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时间:2019-05-12 01:0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第一篇: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杨岳炜,陈伟(浙江省新昌县人民医院脑外科,浙江新昌312500)[关键词] 腰大池持续引流;神经外科;适应证;并发症 腰大池持续引流(LCFD)是应用腰椎穿刺的方法向椎管 蛛网膜下腔置入引流管以达到脑脊液引流的目的,具有创伤 小、可控制引流速度、避免反复腰椎穿刺痛苦等优点,腰大池 持续引流不仅能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还能鞘内注药,现 在神经外科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对腰大 池持续引流术在神经外科各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将腰大池持续引流术的研究综述如下。1 腰大池引流术的适应证

1.1 脑脊液漏:脑脊液漏包括颅底骨折脑脊液鼻耳漏及脑外 伤或脑肿瘤术后切口脑脊液漏,是神经外科常见病症。脑脊 液耳鼻漏早期治疗包括应用抗生素、脱水降颅压、绝对卧床休 息并床头抬高20。一3O。等,对切口漏者,同时清创缝合伤口并 加压包扎。脑脊液漏如果经6—8 d以上保守治疗元效,就成 为难治性脑脊液漏,应行腰大池持续引流术。Waisman等分 析其机制,认为持续腰大池引流能使脑脊液外漏的方向转移,有效地分流脑脊液,使其处于持续低颅压状态,能持续保持漏 口干燥、张力下降,在漏口周围形成有利于其愈合的环境,促 进漏口愈合⋯。一般置管以1周为宜,最好不超过2周,超过 2周仍需引流者,应更换穿刺间隙重新置管。脑脊液漏停 止后夹闭引流管24 h,无脑脊液漏后拔除。如脑脊液漏上述 治疗4周无效,应考虑手术修补漏口。另外,对术后有可能发 生脑脊液漏者,可预防性地置管,对于开放性颅脑损伤致颅底 明显破损,尤其是根据颅骨X线片及颅底CT三维重建检查结 果初步确认有严重的粉碎性颅底骨折出现脑脊液漏者,则应 立即行腰大池引流,以增加硬膜修复的可能性。

1.2 脑室内出血:发生脑室内出血后,单纯的侧脑室引流结 合尿激酶灌注对第三脑室底部、第四脑室的积血引流困难,而 尽早清除第三、第四脑室积血被认为是影响治疗及预后的关 键 】。有资料表明-61,脑室外引流结合尿激酶灌注联合腰 大池持续引流术,能有效缩短脑室内血肿清除时间,减少颅内 感染和脑积水的可能。一般认为,脑室引流术后24—72 h可

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同时结合脑室尿激酶灌注,待脑室内积血 清除,脑室系统梗阻解除及脑室圊缩时,则立即停止使用尿激

酶,并夹闭脑室外引流管24 h,若无急性颅内压增高、脑积水 等表现,则可拔除脑室引流管;腰大池引流管放置一般7— d,不超过14 d,待血性脑脊液变清后即可拔除。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于动脉瘤破裂或 脑外伤后,在颅内压突然增加的因素已解除、颅内高压已得到 控制,如动脉瘤已夹闭或栓塞、脑内血肿已清除、高血压脑出 血血压得到控制,通过腰大池持续引流,可较快放出血性脑脊 液,减轻脑血管痉挛,减少脑积水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综合

功能的康复。有文献表明,术后早期(术后24 h内)行腰大

池持续引流术可显著降低脑积水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 后。_9]。

1.4 颅内感染: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颅内感染严重时单纯

静脉用抗生素效果欠佳,持续腰大池引流能缓慢引流脑脊液 带走部分细菌、毒素及坏死组织,因而能短时间内迅速减轻脑 膜刺激症状,减轻颅内感染。有资料表明。,应用持续腰大 池引流脑脊液加鞘内注药,配合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是治疗 颅内感染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鞘内注药时应以细菌培养 及药物敏感实验为依据,尽可能选用相对窄谱的抗生素,以提高脑脊液局部的抗生素药物浓度。一般认为,鞘内注射 时,应严格参照药物安全使用说明,以小剂量、低浓度、慢速 度、逐次增量为宜,通常给药量为静脉日用量的1/10— 1/20为宜,可用1O~20 ml 0.9%NaC1溶液稀释后鞘内注射,1~2 01/d,操作完毕后夹闭引流管,4 h后开放。对于不能确 定病原体或G 菌感染时可选择广谱第三代头孢菌素,如罗氏 芬或头孢他啶,对于近年来有上升趋势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 葡萄球菌引起的颅内感染,则可采用万古霉素行阶梯浓度鞘 内注射。

1.5 进展型硬膜下积液:硬膜下积液的常规治疗包括保守及 手术治疗,对积液少、症状轻,观察积液量不增多,可保守治 疗。观察期间积液增多者则需手术,传统手术方法包括:①积 液腔外引流,于术后48~72 h,在积液腔已明显缩小,脑水肿 尚未消退之前,拔除引流管,以免复发;②采用骨瓣或骨窗开 颅术清除积液,将增厚的囊壁广泛切开,使之与蛛网膜下腔交 通;③置管将积液囊腔与脑基底部脑池连通;④积液腔一腹腔 分流;⑤必要时可摘除骨瓣,让头皮塌陷,以缩小积液残腔等。而腰大池持续引流,将脑脊液从腰大池引出,蛛网膜下腔压力 降低,脑脊液将失去进入硬膜下积液腔的动力,且脑脊液引走 后的蛛网膜将紧贴在脑皮层上,有利于硬膜下积液腔及“活 瓣”现象消失,促使蛛网膜漏口和硬脑膜之间的肉芽组织生 长,蛛网膜漏口愈合。有文献表明[13-14],持续腰大池引流是 治疗进展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有效方法。

1.6 脑膨出的治疗:临床上脑膨出有两种,一种是因为颅内 血肿、脑水肿、脑肿胀而引起颅内压增高,造成脑组织从骨缺 损口向外膨出,这种方法无法行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 另一种是脑膨出同侧脑室扩大,可能因脑脊液循环动力学改 变或脑压高所致,此种行持续缓慢的脑脊液体外引流,可有效 的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使膨出的脑组织还纳,恢复脑脊 液循环的动力学。

1.7 腰大池持续引流术用于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疗效:重型

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或高血压脑出血去骨瓣血肿清除术__后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弥漫性轴索损伤行腰大池持续 引流配合鞘内注入甲泼尼松龙均可显著降低致残率和死亡 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 腰大池引流术的禁忌证

