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地图出版社《西方文明的摇篮》第一单元第3课 教案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第一单元
第3课 西方文明的摇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2.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和评价;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难点: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的理解和评价;布匿战争对罗马共和国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新课与板书课题
1.导入: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了尼罗河流域是埃及的发源地,那么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哪里呢?学习本课你就会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那么古希腊文明具体内容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
2.PPT展示本堂课题“西方文明的摇篮”。
(二)出示目标
1.了解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2.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三)自学指导与学生自学 1.古希腊地理范围是什么?
2.爱琴文明和希腊文明是什么关系? 3.雅典和斯巴达克有什么不同?
4.伯里克利时代繁荣的表现?繁荣的原因?有什么启发? 5.罗马共和国建立过程
6.布匿战争与罗马共和国盛衰原因
【检测】 古希腊地理范围
在古代,欧洲东南部的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统称希腊。希腊文明源于爱琴文明。
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 政治上:完善雅典民主政治
文化上:延揽各方面人才参与雅典的建设文化 经济上:鼓励对外贸易,发展经济
罗马共和国
前8世纪,罗马城出现→前509年,建立罗马共和国→前3世纪中叶,统一意大利半岛→前264年—前146年布匿战争,前2世纪,地中海霸主→前27年,罗马共和国结束。
(四)学生自教与教师补充 1.古希腊地理范围
在古代,欧洲东南部的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统称希腊 2.爱琴文明和希腊文明是什么关系?
希腊文明源于爱琴文明。爱琴文明,前20—12世纪,在爱琴海中的克里特岛和伯罗奔尼撒半岛是爱琴文明的两个中心,居民是迈锡尼,他们初步建立了早期的国家。
3.雅典和斯巴达克有什么不同?
P13-14 红体楷字部分就是解答,知道学生画下来。讲述原因: 地理环境对人类早期活动影响巨大,也可以说是不同的地理环境早就人类文化的多样性。雅典环境多山,气候湿润,不适合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而适合种植既经济作物。雅典靠近海洋,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海上贸易,所以雅典商业繁荣,科学文化发达。斯巴达地处内陆多平原,而且斯巴达是在征服原有居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以农业为主,崇尚武力。
4.伯里克利时代繁荣的表现?繁荣的原因?有什么启发?
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奴隶制文明达到顶峰。高峰的表现: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科学文化取得伯里克利时代繁荣的表现辉煌成就。
改革的内容(繁荣的原因):课文中他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改革。政治上,完善雅典民主政治
文化上,延揽各方面人才参与雅典的建设文化 经济上,鼓励对外贸易,发展经济 伯里克利时代繁荣的表现:
政治上: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达到顶峰
文化上:延揽各方人才建设雅典文化,取得辉煌成就 经济上:鼓励对外贸易,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
启发: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5.罗马共和国建立过程
前8世纪,意大利/亚平宁半岛陆续出现了一些小国,最著名的是罗马。前509年,罗马人推翻暴君,设立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这样,罗马成为奴隶主贵族专权的共和国。
6.布匿战争与罗马共和国盛衰原因。
前8世纪,罗马城出现→前509年,建立罗马共和国→前3世纪中叶,统一意大利半岛→前264年—前146年布匿战争,前2世纪,地中海霸主→前27年,罗马共和国结束。
前27年,罗马帝国时代开始→395年,罗马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罗马共和国的发展:前3世纪中叶,统一意大利半岛。罗马平民借战争之期通过斗争使共和制度得到完善。罗马共和国通过对内改革,对外扩张,逐渐走向强大。布匿战争开始于前264年,经过三次大战,在公元前146年一罗马的胜利告终。布匿战争给罗马的发展带来双重影响:布匿战争结束后,也就是在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国家版图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罗马共和国政治军事经济达到顶峰。同时,随着国家疆域的扩大和社会危机的发生,共和政体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了,军事独裁不断出现,前27年,屋大维开始独揽大权,罗马共和国结束.)
如何评价伯里克利时代高度发展的奴隶制民主政治?
