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应对美国战略重心东移

时间:2019-05-12 07:58: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如何应对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如何应对美国战略重心东移》。

第一篇:中国如何应对美国战略重心东移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战略重心东移

船山护理01班

学号:20109810114 姓名:李祎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任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但是表面和平的社会和全球局势,其实质仍危机四伏。自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而且野心从未就此消停,一直想独霸世界的野心和图谋从未改变,与此同时,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迈着社会主义的步伐,一直都在稳步快速的发展,成为了最有潜力的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因此,长期以来,美国使我们中国味潜在的战略对手和主要敌手。

9·11事件后,美国借此机会加强了亚洲的军事联盟,吧包围圈由东南亚,东北亚向东亚延伸,并在东亚地区加强了对中国的兵力的部署,严重的威胁到了我国的安全,作为华夏子孙的中华儿女,我们应该主动站起来积极应对!在此,我借鉴老师上课的讲解以及自己的一点点拙见,说说我对此事件的一点点看法。

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

首先,个人认为,美国东移的调整动因有以下几点:

1、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中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

2、亚洲新兴大国的崛起,如中国、俄罗斯、印度···

3、亚太地区是美国克服眼前的金融危机复苏经济的主要依托

4、亚洲是现实和潜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焦点地区(朝鲜半岛)其次,我们说说美国在战略东移上具体的丑恶举动:

1、强化传统的盟友关系,如亚太军事基地和澳大利亚军事盟友

2、利用中国与中国周边国家的一些矛盾来挑拨离间

3、构建了“军海一体”的战略体系

4、在经济上努力推动建立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构建了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广泛的经济合作关系 牵制美国的一些主要因素:

1、大环境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潮流形式相矛盾

2、美国国内经济复苏乏力,债务纷多,政治分裂、党派纷争激烈,导致民众不满情绪

3、中国与美国的亚洲盟国(朝鲜、韩国、菲律宾)以及新的支点国家(越南、印度)的关系很微妙

4、中东与欧洲的牵制

以上个点可见,美国的战略重点,已从欧洲转向亚洲,其矛头是针对中国的。而且还告诉我们,美国的对 华包围圈已由东北亚、东南亚向东亚延伸,严重地威胁着中国的安全。

二、我们的应对之策

中国的周边形势

1、中美安全竞争加剧,引发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可能引发周边危机

2、周边国家的大选,各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变化也整体的局势有一定的加大负面影响

3、美国企图把台湾问题国际化,明目张胆地支持台独,阻挠中国的统一

应对之策

1、大力推动经贸合作,打造地区利益共同体

2、在朝鲜问题上,切实推动安全合作,努力推护地区和平

3、在台湾问题上,政府主张对台湾实行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武力解决是迫不得已的办法

4、努力提高我国的国防力量、稳定的社会政治基础和相应的经济实力

5、最重要的是我们国人要有爱国之心和忧患意识,团结一致,努力把中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第二篇:形式与政策论文-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和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之我见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和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之我见

近几年,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军事上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地提高,无可否认,中国在崛起。但是,伴随而来的是紧张的周边局势。西南方向,中东那边,美国的身影频繁出现;南边,印度和中国还有边境争端,最近几年跃跃欲试,挑衅不断;东南亚的越南、菲律宾侵犯我国领土,南海问题日益严峻;东南方向,存在台湾问题;东边,韩国频繁侵犯中国渔船,日本侵占我国钓鱼岛。种种迹象不难看出,中国周边安全局势不容乐观。

通过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如何看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以及《时事报告》等书籍资料不难看出:我国安全环境没有明显改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

而在新一期《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报告》也指出,2011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五大基本特征:朝鲜半岛局势陷于僵局,海上问题矛盾激化,美日同盟关系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军备竞赛,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分析如下: 一、六方会谈在韩国现政府任内恐难恢复。尽管朝鲜对朝韩、朝美关系采取新的柔和姿态,但在美、日、韩三方的阻碍下,朝韩关系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缓和。

二、周边国家联合利用安全议题制衡中国。菲律宾和越南在南海问题上态度强硬,中越、中菲之间的摩擦不断,冲突升级。中国航母的试航进一步引起周边国家的警惕和关注,周边国家试图共同制衡中国。

三、震灾揭示日本外交同心圆,美日同盟继续强化。东日本大地震发生灾后国际救援行动和日本接受救援的情况,清晰地反映出日本对外关系的亲疏排序,日本选择国际援助的态度充分显示了其 “远交近攻”策略。

四、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刺激,地区军备竞赛加剧。随着中国实力的上升,绝大多数周边国家对中国的防范明显增强,中国虽然能一再宣称自己的军事现代化是防御性的,但是周边国家的军费开支持续增长,这将损害国家间安全互信的建设。

五、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地区化扩展。未来,非传统安全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将显著上升。

