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老校区保护再利用浅析——以济南市高校为例(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20:44: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老校区保护再利用浅析——以济南市高校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老校区保护再利用浅析——以济南市高校为例》。

第一篇:高校老校区保护再利用浅析——以济南市高校为例

高校老校区保护再利用浅析——以济南市高校为例

摘要:目前,我国众多高校老校区正陷入发展困境,甚至面临被置换的境遇,本文梳理分析了济南市相关高校老校区的现状及价值并为老校区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保护再利用方案。关键词:高校老校区 保护 再利用 1 济南市高校老校区概述

高校老校区作为一所学校的发源地,是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用情感所构建起来的空间,但目前我国众多高校老校区却正陷入发展困境,亟待我们去对其进行保护再利用,这不仅延续了学校的历史文脉,更重要的是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往空间。

济南是山东省的首府,自古就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而学校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自然是一座城市文化的集中地。济南高校云集,如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其中许多高校都在大力发展新校区,已初步形成了东部章丘大学城和西部长清大学城两部分,而原来的老校区除少数仍在使用外,大部分已失去了原教学功能。

目前,济南市高校老校区现状大致如下:

(1)老校区现状良好,仍在使用,如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

(2)老校区除部分建筑仍使用外,基本已卖作商业开发,如山东建筑大学等。(3)老校区出租给其他单位,如山东建筑大学就曾将部分教学楼出租给某中学使用。2 高校老校区的价值:

(1)老校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大多位于市区中心。

(2)老校区经过几十年发展,人文及学术气息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是学校历史文脉传承的载体。

(3)老校区尺度宜人,更符合师生的心理行为需求。(4)老校区建筑各具特色,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

(5)老校区教师宿舍也多位于校区内或校区周边,便于师生间交流。

(6)老校区作为周边地区的文化中心,为市区文化氛围的塑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7)老校区师生也是拉动周边经济消费的重要群体之一。以山东建筑大学为例比较分析高校老校区作为学校历史文脉载体的价值 3.1山东建筑大学概况

山东建筑大学创建于1956年,原名济南城市建设学校,195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之后

陆续更名为山东建筑学院、山东省建筑工程学校、山东建筑工程学院,中间因文化大革命停办过一段时间,直到1978年,教育部才正式批准其恢复本科办学,并于2006年12月,更名为山东建筑大学。

山东建筑大学原拥有和平校区、黄台校区、济王校区三个校区,后因学校发展需要,于2001年做出了土地置换筹集资金建新校的决定,并于2002年9月正式启动新校区建设。

经过土地置换后的山东建筑大学原貌已基本不复存在。黄台校区卖给山东教育学院;济王校区于2006年8月交于济南市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并随后划拨给山东省国土资源厅;而和平校区则大部分已作商业开发,只保留了教师宿舍、南部新女生宿舍及学校北边部分建筑。随着学校的开发,山东建筑大学老校区的功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现在是以居住功能为主,教学、办公及其它功能为辅。其中,居住部分主要是教师、部分学生及新开发住宅小区的居民,教学部分主要是作为山东建筑大学的成人教育学院,办公部分则主要是部分老师及学校设计院工作人员的办公所在地。3.2山东建筑大学新老校区比较分析

(1)老校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而新校区至市区大概需要40分钟左右车程,所耗时间相对较大。

(2)老校区校园尺度适宜,校园内无论是教学楼还是图书馆都人气旺盛,而新校区,特别是原来人气极旺的建筑系、艺术系,现在却鲜见人烟,教室利用率明显下降。(3)老校区相对于新校区来说,师生间交流的机会更多一些。

(4)老校区经过长期的发展,基础设施已相当完备,而新校区因为位置偏僻等原因,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

(5)需要与社会有广泛接触专业的学生如果在地理位置偏僻的新校区,则容易远离最前沿的各种资讯,反而不利于学习的提高。4 高校老校区校园建筑保护再利用方案探析

4.1高校老校区校园建筑外部形象及空间的保护再利用

校园建筑的外部形象和空间构成了校园的基本面貌,所以对这部分的改造再利用关系到整个校园环境的塑造,是改造再利用的重中之重。4.1.1 修旧如旧

修旧如旧即尽量保持原建筑外貌,仅仅对已损坏的部位进行修复。这种手法适用于那些极具价值的历史建筑和标志性建筑。4.1.2 重新塑造

重新塑造所针对的是那些并无重大历史价值且外观已损坏的一般性建筑。这类建筑可以通过对其外部形象的重新塑造,更好地融入整个校园环境,使其更具建筑美感。4.1.3 新旧结合

新旧结合即在原建筑基础上对建筑进行扩建,其扩建手法大致如下:(1)水平方向扩建:

水平方向的扩建即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中的某个方向或者某几个方向进行扩建。(2)竖直方向扩建:

竖直方向的扩建即指在原建筑基础上向上下空间进行扩建。

在进行旧建筑扩建时,要将新建部分与原建筑有机统一起来,这种统一既包括形式风格的统一,也包括尺度体量的统一。当然,这种统一不是简单的绝对一致,而是一种有机的协调,比如法国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就是一种传统与现代的统一,是一种运用对比语言而达成的有机统一。

4.2高校老校区校园建筑内部空间保护再利用 4.2.1 合并扩展空间

原内部空间因为时代局限性,现已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这时可以将原来各自独立的两间或者几间教室打通合为一间,这样不但达到扩展空间的目的而且也增强了空间的灵活性,从而满足未来更多的功能需求。4.2.2 创造交往空间

交往空间对一所大学来说意义重大,我们在进行校园建筑内部空间改造时,应考虑此类空间的营造,它可以设置在门厅也可以设置在走廊、楼梯或其它适宜的空间中。通过走廊创造交往空间不失为一种好手法,大多数老校区教学楼采用中间走廊两侧教室的形式,这使得原本狭长的走廊变得更加阴暗,在改造中我们可以适度将一侧打通引入自然光,让走廊本身增加其交往的可能性,或者是通过设置外廊的形式进行改造,同样也可达到创造交往空间的目的。

4.2.3 通过设置中庭的方式丰富改造内部空间

利用中庭对老建筑进行改造,是一种生态的改造手法,中庭的设置不但可以为建筑内部获取良好的采光、通风,而且还可以改善室内微气候环境。中庭可以划分为核心式、嵌入式、内廊式、外廊式、外包式五种,其中核心式和嵌入式比较节能。此外,不同地区对中庭的形式需求也不尽相同,比如我国北方地区比较适宜SAR(中庭的高度与宽度之比)值比较

