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湘教版九上 1.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2课时) 教案
课题: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增长率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增长率问题.
教学难点:
有关增长率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原产量+增产量=实际产量.
(2)单位时间增产量=原产量×增长率.(3)实际产量=原产量×(1+增长率).
二、新课讲解:
例1 某商店6月份的利润是2500元,要使8月份的利润达到3600元,这两个月的月平均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分析:设月平均增长的百分率为x.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为计算简便、直接求得,可以直接设增长的百分率为x.(2)认真审题,弄清基数,增长了,增长到等词语的关系.(3)用直接开平方法做简单,不要将括号打开.
练习1.某钢铁厂去年一月份某种钢的产量为5000吨,三月份上升到7200吨,这两个月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练习2.教材P.96中3.
练习3.若设每年平均增长的百分数为x,分别列出下面几个问题的方程.
(1)某工厂用二年时间把总产值增加到原来的b倍,求每年平均增长的百分率.
(2)某工厂用两年时间把总产值由a万元增加到b万元,求每年平均增长的百分数.
(3)某工厂用两年时间把总产值增加了原来的b倍,求每年增长的百分数.
以上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总结下面的规律:
设某产量原来的产值是a,平均每次增长的百分率为x,则增长一次后的产值为_________,增长两次后的产值为__________,„„„„增长n次后的产值为____________.
例2 某产品原来每件600元,由于连续两次降价,现价为384元,如果两个降价的百分数相同,求每次降价的百分数?
分析:设每次降价的百分数为x.
(A)
mm2元
(B)1.2元
(C)元
(D)0.8mm元 220.81.23.一工厂计划2007年的成本比2005年的成本降低15%,如果每一年比上一年降低的百分率为x,那么求平均每一年比上一年降低的百分率的方程是()222
2A、(1-x)=15% B、(1+x)=1+15% C、(1-x)=1+15% D、(1-x)=1-15%
二、填空题:
4.某林场
9.某科技公司研制成功一种产品,决定向银行贷款200万元资金用于生产这种产品,贷款的合同上约定两年到期时,一次性还本付息,利息为本金的8﹪。该产品投放市场后,由于产销对路,使公司在两年到期时除还清贷款的本息外,还盈余72万余。若该公司在生产期间每年比上一年资金增长的百分数相同,试求这个百分数。
10.某人购买了1000元债券,定期一年,到期兑换后他用去了440元,然后把剩下的钱又全部购买了这种债券,定期仍为一年,到期后他兑现得款624元。求这种债券的年利率。
11.某商场今年2月份的营业额为400万元,3月份的营业额比2月份增加10%,5月份的营业额达到633.6万元,求3月份到5月份营业额的月平均增长率。
第二篇:湘教版九上 1.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1课时) 教案
课题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
2、理解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的过程,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学习过程:
一、自主平台
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前有一天,一个醉汉拿着竹竿进屋,横拿竖拿都进不去,横着比门框宽4尺,竖着比门框高2尺,另一个醉汉教他沿着门的两个对角斜着拿竿,这个醉汉一试,不多不少刚好进去了。你知道竹竿有多长吗?请根据这一问题列出方程。
3、列方程的关键是准确找出_______________关系。
二、新知探索
例1、一个三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比它个位上的数字大3,百位上的数字等于个位上的数字的平方。已知这个三位数比它的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的积的25倍大202,求这个三位数。思考:(1)一个三位数与它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有何关系?也就是如何用各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三位数?
(2)由题意知,十位上的数字、百位上的数字都与个位上的数字有关,因此你可以设_____上的数字为______,那么______位上的数字为______,______位上的数字为________。这个三位数可表示为_________。解:
例2、如图所示,一块长方形铁皮的长是宽的2倍,四角各截去一个正方形,制成高是5cm,容积是500cm3的无盖长方体容器。求这块铁皮的长和宽。思考:
如果设这块铁皮的宽是xcm,那么制成的长方体容器底面的宽是_____,长是________。
从而可以根据相等关系:______________,可以列出方程求解。解:
三、知识应用
1、两个数的和为16,积为48。求这两个数。
2、有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6,把这个两位数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再与原数相乘,积为3627。求这个两位数。
3、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是连续整数。求这三条边长。
4、一个多边形有14条对角线,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多少?
