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和谐拆迁模式的构建与实现
关于和谐拆迁模式的构建与实现
一、引
言
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征地拆迁量呈逐年增大之势。拆迁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矛盾纠纷,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近年来各地因房屋拆迁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已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协调城市发展与群众利益这对矛盾,成为政府在拆迁工作中所面对的和必须认真解决的难题,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目前的拆迁问题,创新思路,多着并举,真正推动依法拆迁、阳光拆迁、和谐拆迁。
二、近年来房屋拆迁工作综述
十多年来,我市房屋拆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98年至2001年,城市建设的重点是鼓楼中心区的改造,共实施近30万平方米的拆迁,动迁约3500户。2002年,围绕创建省文明城市、省卫生城市,重点实施了鼓楼东西路改拓建工程,共实施拆迁16.4平方米,动迁1100户。2003年,城市建设重心向东部新区转移,拆迁主要征收集体土地上的房屋,间以老城区部分地块的零星改造。房屋拆迁补偿按照“市场化”要求组织实施,结束划分区位政府定价方式。2006年,东部新区二期工程拆迁启动实施,对征收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比照国有土地上的房屋进行市场化评估补偿。2007年,城市建设中心向北部转移,兼顾实施老城区改造,集体和国有土地上的房屋拆迁兼而有之。
在我市城市房屋拆迁和土地利用过程中,基本上采取政府主导方式,由土地储备中心担当拆迁人,对拟改造、拟上市地块实施拆迁,从而有效避免了由开发企业担当拆迁人而出现的操作不规范、补偿不到位等问题,相应减少了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发生。在多年的拆迁工作实践中,总结和积累了不少和谐拆迁的经验。
一是构建了科学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市委市政府建立城市改造建设指挥部,搭建了以拆迁工作项目部为主体、以拆迁工作小组为主力的层次分明,协调联动的组织网络体系。市分管负责同志担任项目部督导组长,亲临一线,靠前指挥,指导制定实施方案,调处各类复杂矛盾。宣传舆论部门营造浓厚氛围,依据阶段性工作重点,在一报三台开辟专栏开展政策法规和拆迁动态的宣传报道。
二是形成了全市上下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2009年以前,本着“谁的孩子谁抱走”,要求各机关事业单位包保本部门本单位的被拆迁职工,促进了拆迁工作。2010年,由于拆迁工作量明显增加,又采取部门分工切块包干的做法,由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赴拆迁一线帮助做好拆迁宣传发动以及思想工作,形成了多方协同推进拆迁的良好态势。
三是建立了依法依规拆迁的运作机制。加强拆迁人员的教育管理,邀请专家授课,交流研讨,不断提高拆迁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现行房屋拆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推进拆迁管理规范化,所有拆迁项目均严格按照计划管理、许可审批、补偿安置等程序规范运作。对达不成协议的,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听证、调解、裁决等程序,做到依法拆迁。
四是完善了符合实际的市场化价格补偿体系。根据物价变动情况,及时对房屋的重置价以及部分装饰装潢等附着物的补偿标准作相应调整,部分补偿标准已显著高于周边县市水平。采取完全市场化评估方式,参照拆迁地块同区位的商品房销售价格测算基准价格,最大限度地体现等值等价的原则。此外,对各类未鉴证房的补偿也作了适当调整,体现了人性化操作的理念。
五是建立了低收入被拆迁户的住房保障机制。对老弱病残、生活困难的被拆迁户,给予照顾,提供多种补偿安置方案供其选择。对符合享受经济适用房、解困房或廉租房的,适当放宽门槛,在经过审批和公示等程序无异议后,优先予以安排。对少数特困家庭给予特殊照顾,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六是形成了全面有效的监督机制。严格执行政策,规范操作,做到一把尺子测量,一个标准评估,一套方案安置。在拆迁现场将拆迁政策、补偿标准、安置方案、实施单位、评估机构及负责人、补偿安置结果、困难户认定条件和补助标准、签约进展情况等一一公示,切实保证被拆迁人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加大评估的复查复核力度,对已交房待拆除的房屋抽检复核,确保评估结果经得起被拆迁人的质询,经得起效能监察组的检查。同时对评估房屋进行摄影摄像,留存影像资料以备查对。
2010年9月,省征地拆迁专项治理督查组在全方位督查后,对我市征地拆迁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拆迁工作规范化程度高于其他被检查的县市。
二、当前城市房屋拆迁的困局
当前,在拆迁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因房屋拆迁引发的信访也一直高位运行。据统计,近年来我市涉拆信访量每年约400-600批次,约占全市信访总量的20%,为全省“征地拆迁信访大户”。多数改造地块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拆迁任务,拆迁许可期限一延再延。可以说,我市拆迁工作与“和谐拆迁”要求距离不小,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1、拆迁补偿政策方面。虽然政府和拆迁管理部门对照上级法律法规进行了反复研究和修订完善,但是各地块矛盾和问题难以完全预知,造成政策不配套、不全面。例如,今年在拆迁中遇到大量单位改制房遗留问题、改制企业住房用途性质的界定问题等等,造成拆迁工作政策方面的缺漏。此外,由于高层住宅逐渐取代多层住宅,两种房屋公摊面积以及物管费存在的差异,也是补偿安置政策面临的新课题。
2、拆迁补偿方面。在拆迁补偿方面,主要表现为既定补偿价格标准与被拆迁群众心理预期的差距。多数群众对经复杂程序测定的“补偿基准价”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不理解、不认同。部分被拆迁房屋结构陈旧,需要进行成新折旧测算补偿款的更是难以接受。此外,多数被拆迁户要求按照原装饰装潢时的价格进行补偿,不能接受折旧。
3、安置方面。主要表现为拆迁安置房建设滞后,如与2007年鼓楼路北延拆迁工程配套的北区安置房建设,至今未能交付。拆迁安置房建设滞后,一方面延长了过渡期,给被拆迁群众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部分待回迁群众对租房不能预先作出合理安排;另一方面,较长的过渡期增加了政府过渡费的支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受到损害。此外,大规模的拆迁造成租赁市场供需失衡,造成租金上扬,“一房难求”。
4、拆房过程中的问题。由于拆迁总量上升,给拆房管理工作带来较大难度。近年来,相继发生误拆未签约、未移交房屋,以及施工组织不当引发强烈震动,导致周边居民对居住房屋质量担忧的上访事件;因对地下管线布局走向不明,致使误伤地下管线造成断电、断水事件,以及安全管理不力造成伤亡事故等等。
5、安置后续问题。由于补偿安置主要由政府主导,在被拆迁群众迁入安置房后,只要有少许质量问题就会反复上访,甚至以要求换房为要挟,要求给予高额的经济补偿。此外,由于安置小区的物业管理、基础设施修缮等问题,也成为群众上访不断的因素。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涉及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方面的,也有规划管理方面的;既涉及拆迁机构、工作人员方面的,也有被拆迁人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一是拆迁矛盾错综复杂。应当看到,随着城市改造建设工作的深入,部分形成时间久、影响范围大、牵涉关系复杂的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例如城市弱势群体住房保障问题、企业改革改制遗留问题等等,往往表现为多样性、复杂性、艰巨性,需要多个部门、多家单位协同处理,共同研究解决。另外,由于城市改造地块大多数居住的是城市“原居民”,不少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相当一部分为困难企业职工,由于企业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使其对社会的不满情绪都很自然地转移到了拆迁上,抵触情绪大。还有的为丧失劳动能力者,依靠原有的临街近巷的住房做小买卖或小手工维持生活,但拆迁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还使得他们原有的一点生活保障都难以为继,因此抵制拆迁较为强烈。
二是拆迁政策不够健全。《物权法》颁布施行后,为使拆迁政策与上位法相衔接,国务院正在修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客观上造成拆迁政策衔接不紧密,给拆迁工作造成了一定影响。我国2001年颁布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部分条款与物权法有冲突,被广大法学界人士诟病。2010年1月份,国务院法制办对外公布“新条例”征求意见稿,但是“新条例”在处理城市发展与保障被征收房屋群众的利益,以及“公共利益”与“商业开发”等方面关系时,仍然有许多障碍难以清晰界定和妥善处置。由于政策的不明朗,被拆迁户往往以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所谓“拆迁政策问题”与拆迁工作人员“论理”,致使拆迁工作进展不快。
三是补偿安置政策实施前后不一。拆迁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依法行政、规范运作。无论是计算被拆迁房屋面积,还是货币补偿标准,都应坚持依法、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充分维护被拆迁群众权益。在拆迁工作实际运作中,往往不能做到前后一致,导致先签协议吃亏、后签协议得利,老实守规矩的人吃亏、“钉子户”得利,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人争当“钉子户”。
四是组织力量削弱以及拆迁工作人员能力素质有待提升。原有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基层组织教育、引导功能逐渐削弱,改造地块所在的街道、社区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大不如前。企业改制和破产等因素使社会闲散户增多,拆迁工作的集体协调力度下降。此外,拆迁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法规性很强的工作,拆迁工作人员不仅要熟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还应具备一些心理学、社会学知识,懂得谈话技巧,善于与人打交道。在不少拆迁地块被抽调参与拆迁的不少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人责任心不强,工作方法简单,并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工作。
五是城市改造建设缺乏通盘考虑、及早安排。从周边县市成功经验看,先安置、后拆迁、零过渡,是保证拆迁工作顺利推进的一大要素。如外地部分县市在合理安排城市改造建设计划的同时,注重在待拆迁地块周边先行建设一定数量的安置房,或向开发企业订购相当数量的安置房源。被拆迁群众受“先搬迁者优先选房的”激励政策引导,加之安置房近在眼前,纷纷排队争抢优先选房权,拆迁工作进展大大加快。在安排拆迁计划时,应该尽可能先考虑现房安置,筹备充裕的安置房源后再行拆迁。此外,在以往城市建设中存在少数规模较小的住宅组团,少则两三栋,多不过十栋,在改造建设时必须拆除以保证旧城改造建设的整体效果。由于建成时间短暂,被拆迁群众抵触情绪大,拆迁难度可想而知。
六是拆迁工作的社会环境有待改善。据统计,在近年来实施的多个拆迁地块,党员干部户的拆迁工作进度与面上总体进度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明显。在一些地块,甚至出现党员干部公开或暗中鼓动、策划、支持其他被拆迁群众上访闹事,用各种手段抵制拆迁。此外,少数部门对部门包干的方式推进拆迁工作在思想认识上有误区,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严重不够,遇到矛盾和问题,不是积极想方设法化解,而是绕道走,往上交。少数被拆迁人对拆迁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学习、了解不够,根本不按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提出自己合法利益诉求,而是随心所欲、漫天要价,严重制约整个城市建设推进步伐。
