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及相关争端解决案例评析.
《实施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及相关争端解决案例评析
摘要:在对《实施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和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对相关案例所作争端解决报告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后,论文指出,由于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应加强对WTO协议中与农产品密切相关的各项规范的研究,尤其是加强对技术性规范要求较高的《实施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的研究。论文阐明了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在解决该协议争议时的推论过程,并对关键性条款及争议重点进行了分析,提出科学证据、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为该协议各项义务之重点。
关键词:卫生检疫 科学证据 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 透明度
在国际贸易中,农产品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各国针对农产品制定有众多的标准,在确保进口农产品质量的同时,某些标准也对国际贸易构成了相应的贸易技术壁垒。由于这些标准往往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和动植物的卫生、安全和健康的面目出现,因此常常被一些国家或地区用来作为贸易保护的借口,从而导致农产品贸易领域形成许多不合理障碍,被称为“绿色技术壁垒”。
乌拉圭回合之前,食品卫生与动植物检疫规则仅表现为《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20条第2款的原则性规定,即“各成员为了保护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可以对进口产品实施必要的卫生检疫措施”,但因缺乏具体的规则,一直未形成系统的多边法律制度。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一直与农产品贸易谈判联系在一起被各方所讨论,但在乌拉圭回合最后文件中则以单独的法律文件──《实施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Agree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SPS Agreement,以下简称 SPS协议)成为多边货物贸易规则的一部分。
在乌拉圭回合“SPS协议”生效后,许多WTO成员实行已久的食品卫生检验与动植物检疫措施(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以下简称SPS措施)均受到质疑,当事国在磋商未果之下,往往诉诸世贸组织争端解决程序。至目前为止已提交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Dispute Settlement Body,DSB)并通过争端解决程序予以处理的争端解决案件共有三个,分别是美国与欧共体间的荷尔蒙牛肉禁令争端案(以下简称“荷尔蒙牛肉案”)、加拿大控告澳大利亚对进口鲑鱼之禁令争端案(以下简称“鲑鱼案”)、美国控告日本对于进口水果的品种测试要求争端案(以下简称“日本水果品种测试案”)。
上述三件案例所争议的措施分别涉及食品、动物、及植物所引发的对人类或动植物生命或健康的危害风险,经争端解决专家小组及上诉机构的调查认证后作出争端解决报告,报告对各成员在SPS协议下的实质权利与义务有许多讨论,有助于对协议条文的澄清,对于各成员采取SPS措施也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一、食品卫生检验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概述依据关贸总协定规定,为维护人类、动植物生命及健康,将不阻止成员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但同时希望各成员在实施相关措施时,应不致对贸易造成不公平的歧视或限制。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所达成的SPS协议,对成员实施SPS措施需要遵循的原则和规则作出规定,主要目的在于试图建立食品卫生与动植物检疫领域的基本模式,界定各国应有的权利义务,以促进各国在合乎科学原则、等效及协调的方式下采取SPS措施。
SPS协议是对关贸总协定第20条第2款的具体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参照《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 to Trade,TBT协议)而制定的,它既是单独的协议,又是《农业协议》的第八部分。SPS协议由前言、正文14条共42款和3个附件组成。
(一)协议所确立的原则
1.尊重各国主权。协议在前言中规定,世贸组织不应阻止各成员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而采用或实施必需的措施;协议第2.1条规定,各成员有权采取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只要此类措施与本协定的规定不相抵触。
2.符合科学依据。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必须具有科学上的支持,SPS协议第2.2条规定,各成员应保证任何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应以科学原理为依据,如无充分的科学证据则不再维持。
3.必要性原则。协议第2.2条前段规定,各成员应保证任何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仅在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生命或健康所必需的限度内实施。第5.6条规定,在制定或维持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以实现适当的卫生与植物卫生保护水平时,各成员应保证此类措施对贸易的限制不超过为达到适当的卫生与植物卫生保护水平所要求的限度,同时考虑其技术和经济可行性。
4.非歧视原则。与关贸总协议的最惠国待遇及国民待遇原则相一致,世贸组织成员实施SPS措施时要遵守非歧视原则,即不能在情形相同或相似的成员,包括本国与其他WTO成员之间造成任意或不合理的歧视,尤其是在有关控制、检验和批准程序方面,要给予外国产品国民待遇。
5.透明度原则。在世贸组织协议中透明度原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其目的是希望提供成员相关贸易政策、法令上更充分的信息,以提高其它成员对该国政策、法令的可预测性。成员通常透过履行“通知义务”以达到“透明化”要求。在SPS协议中透明度原则体现于两处,即第7条及附件B。赋予成员在新增或修订国内 SPS措施及法令时的公布及通知义务,以及设立咨询点对其他成员所提出的相关问题作答复。
6.协调原则。为协调各国所采取的措施,协议要求各成员在制定SPS措施时应尽量采用国际标准、规范和建议,并应尽其可能参与相关国际组织及其附属机关,尤其是国际营养标准委员会(CAC)、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以及在《国际植物保护公约》(IPPC)架构内运作的国际性与地区性组织,以促进有关检疫及检验措施的发展,并定期检讨各种标准、规范与建议。
7.等同原则。如果出口成员对出口产品所采取的SPS措施,客观上达到了进口成员适当的动植物卫生检疫保护水平,进口成员就应当接受这种SPS措施,即使这种措施不同于自己所采取的措施,或不同于从事同一产品贸易的其他成员所采用的措施。各成员可根据等同原则进行成员间的磋商并达成双边和多边协议。
8.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原则。成员应尽量提供发展中国家及最不发达国家成员的技术协助,以便这类国家可采取为达到出口市场要求的检验检疫保护水准所必要的检验与检疫措施。为保证发展中国家成员能够遵守本协定的规定,应请求,委员会有权,给予这些国家对于本协定项下全部或部分义务的特定的和有时限的例外,同时考虑其财政、贸易和发展需要。
(二)协议的主要内容
1.基本权利与义务。SPS协议第2条规定,各成员有权采取必要的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目的是保护关贸总协议第3条。
Most Favorite Nation,MFN,关贸总协议第1条。本国的人类、动植物的卫生和健康。同时,各成员在采取这些措施的时候,应履行下述义务:(1)保证所实施的检疫措施仅限于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范围之内,并应建立在科学原则的基础上。(2)保证所实施的检疫措施应无歧视地适用于本国产品和进口产品以及来源于不同成员的进口产品,保证所实施的检疫措施不会对国际贸易构成变相的限制。(3)根据SPS协议第4条的规定,各成员应平等地接受其他成员的卫生与动植物检疫,尽管这些措施也许不同于本国或其他成员所实施的同类措施。在此情况下,出口成员应能够证明它所采取的SPS措施能达到进口成员所要求的保护水平,一旦进口方要求,出口方应提供其检疫的方法,以便进口成员进行必要的检查。
2、检疫措施与国际标准的协调。各国间实行统一的SPS措施,将有助于国际贸易的顺利开展,避免因采取SPS措施而给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和扭曲。因而,《实施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第3条规定, 各成员应努力协调各国的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与有关的国际标准之间的关系。
3、风险评估和保护水平的确定。SPS协议第5条是对成员采取某项检疫措施的限制性规定,包括风险评估和确定卫生与动植物检疫适当保护水平两方面内容:(1)风险评估。所谓风险评估,是指就某项产品是否会对人类、动植物生命或健康造成危险进行适当评估,以确定是否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检疫措施。根据SPS协议第5.1条规定,各成员应保证其SPS措施的制定以对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所进行的、适合有关情况的风险评估为基础,同时考虑有关国际组织制定的风险评估技术。风险评估是进口成员的科学专家对进口产品可能带来有害生物的繁殖、传播、危害和经济影响作出的科学理论报告。该报告将是一个成员决定是否进口该产品及采取何种SPS措施的决策依据。
(2)适当保护水平的确定。在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确定为防止对人类、动植物生命或健康造成危险而需采取的SPS措施。该措施的确定和实施应限于适当的保护水平上:保护水平过高,会对产品的进口形成阻碍;保护水平过低,又达不到保护人类与动植物生命和健康的目的。协议第5条对各成员在确定适当保护水平时应考虑的经济因素、对贸易的消极影响、保护水平认识上的差异等有明确规定。
4、透明度。协议第7条规定,各成员制定、实施的SPS措施应具有透明度,应按协议的规定通知其SPS 措施的变动情况及有关信息。协议附件B具体规定了各国为保证其措施的透明度应遵守的规则和程序,包括检疫措施的及时公布、公布与生效之间的合理期限、咨询点的设立等内容。
5.控制、检验与批准程序。由协议第8条及附件C作出规定,各成员在实施食品卫生与动植物检疫的过程中,应遵循如下控制、检验与批准的规则:在有关的控制、检验与批准程序中不得有意延误时间,并且该程序应在进口产品与国内相同产品间平等地适用;应通知申请者每一程序的标准办理期和预计的办理期,并予及时办理;检验、审批的程序费用应公开;对进口产品的抽样及厂家厂址的选择应限于合理、必需的要求;建立复审监督程序等。
6.对发展中国家成员的特殊待遇。协议第9条、第10条规定,各成员在制定和实施SPS措施时,应当考虑发展中国家成员的特殊需要,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需要,应当给予它们必要的技术援助和特殊待遇。协议对技术援助的领域、形式,以及发展中国家过渡期延长等特殊待遇均作出了具体现定。
7.争端解决。根据协议第11条的规定,各成员之间有关SPS措施的争端解决应适用《争端解决谅解》(DSU)的各项规定。协议同时对专家组在涉及专门的科学技术问题时向经与争端双方协商而挑选的专家进行咨询等方面作出特别规定。
8.管理机构。根据协议第12条的规定,建立“食品卫生检验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委员会”,以管理和监督该协议的执行并为各成员就有关问题提供一个正式的磋商场所。
第二篇:国际域名争端统一解决协议.
