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话语权读后感
话语权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话语权这本书,深入地了解美国媒体的发展,了解了美国所谓的新闻强,则国强的说法,以及为什么说美国的新闻史就是美国的强国史这种说法并不为过。以下便是我看了这本书的一些感想。
美国能如此快地发展,离不开媒体的帮忙,而美国媒体的发展,话语权的巩固,则离不开那些开明的领导。美国的领导,从华盛顿到杰斐逊到麦迪逊,他们都受过媒体的不同程度的攻讦和谩骂,造谣更是家常便饭。尤其是杰斐逊,他承受的可是双重痛苦:一方面,要忍受媒体的攻击,另一方面,还要捍卫它们骂自己的权利。但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呵护着美国媒体的发展。其实,人们要感激的,是杰斐逊等人对媒体发展的尊重和护卫,容忍它们的幼稚,容忍它们的偏颇,引导它们最终回到正轨上来,成为美国强大的推动力量。
话语权,乃是一国发出声音对世界的影响能力,从杰克逊时期说起,他那是的媒体是报刊,而他,就是借助对公众舆论的有效调动,特别是借助同情和支持自己的媒体,杰克逊打赢了美国历史上第一场由媒体发挥重要作用的选战。在不能赢得内阁和国会的支持时,杰克逊就会通过媒体诉诸人民,求得民众的热烈而真诚的帮助。而这也为日后的国会议员们做出了榜样——要想话语权,就引来媒体吧。他的这些做法,使得人们逐渐重视起媒体,重视其它的影响力,重视起话语权。他之后,就到了普利策。他的出现,不仅促使《世界报》迅速做大,而且刺激了其他媒体的成熟。普利策、赫斯特等传媒精英的出现,带给美国媒体观念和经营上的巨大转变,尤其是萌生了改善与政府关系的“冲动”。就这样,媒体不断发展着。在麦金莱时期,不仅原有的新闻秘书制度坚持了下来,而且新闻发布会的形式也出现了,难得的是,麦金莱还与来自各地的“舆论制造者”保持着相当程度的联系。到罗斯福时代时,他敏锐地意识到,媒体正在变成一种积极地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并且已不甘心仅仅扮演曝光的角色。事实证明,在罗斯福那里,媒体不仅成了最有效的施政武器,而且还成为了他自己和那个时代的理想飞得更高的翅膀,成为推行改革的最好的“东风”。
在美国,民众对包括总统在内的政客是不信任的,并相信,新闻的责任是对于权力的重要检验,任何企图玷污权力的人都要越过他人的肩膀看看自己是否正被人注视着。尼克松来的“水门事件”就反映了民众对领导人物的监督。这应该是中国要向美国学习的地方吧,我不知道中国民众是否相信自己的政客,但我觉得中国媒体应加大对政府官员的监督力度。这样才能尽量避免那些官员在退休后才被查出犯了罪,才被监禁这种事情的发生。才能为共产党的廉洁奉公做出更大的努力。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好地发展。
话语权的赢得并不容易,有三点是环环相扣的:一是政府要意识到媒体的重要性,意识到话语权的关键性;二是媒体要表现出这种重要性,不仅要有国内的民意基础,更要有国际影响力;三是政府要有意识、讲艺术地通过议程设置来左右美国媒体,影响甚至左右世界媒体,从而掌握国际话语权。而这些,在不断地摸索中,美国已逐渐做到了。他的政府与媒体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我们的媒体与政府也应时刻注意相辅相成,让媒体更好地宣传政府的政策,同时政府要维护媒体的话语权。
另外一方面,在美国,拖欠稿费成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在这个视知识产权保护为生命的国家,谁要是恶意拖欠稿费,不仅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惩罚,而且会遭致社会舆论的唾弃。而在中国,尽管《著作权法》明确指出,必须在2个月内支付作者稿费,但遗憾的是,没有多少人把他当回事,而相关管理部门也不会真的去处罚违法的媒体。从而,追讨稿费也成为作者自己的事情。如此般不重视作者的合法权益,如何能让国人继续热衷于发现新闻,热衷于写稿呢?那又会有谁去相信我们的媒体呢? 也许在看到了别人的长处后,我们应该思考自己如何向它学习,然后做到更好了吧。我们也应加大自己的执行力,维护好大家应有的权益。督促媒体健康发展。在美国,虽然没有新闻法,但美国的相关法律却是多如牛毛,《间谍法》《煽动法》《国家安全法》《地方广播所有权法》等这一系列法律让媒体在近乎透明的法律环境中发展,也使美国的新闻记者清楚他们的底线。美国的媒体十分注重事情的真实性,为了追求真实性,《纽约时报》走的是稳健的路子,有的时候,它甚至可以比别人慢半拍或而回想起中国的媒体在这一方面则有些欠缺了。仍记得有过这样一篇报道,【外国小伙北京街头扶摔倒中年女子遭讹诈】,当初这篇报道传得沸沸扬扬,那些拍摄者,那些媒体报道者都没有核实它的真实性就直接发布了,结果到后来才发现这则新闻有误,说那妇女是被外国小伙撞倒的。而那妇女,承受着本不该承受的名誉损失。只为了那个轰动效应,他们就这样把不实的新闻传出来,如果是更大的事件就这样被不实地传播了,那又该怎么办呢?新闻报道就应具备真实性,要得简洁一些,也不要胡乱发言。在这里,少说话,有时就是在维护话语权。归根结底,报纸是靠信任生存的。没有了信任,新闻业将无法存在。中国媒体在这些发面应多加努力的,并应时刻反省自己。媒体最终目的是要营利,靠新闻赚钱,在这个经营链上,新闻是产品,听众(观众)和读者就是消费者。如果出现了假冒伪劣产品(新闻),媒体就会失去信誉,也就失去了受众支持,这也使得美国媒体对新闻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尤为看重,而上层对“报誉”的重视也直接转化为对媒体内部自律的重视,从而在组织和制度上加强了媒体的新闻自律。在美国的一些主流媒体,这种自律是随处可见的。由于许多新闻事件都会牵扯到法律问题,稍有不慎就会给媒体带来重大损失,为此,许多媒体都在编辑流程中加入了法律“看门人”的角色。以美国广播公司(ABC)为例,该公司每次播出的新闻最终审稿播出权的不是编辑,他是分管此业务的副总裁,实际上是个律师。对新闻业务不太在行,但他是法律专业,他只审查三条:一是新闻来源、出处;二是核实新闻是否真实可靠;三是此稿会不会引起任何官司,仅此而已。我不知道中国的媒体是怎样工作的,但我觉得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这一点,让新闻更可靠,更具真实性,并且也符合法律要求。从而尽量减少甚至杜绝虚假新闻的出现,避免媒体名誉的丢失。
