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考和启发-----以微信为例
自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思考和启发
-----以微信为例
朱
灿
摘 要:微信作为自媒体时代最重要的代表其发展是非常迅速的,随着全民微信时代的到来,微信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的普及率也是非常之高的,对高校辅导员来讲,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有效地利用微信这一自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对引导大学生健康地成长与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微信 辅导员 思考 启发
自媒体(外文名:We Media)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发布了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简言之,即公民用以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如博
①客、微博、微信、论坛/BBS等网络社区。2006年,美国的《时代周刊》封面以一个单词“you”和一台pc终端作为年度人物,其意明确指出“你”是互联网上内容的所有使用者和创造者,表明个体正在成为媒体时代的公民。至此,属于自媒体的时代产生了。
一、自媒体时代的特点与微信的发展
②自媒体自产生以来就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平民性:每个公民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传递自己生活的阴晴圆缺,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人们在自己所拥有的“媒体”上“想写就写”、“想说就说”。2.操作简单:在操作自媒体时,我们只要会打字、会发短信,就可以通过简单的注册申请,利用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和可选的模版,在网络上即时发布自己的动态或者观点。3.交互性强:自媒体时代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们都可以经营自己的“媒体”,任何我们的受众都可以随时对我们“媒体”上的动态和观点作出“判断”,已实现和“媒体”主人的高度互动,这是自媒体时代的一大显著特点。4.传播速度快:在自媒体时代,作品从制作到发表,其迅速、高效,是传统的电视、报纸媒介所无法企及的,自媒体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到受众中,且其强大的“扩散”能力也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微信(英文名: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既可以通过文字,还可以通过语音发送,实现通话之外的语音沟通。同时,微信是基于手机平台服务的,其最大特色也是在手机上即时、无损的传播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文件。2012年3月29日,微信用户破1 ①② http://baike.baidu.com/view/45353.htm?fr=aladdin 林伟荦: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思考[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31(4).亿,耗时433天;2012年9月17日,微信用户破2亿,耗时缩短至不到6个月;2013年1月15日,微信用户达3亿;2013年7月25日,微信的国内用户超过4亿;8月15日,微信的海外用户超过了1亿;截至2013年11月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
③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
二、微信的广泛普及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影响
2014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文件,明确了作为高校辅导员职业的定位和要求,确定了辅导员的等级和标准等相关内容,这对于辅导员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得辅导员在对自己职业定位和工作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因此,这一文件的出台给辅导员在广泛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高等教育业慢慢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64亿,④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亿。在上网的人群中,20-29岁网民占上网总人数的30.4%。这表明,广大的青年学子正成为我国网民的主力军。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机,当今大学生大多数属于“90”后,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又加上微信的费用低、实用性强,并有一定的娱乐性(语音、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格式的信息交流使得大学生的交流变得丰富有趣),很快大学校园在还没有从微博时代走出来便马上进入了“全民微信”的时代。在目前的高校来看,作为与学生最为亲近的“老师”来说,不仅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有着党团管理、班级建设、日常事务管理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等相关的任务,随着微信时代的到来,作为高校辅导员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新鲜的自媒体为自己的工作“添砖加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微信本身作为自媒体来讲,受众使用广泛、信息传播速度快且交互性强的特点,它可以为我们辅导员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充当着大学生思想成长转变的“把门人”的角色⑤,然而,在这样一个微信自媒体
⑥的时代,传播主体多元化的特征导致“把门人”的地位严重削弱。使得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事务工作的难度加大了不少。其次,多类型、多层次的沟通和“上传下达”的要求使得辅导员对于工作技能的要求不断增加。目前来讲,辅导员开展工作时大多局限在口头传达、短信、QQ提醒、电话通知等方式,而随着微信的出现,辅导员可以利用微信的超强交互性,在第一时间把工作开展的的内容传递给广大学生外,还可以进行直接、深入的沟通、交流,大大地提高了辅导员工作的效率。最后,微信除了在日常管理工作能为我们提供巨大的便利之外,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多时候,他们缺乏理性的判断能力,但是又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猎取信息的新鲜感,因此很容易被动地接受外界的信息,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在沟通方面的无孔不入对于他们的身心成长以及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很多的影响,如定时定量发布一些大师的人生感悟、成功人士的励志事迹以及草根的逆袭故事等,这样,使得大学生们在平常接受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能对他们的“三 ③ http://baike.baidu.com/subview/5117297/15145056.htm?fr=aladdin 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http://?fr=aladdin.8.百度.百科.微信.http://baike.baidu.com/view/45353.htm?fr=aladdin.9.鲁睿.微信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创新运用研究[J].高教研究,2013(17).
