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参与社区治理对策研究以广州大学城为例(五篇)

时间:2020-11-25 14:2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参与社区治理对策研究以广州大学城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参与社区治理对策研究以广州大学城为例》。

第一篇:高校参与社区治理对策研究以广州大学城为例

高校参与社区治理的对策研究--以广州大学城为例 摘要本文主要对现在国内高校参加社区治理的分析背景以及实际作用开展分析,之后对高校参加社区治理的有关定义以及观点进行全面的叙述,重点包含高校、社区的定义,和国内外分析综述。在上述前提上对广州大学城参加社区治理出现的问题开展分析,最后基于出现的问题指出合理的意见以及处理方案。

关键词高校;

社区治理;

对策 目录 前言 1 1.绪论 2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2 1.2研究对象与方法 2 1.2.1研究对象 2 1.2.2研究方法 3 2.相关理论概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4 2.1 相关理论概述 4 2.1.1高校 4 2.1.2社区 4 2.2国内外研究综述 4 2.2.1高校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 4 2.2.2国际间比较研究 5 2.2.3国内外文献评述 5 3.高校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6 3.1高校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 6 3.1.1构建信息平台 6 3.1.2提供教育培训服务 6 3.1.3进行咨询服务 6 3.2广州大学城高校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分析 7 3.2.1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7 3.2.2鼓励教职科研人员与社区嫁接 7 3.2.3指导社团进社区 8 3.3高校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8 3.3.1缺乏有效的政策法规 8 3.3.2“校社”缺乏互动 8 3.3.3过分追求利益 9 4.推动高校参与社区治理的相关对策建议 11 4.1加大对相关政策的制定 11 4.2推进社区与高校的协作与互动 11 4.3完善运行机制,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2 5.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16 高校参与社区治理的对策研究--以广州大学城为例 前言 “社区治理”不只是来自新公共管理观点以及治理观点的社会管理观点,还是全新的监管制度。伴随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化,当代化、城镇化以及社区化全面进步,国内社会管理层面遇到全新的要求以及工作,怎样改变政府职能,开创全新的社会管理制度,提升社会各主要部分的积极性,就变成创建和谐社会完成中国梦的重点。现在,国内高校就是基层政府职能改变的关键承接者,是社区机构系统关键的部分,是社区管理以及服务的关键基础,在参加社区以及社会管理部分具备关键的现实影响。

高校具备的主要功能一般就是服务社会、教育教学以及开展科研。此处,高校服务社会作用的完成要求,关键的部分就是高校需要自主参加到社区管理现实或中。高校参加社区治理,首先可以提升多种决策的合理性、自治水平,然后促进社区持续管理;此外高校也会得到良好的效益,在服务社区的工作中得到良好的发展,完成双赢。

1.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站在世界层面分析,当代高校要想得到发展就需要在服务社会的部分上做出努力,实际情况指出,高校在上述活动中自身也可以得到稳定的发展以及进步。身为高校服务社会的突出展现一高校参加社区治理活动一本分析课题被众多专家以及学者分析过。为健全高校参加社区治理的制度发展,深化参加的纵深度,满足高校和社区的发展需要,开始得到社会学者的探究以及钻研。我国分析情况是部分学者对上述课题开展分析,关注详细的使用范围,观点非常琐碎,缺少全面性以及发展性,此外一般将分析主体限制在普通高校,对国家重点学校的有关分析并不多。本文主要将中国工信部部属重点大学一广州大学城高校当做分析主体,囊括了其在广东省地区内基层社区治理中的影响、模式,然后掌握广州大学城高校在促进社区治理发展的现实情况,寻找问题以及不足,为此后的分析准备良好的基础。

1.2研究对象与方法 1.2.1研究对象 本分析的关键主体就是广州大学城和社区沟通状况,广州大学城地处本地区“南拓”发展的关键部分,是该地区的“智核”与广州国际创新城的重点地区。面积大概是17.9平方公里,包含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大学等十所学校(大学城南岸在今年9月入驻暨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中心、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中心、广州国家IC产业化基地等重要园区,和广州超级计算机中心等关键科研资质。现在综合人数大概是21.3万人,此处,高效教职工大概是2万人、大学生大概是16万人、民众大概是1.4万人、流动人口是1.9万人。

广州大学城持续使用当代科技,创建了地下整体管沟、分布式能源站、地区供冷、统一供热、分质供水、大学城一卡通、数字化信息网络等众多展现长久发展以及人文环保观点的高新科技项目。坚持“资源共享、生态优先、校际交流”的要求,广州大学城综合发展表现出轴线发展以及组团放射结构的特征,轴线上出现综合发展区、信息和体育共享区、文化会展共享区,十个高校位于四周,完成了城市公共资源、体育设备、商业服务以及交通体系的持续共享以及全面使用。依照“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特色营造”的要求,此大学城总共留存了11处原始生态林,设计营造了八个生态公园以及三个临江湿地公园,绿地率为55%。

1.2.2研究方法 本文重点使用案例探究法、访谈法 案例探究法。主要表示在传授理论以及叙述内容的时候,全面融合现实生活中的突出案例开展探究、整理以及评估,然后从现实到抽象得到概念、范围以及理论的分析方式。本文在叙述有关观点的时候融合社会中高校参加社区治理的详细个案开展探究,尽量将理论和现实融合起来。

访谈法。对街道办领导以及职员开展访谈,了解充足的信息。

为了分析广州大学城参加社区治理的状况,本人从2016年12月到2017年3月对地处广州大学城内的小谷围街道办开展访谈,详细访谈内容参考表1.1.表1.1访谈对象主要信息表 地区 访谈主体工作机构 年龄 性别 访谈时间 小谷围街道办 法律服务所 48 男 2016.12 小谷围街道办 城市建设服务中心 53 男 2017.1 小谷围街道办 劳动合和社会保障中心 55 女 2017.2 小谷围街道办 文化体育服务中心 39 男 2017.2 小谷围街道办 高校服务中心 46 女 2017.2 小谷围街道办 维稳综治办公室 42 女 2017.3 小谷围街道办 工会 58 男 2017.3 2.相关理论概述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相关理论概述 2.1.1高校 高校,也就是高等学校,其是为目前适龄青年准备高质量培育活动的高等级的教育组织。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时间时间最长。在国内,高校在各个时期出现不一样的称呼。在清朝时期被叫做“高等学堂”“大学堂”等,在民国阶段被叫做 “高教机关”。受到日本以及苏联等临近国家的作用,“高校”开始在新中国创建以前被使用。在这个时候,高校所表示的范畴持续扩张。高校从最初的表示“大学与单独学院”,之后变成“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到目前的“规模庞大的大学、规模不大的学院、具备自主制度的民办独立学院、高等专科学院以及高等职业学校’,其中度过了漫长的发展变动流程。

融合国内外高校的概念,本文表示的“高校”,主要是以供应学科专业培训业务的所有教育组织。其一般包含下面三个种类:首先,以科研型为重点的、学科种类众多的,一般以985或211工程名号开头的学校,也就是国家重点学校,一般来说就是“一本”;其次,是教学应用型的、偏居于特定科目的,相对照的是普通高等学校用特别是地方区域性高校,也就是“二本”、“三本”。最后就是职业性的技师型,一般表示普通的职业技术专科院校,也就是“高职高专”。

2.1.2社区 “社区”词语出自拉丁语,含义表示相同的东西与紧密的伙伴关系。最早指出“社区”词语的是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且第一次使用到社会学的分析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早期,国内专家费孝通在翻译滕尼斯的书籍《Community and Society》时,从英文单词“Community“翻译出来,此后被大部分专家所借鉴。近期,国内众多专家逐渐关注到“社区”,且对其开展全面深入的分析,此外对“社区”的感悟以及了解更加充足。比如范国睿指出:“社区就是生活在特定地区内部的个人或家庭,因为对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等目标而产生的特殊范畴,各个社区间的文化、生活模式也因此出现差异”。

2.2国内外研究综述 2.2.1高校参与社区治理的研究 罗西瑙(2014)指出高校培育人才的突出流向是社区。社区进步需要各部分的人才,例如管理部分、环境科学部分、园林设计等人才等,值得关注的是社区高质量人才温床一社会工作专业,高校人文和社会学院基于现实基层人才需要而开设,每年培育众多高质量人才,且持续促进大学生进入村官领域、社区服务部分工作,在社会福利以及救助、慈善、劳动保障等众多服务社会组织以及基层社区中,具备显著的现实影响。

罗伯特.D普特南(2015)指出社区文化建设是社区发展的重点,不只可以提高民众的综合素养以及社区文明水平,此外对创造现代化文明城市也有关键的影响。高校团委自主倡导该校各社团机构自主参加四周社区文化业务,促进社区文化发展。社团进入四周社区,激发自身特点以及优势,自主参加到社区多种文体业务中,根据学校“文化艺术节”、“主题服务月”等业务,在社区举办“文明宣传进社区”等众多活动,全面增加社区民众的文化活动,产生精神层面的享受,促进社区文化全面发展。

2.2.2国际间比较研究 在此部分去除美国专家萨拉蒙的约瀚一霍普金斯开展分析之外,我国专家王绍光编撰的《多元与统一一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以及美国专家朱莉.费希尔编撰的《NGO与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就是现在分析意义非常高的书籍。另外丁元竹分析了加拿大社区服务系统发展,王英杰对中美社区服务中心开展对比,刘祖云对比香港缓和武汉的社区服务系统等。

2.2.3国内外文献评述 分析国内外现实情况,对高校参加社区治理的了解以及分析都达到了特定的层面,依旧有持续进步的前景。我们将美国当做案例,对高校参加社区治理的分析逐渐进入到制度建设以及制度化时期,此外得到了显著的结果。对比我国,上述分析一般位于事物表层,例如分析参加的关键性、现实作用,完成的详细方式,出现的问题等,但是对于事物本身内部的啊发展规律,例如制度化设定等,却没有开展深入的分析。

3.高校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3.1高校参与社区治理的方式 3.1.1构建信息平台 在目前信息以及网络全面谱普及的时代,信息就是高校开展教育活动、发展科技的前提。高校依赖信息观念显著、得到信息水平高的特征,因此需要创建涵盖范围 广泛、作用明显、使用的网络信息平台,由大量专家、学者、科研人员组建的业人员组织信息筹集、划分、归纳、加工等活动,精准分析、探究社会现实需要等,持续合理的为社区等准备充足的高效数据,让社区决策更加合理。筹集的信息一般包含:全新思维、全新方式;政府方针、法条文和民众多种需要等。