①为雅典的繁荣提供政治上的保障。对西方近代政治民主政治有一定影响。②实质:奴隶主的民主政治,非全民民主。
四、结课与当堂训练
1.结课
前20—前12世纪,爱琴文明→希腊文明→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奴隶制城邦→前5——前4世纪,希腊奴隶制文明达到高峰,典型:伯里克利时代→前337年,臣服于马其顿王国→被罗马人统治。
前8世纪,罗马城出现→前509年,建立罗马共和国→前3世纪中叶,统一意大利半岛→前264年—前146年布匿战争,前2世纪,地中海霸主→前27年,罗马共和国结束。罗马帝国时代开始→395年,罗马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无论是罗马共和国还是罗马帝国都是奴隶主专政的国家。
2.当堂练习
第二篇:中国地图出版社《近代社会的开端》第四单元第3课 教案
九年级上册 《世界历史》 第四单元近代社会的开端
第3课 美国的诞生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2.知道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 3.《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
4.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和影响、取胜的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美国诞生的过程 难点: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新课与板书课题
1.导入:以美国的国家为导入,问学生13道红白相间的条文和50个五角星代表什么意思?上个世纪90年代,前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然而在两百多年前,美国还是英国的殖民地,那么美国是怎么诞生的呢?学习本课你将得到满意的答案。
2.PPT展示本堂课题“美国的诞生”并在黑板和PPT写出。
(二)出示目标
1.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性质、影响、取胜的原因。2.《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
(三)自学指导与学生自学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67-71页,同时吧答案画下,8分钟以后,请同学说出自己的答案。
1.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经济、民族、思想、导火线)2.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3.《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 4.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和影响P71 5.独立战争取胜的原因?(正义性、群众性、国际性)
【检测】
1.美洲最初的主人是印第安人。哥伦布到达美洲后,欧洲殖民主义国家纷纷前去探险、移民。17世纪初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块殖民地,这就是英属北美殖民地。
2.英属北美殖民地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英语成为共同的语言,逐渐成了共同的文化,由此,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3.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拉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
4.第一二届大陆会议都是在费城召开,首届大陆会议主要商讨对付英国的办法,第二届发表了“第一个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统治,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
5.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体。
(四)学生自教与教师补充
1.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经济、民族、导火线)
①根本原因: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英国殖民主义的阻碍。(P67红色小字,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P68第一段,英国想把北美作为自己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②随着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与交流日益密切,美利坚民族形成,民族意识觉醒。启蒙思想传播到北美,富兰克林等人进行了积极有效的传播。③波士顿顷茶事件是导火线。2.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①首届大陆会议。
1774年9月,北美殖民地(除佐治亚)代表在费城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商讨对付英国的办法。②来克星顿枪声。
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拉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③第二届大陆会议
1776年,殖民地代表再次云集费城,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吧各地民兵政变为“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④《独立宣言》。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统治,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在《独立宣言》的号召下,人民群众积极参加独立战争。7月4日成为美国的国庆节。自由女神像左手拿的书就是《独立宣言》 ⑤萨拉托加大捷。
1777年,美军取得萨拉托加大捷,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大大增强了美国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上赢得广泛的支持。后来法国援助了美国。⑥英军投降。
1781年,英军投降,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最终胜利。美国和法国在约克镇与英军作战,迫使英军7000多人投降。1783年,英过承认美国独立。⑦制定宪法。
