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审视与优化路径
在我国信息化的迅速发展语境下,对文化馆的数字服务平台进行建设目前已经成为文化馆等诸多类型的基层文化服务机构的重要工作内容,其不仅是对传统服务短板的弥补,也是对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地方文化馆以满足区域群众文化需求为目标,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搭建与区域文化服务模式相适应的数字服务平台,并促进其自身信息化发展,同时拓展服务群体,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有利于其自身文化传播与社会教育职能的发挥,对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着积极作用。
一、文化馆建设数字服务平台的内在机理
从目前文化馆建设的现状来论,其数字服务平台之建设是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的核心部分,即是指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以此为文化馆的业务职能提供线上与线下互动服务的一种系统,目标是依托文化与科技的高度融合,实现其既能有效提升在场服务能力同时,又可以消除公共文化服务空间与时间的诸多制约,进而确保群众能较为便利地享受公共文化等基本服务,以提升有关效能。
进一步来说,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节点,承担着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现全民艺术普及的重要职能。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群众文化需求的迅猛增长,如何依托数字互联网技术,建设并运营好数字文化馆,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建立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是当下文化馆提档升级、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在其基本组成上,基于文化馆是属于主要紧密结合文化馆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生产、全民艺术普及培训、文化艺术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文艺团队培育扶持、群众文化艺术成果展览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地方特色文化建设和品牌打造、群众文化艺术赛事活动、以及区域文化交流等核心功能,其包括需要运用的网络云平台、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库、线下数字体验空间、线上线下结合的网络课堂、艺术普及评级系统、绩效评估系统等。
二、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建设的问题反思
数字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在于对外服务与内部管理,前者包括发布文化信息、开展网络课堂、实施网络文化活动、展示文化馆资料等,后者包括人资管理、线上办公、平台维护等。由于数字服务平台属于数字资源,其理应具备数字资源的基本特点:网络依赖性。事实上,由于网络新媒体的用户群体十分广泛,为了扩展服务群体,在具体建设这一平台时,除了考虑上述功能需求之外,也要考虑这一平台与网络新媒体的有效融合。通过对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建设的现状分析,可以发现,目前主要存在缺乏对资源内容的合理整合。
(一)缺乏对资源内容的合理整合。
目前,大数据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上,数字化文化馆建设也是基于大数据,对复杂、繁冗的原始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收集和整理,研发出相对应的技术体系和综合形式的分析系统。建设数字文化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作用,结合整个数字文化馆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对原始资源进行全面、有效地整合梳理,实现各区域内容的全面覆盖,提高数字文化馆的影响力,更好地服務于广大终端用户。例如,要综合当地文化资源的优势与原始资源,构建多元化的文化数据平台,兼顾终端用户的具体诉求,对相关资源实施综合性地分析和整理,更好地为用户提供开放式服务。再如,分别构建地方级别与国家级别的数字文化馆,再在其间加入一个平台实现二者的资源内容实施对接,在便利、快速的基础上,让用户获得更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
(二)亟待整合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
科学技术地飞速发展,其对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的服务功能提出了一系列要求。第一,促进了数字文化馆的形成与发展,使数字文化馆的服务功能更加多元化,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可以接纳更多的访问用户,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数字文化馆的服务能力。例如,当对数字文化馆中的文化产品进行充实的时候,需要对社会各个领域中的用户提供相应的文化产品内容,满足了用户更为广泛的访问需求。
第二,及时提升数字文化馆的系统服务效率。对数字文化馆的检索功能进行合理、有效的完善,尽量做到使所有用户在使用检索功能的时候,能够快速地找到自己想要查找的信息资源,满足用户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第三,利用现在已经具备的软、硬件能力,创建一体化形式的信息服务平台,一般都需要寻求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资源、财政资金、人才等方面,这样才能奠定数字文化馆实际建设的基础,才能使广大民众享受到数字文化馆带来的便利。
(三)欠缺文化资源整合的对接机制。