腰大池持续引流有下列情况时应列为禁忌证-l引:①有脑 疝征象者绝对禁忌;②颅内压明显增高者;③ 穿刺部位皮肤或

软组织感染者;④穿刺部位腰椎畸形或骨质破坏者;⑤全身严 重感染(如败血症)、休克或濒于临床休克者;⑥躁动不安不能

合作者;⑦ 高颈段脊髓压迫性病变,脊髓功能完全丧失时,腰 椎穿刺术后易使病情恶化甚至呼吸停止者;⑧脑脊液循环通 路梗阻者。导管种类及置管方法

临床上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常用以下三类导管:硬膜外导 管、中心静脉导管和Medtronic EDM系统。这三类导管各有优 劣,传统临床上多采用麻醉用硬膜外导管,该导管价格适中,置管方便,但管腔较小,易堵管,质地较硬,易刺激马尾神经引 起会阴部或下肢不适,且因硬膜外导管远细于穿刺针,在硬脊 膜上戳孔后,脑脊液易从导管壁外漏,较易形成医源性感染,而置管术后,更易因患者躁动或护理不当而出现导管脱落,导 致引流失败。中心静脉导管管腔大,质地柔韧适中,不易堵 管,置管后直接用丝线缝至皮肤加以固定,不易出现脱落,与 硬膜外导管相比,中心静脉导管组出现引流不畅、导管脱落、感染及脑脊液漏等不良反应明显降低n 驯,但中心静脉导管 在置管过程中需使用“J”形导引钢丝,也易刺激神经根而产生 下肢或会阴部异感不适,且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只有端孔,躁动 患者由于肌肉挤压或扭折塌陷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引流不 畅,拔管时,由于管径较粗,留置时间长者容易形成瘘管,出现 脑脊液漏(拔管后常规缝合创口可防止脑脊液漏)。Medtronic EDM导管由浸渍硫酸钡(具射线不透性)的硅

橡胶管制成,质地柔韧适中,管径适中,有端孔和多个侧孔,其 尖端有一定的倾斜角,由一个带管帽的锁定接头与延长管相 连,通过三通开关与引流袋相接,可调节流速和流量。这比靠 调整引流袋高度要简捷、有效得多。置管后可用固定夹直接 用丝线缝至皮肤加以固定,并通过一个特制半透明硅橡胶支

撑的腰椎导管应力消除装置与锁定接头固定,能在锁定接头

结合处减少导管纽结的可能。与上述两种导管比较,Medtron— ic EDM系统置管无需导引钢丝,只需注意将腰椎穿刺针倾斜 角对着头部,导管直接导人,减少了对马尾神经的刺激,术后 引流不畅、导管脱落、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的发生远远减 少,从医学角度上讲最适合腰大池持续引流的需要,但 Medtronic EDM系统价格相对昂贵,低收入患者难以承受。

方法:① 硬膜外导管腰椎穿刺置管方法:患者取侧卧位,于 一,或L3一 椎间隙处消毒后局部麻醉,用硬膜外穿刺针穿 刺,进人腰大池见脑脊液后测初压,若压力>2.67 kPa(1 mill Hg=0.1333 la'a),则快速滴人20%甘露醇250 ml后 将硬膜外管置人蛛网膜下腔间隙内约1O~12 cm处,边推进

吉林医学2012年5月第33卷第14期

硬膜外管边拔出穿刺针,以脑脊液呈流通状态(且无神经根刺 激症状)为止。将硬膜外管固定于患者一侧腋中线,末端接连

接器并与引流袋连接,将引流袋悬吊于床旁,引流管高度一般

于外耳孔上方0—25 cm处,根据颅内压水平及引流情况调整 高度。② 中心静脉导管腰椎穿刺置管方法:Tuohy针常规穿刺 成功后,从针尾置入“J”形导引钢丝,待平齐针尾处的“J”形导 引钢丝的刻度读数为14 cm时,沿导丝退出腰椎穿刺针,用 Seldinger手法置人中心静脉导管。导管置入深度(导管没入 背部皮肤的刻度)为Tuohy针没入皮肤的刻度加3~5 cm。将 带有三通开关的延长管一端与导管相连,另一端接引流袋,用 三通开关调节引留速度。③Medtronic EDM系统腰椎穿刺置 管方法:Tuohy针常规穿刺成功后,放低患者头部,将EDM导 管导入Tuohy针,从穿刺部位向头部进入8 cnl(导管自身有 刻度),缓慢取出Tuohy针,用固定夹将导管固定。将腰椎导 管应力消除装置滑到导管末端并与闭式锁定接头牢固固定,锁定接头,接三通开关调节引流速度。

据文献报道 J,还有一种既可避免脑脊液引流管壁渗

漏,又不易造成引流管折曲致使引流不畅的腰大池引流方法,即同轴支撑法中心静脉导管腰大池持续引流技术。该方法采 用ARROW 牌中心静脉置管包(Central VenousCathetefization Set,内含:16G中心静脉导管,管身直径1.8 mill,内径1.1 mm,尖端内径0.9 mnl,全长35 cm;“J”形导引钢丝直径0.81 mm,长62 cm);一次性硬膜外麻醉穿刺包(内含:内衬弹簧钢丝的 硬膜外导管1.0 mill,内径0.5 mm,长70 cm),延长管、三通开 关及引流袋。在无菌条件下对患者进行穿刺置管:① 嘱患者 弓背抱膝左侧卧,消毒铺巾后用Tuohy针侧入法经棘突间隙 穿刺至硬膜外,有突破感时即进入腰大池,拔出Tuohy针的针 芯,可见有脑脊液快速流出;②从针尾置入“J”形导引钢丝,待平齐针尾处的“J,’形导引钢丝的刻度读数为14 cm时,沿导丝 退出Tuohy针,用Seldinger手法置入16 G中心静脉导管,导管 置入深度(导管没入背部皮肤处的刻度)为皮肤至硬膜外腔距 离(Tuohy针没入皮肤处的刻度)加3~5 cm,然后退出导丝。③观察导管末端有无脑脊液流出,用注射器回抽,若畅通,则 向管腔置入内衬弹簧钢丝的硬膜外导管,达相应深度后在距 中心静脉导管末端1 cm处截去多余的硬膜外导管,用3 M敷

