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朱斌 利用微视频转变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
基于微视频开展个性化学习的实践研究
朱 斌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实验中学 江苏 连云港 222023
摘要:课程标准要求实现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微视频课程可以提供很好的资源,教师把教学中知识点、考点、例题、作业题或教学经验的做成一种微视频。通过网络提供给学生下载在各种视频终端播放,拓宽学生学习时空,实现启惑、解惑而非授业。对微视频的选题、制作和使用效果进行阐述。以期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微视频的制作和发布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微视频 个性化学习学习方式转变
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和发展,网络终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利用微视频来开拓学生学习的时空已成为可能。按照台湾学者的观点,网络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角色分的五个等级(即:无(等级0);分离(等级1);补充(等级2);支持(等级3);整合(等级4))划分,现在可以说是从等级0发展到最高等级4,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很自然地使用信息技术来教学与学习,信息技术被延伸地视为一项工具、一个方法或一种程序。如何在浩瀚的网络资源中,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准确的,最关键的、最有用的和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微视频的应用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1 微视频的概念
微视频泛指时间很短的视频短片,一种说法是不超过20分钟,一种说法则是在1分钟以内。对于微视频的概念,优酷网总裁古永锵解释说:“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广告片段等,可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的统称。‘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时随地随意性是微视频的最大特点。” 第一视频网对微视频的解释是,微视频指播放时长介于3~5分钟的视频,适合于所有终端浏览和展示,尤其是手机。
我们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把用于教学的播放时长10分钟内的,适合于所有终端浏览和展示的微小视频片段称为微视频课程。2 微视频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2.1微视频的应用适应当下教与学的要求
课程标准中,提到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体现“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就需要把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释信息的过程,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都列入教学设计的范畴。显然,按照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方式必须有相应的改变,教师需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并使学生尽量有合作、交流,调查、质疑、辩论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当前学生学习的自主空间急剧增大,学生在信息时代长大,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敏感程度比老师还高,他们可能比老师更熟练地从现代媒体上获取信息,而不再依赖老师做学习的指导者,只要学生自己愿意,他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帮助,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采取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音像资料的收集与选择、多媒体软件开发与使用、学校局域网及数据库的建设都为丰富物理课程资源提供了技术条件。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2.2微视频的制作内容选择与展示类型
(1)微视频内容的选择
根据微视频短小精悍的特点,在内容选择上以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例题、作业题或教学经验的一种微视频。实现启惑、解惑而非授业。
当然也可以是基于某个重要的专题(或某个单元、主题等)而设计开发系列化、连续性、层次化的微课构成。某个专题的微课程一般有5-10节微课组成(具体数量因学习对象、专题内容等而定),这些微课更好的向学生传授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专题或总结复习,非常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意义建构及成绩提升。
(2)微视频展示的类型
①讲授类:适用于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这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一种微课类型。以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考点的讲授为主,授课形式多样,不局限于课堂讲授。比如对物态变化中液化现象中的“白气”的形成过程的讲解。
②解题型:针对典型例题、习题、试题的讲解分析与推理演算,重在解题思路的分析与过程;适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例如在电学电表读数变化类的动态电路的分析;光热和电热等能量转化及能效问题的计算分析等。
③答疑型:围绕学科疑难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例如对100℃水蒸气烫手比100℃水厉害的分析;用久的灯泡为什么会变暗;断掉的灯丝搭起来为什么比原来更亮;为什么灯丝在刚接通的瞬间更容易烧断等。
④实验型:针对教学实验进行设计、操作与演示。适用于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但是学生只能在课堂上获取,课后自己受条件限制很难重复的实验。例如对水的沸腾实验;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光的色散与复合;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等。
⑤讨论型:适用于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
⑥探究学习型:适用于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后两种类型更多的是针对班级授课,在现实条件下,实现有些困难,更多的倾向研究一对一形式的前四种类型。)
2.3微视频的制作与发布
微视频可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DC、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录制方法与工具可以自由组合,如用手写板、电子白板、黑板、白纸、ppt、Pad、录屏软件、手机、DV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制作。结合教学需要和方便易行主要提倡下面前三种方式:(1)手机加白纸记号笔:用手机录制,白纸当作白板使用(2)pc录屏软件+PPT 录屏软件可以使用 Camtasia Studio V6.0.2 汉化版,Camtasia Studio V6.3,屏幕录像专家,在线免安装录屏软件金达等(软件的使用可以学习相关的网络教程)
(3)用摄像机、DV、相机等设备拍摄你的讲课过程(最好有专人为你拍,双机拍摄后的编辑效果更好)
录制好的微视频,发布的形式,可以是通过发布到中国微课或学校网站等,也可以上传到优酷分享,还可以通过上传的百度网盘、360网盘等发布通过发布共享来实现提供学生学习的途径。3 微视频运用的几点思考 3.1定位要明确
微视频主要功能是以讲解知识点、考点、例题、作业题或教学经验的一种微视频。实现启惑、解惑而非授业。因此要定位为一对一的教学而非一对多;讲解时要注意语境,不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词汇。3.2设计要精准