3.1.2提供教育培训服务 高校本身就是真正的重要培训者,其具备人数众多的讲师、品质很高,教学设备非常先进,在服务社区治理活动中需要依照本身状况,发挥自身优点,合理定位,创建贴合社区需要特征的完善的服务于社区长久发展的教育培育系统,加快社区人才能力的提高,产生现实效益。一般可以从下面众多部分着手:第一,查看准备培训的方式,高校依照社区特征以及需要,准备全日制和在职教育、社区教育等种类众多的教育和培训业务,为创建社区准备充足的专业人才。第二,分析培训内容,由于社区对培育的需要,高校不只要准备技能培育,此外也要融合社区治理的实际需要,来准备专业的、符合现实需要的培训素材,不只要施人以鱼,也需要让他们使了解学习的方式。最终,分析培训力量,高校需要设置激励制度,促进目前教职职员进入到社区发展中。此外,加快学生社团组织步入社区组织调研,全面提高培训成果。

3.1.3进行咨询服务 高校是社会服务组织中的最关键的“智囊”。高校如果想在社会活动的政策制定中发挥影响,就需要激发和其能力相符合的影响力,因此需要自主举办校内专业人才,持续的创建、组成单独的公共咨询队伍一“智囊团”,为周边的社区以及国家创建以及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详细的说,高校可为社区和其企事业机构准备信息咨询等部分的业务。信息咨询服务就是依靠众重合、渗透、融合而凝聚成的整体知识类型,融合全新技术方式,汇聚天下知识且全面使用,来解决多种繁杂困难的问题,为企事业机构的规划、指挥、调节、管控等业务准备咨询服务。咨询服务需要充足的知识当做基础,具备明显的集约化特点。不只要有各部分都出色的学者人才,还要汇聚此类人才的力量,才可以产生综合的可被依靠的“智库”。现在,世界金融风险依旧存在,我国经济发展局势值得关注,企事业机构现实影响力弱,因为中很多部分的因素,导致问题众多,但是最明显的问题就是目前的 企事业机构过于重视规程,缺少创新性的理念,缺少开创的工作方式,因此高校可全面激发自身影响力,为企事业机构提供信息咨询业务,促进此类机构的全面进步。

3.2广州大学城高校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分析 利用对访谈结果开展整理以及探究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广州高校参加社区治理的重要制度包含下面几个部分:

3.2.1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理念是最重要的,制度需要得到关注。良好的理念也需要合适的机制作为根基。因此,广州大学城高校创建了完善的服务地区进步的工作系统,广州大学是本地区高校中最早组建了单独的产学研基地管理办公室。产生了和其相符合的“一处、一院、一园、一办、两个中心”的局面,也就是科学技术处、工程技术研究院、大学科技园、产学研基地管理办公室、专利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现在逐渐创建比较完善的服务地方发展的服务系统,可以为提供系统、专业、持续的支持条件。也为广州大学城高校更好的参加社区发展和管理准备组织平台扶持。

3.2.2鼓励教职科研人员与社区嫁接 教职科研人员是广州大学城高校参加社区治理的关键部分,广州大学非常关注强化校社协作的团队体系创建,详细的方式为,首先创建学校教职科研人员和地区政府以及社区挂职锻炼制度,促进人才的沟通协作,选择专业水平高的人才进入社区积攒经验,自主联系街道、社区,探究目前治理中的现实问题。其次是汇聚各部分的专家学者,创建工作内容各异的服务社区团队,把领先的观点、科技等和本地区社区联系起来。比如,为社区事务提供决策咨询业务、调研有关产业热点情况、为社区后续发展制定计划等,对社区治理中现实情况开展分析,为基层组织处理现实问题。

改善社工专任教师下公司世间体制,将学校社工站当做实践点,高校社区民众就是服务整体,每年需要派遣一名社工教师担当社工站管理人,实施全日制上班体制,管理社工站的现实运作和监管,包含社工站年度规划修订、活动实施和宣传、职员分配、财务监管、资源链接、督促学生等活动。全面激发学校教师资源 优点,提高教师综合水平、增加现实经验的时候,还可以确保学校内容部社工站的顺利运作,为社义联动方式的高效运作准备良好的师资基础,完成教职科研人员和社区的顺利链接。

3.2.3指导社团进社区 广州大学城高校始终都非常关注地区高校的学生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学校共青团委、社团联合会通过寒暑假社会实践、志愿者义务活动、大学生“一帮一”结对子活动等各种类型的活动,激励学校学生进入社区,为四周社区治理以及进步准备一定的基础。广州大学城高校的寒假以及暑假会开设众多类型的与社区相关的现实活动,一般需要让同学依照现实状况、根据现实、融合所学,对社会现实开展深入的探究,最终的目标是积攒经验。本地区高校的学生进入基层社区、企事业机构、一般民众家中,尤其是具备现实需要的养老院、孤寡老人家中,全面实施众多多样、民众喜欢的活动,为社区进步奠定基础,为民众准备高质量的服务,出现众多一般民众都很喜欢的服务品牌,全面加快了稳定社区,美好家园的发展,为社区管理添加了全新的力量。

3.3高校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3.3.1缺乏有效的政策法规 “学校参加到社区治理,是因为两者自主的或是响应上级的工作计划?(例如上级发放的通知,方针等)”分析结果指出,大部分学校参加社区活动就是由于上级的通知,此外现在的政策并不多,造成现在本地区参加社区治理的频次很低,基本上流于形式,广州高校参加社区治理工作,需要相配套的政策条文的维护,但是现在上述部分依旧位缺失局面。健全高效的政策条文就是学校参加社区治理发展的基础以及能否顺利成的关键保障。现在,教育部、民政部等国家部委与地区立法组织自定了部分有关社区发展、进步的政策条文,基于现在社区发展外环境的持续变动,和社区自身的繁杂情况,造成老旧的政策和社区发展中的全新问题之间的不相符合。缺少健全、高效的法律条文的维护,高校参加社区治理就无法得到成果。比如,在指导高校向社区民众开放学校多种设备、地区的时候,如何保证有关配套资金的扶持、个人的责任人、监管的详细归属等现实问题,怎样制定激发高校与教职职员参加社区治理工作的自主性的详细要求等,上述全部 需要完善的法律系统的支持。

3.3.2“校社”缺乏互动 根据本人在访谈中的分析结论可知,现在广州大学城参加社区治理大部分就是环境管理以及培育两个部分,每次参加社区治理并非是协助社区清除垃圾,就是对社区中职员开展有关培育,其余部分的沟通并不多,一般展现在下面几个部分:首先,理念认知不足。加快高校和社区的两者协作,创建互相了解、交流、扶持的互动关系就是在终身教育观点指引下的对高校与社区教育指出的综合需要。但是大部分地区的学校和社区的沟通中,参加的两者对“校社互动”的观点和主要内容缺少合理的理解,认知不足,也并不深刻,也不能全面了解到创建完善合作关系对高校以及社区进步的关键正面影响。高校中心的理念依旧深入人心。高校本身以“了解教育自居,把参加社区当做作对高校教育的额外补充。不只不能加快高校的本质变革,此外社区教育的完成也需要依靠高校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规教育。因为对互动关系的了解并不深入,所以就出现两者参加观念弱化,民众参加不积极等问题。

第二,保障制度不完善。“校社”互动缺少高效的制度基础。例如高校缺少单独管理和社区协作工作的常设组织,社区居委会、企事业机构或社区也并未创建对照的贯彻高校服务、参加高校活动的组织,双方的沟通缺少特定的制度基础,高校参加社区治理的行为或社区参加高校的活动都展现出临时性的特点。

3.3.3过分追求利益 基于广州大学城参加社区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足,本人分析可知,现在帮本地区学校参加社区治理太过关注利益而轻视了限制问题,比如社区在管理的时候遭遇的困难是否得以处理等。有关访谈情况为:

问:学校参加社区治理,是因为两者自主或是相应上级工作计划? 答:缺少领导的规划或者上级机构发放的资料我们街道办也不能开展活动。日常如果要开展活动,领导们也会担心浪费资源,因此缺少上级机构的指示,通常不会开展此类活动。

从以上访谈情况我们就能知道,现在广州大学城高校与社区活动都过于关注外在,一般是为了得到上级的称赞,无法激发实际影响。伴随多级政府的政策指导,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作用,高校激发服务社会作用的自主性持续提升,在为开心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思考下面的问题:高校怎样掌握参加的尺度,让其在参加社区治理工作工作中全面激发自主性而又不丧失高校自身的价值取向?在市场环境中,资源投入少、效果显著的科研项目一般会得到更高的关注度,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的基础科研就无法得到重视。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高校就会将充足的科研资金,众多科研人员用在具备市场“钱景”、商业效益高的活动中,也持续加快了经济进步、市场的持久发展,此外对社区治理特别是地区发展产生明显的正面影响。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关注到另外的部分,也就是太过关注高校服务社会的关键性,或者学校搞科研过于商业化,将利益论当做研究的关键点以及着手点,就会影响高校长久发展以及合适的价值取向,然后丧失自身的特点。所以,高校在参加社区治理,为其服务的时候,自身公共特点和产生市场价值的作用也非常关键。

4.推动高校参与社区治理的相关对策建议 4.1加大对相关政策的制定 第一,需要政府持续扶持以及政策条文的基础。高校和社区的沟通以及合作,不只要具备相同的思想理念、健全合理的组织基础,此外在法律条文上具备良好的基础,才可以预防沟通合作的任意性。各级政府需要敢于承担在政策条文创建部分的关键职责,创建完善的有关政策系统,规范和确保高校和社区合作的互动。政府需要通过法律系统的方式确定学校社会服务职责和范畴,让其具备指导性、可实施性、法律威严性。因此,指出在现在的社区教育的“工作体制”、“机构制度”以及“暂行条例”等规章体制的前提上,开展调节以及丰富,制定与社区教育相关的条文,之后通过补充和改善,然后创建社区教育条文系统。必须在上述基础上高校才具备义务、有理念、有自主性去参加,也便于规范以及确保活动的正常开展。

