城市贫困居民收入还低的农民工“开门”,农民工根本购买不起价格超高的商品房,有条件的只能租住在治安和卫生较差的城市郊区或城乡结合部,这么渴望融入城市的他们感受到极大地排挤,而且让孩子成长在鱼龙混杂的环境,严重束缚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和制约了城市化进程。

3.1.4农村留守子女缺乏关爱,城市流动子女获取公平待遇难

农村留守子女在成长中存在“五缺”现象,即亲情缺“慰”、生活缺“助”、心理缺“疏”、学习缺“导”、安全缺“护”;另外,在实现农村中小学的义务教育之后,上高中(职高)特别是大学成本高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虽然职高以及大学的教学质量整体偏低以及就业前途堪忧,但上职高或大学仍不失为农村留守子女走向城市的一条捷径,国家有必要在农村推行职高和大学学费减免政策以创建一条向城市输运高素质的人才为主的城市化之 路。城市流动子女方面,虽然2006年义务教育法的修订以及我国在2008年春季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为城市流动子女进入公立学校扫除了理论上和经济上障碍,但由于城市公立学校隐形成本较多等因素进入城市公立学校仍比较困难;另外,城市流动子女不能参加当地高考,导致其上高中和大学的成本和难度增加,影响其技能和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3.1.5获取中小城市户籍相对容易,大城市户籍难以获取

1997年中国政府发布的《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规定,允许在小城镇有稳定就业或收入来源、有合法住所的农民在城镇落户,现在这一政策的适用范围已从小城镇扩大到中等城市。其中有合法住所最难满足,新生代农民工还寄希望于享受捆绑与户籍上的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政策拥有合法住所,而合法住所却是获取中小城市户籍地一个条件,有合法住所的条件使新生代农民工获取中小城市户籍进入了死循环。我国现阶段户籍制度改革的趋向,2009年2月上海艰难破冰的户籍新政规定“居住证转户籍”应当同时符合5个条件: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期间按规定参加城镇社会保险满7年;依法缴纳所得税;被聘任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具有技师(国家二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以上职业资格,且专业及工种对应;无违反国家及上海市计划生育政策规定行为、治安管理处罚以上违法犯罪记录及其他方面的不良行为记录的人员。其中最难符合的就是“在上海被聘任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技师以上职业资格且专业及工种对应”,这几乎堵死了农民工获取上海户籍的道路。

3.2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资金投入机制不合理导致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资金投入大多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而这个机制在实际执行中阻力重重,这直接导致了用于农民工问题的资金投入不足。政府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劳务输出地和务工所在地地方政府三方,其中劳务输出地大多是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财政本身就捉襟见肘,其对农民工培训资金以及农民留守子女教育的资金投入受到极大限制;而作为受益者的务工所在地政府财政虽肥的流油,但依靠城乡二元制度的袒护将农民工及其子女排斥在城市外,很少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享受五险一金待遇、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保障以及城市流动子女的教育进行投入;这样政府中有效的投入实体就只有中央政府。让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福利买单更是一种奢望,用人单位极力将农民工的工资向最低工资标准挤压,哪里还舍得花钱在农民工的培训以及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呢?让农民工个人出钱更是不现实,一是本身工资就很低,二是政府有关农民工的各项福利安排的预期并不明朗,有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不敢轻易投资。综上所述,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有效资金投入实体就只有中央政府,参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投入比例推断10,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对用于农民工问题的资金投入比例应为1:0.5:0.5,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投入比例大概为1:1,假定政府期望对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资金投入1的话,实际有效的投入只有1/4,这直接导致了对解决农民工问题资金投入不足。3.2.2 农民工徘徊在城乡二元结构之间缺乏专项管理