1781年宪法,确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首任总统,美国联邦成立。3.《独立宣言》的主要内容 P69 P70《独立宣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4.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和影响P71 性质: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正是因为北美资本主义发展了,美利坚民族形成后民族意识觉醒了,而英国要限制北美的发展、要永远压榨北美人民,所以才要起来反抗,要争取民族独立!而独立战争的目的除了要获得民族独立之外,更需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自由空间,所以它也是资产阶级革命。
影响:P71 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5.独立战争取胜的原因? ①正义性。
英国的殖民行为给北美人民带来的是苦难,战争的对北美人民来说是正义的。②群众性。
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对立战争,坚强不屈英勇战斗。③国际性。
独立战争得到法国等支援。④华盛顿等人英明的领导。
四、结课与当堂训练
1.结课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美国独立战争,我们呀记住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经过,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在战争中人民群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当堂练习另有文档
教学反思,写在备课本上
第三篇:中国地图出版社《亚欧封建文明》第二单元第1课 教案
九年级上册 《世界历史》 第二单元 亚欧封建文明 第1课 亚洲封建国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2.知道阿拉伯国家的兴衰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 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影响;
② 伊斯兰教创教背景,穆罕默德主要活动 难点:
① 为什么说大化改新是日本社会转型的标志; ② 伊斯兰教统一阿拉伯半岛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导入新课与板书课题
1.导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到六七世纪时,我国是隋唐时期,那个时候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领先与世界,而这个时候的日本正处在奴隶社会的后期,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然后效仿中国进行改革。那么改革是怎样开始的呢?同样的时间段,阿拉伯半岛并不是歌舞昇平的太平盛世,同样面临着各种社会矛盾,实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称为人民的希望,那么又是谁统一了阿拉伯、呢?学习本课你将会收获以上答案。
2.PPT展示本堂课题“亚洲封建国家”。
(二)出示目标 1.知道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 2.知道阿拉伯国家的兴衰
(三)自学指导 一 五分钟时间
1.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原因)(了解古代日本发展的基本线索)2.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
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原因)
古代日本发展线索:日本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3世纪,本州中部的大和强大→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大和最高统治者最初称为大王后称天皇。日本也被称为大和民族。
大化改新时间:646年元旦
645年6月12日,改革派中大兄皇子联合中臣镰子等人,利用朝廷借鉴朝鲜使节的机会,发的政变,杀死苏我入鹿及其家族势力,拥戴他的舅舅轻皇子为孝德天皇,组建新政府。中大兄皇子以太子的身份摄政。646年元旦,孝德天皇下诏《改新诏书》,仿照唐朝进行改革。因为孝德天皇年号是“大化”,所以历史上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背景:P20课本第二段
国内——六七世纪,大和社会矛盾激化,政局混乱,社会动荡。国际——①隋唐制度先进,国力强盛,影响力大。
②留学生归国宣传使日本有识之士觉得改革十分必要。
2.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 内容:课本P20 政治上:废除世袭制,实行中央集权
经济上:没收贵族私有领地和部民„„班田收授法。
基本内容是,效法中国隋唐的均田制、租庸调制和中央集权制。影响: 标志着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度
具体影响: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确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社会性质由奴隶制转为封建制,为日本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引导学生看P21中间红色字体。大和改名为日本——日出之处的国家,大化改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但是后来豪强贵妇建立起了自己庄园,供养武士,到12世纪末,武士阶层掌握国家政权,日本进入长达七个世纪的幕府时代。幕府其本质是日本军事封建贵族的统治。
(四)自学指导 二 五分钟时间 1.阿拉伯国家统一的背景是什么? 2.阿拉伯国家实现统一走向帝国的过程
1.阿拉伯国家统一的背景是什么?
地理概况:(看地图)北接地中海,南抵阿拉伯海西面隔红海与非洲相望,东面靠亚洲的伊朗高原,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地。同时这里又富有石油天然气等资源,更是天下矛盾争端的地方。现在阿拉伯半岛上的国家有也门、阿曼、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叙利亚。
背景:P21 高度总结:内忧外患,渴望统一
六七世纪之交,半岛个部落之间纷争不断,战乱频仍,外族入侵,经济衰退,各种内外矛盾日趋激化。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强大的国家,消除各种社会矛盾,实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2.阿拉伯国家实现统一走向帝国的过程