第二篇:新媒体调查报告——以微信为例
新媒体调查报告——以微信为例
调查背景: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中国新媒体行业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15年版)》显示,2013年是移动新媒体元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已经超过8亿,全球新媒体用户第一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在新媒体应用上,我国超过两亿用户的新媒体应用就有十几项之多,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业态不断呈现,中国移动、百度、腾讯、华为等企业已经成为走向世界的中国新媒体应用民族品牌。2013年,新媒体领域风云变幻,户外新媒体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移动新媒体朝气蓬勃、网络新媒体加快整合步伐、传统媒体转型来势凶猛。中国网络视频市场规模达135.9亿元,同比增长48.0%。未来几年预计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2017年预计将接近400亿元。
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中国,被称为“装机必备”的微信自然是不可不谈的软件。微信作为腾讯的主打产品,于2011年开发。至今,微信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超级APP,全球用户超过11亿,月活跃用户大概5亿人。而微信不同于腾讯基本产品QQ一点就是其公众号平台。这使它不仅仅是同事、亲友、同学间的一个交流工具,而且具有广泛信息传播的媒体平台。本次调查,主要以微信为例,试研究探索微信传播特点、主要吸引人群、经营运作现状等,并进行分析总结。
调查方法:
一、问卷星问卷调查
二、互联网权威网站的调查和官方发布文章
调查内容:
问卷阐述
本次问卷调查使用网络问卷的形式,发放问卷对象主要是同学,转发或填写问卷人员主要为其亲友同学。其中,调查人员尤以本科生居多。根据分析,我认为调查数据及结果是有效的。因为,尽管我们的调查人员基本是学生,但是大学生是使用网络和社交网站的主力用户,并不是特殊群体,甚至大学生可以代表大部分的群体。
此问卷包括基本问题和使用情况调查。其中,基本信息的问题设置是对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进行基本了解;情况调查的问题设置是对使用频率、使用功能、使用目的和对软件的依赖程度进行了解。
数据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有93.59%的用户是微信用户,而且使用者多数为20-30岁的青年,学生群体是使用微信的主要群体。从统计中可以看出,参与调查的人员半数以上都是微信的深度用户,使用时期都达到了一年以上,并且每日使用微信时间普遍超过一个小时,半数超过2个小时。在使用微信的数项功能当中,聊天和刷朋友圈依旧是其作为社交软件被用户使用最多的功能,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订阅公众号这一功能是除去聊天交友这一基本功能外,使用最多的功能,占比达到了44.52%。在参与问卷的人员中订阅公众号的比例也达到了82.88%。公众号是微信特点功能,正是因为公众号的存在,微信才不同于自家的QQ和其他的即时通讯软件,从而成为一个媒体平台。从调查结果来看也能看出许多人已经对这一功能有相当强大的依赖性了。关注微信公众号,有66.94%是为了获取最快的新闻资讯,59.5%为了获取特定的知识。这也符合我们的预期。
通过这份问卷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微信是一个覆盖面极广,使用频率极高的即时通讯社交软件。与此同时,有着点对点的消息推送特点的微信公众号更是其成为一个媒体平台。作为通信软件,传播特点有着双向性、私密性及互动性;作为以人际传播为主的社交软件,有着病毒性和隐蔽性;作为媒体平台,消息推送更有准确性(目标用户准确),及时性。
公众号经营
4月22日,腾讯微信团队联合腾讯研究院发布的 《“互联网+”微信政务民生白皮书》显示,2014年全国政务微信总量已达40924个,涵盖公安、医疗、交通等多个政务民生热点领域。政务微信已经成为政府与民生、人与公共服务之间的“连接器”,成为政府施政的新平台。据周三公布的“白皮书”,目前政务微信已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港澳台),省市级部门开通的政务微信总量占比为84.7%,平均每个政务微信公众账号关注用户数超过3.6万。
从腾讯发布的结果显示,微信公众号已经不仅仅是商家在商业推广、媒体在网络宣传,而逐渐成为一个和微博一样的政务信息公开发布平台,并且从公众号向服务号方向转变。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微信服务号后台事件处理能力,推出一个新的提供公共服务的渠道。
IT之家转载移动互联网《2014年微信号用户行为习惯研究报告》,这份报告中详细且翔实,对于微信公众号的推广、经营和互动问题都做了调查。因为这次调查全部由个人完成,作为学生精力和水平有限,个人认为有如此翔实权威研究报告比自己折腾的渣样本强上太多,这里不再做叙述。
调查总结:
微信是现今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介。微信是集QQ、微博的又是与一身的媒介。[1] 微信公众号有着“点对点”的传播优势,极大的提高了传播效果。政务类、服务类公众(服务)号更提升了信息的权威性、提高了服务的效率。微信作为时下最热门的新媒体,在日后一定能爆发更强大的力量。
第三篇:自媒体兴起的政治意义及局限——以微博为例
自媒体兴起的政治意义及局限
——以微博为例
摘要:微博作为网络时代下自媒体的最新代表,具有如下特点:传播主体平民化、自主化,传播内容简短化、碎片化,传播力量强大。它的兴起不仅深刻改变了我国公众的社会生活,也在政治参与、权力监督、议程设置、政治沟通和政治社会化等方面具有显著的政治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然而必须注意到,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在公众意见的取得、商谈政治的实现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微博对于促进民主政治发展和推进政治文明进步的作用,必须辩证看待。
关键词:自媒体;政治功能;商谈民主
一、前 言
“自媒体”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它被定义为:“一个普通市民经过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
①②体系相联,提供并分享他们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途径”。在网络传播中,基于Web.2.0技术应用的博客、播客、个人空间、个人电子杂志及微博,都是常见的自媒体形式。其中,微博以其准进门槛低、随时随地、操作简便、传播范围广等优势后来居上、急剧扩张,成为目前最具代表性的自媒体。国际上最知名的微博网站是Twitter,目前月独立访问用户已超4亿。而在我国,自“微博元年”2010年始,一场“微博热”以裂变式的速度大范围蔓延。一份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网民的微博使用率仅占13.8%,而截止2013年6月该数据猛涨到56.0%;从数量上看,2010年微博使用人数仅有6311万,③到2013年6月则达到33077万人,暴涨400%。
微博在数量上、规模上如此爆发式的增长,引起广泛关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兴起,也被看做一场媒介革命。它开启了媒介的“民众化转向”,带来了“传播个人主义”的崛起。这不仅为传播学领域带来新的关注,也迫切需要透过政治学的视角来研究。这是因为:
首先,从大众传媒——更确切地说是从“媒介”——自身的属性和发展历史来看,它与政治系统从来就是密不可分的,政治过程总是与传播过程相辅相成。在当代社会,大众传媒被西方学者习惯地看作是相对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权力而言的“第四权力”,在批评学派兴起后被视为社会公共领域的代表。而在中国,传统媒介难脱权力控制的色彩,新媒体乃至随后兴起的自媒体便在推进政治民主中被寄予更多的期望。
其次,从现实效果看,微博的广泛应用近似地实现着表达与传播的自主平等,这恰是形成公共领域的首要条件。这得益于微博自身的传播特点:
(一)传播主体的平民化、自主化,降低了公众政治参与和意见表达的门槛,为传统媒介条件下“沉默的大多数”打开了麦克风,削弱并分享了传统“喉舌媒体”的媒介权威,拉近了精英与平民、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 ① 该定义援引自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在该报告中,学者谢因•波曼(Shayne Bowman)和克里斯威理斯(Chris Willis)联合提出“We Media”(“自媒体”)的概念。Shayne Bowman,Chris Willis:We Media,How audienc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The Media Centuer at the Amreican Press Institute.2003. ② 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Web2.0则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3年7月在北京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载于http://.
