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重大项目建设和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意见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重大项目建设和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意
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是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层次提升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现就促进重大项目建设和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促进重大项目建设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总体要求和原则
(一)促进重大项目建设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当前,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是全市工业发展相对缓慢,市级工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层次较低,高新技术企业少等。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重大项目数量较少,尤其是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工业项目数量少,招商引资规模较小。为此,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积极谋划,以促进重大项目建设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着力点,不断强化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产业支撑,增强发展的后劲。
(二)促进重大项目建设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总体要求是:以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为主题,牢牢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我省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等重大机遇,坚持以产业为载体、园区为平台、企业为主体、自主创新为关键、扩大开放为动力、效能提升为保障,促进重大项目建设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扩大总量,提升质量,努力把我市建成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
(三)促进重大项目建设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原则是:坚持发挥优势,促进重大项目和资金向优势产业聚集;坚持集约发展,引导重大项目和资金向产业集聚区布局;坚持政府支持,鼓励企业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坚持科技带动,通过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扩大开放,增强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动力;坚持效能提升,优化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环境。
二、以优势产业为载体,促进重大项目建设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四)加快“136”工业体系重大项目建设。坚持规划引导的原则,下发“136”工业体系项目规划,争取已开工项目尽早竣工投产,促使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早日开工,推动前期项目逐批实施。制定《关于加快“136”工业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加快 “136”工业体系建设的优惠政策,推进“136”工业体系重大项目的谋划和实施。
(五)引导重大项目和资金向优势产业配置。在优势产业发展中及时论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大项目,加快申报和实施。鼓励企业以及各类中介机构围绕优势产业结构升级、链条延伸、集群发展等环节提出重大建设项目。在制定年度计划和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时,优先安排优势产业重大项目。市科技三项费用、企业发展资金、中小企业担保资金等优先用于优势产业重大项目建设。
(六)大力开展优势产业招商。抓住东部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加大对我市优势产业的宣传和推介,搞好产业对接和招商。充分发挥驻外机构的作用,加强同港澳台同胞、在发达地区工作的许昌籍人员及各类商家的联络与沟通,积极推进优势产业招商。建立优势产业分类招商项目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时通过网络发布优势产业招商项目信息。
三、以产业集聚区为平台,促进重大项目建设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七)加大产业集聚区重大项目投入力度。认真落实《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和提升工业集聚区发展的若干意见》(许政(2006)40号),引导重大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中。招商引资项目和其他新上项目原则上进入产业集聚区。对于进入产业集聚区的重大项目,给予政策支持和必要的资金支持,鼓励金融部门给予贷款倾斜。
(八)加强产业集聚区重大项目开发。坚持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原则,支持产业集聚区成立项目开发机构,从事重大项目开发。鼓励在产业集聚区内开展各类创业投资。鼓励企业、中介组织、社会机构以及个人进行产业集聚区重大项目开发。在申报、审批等方面优先支持产业集聚区开发重大项目。
(九)深入开展园区招商。加快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引进重大项目夯实基础。突出抓好国家(许昌)电力电子系统产业园、河南省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市东城工业集聚区、河南(魏都)民营科技园区、河南省(许昌县)民营科技园区等重点园区建设,使之成为园区招商引资的龙头。用足用活园区的优惠政策,发挥好园区办事效率、环境基础等优势,各重点工业园区都要配置专门的招商队伍,长期不懈地开展招商工作。
四、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重大项目建设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十)推动重点企业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认真落实《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重点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许政(2004)67号),从政策、技术、人才上支持重点企业加快重大项目建设。鼓励企业在国家重点发展的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等领域申报重大项目,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通过开展项目观摩、召开现场办公会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现有企业的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把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特。