表面上看,只是周边国家影响着中国的周边安全,但是,事实上,它们的背后都有着美国的影子。我认为,尽管我国一直强调平崛起的理念,但美国依然如此频繁地出现在我国周边,是因为惧怕我国的快速崛起将会影响它在东南亚的利益,削弱它的海上优势,降低它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矛头直指中国。为了规制中国的崛起,美国将对其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进行升级,强化美国与各亚洲同盟国的联系,加强梯队之间的多边合作。强势推进TPP框架协定,打造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积极参加东亚峰会,塑造亚太多边结构,美国加入东亚峰会很可能削弱中国影响力,将利用议题改变峰会定位,南海问题将面临多边压力。

毋容置疑,美国战略重心东移,联合我国周边国家影响我国周边安全意在压制中国。我国如何处理周边关系和控制周边局势变得尤为重要。

我认为,可以从如何应对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和如何塑造稳定周边环境这两方面考虑。

一、合作与遏制,应对美国战略重心东移。首先是从国家利益考虑,我们目前实力不如美国所以不能硬拼。应采取合作与遏制的政策。一方面,力争中美关系平稳发展,增强中美战略互信与合作,把美国对华战略的破坏性减少到最低限度,以利于我们的和平发展大局。另一方面,对美国的遏制行为,应有清晰的认识和有力的应对措施,不能任由美国胡作非为。

二、以政经合一的方式管控周边局势,塑造稳定周边环境。一方面,要建立多层次的安全等级秩序:以多个次区域为依托点的周边外交;采取合作性参与战略;建立均衡的地区秩序。以实现维持地区稳定,扩展中国利益,周边国家受益,容纳美国利益的目标。以此来增强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加深与周边国家的经济依存度,同时也应使它们认识到,做中国的邻居是安全的。另一方面,对肆意侵犯我国领土的邻国及其合作者应采取强硬态度,可实施严厉经济制裁措施,捍卫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总得来说,我认为,中国应以“刚柔并济”的策略来维护我国的周边安全。中国要发展,中国要崛起,必然会引起一些妄想称霸世界的国家或联盟的警觉,而且它们必然会采取一切措施来遏制中国的发展,中国要想强大,要想不再受到欺压,就必须克服万难,坚定不移地发展。

中国必须崛起!

第三篇:形势与政策-美国战略东移与中国周边安全

美国战略东移与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文献综述

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由来已久

前苏联在“美苏冷战”落败后,美国克林顿政府就开始运筹对亚太地区战略重心转移,在《美国东亚战略报告》中明确地规划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目的。“9.11”事件使小布什政府把重心主要转移到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伊斯兰主义,对战略东移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美方全方位布局亚太地区

奥巴马上台以后,美国政府对“战略东移”的计划加快了进程。对亚太国家和地区巧妙利用各种手段与之搞好关系,同时增进同盟国家关系,对中国的崛起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主要表现有:

1.美日关系:中日“渔船事件”、“钓鱼岛争议”产生摩擦后,美日举行了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

2.美韩关系:签署了关于国防合作和战略同盟等一系列文件,美国承诺向韩国提供安全保证。在朝韩“天安号”事件后,美韩连续9次举办大规模联合军演;

3.美澳关系:签署了一份永久性的驻军协议,并增加在澳的美国驻军,这是美军史上首次长驻南太平洋地区;

4.美印度关系:在全球安全、人类发展、经济和科技等四个领域重点深化合作,并建立双方“战略对话”机制;

5.美越关系:美国军舰访问越南的频率越来越高,意在与越成为伙伴; 6.美印尼关系:在贸易、投资、能源、国家安全等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合作,以巩固和加强两国在未来的合作;

7.为防止在新一轮全球经济整合中被边缘化,奥巴马政府首次以成员国的身份参加第六届东亚峰会;同时,美政府想通过TPP协定到达分享亚洲经济发展成果并可以制约其他经济竞争对手。

8.美海军11艘航母中有6艘部署在太平洋,这可见美国的大型武器装备已向东转移,也是战略重心转移的一个重要特征!

三、中国周边安全日益严峻

中国的迅速崛起是促使美国战略重心加速东移的重要原因之一,但给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中国与周边国家产生矛盾或摩擦时,美国就加入其中搅乱并恶化局势,无形中加剧了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安全危机。当然,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也并非全是对中国的挑战,其中也蕴含着部分机遇,意图发展本国经济。对此,中国政府保持头脑清醒,静观其战略东移新姿态。

以上阅读参考资料出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感想

在我看来,美国全球战略东移是美国的一项长期的战略决策,而且在扎扎实实地推进,而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是虚张声势和虚多实少。但也不要过分地估计它对中国国家安全和利益的威胁和损害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我们必须冷静地对美国做出恰当的估计,提出积极稳妥的应对之策,既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核心利益,又要力推中美关系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去剖析当前的美国内部的形势。从2008年以来,由于金融危机,如今美国经济确实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但我们可以从以前美国应对几次的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措施看出,美国的修复能力和创新能力很强。从目前情况看,美国的经济不会出现再一次跌倒谷底的状况,只是在慢慢的复苏,而不是继续衰退。这就是说,美国仍将长期是我们的主要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以及外资和科技引进的主要对象国。