课题切入快,设计微课时要注意切入课题的方法、途径力求新颖、迅速而且要与题目关联紧凑。
设计思路清,要求尽可能的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在讲授重点内容时罗列论据必须做到精而简,力求论据的充分、准确,不会引发新的疑问。
传授知识准,不允许有文字上、语言上、图片上的知识性的错误或有误导性的描述。结尾总结精,在微课的设计中,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内容要点的归纳,要短小精悍。3.3版面要清爽
课件的字体与课题风格适应,字号必须足够大,以保证微课里的字容易辨认、识别,颜色要清新醒目。
字体搭配美感,以微软雅黑(标题)+宋体(正文),黑体(标题)+楷体(正文),一般不用艺术字。
字号搭配适宜,PPT字体标配:标题字号用44号,一级文本32号,二级文本28号,最好不要有三级文本。
颜色搭配简洁,一般来讲,除了黑色和白色外,最多搭配3种颜色。4 微视频应用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功效 4.1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习兴趣。[2]在传统的课堂中,老师没有机会也不可能和每个学生进行交流,也有很多学生因为种种原因,不敢和教师进行面对面交流,面对自己的学习困惑有时很难及时得到老师的帮助。微视频因其定位是一对一的情景,学生在课前和课后,都可以对重要的知识点,学习中的难点,错误习题的订正等进行不限次数的点播和回放。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一对一的辅导、答疑功能。这也必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4.2实现自主化学习,实现因材施教。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条件下,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只是一个理想化的追求。微视频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应用,有效的拓宽学生的学习时空,因微视频时长短小,切入快,可以大大的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因其可通过PC、手机、DV、DC、MP4等终端播放,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在自己方便的时间从互联网上自由地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按照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学习。微视频不仅真正实现了自主学习,还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郑军,王以宁,王凯玲,白昱.微型学习视频的设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2(4)4
第二篇:利用信息技术优势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利用信息技术优势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储存、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就利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1、随着教学设施更新改进,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也转变了我的教育思想观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尽管年龄有点大,我还是想尽量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
课堂上,采取活泼新颖的教学形式,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培养学生合作互助学习的能力;利用网络、PPT等手段展示问题、拓展链接,引导学生交流互动,激发学习共同研讨及主动学习的情趣与创造性思维,实现“学会学习”的目标。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在协作探究学习上具备了更多的潜在优势,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的合理应用,使学习内容有形有声有色,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能够引导学习者直接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和本质属性。
2、课后,利用班级微信群、QQ群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互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激发探索求知的情趣,提高自学能力。师生彼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从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3、因特网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特别适合于学习者“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因此结合教学内容,经常布置预习搜集资料的作业,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这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有的学生高兴地说“老师,我从电脑上看了,钱塘江大潮真的非常壮观,除了一线潮,还有交叉潮、冲天潮、丁字潮、回头潮„„那气势可大了!”“老师,你告诉我们的有声书真好听,这两天我在听《爱的教育》”„„由此可知,能看得见、听得见的多媒体技术,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所获取的信息量要比课堂多得多,学生们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的教育环境中学习,思维更活跃,更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对信息的获
取、处理、创造、表现的能力,即信息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4、信息技术能够创设学习情境,促进主动学习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出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课堂语言情境,如此立体的、丰富的、有趣的呈现方式,能从不同角度去刺激和感染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5、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自主性学习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是学习的主宰者,而是学习的指导者。教师要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主动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一方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演示和浏览的工具,更主要的是为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从多角度、多方位设计教学的内容,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生动形象地呈现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来弥补教材和课堂学习的不足,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性地进行学习。