贴妥善固定。④ 将带有三通开关的延长管一端与内撑硬膜外

导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相连,另一端接无菌引流袋,用三通开关 调节引流速度。该文献作者称,在临床应用中,无一例引流不 畅、导管阻塞及脑脊液漏的发生,加之所用导管均为抗菌型,导管外壁因有抗菌涂层而糙涩,亦无导管意外滑脱及感染发

生。腰大池持续引流要点 ①通过调整引流管高度控制引流速度,目前一般认为以

1O 一15 ml/h为宜,即引流量250~350 ml/d左右,使脑脊液 缓慢、持续引流,不至于造成引流过度。②严格无菌操作,每 天更换引流袋,每天行穿刺点消毒换药,对可疑颅内感染者应

作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验,必要时作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确定感染,可选用敏感抗生素经引流管行鞘内注射。③ 常

规使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能有效预防颅内感染 ]。④为观察引流液的动态变化,引流液性状是引流通畅与否的 主要原因,若引流不通可用0.9% NaCI溶液冲洗,并保持引流 管通畅,引流用麻醉导管可开四方向侧孔,避免引流管道扭 曲、折叠。⑤ 穿刺置管部位引起脑脊液从穿刺口外溢时,必须 拔管并缝合或更换引流部位。⑥最佳引流时间是7~10 d,一 般不超过2周,若需继续引流,也应拔管另选椎间隙重新置管 引流,如有可能,尽量缩短置管时间。⑦ 注意患者体位,绝对 卧床,但可左右翻身,积极消除引起颅内压急剧变化的因素。防止脑疝发生的注意事项 J:① 置管过程中采用头低脚 高位;② 置管之前测颅内压,如高于300 mm H 0,穿刺针改用 小号(注意麻醉导管应与穿刺针内径基本相符)。置管过程中 注意避免脑脊液过多过快流出,如果脑压过高,测量穿刺点到 枕大孔的距离,由 一,向头侧置管,引流管末端达到枕大池。5 腰大池持续引流的并发症

常见并发症有以下几点:①颅内感染:穿刺或更换引流袋 时无菌操作不规范、带管时间过长、反复逆行冲洗是主要原 因,应注意监测体温及观察脑脊液的性状变化。②引流管不 通畅: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若无引流管扭曲、折叠则可冲洗或 更换引流管。③ 颅内出血:脑脊液引流过快,造成颅内压过低 致桥静脉撕裂所引起,若脑脊液颜色由淡黄突然变为血性,单 位时间内引流量异常增多,且颜色鲜红,应怀疑颅内出血可 能,可立即复查头颅CT;同时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 化,防止颅内血肿或再出血引起脑疝形成。④神经根刺激症 状: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不适或疼痛,可镇痛对症处理,该症 状拔管后可自行消失。⑤ 低颅内压:脑脊液引流速度过快或 引流量过多引起,表现为头痛,头部抬高时加剧,放低头位时 减轻,有时伴有眩晕、呕吐,严重者可出现意识障碍。可监测 脑脊液引流量和引流速度,去骨瓣减压术后的患者可观察骨 窗区是否凹陷加剧。⑥穿刺部位脑脊液漏:若发现脑脊液漏 应及时拔管或另选椎间隙重新置管。⑦ 颅内积气:由于更换 引流袋时气体逆行进入椎管或引流过度所致,可造成颅内压 升高。

综上所述,现阶段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在神经外科中有广 泛应用,熟练掌握其适应证,灵活选用导管和置管方法,充分 了解引流要点和注意事项,可有效地促进疾病的痊愈,减少并 发症的发生。6 参考文献 [1] Waisman M,Sehweppe Y.Postoperative e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after lumbar spine operations:conservation treatment[J]. Spine,1991,16(1):52.

[2] 洪健,张建宁.持续腰大池闭式引流治疗外伤性脑脊 液漏46例疗效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4):228.

[3] Sanus GZ,Ozlen F,Bieemglu H,et a1.An experimental · 3029·

model of traumatic nasoethmoidal cerebmspinal fluid fistula[J]. Craniofaeial Surgery,2008,19(3):441.

[4] Todo T,Usuis M,Talakura K Treatment of Severe ventricu.

1ar hemorrhage by intraventrieular infusion urokinase[J].J Neurosurg,1991,74(1):81.

[5] 伍海青.脑室尿激酶灌注辅以腰大池外引流治疗脑室 出血28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9,20(6):59. [6] 任俊.侧脑室穿刺联合持续腰大池引流治疗脑室出 血[J].医学信息,2010,7(12):1714.

[7] 张善纲,杜浩,梁音,等.持续腰大池引流对外伤性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外 科杂志,2009,14(8):468.

[8] 彭钢.早期腰大池引流在降低已破裂动脉瘤术后脑 积水发生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3):31. [9] 朱瑞,卞威,赵忠泽,等.持续腰大池引流配合超早 期显微手术治疗47例颅内动脉瘤破裂临床分析[J].脑与神 经疾病杂志,2010,18(1):27.

[10] 李杨,马晓东,任贺成,等.腰大池引流治疗术后颅 内感染及脑脊液漏[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8,13(5):282.

[11] William MC,Anthony MA,Kim DK,et a1.Bacterial n'leningitis associated with lum bar drains: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1999,67(4):468. [12] 肖 阳,成惠林,吴伟,等.腰大池引流加鞘内注射 治疗术后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7):35.

[13] 刘科峰,龚坚,黄武.持续腰大池引流在外伤性硬 膜下积液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5(2): 91.

[143 高飞,赵新亮,田宏成.急性难治性硬膜下积液应用 持续腰大池引流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4):64.

[15] 侯德朋,赵福臻,曹元江,等.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大骨 瓣减压术后腰大池引流及鞘内注射尿激酶临床观察[J].山 东医药,2009,49(2):46.

[16] 陈国坚,卢智,肖仁威,等.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 压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o例临床分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6):163.

[17] 刘晓勇,卓杰.腰大池持续引流配合鞘内注入甲泼 尼龙治疗弥漫性轴索损伤[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0,17(3):19.

[18] 顾征,徐爱民,孙永权,等.持续腰大池引流脑脊液 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的探讨[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4,12(1):61.

[19] 胡建锋,许小兵,苏杭,等.中心静脉导管在持续腰 大池脑脊液引流术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6):50.

[20] 钟宝琳,黄桂明,何春明,等.中心静脉导管在腰大池持续引流术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8(1): 459.

[21] 张占伟.三种常用导管在持续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术 中的对比观察[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8,13(5): 229.

[22] 黄冰,万默各,孙建良,等.同轴支撑法中心静脉导 管腰大池持续引流技术[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6,22(10):605.