国际域名争端统一解决协议
(由ICANN于1999年10月24日通过)
1.目的:
《统一域名争议解决办法》与《域名注册协议》、《统一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程序规则》、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或称服务提供者)的补充规则一起为域名争议当事人(不包括域名注册机构)提供解决方案。
2.域名申请人的责任陈述:
域名申请人在向域名注册机构申请域名、要求保留或恢复使用域名时,必须向域名注册机构做如下陈述和保证:
1)《域名注册协议》所填写的信息是完整的和准确的; 2)尽己所知,该域名的注册将不会侵害任意第三方的权益; 3)域名的注册不是为了非法目的;
4)域名的使用将不违反任何有关法律和规定。对于域名注册是否妨害和侵害他人的权益,域名申请人负有完全责任。
3.撤销、转让和变更:
基于下列情况,域名注册机构有权撤销、转让和变更域名注册:
1)根据本办法第8条的规定,域名注册机构收到域名持有人或域名仲裁者授权代理所提交的书面通知或适当的电子形式的通知,要求域名注册机构采取此类行动;
2)域名注册机构收到对域名争议有完全管辖权的法庭或仲裁机构发出的判决或裁定通知,要求域名注册机构采取此类行动;
3)域名注册机构收到域名争议解决机构发出的通知,要求域名注册机构采取此类行动。该机构是根据《统一域名争议解决办法》而建立;
4)根据《域名注册协议》或其他合法原因。4.强制性域名争议解决程序
域名争议由ICANN认定的并在其网站上公布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来受理。
a.提起域名争议的条件。提起域名争议解决程序,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i)提起争议的域名与投诉人所持有的商标或服务标记相同或具有误导性的相似;且
(ii)域名持有人对该域名本身并不享有正当的权利或合法的利益;且
(iii)域名持有人对域名的注册和使用均为恶意。投诉人在域名争议解决程序过程中承担举证责任。
b.恶意注册和使用域名的行为。专家组有权判定是否属于恶意注册和使用域名。恶意注册和使用域名的行为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几类:
(i)有证据证明,域名持有人注册或获得域名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向商标或服务标记的所有者或所有者的竞争者出售、出租或其他任何形式转让域名,以期从中获得额外价值;或者
(ii)根据域名持有人的行为可以证明,域名持有人注册或获得域名的目的是为了阻止商标和服务标记的持有人通过一定形式的域名在互联网络上反映其商标;或者
(iii)域名持有人注册域名的主要目的是破坏竞争者的正常业务;或者
(iv)域名持有人目的是通过故意制造与投诉人所持有的商品或服务标记的混淆,以诱使互联网络用户访问域名持有人的网站或者其他联机地址,并从中牟利。
c.针对投诉人的投诉,域名持有人伸张自己的权益和合法利益的抗辩依据:(i)在得知域名争议之前,域名持有人已将域名或与域名相关的名称用于或可以证明准备用于提供合法的商品或服务;或者(ii)域名持有人虽然没有拥有与域名相应的商标或服务标记,但因所持有的域名已被广为人知;或者
(iii)合理使用域名或不为商业目的而使用域名。d.选择争议解决机构。
由投诉人从ICANN认定的域名争议解决机构中选择,并由该机构负责争议的解决。e.域名争议解决程序的启动和专家组成员的任命,由《统一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程序规则》另作规定。专家组负责域名争议的裁定。
f.域名争议的合并。
当投诉人和域名持有人之间存在多个域名争议时,投诉人和域名持有人均有权申请合并争议,并由最初的专家组负责域名争议的裁定。
g.费用。
域名争议解决程序的所需费用由投诉人承担。但在《统一域名争议解决办法程序规则》第5(b)(iv)款规定的情况下,专家组成员由1名扩充为3名时,全部费用由投诉人和域名持有人平均分担。
h.域名争议解决程序中的免责条款。
ICANN和域名注册机构不参与有关域名争议解决程序,对专家组的裁定结果不承担任何责任。
i.救助措施。投诉人通过专家组的裁定可以获得的救助仅限于将域名撤消或转让给投诉人。
j.通知和公告。
争议解决机构应将专家组对域名争议所作出的任何决定及时通知域名注册机构。所有基于本办法所作出的决定应通过互联网络全文发布,专家组另有决定的除外。
k.司法程序的可行性。域名争议解决程序进行中乃至作出裁定以后,域名争议当事人均可以就同一域名争议提起司法诉讼。对于专家组作出域名的撤消或转让裁定,域名注册机构在接到争议解决机构通知之日起10个工作日(以域名注册机构主要办公所在地时间为准)后执行。在这期间,如果域名注册机构收到域名持有人提起司法诉讼的正式文件(如盖有法院公章的起诉书复印件)时,域名注册机构将暂停执行该裁定直至:
(1)域名注册机构确信争议在双方之间得以圆满解决;(2)域名注册机构确信起诉被法院驳回或撤消;
(3)域名注册机构收到法院驳回起诉的判定通知或法院判定域名持有人无权继续使用域名的通知的复印件。
5.其他争议内容。
域名注册以外的争议由司法程序、仲裁程序或其他程序解决,不在本办法协调范围。6.争议中的免责条款。
ICANN及域名注册机构不以任何方式参与域名争议双方的争议。域名争议者不得将ICANN及域名注册机构列为争议一方或将ICANN及域名注册机构归入争议一方。如果ICANN及域名注册机构被列为争议方,ICANN及域名注册机构保留一切合理的维护自己合法利益的权利,并将采取相应行动来维护ICANN及域名注册机构的合法利益。
7.维持原有状态。
除非出现本办法第3条所列出的情况,域名注册机构将不对任何域名采取撤销、转让、生效、失效或其他任何改变域名现有状态的行为。
8.争议中的域名转让
a.域名转让给新的持有者。以下情况下,域名持有人不得向他人转让域名:(1)在域名争议解决程序过程中或该程序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以域名注册机构主要办公所在地时间为准);或者
(2)在有关域名争议的司法程序或仲裁程序过程中,除非法庭或仲裁庭书面同意域名的转让。
b.变更域名注册机构。在域名争议解决程序过程中或该程序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以域名注册机构主要办公所在地时间为准),域名持有人不得变更域名注册机构。在有关域名争议的司法程序或仲裁程序过程中,域名持有人可以变更域名注册机构。域名注册机构在接受这类域名并成为该域名的注册管理者时,有关该域名的争议仍将适用原有域名注册机构的域名争议解决办法。
9.修订政策。
ICANN有权修改本办法。本办法如有修改,将在网上公布30天,期满生效。修改后的办法将只适用于生效后提交的域名争议。如果域名持有人不接受修改后的争议解决办法,域名注册机构将注销其域名。
第三篇:中国与WTO争端解决机制
中国与WTO争端解决机制
我国政府官员及学者几乎一致认为,我国“入世”的好处之一就是:借助WTO争端解决机制改善我国的谈判地位和贸易地位;反击我国出口所遭受的各种不公平的作法;减轻或避免单方贸易报复威胁或贸易报复,有助于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创造一个和平稳定,安全的环境。
机遇与挑战:在实际影响方面,它不仅关系到中国与WTO现有成员对各自的付出与所得和政治风险与承受能力的测试,而且会涉及中国“入世”协定所表现的预期利益的实现,还对双边关系和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前景产生重大影响。其次,在法律实践方面,它既设定WTO协定在国际上和其他WTO成员的执行问题,又关系到WTO协定在中国内法中处于何种地位和实际执行的问题,还涉及到WTO自成体系的多变实施的执行机制(特别是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效能和可靠性。
WTO争端机制(解决而非执行)对中国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
1、为双边贸易争端提供投诉场所:
入世前,中外贸易基本是处在双边基础上,争端的解决机制也通过双边渠道解决。由于某些国家的政治偏见而形成的对我国的歧视性待遇,典型例子:我国与美国,我过于欧盟工体和合作中,两国在对我国在反倾销法的实践中,对我国适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规则,既不承认以中国国内价格作为测定是否有反倾销存在的依据,而蛮横的以其任意选定的第三国价格作为我国生产要素的“代替价格”。运用这种单方认定的方法,我国产品成为反倾销调查对象的已有100多家,而被裁定处以高额反倾销税的已达80多家。(众所周知,我国已逐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且市场经济已初具规模,我国目前的经济体制强调市场机制在合理配置资源和调节国民经济运用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查找到中国在入世前中国经济体所取得的成就。
在入世后,可以用多变争端解决机制,将双边争议提交专家组或仲裁机制,有独立第三者裁定。以避免双边协商因利益冲突和政治偏见而僵持不下。
2、可以有效抑制外国对我国的单边贸易报复:
随着“自由贸易”观念向“公平贸易”观念的转变,美国等经济强劲的国家动辄以国内法为依据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报复或威胁,自1989年以来,美国数次对我国运用“301条款”(条款内容)程序进行单边贸易报复,迫使我国在外贸管制,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出妥协:
1991年12月3日,美国公布对中国输出产品的报复清单:共105类商品,价值15亿美元;
1995年2月4日,美国又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35种,总价值在10.8亿美元的商品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
*
*
*
单边报复措施已经发展到了频繁滥用的境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报复措施没有多边约束机制,而是以国内法作为唯一依据。在我国成为WTO成员国之后,我国可实现要求美国接受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报复虽作为一种认定的执行手段,但必须在其他几种救
济手段穷尽之后才能按照DSB的授权予以实施。如此可以避免国内立法的随意性和域外适用
从而有效保障处于弱势地位国家的利益援用多边争端解决机制以保护我国的经济利益,尤其具有重要并积极的影响。并且我国的反倾销问题上的不利局面将有所改变。
(二)消极方面:
其WTO争端解决机制本身存在着不足,而这种不足势必会影响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实践产生消极的影响:
1、外国对我国的不公平待遇人难以得到行之有效的消除:
毋庸置疑,比较其前身总协定的争端解决机制,WTO争端解决机制加入上诉及“反向协商一致”的原则,使得其更具法律属性,然而作为一个世界组织,其现实意义任占一个主导地位。
因此WTO争端解决机制仍推崇双边磋商等争端解决方式,而且缺乏强制性的执行措施。这使得WTO争端解决机制缺乏强有力的后盾。同时,因为我国经济更多地依赖于经济强国,如若采取报复措施对我国自身仍是一些重大损失。因此仅仅靠单边报复难以起到预想的经济和政治效果反而将始终多建议或裁决变得名存实亡。
2、争端解决机制使我国对完贸易法律制度面临更大的挑战:
我国还有相当多的立法空白领域和大量和WTO的规则不符的法律,WTO所规定的国民待遇(回去调查一下中国与外国不同时期的国民待遇问题,包括生活、医疗、保险问题!)
市场准入和透明度等原则在我国的立法中还有比较多的限制,各经济主体之间待遇应趋向平等,各种行政管理手段需要进一步简化,透明和规范化。如在商检、海关评估、动植物检疫等方面的管理应该逐步实现规范化和社会化管理;反倾销制度中缺少司法审查等制度与WTO规则不符;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还有立法应该进一步向WTO接轨;现有外资法律中的规定与WTO中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不符。
在经济上,我国对外经贸制度处于改革基于世界接轨的过渡期,法律制度上,我国尚处于发展中阶段,目前的法律仍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同时,有关法制也无法立即达到某些发达国家的要求。这必将导致一些国家或地区利用争端解决机制对我国频繁提起投诉。此外WTO力图保持争端解决机构的独立性,但由于有关专家(尤其是某些西方国家专家)难以摆脱其本国的影响,其裁决也可能缺乏公正性,为此我国将不得不蒙受部分利益损失。
第四篇:一带一路与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
一带一路与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 摘要 当前,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我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加强国际交流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我国扩大和深化加强国际交流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我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在世界经济贸易密切往来的今天,完善我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应该重视这一行业的发展。
关键字:”一带一路”;
贸易;
仲裁 Abstract Atpresent,China'seconomyishighlycorrelatedwiththeworldeconomy.Chinawillcontinuetostrengthenthebasicstatepolicyofinternationalexchanges,buildanewpatternofall-roundopeningup,anddeeplyintegrateintotheworldeconomicsystem.Promotingtheconstructionof“area“isboththeneedofourcountrytoexpandanddeepentostrengtheninternationalexchanges,andstrengthenandnotandmutuallybeneficialcooperationinmanycountriesinAsiaandEurope,ourcountrywillingtotakemoreresponsibilitywithinthescopeofthedepth,thegreatercontributiontothepeacefuldevelopmentformankind.Intoday'sworldeconomicandtradeclosecontacts,perfectthesystemofinternationalcommercialarbitrationinourcountryisbeneficialtocreateagoodinvestmentenvironment,promotetheeconomicdevelopmentofChina,shouldpayattentiontothedevelopmentoftheindustry.Keywords:“OneBeltAndOneRoad“;Trade;Thearbitration 目 录 摘要 1 Abstract 1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 2(一)“一带一路”的战略来源、背景 2(二)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概述 3 二、“一带一路”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影响 4(一)“一带一路”对国际商事仲裁的机遇 4 1.扩张我国国际商事仲裁相关因素 4 2.推动仲裁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4(二)“一带一路”与中国国际商事仲裁的挑战 5 2.ODR发展不足 5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国际商事仲裁的重构 6(一)完善我国仲裁法律制度 6 1.对仲裁协议的书面形式作扩大解释 6 2.有条件地承认默示仲裁协议的效力 7 3.在自贸区试行仲裁制度 7(二)加强区域间合作 7 1.加强国际交流 8 2.培养国际仲裁队伍 8(三)完善ODR 11 1.网络通讯基础设施建设 11 2.建立专业的ODR认证网站 12 四、总结 13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一)“一带一路”的战略来源、背景 丝绸之路是张骞(约公元前164-164)数据,如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国家和地区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在亚洲,西部地区开放常习一个(现在的)[3]作为一个起点,通过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名锡河和浒河河之间,伊朗、中亚和陆地通道连接地中海国家。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古代,连接着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道。它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其最初的作用是将丝绸和瓷器等货物从中国古代运来。早在1870年代将被命名为“丝绸之路”的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刻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模式和多边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打造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浪潮、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一带一路”,促进有序的自由流动的经济因素,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开车沿着国家实现经济政策协调,进行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创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区域经济合作框架。建设“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更好的追求,是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的新模式,积极探索,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