(十一)促进企业与金融部门合作。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与银行合作。坚持每季度一次的银企洽谈会制度,继续推进与郑州股份制银行的对口衔接,帮助企业向银行推介项目,加强银企合作。对银企合作重大项目,中小企业担保资金优先给予支持。制定下发《关于建立银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意见》,使银企合作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第二篇:广元市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
广元市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广元经济开发区、市天然气综合利用工业园区管委会: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五届十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力度,现就2011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市委五届十五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主基调,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和地震灾区发展振兴机遇,以“招商引资促进年”为契机,深入实施资源转化战略,着力扩大开放合作,把产业发展与招商引资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坚持招大引强、集群承接、沿链引进工作主线,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带动形成产业集群,实现产业链条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对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的重要作用,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2011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目标:
(一)引进到位市外资金工作目标260亿元,奋斗目标280亿元,分别比去年目标任务增长58%、70%。其中:引进到位省外资金220亿元,引进到位工业资金200亿元。
(二)新签约项目合同资金工作目标360亿元,比去年目标任务增长40%。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0个。
(三)第十一届西博会签约项目履约率达到90%以上,开工率达到80%以上,资金到位率达到40%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主体全力抓,努力形成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内外协调、全民参与的招商引资格局。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把小分队招商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手段,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小分队招商活动。进一步完善携手园区的促进机制、联合部门的合作机制、驻点分局和县区及园区一体的联动机制、借力中介的市场机制,努力形成招商引资强大合力。全面推行市领导挂钩联系、定期汇报、定期通报、定期督查督办、协调推进、考核奖惩等六项制度,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在全市综合目标考核中的权重,重点考核到位资金绝对数、到位资金增幅、新签约项目正式合同资金、项目履约率、项目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等指标。强化招商引资统计工作,不断提高统计工作质量。要切实加强招商引资目标执行过程管理,扎实开展专项督办,市招商引资局会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办室定期不定期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推进情况督查督办,每月通报一次招商引资目标任务进度情况,确保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持续发展。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投资环境建设工作的领导,把投资环境建设作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到投资环境建设工作有组织、有领导、有安排、有检查、有效果,投资软环境建设工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
(二)进一步坚定招商引资信心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和倾斜,沿海地区受原材料、劳动力、生产资料等因素制约和影响,部分企业把产业转移的目标转向西部地区;我市资源、生态、交通、劳动力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这些都为我市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我市也面临着用地日渐紧缺、要素价格攀升、产业基础薄弱、物流条件较差等方面的制约。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认清招商引资新形势,坚定招商引资决心,增强招商引资信心,突出投资拉动、产业支撑两个着力点,把招商引资与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引进一大批支撑作用强、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突出重点产业招商
1.围绕形成天然气综合利用基地强化投资促进。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好民用燃气、工业燃气、燃气发电、天然气化工等方面的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以天然气为燃料,延伸产业链的产业项目。
2.围绕形成铝产业基地强化投资促进。随着中铝集团电解铝项目的引进,全市电解铝产能将扩大到70万吨。要大力引进高精铝板、带、箔精加工,新型工业铝型材,新型建筑铝型材等项目,进一步拓展铝产业链。加大浙江省湖州市等地铝产业、企业和项目转移的承接力度,延伸电解铝的下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铝产业。
3.围绕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先进电子产品及配套材料产业化基地强化电子、信息、智能产业投资促进。依托现有的电子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抢抓电子信息产业新一轮转移重大机遇,以长三角、珠三角和西三角(成都、重庆、西安)为重点目标区域,引进先进电子产品生产、配套材料生产以及物联网、网络通讯设备制造等项目。围绕机械制造产业强化投资促进。加快推进广元客车整车(含纯电动客车)制造项目,依托整车制造产业持续发展,打造集市场环境优势及核心技术于一体的汽车产业链。大力引进特种民用车辆、建筑机械、民用机械等机械制造项目。围绕建材产业强化投资促进。依托升达、林安、青博等18家林板加工企业,开展以商招商,引进家具、饰材等研发生产项目。依托陶瓷资源和陶瓷工业园区,引进高档陶瓷卫生洁具系列产品、陶瓷墙、地面砖等产品研发生产项目。依托已有建材企业延伸建材产业链,推动新材料、新产品发展。
4.围绕形成多业态的商贸物流业强化投资促进。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形成多业态的商贸流通业和现代物流业。一是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引进大型超市,构建大型卖场,繁荣商贸流通业。二是引进省内外著名的汽车流通服务业集团公司,打造广元汽车城。三是引进成都富森美家居和广元和森木业,打造装饰建材专业市场。四是引进福建豪华陶瓷等企业,打造陶瓷建材专业市场。五是按照《广元市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引进有实力企业打造广元物流中心,加快建设上西、盘龙、航空港、红岩港等物流园区,构建综合物流服务体系。