中国的国际形象,始终是对外展示的关键,甚至成了当前中国最大的战略威胁。中国大企业的对外投资受阻,对外出口的遭遇官司,对外形象的遭误解与猜疑,无一不是缘于中国国际形象的信任危机。所以,话语权塑造的首要任务便应是树立积极,清晰的国际形象。看了美国的话语权,我觉得媒体的发展离不看开明的政府的支持,同时,媒体身更要自律,注重新闻的真实性。无论如何,美国在话语权这方面很值得我们媒体深思。我们也应加强对媒体的监督,巩固我们话语权。最后引用张国庆的一句话语:公信力所在,话语权所养;认同感所在,话语权所生。
第二篇:《话语权》读后感[推荐]
《话语权》读后感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部署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时,一再强调要掌握话语权。那么,究竟什么是话语权?我们党为什么强调要掌握话语权?当今国际社会中谁最有话语权?中国怎样才能强化话语权?
“话语权”简言之,就是说话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在当代社会思潮中,话语权是指一种信息传播主体的潜在的现实影响力,即影响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话语权通过控制舆论,传播控制者的意识形态,无形之中对其他个体,集团,国家进行了文化渗透,主导了舆论思想,从而影响社会发展。历来我党都强调话语权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邓小平同志强调:必须大力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江泽民同志说: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指出: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当今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然而国际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国防,同样体现在文化上,话语权引导着主流舆论,引导着主导思想潮流,无疑是国家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屹立不倒,必定要强调掌握话语权。
虽然中国领导人一直强调话语权的重要性,但是显然,中国的话语权并不够权威、不够强大。这可以通过西藏问题体现出来,党和平解放西藏为西藏与西藏人民带来了自由与希望,通过设立西藏自治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等使西藏人民获得了自由,民主与人权,使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也使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明显提高。按常理来说西藏该是一片和平与秩序井然,然而,西藏暴动事件却频频发生,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明明是一些“藏独”分子挑起事端,组织和煽动一些僧侣违法犯罪,进行打、砸、抢、烧,但西方媒体却跟着**的调子说是“中国军队镇压和平请愿的藏人”,致使西方民众与部分中国人民信以为真,这不禁令人深思。其实,这与话语权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社会“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西方敌对势力为为**搭建各种讲台,让他拥有关于西藏问题的话语权,并宣扬他是“为世界和平做出了非暴力政治抗争的典范”。在这样巨大的舆论攻势下,西方一些民众基本上得不到真实信息,连国内一些民众也受其影响。同样的例子还有叶诗文在混合泳赛中打破世界纪录,获得金牌,而BBC却质疑其成绩,引发了一波波对叶诗文的公开质疑与发难,虽然中国媒体在此事中一直站在支持叶诗文的立场上,但中国媒体的声音却被西方媒体淹没,西方媒体的报导主导了大多数人的想法。“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使中国常常处于被动,而要改变这种主被动关系,中国必然要掌握话语权。
无疑,当今社会中美国是最牢牢掌握话语权的。然而,美国是如何做到有如此话语权的呢? 新闻强,则国强,美国媒体一度主导国际舆论与思想潮流,而美国媒体有今天的强盛,是与开国者的开明分不开的。