三、被拆迁户心理分析与启示
从多年拆迁工作实践看,被拆迁户在拆迁过程中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争”。在房屋确权面积、土地确权面积上争大,在补偿标准上争高,在产权调换房面积上争大,在产权调换房价格上争低,凡此种种,目的都是争取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二是“拖”。拖时间延进度。不少拆迁户想方设法拖时间,影响进度,让拆迁人、拆迁实施单位着急,指望拆迁人做出妥协、让步。一些人等待观望,攀比逐利,看对别人是怎么补偿的,得到哪些实惠。千方百计拖延时间让自己得到最大利益。
三是“等”。主要是等拆迁政策出台,等政府对补偿安置政策作出调整,等安置房初见端倪。
四是“忧”。存在畏难情绪和对未来生活的忧虑。忧虑将来的安置房的套型和质量,以及小区环境,购物出行、子女上学等后续事宜,忧虑物业管理费用高昂。
五是“闹”。主要表现为抱团抗衡。拆迁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容易诱发和酿成群体性事件。拆迁涉及的要么是一条线,要么是一大片,而且所有拆迁户的利益诉求都是相同的,很容易聚集在一起,集体讨价还价。
分析以上表现背后深层次的思想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患得患失。被拆迁户往往担心拆迁工作中会出现“前紧后松”、“虎头蛇尾”、“标准不一”等现象,普遍认为“先拆迁的吃亏,后拆迁的沾光”,指望政策调整,表现为左顾右盼、患得患失,都想自己最后拆,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是心存幻想。部分拆迁户期望值过高,偏离当今标准和政策范围。部分拆迁对象身后有各种人际关系,指望他们为自己写条子、打招呼,争取多拿补助。
三是借机发难。少数被拆迁户认为以往都是“我求人”,这次终于“人求我”,机会难得,因此要求在拆迁中解决诸如子女工作、个人养老等与拆迁不相干的问题;有的则认为机会难得,想投机取巧,借机漫天要价,从中发财。
分析以上心理状况,可以得到以下启发:
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拆迁是为了建设,为了发展,在改善城市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会给被拆迁人的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被拆迁人从一个长期稳定的居住环境被重新安置到其它地区,甚至相对较为偏远的地区,不仅生活习惯上会不适应,而且还要购买新房、重新装修,交通、购物、就医、子女上学等都将成为他们不得不面对的实际问题。所以,必须始终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工作始终,要充分考虑被拆迁群众的实际困难,尽最大可能保障群众的利益,否则拆了“穷”窝,就等于捅了“马蜂窝”,不但社会不稳定,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二是必须坚持相信和依靠群众的原则。理解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实现和谐拆迁的关键。引导被拆迁群众树立全局意识,自觉服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是做好拆迁工作的首要基础性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把道理说明白,把政策讲清楚,把思想理顺畅,把工作做细致,拆迁工作就一定会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最终由“要我拆”变为“我要拆”,由“要我搬”变为“我要搬”。
三是必须注重工作方法。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要讲究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和空洞说教,要本着诚心、细心、公心对待每一户老百姓。要以真诚和热心感化被拆迁群众,通过多次的接触,真诚的帮助,周到的服务,想方设法成为拆迁户的“老熟人”、“好朋友”,成为拆迁户的拆迁“依靠”。“融入拆迁户,成为一家人”,进而在拆迁工作拆出感激、拆出感情、拆出信赖、拆出和谐。
四、城市房屋拆迁中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博弈和整合从拆迁纠纷的根源来看,其症结在于拆迁过程中纠缠了不同的利益,在不能有效协调的情况下,各种利益相互摩擦碰撞,滋生出尖锐的矛盾。因此,解决拆迁纠纷的根本办法是理顺利益关系,使之达到平衡状态,让拆迁在一种平稳的状态中运转。
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实用的社会概念,“每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是作为利益表现出来”,“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庞德认为:“它是人类个别地或在集团社会中谋求得到满足的一种欲望或要求,因此人们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安排人类行为时,必须考虑到这种欲望或要求。”可见,追求利益是人类最一般、最基础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律。拆迁中牵涉的主体行为无一例外是受利益的驱动。
我市拆迁工作模式的特殊性,决定了拆迁主要涉及三方面利益主题,即:被拆迁人利益,社会利益,政府利益。被拆迁人利益就个体来说是个人利益,但将为数众多的被拆迁人作为一个整体,如果被拆迁人利益受损,必将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引起社会动荡。因此被拆迁人的利益兼具个体性和社会性,且社会性是其主要属性。由于旧城改造有助于加速城市化进程,改善居民的住房条件,拆迁还关系到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改善投资环境等社会公共利益。政府利益主要是从拆迁和土地整理后的上市收益,以及房地产开发建设的规费、税收等。政府利益,从根本上和长远角度来看也是社会利益。
处理好上述利益关系,主要应该做好被拆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协调。2010年1月29日国务院法制办提出的新条例征求意见稿后,很长时间如泥牛入海渺无消息,其主要根源仍然在于各界对于社会利益、公共利益的界定上存在较大分歧。对于因国防、交通、公立医院、学校等事业建设需要而实施的拆迁,毫无疑问应被界定为公共利益范畴;但是通过商业开发实施旧城改造而带来的老城区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城市形象的改善、投资环境的优化,也体现了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如果“机械”地划分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会阻碍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是保障被拆迁群众合法利益、促进城市建设和地方发展的一项基本原则。简言之,利益权衡的核心是利益均衡,底线是使个人在社会中至少能过上一个合理的、最低限度的人类生活。
博弈论是使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最优决策问题的理论,即人们在利益相互影响的局势中如何选择策略使得自己的收益最大,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利益均衡的策略选择问题,强调个人理性。博弈论所要达到的是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纳什均衡”的结论是:从利已目的出发、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产生的结果是损人不利已的;而替他人着想,愿意损失自己的部分利益以保全他人利益的行为却会使结果最优,双方都能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利益。“纳什均衡”原理在拆迁利益关系处理中的适用,可以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便于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在充分掌握对方信息的前提下作出理性选择。在纳什均衡中,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决定了其行动空间和最优战略的选择。拆迁中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拆迁人通过房屋管理部门掌握了被拆迁人的所有资料,而被拆迁人对拆迁人的所知却仅限于公告发布的内容,拆迁人具体的拆迁计划、步骤、合同等情况及其他被拆迁人的补偿数额等决定博弈策略选择的关键信息却知之甚少。因此,提供完全的信息至关重要。
其次,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选择合作是保证结果最优的最佳策略。在拆迁人和被拆迁人都考虑对方利益,愿意部分让出自己利益时,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各自的利益,这是一种利益冲突的妥协,对双方来说都没有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却实现了各自在既定的条件之下所能得到的最大限度利益。因而,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是实现双赢的唯一途径。
五、和谐拆迁模式的构建与实现
拆迁是当前城市发展的基础性问题,而拆迁和被拆迁总是一对矛盾,有时甚至是对抗性矛盾。要使拆迁工作依法合理地进行,不使政府工作和被拆迁户的利益受到影响,这就需要努力构建和谐拆迁的环境和氛围。和谐拆迁应确实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依法行政的原则。从表面上看,拆迁和被拆迁是对立的,拆迁工作人员若不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粗糙的甚至采用暴力的拆迁方式,不仅拆迁工作难以顺利进行,还会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二是遵循市场规律的原则。拆迁工作要依靠行政手段,但不能滥用行政手段,要遵循市场规律,运用等价交换的市场原理,尊重住户意愿选择,推动拆迁工作顺利。
三是兼顾群众利益的原则。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是我们党的工作原则。拆迁涉及到拆迁户的直接的、现实的、敏感的切身利益,只有兼顾好了群众的利益,才能使拆迁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四是公开原则。公开原则是拆迁工作求得和谐的关键所在。公开不仅是拆迁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对拆迁工作进行监管的有效手段。由于多数拆迁户只能从公开渠道获取拆迁的有关信息,因此,只有依法将与拆迁真实信息向公众公开,才能使拆迁户心服口服。
五是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是指在拆迁户的法律地位平等、法律待遇平等、法律保护平等,以及所有拆迁户的机会平等。在拆迁活动中,特别是在补偿标准上、拆迁时间上的平等更为重要,使每个同等条件的拆迁户获得的补偿都是相同的,即“一把尺子量到底”。不能因人而异,因关系而异,更不能助长“闹则得益”、争做“钉子户”之风。
六是公正原则。公正原则是指在拆迁工作中,政府机关和实施拆迁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公正地适用法律法规,对当事人应公正平等地对待,合理合法解决。
推进和谐拆迁,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严格执行城市规划,科学制定拆迁计划。在旧城改造建设和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城市规划的严肃性、法定性,坚决杜绝草率决策、随意决策的现象发生。城市总规坚持高起点规划设计,总体规划确定后,应高起点、高品位地做好分区分块概念规划和修建性详规,严格规划调整审批程序,加强规划管理,避免规划调整的随意性,减少不必要的拆迁,少折腾。避免因规划前瞻性不高、起点低、品位差导致规划频繁修改,出席“拆新建新”等现象。同时,要依据人力物力财力的承受能力,以及被拆迁群众的可承受能力,科学合理确定城市拆迁计划,科学合理地引导城市有序开发。
2、广泛调查摸底,做好充分准备。在拆迁计划确定后,应该开展充分的调查摸底工作,弄清拆迁户的基本情况,为拆迁补偿与安置方案提供翔实准确的基础资料。除了了解被拆迁房屋的证件手续是否齐全之外,还要详细了解其房屋、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及时了解每一个拆迁户的态度和真实想法,确保摸清情况,真正使拆迁做到程序合法化,行为亲民化,内容真实化。