统一过程:(穆罕默德主要活动)①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传教受挫。伊斯兰教教义P22中间红字
②622年,带领信徒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③630年,兵临麦加城,迫使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保留麦加贵族特权,承认麦加城是伊斯兰教圣地。
④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走向帝国:
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后继续向往扩张,8世纪中期,地跨亚欧非的阿拉伯帝国形成。帝国经济发达,国势强盛,但不到2世纪就分裂了。
帝国疆域:P22地图,囊括地中海东岸,北非、中非、欧洲的西班牙、中亚等地区。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P22中间红字:统一了人们的思想和信仰,是思想基础。伊斯兰教同时是一面旗帜,起到号召团结统一力量的作用。
智能开发
1.七世纪初,日本还没有改革,所以答案是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材料二讲到庄园,说明武士阶层已经兴起,所以答案要点是大化改新以后的作用以及后期的发展。P21中间红字就是答案
评价大化改新是以中大兄皇子为首的改革派仿效中国隋唐制度为建立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而进行的改革。改革颁布的班田收授法确立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建立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确立了封建国家的政治基础。因此大化改新标志着日人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四、结课与当堂训练
1.结课 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日本大化改新和阿拉伯国家的统一与衰落。日本大化改新要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影响;阿拉伯国家的统一过程也就是穆罕默德一生主要的活动。下面做练习检验一下我们的学习成果。
2.当堂练习10分钟时间
第四篇:七下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丑小鸭》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课题:《丑小鸭》
主备人:支秀珍复备: 杨森
【课标与教材分析】
1.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记叙文的目标要求是: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做自己的体验;品位作品中赋予表现力的语言。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九年级记叙文的教学建议是: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2、这篇童话是作者自身的写照,具有极强的艺术概括力。面对丑小鸭的生活经历,我们会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会受到深刻的思想启示: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由于这一童话的广泛流传和深刻的思想意义,“丑小鸭”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一个文学典故,成为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教材重点】
通过复述课文,了解丑小鸭的不幸遭遇,理解丑小鸭面对坎坷所采取的态度以及他所做的努力,深刻领悟丑小鸭这一典型形象的意义。
【教材难点】
通过揣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的深层内蕴。
【学情分析】
1.学生知道了什么:初一学生对童话的特点已有初步了解,而且丑小鸭这个故事学生从小就听妈妈讲过,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
2.学生能够自己解决什么:解决字词,复述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了解丑小鸭的遭遇,初步把握丑小鸭的形象,悟到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道理。
3.学生需要教师指导解决什么: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
1)预测多数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对文章进行深层鉴赏,品评文章的美。
2)预测学困生可能遇到的困难: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⑴ 积累词语,掌握词语的音、形、义,并学会运用。
⑵ 了解安徒生的生平,进而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 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
⑵ 揣摩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⑶ 对文章进行深层鉴赏,品评文章的美,体味童话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领悟丑小鸭形象的意义,激发他们坚韧、勇敢去地对待
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创新支点】突破难点,讨论“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评价】教师口头评价、学生互评。当堂测试
【教学方法与媒体】朗读感受法、质疑探究法、讨论分析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要点】丑小鸭形象的现实主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中活动的设计】
一、构建动场
课文创作背景:
创作于1844年的《丑小鸭》是安徒生在心情不太好的时候写的。那时他有一个剧本《梨树上的雀子》在上演,像他当时写的许多其他的作品一样,它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评。他在日记上说:“写这个故事多少可以使我的心情好转一点。”