年复一年的春运将那些原本分散的外出务工者遽然集结至车站和码头,由此所形成的冲击则以较为极端的方式警醒着我们:尚有如此庞大的农民徘徊在城市和乡村之间,而我国政府对他们却缺乏专项管理,大多数是被迫将其纳入城镇职工管理或习惯性纳入农民管理,导致对农民工的管理制度设计缺乏针对性、执行可操作性不强以及期望效果难以发挥。2009年政府提出要着力解决大学生以及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在2009年1月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采取六大措施促进大学生就业,但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出台促进农民工就业的一个措施;中央政府除针对农民工出台养老保险办法以及上海、成都等地方政府制订包含老年补贴、工伤(或者意外伤害)和住院医疗三项的综合保险制度外,农民工社会保障大多被纳入并不适合农民工的城镇职工社保体系;城市针对城镇贫困居民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但国家却没有针对比城镇贫困居民收入还低的农民工住房需求出台相关的福利措施;虽然城市流动子女可以免费就读城市公立学校,但却没有针对城市公立学校隐形成本支出较多的情况对他们出台进一步的减免补贴政策。对农民工缺乏专项的管理,使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成本和精神压力巨大,也严重制约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在对农民工进行专项管理,建立农民、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城乡三元管理结构。四 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对策研究

4.1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重要前提

4.1.1建立中央、地方、用人单位和农民工2:1:1-0.5:0.5-0投入机制

在“3.2.1资金投入机制不合理导致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中已经指出,农民工问题相关资金投入的有效实体只有中央政府,为保障农民工问题的有效解决中央政府必需加大资金投入,另外根据“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务工所在地地方政府也必须农民工进行资金投入。但以往中央和地方1:1的投入比例已经难以施行,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带来地方财政的重大支柱土地出让金减少让地方政府的融资难度剧增,与其每年向地方财力转移性支付不如减少地方政府的资金配套比例,不如加大中央政府投入减少地方政府配套。鉴于1994年税制改革后中央和地方财政6:4的比例,再考虑到中央可以采用发放国债等多多手段融资,中央和地方财政可采用2:1的资金投入比例。用人单位是农民工进程务工最直接的收益者,因此用人单位也要对农民工进行资金投入,可考虑采用1-0.5之间的浮动配套比例,但考虑到用人单位唯利是图的本性,一方面要采用法规制约否则不予办理年检等法律手段,另一方面采用中央财政补贴地方税收返还等经济手段。鉴于农民工本身收入水平有限,适宜少点出资以便登记管理等,可考虑采用0.5-0的浮动配套比例。这样,在农民工问题的资金投入上,假如中央政府出2元钱的话,就要让务工所在地地方政府强制配套1元钱,同时采用法律和经济手段让用人单位出1元至5毛,再根据实际确定农民工个人出5毛甚至不出钱。

4.1.2建立中央专门管理、地方专职协调和资金专项使用的专项管理

务工所在地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对农民工采取的“打工可以,户籍不接”的政策,导致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长期徘徊在城乡之间,处于无政府或多政府管理的状态,中央应对其进行专门管理,在国务院下设农民工管理委员会,以帮助其顺利实现从农村到城市的过渡。另外,国务院直属的农民工管理委员会应在市级城市垂直设立职能部门,落实农民工管理委员会的各项措施,各职能部门委派专员协调,并将其纳入当地政府的政绩考核。还有重要的一点,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用人单位以及农民工个人投入资金纳入专项管理,不再采用委托地方政府实施中央转移拨付的方式,采用农民工管理委员会直接拨付各市级城市垂直下设职能部门负责实施。这样,就形成了农民、农民工和城镇市民三元管理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会层级矛盾扩大化,但面对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对农民工的一味排斥,将农民工纳入专项管理避免被边缘化,仍不失为解决现阶段农民工问题的一个权宜之计。

4.2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的具体政策构想

4.2.1使培训单位向农民工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

新生代农民工第一层次的利益诉求是“掌握一技之长,找到工资较高且稳定的工作”,其关键点在于促使培训单位向农民工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拥有一技之长的农民 工才能找到工资较高且稳定的工资。为实现这个关键点,首先中央政府及务工所在地地方政府要按照2:1的比例向培训单位提供培训补助作为利益吸引,但为促使培训单位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培训,要按照以下三个方面考核给予培训单位的补助金额已实现对其有效牵制:(1)培训农民工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数量以及成绩高低,已实现政府对培训效果的事后监督和为农民工获得城市户籍提供技能素质方面的认证;(2)培训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数量、期限以及相关待遇等,已实现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挂钩切实提供培训效果,调动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3)培训农民工对培训单位关于培训师资、培训内容以及是否满足市场需求等的评价,改变农民工在职业技能培训的弱势地位,已使农民工获取其想要的职业技能培训。