七个之多,其中包括公益慈善论坛、免费午餐、宝贝回家、壹基金、爱心衣橱、爱之家动物救助中心,另有“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这样的公益事件上榜。
从公民个人的角度看,政治参与是公民表达自身意愿、实现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手段,还是公民自我教育重要手段;从政治国家的角度看,公民的政治参与是政治社会化的必要工具,也是推动政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政治参与,就没有民主。微博的兴起拓宽了民意表达的渠道,也为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拓宽了视野。
(二)加强权力监督 权力之所以要被监督,是因为权力意味着对资源的占用和支配,天然带有一种腐败的倾向。不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历来重视媒介工具对权力的监督作用。现阶段行政监督机制低效,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功能弱化,新闻的“异地监督”受到遏制,互联网也就成了弱势群体表达利益诉求的几乎唯一的顺畅通道。微博重要的政治功能之一便是代表舆论行使对政治权力的监督。
通过微博进行舆论监督的方式可以概括为两种。一种是“围观”式的。通过表1可以看
⑧出,2011年的网络热点事件主要集中在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围观上。从发帖的数量上看,在众多自媒体平台中,微博汇集了数量最多、规模最为庞大的“围观者”,事件的热度也取决于微博的发帖数量。
表1:201120件网络热点事件
“7•23”动车追尾事故中,官方在动车事故发生仅十几个小时之后就罢免了上海铁路局 ⑧
⑨该数据中,“发帖”指的是天涯社区、凯迪社区、强国社区为主帖数,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为主贴和转帖总和。
⑨ 表1数据来源: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2011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1年12月19.
的最高官员,随后又迫不及待地公布一个被普遍认为伤害生命尊严的的赔偿方案。为急于恢复通车而出现严重的事故处置不当,不仅引起公众的强烈愤慨,更使事件背后的权力关系和利益锁链遭到严重质疑。刘志军贪腐案和“局长色情日记”这类官员丑闻也是在微博中最先被曝光。2012后,微博反腐可谓更加风生水起。继重庆官员雷政富后,多地“表叔”、“房叔”也接连被曝光并接受查处。微博的强大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纪检部门的查处力度。自2010年10月全国首个官方“防腐微博”——重庆市丰都县检察院的微博开通以来,各地党政机关、公安司法机关也纷纷加入了微博反腐的队伍。
微博的另一种监督方式是“压迫式”的,即网络中所说的“倒逼式”。这种监督对公共事件的介入程度更深,对政府和官员的影响力更大。“9•10拆迁自焚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面临政府强拆,宜黄一家三口愤而自焚后却依然没能讨回公道,并遭遇“抢尸”;女儿钟如九上访和接受媒体采访竟受政府阻挠和监禁。随着事件的进展,微博上指责批评的呼声愈演愈烈。最终,迫于强大的舆论压力,宜黄县委书记和县长双双被免职。如此严厉的问责尚无先例。
诚然,并非每一例有损于公民利益的事件都能上升为舆论洪波,进而影响政府的行为和决策。但“监督权力”作为一种意识、一种政治行为和过程,通过具有微博对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本身已起到“社会排气阀”的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公众的不满情绪得以宣泄,这对维护政治稳定也是十分有利的。
(三)改变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也就是说,大众传媒通过其对信息内容的选择和传播,能够决定什么能被讨论,什么不能;什么是热门话题,什么会被排斥出讨论议程。谁能够设定议程,谁就能掌握政治活动的主动权,故而政治议程设置对于政治过程来说非常重要。微博的兴起,在网络时代进一步打破了议程设置的传统模式和效果,消解了国家权力机构的话语权威。
首先,通过微博公民个体可自主设置议程。传统媒体中的传播主体以“信息把关人”的角色出现,对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同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或资本权力的掌控。而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中,公众的自主性加强。简捷的技术操作,使他们可以遵从自身偏好,对某些议题尤其是官方和新闻机构设定好的议题自主地决定“关注”还是不“关注”,选择“精读”还是“略过”。
更重要的是,通过微博公众可以实现对公共议程的设置。由于微博强大的传播力量,个人议程开始影响社群,并在与其他媒介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公共议程。知识分子、社会精英等意见领袖往往介入其中,借助他们在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中的优势,配合议题形成的过程,提高公共议题的显著性,并最终影响政府行为和决策。上文中提到的“宜黄拆迁自焚案”中,在小女儿钟如九被政府机构“控制”从而引起广泛关注之后,抚州市委已决定对宜黄县县委书记、县长等8名官员做出立案调查的处理,对一名组织拆迁的副县长免职,意图以此压制公众怒火、转移公众注意力。然而网民并不买账,认为官方这种“救火”措施,是在责怪下级处理突发事件不力,而并非对宜黄拆迁导致自焚进行问责。本应成为当天舆论热点的“九一八国耻日”,完全被“宜黄事件”铺天盖地的信息盖过“风头”。政府设置议程显然是失败的。