建立和加强互联互通的亚欧大陆和海洋,建立和加强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网络互联互通,实现各国多元、自主、均衡、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连接项目将促进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和耦合,区域市场的挖掘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增强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和文明,以满足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尊重、共享和谐、和平、富裕的生活。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先后提出构建21世纪经济带“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主要倡议,关注国际社会。中国***总理李克强在2013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强调,他将为东盟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腹地的发展打造战略枢纽。加快建设有利于促进各国经济繁荣和区域经济合作的“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人民的伟大事业。
“一带一路”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坚持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原则,积极推动沿线国家发展战略互联互通。促进“一带一路”大计划的实现,让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了新的活力的新形式,亚洲和欧洲国家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互利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中国政府特制定并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二)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概述 能体现仲裁当事人的自治,体现仲裁的本质,更好的发挥的优势快速经济解决交易纠纷仲裁,仲裁立法的大多数国家和有关国际公约仲裁仲裁规则,允许当事人自由决定争议提交仲裁机构或仲裁听证会和做决定。《纽约公约》对中国有效4月22日,1987年,我国应在仲裁的仲裁法律法律,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仲裁员的方法,仲裁庭的组成,和决定仲裁的程序规则适用于争端等,做出相应的规定,当事人选择。尽管在仲裁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但也有利于我国仲裁制度的诉求。由于我国涉外仲裁的实际情况,我国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几乎与其他国家同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享有一定的声誉。国际仲裁人才资源是各国共享的,中国应该更加重视和正视这一问题。
二、“一带一路”对国际商事仲裁的影响(一)“一带一路”对国际商事仲裁的机遇 1.扩张我国国际商事仲裁相关因素 “一带一路”(OneBeltAndOneRoad)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印发《促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一带一路”全面推进。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议签约仪式标志着“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新阶段。1958年《纽约公约》《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以下简称《纽约公约》)促使仲裁裁决与国际法院判决相比,更有可能是承认和执行。我国于1986年12月2日加入《公约》,该公约于1987年4月2日在中国生效,已列入150个国家或地区。几乎所有“一带一路”国家都加入了《纽约公约》,如果发生民事和商业纠纷,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将成为最重要的争议解决机制。因此,健全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司法保障。“完善纠纷解决机制”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写在全面推进法治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某些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际商事仲裁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机制,需要改革和完善。国际商事仲裁主要包括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和国际海事仲裁,也有学者称之为涉外商事仲裁。仲裁作为争议解决国际化程度高的法律体系,因为它更有争议的双方当事人的自治,是主要的欧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商业纠纷解决方案,其规则的开放、灵活、争端解决机制,使它成为一个重要的平台系统成为国际规则和媒体,全球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基本是著名的国际仲裁机构作为重要的国际仲裁中心的支持。因此,国际商事仲裁制度与国际规则的整合将有助于促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
2.推动仲裁专业化、产业化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受理案件总数的2000年从2000年的731增加到2000,虽然总数的快速增长,应当只增加国内纠纷案件数量,而不是外国病例数从2000年的543下降到2014年的387(3)。尽管中国建立了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和加入纽约公约、仲裁法律制度仍有一些冲突与国际规则。完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仲裁机构应当予以管理。仲裁委员会的法律地位和社会性质的立法规定是模糊的,这是我国商事仲裁机构存在行政问题的关键。对《仲裁法》全文的审查没有规定仲裁机构的性质。只有第8条和第14条涉及仲裁和仲裁委员会的独立性。第六十六条对外仲裁特别规定第六十六条规定,涉外仲裁委员会可以由中国国际商会设立。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仲裁法》确立了仲裁委员会非执行机构的法律地位,但对于仍然没有明确规定的法律实体,导致仲裁机构在实践中的性质一直存在争议。在2007年的问卷调查中,48.8%的被调查机构仍然认为自己是行政或行政支持机构。因此,仲裁机构的独立性还没有实现。虽然该调查并没有对国际商事仲裁机构进行单独的调查,但在国际商事仲裁机构的仲裁法律中,同样没有明确的规定,可以认为,国际商事仲裁机构的城市政府。
(二)“一带一路”与中国国际商事仲裁的挑战 在我国仲裁研究的发展过程中,仲裁机构不断创新,在实践中形成了新的仲裁理念。仲裁与调解的结合在国际上被称为“东方经验”。王长治博士对仲裁与调解结合的理论与实践,是对仲裁与调解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系统阐述和分析。仲裁模式要求:“仲裁员在仲裁的过程中,应当对当事人要创建一个和谐、轻松的气氛,比诉讼更合理,更人性化,而双方上运行,仲裁员应督促各方理性分析,权衡利弊,真正了解自己的得失,仲裁合法、合理和公平,更经济”。解决民事和商事纠纷,应坚持“公平、有效、经济、和谐”的价值取向,不坚持传统的仲裁方式和诉讼方式来解决纠纷,从而实现经济、和谐地解决纠纷或争议。
修改有关法律条文。我国国际商事仲裁的立法主要见于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和1994年的《仲裁法》。近年来,仲裁法的完善是仲裁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但事实上,如果不修改法律,就不能完全完善仲裁法。完善我国国际商事仲裁立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民事诉讼法》中,我国第四个“涉外民事诉讼特别规定”对我国早期的国际商事仲裁立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其内容简单,立法的角度粗浅,立法者的问题是知识准备不足。当事人的意思应当在人民法律的有关规定和仲裁法律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应当得到最大限度的尊重。现行的仲裁法律第7章“特别规定”涉外仲裁,仲裁法律和第七章修正案,通常认为,广义“国际”涵盖了“外国”这个词,但这个词“外国”不等于“国际” ,条款上应该限制使用“涉外仲裁”和广泛采用的国际商事仲裁”。如果只提到“涉外”仲裁,中国的仲裁制度似乎过于强大,不利于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国际化。
2.ODR发展不足 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是国际商社仲裁造成的最大冲击,也就是在线仲裁(onlinearration)的出现。实际上,国际间的网络争端解决体制(onlinedisputeresolution)是在线协商和网络仲裁。在此基础上,一些odr的学者和机构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想中的商业商社争议解决方法,进一步促进了网络仲裁。美国仲裁协会会长兼ceowilliamk.slateii指出,odr在仲裁领域就像atm一样的银行和金融业,技术上的突破能力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得到服务。5日、1995年,美国的环球仲裁协会(gama)向网络提供了6个国际商社仲裁服务。1996年3月4日,在美国开设了一个3个odr实验程序之一的虚拟法官(virtualmagistrateproject,vmp)的网站。之后,想提供网络仲裁服务的机构增加了。
在任何纷争解决方式中,都存在两个法律的基本价值——公正(fairness)和效率(efficiency),网络仲裁也不例外。“人们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公平的目标,另一方面希望实现最出色的效率,但是,公正性和效率不一定一致。”。人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动态平衡中寻求解决某种纷争解决方法的优化,并发挥其效果。网络仲裁是一种新型的争端解决方式,必须保持最低限度的公平。如果不是那样的话,就会失去存在资格。比起网上仲裁必须关注现代商人是追求效率的结果。在有效的社会生活方式(电子商交易)中引发纠纷的当事人,不允许传统性的诉求和仲裁等方式的长度。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在线仲裁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效率”的烙印。这意味着,与保证一定的工作效率的其他争端解决方式不同,网络仲裁中包含的公正性和效率性对矛盾的中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言以蔽之,网络仲裁的价值是提高效率和保持必要的公正水平。只有尊重这样的价值,才能发挥出网络仲裁的最大效果。我在网上仲裁的价值取向上的特点,有生命力的法律纠纷解决长期存在的决定,传统的仲裁方式相同,最低限度的司法性的支持,公正的维持,是业界自律是重要的作用之外,根据法律最起码的保障应提供。但是,过去的有效的获得,比如“72小时之内批准”,也被称为“72小时之内批准”之称,但没必要的司法支持,如果当事人故意拖延,仲裁也不能付诸实践,其效率也不清楚。因此,法律制度是网络仲裁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网络仲裁虽然与以往的仲裁有所不同,但其特征在于仲裁的基本形态。因此,可以使其成熟的现行仲裁制度的框架是可能的。当然,网上仲裁的先驱者们在国家力量的介入,期待更多的现行法律仲裁制度的有机的联系,另一方面,网络实现仲裁开始,沿着法律管制的正常轨道发展,部分的盲目和无序,而避开了减少和节约成本制定法律的代价和重新考虑了。当然,这个前提下,我们也在线仲裁的特征,特别是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不协调领域 ,在线仲裁可以维持一定的个性一样,国际社会在网上仲裁的统一规则的协调和统一,必须摸索。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国际商事仲裁的重构(一)完善我国仲裁法律制度 1.对仲裁协议的书面形式作扩大解释 1.我国《仲裁法》的立法还算完善。
我国的国际法界和仲裁法学界,是仲裁制度的完善问题的讨论日趋深入,几个研究主题和重点,并形成具体如下几个方面:1.变动了仲裁协议的形式要件具体。近年来,我国的仲裁改善了民商事纠纷中的地位,仲裁事项,仲裁的主体范围等正在扩大。另外,仲裁协议的效力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在非本方面直接签约。仲裁协议还具有对未签约者的这种扩张性的法律约束力,也被称为仲裁协议的“长臂的效力”。[4]一位学者认为,仲裁协议在特定的情况下,没有在仲裁协议上签字的人也有约束力,反映了反映了先进的仲裁制度和落后的仲裁制度的领域。[5]如果认可这种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则应当采用相对灵活的认识方法来充分考虑当事人在签订仲裁协议时的仲裁意图。目前,口头合同的效力虽然没有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但是1985年在联合国《国际商社仲裁考试法》(以下简称“绩效法》)的修订中,可以看到这样的趋势。根据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提出的“示范法”在世界各国和地区被香港吸收、被接受的情况,中国有必要参照示范法修改仲裁协定的形式。如上所述,修改仲裁协议的形式要求的僵化规定,强化立法的灵活性,可以推进国际仲裁的通行,还能促进我国的仲裁事业发展,提高当事人的仲裁意识。
2.有条件地承认默示仲裁协议的效力 传统方法的突破。就像传统的替代性争议解决法一样,因特网替代争议解决法的核心是通过灵活、有效的方法进行讨论。在线的仲裁程序中,信息被确认身份的文件资料的安全,当事人之间可以发送,当事人都是事件的假想能进行审判,配合“面对面”陈述答辩,并提出证据资料可以提出证据。所有事件的程序都是以全程为电子方式记录的,因此可以在任何时间任意任意的地方进行解密。因此,网络上的仲裁具有传统仲裁的绝对优势,具有独特的魅力。网上仲裁的出现,不仅是形式,传统的仲裁方面的突破,更是人们认识现有的仲裁法律制度面临的新课题,是网上仲裁协议的形式要求,网络的仲裁的仲裁土地问题、网上仲裁决定和执行和撤销和承认,网上仲裁是否适用现有的国内及国际仲裁法律制度。
3.在自贸区试行仲裁制度 使仲裁的司法监督完善。任何制度的有效活动都是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仲裁制度也一样,人民法院应该为仲裁程序的有效运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仲裁是司法外的争端解决方式,在法院的纠纷解决方面有所不同,因此,法律仲裁和司法解决问题完全无法达成一致,将司法要求强加于仲裁上。仲裁的司法监视,有仲裁、仲裁的协议、管辖权的司法审查、停止执行、解除仲裁决定、司法监督范围等几个方面。在这一点上,我国主张 :“虽然不原则性地监督,但在当事人达成协议时,可以监视仲裁的真相。”。“仲裁法律的改革”,“程序监督论”和“实体监督论”間作非此即他的困境,只要承认当事人的权利,地方自治团体,意味着法院的仲裁实体内容的立法是否监视模式,法院在监督仲裁实体原则,当事人达成协议的时候教练的模式当然是最好的方案”。
(二)加强区域间合作 1.加强国际交流 1.继续开拓对外交流的道路,进一步推进国际间的对外交流和合作。
建立与外国与其他机关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是国家加强国际交流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国际交流的重要措施。此外,海外外高水平的法师和很强的协作和合作,特别是科学研究和高手层人才育成方面的实质性的加强合作,同时,各种水平的国家的交流,积极支援,形状各异的国家需要际菱流与合作。要大力支持各种形式的国内外合作。他劝告外国法务学者与我国进行交流。通过召开国际学术会议等各种方式,加强与海外的国际项目合作与学术交流,加强海外与其他机关的信息、资料交换等,并努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知名度。
2.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提高对外宣传力度。
对外宣传是加强国际交流的重要部分,也是加强国际交流的重要基础工作。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加强对外宣传意识,提高对外宣传力度,在对外交流中提供对外宣传活动。有根据的特征和国际,有进行海外宣传活动的事。要重视对外宣传物的制作,并要写上海外国家的国际国际信息,或者制作网站。有必要加强外国人的教育和外事的知识。
3.加强对外依存度,保证加强国际交流的健全性。
