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
-
物质的聚集状态教案
物质的聚集状态 学习目标:1、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 2、了解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3、初步掌握并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难点:影响体积的因素
-
高一化学 物质的聚集状态第二课时
高一化学 物质的聚集状态第二课时备课人:宋华鹏 一. 教学目的: (1) 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内容 (2) 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 (3) 学会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的运用. 二. 教学
-
示范教案(物质的聚集状态 第二课时)(精选5篇)
http://www.xiexiebang.com 或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课时 从容说课 本节课主要学习气体摩尔体积的基本概念及有关计算,引导学生分析掌握好气体摩尔体积使用范围和
-
2018-2018学年高中化学专题一第一单元第三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备课参考苏教版1
第三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 教案片断 教师提出问题: 1.当物质的量相等时,不同状态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即1 mol Fe、1 mol H2O、1 mol H2的体积是否相同?b5E2RGbCAP 2.如果物质
-
四年级科学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教案
四年级科学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教案 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指导思想: 通过实验,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学
-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1 第1单元 第3课时 物质的聚集状态学业分层测评3
学业分层测评(三) 1.气体的体积主要由以下哪些因素决定 ①气体分子的直径 ②气体物质的量的多少 ③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④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
-
【创新方案】2014年高中化学 1.1.3 物质的聚集状态随堂练习苏教版必修1(共五则)
【创新方案】2014年高中化学 1.1.3 物质的聚集状态随堂练习
苏教版必修1
1.(对应考点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 L
B.1 mol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 -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3.2 化学平衡( 2 化学平衡状态 )【归纳与整理】一、可逆反应1.概念:在 条件下,既能向 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 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2.表示:采用“ ”表示,如:Cl2 + H2O H+ +Cl
-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总结: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初三化学基础知识总结:常见物质的颜色的状态 同学们,是不是还在为如何复习化学而感到烦恼?是不是还找不到很好的总结性复习资料?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现由东南方教育李老师教学
-
物质组成教案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教材与教学思路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上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章第四节 《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化学式的
-
物质运输教案
导入:大家都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细胞就能够完成许多生命活动,比如我们熟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是在细胞内部完成的,正所谓“人是铁,饭是钢,一天不吃饿得
-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课时练习(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度高二化学第二学期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课时练习一、选择题1.一种具有超导性的材料由Y、Cu、Ba、O构
-
物质的量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 -
《物质的密度》教案
《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②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③会用量筒和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
物质的密度教案
典型课例考评课教学设计 黟县渔亭初中 汪云海 课题:八年级物理 第五章 第三节科学探究 物质的密度 时间:2013.10.13 地点:屯溪四中 教材分析:物质的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也
-
物质的量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
-
物质的密度教案
6.3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 2、学会用密度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4、会
-
物质的量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使学生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4)使学生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