第二,互动费用难题。基于高校部分的情况,现在大多数高校的费用源自国家财政资金,上述资金只能满足教师工资和学校的顺利运营,并没有其他的资金来 参加社区治理,因此就需要政府准备资金,单独开展此活动。

4.2推进社区与高校的协作与互动 第一,文化互动。社区的文化发展可通过高校的资源,借鉴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点,合适的学习环境,自主正面的特点,全面创造社区终身学习环境,激发社区文化全新风气,把社区民众文化水平和精神理念的提高当做高校社会职责而持续奋斗。

第二,人才合作。多级政府需要为基层社区准备政策扶持,基层社区准备人才对接规划,然后吸收学校毕业生进入社区,例如当社工以及医生或其余职位等,维持本地区综合人力资源优点。基层社区需要根据本地区整体计划状况,自主吸收高校教育教学资源举办各类活动等方式,建设社区积极学习、终身学习的外部环境。高校可让社区中产业精英、创业达人进入学校给自身学生传授工作“理念”,让学生提早掌握职场,健全自我,此外也激发学校教育能力。

4.3完善运行机制,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要想全面提升高校青年志愿人员的自主性,各高校团机构就需要健全高效的运作制度,其就是此类志愿者社区服务维持后续活力的关键基础。首先,创建高效完善的评价、激励制度。高校团机构需要修订合适的评价要求以及审查方式,对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绩效开展审查,审查依据不只要具备服务时间以及项目的数量,此外也需要关注对志愿服务质量、活动策划、服务主体评估、社会效益等部分开展整体审查。利用上述审查,团组织可对志愿者活动偏差进行提醒且给予合理的改善意见,此外,把志愿服务活动的成绩添加到推优、评优、入党等考评系统,在保研、参与毕业生选调等部分占据特定的比值。在学生结束学习生涯的时候,学校准备学生在校期间的服务荣誉证书等。其次,创建志愿者档案体系。利用创建完善的电子数据库,将包含志愿者的年纪、专业、才华、兴趣、工作评价结果等有关主要内容和其具体志愿状况完善的添加到电子数据库中。上述系统可为志愿者按时准备反馈内容,且为其准备此后发展提供意见。志愿机构通过电子数据库的搜查,不知可以按时依照活动情况、有目的性地选择具备特长的志愿者参与,也可以对部分表现不好、无法达成服务需要的志愿者开展再次培育或者再次分配任务等。

5.结论 社区身为地区性的社会,其是高校最重要的环境。社区治理情况与民众素养的提升,需要高校的参加。对一定社区地区范畴内的高校来说,其和社区有紧密的关系。在加快和谐社区发展部分具备更加关键的影响。此外,高校也会得到更大的收获,首先,高校依靠参加社区治理,可全面了解社会发展情况和人才需要变化情况,然后持续调节学校专业设定以及人才培育计划等,创造合适的、适用的人才。其次,高校依靠和企事业机构的联系,得到具体的生产、运作众所需要的全新观点、全新科技,全面发展,得到一定的研究费用。最后,高校在参加社区治理的活动中,众多师生也寻找到全新的实践以及实习的机会,便于学生和老师的发展。高校参加社区管理成效的最终结果,重点和本身制度的创建情况有紧密的关系。因此,高校需要促进内部制度变革,包含人事体制变革,组织变革等,此外,政府需要创建高效的外部保障制度,促进两者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麦伟立, 凌春贤, 谭海燕.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调查及管理对策研究--以广州大学城部分高校为例[J].时代教育, 2013(7):12-14.[2] 任精举.高校参与社区治理的对策研究[D].广州大学城高校, 2013.[3] 何召颖.高校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路径的选择[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3):48-50.[4] 任成孝, 李欣怡, 任晓春.论当代中国社区治理的基础和精髓——社区服务和社区参与[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2(7):710-713.[5] 陈丽霞.浅析社区治理中公民参与的必要性[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1(6):29-30.[6] 叶丰华.居民参与与社区治理[D].广州大学, 2007.[7] 李艳.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居民参与研究[D].山东大学, 2009.[8] 夏晓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 2011.[9]邵晔.创新高校参与机制 构建社区治理新模式[J].商业, 2015(4):106-107.[10]任和平, 陈丹.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机制创新与模式构建——以上海市高校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 2010, 28(2):25-28.[11]任和平, 陈丹.高校学生社区管理机制创新与模式构建——以上海市高校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 2010, 28(2):25-28.[12]苏国君.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内蒙古大学, 2009.[13]李敏, 汪娟.高校参与社区管理与服务的新机制[J].山西青年, 2016(8).[14]丁庆.“社义联动”介入高校社区治理模式探微——以广州Y高校社区为例[J].智富时代, 2016(3).[15]曹婧.城市居民参与社区治理问题探析[J].管理观察, 2013(15):4-5.[16]叶穗冰, YESui-bing.高校学生社区治理的内在逻辑[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 25(1):77-81.[17]丁庆.社会工作介入高校社区治理研究与实践——以Y高校社区为例[J].中外企业家, 2016(10):194-195.[18]陈彪, 凌英菲.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区治理现状及对策分析——以宁波大学学生社区为例[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2, 24(2):22-27.[19]柴斯羽, 孟令一, 琚理.社区治理体制视角下高校学生管理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 2014(9):83-83.[20]刘鑫, 尹丽莉.高校竞争力提升之关键:知识资源社区化治理模式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 2010(11):170-171.[21]付佩.高校新型学生社区的运作:结构功能视角的阐释——以武汉H大学学生社区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6(3).[22]宋亦芳, 王峰.区域成人高校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若干思考[J].职教论坛, 2016(27):47-51.[23]李红利, 唐旭生, 梁存宁.高校学生社区党建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 2007(19):57-60.[24]张方龙.社区综合治理[M].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2.[25]康玉强.民办高校学生社区管理研究[D].郑州大学, 2014.[26]高娇.政府治理视角下大学安全社区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 2016.附录 关于“高校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分析”的访谈 您好!我是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沙尔合提,在2016年11月7日至12月30日在小谷围街道办的组织人事部进行了毕业实习,现在我准备完成我的毕业论文,我选题是高校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分析,所以我想通过本次访谈向您了解有关我选题的相关问题,本次访谈仅仅用于我的毕业论文,访谈内容将严格保密,为了保证研究的真实性,请您如实回答问题,谢谢!1,学校参与到社区治理,是由于双方自愿的还是由于回应上级的任务安排?(比如上级下发的通知,政策等)2,学校与社区互动的领域有哪些?(环境,教育,执法等)3,学校为社区提供了哪些服务?(有没有向社区政策制定提供意见,高校体育馆,图书馆,教室等设施是否向社区居民开放的,高校教师有没有参与社区治理,高校学生在社区内组织的志愿活动等)4,社区又为学校提供哪些服务?(有没有参与到学校管理,给大学生提供挂职锻炼机会,资金,环保,安全等)5学校参与社区治理的深度怎么样?(参与的频率)6,学校与社区之间有了没有资源共享机制?还是都是临时决定的等等 7,交往的制度化情况如何?交流合作是制度化的还是有非制化的?(双方合作中有没有明细的制度或者规则制度还是依靠一次一次的具体博奕)8,学校与社区互动是怎么进行的?双方有没有专门的机构或者特定的人?(互动是定期还是临时的)9,学校是如何参与到这些领域的,参与的形式是什么样的(出资,出人还是技术)10,高校参与社区协作中双方是分别是什么角色?互动的均衡性状态怎么样?(也就是谁站主导地位或者说双方平等?)11,学校参与到社区的治理中的深度,广度等有没有随着大学城的建立时间的变长而加深,也就是有没有觉得高校参与到社区的治理重要性更加明显,双放对彼此的依赖更加多一些等? 12,学校与社区互动的效果如何?(有没有使得双方利益最大化,有没有具体解决了一些热点问题)13,大学城各高校参与社区治理的情况(参与的领域,参与的方式)是不是一样?如果存在着差异,具体表现是什么? 14,不同学校在同一个领域或者不同学校在不同的领域的协作有没有存在着差异?如果有,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 15,(如果上述问题存在问题)不同高校参与社区治理的效果好坏是受什么影响?A,有没有跟学校的层次(市属或者省属或者211,985等)有关系?B,有没有跟双方领导者的亲疏关系有关?C,有没有跟社区的重视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有关?D,有没有跟问题本身紧迫性有关,比如比较紧迫的,比较热门的领域是不是更容易使得学校和社区容易的进行协作?E,有没有跟学校性质有关(比如综合性大学,或者医学类,艺术类等)F,有没有跟社区概况有关系,比如社区规模,社区经济状况,地理环境等,G,其他因素 16,社区在双方协作中所用的费用是怎么解决的?如果双方协作中有矛盾,或者不能由学校或者社区所解决的问题是怎么被解决的? 17,高校参与到社区的治理中,有没有受到区政府的统筹协调?如果有区政府是什么角色,怎么进行统筹协调的? 18,高校参与社区治理中有什么困难障碍?或者说社区希望学校应该怎么样参与社区治理? 19,社区有没有了解过其他地区甚者国外的高校参与社区治理相关的成功案例等,然后进行借鉴或者进行比较得出自己社区所特有的高校社区关系呢? 谢谢您的合作!