要严格执行国内外合作交流条例,维护国内外合作与交流项目的管理和质量管理,保证国内外合作交流的健康发展。另外,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的资格认定、管理、监督、留学的警戒机构的构建,增强自费出国留学的工作的诱导和服务,留学中介服务市场的规范,更与学生监护人的权益确实保持。
2.培养国际仲裁队伍 2016年7月12日,联合国海洋法仲裁委员会的特别仲裁庭决定了菲律宾共和国提出的南海仲裁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立即发表声明强烈谴责。中国政府发表了有关中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明,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表示,菲律宾共和国单方面要求的南中国海仲裁案件的仲裁法院对中国没有约束力的强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外事委员会是中国政府的立场 ,表示坚决支持。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联合国宪章中有联合国宪章,位于荷兰海牙的和平宫。该建筑是非盈利组织的卡内基财团成立了国际法院的前身——常设国际法庭。联合国利用该建筑物,每年向卡内基财团捐赠捐款。和平宫的另一个“借客”是1899年设立的常设仲裁法庭,与联合国毫无关系。
国际法院特别指出,在正式网站上发布信息,并将中国南海仲裁案裁决结果向仲裁法庭下一个特别仲裁法庭提起诉讼。国际法院是完全不同的机关,从一开始就没有结束。联合国的声明和国际法院的警告,证明了联合国海洋法仲裁委员会的仲裁法院的决定是什么样的。
在国际上处理争端的方法基本上包括谈判、仲裁、仲裁、诉讼等4种方式。谈判协调是解决国家纷争的主要方式。为解决争端,国家和国际组织、地区组织或其代表经过调停或仲裁,双方可以通过和平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如果意见不一致,国际法院将以诉讼方式解决国家之间的纠纷。为了通过仲裁手段解决国际纷争,1899年设立了国际常设仲裁法庭。
国际常设仲裁庭和国际法庭不是一个概念。国际常设仲裁庭是一个司法机关,也不是审判机构,而是向由国际法律上仲裁仲裁机构组成的仲裁法庭提供法律服务的秘书机构。通俗地说,国际纠纷处理方式较多,因此法院解决纠纷,主张的国家,仲裁解决纠纷,主张联合国海洋法的现行仲裁机构设置,因此国际法律设立的仲裁机构的专门提供法律服务是必要的。
常设仲裁庭是这样的法律机关。有人主张,将在荷兰海牙和平宫设立的常设仲裁法庭称为国际仲裁事务局,符合其本质。现行的国际法律规定的解决纠纷的仲裁程序,因此通过国际法律,那么,仲裁庭院组成的荷兰海牙设立的常设仲裁法院和平宫应仲裁庭院提供法律服务,另一方面,主动提供相关当事人选择仲裁员名单的同时,各界的斡旋人的引渡文件负责。联合国和联合国海洋法院发表的声明,是人们的误解,明确联合国海洋法仲裁委员会的仲裁法院下达的不公正的判决,在联合国和海洋法院的荣誉会损坏的东西防止。
根据各国的仲裁,只要必须遵守仲裁申请,自己就应该事先就原则双方协议仲裁纠纷解决问题达成协议,或者协商仲裁,否则不能受理仲裁机构的仲裁案件。仲裁是双方的意思是“基础上的一致,双方可以选择了,自己的满意的仲裁人随时更换,仲裁的过程中,自己的立场,在院子里的主持仲裁达成了一致意见。
作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处理海洋权益的重要法律文件,在这个特别确定的联合国海洋法仲裁委员会的仲裁机构以及联合国海洋法仲裁委员会上设立了若干程序条款。但是,目前的情况是,联合国海洋法条约仲裁自愿原则,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强制条款制定了仲裁不能明确规定,双方的意见的前提下,那位联合国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简单地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要确认仲裁的一般原则,并强调双方必须寻求所有解决方案,之后可以向联合国海洋法仲裁委员会提出强制仲裁申请。表示 ,菲律宾,事件处理相关的仲裁的过程中,没有传统仲裁双方自愿的原则,同时尊重联合国海洋法条约不尊重其终极为止,各种手段的价值的条件前。中国和菲律宾是中国的南中国海问题会谈,实现一系列的协议的情况下,单方面的贸易联合国海洋法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
在联合国海洋法仲裁委员会接受仲裁后,当事国家将与常设仲裁法庭的该秘书机关有关文件。中国政府在第一回合也发表了强硬声明,拒绝了联合国海洋法仲裁委员会的仲裁。其中的道理非常简单,中国在联合国海洋法条约时,加入联合国海洋不接受仲裁委员会的仲裁法律明确了。换句话说,联合国海洋法仲裁委员会在对中国拥有管辖权,而且联合国海洋法条约国家共同声明批准加入了约30的条款。中国批准联合国海洋法的声明,按照联合国海洋法仲裁委员会受理的根本菲律宾提出的仲裁案件的资格,因此联合国海洋法仲裁委员会常设仲裁法院的委托送达文书和手组成的法律依据。
迄今为止,国际社会处理中国国外民商事案件的主要手成立。无论是斯德哥尔摩仲裁庭院是新加坡仲裁庭院里,处理国际纷争的面也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发挥。尽管如此,我国颁布《仲裁法》设立仲裁委员会,民商事仲裁案件处理。但是,目前的情况来看,少数仲裁委员会以外,中国的绝大多数仲裁委员会的设立国际社会的认可,也不广泛的联合国决议的关系。尽管如此,中国的仲裁机构的法律效力,破例在各国的司法机构执行应积极协助。但是,中国在仲裁案件处理经验不足的,中国的仲裁委员会的设立是国际贸易纠纷处理、权威和公信力应该进一步提高,中国在国际商事纠纷的解决,不得不付出代价。
在荷兰海牙国际仲裁庭举行的此次骚乱中,除了具有传统强迫观念的国际法院外,还重新认识到国际社会中存在仲裁机构。这些仲裁机构是根据国际法设立的,在国际纷争处理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派遣专家参加,国际法院的国际仲裁机构的活动,但是菲律宾联合国海洋法仲裁委员会仲裁的手要求后,中国的海洋法律专家和中国的参与,国际法院的国际仲裁机构的权威人士说,第一个社会具有影响力的声明,这是中国的仲裁案的处理在菲律宾的申请有些被动。中国在国际法院或国际仲裁机构的专家们集体签名的方式,自己的意见,共同表达,如果联合国海洋法仲裁委员会的特别仲裁法院的证婚人们自由行动的,不能相信,判决时,发表上述荒板不会使用。
培养中国国际仲裁专家是中国法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国际仲裁者不仅具有国际法的基本知识,而且具有社会的道德性,在国际社会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也就是说,国际研究人员不仅会成为法律专家,也会成为国际性的学者,会成为具有良好社会信赖的人们。也就是说,在处理国际仲裁事件时被选,并以自己的德性获得国家的信赖。
虽然菲律宾决定通过联合国海洋法仲裁委员会的特别仲裁法庭来决定,但这引发的社会不良后果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目前,国际法学界认为,判例是重要的法律关系,根据国际法院和国际仲裁机构的制裁决定,决定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并从国际法院和国际仲裁机构的判例中发现法律准则。虽然这是典型的英美法,但也有可能对联合国海洋法仲裁委员会的未来决定产生巨大影响。换句话说,根据联合国海洋法仲裁委员会提出的南海问题,在中国被认为是“纸纸一”,但今后在联合国法院和国际仲裁机构处理案件的过程中,反复引用了这一判决。因此,虽然公布了判决,但并没有尘埃落定。中国的法律专家可以采取的所有措施必须深入批判联合国海洋法仲裁委员会裁决的荒谬性特别手,从程序上和审判的结果这一决定对体系的批判的,是的,这才破例彻底否定的历史价值,也才能确保中国国家利益,也没有这个邪恶是个一反常态地受到了损害。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外交部发表的声明是重要的历史性文件,全国人民代表部外事委员会发表的声明,彻底否定了联合国海洋法仲裁委员会的特别仲裁法庭的裁决。应该为契机,中国的法律专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联合国海洋法深入研究的问题,特别研究强制仲裁程序的适用范围、仲裁的基本条件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国际法特别是国际仲裁法律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缓解国际法在内的国际仲裁法律的贡献自己的才能,通过建设性的方式不断丰富国际法的理论,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与国际法律制度体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的中国人。
(三)完善ODR 1.网络通讯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网络仲裁制度仍在完善。“在线仲裁”源自英语“onlinearbitration”和“cyberarbitration”,最初来自欧美国家。今天,由于国际商社的发展,发生大量的电子商务纠纷,这些纠纷很难以传统的仲裁方式解决。在学术界,围绕在线仲裁概念规定的争议,引起了网络仲裁的所有过程是否应该依赖网络平台的争议。具体来说,第一个观点是,网上仲裁,在仲裁程序开始的全工序,即仲裁的仲裁决定的,都依赖于网络平台的仲裁,该规定应是最严格。第二种观点是最简单的,使用网络仲裁系统或仲裁软件的仲裁行为,即进行网络仲裁。第三,以网络信息交流的形式进行的仲裁是网络仲裁。作者认为,在实践中,所有过程都在互联网上进行的仲裁事件数不胜数,很多事件只有部分仲裁程序在网上进行。因此,规定网络仲裁的概念是不可取的。因此,在网上仲裁过程中,仲裁程序的全部或主要过程取决于因特网的平台,以利用因特网信息交流的方式进行。这里的主要过程包括:仲裁事件的立案、答辩、反诉、仲裁庭的人的选择和结构、仲裁案件的审理和决定等。2000年,我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FTA委)设立了专门领域的纷争解决中心,并提供了域名解决问题的服务。国际电子商务交易纠纷,为了应对贸易委员会在2009年初独有的“在线仲裁规则”的制定 ,同年5月1日开始实施,国际上首次仲裁机构单独制定并实施了“网上仲裁规则”,国际仲裁界的关注。虽然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网上仲裁,但是在线仲裁制度仍然存在问题。
第一是法律理念的制约。我国一些贸易纠纷的当事人仍然接受传统思想的禁欲,或者是传统的仲裁方式,或者为了新兴的网络仲裁而犹豫不决。网络仲裁则认为不能从商业信息的泄露和不正当的使用,或者自己的观点来接受充分的表现和接受等。另一方面,网络仲裁比传统的仲裁方式更有效率。网上仲裁,原有的突破地域限制,可以问题的当事人,在自己的国家通过网络解决纷争,交易的成本大幅降低,具有良好的在线仲裁跨国贸易和投资的积极作用。
第二,在线仲裁协议的有效性问题。国际商事纠纷当事人选择在线仲裁的不希望的另一个理由是,在线仲裁协议数据、电报,电报的数据保存方式的特殊性,所以开始仲裁或仲裁结果的有效性产生影响的原因。我国就仲裁达成协议,确认扩大解释的性网络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仲裁法》第16条仲裁协议是采用“其他书面方式”。《最上层院,《中华民国仲裁法》的几个问题的解释适用”第一条,数据的发音在内的几个形式包含在仲裁协议中,在线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确认决定。遗憾的是,《解释》是数据、电报的长期有效性,没有限制规定。数据其发音的特殊性,双方当事人不能保存妥善处理和后期调取不能启动判决或仲裁,仲裁程序被废除的结果。因此,在线仲裁协议的限制规定的亏损,在线仲裁的信赖性的弱化。
第三,不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见。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在线仲裁规则第15条规定,当事人通过网络仲裁达成了协议,根据事件的具体情况,仲裁法庭可以决定采用普通现场的方式。第三十六条是决定手的参考网络视频会议上的证词,证人的决定,也是一般现场的审判方法和其他合适的方式的证言。根据这两项规定,在互联网上没有受到仲裁的情况下,阻碍仲裁庭院的权利在网络上进行仲裁的方式是在现场进行公判的方式。这意味着网络的仲裁方式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讨论的当事人不能充分保障网络仲裁的方式。争议的当事人希望的方式,网络的跨国民商事仲裁纠纷当事人从遥远的地区位置,无法出席现场的自由改变仲裁仲裁庭院仲裁的方式是,当事人的仲裁成本增加。
2.建立专业的ODR认证网站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老老古今,用现行法律来解释,可以解决第一次解决的问题,针对一些新问题加快国内和国际立法,特别是网上仲裁制度应该是自治自律,实现其国际化。
首先,扩大对相关国内法律和公约的解释,如电子仲裁协议的问题和在线交付的有效性。虽然说得出一个新的是被广泛接受的国际公约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但还需要订立新约之前,承认实践尽可能的有效性,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律解释是最好的方法。
二是修改国内法。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本文所提到的国际商事仲裁中的一些问题也将越来越明显。目前,网络和电子商务不是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是非常富有,因为硬件和网络线路的限制在一些国家,人们很少上网,即使美国等国家,其网络和电子商务发达程度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不同的国家,相关立法的紧迫性是非常不同的。因此,一些具有互联网繁荣的国家应该首先采用和修订国内法律,以调整与互联网相关的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关系。这种立法只能是一个问题或一个整体。总之,取决于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
第三,完善网上仲裁制度,解决纠纷。根据网上纠纷的实际特点,将网上仲裁的大背景下,根据网上纠纷的实际特点,借鉴一些已经成功实践的其他方式,而不是传统的仲裁理论,认为问题更加现实。网上纠纷有两种:合同纠纷和非合同纠纷。合同纠纷包括B2B68合同纠纷和B2C69合同纠纷。非合同纠纷包括版权、信息保护、***和竞争法。但并不是所有的争议都适用于网上仲裁,在实践中可能转向网上仲裁通常是合同纠纷,尤其是域名争议和B2C网络辩论。有一些成功解决这些争端的例子,比如WIPO域名争议仲裁和SquareTrade70在线争端解决模型。从这些成功的模式中,我们可以找到网络社区自治的作用。引发互联网解决网上仲裁的争议也是网上自治的理念。
四、总结 “一带一路”(OneBeltAndOneRoad)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印发《促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一带一路”全面推进。2015年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议签约仪式标志着“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新阶段。1958年《纽约公约》《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以下简称《纽约公约》)促使仲裁裁决与国际法院判决相比,更有可能是承认和执行。我国于1986年12月2日加入《纽约公约》,该公约于1987年4月2日在中国生效,已列入150个国家或地区。几乎所有“一带一路”国家都加入了《纽约公约》,如果发生民事和商业纠纷,国际商事仲裁制度将成为最重要的争议解决机制。因此,健全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司法保障。
参考文献 [1].赵相林主编:《国际私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1版。
[2].韩德培:《国际私法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7年9月第1版。
[3].肖永平:《肖永平论冲突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第1版。
[4].赵秀文:《国际商事仲裁及其适用法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5].朱克鹏:《国际商事仲裁的法律适用》,法律出版社,2009年4月第1版。
[6].齐爱民、刘颖主编:《网络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13年1月第1版。
[7].宋航:《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版。
[8].李虎:《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强制执行——特别述及仲裁裁决在中国的强制执行》,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9].杨良宜:《国际商务仲裁》,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
[10].赵健:《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法律出版社,2017年第1版。
[11].袁文宗:《电子商务导论——网络基础篇》,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年版。
[12].谢鹏程:《基本法律价值》,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3].韩健:《现代国际商事仲裁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13年5月第1版。
[14].IanJLloyd,InformationTechnologyLaw,thirdedition,Butterworths,2011.15.J.Paulsson,DelocalizationofInternationalCommercialArbitration.
