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国学经典促进行为养成——以国学经典促进品德教育的研究

时间:2019-05-14 14:00: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品读国学经典促进行为养成——以国学经典促进品德教育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品读国学经典促进行为养成——以国学经典促进品德教育的研究》。

第一篇:品读国学经典促进行为养成——以国学经典促进品德教育的研究

品读国学经典促进行为养成

——以国学经典促进品德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基于国学经典对品德教育的促进作用的思考

近年来,公共关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日增,对国学经典的关注越来越强烈。神州大地,经典诵读蔚然成风,这表明了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伴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家在清明、端午、中秋和春节四个传统节日里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和“中华赞——诗词歌赋创作”等教育活动,将文化与教育不断融合在一起。实际上,传统文化的弘扬与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来就是相得益彰的,本质上都是推动人的发展。在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要善于借鉴和利用这些传统文化资源。教育要依托学校,通过课程、教材、教学等多个渠道直接或间接地进行民族文化的教育与渗透,更好地承担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

2.基于国学经典在学校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的思考

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是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我们所提倡的国学教育就是让学生通过接受国学经典教育,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告诫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提高自我修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变化其气质,开启其智慧,提升其素养,使他们的生命陶溶出某种深度,以维护人性光辉,以塑造人格品质,以造就人才,以陶铸大器。使国学经典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优美人格的源头活水。

3.基于国学经典与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思考

从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角度出发,探讨发挥国学经典德育功能的一般原理,通过校本德育课程的开发和研究,把国学经典教育变成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综合有序的德育课程,发挥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浸润作用,并以此行为强化学校德育教育的功能。

4.基于国学经典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价值的思考

学校文化就是学校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特殊存在的样式,是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学校文化具体表现为学校整体的思想、心理和行为方式,通过学校的教学、人们所重视,国家教育部也开始关注“国学启蒙”。目前,国学启蒙响应者已有很多,在老一辈学者的关怀下,将会成为新世纪文化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各地实验区的研究都已初见成效,有的经验已经在更大的范内推广,也为我们进行研究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现在全国各地研究国学经典与学校德育工作关系的不是很多,没有形成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与德育的理论、策略,也没有形成体系。因此,在现阶段研究国学经典与德育关系具有很大的空间和前瞻性。

三、理论依据

1、经典诵读教育的“反刍”理论: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它的载体是国学经典,它的关键点是诵读成诵。诵读诵读,必须坚持一个基本的关键的原则是:“不求甚解,只求熟读”。这一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重要的诵读教育原则至今仍然有用。白酒酿造的原理也可以引入国学经典诵读,因为白酒酿造原理告诉我们,醇香的白酒,往往都是人们等待多年以后才能品味的。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十分有益。

2、民族文化传统具有广泛性和渗透性,它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地影响着人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经典诗文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所具有的文学价值以及它所包蕴的人文精神更是毋庸置疑。诵读它,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开启成功之门;诵读它,可以让人懂得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人生。开展经典诵读,有利于使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专家认为,“道德”、“品性”、“气质”等重要价格素养,很难“教”成,靠的是“陶冶”、“熏习”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经典教材中皆是美心美文,嘉言懿行。让学生熟诵于口,濡染于心,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品性和修养,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这对于提高小学生文化修养与道德修养、提高儿童的品质养成及爱国情操有重要的意义。

四、研究基本内容、重点及难点

1、将国学经典纳入校本课程,开设国学课。学校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和各年级国学教育的具体目标。安排三至六年级每周一节课为国学课程,将国学精髓《三字经》、《弟子规》、《论语》作为我校各年级的“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幼小心灵里埋下经典国学的种子。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在国学经典教育的特定氛围中去体验、思考、理解、感悟,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我,从而懂得既要学好知识,又要学会做人的道理。

难点:探讨发挥文化经典的德育功能的一般原理,特别是在教育主题的确立、文化经典的选择、内容的序列化与系统化、正规课程与非正规课程之间的整合。

五、预期目标及任务:

