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绝品》教案
《绝品》导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
2、学习并积累本文精短含蓄的语言。
3、多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字里行间的精妙语言,欣赏小说对人物的精彩描写。教学难点:
多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教学方法:
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
一、导语。
今天,我们一期走进一个故事,这里有画、有人、有情、有义。这就是谈歌的《绝品》。打开书,我们共同学习《绝品》。
二、作者介绍。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天下荒年》是其作品中较好的一部,可以作为“大跃进”前后中国农村精神状况的备忘录。尽管小说的某些议论引起了一些批评家的质疑,但是作品的确受到相当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基层读者的欢迎。
三、朗读课文,解决字词。
四、整体阅读。
(一)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
(二)说说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容。学生自由谈。
(三)小说中哪些内容可以称为“绝品”? 学生自由讨论,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适时引导,最后归纳小结:画“绝”、技“绝”、人亦“绝”。
(四)根据以上讨论,说说小说以“绝品”为题有何深意? 本文标题一语双关,既点明画品之绝,更点出人品之绝。
五、品味咀嚼。
(一)一“绝”——画(唐代珍品)
提问:从文中哪些语句可见此画为“绝品”? 明确:“我仔细看过,此画实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三爷不可错过机会。” “三爷若收下此画,万不可示人。若是有人开价,出多少也是不能卖的啊。”
三爷屏去下人,又关门闭窗,常先生才打开布包,里边又是布,如此四五层,最后取出一幅画来。
常先生笑了笑,就把画卷好,重新包裹严密,双手交与三爷,郑重说一句:“三爷啊,善待此画,我不再多说,此画价值连城,悉心藏之啊。” “那幅画为宝中之宝,实为揭裱后倒装置了。”
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论其装裱,更是绝品。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
(二)二“绝”——装裱技艺 1.找出相关语句: “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论其装裱,更是绝品。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果然是了。” “若复原,怕是要有绝代高手才行。我家三代做收藏生意,父辈只说过有倒揭两层者的绝技,不曾想还有倒揭三层者的。今日算是开了眼界。” 2.补充书画装裱知识: 三分画,七分裱!装裱艺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书画墨宝必须经过装裱才便于收藏、流传和欣赏,因而装裱技术的高低,绫绢色彩的选择与装裱形式的设计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效果;历代书画珍品,如已糟朽破碎,一经精心装裱,则犹如枯木逢春,一些珍贵画作文物因此不致湮没失传。
装裱还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装裱的程序进行装裱。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不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传世书画进行装裱。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而重新装裱的古画,也会延长它的生命力。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延医„„医善则随手而起,医不善则随手而毙。”
(三)三“绝”——人
1.小说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马氏
2.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你认为谁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是围绕“绝品”而展开情节:“收——藏——送”,而这其中的主体即是刘三爷。
3.简单分析归纳常先生和王商人的形象。(1)常先生: 手艺绝(“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眼力绝(“皆货真价实”、“先生目力老到,辨得真伪优劣。”)人品绝(“举止不凡”、“十分豪气”、“常先生在京城被砍了头,罪名是革命党。临刑前常先生哈哈大笑,面色如常。”——舍生取义)(2)王商人: 重情重义(“王商人听得呆了,愣愣地点点头,就把字画退给了三爷。”)诚信待人(实话告知:“那幅画为宝中之宝。”)热爱收藏,保护国宝(“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王商人送到客栈门前,忍不住叮嘱一句:“刘先生,这些字画大多是国宝,还望您悉心收好才是啊。”)4.文中马氏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
衬托作用:以马氏的多疑与对藏品的处置衬托刘三爷的重信守义。5.学生讨论,重点分析刘三爷的形象。
(1)根据文中的情节分析刘三爷的性格特点。
刘三爷考过秀才,现在做商人,于是儒雅与豪气便可以在他身上同时存在了。他为人豪爽对友情十分重视,他信任常先生,常先生推荐的字画“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那幅唐代珍品被行家鉴定为赝品不值几文,他也没有怨恨朋友,并且在常先生突然归来时,仍能够热情相待,可见他做人的大度。(2)马氏在家境败落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卖了字画,刘三爷为什么要赎回这些画?既然已经赎了回来,为什么又送给了王商人?