第五篇:WTO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
WTO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
各成员同意如下:
第一条 范围和实施
1.本谅解的各项规则和程序,应适用按照本谅解附件1所列的各协议(以下简称为“有关协议”)中的磋商与争端解决规定而提出的争端。本谅解的各项规则和程序也应适用于各成员之间,根据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在本谅解中称为“建立WTO的协议”)以及本谅解单独的或与其他任何有关协议相联系的,涉及其权利与义务的磋商与争端解决事项。
2.本谅解各项规则和程序的实施,应受制于本谅解附件2中所列的有关协议中规定的关于争端解决的特别的或另外的规则与程序。如本谅解的规则和程序与附件2中列出的特别的另外的统则和程序之间遇有抵触,则附件2中的特别或另外的规则和程序等具有优先效力。在争端中涉及一个以上有关协议的规则和程序等,如果在审议有关协议的特别的或另外的规则与程序之间出现抵触,而争议各方不能在专家组成立的20天内就规则和程序达一致,第二条第1款中规定的争端解决机构(本谅解中称为“DSB”)的主席经与争端有关各方磋商后,在任何一成员提出请求后的10天之内,决定应遵循的各项规则和程序。主席的指导原则应是尽可能使用特别的或另外的规则和程序,并在必要的范围内使用本谅解所提出的各项规则和程序,以避免冲突。
第二条 管理
1.设立的“争端解决机构”(以下简称“DSB”)负责执行规则和程序以及有关协议中的磋商和争端解决条款,但有关协中另有规定者除外。因此,DSB应有权成立专家组,通过专组和上诉机构的报告,监督裁决和建议的履行,并根据有关协议授权中止各项减让和其他义务。遇有诸边贸易协议项下的争端时,所用的“成员”一词应仅指那些诸边贸易协议的成员。在DSB执行诸边贸易协议的争端解决规定时,只有该协议成员才可参与DSB对于该争端来取的决定或行动。
2.DSB应向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理事会和委员会通报与各个有关协议之条款相关的各项争端的进展情况。
3.DSB可视需要召开会议,以期在本谅解规定的时间框架内完成其任务。
4.在DSB按本谅解的规则和程序的规定作出决定时,它应按协商二致的方式进行。
第三条 总则
1.重申信守基于1947年关贸总协定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所适用的原则,以及经进一步阐述与修改的各项规定和程序。
2.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制度是为多边贸易体制提供保证和可预见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各成员承认该制度用以保障各成员有关协议项下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按照国际公法解释的习惯规则,澄清有关协议的现有条文。DSB的各项建议和裁决不得增加或减少各有关协议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3.在出现一成员认为其按有关协议所获得的利益正在直接或间接地被另一成员采取的措施而受到损害的情况时,迅速解决争端对世界贸易组织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并使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至关重要。
4.DSB提出的各项建议或裁决,应旨在按照本谅解和各有关协议权利义务的规定,圆满地解决争端。
5.对于根据各有关协议的协商和争端解决规定正式提出的争端,包括协议所获得的利益遭受丧失或损害,也不应妨碍实现有关的目标。
6.对根据各有关协议的协商和争端解决条款规定正式提出的争端事项,经双方达成协议的解决办法,应通知DSB及有关的理事会和委员会,在那里任何成员可以提出与此有关的任何题。
7.在提出一项争端前,各成员应对按照这些程序采取行动是否富有成效作出判断。争端解决机制的目的在于确保对争端有积极的解决办法。显然,应优先考虑能为争端各当事方都愿接受并与各有关协议相一致的解决办法。若无法达成为双方愿接受的解决办法,争端解决机制的首要目标,通常是确保撤除那些与各有关协议不一致的有关措施。只有当立刻撤除这些措施不太可能时,才诉诸补偿的条款,而且应作为撤除与有关协议不一致的措施前的一项临时办法。本谅解对引用争端解决程序提供最后的手段,是经 DSB授权,在此基础上可中止有关协议项下的减其他义务。
8.如果违反有关协议所规定应承担的义务,该行为即被视为初步构成利益遭受丧失损害之案件。这就意味着可以一般的推论,违反这些规则对有关协议的其他成员当事方造成不良影响,在此情况下,受指控的成员可决定是否驳回指控。
9.本谅解的各条规定不影响各成员按照建立WTO的协议或某个属于诸边贸易协议的有关协议,通过作出决议的方式,寻求对某个有关协议的条款作出权威性解释的权利。
10.认识到,请求调解和运用争端解决程序不应被解释为或被视为一种引起争端的行动,并且如果发生争端,各成员应真诚善意的参与这些程序以解决争端。还应认识到,对性质不同的事件的申诉与反申诉不应相互牵连。
11.本谅解只适用于在建立WTO的协议生效之日或之后根据各有关协议之磋商条款提出的新的磋商请求。在建立WTO的协议生效实施之前,根据1947年关贸总协定或有关协 2 议提出的争端磋商请求,在建立WTO的协议生效前仍在生效的争端解决的有关规则与程序将继续适用。
12.尽管有上述第11款规定,但如某个发展中国家成员基于任何有关协议对某一发达国家成员提出起诉,作为本谅解协议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和第十二各条规定的变通手段,申诉当事方有权援引1947年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全体于1966年4月5日所作决议(BISD14S/18)之相应条款,但有一例外,即当专家组认为该决议第7款规定的时间表不足以使其按时提交报告,争得起诉当事方的同意时,时间表可予延长。如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和第十二条规定的各规则和程序出现差异,则以后者为准。
第四条 磋商
1.各成员重申决心加强和改进由各成员使用磋商程序的有效性。
2.每个成员保证对另一成员提出的关于在其境内采取的影响各有关协议实施之措施问题,给予同情的考虑,并就此提供充分的磋商机会。
3.如果根据某个有关协议提出了磋商请求,接到请求的成员(双方同意的时间除外)应自收到请求的10天内,对该请求作出答复,并在收到请求后不超过30天内,真诚地进行磋商,以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法。如果该成员在收到请求之日起10天内未作出答复.或未在收到请求后不超过30天或双方另外同意的期限内进入磋商,请求磋商的成员可直接请求成立一个专家组。
4.所有此类磋商请求应由请求磋商的成员向DSB及有关的理事会和委员会通报。任何磋商请求均应以书面形式提交,并应说明提出请求的理由,包括争端中各项措施的核实材料,以及指明起诉的法律依据。
5.在根据某个有关协议的规定而进行磋商的过程中,在按照本谅解书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各成员应力求使事件的调解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6.磋商应予保密,并不损害任何一方在以后的诉讼过程中的权利。
7.如果在收到磋商请求之后的60天内未能经磋商解决争端,起诉方可要求设立一个专家组。如果进行磋商的所有当事方一致认为磋商无法解决该争端,起诉方可在60天期限内提出成立一专家组的请求。
8.若情况紧急,包括涉及易腐食品,各成员应在收到该项请求之后的不超过10天的时间内进行磋商。若在收到该项请求之后的20天期限内,磋商未能解决该争端,则起诉方可要求设立一个专家组。
9.若情况紧急,包括涉及易腐食品,争端的各当事方、专家组及受理上诉机构应竭尽全力,尽最大的可能加速完成诉讼程序。
10.在磋商过程中,各成员应特别注意发展中国家成员的各项特殊问题及利益。
11.当一参与磋商的成员以外的成员认为按照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二十二条第1款,服务贸易总协定第二十二条第1款或其他有关协议相应条款规定正在进行的磋商对其有着重要的贸易利益时,该成员可在按照上述条款对该磋商的请求分发之日起的10天内,向参与磋商的各成员和DSB通告其参加该磋商的愿望。只要接到磋商请求的成员同意其所谓的重要利益确实有理有据,则该成员可参与磋商,并应将此情况通知DSB。如果要求参与磋商的请求未被接受,则该提出申请的成员可按照《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二十二条第1款或第二十三条第1款,《服务贸易总协定》第二十二条第1款或第二十三条第1款或其他有关协议之相应条款提出磋商请求。
第五条斡旋、调解和调停
1.斡旋、调解和调停是在争端的各当事方同意之下自愿进行的程序。
2.涉及斡旋、调解和调停的各项程序,尤其在这些程序中争端的各当事方所持立场保密,并且无损于任何一个当事方按照这些程序在任何进一步的诉讼程序中享有的权益。
3.争端的任何当事方在任何时候均可要求斡旋、调解和调停,并可在任何时候开始,也可在任何时候终止。一旦斡旋、调解或调停程序终止,起诉方即可提出设立一个专家组的请求。
4.若在提出请求磋商的60天期限内,已进入斡旋、调解和调停,则该起诉方必须允许从提出磋商要求之日起,在要求设立专家组之前留出60天的期限。如果争端各当事方一致认为斡旋。调解或调停程序未能解决该争端,则该起诉方可在60天内提出成立专家组的请求。
5.如果争端的各当事方同意,在该专家组进行工作的同时,斡旋、调解和调停的程序仍可继续。
6.总干事以其职务上的资格可进行斡旋、调解或调停,以协助各成员解决争端。
第六条 专家组的建立
1.当起诉方提出设立专家组的请求,则最迟应在此请求列入DSB的正式议程的会议之后的下一次会议上成立专家组,除非在那次会议上DSB以协商一致方式同意不成立专家组。
2.应以书面形式提出设立专家组的请求。它应阐明是否已经进行磋商,确认争端中意见一致的各项具体措施,并提出一份简要概述足以明确说明作出该项投诉的法律依据。如果 4 申请方请求设立的专家组具有标准职责范围以外的职责,书面申请应包括特殊职责的建议文本。
第七条 专家组的职责范围
1.各专家组应当具有下述职责,除非自该专家组成立起的20天内争端的各当事同意另有规定:“按照XXXX协议(有关协议的名称由争端的各当事方列举)的有关规定,审查出 X X X(当事方名称)以DS/X X X X文件提交DSB的有关事项,进行调查并作出有助于DSB制定各项建议或按照那个或那些协议中的规定作出裁决”。
2.专家组应对由争端的各当事方列举的任何有关协议中的各项规定加以审议提出建议。
3.在设立专家组的过程中,DSB可以授权其主席按照上述第1款的规定,经与争端的各当事方商定该专家组职责。由此拟定的职责应向所有成员传达。如果达成一致的不是标准的职责,任何成员均可在DSB提出与此有关的问题。