可见,在传统媒体依然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微博为公众自主设置议程开辟了更宽阔的领地。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众在大众媒介中的失语问题,同时也促进了政府机构和公众线上线下的沟通联动。
(四)增强政治沟通
英国学者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认为:“政治沟通不只是精英对其民众发送信息,而
且还包括社会范围内以任何形式„„影响政治的整个非正式的沟通过程”。政治沟通对于现代国家的政治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其得以实现的基本工具就是大众传媒。而在社会主义国家,传统的大众传媒作为政治沟通的主要渠道,被普遍要求置于执政党的直接领导或控制之下,因此有了大众传媒的“喉舌论”。微博在网络时代的异军突起,一方面打破了传统政治信息传输障碍,即传统模式下,政治系统的信息输出往往通过法规、“红头文件”、政治学习等形式,公众对其知之甚少。另一方面,微博令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各种声音都得以即时表达,使得民意得以有效上达。微博搭建起政治对话的桥梁,在双方互动的过程中改善官民关系、营造宽容的政治环境。
政治沟通首先体现在“上情下达”,使政治行为和政策获得理解与支持。自2010年起,我国党政机关和各级官员纷纷开设政务微博。“微博问政”已渐成政府信息公开的新趋势。政府机构主动应用微博发布政务信息和工作实情,取得良好效果。在上海“9•27”地铁追尾事件中,交通管理部门和救援人员利用手机微博传播现场信息,赢得了公众的信任,未给谣言留下生存空间。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在第一时间致歉的诚恳态度、较强的舆情应对能力,在官方微博上及时的信息通报,受到了公众认可,给事故的善后处理解决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其次,政治沟通还表现为民意的上达。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公开自身实名微博,通过与公众的互动交流,考察、收集、分析、汇总公众意见,通过制度化的渠道将民意带到政治讨论环节。除此之外,公民个体也可以通过微博这个非制度化的渠道来表达诉求。例如,江西抚州“5·26”爆炸案肇事者因了解微博的威力,在新浪网、腾讯网、凤凰网和天涯社区同时开通四家微博客,倾诉遭遇、寻求帮助,从而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
微博,作为上下沟通的新渠道,不仅保证了公众对政府行为和公共政策的知情权、参与权,也促使政府部门提升工作效率、转变工作思路。最重要的是,在我国,良性的“政治沟通”起到了“政治润滑剂”的效果,对于拉近官民关系、缓解官民紧张、赢取相互信任以及提升政策的合法性大有裨益。
(五)推动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指的是一定的政治体系为了维护其政治统治,通过一定的渠道将政治文化传授给社会成员,进而塑造合格的政治人的过程。政治社会化与政治社会相辅相成,并贯穿人的一生。大众传媒在传承政治文化、习得政治知识、塑造政治人格、建构政治价值、维持政治体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在社会成员由自然人、社会人转变为政治的过程中发挥着实际作用。微博作为目前传播速度最快、覆盖内容最全面的媒体形式当然更不例外,其政治社会化功能同样表现在内化作用和外化作用两个方面。
从“内化”过程看,微博的发展拉近了公众和政治生活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政治冷漠,激发民主意识和参与热情,促使作为“政治动物”的公民从“反应型”向“参与型”转变,从“低级参与”向“实际参与”转变,并逐步加深公众自身对这种转变的认同。同时,官方微博、政务微博的大量出现没有使官方意见在传播的“新阵地”上陷入劣势,政治观点和政治价值同样被广泛地传达,并且更注重同公众的沟通互动,产生良好的效果。从上文的《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也看到,深圳大运会、神舟八号发射升空这样的在以往容易被网民看作带有灌输意识形态色彩的大事件同其他的公民维权问政事件一起,位于网络热点事件之前列,通过微博的传播威力极大提升公众的民族荣誉感、国家自豪感。
从“外化”的角度看,微博中所容纳的主体广泛、内容全面,为人们呈现出全景式社会
11生活的图景,成为“模式化社会期待的重要来源”。也就是说,微博的内容描述了当今社 ⑩
⑩11 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547 张昆:政治传播与历史思维.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141.引自(美)梅尔文•德福勒,桑拉德鲍尔-洛基奇:大众传播学诸论.杜力平译.新华出版社,北京:1990.251
会生活中所知的各种群体的规范、角色、等级,从而影响着公民的行为取向。
