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广场——通过网络来估测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学会用网格法对比较难以数清的对象进行估算。
2、认识并理解估测中的网格划分法与凑整法,培养估算的能力。
3、在猜测和验证的学习过程中,体会统计法的便捷。
2.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估测中的网格划分法与凑整法,培养估算的能力。用网格估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数学广场情境图
2、(揭示学习任务)(1)出示告示。
(2)师:从告示中你可以得到哪些讯息?
(3)出示木材图。师:你知道现在一共筹集了多少根木材呢?你想跟大家说什么?
(4)小结:在生活中,有的时候我们只需要一个接近于精确数的估计数。(举例说明)。
二、探究一:利用猜测——验证,探索估算方法。
1、师:请大家通过直觉,猜一猜仓库中大约有木材多少根?(学生根据自己的估算回答)
2、利用DIY学习进程表,进行验证。
师: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来验证你自己的猜测数是比较精确的呢?请大家看这张进程表。
(1)出示DIY学习进程表
(一)。
(2)师:下面请大家根据表格完成两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要比较准确地估算出木材的根数,你们小组会制定怎样的方案来解决。
学习任务二:思考一下,你们小组所制定的验证方案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3)汇报验证方案,优化验证方案。师:你喜欢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板书:
1、划分成同样大小的格子。
2、数一数一格有多少根。
3、乘上格数。
4、凑成整数。
师:说一说这种方案的优势在哪里?(迅速、比较准确)预测:问题1:在框线上的木材怎么算?
问题2:一格内的木材也比较多,怎么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问题3:最后的乘积还要不要凑整?怎么凑?(4)师:请以第一格红格子里的木材为标准估算出木材的总根数
3、用网格法进一步验证。(1)师: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得出了用网格法来估算的方法,而且以第一格为标准进行了估算,那如果以其他方格里的木材数量为标准,情况会是一样的吗?请你完成表
(二),任选一格,再来算一算。
(2)师:同样是在估算这堆木材的根数,却存在着误差。你们认为这些误差是怎样造成的?
(3)师:目前数学广场筹集到的木材,能不能建造一座木制结构的观光桥了呢? 小结:确实,利用网格,我们知道每个格子的数量是不同的,最终得到的估测数也是不同的。但如果凑整到较大的数时,常常会比较接近。那我们又该如何合理使用网格法呢?下面我们继续研究。
三、探究二:讨论网格法的适用范围。
1、出示糖果图
(1)师:小胖和小亚分别以红格子和绿格子为依据进行估算,请你帮他们算出结果。
(2)学生回报结果。(3)讨论:
(1)小胖和小亚两人选择不同的格子,估算出来的结果,即使凑整之后误差仍然很大,这是为什么?
(2)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个格子进行估测,说说你的理由。
2、师:从数糖果中,我们利用网格的方法进行估测,你有什么体会?(利用网格法进行估算,最好是分布比较均匀,对数量较大的物体的估测。)过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用网格来估算的方法,又知道用网格法估算要使结果更接近精确值,最好是选择分布比较均匀网格来估算。下面我们就要将刚才学到的知识进行具体运用。
四、综合运用
1、方案的设计
信息1:显微镜下红血球的含量。师:你会怎样来估算呢?(学生回答)信息2:根据十月长假沪宁高速公路上某段的交通情况。估一估10KM内的车流量。(以100内的车辆量为标准)
师:面对这一情况,你又是如何来估算的?
2、具体实践:长方形的数学广场最多大约可以容纳多少人?
五、综合评价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用网格来估算的方法,网格的划分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要根据实际有利于估算;要使估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最好是选择分布比较均匀的网格来估算。
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 课本P/97~98
第二篇:数学广场——编码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了解邮政编码、身份证编码的编排方法,体会编码编排的特点,初步学会编码。
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观察比较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及应用数学的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邮政编码、身份证编码的编排方法,体会编码编排的特点,初步学会编码。按照一定的规律自己尝试编码。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了解生活中的编码
1.出示两幅不同地方的汽车车牌,从中能得到哪些信息? 2.出示商品的条形码,条形码有哪些作用? 3.例举生活中类似的编码,引出课题《编码》 4.出示课题:编码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知道邮政编码的组成
1.出示媒体:从这张明信片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介绍结构:邮政编码是由六位数字组成; 2.你能知道收信人和寄信人所在的地区吗?从哪里看出? ⑴ 介绍含义: 在这张明信片上: 74表示广西壮族自治区 743表示来宾邮区 7430表示忻城县邮局 11表示投递所
743011表示板桐邮电支局 ⑵ 教师小结:
l 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l 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 l 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l 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3.使用邮政编码有什么好处? 生1:可以准确地找到想要递送的地方。生2:为邮局进行分发邮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4.试一试:我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
我家的邮政编码是()探究二
知道身份证编码的组成 1.身份证编码
⑴ 老师让大家回去查找了每位同学的身份证号码,我们来汇报一下 ⑵ 请仔细观察这些号码,发现了什么?