小的V形中庭,而南方地区则适宜SAR值比较大的A形中庭。5 总结

高校老校区作为一所学校的根脉,是不应一卖了之的,浙江大学杨教授说,新校区比起老校区显得没有根基。一所大学最有价值的并不是漂亮的教学楼和先进的教学设备,而是催人奋进、给人灵感的人文精神。而这种文化底蕴和气息并不是一、二十年能形成的,最起码需要50年时间。可见,高校老校区在师生心目中有着多么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应当被保护再利用的。参考文献:

[1]【M】戴维.纽曼.学院与大学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M】宋泽方、周逸湖.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4

第二篇:高校宗教问题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高校宗教问题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民族与宗教 NO.2, 2009 GEN ERAL.NO.585 6

民族与宗教 NO.2, 2009 GEN ERAL.NO.58

收稿日期: 2008211210

课题组成员:张爱淑,中国矿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李来成,中国矿业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王晓燕,徐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郭大良,徐州市委统战部研究室主任;李晓冬,中国矿业大学党委统战部办公室主任。

徐州市委统战部 中国矿业大学党委统战部 联合课题组

摘 要: 2007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统战部、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宗教事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的意见》([ 2007 ]16号文件),就做好高校的宗教工作做出部署。恰逢其时,徐州市委统战部、中国矿业大学党委统战部联合申报了《高校宗教问题研究》的课题。当前,宗教以不同的方式渗透到大学校园,致使部分学生盲目信仰,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因此,研究高校的宗教问题,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的针对性。

关键词:高校;宗教;中国矿业大学

中图分类号:D6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223163(2009)0220052205

宗教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问题,又是个政策性很强、涉及范围很广的问题。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宗教问题对于当代大学生影响日益突出。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活跃,各种宗教以不同的方式对大学校园产生影响。与此同时,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实施西化、分化,不断加大对高校校园的渗透。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从了解和把握现实情况入手,在中国矿业大学通过问卷、个别访谈、座谈会等形式,通过《高校宗教情况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摸清了该校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并对大学生宗教问题的认知途径和成因进行了缜密的分析,提出了对策,为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找到了方法和途径。本课题的调查范围虽仅限于中国矿业大学,而非徐州地区乃至全国的高校,但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其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基本吻合,对全面认清把握全国高校相关情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基本状况调查

今年3月,我们在中国矿业大学全校大学生中组织开展了《大学生宗教问题》问卷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下发1000份问卷,回收916份,其中回收硕士博士问卷59份,回收本科生问卷857份,总体的收回率达到了91.6%。本次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方式进行,调查的样本分布是:本科生占90% ,其中理工科大学生的问卷量略大于人文学科的大学生;硕士、博士研究生占到10%。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分析

1、父母信教情况。目前,高校在校生中独生子女已经达到90%以上,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父母不信仰宗教。从在校生的年龄结构来看,他们父母年龄大都在50岁左右,建国后出生的在校生父母们受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因而信仰宗教的比较少,不信教者占到84.2%。我们认为:在校大学生中,除生源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外,宗教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是概念模糊,他们的父母对于宗教接触、涉及也不多。

2、政治面貌情况。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党团员大学生占到了87.5%,由于高校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加强在青年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受到宗教影响的大学生人数比较少。详见表一。

表一:基本情况分析统计表:类别/分类/人数/比例/分类/人数/比例

性别/男/596/65.1%//女/320/34.9%

层次/本科生/857/93%/硕博士/59/6.4%

面貌/党团员/894/87.5%/群众/22/2.4%

父母/信教者/145/15.8%/不信教/771/84.2%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类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信仰宗教在各教别之间的分布状况和我国宗教信仰人群在各教别之间分布的总体状况具有一致性。由于调查问卷中没有规定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样本量,从定量和定向之间关系来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与信教之间的关联度比较模糊。

表二: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分布状况

佛教104/11.3%/伊斯兰教7/0.7%

基督教74/8%/天主教2/0.2%

道教12/1.3%

(三)大学生对于宗教态度分析

宗教的态度涉及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认为:一方面我国教育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党建工作成效显著,使得大部分学生树立起了科学的人生信仰。详见表三。

表三:您对宗教的态度是什么?

赞成并信仰某种宗教125/13.6%

赞成但并不信仰某种宗教287/31.3%

不赞成也不反对478/52.1%

反对35/3.8%

(四)宗教在大学生中传播渠道和影响因素分析从总体来看,通过调查发现真正了解宗教的大学生是少数。在问道: 您了解相关的宗教知识吗?回答“不了解”的占77.6%;在问及您对自己所信仰宗教的内容熟悉程度如何? “了解很少或根本不了解”占到31.8% ,说明大学生即使信仰了某种宗教也具有一定盲目性。一方面是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宗教知识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即使信仰了宗教的大学生对所信仰的宗教也是不甚知了。详见表四。

表四:您对自己信仰的宗教内容熟悉程度如何?

系统了解/比较了解/了解很少/不了解.人数9/21/10/4,比例20.4%/47.7%/22.7%/9%

1、关于宗教影响大学生的因素。影响大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家庭、教会场所、书籍报刊和境外电台或者境外传教人士的影响。详见表五。

表五:您通过什么途径信仰宗教?项目/人数/比例

受到熟人、家庭的影响228/24.8%

受到教会的影响5/0.5%

自己阅读相关书籍、了解相关知识以后信教21/2.3%

受到境外电台或传教人员影响4/0.4%

2、大学生了解宗教知识的途径。从影响渠道统计分析来看,在校大学生了解宗教的主要途径还是阅读相关的书籍,其比例占到58.3% ,摆在第二位的是网络和境外的电台广播, 占到13.5%。详见下表六。

表六:您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宗教知识的?

选修相关课程、阅读相关宗教书籍112 58.3%

通过网络和收听境外宗教电台26 13.5%

通过教会传教24/12.5%

教会组织培训4/2%

看单发的小册子、传单8/4.1%

其他18/9.3%

(五)大学生信仰宗教的诱因和信教后变化情况

1、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究其原因是经常受到宗教情感的熏染,对宗教具有一定的认知和体触。在当问及是否接受过宗教组织的经济资助? 仅有15人接受过,占到被调查人数1.6% ,尽管宗教组织通过资助贫困学生使大学生信教比例较小,但也要引

起我们足够重视,要高度关注高校贫困生、特困生。

表七:您信仰宗教的原因?

