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赛教学设计:《画风》(茂县凤仪小学胡荣凤)(本站推荐)
二年级四册20课《画风》教学设计
茂县凤仪小学 胡荣凤
一、教材说明
“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三个孩子一起画画,本来丹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看了小艺的画后,丹丹也说:“我也会画风了。”三个孩子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生活,浅显易懂。教学时以读为主,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让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李卫敢想,善于提出问题。丹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善于向别人学习。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做敢想、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方法。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做到认清读准。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3.学生对动脑筋、想出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感到有兴趣、有信心,并愿意去尝试,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学生对动脑筋、想出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感到有兴趣、有信心,并愿意去尝试,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勾画生字并且熟读。
2、观察风吹起来,周围景物的变化。
3、学生准备彩色铅笔。
4、多媒体课件。
5、配合教学中创设的情境,我编写儿歌课前与学生一起诵读,同时活跃气氛,亲近学生,缩短师生距离。儿歌附后:
(“我有几件宝,眼耳鼻口手和脑,一双眼睛看仔细,大自然真美妙,两只耳朵能听到,小小鼻子闻味道,动脑动口动手全知道。”我们的这几件宝让我们孩子聪明可爱,老师希望孩子们今天的课堂学习中用好这几件宝!)
五、教学过程
(一)、引谜入题、激发情趣。(5分钟)
1、出示谜语:“看不见,摸不着,悄悄地走过,草儿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红旗见它招手,风车见它呼呼转”。请孩子们猜一种自然现象(板书:“风”字)。
2、用“风”字组词:孩子们能说几个描写风的词语吗?“春风和煦,风调雨顺,风和日丽,风雨交加,狂风暴雨,风起云涌„„”
3、顺势引入课题:“你们开动脑筋组了那么多‘风’字好词,风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画出来吗?有三个小朋友开动脑筋真的就把风给画出来了。(出示多媒体课件,板书:画)。想知道他们怎么画风的吗?我们读了课文就明白了。
(二)问题入手、探究学习。(20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要把句子读通顺,要自己读会生字。(教师巡视,鼓励、督促、指导学习有一些困难的学生。)
2、组织学生互相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同桌交流)
3、交流、质疑、探究。
(1)课文讲了哪三个孩子在一起画画?他们在洁白的纸上画出了什么?(板书:小艺、丹丹、李卫)(出示多媒体课件)(2)、“李卫、丹丹、小艺一起画画时遇到了一个什么难题?”,孩子们朗读1——3自然段在读中找答案。并适时诱导学生朗读,读出遇到困难时焦急、烦恼的语气。
(3)、三个小朋友怎样动脑筋画风?画得好吗?孩子们朗读:4——8自然段,要求孩子们勾画出小艺、丹丹、李卫是怎样画风的句子。(出示多媒体课件:三个孩子画风。(教师用简笔画画出飘动的旗子、弯弯的树、斜斜的雨丝和转动的风车”,图下出示飘动、弯弯、斜斜、转动“(这个问题是解决文章的重点、体会中心的关键之处。主要通过创设了一个表演氛围,让学生自荐扮演角色,通过形式各样的分角色朗读,在读中、在表演中领会三个小朋友借助飘动的旗子、弯弯的树、斜斜的雨丝和转动的风车来表示风。)(4)朗读感悟2——8自然段(让学生明白这是画风的整个过程展示)1).教师提示:三个孩子的对话分别用什么语气读?(提示:李卫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丹丹和小艺。丹丹说“谁也画不出”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语气。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李卫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2).自由组合成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推荐小组代表朗读。
4).教师点拨:三个孩子开动脑筋,合作描绘出“飘动的旗子、弯弯的树、斜斜的雨丝和转动的风车”来表现风儿的多姿多彩,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风儿就在我们的生活里,把风画活了,看着孩子们这么生动的图画,风姐姐也来看大家了!我们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吧。一边读,头脑中一边想象在阳光下、微风中,那一幅幅美丽的画儿。读得美一些,好吗?