总之,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了全新的领域,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密切信息技术与其他各学科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行动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现代社会集中的表现出信息化、全球化和以人为本的三大基本特征。信息化、全球化将引起社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使劳动者的结构、劳动者工作内容、劳动者工作对象发生变化。要求人们对知识的学习、知识的更新、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创造能力不断提高,要求人们的交流、共处、协做等能力不断提高,要求人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对现代技术工具的操作和更新的能力不断提高。因此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教育模式、课堂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发生变化。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出适合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什么是学习方式呢?不少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基本的行为和认知取向。这样看来学习方式主要是一种行为和认知取向,反映了学生倾向于以什么样的行为和认知方式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学习方式与学习方法比较,可以这样类比,就像战略与战术。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因素,所以,学习方式的变革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对于接受学习与掌握知识强调的多了一些,但这并不是错误,只是长此以往形成教师讲学习听,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得听什么,教师让学生观察什么学生就观察什么,教师让学生思考什么学生就思考什么,教师让学生练什么学生就得练什么的被动学习的局面。这种被动学习的局面使学生的认知方式变得单一,单一的认知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获得不同的认知方式,培养不同方面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尽量多的利用学生的多种感观,使学生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使学生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与行为。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热爱生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具有积极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收集科学事实和资料的能力、建立猜想和假设的能力、检验和评价等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使学生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基础教育应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把学生培养成能充分适应二十一世纪的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扩展了信息传递的途径,丰富了信息资源的门类,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手段,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同时增强了人们的信息意识,这使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而且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
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因此信息技
术可成为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工具,例如,利用各个网站,可以获得网络环境下珍贵的数字化的学习资源,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教育资源库,学生可以从中查找所需的学习素材。
信息技术可成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工具,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或网络技术将需要呈现的学习内容以超文本的方式进行集成处理成为数字化的学习资源,根据学习的需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进行发现和探究。利用网上学习资源,利用多媒体所呈现的虚拟实验环境等使问题得以解决。
信息技术可成为学生合作学习和交流的工具,信息技术所提供数字化学习环境具有极强的通讯功能,学生通过网络方式进行相互间的交流,通过交流和对话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信息技术可成为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馈的工具,信息技术所提供形成的练习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了解、自我评价等等。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实践研究
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入学习、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信息技术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创造了适合学生,能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案例
1、软件环境下的学习方式
学习内容: 《带电微粒在复合场中的运动》,全日制高级中学物理第二册
主讲教师:北京25中学:李智
《带电微粒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的内容是非常重要的,现行的考试大纲中是Ⅱ级要求。
电场、重力场在哪,什么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这种看不见又摸不着的场物质如何使让学生感受到呢?如何建立直观、科学的理想模型呢?如何使学生对带电微粒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呢?
关于这方面内容的教学,大体上是经历这样几个发展过程。
(1)最早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靠教师讲,靠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到底能够理解多少,能够感受多少,建立什么样的模型,形成什么样的理想化过程那只能是学生自己为之的事情了。
(2)随着计算机逐步发展,教师尝试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在计算机技术方面钻研比较深的教师(一小部分教师)自己做些教学课件,上课时进行模拟演示,使学生有了一些直观的印象,比只靠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有了很大的进步。
(3)目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不断丰富,各校硬件设施不断完善,教学软件也在不断的出现,一些软件既可以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也可以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为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提供支持。到了这个发展阶段,学生可以利用教学软件从事学习活动。
本节是利用信息技术,组织学生采用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例子。这节课在计算机房上,使用的教学软件是仿真物理实验室。
上课开始教师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探究带电微粒在复合场的运动规律。
2.探究带电微粒在复合场的能量变化规律。
学生人手一机,为完成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要经历下面几个环节:
首先学生要自行设计电场,并将电场大小、方向具体化。要设计复合场,将复合场具体化。学生要动手操作计算机,利用教学软件把复合场模拟出来。
接着学生要进行独立思考,要想清楚使带电微粒在复合场中做直线、抛物线、圆周运动等条件。第三,完成思想上的设计之后,使用计算机利用教学软件将所设计的方案进行模拟验证。第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要对自己的设计形成解释,即什么情况下做直线运动,什么情况下作曲线运动,能量发生什么样的转化等等。
课的最后环节是展示学生作品,学生向全体成员做出解释,然后教师进行点评。