吉林医学2012年5月第33卷第14期

[23] Maurine A,Leve~tein—van Hal1.A bun~e appwach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extemM ventfieular and lumbar drain—I℃. 1ated infections[J].J Neurosurg,2010,112(2):345. [24] 程启龙,宋国红,朱广廷,等.腰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 引流在神经外科的应用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7,23(1):54.

[收稿日期:2011—1O—O8 编校:潘宏竹]

第二篇:腰大池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一).

腰大池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一)

作者:李运龙葛玉杰司海锳李万超

【关键词】腰大池持续引流颅脑疾患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腰大池持续引流(lumbarContinueddrainage,LCD)在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已十分广泛。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在颅内感染,脑脊液漏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辅助疗效,现总结142例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在采用LCD后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病人142例,男94例,女48例,年龄15-70岁,平均39.1岁。其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48例,颅内感染80例,脑肿瘤术后脑脊液漏24例,高血压脑出血50例。

1.2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应用硬脊膜外腰麻穿刺包行L3-L4间隙腰穿,皮肤穿刺点和棘突间隙错位进针向头侧蛛网膜下腔置入硬膜外麻醉导管4-7cm,引流管导管尾端通过三通管连接无菌引流袋,根据病情不同,特别是颅内压水平及引流液情况,灵活调整引流袋高度,采用连续放液法,通过阀门调节流量,脑脊液量每日控制在80-400ml之间。拔管前夹闭管子1d,无局部脑脊液漏后拔管。2结果

本组所有病人均穿刺引流成功,平均置管3-10d,最长14d。引流量为(80-400)ml/d,平均155ml/d,无医源性感染发生。44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行LCD后治愈率为:91%(40/44),临床头痛症状缓解效果明显,最早2h后头痛缓解,最迟60h,平均10h,头痛完全缓解平均为12d,4例并发脑积水。颅内感染病人治愈率为:80%(16/20),平均3d后体温恢复正常,7d后脑脊液细胞基本正常,4例病人死于全身衰竭。脑肿瘤术后脑脊液鼻漏及耳漏病人治愈率为:100%(24/24),在3-7d后,脑脊液漏停止。高血压脑出血治愈率为:80%(40/50),36例高血压破溃入脑室内出血患者7d后复查,脑室内血液基本清除,有4例脑室内铸形者血液亦有明显减少,症状明显好转,10例患者症状无明显变化。3讨论

腰大池持续引流是采用腰穿方法将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腰大池处,达到持续引流脑脊液的目的,可在多项神经外科领域发挥作用,并且操作简单,创伤小,其安全性已得到多方论证,结合文献及我们实践的应用体会,LCD可应用于下列疾病:(1)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可造成脑血管痉挛、脑积水,并使病人长期头痛[1]。脑血管痉挛的主要原因是:出血造成了脑动脉壁过氧化脂质含量上升,抑制了前列环素的合成,同时由于动脉壁有破口反射性致动脉痉挛,加上血液刺激脑膜是病人头痛的主要原因。尽早进行LCD,可大量引流血性脑脊液,减低脑脊液中过氧化脂质含量,减轻病人症状,改变脑血管痉挛程度,缩短病程。与反复腰穿进行脑脊液置换相比具有损伤小,易被患者接受的优点,同时也可减少反复腰穿引起感染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往往是动脉瘤破裂所致,脑脊液压力的改变,可造成动脉瘤的再出血,尽管LCD可控制地缓慢改变脑脊液压力,但不能减小动脉瘤再出血的危险,在诊断未明确前,对新鲜出血的病人应慎用。本组44例病人经LCD治疗后头痛症状改善较常规治疗时间明显缩短。(2)颅内感染:本组颅内感染病人均为开颅术后的患者,其中12例为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2例大脑半球胶质瘤术后,6例后颅凹肿瘤术后,14例病人合并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发病急,病情进展快,严重影响预后,由于血脑屏障的影响,感染不易控制[2],是临床的一个急症,我们采用了LCD直接对感染液进行引流,及时排除颅内的细菌、炎性细胞及其释放的炎性物质,降低脑脊液中的细菌浓度,同时行鞘内抗菌药物的注射使药物直接到达感染灶,明显缩短了病程。同时减少了蛛网膜粘连、脑积水、癫痫的发生。本组16例颅内感染病人在常规应用全身抗生素及细菌培养后选择敏感抗生素的基础上7d内感染基本控制,脑脊液培养无细菌后拔管,病人病程有所缩短,体温在3d内基本恢复正常。术后随诊3月未见明显脑积水及癫痫发作。(3)脑脊液漏:本组病人有18例为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后脑脊液鼻漏,4例为外伤性脑脊液耳漏及2例伤口漏。对于脑脊液漏非手术治疗,在无感染的情况下,大多数患者在2周愈合,漏液时间超过10d感染机会明显增加,所以在急性期当务之急是尽量缩短病程。行LCD可持续均匀放出脑脊液,造成暂时性颅内低压状态,使脑脊液外漏方向发生转移,减少脑脊液对漏口处的浸泡,为肉芽组织封闭漏口创造条件,并且可同时治疗多个漏口。过去认为有脑脊液漏行腰穿可能会造成逆行感染而列为禁忌症,经实践证实LCD可持续放出脑脊液,进行不间断的脑脊液置换,在使用强力抗生素的条件下,不但不易导致颅内感染,反而能使漏口早期愈合,对治疗颅内感染起到积极作用。本组24例病人在1周左右,脑脊液漏完全治愈,取得较好疗效。(4)脑室内积血:外伤性或高血压性脑室内出血一般采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3]。由于脑室外引流管放置时间有限,同时无脑脊液冲刷作用,反复冲洗易导致脑室粘连或癫痫发作。LCD可较好解决以上弊端,本组36例脑室内出血均LCD后,脑室积血均完全清除。(5)外伤性硬膜下积液通常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术,但由于大部分由蛛网膜破裂形成活瓣导致脑脊液流入硬膜下腔所致,外引流后不易使蛛网膜破口愈合,术后易复发,LCD可形成积液外颅内压下降,相对硬膜下腔压力在积液后局部压力上升。而形成反向压力差,可阻止脑脊液流入硬膜下腔,同时给蛛网膜破口的早日愈合创造条件[4]。在治疗时需将引流管高度调节到外耳门下方20cm处,争取达到最大的反向压力差,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最好的效果。4结论

LCD在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范围广泛,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可缩短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减少医疗费用,对一些危重、耐受力差的患者尤其适用,是一种有效、重要、安全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王忠诚,赵继宗,朱诚等主编.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65.[2]刘军,刘占川,朱洪茂.重度颅内感染给药途径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3):167-168.[3]李万银,王乃膜,刘建华.侧脑室穿刺引流及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临床观察[J].疑难病杂志,2004,3(1):31-32.[4]余吉,陈忠仪,林伟.单纯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治疗[J].中国基层医药,2001,8(5):400.