在文化资源整合上,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对接机制。在目前的数字媒体时代,终端体验为核心的文化资源整合这一重要形式未能有效运用,即终端体验有线上、线下两种,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的方式,是数字文化馆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广大用户都可以通过线上数字文化馆提供的服务检索功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若对检索到的内容有进行深入了解和交流的兴趣,通过线下的形式到文化馆中实体感受与体验,这种形式能帮助访问者节省巨量的时间与精力。当前,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要以此为契机,实施360°全景与三维虚拟技术的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构建全新的体验模式,例如,将文化馆实体、动态、展览以及活动现场等情况,都转移到网络平台当中,为广大终端用户创建出更加新颖的网络浏览模式,使数字文化馆能够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更加开放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这种互联网浏览模式在数字文化馆中的应用方式,尽可能让所有用户在进行浏览的时候都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提升线上体验的真实感,不仅节省了用户获得真实体验感受的时间与精力,更是增添了趣味性,为文化馆提升了吸引力。
(四)尚未有效构建专业数字化人才的成长机制。
目前,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建设存在专业数字化人才队伍需要继续加强的问题。事实上,具备专业能力的人才队伍,对于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具有无法代替的作用,组建一支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队伍对数字文化馆的建设至关重要,能够切实提升文化工作者应用数字技术以及信息化技术的能力,另外,在数字文化馆建设过程中,必须引进具备数字化技术和能力的人员,以此来提升数字文化馆的建设能力以及服务水平。四、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建设的优化路径
前已述及,目前文化馆的数字服务平台建设主要在信息化基础建设滞后、信息化人员建制缺乏和基础硬件软件薄弱等层面存在问题。对此,可以从推进平台与网络新媒体融合等层面对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建设进行优化。
(一)推进平台与网络新媒体的有机融合。
数字服务平台与网络新媒体的融合,是其自身建设的需要,也是拓展服务群众范围、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需要。对此,文化馆有必要促进数字服务平台与网络新媒体的有效融合。网络新媒体用户数量大,功能多,既可作为数字服务平台的建设基础,又可作为它的延伸。具体来讲,针对建设基础问题,多数做法是于网络新媒体之上设立账号或者说公众号,将其作为数字性的服务平台。进一步而论,假如将网络新媒体当作数字服务平台之延伸,则可将其认为是信息服务咨询窗口、平台引导窗口。(二)强化区域统一化管理的机制实施。
从具体实践来观察,文化馆实际上是我国目前推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核心主体和积极参与者,总分馆制下区域内的各级文化馆应该进行协同合作,共同建设数字服务平台。在此建设中,上级文化馆必须要根据总分馆制的指导,结合区域发展实际,切实参与到数字服务平台建设当中,促进区域统一化管理的落实。⑤对此,需要从实际入手,坚持在化解自身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构建既能能够得到群众认可,又可实现推动自身发展需求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让数字服务平台发挥自身优势,逐步落实区域统一化管理。
(三)构建文化资源整合的对接机制。
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是数字服务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但在实际平台建设当中,有许多市、县文化馆都存在文化资源有效利用率不足的情况。对此,上级文化馆必须要根据区域范围内各分馆的资源利用情况,加强文化资源整合,如江苏省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也提供了可参考的实践经验,即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签署了相关的合作协议,将数字服务平台建设纳入合作计划中,同时联合市县多个文化场馆整合现有文化资源,并与国家、省形成数据对接。(四)形成培养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的人才队伍机制。
对于文化馆的管理者,需要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班和交流学习活动,邀请专业老师讲解相关知识和技能,充实其理论知识,与有数字化建设的文化馆进行对标学习,通过交流活动,学习建设经验,开拓眼界,具体感受数字化的文化馆,对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具有完整和全面的认识,能够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相互结合,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建设活动。遥数字文化馆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后,需要建立对应地评价机制,如:用户评价、管理者评价、同行之间的评价等体系,这样做不仅可以对专业工作者起到切实有效的监督作用,让其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为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服务,而且可以实现对自我能力、技能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促进数字文化馆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