学生展示作品并形成解释,这个过程很重要,它的价值不仅在于人们可以理解记忆在交流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自信心能够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很好的作用。
例如,一个小球在光滑的圆弧轨道上的运动,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理想化的过程。这个内容,过去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下,理解能力强的同学可以想象出这个模型和过程。现在加上电场,并将小球带电,带电小球以后的运动情况,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可以得出结论,但是结论对不对,过去学生只有请教老师。而且加什么样的电场是教师说了算,这样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
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基本模型建立后,加什么样的电场,学生(一个男生先一个向右的电场,后来又加向左的电场)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形成判断后,可通过教学软件验证自己的判断,做到了及时反馈。
因为是人机对话,所以学生很有面子。学生不再有那种怕受到教师、同学讥讽的心理负担。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场,将过程进行深化,从中引发学生做进一步的设想,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体验。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习的兴趣都有很好的作用。这方面的功能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例如,班上一名女生设计了三个小球,一个带电多,一个带电少,一个不带电,在同一个复合场中运动。
接着将不带电的带上负电,在复合场中运动,并形成自己的解释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节课学生完成了如带电微粒在复合场中做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的条件及其运动规律,完成了能量转换的情况分析,多数学生的学习达到了理解性解释的水平,有少数学生达到探究性解释的水平。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这种新的方式中,教师能够发挥组织、指导作用;可以实现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可方便的展示学生的作品,同学之间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和欣赏;能够变抽象为直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验一种新的认知方式,主动建构认知体系等等。
案例
2、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
学习内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二年级
主讲教师:北京文汇中学:周霄雪
指导教师:北京基教研中心物理室:陶昌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通过网上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现代技术的操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上的观察与演示实验相结合,通过网上学习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使学生获得各种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通过网上的观察与演示实验相结合,通过网上学习与学生动手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得到声音是如何产生,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正确结论。
3、通过网上论谈专栏使课堂教学得到延续,使学生的学习得到延续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给学生最大限度的主动学习的精神自由,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素材的权力,给学生充分表达意见的权力,重视他们与众不同的疑问和想法,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师生平等、合作、和谐的气氛,形成一种优化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
要利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要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工具的正确使用,学生要能够主动地选择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处理、分析、综合信息,并能实现“将信息转化为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能力转为智慧、将智慧内化为德行”。这是现代教育的理念。
信息不是知识,信息是知识的基础,知识不是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前提,知识与能力不等同于智慧,知识与能力是智慧的保障,智慧不能代表德行,智慧可以内化为德行。
作为信息技术基础的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技术范式,它使传统意义上的地域丧失了意义,各项活动因它而得以延深与扩展。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是信息时代的教育之所需,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未来人才的迫切要求,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应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
本节课实践物理学科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
上课之前教师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用的基本素材等内容挂在学生熟悉的网页上。
在这个网页的界面上开设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应用、思考与练习、课堂小结、网上论坛等菜单。每一个菜单下都有与本节学习内容有关,而又大大超出教材内容的学习素材。
如在声音的产生的菜单下,有海浪的涛声,火车、汽车、轮船的鸣笛声,婴儿的哭声,乐队的演奏声,有扬声器的发声,鼓面的发声、琴弦的发声、学生唱歌时的发声、声叉的发声等生动的视频、声频素材。
学生点击声音的产生这个菜单,可以获得强烈的声音感觉,获得声源方面的学习素材。
因为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因此在每个菜单下都有学生熟悉的提示语,通过提示语使学生受到启发,为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为提高学习技能和学习能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
如在这个菜单中有这样的提示语 “你熟悉这些发声的物体吗?“你能观察出它们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吗?这些发声的物体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可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做着振动,由此学生得到: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物体也就不再发出声音。
通过学生的上网学习,学生获得 “声音的产生”的有关知识。
如在声音的传播菜单下:有声控灯、同学间的交流等声音在气体中传播的例子。有敲击鱼缸鱼吃食,水下鲸鱼间的联络,水上芭蕾等声音在液体传播的例子。
有敲击钢轨的传声、有学生通过土电话传声,有大夫通过听诊器的传声等声音在固体里传播等视频、声频素材,有模拟声音在空气中传播过程的课件。
学生点击这个菜单可以获得声音在各种物质中传播的丰富实例,为学生认识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里传播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认知背景。
通过菜单中的提示语如“你能说出你的同学、水下的鱼、花样游泳运动员、大夫等是通过什么物体或物质听到声音的吗?
