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届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12.2 内能 热传递(第1课时)教学案
12.2 内能 热传递(第1课时)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地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能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 3.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
二、教学重难点
1.内能、热量的概念
2.内能、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三、学习与交流
1.汽油所产生的能量,与煤、天然气燃烧放热和物体摩擦一样,都是一种与____有关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_____。
2.内能是指物体内部_______做______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____的总和。因为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并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运动,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和____,因此可以肯定,一切物体都具有____。
3洗衣服时,洗衣粉在冷水中需很长时间才能溶完,而在热水中很快就能溶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当温度降低,内能随着________。冰冷的冰块具有内能,当温度升高,内能随着_________。将该冰块从一楼移动到四楼,它的内能将__________。
5.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6.生活中为了增加菜的味道,炒菜时要往菜中加盐和味精,腌菜时也要加入盐和味精,盐和味精在_________时候溶化得快,这是因为炒菜时的温度比腌菜时的温度_______,分子_______的缘故.7.向分别盛有相同质量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隔了一会儿,我们会看到盛有_____的杯子里的水变红快。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际上是______从____物体转移到____物体的过程。8.100克的水温度升高50℃,要吸收_____焦的热量。
四、典型例题
9.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B.跟物体做机械运动的速度有关
C.跟物体内含有的热量有关
D.跟物体做机械运动时上升的高度有关 10.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一定和0℃的水内能一样大 B.0℃的水一定比5℃的水内能小 C.0℃的水一定比5℃的水热量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1.在热传递过程中,被传递的是()A.质量 B.温度 C.比热容 D.能量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状态下处于任何位置的物体都具有内能 B.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C.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无内能
D.空中飞行的子弹比地面上静止的子弹内能多
五、达标检测
15.集热箱中盛有1吨水,在阳光照射下,水温度升高了30℃,在这个过程中,水的内能增加了多少?
16.一块质量为500克的水的温度为15℃,放出8.4×10焦的热量后,水的温度为多少?
17.质量为500克的铁锅中放有3千克的水,把它们从15℃加热到90℃,水需要多少热量?
18.把一个质量为500克的金属块,从80℃降低到30℃,放出的热量为3.5×10焦,这种 金属的比热容是多少?
第二篇:12.2内能热传递教教案.doc_20121012102015671
灌云县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备课
教学 内容 课 题 主备人
课
程
标
准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具 学具 三
维
目
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 内能
热传递
卢成芳 知识与 技能
执教人
§12.2内能 热传递
课 型:
高原
执教时间
新授 2012-09-24
1.知道内能和热量的概念以及他们的区别。2.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3.明确热传递时,内能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1.运用类比的方法理解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进而理解内能的含
义.2.组织学生通过体验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过程,知道改变内能的一种方法-热传递.1.结合本节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联系生活,善于钻研的思
维品质.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社会,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1.知道内能和热量的概念以及他们的区别。2.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法。1.知道内能和热量的概念
两个相同的烧杯,冷、热水,的、红墨水,火柴,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多媒体.教学内容与教学程序设计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并说出: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②.一个物体能对另一物体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物体由于运动具有动能,由于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势能………..学生思考并回答: ①.动能
二次备课 学生回忆点及时订正
提问时对于错误的答案也要在分析错误原因的基础上予以一. 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①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②能是什么?什么是动能、势能?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回答)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形式的能-内能(板书:§12.2内能)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内能? 演示①:小球在桌面上滚动.问:小球具有什么能? 演示②:在试管里装入一些热水,用橡皮塞
①.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拨,错误之处灌云县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备课
塞住,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膨胀做功冲开塞子.气是否具有能? 点?该具有什么能? 演示③:高举起小球.问:小球与地球相互吸引具有什么能? 问:分子间有什么力?()演示④:将两根分别固定在两辆小车上的条形磁铁,分开一段适当的距离(异名磁靠近,直至两磁铁吸引在一起.分子组成,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引力和斥力
③.势能, 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完成教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做了功,具有能.肯定他们积极思考的一面.现象如果不是太明显,可以做个背景帮助学生观察.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问:水蒸气对橡皮塞有没有做功?水蒸②.有做功,具有能量;水蒸气由 问:水蒸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何特的运动中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极相对),然后松开手,则可看到,小车互相
教师分析:两辆小车上的外力辙去后,小车之间的引力就可以做功,该实验对我学生:水蒸气是由大量水分子们有何启示?