其次,我们可以肯定,美国称霸全球的野心不会改变,从根本上说,它的全球战略重心是它称霸全球战略的需要,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全球政治、经济的重心正在移向亚太地区转移。为了维护它的霸权地位,美国必须做这样的调整。因此,不能说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就是为了遏制中国,但中国是美国为了维

护霸权而确定的主要遏制对象。不管美国领导人口头上如何否认,但事实胜于雄辩。

最后,再进行美国战略东移的内容的剖析,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不限于军事战略,还包括外交、经济、意识形态,是全面转移。这是希拉里多次公开讲的,同时中国很多军事专家也指出“美国战略东移不是军事秀,是从六方面遏制中国”。我认为美国在很大程度上不敢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因为世界的其他国家绝不会希望美国打败中国而更强的称霸这个世界,如果美国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上升到战争状态,很多国家以及联合国安理会绝不会对美国这种蛮劣的行为袖手旁观,视若无睹的;又万一是中国打败了美国,那么美国将会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来修复战后的惨淡经济,所以美国是没有那么大的胆去赌这一把的。

美国战略东移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构成很大的威胁,中国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维护国家安全。我觉得中国应该制定“紧”和“放”这两种策略。首先“紧”就是我们要意识到美国带给我们的威胁,我们也加紧步伐采取强硬措施应对这些威胁;“放”就是大胆放手与美国在更大范围内接触,对话和交手。

对于“紧”这个政策,我觉得应该从中国要不要结盟这方面入手。中国军事专家钱文荣指出:“我们如果翻开中外历史,无论政治、经济还是军事领域,西方国家无不实行结盟。形式上有条约式同盟,有无条约结盟。中美之间当时联手对付苏联,美国也是这样看待我们。我们要改变不结盟政策,但并不需要公开宣布取消这种政策。我们必须要考虑结盟问题。否则在今后的战争当中,无论政治对抗,还是军事对抗,光靠单打对付美国构建的全球联盟网,我们根本不可能战胜。”我认为这种说法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毕竟中国现在无论在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上与美国都是有一定程度的差距的,而我们可以与周边的国家形成一定的合作关系,无论是军事交流还是经济来往,这样便可以弥补这个中美在综合实力上的差距。我也翻开一下历史来佐证吧,自从1972年中美关系的大门打开之后,尽管有反复和迟疑,双方的关系还是在对抗苏联的基础上,逐步深化的,尼克松将中国定位得很清楚,在冷战的东西方对砍之下,一个强大的中国是符合美国的利益,因为面对苏联的战略安全压力,中国是美国地缘政治上,意义重大的盟友。反过来,把当时美国与苏联的战略环境复制到现在的中国与美国战略环境也并非不合理,至少这个合作盟友的经验是可以值得去借鉴的。

而对于“放”这个政策,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国接触,对话和交手:要让美国看到与中国合作的重要意义,远远超过与中国恶斗的意义。中美关系十分重要,所以要继续做美国的工作,如果美国不参与,针对中国的任何纵横关系就无法形成。但是我们也不要对美国抱太多的幻想,我们要考虑把美国挑拨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关系问题,与中美关系领域内的其他问题(金融、贸易、反恐、联合国多边合作等)联系在一起来处理,你在周边挑衅我,那么你在其他领域将会付出代价的。

现在再进行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分析,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的有俄罗斯,巴基斯坦,韩国,朝鲜等国,而关系紧张的则有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关系由恶化转暖的有印度,澳大利亚。美国肯定是从与中国关系紧张的那些国家下手,在那些国家布署下军事等战略,有可能还会在文化上同化那些国家,使得他们皈依美国,但是这样做自然也会有它的缺点了,一旦有部分人接受不了美国这种文化的侵略,肯定会起来反抗。但是中国的做法就不能这样了,我们必须在尊重各自的文化上和周边的国家进行经济往来和经济支援,只能让各国去感受我们国家的文化,不能把文化硬塞给他们,这样形成的关系是良好的,持久的。这样一来,如果万一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挑衅威胁,中国的“盟友”肯定会比美国的盟友给力的。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其实与美国的战略东移是有一定程度上的联系的,关键是中国如何去趋利避害,排除艰难,扫除障碍,把不利的形势转化成有利的条件。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为我们国家承担这样的压力,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保障国家的内部环境的稳定,不要寻畔滋事,挑战国家法律和安全。有句成语说得好,唇寒齿亡,意思就是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国家和人民的关系就是唇和齿的关系,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依相存。

第四篇: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以及中国的应对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以及中国的应对

一、朝鲜炮击事件

最近一段时间,朝鲜半岛局势波诡云谲,风云变幻,美方表示愿意在六方会谈的框架内,重新开启和朝鲜的谈判,而朝鲜则表示,愿意有条件的重回六方会谈。就在人们都以为似乎看到了半岛无核化进程曙光的时候,2010年11月23日,北京时间下午2:30,朝鲜向正在美韩联合演习的延坪岛倾泻了200多枚炮弹,4死18伤,而后,韩国也回击了80多枚炮弹。事情的起因是,朝鲜认为韩美联合军演(护国演习)向朝鲜海域投掷了炸弹,朝鲜上午电文警告后,下午就炮轰了韩国。事件发生后,韩国总统李明博声明勿使摩擦扩大;中国的态度一如既往,希望各方保持克制,多做有利于半岛和平稳定的事。美国目前为止,没有公开的表态。