3、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合理确定房屋拆迁补偿价格。在国家大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够完善的前提下,要保持社会和谐发展,减少在城市建设中的拆迁矛盾,必须严格按照市场价格的动态变化,合理确定被拆迁房屋的补偿价格,使被拆迁的合法权益切实得到维护与保障。同时,对被拆迁人非财产隐性损失也要合理补偿,可通过设置各类奖励性补助予以弥补。
4、加强信息透明公开,执行补偿标准客观公正。要公开拆迁政策、公开操作口径、公开房屋评估机构的选择及评估结果、公开被拆迁人情况、公开安置房源、公开困难群众及认定条件、公开补偿安置结果,自觉接受广大群众和媒体舆论的监督。执行补偿标准时不能搞暗箱操作,不能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发现问题要严肃追究拆迁工作人员责任。对于那些极少数超越法律政策规定,漫天要价、阻碍发展,甚至恶意闹事,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要依法及时进行处理,以维护法律尊严和公正、公平拆迁秩序,同时教育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
5、加强住房保障、妥善安置群众。统筹项目建设与拆迁安置的关系,坚持先安置后拆迁的原则,除必须原地产权调换安置外,对异地安置的努力做到“零过渡”。同时加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力度,降低经济适用房门槛,倾向拆迁中的弱势群体。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实行“租售并举”的模式,妥善解决租得起房、买不起房的被拆迁户住房问题,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
6、建立协调机制,化解拆迁矛盾。在拆迁中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挥行政调解的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一方面,可通过组建矛盾调解协调工作组,深入拆迁现场和居民家中积极开展法律服务,解答拆迁政策,宣传行政复议救济渠道,配合拆迁单位做好服务工作。同时充分运用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行政调解的手段,调处拆迁当事人的争议和矛盾,努力将拆迁纠纷化解在司法程序和强制程序之前,避免矛盾激化。
7、坚持依法办事,保障和谐拆迁。实现和谐拆迁,要以法制为基础。对于各类重点对象户要弄清家庭状况、弄清思想状态、弄清住房情况、弄清人际关系,采取定人、定责、定措施、定方法、定时限的办法,先易后难,以点带面,以点促面,选准突破口,打开拆迁局面。对极个别不配合拆迁的住户,一方面做好深入细致的宣传说服工作,另一方面坚决依法履行法律手续,在确保规定程序全部到位的情况下,妥善实施强拆,切实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8、规范监督拆迁行为,建立奖惩机制。强化对拆迁公司的管理,所有拆迁人员须持证上岗。同时与拆迁实施单位签订责任状,明确拆迁工作的责任和要求。加强检查监督,坚决防止拆迁工作中可能出现的态度蛮横、恐吓胁迫、断水停电、克扣补偿费等侵犯被拆迁人利益的违法行为。建立和健全与“和谐拆迁”挂钩的奖惩机制。对野蛮拆迁、侵犯群众合法权益、损害政府形象的单位和个人实施惩罚,对规范操作的机构和人员给予奖励。
9、建立健全困难家庭的保障机制。社会保障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基础作用。要治理城市房屋拆迁引发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为城市最低收入家庭提供房租补贴或廉租住房。大力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加快廉租住房制度建设,保证被拆迁户中符合条件的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10、稳妥善后,赢得民心。鉴于拆迁到回迁安置一般要两年左右时间,树立一时拆迁、长期关怀的思想,坚决克服“房拆掉、人迁走,拆迁就结束”的做法,避免拆完就算、拆后不管,把“一切为了群众”贯穿于拆迁工作的全过程。建立拆迁过渡户走访制度,及时了解过渡户的居住状况、工作生活情况,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子女就学、医疗救助等解困工作,进一步拉近与拆迁户之间的感情距离。
六、小
结
和谐拆迁不仅是城市建设的保证,同时也是改善干群关系、凝聚人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和谐拆迁正是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指导拆迁工作,是在具体的房屋拆迁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城市危旧房改造的初衷就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为群众谋利益的重要举措;好事要办好,就必须尽最大可能减少房屋拆迁中不和谐的因素。在房屋拆迁中,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处理这类矛盾,必须“以人为本”,兼顾各方利益,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实施人性化的操作。
要切实以利益均衡和保护为基点,努力构建融合各种利益主体和利益关系的高效而合理的利益整合机制,其中的核心要点就是真正解决民众的利益诉求和表达问题,切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尤其是对那些困难群众,更应在拆旧建新过程中,努力帮助他们改善居住条件,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绝不能因为这些群众人数较少,处于“弱势”,而无视他们的基本利益,城市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群众的利益为代价。同时维持各权利主体的利益平衡,科学配置资源,合理分配利益,妥善化解矛盾,使不同利益主体通过政府的社会整合达到协调,从而促进社会公正,实现社会和谐。
第二篇:依托教学模式 构建和谐课堂
依托教学模式
构建和谐课堂
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模式解读
一、教学模式的含义
什么是教学模式、教学有没有模式、教学需要不需要模式,以及研究教学模式对实施素质教育又有什么促进作用等,是近年来我们 一直在关心和探讨的问题。我认为,认识教学模式,要抓住一个前提、两个要素。一个前提是指任何一个教学模式,特别是成功的教学模式都一定会有一个明确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指导,这是一个必要的前提,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两个要素:一个是结构,一个是程序。教学模式可以看作是一种结构,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程序。如果我们把结构看作是一种横向关系的话,那么程序就是一种纵向的关系;如果我们把结构看作是一种静态关系的话,那么程序就是一种动态的关系。
如此看来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客观存在,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相对稳定的示范型的教学结构。我们创建了“情境---问题”式教学模式。
二、理论依据
1、小学数学教学新理念(1)数学课程
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的本精神,代表着一种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和实践体系。数学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2)数学学习内容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一理念强调了过程,不仅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相连,而且使学生的探索经历和得出新发现的体验成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3)数学学习方式 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学生有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 时间和空间。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而直至豁然开朗,这是数学学习的一个新境界,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4)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取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拓宽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空间。转变教师的角色。
2、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由学习者自己决定的。学习具有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学习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学习者主动地去接触有关的信息,以自己的经验和观点建构客观世界,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并赋予意义。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共同参与者。
三、“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流程(四个环节)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联系生活、拓展应用——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四、操作阐释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新课开始前,教师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学习知识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内驱力。
具体操作:
教师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知识生长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等创设问题情境。
(2)情境内容的创设可以是多方面的,有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有数学化的生活情境,情境中的素材,可以来自学生、来自生活、来自教材,不受教材的局限,充分体现内容的开放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情景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选取问题情景的内容。● 学生身边的人和事 ● 现代社会发展现实 ● 现代科技最新成果。
● 现代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 重大节日、纪念日
(3)创设情境的呈现方式也是多样的,可以是学生动手操作、生活实际、演绎推理,也可以是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观察等等。情境有两种,一种是真实的情境,一种是“虚拟”的情景。真实的情景就是实实在在的、学生亲身感受的客观情境。“虚拟”情景就是从客观情景中抽象出来的情景。“虚拟”情景的呈现方式有: ● 图文并茂型(如情境图)● 数字表格型 ● 文字叙述型
● 故事形式:设计一些真实的或想像的故事,故事里包含有学习内容。●多媒体画面演示:如电视、录像等。
(4)激励学生分析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将问题转化、分解为学生的学习目标,目标必须是教学的重点,要具有明确性,可操作性、可检测性,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能够顺利完成的。●学生活动:(进入情境,提出问题)(1)以积极的态度和情感进入情境,分析情境中所蕴含的数学问题。(2)对问题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和好奇,大胆提出问题,并充许异想天开。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问题。
