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司在国内和国外上市的利弊分析(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14:3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公司在国内和国外上市的利弊分析(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公司在国内和国外上市的利弊分析(共)》。

第一篇:我国公司在国内和国外上市的利弊分析(共)

我国公司在国内和国外上市的利弊分析

姓名:柯佩剑

班级:09会电 学号:90422093 指导老师:彭素琴

摘要:公司上市是一把双刃剑,但优势还是显而易见的,只是各公司应该认真考虑自身的内在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上市环境。同时应当在兼顾利益与弊端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发展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关键字:上市公司:利弊:国内:国外

一、我国公司在国内外上市的现状情况

二十年前的11月26和12月1,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挂牌成立,许许多多的公司先后在两交易所上市,从最初的“沪八股”和“深五股”,20年后的今天已经有两千多家公司在沪深两市上市,为企业筹集了巨额资金促进企业发展。同时也有大量企业到海外上市融资。

从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挂牌香港,至今,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已经走过近18年的历程。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海外上市,国际资本市场上刮起了“红色旋风”。仅2010年,有超过40家中国公司密集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创历史新高。其中包括了首次公开募股(IPO)的高科技公司高德软件、海辉软件、汉庭连锁酒店、电影娱乐公司博纳影业、教育公司环球天下教育及能源公司新高地等,尤其年底当当网、优酷网的成功挂牌上市更是让华尔街刮起的这股中国热浪升至沸点。而国内近两年风生水起的京东商城、凡客诚品、开心网、千橡互动、土豆网、56网等新生代和互联网公司扎堆准备冲刺。到近期20多家中国公司被纳斯达克或纽约证券交易所停牌,或被勒令退市,更多的中国企业股价遭遇暴跌,包括新浪、搜狐、百度这样的明星企业。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概念股瞬间成了过街老鼠。

二、利益、弊端的比较分析

我们将分别讨论国内与国外上市的利益、弊端,首先来分析下我国公司在国内上市的利弊。

通常说的“上市”实际包括两个内容:先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融资,然后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一)可以筹集巨额资金促进企业发展。企业有了巨额资金,就可以扩大规模,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尤其是提高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迅速发展。需要指出的是,企业上市后的发展是裂变,是质的飞跃。大多数企业就是上市后,和非上市企业拉开了距离。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不是一次性的,上市后还可以通过增发股票、发行债券等多种形式再融资。而银行贷款到期要归还,如果不能借新还旧,企业生产经营就要受到影响。而发行股票融资不需归还,企业可以从容规划使用。

(二)有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在企业发行上市过程中,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要对企业进行尽职调查,诊断企业在公司设立、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等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企业进行专业培训和辅导,帮助企业重组和改制,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和募集资金投向。发行上市后,作为公众公司,企业需要对公众股东负责,更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上市公司监管要求规范运作。因此,发行上市过程实质就是全面加强基础管理、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过程;发行上市可以使企业步入正规化、规范化的轨道,完成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

(三)提高企业品牌价值和社会知名度,更容易获得订货、技术、人才和信贷。中国有超过一亿股民,每日股票行情、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报道、证券分析师对公司的分析研究,实际成为面向亿万股民的免费广告,产生巨大的广告效应,从而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华仪集团董事长陈道荣说,企业上市后,我们发现招投标容易了,今年上半年中标额比去年增加了80%,更多的博士、硕士愿意来我们企业工作。

(四)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上市公司股权对员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公司设立时,一般是每股1元,而上市后,每股价格就可能变成数元、甚至几十元。持有公司股份的员工往往一夜暴富。上市公司还可以通过股票期权来加大职业经理人的压力和动力。

(五)提高企业经营的安全性和抗风险能力,成为百年老店。提高企业安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上市公司要规范运作,例如财务报表要经过审计,不能偷税漏税等,要接受监管,这些本身就有利于企业安全经营;其次,企业有了充裕的现金,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萧条情况下更容易度过困难时期。这一点,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很多上市公司老总感受颇深;再次,上市公司依靠规范化公司治理结构推动发展,企业可以通过职业经理人专业化管理而代代相传,成为百年老店。

当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上市也有一定弊端:

(一)增加一定的维护成本。例如上市公司要设立独立董事、独立监事等,要在媒体披露信息,会增加广告费、审计费和薪酬等营运成本。

(二)管理层压力增加。股民对业绩和回报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经营不佳,业绩下降,公司股票会遭到投资者冷遇,甚至有退市的可能性。

(三)对大股东的约束力有所增加。上市后股东增多,对大股东和老板的约束力也增多。大股东不能再搞“一言堂”,企业重大经营决策需要履行一定的程序,必须尊重小股东的权利,这样有可能失去部分作为私人企业所享受的经营灵活性。

(四)公司透明度提高。从大的方面看,提高透明度并非坏事,但有时主营业务、市场策略和财务等方面的信息披露会对竞争对手有利。

上市有利有弊,但利远远大于弊,否则不会有千千万万企业趋之若鹜,把上市作为奋斗目标。但不同性质的公司应当选择适合的上市交易所,只有适合才是最好的,我国公司在国外上市也同样是有利有弊。

(一)国内融资环境的不尽如人意,而国外融资环境相对优越,并且海外上市一般采取备案制,程序较为简洁和透明,周期相对较短。虽然我国证劵市场有一定的发展,但与欧美证劵市场相比,还很不成熟,市场规模小、功能不健全、发行机制市场化程度低,使得国内企业在融资规模、融资方式和融资时间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制约。例如中石油,因融资规模太大,国内地资本市场规模有限,对于像中石油大盘股的发行,以及大量企业连续发行的承受能力有限,监管部门只得对发行节奏和发行规模进行控制,导致大批急需资金的企业排队上市,一些企业因为预期上市等待时间太长或者上市无望,不得已选择到海外证券市场上市,没能在国内上市,再如前几年,大量的网络科技公司因制度缺陷不能达到国内上市的标准。这也是造成企业纷纷赴海外上市的重要原因。

(二)国外上市在推动管理现代化、规范企业管理以及为创业者的资金构筑退出平台、迅速打响国际知名度和提升对其他企业的兼并筹组能力等方面具备先天优势。以股权换制度,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接受更高层的投资者和国际市场的监督,有利于规范公司行为,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对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国企业在国外上市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能达到国内上市的优势,而且还可以有它所特有的优点,同时海外上市也是面临着各种的问题:

(一)大量优质资源外流,加剧国内资本市场的边缘化。资本市场边缘化的实质就是失去对本土企业的融资、定价和风险分散等领域的主导地位。优质企业是资本市场的 “稳定器”和“价格风向标”,没有了可以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的优质企业,就难以吸引进行价值投资的优秀投资者,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以及价格的稳定性将大大降低,融资功能以及相应的资源配置功能将被削弱,从而失去持续发展的动力。从长期看,大量优质企业的外流还将导致国内股市“劣币逐良币”,资本市场进一步空心化和边缘化的恶性循环。最近几年, 在香港上市的大型中资企业, 大多是境内具有优势且收益稳居高位的优质公司(其中一些甚至是垄断性公司), 如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这类企业的大量海外上市, 直接意味着境内股市所接纳的企业只能是中低层次公司, 由此我国股市与海外股市的上市公司差距将长期难以缩小。加快股市发展是扩大直接融资比重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如果没有优质的上市公司资源, 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和扩大直接融资比重, 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大量优质上市资源外流,加剧了对国内股市的消极影响, 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信心会大受影响。同时,优质企业资源外流, 也会使不断增加的市场投资资金, 如社保资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等面临投资对象缺乏的问题,使中国的投资银行以及整个证券业失去很多业务发展的机会。

(二)降低股票市场对我国国民收入的贡献率。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中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很小,GDP的拉动主要是依靠低附加值的第一、第二产业,这样的产业结构如果不进行调整,势必加速能源供应的紧张局面,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股票市场服务是高附加值的产业,国内企业境外发行股票上市,首先影响到国内股市的印花税、营业税等税收收入的提高,其次,股票发行上市中的费用都是由境外中介机构所获得。据统计,国内企业在香港发行股票上市的融资成本一般为筹集金额的20%,在美国发行上市为13%-18%,在新加坡发行为8%-10%。此外企业在境外持续上市期间,境外交易所一般要求上市公司聘用其认可的境外会计师、审计师、律师,企业为此也将会支出一大笔费用,国内企业境外上市过程中所产生的这些附加值都由境外机构所获得,降低了我国国民收入的增长。第三,目前在境外上市的国内企业中,有很多是在各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的超大型国有企业,其盈利能力得益于我国政府的政策扶持而获得的垄断利润,这些企业在境外市场受到投资者的青眯很大程度上源于这一背景。这些企业到境外发行股票上市,在获得资金的同时势必要给予境外投资者相应的回报,这相当于将其在国内市场中所获得的垄断利润让给了境外投资者,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我国国民收入的流失。