大家熟悉“丑小鸭”吗?它是谁?为什么会有如此迷人的魅力?让我们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走近丑小鸭,看看她是如何变成白天鹅的。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丑小鸭”——事实上是一只美丽的天鹅,但因为它生在一个鸭场里。鸭子觉得它与自己不同,就认为它很“丑”。它受到了各方面的压力、鄙视,但它最后终于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成长为一只最美丽的白天鹅。(强调不利的环境和坚定的信念)作者把自己当时的全部感情都融注在丑小鸭这一艺术形象里,以求艺术创作上的成就和精神上的安慰。
二、自主学习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把握丑小鸭这一艺术形象
1、选五位同学读:
鸭妈妈、众兄弟姐妹由一人扮演,小鸭由一人扮演,野鸭、公雁由一人扮演,老太婆、猫儿、母鸡由一人扮演,孩子由一人扮演并承担叙述语言的朗读任务。遇到“大家”“他们”一起说的话,五位同学齐读。
教师提示需积累的词语,多媒体显示:木屐(jī)
(shàn)蛋壳(ké)
篱笆(lí bɑ)简陋(lòu)讪笑嫉妒(jí dù)灯芯(xīn)脖颈(jǐnɡ)冰雹(báo)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示学生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了解丑小鸭的不幸遭遇,然后选两位同学复述课文:
教师稍作指导:复述时要抓住丑小鸭的主要经历,突出丑小鸭所遭遇的各种歧视和打击,以及丑小鸭的态度。
3、资料展播,讨论交流,走进安徒生的成长世界,引导学生理解《丑小鸭》是作者自身经历的三.交流探究:
“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意义和现实意义(创新支点)
1、把握丑小鸭这一形象的思想内涵:
教师可设计相关题目指导学生深入探究。
多媒体显示:
⑴ 丑小鸭在不幸和打击面前,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⑵ 丑小鸭最终变成洁白美丽的天鹅,有人认为,这不是丑小鸭自身努力的结果。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⑶请用下列句式表述你对丑小鸭这一形象的理解:
丑小鸭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
找出表现丑小鸭想法和追求的语句,说说它的想法有哪些。
假如你是文中的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你接受
记者的采访,当他们问到你对不幸和苦难的认识或态度时,你将如何应答? 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其余同学评价或补充,教师酌情指导。
2、体验与反思,丑小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谈谈形象的现实意义。
让学生尽情地议,放胆地说,教师一定要珍视每位同学的感受,鼓励精彩发言。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作发言记录。
A、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
B、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C、它对自己的认识发现过程说明,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D、不可以貌取人。
E、同情关心弱者。
教师总结: “丑小鸭”成为“白天鹅”是对困境最好的抗议。面对高位截瘫,张海迪更坚强了;面对失明,海伦·凯勒更加热爱生活;面对诸多成长的困难,我们的目光将更坚定,脚步更稳健。
再如大衣哥朱之文成长为歌星的事迹也能激励我们,这就是丑小鸭给我们的启示。
3.教师提问:这篇童话为什么能引人入胜?它的艺术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请
你以“我喜欢这篇童话,因为____________”的句式说一段话。
学生思考,品评并自由发言。
明确:① 情节美──曲折有趣,引人深思。
② 形象美──矢志不渝执著追求的丑小鸭。
③ 语言美──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生动传神的动物情态。
四、综合建模:
《丑小鸭》之所以最终变成白天鹅,缘于它心中那一份恒久的梦想。因为
有梦想,它忍受住饥寒,忍受住孤独;因为有梦想,它坚忍不拔、执着追求,并最终美梦成真。愿我们心中有梦想,并感谢命运给予我们的每一次磨练的机会,相信自己: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资料整合平台
安徒生(1805——1875),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他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苦鞋匠家庭,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自幼酷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经过8年奋斗,终于在诗剧《阿尔芙索尔》的剧作中崭露展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尔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童话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即诗意的美和喜剧性的幽默。前者为主导风格,多体现在歌颂性的童话中,后者多体现在讽刺性的童话中。
安徒生的创作可分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当堂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讪()笑丑陋()木jī()jǔ()丧 吐绶()鸡.......
飕飕()嫉()妒()hài()人听闻 来势汹汹(xiōng).........
2.梅花在雪地晨绽放,是对寒冬不屈不挠的抗议;“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对困境不屈不挠的抗议。面对高位截瘫,张海迪更坚强了;面对失明,海伦·凯勒更热爱生活了;面对许多成长的困难,我们的目光将更坚定,脚步声将更稳健,这就是“丑小鸭”给我们的启示。写一句或几句鼓励自己或他人不的挫折奋发向上的格言吧。
【板书设计】
丑小鸭
丑小鸭给我们的启示
1、不懈追求,努力进取
2、不可以貌取人
3、同情关心弱者
【作业设计】
A层:学检1-6题
B层:7-11题
第五篇:三年级品社第一单元教案
三年级(上册)品社教案 第一单元
温暖的家
我长大了
