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声音的特征(第1课时)教学案

时间:2019-05-15 01:41: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声音的特征(第1课时)教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声音的特征(第1课时)教学案》。

第一篇: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声音的特征(第1课时)教学案

1.2 声音的特征(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⑵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响度大小跟振幅关系,了解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⑶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⑷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训练学生学习用物理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与频率关系,响度跟振幅关系,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结论。

三、学习与交流

[探究]响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想一想:敲鼓时,要使鼓声更响,你会怎么做? 猜一猜:鼓声的强弱可能与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 设计:设计一种能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方法 [探究]音调跟什么因素有关?

①把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②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注意观察钢尺振动发声时振动得快慢及声音的特点. ③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一些,再次拨动,注意要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得快慢和发出的音调.

记录实验得出结论: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短时,钢尺振动得较,音调 ;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较长时,钢尺振动得,音调 .

四、典型题列

1、声音的_______叫做响度,物体振动的_________叫振幅,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__越大,响度越大。

2、声音的__________叫音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频率,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___,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____越高,声音的音调就越高,__ ___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

3.频率是表示 的物理量,用 来定义频率的大小。

频率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某人的脉搏是每秒1次,频率就是。

一物体振动的频率是500Hz,它表示。4.如图所示,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

说明声音是由于_______产生的;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_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五、达标检测

1、在消夏晚会上,男低音放声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2.举一反三:下列四个句子:①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②引吭高歌;③她是唱高音的;④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老牛的叫声和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老牛的音调____,蚊子的音调____;老牛的响度____,蚊子的响度____.

4.女同学的声音比男同学的尖,这是指声音的特征中的。5.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B、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的位置叫振幅 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D、空气中的声速跟音调无关 6.“高声呼叫”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和“低”指的是()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提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和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9.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10.、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些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三者都不同

六、教学反馈

第二篇: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2.4 升华和凝华教学案

2.4 升华和凝华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和它们各自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和应用。

三、学习与交流:

【做一做】在锥形瓶里放入少量的碘粒,在靠近碘粒的上方悬挂一

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移去酒精灯然后观察瓶中 的变化。

【提示】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并发现问题。进行指导,帮助学生

进行实验探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想一想】碘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变化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棉线析出的碘外形像什么?

【点拨】师:同学们可以看到以上实验中加热时,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冷却时,碘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这个过程中没有出现液态的碘,棉线上析出的碘像雪(人造雪)。【小结归纳】

(1)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升华。(2)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凝化。(3)物质升华需要________,凝华需要_________。

四、典型题例:

1. 放在箱子中的卫生球不见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汽化

C.升华 D.同时升华和汽化

4.物质从____态直接变为_____态叫做升华;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做________。在这两种现象中,________过程吸热。下列天气现象的发生各属于物态变化的哪一种?(1)露是_________(2)霜是_________(3)雾是____________ 5. 熔化、凝固、液化、汽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______________过程;放出热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五、达标检测:

1、冬天的早晨,常常看到霜,霜的形成是______现象;卫生球放在衣橱中,过几个月后,变小或消失,这又是______现象。

2、在严冬温度较低的时候,窗上可以结霜,这是水蒸气______现象。霜应结在玻璃的______ 表面。

3、寒冷的冬天,在窗玻璃上常会出现“窗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升华现象 B.窗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凝华现象 C.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升华现象 D.窗花在玻璃的外表面,是凝华现象

6、在运输食品的过程中,常用干冰作为冷却剂,这是因为()A。干冰熔化时可吸热 B.干冰升华时可以吸热 C干冰汽化时可吸热 D.干冰先熔化后汽化时要吸热 7.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 B.初冬早晨草叶上的霜 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D.冬天室外的水结成冰 8.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

萘球过一段时间后会变小.______ 冰冻湿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______ 沥青马路在太阳照射下变软.______ 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______ 戴眼睛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暖和的室内时,镜片上会出现一层小水珠.______ 9.在物态变化中,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 成的小水滴和水蒸气 成的小冰晶组成的.10、在露、霜、雾,雪中,是水蒸气直接凝华而形成的,是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

11、从冰箱冷冻室中拿出来的冰棒上会有一层白白的霜,这是 现象;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后变小了,这是 现象.

