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适宜人的全面发展”专题发言1
在区委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的讲话
——关于“适宜人的全面发展”专题发言
王月英2007年7月1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区九次党代会确立了创建 “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先行示范区的发展目标。这一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紧扣时代脉搏、立足道里实际,凸显人文精神、契合群众意愿,集中体现了一心为民的执政理念。下面,我就“适宜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结合组织部门工作,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首先,“人的全面发展”彰显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在马克思看来,“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人的全部历史就是不断走向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理想境界,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进程,也是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不懈追求。区委确立的“十一五”时期城区发展目标,正是体现着科学发展的理念和对人的发展需求的人文关怀,适应了道里区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其次,“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区域振兴的根本动力。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张力与潜质的核心要素,人的 1
全面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第一资源和第一竞争力。今天,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已经成为道里区能否增强综合实力、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第三,“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城区兴旺发达的本质要求。发展是综合性、整体性的范畴,城区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经济的增长,还包括政治的开明、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发展取向,诠释了新一届区委一切以人为根、以民为重的执政理念,决定了我们要把道里区建设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中心、先进文化的传播中心、开明政治的辐射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力的政治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持和良好的社会条件,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局面。
由于我区的整体经济实力还不是很强,一些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一时还难以完全满足和实现。因此,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辛努力的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作为区委组织部长,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既有我的神圣职责,也是我的人生追求,我感到肩头责任的沉重。我将致力于把贯彻落实区委精神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结合起来,打造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领导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充分发挥全区各类人才的聪明才智,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为推动道里区经济社
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市先行示范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是以先进性建设和作风建设推动党内和谐,为适宜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继续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区建设,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健全基层干部教育管理、激励约束的工作机制,从整体上提高党组织的创造力和战斗力。以迎接十七大召开和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区直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狠抓责任、推进、考评和激励四大机制的落实,树立强烈的开创新局面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弘扬锐意进取、不惧挑战、敢闯敢试的精神风范,努力在精神层面上实现党的思想作风建设与社会整体价值取向追求的同频共振与和谐互动,在全区上下形成“乐于负重,勇于负责,善于务实,敢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形成善于想事、敢干大事、敢为人先的恢宏气势,形成创业奋进的浓厚氛围。
二是以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党内和谐,为适宜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着力提高区直班子为基层服务能力、破解难题能力和加快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坚持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努力创建团结、创新、廉政、高效、亲民的和谐型领导班子。继续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稳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大领导干部轮岗交流、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力度,改进干部评价机制与考核办法,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形成优胜汰劣机制,把那些既
有激情、又能调动别人激情,既善于领导、勇于创新,又能身体力行、具有很强执行力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以机制建设保证领导干部始终富有朝气、奋发有为。切实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女干部和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强化干部的教育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驾驭宏观局面,担得起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畅通党群干群沟通渠道,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努力使我区干部工作适应开创新局面的需要,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是以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推进党内和谐,为适宜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以实施“先锋工程”为牵动,切实加强农村、街道社区和“两新”等基层组织的党建工作,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凝聚发展合力。在抓好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各类新型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把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结合起来,提出工作任务和创造条件结合起来,加压鞭策和排忧解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广大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心骨。加强党员队伍和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制定和落实定期轮训、考评激励等制度措施,保护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水平。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做促进社会和谐的表率。开展“党员关怀”活动,做好关心老劳模、老党员和帮扶困难党员工作,以此增进党内团结,推动党内和谐,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是以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党内和谐,为适宜人的全面发
展凝聚人气。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把聚集人气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型人才和农村乡土实用人才队伍。加强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进一步完善为高层次人才服务的快速反应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环境。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同高校联手建立“社会工作人才研究实训基地”,健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的政策措施,强化对社会工作人才的专业系统培训。完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多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提高专业化社会服务水平,培养造就一支热心社会建设、精通社会管理、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为建设“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先行示范区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同志们,围绕“三个适宜”的发展目标,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握发展是第一要务的主题,注重和谐社会的取向,是我们共同肩负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四者交相辉映、互为一体,为我们绘就了壮美的发展蓝图。我坚信,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人民上下同心,团结奋斗,历经千年春秋、百年寒暑的道里区,必将成为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文明城区。
谢谢大家!
