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畜牧业发展途径分析对策
畜牧业是**县的主导产业,一直以来**县的畜牧业也是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2007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84%,是全县农牧民奔小康的重点产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就目前**县畜牧业发展的形式来看,畜牧业产值占到了农业产值的一半以上,但养殖户的产奶量、产蛋量、产肉量远远不及名列**畜牧业前茅的昌吉地区。**县的畜
牧业还有亟待解决地发展问题。解决发展与制约的矛盾,寻找克服饲养风险的途径是畜牧科技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也是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决策发展现代畜牧业战略必须思考的问题。所以,重品改、强饲养、抓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和执法监督力度,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县开拓创新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由之路。
当前**县畜牧业的几点分析:
一、发展节粮型畜牧业
(一)发展草食动物:资源优势,第一,丰富饲草料资源,6.6万亩退耕还林;第二,冬闲田地4.8万公顷;第三,30万亩秸秆“三贮一化”氨化利用;第四,畜群优势,加大经济杂交,培育出大量的商品肉用牛羊;第五,消费市场广阔,特别是牛肉一直是供不应求。力争肉牛(西门塔尔牛,**褐牛)在3-5年内有大发展。
(二)发展生猪、家禽及家兔养殖。利用国家政策向**倾斜、向畜牧业倾斜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优质肉猪基地建设、优质家禽基地建设、生猪良种补贴建设等项目资金支持,为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有力支撑。积极引导农牧民参与生猪养殖保险,扩大参保覆盖面,降低养殖风险。首先要广大养殖户树立规模养猪效益高,抗风险能力强的意识观念,宣传指导规模养猪户对良种、科技、管理和市场等生产要素的认识,努力提高发展“杜长大”、“杜大长”杂交组合的自繁自养,加快三元杂交组合的推广,鼓励政策向品种改良转移,力争2009年建成“杜长大”、“杜大长”祖代繁育场,为规模标准化养猪提供大长、长大二元母猪,加快发展速度,不久的将来**县将出现规模养猪的大发展。
努力提高饲养效益是畜牧业生产的最终目的,也是决定畜牧业发展走向的前提条件。有资料表明,“杜长大”、“杜大长”三元杂交猪的胴体瘦肉率为60%以上,而本地猪的胴体瘦肉率只有50%以上。而且市场、企业通过客观性生猪指标评判生猪价值,确定体重在90-110公斤,活体背膘厚度不超过2.5厘米作为期货交割质量标准,需要生猪的胴体瘦肉率标准是60%的。那么我们在饲养本地猪和洋三元猪的饲料报酬更有一大差距,洋三元猪90-110公斤活重只需280-310公斤饲料,而本地饲养的生猪却需要350公斤饲料,同样的基础设施投入同样的饲料成本和人力,取得的效益差距却很大。
发展家禽,家禽的饲料转化率较高,实践证明,鸡增重的饲料转化率为1:2.8,在动物饲养中饲料转化率可与奶牛相媲美。每生产一吨禽肉比生产1吨猪肉最少节约200公斤饲料粮。发展家禽生长周期短,节粮低耗急需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饲养。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只需在市场低迷时帮助养殖户解决卖难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冬季累计销往外地的兔子近4万只,狗400余条。以此推断在我县养兔子是没有销路吗?还是服务没有跟上。
二、发展种畜生产,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2008年6月份**县已获得阿勒泰地区唯一的有机牛、羊肉认证书。借以标准品牌,靠品牌拓市场,向品牌要效益,创立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建立阿勒泰种羊场(**种羊场)和完善阿勒泰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扩繁核心区,不断发展养大阿勒泰羊良种繁育规模,为全疆乃至全国提供优质肉羊良种。通过财政支持、业主参与和项目配套,分别建立保种选育核心场、扩繁场和商品羊养殖基地,开展阿勒泰羊品种资源的保护、开发及利用,重点做好阿勒泰羊的提纯复壮工作,建成阿勒泰羊各级种公羊、种母羊核心群,提高产绒率,完成统一销售市场战略目标。根据《种畜禽管理条例》第四章、第五章有关规定:**县要加大执法力度,查处违规销售阿勒泰羊种羊的不法行为。广泛宣传,利用政府招标的形式,出售阿勒泰羊种羊,扩大阿勒泰羊的品牌影响力。
关于对发展**县畜牧业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早解决牛、羊、猪、禽肉类深加工,政府出台鼓励扶持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县的合作组织,经济人等以销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把我县畜产品销往全疆乃至全国,鼓励扶持有能力的组织或个人办屠宰厂,吸引全地区的牛羊运往**,使我县形成全地区牛羊集散地。这样也能带动餐饮,宾馆等一系列行业的联动,更有助于把我县建成销往中亚,牛羊猪禽肉精深加工工业区。并积极出台奖励补助政策,对全年销往外地生猪、禽类达到一定数量的单位及个人给予重奖。
二、加大现有奶牛改良及饲养。力争2012年在**县有标准化奶牛场400头以上的10个,每头奶牛的年
第二篇:陆川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陆川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畜牧产业化是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畜牧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加快发展畜牧业是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因此,把畜牧业建成陆川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加快推进畜牧业由粗放养殖向集约化养殖转变,由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最终实现陆川县畜牧业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陆川县委、政府提出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培植,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把畜产品稳定供给和农民增收作为主要奋斗目标。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迅速提升畜牧业整体水平,从而使全县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2010年1-9月份,全县生猪存栏83.50万头,同比增长1.03%;肉猪出栏68.23万头,同比增长5.70%。大牲畜存栏2.23万头,同比增长6.19%;其中肉牛出栏0.66万头,同比减少1.49%。全县家禽存栏891.90万头,同比增长1.22%;家禽出栏1572.14万头,同比增长5.56%。肉类总产量76249吨,同比增长5.57%;禽蛋产量6071吨,同比增长7.36%。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140330万元,同比增长5.67%,实现畜牧业产、供、销良性发展。