1.通过课题研究,挖掘国学经典所蕴藏的伦理道德资源,推进本校德育特色建设。

2.通过经典诗文诵读,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接触名家名段名篇,精心编制经典阅读篇目,帮助学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唤起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为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3.让学生在广泛参与中加强对国学知识的领悟,培养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以促进德行的熏陶,培养高雅的气质,为基础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能给孩子们以精神上的滋养、激励、慰藉和启示。在无声的滋润与熏染中给孩子重要和深远的影响,达到正礼修身育人的目的。经典教育深入到课内,渗透到课外,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和育人的全过程,使学生具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使经典育人“生根开花”。

4、师生素质明显提升,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教师的一朝一夕,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展示了明显的特点——国学经典。学生陶冶了高雅情趣,开阔了胸襟,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了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学生的自律和行为规范能力有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依据先进的教育理论,从实际出发,对学校的德育发展做出全面的设计与规划,把诵读国学经典纳入学校德育课程之中使之系列化、规范化、科学化,把诵读国学经典与学校文化建设统一起来,通过诵经典、学国学,创建在文化上具有自身特色的个性化学校。本课题的主要任务概括为以下四点:一是,抓住国学思想精髓,与引领德育工作相结合;二是,抓住经典教学理念,与构建和谐课堂相结合;三是,抓住传统文化底蕴,与打造魅力教师相结合;四是,抓住圣人思想光芒,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落实分工,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国学经典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全国其它学校在国学经典诵读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

(3)落实技术课程的研究

2.实施阶段:(2018年3月——2018年12月)

主要工作是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全面开展课题的具体研究,通过理论研讨、指导与培训,展开对课题的实践研究,注意收集资料,形成阶段性经验总结等。

3、(2019年1月-2019年11月)结题验收

(1)根据调整后的工作计划,进一步进行课题的研究。

(2)对前面两阶段的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文字资料,包括课题工作总结、教师研究论文、案例等。

(3)做好结题的相关工作,归类整理和汇编研究成果。

九、课题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

2、教师论文集、案例集(包括教师发表的论文)

3、课堂教学成果光盘

4、经典诵读教案集、校本教材

南漳县武安镇西关小学

2017年5月

第二篇:运用国学智慧促进企业管理

运用国学智慧促进企业管理

前段时间有幸听了翟鸿燊教授的“国学之大智慧”系列讲座。翟教授的讲课语言诙谐幽默、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其中关于“沟通、修身养性、成功、团队”等方面的观点新颖而深刻,听后感悟良多、发人深醒,让人久久思索。作为企业管理人员来说,这些国学大智慧对于我们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华夏五千年文明,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精粹博大精深、璀璨夺目。儒家的进取、道家的无为、周易的精妙、法家的权谋„„其实国学是包括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等学术思想和医学、书画、星相、数术、戏剧、音乐、建筑等等一切中国之传统思想、文化与学术。实际上,国学更是一门修身养性、治国理民之学,从人性论开始,由修身而达天下治;国学在天下管理、社会管理及自我管理方面的大学问、大智慧至古至今都贯穿于中国社会的行政、经济、文化、军事、家庭及各种组织的各个方面及各个层面。

企业的管理便是管人的工作。因此在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各种沟通是一件非常普遍而常态的事情。大家也许都曾经遇到由于沟通不到位而影响工作的现象,现在看来主要还是我们对沟通技巧掌握的不够。我们学习国学的目的在于运用国学大智慧来解决日常管理中的各种问题。翟教授在讲解关于沟通时说道:人际沟通,最忌讳的就是一脸死相。要学习《亮剑》中李云龙的笑。笑能改变自己,笑能给人以力量。沟通的5个基本步骤:点头、微笑、倾听、回应、做笔记。沟通的5个心:喜悦心、包容心、同理心、赞美心、爱心。同流才能交流,交流才能交心,交心才能交易。高品质的沟通,应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而不是情绪上,沟通从心开始。这些观点简单易学、实用有效。