第二篇:大学城高校校园治安现状及对策研究

重庆大学城高校校园治安现状及对策研究

康 钢、洪 进、尹文专(401331 重庆科技学院保卫处)

[摘要]通过对大学城高校治安现状调研,分析形成目前治安现状的因素,针对因素提出科学、合理对策。[关键词] 高校 治安 对策 正文:

2009年6月,为深入了解大学生对大学城校园治安现状的认识,重庆科技学院保卫处成立高校治安现状研究小组,制作了《重庆市高校校园治安现状调查表》。在重庆科技学院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在比较有代表学生出入场所大学城熙街发放调查问卷300份,进行网络问卷调查10份。共收回调查问卷455份,其中有效问卷401份,调查问卷的有效率接近80%,整个调研科学有效,基本真实反映出大学城高校目前的治安状况。

一、大学城高校校园治安现状

在回收的401份有效调查问卷中,针对第一个问题:“你认为学校的治安现状如何?”的选择中,选择“很好”有41名,选择“较好”的有110名,选择“一般”的有216名,选择“不好”的有34名;对“你认为维护好学校治安应该有哪些人组成”的问题中,选择“保卫处”的有225名,选择“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有187名,选择“周边派出所”的有110名,选择“学生字律组织”的有176名,选择“每个同学”的有144名;第三个问题“你有发生意外被盗和其他治安事件?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时,选择“有”的学生有257名,其中“是因为自己疏忽,无防范意识”的有159名,“是因为学校安全教育不到位”的有31名,“是自己运气太差”的有67名,选择“没有”的有144名,其中“是因为自己有安全防范知识和技巧”75名,“学校安全教育到位”21名,“是自己运气比较好,所以没有碰上”48名;第四个问题“你有治安方面的防范知识吗?”中,选择“很多”的有41名,选择“有一些”的有220名,选择“很少”的有34名,选择“基本没有”的有40名;第五个问题“你认为现在诈骗方式最多的是哪种?”中,选择“网络”的有180名,选择“手机短信”的有90名,选择“宿舍”的有34名,选择“骗取同情”的有72名;第六个问题“你认为学校周边治安状况如何?”中,选择“很好”的有20名,选择“较好”的有123名,选择“一般”的有229名,选择“不好”的有39名;对于“你对校园治安工作有什么好的建议?”问题的回答中,建议学校加强校区管理占70%以上,建议完善校园管理制度的占20%,建议加强队伍建设的占10%。

从调查问卷统计情况看,目前在学生中反映出对校园治安方面的现状有:

1、校园内治安不容乐观。仅有接近1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治安现状很好,学生对学校的治安现状感知是一般占到54%,达到较好以上的占到80%左右,充分说明学生在校园内的安全感是不足的。

2、学生对校园治安的认识不够。学生认为要维护好学校的治安最重要的部门是“保卫处”,占总数的56%以上,而“学生自律组织”和“每个学生参与”占总数的43%和36%,而认为是应该由“保卫处”、“学校领导和老师”、“周边派出所”、“学生自律组织”、“每个学生”都重视的占25.5%。对于学校治安工作的建议中没有基本没有学生提到学生应该做什么。说明学生对参与到校园治安工作中的认识很缺乏,认为这个问题肯定是学校相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事情。

3、学生的自我防范意识和知识匮乏。在选择“有”过发生意外被盗和其他治安事件的选择中可以看出,选择有的学生中认为“自己疏忽,无防范意识”的占到60%以上;选择“没有”的学生中认为有防范知识的占50%左右,而认为“自己运气”方面的原因比学校安全教育不到位的比例要高。55%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有一些”治安方面的防范知识,很好和基本没有的占到35%。说明大部分学生有一些安全方面的知识,但是意识不够造成64%左右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过意外事件发生。

4、学生对诈骗手段的认识不够。学生中有45%以上选择了“网络”诈骗是目前诈骗方式最多的,对于“手机短信”和“宿舍”等诈骗方式的比例较小,对于其他的诈骗方式几乎学生举出实例。充分说明学生对诈骗手段的认识面太窄。

5、大学城校园周边治安状况堪忧。学生认为校园周边治安状况“很好”的仅占总数的5%,“较好”占30%,“一般”占56%以上,说明大学城周边的治安环境对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学生对校园周边的治安环境期望值较高。

二、大学城高校校园治安现状分析

从2008年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各种国际国内复杂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到2009年形成了多节点、多拐点、多矛盾的复杂形势。对高校的治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而目前治安状况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重视程度不够。重视程度体现在多个方面,有政府的,有学校的,也有学生个人的。在大学城这样一个新建的高校聚集区中,建设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对于治安的重视实际上是不够的,接近10万年轻气盛的青年聚集在方面10公里左右的区域,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疏通,一旦疏忽酿成的事件是难以预测的。

2、安全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学生对安全的认识上,高校治安事件多出现在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对于治安防范技巧掌握不够,许多学生认为只要进入学校了一切就安全了,夜间睡觉宿舍门不关,随便留宿网友等情况经常出现。从调查中就可以看出,很多学生还认为是因为自己运气不好才发生案件。

3、校园内部环境影响。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大,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学校教职员工的利益分配问题,学校建设过程中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学校其他问题等的影响,就容易出现大的治安事件。

三、加强校园治安环境建设对策

通过对目前大学城高校校园治安现状分析,结合当前“平安重庆”建设,对高校治安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以增强安全意识为首要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增强各级领导、教职员工、每个学生的安全意识,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作为一项专项工作抓好抓实,层层落实安全,处处讲安全,时时防安全。只有安全意识到位,校园治安和校园周边治安才能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2、积极出击,争取工作主动权。主动是一种工作态度,尤其是在和平环境下,很多潜在影响校园治安稳定的因素是存在的,作为高校的治安工作,不能等到发生事情后去处理,而是要在未发生事情前进行科学的判断和预测,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被动地思考校园治安工作只会让工作永远都落后与现实情况。主动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显性的工作状态,被动是一种隐性的工作状态,人们愿意看到的是主动的态度而非被动的状态。

3、合理布局,科学设点,形成治安网络。针对校园周边治安工作,高校要密切与主管部门协调配合,积极提出建议,在大学城各高校之间的连接点进行规划,将现有警力进行划片区包干负责,在大学城外围,校园外围,校园之间科学设立治安点,形成大学城外围治安网,高校校园外围治安网,高校之间连接治安网,将所有治安点通过布局连接起来,形成一张高效的治安保护网。

4、加强巡逻,严格检查,构筑高校周边安全网。建设治安网络后,针对大学城特殊的地位位置和环境,在属于城乡结合部的重要位置和点上加强治安巡逻,对出入大学城的人员进行设卡检查,对大学城周边乡镇和各高校的流动人口进行严格排查,从外至内构筑高校的安全网。

5、加强校级信息共享,形成联动机制。目前各高校的校园治安工作都是由各高校保卫处或派出所具体负责,各方只要保一方平安就算完成工作任务。今后要打破只盯着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思想,各种治安信息进行共享,可依托重庆市高等教育协会保卫专业委员会平台,定期举办校级治安工作研讨会,交流先进经验,及时互通信息,形成各高校之间配合行动的联动机制,联动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各高校在处理类似突发事件方面及时知晓信息,及早发现事件,进行有效控制。

6、信息渠道畅通。高校治安信息渠道可以分为校园内搜集信息,校园之间的信息渠道,社会治安事件信息渠道等。对于高校校园内发生的治安事件,处理完成后,应及时向各高校传递。各高校之间也要建立信息沟通渠道,渠道畅通对于及早预防和遏制校园治安事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7、“平安校园”体系建设。各高校要根据校园治安工作特点,防重于治。要有各自的校园安全工作的规划,可以依托“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将安全制度建设,消防安全责任落实,综合治理责任落实,校园安全宣传教育,师生安全意识培养,安全教育“三进”等工作结合起来,精心谋划高校治安工作。将校园的安全稳定工作作为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充分认识到校园安全工作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切实做好工作规划,加强自身的安全体系建设。

8、加强队伍建设和素质培养。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特别需要加强队伍建设,要科学规划队伍建设问题,逐步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队伍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和应用高科技侦查手段能力。

第三篇:交通拥堵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以北京市为例[范文]

引 言

我国多年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北京作为首都,是政治、文化中心,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申奥成功后,对北京来说又是一个更大的发展机遇,但是北京同时也在经历着经济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如同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国际性大都市在高速发展中所遇到的一样,交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城市问题,特别是在特大城市。造成交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有的放矢,才能真正解决北京城市交通问题。

一、北京市交通现状

“首堵”的堵主要是在市区,早晚高峰时间段,二、三环路与各个进出城主要联络线统统成为了拥挤的“停车场”,拥堵大面积的出现。有研究表明,二环路高峰小时流量达到12000多辆,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可达到16000辆,远高于当初设计流量9000辆;三环的最高流量已经达到14000多辆。北京早晚流量高峰期间,城区内道路90%以上处于饱和或超饱和状态,高峰小时干道平均车速为每小时20公里左右,在一些路段,车辆的通行时速有时降到10公里以下,个别路段甚至降到5公里以下,行车的速度甚至低于步行的速度。

北京市交通管理局于2006年4月公布了全市周期性拥堵较为突出的59处点段。在这些拥堵点中,分布最多的三个区就是CBD所在的朝阳区、高校等科研机构集中的海淀区以及商贸批发物流发达的丰台区。上述地段本身的交通压力就很大,一旦遇到突发的交通状况便会形成大面积的拥堵,在这些地方车辆平均排队长度达550米。如果以每辆车长5米,双方向有6条机动车道计算,则受到拥堵影响的车辆至少有660辆,这还没有包括环路上的状况。可见整个北京市受拥堵影响的车辆数目是十分惊人的,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研究所计算得出: 北京交通拥堵造成每天社会成本4000 万, 每年的损失就达到146 亿元。

二、交通拥堵原因

1.机动车数量快速增长与道路发展的滞后

随着GDP的不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的普及率也得到了飞速的提高。1990年以来,全市机动车年增长率始终保持在10%至15%。飞速发展的机动车的保有量以及交通需求量的不断膨胀,加之城市道路发展的滞后,促成了北京市区交通拥挤不堪,使得北京的交通状况日趋紧张。

虽然北京市政府每年都从财政预算中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但与人口、车辆增长的速度相比,交通状况仍然不容乐观。2.停车位不足

近年来,大城市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而停车资源供应不足、分布不均,导致中心城区的停车难问题日益显现出来。据国际经验,停车泊位应达到机动车保有量的1.1-1.2 倍,以北京市为例,按机动车保有量400 万辆计算,停车泊位应达到440~480 万个才能满足基本需求。但实际上北京市远远不能达到此标准,截止2009 年底,北京私人小汽车同比增长23.1%,相对小汽车的增长,停车泊位增长速度缓慢。以经营性停车场为例,2009年底共有经营性停车场5274 个,经营性停车泊位127.8 万个,同比增长15%。使得大量车辆被迫停靠在公共道路上,使原本不足的道路面积更难以满足车辆流动的需要,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造成了交通拥堵。3.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严重失衡

众所周知,当今北京汽车保有量与日俱增,而道路建设方面虽然也卓有成效,但在汽车数量巨大的增长下,也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北京人均道路面积占有率很低。据2003年底统计,北京人均道路不足10平方米,远远低于伦敦47平方米,纽约36平方米的水平。面对如此巨大的交通压力,一味的增加投入修建、展宽道路,增加交通设施,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其结果往往反而大大刺激交通需求的迅速增长,交通情况不但不会有所好转,反而会使交通状况越来越恶劣,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现在的北京正在这个循环的起点,交通供给是有限的,而需求则是相对无限的,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是政府需要去解决的。4.城市布局不合理