4.2.2使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缴纳五险一金和实现社会保险跨城全国管理

新生代农民工第二层次的利益诉求是“拿到工资和享受五险一金待遇”,由于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要重点解决的就是农民工社会保险缴费比例低、跨城转接困难等问题。其中缴费比例低主要是由于用人单位不愿农民工缴纳五险一金所导致的,要想促使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首先中央政府和务工所在地地方政府要对用人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和税收返还或费用减免等方式作为利益吸引,同时要对未缴纳的用人单位进行不予办理年检、干扰银行放贷等方式惩罚性督促,形成一个“用人单位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获取补贴不缴纳受到惩罚”的局面;要按照以下三个方面考核给予用人单位的补助金额已实现对其有效牵制:(1)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的数量、期限以及相关待遇等,为农民工维权提供法律保障和为农民工获得城市户籍提供就业方面的认定;(2)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的比例以及缴费金额等,已切实保证该补助能满足第二层次的利益诉求;(3)农民工对用人单位发放工资、缴纳社会保险以及其他福利待遇方面的评价,同样为改变农民工在用人单位的弱势地位以及促使用人单位更好地对待农民工。阻碍农民工享受社保待遇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社保跨城结转困难,按照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转移办法来看,转保只能转个人账户的部分,但转入地将承担加上社会统筹资金计算出来的退休金,致使很多地方都不愿意接受外地转入,对于退保倒是大开绿灯。要促使农民工的社保合理流转,需要对农民工的社保基金进行跨城的全国统筹,纳入国家统一的农民工社保基金大账户,打破在各个城市之间的分割。

4.2.3制订针对农民工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

新生代农民工第三层次的利益诉求是“在城市中拥有自己房子或租住廉租房”,工资收入低于城镇职工的农民工购买商品房大多是不现实的,但城市向贫困居民提供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却不向农民工开放,要实现2009年两会“居者有其屋”的目标,中央政府就需要针对农民工出台区别于城镇职工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一方面要由中央财政拨付专项资金而不依赖于务工所在地政府出资进行建设,另一方面要针对农民工特点选在务工集中地区建设小平简装的经济适用房或廉租房。还有重要的一点,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不能对所 有的农民工开放,要按照以下条件优先满足:(1)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等级、在城市签有劳动合同工作的期限以及在城市缴纳社会保险的年限等,以激发农民工提高自身职业技能水平和减少农民工在各城市之间的盲目流动;(2)有孩子在城市上学以及夫妻双方在同一城市共同工作的期限,已使农民工子女得到更多父母的关爱和接受较好的义务教育,同时提供农民工夫妻在城市的生活质量。

4.2.4使农民留守子女免费上高中大学和城市流动子女接受公平待遇

新生代农民工第四层次的利益诉求是“农村留守子女获得良好教育或城市流动子女获得公平待遇”,在满足第三层次利益诉求时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优先向有孩子在城市上学的农民工倾向,可促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更多将孩子带在身边,另外要督促劳务输出地政府在农村寄宿制学校方面加强投入,缓解农村留守子女“五缺”问题;虽然大学的教学质量堪忧以及就业前景不明朗,但上大学仍不失为农村孩子进入城市的捷径之一,况且国家为那些考不上高中大学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了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以促使其融入城市,对这个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村青少年就更应该提供免费的高中和大学教育以促使其更好进入城市,形成农村孩子通过“技能培训”和“知识升级”两条道路融入城市,为退经我国经济从“劳力增长”向“技能增长”乃至“智力增长”的转型。对于城市流动子女进入城市公立学校在制度上是可行的,但现实中仍面临重重阻力,一方面中央政府要强制各城市中小学接收不少于20%的农民工子女,另外选取较好的私立学校让农民工子女免费就读,通过进行财政补贴的方式对城市公立和私立学校进行补助,已使城市流通在城市有学上甚至接受较好的教育;对于让城市流动子女全部可以参加当地高考在目前是困难重重的,可以考虑允许在城市中考中排名前20%的城市流动子女参加当地高考,有限度的放开可能在务工所在地地方政府的承受范围之内,同时也激励农民工子女更好地学习。