寻找自己的信仰15/27.7%

寻找精神寄托和慰藉21/38.8%

为宗教文化感动9/16.6%

寻找自己的信仰15/27.7%

寻找精神寄托和慰藉21/38.8%

为宗教文化感动9/16.6%

感到孤独4/7%

感到好奇2/3%

学习压力太大1/1.8%

失恋1/1.8%

感到社会风气不好0

其他1/1.8%

2、信教后大学生的变化。大学生在信仰宗教后,在交往、心理、思想及对社会的看法等诸多方面都会发生变化。关于交往圈子的变化情况, 62人中认为交往圈子扩大了的达到19人,占到信仰宗教人数的30.6%;信教后有56%的人回答感觉精神

状态发生了变化,而且在精神上感觉积极、向上、乐观、心态平和。

表八:信教后大学生思想变化情况统计表

更加乐观/更加悲观/更激进/更积极向上/更加平和,10/2/2/2/12,18%/3.6%/3.6%/3.6%/21%

(六)关于高校和宗教的关系分析:大学生普遍认为:高等教育要和宗教分离或者学校就不应该允许信仰宗教,详见表九。对于宗教的作用都是从积极方面认识的,详见表十。

表九:您认为宗教和教育的关系如何?

师生信教、传教对于学校教育无影响444/48.5%

要坚持宗教和教育分离的原则362/39.5%

学校不允许信教227/24.8%

表十:您认为宗教文化对社会发展会产生何种影响?

开展合法宗教活动,能促进社会和平谐,非法活动将导致学校、社会不稳定428/72.5%

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123/20.8%

导致社会不稳定,甚至和平演变32/5.4%

(七)大学生与依法管理宗教

在调查问卷中,问:您在校园里有过被传教的经历吗? 回答“没有”的大学生823人,占到被调查人数的89.8% ,比例是相当高的。但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也有学生在校园里有过被传教的经历,应引起高度重视。在问及“高校师生可以信教吗?”问题的时候, 732人认为:“可以”,占到被调查人数的79.9% ,说明大学生对于高校师生信教还是比较认同或者是宽容。在问及外籍教师是否在学校传教问题时,回答没有或者不知道的871人,占到95%,说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执行的效果明显,也显示出我国对宗教工作实施依法管理工作的成效。伴随着我国法制化建设不断推进,宗教立法工作为我国的宗教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说明在校大学生对国内宗教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还是比较了解。

表十一:您知道国家法律允许哪些场合可以开展宗教活动?

寺庙、道观、教堂、清真寺等宗教场所792/86.5%

信徒自己家里77/8.4%

学校9/0.9%

其他18/1.8%

(八)调查问卷的基本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多数是模糊的,但不应该忽视少数人受到宗教的影响而信教的问题。从调查分析来看,在大学生思想深处普遍认为高校师生可以信教。这个思想基础为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实施西化、分化提供了土壤。

二、在校大学生宗教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资料查证、网络调查以及个别访谈,我们认为影响大学生有关宗教认知的诸多方面中,既有个体的因素也有团体的因素,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之中,既有外来的宗教也有我国本土的信仰方式,它们经过相互冲突和融通,逐渐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儒道释融合的宗教结构和模式。这些传统宗教思想和实践,构成了延绵不绝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部分,至今在社会各个层面仍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各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将包括宗教在内的异国文化和意识形态带入国内,高校作为思想文化交流的前沿,势必成为各种宗教竞相争取发展空间的地方,而在校大学生基本上还处在知识积累和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受到国内外宗教的影响在所难免。

2、家庭因素

宗教问题往往是和民族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学生不可能不受到家庭的影响,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具有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学生在信教学生群体中占有一定比例,但从严格意义上说,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更多体现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或者说是宗教的民族性和民族的宗教性相交织。少数民族学生在对宗教的认知程度和对宗教的力量感、敬畏感、安定感的认同程度上较强,对宗教经典文献、教规教义的了解较多,其主要原因在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浓厚的宗教气息使然。这表明大学生宗教信仰及认知具有一定的民族性。

随着我国民族宗教政策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大学生中信仰宗教的人数还是在不断增加,家庭的宗教信仰成为宗教传播的一个重要渠道。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当问到“你通过什么渠道信仰宗教”,在受到调查的近千人中,有228人是受到家庭和熟人的影响而信教的,占被调查人数24.8%,是大学生信教的第一位因素。与非信教学生相比,由于家庭因素的作用,信教学生对宗教的了解有更为直观、形象的接触和体验,对宗教的认同在人数和程度上要高得多。大学生信仰宗教最初、最大的原因

是由于家庭信仰背景的影响,这种家庭影响不断扩展通常会形成宗教信仰的地域性。

3、地域因素

宗教的传播也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宗教的传播与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和国际接轨的紧密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宗教影响主要存在于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两端:比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这些地区来的大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而信教。由于较多接触外来文化,除了传统宗教,西方基督教、天主教也是他们的重要信仰选择。

4、科技因素

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宗教在高校的传播提供了技术条件。从我们开展的调查来看,现在传媒技术的发展,报刊、书籍五彩缤纷,为宗教在校园的传播提供了一定条件。为了提高学习外语兴趣和外语水平,许多高校都自己办了校园调频广播电台,播放外语节目帮助大学生加强外语的学习,大学生都用调频调幅收音机收听外语节目直接收听外台英语广播,宗教团体利用广播电台开办外语节目以吸引听众,然后开办宗教节目进行宗教的传播,现代广播技术的发展成为宗教在高校的传播的社会技术因素之一。尤其是网络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为宗教在校园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广播和网络的影响占到一定比例,但没有细分出网络和广播之间的比例关系。其中,网络对宗教传播的影响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5、心理因素

在校生的年龄阶段正是世界观、价值观成熟、定型的阶段,是对于任何未知世界都充满好奇的阶段。

宗教及宗教文化,对于好奇的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诱惑力,一部分学生,由好奇开始涉猎,由涉猎开始信奉,再加上社会因素的引发而信教。

从大学生的心理因素来看,目前大学生主要存在着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压力、环境压力“五大压力”,由于心理压力的存在而产生心理上的迷茫、空虚、烦恼等情感,为了排解、释放这些心理压力,寻求心灵上的寄托和慰籍而信教。从就业压力方面来说,尽管国家采取一系列就业政策,但就业困难的问题依然存在,为找到工作、找到好工作,大学生从一入校就开始为就业而准备;从学习压力来说,由于我国一直采用的精英教育思维方式,扩大招生后的大学生,学习压力升入大学后压力始终不曾减少;从感情压力来说,大学年龄阶段的青年人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情感问题,大学期间由于感情危机和压力而自杀的大学生时有所闻;生活压力主要是由于扩招后,交费上学要求家庭承担一定的教学费用,在物价上涨、经济结构调整大的社会背景下,部分下岗职工家庭增多,使高校的贫困生、特困生人数增多,这些大学生要完成学业在经济上会有压力;环境压力主要来自于社会的发展,贫富差距的拉大,在部分学生心理上产生失落甚至被剥夺感。“五大压力”交互作用在大学生的心理上产生心理障碍,而宗教产生的慰藉作用恰好满足了一些学生的心理需求。