5.围绕旅游产业强化投资促进。加快推动旅游产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转变,切实开展旅游产业招商引资,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加工等项目。立足打响“中国温泉之乡”品牌,培育温泉文化,发展温泉产业,促进低碳发展,重点推动盘龙温泉度假城建设和昭化五星级酒店建设项目以及川北温泉、清江湖温泉开发等项目。
(四)突出推进资源招商
深入贯彻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低碳发展的路子,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大公司进驻我市,做大企业规模,做优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就地转化资源,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一是依托天然气资源,加快引进2×35万千瓦天然气发电、年产5万吨醋酸纤维丝束等一批大项目。二是依托电解铝资源,加快引进电解铝下游产品生产项目。三是依托钒钛铁资源,加快引进企业综合开发,不断延伸
产业链,提高金属矿产资源生产规模和利用水平。四是依托石英砂资源,加快引进浮法玻璃生产、太阳能灯具生产等一批项目。五是依托油砂资源,加快引进有实力企业加大油砂资源开发项目。六是依托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资源,加快引进有实力企业开发清洁能源和新能源项目。七是依托农业资源。特别是“广元七绝”资源优势,加快引进龙头企业投资基地建设、研发、加工、销售等项目。
(五)坚持以项目工作为中心
牢固树立重在结果、淡化过程的招商业绩观,坚持把项目落地、资金到位作为评价工作实绩的唯一标准。一是狠抓一批新项目签约。加大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力的重大项目推进力度,找准工作切入点,切实抓好项目的推介、洽谈、对接和引进工作。围绕天然气、铝加工、电子、机械、商贸物流、旅游、建材、石英砂、农产品精深加工、医药等重点发展产业,认真开展产业分析和研究,策划、论证、包装、储备一批产业招商项目,加大项目信息捕捉、洽谈、跟踪、引进力度,在一批新的重大项目引进上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完成新签约项目合同资金360亿元,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00个。二是力促一批新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力争当年签约当年开工项目到位资金80亿元。三是确保2010年签约项目2011年开工建设。2010年全市签约项目346个,签约资金382.44亿元,2011年要切实抓好签约项目的履约、开工、建设。特别是纳入省政府督办的西博会签约项目,履约率要达到90%以上、开工率要达到80%以上、资金到位率要达到40%以上的目标,力争到位资金90亿元。四是确保一批续建项目竣工投产,力争到位资金90亿元。
(六)进一步拓展区域合作广度深度
进一步深化“浙广合作”、“九广合作”、川陕甘宁毗邻地区的合作,切实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成渝地区等经济体的协作,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力争在产业承接和招商引资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加大与新疆自治区的合作与交流力度,加强在天然气化工、煤化工、农副产品等方面的合作,争取广元与新疆自治区的合作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强化产业、项目、企业交流合作,以“招商引资促进年”活动为契机,创新对外招商新形式,不断提升广元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认真组织参加各类招商、投资促进活动,充分利用“西博会”、“西交会”、“珠洽会”、“西洽会”、“渝洽会”和“广元女儿节”等活动平台,全面宣传广元优势,大力推介招商项目,广泛捕捉投资信息,深入开展项目对接,努力提高项目对接成功率。
(七)进一步强化招商工作保障
各县区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意见》,强化招商引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保障,在经费、人力等方面给予支持,进一步改善招商引资工作条件。进一步加强全市招商引资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招商引资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努力培育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讲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有成效的招商干部队伍。
第三篇: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生态省目标,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促进产业发展的指导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原则。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和调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坚持经济效益 与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相结合,实施严格的资源环境政策,努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经济效益型产业。坚持自主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加 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坚持产业合理布局与产业协调发展相结合,促进产业集聚,实现产业和区域协调 发展。
(二)总体目标。围绕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丰富和提升“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用科技创新带动传统产业升级和产品创新,发展壮大特色 产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大开放力度,把我省的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逐步形成产业特色鲜明、区域布局合理、陆海并举、城乡一体的经济结 构。
二、促进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一)以建设全国优质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为核心,发展壮大热带特色的现代农业。按照农产品出岛出口、进超市进宾馆的市场定位,坚持走特色、精品 之路,加快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提高农业集约化、标准化、设施化、产业化水平,把海南建设成为全国优质绿色农产品 供应基地。加强优势农产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建设,提高优质高效农产品出口出岛比重。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 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运销,扩大农产品加工规模,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园区聚集,完善壮大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功能 和规模,规划建设特色农产品加工区。