4.2.5满足上述四个甚至某几个层次利益诉求就可实现

新生代农民工第五层次的利益诉求是“获得城市户籍,享受市民待遇”,根据1997年《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规定,允许在小城镇有稳定就业或收入来源、有合法住所的农民在城镇落户,这样在满足上诉第一、三层次的利益诉求就可以获取城市户籍,但第二个条件“有合法住所”是很难满足的,可考虑效仿上海户籍改革的思路,转向对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在该城市工作年限等要素转变;对于大型城市来说,提高资格证书的等级、在该城市工作、缴纳社会保险及所得税的年限仍为主要的入门因素。值得说明的是,上述各个层次并没有明显的顺序划分,在满足一定层次利益诉求之后就可能满足第五层次的,获得城市户籍又反过来促进各个层次的满足,尤其是第三、四层次利益诉求的满足。

结 语

由于我国政治制度的缺陷,农民以及农民工在我国政治氛围中话语权极度缺失,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更是难以得到合理的关注和满足,而新生代农民工却是促进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事关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和谐发展,因此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进行研究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政治紧迫性。

本人参考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描绘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五级层次图,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中两个重要瓶颈:资金投入不足和缺乏专项管理,提出了建立中央政府、务工所在地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2:1:1-0.5:0.5-0投入机制和中央专门管理、地方专职协调和资金专项使用的专项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诉求的具体政策构想。

谢 辞

在我的毕业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要感谢张艳欣老师给予的指导。从论文选题、论文结构以及论文的具体内容,张老师都给了我中肯得当的指导,在某些细节问题上还跟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交流,经过她的指导使我的论文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再次为张艳欣老师的付出表示谢意。

通过本次论文的撰写,使我对农村问题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深深地感受到农民以及农民工的生活是多么艰难和痛苦。作为来自农民的孩子,写论文的时候我经常想起我的父母亲,他们起早贪黑省吃俭用供我上学受尽艰辛,在此对我的父母亲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无限的感激。

再次感谢张老师!祝你心想事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 2006.[2]刘俊彦,吕鹏.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青少年 研究中心,2007年第9号.[3]钱正武.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06.[4] Wang Ying, Young migrants seek skills: Poll, China Daily, 08/03/2007: page3.[5]肖锋,胡赳赳,山鸡哥.都是农民:30年来城市与农民的纠葛[J].新周刊,2009,5.[6]谢九.2009两会特别关注:让利于民事关经济振兴[M].三联生活周刊,2009,8.[7]于建嵘.法国骚乱提示中国未雨绸缪[N].南方周末, 2007-04-25.[8]《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春运遐想:农民工“居”与“业”能否统一[J].中国经济周 刊,2008,5、6.[9]邓聿文.解决2500万农民工就业的几种思路 [N].华尔街日报中文版, 2009-02-18.注

[1]观点转自:刘俊彦,吕鹏.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7年第9号。

[2] Wang Ying , Young migrants seek skills: Poll ,China Daily, 08/03/2007: page3。[3]新生代农民工可能在劳务输出地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新农合大多指定在所在地县级以下医院的花费可报销,而新生代农民工大多意外受伤或得病须在务工地及时救治,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形同虚设。[4]观点和数据转自:刘俊彦,吕鹏.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状况及代际对比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7年第9号,有微小修改。

[5]根据2009年2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农民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征求意见稿,农民工个人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从目前的职工工资总额的20%降为12%;农民工个人缴费比例则取消了8%的硬性要求,可在4%—8%之间自选。据此推断,我国处理农民工问题可能采用独立于农民和城镇职工的模式,参考城镇职工模式但降低相关指标。[6]观点转自:谢九.2009两会特别关注:让利于民事关经济振兴[M].三联生活周刊,2009,8。[7]数据来源:董振国,梁鹏,张军.缺乏务实观念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观亟待矫正[N].《经济参考报》,2009-3-20。