第三篇:管道标识在神经外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

管道标识在神经外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管道标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不同管道设计7种颜色不同的标识,进行管道规范化管理。结论

使用管道标识可以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及风险防范意识,保证患者安全,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管道标识;护理;安全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nursing i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in pipeline identification.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ipeline design 7 kinds of different colors of the logo,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pipeline.Conclusion the use of pipeline markers can improve the nurses work efficiency and risk prevention awareness,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reduce nursing errors,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Keywords:Pipeline identification Nursing Safety

神经外科术后的患者常留置多种管道,如创腔引流管、侧脑室引流管、中心静脉导管、气管插管、导尿管、鼻胃管等[1],护理环节多,如果护理不当,易发生管道识别错误,从而导致护理差错的发生。根据“人们在观察事物时,80%的信息是从视觉上获得的[2]”这一心理学研究结果,我院从2013年4月起对管道标识进行规范化管理及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采用一次性粘贴式标签,彩色大标识设计为长10cm,宽5cm;彩色小标识设计为长6cm,宽2cm;共有红色、蓝色、紫色、黄色、粉红色、和绿色七种颜色。白色标识设计为长6cm,宽2cm。

1.2方法:黏贴于患者治疗所需的各种管道上。

2管道标识的应用

2.1各种管道对应的标识颜色

2.1.1各种输注标识:动脉导管用红色标识;中心静脉压监测导管用蓝色标识;肠内营养管用紫色标识。

2.1.2体内冲洗导管标识:腹腔冲洗、膀胱冲洗等治疗所需的各种腔内冲洗导管,采用黄色标识;吸痰冲洗管用粉红色标识;气道湿化管用绿色标识。

2.1.3各种引流管标识:鼻胃管、尿管、各种引流管(包括各专科术后引流管)均为白色标识。

2.2引流管标识书写格式

导管标识上注明管道名称、置管日期。

2.3标识黏贴方法

2.3.1各种输注标识部位

2.3.1.1瓶/袋/注射器标识:将代表各种输入/冲洗目的的颜色大标识黏贴于输液瓶/袋空白处,标识上注明用途。

2.3.1.2输液器标识:将代表各种输入/冲洗管道的颜色小标识黏贴于莫菲式滴管下端,对齐包裹于输液管,将两层贴紧固定。

2.3.2各种引流管标识部位

统一黏贴在相关引流管道的末端,对齐包裹于管道末端将两层贴紧固定。

3效果

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未发生导管连接错误的不良事件。在平时工作中,均能够在3秒内准确无误地找出对应的管道落实各项护理措施。

4讨论

4.1降低护理风险

神经外科护理工作量大,患者留置的管道多,有些管道可用输液管代替,如膀胱冲洗管、侧脑室冲洗管,一不小心,极易混淆[3]。规范化使用管道标识,不同颜色的标识区别不同的管道,一目了然,起到提醒和警示的作用,避免液体误接和管道误接的差错。

4.2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不同颜色的标识,能够帮助护士快速、有效地区分各种管道,有针对性地进行查对和交班,提高了工作效率。

4.3 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护理安全

通过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护理安全管理,积极配合、监督、反馈规范使用管道标识的情况,帮助科室持续改进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乐之,路潜.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李波.高校图书馆导入视觉识别的理论探讨[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7,25(4):9―12.[3]梁雁芳.视觉识别标志在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832―1833.

第四篇:神经内镜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神经内镜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进一步研究神经外科中,神经内镜技术的应用。方法:收集了2010年2月-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神经内镜治疗的1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54例患者接受内镜直接手术,88例患者接受内镜辅助外科手术,22例患者接受内镜控制手术。结果:164例患者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头部CT检查显示,颅内病变全部或大部分切除,并发症发生几率较小。结论: 神经外科中,神经内镜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关键词:神经外科; 神经内镜; 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3)11-0161-01

作为神经外科微创手术重要组成部分的神经内镜,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此技术微创、照明效果好、放大效果佳,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接受与认可,并广泛应用到神经外科众多领域[1]。但是,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神经内镜技术起步比较晚、还不成熟,但是,发展速度较快[2]。现阶段,神经内镜技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为了进一步研究神经外科中,神经内镜技术的应用,笔者收集了2010年2月-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神经内镜治疗的1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了2010年2月-2011年2月来我院接受神经内镜治疗的16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其中,100例男,64例女,患者年龄在10岁-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岁。其中,22例垂体腺瘤,28例三叉神经痛,36例前循环动脉瘤,4例室内肿瘤,18例蛛网膜囊肿,24例交通性脑积水,32例梗阻性积水。

1.2方法:设备:选择蛇牌电子内镜。观察镜为30度镜,工作鞘内工作镜为0度镜。54例患者接受内镜直接手术,包括脑室底造瘘术、切除蛛网膜囊肿、肿瘤活检术;88例患者接受内镜辅助外科手术,包括前循环动脉瘤切除、微血管减压、脑室腹腔分流等。22例患者接受内镜控制手术,均属于切除垂体腺瘤。

2结果

164例患者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头部CT检查显示,颅内病变全部或大部分切除,仅3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16例发热,6例硬膜下积液,4例脑出血,4例颅内感染。

3讨论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神经内镜技术以及手术器材越来越成熟,被广泛的应用在神经外科领域。根据其操作性不同,可以将这类技术分为三种:第一,内镜直接手术。完全在内经环境下进行,通过颅骨钻孔,直接达到病灶部位。通过内镜手术通过直接完成手术操作。因止血困难,一定要严格筛选手术适应症,主要包括:包括切除蛛网膜囊肿、梗阻性积水、肿瘤活检术以及脑室底造瘘术。直达病灶,手术成功率高。第二,内镜辅助外科手术。这种操作是充分利用了神经内镜的放大作用以及照明作用。在外科手术中,对于显微镜无法到达的部位、脑深处部位等,通过神经内镜的应用,能够全面观察,对脑深部的组织病变、周围组织等等进行准确定位,降低盲目性操作以及误伤,降低对正常组织的牵拉。在夹闭动脉瘤手术、表皮样囊肿、三叉神经病症等手术中,应用广泛。第三,内镜控制手术。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现阶段很多医院开展了垂体腺瘤切除手术,通过神经内镜控制鼻蝶,这种手术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正常鼻腔结构,在神经内镜优越的光照条件下,尽可能将肿瘤切除,避免伤害海绵窦、颈内动脉等重要组织。