就炮击事件国际对此次意图有两种目的假设,第一,稳定政权。金正日由于健康问题急于让儿子接班,近期授金正恩大将军衔,但其军龄几乎为零为空降军衔。或已因此引发其他权势人物、军队成员或政治精英的不满产生内部冲突。此次炮击事件很有可能是金正日有意图将内部异见转移到假想的外部威胁,以提高金正恩的军事威信巩固政权。另一方换取利益。朝鲜勒索国际社会的故技重施,几十年来,朝鲜领导层如有所求,往往采取先挑衅再妥协的套路,此次目的要胁重开六方会谈,朝美对话以经济谋援助以及在未来在核化谈判中增加筹码。

二、炮击事件背后的角力

主流媒体目前基本认为,这是朝鲜为了国内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一次军事挑衅,也有人认为朝鲜是为了将美国拉到谈判桌而进行的一次军事冒险。但是,置于整个国际大环境和微妙的东北亚地区的局势之中来看待,此次炮击事件决不是一次孤立的军事冲突,也不是一次孤立的政治事件,其背后依旧是受到一只“看不见得手”在操纵,实质上折射出美国“重返亚洲”的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战略。

朝鲜炮击事件,不仅仅为朝鲜增加了朝美对话以及核谈判中朝方的筹码,同样也为美国提供了名正言顺加强朝鲜半岛以及东北亚地区的军力的借口。韩朝炮击事件并非偶发,这与美国一度干预朝鲜半岛局势及美韩在朝鲜边境不断举行的挑衅性军演有关,结果或符合美国的预期。目前美国宣布出动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搭载75架战机与6千多名官兵,准备加入28日开始的美韩联合军演。以捍卫区域稳定之名,美军要重返亚洲。

三、重返亚洲战略

奥巴马政府东亚安全战略的重点是“重返亚洲”。从2009年7月希拉里·克林顿在东盟地区论坛上高调喊出美国要“重返亚洲”以来,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一路高歌猛进,并于此后出台了一系列为之服务的外交政策与步骤。

1、全面提升和东盟国家的政治和安全关系。

不仅启动了“美国-东盟首脑峰会”机制,还进一步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的军事、政治和伙伴关系。这些关系包括:

解除对印度尼西亚特种部队的制裁,开始发展与印尼的军事合作关系; 高调支持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

2010年9月派出航母与越南进行联合海军演习,美越军事关系得到了实质性发展;

美国宣布向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出售先进的武器和提供军事技术支持;

支持老挝和柬埔寨的湄公河开发计划,支持东盟成员国在湄公河利用上和中国较劲。

尽管东盟国家与中国在部分对美出口产品上存在重叠,但美国绝口不提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只将贸易保护主义对准中国,而对东盟进口产品采取宽松政策。

2、在朝鲜半岛事务和朝核问题上加强美国的军事应对方案,重新夺回美国的主导权。

从2009年以来,美国不仅与韩国政府磋商推迟原定2012年转交的战时美韩同盟的军事指挥权,而且把原来应对朝鲜“入侵”的军事作战方案“5029方案”升级为危机事态时美国和韩国对朝鲜直接的军事干预、甚至占领方案。在外交上,美国拒绝与朝鲜进行任何直接的双边对话,并在今年7月宣布了新的对朝金融和经济制裁措施。目前,美日韩有关六方会谈的立场重新高度一致,强调在朝鲜作出任何实质性的弃核措施、或者就“天安”号事件公开道歉以前,三国将不会重新恢复参加六方会谈。

3、利用“天安”号事件,强化美日和美韩同盟,突显美国的军事同盟义务。

“天安”号事件无疑成为了今年美国“重返东亚战略”的重要机遇。奥巴马政府不仅利用“天安”号事件向朝鲜施压,而且全面提升美韩军事同盟关系。

今年7月,美韩宣布在黄海进行包括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在内的联合军事演习,以便向朝鲜释放美韩不会纵容再一次发生“天安”号事件的决心。

10月24日,韩国政府已经宣布将“积极考虑加入”美国在东亚推动数年的导弹防御计划。“天安”号事件也打击了原本想要争取在冲绳美军基地进行重新调整的日本鸠山政府。

在今年6月初鸠山政府下台之后,新上台的菅直人政府在普天间基地转移问题上,完全屈服于美国按照原有日美协定处理的指示。在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中,美国迅速表达了美日同盟、美日安保条约“涵盖”钓鱼岛的立场。