(一)打造品牌经济,拉动畜牧业发展。2009年我县成功举办了“中国名猪(陆川)文化节”及央视七频对“陆川猪”拍摄了专题片,并成功申报“陆川猪”地理标志登记。使“陆川猪”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得到了提高。今年以来,我县生猪养殖不断壮大,售价不断提高。新增规模猪场100多个,养殖50头以
上的场累计达1800多个。我县生猪加工产品销售1500多吨,产值达1.1亿多元;广西元安元和神龙王两大加工企业年加工出栏肉猪能力就达130万头。
(二)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养殖大户,发展养殖小区,多轮驱动加快发展。全县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养殖大户,发展养殖小区等多种形式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发展养殖业,形成了多轮驱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如温氏公司带动600户养鸡专业户。
(三)规模养猪呈强势发展。调查显示2008年存栏繁殖母猪3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共有362家,繁殖母猪存栏39203头。经新建和扩建,2009年底规模场数又增加到454家,繁殖母猪存栏达53464头,比2008年6月底前增加14261头。2009年规模场肉猪出栏614676头,占社会总出栏91.3万头比重的67.3%。
(1)新猪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新建并于2009年后投入生产的猪场有92家,建成后年出栏万头以上的有黎海在沙坡中心兴建的国强种猪场,丘勇其在良田镇陆垌兴建的陆旺生态养殖场;年出栏肉猪5000头以上的有许嗣森在大桥镇平山村兴建的鸿旺标准化养殖园区;年出栏3000-4999头规模的有李明林在珊罗长纳木圭塘、刘宁权在乌石镇双垌村、饶桂彪在良田镇陆垌村、李东彪在滩面新旺村新建的猪场。(2)部分老猪场不断扩建: 2009年后,温泉镇刘云明、米场镇黎运锋、珊罗镇朱流贵、大桥镇袁超廉、乌石镇李成新、滩面乡丘春林、良田镇黄强、古城镇江军等40多位老板扩建原有猪场规模,增养存栏能繁母猪50头以上或增养肉猪300头以上。
(四)全面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养殖户养殖积极性高涨。2007年以来,陆川县除享受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绿色通道”等共有的惠农政策外,还特别享受了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生猪良种补贴、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等特殊项目政策,给陆川县生猪生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据统
计,今年全县第一季度投入新建、改建规模猪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200多万元;免费发放良种猪精50.5万瓶、人工配种杂交牛0.11万头;能繁母猪保险理赔工作扎实开展,560多名返乡农民工发放创业补贴100多万元,50%以上用于发展生猪生产。
(五)养殖户养猪基础扎实,信心坚定,为今后生猪生产高速增长打下基础。一是充分发挥民间组织(联合会、协会、合作社)的作用,解决了生猪产品销售难问题,提高了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如陆川县养猪联合会,已有会员360多个,会员养猪年出栏达60多万头,总产值达10.2亿元。统一收购生猪外运,形成百万陆川猪挺进粤、琼、港、澳,北上中原壮观场面。二是大多数规模养猪业主已经历过生猪价格低潮,具备如何渡过价格低潮期的经验,而且在前一轮价格高峰期内已积累了相当的经济基础。因此,尽管当前形势较为严峻,但仍然信心十足,未出现大量淘汰母猪的现象,生猪生产仍呈增长的态势。三是抓好生猪重大疫病防控,按“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建立责任追究长效机制。县、乡、村和规模场层层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并强化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不合格的村、场、户,提出限期赶队意见;对验收不格的,追究挂点领导和人员的责任。由于措施扎实,经上级验收,猪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免疫密度分别达99%和96%以上,抗体检测全部合格。确保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保护了生猪生产健康发展。
(六)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我县按照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了防疫监督管理、产地检疫、市场准入检疫、疫情报告、免疫证明和免疫标识管理等多种动物防疫制度,使动物防疫工作基本做到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保障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七)坚持依法兴牧,加强法制建设,提升了畜牧业依法管理水平。全县畜牧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法水平。近年来,围绕防疫工作的严峻形势和畜产品不安全因素上升等问题,依法加强了动物防检疫工作,在重点市场、重点区域、重点生产企业集中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严肃查处兽药、饲料违法案件,没收销毁非法产品,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依法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经济秩序。
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全县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
(一)散养农户养殖观念落后,思想认识还比较低。大多数农户只顾眼前利益,还没有真正把畜牧业作为长远的增收项目来抓,组织化程度很低,缺乏养殖能人、经纪能人及管理能人,没有意识到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抵御市场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赚钱渠道的增加,小农意识的局限,相当一部分农民也不太愿意从事周期长、耗精力、风险大的养殖业。