[8]法国骚乱:2005年巴黎,两名少年移民为逃避警察追捕,躲入变电站后遭高压电电击致死,激怒了对社会严重不满的法国第二代移民,他们放火烧汽车、学校、店铺引发骚乱,并迅速蔓延到法国全境,还涉及到比利时、德国、意大利等欧盟国家。法国第二代移民与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十分相似。

[9]观点转自:蔡正奋.培训农民工要与时俱进 [N].重庆日报,2009-03-10。

[10]根据卫农卫发〔2008〕17号《关于做好2008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通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缴费比例为中央政府40元、省市县政府40元,个人20元,据此假定我国财政投入的一般规律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1:1:0.5。

第四篇:和谐社会协调利益研究论文

和谐社会不是一个锦上添花的抽象理想,而是一个有着明确所指的现实战略构想。尽管在理论上和谐社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关系,但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和谐社会的最基本含义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一种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这样一种均衡的利益格局是和谐社会最主要的基础,也是关涉到我们这个社会未来前景的根本之所在。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不断加剧。无论是按照基尼系数来衡量,还是按照收入分组还衡量,我国的贫富差距都已经进入世界上收入分配很不平等国家行列。在绝对的水平上,我国的贫富差距要比西方发达国家、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前苏联东欧国家都大。有人说,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中国是城乡二元结构,基尼系数等衡量贫富差距的指标,应该在城乡内部分别计算,城市算城市的,农村算农村的。这样的主张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世界上一些贫富差距悬殊的国家,往往也是城乡二元结构。比如,巴西是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但巴西的贫富差距也有相当部分是由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那么,这些国家是不是也要城乡分开计算贫富差距?进一步推论,有的国家贫富差距大,是不是贫富也要分开计算?

有人努力掩饰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也许是用心良苦,即担心注重利益关系的调整会影响经济发展,是在为继续坚持效率优先进行论证。其实这是一种缺少分析的看法。必须看到,在最近几年间,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正在发生变化,需求越来越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而且,能不能形成相对充沛的内需,是关涉到我国未来十年二十年经济是否能够持续高速度发展的关键之所在。而要形成足以支撑经济持续高速度增长的内需,必须以调整利益关系为前提。现在的现实是,过大的贫富差距已经成为抑制需求形成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个流行的说法是,我国社会中20%的人拥有整个社会80%的财富,而另外80%的人只拥有20%的财富。这个说法虽然有些简单化,但大体可以为多次调查的结果所证明。现在的问题是,拥有80%财富的那20%的富人,虽然有充沛的支付能力,但需求开始处于饱和状态。而拥有20%财富的那80%的穷人,虽然有多方面的需求,但却缺乏足够的支付能力。这样的贫富格局不解决,国内市场的需求是不可能旺盛起来的。

从推进市场化改革的意义上说,协调利益关系,特别是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是建立一个好的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现实的背景是,通过过去四分之一世纪的改革,我国建立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但理应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种种利益均衡机制却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结果就是社会利益格局的严重失衡以及由于利益格局失衡引致的各种社会矛盾的大量出现。因此,要建立一个好的市场经济,要使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顺利运转,我们必须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均衡机制建立起来。

协调利益关系,政策很重要,机制更根本

调整社会中的利益关系与格局,当然需要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但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能够协调利益关系的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政策很重要,但机制更根本。

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如此戏剧性的变化?在这种变化背后的深层因素是什么?实际上,只要我们认真地追溯一下,就可以发现,在这种种因素背后的,是不同群体在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上所存在的巨大差异。因此可以说,贫富悬殊的背后是不同群体在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上失衡的结果。利益格局严重失衡的背后,往往都无例外地存在这个因素。农民负担问题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顽症,与农民在利益追求能力上的弱势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征地和拆迁中发生的严重不公,是与利益被损害者缺少有效的利益表达渠道与直接关系的;劳工权益屡屡被侵犯,上百万民工辛劳一年后领不到工资,原因也在于他们缺少制度化的利益表达和追逐渠道。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社会的两极化结构就开始形成和定型化,伴随这种定型化过程的是社会能力和社会权利的失衡。在强势群体一方,强势群体的各个部分不仅已经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结盟关系,而且具有了相当大的社会能量,对整个社会生活开始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个强势群体的社会能量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的影响。第二,对社会公共舆论的影响和话语形成的能力。第三,形成了弱势群体对强势群体的依附型关系。而弱势群体在追逐自己的利益上,显然处于无力的状态。这首先表现在,弱势群体在国家的政治构架中缺少利益代表。弱势群体拥有的众多人口与在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中代表的比重是很不相称的。而更重要的是,在我国,弱势群体缺少国际上通行的弱势群体表达自己利益的制度化方式。