(二)以重点港口工业园区为载体,集约发展新型工业。坚持“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原则,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 动、高科技支撑”发展战略,集中布局、集约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依托港口、环岛高速公路及铁路建设、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和完善儋州洋浦、海口、东方、昌江、澄迈老城等工业园区配套设施,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为重点,推进产业链延伸,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工业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油气化工、浆 纸、汽车、医药、新能源、矿产和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拉长产业链,提升产业竞争力。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争取在优势产业、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推动高新技术成果 产业化。
(三)以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带动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增强吸纳就业能力。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加 大旅游要素国际化改造力度,着力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重点旅游区域和旅游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名城、名湾、名区,把海南建设成为国 际一流的热带海岛休闲度假胜地。以旅游业为龙头,提升房地产、运输、商饮等传统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会展、体育、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等现代 服务业。
(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争取在优势产业、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 化。信息产业。加快推进海南生态软件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软件外包、软件研发、IT人才培训和互联网媒体等软件产业;着力推进海口、三亚创意产业园建 设,重点发展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产业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及以动漫游戏为主的创意产业。生物工程。提升南药、黎药等中药产业和保健品发展水平,创新发展 海洋药物,加快发展现代化学制药,积极发展生物制药,逐步完善新药研发、安评中心、临床检验和医药生产等医药产业链。
(五)以建设海洋经济强省为目标,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大海洋资源开发力度,优化海洋经济布局,完善海洋经济基础设施条件,形成有海南特色的海 洋经济体系,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快构建特色海洋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海洋油气开采加工业、旅游业、海洋服务业和运输业,改造提升海盐化工 等产业。调整捕捞作业结构,推进捕捞从近海向外海转移,发展壮大深水网箱养殖,推进水产养殖从内陆港湾向近海转移。大力培育海洋生物制药、海洋能源利用等 新兴海洋产业。
(六)以建设绿色之岛为目的,推动资源节约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行资源节约,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鼓励节电、节水、节地 和节材等产业发展。坚持清洁生产,实行严格的行业和排放标准以及生态环境补偿等政策措施,限制影响生态环境的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鼓励生产和使用 节能节水型、绿色环保型产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产业的发展。
(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能力。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大交通、能源、通讯、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 建全岛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构建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构建调控有力的水利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八)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促进区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实行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全省范围内严格限制发展小化工、小皮革、小印染等产业,坚决淘汰立窑水泥、小钢铁、实心粘土砖等落后生产能力。
三、促进区域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功能区的区域产业布局和分类功能区差别政策,优先保证重大项目规划审批和土地供应,促进重大项 目向专业集聚区集中,实现特色产业集群。按照“南北带动,两翼推进,发展周边,扶持中间”的区域经济发展思路,打造五大功能区。琼北综合经济区围绕建设全 省行政服务中心、商业贸易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和进出岛交通枢纽的发展思路,重点鼓励发展汽车、制药、化纤纺织、饮料食品、农副产品深加工、软件服务等产业 以及商业餐饮、文化教育、金融保险、物流、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禁止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落后生产工艺、落后技术装备的工业。琼南旅游经济圈着重鼓励发展休 闲、旅游、会议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和现代高效农业、创意产业、电子信息、软件研发、商务培训,有选择的发展农产品和旅游工艺品加工,限制其他工业发展。东部 沿海经济带侧重鼓励发展热带高效农业、海洋渔业、农产品加工业、旅游及会展、航空航天等产业,鼓励适度发展低污染的轻工、电子等产业,限制发展重工业。西 部工业园区鼓励重点发展油气化工、纸浆和造纸、能源、矿产资源加工、循环经济等产业,鼓励发展现代农业,禁止发展高耗能、高污染、落后生产工艺、落后技术 装备的工业。中部生态经济区在保护好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的基础上,鼓励适度发展农产品加工、经济林、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禁止发展污染和破 坏环境的产业,山区矿产等资源利用项目,要经过充分论证、科学规划、有序开发。
四、促进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强政策引导。
市场准入政策。对鼓励类投资项目,简化审批程序,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对不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项目,投资管理部门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城市规划和建设、环境保护、节能审核、质监、安监、消防、海关、工商等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
价格政策。建立与海南产业政策相配套的差别电价政策,抑制高耗能产业盲目扩张。积极推进水价和环保收费改革,实施可再生能源优惠电价,促进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建设。