12.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结有冰花,这是 现象.冰花与水雾一样总是出现在玻璃窗的(选填“内”或“外”)表面.

六、教学反馈(反思):

第三篇:江苏省灌云县穆圩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1.2 活动教学案

课题:1.2 活动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实验、操作、猜想和归纳等数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2.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有效地解决问题.3.能有效、选择、处理数字信息,做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教学重点:

通过数学活动,感受图形的位置变化和数量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

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教学过程: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几项活动。

一、创设情境 探索活动 1.活动一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长方形纸片,思考如何由这张长方形纸片得到一个正方形?试试看!

a.指导学生活动,并引导学生思考。(1)用量的方法:(2)用折的方法: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b.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c.你还能剪出什么几何图形? 2.活动二

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牙签,我们一起来搭三角形。

a.展示:用牙签搭三角形的过程。b.问:搭1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牙签?搭2个呢?3个呢?10个呢?100个呢?n个呢?

小组讨论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板书:

搭1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3根

搭2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5根 3+2=2×2+1

搭3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7根 5+2=2×3+1 搭1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21根 7+14=2×10+1 搭100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201根 2×100+1 搭n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棒(2n+1)根 2×n+1 3.活动三

请同学们观察书P8的月历,你发现了什么?

a.月历中的蓝色方框中4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组内讨论,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思考)b.月历中的红色方框中9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组内讨论,全班交流)

一张普普通通的月历,经过同学们的细心观察,结果我们发现了其中很多的数学奥秘。

二、归纳小结 反思提高

这节课我们完成了三项活动,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同学们学完本节课的感受与体会。(学同时也对别人有启发)

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著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先生写给“走进美妙的数学花园”中国少年数学论季节坛的题词“数学好玩”。

第四篇:江苏省淮安市八年级物理上册1.2乐音的特征音色导学案苏科版课件(本站推荐)

第2节 乐音的特征-音色

[学习目标] 通过事例感受声音的不同,知道乐音有响度、音调、音色三特征 [活动方案] 活动一 自主复习

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什么叫声源?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少m/s?为什么雷电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3.什么叫响度?响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4.什么叫音调?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二 检测与交流

1.女同学的声音比男同学的尖,这是指声音的特征中的___________。

2.大合唱时,有同学说:“这么高的音我顶不上去”,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_高,大合唱的声音比独唱的声音高,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_大。3.如右图,轻轻敲鼓,鼓面上小沙粒跳得较_____(选填“高”或“低”),_____(选填“响”或“弱”),鼓面振动的幅度较_____,其能______,用力敲鼓,鼓面振动幅度较_____,发出声音的响度较能量也较_______。

4.某一位男低音歌唱时声带每秒振动60次,则歌声的频率为_____HZ,另一位女高音歌声的频率为2500HZ,则她此时声带每秒振动_____次,他们一起合唱,我们听起来男歌手的音调较_______。仅凭此_____(选填“能”或“不能”)判断谁的声音更响些。()5.威风锣鼓震天响,声音传远方,这是由于鼓皮振动的

A.音调高 B.频率高 C.振幅大 D.振动快

()6.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

鼓声较量也较_____,其 1 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D.其它特征()7.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有几个按钮,如图所示,其中控制响度大小的是

活动二 辨别由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1.游戏 听听我是谁? 一位同学发声,另一位同学猜猜他(她)是谁?

2.听一段音乐,说一说是由哪些乐器演奏的?

3.思考:我们凭声音的什么特征辨别出熟人的声音?凭什么辨别出乐器?

4.乐音是由声源如何产生的?乐音由哪三个特征?

5.不同的声源,为什么音色不同?