企业管理是一种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在企业内部,不仅需要制度化、标准化的刚性管理,更需要人性化的柔性管理——没有文字规定,而人们又能自觉遵守的无形制度,包括企业文化、个人的行为准则等。曾经有管理学家说过:企业管理的最佳方式应该是达到自我管理的境界,即员工不在任何监督的情况下自愿、自发甚至自觉地执行企业的制度。然而这一目标的达成,需要来自于管理者和员工的个人修养、企业文化与制度人性化的完美结合。而中国传统的国学正是以对人性的考察为起点来论证管理的,对管理者来说,修养国学对于企业的人性化管理仍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我们可以把国学大智慧中的优秀思想注入到企业文化中,使之成为引导和规范员工“软性制度”,例如孔子讲“忠恕”之道,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性道德底线,更提出“君子成人之美”等。企业管理者在实行人性化管理时,不但要考虑管理者的需要,也考虑员工的需要,同时,也需要让员工考虑管理与企业的需要。当然,人性化管理绝非人情化管理,而是针对人类共同的心理而采取的和谐管理。

当前,国学热与企业管理创新方兴未艾,要实现国学智慧与企业管理的完美结合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努力。我们要积极学习国学思想,不断汲取先哲智慧,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人格魅力和领导能力,提高用人、识人之道,增强组织核心凝聚力和竞争力。

第三篇:传承国学经典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传承国学经典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2014-11-10 作者:何欣珍 来源: 浏览次数:186

房县东城小学自建校以来,学校就着手校园文化建设,着眼优质,着力内涵,积极开展文化重构,坚定不移的走内涵发展、优质发展、特色发展之路。恰逢此时,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小学生经典诵读研究》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为东城小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首,和谐育人,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质量立校 科研兴校 文化强校”的办学策略,以文化建设为灵魂,坚定不移的推进素质教育,坚定不移的深化课程改革,努力打造“规范+特色”的学校教育品牌。学校先后荣获荣获“全国特色学校”、“湖北省绿色文明学校”、“市级巾帼文明岗”、“十堰市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示范学校”、“县级平安校园”、房县教育系统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是一种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将学校文化品牌建设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中,丰富校园文化底蕴,润泽师生心灵,提升办学品位,是东城小学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的战略思考。

一、环境文化 凸显人文化成底蕴

环境浸润,大象无形。学校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积极创设“人文、特色、经典、和谐”为主题的环境文化,坚持内外兼修,育人为本,营造“墙壁文化”、“廊道文化”、“专题文化”、“班级文化”,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育人,人文化成,润物无声,推动书香校园、人文校园建设。学校还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精心设计了以《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等为主题的诵读内容。教室里、楼道中、过道旁、花坛上,张贴的经典名句,定期更换的书画框、以国学经典为主题的诗经广场以及上学放学校园广播播放的国学经典内容„„都让师生随时随地的感悟经典,举手投足中触摸经典。

为实现“高层次的学习型校园、高品位的人文校园”的办学目标,三年来学校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用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实验室、操场、地面、学校大门等基础建设投入,购置了银杏树、迎客松、玉兰等二十余种花卉苗木,将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有机结合,实现树、花、草、石的合理搭配,整个校园呈现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怡人景色,整体提升了学校环境文化的层次。

自2011年9月,学校启动了“书香校园建设工程”和“经典诵读工程”,开辟读书林,设置图书专项资金,建立特色未来教室。截至目前,学校已投资二十万余元购买适合师生阅读的图书,学校现有图书量已达3万余册,并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充分满足了师生的阅读需求。学校还积极构建国学教育交流环境,启动“亲子阅读”和“书香家庭”的评选活动,采用“小手拉大手,儿童带家长”的方式,使传统文化教育成果延伸到家庭、社区。