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实际上是构建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建立在利益主体分化基础上的博弈经济,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是一种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良性博弈。在这样的体制中,利益表达是博弈的基础。在有关利益表达的讨论中,人们更多强调的是利益表达对于弱势群体的重要性,这当然是对的,但是不全面。实际上,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中,利益表达不仅对于弱势群体,就对于其他群体包括强势群体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调节利益关系的基础是规范财富分配

而在政策和体制的层面上进行利益关系的调整,前提是规范收入分配制度。必须看到,目前我国的收入和财富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非规范化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用诸如个人收入所得税等常规性手段进行有效调控的收入和财富分配过程已经比较有限。可以说,没有收入和财富分配的规范化,任何旨在缩小贫富差距的具体政策措施,在实践中其效果都要打很大的折扣,甚至不能发挥作用。

分析一下近年来我国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具体状况,特别是贫富差距演变的具体过程,就可以发现,贫富差距的扩大已经在一定意义上处于失控的状态。进入21世纪之后,政府对社会中利益关系失衡的状况开始给予很高的重视,并采取种种措施,以遏制社会不平等程度的发展。但从效果上来说,预期的目的并没有达到,贫富悬殊的趋势仍在扩大。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关键是与收入和国民财富配分有关的制度安排处于混乱之中。

我们可以以2002年为例,来看看在这一年里,我们共创造了多少财富,这些财富是通过何种渠道,以何种方式进行分配的?这些财富都分给了谁?政府有关部门能不能监控这个分配过程?2002年是一个有标志性意义的年头,这一年我国GDp首次超过10万亿大关。如果将折旧的因素忽略掉,可以粗略地说,这一年我们这个社会创造了10万亿的财富。下面我们就看看这10万亿是如何在社会的各个部分中进行分配的。大体可以分成四个部分。第一块是企业的利润,大约1万亿;第二块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大约2万亿,其中预算内收入为1.5万亿;第三块是城镇居民的收入,2002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如果城镇人口按4.8亿人(2001年的数字)计算,2002年城市居民的全部可支配收入将近3.7万亿。第四块是农村居民获得的收入,2002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如果农村人口按8亿人计算,2002年农村全部居民的纯收入将近2万亿。这四块加起来共8.7万亿。也就是说,还有1.3万亿找不到主儿,其中包括折旧、非货币化的部分、计算的误差等。应当承认,上述的计算是非常粗略的,当中有重复计算,有误差等,但大体还是看得出来我国国民分配的大致格局。

问题出在什么地方?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共10万亿的财富分配中,有1.3万亿找不到主儿。但主要的问题不在这里,而是在城市居民3.7万亿的收入中。这一块比重是最大的,而同时又是最模糊的。因此需要对这块财富的分配加以认真的分析。在这一块中,有一个部分是“工资总额”,按照统计部门的标准,“工资总额合计”是指国有、集体和其它所有经济单位的职工工资总额合计,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在2002年,工资总额约1.2万亿。3.7万亿去掉1.2万亿,还有2.5万亿。这2.5万亿包括城市中的个体职业者的收入,包括股息、利息、租金等收入。但我们知道,这几块加在一起,远达不到2.5万亿。也就是说,城市居民的收入中,有相当一部分处于灰色状态,不过我们尚没有办法知道确切的数字或比例。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城市居民收入中,除了工资总额部分是处在国家的监控之下外,其余的2.5万亿,即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二,是处在国家的监控之外的。除此之外,我国每年还有相当数量的存量资产介入了分配,其中最主要的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和在强征农民土地上获得的级差地租。如果将这个因素考虑在内,每年以不规范的方式分配的财富比例是相当大的。