有人认为基于网络技术进行传播的微博,正在消解公众对传统的核心价值理念的坚守。微博中主体的多元化造成价值的多元化,微博的自由自主也导致了一部分人极端化、暴力化的政治参与行为。但事实上,如果简单地将媒体视作是政治生活健康状况的晴雨表,而忽略其他大量起作用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力量,无疑会给人以误导。也就是说,笔者认为,如今在讨论微博的政治社会化功能时,问题的关键不再是微博作为一种大众媒介如何改变了公众的政治生活,使他们更多地成为了“顺民”还是“暴民”,而是在微博兴起的新型媒介环境下,是什么东西让公众意识到自己是民主政治里的一个公民,是什么东西激发了他们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这本身便是微博在政治社会化功能上超越于其他媒体之所在,对进一步研究我国政治民主化的进路和策略也是最为关键的。
三、微博的民主局限性
微博使公民的独立自主得以实现,并在影响公共治理和政治决策方面卓有成效,由此或被看作是带来了“民主的春天”。关于民主,尤以“民主斗士”哈贝马斯的理论最具代表性和优越性。他的理论抱负是找到一条通达无强制的民主生活的道路,在批判的基础上实现对现代社会民主的重建。他的“商谈民主”理论,对自由主义民主和共和主义民主进行扬弃,被构建成为现代社会下最优的民主。商谈政治得以展开,必须以公共领域为重要条件。也就是说,公共领域是商谈政治的必要生成空间。简单说,公共领域是私人领域(接近“市民社会”的范畴)中关注公共事务的那一部分,且具有理性批判精神。公共领域的发展、商谈政治的实现是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与衡量指标。因此,在探讨微博的民主作用时,笔者将不离“公共领域中商谈政治的形成”这个线索。
商谈政治的实现要经过一定的过程。也就是说,若要使商谈政治具有可操作性,务必遵循一定的程序:即商谈政治首先应从个人做起,使个人具有独立的批判意识;其次,在公共领域中通过交往所形成的公众意见也要具有自立性;最后,这种公众意见要对当今的政权体系有所影响,才算是完成了商谈政治的最后一步。基于这样的理论去衡量微博中的个体意见、公众意见及其影响力,就会发现,通过微博形成的网络公共领域只是契合了民主政治的某些特征,其民主作用尚有较大局限。
(一)个体意见理性不足 商谈民主,首先要求个人必须具有独立的批判意识,这是使独立一致的公共意见得以形成的前提。在微博中个人享有自由发言的权利,哈贝马斯关于主体间交流的设想在微博上得以实现,交往的“主体间性”恰是形成公共领域政治话语权的必要前提。然而要注意到,微博上的“主体”难以有效覆盖进而代表线下的真实的公共主体,个体意见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首先,交往的主体是残缺的。如表2和表3所示,截至2013年6月,我国微博用户数
12达到3.3亿,网民使用率为56%,而同期,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是44.1%。粗略来看,全体国民中只有大约24%的人使用微博。即便将其他自媒体形式全部考虑进来,也依然有约八成的国民在自媒体媒介中是“无声”的。网民结构受年龄、学历、职业、地域等因素差异的影响也非常大,带有明显偏向中青年、高学历、学生及白领、城镇人口等特征(如表3所示)。不论从数量还是从群体特征、阶层特征来看,尚有为数极多的公众无法通过网络媒介表达观点,他们的利益诉求被边缘化。交往主体只能是对话着的主体。“沉默着的主体”在商谈民主过程的第一个环节遂已“缺位”,交往无法实现,交往权力更无从谈起。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3年7月在北京发布的 《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表2 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表3 2012年12月-2013年6月 微博网民数及使用率
13表4 2012年12月及2013年6月 网民结构图
其次,个体意见理性不足。由于门槛低和匿名性的特点,微博中鱼龙混杂,时常出现虚假信息,严重混淆公众视听,引导错误舆论。另外,受自身篇幅短小、内容碎片化特征的影响,微博难以清晰完整地表达个体的态度和观点。比如,微博中存在着大量赚人眼球的“标题党”和具有煽动性的口号式话语,回复和评论的内容经常是只有一个表情符号或者一个“顶”字。再比如,在药家鑫杀人案审理过程中,由于其父曾是部队派驻军工企业的军代表,因而他被贴上“官二代”、“军二代”的标签。网民唯恐药父干预司法,故不分青红皂白对其进行咒骂,甚至扬言“药家鑫与法律,药家鑫与中国,只能活一个”。这些都有损于公众意见形成的效率及合法性。
诚然,哈贝马斯的商谈民主理论恰是在允许公众多样化和承认公众的有限理性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微博却时常在这个过程中助长个体意见的非理性倾向。
(二)理性共识难以形成 公众意见即为“共识”。共识是普遍接受的意见,是共同利益的体现。商谈民主中将共同利益这种一致性作为目标,并使其理性化,从而进一步参与制度化的、面向公共权力领域的商谈。也就是说,公共意见的取得是前提,公众意见的理性和合法性是其交往权力效力的保障。然而,微博在这两方面都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
首先,微博信息的碎片化和去中心化使个体意见易表达、难聚合。微博中,公众意见的取得是偶然而非必然,往往须借助“意见领袖”的力量,形成“舆论波”。微博中充斥着海 1表
2、表
3、表4数据均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3年7月在北京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载于http://.