(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关心,懂得孝敬长辈;知道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要互相尊重,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相待。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事物与现象。
3、知道有关自己成长的事情,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情;知道在家里应具有哪些文明礼仪,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认识到自己长大了。组织学生的活动,从而有序进行。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一)学生准备
能够反映自己健康成长和家庭幸福生活的照片或事情。
(二)教师准备
1、了解学生对父母的感情,以及父母与家庭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2、了解学生如何认识在一个温馨的家庭里,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具有的关系。
3、课前联系一些学生家长,对他们进行采访,了解他们在承担家庭角色时的内心想法,并在课前用录音机录下一些家长的心里话。
四、教学过程:
(一)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受亲情
1、教师播放录音。
教师播放事先录制的学生家长平时想对自己的孩子说却又没能说出口的心里话的录音,并在播放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情和反应。
2、教师提问。
让学生说一说听了录音后的感想。可以选择那些听了父母的话热泪盈眶的学生回答,使课堂气氛进一步升温。(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更多的学生谈体会,以营造一个相通且相同的心理环境。)
3、教师在肯定学生的回答之后设问。师:我们这节课的名称是《我长大了》,但是为什么张老师却要在课上放录音,又要你们谈感受呢?这和我们的新课有什么关系呢?是不是多此一举呢? 板书课题:我长大了
(二)我们美好的生活是谁带来的
1、教师请学生借助投影仪向同学展示一些自家美好生活的照片,大家一起分享美好幸福的回忆。
2、通过对照片的描述,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美好的家庭生活是父母长辈付出了努力和心血换来的,体会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养育之恩。
(三)小组调查
1、开展有趣活动:我的“昨天”和“今天”。
2、分小组,测量每个人的身高体重,与自己出生时的情况作比较。然后各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哪位同学体重增加得最多,哪位同学身高增加得最多。
(四)我为温暖的家做些什么
1、教师提出问题。
师:在这样温暖的家庭环境中,同学们一天天健康地长大了。但是你们在享受温暖生活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也是这个家庭的一员,应该为这个温暖的家做些什么,对家庭应该负有什么责任呢?
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完毕后,每组选派几名代表陈述本组同学的观点,并要说明理由。
3、教师在对每个小组的陈述进行评价之后,将学生写的卡片贴在“温馨宝典”――红心卡上。
4、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质疑、解释、补充等活动,逐渐地转变了自己对家庭的认识,开始形成了主人翁责任感,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四)我的心里话
1、教师引导学生对父母说说心里话。
师:你们真是长大了,懂事了,说得多好啊,老师都感动了,要是你的爸爸、妈妈能听到,一定会很高兴的。你愿意说给他们听吗?
2、让学生把自己的心里话尽情地说出来,使学生与旁听的家长一起分享家庭的温暖。
(五)教师总结
通过今天的课堂活动,我们知道每一位同学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今天,都长大了许多,更重要的是,同学们比以前更深刻懂得了“长大”的含义。希望同学们像个“长大了”的孩子一样要求自己。
六、板书设计 我长大了
出生时的体重
现在的体重
出生时的身高
现在的身高
爸爸、妈妈抚育我(第一教时)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懂得个人的健康平安是家长呵护的结果;
2、学习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发现和理解生活中蕴涵的道理;
3、感受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萌发对长辈的感激、尊敬和孝敬之情。教学准备:
(生)收集资料:了解一天之中爸爸(或妈妈)的生活;调查爸爸、妈妈疼爱我,令我难忘得一件事。
(师)指导一个孩子拍摄一天中父母的生活片段;制作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我们从小时候的许多物品中又一次重温了童年的经历和成长的快乐。其实,我们的成长变化离不开爸爸妈妈。先请孩子们看一段短片。(播放小鸟在鸟窝里嗷嗷待哺的视频短片)师:看过之后,你想说些什么? 师:和小鸟一样,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能够健康成长付出了许多许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自己的成长岁月,去感受父母的辛劳。(出示课题:爸爸、妈妈抚育我)
二、实践活动
师:我想孩子们可能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张照片(课件出示:大手拉小手图)。今天再看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 生:自由回答。
师:是啊,每当我们摔倒、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总是默默地伸出手,轻轻地帮我们拍去身上的泥土,擦掉我们脸上的泪珠,扫清阻挡在我们前面的东西。是他们,给予我们生命。(播放母亲生育时痛苦的瞬间)你曾经听妈妈说过她生你时候的情景吗? 生:自由交流。
师:正因为这样,所以中国人有一个习俗。一起来读读第7页豆博士的话吧。生:齐读。
师:其实,父母对我们的抚育远远不止是给予我们生命,他们日夜为我们操劳。课前,我们就对爸爸或妈妈的一天进行了调查,现在请孩子们拿出调查记录,在四人小组内交流。注意:要说清楚时间和爸爸或妈妈做的事,还可以说说你的一些感受和想法。生:四人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你的爸爸或妈妈的一天? 生:(出示调查记录表或相应的照片)交流介绍。(师相机提问、引导)
师:一些事情在我们不去深入了解的时候往往会习以为常,而一旦了解之后才会发现,我们忽略了很多。孩子们,在了解了爸爸或妈妈一天的辛劳之后,你有什么想对爸爸或妈妈说的吗?