6、管理因素

我国一直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高校也一直严格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要求大学生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学校的纪律。国家明确规定:严禁在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传播宗教,严禁在校园举行宗教活动,严禁在学校成立宗教团体和组织,严禁学生参加非法的宗教组织和宗教聚会活动。但由于学校管理中的疏漏,存在一定的管理死角,不可能对每一个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管理到位,关心到位。加上国际化的大社会背景,国际交往、国际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宗教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涉及到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也给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个别教师违反学校规定和纪律,课堂上宣扬唯心论、有神论等观点,也造成一定范围的影响。

7、教育体制因素

从我国教育的实际看,我国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存在较大的不对称和差异。在高中阶段,他们学习的目的、目标非常明确,但进入大学学习阶段以后,学习的环境、方法、任务、目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更多地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主性,一旦遇到的各种压力和挫折产生精神焦虑而寻求心灵的寄托和慰籍。在缺乏正确引导的外在条件下,很容易投向宗教的怀抱。目前,在这方面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高校,缺乏包括正确的宗教在内的人文教育是导致大学生信教很重要的原因。

三、对策与建议

我国正处于进一步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也正处于深刻变革的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日益趋向多样化,宗教的社会影响力在新时期新阶段有所增加,在这样大的社会背景下,要高度重视高校的宗教问题,我们必须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摸清情况、把握问题、积极应对,了解并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1、高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的教育。要充分发扬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建好两支队伍,抓好两个阵地建设,发挥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所谓的主渠道就是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课程体系,主阵地是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课堂教育。建设两支队伍,就是要加强建设政治理论专职教师队伍和兼职教师队伍。

抓住两支队伍,占领两个阵地,积极引导大学大学生把信念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指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宗教问题。从主渠道来说,要加强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建设,结合政治课程的各自特色进行积极引

导。比如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要着重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的起源和本质,树立科学的人生信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引导大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增强抵御宗教渗透的法律意识。建立专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要让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人占领主阵地。在文化素质课程中和专业课程教学中,有机溶入无神论教育,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

2、加强党对高校宗教工作的领导,提高对于宗教反渗透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特殊复杂性的认识。高校党委要加强对于新时期宗教问题的认识,把高校的宗教问题摆到一定的高度来认识。宗教工作是党的特殊的群众工作,需要高校党委高度重视之外,还要形成一定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宗教问题是个系统工程的问题,牵涉到的部门多、领域广,需要党的宣传、统战、科研、外事、学生工作、保卫、教学等多个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党委重视高校的宗教工作就要统观学校全局,建立统战协调、多部门配合,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性运行机制,没有党委的坚强领导,要做好高校的统战工作就没有基础和核心。

3、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加强依法管理宗教。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学校的教学纪律。严禁在高校的所有教学活动中传播宗教,严禁在校园举行宗教活动,严禁在学校成立宗教团体和组织,严禁大学生参加非法的宗教组织和宗教聚会活动。凡是来校的外籍教师,在组织学习中国的有关法律的同时,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就要明确关于法律的相关条文,声明在校工作期间,严禁在大学生中秘密传教、发展教徒,对于和国外进行的合作科学研究过程中,尤其是人文社科领域的合作科学研究工作,要加强相关的监督。教学工作中,要严禁在课堂上宣传有神论,对于无视学校纪律的老师要进行批评教育,对于极少数屡教不改的教师要进行纪律处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纪律,对于违法的大学生参与秘密传教、在校园内组织宗教活动的根据学校有关纪律进行批评教育,屡教不改者进行纪律处理。加强校园思想文化阵地的管理,大学生海报栏、校园小报、广播电台、电视台的监督和管理,绝对不给宣传宗教思想或观念的活动提供传播渠道,尤其要遏制空中传教、网络传教。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关心大学生的生活。按照校园文化建设“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基本要求,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大学生广泛地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活动满足大学生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高度关注校园网络,不断推进校园网络阵地建设,尤其是校园BBS板块,用其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吸引大学生参与到健康的网络之中。要充分发挥现代图书馆的作用,引导大学生读好书,好好读书,推进校园读书活动,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鼓励大学生创作喜闻乐见的校园文艺作品,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引导大学生去享受真善美,提高审美的眼光,具有现代人高尚的情操。

要关心大学生的生活,充分发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作用,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改进和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尤其是加强就业辅导、就业服务,不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防止大学生由于学习的压力、就业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转而在宗教上寻求寄托。对于少数民族的大学生,尤其是10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学生,要严格按照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加强对大学生的“四信”教育,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要加大学生的党建工作。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抓起,一方面抓大学的适应教育,使得大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另一方面认真抓好大学新生的入党启蒙教育,抓住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

参考文献:

[ 1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2006/27.[ 2 ]中共中央《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1983/22.[ 3 ]江泽民文选.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6.[ 4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5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宗教信仰自由状况.1997210216.[ 6 ]国务院令14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宗教活动管理规定.199421.[ 7 ]张新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理论思考.中国宗教网.[ 8 ]陈松绍.执政党与宗教: 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M ].中国宗教.2004(1).[编辑:魏 方]__

第三篇: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文化模式——以贵州为例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文化模式

----以贵州为例

(安顺.代从祥)

摘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重要工作,将民族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贵州是我国民族文化都较为丰富的省份,充分发挥贵州的民族文化价值,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力量。本文通过对贵州民族文化的深入探讨,就贵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观点。

关键词:高校 民族文化 贵州 思想政治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的有效方式,近年来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长期性、灵活性的教育过程,各个地区所具有由的教育资源不同,因此需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贵州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荟萃,为贵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充分结合贵州实际开展教育是当前贵州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心。

一、贵州民族文化概述

贵州省历史源远流长,民族多样性分布广泛,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在贵州省范围内,居住生活着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彝族等十余个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都有其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民族民间文化的大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得天独厚,别具特色的,具有较高文化内涵的谚语诗歌、神话史诗和迷人的音乐舞蹈、戏剧、节日庆典、民风民俗、民族服饰、古朴的村寨等,构成了贵州极为丰富,极具魅力的民族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文化的发展,贵州文化的瑰丽多姿愈益引起海内外的关注,如何充分利用贵州民族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对民族文化的发掘、抢救、保护、开发、研究,搞好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不仅关系到民族团结、稳定、繁荣和发展的大局,而且还会为贵州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对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提高人们的思想文化素质,推动贵州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也将产生巨 大的影响。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共有49个民族成份,其中有布依族、苗族、侗族、水族等17个世居民族,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由于贵州省地处山区,地形地貌复杂,拥有多种类型的生存环境,既使同一个民族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其文化也各有特色,如安顺地区的屯堡人,他们的语言、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都沿袭着明代的文化习俗,经历600年的历史变迁,既执着地保留其先民们的文化个性,又在长期的耕战耕读生活中,创造了自己的地域文明,形成了现 在我们称之为“屯堡文化”的这样一种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是研究明代汉民族的活化石。此外,不同民族生活在同一空间,其文化也相互影响,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他们都是贵州民族文化传承、传播与创新的根源。