(三)国内的一些中小企业家对国外证劵交易市场的缺乏了解,同时有对资本的极度需求,以及境外机构利益的唆使,使得一些在境内很难上市融资的企业到海外通过海外机构包装借壳上市,然而大多的企业登陆的并不是普通的证券交易市场,而是OTCBB市场。OTCBB相当于我国的退市市场,市场交易极为清淡。虽说OTCBB市场挂牌的公司一旦达到纳斯达克市场的上市标准和条件,就可以轻松转板,实现纳斯达克上市,且费用极为低廉,但当企业无法转板到纳斯达克时,他们的股份将会被困在美国粉单市场或OTCBB中,没有流动性,价值极低,每年浪费几百万美元的维持费用,且丧失了再融资的可能,永远无法实现真正上市。更糟糕的是,由于这些公司在国外上市时,财务数据被海外机构包装的好的难以置信,导致众多的机构介入调查,最终因财务数据的造假导致许多这样的公司被停牌,或被勒令退市。

三、我国公司在国内外上市的问题解决的措施

要客观地去看待、评价企业的国内外上市,不仅要考虑到国家的宏观利益,更要兼顾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加快国内证劵市场自身的建设,充分发挥本土固有优势,增加企业回到国内发行上市的吸引力,确保企业境内外上市的和谐发展。加快建立多层次证劵市场,满足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上市需要,同时改革与完善现有的发行制度,为优质企业在国内发行上市创造一个便利的通道。

(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形成 ,在本国资本市场建立国际板 ,吸引国内外企业到本国上市。经验表明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与其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互相推动的 ,所以应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在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市场不断发展的进程中积极适时地于本国资本市场上建立国际板 ,不仅能够吸引海外企业来本国上市 ,而且能够留住本国企业 ,甚至还可以引诱已在海外上市的本国企业回收海外股权 ,回归本国资本市场 ,这在长期内会使海外上市的弊端降至最低。

(三)规范监管部门行为,提高监管效率。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资本市场,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是监管部门行为不规范引致的。为加快资本市场发展,监管部门应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打击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和市场稳定运行方面,改变“调控股市”的思维,尤其不应频繁地运用行政机制和政策手段干预股市的运行,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监管水平和效率。更好的公开化经营和接受公众监督、向投资者提供真实良好的业绩和经得起考验的报表无论在哪里都是不怕炼的真金。

(四)加强企业的诚信教育,企业诚信是基础,企业应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考虑,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企业诚信是企业价值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要加强诚信教育,倡导诚信观念,要充分认识到诚信的价值,认识到诚信对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意义,把诚信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企业只有坚持诚信为本,才有可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总结

一个企业家在运筹企业上市之前要审慎的思考,国内上市还是国外,准备好了吗?哪些的产业需要在海外上市?管理层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执行能力?企业的业绩是否达到实现上市的底线?企业能否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最重要的是,融到的资金怎么花,用在哪?国内公司在国内、国外上市都是利弊并存,我们既不应一味的鼓励,也不应因噎废食,而应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从战略高度把握并针对其弊端实施相应对策。

参考文献:[1]冯飞.境内外上市要和谐推进.证券时报,2005年4月6日。[2]程明,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现状分析。

[3]中央电视台《财智人物》海外上市 中国企业家准备好了吗?

第二篇:施工企业上市利弊分析

施工企业上市利弊分析

摘要: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施工项目越来越多,项目投资越来越大,如何抓住施工领域这一黄金时期,成为制约施工企业能否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筹集足够的资金是施工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对施工企业通过上市来筹集资金进行一些简要的利弊分析。

关键词:施工企业;上市;利弊

十一五期间,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正处在高度景气阶段,未来几年铁路建设投资和公路建设投资都将保持高位运行状态,城市市政建设和房地产行业也方兴未艾,建筑行业的飞速增长给施工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更好更快的发展,增强企业自身实力,施工企业急需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而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施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为筹集企业发展资金,单纯的靠企业本身实力和银行信贷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了,为此,施工企业应将筹资渠道转向资金雄厚的股市,通过上市,来募集发展所需资金,同时通过上市还能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促使企业更加规范更加健康的发展。本文试着对施工企业上市利弊做一些简要分析。

1、上市利益分析

(1)可以募集大量资金,有效的缓解资金短缺问题。同时,有利于调整企业资本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以2008年3月刚刚上市的中国铁建为例,中国铁建先于2008年3月10日发行A股,共计募集资金222.46亿元人民币;2008年3月13日,又发行H股,共计募集资金182.5亿港元。由此可见,施工企业通过上市可以在短期内在证券市场筹集到巨额资金,而且普通股股票筹集的是企业永久

占用的资金,是企业最稳定的资金来源,它可以是负债的保证,股票筹资越多,对债权人的保证越强,企业的实力也越强,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信誉。此外,施工企业由于自身行业的特殊性,资产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以相近几家上市施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为例,2005-2007年,中铁二局(600528)的资产负债比例分别为72%、78%、77%;隧道股份(600820)分别为77%、78%、78%;中国中铁(601390)分别为92%、93%、93%,而2008年3月刚刚上市的中国铁建(601186)则高达98%、98%、97%。企业增加负债资金,就相应的增加了固定支付利息的压力,过多的负债,会使施工企业辛辛苦苦创造出的利润无形中都流失到银行中去了,施工企业成为银行的“打工仔”。施工企业上市后,可以从股票上场上大量融资,极大缓解了企业资金链的紧张,调整了企业的负债结构,优化了企业的负债比例,把企业从高负债率解脱出来,解决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为公司的持续发展获得稳定的长期的融资渠道。

(2)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增强企业实力。与间接融资相比,企业直接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有利于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普通股股票筹集的资金是公司的股本,股本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可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长期使用,除非企业进行清算,否则不用偿还本金。雄厚的股本能增加企业发展所需的长期资本,减少还本付息之流动性困境。同时,企业能够将更多的资本投到那些有长远投资价值或战略意义的领域,从而有效地避免企业的短期行为。上市后企业资本运作手段更加丰富,在市场上的信誉程度显著提高,银行也愿意向公司提供贷款,这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并借此可以形成良性的资金循环,使得企业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二种筹资方式可以相辅相成。

(3)有利于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企业长远健康发展奠定制度基础。上市公司建立起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各专业委员会为特征的公司组织机构体系、公司直接置身于市场竞争和公众投资者的外部监督之中、证监会等外部监督机构也会加大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外部监管越严格、市场越规范,公司的治理水平也相应会得到提高。公司上市后可以规范公司原来不规范的运作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推动管理创新,不断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推

动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4)有利于积极进行资本运作,挖掘、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只要有充裕的资金实力,施工企业方可进行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实现施工企业经营方式的战略性转型,除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外,不妨投资运营BOO(建设——拥有——经营)项目、BOT(建设——经营——转让)项目、房地产项目、海外开发项目等,这些项目虽然在主营业务收入所占比例较小,但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对企业的贡献也不容忽视,这些新型投资项目不但可以为公司赢得施工项目,提高盈利水平,同时长远看可以提供稳定的投资回报,平抑公司其他业务收入和盈利的波动。特别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原材料成本占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50%以上,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将对施工企业利润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施工企业可以通过资本市场对于一些主要材料生产商、机械设备制造商厂家可进行参股甚至控股,以降低施工企业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企业上市后,将有利于实现企业经营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

(5)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施工企业上市后利用所募资金可大量购买大量先进设备,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从而提高施工效率,扩大施工规模,增加经济效益。同时,从产业竞争角度分析,上市一方面可以支持企业更高速地成长以取得在同行业领先的时机;另一方面,如果同行竞争者均已上市,企业同样需要充足资本与竞争对手相对抗。此外,企业上市后,可以提高今后在国际资本市场筹资的能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6)有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品牌效应,大大提升知名度。一般而言,各种媒体给予一家上市公司的关注远远高于非上市企业,企业上市可获得巨大的名牌效应,积聚无形资产,更易获得银行信贷、有利于吸引高层次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为走向国际市场赢得良好的信誉等。品牌效应是施工企业一笔重要的无形资产,在经营承揽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上市弊端分析

尽管企业上市有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能给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企业上市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主要体现在:

(1)上市成本:需要不菲的律师费、审计费、券商费等,公司上市后会比上市前受到更严格的监管,很多信息需要定期向社会公众披露,与此同时也需要增加一些相关费用,监管支出加大。