生:自由回答。
师:其实,这样的一天,只是许多天中很普通的一天。在我们的成长岁月中,每一天,爸爸妈妈都是这样度过的。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发生的一些被他们疼爱、令你难忘的事情吗? 生:自由回答。
师:有一个和我们一样大的孩子,他的感受和我们一样,请孩子们翻开书第9页,看看他写下的这篇作文。(播放录音)刚才孩子们也和小文一样,把深藏在自己内心的话说了出来。可是遗憾的是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没能出现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的身影,他们正在为了我们奔波、辛劳。但是我们可以把自己想说的话像小文一样写下来。生:(翻开书第10页)写下自己想说的话。(播放轻音乐)师:选择一至两篇读给大家听。
三、结束活动
师:我知道,孩子们还有许多许多话想对爸爸、妈妈说。那么,请孩子们回家后,把你在课堂上看到的、听到的,你心里面所想的,你在课堂上写下的,还没有写完的内容告诉你的爸爸、妈妈,让他们知道你们对他们的感激和爱。
我懂事了
(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1.尊重父母的劳动,理解父母的辛苦。
2.学会关心家庭,增强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3.乐于分担家务、料理自己的生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二、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调查爸爸或妈妈工作的情况。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是谁给我们生命,生活中是谁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又是谁哺育我们健康成长呢? 生:(爸爸,妈妈)
师:随着我们不断地长大,我们懂得的事情会越来越多。我们都应该懂事了。(板书课题:我懂事了!)什么叫做懂事?
生(应该为父母考虑,能够想到事情的各个方面。„)2.交流探究。
a.请学生朗读乐乐的感想,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师:乐乐随爸爸经历了一天的工作,真正体验到了爸爸工作的辛苦。其实,每位同学的爸爸、妈妈都和乐乐的爸爸一样,日日、月月、年年地辛苦工作,很不容易。课前,老师布置学生们了解一下家长的工作,现在,就请大家来讲一讲。请几个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乐乐写到我已经九岁了,是大孩子了,应该给爸爸、妈妈减轻点负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想,他的爸爸妈妈看到他写的感想,看到他自己收拾房间、不用别人提醒和催促就能完成作业,一定会非常开心,一定会说:“孩子长大了,懂事了。”“长大”就意味着和小时候不一样,许多事情可以不用家长为自己操心了。下面,我们以前来讨论一下,哪些事情我们三年级学生已经可以自己做了,可以让爸爸、妈妈下班回来后多休息一会儿,能让他们感到高兴。”
让学生自由发言,适当予以评价,帮助学生确定哪些设想是合理的,并且将这些可行的意见写在黑板上。例如:自己铺床叠被、收拾书包、整理用品、擦桌子、洗碗、倒垃圾、取报纸、拿牛奶等。3.计划设计
请每一位同学写一个准备在今后执行的小计划,可以参考大家讨论过的、写在黑板上的内容。出示计划的要求:
一定是自己力所能及的、经常需要做的日常家务劳动,而且要求一旦写了,今后就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三分钟热度”。
直到现在为止,还是爸爸、妈妈在做的日常家务劳动。内容不要过多,一两项就可以了,最多不要超过三项。告诉学生:大家制定了计划,就按照计划去做而且事先不要告诉爸爸妈妈,给他们一个惊喜。他们一旦发现,一定会非常高兴,一定会夸奖说:“我们的孩子真的长大了!” 4.总结。
“爸爸妈妈为了家庭生活而操劳工作很辛苦。我们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应该懂事了,要尽量减轻爸爸妈妈的负担,做一个好孩子。
5.布置家庭作业。如果有时间,组织学生阅览资料“母亲节的由来”,并且介绍父亲节。