量的信息,一般性的话题难以聚拢公众的交往。取得“共识”的必经过程是主体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即相互“理解”,其基础是立足于充足理由的相互信服。而在微博中,沟通行为只是形式上的,如对信息进行评论、转发,而从效果上和本质上看,尚无法称其为“理解”。
其次,商谈民主理论的讨论方式——即批判性论辩与商谈——可能导致某些意见在实践中或者被贬低,从而不能切实接近民主的目标。这种失语现象既包括未被纳入讨论的人群,也包括那些声音最微弱、利益最得不到照顾的群体。依照“沉默的螺旋”理论,这类群体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微弱,从而可能引发“群体极化”或者“多数人的暴政”。
另外,具有独立的批判意识的个人在交往时,形成的公众意见也要具有独立性,尤其是不要受政权和组织的操纵。2012年4月发生的“护舒宝”**(微博运营商在演艺公司强势的公关压力下,被迫阶段性屏蔽微博的评论转发功能),赤裸裸地向我们展示出,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在交往活动中依然具有支配性、压迫性的地位。
要保证公众意见的合法性,就要求政治经济的强权者能在公共交往中自觉自律,话语强势一方应更加博爱、理性,主动扶持意见弱势者。然而,道德的约束力在利益面前总是显得那么薄弱。
(三)对行政和政权影响力有限 微博的兴起,显然有效地扩大了公众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间交往。而把目光从生活层面上升到系统层面之后,仍可以发现,网络上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的繁荣对于行政管理乃至政治格局的影响是有限的。而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所形成的公众意见要对国家政权一方形成影响,这恰为话语政治的最后一道程序。也就是说,公众意见能否完成从舆论向政策、法律乃至制度安排的转变,才实际上检验着“民主”的纯度。
首先,值得肯定的是,形成于网络公共领域的公众意见成为一种舆论压力,对政府部门进行监督和刺激,促使其从“管制型”向“服务型”的转变。然而,作为大众媒介的微博所进行的权力监督,只有与法律监督和行政监察协同运行,才能真正形成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否则这种监督只能造成民意的“虚假繁荣”,无异于隔靴搔痒。
其次,公共舆论必须最终形成法律,才意味着民主的落实。这是商谈民主的第二个也是最高的“商谈层次”。公共领域中的公开商谈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并能感受和辨认影响全社会的问题,以此为前提而产生的交往权力是具有合法性的。而经过立法商谈的法律才具有针对全社会的普遍约束力,才能使公共舆论达到实际的效力。非正式的政治意见必须经由规范的、体制化的途径,带入正式商谈环节——例如在我国需经由“两会”机制——才有可能转化成法律法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另外,必须注意到,不论是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系通过控制大众传媒来支持有利于自身的政治文化传播,以实现社会控制,都是普遍的做法。当今,传统媒介在社会生活和公共舆论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公众也往往更信赖传统媒介的消息及意见。微博上所形成的“公共领域”,对政治体系的影响力只能体现在局部微调。
总的来说,微博的兴起使我国公共领域得以生长和拓宽。民主政治所要求的平等、自由、独立、自主等基本理念在这里确有体现。在西方学者的理论中,民主制是分层次的,可以依次概括为:社会生活的民主、作为管理层次的民主和政治民主。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民主政治的理念必须外化成政权和政治机构的组织形式,必须依靠民主体制的支撑,才能够运行并持续下去。在我国的体制框架下,仅仅依赖微博的作用推动民主,作用可能是十分微弱的。
四、结语
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媒介的发展一方面会受到社会系统、政治系统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会深深地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从根本上说,在我国自媒体的兴起激发并强化了公众的公民意识,使自由、平等、法治、责任等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宽容的政治态度
和理性的政治思维正在公共领域中被孕育,理性的政治参与得以被培养和训练。被另外,自媒体的发展也带动了整个政治系统的自我完善。公共管理的思路和模式正在发生着从“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变,从“重管理”向“重服务”的转型。经过商谈的政策和法律也拥有了更多的合法性基础。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全面影响到了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政治制度文明三个方面,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政治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但必须意识到,尽管自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民主政治的新气象,但较之真正的民主还有很大差距。通过民主机制、运用商谈原则所形成的公意,必须被转化为政治权力,并被正确地
14执行,才算得上是公共自主的真正实现,从而真正贯彻“一切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的民主原则。这就要求商谈民主必须被建制化和法制化。只有这样,民主才能变得长效、持久,才能不流于空谈。
此外,西方学者在探讨民主的落实时,大多强调或暗含了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政治民主必须处在一个崇尚法治的国家以及习惯自由的政治文化当中。如哈贝马斯说过:“具有政治功能的公共领域不仅需要法治国家机制的保障,它也倚赖于文化传统和社会化模式的合15拍,倚赖于习惯自由的民众的政治文化。”尽管我国在民主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作为正处于改革开放关键进程中且面临着剧烈社会转型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政治文化仍属于“家长控制型”。我们距离真正的民主和高度的政治文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诚然,自媒体之于民主的进步、之于政治文明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自身局限性。但无论如何,只要网络上还存在着未受控制的交流,公共领域便有了它的立足之地,民主便始终在前进。
1415 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上海:三联书店,2003.168.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刘北成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1990版序言.
第四篇:个人微信公众平台自媒体思考方案
个人自媒体微信平台运营思考方案
1、个人定位
既然是自媒体,(山东金斧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贡献0538-6521178)我们就需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要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要做什么,在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再来决定做什么方面的自媒体!做自媒体的核心是“你帮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就越多!”
2、提供价值
别人为什么要成为你的粉丝,为什么要拥护你,支持你,所以你必须给他们一个支持你的理由!这个理由很简单,那就是给粉丝不断的提供价值。因为你在给粉丝提供价值的时候,帮助他们解决了不少问题,于是粉丝对你心存感激,就会信赖你,从而成为你的忠实粉丝,他们就会经常来看望你,关注你!
3、擅长领域
在微信平台内设专栏,同时在日常推送的图文中也提供有价值的文案输出。和阶段性的线上培训预告。
4、内容传播
创造出来的高质量内容该如何去传播?写了很多高质量的内容,却没人来浏览,没人观看,那是因为你的内容还不为人知,我们应该把自己推广出去,前期我们需要用上我们自己能想到的推广方式尽可能的让更多的朋友知道你,当知道你的朋友达到一定数量,那么这些人也会帮你推广,前提是你的内容足够吸引人,他们会主动的转载,帮你传播!