第二篇:《美好宜人的家居环境》教案
《美好宜人的家居环境》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居室设计的基本要素、风格特点、设计原则,提高学生对室内环境艺术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设计制作活动,让学生学会对作品的评价;学会平面图、立面图绘制以及居室模型制作;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在设计艺术方面的基本素养。
3、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环境。
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不同风格的家居设计,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家居设计的特点,初步学会居室的平面制图与模型制作。
难点:在欣赏不同风格家居设计的同时能够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师:家是温暖的港湾,它带给人们的感受是“温暖”,我们都爱自己的家„ 揭示课题
(一)、居室设计中的色彩面积
(二)、居室设计的色彩搭配手法
1、从色相入手
(1)整体偏重于某一色相(2)对比色调
(3)邻近色调柔和清新。(4)冷色调和暖色调(5)中性色调
2、从明度入手(1)高明度空间(2)低明度空间
3、从纯度入手(1)高纯度空间
色彩绚烂,视觉刺激强烈,往往用于比较有个性的空间。(2)低纯度空间
(三)、不可忽视的色彩搭配细节
(四)、居室设计的色彩搭配示例
按照1:1:2:4的比例关系作为点缀色:点缀色:主体色:背景色的面积对比选择四色彩纸,进行居室色彩色块快速搭配的练习。让学生谈谈自己的配色运用。
结合色彩的搭配,课后制作居室模型小样。第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绘图工具,自己回家测量卧室或书房的数据。(教师)本教室的平面图和一个方位的立面图。
教学过程:
1、回顾知识点,导入新课。
(1)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居室设计的风格与要素。(讨论)
(2)要进行居室设计,首先要了解居室的结构,然后依据生活的需要进行规划。在设计中,通常用各类图纸来展示设计意图,如平面图是展示居室的整体结构的,立面图是用来说明墙面或家具的式样的,而效果图则是呈现设计最终达到的直观效果的。今天这节课的任务是学习绘制平面图与立面图。(导入新课)
2、引导欣赏,如何识图。
(1)学生认真观察教科书的平面图,分析功能区域。客厅、卧室、书房、餐厅、厨房、卫生间、阳台。(2)学习制图的常用图例及符号(平面图)。墙体、门、窗、楼梯、家具、电器等。
(3)学生认真观察教科书,学习制图的常用图例及符号(立面图)。a、射灯、镜子、洗手盆、橱柜等。b、尺寸的标注。
3、教师示范制图(教室平面图)。墙体—→门和窗—→课桌橱柜—→电器—→其他—→尺寸的标注
4、教师示范制图(教室立面图)。
基线—→墙体—→门和窗—→课桌橱柜—→电器—→其他 尺寸的标注
5、引导欣赏,认识效果图。
家居效果图就是已设计完成的空间,通过我们的笔、电脑等工具将它的体积、色彩、结构提前展示在我们眼前,以便我们更直观地看到所设计效果。
6、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按10∶1的比例绘制自己房间或卧室的平面图和立面图。第3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制作房间模型的工具及材料。(教师)室内建筑模型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平面图的作用:展示居室的整体结构。立面图的作用:说明墙面或家具的式样。效果图的作用:在平面中达到设计的最直观效果。模型的作用:更准确、更直观地看到设计效果。
这节课的任务是要求每个学生为自己设计制作一间理想的卧室或书房的模型。(导入新课)
2、尝试了解制作材料的特性。
(1)纸类材料:各色卡纸、瓦楞纸、绉纸„„
卡纸特性:有一定的厚度,色彩较多,适合家具的制作。瓦楞纸特性:肌理效果明显,适合制作装饰物件。绉纸特性:质地较软,可以制作窗帘、桌布等。(2)泡沫材料:泡沫板、KT板„„
泡沫板特性:裁切方便,适合制作墙面、家具等。
KT板特性:表面光滑、平整,色彩较多,适合制作墙面、地板等。(3)布类材料:各色质地的布、毛线„„ 布的特性:柔软,图案丰富,适合制作窗帘、地毯等。毛线特性:色彩多,不宜断,适合制作一些装饰物。
3、观察课本中的示范作品。家居模型的制作流程:
画出设计图纸—→用塑料板搭出模型框架→用泡沫材料制作家具—→根据设计意图,粘贴家具。
4、布置作业,表达感受。
主题:要求每个学生为自己设计制作一间理想的卧室或书房的模型。要求:
(1)先设计绘制平面图、立面图。
(2)根据平面图、立面图进行模型制作,制作时注意比例、色彩、肌理等因素的协调关系。
5、作品展示,学习评价。
第三篇:描写春光宜人的诗词
精魂雨露蕴琼葩,五谷粗粮醅酿嘉。九酝醇醪流隽品,满斟春色映桃花。鸿猷紫气迎祥瑞,须发酡颜醉粉霞。祯泰都来家中聚,尽酣俱印脸腮遐。
(网络诗作精选)
第四篇:宜人教育快乐课堂心得体会
宜人教育快乐课堂心得体会
自从参加完培训后,我更进一步了解了课改实效性和实施课改的必然性,回顾以往工作,我觉得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下面我就谈谈通过本次培训获得的几点感受:
一、改变观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要改变以前师道尊严的观念,应平等参与教学活动,蹲下身子,贴近学生,与学生一道参与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质疑释惑,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有效的帮助、指导与调控。在老师与学的共同学习活动中,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心情放松、思维活跃、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小组交流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和激励学生回答的精品,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改变学生学习方式,逐渐推行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组织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各项学习展示中,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引导。