组成的,这些水分子永不停息 演示⑤:按住两小车上的磁铁,使两同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因此该名磁极相对、挨近(约2~3mm),然后松开具有动能.手,可见小车相互推开.结论: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体的内能。(板书)强调: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所有分子量。
说明:因分子势能跟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复杂,初中阶段暂不考虑它的变化,而只考虑分子动能对内能的影响.2.内能跟温度的关系(板书)启发:猜想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科学方法,在盛有等量热水和冷水的两烧杯中加入两杯红较)。
问:看到什么现象?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得出结论:与上述实验类失,则分子间的引力就可以做功,势能就表现出来,即分子间
学生得出结论:与两相斥的磁铁类似,互相排斥的分子也具有势能,即分子间也有因相互排斥而具有的势能。
学生分析并回答:
现象: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子运动快→分子动能大→内能大;动的动能和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物似,假如分子间的斥力突然消具有的能量,而不是指单个分子具有的能有因相互吸引而具有的势能.墨水.(后面衬以白纸,以便同学们观察比 说明了:温度高→扩散快→分灌云县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备课
小结: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板书)
温度低→扩散慢→分子运动慢→分子动能小→内能小。
请学生花时间分析.注意区分概念.教师:可见内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内能改变与否关键看温度,那么如何 改变内能呢? 3.热传递:
列举事例说明热传递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概括这些热传递现象的共性。
温度的变化反映了物体内能的改变,所以上述热传递现象的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
学生概括这些热传递现象的共性。热传递过程中①存在着高温物体和低温物体(或同一物体存在着高温部分和低温部分);②由于热传递,高温物体
少叫做热量。由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 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 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 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 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4.小结
(1)通过师生共同议论,总结热传递现象。
(2)热量
通过纠正关于热量的错误说明,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热量的概念。
问题: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A.物体具有热量增加。B.物体的内能增加。C.物体具有的功多。D.物体必定是吸收了热量。
其中正确的只有B。热量和功,都是在物体内能改变的过程中,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
2.热传递现象:热传
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
学生分析每一个选项.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直
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②热传递的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异,或物体不同部分间存在温度差。③热传递的实质: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灌云县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备课
变。所以“物体具有热量(或功)”的说法是错误的。D也是错误的,因为使物体温度升高还有对物体做功的方法。课堂练习
1、关于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B、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大。C、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2.C 课堂 总结
作业 设计
教学 反思
随堂练习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物体。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之一。
④热传递的方向: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不存在内能由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的现象。
学生解答: 1.D
学生小组内讨论后汇报
独立完成
第三篇:教学案13 内能 热传递
教学案(13)
【课
题】内能
热传递
【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地描述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转移的过程。3.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重点】关于内能、热量的概念;类比分子动能和物体动能;内能和机械能的异同 【难点】认识内能及相关定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内能、温度与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课前准备
1.如图1,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2,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
图1
图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体内部__________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是能量的形式之一,单位也是________。
5.因为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并且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__运动,分子之间总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和_______,因此可以肯定,一切物体都具有_______能。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具有_____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也具有_______能。
6.物理学里,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叫________,用符号_____表示,它的单位是_________。
7.同时在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墨水,颜色先变均匀的是 _____(选填“冷水”或“热水”),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漫步在公园,闻到阵阵花香,说明分子在_______________。坐在石凳上感到石凳很热,是由于光照使石凳的内能_______,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______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二、新课学习1.内能