(二)畜牧业的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近几年来,全县对发展畜牧业的经费尽管是不断增加的,但是增加的幅度比较小,投入仍然不足,致使乡镇一级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还有很多农民对生猪和家禽的养殖愿望非常迫切,已有养殖场的还想再扩大规模,但苦于资金短缺。每年信用社发放的小额信贷期仅为1年,信贷资金少。目前,全县大多数乡镇畜牧兽医站缺乏必要的防疫、检疫、监测等设备,影响了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畜牧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幅射能力不强。全县在发展畜牧业上培育了一批畜牧业龙头企业,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一是畜牧业龙头企业数量少,难以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发展养殖业和进行规模化生产,农村畜牧业的发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养殖方式上。二是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利益分配机制尚不健全完善,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真正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
(四)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尚未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我县虽然建立防疫机构,但力量薄弱,设备不足,基层经费不足,设施简陋、防疫人员少,队伍不稳定,工作量大,村级兽医员的工资报酬偏低,甚至不能按时发放等问题也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是全县发展畜牧业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发展畜牧业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上述现状及问题,要彻底扭转被动落后局面,加快陆川县畜牧业的发展步伐,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调整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根据全县各地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加大规划的实施执行力度,以政府为主导,制定落实优惠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全力加以推进,同时要加强宣传引导,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提高认识,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养殖主体和增收的主业。
(二)抓好动物防疫、动物卫生监督和畜产品安全工作。依据《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动物产地、屠宰、市场等各个流通环节的检疫工作,从源头上控制疫病传播;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
动物疫病及常规疫病的防制,做到依靠科学、群防群控、果断处置,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防制工作方针。认人民吃上“放心肉”,确保全县畜牧业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发挥陆川县优质畜产品、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特色畜产品的优势,使全县的畜牧业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
(三)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不断提高畜牧业科技水平。进一步建立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大力推广陆川猪改良技术,提高畜禽良种覆盖率。加大养殖技术、培训力度,加强畜牧业生产各环节的技术指导,解决畜牧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不断提高科技进村入户率。
(四)多方筹资,增加投入,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确保中央、自治区、县配套资金足额到位,积极争取财政支农资金要适当向畜牧业倾斜,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用于畜牧业的比例,协调金融部门增加畜牧业贷款额度。鼓励民营资本投资畜牧业,扎实抓好畜牧业工程的建设,确保我县到2015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65%以上,基本实现畜牧业现代化。
第三篇:发展畜牧业必须有创新精神
文章标题:发展畜牧业必须有创新精神
发展畜牧业必须有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畜牧业长盛不衰的不竭动力。畜牧业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断发展,使畜牧业发展与时俱进,同时代发展相同步。加快发展畜牧业,提高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勇气,研究创新方法。畜牧业创新包括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和思维方式创新等。
1体制创新体制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推动体制创新首先要有敢于天下先的精神,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努力在原来改革没有触及或触及不深的旧体制的核心部分,不断地培育、发展新体制因素,使之逐步完成向新体制的过渡。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经济潮流中,旧体制很难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必须不断改革与创新才能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因此,畜牧业体制创新是发展畜牧业的基本要求。要理顺畜牧业各种体制,继续推进农村经济所有制结构的转换与创新,实现政府管理体制向符合当今畜牧业发展要求转变,为畜牧业发展注入新的省略和动力,为整个畜牧业创新提供良好的体制条件和宏观环境。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参与宏观调控,从战略高度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抓好畜牧业的薄弱环节,使其发展步入健康的轨道。同时,实行多种形式的体制改革,灵活多变,因势利导,对不同地域不同的畜牧相关企业采取多形式的体制创新。2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进步,促进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根本源泉。在现有制度和资源条件下,畜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畜牧技术创新。畜牧业技术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一方面要围绕生产实际,及时研究开发新的实用技术,另一方面要对现有实用技术的改进、发展和提高,把现代科学技术很好地应用到饲料生产、动物生产及畜产品加工等各方面中,使现代科技的发展伴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来提高畜产品的科技含量。