在刘三爷家境最窘迫的时候,因为对友情的珍视,自己冒雪去把画赎了回来。在他知道了常先生的一片苦心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之时,毅然把这些画送给了可以收藏这些画的王商人。他对朋友、对国宝的这种情感着实令人肃然起敬。6.讨论:
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他们身上共同之处是什么?
三人虽身份、处境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共同地表现出对祖国艺术珍品的热爱。在那样动荡的年代,能够不顾个人利益,倾力保护国宝,由此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四)小结。
“绝品”泛指最宝贵,最珍贵的物品或艺术品,小说的“绝”,可以理解为独一无
二、无人能及。文中的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文中的装裱技艺,能将画揭为三层,后倒装裱,可谓技艺中的绝品;文中的人,刘三爷、常先生的为人,可谓人中的绝品;两人之间的友情也可谓是友情中的绝品。
如果说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实现了“铁肩担道义”,那么作者则真正做到了“妙手著文章”。文章精短含蓄,标题内涵丰富,构思绝妙奇特,这个荡气回肠的故事在读者心目中也可称为绝品。
六、布置作业。积累字词
板书设计:
技艺(天下一流)
常先生:舍生取义
视死如归
画
绝品
人
刘三爷:重情重义
一诺千金
义(宝中之宝)
友情(肝胆相照)
王商人:舍利取义
不忘祖训
第二篇:《绝品》教案
《绝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2、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
4、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二、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2、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三、教学难点:
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
四、教学方法: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氛围
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也为我们留下了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这些艺术品,这些传统美德传承着中华文化,闪耀着夺目的人文光芒。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绝品》,一起去体会文中的这种人文光芒。
二、讲授新课:
1、掌握字词。
装裱(biǎo)茶肆(sì)
闲聊神侃(kǎn)半晌(shǎng)呷(xiā)
怔怔(zhèng)
战战兢兢(jīng)战祸迭起(dié)唱—个喏(rě)埠(bù)
2、文学常识。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天下荒年》是其作品中较好的一部,可以作为“大跃进”前后中国农村精神状况的备忘录。尽管小说的某些议论引起了一些批评家的置疑,但是作品的确受到相当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基层读者的欢迎。
三、复述小说情节。通过默读然后按照情节的 开端高潮-结局
概述小说。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
四、课堂作业:
注音 装裱(biǎo)茶肆(sì)
闲聊神侃(kǎn)半晌(shǎng)呷(xiā)
怔怔(zhèng)
战战兢兢(jīng)战祸迭起(dié)唱—个喏(rě)埠(bù)
第二课时
一、理解课文
1.文题“绝品”二字有何深刻内涵?
“绝品”二字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世上罕有,没人能赶得上”。
2.文中何为“绝品”?(围绕“绝“字展开小说的分析:画和人)①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
②装裱技艺,天下一流,可谓装裱技艺中的“绝品”; ③常先生和刘三爷的为人,可谓人中“绝品” ④两人之间肝胆相照的友情,可谓情中“绝品”。
3.绝在何处?
①画,常先生说此画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价值连城。王商人鉴定此画为宝中 之宝,而常先生将画交与三爷时的那份郑重与叮咛也告诉我们此画非同一般。②这幅画倒揭三层后装裱,而见多识广的王商人也只听说过倒揭两层的,这种装裱技艺也堪 2 称一绝。
③常先生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刘三爷重情重义、一诺千金,豪气与儒雅并存,可谓一绝; ④常刘肝胆相照的友情,可谓一绝。
二、探究课文
1、在保护国宝这件事上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身上体现一种怎样的民族精神? 他们身上有一种重情重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慷慨赴难的民族大义,爱国主义精神。
2、分角色朗读语言描写,在课文空白处做人物点评批注。学习谈歌创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文通过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形象。(1)根据文中的情节分析刘三爷的性格特点。
刘三爷考过秀才,现在做商人,于是儒雅与豪气便可以在他身上同时存在了。他为人豪爽,对友情十分重视,他信任常先生,常先生推荐的字画“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那幅唐代珍品被行家鉴定为揭品不值几文,他也没有怨恨朋友,并且在常先生突然归来时,仍能够热情相待,可见他做人的大度。
(2)马氏是在家境败落的情况下,逼不得已才把这些字画卖了,刘三爷为什么要赎回这些画? 既然已经赎了回来,为什么还要送给王商人 ?