作为国父的华盛顿在位期间常被反对他的媒体攻击,诘难,而其他总统,如杰斐逊,麦迪逊等都不同程度的遭到媒体的刁难,然而他们却没有对媒体进行全体反击,而是尊重和护卫媒体的发展,容忍它们的幼稚,容忍它们的偏颇,引导它们最终回到正轨上来,成为美国强大的推动力量。而从罗斯福开始,媒体与政治打起了交道,一方面,普利策、赫斯特等传媒精英的出现,带给美国媒体观念和经营上的巨大转变,尤其是萌生了改善与政府关系的“冲动”。以往,媒体在多数时候,都是站在白宫对立面的,将主要精力都用来扮演批评者角色,但具有战略眼光的普利策等人,却已开始思考如何与政府相互借力了。另一方面,罗斯福是一个善于传播自己理念的人,由于写作能力强,他对于媒体和民众的心理要比其他人清楚得多,也更明白媒体的重要。罗斯福操控媒体的能力与方式让人惊讶,比如“放气球”,也就是试探性地抛出政策主张,看看社会的反应。又比如“高级泄密”,也即通过不经意地“泄密”,既让亲近的记者拥有优先知晓权,又在不知不觉中引导了舆论。
然而,尼克松入主白宫后,不看重媒体的作用,全力打压媒体,葬送了他的政治生涯。这使此后的美国总统和政客们都试图与媒体建立起“新型”的关系来。这种所谓的新型关系意味着更巧妙的操纵而不是放任,是微笑着牵媒体的“手”,而不是愚蠢地压制和怒吼。他们以理性和客观地认识到媒体存在的价值与权利,不是像尼克松那样去努力扼杀和压制媒体的判断,而是以尽可能巧妙的方式去引导媒体为自己的目标服务。就这样,政治与媒体的新型关系建立起来了。
由于媒体与政治的平衡与协调,美国媒体在世界上占有超强影响力,而白宫对信息的发布也十分讲究,因为这不仅是影响美国内政的机会,也是对世界发出声音的“绿色通道”。这是话语权的重要来源。美国在赢得国际话语权的过程中,有三点是环环相扣的:一是政府要意识到媒体的重要性,意识到话语权的关键性;二是媒体要表现出这种重要性,不仅要有国内的民意基础,更要有国际影响力;三是政府要有意识、讲艺术地通过议程设置来左右美国媒体,影响甚至左右世界媒体,从而掌握国际话语权。
对于经济快速发展,而话语权还尚未跟上的中国,要强化话语权,一是要增强国家实力,只有国力强盛,才能在世界之林中立足,才能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响声。二是要提高国家软实力,注重文化的发展,强化国家意识形态并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意识形态。三是要提高中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这就需要提高媒体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要加强对媒体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投资力度;要使媒体与政治巧妙结合,使政治上的声音能主导世界的声音。
第三篇:HR如何提升话语权
HR如何提升话语权?
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什么?如何衡量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意义?人力资源战略地图到人力资本地图的构建和应用就很好的解答了这一问题。
案例:HR的价值和话语权
无论是在HR社区还是常见的经理人QQ群,大家在探讨业务之余,总有那么几个HR会向大家倾诉苦恼,包括:人力资源部门不受老板重视啊,受“夹板气”;或是HR在公司没有话语权,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认可。往往这样的话题就会引发一群人“互吐苦水”,也有HR会现身说法来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然而,真正要摆脱这样的瓶颈,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中山某大型小家电制造型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孙先生就深有同感:原本他是由猎头从深圳推荐到中山做人力资源经理。待他入职后才发现,人力资源部其实就是人事部门,仍属于行政中心管辖范围内。这让原本想大展身手的老孙很是郁闷,不过向来不服输的他找出症结所在:一是该企业由家族企业成长而成,没有明晰的人力资源管理架构,人事关系复杂;二是白手起家的老板习惯了业务为重的管理模式,对人力资源管理并不是很重视。老孙并没有泄气,他想着要“对症下药”,先找老板开诚布公的谈了一番: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来分析人才建设的重要性,况且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人员剧增,人才梯队的培养和管理迫在眉睫。首先通过事实和数据展示让老板明白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继而从专业角度讲明企业要如何搭建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一番解说后,终于获得老板的信任和授权。接着老孙就开始了“空降兵”的变革之路。
这一路艰辛自不待言,三年之后的老孙终于从人事部经理晋升为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的总监。无论是部门体系还是职务体系都得到提升,而这其中的奥秘在于:HR要替老板分忧,要替员工谋权益,要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总而言之,HR要去创造和体现价值,才能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力量,才能赢得话语权和尊重!