技术创新的前提条件是科技人员的培育,只有不断培育科技人员,才会有不断的创新。人才培养既要注重研究型人才,又要重视有利创新意识的应用人才,还要培养行业人员,这是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畜牧业不断发展的基础所在。技术创新主要应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实施种苗工程,把科研、引种、繁育、经营等各个环节联结起来,实行引、繁、推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二是高度重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和利用,以期获得更好的效益。三是大力实施牧业标准化生产,这是保护品牌确保产品质量的有力措施。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畜产品技术含量,合理配置生产资源,使产品优势变成规模、商品优势,走品牌优质之路。3发展模式创新如果说体制创新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技术创新是依托,那么发展模式的创新则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现代畜牧业正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因此畜牧业发展必须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全新的发展模式。要改革传统畜牧业,改变零星散养模式,发展集约化、规模化、商业化、特色化的畜牲养殖业。可以考虑利用山区独特的资源优势优先发展特色畜牧业,解决因畜牧业生产所带来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要正确处理好当今和长远的关系,摒弃只重当前利益不重后果的发展模式。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已成为畜牧业发展中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先污染后治理,先建设后拆除的模式显然不符合新世纪畜牧业的发展规律。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有长远的眼光发展畜牧业才是今后畜牧业发展的趋势。正确理清当前形势,不断创新,才是良好健康的发展模式。4经营机制创新发展高效益畜牧业必须实现经营机制创新,重点在于:一是鼓励、支持和发展“公司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一体化经营体系;二是大力发展培育农民购销队伍,扶植组建畜禽生产专业协会,结成农民利益共同体;三是加强开发畜禽产品精细加工,创名优品牌;四是重视畜禽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的载体作用,逐步实现生产与需求的连接;五是建立发展生产与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相结合的新型流通方式,拓宽农民进入市场和畜产品流通的渠道。5思维方式创新一切创新说到底首先是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的更新。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才能实现现代畜牧业新的突破。转变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转变传统的以畜牧业为低下行业的观念。应具有新的战略眼光,从传统的观念中解脱出来,拓宽视野,放眼全球,同世界接轨,走勇于创新的发展道路。畜牧业要在改革和发展上取得突破,首先要彻底摒弃计划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思维模式,强调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生产经营观念的创新,使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畜牧业的发展需要从业者应具有超前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用,生产中要有紧迫感和竞争观念,多思索,多探讨,敢于创新,善于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以科学的思维方法,审时度势,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发展畜牧业必须有创新精神》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发展畜牧业必须有创新精神。
第四篇: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发展途径分析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发展途径分析
摘要:工商管理是市场经济中最常见的一种管理类型,通过结合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有效合理的进行企业管理,是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就是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发展途径,实现为工商管理行业输送更多实用型、创业型人才的目标。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发展途径;探索分析
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存在下滑趋势,以及人才培养的类型出现单一不实用缺乏创业意识的情况,主要原因就是教学的方式以及教学的手段过于传统、单一,没有与市场现状结合,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对策就是与实际市场发展趋势结合,创新创业发展途径,让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接轨。1.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现目标以及存在的阻碍因素 1.1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现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的主要目的就是拓宽培养人才的渠道,发展工商管理专业,与社会发展现状结合培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为工商管理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分析当下市场发展现状、工商管理行业发展现状、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得出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的实现目标为能够培养出具备创业意识、创业潜力以及创业积极性想法的人才,该种人才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为对于当下社会发展趋势有一定的探索和了解掌控,有坚定的创业目标,有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道德素质高,人文素养高,对于自身的基本条件有一个知根知底的了解,创业的走向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有较强的人际调和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有长远的眼光和长远的计划,重视国家的利益以及国家的发展,有自我提升强大自我的雄心,有随机应变的能力,随时清晰的思维等。培养出该种类型的人才就表示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彻底成功,明确创新创业目标能够为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发展途径研究指明方向。