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同学可以说出声音是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等物质传播的。在这个菜单里还有这样的提示语,“你想实际体验一下声音的传播吗?你想验证一下你总结的结论吗,请你动手做一做”这种提示语不是表面做样子的。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如何使同学们获得直接体验,保持物理学科的教学特色我们做了认真的考虑和安排。教室里放置了一些可供学生亲手操作的实验器材。操作这些实验器材可以探究和验证声音在各种物质中传播的结论。
学生通过小组式的动手实验,获得亲身体验,验证自已得出的结论,获得了成功感。这种实验的方式改变了教师动手做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看教材上的实验步骤然后动手做规定性的实验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仅是看实验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设计在物理学科教学中,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中是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
如学生通过点击声音的应用的菜单,可以看到声音在实际生活、生产、科技中应用的例子。如声音在医学上应用的例子,声音在军事上应用的例子等等。
学生点击此菜单可以丰富学生对声音现象的认识,使理论联系实际得到落实,进一步扩大学生的视野。通过观看这些例子使学生看到物理知识广泛的应用于生活、应用于生产、应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这些物理知识的形成则是来自于自生活,来自于社会。
在这个菜单里有这样的提示语,“你能理解声音在这些方面的应用吗?
你能对其中的一些应用声音的例子做出解释吗?请试试看。学生通过对声音现象的解释,加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同时能够有效的记忆所学的内容。
如在课堂小结的菜单下,有这样的提示语,“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活动,你获得哪些关于声音方面的知识,你得出了哪些重要的结论,能小结一下吗?
在这个菜单下教师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重要的结论等以学生熟悉的方式放在上面。学生浏览后,与自己形成的结论和小结进行对比,进行反思,从而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如在思考与练习的菜单下,这样的提示语“你可以选择一些题目做一做,可以将你做的结果放在网上论坛上”
在这个菜单里有一些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有一些让学生动手练习的题目,这些题目学生可以进行选择,学习基础不同的程度的学生可做不同难度的题目。
学生通过思考与练习中的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上论坛的菜单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延深,在这个菜单下学生可以敞开自已的心扉,谈自己各方面的体会和想法,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
这个菜单下有这样的提示语“本节课的学习有困惑你的问题吗?如果有请提出来我们可以一同解决。
这节课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能和同学们共享吗?
你对某个问题有自已的见解吗?可以将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同学进行交流。
你有不同于网上举的例子吗?让我们共同分享等等
网上论坛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所,是任你自由翱翔的广阔空间,是师生共享学习成果的乐园,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力求使每一个菜单中都有比较鲜明的主题,都有本节学习任务相关的各种学习素材,都有教师对学生做学习指导的提示语等等。但是每个菜单中都没有简单的结论。同学们要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通过点击菜单自主选择相应学习素材,通过对学习素材的观察、思考、分析、归纳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获得认识。
这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教师讲学习听,教师讲什么学生就得听什么,教师让学生观察什么学生就观察什么,教师让学生思考什么学生就思考什么,教师让学生练什么学生就得练习什么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一种新的认知方式,而这种认知方式是获得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技能。
在这种环境下的学习活动,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才能人机对话,学生只有亲手操作、才能获取信息,学生只有自己做主、才能选择内容,学生只有用心观察,才能获得有用信息,学生只有独立思考,才能得出结论,学生只有主动交流、才能扩大视野。
在这种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能够提高学生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工具的操作技能。能够培养学生网上学习的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培养学生网上交流的能力。
课后访问部分学生他们都对这种学习方式表示欢迎和赞赏,有的说“这种方式使我们的眼界开扩了”有的说“这种学习方式方便快捷”有的说“这种学习方式使学习的内容留下更深的印象”
这节课老师们做了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比教师上一节常规课复杂的多、困难的多。但是我们做了,我们就经历了。我们整合了这方面的资源,我们创造了这方面的资源,我们获得了这方面的资源,我们可以享受这方面的资源,课程改革中教师需要这方面的资源。
我们做了,学生就可以获得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方式,就可以获得一种新的认知方式,就可以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就能够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就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互动的方式的变革。
四、几点思考
1、物理教学对于某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某一教学环节的内容均有可能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这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根据学生群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背景、认知能力,根据学习环境,根据教师的特长,根据教师的教学技能,根据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等因素而决定。
不同的学习方式最终归宿是相同的。即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不仅是师生共同认知的过程而且应该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的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共同经历的生命历程、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2、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科学探究,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科学探究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方法。科学探究作为教育理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把这种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的各处环节之中。科学探究作为方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更多的尝识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探究,特别是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各种体验。
3、未来的教育模式建立在信息技术与脑科学基础上。信息技术与脑科学一个作为教育的外部条件、一个作为教育的自身条件。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外部条件,使教育教学的手段更加先进,它能够逐步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发生变化。教学方式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发生变化。