(身份证有15位(旧)和18位(新)之分,新增加的在第7、8、18位上)。2.出示媒体: 出示第二代身份证样证,了解身份证数字编排结构含义: ⑴ 前两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⑵ 第3、4位表示所在的城市。
⑶ 第5、6位表示所在的县(区)。
⑷ 第7—14(或7—12)位表示出生年月日。⑸ 第15,16位表示所在地派出所的代码。⑹ 第17位表示性别,一般男单女双。⑺ 第18位表示校验码,一般随机产生。
3.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身份证号码,依照上面的介绍说说你自己的信息。4.练习
⑴(出示一个身份证号码)
***481
仔细观察这张身份证号码,你能知道他的主人哪些信息?(小组讨论,汇报)⑵ 刚才我们了解了身份证号码的含义,谁能说说身份证的作用?
5.小结: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年满十六周岁的中国公民,应当依照规定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我们长大后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身份证。
四、课内练习: 1.练习一:
小亚把下面5个身份证号码的第15、16位数字遮住了,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找到它的主人吗?
2.练习二: 活动一:为全校学生设计学号 ⑴ 设计任务:为全校学生设计学号。
⑵ 设计要求:通过一个学生的学号能清楚地知道他(她)所在的班级。
3.练习三:
请你根据编码特征,你也来给自己编一个QQ号码。
课堂小结
五、本课小结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编码,它们都运用数字、符号等准确、简洁地表达出各种信息,它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课后习题
六、课后作业 课本P88页试一试
第三篇:面积的估测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通过将图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积的多边形对图形的面积进行估测”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空间感,会把一个不规则图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积的多边形的图形。3.在想想、画画、算算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掘数学中的形态美。
2.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已知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估测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说出下列图形的面积(1)介绍方格纸的尺寸(2)说出下列图形的面积 提问:你是怎么计算的?
你知道第四个图形的面积吗?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估测它的面积?
板书:数方格,(大于半格算一格,小于半格忽略不计)
师:说一说下面图形的面积
图1图2图3 学生可以观察得出尺寸再利用面积公式得出大小,图4,学生不能直接得出面积。
提问:可以用别的方法来求出这个图形大约有多大吗? 回答:可以通过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估算。
1.小结:过去,我们学习了估测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知道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估测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3、出示课题: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测
(板书)师: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二、新课探索
1.探究一:估计形似三角形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1)出示题目:这个不规则的图形大约有()平方厘米。(2)集体尝试练习(3)交流思考方法
师:除了用数方格的方法,知道了它的面积大约是37平方厘米,还有其他的的方法吗?
我们可不可以根据这个不规则图形的形状来考虑,采用其他的办法来估算?
1.探究二:转化为已知图形面积来计算 ⑴ 观察图形,想象这个图形的形状特点
师:这个图形和哪个我们知道的平面图形很相似?(三角形)师:看成一个怎样大小的三角形?把这个三角形画出来? ⑵ 尝试根据不规则图形的大小画出合适大小的三角形。要求:学生根据计算需要画出合适的三角形。
出示三种不同的画法: ① 三角形的大小合适;
② 三角形的面积比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 ③ 三角形的面积比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小。
提问:大家来看看这些同学画出的三角形有什么不同? 你认为哪种情况比较合理呢?
回答:在将图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积的多边形对图形的面积进行估测的候,也要根据图形的大小合理画出近似的基本图形。⑶ 用上述的方法计算出图形的面积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35)平方厘米。这个图形的面积大约是(35)平方厘米。
提问: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估测出的答案不一致。这个问题应该怎样理解?(因为是估测,误差是允许的,但不能过大。)
1.探究三:估测下列图形的面积
集体练习,交流反馈
师: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来估测这个图形的面积? 小结:刚才的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估测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既可以根据格子图来估测不规则图形的大小,也可以把不规则图形近似地看作可求面积的多边形,从而对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进行估测。——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面积估测方法。
三、课内练习1.练一练
课堂小结 总结:
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可以告诉大家的呢?