第八条专家组的组成1.工作过或处理过案例的人员,或作为某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代表,或某个1947年关贸总协定缔约方的代表,任何有关协议或它以前原有的协议某个理事会或委员会的代表,或在秘书处任过职的人,或讲授或出版过国际贸易法或政策,或曾经任某个成员的高级贸易政策官员的人员。
2.专家组成员的选定应确保成员的独立性,并拥有多种不同的背景和丰富的经验。
3.凡属争端当事方的成员政府的公民或在第十条第2款中规定的第三方不应在涉及该争端的专家组内工作,除非该争端各当事方同意。
4.协助选定专家组成员,秘书处应拥有一份表明具有上述第1款所列资格的政府和非政府人员一览表,可从该表中选出合适的专家组的人员。该一览表应包括1984年11月30日(BISD31S/9)确立的非政府的专家组人员的花名册,以及其他的花名册和根据任何有关协议而确立的各项一览表,并于建立WTO的协议生效之时保持这些花名册特征和一览表上的人员。各成员可以定期地为使政府和非政府人员的姓名包含在该一览表上提出建议,并提供他们在国际贸易以及各有关协议的主题内容方面的知识情况,一经DSB批准,那些姓名应增补列入该一览表。对于一览表上的每个成员,该一览表应指明他们在各有关协议的主题内容方面和具体领域的经历或技术专长。
5.专家组应由3名专家成员组成,除非在该专家组设立的10天内,争端各当事方同意它由5名成员组成,并应立即将该专家组的组成情况通知各成员。
6.秘书处应向争端各当事方提出该专家组的任命。若没有不可抗力的缘由,争端各当事方不应反对任命。
7.如果在专家组成立的20天内,并未就成员组成达成协议,并在任一当事方的请求下,总干事应按照争议所涉及的各有关协议的任何有关的专门或附加的规则和程序,在与DSB主席有关的委员会或理事会主席协商的基础上,并与争端各当事方磋商后,通过任命最合适的人选来决定专家组的组成。DSB应在收到请求的10天内,向各成员通报专家组的组成情况。
8.原则上,各成员应保证允许其官员作为专家组成员提供服务。
9.专家组成员应以个人的身份而并非作为政府组织的代表提供服务,因此各成员不应就专家组面临的事务向们下达指示,也不应试图对他们个人施加影响。
10.在发展中国家成员与发达国家成员之间发生争端时,如果该发展中国家成员提出请求的话,则该专家组至少应包括来自发展中国家成员的专家。
11.专家组成员的费用,包括旅费和生活补贴,应根据预算、财政与行政事务委员会的建议,按照总理事会所通过的标准,从世界贸易组织预算中付给。
第九条 多方起诉程序
1.当一个以上的成员就同一事件请求设立一个专家组时,则可以设立一个单一的专家组,以考虑到所有有关成员的便利的情况下审查这些起诉,在可行的时候,应设立一个单一的专家组以审查此类投诉。
2.该单一的专家组将组织审查并将专家组的调查结果上报DSB,确保争端各当事方享有的请求独立的专家组审查该起诉的权利决不受到损害。若争端当事方的任何一方提出这样的请求,则专家组将就有关的争端提交单独的报告,其他各个起诉方可以获取每个起诉方提交的书面文件,在其他各起诉方之一向该专家组陈述其观点时,每个起诉方将有权出席会议。
3.若就同一事件的起诉设立了一个以上的专家组,应尽可能由相同的人员组成各个专家组的成员,并应协调好此类争端中专家组工作进程的时间表。
第十条 第三当事方
1.在专家组工作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争端各当事方利益以及在该争端中涉及某个有关协议的其他成员的利益。
2.在专家组处理的事件中具有重大利害关系,且已将此通知L6B的任何成员(以下简 称为“第三当事方”),应该有机会由专家组听取其意见,并向该专家组提出书面报告。这些书面报告应分发给该争端的各当事方,并应在专家组的报告中得到体现。
3.第三当事方应该收到争端各当事方在专家组首次会议提交的书面材料。
4.若某个第三当事方认为专家组已在审议的某项措施,使其根据任何有关协议所拥有的权益丧失或受损,则该第三方可以根据本谅解求助于正常的争端解决程序。此类争端应尽可能提交给原来的专家组来处理。
第十一条 专家组的职能
专家组的职能是帮助DSB履行本谅解书及各有关协议所赋予它的责任。因此,专家组应就其所面对的事项作出客观的评价,包括对该案件的各项事实,以及与各有关协议的适用范围一致性作出客观的评价。专家组并应提出其他将有助于DSB制定各项建议或作出根据各有关协议规定的各项裁决。各专家组应经常地与争端各当事方进行磋商,并给它们以足够的机会以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
第十二条 专家组程序
1.各专家组应当执行附件3所列的工作程序,除非专家组经商争端当事方后另有决定。
2.专家组程序,在不致于不当延误工作组程序的情况下,应有足够的灵活性,以确保高质量的专家组报告。
3.一经和争端各当事方磋商,在一致同意专家组的组成及其职责范围后的一周内,该专家组的成员应尽可能快地制定专家组工作进程的时间表,如有关的话,并应考虑上述第四条第1款的规定。
4.在确定专家组工作进程的时间表时,该专家组应为争端各当事方提供足够的时间准备他们提交的书面材料。
5.专家组应明确规定当事方提交材料的最后期限,各当事方应当尊重这一最后期限。
6.争端的每个当事方应将书面材料送达秘书处,秘书处应立即将书面材料转送专家组和其他当事方或争端各当事方。,起诉方应在相应当事方的首份书面材料之前提交它的第一份书面材料,除非在与争端各当事方磋商之后,在第十H条第3款规定的时间表内,专家组决定各当事方应同时递交它们的第一份书面材料。一旦第一份书面材料的提交顺序安排已定,该专家组应建立严格的接受相应当事方书面材料的时间期限表。随后的任何书面材料应同时递交。
7.若争端各当事方未能取得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该专家组应向DSB提交有关结果的书面报告。在此情况下,专家组的这份报告应陈述事实的调查结果,有关条款的适用性以及专家组所作的调查情况与建议的基本理由。若争端各当事方之间业已达成该事件的解决办法,则专家组的报告应限于该案例的简要陈述,并写明业已达成解决办法。
8.为使该程序更为有效,专家组进行审查的期限,即自该专家组的组成及其职责取得一致意见到最终报告送交争端各当事方这段时间,原则上不应超过6个月。若遇紧急情况,包括涉及易腐食品的那些情况,该专家组应设法在3个月内将其报告送交争端各当事方。
9.若该专家组认为它在6个月内,或紧急情况下的3个月内不能提交其报告,则它应以书面形式向DSB通报延迟的原因,并通知预计它将提交报告的期限。但无论如何,从专家组的成立到向各成员递交报告的期限不应超过9个月。
10.在磋商涉及发展中国家成员所采取的某项措施时,各当事方可以同意延长第四条第7款和第四条第8款中确立的期限。在已经超过有关的期限之后,如果进行磋商的各当事方未能就磋商已经结束达成一致意见,在与各当事方磋商之后,DSB的主席应决定是否延长有关的时间,若延长,则延长多久。此外,在审核对发展中国家成员的投诉时,该专家组应给予该发展中国家成员以足够的时间来准备和提交有关的论据,任何和本款一致的行为不得影响第二十条第1款和第二十一条第4款的各项规定。
11.若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当事方是发展中国家成员,专家组报告应明确写明业已考虑到对发展中国家成员差别待遇和更优惠待遇的各项规定,这些规定是各有关协议的组成部分,这一问题已由发展中国家成员在执行争端解决程序的进程中提出。
12.在不超过12个月期限内的任何时刻,一经投诉当事方的请求,该专家组即可暂停工作。若发生此类暂停,由第十二条第3款,第十二条第9款,第二十条第1款和第二十一条第4款所列的时间框架应相应被延期,延长的时间应和暂停工作的时间相同。如果该专家组暂停工作业已超过12个月,则对设立该专家组的授权也即终止。
第十三条 获得资料的权利
1.每个专家组应有权从其认为合适的任何个人或机构获得资料和征求技术性意见。然而专家组在其从某个成员管辖范围内的任何个人或机构寻找此类资料或征求意见以前,它应通知该成员的主管当局。如果该专家组认为必要和合适,各成员应就专家组为此类资料提出的任何请求作出迅速而全面的答复。未经提供资料的该成员个人、机构或主管当局的正式授权,不应向外泄露由此提供的保密资料。
2.各专家组可以从任何相关的机构寻取资料,也可以和专家们就事件的某些方面磋商以求得他们的意见。关于由争端一方提出的涉及科学或其他技术性事件之确实的论点,专家组可以请求专家评审小组提供书面的咨询报告。设立此类评审小组的规则及其程序已在附件4中作出规定。
第十四条 保密性
1.专家组的审议情况应予保密。
2.专家组的各种报告应在争端各当事方不在场的情况下,根据其提供的资料及所作的各项陈述和声明进行草拟。
3.专家组报告中由各个专家发表的意见不应署名。
第十五条 临时评审阶段
1.在考虑了辩驳的书面材料和口头辩解之后,该专家组应向争端当事方提交其报告草案中(事实和论据)。的陈述性部分。在由专家组指定的时间期限内,各当事方应递交他们的书面意见。
2.接收争端当事方书面意见的设定期限到期后,专家组应向各当事方发出一份既有陈述部分也有该专家组的调查情况与其结论的临时报告。在由专家组指定的时间期限内,某一当事方可在最终报告散发成员传阅之前,向该专家组提出书面请求,对临时报告某些细节等方面进行重新审查。在一方提出请求下,该专家组应就书面意见中论及的各个问题,与各当事方召开进一步的会议。如在评论期间,未收到任何当事方的意见,则临时报告应被看作为最终报告,并应立即送交各成员传阅。
3.专家组最终报告的结论应包括在临时评审阶段对有关论据所作的讨论。临时评审阶段应当在第十二条第2款所列的时间期限内进行。
第十六条 专家组报告的通过
1.为了给各成员提供足够的时间来考虑专家组的各项报告,只有在这些报告向各成员发布20天之后,才能考虑通过用这些报告。
2.对专家组报告提出异议的各成员,至少应在将审议该项报告的DSB会议的前10天,提交解释其异议的书面理由,以供散发。
3.争端各当事方应有权全面参与由DSB主持对专家报告的讨论,它们的各种意见应被充分记录在案。
4.在向各成员分发专家报告的60天内,该报告在DSB的会议上应予通过,除非某一当事方向DSB正式通报其上诉的决定,或者DSB一致决议不通过该报告。这一通过程序无 9 损于各成员就专家组报告发表其意见的权力。
第十七条 上诉审议
常设上诉机构
1.应由DSB设立一个常设上诉机构。该机构应当听取来自对专家组案件的上诉。它应由7名成员组成,其中3人应同时受理任一案件的上诉。上诉机构成员应当轮流工作。此类轮换应由该机构的工作程序确定。
2.DSB应任命上述机构成员为期4年一任的服务,并可连任一次。然而在建立WTO的协议生效后的第二年末,应通过抽签来立即决定所任命的7名人员中的3名人员的任期满。一旦出现空额即应填补。受命接替其任期尚未到期人员的成员,应就其前任所遗留的问题,继续尽其职责。
3.上诉机构一般应由具有公认的权威、并在法律、国际贸易和各有关协议主题内容方面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组成。他们应当与任何政府没有关系。上诉机构的成员应具有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的广泛代表性。在该机构服务的所有人员应在任何时间,临时接到通知即提供服务,且应致力于争端解决活动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其他有关活动。他们不应参与考虑可能产生直接或间接利益冲突的任何争端。
4.只有争端各当事方,而非第三当事方可以就专家组的决定提起上诉。按照第十条第2款已经向DSB通报其在事件中具有重大利益的第三当事方,可以向上诉机构提出书面意见,并由该机构给予机会以听取其意见。
