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4课时数学教案
-
三年级数学教案第49课时
第7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7页例3,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的第3~
6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
地进行竖式计算。
教具准备:小棒若干根
教 -
三年级数学教案第78课时(精选合集)
第78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复习乘除法的计算,完成第108页第6题,第109页第7—9题,练习二十六的第8—9题。
二、教学过程:
1、P108第6题。
①7个5相加是多少?
师:7个5也就是5+5+5+5+5+5 -
三年级数学教案第75课时
第75课时
一、教学内容
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十五的第11—13题。
二、教学过程:
第11师,比较两个时间的大小,要先换算把时间单位统一起来,再进行比较,指名板演。
1分80秒2时240分
3 -
三年级数学教案第77课时
第77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复习千克和克、时、分、秒完成第107第2—3和P108第4—5题,练习二十六6—7题。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千克,克,1千克=1000克。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重时 -
三年级数学教案第69课时
第69课时
一、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第6-8题和练习二十四的第3-5题。
二、教学过程:
第6题,出示小黑板
1、学校买了一批黑水,每用3瓶,4个月正好用完。学校一共买了多少瓶黑水? -
二年级数学教案第54课时(5篇模版)
第54课时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课本p75,练习课,完成练习十九第2-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通过练习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九七十二九三十六 -
一年级数学教案第一课时买文具
第一课时买文具(一)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
-
高三数学教案:直线方程(5课时)
第一课时 3.1.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教学要求:会根据直线上的两点坐标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给出一直线上的一点与它的斜率,能够画出它的图象. 教学重点:理解倾斜角, 斜率.
-
趣味数学教案(三课时)王严
趣味数学 (一-二年级)教案 移多补少(第一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思想进行比较多与少及多(少)几个。 2、通过各种联系使学生学会用画图或计算的方法来进行移
-
识字一第二课时_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熟读课文、认识3个新偏旁
教学目标:
朗读词串,积累词汇。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巩固旧知
1、认读生字、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
1.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和三个单韵母交了朋友,你还认识它们吗?(教师做口型,生猜韵母。)
2.发下拼音卡片,请学生做口型后找朋友。
二、教学a的四声
1.小朋友们,你们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合集5篇]
识字5、6练习
教学内容:识字5、6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识字5、6的生字和词语,提高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根据句子内容完成句子,提高词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第3课时 旋转 人教版
第3课时旋转教学目标:1.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图形的旋转。2.通过操作、表达,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空间想象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到旋转在生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4课时 解决问题 苏教版
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境,理解连除的数量关系,并能综合运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相同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并能列综合算式解题。3.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教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大全5篇)
识字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 2、初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汉字的信心。 3、诵读
-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角的认识
总课时数:第13课时上课时间:2012年9月27日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⒉认识角 -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第一单元测量
备课日期:2012年8月18日
授课日期:2012年9月2日
课时:第一单元
课题:毫米的认识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 -
二年级数学教案 三位数的减法第1课时
二年级数学教案 三位数的减法第1课时 三位数的减法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不退位和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