目前,北京的城市结构依然是在旧城棋盘式街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尽管北京已经建成了五环快速环路和若干条高速公路放射线,并且打通了平安、两广两条东西大动脉。但就总体而言,目前北京城区内仍未形成综合的道路网络。众多的丁字路、卡口路直接影响了交通的顺畅程度。而在环路上,也存在着一些“先天”的不足,环路与其它城市主干线、联络线的出入口设施不够匹配, 立交间距过密,致使在立交出入口以及匝道极易出现交通拥堵。另一方面,北京的绝大多数公共设施、商业网点都集中在城区内,给已经不堪重负的城内交通更加重了负担。就拿最典型的商业区西单举例,由南向北进入西单,车道从双方向8条骤减为4条,并且这里公交线路密集,有20多条公交线路从此通过,再加上其他社会车辆、出租车、私家车及自行车、行人穿梭其间,使得这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步行街”。5.交通结构发展失衡

据有关部门调查,北京的地铁和公交车的分担率只有29%,自行车占32%,其余的近40%为私家车、公务车和出租车。而在80年代初,公交的分担率则是70%,近些年来,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在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公共交通作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其使用效率是小汽车的10~15倍,它容量大,载客多,能最大限度提高道路使用率。北京作为世界级的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含轨道交通)的比例至少要达到60%以上,东京的公交比例超过80%,而我们目前只有30%左右,为使交通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必须采取限制私人小轿车的发展,鼓励公交发展的政策和公交优先的措施,实现最佳的综合社会效益。6.交通管理水平与市民守法意识落后

目前北京市的交通管理水平与世界大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路网的通行能力还没有被完全释放出来,在环路上经常是正向行驶的车辆爆堵,反向车道则一路畅通;遇到没有交警职守的路口通行状况比较混乱,而有交警的路口情况则好得多。另外,通过对信号灯加以控制,将其从时序上进行有机的结合,也可以很大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在国外主要干道上,一辆车通过一组信号灯,可以全部以绿灯通过,不用停车等待红灯,这就是所谓的“绿波效应”,而这种效应在北京市却是难得一见的。另外,市民的守法意识差也是出现交通拥堵的一大原因,经常可以在路口看到“迫不及待”的过马路的行人甚至非机动车,不按信号灯指示要求横过马路;而在机动车道上,也经常发生车辆强行并线、违规抢行的行为,这种行为严重威胁了道路的通畅,经常引起交通的堵塞。在高峰时期,超过六成的拥堵是由于行人或机动车不遵守交通法规所引起的。

三、交通拥堵治理对策

1.控制机动车总量,科学合理规划道路

北京目前的车辆附加购置税为车款的10%,相对较低,为了起到控制机动车总量的作用,北京市可以提高车辆附加购置税,对汽车限牌,控制核心区域汽车总量,继续实施“单双号”限行措施,“每周少开一天车”的限行措施,限制新增机动车牌照的发放等。继续加强道路建设,科学合理规划道路。有人认为限车举措不利于汽车业的发展,也不符合人们追求小康生活的要求。其实限制汽车使用与汽车业的发展并不冲突,只有道路顺畅,汽车拥有与使用才会有价值。2.增加停车场建设

随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市民对停车位的需求也迅速增加,为了改善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加快停车场的建设已经迫在眉睫,必须加大对收费停车场的投资,免费停车场的投入,明确对路边停车位的划分。3.加强公共交通的建设,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 从北京交通发展长远角度来说,公共交通所占的比例必须加大。交通限行是“权宜之计”,而不是长久之策。一旦公共交通系统发达,出门乘坐公交车就能顺畅达到目的地,自驾车出行的人必然会大幅减少。政府需要给予一定的公交优惠政策,还要加大投资建设力度,确保实施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政策,在建设布局合理、四通八达、密集交叉、互相联网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上下功夫。引进“自行车城市”计划,为市民提供几乎免费的自行车租赁服务。科学配置和利用交通资源,建立上(高架轻轨)、中(地面交通)、下(地铁)并举的道路交通模式。保证在高峰期间公交车畅通,从而使公共交通成为人们出行的第一选择,从根本上改变北京的交通结构,解决北京的拥堵问题。目前,加大公共交通使用效率的主要手段或方法有:收费调节方式,如降低公共交通的收费,收取拥挤收费和停车收费,鼓励多人共乘汽车,限制单人乘车。

4.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和市民守法意识

轻微违章不影响交通者不罚,交通高峰期尽量不罚,目的是确保道路畅通,加快处理交通事故的速度,以防事故现场妨碍正常的交通行驶。大力宣传遵守交通法律法规的意识,引导市民遵守交通规则,不乱闯红灯,不越线不超车,安全行驶。5.安装智能交通信号系统

有数据显示,智能交通能够提高道路使用效率,使交通拥堵减少约60%,使现有道路的通行能力提高2~3倍。车辆在智能交通体系内行驶,停车次数可减少30%,行车时间减少15%~45%,车辆的使用效率能够提高50%以上。通过智能交通控制,由于平均车速的提高带来了燃料消耗量的减少和排出废气量的降低,汽车油耗可因此降低15%。

四、结论

增加供给模式、需求管理模式及制度完善模式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它们不是完全独立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这几种模式是否能彻底解决交通顽疾,还在研究和探讨之中,但确实能对缓解交通拥堵起到积极作用。即便交通状况相对较好的发达国家大都市,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迁入人口的迅猛增长,新的问题也在层出不穷。解决交通拥堵问题,需要跳出交通本身,在更广泛的领域寻求答案。

第四篇:社区参与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_以云南腾冲县和顺镇为例讲解

2009年6月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un.2009第22卷 第2期Journal of Guizhou Commercial College Vol.22No.2 社区参与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 ———以云南腾冲县和顺镇为例 谭庆莉

(云南财经大学旅游学院,云南昆明 650221

摘要:以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为例,从社区参与的角度分析相关旅游规划的实效,研究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方式、参与策略、参与机制问题,为我国各地合理制定旅游规划和开发旅游提供建议。

关键词: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旅游业

中图分类号:F5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549(200902-0045-05 Study on co mm un ity parti c i pa ti on tour is m pl ann i n g ———A ca se of Tengchong Tan Q in2li(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 ics,kun m ing,Yunnan,650221 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Sunhe t own,Tengchong f or exa mp le,analysis the community partici pati on t ouris m p lanning, the t ouris m p lanning effects,the patici pati on strategy,the patici pati on syste m fr om the view of community partici pati on, gives s ome suggesti ons on how t o make a reas onable t ouris m p lanning and t ouris m devel opment.Key words:Community partici pati on;Touris m devel opment

一、背景

近十年来,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2007年全国入境旅游人数达1.32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419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达16.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7771亿元。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1.09万亿元。2006年,中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00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4900多万人,旅游就业总量近6000万人,相当于全国就业总数的7.8%,[1]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全国各省市、地县的政府部门都制定和开展了相关的旅游规划和开发活动,然而这些旅游规划和开发活动大多侧重对旅游发展中的经济、地理环境等物质因素进行规划和开发,往往对其中人的因素重视不够,缺少对旅游地社区和居民的关注,导致相当一部分旅游规划和实施之间存在严重脱节,规划和开发活动得不到实施或实施效果不佳。

应当指出,大部分旅游活动的开展是依托社区进行的,没有社区的健康发展,就没有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旅游规划的可行与否,实施的可能性大小,除了与政府、法制、财政金融等的支持密切相关外,当地社区的参与合作也非常重要。本文以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为例,从社区参与的角度分析相关旅游规划的实施效果,研究社区参与旅游规划的方式,参与策略,参与机制问题,为我国各地合理制定旅游规划和开发旅游提供建议。

二、社区参与旅游规划的内涵

社区参与旅游,是在1985年由墨菲(Peter Mur2 phy在其著作《旅游:社区方法》一书中提出,他强调旅游业对社区的影响和社区对旅游业的响应,提出社区方法就是把旅游目的地居民作为旅游地规划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和规划内容本身的一部分。

・ 5 4 ・

3收稿日期:2009-01-06 作者简介:谭庆莉(1977-,女,云南财经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发展以及民俗文化。

1997年6月,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

与地球理事会联合颁布了《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议程》将“可持续旅游发展”明确定义为“在保护和增加未来机会的同时满足现时旅游者和东道区域的需要”;[2]

《议程》所倡导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明确提出将社区居民作为关怀对象,并把社区居民参与当作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不可缺少的环节。具体在编制旅游规划时,相关规划人员需要广泛征求当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将这些想法融合到规划文本中。

总结起来,社区参与旅游规划和开发的主要内容包括:(一社区参与制定旅游规划的目标战略

社区居民作为旅游目的地的主人,在旅游规划和管理过程中占有领导地位,社区居民有权知晓旅游开发将对本地未来一段时期社会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在旅游发展的战略方向上及发展目标方面应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二社区参与旅游形式、项目的开发

社区居民尤其是一线接待人员长期与游客接触,他们更了解旅游者的需求,因而能为规划师提供更有效的旅游形式、在旅游项目的主题和设施安排方面也能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社区居民会更加考虑旅游形式的选择及旅游项目的设立是否会对当地的社会文化及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在这方面,当地居民会提供很多参考意见。在项目实施阶段,如果当地居民认可并喜欢该旅游形式及该旅游项目,他们能提供更友好的态度及更优质的服务,无疑会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

[3](三共同商议利益分配

旅游的发展核心问题涉及利益的分配,特别是涉及当地居民就业、福利等方面的问题。在旅游规划中,要切实做好工作,保证社区居民分配经济利益的优先性,使居民成为旅游发展积极影响的受益者,而非消极影响的受害者,使社区居民感受到实在的利益,从而有利于旅游的发展。

三、和顺古镇旅游发展规划

和顺镇位于云南腾冲县城西南4公里,全乡辖十字路、水碓、大庄3个行政村,8个自然村,居民1478户,人口5408人(1997年上半年统计,不含非

农业人口。主要民族为汉族,占总人口的96%,侨居国外近万人,分散在13个国家和地区,归侨、侨眷占全乡总人口的62.7%。[4] 和顺具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内涵。2005年9月,和顺镇被央视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云南十大名镇之首。