神经内镜技术受到自身因素影响,会出现以下并发症:第一,发热。发热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与脑室操作有很大关系,胆固醇结晶、肿瘤成分等等,都会引发无菌炎症。生理盐水冲洗与术后短期地塞米松应用,能够降低发热几率。本文16例发热患者,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后,症状消失。第二,硬膜下积液。这类并发症经常发生在儿童患者身上,可选择骨瓣开颅手术,预防发生皮下积液。本文6例患者,随访半年,自行吸收。第三,脑室出血。在手术过程中,应避开血管,降低钝性分离操作。动脉出血患者,可用生理盐水清洗联合出血点电凝方式止血。静脉出血患者,反复冲洗,可停止。本文4例患者均为静脉出血,经过反复冲洗,止血。第四,颅内感染。鞍膈开放,很容易导致气颅与脑脊液漏,进而导致颅内感染。在手术过程中,应积极进行鞍底重建,并合理应用抗生素。本文4例患者,接受头孢曲松钠、万古霉素治疗。

由于神经内镜的术野比较小,操作受到空间限制,图像分辨率差[2],因此,对于住手要求标准高,手术意外的应对力较差,一旦发出血则不容易应对。但是,这种技术在处理颅内囊性病变以及脑室内病变方面,优势显著。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中,神经内镜技术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参考文献

[1]刘重霄,师蔚,郭振字,等.神经内镜治疗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作用及疗效探讨[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2(5):40-41

[2]宋英,师蔚,高李贵,等.囊性脑膜瘤伴出血与钙化一例报告[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1,5(2):206-207

[3]缪星字,师蔚,李向忠,等.内镜控制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小脑囊性血管网织细胞瘤(附9例报告)[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6):433-434

第五篇:止血器械在神经外科术中应用的新进展

止血器械在神经外科术中应用的新进展

止血成功与否是神经外科手术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脑组织的结构特性决定了颅脑手术中容易出血且止血较难。一旦术中失血过多,或止血不彻底造成术后再次出血形成颅内血肿,可危及患者生命;另一方面大量出血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脑水肿等,给手术的成功实施带来很大困难。

神经外科手术传统止血方法很多,如丝线结扎、缝扎、血管钳夹、电灼、骨蜡涂抹、明胶海绵填充、硬膜外悬吊、纱布或肌肉填塞等,以上方法在手术中止血有其局限性。现就国内外止血器械在神经外科术中应用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双极电凝

双极电凝由Malis于1950年设计,1965年首次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中,最早命名为Malis CMC-Ⅱ系统,一直沿用至今。其工作原理是应用完全与地隔离的高频正弦波,使其在双极电凝镊的两个尖部释放,从而对电凝之间的人体组织产生热效应,以凝固血液中的蛋白质,达到止血效果[1]。双极电凝的优点在于其安全性和确切性。由于其工作频率和输出功率按人类工程学的安全值设定,单极电凝所用电压为2 500 V,而双极系统仅140 V,相比较通常所用的单极电凝,功率大大减小。电凝时电流只通过两个镊尖,故仅对镊尖的组织起作用,周围的组织不会灼伤和炭化。如果双极镊之间没有组织通过的话并不会起作用,术者能很好地控制电凝组织的范围和深度,作用精确可靠,有类似血管结扎的效果,并且在有生理盐水和血液的术野中仍能发挥电凝作用,故日益广泛应用于显微神经外科、脑血管和脑重要功能区及脊髓的手术。

1.1 双极电凝器的改进

Lee等[2]发明了一个新的根据组织阻抗自动控制输出的双极电凝器(NS-2000即时反应技术),与高频电凝器(Erbotom ICC 350)用大鼠的股动脉和神经作实验比较,在恒定的3 s时间内,予变化的能量电凝后用苏木素、范杰森色素等染色对组织进行组化检验。结果显示,在Erbotom ICC 350电凝下,无论选择哪种能量都能导致电极上的组织粘连,而新的电凝器未见到电极有组织粘连,新系统在相对较低的功率下也取得了比较有效的凝血效果。新系统具有微机控制凝血、可以在预期的低输出功率下工作以减少组织粘连和炭化的优点。多年来,有更多的双极电凝器及其改进模式的发明,目标都是防止组织粘连和炭化,如MalisCMC

3、Malis带水通道协同系统同样可以达到此目的。这些系统的优点是在低平台设置下提供更高(比NS-2000高)的输出功率。对于那些需要额外神经切割者,推荐使用Malis CMC 3系统[3]。还有一种新的自动控制双极电凝,该系统能在组织已有足够的血管闭塞时自动关闭,从而防止组织过热、过度切割损伤和镊尖粘连。该系统实现低阻抗的原理是通过电凝器将传送到微处理器自动关闭射频。在试验中当射频加热达到最低阻抗不久立即关闭,能获得足够的动脉能量,也避免了常规凝血方法的缺点。凝血过程既不需要降温,也不需要清洗镊尖。该系统的优点:(1)凝血在组织被夹起时自动开始,完成后又自动停止;(2)能用脚踏控制能量变化和激活自动循环系统;(3)对术中监护设备的干扰微乎其微[4]。最新的是一种三路的双极电凝钳,它整合了双极钳和电激发示波器,包括一个具有各种电气特性及术中能进行生研究的机械开关电路,能进行功能定位、测量运动诱发电位(MEPs)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s)。在动物实验中可用双极钳刺激猪的皮层令肢体活动,对于胶质瘤患者令其在觉醒状态下开颅刺激皮层进行功能定位,或在全麻下通过双极钳产生的特种高信噪比刺激感觉皮层。这一新型整合系统能监测到采用常规方法难以获得的功能性部位,可减少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发症[5]。