收入和财富分配的高度非规范化,给调节社会中的利益关系造成了一系列的困难。

首先,税收无法实现对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有效调控,有时甚至起相反的作用。在有的国家中,人们在税前收入的差距可能会很大,但经过个人收入所得税的调节,这种差距会大大缩小。但在我国,个人收入所得税显然还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结果是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其次,政府难以分辨富人和穷人,再分配的调节措施难以准确落实到人头。在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则将落实低保对象的任务交给了居民委员会。于是就出现了养宠物不能享受低保、使用手机不能享受低保等荒唐但却无可奈何的标准。

再次,工资占GDp的比例过低,劳动报酬分配所占比重过小,工薪阶层难以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应当说,即使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比较,这个比例也是相当低的。

以理性和制度化的方式化解冲突

在过去20多年改革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分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这意味着社会的利益主体越来越多元化。而由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发生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将会成为一种频繁发生的、常规化的社会现象。在这里,我们要关注的不是利益冲突中的是与非,我们要关注的是冲突的内容与性质,以及化解冲突的具体方式。

事实上,利益的多元化以及在利益多元化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并不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现象。类似现象的存在,在世界上是一个通例,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其利益矛盾和冲突比我们社会还要严重。但在这样的社会中,虽然严重的冲突有导致社会动荡的可能性,比如象前一段时间法国的骚乱,但在一般情况下,利益的表达和博弈是一种比较温和的社会互动方式,是正常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进一步说,即使某些严重利益冲突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实质上导致冲突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表达,而是利益对立的本身,甚至有时恰恰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表达渠道。

因此,在今天,我们尤其需要一种务实的、理性的对待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的态度。而在过去,人们往往将利益问题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将利益问题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结果,是使利益关系问题变成一个无法进行就事论事讨论的敏感性话题。因此,当务之急,是需要对利益关系问题去敏感化,转而采取一种就事论事的务实态度,这可能会更加有利于我们对所面对的这些问题的认识,从而采取更加有利于矛盾和冲突解决的措施。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之所以成为一个敏感的概念,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往往将不同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集合为一个笼统的概念,而现实中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往往是具体的,如农民的征地问题,城市中的拆迁问题,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等。在这些问题上,体现的是具体的利益关系,表达的是具体的利益要求。如果利益表达的渠道是畅通的,解决利益矛盾的措施是有效的,这些冲突一般都不会上升到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层面。而且,我们通过对一些利益表达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中的参与者自己也往往很自觉地努力将要求控制在有限利益要求的范围内。

一个好的制度往往并不是表现为其中没有或很少有矛盾或冲突,而是表现为它能够容纳矛盾与冲突,在矛盾和冲突面前不至于显得束手无策或过于脆弱,同时,能够表现出很强的解决冲突与纠纷的能力。在近些年发生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及其处理过程中,我们依稀可以看到政府与民意之间良性互动、以理性化方式化解利益冲突的模式在开始显现。非典暴露了从信息控制到公共卫生体制一系列的弊端,但最终有关社会灾难的信息披露制度在开始形成;孙志刚之死以及其后引起的强大社会舆论,最终导致了实行了几十年的收容制度的废除以及对于社会歧视的关注;刘涌黑社会案件的重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进行的,尽管从司法独立的角度人们可能还有不同的评价,但就政府与民意之间的关系而言,这里无疑有着新的内涵;而由拆迁导致的社会抗议在很多地方也成为改革拆迁办法的直接动力。现在的问题是,需要将这些有益的尝试加以制度化,可以说,这也是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均衡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研究论文

1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由于高校不断扩招、青年教师的大批引入以及其教学任务的加大,高校的教学质量正被慢慢地忽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是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合格的、身心健全的公民,就要求高校必须注重教学质量,一所高校的教学质量直接表现在其师资队伍的素质。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来看,青年教师往往缺乏与学生的交流,在教学中显得生硬和呆板,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普遍缺乏主动性,对听课没有太大的兴趣,为了改变这些现状,青年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社会的环境改变。