当地政府结合和顺镇实际,提出了“依托旅游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产业良性循环”的发展路子。2001年,成立了和顺旅游发展公司,2003年11月和顺景区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腾冲县委、县政府把和顺景区经营权转让给昆明柏联集团(40年,柏联集团开始对和顺景区进行整体开发。云南柏联和顺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柏联集团全资子公司,负责和顺景区的开发与经营管理。

依据云南省政府建设旅游小镇的有关文件,柏联集团与腾冲县政府签订的开发和顺景区的协议书,腾冲和顺镇保护与发展规划,腾冲旅游发展规划及保山市委、市政府旅游产业会议报告等有关文件,和顺镇镇政府制定了2005年到2015年的《和顺古镇旅游发展规划》。《规划》主要涉及几部分内容,包括古镇保护、文化旅

游、文化产业、和谐发展、景区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反映了对社区整体发展以及社区居民发展的关注。

《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一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决策规划

居民自行决定旅游发展目标,改变过去只有政府参与和少数人参与的局面,这样一方面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中公平的思想实质,即所有的人公平获得物质环境利益和社会文化利益的机会。旅游不仅使旅游者获得精神的满足和愉悦,政府税收的增加和旅游企业的赢利,还给社区居民带来多方面的利益,各方都从中获益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协调、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对旅游吸引系统的科学把握,除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外,居民的素质、对旅游发展态度也是旅游吸引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64・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6月

《规划》强调和顺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古镇保护、乡村文化协调发展;强调将和顺旅游经济发展与农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古镇风貌,发展民俗文化,使和顺成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强调实现政府、村民、企业的三赢。在规划期间,和顺将实现税收大幅度增加,村民在家中就可以参加到旅游文化产业中来,数百村民可以在公司就业,全镇村民将在和顺的旅游文化产业中致富,企业也将实现一定的发展和收益,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

(二社区参与旅游经济开发活动

社区居民可以参与旅游产品的规划、生产、设计,参与管理旅游产品销售,参与旅游社区营销等活动。

《规划》设计了多种旅游项目:(1侨乡文化游;

(2文娱表演活动;(3马帮文化游;(4马帮商旅文化博物馆;(5马店;(6华侨领袖寸如东故居纪念馆;(7和顺商号博物馆;(8缜缅抗战博物馆;(9田园风光农耕文化游;(10和顺山水峡谷游。

《规划》考虑把一百多户有保护价值的古宅利用起来,在恢复原貌的基础上,修缮、完善设施,引导村民开办民居旅馆、民居餐饮、民居手工作坊等等。

同时,按照“参与引导管理”的原则,在适当的区域集中建立村民特色旅游商品销售点和村民特色小吃点,实行统一管理,让村民的经营走上有序的轨道,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致富。旅游发展了,农民出路宽了,他们可以到公司就业、在规定的场所经营、开民居旅馆、小吃一条街等等。

(三社区参与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广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合。狭义的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区域内长期活动过程形成的,具有鲜明个性的群体意识、观念价值、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现象的总和。

和顺文化以汉文化和中原文化为主,同时受东南亚、西方文化的影响,产生了独特的一些文化现象,如立秋千、洞经音乐、舞龙、舞狮、腰鼓、大戏等等民间文化活动,以及“头脑”、“鸡脑”、“缅甸切肉”等独特的饮食文化。《规划》提出要发展独具特色的和顺民俗文化,开发民俗、民间文化产品;在几条游路上或者购物点上,建立民俗表演、手工作坊与特色旅游工艺品专卖店相结合的场所,展示360行手工作坊,让参观表演,参与手工艺劳作,并与购物紧密结合起来;发展公益事业,开展景区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四社区参与旅游资源、环境的保护

旅游资源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社区参与自然、人文资源以及环境的保护。

《规划》中明确了核心保护区,和顺全部民居特别是古民居、宗祠寺庙、图书馆、名人住宅都是核心保护区。在核心保护区内建筑的新建、装修、出售、租赁,都要严格控制,报县级建筑、规划主管部门批准。基本农田、湿地、名木古树、田园风光都是保护区范围。

针对和顺古镇的保护,重点包括:(1老宅保护。和顺现有100户左右老宅,有保护价值。《规划》确定老宅要挂牌保护,用途和开发要经柏联和顺公司统一规划,经过政府批准。公司与村民开发保护一些样板,带动其他老宅的开发保护以及村民的致富。(2古镇风貌保护。建立古镇风貌保护制度、法规和乡规民约,明确规定古镇风貌保护的详细要求,比如古宅和其他住宅买卖、拆建、修复、装饰的规定,道路、牌坊、宗祠、寺庙等建筑规定,古镇建设规范制度、广告牌规范制度、商业场所建立、管理规范制度等等。(3名木古树保护。挂牌保护名木古树,增加主要景点名木古树。(4农耕文化保护。保护和顺传统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5环境保护。和顺环境保护的重点是水体保护。通过建设排污沟渠、污水池有效处理生活污水。

(6消防。加大消防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加居民的消防防火意识,控制火灾的源头。

除了重视对社区居民环保意识和行为,还确立 ・ 7 4 ・

谭庆莉:社区参与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以云南腾冲县和顺镇为例

了要建立有当地党委、政府、云南柏联和顺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领导参加的古镇保护与建设委员会,统一管理古镇的保护与建设。

总体看来,《规划》涉及和顺社区居民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较好地突出了社区参与的原则和内容,从而使社区的整体发展、社区居民的经济生活得到了重视,社区居民的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得以体现,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和顺旅游发展决策、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旅游经济活动、文化的继承和创新等方面的规划活动中来。

四、和顺社区参与旅游规划与开发存在的问题和顺镇在制定旅游规划时,充分考虑人这一重要因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和顺居民在旅游发展中的参与意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多数居民希望参与旅游业开发经营,但很少会想到参与旅游的规划和决策。对于社区旅游发展的规划和决策,居民往往将它视作政府的责任,缺乏一定的自主意识和积极性,没有很好地参与到对于和顺长期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规划和决策过程中,处于相对比较被动的位置。

其次,有关方的利益分配存在潜在的矛盾。目前,和顺旅游开发的主体主要包括3个:镇政府、柏联和顺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及和顺当地居民。根据相关协议,柏联集团拥有和顺景区经营权,并开始对和顺景区进行整体开发。从长远看来,柏联集团引入的资金、技术、人才及相关经验无疑将有力推动和顺旅游业的大力发展。但是,《规划》中相关的利益分配方案的商议机制并不明确,在居民利益、社区利益同柏联集团利益产生冲突时或居民之间因发展旅游发生利益冲突时,如何进行协商就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最后,在相关部门制定旅游开发政策和开发商开展旅游经营项目时,由于同社区居民在沟通交流上出现一定程度的障碍,导致居民与当地政府、旅游开发商出现矛盾和冲突。

五、建议

总体看来,虽然《和顺古镇旅游发展规划》中充分考虑到社区参与的实际,但从现实居民参与旅游经营的情况来看,规划中关于社区和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经营的政策措施仍需要落实、加强:(一促进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规划[5] 旅游政策的制订应体现公众意愿,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倾听居民的声音。在确定规划方案之前,应给予居民或居民代表陈述观点的机会。政府、旅游开发商及社区居民还应加强社区参与的观念,提高认识。政府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或制度,就社区参与问题对规划者和开发商提出明确要求;旅游规划人员要注重居民对本地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并将其纳入到旅游规划的考虑范围;旅游开发商应在实现自身经营目标的同时努力造福社区,寻求当地居民的和谐相处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社区居民则应积极争取对旅游规划的发言权和决策权,主动为社区旅游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在和顺旅游建设发展规划过程中,应及时向居民通报情况,让居民了解旅游开发的进展。旅游景区管理计划也要和居民一起制定,而不应只由政府、企业单方面制定,居民只能单纯地执行。关于旅游开发项目决策的过程,建议由开发商提出初步方案,再由各村民代表传达给各个村民小组,经村民广泛讨论、提出修订意见和建议后,反馈给项目管理部门。管理部门在充分考虑各利益群体的意见和建议以后,做出平衡各方利益的最终决议。

(二做好经营管理和利益分配

利益分配是旅游区相关群体最为关注的焦点,和顺旅游规划在确定旅游区发展方式时必须要考虑当地政府、景区开发商、社区经营者三个主要群体的关系,平衡三者的利益,通过建立旅游区管理机制来实现社区居民参与经营管理。这种机制可以通过社区会议、管理小组等方式来实现,社区会议由全体居民参加,共同对社区事务进行决策;管理小组由全体居民推选人员,代表居民参与旅游区、社区的管理经营活动,执行全体居民的共同决议,维护社区的共同利益。

另外,社区在开发商共同分配资源的情况下,社区明显处在弱势地位。所以,开发商应把经济效

84・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6月

益和社会效益统一进行考虑,在经营中优先使用社区的劳动力,在管理中将部分管理权下放,尽可能为本地产品开拓市场,使用本地原材料,使资金注入当地经济建设之中。

这方面,柏联和顺旅游公司做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工作。公司注意与村民、当地党委、政府的和谐发展。公司220个员工,只有总经理是集团派来的,其他都是和顺居民或是腾冲人。公司修建和顺特色小吃一条街及和顺特色小商品一条街,基本上是无偿提供给和顺居民经营。公司在道路、灯光等公益建设上投了巨资,投资建设希望小学、幼儿园。政府增加了税收、就业,村民在旅游发展中开始尝到了甜头,政府、村民、公司三赢的局面正在形成。

(三加强政府监管和引导

由于社区居民自身素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面向社区居民的旅游规划还应明确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为旅游区的发展提供保障。需要强调的是,旅游规划在确定政府监管机制的同时,必须明确政府只是担任行业监管者的角色,加强必要的调控管理。同时,镇政府应作为中立方,积极调解不同居民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随着和顺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居民转向这个新兴产业。他们的经营思路会愈加拓展,经营项目也会日趋丰富,竞争也会更加激烈。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有责任去规范和引导居民的社会行为和经济行为。在社区的建设与发展中,注意培养居民的整体环境意识。例如民居建筑风格与旅游区相协调的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等。同时,政府管理部门要在政策上予以监管,结合教育进行引导。政府应在协调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各种利益纷争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还应主动牵头建立相关的旅游信息交换平台,政府或开发商定期或不定期向旅