5、等腰梯形的面积为160cm2,上底比高多4cm,下底比高多20cm,求这个等腰梯形的高。
6、有一张长为80cm,宽为60cm的薄钢片,在4个角上截去相同的4个边长为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3 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求截去小正方形的边长。
7、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标本向本组其他成员各赠送一件,全组互赠了182件。求全组人数。
四、拓展延伸
如图所示,在一个长为50米,宽为30米的矩形空地上,建造一个花园,要求花园的面积占整块面积的75%,等宽且互相垂直的两条路的面积占25%,求路的宽度。
第三篇:第15课时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2
初三代数教案 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15课时: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有关面积、体积方面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
找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初一学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实际上是据实际题意,设未知数,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从而得到问题的解决,但有的实际问题,列出的方程不是一元一次方程,而是一元二次方程,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有关面积和体积方面的实际问题.
本小节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的继续和发展.由于能用一元一次方程(或一次方程组)解的应用题,一般都可以用算术方法解,而需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的应用题,一般说是不能用算术法来解的,所以,讲解本小节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来说,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与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类似,都是根据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解方程、判断根是否适合题意,作出正确的答案.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其应用相当广泛,如在几何、物理及其他学科中都有大量问题存在;本节课的内容是关于面积、体积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学习,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用数学的意识,渗透转化的思想、方程的思想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一、新课引入: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2)长方形的周长、面积?长方体的体积?
二、新课讲解:
例1 现有长方形纸片一张,长19cm,宽15cm,需要剪去边长是多少
2的小正方形才能做成底面积为77cm的无盖长方体型的纸盒?
解:设需要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为xcm,则盒底面长方形的长为(19-2x)cm,宽为(15-2x)cm,据题意:(19-2x)(15-2x)=77.
2整理后,得x-17x+52=0,解得x1=4,x2=13.
∴ 当x=13时,15-2x=-11(不合题意,舍去.)
答:截取的小正方形边长应为4cm,可制成符合要求的无盖盒子. 本题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回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2(1)因为要做成底面积为77cm的无盖的长方体形的盒子,如果底面的长和宽分别能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这样依据长×宽=长方形面积,便可以找准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求出的两个根一定要进行实际题意的检验,本题如果截取的小正方形边长为13时,得到底面的宽为-11,则不合题意,所以x=13舍去.
(3)本题是一道典型的实际生活的问题,在学习本章之前,这个问题无法解决,但学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之后,这个问题便可以解决.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由此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
练习1.章节前引例. 学生笔答、板书、评价. 练习2.教材P.42中4. 学生笔答、板书、评价.
注意:全面积=各部分面积之和. 剩余面积=原面积-截取面积.
3例2 要做一个容积为750cm,高是6cm,底面的长比宽多5cm的长方形匣子,底面的长及宽应该各是多少(精确到0.1cm)?
分析:底面的长和宽均可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则长×宽×高=体积,这样便可得到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方程.
解:长方体底面的宽为xcm,则长为(x+5)cm,解:长方体底面的宽为xcm,则长为(x+5)cm,据题意,6x(x+5)=750,整理后,得x+5x-125=0.
解这个方程x1=9.0,x2=-14.0(不合题意,舍去). 当x=9.0时,x+17=26.0,x+12=21.0.
答:可以选用宽为21cm,长为26cm的长方形铁皮. 引导,学生板书,笔答,评价.
三、课堂小结:
1、有关面积和体积的应用题均可借助图示加以分析,便于理解题意,搞清已知量与未知量的相互关系.
2、要深刻理解题意中的已知条件,正确决定一元二次方程的取舍问题,例如线段的长不能为负.
3、进一步体会数字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作业:
教材P.43中A4、5、6、7. 教材P.43中B1. 2
第四篇:教案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教案19.5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沪科版八年级下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学会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2.掌握增长率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并利用它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的抽象概括过程。进一步向学生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化归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的分析,思考,与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分析应用题的题意,列出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难点:
分析问题,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一元二次方程有哪几种解法?