二、课堂教学全员参与,个个展示
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高效课堂教学。高效课堂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我认为: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得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一些课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学生能准确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但很少有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用提问的方式“灌”,直到让学生认同教师事先设计好的答案。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
学习以后,我明白了,要充分准备深入的挖掘学生和教材。创设真实贴近于生活的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同时教师要发动、利用、欣赏、认同大胆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三、学习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我觉得非常具有实效性,可以借鉴。但是也不能一味生搬硬套,应根据我校学生特点、正确选择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模式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情况来选择教学模式,不应拘泥于一种模式。数学课堂教学要上出数学的味道,数学课堂的活跃主要体现在学生思维的活跃上,教学中应力求“神”而不是“形”,只有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为不同的课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无论采用何种模式,只要能在一节课中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与发展,就是“高效课堂”。
教学之道,任重道远。要想畅通无阻的走下去,贵在得法,要想得法必须遵循教学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共同成长。
第五篇:立足全面发展
立足全面发展
不断实现新跨越
——昆山市中医医院
昆山市中医医院建院25年来,坚持“团结进取、勤奋务实、争创一流”的医院精神,奋发有为,锐意创新,由弱到强,全面发展,现已成为昆山地区一所主要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医院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示范中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中医医院信息化示范单位、江苏省首批基本现代化中医院等荣誉称号,2009年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全国治未病预防保健试点单位,江苏省中医药局治未病重点试点单位。医院占地面积42.7亩,建筑总面积63000平方米,拥有病区18个,临床科室26个,年门急诊量达150万人次,出院病人2.5万人次。
多年来,医院坚持医教研工作齐头并进,全面发展。
一、加强专科建设,拓展发展空间
该院以专科建设为依托,不断提高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全院建成23个院级以上专科,36个院级以上专病,6个名老中医工作室,其中国家级农村中医特色专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学科协作组成员单位5个、省级重点专科4个、苏州市级重点专科4个、昆山市级重点专科6个,形成了中医药优势互补的重点专科群。
一是建设重点专科,发挥特色技术。5个“十一五”重点学科协作单位开通了重点专科管理与协作全网平台,分别参与了1~2个病种的研究,开展对重点病种的临床验证工作,有力提高了专科研究应用能力和学术水平。针推康复中心整合针灸、推拿、康复、理疗诊治技术,2008年被市残联确定为昆山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对64名0~6岁残疾儿童的康复治疗。郑氏妇科、闵氏伤科以其学术思想和特色技术,2009年成功申报为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该院形成优势病种33个,开设眩晕、失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中医特色门诊26个,研制院内中药制剂88个,绝大多数为临床常用品种。
二是实施治未病工作,延伸服务领域。在重点专科专病发展和特色技术的支撑下,该院整合资源成立了治未病中心,通过一些防治结合的治未病活动,如“冬病夏治”、“膏方节”、体质辨识体检等活动,让人们了解中医、使用中医、享受中医。中医药服务从治疗向预防保健、中医养生延伸,拓展了发展空间。
三是发挥特色优势,提升应急能力。在加强急诊急救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中医、中西医结合急诊学术水平的提高和临床技术的发展,不断增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该院在应对三鹿奶粉事件、手足口病以及甲流等事件中,积极使用中医药防治手段,在江苏省应急示范市建设中获得好评,急诊科被确定为江苏省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项目。