1.2 双极电凝镊的改进

双极电凝是神经外科重要的技术之一,但仍有许多实际问题,尤其是在镊尖上仍存在组织粘连,从镊尖移除炭化块比较困难,手术过程既不够准确又较费时,甚至导致出血血管电凝不足或电凝过度。双极电凝镊在烧灼血管组织时产生的热效应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镊尖两极接触的血管两点之间的热效应能使血管组织凝固从而达到止血目的;二是双极镊镊尖与血管点之间的热效应能使镊尖与血管组织之间产生粘连。镊尖和血管之间的焦痂越多,电阻就会越大,粘连也会越多,同时止血作用减弱,这就是镊尖上有较多焦痂形成后如不及时清除则电凝效果不佳的原因。为防止焦痂形成,近来已尝试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1)制作电凝镊的不同金属材质;(2)镊尖表面涂覆特殊材料;(3)镊尖部加用滴水装置。

1.2.1 制作电凝镊的金属材质的改进

电凝镊制作所用的材质直接影响了器械的导电性能、防止粘连等特性,起着关键作用。潘进钱等[6]提出双极电凝镊金属材质与镊尖粘连的关系最密切,金属中电阻最小的是银,依次是铜和金。潘进钱等自行制作了富有弹性的磷铜做镊柄、纯银做镊尖的电凝镊,与传统的蛇牌不锈钢镊比较,在一般特性相同的情况下,磷铜纯银的电凝镊粘连焦痂的重量及清除程度比蛇牌镊明显减少。而有的学者研究了以金、钛、不锈钢不同材料制作的电凝镊,客观测量组织在双极镊的粘连程度,比较粘连在电凝镊上的血块蛋白量,结果显示镀金镊上血块蛋白量明显少于其它材料的双极镊,而且更易用超声波清洗器清洗血凝块;电镜观察表面的粗糙程度和湿性张力有显著差异;组织学检查显示金镊作用后的动脉壁各层结构无破坏地完全保留,而使用其它材料电凝镊者动脉壁结构严重受损。镊尖的材料及其粗糙程度决定了粘连的状况,金镊表现最佳。然而这些重金属材料与不锈钢焊接有困难,所以到目前为止许多厂家还是采用镀银或在不锈钢镊尖的内侧面嵌入银板等工艺来制作电凝镊,临床使用证明这种做法对减少粘连是有效的,但镀上的银或嵌入的银板通常都不牢固,容易脱落。

1.2.2 镊尖表面的新材料

在受制作工艺的影响及电凝镊材料一定的情况下,有学者通过在镊尖表面涂覆特殊的材料对电凝镊进行改进。Remorgida等[7]制作了一个5 mm厚的双极电凝镊,在镊夹尖部装有一个热绝缘的塑料,使镊体深埋在里面,通过动物实验与标准的双极电凝镊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该电凝镊表面接触的组织损伤较小,热穿透深度浅,两个镊尖之间的组织结构破坏少,但是组织在镊尖粘连程度未确定。新材料的应用也促进了电凝镊的改进,有在镊尖表面涂有50 μm的Teflon,并且在镊尖有较多凹槽,可以增加与组织的接触面,由于新材料有组织相容性,可减少粘连和焦痂的产生[8]。也有学者提出了关于蛋白质排斥的新概念,主要是由金和聚四氟乙烯复合物制成薄膜覆盖在镊夹上,并和一般的金属钳就物理性质和凝血功能进行比较,记录了关于湿性张力、表面粗糙程度、电荷抵抗、局部表面温度变化、粘连在电极上血块的蛋白数量及血凝块被去除的简易程度,这种特殊性质的“金属”,使血凝块粘连更少并且去除更容易[9-10]。所以基于这一新概念进行的脑外科手术器械的改进,对进行安全、准确的显微外科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1.2.3 镊尖部的滴水装置

为降低镊尖与血管壁之间的电阻,国内外很多学者对电凝镊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如周良辅[11]设计和制作了附有自动滴水装置的双极电凝镊,以保持镊尖和血管壁的湿润,降低两者之间的电阻进而减少粘连。史志刚等[12]最新申请了新型双极电凝镊的专利,主要改进在于在双侧镊体表面涂有绝缘层,镊体内部设计有水通道,出水口位于镊体端头导电工作尖端处,其后端入水口从该瓣镊体的壁上引出密封连接至输水导管。输水导管的出水口贴近双极电凝镊的头部,在外科手术进行电凝止血时无菌生理盐水会通过输水导管缓缓地、源源不断地流至镊尖部,由此可防止产生焦痂。Ohta等[13]设计的双极电凝又有了更多的改进,增加了单极镊尖出水装置,可由脚踏开关控制出水,且脚踏的次数和力量控制出水的流速及水压,在出水间歇期可观察术野出血点,高流量出水时可冲洗镊尖之间的组织碎片及血肿。这种自动变流功能也能防止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使用冲洗液旨在减少电凝镊尖与出血组织的粘连,降低局部温度,保护正常脑组织。目前有降低电阻用的离子型冲洗液和烧灼时冷却用的非离子型冲洗液两种。生理盐水为常用的冲洗液,由于有导电作用,仍可使镊尖凝血、结痂、粘连[14]。而等渗甘露醇为非离子冲洗液,不导电,电凝时仅在镊尖间的组织有电流通过。实验证明,使用等渗甘露醇冲洗液时,不论电凝输出功率、通电时间如何变化,镊尖滴水温度均不升高。镊尖与血块、烧焦组织黏附不明显,止血效果好,为深部显微手术提供了必要的条件[15]。也有学者提出如果手术时双极电凝镊不在使用,可将其浸泡在甘露醇盐水溶液中,这样能进一步减少焦痂粘连到镊尖上,并且粘上的焦痂也较容易擦掉,临床上使用确实有效。

喷水刀

喷水刀(waterjet scalpel)是一种让水在高压下做切割工作的电凝设备,长期主要用于材料切割,1982年首次用于医学中,它由带高压泵的基座、高压导管和水刀头组成,由高压泵将无菌生理盐水泵出,经过软性导管,在刀头形成高压螺旋水束,达到切割效果。由于高压水流动作用,组织间隙膨胀,软的实质性组织在较低压力下被切割,而血管、分泌管、淋巴管及神经等韧性强的组织可完整地保留下来。利用两者之间对压力耐受的差异,通过调节水流压力,可将不同韧性和弹性的组织结构选择性解剖分离,它具有选择性高、损伤小、无热效应、切割精确、出血少的特点。