1.2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现存在的阻碍因素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实现存在的主要阻碍因素包括受传统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的长久性影响,无法有效的科学的将创业内容融合,教师无法接受以及没有研究新型教学方式的动力想法,导致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研究进展较为不理想;工商管理专业对于创业目标以及创业方向没有一个较好的引导,学生自我摸索以及自我尝试的积极性也相对不高,导致工商管理专业中创业指导以及创业鼓励逐渐形式化,无法发挥具体的作用,同时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受到阻碍,处于瓶颈时期;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对于创业的鼓励较为有限,主要的思维模式还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完成课程毕业找工作,对于学生以及教师而言创业是一种遥不可及的道路,就业比创业实际,就业比创业简单。这些影响因素直接制约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的实现,导致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进展处于停滞阶段。教师的观念、学生的想法以及学校的教学模式都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问题,需要采取强制性手段结合潜移默化的效果在一定时间内改变这一僵持局势,采取的主要强制性手段就是教育局等部门强制性要求学校增加创业教学内容以及增加创业实践模拟教学项目,将创业教学的重要性提升上来,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由教师去影响学生对创业产生兴趣以及提升创业积极性。2.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发展途径分析 2.1教学结构改变
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的首要发展途径就是改变教学结构,确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要掌握的工商管理方向的知识要求,同时对现今社会工商管理发展趋势以及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两者信息进行结合探究,编制出工商管理专业所特有的创业指导书以及创业教学内容,同时编制的内容根据社会的变动以及教师认知的加深进行完善,教学结构改变的具体体现为将创业指导教学内容与工商管理专业具体教学内容进行比例调整,将理论学习项
目与实践项目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与创业指导教学内容教学调整为5:1的比例,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两者之间的结合式教学,简单的来说就是在创业指导教学中提及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提及现今该方面知识的具体应用现状,让学生对于社会的了解更为全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安排为穿插式,即在理论教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安排不同形式的实践内容,实践内容根据学校的资源情况分为具体地点实践和模拟实践,让学生能够更为深入完整的掌握知识以及操作技巧和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生的能力表现方向给予学生一定的意见以及指导,让学生更为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以及长处,让学生对于未来的定位更为清晰,这一步骤能够实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多方向发展[1]。2.2教学方法改变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发展途径还包括改变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法的主要方向就是改变教学的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具体操作为发展学生课堂主体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社会调查以及社会自我实践的内容,让学生根据自我的经验,进行课堂创业论辩,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完整可行的方案,逐渐清晰思维以及清晰方向,同时对于课堂氛围的调动有实际的促进作用,这能够保证大多数学生在此过程中受益良多。教学方法需要多样化发展,包括增加创业作业竞赛内容,增加课下交流平台以及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资源,让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学生的主动意识得到相应的提升,还包括学生参与实际的创业项目,累积经验以及自我见识。2.3教学评价改变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发展途径之三就是改变教学评价,具体操作就是改变最终的教学成绩评价方式,学生创业计划书、创业总结、实践成绩以及参赛成绩占总成绩的60%,理论学习成绩以及创业理论成绩占30%,剩余的10%是学生的自主实践以及自我调查内容,并且成绩的获取不单单取决于教师的评价,还取决于相应的实践参与人员以及场所负责人的评价,还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打分有关。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自我创业,以及与同学合作计划参与的项目并且实际的参与来取得加分,这些评价分数直接与学分挂钩,评价的高低直接决定最终获取学分的高低。3.结束语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发展途径分析的意义在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创业成功率提升,分担社会就业压力,有利于促进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参考文献:
[1]罗锋,黄丽.地方高校创业创新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13,(20):118-121.