人脑作为教育的自身条件,它是一个庞大的机构,它可以容纳大量信息单位,脑科学的研究应使我们教学更加符合规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我们研究实践多种学习学方式应着眼于信息技术与脑科学的有机结合,信息技术与脑科学的有机结合将使教育产生飞跃,最终使学生的“脑矿”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第四篇: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更多免费资料请访问:豆丁教育百科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樊城区竹条二中 杨飞 【摘要】:本文从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入手,简要描述了当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对教育带来的冲击和影响,然后从多个方面论述了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并结合实例谈了自己对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的价值及发展前景的认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
发展 学习方式
变革 【正文】:
如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综合体,对知识掌握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尤其重要的,这个道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逐步提高,习惯的逐渐养成,归跟到底都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结果。所以,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只能用简单的“填鸭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注重的是传授知识的本身,关注的是如何把结论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彻底明白;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被动的、机械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与现今的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我们试图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等各方面的改革,帮助学生改变这种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探究如何在开展有效地接受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并注重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加速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进程,而信息技术成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催化剂。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其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信息技术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带来了怎样的冲击,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又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呢?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储存、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它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刺激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1.信息技术的交互平台,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设了良好条件。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做到和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局限于四人小组等小范围内,另外教师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因素的影响也很难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而信息技术所具备的强大的交互功能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信息技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首先在信息技术这个平台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对于自己理解的知识,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对于自己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以多花点时间,不再需要跟着全班统一的教学进度;其次,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计算机寻求直接的帮助,可以通过QQ寻求他人的指点,还可以邀请老师,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甚至还可以通过Internet向远在千里之外的朋友寻求指导,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信息技术这个平台中,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探究的时间更充分,空间更广阔,合作也可以通过netmeeting、视频会议、聊天室、留言板等多种方式进行,从而实现合作方式的多元化。
2.信息技术的开放环境,是实现个性化学习的良好基础。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我们一贯主张的教育教学原则,这一教学原则实际上体现的就是个性化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个性化学习只是一个理想化的追求。而信息技术的开放环境却为实现个性化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网络教学中,每一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兴趣、爱好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程,学习资源,按照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使学习变成了一个各取所需的过程。例如我利用局域网上的一节网络课《总复习——约数和倍数》:我把这节复习课分成问题情境、知识点滴、问题解决、分层练习、友情链接等几个大块,有的学生可以直接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却要在先复习了相关知识点以后才能解决;有的学生在完成练习时觉得第一层练习太容易直接跳过第一层进入第二层甚 1 至第三层进行练习;有的学生还在练习,有的学生已经徜徉在友情链接中汲取网上其他知识的琼浆。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我在每个内容上都设置相应的链接,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化学习得以实现。
3.信息技术资源的丰富实现了教育的社会化,学习的生活化。
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是不可想象的,信息的来源更为广泛,信息量也更为丰富,这就使得今后的学习必须由学校的一次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这是一个教育社会化、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为教育走出校园,迈向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小到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商品的价钱,交通工具的速度,大到现代数学知识的最新研究成果,国际社会时事,在互联网上都能查到,互联网上的内容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我们说“数学来源生活,反映生活的需要,也必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网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接近生活的窗口。相信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教育将从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区、走向乡村,走向任何信息技术普及的地方。互联网将成为真正的没有围墙的学校,网络化学习将成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日常生活乐趣的一部分。
我们要真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其实需要走的路还很漫长。不管在如今的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何种工具,充当着何种角色,发挥着何种作用,它最终将成为辅助学生认知的高级认知工具,并带动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而信息技术也必将走近每一个学生,给他们的学习方式带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