二、教师文化 彰显幸福儒雅本色

学校始终以发展科研来发展教师,以发展教师来发展学生,以发展学生来发展学校,始终把师生的生命生长作为实现学校跨越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量,尊重教师、依靠教师、服务教师、成就教师,将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人文关怀相结合,把抓师德、强师能作为教师队伍的双基,实施四大工程,采取了“学研共同体+自我规划”的策略,依托“专业研修篇、科研提升篇”等教师文化专题,内化传统文化精髓,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辐射引领师资队伍梯度发展,积淀教师文化,彰显幸福儒雅本色。专业研修篇 学校以课堂创新为突破口,以推广经典教育思想和治学方法为抓手,建立“集中学习、专题培训、研讨交流”的立体培训机制,启动“四大工程”助力教师成长。依托“读书富脑工程”,开展以“承传国脉,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为教师推荐《细讲<弟子规>》、《论语》、《于丹解读<论语>》、《诗经》等国学经典名著进行阅读。依托“师能提升工程”,强化教师基本功训练常规,定期举办教师书画展,教学基本功大比武、多媒体应用技能比赛等,以赛带练,整体提升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以及教育信息化技能,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均衡发展;依托“名师工程”,开展名师引领课、创新课、“国学”同课异构等,着眼特色,着力引领;依托“青蓝工程”,开展青年教师对比课、新老教师帮扶课、师徒同上一节课等活动,助力青年教师成长。目前为止我校已有市级级教学能手4人,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20余人。两年来,学校先后获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8人次,二等奖7人次,在正规教育刊物发表文章28篇,有300余篇在国家、省、市、县级征文评选中获奖。学校被定为“尝试教学示范实验学校”、“湖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会员单位”、“十堰市电化教学先进单位”、“房县教师培训基地学校”。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学校教科研工作水平也得到有力提升。

科研提升篇 学校把“突出研究主题,突出研究目的,突出行为跟进,突出效果反馈”作为校本研究的着眼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研修活动,使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进一步成长发展的必由之路。扎扎实实的抓好课题研究工作,能够极大提高参与教师的教研水平,提升学校级科研的含金量。“联系实际,小题大做”是东城小学确立课题的根本出发点。学校始终坚定不移地走“科研兴校,科研强师”之路,两年来,积极申报了2个省级课题(《经典诵读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空间与图形领域中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3个市级课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每学期为课题承担者组织专题研讨会一次,讲一节研讨课,做到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不断探索,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反思,教育叙事,科研论文。两年来,学校先后获市优质课竞赛一等奖8人次,二等奖7人次,在正规教育刊物发表文章28篇,有300余篇在国家、省、市、县级征文评选中获奖。学校被定为“尝试教学示范实验学校”、“湖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会员单位”、“十堰市电化教学先进单位”、“房县教师培训基地学校”。一大批青年骨干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学校教科研工作水平也得到有力提升。

三、学生文化 绽放个性生命精彩

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德育课程,将《弟子规》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整合,与感恩教育、立志教育、礼仪规范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相结合,将每周的升旗仪式与班会纳入课程规划,整体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研发了“经典诵读”课程、“班队会”课程、习惯养成教育读本、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等10余套德育课程。

四节搭台,全面发展。学校树立先进的教育质量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亮点,相信学生能力从活动中来。学校开展贯穿学年始终的“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四节活动,广搭平台,活动渗透,实现全员、全程、全面发展的新局面。

读书节,开展与经典同行“五个一”活动,即每周一篇经典诗文背诵大比拼,每个月举办一次“古诗文手抄报”展评”,每学期读一本经典书籍,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节暨读书成果大型展示活动,每届评选一批书香班级、书香少年等系列活动。艺术节中,组织开展了“七彩艺术节”暨庆六一大型文艺汇演,庆国庆、庆元旦文艺演出,师生书画展,手工创意比赛、器乐比赛等系列活动。体育节中,学校整合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分低年级、中高年级,推广了一套七彩阳光操和一套健身操,开展了经典诵读比赛、传统游戏比赛(如跳房子、玩沙包、滚铁环、跳大绳、)、太极拳比赛等系列活动;科技节,开展了科技小论文评比活动、师生写作搭建长城的实践活动、小制作、小发明科技创新作品展出活动。通过读经典、唱经典、演经典、品经典、画经典,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游戏中诵读经典、传承文明!