美日在今年10月宣布了要在12月专门就日本的离岛安全进行联合军事演习。

10月24日美日外长会晤中,提出了要在美日之间签署专门就中国问题加强美日军事、情报和经济协调的新协议。

4、奥巴马政府竭力宣扬美国将会坚定地帮助东亚国家应对和防范所谓的“中国威胁”,强调美国在地区层次上应对“中国崛起”的安全义务。

今年美国围绕所谓的“中国问题”,向东盟、韩国和日本等国表达美国可依赖的、强大的军事、外交与同盟责任。奥巴马政府不仅通过进一步密切与印度的关系、“重启”美俄关系来主导亚太均势格局的重组,更通过一连串的双边和多边军事演习和密切军事关系的举动,来强调美国所谓不会忽视“中国影响力上升”的信息。为此,美国高调介入南海事务,宣布美国在南中国海有“国家利益”;在黄海军演问题上,坚持要派航母的态度,宣扬美国不会接受由中国来划定美国在东亚的“航行水域”。美国的媒体和美国军方人士,更是高调宣传中国军事力量现代化以及中国军事实力上升带来的“不确定性”。虽然民主党政府在本次中期选举中受挫,但其“重返亚洲战略”已经基本成熟。

四、“重返亚洲”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奥巴马政府的东亚战略,实质上是担心美国自身实力的下降与近十年来将主要的精力投放于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所导致的东亚国家对其出现的战略游离,当然这也与十年中中国经济的腾飞与不断努力促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密不可分。美国试图通过借助“中国威胁”,打破东亚国家与中国因经济的密切依赖关系所导致的“亲近”。

但是这一炒作并不会从实质上影响中美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虽然中美双方在人民币汇率和双边贸易问题上存在争执,奥巴马政府尽管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华强硬,但在却无法割断两国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美国此次中期选举中,数十位美国民主党议员候选人在选举造势中频频引用“中国因素”,渲染美国再不好好解决经济问题,将面临在经济竞争力上被“中国超越”的困境。中期选举中的“中国因素”,其重在强调中国经济的竞争力,而不是主要着眼于中国的“军事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期选举的结果很可能让奥巴马政府在对华经济政策上继续保持“施压态势”,但也有可能导致双方在东亚区域安全以及双边军事和政治关系上进入一个新的对话期。今年10月28日希拉里·克林顿在檀香山就美国东亚外交发表的讲话表明,奥巴马政府的东亚战略已经基本成型。在美国占据强大军事和战略优势、又通过“重返东亚”的高调行动巩固了其在东亚的外交和政治主导地位之后,美国未来的东亚战略将进入稳定期。

五、中国对“重返亚洲”战略的应对策略

回顾历史,美国与前苏联争霸,美国不是胜在军事而是经济。所以当下,冷静应对美国的挑战,在捍卫中国国家主权、领土领海完整的核心利益上针锋相对、绝不妥协,同时一如既往发展经济不动摇。只有经济的发展,才能在中美未来的博弈过程中让中国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提高警惕,严阵以待,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

面对美国“重返亚洲”的东亚战略,我们不仅要战略深思,要加上连同必需、可行、慎重而又坚决的战略和政策调整,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适当改变战略关注和政策努力过多地集中于对美关系的倾向。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外交到现在已经有了30年了,就是全方位的稳定。中美在东亚新一轮角力的一个特点是,中国处于守势,而美国处于攻势。中国虽在地缘上占有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在这一地区实力较弱,活动范围有限。一些国家过去就曾对中国疑虑重重,现在的疑虑并没有完全消除。中国迅猛发展所引起的“中国威胁论”仍然是一些国家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因此,如何消除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疑虑,便成为中国对亚洲工作的重点。中国应当通过与东亚国家加强合作、促进交流、建立互信,逐步消除国家关系中的消极因素,对于一些领土主权的争执,尽力把纷争对国家关系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从而应对美国的战略压制。

第五篇:亚太新形势与中国的战略应对

亚太新形势与中国的战略应对

一、当前亚太形势的主要特点

1.亚太尤其是东亚经济发展态势总体向好,在世界各大地缘经济“板块”之中可谓“风景这边独好”。自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尽管日渐受到西方发达经济体金融与债务危机“外溢”的连累,但亚太国家与地区靠扩大内需和区域内合作实施发展“转型”,使得亚太尤其是东亚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得以增强,以中国、印度、东盟为代表的亚太新兴经济体继续群体性成长,亚太的国际战略地位也进一步提升,其地缘经济与政治影响稳步扩大,在此背景下,国际舆论持续热议“世界权势东移”和“亚太成为新的世界重心”。

2.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交织扎堆,亚太安全形势难以乐观。传统安全挑战包括领土尤其是海洋权益争端突出,地区热点较多,朝鲜半岛仍然处于冷战对峙状态,印度与巴基斯坦继续核军备竞赛,区内一些国家之间“战略互信”匮乏,相互猜忌与提防的“安全困境”突出,加之美国借“重返亚太”战略推波助澜、拉帮结派,致使亚太安全形势十分严峻而且复杂。