2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方法

2.1青年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修养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具有优秀品格的教师不仅能熏陶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应正确的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外,也应该发挥出自身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精神支柱。这里的素质分为知识素质和心理素质。为了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更好的指导学生,青年教师必须及时地更新自己领域里的知识储备,熟悉专业领域的最新进展,以此来满足不同课程的需求,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的教学方式显得模式单一,不能根据教学节奏来改变,这样久而久之会被社会所淘汰。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除了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教师需要有积极开朗的性格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上,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表现在教学的表达能力和教案的设计能力,表达能力的优秀体现在教师是否有一个清晰的教学思路,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并且教师需要在教学前做好充足的教学规划,什么时候完成什么样的任务,都值得去注意和反省。

2.2青年教师应根据教学环境的变化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找出适合当下的教学行为方式

在高校课堂中,学生脱离了教师监管的应试教育方式,就要求青年教师能够紧抓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一种能快速建立师生交流的桥梁是课堂提问,这里的提问是有选择的、有引导性的提问,在提问之前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应善于运用语言的修饰表达能力,选择适时来提问,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发散学生的思维,也能够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组织课堂讨论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一个好的课堂讨论需要选题具有较强的可辨性,难易适中,一旦发现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应该马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应该注意不能跑题太偏,教师应该在讨论结束时做出深刻的认识总结,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更加全面、客观正确的认识,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让以后的教学进行得更加顺利。随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向电子化的科技教学模式转变,多媒体已成为高校广泛使用的教学媒介,青年教师应该多注意多媒体的利用,借助多媒体的优势,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

2.3青年教师应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发现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及时地纠正自己

在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应多注意学生的言行举止,多听听学生的意见,这对反思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应善于主动去挖掘这些信息,做出及时地调整和反馈,对做得不好的地方应该舍弃,对能够优化教学的方法应该加以学习和利用。通过教学上的反思,青年教师们可以在授课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从而消除一些错误的认知,巩固自己总结出来的成功教学经验和方法,找出适合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案。要想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脱颖而出,不仅要求青年教师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和纠正能力,还需要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能够找出其中的不足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素质。

2.4高校作为一个管理的角色,需要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和工作平台

高校的教师评价机制存在失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重心放在科研成果上,而往往忽视了教学水平的提高。这种失衡的评价机制导致的后果是无论教师多么努力地在教学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也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就使教学质量变得越来越差。高校应该注重对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学和科研水平共同协调的发展。还有一些高校纯粹只凭借学生的评价成绩进行衡量,这是不科学的做法,教师需要多方面的评价,比如需要引入教师的自评和其他教师的评价,这样才能促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将提高教师的反思意识。高校应该定期开展师资培训课程和教学研讨工作,在教师之间分享成功的教学方案和经验,进行教学上的交流和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促进教师的教学信心和成就感,也能够加强同事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使教学的效能最大化。

3结语

随着我国的经济腾飞,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青年教师正成为高校的主力军,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发展,我们应该创建一个良好的人文和科研环境,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总结经验,提升教学素质能力,争取成为优秀的骨干教师。

下载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及利益诉求研究论文[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年教师生活工作及利益诉求研究论文[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板桥街道小板桥社区居民利益诉求机制工作情况汇报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

    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向着多元化方向转变,不同人群......

    员工工作生活现状及诉求调查问卷1

    宿迁公司员工工作生活现状及诉求调查问卷本次问卷为不记名答题,其中,选择题为不定项选择,请在您认为正确的选项下方划√。 感谢您的积极参与。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 性别:男□女□......

    青年教师培养的教学督导研究论文

    摘要: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群体,其素质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教学督导是高职院校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概述了教学督导在高职院校中的......

    个人工作自我综合评价及诉求0

    个人工作自我综合评价及诉求 尊敬的公司各位领导: 时间如梭,我到公司工作就快五年了。记得进公司第一天,公司分配我的工作是打扫公司卫生、收发文件、接待工作。这些工作对我来......

    以人为本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论文(五篇)

    以人为本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研究论文 【摘要】“以人为本”加强师德建设提高师德素养,是强化青年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是德育工作的治本之策。【关键词】以人为本 德育 师德......

    试论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培养工作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 教学培养 听课培训 考核机制【论文摘要】针对目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听课培训”为主要方法,安排指导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

    生活教育理论下中学语文教育研究论文

    摘要: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是“生活即教育”。中学语文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应当成为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支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正确解读陶行知的生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