在刘三爷家境最窘迫的时候,因为对友情的珍视,自己冒雪去把画赎了回来。在他知道了常先生的一片苦心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之时,毅然把这些画送给了可以收藏这些画的王商人。他对朋友、对国宝的这种情感着实令人敬佩。(3)联系全文,问:
常先生把这幅画揭为三层的目的是什么?
常先生是一位用装裱店主掩盖真实身份的革命党。在国家危亡的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想拯救国家,拯救民族。在那动荡的年代里,一些艺术珍品随时都有可能流失甚至会被毁坏。因此他选择了刘三爷这位珍爱艺术的“儒商”来收藏这些字画。对于那幅宝中之宝的唐代珍品,常先生为了避免它被别人认出来巧取豪夺而把它改头换面。并且他也相信刘三爷能够信任他,能够不负他的所托。
(4)既然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为什么常先生不把这些画送给刘三爷而是卖给他呢? 因为常先生考虑到自己的特殊身份,总有一天会被人知道。那个时候他送给刘三爷的这些画很可能就成了送给刘三爷的罪名。他是替朋友考虑才这样做的。同时,他把这些画卖给刘三爷,既保护了国宝,又为革命筹集了经费,可以说一举两得。
4、刘三爷和常先生虽身份、处境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共同地表现出对祖国艺术珍品的热爱,从中表现出了他们什么样的精神?
刘三爷和常先生在那样动荡的年代之中,能够不顾个人利益,而保护这些国宝,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的。(正面与侧面结合)
语言、行动细节,环境描写等 常先生---舍生取义 刘三爷
—重信守义、豪爽、对友情十分重视、大度 王商人---深明大义 爱国主义精神
三、小结: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四、布置作业
1、人物分析
刘三爷考过秀才,现在做商人,于是儒雅与豪气便可以在他身上同时存在了。他为人豪爽,对友情十分重视,他信任常先生,常先生推荐的字画“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那幅唐代珍品被行家鉴定为揭品不值几文,他也没有怨恨朋友,并且在常先生突然归来时,仍能够热情相待,可见他做人的大度。
刘三爷在家境最窘迫的时候,因为对友情的珍视,自己冒雪去把画赎了回来。在他知道了常先生的一片苦心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之时,毅然把这些画送给了可以收藏这些画的王商人。他对朋友、对国宝的这种情感着实令人敬佩。
常先生是一位用装裱店主掩盖真实身份的革命党。在国家危亡的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想拯救国家,拯救民族。在那动荡的年代里,一些艺术珍品随时都有可能流失甚至会被毁坏。因此他选择了刘三爷这位珍爱艺术的“儒商”来收藏这些字画。对于那幅宝中之宝的唐代珍品,常先生为了避免它被别人认出来巧取豪夺而把它改头换面。并且他也相信刘三爷能够信任他,能够不负他的所托。因为考虑到自己的特殊身份,总有一天会被人知道。那个时候他送给刘三爷的这些画很可能就成了送给刘三爷的罪名。他是替朋友考虑才这样做的。同时,他把这些画卖给刘三爷,既保护了国宝,又为革命筹集了经费,可以说一举两得。
2、“绝品”的含义
①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
②装裱技艺,天下一流,可谓装裱技艺中的“绝品”; ③常先生和刘三爷的为人,可谓人中“绝品” ④两人之间肝胆相照的友情,可谓情中“绝品”。
3、结尾环境描写
“雪,哑哑地落着” 衬托人物的高贵品格 “四野一时无声”渲染了悲壮、肃穆的气氛
第三篇:绝品教案
课题:绝品 课时: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顺情节,解读人物;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二字的含义。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标: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感受人物的民族大义,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和解读小说人物,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2.学习人物的精彩描写手法。教学难点
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教学方法
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为中国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吗?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如:(展示图片并讲解);同时更积淀下来许多的传统美德,如:勤劳、善良、诚实等等。这些艺术品和传统美德传承着中华文化,闪耀着夺目的人文光芒。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绝品》,一起去体味文中的这种人文光芒。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顺情节,解读文本,赏析人物。
2.深入理解小说题目“绝品”二字的含义。
3.感受人文精神,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三、作者介绍
谈歌,原名谭同占,当代作家。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当过工人、宣传干部、报社记者,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现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在谈歌的创作中有一类作品,如《绝怪》《绝地》《绝意》《绝剑》《绝方》《绝品》等,形成了他的“绝”字头小说系列。这个系列的小说记录的都是发生在作者家乡古城保定的故事。“绝”字头小说故事悲壮凝重,情节大起大落,气势威风凛凛,饱含着对重义轻利、知恩图报、扶危助困等民族传统美德以及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讴歌和赞美。(有强烈社会责任感)
三、整体感知
1.谈歌说:小说因有故事,才有了无穷的魅力。那么《绝品》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括小说故事情节。
明确:
开端
一、茶楼相识,收藏字画 发展
二、推荐绝品,重金收藏
发展
三、行家鉴定,绝品有“诈” 发展
四、再见先生,竟成诀别 高潮结局
五、赎画知价,义赠绝品
2.小说题目为“绝品”,在小说中哪些内容可以称为“绝品”?(小组讨论)
明确:画“绝”、技“绝”、人亦“绝”。
四、品味咀嚼
(一)、一“绝”——画(唐代珍品)
提问:从文中哪些语句可见此画为“绝品”?