非传统安全挑战则主要包括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与民族分裂主义“三股势力”兴风作浪,重大自然灾害、极端天气和传染病等的严重危害。可见,亚太安全形势不仅与亚太经济形势形成强烈反差,而且对后者构成极大的制约。

3.区内外大国与国家集团纷纷加大对亚太“经营”的投入,亚太大国博弈激烈复杂,亚太格局深刻演变。亚太主要力量包括美国、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东盟六方,以及“中等国家”澳大利亚、韩国与巴基斯坦等,这些主要力量之间合纵连横,在不同议题中形成不同的“排列组合”,彼此之间互动错综频密。

4.区域与次区域合作日渐加深,多个多边机制并存,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区域合作机制主要有亚太经合组织APEC(21个成员国)、东亚峰会EAS(18个成员国)、东盟地区论坛ARF(27个成员国)等,以及美国极力推动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现有11个国家参与谈判)。次区域合作机制主要有东盟ASEAN(10个成员国将于2015年建成“共同体”)、东盟与中国10+

1、东盟与中日韩10+

3、南亚区域合作联盟SAARC(8个成员国)、中日韩三国合作、太平洋岛国论坛(15个成员国)、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6个成员国)等。另外还有影响力逐步增大的非官方机制,包括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即所谓的“亚洲安全会议”)、中国海南博鳌亚洲论坛等。

5.亚太秩序呈现“二元结构”,区域博弈在较大程度上体现为中国、中国的邻国与美国三方之间复杂互动的“大三角”。所谓“二元结构”,即亚太国家之间经济合作加深与政治安全分歧严重并存,不少国家在中、美之间“脚踩两条船”,并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经济发展靠中国”与“安全保障靠美国”。所谓“中邻美大三角”,亦被称为“中美邻”,但“中邻美”的表述要更为准确,因为亚太尤其是东亚主要是由中国及其邻国组成的,美国不过是“第三者”而已。

在“中邻美大三角”之中,存在着三组双边关系,分别是随着中国加速崛起而变得复杂的中邻关系,随着美国加紧“重返”而变得微妙的美邻关系,以及随着中美力量对比差距不断缩小而变得敏感的中美关系。应该说,在“中邻美大三角”中,中邻关系是“内因”与“主要矛盾”。

二、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就机遇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而:一是中国经济比较优势相当突出,对亚太各国的经济吸引力、对亚太经济秩序的塑造力稳健增强。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GDP总量2010年已位居世界第二,已成为诸多亚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成为区域经济合作的推动者与引领者,成为亚太经济的主要“引擎”与“磁场”。例如,中国十大贸易伙伴中就有8个来自亚太地区。二是中国政治优势日渐显现,中邻互鉴交流加深。以改革开放与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影响上升,加之亚太的构成主体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对外一贯坚持尊重国家主权与不干涉内政原则,始终致力于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整体权益,因此,中国在亚太发展中国家中的政治影响力趋于扩大。三是中国与亚太其他国家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与命运共同体,这有利于拓展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包括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共同防灾救灾、共同打击海盗等。四是中国顾全大局与严格自律的对外战略取向逐渐在亚太赢得人心。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坚持首先以和平与谈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主张弘扬包容互助的“亚洲精神”与构建“和谐亚洲”,通过和平发展的“言”(政策宣誓)与“行”(外交实践)并举,较好地缓解了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产生的疑虑,争取到了越来越多邻国的理解。

就挑战来说,亦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而:一是中国与一些邻国存在边界与海洋领土争端,特别是大量岛礁被邻国侵占,维护领土完整形势严峻,其中钓鱼岛、黄岩岛、南沙群岛争端尤其突出。二是国家统一面临“台独”、“藏独”与“疆独”威胁,台湾当局企图将两岸分治与所谓的“事实台独”永久化,在亚太地区图谋扩大“国际生存空间”,美国亦顽固坚持“以台制华”。境内外“藏独”与“疆独”势力加紧勾连,分别通过僧人“自焚”与恐怖活动等制造事端。三是非传统安全威胁趋于上升,尤其是跨国严重自然灾害防不胜防,跨国有组织犯罪愈演愈烈。四是美国执意将战略重心“东移”亚太,“重返”亚太紧锣密鼓、多管齐下,着力利用中国与邻国的矛盾,实施其所谓“巧实力”与“再平衡”,不仅使得中国与某些邻国的矛盾复杂化,而且加剧了中美亚太地缘战略竞争态势。对此,美国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2011年11月《外交政策》上发表了“美国的太平洋世纪”的长文,声称“今后十年美国外交方略的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将是把大幅增加的投入—在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而—锁定于亚太地区。”