贵州民族文化是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生活的产物,反过来又为推动和发展社会生活服务,贵州很早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贵州百万以上的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百万以下五十万以上的有彝族;五十万以下十万以上的有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十万以下一万以上的有壮族、瑶族、仫佬族、毛南族、蒙古族、满族;一万以下一千以上的有羌族,以上十五个少数民族连同汉族,都在贵州定居至少在百年以上。此外,还有部分属于全国32个少数民族和极少数外国人加入中国国籍的人口,他们都是在新中国建立前后出于各种原因,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由于国家建设的发展,才从全国各地进入贵州。贵州少数民族成分之多,仅次于云南、新疆与广西并列居全国第三,而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则仅次于广西、云南、新疆,居全国第四位。中华民族的各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早在几十万年到三四千年以前,贵州原始人类。就以他们的辛勤劳动,初步开发了省境的某些地区,创造了带有地方特色的物质和精神文化。

各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开朗大方、热情好客、爱好和平、崇尚友谊,民族节日是多方面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据统计,全省每年的民族节就达千余个,主要的少数民族节日有:苗族的“四月八”、“鼓社节”,布依族的“六月六”、“查白歌节”,彝族的“火把节”、“彝族年”,水族的“端节”、“卯节”,侗族的“祭牛神”、“赶坪节”,仡佬族的“吃新节”、“八月节”,瑶族的“盘王节”、“达努节”等等。按其内容大体可分几个方面:一是祭祀性的节,二是生产性的节日,三是社交性的节日,这些节日文化作为物质文明的反映形式,依其较好独立的方式,以各种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较强的礼仪、风俗等庆典娱乐活动为载体,沿袭了几千年。表现出民族文化的典型特征,具有民族民间的丰韵。每至节日,各族人民身穿节盛装,举行唱歌、跳舞、吹芦笙。

二、、贵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是青中的优秀群体,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摆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的成长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从主观上看,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如下问题:

1.思想失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我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紧密。受西方腐朽文化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荣誉意识、敬业意识不断弱化,相反,他们的经济意识、个人意识不断增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倾向十分突出。他们无论是政治观点、还是价值选择都呈现出多元化,而且存在着明显的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倾向。

2.公德失范。现实生活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公德失范,存在着诸多缺点和问题。比如: 在思想上:享乐思想至上、诚信意识淡薄、集体观念不强等;在生活上:文明行为失范、相互攀比抬头、铺张浪费惊人等;在学习上:迟到早退严重、考试作弊时有、不思进取泛滥等。上述行为虽然不是大学生的主流,但它产生的消极影响令人忧虑,因为它不仅影响了学生的生活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重大的不良影响。

3.心理失态 随着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一切事情以我为中心、自由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又因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鉴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在复杂的社会关系、激烈的社会竞争、严重的就业压力的影响下,他们过早地染上了急功近利、轻率浮躁的不良习气,心理严重失衡,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以焦虑不安、强迫症、神经衰弱等症状为主,因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休学或退学的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之势。

从客观上看,高校方面也存在如下问题:

1、认识不足

一是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多数大学重专业知识教育,轻思想素质教育;重教书,轻育人。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很模糊。导致教学与管理脱节,授业与传道脱节。二是高校对文化多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认识不足。在当下,国家间的竞争已从传统的军事、经济、科技领域扩大到文化领域。文化多元化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对文化交流、科技进步及科学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它也具有负面影响,西方腐朽文化的乘虚而入,加上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措施相对滞后,引发了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择上的偏差,出现了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并存交错的矛盾状况。

2.措施不力

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滞后。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能很好地对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给予及时、准确的回答,或回答的说服力不强,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对一些原则性问题产生了模糊的认识。

3.环境不佳

一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不够丰富。有限的活动大学生参 与的广度、力度、效度都不够。二是教育资源开发有限。既不能有效利用校内资源,更不用说校外资源了。

二、贵州民族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把贵州民族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结合来,能够产生巨大的效应,产生巨大的有利作用,对推动贵州民族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他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群体,是推动贵州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力量,能够把贵州优秀的民族文化深入宣传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中的,使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的深入发展,使之更具有大众化,进而把贵州民族文化推向更高的水平。另一方面贵州民族文化进入高校能够使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变大学生的负面心理影响,让大学生明白自己的文化背景、以及社会责任感,对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民族文化是大学生心灵之根本,用贵州民族文化来完善和规范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能够为高校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因此贵州民族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辩证统一的,处理好了两者的关系能够促进相互发展和提高。

三、贵州民族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 利用贵州民族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仁爱”思想。加强大学生的修养和道德,对于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贵州优秀民族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文化的传承性。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远离传统。教育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种机制,没有民族文化就不会有教育,因为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无法拒绝的历史传承,这就注定了教育必须以民族文化为基础,承认民族文化对人类的作用,从而根据民族文化采取特定的教育行动向下一代提供有关人类历史发展的范型和参照系。因此,进行新文化建设,都不可能脱离本地民族的民族文化。今天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同样要根植于民族文化,汲取其中的优秀养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1] 杨奇红.试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教育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6,4 .

[2] 李义军.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特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3]谢红岭,王晓芳.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思想现状分析[J].华 章,2012,(12)

第四篇:大学生兼职现象的调查研究——以云南省几所高校为例

大学生兼职现象的调查研究

——以云南省几所高校为例

[摘要]:现今,在校大学生已热衷于从事兼职等社会实践活动。而从事兼职的大学生数量庞大,且动机多样化,最重要的不只只是解决经济问题,还有提高实践能力等多方原因,而部分大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兼职与学业及兼职与就业等的关系,且随市场经济的深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并需要学校与社会的关注。

因此很多在校大学生开始走出校园,以各种不同形式的兼职来磨练锻炼自己,积累社会经验。如何正确看待大学生的兼职现象也成为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对兼职的态度及兼职情况,笔者对在昆几所高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发现一些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大学生兼职

作者:廖全卫

云南民族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09级学生。

一、问题与背景

1.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激烈化,竞争压力的扩大化,加之大部分企业用人单位都需招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大学生本身没任何工作经验,因借此做兼职来锻炼自己,获取社会经验,以此为找工作奠定基础;加之社会上许多商家需要低成本的劳动力,且要便于管理和具备良好知识素质,因此大学生便成了商家招募的对象,然而这些背景因素是否会影响到大学生做兼职,还需本次的研究。

2.而作为弱势的大学生,尚缺社会经验和磨练,在兼职中难免会被侵权,再者部分大学生兼职的目的并不明确和对兼职的情况并不了解,致使部分学生以兼职为主要目的,出现了学生逃课、旷课等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业。因此兼职真有利于大学生吗?影响大学生兼职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应该怎样处理兼职与学业及就业关系?