(2)投资风险:企业筹集巨额资金,一旦投资失误或失败,有可能使企业面临财务危机甚至出现毁灭性的灾难。

(3)股市风险:股票市场中恶意炒作,短期投机等行为,媒体过度关注负面影响等,可能会使股票价格偏离其内在价值,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真正内在价值。

(4)诉讼风险:企业上市后需要对全体股民负责,上市公司比私人企业需要履行更多义务、承担更多责任,管理层也将受到更大的压力等,为了防范投资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公司法对上市公司作出了特别的规定,主要有重大事项决策制度、独立董事制度、董事会秘书制度、关联董事回避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如给公司造成损失,股东都可以直接诉讼或代为诉讼。

(5)控制权的稀释:企业上市后应时刻注意股权百分比的控制,以防失去对公司的主权控制。

综上所述,施工企业上市后,将面临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上市所带来的好处远远大于上市前后所付出的代价,施工企业应以上市为契机,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同时积极运作资本市场,参与国际市场,实现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力争为投资者带来持久、可观的投资收益。

第三篇: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的状况的利弊分析和策略建议

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的状况的利弊分析和策略建议

摘要

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在国内市场逐渐对外开放,世界经济渐趋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些垄断型企业强烈地需要尽快走出国门,积累国际化发展的经验,以期扩大国际影响,提升国际竞争力,境外证券市场为这一要求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境外上市道路并不平坦,无论是改革中大型国企,还是成长中的中小民企,境外上市都并非一帆风顺。如何从众多的问题中汲取教训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诸多已境外上市和准备境外上市的企业在境外上市后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妥善地安排企业境外上市,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的。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进行了概述,接着研究境外上市迅速发展的原因,然后对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上市公司;原因;优势;弊端;策略

Abstract In addi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 accession to the WTO, domestic market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the gradually integrated international economy, some monopoly enterprise ugly need go out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accumulate internationalized experience, in the hope of expanding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The overseas security market has offered the broad stage for these companies.Although the tide of overseas listing is surging, being in the ascendant, for the medium-and-large-sized state-owned enterprise and growing medium and small private enterprises, the road is uneven.How to draw the lessons from numerous problems? Which questions should we pay attention to while listed or to be listed? How to arrange overseas IPOs properly? It is worth for us to study and think conscientiously.In foundation of the summary of the predecessor research result, first, The paper carried on the outline of the cross-border listing of our country, then studied cause of the rapidly growth of cross-border listing, and analysis the advantages and defects of cross-border listing ,finally gave suggestions and the countermeasure of cross-border listing for our enterprise.Key words: cross-border listing; Reason; Advantage; Defects; Countermeasure

目录

摘要...2 Abstract 3

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基本概况...6

(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发展阶段...6

(二)我国企业境外上市呈现出的特点...7

1、企业境外上市的增势迅猛...7

2、我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区域主要集中在香港和美国...8

3、我国境外上市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国的500强企业...8

二、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原因分析...8

(一)拓展融资空间...8

(二)改善资本结构...8

(三)转换治理机制...9

(四)企业适应国际化发展...10

(五)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支持...10

三、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利弊分析...11

(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有利性分析...11

1、有利于引进和利用外资...11

2、有利于改善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11

3、有利于完善公司结构治理和现代企业制度...12

4、有利于企业经营的国际化...12

(二)中国企业境外上市不利性分析...13

1、企业境外上市融资成本高...13

2、境外上市企业运营费用大...13

3、二级市场表现不佳,上市企业再融资困难较大...14

4、国内市场体系不完善加大企业改制的难度...14

5、境外上市对国家资本结构不利...15

6、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公司透明度不高...16

四、对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策略建议...17

(一)完善境外上市企业的竞选机制...17

(二)加快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的对接...18

1、深入研究国际资本市场...18

2、引入国际规则,加强和完善信息沟通与信息披露...18

(三)以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企业素质的全面提高...19

1、健全境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19

2、强调企业自身增长能力...20

3、提高企业经营业绩...21

(四)完善政府职能建设...21 结束语...22 致谢...22 参考文献...23

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基本概况

(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3年至1994年下半年

1993年6月29日,首家H股——青岛啤酒在香港招股上市,香港投资者反应强烈,认购率110倍,冻结资金约852亿港元,股价表现不凡。与青岛啤酒同时跟进的第一波H股还有上海石化、马鞍山钢铁、仪征化纤等8家国有企业,均走出了不错的行情,香港恒生国企指数由1993年7月推出时的800余点急升至当年2月的2000点。第一批香港上市的企业体现了很明显的政策倾向,是我国政府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革途径和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有益尝试,这股浪潮持续到1994年,一方面受墨西哥金融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原因主要还在于公司业绩差,投资回报率低于股东要求,投资者对大陆公司前景产生怀疑。伴随着投资者热情的丧失,出现一级市场筹资困难,二级市场持续低迷的局面。

第二阶段:994年下半年至1996年6月

“九五”期间,中国政府加大力度发展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产业,华能电力、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大唐发电等相继境外上市。境外投资人认为中国在基础设施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被人均航空里程、人均用电、人均能源消耗量等美妙的增长预期所迷惑,形成一波投资热潮。但是上市公司业绩不佳、国内经济紧缩调控,加之美联储6次加息导致投资流向改变,境外国企股逐节看低,步入低谷。

第三阶段:1996年6月至1997年10月

第三波登陆香港的上市企业的代表是上海实业、北京控股、中国电信等。这些公司往往是国内某一部门或某一级政府投资到香港的窗口公司,讲述的是“红色中国”或“政府背景”的故事,被香港投资者称为“红筹股”。在香港回归和国外投资者高预期的推动下,该批股票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追捧。红筹股的行情亦带动了H股的走高,到1997年5月,红筹股指数上涨了198%,远远超过恒生指数39%的上涨幅度,国企股指数也从1000点暴涨到1700点,H股和红筹股市值达到800亿美元,占港股市值的15%。但好景不长,1997年下半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深化,股市进入低潮。第四阶段:1999年至2001年2月

1999至2001年,民营企业引领第四次浪潮,此次浪潮发生了重大改变。国企极少,民营企业成为主力军,上市地也不再局限于香港市场,美国的纳斯达克、新加坡以及英国伦敦交易所等市场都出现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身影。1999年,中华网,三大门户网站均实现了美国成功上市。但网络股的神话只上演到2001年,随着网络泡沫的破裂,股价一路下跌,险些进入垃圾股的行列。某些民营企业上市不久便爆发了“诚信危机”,严重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引发了系列的“中国概念风险”,使得中国境外上市公司饱受牵连,一损俱损,股票走势波动很大。

第五阶段:2001年2月至今

超大国企走出国门,境外上市公司数量激增。2003年中国人寿在纽约和香港同时上市,拉开了国企金融改革的序幕。2005年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神华能源等大型国企香港成功上市,掀起了新一轮境外投资者投资内地企业的高潮,大量国际资金投入香港证券市场。香港的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自2005年底的5300点大升到2006年2月中的6500点水平,升幅超过24%。2003年中国企业境外上市企业有48家,筹资70亿美元;2004年境外上市84家,筹资111.51亿美元;2005年境外上市69家,筹资210亿美元。截至到2007 年 3 月 10 日共747家中国企业在境外,中国上市公司正在推动全球IPO的发展。

(二)我国企业境外上市呈现出的特点

1、企业境外上市的增势迅猛

2003年我国境外上市企业有48家,筹集资金70亿美元,到2004年增加大84家,筹集资金111亿美元,增长了75%。2005年上市公司数量略有下降,但是筹资金额为210亿美元,截至到2007年3月10日共747家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说明境外上市企业的规模和质量都有大幅度提高。

2、我国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区域主要集中在香港和美国

香港是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基地,截至到2007年3月10日共747家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其中260家在香港。原因是香港是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股票市场成熟,银行、证券监管体制健全,金融服务全面,国际投资者参与比例大;同时与其他境外交易市场相比,香港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观念与内地相近。

3、我国境外上市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国的500强企业

其中由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香港上市的大陆企业中,制作业、IT业最多,其次是食品、农业、药业、保健品与电子类。在新加坡上市的企业中,食品、农业、制造业、IT企业最多。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中,通讯、IT企业最多,其次为电子类。

二、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原因分析

(一)拓展融资空间

企业境外上市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筹集发展所需资金。通过境外上市,企业能够在短期内筹集到大量投资性的、不可随意退出的各种货币的资金,而且由于溢价或市场竞价原因,其数额往往会接近甚至超过公司原有总资产,通常将公司资产的30%上市即可收回相当于原有公司100~150%的投资,使公司实际增值一倍以上甚至更高,以满足对外汇资金的需求。企业完成境外融资以后,公司的形象和再融资能力增强,也便于以后回国进行再融资。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是为了更好的回国融资或在其他国家地区再次融资。200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证监会开放“一企一股”政策,鼓励绩优H股企业在国内增发A股,境外上市企业返回国内A股市场IPO融资呈现明显加速的趋势。