四是强化中医特色,实施专科护理。以专科护理示范病区建设为载体,推动护理管理向专科化、特色化发展。在护理专科示范病区建设中,加强了对护理人才梯队、新技术项目、论文发表、专业特色、专科理论、专科技能等方面的考核,进一步提高了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并通过规范中医护理操作流程,有效促进中医护理进病区,指导各病区开展了具有专科特点的中医护理操作,如肛肠病区的中药熏洗促进伤口愈合,儿科病区的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口疮,消化内科的中药外敷配合穴位按摩减轻急性胰腺炎腹痛症状等,都取得显著效果。为提高护理人员的中医理论水平,开展好中医特色护理,还每三年组织举办一次护理“西学中”学习班。
二、实施人才工程,培育名医团队
近年来,该院提出了以名医带名科、名科促名院的“三名战略”,大力实施四大工程,积极探索培养名医的有效机制,建设中医人才梯队。全院882名卫技人员中,高级职称115名,博士6名,硕士生导师6名,硕士73名,在读硕士76名,拥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医德风范奖获得者、江苏省名中医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名,江苏省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1名,昆山市级首席医师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5名。
一是推进师带徒工程。建立首批6个“名老中医工作室”,每三年为一周期进行培养,现已完成首批5位名老中医6名学生的考核,并启动了第二批12位名老中医17名学生的师承工作,同时选送3名优秀中医跟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名老中医工作室。
二是实施青苗培养工程。以一年为周期将全院所有青年中医类别临床执业医师纳入培养计划,每月举办名老中医讲座,开展学习经验总结和成果交流活动,并定期举办“诵读经典,弘扬中医”的青苗读书报告会。
三是举办系列“西学中”培训班。每月举办一次“西学中”高层次知识讲座,至今已举办16期,参加培训达1280人次,对西医院校毕业和引进的西医人才开展中医知识培训率达100%。并组织41名医疗骨干参加省中医药局“西学中”研究生班。
四是推出杏林人才工程。努力建设三支队伍和两个群体,即传统中医师承队伍、中西医结合创新队伍、西医综合保障队伍,首席医师、学科带头人骨干群体以及博士、硕士为主的学术群体,使人才结构渐趋合理,人才优势得到突显,推动了医院朝着个人学者化、科室学科化、医院学院化目标的迈进。评选出院级名中医等35人,医院“青年技术骨干”33人,MS护理人才培养对象49人。
三、立足科教兴院,夯实发展基础
作为江苏省高校实习基地、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以及上海、安徽、山东等中医药大学教学医院,医院始终把教学工作当作科教兴院的重要工作来抓,以强化教育教学职能,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提高自身综合水平。
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医院拥有硕、博士学位的医师达到临床医师总数的30.2%,本科学历医师达到95.2%,硕士研究生导师6名,承担临床带教的高级职称老师占其总数的74%,临床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发展趋势良好。建立了一支科教秘书队伍,开展教学行政查房,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二是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医院每年接收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硕士医、药、护等专业实习生近400名,不断在发展中完善教育教学,反过来推动医院全面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的可喜态势。近年来,医院提高了教学经费,年均投入占业务收入的1.5%,主要用在教学设施和学习培训两方面。能够使用闭路电视系统进行现场手术演示直播,提供网络学习的平台,可以浏览万方数据库、疾病知识库和医学电子图书库等。医院要求实习科室每周组织专题病例讨论和教学查房,出科时均通过题库开展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集体评议产生出科鉴定意见,严格做好临床带教。通过多年的真抓实干,一批又一批的实习生,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临床任务,同时也促进了医院师资人才队伍的成长及内涵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是推动科教研上新台阶。在教学带动下,近三年,该院共申报课题110项,其中国家级立项课题1项,国家级合作课题1项,承担国家级课题分中心项目4项,省级立项5项,苏州市级课题立项22项,昆山市级课题立项62项;共完成课题鉴定24项,其中国内领先4项,国内先进16项,省内先进4项;共申报新技术新项目319项,获苏州市级奖2项,获昆山市级奖92项;获国家专利发明奖2项,获苏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获昆山市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共发表论文372篇,1篇被SCI杂志收录。
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医院提出了创建三甲医院的战略任务,将坚持人才兴院、科教兴院战略,将进一步推动医教研全面发展,提升综合实力,不断推动医院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