分析
案例中的老孙为自己,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赢来话语权和地位提升的过程,其实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实现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是在分析企业业务战略的基础上制定人力资源战略,根据企业的价值链确定员工的能力素质要求,通过招聘甄选、培训开发配置企业战略实现的人员,通过业绩评价、薪酬激励引导员工的绩效行为指向企业的战略目标,其具体过程如下:
1、根据企业战略目标来制定相符合的人力资源战略。人力资源部门要根据企业总体战略,在对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并将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战略进行对接。
2、分析企业的价值链确定人力资源能力需求。企业战略的实现是建立在企业经营绩效提升的基础上的,企业的绩效实现是通过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实现的。因此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分析,可以明确实现企业绩效所需要的人力资源能力,以及与此配套的政策和措施。
3、明确战略实现的绩效目标。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在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管理能力与之相匹配的前提下实现的。因此只有当整个组织的绩效水平达到预定目标,才能够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现实的业绩支撑,因此必须明确企业的经营绩效和管理绩效目标。
4、明确员工的能力素质结构。根据绩效目标的要求确定员工需要具备哪些能力和素质才能实现相应的企业绩效。也只有具备了合适的人和相应的能力之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才有人员的保障。
5、制定人力资源保障措施和相关政策。明确了企业员工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以后,人力资源部门就要制定实现这些人员能力和素质要求的保障措施和政策。通过招聘甄选、培养开发,合理配置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所需的人员,通过企业培训的实施,培养提升员工具备相应的能力素质,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员工治理环境的营造提升员工的工作意愿,通过薪酬和激励措施引导员工做出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所需的行为。
解决方法: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构建战略地图时要从企业的战略选择出发,沿着“为股东创造的价值”——“给客户带来的价值”——“高效的内部运营系统”——“学习与成长”这条反向的因果链,制定从“财务角度”的目标到“学习与成长”角度的目标,然后使之相互关联,这样最终就可以绘制一幅“战略地图”了。
“人力资本地图”这个新概念:把组织规划环节拿出来看,将职位分析,职位评估,职业规划,组织结构,组织职责定义,职位体系,职务体系,职位说明书,职位价值表等工具理论和方式方法全部呈现在一起,这样可以呈现整个人力资本体系,明确人力资本体系转型的目的、方向和方法。
1、构建人力资源战略地图并实施
到底怎么搭建人力资源和使用人力资本地图呢?提出了九种方式:
方式一,业务完整性。目的是寻找整个企业哪些环节是缺失的,并且标注出什么颜色是完全缺失,什么是部分缺失,什么是符合。
方式二,业务成熟度。根据本企业的内外环境,确定每个环节的标杆水准,并建立达到标杆的层级,再对现有业务进行成熟度识别。
方式三,建设紧急程度。根据企业当前运营要求和发展目标,对缺失或低成熟度业务的建设优先级进行排序,为建设规划提供指导。
方式四,主题业务流程,根据某一主题业务流程,如后备人才队伍建设、职业生涯规划等,搜寻关联组件,并识别组件的缺失和成熟度,为主题建设提供指导。
方式五,集团管控。从集团管控的要求,识别集权、分权、混权组件,并对混权组件进行描述,掌握集团化支撑情况。
方式六,角色关联。人力资本管理体系将涉及到全员,除了HR角色外,还涉及到高管、经理、员工,可对后三类角色与组件的关联性进行识别,指导全员参与建设规划。
方式七,3D模式。3D模式中包含COE、BP、SSC三类角色,可对三类角色与组件的关联性进行识别,以完善3D模式。
方式八,IT成熟度。识别是否需要IT支持,以及当前IT的应用成熟度。看它支持到什么状态,企业到底想建立什么样的系统。
方式九,IT应用层级,按照PM、HR、HC三个层级,识别各组件的IT应用所属范畴,为整体信息化建设提供依据。这样就可以清楚知道,企业要建立人力资本有什么工作做,这就是对那张地图的不同的使用。当然,方式不拘泥这几种方式,大家可以自己组建。
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的客户是企业的管理层、内部的其他部门和员工,人力资源部门作为管理层的战略伙伴,必须根据企业战略制定人力资源战略,构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企业文化塑造与重建;进行战略性职位体系设计与开发、构建战略性胜任力素质模型、寻找战略需要的候选人、培养接班人、实施战略性人才配置;构建绩效管理体系、构建战略性薪酬激励体系等。协助其他部门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需求:包括及时满足用人部门的用人需求,及时招聘到合适的人选、绩效辅导、薪酬激励、培训开发,团队建设,和谐的员工关系构建等。帮助员工进行技能提升与开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实施员工心理援助,提供人力资源政策咨询与服务等。总之,客户关注的主要是时间、质量和服务三个方面,与之对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具体指标就应该包括时效性、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等。而人力资源从业者要一改以往单纯的人事管理作风,要努力提升自我,加强专业水平的提升。
2、寻找“管理+IT”的复合型人才
此外,随着企业对从业人员特别是高级应用型人才素质要求的逐步提高,企业更讲究“适用”、“效率”和“效益”,要求人才不仅专业能力突出,还要学习能力强,能快速上岗,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多文化的适应能力,IQ和EQ都要高。因此,人力资本体系的建设,如果要真正取得成功,必须要具备“管理+IT”两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具备管理思维和IT思维,并且对两者都有清醒的认识和独特的见解,其中管理思维来源于业务实操,IT思维来源于信息技术深入应用。如果没有深入的应用,只掌握互联网的知识和编程的知识,还不是IT思维。
如果某项工作按照管理思维的表述则是制度的阐述,而“IT思维”则会跟你解说关于入职审批、报道、签合同、定薪。“IT思维”想的决不仅仅是单纯的入职流程,而是根据HR可能出现的需要而提出预警,你能不能做到?怎样做才可以避免差错?作为IT来说,主要的依据是对IT技术特征的敏感性、数据处理的规律性,互联网的技术,安全存储的技术等等,从更小的细节和更广阔的视角去考虑问题。
每一个企业里面都缺少这样“管理+IT”两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依如何获得呢?依赖咨询公司、依赖内部培养、依赖外部招聘、依赖社会培养、借助类似金蝶顾问学院这样的专业人才培养机构等多种渠道去获得“管理+IT”的复合型人才,确保企业转型的发展方向是流程精细化和清晰的落地,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人才的重要性,也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
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创新,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加强人力资源团队建设,才能满足客户日益复杂的要求,提高客户满意度。同时,企业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还需要提升企业整体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包括直线经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实施与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的营造,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平台的建设等.