5、持之以恒
前面的4点都能做好之后你还需要有这个品质,那就是“持之以恒”,其实这四个字是打败绝大多数自媒体人,前面几天大家都兴致勃勃的写文章,做内容,由于自己的懒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到后面存活下来的人却没几个,就像卢松松,坚持了几年才有今天的成就。
6、微信公众平台的结构
内容栏目:通过文章模板的方式呈现,区分类目的更新文章内容
视频栏目:放置已经录制完成的视频课程,可以做些免费的和付费的供粉丝学习,区分类目板块来完善和美化页面。
活动专区:课程安排、活动预告、社群部落、联系方式等
7、自媒体变现方式
1、文章赞赏
2、收费课程 3、1小时约谈
4、附带产品买卖
5、平台属性所能产生的产品关联的企业推广
8、平台推广
1、写出高质量的文章,高质量是指有价值,读者能学到东西的文章,这类文章可以获得很高的转载量。记住不要写负面的带有很负能量的文章,这些虽然也有很多转载量,但是得来的读者质量太低了。
2、动用所有渠道宣传你的自媒体ID,每篇文章都要带有版权信息,也可以带些自我介绍。
3、搞些小活动鼓励粉丝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自己。
4、将微信号、手机号、QQ号进行关联撰写的文章在朋友圈多发发,也可以进入同属性的群内,用小号转载并进行评价自己写的文章,吸引其他粉丝能够观看您的文章。
5、同属性平台文章的上架及论坛等板块的转载;
6、二维码推广
9、支持方
1、微信公众平台的注册申请认证;
2、板块的搭建,需要呈现的页面搭建;
3、微信公众平台整体的设计及文章的拍板;
4、社群部落的搭建及相关页面的设计;
5、策划一场爆粉活动(有一定粉丝基数);
10、同属性平台的入驻
举例:
罗辑思维推出的“得到”app,里面可以开设专栏,在我们能够长期输出高质量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开设这个一个专栏,收取会员费用,比如下面这两个截图:
订阅1年是199元,65674人订阅,核算是1300多万。流量是现成的,主要是文章质量!当然还有很多方式可以操作!
第五篇: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公民新闻的发展_以微博为例.[模版]
NEWSWORLD 《新闻世界》
一、微博以及微博的发展
1、微博
微博就是微型博客,是继博客之后兴起的一种开放性的互联网社交服务,目前国际上最知名的微博网站是Twitter,该网站的独立访问用户已达3200万。三言两语,现场记录,发发感慨,晒晒心情,Twitter网站打通了移动通信网与互联网的界限,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其竞选期间就利用微博为自己拉选票,美国白宫、FBI、Google、福布斯、通用汽车等很多国际知名组织也通过Twitter进行营销和与用户进行互动。目前,我国著名的微博有品品米、随心微博、Follow5、同学网、聚友9911等。和博客相比,微博不要求大的篇幅,言简意赅,一般而言微博要求不超过140个字符,然而这种限制恰恰使用户更易于成为一个多产的信息发布者。
2、微博在我国的发展
2006年Twitter网站的红火刺激了国内微博的发展。例如随心微博,它的诞生受到很多喜爱简约型微博爱好者的喜爱;起家于校内网的王兴,在2006年把企业卖给千橡互动后,于第二年建立了饭否网;腾讯,一个拥有4.1亿QQ用户的企业,也于2007年8月13日建立了腾讯微博网。2009年,国内微博又开始新一轮发展,6月份开放了Follow5,8月份开放新浪微博,其中Follow5还在7月19日孙楠大连演唱会上亮相,这也是是国内
第一次将微博引入大型演艺活 动,与Twitter当年的发展颇有 几分相似。
二、微博的传播优势对网 络公民新闻的促进作用
1、网络公民新闻 公民新闻,也被称为市民 新闻、草根新闻,简单地说,公 民新闻是指来自公民的非专业 新闻报道。从广义来说,公民新 闻是指普通的大众通过大众媒 介或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
自己得到和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公民新闻出现得比较早,而网络公民新闻则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主要兴盛于网络,网络公民新闻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而兴盛。历史上最著名的网络公民新闻事件当属美国德拉吉个人博客网站,1998年这个网站率先揭露了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性丑闻内幕。此后,2005年的英国伦敦地铁爆炸案,在爆炸发生很短的时间内,BBC、TTV、《卫报》等英国主流媒体就陆续收到了来自公民的有关爆炸的图片和录像片段。这些图片和录像片段是通过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拍摄的,再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传送到这些媒体的网站邮箱中,或者通过有关博客网页直接将图片、录像片段以及那些亲历现场的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发布在网上。这样的传播途径使信息发布更快,虽然这些信息的发布者不一定是专业的媒体工作者,但这让传统媒体更加感受到非专业新闻传播者的能量,而且很多网站也感受到了网民的强大力量,并陆续在自己的网页专门开通了网友信息的专区。例如2005年10月,美国新奥尔良市遭受“卡特里娜”飓风袭击,并造成罕见灾害,CNN的网站主页上立刻增加了一个栏目——
—“公民记者”,通过这个栏目CNN网站上刊登了大量普通网民发出的有关风灾的文字和图片,真实地记录了这场灾难的全过程。
2、微博的传播优势促进公民新闻的发展
微博自身的传播特点,例如门槛低,传播速度快,语言简单明了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公民新闻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一、简单易用——
—提升了网络公民新闻的团队。博客比较强调版面的布局,但微博的内容只需要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即可,对格式、版面等方面没有要求,用户可以使用自己想用的语言,同时可以随意发挥,从这个角度来说,微博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很低。
第二、人际“圈”的影响力——
—扩大了网络公民新闻的知名度。用户对博客的关注是“被动”的,博主写出来的内容向外传播的受众并不确定,也就是说博主要传达的内容只能通过别人的传播才能被更多的人知道;而微博的关注则更为主动,只要轻点“follow”,即表示你愿意接受某位用户的即时更新信息,所以只要其它用户发布了新鲜事,大家都能在自己的微博上关注到,同时,对普通人来说,微博的关注友人大多来自现实的生活圈子, 新媒体环境下 网络公民新闻的发展 ——
—以微博为例 ■刘聚荣胡锦博