第五篇:关于某县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
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畜牧产业化是发展高效农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畜产品附加值,提升畜牧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加快发展畜牧业是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促使农业产业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xx是一个农业大县,畜牧业生产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培育出了xx生猪、南沙黄牛、南沙
牛肉干巴等地方优良畜禽品种和品牌,发展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养殖基础。因此,把畜牧业建成xx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加快推进畜牧业由粗放养殖向集约化养殖转变,由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由家庭副业向支柱产业转变,力争到“十一五”末期使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最终实现xx畜牧业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畜牧业发展的现状
xx县位于云南南部,红河南岸,哀牢山脉南段。辖14个乡镇137个村(居)委会,总人口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4.75%,全县世居哈尼、彝、汉、傣、苗、瑶、壮七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88%。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2.49亿元,财政总收入8022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20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50元。截至2007年底,全县仍有贫困人口13.78万人,广大农村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国家级重点扶持县。境内一般海拔高200—1900米,平均气温17.1℃,年降水量1113毫米,无霜期271天。总幅员面积2189.88平方公里。在海拔1600米至800米的地区,全县有大小河流上千条水面达50万亩,且水质良好,符合无公害畜禽饮用水标准,有利于畜禽业的发展,可建成人均出栏一头生猪的中半山畜牧业经济带。
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提出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培植,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的要求,把畜产品稳定供给和农民增收作为主要奋斗目标。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加快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迅速提升畜牧业整体水平,从而使全县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2007年,全县生猪存栏24.07万头,同比增长4.09%;肥猪出栏21.11万头,同比增长26.67%。大牲畜存栏8.14万头,同比增长0.57%;肉牛出栏1.35万头,同比增长10.09%;肉类总产量20059.7吨,同比增长29.9%;禽蛋产量922.1吨,同比基本持平。全县实现畜牧业产值2.61亿元,同比增长50.59%,实现畜牧业产、供、销良性发展。
(一)调整结构,合理布局,建设一批畜牧业优势主产区
根据海拔、气候、畜牧业资源等条件,将全县划分为三个养殖区域,即在高山区重点布局以梯田养鸭、田棚养鸡、山地鸡养殖等家禽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在中半山和低谷地区建立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业,重点布局仔猪培育和商品猪养殖;在低热河谷地区红河流域建立本地小黄牛、杂交牛、山羊等大牲畜养殖基地,实行厩养与放养相结合的养殖方式。建立四角田猪场,南沙镇呼山村、黄草岭乡麻粟寨、俄扎乡地盘中寨、攀枝花乡保山寨、上新城乡复兴村、沙拉托乡牛倮村等生猪养殖场、养殖小区,建立南沙镇排沙禽苗培育基地、牛角寨鸭苗孵化室、牛角寨乡梯田养鸭、马街乡乌湾山地鸡养殖、呼山山地鸡养殖等家禽养殖小区。依托产业带动畜牧业发展,重点以南沙宏运牛肉干巴厂、信达牛肉干巴厂为主,对牛肉进行深加工,推动肉牛养殖的发展。
(二)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养殖大户,发展养殖小区,多轮驱动加快发展
全县通过培育龙头企业,扶持养殖大户,发展养殖小区等多种形式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发展养殖业,形成了多轮驱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截止2007年底,全县共建立培植畜禽养殖大户44户,其中:养猪重点户5户,生猪存栏352头,出栏肥猪515头,户均103头,创经济收入44万元,户均收入8.8万元;养牛重点户15户,肉牛存栏543头,出栏肉牛124头,户均出栏8头,创经济收入28.52万元,户均收入19013元;养羊重点户10户,山羊存栏1561只,出栏799只,户均出栏80只,创经济收入28.764万元,户均经济收入28764元;养鸡重点户12户,家禽存笼11820只,家禽出笼16150只,户均出笼1346只,创经济收入40.375万元,户均收入33645元;养鸭重点户2户,蛋禽存笼2100只,产蛋18.2吨,创经济收入14.61万元,户均收入73050元。在抓好龙头企业的同时,全县各乡镇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成为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渠道和带动农民增收的一个经济增长点。
(三)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升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
全县把加强良种
繁育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畜牧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实际出发,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冻精改良、胚胎移植等现代生物技术,加强良种繁育和品种改良,提升了畜牧业的质量和效益。2007年,全县生猪、黄牛良种覆盖率分别达85%、100%,畜禽生产基本实现了良种化。
(四)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动物防疫工作
按照动物防