第四篇:广东价格话语权
参照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余姚“中国塑料价格指数”、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纺织品指数”、深圳“中国电子市场价格指数”等打造价格品牌的做法,经省政府同意,由物价部门牵头建立广东价格信息发布平台,选择已经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能够代表广东的专业市场和知名品牌,通过编制和发布相关商品价格指数、价格数据、价格行情和市场动态等,提升广东价格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该信息发布平台目前正在设计试行阶段。网站将整合优化我省各行业企业发布的价格与市场信息,成为广东价格“风向标”、产业升级“助推器”、生产消费“晴雨表”,为行业主管部门和政府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广东市场贸易动态,预测经济的运行状况,制定相关行业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为企业生产经营投资提供引导;为消费者提供最权威、最全面的价格信息。
网站主要有五大栏目,一是数据中心,包括各类商品的价格指数、价格数据、价格行情和市场动态等。二是分析中心,主要对省内、国内和国际市场、交易和供求等行情动态进行深度分析预测。三是资讯中心,主要提供经贸、金融类政策法规和热点新闻。四是商业中心,提供各大专业市场、品牌企业的供应和求购信息以及商业资讯。五是辅助栏目,包括数据搜索、会员管理等。
相关链接
一、什么是“广东价格”话语权
“广东价格”是指我省范围内的专业市场和知名品牌,在竞争中形成的,反映一定时期内某类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趋势,对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同类商品价格产生一定或重大影响的市场成交价格。价格话语权,一般指市场行为主体在市场交易中对价格形成的参与权、表达权、主动权乃至主导权,是在价格形成中的主动性、关键性、决定性、权威性及影响力的体现。
二、提升广东价格话语权的提出
近年来,国内相继出现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余姚“中国塑料价格指数”、绍兴柯桥“中国轻纺城纺织品指数”、深圳“中国电子市场价格指数”、苏州“盛泽丝绸化纤指数”和无锡“不锈钢价格指数”等打造价格品牌的做法。这些专业指数的发布运行,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引导,避免了无序竞争、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也推动了行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经过30年改革开放,我省各类专业市场发展较快,全省目前已经拥有各类型市场6000多个,领域涉及钢材、塑料、皮革皮具、布料、装饰材料等原材料和陶瓷、家具、服装、鞋类、眼镜、计算机等成品,其中辐射全省、全国乃至国际市场的大型专业性批发市场超过890家,年交易额2662亿元。其中年成交上亿元的批发市场有316家,成交额达 2304 亿元,分别占全国的 9.4%和 10.2%,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的批发市场也达到 48 家。目前已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一大批具有产地优势的专业市场群落和专业镇。
广东专业市场的发展规模及其在国际国内市场中所享有的较强影响力和美好声誉,为提升广东价格话语权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广东的许多大型专业市场和知名品牌在无形之中己经形成的“广东价格”,诸如塑料、陶瓷、服装、木材、家具等行业,其价格在国内外市场中都有重大影响。
2008年,省物价局根据我省专业市场和知名品牌的优势,就提升广东价格话语权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讨。2009年3月,我局和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共同撰写了《关于全面打造广东价格话语权的建议》,得到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汪洋、黄华华、肖志恒、佟星等多位省领导都对此作了重要批示。随即,省物价局着手开展相关调研和前期工作,并制定了提升广东价格话语权工作方案和工作实施计划。2009年4月,省物价局调研组深入广东塑料交易所、广东鱼珠木材交易市场、佛山顺德乐从钢铁交易市场、广州佳豪国际皮具皮革城等大型专业交易市场调研,了解市场情况。6月,调研组又赴浙江省余姚市和义乌市进行实地调研,考察了余姚“中塑指数”和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及其价格指数编制等各方面的相关情况,获得了许多成功经验。日前,省物价局《关于整合价格信息资源推动提升广东价格话语权的意见》,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根据工作计划,各地、各有关部门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三、提升广东价格话语权的意义
广东是“世界工厂”,又是一个资源匮乏的省区,煤、油、气、工业原材料和粮食等大多依赖外省调入或国外进口;广东还拥有众多的生产加工产业聚集区和专业交易市场。因此各种资源、原材料和产品交易规
模十分庞大。但由于交易优势没有整合,应有的交易地位末能确立起来,目前还仅是一个各种交易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在产品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营销策划、产品销售的产业链中,我们获得的利益主要来自于生产加工环节,大部分高增值环节的价格话语权为省外和国外所掌握,因而,不仅利益难以保障,还隐伏许多交易的风险。要改变这种地位,把自身的加工制造业优势、产业聚集优势、市场交易规模优势、供求规模和经济规模优势转化为价格话语权优势,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掌握价格话语权。提升广东价格话语权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创新价格服务形式,引导生产和商贸活动、资金流向、资源配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广东竞争力。