“我仔细看过,此画实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三爷不可错过机会。”
“三爷若收下此画,万不可示人。若是有人开价,出多少也是不能卖的啊。”
三爷屏去下人,又关门闭窗,常先生才打开布包,里边又是布,如此四五层,最后取出一幅画来。
常先生笑了笑,就把画卷好,重新包裹严密,双手交与三爷,郑重说一句:“三爷啊,善待此画,我不再多说,此画价值连城,悉心藏之啊。”
“那幅画为宝中之宝,实为揭裱后倒装置了。”
(二)、二“绝”——装裱技艺
提问:找出相关语句?
“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论其装裱,更是绝品。古人云,画赖装池以传。果然是了。”
“若复原,怕是要有绝代高手才行。我家三代做收藏生意,父辈只说过有倒揭两层者的绝技,不曾想还有倒揭三层者的。今日算是开了眼界。”
(三)、三“绝”——人
1、提问:小说中哪些人可以堪称绝品之人呢?
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
2、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三人乃人中“绝品”呢?
(分组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归纳人物性格特征,感受其人品之绝)
任务一:找出文中刻画人物言行的文字。
任务二: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描写赏析人物形象。
任务三:归纳人物性格特征、总结人物品格。
(1)常先生:
手艺绝(“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
眼力绝(“皆货真价实”、“先生目力老到,辨得真伪优劣。”)
人品绝(“举止不凡”、“十分豪气”、“常先生在京城被砍了头,罪名是革命党。临刑前常先生哈哈大笑,面色如常。”——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2)刘三爷:
刘三爷考过秀才,现在做商人,于是儒雅与豪气便可以在他身上同时存在了。他为人豪爽对友情十分重视,他信任常先生,常先生推荐的字画“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那幅唐代珍品被行家鉴定为赝品不值几文,他也没有怨恨朋友,并且在常先生突然归来时,仍能够热情相待,可见他做人的大度。
在刘三爷家境最窘迫的时候,因为对友情的珍视,自己冒雪去把画赎了回来。在他知道了常先生的一片苦心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之时,毅然把这些画送给了可以收藏这些画的王商人。他对朋友、对国宝的这种情感着实令人肃然起敬。(重情重义、一诺千金)(3)王商人:
重情重义(“王商人听得呆了,愣愣地点点头,就把字画退给了三爷。”)
诚信待人(实话告知:“那幅画为宝中之宝。”)
热爱收藏,保护国宝(“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王商人送到客栈门前,忍不住叮嘱一句:“刘先生,这些字画大多是国宝,还望您悉心收好才是啊。”)(舍利取义、不忘祖训)
五、拓展延伸
1、讨论: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他们身上共同之处是什么?