疫法、动物防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了防疫监督管理、产地检疫、市场准入检疫、疫情报告、免疫证明和免疫标识管理等多种动物防疫制度,使动物防疫工作基本做到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保障了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了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14个乡镇成立了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加强领导,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确保了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制定和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根据国务院《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全县对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进行了印发,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进行了完善,使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措施进一步加强,有效地防制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三是强化免疫预防工作。近几年来,全县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动物免疫预防工作,通过统一供应疫苗、免疫注射和多种消毒措施,使免疫密度逐年提高,畜禽死亡率逐年下降,保障了畜牧业的发展。
(五)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全县畜牧业发展坚持“增加总量、提高质量、突出特色、择优发展”的方针,突出猪禽业、奶业、肉牛业、肉羊业四个重点,增加投入,加大扶持力度,建设了一批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生猪、肉牛羊、奶类、禽蛋原料基地,促进了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2007年实施了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无(危)房乡镇兽医站建设、牛冻点建设完善、农田种草养畜、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动物标识及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生猪扶持发展、优质商品肉羊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地方小耳朵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肉鸭养殖小区,家禽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家畜品种改良等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改善了畜牧科技推广、动物防疫基础设施,为全面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项目区年出栏山羊50只、出栏优质仔猪300头、出栏肉鸭1.8万只、出栏肉牛0.5万头,实现项目经济效益达302.8万元。
(六)坚持依法兴牧,加强法制建设,提升了畜牧业依法管理水平
全县畜牧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法水平。近年来,围绕防疫工作的严峻形势和畜产品不安全因素上升等问题,依法加强了动物防检疫工作,在重点市场、重点区域、重点生产企业集中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严肃查处兽药、饲料违法案件,没收销毁非法产品,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依法保障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和市场经济秩序。
(七)“十户一体”联带帮扶建设,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针对农村家庭经营分散、生产劳动和经济利益相对独立,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影响力的发挥,通过“十户一体”联带帮扶党群齐致富活动,发挥畜牧业在农村经济建设的作用。扶持本地小耳猪母猪养殖户94户,投放母猪120头,投资2.4万元;扶持11户肉牛养殖户的科技培训、疫病防治、肉牛冻精改良、牧草种植等技术培训,投入资金0.5万元;扶持山羊养殖户2户,饲养山羊230只,投入资金8.05万元;扶持禽苗培育基地1个,投入疫病防治、技术指导经费0.35万元;投放3个村,80户饲养鹅、旱鸭、鸡,投入经费0.9万元;投入扶持资金4万元,建立鸭苗孵化室1个,年孵化禽苗1万只,可投入梯田养鸭500户。通过“十户一体”联带帮扶活动,年可出栏仔猪1200头,出栏肉牛69头,出栏山羊104只,出笼家禽1.2万只,年创畜牧业经济收入66.71万元,687户户均经济收入971元。
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全县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
(一)农户养殖观念落后,思想认识还比较低
大多数农户只顾眼前利益,还没有真正把畜牧业作为长远的增收项目来抓,组织化程度很低,缺乏养殖能人、经纪能人及管理能人,没有意识到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一方面是“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的传统观念仍束缚着大多数干部群众的手脚。“牛”在绝大多数干部群众心目中仍然只是一种农业生产资料,发展商品牛生产、靠养牛致富的观念和意识在干部群众中仍很淡薄。另一方面是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赚钱渠道的增加,小农意识的局限,相当一部分农民也不太愿意从事周期长、耗精力、风险大的养殖业了。
(二)畜牧业的经费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近几年来,全县对发展畜牧业的经费尽管是不断增加的,但是增加的幅度比较小,投入仍然不足,有的地方的投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由于畜牧业的经费投入不足,致使乡镇一级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还有很多农民对生猪、肉牛和家禽的养殖愿望非常迫切,已有养殖场的还想再扩大规模,但苦于资金短缺。每年信用社发放的小额信贷期仅为1年,信贷资金少,又没有畜牧业专项贷款。目前,全县还有30%的乡镇畜牧兽医站无房或危房,大多数乡镇畜牧兽医站缺乏必要的防疫、检疫、监测等设备,影响了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畜牧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幅射能力不强
全县在发展畜牧业上培育了一批畜牧业龙头企业,为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仍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一是畜牧业龙头企业数量少,难以带动千家万户农民发展养殖业和进行规模化生产,畜牧业的发展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养殖方式上。二是除少数企业外,大多数企业无论从经营规模、开拓市场的能力、产业化程度、科技含量等方面,都显得比较弱,尚处于起步阶段。三是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如何分享加工、销售的平均利润,使龙头企业与农户真正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四是扶持发展畜牧业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还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企业对此反映强烈。