二、研究目的本调查研究以大学生兼职情况为出发点,以期了解大学生做兼职的情况及意图和态度,掌握大学生做兼职的具体情况,为部分大学生做兼职提供借鉴和望学校及社会各界给以关注和支持。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设计

本问卷共有15个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主要是了解大学生课外兼职的类型、目的、收入用途、态度等情况。

2.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涉及在昆几所高校: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林业职业学院等重点本科、一般本科、专科的大学生,共调查了100个学生。其中重点本科如昆明理工大学等调查了34个学生,一般本科如云南民族大学等调查了33个学生,专科如云南林业职业学院等调查了33个学生。

四、调查结果与讨论

(一).调查结果 1.兼职的类型

由表1可以看出选择“发传单”、“促销员”最多 ,分别占43%、30%。这说明,发传单、促销员这二个行业的需求较大。从中看:这二个行业的大需求量也主要是由于节假日空闲人员数量激增,是商品宣传和促销的“黄金时间”,商家也会聘请大量“廉价”劳动力为自己服务,而具有较高素质的大学生成了他们最好的选择。

表1 大学生兼职的类型

2.大学生兼职的目的大学生兼职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在我们提供的七个选项中,由表2可以看出选“赚点钱”最多,占到了40%;选择“增加社会经验”居第二位,占

38%;此外有少数同学则是为了开拓人际网,空余时间多,受周围同学影响和个人爱好等原因。究其原因,主要是获得经济收入,增加每月开销,提升精神和物质生活质量,也是大学生比较现实的目标。此外,由于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用人单位相对比较多地关注应聘人员的“工作经验”,而兼职恰恰是一个很好的工作经历。同时,随着生存压力的不断增加,提早接触社会、锻炼自己、积累经验,也成为不少大学生的迫切需求。

表2大学生兼职目的的回答结果

3.兼职收入用途

由表3可以看出,学生兼职收入作为生活费、减轻家里负担的50%,作为额外零花钱的占占35%,作为交往朋友的占5%。说明大部分学生关心家庭,愿为家庭减轻负担。作为零花钱的有35%的学生,说明家庭境遇较好,可有充足的钱作为额外开销。

表3 兼职收入用途的回答结果。

4.态度

由表4可以看出,有80%的大学生认为兼职是有必要的。这说明:兼职对于大学生来讲,已经成为一种丰富课外活动的形式吗,而只有极少部分认为是没必要。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兼职对大学生的重要性,是他们一种必不可少的增加社会经验和阅历的途径。

表4大学生有无兼职的必要

5.兼职的途径

由于大学生缺乏一些社会经验和信息,所以他们寻找兼职主要是通过一些相对而言获取信息比较方便和快捷的途径。由表5可以看出有42%的大学生是通过托熟人帮忙找兼职,有30%的大学生是通过中介机构来寻找兼职,由于大学生选择兼职信息的渠道有限,另外学校对大学生兼职的关注度不够,致使部分学生以通过中介来寻找兼职工作。

表5 大学生兼职的途径

(二).讨论 1.兼职与学业

大学生主要任务还是学业,兼职只是次要,但是必要的。学生如果分不清两者的主次关系,势必影响了学业,更甚者荒废了学业。现在的大学生只有清晰看到两者的正确关系,才能达到学习与兼职的统一,使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做到学有所用。

2.兼职与就业

兼职是短暂的就业,并不意味着真正就业。然而兼职可带动就业,也让企业挑选人才提供了途径。大学生也只有通过兼职来达到获取经验的资本,为就业奠定基础。

五、总结与建议

(一).总结

1.大学生做兼职的两种压力

① 经济压力:大部分学生做兼职基于家庭的经济负担,而选择做兼职以缓家庭经济压力是其最好的选择;学生越来越追求时尚的物品, 例如手机、MP4、数码相机、电脑等, 几乎成了每一个学生的必备物品, 女生在化妆品, 服饰上的高花费, 加之学生超前的消费观及他们攀比的消费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下,使学生们的经济压力过大。

② 就业压力:随着市场经济深入, 就业压力是越来愈大,而市场对于高实操型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除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 是否具有实践能力, 已经成为企业录用员工的基本标准之一, 而这一标准, 也同样适用于应届毕业生。大学生需要走向社会, 去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象牙塔里的学子越来越多地走出校门接触社会, 不再单纯依赖书本, 是我国近些年才逐渐出现的现象。这与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有极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大学这样做其实是社会要求的。[4]

2.适度做兼职有利于于大学生

做兼职有助于大学生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利于形成自食其力的品行;有助于开拓大学生视野,为学生更好的走出社会做铺垫;有助于促进学生就业;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锻炼和发展。

(二)﹒建议

对于大学生兼职庞大集体,现在应得到各方面的关注,且存在非法中介骗钱、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等一些老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对学生自己、学校、政府三方面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1)对学生自己的建议

进一步明确和端正兼职的目的;以学业为主并合理安排时间;注重在兼职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2)对高校的建议

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日渐走高,传统的理论性大学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有一技之长又有较高综合实践能力的学生才能在职场竞争中获胜。学校要:认清社会形势,积极引导学有余力的大学生主动走出校园面向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加强兼职管理平台的建设,健全学生权益维护体制;加强理想抱负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念,端正态度;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和维权意识的教育。

(3)对政府的建议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一个国家最有活力的群体之一,他们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国家的未来,因此政府要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对中介公司的管理力度,坚决取缔非法中介、黑中介这类影响社会秩序的问题中介;尽快建立相关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机构,规范法律程序,完善法制环境,保障大学生兼职的权益。

参考文献

[1] 朱李楠 李晓 徐吉洪《在校大学生兼职情况的调研与分析》.浙江工业大学软件学 报 2009﹒5 [2] 李倩.《 大学生兼职的动因分析》.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3] 陈力,张学义,叶金明,孙艳凤《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5﹒11.[4] 《关于我国在校大学生兼职动机的思考》[J].