第五篇:搜索资料 之 利用微课视频 翻转小学英语课堂的实践研究
《利用微课视频 翻转小学英语课堂的实践研究》 理论学习材料
微课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小学英语课堂的初探
江文雄
【摘 要】伴随新理念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日渐深入,云端协作学习的平台的日趋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设计也呼之欲出。为了满足学生对学习资源生成与进化、智能与适应等多方面的需求,本文提出了适合学生在学习环境与非正式学习的一种新型学习资源组织方式——微课翻转课堂模式。通过围绕翻转课堂的概念与特点的分析,在对教学实践案例的基础上,构建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并分析了翻转课堂提升英语学习的效果,以期为小学英语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模式;信息化环境;在线学习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与特征
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一种手段,增加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学习时间;是让学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环境;是为了让教师成为学生身边的“教练”而不是在讲台上的“圣人”;是混合了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的学习;是学生虽课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的学习;是课堂的内容得以永久存档,可用于复习或补课的学习;是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学习的课堂;更是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教育的学习。
1、教师角色的转变
翻转课堂使得教师从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者变成了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这意味着教师不再是知识交互和应用的中心,但他们仍然是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推动者。当学生需要指导的时候,教师便会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成为了学习过程的中心。自此,教师成了学生便捷地获取资源、利用资源、处理信息、应用知识到真实情境中的脚手架。
2、课堂时间重新分配
翻转课堂的第二个核心特点是在课堂中减少教师的讲授时间,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活动时间。这些学习活动应该基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并且能够让学生在交互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将原先课堂讲授的内容转移到课下,在不减少基本知识展示量的基础上,增强课堂中学生的交互性。翻转课堂通过将“预习时间”最大化来完成对教与学时间的延长。其关键之处在于教师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利用课堂中的时间,来完成“课堂时间”的高效化。
3、学生角色的转变
教育者可以利用wikis、blogs等技术工具高效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也可以在网络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在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中,学生成为自定步调的学习者,他们可以控制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选择,可以控制学习内容、学习量。然而,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并非完全独立地进行学习。翻转课堂是有活力的并且是需要学生高度参与的课堂。因此,翻转课堂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学生便是这个课堂的主角。
二、“翻转课堂”的混合学习模式
1、吴秉健老师对混合学习模式持有以下观点:学生的随时学习,至少包括在实体学校的学习和在线自主学习。学生拥有对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学习路径以及学习步调的自主管控。学生除了在实体学校上课,也通过与教学设计者一道在校外的其他地点学习在线课程,这就是混合学习的体验[1]。如图1所示。
图1:翻转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和六种类型
2、但翻转课堂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互动过程,过分的强调“学”而忽略“教”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入另一个极端。受桑新民等(2012)提出的“太极学堂”概念的启发,将翻转课堂的理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思想、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的认知领域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相融合并进行建模,构建出一个太极环式的翻转课堂模型,如图2 所示[3]。
图2:太极环式模型
三、翻转课堂的学习案例应用策略分析
翻转课堂后,教师把结合实时讲解和PPT演示的微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更具开创性的是,我们教师逐渐以学生在家看视频听讲解为基础,节省出课堂时间来为在完成作业或做实验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2]。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动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学生更多的是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探索的空间真正延伸到了课外。
吴秉健老师对翻转学习从创造能力的激发过渡到知识学习和积累,采用了6个动词“识记、领会、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构建了金字塔形状(由低阶思维能力向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的翻转动态图[1]。如图3所示。
图3:翻转学习动态云图
缺少口语和视听训练通常是制约英语学习的瓶颈,提升英语视听说交流能力可以利用云端语音资源库。
1、英语在线云端English Central学习的应用
English Central,它汇聚有大量地道的英语素材,而且是真人发声的。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在English Central找到相应教学内容,经过筛选后从云端中下载制作成PPT,学生就通过视频、音频、文本,可以非实时研讨了。如笔者在教授《Talk about traffic lights》如图4所示。
图4:English Central的视频
学生还可以在English Central资源库中,随时观看自己喜欢的英文小故事,了解与课文相关的知识,通过视频的学习获得更多的英语知识。如图5所示。
图5:English Central的视频教程
2、英语在线Voki平台的学习应用
教师将课文中要教授的内容输入到Voki,选择孩子们喜欢的不同人物(如小动物、卡通人物、老师或公众人物)来录制多个不同人物朗读的视频,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去课前预习,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动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很多学生也会因好奇而选择不同人物朗读的视频,达到因反复观看而进一步理解学习。如图6所示。图6:Voki学习的平台
3、英语在线Voicethread平台的学习应用
Voicethread的空间具备文本、图片、语音或视频自述功能,访问者也可以用语音或视频以及文本形式参与互动评论。学生可以将他人的语音相册复制到自己的空间,而且可以编辑和添加内容,在云端语音相册留下自己的观点。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设计和动手操作,将大大提高英语英语视听说交流能力和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如笔者在教授《Talk about traffic lights》,就通过了Voicethread向学生介绍了外国的交通情况,通过语音相册的观看,学生了解了交通拥堵不单在中国,也是世界的一大难题!如图7所示
图7:在线英语视听说云端语音相册
4、英语在线Nonstop English平台的学习应用
Nonstop English,该网站提供语言训练以及互动语法和词汇的测试积累词汇,每周更新练习题。Nonstop English是学生进行词汇积累和语言语法互动的一个极好的平台,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有选择的进行截取每一单元的词汇和语言语法进行录制,同时给学生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然后上传到自己的博客,这样学生就随时登陆学习啦!