4.教师小结。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得事物表现出来。从中我们懂得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三位孩子找到了这种联系,所以画出了风,他们是多么善于观察生活啊!5.我们在感受三位孩子画风的过程中你喜欢哪一位小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她(他)?(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李卫敢想,善于提出问题。丹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善于向别人学习。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5分钟)
1、朗读全文:孩子们带着对这三位孩子无比喜爱的感情朗读全文,进一步体会三个孩子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的创新精神。
2、谈收获:孩子们通过李卫、丹丹、小艺画风的故事的学习学到了点什么?(板书:观察生活、开动脑筋、合作创新。)这也是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值得学习的,要敢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创新,让学习生活丰富多彩。
2、三位小朋友那么爱动脑筋,请你用一、二句夸夸他们。教师也要及时表扬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出示多媒体课件)
(四)启发想象,拓展练习。(10分钟)
1.话风,感受风的魅力。风是我们大自然的一道风景,春风拂面,给我们无限的温柔;夏风凉凉,带给我们无限的清爽,让炎热随风而去;秋风带着落叶翻飞若蝶,翩翩起舞,冬风让万物经受严寒的考验,接受冰雪的洗礼!风儿,以它无限的魅力展示在我们的生活里,在我们的眼睛里,除了课文中三位孩子对风的感受,画出了风的姿态,孩子们还能画出与他们不同的风吗?同桌交流:(树叶在空中飞舞、凉晒的衣服飘起来、帽子吹走了、风中的水荡起波纹、风中的小草弯了腰、风中的花儿在点头、风中的柳条随风摆、风中的姑娘长发飘飘„„(出示多媒体课件)
2.孩子们动手画风,展示学生画风的作品。(风儿在大自然是丰富,在孩子们的眼睛里是多彩的,拿起你的把风儿画在你的图画里,要求四人一小组,选出画画最棒的孩子执笔,其他孩子配合,合作完成,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最好、画得最生动!)3.启发想象: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我们可以用画风的方法,找到与它们有关的事物表现他们。(那滴滴答答的雨声、哗哗的溪水声、澎湃的海涛声、色彩斑斓的礼花绽放的声音、热烈的掌声、轰隆隆的雷声、美妙的歌声„„春天百花盛开,花香迎面扑鼻而来、秋天满园的瓜果飘香、放学回家,爸爸妈妈端来香喷喷的饭菜„„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课后把自己的奇思妙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
结束语:大自然是美妙的,丰富多彩的,需要我们的眼睛去发现、我们的耳朵去聆听、我们的心去感受、我们的双手去描绘!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无限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
画风
小艺:(红旗)飘动,(风车)转动
丹丹:(小树)弯弯 观察生活 开动脑筋 合作创新 李卫:(雨丝)斜斜
七、说课(教学设计思想)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培养语感,受到情感的熏陶,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画风》这一课的设计观念是: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生活,浅显易懂。教学时以读为主,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让学生自读自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这样设计课堂,首先谜语引入,组词激趣,带着好奇心进入课文的学习。其次是学习课文内容采用“质疑解难,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主要以读导学,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自主体验中学习,让学生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感悟三位孩子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学习他们善于观察生活、开动脑筋的好学风,其间配以多媒体课件展示,适合二年级学生直观的形象思维特点,激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体会到“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得事物表现出来。从中我们懂得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然后通过内容学习,人物形象感受“归纳明理,情感升华”,总结出学习要有“观察生活、开动脑筋、合作创新”的精神。最后是“驰骋想象,描绘美景,拓展练习”这是对课文学习的拓展与延伸,通过话风,感受风儿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处不在,再是用自己的方式画风,达成课堂的生成因素,拓展学生思维,最后由风延伸到“歌声、气味”与风有着共同之处: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同样可以运用画风的方法,画出与它们有联系的事物得以表现,这样更是让学生由此及彼,给课堂留下发展空间,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思维训练,让语文的学习来源于生活,回归到生活,充分实践新课程的大语文观。“大自然是美妙的,丰富多彩的,需要我们的眼睛去发现、我们的耳朵去聆听、我们的心去感受、我们的双手去描绘!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无限的乐趣!”这样的结束语更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让生活中、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成为学生眼睛里美丽的风景。