说明: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应当是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主线。它是调动、激发和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核心。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新课学习中,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教学环节的最核心要素,新一轮教学改革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主,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鼓励学生质疑创新,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在观察、猜想、探索、验证和动手操作过程中提出问题,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质疑、释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具体操作:
1、自主探究。
(1)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探究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在实施自主探究教学时教师首先应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问题情境。常用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
A、设置认知冲突
即呈现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不一致甚至矛盾冲突的现象或事实,使学生的认知产生不平衡,从而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一个再发现的过程。
认知冲突为学生自主发现数学问题提供了直观感性的材料,是问题的直接来源之一。设置认知冲突一般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a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设置认知冲突; b在学生认知中的转折点上设置认知冲突; c在知识的跨越点上设置认知冲突; d在相似知识的辨析点上设置认知冲突。B、生活问题数学化
拓展数学信息源的渠道,把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加工提炼成有待探究的数学问题。这样让生活中的问题原型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获得对数学问题的独特感悟。
C、设计开放题
即只提供有关的信息,而为学生留取广阔的问题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身水平,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2)引导发现数学问题
明确自主探究方向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要达成这一目标首先应使学生获得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理解和提出问题的机会。所以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能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自己去感悟发现。因为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动机;同时能准确地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学生主体参与的充分体现,也为学生进一步自主探究指明方向。
当然要使学生能够发现并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和引导,从而让学生真正面临问题情境,发现问题的存在。在具体教学中可采用如下策略:
A、尝试发现策略
由于数学知识一般都具有连续性,所以在面对新的问题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先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使学生感知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构成学生认知的内部矛盾,唤起他们对问题的关注。
B、交流质疑策略
学生对新知识的感知是建立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遇到的新事物进行大胆的猜测,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质疑,使每个学生输出信息又获取信息,互相触发思维的“火花”,并从中明确问题的实质。
C、观察比较策略
观察和比较是学生认识发现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学生感知问题提供相应的材料,让学生在观察中辨析、思考事物间的关系(特别是相似对象间的不同点和不同对象间的相似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问题意识。
D、联想迁移策略
数学知识和技能都是内在联系着,并总是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所以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某种数学现象的规律和方法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联想迁移:其它的类似现象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和方法?或者说在学生遇到新的数学现象时应使学生养成联想迁移的习惯:以前学的类似现象有什么规律和方法,现在的新知识能不能也用同样的方法解决?在学生解决了当前问题后,教师还应启发学生自问:某原因导致其结果后,会不会又有其它结果?在什么条件下会有?有原因是不是必定有相关的结果?等等。总之,教师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断激励学生对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
(3)自由选择探究策略
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由于数学学科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数学探究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探究,而这种思维活动总是表现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为了保证自主探究教学的顺利进行,使学生的探究在经历了一段努力后有所结果,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相当必要的。这样他们才能获得科学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生的自主探究才会逐步向科学探究的方向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一旦掌握了自主探究的方法,他们就可以运用这种数学思维方法,独立地去探索数学世界的奥秘,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提高 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决策与改造的基本能力。因此,在探究中教师应更注重引导学生揭示知识背后的知识,提炼出知识本身蕴涵的策略思想,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数学常用的自主探究策略主要有以下五种:
1、化归策略
化归策略是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策略。使用这种策略的关键是在准确把握新旧知识关系的基础上,把新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解决。然后根据两者的关系加以分析、重组,使旧知识得到改造、发展,最终“创造”出新知识。
2、归纳策略
归纳策略是指从学生已知的具体事实或个别性前提通过猜想验证推断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的探究方法。在教学一些公理性的数学知识,如:运算定律、性质时较多使用这种策略。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问题的实际简单枚举一些具体的数学事实,然后由学生感悟归纳其中具有共性的现象或事实,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
3、分解策略
有些复杂数学问题的探究学生很难一步到位,这时需要学生善于把这个问题分解成一系列的小的简单问题,然后通过解决小问题导致总问题的解决。有时也可以从问题要达到的目标出发往回一步一步推理,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4、比较策略
比较策略是指从具有同一属性的事物间寻找差异性,或从具有差异属性的事物间寻找同一性的探究方法。这种策略有助于认识两种以上事物之间属性的异同,从而提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5、假设验证策略
在探究一些起始概念和抽象概念的时候经常要用到假设验证策略。在使用这个策略时,需要学生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的结论作出假设,然后通过操作实验、合情推理等手段加以检验。
说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的启发。学生围绕学习目标,根据问题的不同类别,灵活采用各种方法对新问题进行独立探究。学生自主探索的质量有赖于教师的激励和指导。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课改中学习方式改革的一个明显特征,合作学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让合作从“形式走向实质”呢? A、合理构建合作小组
首先合作学习的重要而有效的形式是“学习互助小组”,小组成员的搭配直接关系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合作小组通常在四至六人之间为宜。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在组建学习小组和座位安排上进行合理搭配,同时兼顾不同性别和不同性格,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实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当然也可根据合作目的及具体情况的不同,灵活采用不同的随机的合作小组,如同桌两人、前后四人等。
其次,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履行职责。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归纳等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B、及时把握合作时机
在让学生合作学习前,一定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只有在成员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组内合作交流,合作才有价值。教师要善于抓住最有利的时机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宽时,问题涉及面大,学生回答不全面时,学生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都最好及时地安排合作学习才更有价值。教师把握时机、适时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才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C、适当指导“合作策略”
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
a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就是学会在与人交谈时,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不随意打断或插嘴。而应是发自内心的意会。学会倾听是合作的前提。合作小 组必须听清教师的提问,听懂小组分工要求,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言。