四、社团文化 彰显个性

学校依托各种兴趣小组,以个性发展、生命成长为目标,采取自主选修的方式,书法、绘画、民乐、球内等多个与国学教育相关的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更为适合的教育,满足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培养了一大批特长生,逐步呈现出典雅独特、书香浓溢的以文化人的景观。

书声琅琅,开卷有益,文以载道,继往开来。我们坚信孩子们的成长,将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志,“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雅量,“和而不同”的智慧,“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都将成为孩子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资源,成为点燃创造性的生命灯火。传统文化教育负传承弘扬之责,承立德树人之己任,房县东城小学将乘着“诵读国学经典,打造书香校园”的东风,继续传承国学经典,锻造有“根”的学校!开展特色活动,营造书香校园。

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发扬,让孩子从小受到文化熏陶。与生活接轨,创新发展。文化要传承、熏陶、与生活接轨,要创新发展。“走出去,在社会这个舞台上展示和学习”在“挖潜力,向内使劲丰富内涵;重实践,走向社会创新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我校的特色教育在经典诵读、阳光体育、课外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

1、开展特色活动,营造书香校园

以“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有计划、有方案、有秩序、讲安全的组织开展口语竞赛、口算竞赛、开展书法绘画竞赛、落实诗经文化进校园、每学年组织“七彩艺术节”“我运动、我健康体育节”等等特色活动,在学生、家长、社会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

2、开展阳光体育,落实办学方针

抓好阳光体育,本学期我校以举办体育节为契机,从组织安排、认真实施、到持之以恒落实学生体育运动,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肯定。东城小学是房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所在地,活动中心成立的书法组、绘画组、舞蹈组,乒乓球、羽毛球、合唱队在正规教练的培训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技能,以及合作友爱、和谐互助的交往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历练了学生吃苦耐劳、坚持胜利的品格。

3、发掘地域文化,落实传承创新

依据学校忠孝文化柱,开发校本教材,联系经典诵读、传承诗经文化;依托缅怀先烈活动,开展红色历史教育,继承老区文化;结合流放文化、旅游文化、地域文化开展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已经在学生心中生根、开花。

2010年在“国家三类语言文字验收”活动中我校学生舞蹈荣获县级一等奖;2011年荣获县委宣传部民间文艺大游行最佳表演队称号;2012年荣获县委宣传部民间文艺大游行最佳表演队称号;2012年《吟诵诗经》荣获十堰市“大家唱、大家跳”活动一等奖。我校五年级学生吴雪君表演的“演唱诗经”被中央电视台采用,并且登上了“我要上春晚”的舞台。

第四篇: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促进学生行为养成

理管好“皮”孩子

2014-07-17 作者: 本报记者 王 原 本报通讯员 吴 正 李茂军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 原 本报通讯员 吴 正 李茂军

穿着统一的迷彩服,整齐的方队,响亮的口号,伴随着军事教官一声声激情的口令,4000余名学生在操场、各教学部规定区域跑操。这不是学生在军训,而是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引入半军事化管理模式后,教官带领学生晨练的场景。

像军队那样塑造学生自信心

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将国防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机融合,军事化特色活动与学校德育相互渗透,学生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都得到提高,一个比文明、比学习、比技能水平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

美国西点军校不仅打造出许多高级将领,也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政治家、商界巨子等等。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要求学生先要学习军人的“形”。从学生一日生活制度抓起,从服饰着装、言行举止行动坐卧、内务整理、学习状态抓起,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军人素质的合格技能人才。行为举止像一个军人,这只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

而铁的纪律是军队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军队之“神”。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缺乏自信心,军队对于军人自信心的成功塑造对职业学校有很大的借鉴作用。一年之前,计算机工程专业学生刘健还是个“皮”孩子,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甚至有点“破罐子破摔”,他父亲很为他犯愁,还想找人把儿子从职校弄回家算了,别让他在学校惹事了。而今,他在学校教师和军事教官的训导下,不仅担任了班长,还已经被当地一家知名的化工企业预录为员工,刘健深有感触:“想当初自己真是不懂事,但教官们严格要求我,并且发现和发挥我身上的优点,我才知道我也能干出点像样的体面的事儿。”他父亲也终于不再与儿子怄气,来学校找到校长千恩万谢。