5.作为一般规则,自争端某当事方正式通知其上诉决定之日,到受理上诉机构分发其报告之日的程序,不应超过觎天。如有关的话,该机构在确定它的时间表时,应考虑第4条第9款的各项规定。如上诉机构认为它在60天内不能提交其报告,则它应以书面形式向DSB通报延迟的原因,一并告知预计它将提交报告的期限。但不管怎样,该程序不应超过10天。
6.上诉应限于专家组报告中涉及的法律问题及由该专家组所作的法律解释。
7.在上诉机构需要时,应给予其适当的行政和法律支持。
8.为上诉机构服务的成员的费用,包括旅费和生活津贴,应根据预算、财政与行政事务委员会的建议,按照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所采纳的标准,从世界贸易组织预算中支付。
上诉审议的程序
9.上诉机构应在与DSB主席及总干事磋商的基础上,制定各项工作程序,并应与各成员联系以取得它们的有关资料。
10.上诉机构的工作程序应当保密。应在争端各当事方不在场的情况下,借助其提供的资料所作的各项陈述和声明,起草该机构的各种报告。
11.上诉机构报告中,由各成员发表的意见不应署名。
12.上诉机构在上诉的工作过程中,应考虑按照第6款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13.上诉机构可维持、修改或推翻专家组的法律认定和结果。上诉机构的通过
14.上诉机构的报告应在该报告向各成员发布的30天内由DSB通过,并由争端各当事方无条件地接受,除非 DSB一致决议不通过该报告。这一通过程序无损于各成员就上诉报告发表其意见的权利。
第十八条 与专家组或上诉机构的联系
1.不允许就专家组或上诉机构审议的事项与专家组或上诉机构进行单方面的联系。
2.送交专家组或上诉机构的书面报告应予密件,但应为争端各当事方所获得。在本谅解中不应有任何事物妨碍争端的某个当事方向公众作表明其自身立场的陈述和声明。各成员应对那些由另一成员向专家组或上诉机构递交的、并已由那个成员指定为密件的资料,以密件对待。一经某成员的请求,争端的一当事方应提供一份可向公众公开的书面报告中的非密件摘要。
第十九条 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建议
1.若专家组或上诉机构认为某项措施有修于某个有关协议,它应建议有关成员使该措施与该协议精神相一致。除建议外,该专家组或上诉机构还可提出使有关成员能够履行这些建议的各种方法。
2.为了和上述第三条第2款保持一致,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在它们的调查报告和建设中,不能增加或减少由各有关协议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条 DSB作出决定的时间框架
1.一般来说,从DSB设立专家组到DSB通过专家组报告或上诉机构报告这段时间,如对专家组报告没有提出上诉时,不应超过9个月;如有上诉时,则不应超过12个月。按照第十二条第9款或第十七条第5款的规定,若专家组或上诉机构延长了提交其报告的时间,11 则额外的时间应加到上述时间期限之中。
第二十一条 对执行各项建议和裁决的监督
1.为了全体成员的利益,必须迅速履行DSB的各项建议或裁决,以确保有效解决各项争端。
2.对置于争端解决项下的措施,应特别关心影响发展中国家成员利益的各个方面。
3.在通过专家组或上诉机构报告的30天内举行的DSB会议上,有关的成员应通知DSB其执行DSB各项建议和裁决的意向。如立即履行各项建议和裁决不是切实可行,有关的成员应确定一个合理的履行各项建议和裁决的时间期限,该合理的时间期限应当是:
(a)由有关成员拟议的时间期限,只要该期限经DSB认可,或未经DSB的认可,(b)则在通过各项建议和裁决之后的45天内,由争端各当事方一致同意的一段时间;或没有此类协议的情况下,(c)则在通过各项建议和裁决之后的90天内经有约束力的仲裁来决定的一段时间。在此类仲裁中,仲裁员的方针应是执行专家组或上诉机构的建议的合理时间期限,不应超过自通过专家组或上诉机构的报告后的15个月。但是,该时间期限可按特殊情况而有所缩短或延长。
4.除了按照第十二条第9款或第十七条第5款的规定,专家组或上诉机构已延长了提交其报告的时间的情况外,自DSB成立专家组之日至合理时间期限的确定之间的周期,不应超过15个月,但争端各当事方同意的另当别论。若专家组或上诉机构延长了提交其报告的时间,则业已占用的额外时间应加到15个月的期限中,除非出现争端各当事方一致同意的例外情况,不然,总的时间不应超过18个月。
5.若为遵守某项建议和裁决所要采取的措施,就其实体或与某个有关协议的一致性存在分歧,则应决定通过依靠这些争端解决程序,如可能的话,包括求助于原来的专家组来解决此类争端。专家组应在90天内就该事件的处理安排公布它的报告。若专家组认为它在此时间框架内不能提交它的报告,该专家组应以书面形式向DSB通报延迟的原因,一并告知预计它将提交报告的期限。
6.DSB应保持监督已通过的各项建议或裁决的执行情况。在建议和裁决通过之后,任何成员可在任何时候向DSB提出关于执行各项建议或裁决的问题。除非DSB另有决定,按照第二十一条第3款的规定,在确定合理时间期限后的6个月内,执行各项建议或裁决的问题应列入DSB会议的议事日程,并在该问题解决之前,应保留在DSB的议事日程之内。有关成员应至少在每次此类DSB会议之前10天向DSB递交一份关于执行这些建议或裁决进展情况的书面报告。
7.如果是一个由发展中国家成员提起的事项,DSB应考虑它所能采取的适合于此类情况的进一步行动。
8.如果是一个由发展中国家成员提出的案件,在考虑可能采取的适当行动时,DSB应不仅考虑已提出申诉的各项措施所涉及的贸易范围。而且还应考虑到它们对有关发展中国家成员经济的影响。
第二十二条 赔偿和减让的中止
1.如果在合理期限内不履行建议和裁决,则作为临时措施,可予赔偿和中止减让或其他义务。但是,赔偿和中止减让或其他义务,并非完全履行建议以使某措施符合有关协议。赔偿是自愿的办法,如果赔偿,也应与有关协议一致。
2.若在按照上述第二十一条第3款所确定的合理期限内,有关成员不能使与有关协议不一致的某项措施与之相符合,或者不能履行各项建议和裁决,则该成员一经请求,即应在该合理的时间期限届满前与已经援引争端解决程序的当事方开始谈判,以求得双方都能接受的赔偿办法,若在该合理的时间期限届满后的20天内,仍未达成令人满意的赔偿协议,已经援引争端解决程序的当事方可以请求DSB授权中止适用该有关成员对各有关协议的减让或其他义务。
3.在考虑中止减让或其他义务时,起诉方应适用以下原则和程序:
(a)基本原则是起诉方应首先设法中止那些业已由专家组或上诉机构认定有违背。利益丧失或损害的相同部门的减让或其他各项义务。
(b)若该当事方认为中止相同部门的减让或其他各项义务并不切实可行或有效,则它可以设法中止同一协议项下其他部门的减让或其他各项义务。
(c)若该当事方认为中止同一协议项下其他部门的减让或其他义务并不切实可行或有效,且情况十分严重,则它可以设法中止另一有关协议项下的减让或其他各项义务。
(d)在适用上述原则时,该当事方应考虑:
(i)该协议下该部门的贸易业已由专家组或上诉机构认定有违背、利益丧失或损害,以及此类贸易对该当事方的重要程度;
(ii)与利益丧失或损害有关的更为广泛的经济要素,以及中止减让或其他义务所带来的更为广泛的经济后果。
(e)若该当事方决定按上述(b)项或(c)项,就授权中止减让或其他各项义务提出请求,则它应在其请求书中说明其理由。在向DSB送发该请求书的同时,也应向有关理事会送发,在按(b)项提出请求时,还应向有关的部门机构送发请求书。
(f)对本款来说,“部门”一词具有下述含义:
(i)就货物而言,它指所有货物。
(ii)就服务而言,它指确定此类服务部门的现行的“服务部门分类目录”中的一个主要部门。
(iii)就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而言,它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第二部分的第一节、或第二节、或第三节、或第四节、或第五节、或第六节、或第七节中,或第三部分、或第四部分各项义务中包括的知识产权的每个类别。
(g)对本款来说,“协议”一词具有下述含义:
(i)就货物而言,它指建立WTO的协议附件一(1)中所列的各项协议;以及争端各当事方为成员的诸边贸易协议;
(ii)就服务业而言,它指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
(iii)就知识产权而言,它指TRIPS协定(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4.由DSB授权的减让或其他义务的中止范围,应和利益丧失或损害的范围相同。
5.若有关协议禁止此类中止,该争端解决机构则不应授权中止这些减让或其他义务。
6.若发生第2款所述的情况,DSB一经请求,即应在合理期限届满后30天内,授权中止这些减让或其他义务,除非DSB一致同意拒绝该项请求。然而,如果有关成员反对拟议的中止范围,或某个上诉当事方按照第3款(b)项或(c)项的规定,已经请求授权中止减让或其他义务,但由第3款确立的原则和程序并没有执行而要求赔偿时,则该事项应诉诸仲裁。此类仲裁如能请到原来的专家小组成员,则应由该专家组解决,或者由总干事任命的仲裁员解决。并且这样的仲裁应在该合理期限届满后60天内完成。在仲裁过程中,均不应中止各项减让或其他义务。
7.按照第6款规定工作的仲裁员,不应审议已中止的减让或其他义务的性质,但应确定此类中止的范围是否和利益丧失或损害的范围相同。该仲裁员也可确定根据有关协议所拟议的中止减让或其他义务是否正当。然而,如果诉诸仲裁的该事项包括就第3款确立的原则和程序未予执行而提出赔偿实求时,该仲裁则应审查此赔偿要求。若仲裁员认定这些原则和程序未被执行时,该上诉当事方应按与第3款规定相一致的方式,适用这些原则和程序。各当事方应按受仲裁员的最终裁决,有关当事方不应寻求第H次仲裁。仲裁员应迅速地将决定通知DSB。一经提出与仲裁员决定相符合的请求,则DSB应同意授权中止各项减让或其“他义务,除非DSB一致同意决定拒绝该项请求。
8.减让或其他义务的中止应是临时性的,并且仅仅在下列情况下才应适用,即在业已认定与有关协议不相一致的措施已被取消之前,或必须履行建议或裁决的成员对利益丧失或 14 损害提出了解决办法之前,或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之前。按照上述第二十一条第6款的规定,DSB应继续监督所通过的各项建议或裁决的执行情况,还应包括对已经提供赔偿或减让或其他义务业已中止,但使措施符合有关协议的各项建议尚未被执行情况,实施监督。
9.就成员境内区域政府或地方政府或当局采取的有碍于其遵守有关协议的措施而言,可以援引各有关协议的争端解决条款,若DSB已经裁定某个有关协议的条款没有被执行,相应成员应采取尽其所能的合理措施来确保其执行。若确保此种执行已无可能,则适用各有关协议以及本谅解关于赔偿和中止减让或其他义务的各项规定。
第二十三条 加强多边体制
1.各成员对违背有关协议的义务或其他利益丧失或损害,以及妨碍有关协议目标的实现,寻求救济办法时,应遵守本谅解的规则和程序。
2.在此情况下,各成员:
(a)不应确定有关违反已经发生,各种利益已丧失或遭受损害,或各有关协议的目标的实现业已受到妨碍,但按照本谅解的规则和程序求得争端解决者除外。而应作出与DSB所通过的专家组或起诉机构报告、或与本谅解项下的仲裁意见书相一致的决、定;
(b)应按照第二十一条所列的程序,为有关成员履行各项建议和裁决确定合理的期限;
(c)应按照第二十二条规定的程序,确定中止减让或其他义务的水平,在按照有关协议中止减让或其他义务之前,根据这些程序,获得DSB授权,以对那些未能在合理期限内履行建议和裁决的有关成员作出反应。
第二十四条 最不发达国家成员的特殊程序