b学会表达
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会表达。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调动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一些基础知识较差、思维能力较弱、不善于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说”是表达的一种主要形式,却不是唯一形式。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有时候语言的表达却跟不上思维,出现他们想到了却一时说不出来的“急死人”的场景。这时表情、眼神、手势动作、图画、学具或非文非图的代号就成了好帮手。
c学会思考
思维是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始终的,这里所指的思考主要是交流讨论后的反思。通俗地说就是指在完成一项任务后回顾一下自己的智能活动过程,及时总结数学知识的学习策略。唯有反思,才能控制思维操作,才能促进理解,提高自己的原认知水平。
d学会欣赏与宽容
渴望得到欣赏、希望得到理解是每个人的愿望,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赞赏别人的优点与成功,包容别人的缺点。它能促使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的形成,使每个学生在全部学习活动中都能保持积极向上、生动活泼、进取自信的态度,积极思考,敢于创新,从而实现高效的合作效能。
说明: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结构中居于一个特殊的、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操作中要注意处理好这一环节,要安排充足的时间进行生生、师生间相互有效的交流评价,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深入倾听或参与讨论,进行指导,了解、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要注意学生倾听、表达、分工、协作等合作能力的培 养,评价时,不仅关注学生学习水平和结果的评价,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评价。
3、归纳小结。
师生合作总结,建立数学模型。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模型。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对全班已有各种意见自觉进行比较、归纳、概括,得出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策略。
教师活动:创设恰当氛围,组织学生辩论,并同时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
说明: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归纳小结,教师只作点拨引导,将最优方法推荐给学生,但不应把某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必须使用,应该是“你喜欢什么方法就用哪一种方法”。
(三)联系生活、拓展应用。
这一环节既是了解学生对新知识掌握情况和检测掌握运用学法的效度,又是形成技能技巧发展能力的训练。学生之间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为了在课堂上尽可能的照顾这种差异,采用分层练习的方法,即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能力,设计基础题、提高题、综合题。体现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能适应多层次学生的需要,充分体现人人都能发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练习中评价教师要学会欣赏,学会等待。
具体操作:
教师活动: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好练习(练习的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度,有趣味性,习题既要有强化新知的单一基础题,又是要有动手操作的实践题,既要有突破难点的针对题,又要有克服思维定势的变式题,既要有以新带旧的综合题,又要有一题多解的开放题)。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的差异,组织学生分层练习,分类反馈评价,指导、调控。
学生活动:人人完成基础题的练习,低等生在完成基础题的基础上,尽力完成综合题,中等生在完成综合题的基础上,尽力完成提高题,优等生三种练习都完成。新授课的练习侧重于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过程,习题的选择偏向于基础性、专项性。教学中要选取最新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巩固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自我。
说明:在分层练习中,不能给学生划分等级,等级是隐性的,在引进开放题 练习的时候,教师要把握好“放”的度,不能忽视 “收”的作用,既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不失教师的主导性。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这是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不容忽视的,课堂教学总结的任务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概括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强化难点,总结规律使学生对全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要点获得明确清晰的印象,二是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对有关内容的联想和思考,使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把课堂总结和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给学生留下一个能激发兴趣的悬念,使课的开始引人入胜,总结扣人心弦整个教学过程协调完美。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归纳所学的内容,回顾梳理形成知识体系;谈本课的体会收获,总结学习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的乐趣。具体操作:
学生活动:自学回顾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懂得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是怎样学习的?还有什么问题?培养自己的反思能力,提高原认知水平,达到内化整合,自我建构的目的。
教师活动:聆听思索,分析学生的反思过程,引导、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的建构过程。
说明: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段,不同的学习内容,提出不同的反思要求,培养学生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小学数学课堂总结六法:
复述法。根据板书或提问进行整理复述,明确本节内容。口诀法。编制口诀朗读记忆。
图表法。用图表或列表归纳知识或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游戏法。组织一场游戏作为课堂总结。
引申法。提出与本课有关的引申题,或与教材例题不同的解法。
设疑法。有意设置一个悬念,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索、创新,产生一种向往,这对学生预习是一种无形的动力。
五、教学建议。
1、正确理解运用模式。
实践证明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学理论的简化表现形式。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充分认识、把握并运用好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无论未来社会如何发展,社会需要的绝大多数人永远是具有合理思维方式的人。用模式指导规范我们的课堂教学,上好常规课,教给学生简洁易懂、明确严紧、合情合理的数学。
2、内外兼修。
教学模式的展开、展好,还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的教学机智,能根据所选教学模式选择好教法,准备好教具,设计好学生的学法。这样,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才能真正灵活地运转在课堂之上。教师必须努力掌握本学科的教学理论与知识技能,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1)研读教材
a、教好教材 b.改进加工教材 c.丰富教材 d.开发教材
(2)、抓好环节教学。
教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抓好环节教学,努力把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展开、展好。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这副骨架,只有在所教内容的填充下才能显得有血有肉,活灵活现。教师在运用教学模式时,要注意抓好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课堂每个环节的联系,让程序环环相扣,知识层层生辉。
(3)、实践反馈调整
将实践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用于教学模式的调整,研讨产生新的教学模 式。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一种理论。它来源于实践,又要回头指导实践。但由于它本身还存在着不足和局限性,所以仍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应用不能千篇一律。有些知识虽然性质相同,但具体操作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创造性的使用模式。有模式不唯模式,结合教学实际大胆创新,创造性的使用模式。
(4)、教师要灵活机智地处理预设与生成,恰当利用生成资源。
3、教师必须有激情和真情。
教师必须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这是有意义学习的情感前提。教师的入情入境带来学生的心动情发。只有激情和真情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进入教材的欲望。用心上课,打造充满生命力的课堂。通过我们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拥有: 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 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 一副为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心肠。
绥中教师进修学校
魏
静 2008、9、11 12
第三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实现共赢
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实现企业和职工共赢
——岗埠农场
劳动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农场在农垦二次创业新一轮大发展的根本保证,多年来,我们农场效益稳步增长,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工会组织健全完善,民主管理落到实处。年初,农场成立了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领导小组,起草了印发了《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实施细则》,紧紧抓住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这条主线,确定了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