三人虽身份、处境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共同地表现出对祖国艺术珍品的热爱。在那样动荡的年代,能够不顾个人利益,倾力保护国宝,由此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这种民族大义,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2、提问: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你认为谁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文章围绕一幅唐代珍品刻画了三个可歌可泣的人物形象,而这其中的主体即是刘三爷。他对国宝,珍爱保护;他对朋友,一诺千金,信守承诺。他的这种诚信,可以说是做人之本,更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我们同学作为年轻一代,要肩负起传承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的责任,多一些真诚与信任,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文本的赏析,了解了小说以“绝品”为题,一语三关,文中的“绝品”即画绝、技绝、人亦绝。文章表面看,讲述的是收藏书画之事,其真正内涵则在藏画之外,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诚信。谈歌让我们从“画之绝品”感受“人之绝品”,铸造我们重信义、守诺言的高尚人品。
正所谓:一幅古画亦真亦假成就天下绝品,三位男儿重情重义书写人间传奇。
七、布置作业
寻人启事:寻找历史上和我们身边的绝品人物,并以百字进行推崇。
第四篇:绝品教案
《绝 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识记字词、文学常识,2、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3、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
5、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二、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2、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三、教学难点:
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
四、教学方法:
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学习氛围
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也为我们留下了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这些艺术品,这些传统美德传承着中华文化,闪耀着夺目的人文光芒。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绝品》,一起去体会文中的这种人文光芒。(二)讲授新课:
1、掌握字词。
装裱(biǎo)茶肆(sì)闲聊神侃(kǎn)半晌(shǎng)呷(xiā)怔怔(zhèng)战战兢兢(jīng)战祸迭起(dié)唱—个喏(rě)
埠(bù)
2、文学常识。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 曾让你傻半天》等。《天下荒年》是其作品中较好的一部,可以作为“大跃进”前后中国农村精神状况的备忘录。尽管小说的某些议论引起了一些批评家的置疑,但是作品的确受到相当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基层读者的欢迎。
(三)复述小说情节。
通过默读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述小说。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
(四)理解课文
1.文题“绝品”二字有何深刻内涵?
“绝品”二字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世上罕有,没人能赶得上”。
2.文中何为“绝品”?(围绕“绝“字展开小说的分析:画和人)
①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②装裱技艺,天下一流,可谓装裱技艺中的“绝品”;③常先生和刘三爷的为人,可谓人中“绝品”④两人之间肝胆相照的友情,可谓情中“绝品”。
3.绝在何处?
①画,常先生说此画为无价之宝、唐代珍品、价值连城。王商人鉴定此画为宝中之宝,而常先生将画交与三爷时的那份郑重与叮咛也告诉我们此画非同一般。
②这幅画倒揭三层后装裱,而见多识广的王商人也只听说过倒揭两层的,这种装裱技艺也堪称一绝。
③常先生舍生取义、视死如归;刘三爷重情重义、一诺千金,豪气与儒雅并存,可谓一绝;
④常刘肝胆相照的友情,可谓一绝。在保护国宝这件事上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身上体现一种怎样的民族精神?
他们身上有一种重情重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慷慨赴难的民族大义,爱国主义精神。
2、分角色朗读语言描写,在课文空白处做人物点评批注。
学习谈歌创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文通过描写方法表现人物形象。
(1)根据文中的情节分析刘三爷的性格特点。
刘三爷考过秀才,现在做商人,于是儒雅与豪气便可以在他身上同时存在了。他为人豪爽,对友情十分重视,他信任常先生,常先生推荐的字画“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那幅唐代珍品被行家鉴定为揭品不值几文,他也没有怨恨朋友,并且在常先生突然归来时,仍能够热情相待,可见他做人的大度。
(2)马氏是在家境败落的情况下,逼不得已才把这些字画卖了,刘三爷为什么要赎回这些画 ? 既然已经赎了回来,为什么还要送给王商人 ?
在刘三爷家境最窘迫的时候,因为对友情的珍视,自己冒雪去把画赎了回来。在他知道了常先生的一片苦心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之时,毅然把这些画送给了可以收藏这些画的王商人。他对朋友、对国宝的这种情感着实令人敬佩。
(3)联系全文,常先生把这幅画揭为三层的目的是什么 ?
常先生是一位用装裱店主掩盖真实身份的革命党。在国家危亡的时刻,他不顾个人安危想拯救国家,拯救民族。在那动荡的年代里,一些艺术珍品随时都有可能流失甚至会被毁坏。团此他选择了刘三爷这位珍爱艺术的“儒商”来收藏这些字画。对于那幅宝中之宝的唐代珍品,常先生为了避免它被别人认出来巧取豪夺而把它改头换面。并且他也相信刘三爷能够信任他,能够不负他的所托。
(4)既然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为什么常先生不把这些画送给刘三爷而是卖给他呢 ?