四、翻转课堂是如何改变英语学习
1、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翻转课堂后,利用教学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而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时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全由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以停下来仔细思考或做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教师和同伴寻求帮助[4]。于是就可以形成生成性、进化发展、微型化、智能性、学习认知网络共享,借鉴学习对象的结构模型,建构了学生掌控的结构模型(如下图8)。
图8:学生掌控的结构模型
2、增加了学习中的互动。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具体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教师的角色已经从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生的教练,这让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回答学生的问题,参与学习小组,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行个性指导。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可以注意到部分学生会被相同的问题所困扰,于是就组织这部分学生成立辅导小组,为他们举行小型讲座。小型讲座的精妙之处是,当学生遇到难题准备请教时,教师能及时地给予指导。当教师成为指导者而非内容的传递者时,就有机会观察到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发展起他们自己的协作学习小组,让学生们彼此帮助,相互学习和借鉴,而不是将教师作为知识的唯一传播者。可能有些同行会问:我们如何形成学习文化?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认为,关键是让学生将学习作为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争取完成任务[3]。因此,教师要着力把课程变成有意义的活动而不是仅仅为完成繁忙的工作。
3、改变了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多年以来,在每一次的家长会上,父母问得最多的是自己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比如是否安静地听讲、是否行为恭敬、是否举手回答问题、有没有打扰其他同学等。翻转课堂后,这些问题已不再重要。真正的问题是:孩子们是否在学习?如果他们不学习,教师和家长能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学习?这个更深刻的问题会带领教师与家长共同商量:如何将学生带入一个环境,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学习者。学生为什么不学习?他们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吗?他们的个人问题干扰了学习吗?或者,他们更关注的是“在学校玩”,而不是学习吗?当家长和教师得知孩子为什么不学习时,就能制定一系列实时的、必要的干预措施。
4、形成多元联系的学习。翻转课堂能够帮助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途径获取所需资源,在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体验中学到特定领域的片段性知识[4]。如图9所示。
图9:多元联系的学习图
五、结束语
“翻转课堂已经改变了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再也不会在学生面前花费30分钟—60分钟来讲解。我们可能永远不会回到传统的教学方式了。”这是笔实施了翻转课堂后的深有感触。
这从表面上看顺理成章,但现实却复杂得多:每位教师的头脑中都有自己的一套“系统”,它从宏观上决定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大家对“翻转学习”都认同,但是翻转学习中遇到的以下问题却不一定能处理好:学生在外不好管理、学生讨论没有深度、教学时间不够、学生矛盾与冲突增加……这些问题如小草一样不断生长,一个问题刚刚解决,另一个新问题又来了。当这些问题不能顺利解决时,教师往往还会回到老路上。现在,如果你关注翻转课堂,你会看到一些令人兴奋的现象,你会发现掌握学习在21世纪的学习中有可能真正实现,而罕学院利用科技实现了翻转课堂的一对一学习。无论如何,精心制作你的翻转课堂吧,不要受制于教材,而是超越它,采用多种形式,多联系实际,把握精髓,想方设法地让学生们喜欢学科,让他们发自内心地爱上你的翻转课堂,爱上教师您所执教的学科!(荣获国家一等奖论文)
参考文献
[1]吴秉健,基于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的翻转学习模式研究[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第三期P62-P66
[2]杨刚,杨文正,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3]苏展,黄忠平(2012)学生上课“玩”平板“云计算”支撑下的“翻转课堂”[EB /OL].[2012-12-19].)
[4]Zhang Jinlei,Wang Ying,& Zhang Baohui(2012)Introducinga new teaching model: Flipped classroom(in Chinese)[J]Journalof Distance Education,30(4):46-5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