(二)改善资本结构

国内外一些专家的研究表明,企业的资本结构安排会影响到公司治理和企业价值。而在境外上市的国内企业中,高成长性与高负债往往是并存的,有相当部分企业正是一方面寻求资金,另一方面寻求改善不合理的资本结构,降低债务比例,控制财务风险。对于一些超大型国有企业更是如此。2005年10月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上市,拉开了国有商业银行境外上市的序幕。就中国银行业企业而言,境外上市对于扩充企业资本金,降低不良资产比重将有着积极的意义。

激烈的国际竞争时的不仅是筹措资金的数量,而且筹措的成本对于跨国经营企业具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竞争要求扩过经营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和利用最有效的资金来源和融资方式,建立最佳的融资方式,建立最佳的融资结构,以尽可能的降低融资成本,保持或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此外,要降低扩过经营中所面临的各种政治、经济风险,跨国经营企业也必须实现融资结构的国际化。

(三)转换治理机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开放,很多企业都要参与国际竞争,对于我国的国有大型企业更是如此,因此,建立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国有大型企业境外上市一个重要的动机。

企业在境外上市主要从两个方面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快其改革的步伐。一方面是在企业上市时国际资本市场的基本要求——在管理水平及与政府的关系上向市场化看齐;另一方面,企业上市之后面临着股东的改革压力。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境外上市后企业还必须重新定位集团公司与上市子公司的关系,以及改革上市公司内部体制。我国开始于1993年的第一批企业境外上市,一个很大的初衷就是把国有企业推向国际市场,加大与国际市场融合的机会,学习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际化市场化水平。从近几年的超大型国有企业上市,更可以感受到政府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决心。通过境外上市,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激发企业活力,制定总体战略和与之相配套的产品市场战略、资本运作战略等,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对于以家族经营、团队作战的民营经济而言,境外上市的历练能够考验出真正的企业家素质,能够锻造出新的企业体制,使理性代替随意,科学代替盲目,从而将企业做大做强。

(四)企业适应国际化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增长以及进出口贸易额的逐年提高,中国已经成为广受世界瞩目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经济的亮点,孕育着巨大的商机。但在这些繁华的背后,我们也必须承认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加工厂,其市场竞争主要停留在原材料输出和产品初加工阶段,产品附加值低,品牌效益低下。要提高中国企业的自主品牌,使企业从幕后走到台前,就必须有一个展示的平台,企业国际化的合作要求我们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境外上市使中国企业站在了国际资本市场的高端,让世界了解到中国的公司和中国品牌。企业可以在国际化的技术、市场、管理和人才等方面,得到更多的合作机会,为走向国际市场创造条件,并迅速打响国际知名度。而国际知名度,对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吸引力以及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取得信贷和服务的优惠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境外上市迫使中国企业走进国际市场,接受冲撞,感受差距。境外上市后,一切对公司价值、赢利能力产生影响的变动因素,都会在资本市场引起反应,置于公众监督之下的中国企业必须时时审视自己的经营和管理活动,从而保持良好的声誉和持续发展态势。严格的要求和自身修炼会大大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五)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支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进程中,以政策支持的方式推动企业以多种方式“走出去”,其中包括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而且把这看作是打造国际化企业的必经之路,是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形式。为此,国务院于1994年8月4日,出台《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明确规定股份邮箱公司经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现证监会前身)批准,可以向境外特定的、非特定的投资人募集股份,其股票可以在境外上市。并严格界定:境外上市是指古有限公司向境外投资人发行的股票,在境外公开的证券交易所流通转让。国资委也把鼓励中央企业到境外上市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创造有利条件,推动国有大型企业到境外上市。2005年以来,中央企业明显加快了境外上市的步伐,一些业绩优良、规模巨大的企业成功在境外上市。同时,在鼓励政策上也向境外上市企业倾斜。

三、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利弊分析

(一)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有利性分析

1、有利于引进和利用外资

我国企业境外上市,在境外的证券市场直接融资,有利于扩大我国引进和利用外资的规模。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分水岭,但此时,几乎所有企业都面临两个同样的问题:资金短缺和严重的债务负担。利用外资己经成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仅次于企业自筹资金和国内贷款的第三大资金来源。企业在境外发行股票及上市筹集资金,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引进外资扩大资金来源,有效缓解了我国企业资金不足的现状,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利用外资,我国企业可以引进国外大量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经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加速对外经贸发展,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引进外资对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确实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目前,利用外资己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有利于改善我国企业的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取得长期资金各项来源的组合及其相互关系。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一般包括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因此,资本结构主要是指这两者的组合和相互关系,只有资本结构优化才能真正体现出企业发展内动力的形成以及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完善。我国企业境外上市,在境外证券市场股权融资,不仅可以降低目前企业债务过高的比例,提高企业直接融资的比率,而且境外上市可以改善我国目前的股权结构和所有权不合理的现象,提高股票的流动性和股权的分散度。境外上市通过多个股票交易场所,提高股票的流动性,从而对股票价格产生预期正效应。同时通过两个或多个市场发行股票,能分散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从而在没有压低当前股票价格的前提下提高企业筹集新资本的能力。

3、有利于完善公司结构治理和现代企业制度

境外证券市场要求严格,这样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境外证券市场上市标准普遍较高,就股票上市标准总体而言,我国与美、英、日等证券市场发达国家所制定的标准具有类似性,具备可比性,但对比之下,尽管是略有差异,还是要宽松得多。另外,境外市场投资者投资理念较成熟。在境内,上市公司更重

视政府的监管和控制能力。由于法律和法规还不完善、特殊的股权结构,投资者通过公开的信息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对上市公司提供的资料辨别真伪。即使投资者因为上市公司招股书不真实、发布虚假信息和财务报告而遭受重大损失也是无处投诉、说理,也不可能通过法律讨回公道。而在境外上市,上市公司更重视一般投资者的监管和控制能力,一旦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随时面临巨额赔偿,甚至退市的处罚。

因此,我国企业到境外上市,一开始就在一个好的环境中成长,避免国内企业的一些弊端。此外,我国现代化企业类型模式基本可概括:第一,产权归属是明晰的,组织形式必然是公司制的;第二,企业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越来越淡化,企业交给能人经营,所有者承担有限责任并与经营者之间责任清楚;第三,政企分开,政府依法管理,企业依法经营,完全按法律办事;第四,企业内部管理必须建立一套围绕市场、以发挥人与科技作用为中心的现代化的科学管理制度。显然,在目前我国的市场环境和政府工作中,这样的环境还不能达到,企业在目前的经营环境中想建立西方一样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是不可行的。因此,在好的环境下,援用“开放促改革”的模式,好的企业到境外上市,是应对WTO全球竞争条件下企业较好的发展之路。

4、有利于企业经营的国际化

加入WTO之后,对中国企业来说,只有三个选择:主动进行国际化经营;被动应付竞争者的国际化经营;退出竞争。国内企业通过境外上市,主动进行国际化经营,既为国外企业了解国内企业提供了信息平台,也为国内企业走向国外资本市场创造了良好开端。企业发行股票进行融资,这些公司的名字每天出现在境外证券交易所的显示屏上,中国企业的形象会越来越深刻地印在国际投资者和同行企业的脑海中,无形之中提高了自己的境外声誉。因此,中国企业国际化,尤其是通过资本市场境外上市的方式实现国际化,是融入世界经济潮流的重要路径,是中国国企发展壮大的理性选择。

(二)中国企业境外上市不利性分析

1、企业境外上市融资成本高

中国企业境外上市,与较低的发行价并行的是高昂的融资成本。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实践体现出两个现象,一是历史包袱沉重,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带有较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工作量较大;二是企业迫于市场压力只能以较低的发行价格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下表通过对近两年成功境外上市的几家大中型国有企业与国际市场同类上市公司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在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时,其发行价格远低于同行业同等规模的欧美公司的平均水平。从世界经济形势上看,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国企境外上市融资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目前,亚洲金融危机最危险的时刻虽然已经基本过去,但其对我国经济甚至是世界经济的持续性冲击还远未结束。在其影响下,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的美国经济结束了近10年的增长,呈现疲软走势。NASDAQ股灾更是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并由此导致了全球经济的萧条。2001年“9.11”事件更是雪上加霜,其负面影响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国际资本流动的增长速度放慢,尤其是私人资本的供给急剧减少;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也都加强了对国际资本的争夺,发达国家在吸引国际资本流动上的主导地位则更加突出,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大了我国企业境外融资的难度。