健康生活每一天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确立自尊、自爱的生活态度,树立对爸爸、妈妈要有礼貌的情感。2.懂得文明礼貌可以让亲人间关系更融洽,文明礼貌可以筑就一个暖意融融的家。
3.知道在家里什么时候怎么做才是文明礼貌的行为,并乐于去做,进而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教学准备
1.教学中要使用的调查问卷表格。
2.课前就学生在家里的文明礼貌表现,采访学生家长,并拍成录像片段。教学过程
(一)调查和统计
教师出示四种画面,请学生根据画面提供的情景在自己的调查表上做出选择。要求是:根据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做法,对每个情景中的两种表现做出选择。
第一个情景:早晨离家上学前
A.向父母说“再见”;
B.天天在一起生活,天天都见面,说不说“再见”无所谓。
第二个情景:当有事要进父母房间时
A.敲门,得到允许后再进去;
B.都是一家人,没必要敲门,可以直接推门进去。
第三个情景:妈妈做好了饭,叫你和爸爸吃饭
A.等妈妈―起吃;
B.都是一家人,你等我,我等你,多累呀,可以边吃边等。
第四个情景:回家之后,很累了
A.坐要讲究坐相,再累也不能四仰八叉地; B.往沙发上一躺,怎么舒服怎么坐。
接着请各小组分别统计组内A,B选项人数的多少,然后全班统计A,B选项的人数。最后的统计显示:选A的有*人,选B的有*人。
(二)讨论和探究
师:现在大家可以看出选A和选B的人数相差不多,但你们能看出选A和选B的同学代表了哪两种观点吗?
师:选A或选B的同学能分别说说自己的理由吗?(教师要给出争论的时间,让学生尽情阐述自己的观点。)
(这时学生发生了激烈的争论,选B的学生坚持认为,在学校都被管够了,在家里还要注意这注意那,累死了,家都不像家了;而选A的学生认为,这样做家里人会很高兴和舒适,觉得选B的同学太自私了。)
师:刚才你们说的听起来都有各自的道理,但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说的,让我们来看几个采访片段,听听家里人的感受吧。
(三)体验和感受
播放采访学生家长的录像片段,小记者向家长提出的问题:
(1)妈妈正在做饭时,孩子自顾自吃起来和等妈妈一起吃,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2)孩子进您房间时,敲门好还是不敲门好,您的感受有什么不同吗?
师:(提醒学生)这都是我们学校我们这个年级的学生家长,你们的爸爸、妈妈想法一定和他们差不多。
(通过播放采访录像,学生发现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和站在家人的角度想问题是不一样的。这时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些只顾自己。比如吃饭,本来想一家人没必要等,但如果和爸爸一起等妈妈吃,妈妈是很高兴的。教师再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回忆一下,自己对家人或家人对自己,讲文明礼貌和不讲文明礼貌时的不同效果。结果有的学生说爸爸进他房间,不敲门自己会觉得很不高兴,是“打扰我了”;父母外出不打招呼是“不怎么在乎这个孩子”。然后引导学生将心比心。
师:你希望父母尊重你,那你对父母应是怎样的态度呢?
(得出结论:我们的家庭只有互相尊重,相互讲文明礼貌,才会让家里充满爱和温暖。讲文明礼貌,实际给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带来了舒适温馨的感觉。)
(四)讨论和总结
请每个小组用一句话概括在家里注意文明礼貌的好处,全班交流。
(五)讨论和设计
让学生思考家里还有哪些地方应该做到文明礼貌、怎么做,并根据“什么时候”和“怎么做”的思路设计出《家庭文明公约》,并拿回家和父母交流讨论。学生有很多很好的想法,如家庭成员不管谁有事出门,都要相互打招呼;回到家里也应该打招呼“我回来了!”;互相之间都不能翻私人的东西等。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多用了“相互”的概念,可见他们很重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显示出了“平等”观念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成人平时都爱给孩子提各种各样的要求,却没有想到家庭的氛围和习惯是要由父母和孩子共同创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