Piek等[16]作了喷水刀与超声吸引器切割兔脑双侧额叶皮质的比较实验,显示喷水刀有保护血管作用,术中出血、术后小胶质细胞反应明显减少,但是术后脑水肿及星形细胞反应无明显差别。Oertel等[17]对30例颞叶癫痫患者进行颞叶切除,术中、术后观察并随访3个月,结果同样显示喷水刀使脑实质的小血管得到保存,但是必要性输血、手术时间、并发症和患者预后没有观察到明显差异,其临床相关性仍待进一步研究。在脑肿瘤中,有人认为喷水刀在低于20 bar(1 bar=0.1 MPa)压力下对脑膜瘤、胶质瘤、转移瘤及血管母细胞瘤等各种肿瘤有有效切割而保护血管和减少并发症的作用[18]。

超声刀

超声刀又称超声外科吸引器(cut-ultrasound asp iration,CUSA),利用探头产生的超声震荡将组织粉碎,再用冲洗液乳化,并经负压吸除达到切除目的。探头震动幅度小,仅0.1~0.3 mm,对周围组织影响小,在粉碎吸出肿瘤的同时可保留直径大于1 mm 的血管和有韧性的神经组织。郭振宁等[19]在39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手术中显微镜下采用超声刀和双极电凝配合切除肿瘤,由于位置较深,肿瘤常包绕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及视神经等,切除难度大,应用超声刀能明显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输血。在听神经瘤手术中,面神经常常与肿瘤表面粘连,尤其是超过20 mm的向后颅窝延伸的肿瘤病例,清除肿瘤的同时面神经功能很难保存,因此,为保存面神经功能,有时要切除肿瘤但要留下黏附到面神经的部分,称为“近全切除”,留下的肿瘤部分要尽可能小,超声刀能很好地保存面神经功能[20]。

氩气刀

氩气刀又称氩等离子体凝固(argonplasmacoagulation,APC),其原理是热凝所需的高频电流通过电离的导电氩气束作用于目标组织,氩气在电极和组织之间的高频电场中被电离。氩气是一种惰性气体,不易和别的元素和物质形成化合物,对组织是中性无毒的。其有一个主要的特点是凝血深度能自动地被表面组织层脱水而形成的薄电绝缘层所限制,在离子流和凝血区接触的位置,组织阻抗会增大,从而引起传导高频电流的等离子流转移到组织表面阻抗较低的其它点,产生相当稳定的凝血深度。这一过程自动重复直到被作用的组织脱水,阻抗增大以至于阻碍电流流过,随着凝血区和干燥区的扩展,其凝血深度也会自动受到限制。这一特性在Riegel等[21]的研究中也得到证实。12只大鼠随机分成两个组,两组分别APC电凝2、12 d后进行组织病评估,并通过对3个肿瘤病人的前瞻性研究,评价电离穿透深度及组织改变。其结果显示:在动物实验中,APC电凝后组织损伤范围12 d后明显变小,组织最大深度局限在2.15 mm,热损伤后的脑组织病理改变可分为3个区带;APC治疗人脑组织后在光镜下进行垂直和水平的测量,和动物实验结果相似,电离能量穿透深度在人脑组织中局限在2.13 mm,证明其能确保有限的能量穿透,和普通双极电凝进行比较,组织损伤也明显减小。武文芳[22]了APC有传统电凝设备所没有的优点:(1)应用广泛,其在内窥镜下对胃肠道疾病的治疗作用尤其显著;(2)APC 是非接触式电凝,没有组织粘连等问题;(3)限 制凝血深度,避免穿孔问题;(4)凝血面积大,一致性好;(5)干燥组织既不被炭化也不被汽化,与其它电凝方式有本质区别。

比较新的研究是关于纳米气溶胶双极电凝,但是其在神经外科方面的应用研究较少。目前神经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止血器械仍为双极电凝,其它器械由于费用昂贵尚未普及,或只应用于特殊类型的病例中,相信随着技术的成熟今后也会应用得越来越广泛。

【】

[1]BULSARA K R,SUKHLA S,NIMJEE S M.History of bipolar coagulation [J].Neurosurgical Review,2006,29(2):93-96.[2]LEE J Y,EBEL H,BALOGH A,et al.Comparison of a new automatically controlled electrocoagulator(Valleylab NS 2000-INSTANT RESPONSE technology)with a high-frequency coagulator[J].Minim Invasive Neurosurg,1999,42(4):212-215.[3]DUJOVNY M,DUJOVNY N,GUNDAMRAJ N R,et al.Bipolar coagulation in neurosurgery[J].Surgical Neurology,1998,49(3):328-332.[4]BERGDAHL B,VALLFORS B.Studies on coagul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 automatic computerized bipolar coagulator[J].J Neurosurg,1991,75(1):148-151.[5]FUJITA Y,MURAGAKI Y,NAMBU K,et al.Three-way bipolar forceps:a novel bipolar coagulator system for nerve stimulation and detection of nerve potentials[J].Neurologia Medico Chirurgica,2006,46(4):169-174.[6]潘进钱,叶盛,苏志鹏,等.磷铜纯银双极电凝镊的实验研究[J].浙江创伤外科,2005,10(1):11-13.

下载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PICC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护理.

    PICC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护理 [ 10-11-08 09:22:00 ] 作者:高丽梅编辑:studa09042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

    精细化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精细化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分析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影响护理管理安全风险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安全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

    介入技术在神经外科应用的新进展(精选合集)

    介入技术在神经外科应用的新进展 一、神经介入的概述 介入技术作为一项新的、发展迅速的临床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当前三大医学技术(即内科技术、外科技术和介入技术)之一。介入......

    评判性思维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评判性思维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詹昱新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武汉,430022 [摘 要] 目的 探讨评判性思维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关于Dextroscope虚拟现实手术规划系统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关于Dextroscope虚拟现实手术规划系统在神经外科的应用 】目的 应用手术规划系统,探索虚拟现实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价值和方法。方法 术前采集10例颅内深部病变患者的CT......

    (个人创作,仅供分享)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防跌倒中的应用

    细节护理在神经外科防跌倒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对来我院就诊并住院的神经外科患者给予细节护理,观察其在防止患者跌倒方面的效果。方法 我院自2013年6月份开始推广细节护理......

    在6S活动中持续改善

    在6S活动中持续改善 ——公司洗澡运动与6S模拟稽查跟踪报道 6S是公司顺利推行精实生产的基础。为推动全厂性的6S活动,在精实生产小组的倡导下,公司于5月20日下午进行了一次全......

    HR137[原创]如何在职场中持续成功

    [原创]如何在职场中持续成功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一凤凰男生长在偏远的山区,从小天资聪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大学考上了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毕业后顺利地进入了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