2、境外上市企业运营费用大

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由于境外资本市场的严格监管,企业上市后要维护上市公司身份,每年都要有几十万美元的信息披露费用。此外企业在境外持续上市期间,境外交易所一般要求上市公司聘用其认可的境外会计师、审计师、律师,由于境外中介服务机构及承销商的收费标准比较高,企业为此也将会支出一大笔费用。加之境外上市的企业和国外投资者之间的沟通很差,上市后境外的通信联络费用,公司的工资开支较上市前会大幅增加。同时,由于国有企业既要满足国家监管的要求,又要遵守国际资本市场的规则,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这也是造成境外上市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总之,从一般的角度来看,现在相当多境外企业都正面临的一个现实处境是:每年要交的费用,包括维护费、审计费、律师费等等,加起来可能就要一两千万,这是刚性的费用,所以我国企业选择境外上市一定要慎重。

3、二级市场表现不佳,上市企业再融资困难较大

中国境外上市企业一个最大的特征,也是最大的问题就是二级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曾经轰轰烈烈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后来大部分让人失望。除一小部分企业外,绝大部分企业上市后的股价跌到了发行价以下。上市企业后市表现差带来了很严重的后果。直接影响是上市企业自身不可能在发行价以下再增发和配售股票,形成事实上的一锤子买卖,而且还断送了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上市机会。间接还会影响到中国企业在境外的形象,从而影响境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4、国内市场体系不完善加大企业改制的难度

与国外相比,我们的法制体系仍比较稚嫩,有待进一步加以完善。部分法规虽已出台,但在具体执行的可操作性上仍有代完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变化不可避免的为企业的改革增加了不确定性和困难。如各种优惠政策结构复杂,时收时放,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使机构投资者无所适从。体现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便是巨大的政策性风险,和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估价整体所打的折扣,中国机会现在己慢慢演变成了中国风险。另一方面,政策缺少前瞻性。政策总是落后于情况的变化,制度创新总在违规行为既成事实的情况下得以合法认定,从当初对中国联通“中中外”模式引资的默许到后来的清退本金终止合同都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外国投资者对中国政策变化的顾虑,影响了政府的信誉。

此外,改革开放以来政府虽一直努力转变职能,但是这一转变不但需要制度的变革也需要观念的转换,特别是在我国实行渐进式改革的前提下,政府职能的彻底转换必然需要较长的时间。此外,由于国内地区间改革的进程存在差异,这一转变过程也存在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如上海,广东由于开放程度高,与国外联系紧密,观念比较超前,改革进程也比较超前。部分内陆省份地区则相对滞后。由此造成的条块分割,以及对市场机制的抵消和带有明显新兴市场特色的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潜规则等都给中国企业的市场化改造特别是根据国际规则而进行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增加了难度,从而形成环境障碍。

5、境外上市对国家资本结构不利

(1)境外上市对中国证券市场不利

在目前越来越国际化的资本市场上,交易所之间竞争日趋激烈,而交易所核心的竞争力就来源于其上市公司的质量。只有质地优良的上市公司才能为投资者带来回报,并将投资者和资金吸引到这个市场上来。实践证明一个证券市场只有存在一大批经营状况良好、治理结构规范、信息披露及时、投资回报高的优良上市公司,这个股票市场才能持续健康发展。虽然我国证券市场上己经有了1300多家上市公司,但上市公司质量始终是一个为千百万投资者密切关注或者头痛的问题。有些上市公司规模很小容易成为庄家的炒作对象。而大型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大,一般为理性的投资者长期持有,是股市的稳定力量.可以起到稳定股市、降低系统性风险的作用。大量优质国有大型企业到境外上市,从某种意义上不能不说是降低了我国股市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2)境外上市对我国资本安全不利

国有大型企业大量境外上市危及中国的经济安全。企业在国外上市不仅受制于所在国的政治、环境和游戏规则,同时随着上市公司进行持续的股权再融资,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将不断降低,最终可能丧失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此外,现在它们到境外上市,在募得资金的同时势必要给境外投资者以相应回报,这无异于将其在国内特殊市场背景下所形成的垄断利润向境外投资者拱手相让;更有甚者,当一些企业在境外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发生募股困难时,往往将股权资产以较大的折扣低价贱卖。目前我国80%境外上市的企业都是优质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境外上市的价格,要比在国内上市的同类企业的价格平均低20%以上,他认为,1993年至2005年大中型国有企业在境外上市过程中,涉及国有资产流失至少600亿美元。

(3)企业境外上市对人民币汇率的不利影响

随着中国世界生产中心地位的不断确立,中国每年的产品出口呈两位数飞速增长。贸易顺差对出口国非常有利,但由于我国外汇的集中管制,过多的外汇储备也给国内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一大批优质国企纷纷境外上市融资,去筹集外汇,由于中国政府规定所募集资金除扣除相关费用外全部调回境内,其结果增加了境内外汇货币供应量,压低了市场利率,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方便了一些国际游资和不法资金潜入中国资本市场,无形中给我国的汇率改革制造了麻烦。(4)企业境外上市对我国税收收入不利

一批优质大型企业到境外上市,不能说不对我国的税收收入形成相当的影响。这里还不包括公司在上市中被境外投资银行、律师、会计事务所赚取的服务收入应缴纳的税收。所以,一般发达国家往往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不鼓励本国企业到境外上市,相反是鼓励本国交易所到境外去吸引上市公司来本国。此外,由于我国政府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我国法律规定,凡外资股超过25%,按照现行外商投资企业所适用的税收政策,缴纳各项税收,享受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因此,随着国有大型企业境外上市规模和数量的扩大,其对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大。

6、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充分,公司透明度不高

我国境外上市公司多是转制成立的,上市初期在信息披露的观念和人员设置上达不到信息披露制度要求,许多公司都曾因没有及时、主动地披露已发生的重大事件尤其是对财务有影响的事件、没有兑现上市招股书的承诺或改变了原来的投资计划,或者对公司的业绩预计大幅下跌没有事先做市场引导工作而使股价发生震荡,严重的还会受到当地证券监管部门的警告甚至停牌。管理层不清楚应该向投资者披露哪些信息材料,尤其是在对涉及中小投资者利益的重大信息的披露上,不少公司的董事会未能做到公平、及时,引起了广大中小股东的不满。

境外上市公司在经营体制上仍未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企业管理层总是习惯于向上级或政府回报,对于向股东汇报则缺乏积极性或与足够的重视,从而制约了及时、准确和全面地披露信息。除前所述的诸如政策和经济形势变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水平低、企业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完善、募集资金使用不当等问题导致了企业经营业绩不佳,信息披露不充分就更加重了在二级市场上的负面影响。此外,部分企业盲目经营,盲目追求业务多元化,最后导致战线过长,现金流不足,或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不得不狼狈收兵,被二级市场所淘汰。另外部分行业同一题材上市多家股票(如部分网络企业),上市时机不佳等对市场表现也有影响。

四、对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策略建议

(一)完善境外上市企业的竞选机制

要完善境外上市企业的遴选机制,要做到尊重国际资本市场规律,以市场标准选择境外上市企业。为了做好境外上市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政府部门必须善于寻找和抓住资本市场的规律,按照市场需要选择企业。

首先,要“靓女先嫁”。要实行“重中选优,优中选好,好中选大”原则,选择效益好的国家重点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利润稳定增长的优质企业先行推向境外市场发行上市,不能搞“扶贫”,抱着为国企解困的初衷,把境外上市看作是使部分有困难的国有企业脱困的手段,重蹈国内资本市场上的覆辙。其次,在尊重企业实际情况和上市意愿的基础上,宏观把握境外上市企业的题材特点。应该尽可能少地推荐一些主要靠优惠政策支撑的产业、产品及企业到境外上市,因为中国加入WTO后,这些优惠政策日后会受到国际社会的更大压力,投资者对它的兴趣肯定会递减,相反,要更多地推荐那些靠自身力量得以快速发展的好企业到境外上市。另外,要更多地选择一些有中国特色的产业上市,不要总是集中于能源、电信、IT业,尽量避免同一题材企业上市过多过滥。

再次,把好企业的改制关,严格按照“主业与辅业分离、优良资产与不良资产分离”、“企业职能与社会职能分离”等原则要求拟境外上市企业,只有那些真正做到转换经营机制,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发挥“新三会”的积极作用,维护广大股东的合法权益,努力开发新产品,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的股份公司才能上市,从而尽可能保证中国企业在国际股票市场的整体形象。