1、为广东发展塑造产业集群。当前,我省工农业生产区域性分工越来越明显,提升价格话语权就是要通过为各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提供重要原材料采购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主要销区价格指数和生产成本利润率水平指数服务和相关产、销、原材料等价格信息服务,发挥价格指数和相关价格信息“风向标”的作用,促使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生产规模、经营策略和投资方向,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2、为广东品牌战略打造知名品牌。品牌战略是推动广东商品走向世界的重要手段。目前我省多数产品的营销都靠企业自身“单打独斗”。提升价格话语权可以运用价格信号,为塑造品牌形象提供支撑,即通过价格授信的方式,对特定商品或生产、经营户授予价格信用标识,以价格信用标识为依托,将其质量指标、服务承诺、企业信用打包宣传,提高品牌含金量和市场信用度,从而提高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和产品的市场知名度,提高价格话语权。
3、为交易市场提升价格话语权。我省专业交易市场众多,大多集群化经营,但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落后,业态整合程度低。提升价格话语权,就是要引导经营者对市场进行整合,转换经营模式,推动店商联合、商商联合、产销联合,以现代业态和规模实力,形成并发布市场商品价格指数、进货价格指数,辅以价格走势分析和国内外价格比较分析等一系列工作,提升专业市场价格话语权,节约采购成本,提高商品价格竞争力,树立广东价格的影响力。
四、提升广东价格话语权的内容和形式
提升广东价格话语权就是要建立重点专业市场和知名品牌的价格信息发布平台,推动编制和发布相关价格指数,提升我省专业市场和知名品牌在价格形成中的主动性和权威性,形成能及时准确反映一定时期内某类商品的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趋势,并对国内市场及国际同类商品价格变动产生影响和广东价格,逐步扩大广东价格的国内外影响力。
提升广东价格话语权,以“整合提升、权威发布,加强引导、服务市场,政府引导、联合共建”为原则,坚持在政府引导下,企业参与,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配合,并充分调动地方、行业协会和企业的积极性,努力建设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广东价格发布平台。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建立信息发布平台
以广东价格信息网为基础,整合资源,建立广东价格信息发布平台,联合国家、省和相关市政府网站,以及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东电视台、南方网和知名商业网络等媒体共同参与,实现广东价格信息及时、权威发布。
(二)确定信息发布种类
构成广东价格信息和价格指数的,必须是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有较强价格竞争力和一定影响力的广东专业市场和知名品牌。发布的信息主要包括:各类商品价格指数、价格数据、价格行情、市场动态。
近期选择条件较为成熟的专业市场和知名品牌作为广东价格指数等信息试点发布企业,同时,抓紧开展其他纳入广东价格发布平台的专业市场和知名品牌的选定工作,并指导有关专业市场或企业做好价格信息采集和编制,争取尽快试行发布运作。
(三)信息的采集、汇总、编制和传输
按照代表性、时效性及真实准确的要求,制订统一的价格信息采集、汇总和指数编制的技术规范,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可信度和有效性分析。被选定为信息采集点的企业,应在指定时间内向广东价格信息发布平台报送指定信息。
(四)进行市场分析
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和业内人士根据价格变化走势、交易数量、市场动态、生产流通和行业景气度等情况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价格指数和市场价格交易信息及未来市场供需变化,对市场价格走势进行科学预测,提出分析结论和建议,必要时提供市场价格预警信息。
第五篇:企业+商会=话语权
企业+商会=“谋财”话语权
近年,遍及全国各地的商会发展迅猛,总数已超过10700家。这个自主、自治,日益庞大的民间组织,影响力越来越大,这是中国经济甚至整个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第三方力量崭露头角。
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江苏省分会副会长朱国平,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制定商会法的议案》。
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季强,也提出一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协会商会法》的议案。议案中也提到,“包括行业协会、商会在内的各类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已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力量。”
朱国平认为,商会是“市场经济的三大基石之一”,在反映诉求、维护权益、规范行为、提供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份议案还第一次对商会的数量有明确的数字统计——目前全国工商联系统的经济类商会已超过10700家。
如此庞大的商会规模,已经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正在转轨过程中的中国,政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依然控制社会资源的大部,相对处于弱势的企业如何和政府打交道,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是一个重大问题。而集中资源与集体谈判是一条现实的选择,这正是商会最重要的使命,也是商会深得人心的关键所在。
抱团提升“谋财”话语权
著名地产商冯仑说:商会干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结乡谊,第二件事是谋财,第三件事是沟通政商。
在这三个环节,站在入会企业家的角度看,商会能起到非常独特的作用。商会是通过“结乡谊”合成的“一把筷子”,比任何“一只筷子”的力量都要强,抱团“谋财”或者抱团打架,声势要大得多,抱团进行“沟通政商”,话语的调子也能拔高很多。
浙江温州是中国商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近日记者从温州某商会知悉这样一件事例。
“中国鞋都”是温州的第一张国字号金名片,这张名片却曾经差点旁落他人。
温州市在提出创建“中国鞋都”的目标之后不久,福建省泉州晋江被国内某机构授予“中国鞋都”。谁也没有想到的情况发生了,两地争夺激烈,带给温州政府极大压力。