1.在涉及最不发达国家成员的争端案件和争端解决的所有阶段,应特别考虑这些最不发达国家所处的特殊环境。在这方面,各成员在根据这些程序处理涉及某个最不发达国家成员引起的事端中,应施加适当的限制,如果认定最不发达国家成员所采取的措施导致了利益的丧失或损害,则起诉当事方在按照这些程序请求赔偿或寻求中止减让或其他义务的授权时,应施加适当的限制。
2.若就涉及最不发达国家成员的争端解决案件而进行磋商的过程中,尚未找到令人满意的解决办法,则总干事或DSB主席,一经某个最不发达国家成员的要求,就应在提出设立专家组请求之前,进行斡旋、调解和调停活动,以帮助各当事方解决该项争端。在提供上述帮助时,总干事或DSB主席可以与其认为合适的任何机构进行磋商。第二十五条 仲裁
1.世界贸易组织范围内的迅速仲裁作为争端解决的一项选择性手段,能够促进解决某些由当事双方已明确界定问题的争端。
2.除本谅解另有规定外,诉诸仲裁应以各当事方就执行的程序达成意见一致的双边协议为条件。应在该仲裁过程真正开始之前,向所有成员通报诉诸仲裁的该协议。
3.只有根据业已同意诉诸仲裁的各当事方的协议,其他各成员可以成为仲裁过程的当事人。接受仲裁的各当事方应同意遵守该仲裁的裁决。仲裁意见书将被通报给DSB及任何有关协议的理事会或委员会,在那里任何成员均可提出有关裁决的任何问题。
4.本谅解的第二十一条和第二十二条在细节上作必要修改后可适用于仲裁的裁决。
第二十六条
1.按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二十三条第1款(b)项所述未违法之诉
在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二十三条第1款(b)项的各项规定适用于某个有关协议的情况下,若争端某当事方认为,由于某成员采用的措施已导致其根据该有关协议直接或间接所享有的任何利益正在丧失或遭到损害,或达到该协议的目标正受到妨碍,则专家组或上诉机构只能就这些措施是否有悻于该项协议的规定作出各项裁决和建议。在这样的范围内,即若该当事方认为,且专家组或上诉机构认定该案件涉及的措施,与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二十三条第1款(b)项的规定所适用的有关协议的各项条款并不相悖时,则本谅解各项程序的适用应遵守如下规定:
(a)该起诉当事方应提供详细的正当理由,以支持与有关协议并不相悖的某项措施的起诉。
(b)若认定某项措施使有关协议项下的利益丧失或损害,或妨碍达到该协议的各项目标,但它又不违反该协议时,则就不存在取消该措施的义务。然而,在此类案件中,专家组或上诉机构应当建议该有关成员作出令双方满意的调整办法。
(c)尽管有第二十一条的各项规定,但由第二十一条第3款规定的仲裁,一经任一当事方的请求,可作出包括对业已丧失或受到损害的各项利益程度的裁决,也可就取得令双方满意的调整之途径与手段提出建议;但此类建议对争端当事方不具有约束力。
(d)尽管有第二十二条第1款的各项规定,赔偿作为最后的争端解决手段,仍可成为令双方满意的调整手段之一部分。
2.按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二十三条第1款(c)项提起的申诉。
在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二十三条第1款(c)项的各项规定适用于某个有关协议的情况 下,若争端某当事方认为由于存在除1994年关贸总协定第二十三条第1款(a)项和(b)项的各项规定适用的情况外的任何情况,已导致其根据该有关协议直接或间接所享有的任何利益,正在丧失或遭到损害,或达到该协议的任何目标正受到妨碍,则专家组只能就上述存在的任何情况作出各项裁决和建议。在这样的范围内,即若该当事方认为,且专家组裁决认定该事项属本款范围时,则在处理的过程中,本谅解的各项程序应从专家组报告散发各成员时起适用。载在1989年4月12日关贸理事会代表的决议(BISD36S/61-67)中的争端解决规则和程序,应适用于考虑对各项建议和裁决的通过、监督和执行。下列各项也适用:
(a)该起诉当事方应提供详细的正当理由,以支持根据本款所涉及的各种问题所提出的任何论点。
(b)在涉及属本款范围的事项中,若专家组发现涉及除了属本款范围的事项之外的争端解决事项,则该专家组应向DSB散发有关任何此类情况的报告,并应就属于本款项下的事项散发一份单独的报告。
第二十七条 秘书处的职责
1.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有责任,尤其在与各事项有关的法律、历史和程序方面负责向各个专家组提供帮助,并提供秘书与技术支持。
2.秘书处应各成员的请求,在争端解决方面给它们以帮助之同时,还可能需要向发展中国家成员就争端解决提供其他的法律咨询与帮助。为此,若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成员提出如此请求,则秘书处应从世界贸易组织技术合作司向该成员选派合格的法律专家。该专家应以确保秘书处持续公正的方式帮助该发展中国家成员。
3.秘书处应为关心这些争端解决程序和实践的并与之有着利害关系的各成员开设特别的培训课程,以使各成员的专家更好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附件1 由本谅解涉及的各个协议
A)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
B)多边贸易协议
附件一(1)关于货物贸易的多边协议
附件一(2)服务贸易总协定
附件一(3)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附件二争端解决的规则与程序的谅解
C)附件四诸边贸易协议:
民用航空器贸易协议
政府采购协议
国际奶制品协议国际牛肉协议
本谅解对话边贸易协议的适用,应以每个协议的各签约方通过的决定为前提条件,本谅解对每个单独协议,包括包含在下述附件2中任何专门的或附加的各项规则或程序的适用条件,做出了规定,并向DSB通报。
附件2 各有关协议中的专门或附加的规则和程序
协议规则和程序条款
(1)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 11.2
(2)纺织品与服装协议 2.14,2.21,4.4,5.2,5.4,5.6,6.9,6.11,8.1至8.12
(3)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 14.2到14.4,附件2
(4)关于履行1994年关贸 17.4到17.7
总协定第六条的协议
(5)关于履行1994年关贸 19.3至19.5,附件2,2
总协定第七条的协议(f),9,21
(6)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 4.2至4.12,6.6,7.2至
7.10,8.5,注释35,24.4,27.7附件5
(7)服务贸易总协定 22.3,23.3
(8)金融服务附件4
(9)空运服务附件4
(10)服务贸易总协定某些争端解决程序的决定
本附件中各项规则和程序的清单包括那些仅有部分规定涉及这方面内容的条款。
各个协议主管机构决定并通知DSB的诸边贸易协议中的任何专门的或附加的各项规则和程序。
附件3 工作程序
1.专家组在其工作过程中应遵循本谅解的相关条款。另外,下列工作程序亦将适用。
2.专家组应召开秘密会议。争端各当事方,和有着利害关系的各当事方,只有在会议召开之前由该专 18 家组发出邀请的情况下,方可出席会议。
3.专家组的各项审议报告及递交给它的各种文件均应保密。本谅解中不应有任何事物妨碍争端某当事方向公众阐明其自身立场的陈述和声明。各成员应对那些由另一成员向专家组递交的,并已由该成员指定为密件的资料,以密件对待。在争端某当事方向专家组递交其书面报告的保密文件时,经一成员的请求,它也应提供一份包含有关资料的,可向公众公开的非密件摘要。
4.在专家组与争端各当事方举行第一次实质性会议之前,争端各当事方应向该专家组递交介绍该案件各种事实真相及各自论点的书面报告。
5.在与各当事方举行的第一次实质性会议上,专家组将要求已经提出投诉的该当事方介绍其案情。随后,仍在该次会议上,业已受到控诉的当事方将被要求陈述其观点。
6.所有已通知DSB在争端中有重大利益的第三方应接到书面邀请,在第一次实质性会议期间另行安排的一次会议上陈述其观点。所有此类第三方在整个会议期间均应出席。
7.在专家组的第二次实质性会议上应展开正式辩论。被诉方有权首先发言,随后起诉方发言。在该会议之前,当事双方应向该专家组递交书面的辩驳书。
8.专家组可以在任何时候要求各当事方就有关问题,在各当事方与会期间,或以书面形式作出解释。
9.争端各当事方及按照第十条应邀陈述其观点的任何第三方,应向该专家组提供其口头发言的书面文件。
10.为使工作充分透明起见,与上述第5款至第9款有关的介绍、辩论以及陈述意见均应在各当事方在场的情况下进行。而且每个当事方的书面报告、包括对报告陈述部分的任何评论以及对专家组所提问题的回答,均应可为其他当事方所利用。
11.专家组专用的任何附加程序
12.专家组工作的拟定时间表
(a)接受各当事方的第一次书面文件:
(i)起诉方:3~6周(ii)被诉方:2~3周(b)各当事方参加的第一次实质性会议的周期、时间和地点:第三方会议:1~2周(c)接受各当事方书面驳词:2~3周(d)各当事方参加的第二次实质性会议的日期、时间和地点:1~2周(e)向各当事方分发报告的陈述部分:2~4周(f)接受各当事方对该报告陈述部分的意见:2周(g)向各当事方散发包括裁定及其结论的临时报告:2~4周(h)当事方请求重新审查部分报告的期限1周(i)专家组阶段审核,包括与各当事方可能召开的附加会议2周(j)向争端各当事方散发最终报告:2周(k)在各成员之间散发该最终报告3周由于难以预料出现各类情况,上述日程表有可能更改。如有需要,将确定各当事方附加会议的时间。
附件4 专家评审小组
下列各项规则和程序应适用于按第十三条第2款规定设立的专家评审小组。
1.专家评审小组是经专家组许可,并由其决定它们的职权范围和详细的工作程序,而专家评查小组应向专家组报告有关情况。
2.那些在该争议领域享有专业名望和经验的人士,才有资格参加专家评审小组。
3.如争端各当事方没有达成一致的协议,争端各当事方的公民不应在专家评审小组工作,除非出现例外情况,即专家组认为没有这些公民的参加,必须的专业科学鉴定报告不能作出。争端各当事方的政府官员也不应在专家评审小组内工作。专家评审小组的成员应以个人身份而并非作为政府代表或任何组织的代表提供服务,因此各方政府或组织不应就专家评审小组面临的事项向他们下达指示。
4.专家评审小组可以同它们认为合适的任何机构进行磋商,搜集资料和征求技术性意见。专家评审小组在其从某个成员管辖范围内的一机构寻找此类资料或征求意见之前,应通知该成员的政府。如果该专家评审小组认为必要和合适,任何成员应就专家评审小组为此类资料的任何请求作出迅速而全面的答复。
5.争端各当事方有权获得提供给专家评审小组的所有有关资料,除非这些资料具有保密的性质。未经提供资料的政府、组织或个人的正式授权,不应向外泄露由其提供给专家评审小组的保密资料。如果请求从专家评审小组那里得到此类资料,而专家评审小组又未被授权公布此类资料时,则该资料的非机密摘要将由供给该资料的政府、组织或个人提供。
6.专家评审小组应向争端各当事方提交一份草案报告,以征求它们的意见。如合适的话,应在最终报告中考虑这些意见。最终报告上呈专家组的同时,也应散发给争端各当事方。专家评审小组的最终报告应仅仅是咨询性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