财税政策。各项省级财政性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鼓励类的技术、装备和产品项目,着重投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投融资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对鼓励类投资项目按照信贷原则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对限制类的项目不予信贷支持,对淘汰类项目停止信贷资金发放。支持鼓励类投资项目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券和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集发展资金。
土地政策。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按照土地规划和相关规定落实土地供应。对限制类和淘汰类建设项目,不予提供建设用地。
环保政策。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新上项目必须按规定程序办理环评手续。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已开工项目要限期治理,治理不合格的要坚决停产或关闭。
节能政策。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和审查政策,加强节能监管。新上项目必须按规定程序办理节评手续。对未进行节能评估或者未能通过节能评估的已开工项目,要责令停止建设;对已投入生产、使用的上述项目,要限期改造,不能改造的或逾期不改造的项目依法责令关闭。
安全准入政策。严格执行安全准入政策。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必须进行安全论证;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矿山建设项目和生产、储存危险品的建设项目,必须强制进行安全评价,确保本质安全。
服务业政策。研究制定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发展规划,清理和修订不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放宽行业准入,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税收扶持,推动对内对外开放,促进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立完善领导协调机制,加强督查落实。
建立健全促进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促进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加强对促进产业发展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及时研究、协调和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设立促进产业发展资金。农业、工业、旅游业要设立促进产业发展资金,用于产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的贴息和补助、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及装备的补偿和职工安置等。
加强工作督查落实。各市县、各部门要将促进产业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责任制,狠抓政策措施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 自职责,加快制定和修订财税、信贷、投资、价格、土地、环保等相关政策。各市、县要因地制宜制订具体政策措施,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加快发展。省政府将定期 对各市县、各部门促进产业发展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本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尹红丽
第四篇:加强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工作的意见
解放碑街道办事处关于进一步 加强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工作的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街道财政分配管理的意见》(渝中府发[2008]29号),增强街道的活力,凝聚力和调控能力,促进我街社区建设、城市管理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根据《关于印发部分个体零散税收委托街道代征的征管暂行办法的通知》(渝中府办[2004]210号)和渝中区财政局《关于个体零散税收有关结算办法的通知》(渝中财预[2005]5号),以及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等有关文件精神,扩大利用区外资金规模,巩固存量税源,鼓励招商引资,增量分成,为我街道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现就进一步加强街道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把握大局,充分认识加强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1、招商引资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街道经济实力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是体现街道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
2、加大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工作力度是振奋精神、争创一流街道的关键。各科室、各社区居委会必须增强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工作的责任感,精心谋划,理清思路,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领导,建立和形成街道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工作一盘棋的大格局。
1、街道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各科室、各社区居委会负责人为成员的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揽和指导街道及辖区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工作,协调和处理有关具体问题;成立招商引资办公室,在街道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与行政办、发经科共同承办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工作中的具体事务。
2、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工作,按照领导有责任、人人肩上有担子的原则,将招商引资任务分解到人,做到群策群力,切实把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作为街道的重要任务。
3、建立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党政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主持,着重交流招商引资、税源建设工作情况和心得体会,汇集有关信息,总结工作经验,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合作创新。
三、把握政策,充分挖掘辖区内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的各类资源和优势。
1、行政办、发经科、招商办、各社区居委会要及时收集有关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的有关政策,指导各科室、各社区居委会学习掌握政策,熟练运用政策,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工作能力和水平。