(二)加快国内规则与国际规则的对接

1、深入研究国际资本市场

要在国际规则的前提下,尊重并尽量适应上市地或目标投资者的投资人心理与接受习惯。具体而言,为能得到境外投资者的认同,在上市推介和上市后的企业经营中,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是独特的题材,比如说有独特的技术,独特的产品市场,包括独特发展前景的新领域。除此之外,还要利用加入WTO的有利时机,积极宣传国内企业。要通过全球巡演信息披露、股票市场表现、提高经营业绩等有效方式,提升国内企业形象,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企业,消除地域的影响。

2、引入国际规则,加强和完善信息沟通与信息披露

境外上市公司在充分、及时、客观披露信息方面,需要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公司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披露对公司的影响,制定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委派专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负责领导和组织公司中期报告、报告的编制及其他信息披露工作。

第二,加强与股票承销商、上市保荐人的联系,及时沟通情况,使他们成为公司与投资者、社会公众之间的桥梁。

第三,加强与证券分析师和投资者的信息沟通,建立固定联络制度,定期召开信息沟通会议,定期举行巡回推介会,主动介绍公司经营情况和发展前景,介绍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和政策,介绍可能对公司产生影响的政策及其变化,介绍行业发展情况及其变化,并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对公司产生影响,影响的程度,公司将采取哪些措施应付这种变化。

第四,建立发言人制度。要有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和研究各种市场分析报告,并统一口径对外发布消息,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必要的说明,尽可能避免一切不实报道对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三)以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企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1、健全境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反映了所有者、经营者和利益相关者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是一个种制度安排。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既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的关键所在,又是提升上市公司质量的必由之路。

(1)严格政企分开

一定要解除境外上市公司与政府部门的行政隶属关系,政府机构与公司的相应部门没有上下级关系,公司与政府部门在资产、财务、人员管理等方面也要彻底脱钩。政府部门不得干预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不得通过下发文件等形式影响公司机构的独立性。此外,政府也尽量不要以大股东的身份介入公司的日常管理,要让董事会成为其决策机构。同时,简化审批程序或者合并行政职能,争取实现“一站式”服务,即使在履行必要的行政审批程序时,也要树立服务意识,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不能因为繁琐的行政程序而延误企业的商机。

(2)经营机构与控股机构分离

在境外的上市公司基本上都是由国内原有行政部门或企业集团分拆上市的。其控股机构往往就是其背后的行政企业集团。在此情况下,一定要使上市公司和控股机构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控股机构主要通过股东会以法定程序对公司行使股东权利。公司的机构,特别是董事会、经理层、财务、营销等机构应独立于控股机构。控股机构的管理人员不得兼任公司经理、副经理、财务主管、营销主管和董事会秘书。

(3)强化董事会决策职能

境外上市公司必须在公司章程中明确决策程序,不能以非股东大会的任何形式代替股东大会进行决策。公司也不得以其他形式(如联席会议)代替董事会进论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现状障碍及对策行决策。凡须经公司董事会决策的重大事项,必须按法定时间事先通知所有执行董事及外部董事(指不在公司内部任职的董事),并同时提供足够的资料,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

(4)规范董事会的运作

为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解决内部人控制行为,除了要尽量避免董事会成员与执行层的重合,加强对执行层的制约外,在上市公司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将需要在关联交易和重大资产重组等问题上发表独立意见。公司的关联交易必须由独立董事签字后方能生效。独立董事可直接向股东大会、中国证监会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情况。但要注意独立董事的选择,要保证独立董事应有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知识能力以履行其职责,既要有公司治理方面的经验,又要能够真正独立于公司治理层,代表所有股东的利益。

(5)加强公司监事会建设

监事会的首要职责是检查公司财务和重大决定,对董事会和经理层实行监督。境外上市公司要不断强化监事会的功能,明确监事会的权限,制定监事会的具体工作规则和议事程序,避免监事会流于形式。

(6)建设成熟完善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境外上市企业必须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打造一个超群、搭配合理的管理团队。优秀的管理团队应拥有较强的业务素质、高瞻远瞩的策划能力、独特鲜明的人格魅力,这些将直接、有效地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时还能获取投资者的信任。

(7)尊重市场约束,保证募股资金的合理运用,兑现市场承诺

在境外上市之前,公司要保证筹集资金的用途必须明确和合理,使用资金的回报必须有合理的测算,可以为公司带来显著收益。公司上市后要依据招股书的披露使用筹集资金,如的确需要改变资金用途,则一定要紧密遵从交易所的要求进行信息披露,增加公司的透明度,增加投资者的信心和兴趣。

2、强调企业自身增长能力

长时期的快速经济增长给我国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但这不能代替具体企业的增长,事实上大部分的境外上市企业都没有实现投资者和自身所预期的增长。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融资只是一个开端,要想能够持续地推进企业国际化,上市企业要在突出中国背景的同时,更要将注意力放在企业自身的增长上,讲好企业自身的故事。

3、提高企业经营业绩

提高境外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是重中之重。经营业绩是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影响境外上市公司市场表现的重要因素。从根本上说,支撑一个企业股票价格和市场形象的主要因素就是经营业绩,一个上市公司没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会被市场淘汰。提高境外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将涉及到品牌战略、产品战略、市场研究、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等多方面程序,是一庞大的系统工程,限于篇幅,本文对此不作具体研究。

(四)完善政府职能建设

1、提高政策的透明度与可预测性。

作为一个转轨经济国家,中国目前在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方面正进行着巨大的变化,也正是这种变化使得中国经济变得魅力无穷。但是,事物都有其利两面性,这种变化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政策风险。要使海外投资者减少对中国政策的顾虑。必须要在改革的同时,尽量保持政策的透明度,并使其具备可预见性,最大程度上减少政策因素对中国境外上市企业的冲击。

2、为民营企业境外上市创造更好的条件。

政府应注意到民营企业对国家税收和就业的重要性,在融资渠道上不但不应限制民营企业境外上市,相反应该大力提倡并帮助其上市集资,以解决其资金瓶颈。当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人为地支持或限制某一类经济体的发展,但可以考虑降低中国证监会对境外上市企业规模指标的要求,使更多的民营企业具备境外上市的前提。

3、树立政府服务意识,加快审批程序。

政府尽量不要以大股东的身份介入公司的日常管理,要对企业有充分的放权,让董事会成为其决策机构。同时,简化审批程序或者合并行政职能,争取实现“一站式”服务,即使在履行必要的行政审批程序时,也要树立服务意识,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不能因为繁琐的行政程序而延误企业的商机。

结束语

自从1993年青岛啤酒在香港成功上市以来,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境外上市在中国出现时间并不长,境外上市对于企业的影响以及企业在境外上市后应注意的问题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去检验。另外,由于相关的政策法规并没有完全配套和规范,境外上市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不断的调整和适应必不可少,境外上市必然存在种种的不利之处。论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对中国企业境外上市进行了概述,接着研究境外上市迅速发展的原因,然后对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利弊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建议和策略。

由于本人知识水平及能力有限,有些问题可能分析地不够透彻,看问题的角度可能不够深入。另外,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定性分析,缺乏更有力的数字说明。这些都是作者在后续的相关研究中要进行调整和改进的。文中如有错误、疏漏之处,恳请有关专家和老师批评指正。当然我更加我国的企业能在未来的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大胆地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致谢

当论文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很难寻到这几个月来来久久期盼的轻松之感。我依稀地感到了毕业临近脚步,心中充满了对这个我生活了四年的校园的无限留恋和感激。

我要感谢四年中所有接触过的老师,是他们的教育和关心使我从一个惜懂少年渐渐长大成熟起来。尤其要感谢我的导师**。*老师对待学术严谨认真,对待学生关怀备至。在论文写作的几个月中,老师在选题、开题、大纲确定、研究设计、问卷设计、数据收集和论文撰写每个步骤中都给予我大量的指导和支持。他的教导让我明白了脚踏实地的治学态度对于从事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更让我领悟到明确的发展方向对于个人发展的指导作用,这些也将影响我今后的人生。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二十多年来的养育之思。

参考文献

[1]刘鸿儒,《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回顾与展望》,中国财经出版社,1998年 [2]责奔,中外证券市场比较研究(第一版),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3]姚刚,.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报告集(第一版),北京:中国金融出版,2001年 [4]Issacman,Max.The NASDAQ investor.New York: McGraw一Hill,2001年 [5]吴晓求等,证券投资学,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