八、教学反思
一、感受四季之风引入文本的学习:利用这样的一些词语“春风拂面、和风细雨、风雨交加、寒风凛冽„„”等描写风的词语 引入课文,感受春风的温柔,夏风的清爽,秋风的萧瑟,冬风的严寒,让孩子们对风有了直观而亲切的认识。拉进了文本与孩子的距离,从而让学习变得主动积极,生动有趣,充分调动孩子的参与热情。
二、学以致用,用不同方式表现“风”: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三位孩子画风的过程辅助学习课文,感悟文中孩子的聪明可爱的同时,启发孩子们通过小组合作思考还能用哪些方式表现风,启迪了孩子的思维,当孩子们想到:“草动、裙舞、红领巾飘、柳枝摆动、雨伞翻起、帽子跑了、纸屑翻卷、落叶飞飞„„等都可以表现风时,我感觉文本的学习已经深入孩子们的生活体验了,孩子们感悟到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也是可以用用相关的事物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样激发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有了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信心,体验观察生活的无限乐趣。
三、联系生活实际,拓展“风”:
(一)、由此及彼。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能表现出来吗?请你们课后把自己的奇思妙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
(二)、文本的学习联系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会变得生动有趣,为此我趁势引导孩子由课文《画风》到研究我们茂县 的“风”,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亲近自然,热爱自然,探究自然之情感。(茂县风特别大,远近闻名。):活动要求如下:
1.采访老人讲述茂县以前的风与现在的风有没有大小之别?如果有,探究原因。
2.罗列茂县的风大给人们生活带来的诸多影响。3.展示自己小组治理茂县风大的设想方案
第二篇:写字课教学设计 胡凤春改
“写字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指导,使学生掌握“撇”的不同写法以及撇在字中的间架结构安排。
2、让学生在写字过程中,感受文字的形体美,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3、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撇”的运笔过程,指导写含“撇”字的结构安排。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上写字指导课。在写字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要想写好字,都应该注意些什么?(生自由说)
同学们说的真好,看来想写好字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写好字的前提。老师这里有一首写字姿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希望同学们把它记在心里,每次写字的时候都按照这些要求去做。
(出示写字姿势歌,生齐读)头正身直两脚平,身离桌子一拳远。
手离笔尖一寸长,笔杆微微向后斜。拇指不能盖食指,两肘平放一条线。本子放在正中间, 左手按本右手写。
二、学习新笔画及指导写字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是由一些基本笔画组成的,要想把字写好,练好基本笔画是基础。老师已经教大家写了横和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撇!
(板书:撇)
2、出示带有撇的生字:同学们,你能从这些字中找到今天的主角吗?
丢、爬、种、诉、质、季、乎、龙、3、找到这些撇后,你有什么发现?(指生说)
其实,撇还有很多兄弟,而这两个撇只是其中的两个。它们虽然长得很像,但他们的名字可不一样,一个叫平撇,一个叫竖撇。
(教师出示横撇和竖撇,贴在黑板上)
4、怎样才能把撇写好呢?我们先来看看平撇的写法。
5、学习习近平撇及“丢”字
(1)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一边写一边讲解书写要领:我们在写这个笔画的时候要注意:平撇,顾名思义,就是要写得平一点。所以,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把它写得平而短,撇出的时候要快、要有力度。注意起笔、运笔和收笔。
(2)教师再次范写,边写边说。
(3)请同学们举起你们的手来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随着老师一边写一边说)(4)请同学们在纸上自己写一写。
(5)刚才我看到同学们把这个平撇已经写得很不错了。不过,要把一个字写好,光把一个笔画写好够不够呢?(不够)是的,我们要把它放到一个字当中去,和整个字融为一体,并且写好其他笔画才行。那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来写一写呢?(敢)好,我们来试一试!(6)出示:丢
A、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丢”:第一笔为平撇,写得短而平。上部书写时注意笔画间布摆均匀,横画要有长短之分。下部撇折的撇起笔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要写得稍长一点。
B、师根据学生发言随即范写。(边写边讲要领。)C、学生自由书写。并找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写。D、请同学评一评黑板上的两个字。
6、我们学会了平撇的写法,那竖撇对我们来说就简单多了!
(1)竖撇和平撇从名字上我们就能知道它们的一点区别。竖撇,顾名思义,就是要先竖再撇的,中间有一个竖的过程。
(2)师范写竖撇。
问:你还能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平撇书写时要快一点,而竖撇在书写时要慢一点。如果说平撇是需要两步就能写好的话,竖撇需要几步呢?3步。(示范)
(3)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自己写一写。
(4)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学习能力非常强。看来,老师要拿一个难一点的字考考大家了!看看哪些同学学得最快,写得最好!
(5)出示:“爬”
A、请你仔细观察,找到“爬”字中的撇,再仔细看看,应该怎么写这个字?