2、信息是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各科室、各社区居委会均应建立招商引资信息库,将有意向投资我区的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区内各类企事业单位有意向增资的信息,梳理归纳形成投资信息库,为街道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提供服务;各科室、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均应掌握有关投资信息情况,重要信息应报街道招商办备案。
3、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街道招商办将辖区单位可招商引资项目汇编成招商引资项目库,为街道各科室、社区居委会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提供方便,使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4、建立新增税源项目库。街道各科室、社区居委会要对辖区内各企业、各经营实体、各在建项目和拟建项目逐一摸排,认真分析新增税收的可能性,从税源保护角度出发,明确服务内容和措施,防止和避免税收流失;要按政策规定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引进和争取纳税单位、企业、经营实体落户我街道。
5、努力挖掘,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居委会党员、干部、辖区单位和居住辖区的各类人才优势,建立信息员网络。街道各科室都要充分发挥组织功能、行政优势和干部职工特长,不断拓宽信息渠道,充分利用各方面关系,努力与知名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与科技含量高、经济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与市内外资本雄厚、有意向投资扩张的企业,与一切有利于街道招商引资、税源建设的人员沟通联系,加强交往,为及时捕捉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的有效信息创造条件。
四、认真谋划,为街道构建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的有效平台。
1、认真策划,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宣传解放碑作为重庆直辖市的对外形象窗口和中央商务区的有利条件和后发优势,发布招商引资项目,印发街道投资指南,努力扩大社会知情面和知名度。
2、着眼“总部经济”,充分利用商务楼宇和辖区单位的办公条件、办公设施,协调企业集团总部、分支机构或企业办公场所迁驻解放碑地区,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落户渝中区。
五、投资为上,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的服务体系。
1、建立投资为上、服务为主的发展理念,谋投资者所想、干投资者所需,从细微入手,从具体做起,周到服务。要分别情况,建立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服务守则,街道各科室和社区居委会要全面实行首问责任制、限期办结制、收费公示制,切实为来我街道投资企业协调好办公场地、个人居住、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共同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2、坚持按政策、权限和程序办事。服务投资者要充分体现出良好的政策修养和人格修养,办事公道、行为规范,切实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树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
3、建立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工作通报制度,及时对各科室、社区居委会每月工作情况、工作绩效和下月工作计划、具体措施进行点评通报,建立相互促进、争先创优的工作导向。
六、群策群力,建立招商引资和税源建设的保障体系。
1、实行项目首谈责任制。对有意向投资可以引进的项目,按照“谁介绍、谁参与,谁洽谈、谁负责”的原则,与项目投资方建立稳定洽谈关系,盯住不放、跟踪服务,争取项目洽谈成功。
2、实行引进项目全程服务制。对引进项目的立项、报批、工商税务登记、开工建设等各个环节均明确有专人配合,办理有关手续,坚决防止和杜绝官僚作风、不作为或滥作为行为。
3、建立投资者、经营者联谊制度。各科室、社区居委会要经常性地对辖区企业进行走访,街道每季度要召开一次重点企业座谈会,倾听投资者、经营者的意见和建议,协调解决投资者、经营者在企业建设、经营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争取投资者、经营者主动为街道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献计献策、支持帮助。
七、加强税源的征收工作,完善税源征收的奖励机制。
1、加强辖区内的居民个人房屋租赁、个人房屋装修、个体旅馆所缴的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等个体零散税收的征收工作。留在街道的个体零散税收收入,提15%用于工作经费,5%用于个人工作的奖励。
2、对于委托社区居委会征收的居民个人房屋租赁、个人房屋装修、个体旅馆所缴的增值税、营业税、房产税等个体零散税收收入,预留社区部分提高到15%。
3、凡街道干部职工从外区引进我街入驻企业,企业当年入库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实得5万元以上的,经区财政认定之后纳入分成范围,对留在街道的收入部分,其中15%用于工作经费,5%用于引资者的奖励。
2008年8月5日
第五篇: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建设指导意见
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建设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经济和信息化、经贸、经济、中小企业)、发展改革、科技、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局(委、厅、办),有关行业协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和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推动中小企业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现就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服务平台”)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积极推动服务平台建设
(一)服务平台的含义和作用。服务平台一般是指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原则,为区域和行业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技术创新、质量检测、法规标准、管理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人员培训、设备共享等服务的法人实体。服务平台在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畅通信息渠道,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加快服务平台建设,是落实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和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重要举措,对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推动共性关键技术的转移与应用,逐步形成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指导思想。服务平台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通过统筹规划、集聚资源、营造环境、加强服务,建立和 完善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的支撑体系和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建设原则。服务平台建设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面向产业、服务企业,资源共享、注重实效”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广泛参与相结合,坚持非营利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结合,坚持促进产业升级与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相结合,坚持社会服务资源开放共享与统筹规划、重点推动相结合。