[6]郭恒泰,我国境外上市公司面临的困境及出路探讨,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期 [7]陈建梁,胡挺,中小企业境外上市的微观风险与防范对策,南方金融,2007年1期 [8]陈磊,中国公司境外上市的成因、问题及评价,世界经济情况,2006年19期 [9]胡国晖,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动机辨析,中国流通经济,2006年7期 [10]陈霖。反思我国企业大量境外上市。国际贸易。2006年4期

[11]马达,张方杰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发展现状、利弊分析及对策,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1期

[12]李岩,杨颖红我国企业集团境外上市策略,集团经济研究,2005年12X期 刘秉军,企业境外上市的问题与对策,财经界,2005年7期

[13]袁熙,我国企业境外上市的最新政策动向,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3年5期 [14]中国证监会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我国对外贸易模式的利弊分析[推荐]

摘要:文章概述了浙江省温州市外贸出口在新的国际环境下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提出温州市的外贸发展,要在扩大进出口规模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效益,努力实现外贸的持续稳定增长,从而促进温州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字:出口规模 出口贸易 温州市 对外经济贸易

区域经济温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形势分析与展望摘要:文章概述了浙江省温州市外贸出口在新的国际环境下的积极影响和蛊面影响,提出温州市的外贸发展.要在扩大进出口规模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高效益,努力实现外贸的持续稳定增长.从而促进温州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关键词:温州市对外经济贸易展望出口规模中圈分类号:752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4—4914(2002)06—135—02一,2001年浙江省温州市对外经济贸易运行基本情况温州市外贸的发展与国际经济环境较为密切.近两年来,温州外经贸发展较好,特刺是进出口贸易增长很快.已从20年的202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272亿荑元,比上年年均增长3%外贸顺差129亿荑元.但从总体上来看.谊市外向型经济现状,出口大于进口.一艋贸易好于加工贸易,外贸专业公司好于三童企业,民营企业出口发展势头好于国有企业等.能取得这样好的成靖,除了得益于国内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各项外贸扶持政策等因素外,国际环境比较有利也是一个不害忽视的因素因此.我们在探索2001年外贸出现高速增长的原因时,有必要预测2002年出口形势2001年温州市对外经济贸易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外贸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势头1.出口增长迅速.2001年温州市外贸出口增长是有史以来最快的,出口额也创历史最高水平,—1月进出口额为24.94亿荑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4%2主要贸易地区的出口均有较快增长,其中.对韩国东盟和饿罗斯的出口尤为突出一—1月,我国对亚洲,北美洲,欧洲,拉丁荑洲非洲和大洋洲的出口增速放慢,服装,鞋类,眼镜等拳头出口产品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打火机因为受到欧盟的影响,出口遭到限制.(二)外贸出口调整增长1.进口额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从各月进口额和增幅看.虽然各月间进口增幅有较大差异,但各月进口额差距并不是很大.月平均进口额比上年同期增长43.7%2.一艋贸易进口调整增长.加工贸易进口稳定增长,外商投资进口呈恢复性增长.其中.国有企业进口3863亿美元,增长4364%,三责企业进口22亿美元,增长2863%,其他盘业进口1551亿美元,增长5852%.3从进口的产品结构看.国内短块的资源性商品,电器和电子产品进口增长较快.(三)外贸体4改革继续走向深入1企业进出口经营权正逐步由审批

鲁丹萍制向登记制过渡.生产企业进出口权登记制将仝面推行.目前.只有流通领域的商业企业,私营企业的进出口经营权还奶需审批.但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我国将加快改革外贸经营许可证制度,最终实现由审批制向登记制的转变2根据国内生产能力和国际市场需求情巩,国家对部分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厦发证机构进行了调整:并且正对进口配额商品实行新的管理办法.包括农产品的关税配额管理.进口商品的拍卖和有偿使用等3各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包括资金,信用保险,出口退税等,为外贸企业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支持企业扩大出口.4.加工贸易监管制度实行重大改革,实行计算机管理(四)建立和发展中国电子商务,促进外贸管理现代化进入2世纪,电子商务将逐步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国外经贸系统发展电子商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高政府对外经贸领域管理的电子化,网络化水平;二是发展盘业间电子商务一从政府管理方面看,主要敝了以下工作:1温州市外经贸系统统一使用了外经贸部电子招标系统.截至1999年1月,纺织品配额电子招标系统共进行招标32次,涉度数十种商品.参加投标的(五)进一步加强科技管理1加强审批制度改革,推行政务公开按照“统一,效能,公正,依法,廉洁”和“综合集成创新创业”的要求,建立统一的项目受理,评审决策,实施,监督等有关制度,根据工作性质决定政务是否公开,公开的范围,逐步有序推进,听取意见,接受监督.公开的内容条件,程序,时限做到规范,申报项目和评奖的条件尽可能量化,减少主观随意性.重大项目逐步推行公示制度和招投标管理.加强科技统计和监测,出具科技工作报告.2.加强信息化管理,实现数字化西湖科技目标.利用西湖科技信息网为平台,发布西湖区科技政策,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对于量太面广的科技计划管理,包括科技项目的申报,受理,审批菇计;科技成果的鉴定评审;高新技术产品项目的认定等逐渐推行电子敝.减轻基层负担,提高效率和透明度,提高服务水平.3增强科技法律意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帮助科技型企业通过有效的司法途径,解决知识产权纠纷,维护企业的台法权益.动员企业申请杭州市专利资助,同时出台每年3万元的专利资助政策,调动科研人员和企业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作者单位: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政府浙江30000)(责鳊:若佳)——135——

区域经济《经济师2002年第6期.企业累计50余旋,投递标书累计约50余份估计.平均一次授标工作可以为企业节约万元人民币开支2温州市外运系统采用了外贸运输集装葙营理系统谊系统通过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将货物运输的订舱,单证侍输,集装箱营理,船舶管理,货物跟踪,财务厦结算等重要业务以网络方式进行,使贸易伙伴可直接从网上查询到有关货物信息.3.建立了一系列外经贺电子管理系统.999年5月以来陆续建成了进出口配额执行情况反馈系统,进出口许可证发证查询系统,纺织品配额中标企业的配额使用情况查询系统,全国各口岸厦中央企业纺织品配额鉴证情况查询系统等此外,进出口许可证联两申领系统已在部分企业椎广使用.4温州海关采用了电子报关系统,方便外贸企业办理进出口手续.5国际贸促会采用了原产地证联网中领系统,企业可以网上中领原产地证.二,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及发展预测(一)2002年温州市对外经济贸易运行总体看将继续保持良好态势202年垒球经济贸易形势将有所改善.受美国经济增长减速和日本经济衰退的影响,201年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速度明里放慢,根据目前发迭国家主要是菱国的走势判断,由于减税,降息,增加套共开支等刺激经济的宏观调控措施相继出台,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继续倒退的可能性不大预计从。

第五篇: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利弊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利弊分析

一、人力资源外包的概念

人力资源外包是各种业务外包中的一种,它随着人力资源部门由行政性角色向战略性角色的转变应运而生。它是指企业把一些重复的、事务性的、不涉及企业机密的工作,如员工招聘、培训与教育、福利、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等外包给从事该项业务的专业机构,而对其他一切涉及企业机密的职能依然由本企业内部的相关部门来完成和管理。

在一个企业里,要设置配套的各种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代价是相当庞大的。如一个规范的企业,应当配备相应专业的人事管理人员,如“薪资管理专员”、“招聘专员”、“组织服务专员”等等。但是,众多中小企业没有人力资源部,即使有,也没有系统的人事制度,不能为员工提供完备的福利待遇和培训机会,更没有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因而优秀员工招聘困难,关键人员流失严重,员工满意度低下,这些都是制约中小企业顺利发展的“瓶颈”。而如果采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就可以借助外部资源,大幅度提高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外包带给中小企业的优势

1.有助于中小企业留住优秀员工。人才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留住关键性人才是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由于中小企业不能提供与大企业相当的福利待遇、竞争性的薪酬,不重视员工培训等系统化制度建设,所以不是人才招不来,就是留不住。而优秀的专业公司通常拥有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的专家,他们能够建立起一整套可以普遍适用于多家企业的综合性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为客户做更为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这些外部工作者了解员工的需求,能够提高员工的综合待遇,从而增加员工满意度,员工流失率自然就会下降。

2.降低成本,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由于人员的物色、面试、招聘、培训及考核等工作都需要较长的时间,企业要为此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中小企业的员工流失现象很严重,企业不得不疲于应付新员工的招聘、培训等工作。如果外包给专业的公司来做,企业就可以从这些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裁减不必要的人员,从而使企业关注于附加值高、对企业影响更大的专业工作。