因为常先生考虑到自己的特殊身份,总有一天会被人知道。那个时候他送给刘三爷的这些画很可能就成了送给刘三爷的罪名。他是替朋友考虑才这样做的。同时,他把这些画卖给刘三爷,既保护了国宝,又为革命筹集了经费,可以说一举两得。
4、刘三爷和常先生虽身份、处境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共同地表现出对祖国艺术珍品的热爱,从中表现出了他们什么样的精神 ?
刘三爷和常先生在那样动荡的年代之中,能够不顾个人利益,而保护这些国 宝,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正面与侧面结合)语言、行动细节,环境描写等
常先生---舍生取义
刘三爷—重信守义、豪爽、对友情十分重视、大度
王商人---深明大义
民族人士---爱国主义精神
(五)小结
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六)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知识点
2、完成本课练习册同步练习
第五篇:《绝品》教案
《绝品》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绝品》是人教版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处世美德”专题中的第二篇课文,既具有时代特色又贴近学生生活。这篇小说中的人物义薄云天之举令人震撼,小说作者运用富含古典韵味的语言来写小说人物的“义”和“绝”。学习该小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良品质、美好情操方面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顺 情节,解读人物;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二字的含义。
2.技能目标: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仰慕并追随文中所塑造的人物,继承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民族传统和民族大义。
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和解读小说人物。
2.学习小说中人物忠诚于友情的品质,培养学生保护和热爱祖国艺术珍品的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
1.分析小说情节、分析人物语言动作。2.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 教学对象:
十五六岁的高一学生对小说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基本上能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人物的性格,对小说的情节有浓厚的阅读兴趣。由于学生学历尚浅、生活经验不足以及其知识结构的肤浅,故还需多方指导。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设计的基本理念是课程标准中在文学作品欣赏方面的要求。主要采用以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反复的阅读、讨论、提问、思考作答,从多个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艺术瑰宝,如:(展示图片并讲解)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如:勤劳、善良、诚实等 这些艺术品,这些传统美德传承着中华文化,闪耀着夺目的人文光芒。今天,我们走进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绝品》,一起去体会文中的这种人文光芒。
二、作者介绍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三、整体感知
(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归纳故事情节。2.教师点评及给出总结:(1)茶楼相识,收藏字画(2)推荐绝品,重金收藏(3)行家鉴定,绝品有“诈”(4)再见先生,竟成诀别(5)“卖画”度日,义赠绝品 3.分组竞赛
(1)第一组负责第一、二部分内容,第二组负责第三、四部分内容,第三组负责第五部分内容;
(2)针对不同部分,提出相应的问题问其他组的同学;
(3)提出有效问题该组加一分,回答问题有理有据加一分,最后最高得分获胜。4.角色扮演
(1)请三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主要扮演部分为第三部分、第五部分,而在扮演过程中,学生分别揣摩刘三爷、常先生、马氏等人的性格特点。(2)角色扮演与该部分的讲解穿插进行。5.教师补充问题(1)第一部分:
①文章第一部分说,“三爷爽快,凡是常先生推荐,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这表现了两人之间的什么情感?
解答:真诚相待,坦荡相处,互相信任。
②写马氏瞒着三爷,拿字画找行家鉴定有何作用?
解答:衬托三爷与常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验证二人间的真诚、坦荡。(2)第二部分:
①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古画“看不出名堂”,为什么还重金买下? 解答:因为三爷信赖常先生,断定此画为唐代珍品,价值连城。②写常先生店铺被炒,有什么作用?
解答:暗示常先生身份不凡,为下文他因参加革命党而被杀害作铺垫。(3)第四部分:
①好不容易再见到常先生,三爷为什么不提揭品之事并问个究竟呢? 解答:三爷始终信赖常先生,认定常先生坦荡爽直,充分显示了二人君子之交的感人之处。
②第四部分突出了常先生的什么性格?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解答:他不拘小节、豪迈。作为革命党人,他义无返顾。(如:他半夜敲三爷家的门;对于马氏的讥笑,只是大笑;大杯痛饮;大步出门,并不回头;临刑前哈哈大笑,面色如常。)(4)第五部分:
①三爷为什么会把包括绝品在内的字画无偿赠予王商人收藏?