(四)建设目标。充分发挥现有服务平台的作用,用三年时间,在中小企业集聚的区域和行业建立、充实和完善一批服务平台,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重点培育一批运作规范、支撑力强、业绩突出、信誉良好、公信度高的示范平台。完善政策措施,培育服务品牌,使服务平台的布局更加合理,特色更加突出,功能趋于完善,服务质量及企业满意度稳步提升,对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二、服务平台的基本条件和发展要求
(五)基本条件。服务平台一般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拥有独立的工作场所及与所提供服务相适应的条件和设施;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业服务人员的比例不低于50%;具有较强的专业服务和组织社会资源能力;管理制度健全,经营行为规范,收费合理,服务内容、流程、标准、收费和时间能做到“五公开”;服务收入占营业额的比例不低于50%。
(六)加强能力建设。服务平台要加强业务培训和人才培养,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要不断增加专业服务人员的比例,建立激励机制,优化人才结构,增强服务能力。要适时 2 更新仪器设备和设施,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和受益面。要努力取得相应的专业资质认证,增强服务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七)创新发展模式。服务平台要积极探索建设方式和发展模式,通过与大学、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专业性服务机构、企业等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集聚优质资源,提升服务水平。专业机构间要加强合作,建立协同服务机制。要通过开放实验室、专业化设备共享与租用等多种形式,满足中小企业发展需求,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
(八)培育服务品牌。服务平台要增强服务、市场和品牌意识,建立服务质量标准,完善质量保障制度,制定品牌发展目标和战略规划,树立品牌形象。健全信用制度,注重诚信经营,树立良好信誉,不断提高信用等级。培育企业文化,提高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
(九)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企业发展需要,鼓励服务平台具备多种服务功能:
1.信息查询:加强网络功能开发,畅通信息渠道,为企业提供法律法规、政策、技术、产品、标准、人才、市场等各类信息服务。
2.技术创新:开展工业设计、技术咨询、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技术应用等服务,帮助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增强创新能力,形成具有自 3 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推动产学研联合,促进技术成果转化、适用技术推广和创新资源共享。
3.质量管理:提供质量检验检测,原材料性能测试,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和产品标准。指导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培养质量管理人员,提供大型加工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帮助企业申请相关体系和产品认证,参与质量评奖活动。
4.管理咨询:提供发展战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咨询诊断,帮助企业学习、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科学决策和经营管理能力。指导企业加强现场管理,提高清洁生产水平。
5.创业辅导:为拟创业人员提供创业信息、商务计划书编制、创业培训,以及工商登记等政务代理和相关行政许可申报服务;为创办三年内的小企业提供管理咨询、项目诊断、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筹资融资、财税申报、法律援助等辅导服务和创业场地。
6.市场开拓:组织开展各类展览展销、贸易洽谈、产品推介、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活动。帮助企业建立营销网络,应用电子商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7.人员培训:为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员工提供各类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四、服务平台建设的保障措施
(十)编制建设规划。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以及调结构、上水平、转变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与区域产业及中 4 小企业发展规划相衔接的服务平台建设规划,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和任务,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各有关行业协会要根据行业发展规划,在中小企业聚集区推动建立服务平台,集聚资源,为行业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服务。
(十一)加大政策扶持。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服务平台建设。各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技术改造专项投资要加大对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的支持,吸引和带动社会投资,加快推动服务平台建设。要研究制定示范服务平台评价标准,对信誉好、服务优、效果显著的示范服务平台,实行服务补助和奖励表彰等扶持措施,引导服务平台规范运营,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十二)完善工作机制。各地要充分利用有关部门的现有工作基础,积极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建立联合工作机制。要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完善管理,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十三)加强指导和宣传。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要加大指导和服务力度,及时调查了解服务平台建设运营情况,发现和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推广有效做法,培育示范和服务品牌。要发挥网络、报刊等媒体的作用,加大对优秀示范服务平台的宣传,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利用服务平台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科学技术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环境保护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二〇一〇年四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