三、中国亚太战略的目标

目标有两种划分.第一种是总体与局部目标.第二种则是不同时间段的目标。

按照第一种划分,首先,中国亚太战略的总体目标有三,依次为:为中国崛起与和平发展营造和平稳定有利的亚太战略环境,使得中国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未来五到十年能够继续集中精力从事国内发展和改革;维护中国的统一、领土完整与国家安全,破解来自亚太方而的安全挑战与威胁;成为亚太关键大国,增强对亚太秩序的塑造力,推进和平、安宁、繁荣、包容的“和谐亚太”建设。其次,中国亚太战略的局部与各领域目标,主要包括五点:经济发展目标,即与亚太各国实现经济互补互利,获取亚太资源与市场,成为亚太经济的中心之一;政治与安全目标,即压缩“台独”国际空间,为国家最终统一创造条件,全而压制与遏制“藏独”、“疆独”分裂势力,有效维护海洋领土主权及海洋权益,与亚太各国和平共处,成为亚太安全的重要维护者;文化与软实力目标,即扩大中华文化的亚太辐射力,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区域合作机制目标,即成为亚太各类重要机制的参与者,成为东亚合作的引领者,防比被恶意竞争者在机制构建过程中所排斥与排挤;生态环境目标,即与亚太各国共同减缓气候变化影响,共同防范与应对重大自然灾害。

按照第二种划分,亚太战略目标又包括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分别为:近期目标(未来五年,2013年至2017年),为中国的“十二五”等规划的顺利实施营造总体安宁有利的亚太环境,防比亚太地区热点失控,增强危机管控与热点掌控能力;中期目标(未来十年,2013年至2022年),通过经营亚太以维护并延长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国内实现全而小康创造有利的亚太环境,着手妥善解决与邻国的领土争端,并在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成为亚太强国;远期目标(新中国建国一百周年与本世纪中叶,2049年至2050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完全统一、中国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亚太环境,成为和谐亚太的捍卫者。

四、中国亚太战略的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当代中国内政外交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其核心是辩证法,既强调统筹兼顾,又注重突出重点。谋划中国的亚太战略,需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以下六对重要关系。

1.亚太战略与对外总体战略的关系,即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指导中国对外总体战略的和平发展道路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针,无疑将指导中国的亚太战略,而和平发展道路能否走得通、行得远,也首先取决于其在亚太地区的实践。至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方针,也主要将在亚太地区经受新的检验。

2.利益与道义、实力与道德、捍卫拓展自身权利与承担地区责任的关系。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亚太战略将不搞唯利是图与唯我独尊的霸道,而是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战略文化的精髓—务实王道,坚持“义利兼顾”、“德力俱足”、“权责匹配”,中国谋求的是战略主动权而非“亚太主导权”,强调应由亚太各国“共同与集体领导”,反对自以为是与自封的“独家领导”。

3.软与硬、柔与刚、恩与威、文与武的关系。强调软硬兼施、刚柔并济、恩威并用、文武并举,具体到亚太战略,就是既要有外交周旋,又要有军事斗争的准备与决心,对善邻应柔和,对恶邻则应硬朗。应澄清外界对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误读,强调中国的和平发展绝不排斥武力自卫。

4.长与短、强与弱、优与劣的关系。既要扬长避短,更要扬长“补”短。中国在亚太的长处、强项、优势主要在经济领域、陆地事务与陆权方而,短处、弱项与劣势则主要在安全领域、海洋事务与海权方而,中国的亚太战略应统筹经济与安全、着力强化安全;统筹陆权与海权、着力强化海权,进而成为全而、均衡、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真正的亚太强国。

5.维权与维稳的关系。“维权”即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维稳”即维护亚太地区和平稳定,二者都是中国亚太战略所需要的,但彼此之间也存在着潜在的矛盾,若处理不当容易顾此失彼。中国既要防比片而强调“维稳”,以致牺牲“维权”并最终影响外部环境乃至国内社会稳定。又要防比一味强调“维权”,以致操之过急、欲速不达、因小失大。因此,应以“维权”为优先,同时兼顾“维稳”。对此,习近平同志于2012年7月7日在“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指出,“中国将继续妥善处理与有关国家的分歧、摩擦,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共同维护与周边国家关系和地区稳定大局。”

6.统筹中邻、中美与美邻三组关系,兼顾合作与竞争。既要防比激化中邻矛盾,被美国渔利;又要避免中美对抗,被邻国利用;还应善于把握美邻矛盾,防比美邻“联手对华”。在这三组关系之中,对中国的亚太战略而言,第一位的应是妥善处理中邻关系。而处理中邻与中美关系,则应两手并用,既要全力争取合作,又要正视合理竞争、预防恶性竞争。

五、中国亚太战略的主要手段

1.坚持“扬长”,扬经济之长,进一步发挥自身经济优势。应就共同应对持续不断的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与亚太尤其是东亚、南亚各国扩大合作,稳步建立东亚货币金融体系,扩大人民币在亚太的影响力。加快实现与周边陆地及海洋邻国在交通、通信、能源输送等基础设施上的互联互通,使得“条条道路通北京”,促进亚太尤其是东亚、南亚各国经济深度相互依存并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将亚太作为“走出去”与资本输出的重点之一,通过国内产业升级转移、服务业“外包”等,为国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服务。稳步推进与亚太国家的自贸区建设,预防美国主导的TPP严重干扰东亚区域合作。善于运用市场、投资、金融、信贷、旅游、对外援助、外汇储备等经济杠杆,对中邻经济合作适度设置必要的前提条件,防比某些国家一而捞取与中国经济合作的好处、一而侵占中国的安全利益。