2,看18.1节中的问题2,(见课本P37)
二:探索新知;
3,问题1: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之和是5,把这个数 的个位数字与十位数字对调后,所得的新两位数与原来的两 位数的乘积为736,求原来的两为数。
分析 :多位数的表示方法:
两位数:(十位数)乘以10+个位数字
三位数:(百位数)乘以100+(十位数)乘以 10+个位数字
… …
本题是属于数字问题,题中的等量关系比较明显:新两位数乘以 原来的两位数=736,正确列出方程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用字母表示两位数的方法。
解:设原来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x,则个位数字为(5-x),根据题意::得[10x+(5-x)] [10(5-x)+x]=736
整理,得x2-5x+6=0,解得;x1=2,x2=3
当x=2时,5-x=3,符合题意,原来的两位数是23
当x=3时,5-x=2,符合题意,原来的两位数是32
4.练一练
(1)、两个数的差是4,这两个 数的积是96,求 这两个数.(2)、已知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和等于74,求这两个数.(3)、有三个连续整数,已知最大数与最小数的积比中间数的5倍小1,求这三个数.5.问题2:课本 P37例2(让学生交流学习后再讲解)
6.练一练,(一)某储蓄 所第一季度收到的 存款额是150万元,第三季度上升到216万元,且每个季度的增长率相同。
(1)求每个季度的增长率是多少?
(2)该储蓄所第二季度收到的存款额多少万元?
分析:增长率问题中基本关系是:原来的部分乘以(1+增长率)=增长后的部分。
若连续两次增长率相同,设起始量为a,增长率为x,则:
第一次增长后的数值为 ,a(1+x),第 二次增长后的数值为,a(1+x)(1+x)= a(1+x)2
解:设每个季度的增长率是x,则150(1+x)2•=216
解得:x1=-2.2(不合题意,舍去),x2=0.2=20%
答:(略)
提示: 本题中第一次出现舍根的情况,解方程所得的根,如果与实际问题不相符,就要舍去。
(二): 某种产品,计划两年后使成本降低36%,平均每年降低的百分率是多少?
解:设这种产品的下降率是x,起始量为a,则
a(1-x)2 = 36%a
解得:x1=1.6(不合题意,舍去),x2=0.4=40%
答:(略)
分析:下降率或降低率可理解为增长率为负值(-x),同理,若连续两次的下降率相同,设起始量为a,下降率为x,则
第一次下降后的数值为:a(1-x),第 二次下降后的数值为:a(1-x)(1-x)= a(1-x)2
三,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步骤即,审、设、列、解、验、答。重点是,审题,找等量关系。
四,板书设计;(略)
五,布置作业
课本P38 第1、2、3题
第五篇:21.1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
21.1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2.难点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列方程.
问题(1)详见课本P25页,题略。
解:设切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则盒底的长为(100-2x)cm,宽为(50-2x)cm,则有:(100-2x)(50-2x)=3600.整理,得x75x3500①
问题(2)如图,如果2ACCB,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ABAC
.cn
如果假设AB=1,AC=x,那么BC=2-x,根据题意,得:x2(2x)
整理得:x2x40.②
问题(3)要组织一次排球邀请赛,参赛的每两个队之间都要比赛一场,根据场地和时间等条件,赛程计划安排7天,每天安排4场比赛,比赛组织者应邀请多少个队参赛? 解:设应邀请x个队参赛,每个队要与其他(x-1)个队各赛1场,由于甲对对乙队的比赛和乙队对甲队的比赛时同一场比赛,所以全部比赛共221x(x1)场。则有: 2
1x(x1)28整理,得x2x560③ 2
思考:方程①②③有什么共同点?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还是与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例1.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因此,方程3x(x-1)=5(x+2)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
解:略
注意: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例2.(学生活动:请二至三位同学上台演练)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分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把(x+1)2+(x-2)(x+2)=1化成ax2+bx+c=0(a≠0)的形式.
解:略
三、巩固练习
教材P32练习1、2
补充练习: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
(1)3x+2=5y-3(2)x2=4(3)3x2-5=0(4)x2-4=(x+2)2(5)ax2+bx+c=0 x
四、应用拓展
例3.求证: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要证明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m2-8m+17•≠0即可.证明:m2-8m+17=(m-4)2+1
∵(m-4)2≥0∴(m-4)2+1>0,即(m-4)2+1≠0
∴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 练习: 1.方程(2a—4)x2—2bx+a=0, 在什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在什
么条件下此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
/4m/-42.当m为何值时,方程(m+1)x+27mx+5=0是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
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34习题22.11(2)(4)(6)、2.
2m-12.选用作业设计.补充:若x-2x+3=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求m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