如同运动着的物体具有动能一样,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也具有_______;如同弹簧相互联系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一样,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作用,因此也具有_______。物理学中,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_______。
思考:0℃的物体没有内能?结论:一切物体都有_______能。2.实验探究: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分别在两个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玻璃杯中个滴入以滴墨水,观察哪杯中的墨水扩散的快? ⑴温度高—扩散_________—分子运动__________—分子动能_________—内能_________;
⑵温度低—扩散_________—分子运动__________—分子动能_________—内能_________。实验结论:物体的温度______时,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总和就_______,物体的内能就________。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_______运动。想一想:
(1)内能与机械能是一回事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静止在地面上的球和运动在空中的球所具有的机械能和内能。_____________ 3.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热传递
热传递过程中①存在着_______温物体和_______温物体(或同一物体存在着_______部分和_______部分);②由于热传递,高温物体温度______,内能______;低温物体温度_______,内能_______。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传递现象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传递就是_______的转移。4.热量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_______的多少叫做热量,用符号_______ 表示.热量的单位与能量的单位相同,也是_______。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才出现的物理量,对于一个物体,只能说:“_______热量”或“_______热量”,绝对不能说“具有热量”。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_______;物体___________,内能减少。物体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物体___________,内能减小。
三、例题分析:
思考: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就一定会升高?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就一定不变? 【反馈练习】
1.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A.一杯水从40℃冷却到25℃时内能减小 B.炽热的铁块有内能,而-10℃冰无内能 C.一杯0℃的水凝固成0℃的冰,内能不变 D.空中飞行的子弹速度减小,动能、内能都减小 2.在空中飞行的球,它具有的能量是()
A.内能和动能
B.内能、动能和重力势能
C.重力势能和动能
D.重力势能和内能 3.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oc的冰内能为零
B.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热量就越多 C.两个物体的温度相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发生热传递
D.物体吸收了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4.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体积将有所减小,比较这块0℃的冰和所熔化成的水具有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们具有相等的内能 B.0℃的冰具有较大的内能 C.0℃的水具有较大的内能 D.无法确定
5.五月的一个星期天,妈妈带小红到北海公园游玩。一走进公园,她们就闻到了阵阵的槐花香,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九年级物理上册 12.2 内能 热传递教案 苏科版
二、内能 热传递
教学目标:
1、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有内能。
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使内能转移的过程。
4、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能正确使用“热量”这一术语,会进行关于物体吸热、放热的简单计算。
5、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教学重点:1.分子动能和物体动能,内能和机械能的异同; 教学难点:1.认识内能及相关定义;2.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器材:弹簧、冷、热水、两个烧杯、墨水、滴管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提问:
1、物体是否具有动能、势能,我们是如何判断的?
结论:机械能的存在可以凭肉眼判断,即它是一种外部形式的能量。
2、运动的汽车具有的动能,这个能量从何而来?
汽油燃烧时会产生能量,这是一种与热运动有关的能量,这种能量的存在,你可以凭肉眼看到吗? 一般凭肉眼是不能判断的,即它是一种内部形式的能量——内能。
二、新课教学
1、内能
提问:上学期我们学习的《分子动理论》有哪些内容?
讲述:物体内部的分子始终处在无规则的运动中,因此分子具有动能,这种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就像用弹簧相互联系的物体具有势能一样,分子间也有势能,这种能叫做分子势能。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由于一切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永不停息,因此任何一个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2、内能与机械能的关系
(1)定义:内能:分子间(内部);机械能:物体间(外部)(2)关系:物体的内能不可以为零;物体的机械能可以为零。
3、探究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1)完成演示实验“墨水扩散”并分析内能的变化情况。(2)归纳结论:对于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3)提出疑问:内能增大,物体温度一定上升吗?(提示学生,回忆六种物态变化吸热与放热的情况)
学生讨论并举例反驳:
一杯热水与半杯热水相比,前者内能大于后者。水沸腾时需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一块0℃的冰刚熔化成水,温度仍是0℃,但内能增大了。
(4)教师小结:内能增大,物体温度不一定升高。因为内能大小是由温度、质量、体积、状态等因素共同影响的。
4、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
观察课本图12-18,思考:物体的内能是如何转移的? 介绍热传递。(学生阅读信息快递)
思考:有一根细铁丝,你能通过哪些方法使它的温度升高?(使它的内能增加)其中哪些方法是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的内能的?