[检测反馈]()1.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2一个同学迟到了,走到门外听到上课老师的声音,就知道正在上物理课。他除了根据讲课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3.春晚的小品《不差钱》,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欢,小艳在现场听到“小沈阳”的声音是由 产生的,靠 传播过来的,“小沈阳”模仿“刀郎”的声音很逼真,是因为他们的 相似。4.科学探究

(一)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探究塑料片振动发声的高低与振动快慢的关系。(1)如图所示,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听到的第一次比第二次的音调_______些。

(2)如下图,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各划一次,则听到的第一次比第二次的音调_______些。【巩固提升】

1.声音的三个特征为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与振幅有关的是_________,与频率有关的是________。钢琴、吉他、笛子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可以将它们区分开,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___不同。

2.在一根长铁管的一端打击一下,另一同学在另一端能听到_____次打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________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_______传来的。

3.很多人喜欢听宋祖英唱的民歌,只要听到广播播放她的歌声就能知道这是宋祖英唱的,他们是根据声音的__ ___来分辨的。

4.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 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定的。

()5.“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就能判断来的熟人是谁,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6.电子琴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技术上要解决的关键是能模仿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音色和音调()7.演奏同一乐曲时,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节奏不同

()8.“超女”全国决赛亚军谭维维,是一位爱自贡、爱家乡的优秀歌手,她的妈妈每当从收音机中收听到谭维维演唱的歌曲时,根据歌声立刻就能判断出是女儿维维在演唱。妈妈主要是根据下列什么来判断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歌词()9.如图、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声音不是外婆的

声音,是根据声音的什么来判断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歌词

()10.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11.如图所示,图片显示研究的问题不同的是

A B C D 4

第五篇: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鼎湖山听泉》(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

《鼎湖山听泉》

教学目标: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

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难点:

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清课文的结构。

一、导入新课

1.导语: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七星湖齐名。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当代散文家谢大光也写过一篇,却与众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优美的散文。

2.板书课题,并提问:课文题目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 结合教师介绍,展开想象,思考这篇散文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并回答教师提问,指出“听”和“泉”字是关键字,然后准备学习新课。

二、自学成果展示(自主学习记录卡情况反馈)1.字词积累。

肇庆(zhào)泠泠(líng)淙淙(cóng)一脉(mài)怅惘(chàng)....汩汩(gǔ)古刹(chà)拾级(shè)污垢(gòu)繁衍(yǎn).....2.描写山和泉的诗句

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②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③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④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⑤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⑥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⑧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⑨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⑩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3.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谢大光 男,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散文》月刊编辑,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小说家》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三、指导诵读

1.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引导:“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去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我们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读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能力。

3.指导:诵读要立足于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边读边思考,要有所感悟。并范读课文前三段。

4.指导学生诵读课文。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指定诵读1—2段。

5.对学生的诵读进行评价,并指出诵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由诵读、体会,并在班上巡回指导。

6.组织学生谈谈诵读的体会和感想,并指出,可以从诵读的方法上谈,也可以就课文内容谈。

四、整体感知

1.通过刚才的诵读和讨论,大家基本掌握了诵读的要领,对课文的内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

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讨论分段并说出大意:

第一部分(1)雨意尚未全消时登岸,初闻泉声如见泉影 第二部分(2—3)进山以后,见泉引发联想,爱上山泉。

第三部分(4—7)从补山亭仰望,在庆云寺庭园漫步--回旋或宕开。

第四部分(8—10)借宿僧寺,如枕泉而眠,从多层次的泉声中得到人生感悟。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从“半个小时左右”、“过了寒翠桥”、“来到半山腰的庆云寺”、“入夜”、“朦胧中”这些词句,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顺序写的。)

又:作者的行踪顺序: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黄昏——晚饭后——夜间

以空间转移为主,辅之以时间来组织材料。

五、课堂总结

这篇游记散文主要写了鼎湖山听泉的见闻感受,揭示了人生哲理。本文是按照作者的 游踪来结构全文的。

六、课后作业

思考:课文的题目是《鼎湖山听泉》,那么贯穿全文的是“泉”字,还是“听”字?为什么? 附:板书设计

鼎湖山听泉

寒翠桥 听泉声 ——山中 看泉水 ——补山亭 悟泉音

下载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声音的特征(第1课时)教学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涟水县红日中学2013-201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1.2 声音的特征(第1课时)教学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