第五篇:高校高职以老带新相关制度(小编推荐)

xxxxx学校新进教师培养制度(老带新制度)

为迅速提高新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发挥中老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教师之间互学互助良好风气的形成,顺利实现教师队伍质量的全方位提升,以适应学校人才培养不断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此制度。

第一条 在教务处统一指导下,由各教研室具体负责指导教师帮带新教师活动的实施,主要包括帮带关系的建立、帮带进程的督查和帮带情况的评估等方面。

第二条 帮带内容包括思想、师德、教育教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学生思想教育等方面。帮教形式采取指导教师与新教师一对一帮带。帮带时间为一学年。

第三条 凡具有高级职称,且有5年以上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都有帮带新教师的义务。新教师需向指导教师虚心学习,认真听取指导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并付诸教学实践。

第四条 教研室主任负责沟通协调各方意愿,指导双方在自愿的前提下确定帮带关系,并签订《帮带合同》。

第五条 指导教师主要职责如下:

1.指导新教师制订学习计划和学期教学计划。2.指导新教师备课,并在新教师上课之前审查签字。3.上好示范课,并进行评课。

4.随堂听课,原则上第一学期每周听课1节,并进行评课。5.指导新教师批改作业、编撰试卷。6.指导新教师进行科研活动。7.如实总结帮带情况。第六条 对新教师的要求如下: 1.学习学校教学工作相关规定。

2.教案和作业批改情况应每周送指导教师审查一次。

3.原则上第一学期每周听课2节,第二学期每周听课1节,并进行评课,做好评课记录。特殊情况须报教务处批准。4.认真总结帮带情况。

第七条 教研室每个月都要对帮带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做好记录。一学期形成小结。帮带活动完结后,要对帮带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并将结果上报教务处。

第八条 教务处对上报结果进行汇总,结合教学效果以及督察情况,评出优秀指导教师3人,新教师进步奖3人,结果与评优评先挂钩。组织对评估为不适合教学岗位的新教师进行复查,并将结果上报学校领导。

附件:《帮带合同》

长沙师范学校(专科)

二O一二年八月十九日

帮 带 合 同

为提高新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特订立帮带合同,指导教师和新教师双方必须严格履行《帮带合同》条款及《新进教师培养制度》的相关规定,以期达到预期目的。

一、新教师必须听取指导教师的指导,制订学习计划。指导老师必须从思想上和业务上言传身教,全面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

二、在课前准备方面,指导教师必须指导新教师分析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基础,制订教学计划,选择教法,选用教具,设计板书板画,书写和修改教案。只有指导教师在教案上签字同意后,新教师才能上课。青年教师务必提前一周将教案送交指导老师修改、审阅、签字。

三、在课堂教学方面,指导教师应准备好示范课,新教师必须先听指导老师的先行课,展开评课学习后再上课。指导教师要随堂听新教师的课,并逐堂评课,就教态、语言、教学、板书、艺术性进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新教师要写好课后记录。

四、指导教师应帮助青年教师确定科研课题,拟定科研论文。应指导新教师命题、阅卷、分析试卷、批发作业、辅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指导实习,并全力指导新教师上好汇报课。

五、每期期末,指导老师和新教师都需填写“履行《帮带合同》登记表”,作为师徒间老带新工作小结。学年结束后各自都需对帮带情况进行总结。

六、指导老师和新教师双方应在《帮带合同》上签字,以示共同履行合同。

指导教师:

新教师:

****年**月**日

****年**月**日

班主任“以老带新”师徒结对制度(试行)

作者:学生处 点击数:5420 发布日期:2009-10-15 为了更好提高班主任的学生管理与教育实践能力,促进班主任整体水平的提高,以培养合格年轻班主任,促进年轻班主任的成长为指导思想,传帮教,促进新老教师的和谐共存,共同提高。我校拟实行师徒结对、班主任以老带新制度如下:

一、结对对象

1.初次担任班主任的年轻教师和学期考评末位的班主任为培养、帮助对象(徒弟)。2.有多年担任班主任经验的优秀班主任、学生管理人员为业务指导(师父)。

二、结对时间:一学期

三、结对仪式:学校统一组织

四、结对方式:一对一的结对。设立师徒结对交流本,由徒弟在该记录本上记录对班级管理中遇到的一些疑惑、困难等,定期给师父查阅,并由师父进行点评及帮助。(作为师徒结对的一个重要载体)

五、具体要求

(一)对师父的工作要求

1.要制订一份结对指导计划,学期结束时写一份结对总结;

2.要向徒弟讲明我校生源情况及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我校学生管理制度及考评方法; 3.要向徒弟着重讲解我校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及工作要求; 4.要以身作则,为徒弟做出勤奋工作、热爱学生的榜样; 5.应尽可能多地向徒弟传授学生管理及班主任的工作方法与经验; 6.应为徒弟遇到的难题出谋划策;

7.每学期至少二次参加徒弟所带班级的主题班会;至少四次倾听徒弟的讲评,并及时进行点评;

8.要帮助徒弟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并不断根据班级情况及时加以调整;要审核徒弟的班主任工作总结;

9.要关注徒弟所带班级的发展情况,要及时对存在问题或难点学生进行帮教指点; 10.要经常走访徒弟所带班级,及时了解学生对徒弟的印象,以帮助徒弟扬长避短,更上一层楼。

(二)对徒弟的工作要求 1.要虚心求教,全心学习;

2.要主动向师父了解学生、学校的特点;

3.要主动学习班主任工作手册,熟悉班主任工作职责; 4.制订工作计划要主动向师父请教,请师傅过目修订; 5.首次班会、首次讲评都要主动请师父到场指导、压阵;

6.遇到难题或难管学生要先向师父讨教处理办法,不可急于处理;

7.每周、每月的班级进展要主动向师父汇报,便于师父了解情况,指导到位; 8.工作总结要主动给师父指正。

六、其他

1、新班主任经过学校为期一学期的“师徒结对”方式的培养,按规定要求达到培养目标后,才能正式独立担任班主任。

2、新教师“师徒结对”期间的班主任津贴,按正常标准的70%发放(其余30%发给指导教师)。

2009.8

(新教师试用期)指导教师帮带职责

(试行)

新教师试用期培训的目的是努力提高新任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使他们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为新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把此项工作抓实、抓好,特建立指导教师帮带职责:

(一)对新教师进行系统的帮带指导

1、关心新教师的政治学习和思想进步。

2、在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方面,身体力行,给新教师以学习的榜样。

3、引导新教师了解、关心当地的经济建设现状,树立奉献精神,安心本职工作。

5、帮助新教师掌握所教学科的大纲精神,指导编写教案,提高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

6、帮带期间,要求导师与学员相互听课各8节以上,并进行面对面的评课交流。

7、指导作业批改和课外活动的辅导工作。

(二)对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行全面评价

1、帮带期间,要对新教师的政治思想表现、师德修养、工作态度、工作实绩、工作能力等方面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按时填写新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反馈表。

3、对新教师的偶发情况和问题,要及时向院(系)领导或教研室教师反映,以利于帮助解决。

学年结束,学校对指导教师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工作业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奖励。

教师老带新实施办法52

教师“老带新”实施办法;培养新教师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学校教育;

一、指导教师条件及要求;

1、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指导工作;

2、教育知识丰富,教育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艺术娴熟;

3、精通本专业业务,了解本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

二、“老带新”指导工作要求;