B、说一说:第一笔为平撇,写得短而平;第二撇为竖撇,长而取弧势;第四笔捺要写得长一些。右边的“巴”写得小一点,竖弯钩的弯钩不要写得太长。
C、教师边说要领边范写。然后学生自己写一写。并找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写。
D、评一评黑板上的两个字。
三、拓展练习
同学们,学习贵在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自己书写其他六个带撇的生字,看谁写得最漂亮。
(教师个别指导)
“写字课”教学设计
兴隆乡直小学
胡凤春
第三篇: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胡茂香
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
新和县第二小学 胡茂香
《浅水洼里的小鱼》教学设计
新和县第二小学 胡茂香
教案背景
低年级的学生,在识字和阅读理解上刚起步,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开发文本资源,实施灵活多变而切合学生心理、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教学方式,把握机会引导其积累识字和读书的方法,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体会学习的乐趣。教材分析
大自然色彩斑斓的气象和生灵永远是那么的引人入胜,我们应努力引领学生去积极地感受,丰富他们的人文社科视野和美好的情操。本课是一篇生活小故事,生动地描述了浅水洼里小鱼的生命脆弱、细致地刻画了一位富有爱心的小男孩尽心尽力拯救小鱼的言和行。藉着文章的人文性,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品读文中的动人细节,在个性化的感悟和朗读表达中塑造其珍爱生命的美好心灵。教学方法
讲解法、动作演绎法 教学目标
1、认读“水洼、甚至、蒸干、死、继续等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出对小鱼的怜惜和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从小男孩的言行中体会他的美好心灵。
3、树立保护小动物、珍爱生命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鱼的可怜,理解小男孩的美好行为和内心。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同学们,森林是小鸟的家……可是……
2、理解:“浅水洼”
二、读通课文,初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做记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
2、检查认字情况
3、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说这课讲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品读感悟,在理解中升华感情
1、品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小鱼的感受。
① 自由读,你有什么感受?你是从那句感受到的?;找到相关句子读给同学们听。
出示被困小鱼的图片(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用不了多久……)
②指导朗读,读出同情的语气、小鱼被困的数量之多。认识“蒸”的偏旁,启发学生想象说话,再指导朗读并评价,读出小鱼的痛苦和挣扎。
指导朗读:水越来越少,太阳越来越热。小鱼儿,你们怎么了,你现在有什么感受呢?在想些什么,你会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小鱼的热、竭尽全力跳起仍落在硬生生火辣辣的沙粒的刺痛、呼吸困难、想家。)
生读“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2、品读第二到六自然段,体会男孩的在乎
(1)看课文插图,小男孩在干什么?明知小鱼捡不完,为什么还要捡呢? ① 小组讨论,指名生汇报。
② 出示“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 ③ 小鱼在乎的是什么?指名生说。④ 再次指导读。
⑤ 出示“她慢慢地……”问:你从哪些词中能体会到小男孩在尽力挽救小鱼的生命。
⑥ 结合小男孩的行动,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小男孩拯救小鱼的认真和尽心尽力。
(2)演示小男孩的行动,在想象和表演中丰满小男孩珍爱生命的形象。A.引导学生动笔圈出小男孩捡鱼和扔鱼的动词,动作演示。B.指名读;师生评价,突出“不停、“用力”的重读。C.提问: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
(感悟小男孩的爱心和保护动物、珍爱生命的美好心灵,萌生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指导朗读并评价。)
小结:一条小鱼就是一个生命,捡一条小鱼就是挽救一个生命。小男孩这样做了,他奉献出了世界上最纯洁、最美好、最珍贵的东西——爱。
请我们全班齐读这一段话,让我们怀着对小男孩的崇敬、对生命的珍重来读好这句话,呼唤大家保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四、总结全文
看到同学们刚才救小鱼时是这样投入,老师此刻被你们深深感动,相信有了你们的帮助,会有更多的鱼儿回到大海,会有更多的鸟儿自由飞翔,会有更多的花儿自由开放我们的世界会更加美好。
第四篇:小学二年级语文画风教学设计1[人教版]
课
题:
15、画风(徐国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的习惯。
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生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四、课前准备:
1、课件。
2、彩色笔,白纸。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一则谜语,你们猜猜它是谁?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出示课件)
你知道有什么样的风?请你表演给大家看。生:我知道微风。(表演)生:我知道狂风。(表演)生:......2)师:小朋友表现得真棒!今天有3个小朋友也很能干,看他们会干什么啊?(板书:画风)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他们是怎么画风的呀?生:他们是谁呀?怎么能把风画下来呀?生:......3)师:是啊,他们怎么把风画出来呢?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听课文录音,要求读通课文,初知大意,再读读生字。
2)师:你知道了是哪三个小朋友那么能干吗?有礼貌地和他们打个招呼。
通过读名字认识:宋、涛、陈、丹、赵、艺。
3)多媒体出示互相认读生字。
三、读文感悟,学生质疑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地方还不了解的,师生合作解疑。
四、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1、多媒体出示问题:小朋友们是怎样画风的呢?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
1)师:他们是怎么画的呢?请小朋友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互相说说。(相机演示课件,相机板书)
2)瞧瞧他们多了不起,那么你到底喜欢谁呢?请说出你的理由好吗?