2.抓紧“补短”,补安全之短,大力加强安全能力建设。应大力宣扬与践行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提倡共同安全、合作安全、综合安全,探讨“亚太安全共同体”。坚持优先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国家间的领土与海洋争端应由直接当事方通过双边谈判和平解决,防止“第三者插足”。重点开展非传统安全区域合作,逐渐增加对地区安全公共产品的提供,包括联合救灾、跨境河流与国际水域联合护航、专业人员培训等,承担力所能及的“大国责任”。稳步推进军事现代化,通过联合军演等增强实战能力,在海洋领土主权受到威胁时毅然反击,形成有效可靠的威慑力。通过对自身安全能力及亚太安全事务持续不断地投入,逐渐破解亚太安全与经济秩序脱节对立的“二元结构”,逐渐改变所谓“亚太安全靠美国”的被动局而。

3.“攻心为上、怀柔善邻”,加强政治互动,注重文化感召,强化对亚太各国的软实力与吸引力。应就治国理政经验、国际金融危机反思、新自由主义批判、亚太区域治理、发展模式与道路、“良政”与“善治”、人权保障与维护社会稳定、网络虚拟空间管理等,与邻国扩大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求同存异,顺势适当推介推广“中国经验”。促进与亚太国家的教育、文艺及宗教交流,扩大民间与地方的交往,稳步增加亚太国家来华学习的留学生人数,妥善推广“孔子学院”、“孔子学堂”及中国文化中心,使中国成为亚太各国大众“向往”与“神往”的国度。

4.“积极塑造、主动引导”,推进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参与区域合作要心中有数,应本着“以我为主”、“对我有益”与“互利共赢”的原则,分清主次轻重。其中,东亚合作重于亚太合作,双边合作优于多边合作。坚持东亚峰会EAS的经济属性,反对将其政治化或搞对抗;重点深化中国与东盟10+1自贸区建设,稳步推进东盟与中日韩10+3机制构建,加快中日韩三国合作,优先商签中韩自贸区协定。

5.强化海洋能力,重点拓展海权,建设“海洋强国”。对此应三管齐下:一是加强与改进“海洋外交”,适时调整处理周边海洋争端的十二字方针(“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坚持“主权归我”,适度“保持争议”,抓紧“自主开发”,强化“危机管控”。分类处理南海争端,坚持双边渠道进行岛礁归属与海域划分,可考虑多边协商来保证航道通行安全。二是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与科技,逐步扩大海洋能源与资源获取,对此,中国的“十二五规划”(2011年至2015年)已明确提出要“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强调“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三是加快推进海军现代化与立体化建设,坚决并有效维护海洋安全。加快包括航母在内的远程投送打击能力建设,增强对近海四大海域包括黄海、东海、南海与台湾海峡的制海权,确保海上战略通道畅通,破解所谓的“马六甲困境”,突破西太平洋所谓第一与第二“岛链”的对华封锁,稳步进入太平洋纵深与印度洋。

文章来源:《求知》2013年第2期

下载中国如何应对美国战略重心东移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如何应对美国战略重心东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的战略应对战略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的应对战略 曹丽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南京210044 【摘要】:气候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议题之一。气候问题不仅......

    美国重返亚太地区 中国的应对(五篇材料)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新动向和中国应对 亚太地区对美国而言并不陌生,二战时期这里曾是它与日本战斗的太平洋战场,冷战时这路是欧洲以外的另一个对抗前沿,并且爆发了一场热战——......

    战略管理工作的领导力重心是什么?(合集5篇)

    战略管理工作的领导力重心是什么?中国管理学界流传着四句话:“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前途、细节决定成败、战略管理决定命运”。战略管理是决定命运的关键。哈佛商学......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及应对战略[小编推荐]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新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提升,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对于中国目前的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陶瓷进入美国市场的竞争战略

    中国陶瓷进入美国市场的竞争战略 中国的陶瓷业历史悠久,传统陶瓷产品的基础外还应坚持发掘消费者真实需求为关键来开发符合其现代消费群体的陶瓷产品,提高欣赏性,向符合现代潮......

    美国邮政局战略分析

    美国邮政局战略分析 陆丹 (盐城工学院管理学院,物流管理122,学号1210406214) 一、美国邮政局概况 美国邮政署(英语:United States Postal Service, USPS),亦称美国邮局或美国邮政服......

    美国的南海战略范文合集

    参考消息网7月11日报道 外媒称,美国正在采用新的军事战术遏制中国在南海缓慢但稳步推进的领土主张,其中包括更积极地使用监视飞机,以及在争议海域附近进行海上活动等。据英国《......

    美国宽带战略点评

    美国宽带战略重点扶持偏远地区 中国信息产业网-人民邮电报 | 2011-11-16 15:00:02标签:宽带[导读]美国一向被认为是科技业的领头羊。早在1993年,克林顿政府就将“信息高速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