游区居民公开旅游开发信息。在旅游项目规划设计和实施期间,为保证各种类型的参与者及时得到与项目有关的信息,并有平等的机会针对相应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可以采用在各个村进行张榜公布的形式,以保证全体居民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并提出反馈意见。在政府部门牵头下,政府部门、开发商可设立接待部门或意见箱,广泛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呼声,以疏通与居民的沟通渠道,及时把握旅游开发动态,做出切合实际的修订计划,保证开发项目的持续有效实施。对和顺旅游区各村的旅游开发要征得居民的同意。在和顺当地镇政府的主导下,可以成立和顺旅游区协调小组。协调小组由当地政府旅游部门负责人、开发商代表、当地个体私营者代表、当地社区代表组成,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就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商、解决。各村选出1—2名代表。小组的成立将有助于理顺多方的利益关系。

总而言之,应该承认,限于社区公众的发展观念、知识水平、参与意识等方面的不足,旅游规划在吸收居民参与的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会遇到居民参与主动性不强;短期与长期、局部与整体的利益冲突;注重经济利益,忽视环境、社会利益的差异等问题的困扰。社区参与的真正实现是一项艰巨的复杂工作,需要决策者、社会组织、旅游开发商等多方参与和推动,才能通过旅游开发促进社区发展,提升居民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建立良性的发展机制;才能实现政府信任度、社区经济、人民生活质量的共同提高,形成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和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06、2007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 B].htt p://www.xiexiebang.com.[2]刘纬华.关于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若干理论思考[J].旅游学刊,2000(1.[3]胡志毅,张兆平.社区参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J].人文地理,2002(2.[4]和顺古镇旅游发展规划[M].[5]保继刚,孙九霞.旅游规划的社区参与研究—以阳朔遇龙河风景旅游区为例[J].规划师, 2003(7.[责任编辑:韩丽] ・ 9 4 ・

谭庆莉:社区参与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以云南腾冲县和顺镇为例

第五篇:如何做研究--以博士为例

如何做研究—以博士论文为例

博士论文的写作是博士研究生主要要完成的工作。由于存在着较高的难度,较长的写作周期,以及在创新,写作规范,实际及理论意义等方面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博士论文的完成一般说来是有相当的难度的。一篇好的博士论文不仅是一本好的学术专著,而且还是具有理论创新价值的学术探索成果。一个博士生从入学到毕业,就应该达到从一个学生到一个学者的转变,就应该变成为所研究领域的一位专家。

尽管对于博士生有着如此高的要求,博士论文的写作还是存在着一些规律可寻的。下面,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包括自己读博士的经验和带博士生的经验),我简单谈一谈关于如何准备博士论文的一些想法,供大家参考。

一、研读文献

一般来说,一个博士生在入学后就已经确定了其博士论文所属的领域或者方向,因为这是在报考和录取时就确定好了的,除非入学后还要进行修改,而那是另当别论的。

在第一年完成博士课程的学习并且取得应有的学分之后,就自然进入了文献的收集和研读的过程中了。文献的收集及研读对于博士论文来说既是一个开始,又是非常关键的。你过去没有进行过研究,现在也没有仔细研读该领域中别人的研究成果,怎么也不可能搞出什么象样的东西的。所以,在这个工作之前,你只可能是一张白纸,什么也没有,什么也不知道,更不知道什么是该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也不会使用该领域中的常用技术,不可能只是这样白版一块就可以做出什么象样的东西的。1.收集文献

收集文献可以从网络,图书馆,书店和朋友同学那里取得。主要是要找到一些(哪怕是只有一篇)该领域出现的“近期”的综述性文献,一般是不超过三年以前发表的论文。什么是综述性文献呢?一般来说,英文的综述性文献在题目上有“„..review„.”(一般为较为通俗的综述评论)或“survey”(一般为比较专业化的文献综述)这样的字样。综述性文章的内容不是在研究一个具体的问题,而是在回顾,评论某个领域在最近或者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的研究情况,并对于不同的研究者和不同时期的研究特点进行评论,最后还要为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创新的可能性作出预测。

在综述性文献中,作者会罗列出大量的参考文献,并且还要对这些参考文献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说。你就可以根据这样的评说和所罗列出来的文献去进一步搜索更多的文献,然后又从那里的参考文献去找出更多的参考文献,如此等等。这样,沿着一条路线,你就可以在一段时间里,譬如,在一年以内,做到基本掌握该领域的研究情况了,也知道这个领域的前沿是什么了。另外的一种文献收集方法是根据作者和关键词去检索。

当然,即使在同样一个领域里研究的问题还是很多的,可以事先带着问题去搜索,如公司治理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增长问题等。这就需要使用关键词搜索法了。

如何利用互联网搜索文献?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为便捷地获取信息资源。在文献搜集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常常可以事半功倍。

利用网络搜集资源大致有两种:一是处于选题阶段,还没有论文方向,想找一个合适的方向来做,此时可以在网上搜索“review”、“survey”等,阅读一些文献综述,在其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另一种是已经确定了大致方向,希望了解本研究领域的进展,此时应当请教这一领域的专家,搞清楚哪些人是这一领域的牛人,搜索他们的文章——国外的传统,很多杂志要介绍某个领域的成就和进展,都会邀请牛人来写综述——只有知道哪些人是这一领域的杰出代表,才可能从这些人的著作中体验这一领域激动人心的发展。

网络搜索技巧我也谈一下:首先,www.xiexiebang.com/),NBER(www.xiexiebang.com),此外还有很多大学、研究所也提供了其工作论文免费下载地址,比如Laffont教授创立的IDEI(http://idei.fr/presentation.php)。网站众多,大家慢慢去学会使用。这里不再多讲。Jestor, Econ Base, Science Direct等也是很好的数据库,不过需要付费使用。

2.研读文献与读书笔记

其实,研读文献应该是与文献的检索过程同时或者是交错进行的。在检索到文献的同时就应该开始进行文献的研读了,同时,在研读文献的同时就应该根据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检索要求去检索新的文献,收集文献是一个不断反复进行的过程。

所以是“研读”而不是“阅读”文献,是要求在读文献的时候应该同时捕捉住产生的火花进行研究,而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阅读过程,如进行新的模型的推导及用新的数据进行计算等。在看人家的文章的时候,要养成用“批判”和“怀疑”的眼光去思考的习惯,在读到人家的判断时,应该在自己的心中不断地问着“是吗?为什么?可能不是这样的吧?”,同时试着去找相反的例子,还有在逻辑上进行深入的思考——这就是“研究”。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在读文献的时候,特别是沿着一条固定的思路下去读了许多文献之后,很容易就出现新的火花和思如泉涌的情形。但是,过了之后,就容易把它们忘记了。因此,为了在后面写作论文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前面在读文献的时候出现的新的想法和线索,为了不忘记它们。一般要采用做读书笔记的办法。读书笔记的写法是:

(1)什么杂志,第几期,什么地方有关于什么问题的什么论述,它对于我即将做的博论文有什么参考作用,或者我对于这个问题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可能会有什么贡献等等。

(2)读书笔记要进行分类,如分为数学模型方面的;实证研究方面的;中文文献方面的;外文文献方面的;数据方面的;纯理论方面的;政策分析方面的;学术争论方面的;案例材料方面的等等。

(3)重点分析或者精读几篇代表性的文献;

(4)重要的是要写心得体会;

(5)重要的数据要及时记下来;

(6)前面的过程可能有反复,自己的见解也会有变化的。

在国内收集文献,特别是收集外文文献一般是有困难的;但是在北京图书馆就可以收集到与国外差不多同样的文献,所以,尽量争取去北图收集资料;但是,目

前重庆大学图书馆也可以收集到相当多的外文文献;泡图书馆是读博士的必需过程,全世界都是如此,这个环节不可缺少。

二、开题报告

在文献收集和研读的基础上,就要开始进入开题的过程了。开题报告的实质是向老师们汇报自己的博士论文准备情况,同时让老师们就自己的研究思路给予评论和提出建议,从而达到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理清研究思路,以及在文献和研究方法方面从老师那里获得更多帮助的目的。开题报告在这个任务目标的引导下,应该就选题,文献综述(除了开题报告之外,博士生还要写专门的文献综述报告,可以结合起来做),研究的目标,研究的内容,方法,创新,技术路线,研究的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介绍说明,并且接受老师们的批评和建议。这里,有一些要注意的问题:

(1)开题报告的性质任务是汇报自己的研究工作准备情况,包括文献资料的收集,研读情况,研究的初步思路,可行性等,同时接受老师们的建议。所以,开题报告与毕业答辩是不同的,学生面对老师的态度不是辩论,而是“咨询”,应该借助这个机会尽可能多地向老师们请教,获得更多的帮助和信息。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个过程对于以后的研究和论文写作有着极大的帮助,同学们应该加倍注意。

(2)在研究的内容中应该写出要研究的各个方面,要把研究这些方面的问题,方法,初步的思路,可能出现的难点以及如何去应对和解决这些难点的准备性思路都写出来,但文字要简练,因为只是初步的构思,不必长篇累牍。