3)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来读读吗?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体会)
五、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1)过渡:宋涛、陈丹、赵小艺会画风,你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如果你想用笔写,那也不错哟!(学生口答,相机出示有关“生活中的风”的课件)
2)拿起你们五颜六色的画笔,画画风吧。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得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老师的音乐声开始你们就开始动笔,音乐声停你们就停笔,准备好了吗?(学生自由画,老师巡视)
3)(抽几位同学上台来展示)别忙,请你拿好你们的画,找一位朋友来说说你画的风藏在哪里,下面的同学也要看仔细了,并用“起风了„„”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抽生说)
师总结,表扬:你们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细呀,说得也真美,真像一首好听的小诗!
4)总结延伸
师: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可见,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你喜欢文中的 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三、实践活动
1、你有更好的画法吗? 学生畅所欲言
2、小组合作,擅长画的同学画,擅长写的同学写文。
3、全班展示作品。
四、写字指导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结构。“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4、生练写生字。
“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字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写字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课后反思: 这篇文章贴近学生的生活,语言简单质朴,学生很喜欢。特别是“你是怎样画风的 ?”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有画气球、画惊涛骇浪、画长发飘扬、画柳枝随风舞动、画举帆前进、画风筝放飞、画树叶飘落、画小草点头、画龙卷风、画晒在竹竿上的衣服、画窗帘„„等等,孩子的想象能力不亚于文中的小朋友。同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画写几句话,积累语言,更是培养学生写话的兴趣,把这样一幅作品收藏于成长记录袋,无疑是给孩子留下了宝贵的成长足迹!写字教学放手让学生发现规律,教师适当点拨,从反馈的作业来看,“转”字的“专”的“竖折撇”有不少学生写成两笔
第五篇: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画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 “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本来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看了赵小艺的画后,陈丹却说:“我也会画风了。”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学生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了解风吗?能说说你感受到的风吗?有风的时候,会出现什么不同的景象呢?风是什么颜色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风》这个故事。
二、识字
1.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说说他们的名字:
学生读课文找答案,教师在头像旁写上他们的名字。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2.想一想、找一找:
“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3.用减一减的办法识字: 湿──显
三、写字指导 1.正确书写: 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2.美观书写: 观察结构特点: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比较借鉴:乌──鸟丹──舟涛──寿陈──冻 示范:“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巧设悬念 1.情景激趣:
今天咱们一块儿去“旅行”。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你们要根据老师的描述,把你们看到和听到的用笔画出来。
2.学生拿出纸笔作画。请几位学生上黑板作画。3.教师描述:
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你们朝远处看,那儿有一座青山,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房前屋后种着果树,一条小溪从门前流过。赶快把这优美的景色用画笔画下来。4.学生边听边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5.教师继续描述:
你们闻到了吗?没有?赶快深呼吸,闻到了吗?这是什么香味?你们听到了吗?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多好听啊!赶快把这些让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声音画下来。6.学生质疑:
声音、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 7.小结: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容易画,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1.自由朗读课文。2.检查读书情况:
你读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电脑课件。
(我知道红旗在飘说明有风„„教师播放红旗飘动、风车转动、雨丝斜斜等电脑动画课件。)4.小结:
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5.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三、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朗读。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3.小组推荐代表朗读。
4.评读:用什么语气?什么语调?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5.表演示范朗读。
四、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1.展示刮风图,感受风的魅力。2.动手画风,展示学生画风的作品。3.启发想象: 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