于是,温州鞋革工业协会专程赶往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对温州的鞋革规模、数量、档次、质量、品牌做了全面陈述。随后,受中轻联的指派,由中皮协组织全国行业专家团来温州评审考核,一致认定温州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鞋都”。最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及中国皮革工业协会正式命名温州为“中国鞋都”,由此影响当地数千家企业。
在国内如此,在国际上也是如此。
2002年6月28日,欧盟决定对中国出口欧盟的打火机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当听到这个消息时,打火机厂商们一下子就傻了眼,毕竟他们从未经历过此事,对“反倾销”一无所知。2004年7月14日,当时间已经过去两年后,企业家们“大家坐在一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想打,又觉得自己太小,财力也不够。就这样傻傻地呆了七八天,后来有关专家就说你们怎么还不准备,应诉是有时间期限的,也就十几天了”。“大家这样一听,更炸了锅。但是‘不打白不打,不打白挨打’。商量后,大家觉得还是只有协会出面,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众多企业以温州市烟具行业协会的名义请专家、律师,协会会长、大虎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大虎带头捐了10万,大家共捐百万元,凑齐了打官司的第一笔启动资金。协会选择了收费最高的一个国外律师。2003年7月25日,温州打火机应对欧盟反倾销一案自动终结,温州市烟具行业协会代表的打火机企业胜诉。
“当时我们只知道胜诉的感觉真好,后来才通过媒体知道这是中国加入WTO后应对欧盟反倾销诉讼的首次胜利!”周大虎说。
于是,如今有这样一个关于温州商会的说法:很多人在见到温州市领导和商会会长的时候,首先会和会长握手,而不是市领导。
中坤集团董事长、北京宁夏企业商会会长黄怒波说,企业家商会在中国是一个新事物,在一个大的转型时代,企业能够携起手来,就能走得更快和更稳,这对每个企业都很有意义。在集体过关的时候,一个人走很麻烦,登山也一样,到了最危险的地方,我们都要结组,我们拿绳子把身体连在一起,要死一块死,要过去一块过去,当然死的概率就很低了,因为有一个人万一滑坠,其他人拽住,就滑不下去了。
搭伙投资影响地方政府决策
商会让企业抱团之后,不仅成为一个共同“御外”的组织,也不仅成为一个互助性组织,企业总是受资金困扰,尤其是在资金严重缺乏的时候,为解决资金流动性的问题,商会成员之间贷款相互担保,保连保现象,以至于倒一家连一片的情况屡见不鲜。
对于全社会影响而言,商会还能让企业结合一起,形成不可忽视的招商平台,从而影响一些急于招商引资的地方政府的决策。
2014年1月11日,在山东省浙江商会会长章鹏飞投资60亿元兴建的山东浙商总部基地启幕仪式上,浙江省副省长熊建平和山东省原副省长谢玉堂为该基地揭牌。政府高层和章鹏飞的互动交流,无形中显现了商会的力量。
该商会在抱团投资方面,动辄百亿之巨。比如说投资100亿元的青岛国际商贸交易展示中心、投资20亿元的山东(禹城)国际商贸港、投资15亿元的滕州伦达国际商贸城等大项目,都是在山东省浙江商会与各地举办的招商引资洽谈会上敲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商会自然与一些地方政府高层交流频繁,各商会会长、秘书长都成为各地政府的座上宾。商会到地方考察,可以直接见到书记、市长,受到极高的礼遇。很多县市甚至把招商专员派驻各地商会,进行“贴身服务”。
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政府通常会主动联系商会,将投资项目通过商会广为扩散。比如说在 3月3日,新疆河北商会的网站上挂出了一则信息,《2014年和田地区招商引资项目目录》,其中涉及各类投资项目达数十项,包括投资项目介绍及大约投资金额,当地政府项目联系负责人的电话等一目了然。这些信息由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商会的平台,向商会会员企业展示。
此前不久,新疆自治区召开2014年招商引资工作会议,自治区副主席史大刚,自治区招商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强与新疆江西企业联合会(商会)会长桂弘等各省市驻新疆企业商会进行了洽谈,主题就是招商引资。会上,不仅是新疆,全国各省市组织的招商引资活动都有商会参与的身影。
北京永嘉商会常务会长、浙商永嘉(北京)国际投资公司负责人叶继潘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在他所在的商会,经常有各地政府主动找上门来,邀请商会去参加当地的招商引资活动。在去年,应黑龙江省的一些市级政府邀请,该商会组织会员企业考察,共签订多项招商引资项目,会员投资达十数亿。在此过程中,当地政府提供了各项优惠措施。
叶继潘说:“我们商会目前有三分之一的会员企业都在外地有投资,很多都是通过商会组织去考察签订的投资项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商会会长也告诉本报记者,在该商会参加由西部某省市组织的招商引资活动过程中,为了能够吸引企业在当地投资并现场签约,该市市长在招商现场指令相关部门特事特办,要求在项目签约之后,一个月之内落实企业在当地落户包括税收、土地等优惠措施,“甚至当场协调当地数家银行,是否能够为项目落地提供高达6亿元的资金支持,就是为了能够吸引企业来当地投资。”
而让这位会长记忆深刻的另一件事情是,在招商引资会后不久,一位主管经济的副市长专门召开现场工作会,针对投资项目的需要进行协商,一举解决了上述6亿元信贷资金支持的问题,同时,包括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支持也同步到位。
这位商会会长告诉本报记者,“当时也有银行表示能够提供的信贷支持有限,但话还没有说完就被领导制止了,说是招商引资是全市的重要工作,谁拖后腿谁就下台。最后总是能够达到我们的意愿。”
年底时节,该商会会长进入当地政协担任常委职务。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商会组织的诸多重要活动内容之一,就是组织会员企业参加全国各省市的招商引资。通常情况下,这类招商活动都是各地政府直接找到商会领袖洽谈,而并不与各具体企业接触。企业零散状态对政府不形成影响力,政府因无渠道直接对企业引资而需借助商会领袖平台。商会领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为政府与企业搭建平台进而发挥影响的力量不容小觑。
游说,为企业争取利益
商会最值得关注的方面是,在许多地方,政府对它的承认程度令人惊奇。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协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商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商会既然能够影响到一些地方政府的决策与重大经济活动,那么他们游说与公关政府的能力自然也是惊人的。
游说是商会的主要功能之一。中国欧盟商会主席 Davide Cucino直接将该商会定义为“一个游说机构”。该商会在中国有6900家会员公司。Davide Cucino说:“商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开始了游说活动。” 商会游说的主要目标,就是中国政府相关部门。