许多同学在这部分内容的写作上把研究内容写成象一本书和是毕业论文的目录,这是不符合要求的。

一般地,研究内容从大的方面看应该按照如下的顺序和范围写:第一,选题的意义,包括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首先,要说明选题在理论上可能会有什么样的贡献,要说清楚这一点实际上对同学的要求是很高的,因为只有充分掌握了相关的文献以及对于这个领域中的理论发展有充分的了解情况下,才可能把这个问题说清楚;然后,要说明研究这个问题在实践上的价值,这需要对于所研究问题的实际用处有所了解;一般地,选题要具有“重要性”,“前沿性”,“可操作性”,还要有方法论上的意义;“重要性”指研究的问题关系到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突破口,对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福祉具有关键性的推进作用;“可操作性”指预期可以在规定的论文期限内完成,即可以做出来,所以要对难度进行评估,既不要选太容易的题目,也不要选择过于难的题目;“方法论上的意义”是指研究这个问题预期会使用到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在科学研究中,新方法的使用是十分重要的,事实上,有些研究得到的结果可能是平凡的(即人们早已经知道的,或者凭直观就知道的),但是,运用新方法研究这些问题也是有价值的;譬如,老农民可能有许多完全凭经验的方法去预测天气,但是,这一点也不妨碍科学家运用包括Stocks方程在内的空气动力学的新方法去预测天气,尽管在开始还很难说这种新方法就一定比老方法来得准确一些;方法运用在博士论文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所以,在开题报告中要求有对于使用什么样的方法予以专门的说明;第二,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的背景,理论基础研究及回顾等;第三,国内外文献综述;第四,问题的现状、根源以及成因分析;第五,模型或者指标体系研究(构造),这部分是论文的核心,是创新出现的地方,是衡量论文学术水平的关键部分,通常要有数量模型或者是数量指标,也是单独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内容抽取部分;第六,案例分析或实证分析部分,通常是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前面得出来的理论创新结果进行检验或者是用案例进行验证;第七,政策建议,如果说前面的理论研究是对于经济管理问题进行的诊断的话,这里就是在诊断结果的基础上开出药方,对于解决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基于自己的理论研究的政策建议。在这里。许多同学爱犯的毛病是提出的政策建议的思路与自己在前面进行的理论研究之间没有什么关系。

当然,不是说所有的博士论文都应该按照上面的内容顺序来写,这里只是提供一个参照。但是,大多数论文的内容组织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框架来做的,或者说在这个框架上作一些变动后进行的。

(3)创新部分是论文的亮点,要“具体”,“恰当”地写出创新的要点。不要太抽象,要把自己的思路与现有的研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说出来,还要说出自己的思路在什么地方比起现有的研究要高明一些,否则就不能说是“创新”。(4)技术路线一般是指研究的准备,启动,进行,再重复,取得成果的过程,不是指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更不是指答辩的准备和进行过程,许多同学会出现这些偏误。

(5)开题报告一定是在文献收集和研读过程之后进行的,因为根据上面说明的逻辑,在之前就做开题报告是不可能按照开题报告应有的内容进行的。所以,为了开题,文献收集和研读是要尽快进行的,要抓紧时间做。

(6)方法运用应该写得具体一些,许多同学把这一项写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等诸如此类的大框框,一点也不具体,实际上不知道他到底要用什么样的方法;这里要写出具体的方法,如运用博弈论的方法,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案例分析的方法,甚至更加具体到如“通过在索洛模型中植入不可再生资源投入变量,然后研究人均收入可持续增长是否

可以实现或者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以实现,从而获得有关可持续发展新模型的方法”等等。

三、研究与重点突破

博士论文中的理论创新是核心,是代表论文水平的标志,也是最困难的。可以这样说,只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论文也就解决了一大半了。所以,应该先重点突破这一点。同时,因为整个论文基本上是围绕这个问题的突破或创新而展开的,所以,这个核心问题没有解决,也就无从谈起论文的写作了。因此,先不要忙着写论文,一定要先进行研究,有了成果,才会有东西可以写。因此,学校对于博士生都要求发表论文,特别是要求在一级学报和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因为,如果没有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还是不容易的。

这一个过程是整个论文写作阶段中最困难的。不要急,要慢慢来。要有一个蕴踉的阶段,要多尝试。这个阶段也是最会让人感到沮丧的,自己会发觉自己“很苯”,许多地方都不如人,因为会遭遇许多次的失败,甚至会感到博士论文是做不出来的,甚至会感到想要放弃,„„。注意,这种感觉是所有人在做博士论文时都会有的,不只是你一个人才会有的感觉,所以一定要坚持。根据我和许多其他人的经验,当这个过程持续一段时间后,火花就会产生了,坚持在最后的就是胜利者。哥德说: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这一个关键时刻,不要言放弃。创新要来自新的火花的产生,而新火花是如何产生的呢?根据经验,主要是来自多读模型的过程。一般地,看了许多模型后,会产生有关构造新模型的思路;当然,这种新模型的构造一般也是建立在通过修改别人的模型的基础上的,而如果没有读看许多的别人搞的模型,没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一般来说是不可能做出有创新意义的研究的。这个过程的进行一般具有如下的特点:

(1)通过寻找现有模型所不能解释的现象,或者不能解决或不能处理的问题,提出修改发展现有模型的必要性;

(2)寻找现有模型存在这种不足的原因,这是一个诊断的过程;

(3)发现现有模型的可以进行修改的地方之后,就要着手进行修改工作,这个过程有较大的难度,主要是技术性的难度,即进行模型研究的技术难度;

(4)这时应该多与导师联系,多请教别的高手,但更主要的是要多思考多研究,同时还要补充学习自己过去没有掌握的一些技术性研究方法。

四、写作和发表论文

如果成功地解决了上一个阶段的问题,这一个问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了。投递文章要投一级杂志,因为这是要实现解决的问题。博士生被要求在一级杂志上发表论文,否则不能答辩。其它还要在CISSCI目录上的杂志上发表论文若干篇,这些杂志的面要比一级杂志宽一些,难度也要小一些,但也是不太容易的。但是,只要文章写得好,即使是一级杂志,发表文章,甚至是发表多篇文章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譬如,有的博士在入学一到二年中就在一级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了。当然,他们参加了一些基金类课题也是一个原因。在许多一级杂志上,是鼓励基金类课题的研究论文发表的。所以,同学们应该尽量参与一些基金类纵向课题的研究。另外,有模型的文章也更加容易发表一些。学校要求至少要在一级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但是,仅仅是一篇文章还只是刚刚及格,一般要发表两篇以上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五、写作毕业论文

在完成了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之后,就自然进入了毕业论文的写作阶段。实际上,在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本来也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发表的论文是专题式的,还不是成体系的,需要把不同的专题研究联系起来,链接不同的部分,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论证系统。这就是毕业论文的写作。同时,毕业论文还是学校检验学生整体的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方式,所以还不是一个简单的研究问题。因此,除了学术创新之外,毕业论文的写作还对于文字语言的表达,知识面,论文结构组织和逻辑运用等有一定的要求。

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要大力借助于读书笔记。根据前面已经完成的读书笔记,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论文中的文献综述部分,基本上就是从读书笔记中来的,或者说是读书笔记的更加系统的整理,深化和扩充而已。

六、关于“创新”的一些补充看法

博士论文对于“理论创新”有着特别的要求,关于这一点,许多同学不太清楚。首先,博士论文对于创新的要求是“理论”上的“创新”,不是在编写程序软件和某一个具体的算法上的改进性“创新”,更不是一个案例的编写或者具体的政策分析,是否有“理论”上的创新应该说是博士论文与MBA毕业论文的根本不同

之一。其次,创新的过程有一定的方法可寻,并不是完全靠天上掉馅饼。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理论创新呢?方法是什么呢?这里有一些经验之谈:

(1)类比法,将在某个领域曾经取得过成功的方法运用于另外的一个新的领域;譬如,将在经济学中成功运用过的博弈论方法运用于管理领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这就是E P.Lazear领导的一个基于博弈论方法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领域的创新;

(2)假设条件修改法,将现有的理论模型的假设条件根据所要研究的新的环境进行理由十分充分的修改,取得新的成果;譬如,在通常只含有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中加入资源投入要素,可以研究在资源约束下的经济增长问题,从而研究可持续发展或者可持续增长问题;这就是可持续发展或者可持续增长问题的研究创新;再譬如,卡尼曼(D.Kahneman)与特伏尔茨基(A.Tversky)将经济学中的边际收益分为失去的和将获得的边际收益,并且根据心理学的发现即人们总是给予失去的以比即将获得的收益更高的评价,用它作为一个新的一般性假设去取代经济学中原有的假设,从而获得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创新;(3)组合法,将不同的领域加以组合,看能不能产生有意义的结果;譬如,将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成本概念与市场规模结合起来考虑,再将市场规模与分工深化程度结合起来考虑,再将分工深化程度与经济增长结合起来考虑,就得到了杨晓凯的分工演进经济增长的内生理论创新;

(4)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是大家都会的,但是,逆向思维往往是创造性思维的成功方法。注意个例观察的一般性推广。从个例中看出一般性的规律就是“启发”;譬如,早在1962年K.Arrow就发现了存在于一些制造业(如飞机制造业)中的“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现象;但是,在1980年代,经Paul.Romer教授的一般化,将这种机制假设为长期生产过程中的一般性规律,从而得到他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掀开了所谓“新”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帷幕。(5)关于科学创新的规律有许多著作讨论,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数学家王梓坤教授的著作《科学发现纵横谈》。

下载高校参与社区治理对策研究以广州大学城为例(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参与社区治理对策研究以广州大学城为例(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第49讲 水土流失的治理、荒漠化的防治 和河流的综合治理 [考纲要求] 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荒漠化产生的原因、危害及防治。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及流域综合治理。 [......

    高校宗教问题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5篇范文

    高校宗教问题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民族与宗教 NO.2, 2009 GEN ERAL.NO.585 6 民族与宗教 NO.2, 2009 GEN ERAL.NO.58 收稿日期: 200821121......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以绍兴市为例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以绍兴市为例市域社会治理,是指以地级市的行政区域为范围,依靠党委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主体,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对辖区内的人民、......

    对新疆公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全疆党校系统第十五届理论研讨会 对新疆社区治理问题研究 ——基于乌鲁木齐公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问题研究为例 作 者:王凤丽 单 位: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 职 务 职 称:副教授......

    互联网金融风险研究——以P2P为例

    互联网金融风险研究:以P2P为例 摘 要 文章首先主要介绍了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以及国内外近几年的发展状况以及理论实践,其次选取互联网金融最具代表性的P2P网络借贷平台来进行分......

    地方高校党校精品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以渭南师范学院为例

    文/王雅蓉 作者简介:王雅蓉(1972.05-),女,汉,陕西渭南人,组织员,大学,渭南师范学院党委组织部,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党的十八大后,迫切要求地方高校党校要有过硬的课堂教学质量......

    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以经管类课程为例论文

    [摘要]开展经管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是高校提升现代教育理念和培养复合型经管类人才的需要。作者立足于近年来经管类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体会,提出现阶段高校亟待完成由双语教学......

    广告媒体研究论文——以杜蕾斯品牌为例

    广告媒体组合策略分析——以杜蕾斯品牌为例 摘要:广告主在策划一个广告活动时,常常不只使用单一的广告媒体,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多种媒体来开展广告活动。媒体策划是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