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诗歌中的借代
-
借代及其练习
借代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事物的本名,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事物名称来代替的修辞手法。恰当地运用借代手法,既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可以增强语言
-
·借代(推荐5篇)
·借代(一)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二)借代的种类: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
-
借代和象征
2.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
-
借代修辞手法
指的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
-
常见借代词语
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
-
常见借代词语
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
-
借代专项练习
借代专项练习姓名; 减少: 字 1、这是心底的呼唤”中的“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良苦用心”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古代常见借代词语
古代常见借代词语 古代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 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指处所,比喻故乡。又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要对它表示敬
-
借喻与借代[5篇材料]
借喻与借代
诸城卢山中学夏爱平先看例子: ①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 我就知道, 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卑的厚障壁了。 ( 《故乡》 ) ②雨来把缸搬回原地,刚一转身,十几把雪亮的刺刀 -
借喻和借代教学设计
《修辞手法比喻和借代》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辨析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和借代。 2比喻和借代修辞手法表达效果领会与理解。 3.了解答题思路规范答题。 教学重难点:比喻和借代
-
月光中诗歌
夜空中的明月,水影中的倒影,恰似你和我之间,不知道究竟有多少距离,或者真情和假意的存在?然而,庆幸的是,你给我的微笑,伴随着度过了青春的美好。水影中的月亮荡漾着,圆圆缺缺,不是幻觉
-
中晚唐诗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早春呈水部
-
《借代的辨析》教学设计
《借代的辨析》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熟悉并能灵活运用常见修辞手法之一的借代 教学重点 1、借代的常见方式 2、借代与比喻的区别 教学难点 借代的运用 教学方法 问题
-
汉语言借代辞格的运用
汉语言借代辞格的运用一、借代的定义及分类(一)借代的定义传统修辞学将借代辞格定义为根据修辞需要,临时以相关的人或事物代替本来的人或事物的修辞格,叫做借代;逻辑思维将借代定
-
古诗词常用的38个借代词语
古诗词常用38个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南冠:囚犯 4、戎马、干戈、金鼓、烽烟、烽火:战争 5、 烽火、羽书、羽檄:有关战争的警报或军情消息6、丝竹:音乐7、须眉:男子8
-
古诗文中的借代(优秀范文五篇)
文言文中常见借代词语 萧墙”内部(宫殿里的鲁国君主) 万乘”万辆兵车(拥有一支大军的大国即齐国和楚国) 黔首:平民 阡陌:田野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
-
诗歌中重点词语
1.不那 同“不奈”,即无奈。如:晴烟漠漠柳毵毵(读sān sān,柳叶纷披下垂的样子),不那离情酒半酣。(韦庄《古离别》) 2.处表时间,意思是“……的时候”。如: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
-
中晚唐诗歌练习
中晚唐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水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诗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