农场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依法经营,按章纳税,规章制度健全合法,自觉规范用工行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连续多年被评为AAAA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管理先进单位。
二、全面实行“两合同”制。
农场全面实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合同管理规范,农场劳动争议调解、劳动法律监督、劳动卫生、安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和制度健全。未发生重大劳动违法案件、劳动争议农场败诉案件和因劳动关系纠纷引起的职工集访等群体性事件。
农场各单位按照场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对照实施细则,更加完善了农场集体合同,职代会上农场工会主席与场长签订了经过职工代表讨论通过的集体合同,同时各管理区受农场法人的委托,与所有职工都签订了劳动合同。
在农场非公企业中,场工会指导帮助职工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和履约率。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积极推进集体合同、工资协商、职代会、厂务公开和职工董事、监事等制度的建立。通过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依法进行平等协商,确定和规范劳动标准和条件。在劳动关系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工会通过参与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参与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参与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协商,切实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3月份农场创建领导小组还对非公企业的履行集体合同、劳动合同的情况加强了督察,有效地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
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健全完善。
三、安全生产工作到位。
农场认真贯彻落实了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的三个条例和省、集团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做到安全第一,建立以“群防、群控、群治”为特点的工会劳动保护机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与各企业主要负责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以确保“三无”目标的实现。坚持做到特种作业人员100%持证上岗,对从事有职业危害的职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农场每季度坚持一次安全生全检查。对查出安全隐患做到及时排除。未发生重大工伤、中毒、职业危害和其他损害导致死亡的事故。在加强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中,建立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工作体系,切实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
农场在4月还组织开展了“安康杯”竞赛活动,加强了安全
生产监督检查,推广应用“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法”,共查出各类事故隐患余件,监督整改率达96%,为全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证。
四、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员工发展与培训同步进行。
在创建活动过程中坚持做到职工工资与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增长的方案采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形式,农场对职工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在员工发展和培训方面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考核,每年培训职工都在2000人以上,有力地提升了职工综合素质和择业竞争能力。各单位工会还把大力促进职工就业和再就业置于突出位置,积极配合党政推动就业和再就业政策的落实,努力扩大就业渠道。对弱势群体按照“以温暖求和谐”的目标,大力加强帮扶体系建设,始终把送温暖工程作为一件大事摆在突出位置上,一是构建帮扶工作新格局,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困难职工群众的平台,集政策咨询、困难救助、职业介绍、法律援助于一体,是工会为职工办实事的重要窗口和有效载体。二是农场工会在三月份发起成立了救助中心,在党员干部和广大职工及非公企业中开展爱心捐款。三是新建职工书屋,通过职工书屋建设和职工文体活动开展,职工书屋建设既在职工中传播了先进文化和科技知识,又引导和创造了职工爱读书、读好书的浓烈文化氛围,目前已增购图书2000册,藏书达6000册。四是广泛开展职工文化艺术活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五是重
点在帮扶创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特困职工救助等方面下气力。近年来农场转移下岗职工、新增劳动力和农业富余劳动力达到7000人,农场工会被省总工会评为促进再就业先进集体。同时农场建立172对“一帮一”党员干部联系户,还对187户338人弱势群体人员实行定期补助。
五、农场支持工会组建、职代会制度健全。
农场积极支持工会组建、职工入会和会员活动,支持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依法按时足额拨缴工会经费。农场职代会制度健全,按照“建立职代会——会前准备——会前审议——大会召开——会后落实”一整套程序,形成了具有农场特点的职代会运行流程图。坚持重大事项职代会通过以后再实行和场务公开月报制常规性。被省农垦集团公司工会评为“优秀职代会单位”。
农场工会能够充分运用组织资源,围绕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活力,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参与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据统计有4000多名职工参加劳动竞赛,全年征集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两次,共1000
多条,技术革新、发明创造16项,有力地推动了农场经济建设。
六、农场支持工会组建、职工入会和会员活动,支持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依法按时足额拨缴工会经费。
农场工会组织健全,国有企业职工入会率达100%,民营企业符合建会条件的11家企业全部建立了工会,职工入会率达80%,农场每年都能足额拨缴工会经费,每年定期召开两次职
工代表大会,农场重大事项都能在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后开始实施,充分发挥了工会组织作用。
七、下步工作
我们将抓住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这条主线,依托劳动关系三方整合力量,深化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活动,进一步推动《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和《江苏农垦和谐劳动关系企业标准》及岗埠农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实施细则》的贯彻实施,积极预防和及时调处劳动争议,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创新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机制,组织引导职工“支持企业迎挑战,服务企业度难关、助推企业促发展”,按照“机制共建、功能互补、实施联动”的要求,推进职代会、集体协商、厂务公开等企业民主体制建设,努力实现职工利益与企业利益发展互利双赢。
二0一0年四月八日
第四篇:构建和谐环境 实现人人快乐工作
免费
构建和谐环境 实现人人快乐工作
在南网公司半年工作座谈会上,袁董事长为进一步贯彻南网大政方针,提出了“五个概念”,并且强调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开展专题讨论和实践活动。通过对“五个概念”的学习,我理解“五个概念”是对南网大政方针内涵的拓展和延伸,是工作方针的具体体现,它与大政方针一道共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是公司系统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五个概念”相辅相承,不可分割,其核心是打造“责任南网”,构建“和谐南网”,因此学习贯彻“五个概念”重要的是要理解它的目的、意义及深刻的内涵,用它来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真正做到思想上扎根,行动上实践,工作中落实,业绩上体现。
人人快乐工作是“五个概念”之一。人人快乐工作不是简单的说教口号,也不是简单的全体员工的快乐,这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理念,是实现南网宗旨和目标的需要,是建设和谐南网的基础和核心,也蕴涵着积极向上的人身哲理。
就如何实现人人快乐工作,我的体会是,一要珍惜和构建和谐的大环境;二要培育和营造小环境;三要通过对职工的教育、引导,使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自觉把自己的追求与企业的目标统一起来,追求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一、珍惜和创造和谐的大环境
南网公司成立三年多来,用大政方针统揽全局,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实现了五省区电网的高度融合。在理顺内外关系,妥善处理各方利益,确分享
免费
保电力供应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得到了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融入到南网大家庭,我们的视野更宽阔,发展前景更光明,应该感到自豪。xx电网公司是南网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网大政方针的指导下,紧紧抓住“西电东送”这个战略机遇,坚持对南网公司负责、为xx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确保了“十五”期西电东送战略目标的实现,保障了省内电力供应,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并借助于南网的平台,签订了“十一五”xx向广东送电800万千瓦的计划,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把xx建成南方重要能源基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此xx电网公司在社会的公众形象不断提升,其作用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作为南网和省网公司的一名职工更有荣誉感、自豪感。这为我们更加舒心工作、快乐工作提供了条件。
对南网和省网公司为我们创建的大好环境,我们不仅要十分珍惜,而且还要把它保护好、发展好,安顺供电局作为地区的供电部门,还要培育好自己的外部环境。针对安顺工业基础薄弱,高耗能负荷所占比重大,目前电量下滑严重等情况,我们一要主动当好地方政府的参谋,积极协助政府招商引资,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二要把电网的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注重城网建设与改造,确保电力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三要抓好安全生产管理,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四要抓好优质服务工作,为用电客户服好务、为发电企业电煤供应做好协调工作;五要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实现电力资源优化配置,使有限的电力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构建和谐良好的外部环境既是我们履行宗旨、促进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激励职工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勤奋工作、努力工作的一个重要因分享