【摘要】2009年是我国微博的发展年,一时之间,“围脖”红遍大江南 北。微博作为网络公民新闻的一个平台,对公民新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关键词】微博网络公民新闻集体无意识 网络新
媒 210 NEWSWORLD
《新闻世界》
用户发表的一些言论不但能起到发泄情感,记录思想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维护了人际关系。
第三、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了网络公民新闻的民主化。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时代的记录者和关注者,从1998年的“德拉吉报道”抖出的克林顿丑闻到2005年中国“博客元年”的到来,WEB2.0已经不再是一个空泛而概
念化的前沿理念,它带给我们的将是一个真正全民狂欢时代的来临。2009年微博的兴起更是使得这种公民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达到了狂热化的程度。政府与民众,明星与粉丝之间的互动更加快了民主化的进程,不受形式的约束,简单而随性的表述方式更加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习惯,用户(作者通过新技术的使用也更加容易对访问者的留言进行回复,从而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三、微博的弊端制约了公民新闻的发展
微博的内容,观点无限制以及微博监管缺失等,给网络公民新闻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难题。
1、微博加剧了人们的“集体无意识”感。“集体无意识”是一种
群体心理现象。所谓集体无意识,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而它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正因为它有着相应的社会结构作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支柱。
由于挣脱了键盘、网线的禁锢,再加上3G 技术为手机通讯突围铺路,超便携的手机造就的新阵地,微博已成为快节奏生活中网民表达和沟通的最流行的方式,却也不可避免地使得原本已处于浮躁状态下的网民“集体无意识”再度升级。
2、微博盈利模式的缺乏也制约了公民新闻的发展。博客发
展到今天,在盈利方面还是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寻。同样,微博的兴起首要面对的难题就是如何盈利,主要是在营销模式上寻找出路,或以商家的品牌,或以事件打造,或以明星效应,或以广告的形式等,但成效甚微。例如,2009年4月Twitter 日语版中推出了广告业务,但是社交网站广告响应率一直较低,广告客户的投放都比较慎重,这种盈利模式潜力不大。目前国外的微博还没有形成规模性的盈利,而国内的微博网站也大都处于公测和用户积累阶段,谈盈利显然为时过早。那么,微博这个国内互联网上的新事物,是否最终将会在热闹喧嚣之后曲终人散?如果它消失,势必会给网络公民新闻的发展带来影响。
3、微博的监管对公民新闻的发展也带来一定影响。“微博相
比传统信息传播方式来说,速度太快了,每一个人都是准实名制的发言,怎么样保证信息安全性,我们也一直在摸索。”新浪的执行副总裁陈彤说。在国外风生水起的微博网站Twitter ,由于信息传播审核方面等问题,只能被阻在中国市场之外。事实上,除了监管方面的考虑之外,分析人士认为,到目前为止,国外的网站一旦来到中国市场,似乎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这一点已经在搜索引擎、社交网站的本土化竞争中得到了验证。
4、高度碎片化的语句也成为公民新闻发展的障碍。微博上
发表的大部分为琐碎之事,思想缺乏新意,而有的人表白心情太过矫情……微博甚至被冠以“垃圾箱”、“话唠地”、“无聊琐事当
头等大事”等称谓。这样的无聊话语只能使网络公民新闻逐渐陷入低俗状态,对公民新闻的发展不利。
四、以微博为载体的网络公民新闻如何为我所用
1、网络公民新闻开启了新的传播时代还是一场乌托邦
目前来看,对网络公民新闻持积极态度的学者在国内外都很多。例如美国纽约大学新闻系主任杰伊·罗森认为,互联网时代的网民不同于过去只是接受信息的“读者”、“听众”“观众”,他们具备更多可供选择的新闻来源,他们自我表达的方式更加简单易行。美国资深报人、媒体和公共政策中心主任泰泼斯考特断言,由于手机、数码相机等高科技通讯设备的出现,我们逐渐生活在有成千上万的公民记者的世界上。在国内,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谢新洲也认为,市民个体以微博、博客为平台,关注并参与到公共事件、新闻报道中,已在中国形成趋势。但即使有这么多的学者持乐观的态度,网络公民新闻在新的传播时代
还是一场乌托邦。公民记者素质的参差不齐以及当前微博的粗制滥造是微博面临的主要问题。在网络上,公民记者大多不是专业的新闻媒体工作人员,由于缺少专
业训练,他们提供的资料缺乏可信性,有时候还会制造麻烦。另外由于微博的门槛较低,网络上的公民记者还可以匿名。因此,公民新闻所提
倡的全民参与公正报道新闻的理念受到威胁。
2、从微博看网络公民新闻如何适应我国国情
不可否认,网络公民新闻进入中国,它有利于增强公民意识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公民素质,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目前国内微博的兴盛,微博的发展还是受到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以及其他社会条件的影响,对以微博为载体的公民新闻也是如此。我国公民新闻网的发展不能照搬国外公民新闻网的现成模式,而应找一个适合我国具体国情和互联网市场特色的模式。而且传统媒体不应该和中国的公民新闻网对立起来,相反的,公民网络新闻网应该是作为传统媒体的一种发展和补充。对于其负面影响,我们应该加以规范和管理,用正确的舆论去引导,在内容上有效调控,做到既保证公民自由充分的参与又做到遵纪守法,维护网络道德和文明。■
参考文献
①陈颖,《微博:嘈杂私语编织大众狂欢———2009年流行词盘点系列之四》 ,《文汇报》,2009年12月14日第4版②浩然,《微博客逆势而动》,《新经济导刊》,2009年第11期③周翔,《微博Twitter 前途堪忧》,《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12月25日
④刘丽清,《微博虽“微”足值道尔———微博特性之浅析》,《东南传播》,2009年第11期
⑤张名章,《网络传播中公民新闻的崛起与启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12月第4期
(作者: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网络新 媒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