A、放在太阳下晒; B、在石头上摩擦;C、放在热水中烫; D、放在火上烧; E、用锤子敲 F、放在手中捂 G、用力反复弯折;
5、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符号:Q,单位:J。
提问:“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通过热传递吸热,使它具有的热量增加了400J。”这种说法对不对?
三、课堂练习:3W
四、课后巩固: 伴你学1___12
五、小结
六、教学反思:
第五篇:2014届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12.1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第1课时)教学案
12.1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第1课时)教学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二、教学重难点
1.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2.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3.动能、势能的认识和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以及这些影响因素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学习与交流
1.一个物体如果具有了对别的物体
的本领,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或者说具有。
2.一个物体具有的能越多,那么这个物体对别的物体做功本领就。
3.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 的能,叫
。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 和物体运动的 都有关系,物体的 越大,越快,这个物体的动能就越。
4.物体由于发生
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请你作做出猜想:物体具有的弹性势能的大小可能与
有关。
5.质量较大的喜鹊与质量较小的燕子在空中飞行,如果它们的动能相等,那么 飞得快.
6.如下图12.1.1,让小车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1)小车运动到水平表面时,___中的小车速度大;(2)___图中的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长;
(3)___图中的小车对木块做的功多,它具有的动能____。
甲
丙
乙
丁
图12.1.1
图12.1.2
四、典型例题
7.如图12.1.2,它是用来研究动能大小与物体_____的关系的。实验表明:丁图中的小车到达水平表面时,能使木块运动的距离____些(选填“大”或“小”)。8.综合第6、7两题的结论,可以发现:运动物体的动能大小与物体的___和__
都有关系,物体的_____越大,_____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9.如图12..1.3所示,将一张卡片对折,在开口的一边剪两刀,然后将橡皮筋套在开口边,就做成了一个会跳的卡片,使这张卡片跳起来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卡片能跳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10.装满水的洒水车,在环岛路的一段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它
图12..1.3
在向公路两旁的花木喷水的过程中,洒水车的总动能将逐渐 . 11.以相同速度行驶的卡车和小轿车,_______的动能比较大是因为它的_________大;如果卡车空载和满载时以同样速度行驶,那么空载时具有的动能 满载时具有的动能
五、达标检测
12.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线悬挂着的物体,它没有做功,它不具有机械能 B.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因为它能做功,所以它具有机械能
C.甲物体的运动速度比乙物体的大,则甲物体的动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大 D.甲物体的高度比乙物体的高度大,则甲物体的势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大
15.体积相同的铜、铁、铝三各小球,从同一高度的斜面滚下,在水平地面上撞击同一地点上放的同一木块,木块被撞击最远的是()A.滚下的铜球 B.滚下的铁球 C.滚下的铝球
D.三球撞击得一样远 16.如图12.1-4所示是研究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情况示意图,图中A、B两球是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小球。下列哪组图的比较可以说明当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大()A.a图和b图
B.b图和c图 C.a图和 c图
D.b图和 d图
三.实验与探究题
17.如图12.1-6所示,是用来探究“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
图12.1-4(小球在光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底端的速度只与起点高度有关,起点越高,到达底端的速度就越大,运动小球撞击停在平面上的木块后,木块运动距离越长,说明小球具有动能越大)
(1)分析比较实验甲与实验乙,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被控制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乙与实验丙,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被控制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表明,物体动能与物体的 和 有关,____________越大,____________越大,动能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