免费
素。
二、努力培育和营造企业内部和谐的小环境
(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为构建和谐环境奠定物质基础。电网企业就是通过有效的经营获取合理的利润,不断做强做大,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南网公司战略目标之一。只有发展,企业才有实力不断提高装备水平、安全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改善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只有发展,职工的根本利益才有保障,职工实现自身价值才有平台,构建和谐环境也才有牢固的物质基础。职工看到企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才会感到有前途、有奔头,才会积极、主动、快乐地干好每件工作。企业要发展,必须努力开拓市场,就目前我局情况而言,既要使优质负荷用得足、用得好,对高耗能企业引导他们形成规模、错峰填谷,降低成本,降低单耗,同时又要积极引进优质负荷,寻找电量新的增长点。要抓好电费回收,降低经营风险,加大用电营业普查,加强成本管理、依法经营,想尽办法堵塞“跑冒滴漏”,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抓好“四好”领导班子建设,为构建企业和谐环境提供领导和组织保障。企业的和谐,首先是领导班子的和谐。我们要按照南网公司建设“四好”领导班子和对领导干部“两强两好”的要求,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从而使各级领导班子成为讲原则、重感情、团结和谐的模范。其次是各级领导要对构建和谐企业要有深刻认识,要切实加强领导,从机制和制度上为构建企业和谐的内部环境提供条件,并身先士卒,做遵守纪律和制度的模范,做和谐的模范。
(三)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科学的激励机制,使职工爱岗敬业,分享
免费
企业与职工各取所得。激励是管理的核心,企业最终的竞争力来自职工,因此只有不断建立新的激励机制,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促进职工立足于本职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才能够保证企业不断创新,使企业从优秀走向卓越。要坚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以帮助职工岗位成才、实现自我价值为目标,采取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激励,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荣誉感,使职工更加忠诚于企业,自觉地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
(四)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促进职工岗位成才。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人人快乐工作,就必须以此为目标。我们要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择优聘用的用人机制,积极营造尊重人才、造就人才、吸收人才、留住人才的优良环境。同时,由于人的需求有差异性,快乐也有差异性。因此我们要根据职工学历、能力、个性、工种等差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针对职工不同的发展方向,帮助每位职工实现自我的价值。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开展职工职业生涯设计帮助职工准确定位,找准努力的方向,使职工在工作中目标更加明确;其次,要结合不同职工的不同发展方向,积极创造条件,帮助职工更快、更好地成才;第三,要通过建立健全不同层面的人才评价机制,激励职工争做本岗位的技能人才、争做本专业的技术人才、争做本部门的管理人才,形成人人争上游的良好环境。有了这样的良好环境,人人快乐工作也就有了内在的动力。
(五)加强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为企业和谐发展提供强大的政治保障。电网企业作为国有基础性企业,党组织能否充分发挥政治核心、战斗分享
免费
堡垒和保证监督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发展的好坏。要切实保证企业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做到依法经营、依法治企,就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保证监督作用。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证企业领导干部切实做到廉洁从业、干净做事。正所谓,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如果企业领导干部失去了准则,失去了监督,企业也就没有了生机,人人快乐工作也就无从谈起。
(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发挥好职工作为企业主人翁的作用。工会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主动承担起与党政的桥梁枢纽带作用,反映职工呼声,帮助职工排忧解难。要认真履行好职代会职责,充分让职工参政议政,要广泛开展好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职工文体活动,使广大职工感到温暖,受到尊重,自觉自愿与企业荣辱与共。
(七)创建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去影响职工、凝聚职工、激励职工。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和职工共同的价值观和奋斗目标,因此通过创建和宣传职工认同的企业文化,可以把职工的思想、观念和行动引导到企业的目标上来,由于共同的价值观,可以激发职工的群体意识,产生工作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达到快乐工作。
三、教育、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一)用南网大政方针教育职工,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和共同愿望。南网大政方针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既是国家方针、政策和意志在南网大家庭的具体体现,也是南网这个大家庭的行动指南和努力方向。因此,必须以分享
免费
南网的大政方针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使职工进一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深刻理解和体会大政方针的内涵,从而形成一致的价值观和共同愿望。只有有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职工才能真正地把自己和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树立以奉献社会、奉献企业,体现人生价值为最终需求的理想。
(二)大力开展“创争”活动,使职工通过活动,不断达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是企业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措施,也是建设人人快乐工作环境的有效载体和形式。要通过这一活动,建立每个部门、每个班组的共同愿望,打造企业的团队力量,形成企业的团队合力。并使职工通过活动增长知识,热爱工作、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真正成为知识型职工。
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生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外界事物、对人生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们最基本、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它决定着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与工作,作为国企职工,快乐与否,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三观”。要教育职工树立正确的“三观”,正确对待功、名、权、利,正确对待奉献与索取,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保持良好心态,豁达大度,光明磊落。有了这样的思想境界,才能感受快乐的人生,才能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享受快乐。
人人快乐工作是一种追求,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目标。我们要认真领会袁董事长提出人人快乐工作这一概念的深刻内涵,努力实践,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构建责任南网、和谐南网的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分享
免费
分享
第五篇:注重拆迁群众利益 开辟和谐征迁模式
注重拆迁群众利益 开辟和谐征迁模式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征迁工作的做法和体会
编者按:政府依法实施征迁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举措。征迁必须注重群众利益,征迁必须注重社会和谐。在当前阶段,地方政府如何处理好与被征迁群众的关系,顺利推进征迁,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难点问题。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征迁时间紧、规模大、情况复杂,萧山区政府作为征迁实施主体,却在较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这项工作,创造了萧山速度,开辟了和谐征迁模式,值得总结和提炼。本文试从该次征迁的做法得出几点体会,以供参考。
一、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征迁的基本情况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项目是我省迄今为止投资额最大的机场项目。根据省政府„2007‟1号专题会议纪要精神,萧山区政府负责机场二期工程项目建设用地的征地拆迁和安臵工作。机场二期征迁涉及该区瓜沥镇、坎山镇、靖江镇、南阳镇、红山农场“四镇一场”,需征地9627亩,拆迁农居3000多户、企业205家,改造区级河道6条、桥梁13座、各类管线1000多公里。2008年7月,萧山区政府与机场公司签订了拆迁安臵协议,机场二期建设用地的交地时间为2009年9月30日。
自今年7月21日萧山区召开机场二期征迁工作动员大会以来,区委、区政府面对这场萧山历史上规模最大、耗资最多、所需时间最长、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拆迁,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通过精心组织、广泛动员、扎实工作,到10月30日止,3100户农户全部完成签约,签约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到 1 11月30日,完成房屋腾空工作,腾房工作也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到目前为止,拆房工作基本完成。占地1920亩的安臵区控制性规划已经完成,户型设计方案通过审批,外围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一场规模浩大、情况复杂的征迁工作正在萧然大地上“悄无声息”平稳快速进行着。