(四)良种繁育和品种改良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良种繁育和品种改良方面,尽管这几年有较大进步,但总体上看,尚未形成品种改良和良种畜禽的繁育体系,特别是大牲畜、山羊的品种改良发展缓慢,这对于解决我县畜产品结构性矛盾,适应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的问题极为不利,这是全县畜牧业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
(五)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尚未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形势依然严峻
县级虽然建立防疫机构,但力量薄弱,设备不足,乡镇一级动物防疫机构尚未建立健全,有的地方管理体制还没有理顺,乡镇畜牧兽医站“三权归县”还没有完全落实,基层经费不足,设施简陋、防疫人员少,队伍不稳定,工作量大,村级兽医员的工资报酬偏低等问题也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由于xx地处山区,对动物防疫工作难度较大,重大动物疫病防制形势仍然十分严重,这是全县发展畜牧业需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六)缺乏技术,科学饲养水平有待提高
全县的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虽然比较健全,但由于长期以来的服务重点是生猪、家禽,绝大多数技术人员对牛羊养殖技术的研究比较粗浅,不能对牛羊养殖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导致牛羊品种落后,管理粗放,发展缓慢。在农村,沿用传统习惯饲养畜禽的现象还很普遍。饲养各阶段,不是根据畜禽需要什么喂什么,而是有什么就喂什么,运用生物技术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还很少。粗放经营、品种更新换代不及时,都影响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三、发展畜牧业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上述现状及问题,笔者认为,要彻底扭转被动落后局面,加快xx畜牧业的发展步伐,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调整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
在发展畜牧业的指导思想上,全县要形成稳步发展牛羊禽,大力发展以生猪为主的共识。在具体实践中,要引导干部群众彻底打破“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种田”的传统观念,牢固树立商品经济观念。政府要把发展商品生猪养殖当做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项目来抓,农户要把发展生猪做为增收致富的骨干项目来发展,畜牧技术部门要为生猪养殖的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二)营造良好环境,促进生产发展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要成立由农业、畜牧、财政、发展计划局、扶贫办、银行、工商、税务、林业等相关部门参加的畜牧业发展领导小组,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并固定领导对畜牧业重点项目实行包干。同时,对畜牧业的发展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年初将任务目标量化分解到乡镇,签订目标责任状,一季度一检查,半年一小结,年终硬帐硬结,以强有力的行政措施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二是要出台激励优惠政策。按照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有关规定,加快转变畜禽养殖方式,对规模养殖实行“以奖代补”,落实规模养殖用地政策,继续实行对畜禽养殖业的各项补贴政策。能繁母猪每年每头补贴资金50元;对农户建盖标准猪厩、牛羊圈的给予补贴;对年出栏牛10头以上、羊20只以上、生猪50只以上的养殖大户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承包发展畜牧业商品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在资金上给予重点优先扶持。三是要疏通流通渠道。严格税费征收标准,严禁乱收费、乱罚款,以宽松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的县内外客商参与畜产品营销,搞活市场,激活流通,促进草食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抓好动物防疫、动物卫生监督和畜产品安全工作
依据《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动物产地、屠宰、市场等各个流通环节的检疫工作,从源头上控制疫病传播;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及常规疫病的防制,做到依靠科学、群防群控、果断处置,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防制工作方针,采取“早、快、严、小”和“五强制、两强化”的措施。认人民吃上“放心肉”,确保全县畜牧业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议:一是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站、防疫站的建设,认真做好动物卫生防疫工作,要采取措施增加对基层动物防疫经费的投入,帮助乡镇兽医站解决设备简陋、防疫和检疫手段落后以及工作条件差的问题,使乡镇畜牧兽医站真正成为动物防疫的主导力量。还没有落实乡镇畜牧兽医站“三权归县”政策的乡镇,要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抓紧做好这项工作。二是县政府及乡镇政府专题研究村级兽医员补助偏低的问题,研究畜牧科技推广队伍的体制改革问题,进一步稳定基层畜牧兽医科技队伍。三是各乡镇要认真贯彻农业法、草原法、动物防疫法,加大工作力度,高度重视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加强动物防疫卫生监督工作,建立畜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兽医、兽药、饲料的监管工作,加强对疫病的监测和防治,充分发挥xx优质畜产品、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特色畜产品的优势,使全县的畜牧业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
(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不断提高畜牧业科技水平
进一步建立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大力推广生猪三元杂和牛冻精改良技术,提高畜禽良种覆盖率。实施好“科技挂钩帮扶工程”,加强畜牧业生产各环节的技术指导,解决畜牧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不断提高科技进村入户率。
(五)多方筹资,增加投入,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
确保中央、省、州和县配套资金足额到位,积极争取财政支农资金要适当向畜牧业倾斜,协调相关门增加对畜牧资金的投入,鼓励民营资本投资畜牧业。建议从明年起,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用于畜牧业的比例,县财政在今年的基础上每年增加上百万元资金用于畜牧业工程的建设,确保到201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40%以上的目标得以实现,基本实现畜牧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