解答:因为王商人的一句“这些字画大多是国宝,还望您悉心收好才是”的叮嘱,表现了他对国宝发自肺腑的牵挂,而非贪婪;王商人识破绝品倒装置,有一双火眼金睛;王商人一句“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说明他是一条血性汉子。这些打动了三爷,并且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于是毅然把国宝送给王商人。
②当你从王商人的口中得知绝品“倒装置”的秘密后,有何感想?常先生为何不将真相告诉三爷呢?
解答:因为常先生明白,三爷与自己相遇相知,互相信赖,三爷一定理解自己,用不着多说。如果挑明真相,有可能泄露秘密,给三爷一家和国宝带来危险,故而隐瞒真相,这恰恰表明常先生用心良苦,深谋远虑。
③请大家阅读文章最后四行,品味环境描写的表达作用,这样结尾有何好处?
解答:内容上雪洁白晶莹,四野旷远,衬托三爷高洁宽广的情怀。四野无声,表达对三爷等人的无限敬意和深深感动之情,此时无声胜有声。结构上,结尾干净利落,戛然而止,发人深思,余味无穷。
四、品读领悟
提问: 课文的标题“绝品”有什么含义?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学生作答(预测):那幅画,装裱技术高超。还有人的品质也很可贵。教师总结:此处的“绝”,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没人能赶得上。一指绝品之画,画本为唐代珍品,但常先生担心此画被人夺走,于是将其揭为三层,后倒装置,造成揭品假象,技为绝技,画为绝品;二指三位绝品之人,三爷、常先生、王商人因信赖、真诚、道义而共同演绎了一个传承国宝的动人传奇,他们是绝品男儿。
板书
画 人
唐代珍品——无价之宝 常先生——舍生取义、视死如归 装裱技艺——天下一流 刘三爷——重情重义、一诺千金
王商人——舍利取义、不忘祖训
五、文本扩展
回过头来再看“绝品”二字,既是独一无二,又是永不断绝。因为在王商人的身后还有我们,乃至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传承着宝中之宝,在沿袭着民族精神,这正所谓“绝品不绝”!
教师举例:
(展示图片)梅兰芳先生的例子: 京剧是我们的国之瑰宝,而京剧大师梅兰芳更是京剧艺术界的一朵奇葩,其表演生动真实,形神俱美,得到了世人的一致赞叹。但是更让我们为之倾倒的是其高尚的人格,梅兰芳在抗战期间,断然蓄须明志,不为民族敌人演出,表现了一代艺豪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梅兰芳先生可谓我们民族的绝品。
但是在我们的身边,同样有这样一些默默无闻、普普通通的人,他们虽然称不上是“杰出人士”,事迹也算不上是“丰功伟绩”,但他们高尚、诚信的品质却感动了中国,撼动了心灵。他们,是一面面道德的旗帜,带动和影响着中国的形象。
她是江西省德兴市李宅乡宗儒村的一名普通村妇。2007年4月9日,陈美丽的丈夫扑救山火意外身亡,丈夫永远地离开了她,留给她一个残破的家,一个64岁的老母亲,一个从小就因患脑膜炎智力严重受损生活无法自理的弟弟,一个7岁的大女儿,一个只有10个月大嗷嗷待哺的小女儿,还有近10年来家里欠下的所有债务。这些债究竟有多少,陈美丽并不清楚。但“欠账还钱,天经地义”这一信念,使她毅然作出用死亡赔偿金来偿还债务的决定。在这个崇尚诚信的时代里,一位只读过小学的村妇,教给文明社会诚信可以如此朴素——她就是被网友称为当下“中国最诚实守信的村妇”的陈美丽。其朴实、诚信的品质同样堪称绝品。
当然无论在我们的历史中还是现在社会中,这样的绝品人物不胜枚举,他们只是其中的一些代表。在今天,同学们更要学习刘三爷、陈美丽那种真实诚信的品质,做一个说到做到的“人”。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领略了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重点分析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并真正的读懂了“绝品” 的内涵。最后让我们用一句对联来结束今天的故事:(全班齐读)一幅古画亦真亦假成就天下绝品,三位男儿重情重义书写人间传奇
八、作业:
1.在文中找出一下生字词,查出拼音,并于作业本中抄写三遍 装裱 外埠 绸缎 神侃 讥笑 呷一口酒 眼拙 半晌 无动于衷 怔怔地 战战兢兢 流淌 衣襟 迭起 军阀 土匪 唱喏
2.完成《同步练习》
3.寻人启事:寻找历史上和我们身边的绝品人物,并以百字进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