3.集中资源聚焦核心能力。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中小企业受人、财、物等资源的限制,不可能对企业的各个方面给予同等关注,往往有所侧重,注重寻求自身在特定环节上的竞争优势。比如,对于一个生产性企业而言,生产技术可能是它的强项,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能是它的弱项,而外包后企业就可以充分利用有限资源,集中力量于企业的战略核心环节。

4.有效地降低人才招聘的风险。由于所处环境的限制,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市场的了解远比不上专业公司。中小企业常常花高薪聘请某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如果此人确实能够为企业创造出附加价值,那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但如果是一个平庸之辈,那雇佣此人的成本对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来说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若通过专业公司,则不必花费太高的成本,就可以获得一个较好的专业技术人员,即使这个人不合适,专业公司则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造成的损失不会由企业自己来承担。

三、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项目

一般来说,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

1.员工招聘。即代企业寻找、招聘合格员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招聘的员工数量较少,因而平均每一个员工的招聘成本相对较高,导致企业总成本提高,从而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因此,将员工招聘外包出去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

2.员工培训。代企业进行相关的各种培训。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在求职时将是否

有培训机会作为接受一个工作机会的重要标准。然而对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来说组织培训的成本很高,它不仅包括培训本身的费用还包括因培训而耽误工作时间和进程的费用。因此,如果能将这块业务外包,不仅能降低培训成本,而且还可提高培训质量,从而以最少的费用最大程度地提高员工的素质和劳动生产率。

3.日常性工作。日常性工作包括代发工资、代交福利及人事档案管理。

(1)代发工资。目前有些行政单位采用银行代发工资的形式,这不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所指的代发工资,外包服务所指的是包括了绩效考核等之后代为计算薪酬的代发方式。这样的代发工资方式,在国内很多企业主都不能接受,他们习惯采用隐蔽的手段发工资。但是在国外,薪酬由第三方发放,无疑是加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管理、增加薪酬透明度和保证公平的一种方式。

(2)福利、四金交纳。一些基本福利保障和保险金等的交纳,也是当前国内企业所避讳的问题,但是由第三方代交相关福利及保险金可以保障企业不触犯《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管理更加规范。

(3)人事档案管理。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事档案管理不仅包含性别、年龄、出生日期、籍贯等常规内容,还包括企业员工的职业历程、各项技能以及在以往工作岗位上的表现情况。这些资料对企业非常重要,由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管理既安全、专业,又能降低成本。

4.人事相关咨询。包括薪资调查、政策咨询、员工满意度调查、组织规划等等。这些咨询和调查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宝贵的资料和依据,这些工作都可以外包给相关的咨询公司等。

此外,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还包括人员外包,即人才租赁或人才派遣等。

四、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发展的制约因素

1.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目前国内多数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依然停留在“人治”方面,不规范、不合理的企业制度随处可见。很多企业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本身不需要投入太多,随意化的管理带来的不仅仅是对公司的损失,同时也是对人才的浪费。

2.人事外包的收费状况。目前国内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统一的服务收费标准,各人才机构都是自行制订价格,价格的随意性较大。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规范人事管理的观念,自然也就不会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大量地投入了。因此对大多数企业来讲,人事外包的收费,是否会增加企业劳动力成本,是否用得其所,顾虑较多,因而颇为踌躇。

3.信息化、网络化的程度。信息化、网络化程度是否达到了要求,也是影响人事外包服务发展的一个因素。对于中小企业来讲,企业网络化程度,直接影响着人事外包服务的实施效果。如果企业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盲目地进行人力资源外包,会适得其反。

4.服务商的规范经营和专业化程度。虽然国内的人才机构发展突飞猛进,但是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不高等等,加上一些非法中介机构的违规经营,使服务商的诚信度大打折扣。

五、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尽管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可以为中小企业带来很多好处,弥补其“先天性不足”,但是同时,它也带来了风险。例如,规范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业务具体运作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无章可循;许多企业迷信于外资咨询公司,但由于文化的差异,常常造成“水土不服”等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人力资源管理的混乱,而且还可能引发许多矛盾,甚至导致企业的死亡。但任何事

情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风险,如果中小企业在实施人力资源外包时,能够对企业内部和外包商两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研究,那么外包无疑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而风险却可以降到最低。具体来讲,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正确判断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内容和范围。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源外包之前要判断到底哪些工作适合外包,哪些不适合外包。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包括岗位需求分析、工作分析、员工招聘、培训开发、绩效考核、薪酬福利、员工关系等几大方面的内容,其中工作分析、员工招聘、薪酬福利等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事务工作,完全可以外包出去。而企业文化、员工关系、绩效考核、重大决策等都是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事务,也即战略性工作,不能轻易外包。作为企业的决策者,不妨把每项功能细分成具体的活动,然后考虑每一项活动的战略意义,最后再确定哪些工作可以外包出去,哪些工作由企业自己来做。

2.细化所要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职能。在进行外包交易时,很多中小企业只是简单地告诉外包商希望通过外包控制的总体成本是多少,却不关心中间的具体过程,这很容易让外包商有机可乘,存在投机主义行为。企业在外包前,最好将所要外包的职能进行细分,列出每一步骤的细节并给出预算成本,然后让外包商说明将对整个过程中每一步如何改善,以及从中获取的收益。

3.选择合适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服务商。这是外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关系到人力资源外包能否增强企业价值的一环。企业除考虑价格因素外,更应对外包商的整体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例如:外包机构的文化是否与本企业的文化有冲突;其所设计的方案是否真正为企业量身打造,并能够与企业的其他部分整合为一体;其在业界的声誉、以前的业绩状况、目前的财务状况等能否支持这一业务;其对本企业所在行业的了解程度等等。中小企业除事先对外包商以前的客户做深入的调查与核实外,还应该制定尽可能详细周密的外包协议,以此来规范和约束对方的行为。

4.外包以后中小企业不是不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了,而是提高了对人力资源管理部

门的要求。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将更多地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工作。外包后,企业人力资源部已由原来的附属功能性部门逐渐转化为企业的战略部门。人力资源部将越来越多地参与企业战略,组织业务活动,领导企业变革,建立竞争优势,同时担当起员工宣传者和倡议者的角色,并对员工绩效和生产负责。因此,人力资源部应该从“权力中心”的位置上走下来,人力资源管理者也应逐渐从那种行政、总务、福利中心角色向学习组织者、教育推动者、高层主管顾问、管理职能专家和变革倡导者的战略性转变。

当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与所有新兴行业一样,人力资源及相关业务的外包服务一定会走过一个艰难的磨合期,必然要经历沉浮和挣扎才能走向成熟。但是中国加入WTO后,改革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将日益增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外包的重要性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对于规模小、资金不足的中小企业来说,较早地迈出人力资源外包这一步,将成为提升自身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下载我国公司在国内和国外上市的利弊分析(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公司在国内和国外上市的利弊分析(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注册离岸公司利弊分析

    一般做进出口贸易客户都会考虑注册离岸公司,,现在的离岸注册地主要区域例如有:香港 (Hong Kong),美国特拉华州 (Delaware),内华达州 (Nevada),BVI公司(British Virgin Islands),开曼群......

    我国上市银行的内部公司治理分析论文[范文大全]

    ■摘要:近些年银行业市场改革不断深入,截至2010年8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已在A股市场成功上市,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翻开新一页。随着商业银行上市这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演进,我国上市......

    国外并购国内企业陷阱分析(精选5篇)

    国外并购国内企业陷阱分析 最近加拿大客户过来谈一宗并购,工作需要,收集了一些陷阱案例分析。 在许多并购案例中,收购方利用手中的权利和资金优势,对被并购方实施不对等的压力,......

    国外的大学毕业证在国内如何验证

    【百度一下,航程海归咨询】 国外的大学毕业证在国内如何验证 留学生学历认证的认证考核内容即为教导部留服中央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的认证内容,主要为认证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我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利弊分析

    我国“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利弊分析 今年以来,“定量宽松”(或称“量化宽松”)一词频频见于报端。这是美、欧等西方经济体中央银行在经济衰退形势难以逆转和常规利率调控手段......

    提高退休年龄的利弊分析及我国的选择

    提高退休年龄的利弊分析及我国的选择 段家喜① 【内容摘要】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所面临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摆脱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和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在这一改......

    我国乡镇政府改革利弊分析及相应对策

    我国乡镇政府改革中的误区及对策建议 向方蒙 (200800030042)摘要:乡镇,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属国家基层政权组织和独立的政府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乡政村治”的局面......

    我国现行政府审计的利弊分析

    我国现行政府审计组织模式的利弊分析及改革建议我国现行的政府审计组织模式是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审计机关设立在政府,在政府首长领导下实施审计监督;审计机关是政府的专门从事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