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5页
第四篇:估测长度教学设计2
《估测长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版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尝试不同的方法估测长度,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估计兴趣,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重点:
估测长度。教学重点:
估测长度。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一直没有用过的一支粉笔。提出:请大家看一看,这支粉笔有多长?
学生可能会说:大约有7厘米;大约长8厘米;大约长9厘米„„ 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不错。这支粉笔大约长7厘米或者8厘米。在日常生活中,估计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尝试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估测长度)
二.探索交流、构建新知 1.估计物体的长度。
请学生选择自己身边的物体,估计他们的长度。
学生可能选择估计课桌的长、宽、高分别大约有几分米;可能选择文具盒、铅笔„„要求学生:估计所选择物体的长度后,告诉同桌同学估计的结果。
2.想一想:怎样才能估计的比较准确呢?
教师谈话:同学们能估计长多少厘米,多少分米,你能估计长多少米甚至是多少千米吗?怎样才能估计的比较准确呢?
3.总结:在对一个长度进行估计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我们已知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这样估计出来的值会更加准确。
4.出示例题,分析方法。(1)从你家到学校大约有多远?
①100米我大约要走200步,从家到学校我走了600步,大约300米。②走100米我大约要用2分钟,从我家到学校我大约要走10分钟,500米。③我坐3站公共汽车,每站约 500米,大约1500米远。
(2)学生先小组讨论同学们是怎样估测从家到学校的距离,互说估算的方法和选择的参照物。(步长、时间、车站)
(3)教师小结:我们要学会利用身边的物体作参照物进行距离的估测。5.我们来估计一下咱们教室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你有什么好办法?(1)学生自由说一说。
①我走3步大约是1米,沿着教室的长,我走了20步,所以教室的长大约是 7米;沿着教室的宽我走了15步,那么教室的宽大约是5米。选择的方法就是步测法。
②可以根据地上铺的瓷砖块数来估测,1块瓷砖长约1米,宽约1米,教室的长铺了大约7块,宽铺了大约5块。
(2)教师小结。
三.巩固应用,深化提高;
1.估计一下,从你家到附近的商店大约有多远。今天回家,我们和家长一起去走走看!2.想想,说说。
点击课件,呈现课本第29页“做一做”第10题图。
指图口述:小伟家到体育场怎么走最近?要走多少米?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请小组代表向全班介绍讨论结果及理由。
3.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 米,宽3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总结与布置作业。
1.总结。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体会与收获。人后进行全课总结。2.布置作业。
第五篇:数学广场——周期问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理解周期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周期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周期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周期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周而复始的循环现象呢? 生1:太阳的升起和落下。生2:春夏秋冬。生:……(教师出示课件)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ppt中图片,找一找它们的特点?
小结: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周期现象,(出示周期现象的概念)而重复出现的一节个数叫做周期。(出示周期的概念)出示课题:数学广场——周期问题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1、师: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个圆是什么颜色? 生:15÷2=7(组)······1(个)师让学生说说思路。
2、师:照这样写下去,第27个字是什么? 生:27÷4=6(组)······3(个)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每4个一组,第27个是第7组的第3个,是秋。
3、师:照这样排下去,左起第38面彩旗是什么颜色? 生:38÷5=7(组)······3(个)师:请你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每5面一组,第38面是第8组的第3面,是蓝色的。师小结:口诀
周期问题并不难,除法算式来帮忙。
列式之前别忙算,先找每组有几个。
每组有几就除几,算出余数就知晓。
余几就是第几个,没有余数找末了。
三、及时练习课内练习
1、先独立完成,再互相交流。
1)、生:一周7天,(20-3+1)÷7 = 2.......4 师: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生:从星期四开始数第4天是星期日,所以5月20日是星期日。2)、生:(28-1+1)÷7 = 4.......0 8月28日是星期二。课内练习2(1)
生:一周7天,(18-3+1)÷7 = 2.......2
课堂小结 本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师:其实周期问题来源于生活中,请你做个有心人,在平时生活中找一找有关周期的现象并用数学知识来解答!
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
⑴ 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
⑵ 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有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