1、凡是从高等院校毕业分配到校、或中途调入学校的;

2、新教师与指导教师“结对”确定以后,签订“带教;

3、新 教师“老带新”实施办法

培养新教师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学校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是学校教学质量长盛不衰的基本保证。为加强对新教师的培养,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学校教学工作,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迅速地提高新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教师条件及要求

1、忠诚教育事业,热爱指导工作。要能严于律己,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要对所指导的新教师的师德修养提出具体的标准,培养新教师的奉献精神。

2、教育知识丰富,教育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艺术娴熟。指导老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并以此指导新教师提高理论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精通本专业业务,了解本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

二、“老带新”指导工作要求

1、凡是从高等院校毕业分配到校、或中途调入学校的任教人员,都视为新教师。新教师进校后,教研室指派指导老师负责开展“老带新”指导工作。

2、新教师与指导教师“结对”确定以后,签订“带教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并由教研室存档。指导教

师要主动关心新教师的学习和工作,耐心听取他们的汇报,审阅他们工作的有关材料,作好培养记载。

3、新教师必须系统听完指导教师的主讲课程,经常跟随指导教师的一个任教班级跟班听课,并做好听课记录。每次听课后,要做好交流工作。

4、指导教师应帮助任课的新教师掌握各教学环节的内容及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了解并执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对新教师拟定的教案进行审核、把关;新教师应积极主动、虚心地向指导教师学习教学方法,钻研业务,写出详细、合格的教案。

5、试讲审查评议意见为合格以上的新教师方可担任相应课程的教学工作并报送教务处审核后方可正式排课。

6、新教师应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按照授课计划进行教学,逐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7、指导教师应指导新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各重要环节,每学期应对所指导的新教师听课并进行指导。教研组每学期应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对新教师集体听课,并进行集体评课。

8、指导教师要对新教师的作业布置情况、批改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要关注新教师的教学效果。

9、指导教师应帮助新教师把握试卷命题的科学性,并指导新教师作好试卷的质量分析工作。

10、教研室每月要对“老带新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听 取学生等各方面意见,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11、“老带新”指导工作完成后,指导老师要对新教师的成长情况写出鉴定。

12、“老带新”指导工作时间至少为一学期。

新老教师结对子(结师徒)、以老带新实施方案

-----------------------------

建东职业技术学院 培养青年教师“以老带新”管理制度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人才培养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 要环节。为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学院发展和专业建设要求,成为优秀的高职教师,学院决定实行培养青年教师“以老带新”制度,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青年教师培 养工作,并就有关事项作如下规定。

一、实行“以老带新”制度旨在充分发挥学院老教师的作用,通过“传、帮、带、促、导”等途径(即“传”:传经送宝、引为己任;“帮”:互帮互学、动 态推进;“带”,以老带新,甘为人先;“促”: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导”: 互导共研、形成合力),全方位提高我院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

二、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师德高尚、学术 造诣较深者可聘为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与被指导教师的所教专业应相同或相近。

三、指导教师的职责

1、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与实际,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确定培养方向、目标和内容。

2、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带动培养对象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专业学术素质的 提高。

3、指导培养对象熟悉教材、撰写教案,通过听课等途径帮助培养对象尽快 熟悉并掌握教学方法、教学特点和教学规律,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

4、指导培养对象参与教育教学活动、课题、科研项目研究,力争在聘期内 指导培养对象取得一定的教育教学及科研成果,在职称上有一定提高。

四、培养对象的选定及要求

1、培养对象:(1)30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在教师岗位上工作,尚不具备中级职称的教师;(2)根据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认为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的教师。

2、培养对象确定后,指导教师和培养对象签订培养协议,明确责任和任务。

3、培养对象在接受指导期内既要完成自身工作任务,又要完成指导教师规 定的学习研究任务。

4、培养对象每学期向学院组织人事处提交一份书面总结报告。

五、“以老带新”制度的考核与管理

1、指导教师实行任期聘任制,聘期为二年。指导教师的选拔聘任,由教研 室提出指导教师名单,或接受培养的青年教师自选指导教师。经学院审查或作必 要调整后提出拟聘人员名单,填表、审核确定,报组织人事处备案,经院长批准 后实施。

2、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应纳入学院师资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教研室负责 “以老带新”制度的日常管理工作,学院教学质量检查小组定期检查指导。

3、指导教师的考核在每年12 月初进行。由院教师考核小组依据学生对青年 教师评教、教学活动评比结果、参加课程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对指导教师指导青年 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考核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

4、对培养对象的考核在指导期满后进行。由院教师考核小组通过试讲、召 开座谈会、评议等方式,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教案质量和科研成绩进行考核,考核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

5、培养期间指导教师和被指导教师要如实填写培养记录表,每学期学院组织 检查。培养期满后考核表交组织人事处归档。

六、指导教师的待遇,学院根据教学质量检查小组,检查培养任务活动开展 情况和效果,为指导教师按每人每学年20 个标准学时核算一定的教学工作量。组织人事处 2012 年8 月20 日

下载高校老校区保护再利用浅析——以济南市高校为例(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老校区保护再利用浅析——以济南市高校为例(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馆员为本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

    内容摘要: [摘 要]服务工作一直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影响着图书馆的 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着重从馆员自身角度出发,找出了影响馆员不良工......

    发挥高校优势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情况汇报

    发挥高校优势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情况汇报 发挥高校优势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情况汇报 发挥高校优势 积极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 ****落实《教育为***省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计划》情......

    地方高校党校精品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例

    文/王雅蓉 作者简介:王雅蓉(1972.05-),女,汉,陕西渭南人,组织员,大学,渭南师范学院党委组织部,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党的十八大后,迫切要求地方高校党校要有过硬的课堂教学质量......

    高校参与社区治理对策研究以广州大学城为例(五篇)

    高校参与社区治理的对策研究--以广州大学城为例 摘要本文主要对现在国内高校参加社区治理的分析背景以及实际作用开展分析,之后对高校参加社区治理的有关定义以及观点进......

    韩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现状及启示——以韩国三所高校为例

    韩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现状及启示——以韩国三所高校为例 摘要:韩国作为一个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先于中国的亚洲国家,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方面出现的问题和遭遇的挑战与中国较......

    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助推高校发展(精选5篇)

    以基层党建为抓手助推高校发展 摘要:2017年,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植保学院党委聚焦学院党建工作主责主业,带领广大党员和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改革探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就业 教育改革 人才培养论文摘 要: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就业难现象普遍。为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可以从转变教......

    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以丽江为例

    、世界遗产开发与保护 世界遗产是全人类共同继承和拥有的宝贵财富,它因其具有“突出的、普遍的价值”而成为当今旅游开发的热点之一。我国自1987年故宫、长城等第一批世界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