在政府部门任职的知情人士陈涛介绍,一些国际商会的公关活动能力非常强大,甚至会和中国政府高级别官员建立直接联系,或者通过各国大使馆将某个议题交到副总理级别甚至更高级别的高官处,包括与所在国的经贸关系和一些产业政策,甚至涉及的经济法律部分,商会在推动或者参与这些政策的出台前后,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中国政府对某些市场准入的开放,这些国外商会领袖的游说活动功不可没,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国商会领袖的影响力目前没有达到国外商会领袖那么大,但也在逐步影响中国政治、法律、经济、民生等各领域。”
一位商会秘书长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在他所在的食品行业,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在民众压力之下,相关部门有一次修订某一项行业标准,下发了征求意见稿。为了能够将影响行业标准的有利于企业的内容加进去,商会会长动用了同乡在某部委任职高层的关系,“后来行业标准出台,基本上是对企业有利。”而这位商会会长,他的企业就是这个食品细分行业的市场前三名。
周德文说,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为企业争取利益有三种方式:一是向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的上级部门如温州市经信委、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领导定期或不定期汇报工作(每年三到四次),反映企业的呼声;二是通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身份参政议政,与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涉,对此,政府部门按规定是必须接待并予以答复的;三是通过中小企业促进会的红头文件向温州的相关主管领导打报告,反映问题。周德文曾经向某部门提出关于“建立温州经济环境投诉中心”,改善温州投资软环境的建议,却并未吸引上司的眼球。随后,周德文在一次由政府组织的政协政情民意座谈会上,就此议题作了发言,引起了某位温州市委副书记的注意,会后专门与周交流。不久之后,温州市政协发了个“内参”,专送中共温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诸要员参阅,最终促成了投诉中心的成立。
参政议政,展示强大的民间力量
近年,商会对全社会的影响开始渗透到了参政层面,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当选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以合法的身体正式参政议政。
近年,所谓“富豪代表”、“商人委员”越来越多,其中很多人就是商会领袖。
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季强,担任包括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执行会长、杭州市总商会兰溪商会会长在内的多家商协会的执行会长、副会长职务。他在今年两会中,提出了不少的议案。而在2013年的两会期间,胡季强提交6件议案,其中4件列入人大正式议案(2件转为建议),4个议案中,有3个议案在去年的修法、立法过程中被充分吸纳,其中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议案还被列为本届人大五年立法规划。
商会领袖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仅是在全国一级,在省市区县各级更是普遍。各行业商协会商业领袖的代表同样占据了不少的席位,成为“异地”政协委员、人大代表。
这些遍布全国各省市的协会、商会主要领导、会员等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民生等各领域的影响力也在日益增大。民营企业家所组成的商协会代表从政,日益成为商协会展现力量的一种方式。由商会领袖担任的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因投资企业促进经济发展,拉动当地就业,往往在提出议案时,不仅对自己所在团体和行业进行利益的争取和维护,同时也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民生等领域的影响力也在日益增强。
在政府部门任职的知情人士陈涛说,对一些重要的商会,政府也会有意识地安排商会领袖和重要的负责人担任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等职务。“之所以如此安排的目的,其中之一是商会等社会组织的领袖能够反映企业的诉求,有一个更好的渠道和政府进行沟通。”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曾经担任民进温州市委副主委、温州市政协常委,他向《企业观察报》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周德文代表民进温州市委,以市政协常委的职衔,在温州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建言政府“尽快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这个发言引起了在主席台上就坐的两位政要——温州市长和市政协主席的注意。两位市主要领导当场交换意见,市长作了简短但有力的批示。次日,市政协主席主动给周德文打了一个电话,叫他略略修改一下他的发言。两周后,温州市政府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约请周德文及与此相关的人员座谈。
会后四日,温州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同意打造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并决定由政府一次性资助300万元,启动整个项目。
商会领袖所发挥的作用不仅仅如此,比如说在《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的制定过程中,周德文提出的增加法规的“刚性”内容和将规定细化等建议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同时,温州市一级的法规、政策,很多就是由他提议并参与起草的。
温州市在县一级的人大、政协代表中,个体私营企业主有近千人,他们直接参与政府的一些决策和工作,如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中充当政府部门的参谋和助手,提供有关资料,提出建议和意见,并在实施规划中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周德文说:“委员、代表向政府提出建议,甚至这些议案会变成公共政策,会惠及到其所代表的阶层,这个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