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征迁的主要做法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由于一期噪声遗留问题,未处理好与机场周边农户的关系,在二期项目启动之时,当地群众反响非常之大。这给二期征迁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接到征迁任务后,萧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舆论宣传。获悉机场要开展二期扩建工程后,2007年4月,该区就建立了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征迁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常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并担任征迁指挥部总指挥,从区级职能部门抽调熟悉征迁政策、对征迁区域比较熟悉的精兵强将,下村入户,开展征迁政策调研、住户调查、安臵区规划建设调研等工作。同时,召开千人动员大会,并与所涉“四镇一场”分别签订了以定资金、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定交地、保稳定“五定一保”为主要内容的责任状。动员会后,所涉“四镇一场”迅速组织了550余人组成的征迁工作班子,由镇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放弃休息时间,夜以继日,开展工作。同时,该区在此次征迁中十分注重并运用舆论导向作用,坚持舆论先导、教育在先,制订下发了《机场二期征迁宣传工作计划》,做到报纸有文字,电台有声音,电视有画面,并通过标语、横幅、公开信、宣传手册、黑板报等方式,全面宣传政策和法律法规,使征迁工作的目的意义、政策措施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有力地促进了征迁工作的进度。特别是在签约、腾房的关键时刻,持续在萧山电视台黄金时间以流动字幕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使老百姓充分认识到“早签得实惠、迟签要吃亏”、“早腾房、早抽号、早安臵”,鼓励广大百姓踊跃签约、腾房。
2、制订合理政策,打造“惠民工程”。政策是前提,是被征迁户的“定心丸”。科学合理的征迁政策既要求不违背有关法律法规和既定大政策,又要兼顾区域平衡,同时又要统筹兼顾被征迁户利益,这样才能得到被征迁户的理解和支持。为充分考虑被征地农民的利益,该区于2007年把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从3.1万元/人调整到4.85万元/人,极大地提高了征地农转非人员的生活保障待遇。为用足用好省政府核定的机场征迁包干资金,使机场二期征迁工程真正成为一项“惠民工程”,该区从去年四月就开始研究征迁补偿政策,多次调研、几易其稿,最终出台了一项比较合理的机场二期拆迁补偿安臵实施意见。征迁政策既考虑了被拆迁户的实际利益,与周边江东工业园区以及区内其他区块的拆迁政策相比,也基本平衡。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该区把此次征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机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安臵小区,并针对群众实际情况,分别安排了高层、小高层、两户联建等多种模式,对经济特别困难的被拆迁户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安臵小区建成后,将大大改善被拆迁户的居住条件,提高生活品质,赢得了被拆迁户的欢迎和好评。
3、建立有效机制,扎实细致工作。如此大规模的征迁,离 不开扎实细致的工作。该区征迁指挥部建立了工作例会制,每天召开一次征迁组长碰头会,每周召开一次指挥长会议,每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建立了工作进度日报制,评估、签约、腾房、拆房等各阶段工作进度做到每日一上报、每天一公布;建立了下镇服务制,组织了由13名骨干组成的指导服务队,分四组常驻各镇,了解掌握情况、主动做好服务,及时反馈信息;建立了情况分析制,专门成立政策研究组,不定期地召开会议,对征迁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进行分析和研究,确保各镇政策统一、口径统一、解释统一,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征迁启动以来,全体工作人员充分发扬“白+黑”(白天加晚上)、“5+2”(5天工作日+2天休息日)的工作精神,挨家挨户上门走访,耐心细致说服宣传,统一口径解释政策,“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赢得了广大被拆迁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4、注重群众需求,开展和谐征迁。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征迁规模大,时间紧,涉及面广,再加上一期遗留问题的复杂性,因此,在征迁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信访问题在所难免。为有效化解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同时十分注重被拆迁户合情合理需求,该区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以人为本,创新服务,做到有情征迁,和谐推进。为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该区组织了信访、公安、所在镇政府负责人,联合机场公司,共同建立了信访联动机制,按照“固定人员、流动场所、统一解答”的方式,畅通诉求渠道,认真做好群众的来访接待和解答工作,整个征迁过程中,信访形势总体平稳。靖江镇做到无一起上访。为解决群众腾房后的过渡性住房问题,南阳镇发挥党员干部作 用,开展了“千名党员联系千户征迁户”活动,帮助联系搬运队,提供相应的就业、搬家、租房等信息服务,以真情、真心换取群众的理解支持。为体现征迁的人文关怀,瓜沥镇在腾房工作全面启动的同时,请来专业摄影师为每户征迁户拍摄“全家福”,为户主们留下一份永久的记忆。此外,征迁指挥部还建立了临时党支部,发挥基层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还善于发挥曾担任过村支书的老支部书记的示范带头作用等等。
5、部门密切配合,全力服务征迁。征迁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征迁过程中,既有水、电、管线等各种基础设施工作,也有户籍、社保、临时过渡等社会管理问题。为此,征迁工作后,该区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征迁服务直通车”活动,要求规划、国土、社保、信访、电力、电信、民政等区级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充分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主动为征迁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区级各有关部门以“征迁直通车,服务到家门”为载体,主动把与征迁户息息相关的各项服务送到镇、送上门,为广大征迁户提供“一站式”、“保姆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把群众利益维护好、把群众困难解决好、把群众需求落实好。目前,在区国土部门的努力下,四个镇安臵用地规划调整方案已上报省政府审批,安臵用地的征地协议签订工作已全面完成。在区建设部门的努力下,安臵小区规划和专项规划的编制也已经完成,规划和户型设计方案均已确定,外围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启动。区劳动保障部门针对失地农民推出了“就业直通车”活动,开展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援助农村困难家庭劳动力就业,把岗位送到家门口。区妇联以发倡仪、通知等形式,号召妇女骨干充分发挥妇女 群众的主动性、主角色、主力军作用,以率先示范带领人、以宣传教育引导人、以满腔热情帮助人、以真情实干感动人,努力为机场二期征迁作出应有的贡献。在区信访部门的密切配合下,一期噪声区信访问题得到妥善处臵,因机场二期征迁引起的其他信访问题也得到及时答复。在区公安部门和宣传部门的配合下,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和网络舆情得到有效控制和防范。此外,供水、电信、民政等部门也积极投入,为征迁工作做好服务。
三、萧山机场二期工程征迁的几点体会
在具体工作中,该区总结出以下几点工作体会,希望可以给今后的征迁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注重群众眼前利益,这是根本。眼前利益最直接、最迫切、最根本。民生无小事。面对这场规模大、情况复杂、涉及面广的征迁,萧山区委、区政府始终从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制订政策,开展工作,使征迁工作成为“惠民”工程。经过多次调研、几易其稿的征迁补偿政策,充分考虑了当地群众的实际情况。针对评估、签约、腾房各阶段工作,该区还专门出台了有关奖励政策,引导群众早签约早腾房,极大地提高了广大被拆迁群众的积极性。对安臵小区建设,该区也充分考虑不同地段、不同农户的差别化需求,制订了不同的政策。安臵小区规划设计方案广泛征求农户意见建议,被拆迁户事先就清楚了解以后安臵房的户型结构、小区布局、周边环境等情况,和目前居住条件对比后,均感到十分满意,因此甚至出现了不在拆迁范围内的农户主动要求列入拆迁的例子。
2、解决群众后顾之忧,这是动力。由于把被征地农民养老 保险的缴费标准从3.1万元/人提高到4.85万元/人,社保基金实力增强,失地农民的养老更有保障。此外,该区于2008年又调整了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由于政策优惠,财政补贴比例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很高,打消了老百姓对今后生活的顾虑,促进了征迁工作的顺利推进。针对部分被征迁户“无房过渡”的实际,该区以集中建造临时过渡房和老年廉租房的形式,帮助这部分农户顺利过渡。针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该区加大城乡就业统筹力度,开展了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就业援助工作,并通过“就业服务直通车”,把合适岗位送到农村,送到被拆迁户,仅1-11月,该区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29884人,组织失业人员培训5009人。解决了就业和保障,也就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群众觉得以后的路更好走了,加入征迁的动力也更足了。
3、讲究工作方法,这是关键。这是一个注重和谐的时代,任何采取粗暴的工作方式“强势推进”征迁的做法已经不可取。在此次征迁中,萧山区委、区政府十分注重讲究工作方法,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为此,该区从全区抽调了100名后备干部和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充实到机场二期征迁一线,帮助开展征迁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征迁人员表现出极高的素质涵养和强烈的责任感,做到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厌其烦、三番五次上门做工作,以真心赢得真情。面对部门上访群众的不理解,甚至偶有不明真相群众的谩骂,征迁工作人员也总是笑脸相迎、耐心说服。当被拆迁群众遇到实际困难时,也总是千方百计帮助解决。特别是“千名党员联系千户征迁户”帮助群众寻找过渡住房和搬运队以及为每户征迁户拍摄“全家福”等细致入微的工作,赢得了被征迁户的赞誉和主动配合。
4、争取群众认可,这是基础。对征迁这样的政府行为,群众认可有多少,支持就有多大。在征迁过程中,通过广泛深入的媒体宣传和思想工作,使得广大被拆迁群众充分认识到机场征迁是改善居住环境、建设新农村的大好时机,从而满腔热情地接待工作人员上门丈量,心平气和地接受工作人员的评估。为体现征迁的公平公正,体现政府的公信力,此次征迁的所有政策都面向社会公开,避免产生不平衡现象。如:为避免政策不平衡造成工作难推进,该区严肃执行征迁补偿政策,要求各镇保持统一,一发现有倾向性问题,就及时纠正,由于政策的统一,避免了出现“你停一停想一想,我等一等看一看”的不利局面,也使广大被拆迁群众充分认识到政府的公平规范、为民惠民意识,保障了征迁工作的顺利推进。正是因为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才使此次征迁取得了比较圆满的成绩。
萧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OO九年一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