寿光市教育局副局长、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校长认为,半军事化管理让老师和学生树立军事化思想理念和行为方式,把部队管理文化融入到现代学校,利用各种榜样的力量来规范学生,从而营造出学校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用半军事化管理改掉坏习惯

引入半军事化管理模式,旨在打造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组织纪律严明、意志品质坚定、行为习惯优良、具有军人作风的专业人才,为学生将来就业、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做到三个“统一”,实现“校园管理正规化、内务管理整齐化、学生行动队列化、服从命令军人化、礼貌礼节规范化、校园卫生干净化”的“六化”目标。

统一着装。在校园内工作、学习期间,所有教师和学生必须按军校着装要求,分别着预备役军服和学员装。统一内务标准。按军队内务条令要求,所有学生内务统一标准,如被子的叠放、洗具、餐具和各项用具的摆放等。统一军训内容。学校将体育课和军体课相互结合,对学生进行站、立、坐、行等项目训练,培养学生不畏艰苦的意志品质,努力做一名准军人。

学校管理半军事化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近几年的探索已初见成效。

目前军事化管理网络初具规模。聘用部队退役优秀官兵作为军事教官,按

相关要求抓好军事训练工作。采用全封闭准军事化管理制度,在关键位置设立文明监督岗亭,做到学生在哪里管理岗位就设在哪里,有效促使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半军事化管理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用型人才。目前在全校已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更加明确。联想专班学生李鑫涛说:“半军事化管理模式,对我们要求高了,但我觉得每天过得比以前更加充实了,像部分同学过去有的懒散、逃课、不按时作息、乱扔垃圾、打扮怪异、追酷炫富甚至打架斗殴等这些不良习惯,也渐渐都被克服了。”

半军事化管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学生的站、坐、行得到了规范。目前在学生中已自觉形成从严训练,听从指挥,服从命令,好学上进的良好习惯,充分表现出当代职专生应有的乐观向上和不畏困难的精神风貌,思想作风、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体格体能、心理素质等各方面都得到提高。

走出的毕业生“很过硬”

新生任雪的父亲来校看望女儿时说:“我们小雪以前在家很少叠被子,在职教中心学习了俩月以后,每次回家都把被子叠得有棱有角,这都是学校采用半军事化管理的功劳。”

负责德育管理的副校长王长勇坦言,很多学生开始很不适应,少数新生开学初甚至有较大的抵触情绪,“不过,现在都积极主动服从管理了”。

近年,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得到上级主管部门寿光市人武部的大力支持,学校与驻地部队、人武部建立了密切的共建关系。学校依托人武部训练基地,举办夏令营活动,让学生体验部队生活,学习部分好的传统、好的作风,既提高

了国防意识又锻炼了综合能力。学校每年有200余名学生应征入伍,带着在学校所学的军事知识走进部队,发挥所学特长,受到部队官兵的好评。

“走进军营,丰富人生,成就未来”,是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的重要教学理念。通过严格的军校生活锻炼,磨炼学生意志品质,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增强了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近年来,学生就业率98%以上,山东万龙机械有限公司到学校招聘时说:“学校的半军事化管理,为企业缩短了培训时间,推进了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寿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走向社会的每一名毕业生,有文化、有技能、素质高,深受欢迎”。截至目前,已有40余家企业与2012级毕业生签订了毕业意向书。

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促进学生行为养成

供稿:

发布时间:[2015-06-17 14:04:16] 点击数:86次

—— 山东民族中专德育工作回眸

(民族中专德育工作明思路、出实招、见成效)

徐立孝

顾有生

“现在的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现在的老师是越来越难当了。”这是职业学校的声音,社会上不少人对此也感同身受。抽烟,喝酒;染发,纹身;戴首饰,穿奇装;泡网吧,玩手机;懒散松空,早恋追星;进了教室不学习,到了宿舍不休息;以至于损坏公物,打架斗殴,行窃诈骗,凡此种种,都是当今学生中的表现,职业教育的艰巨性,由此也可见一斑。

——题记

作为职教一员,在这一大背景下,民族中专也不能独善其身。面对诸多难题顽症,学校自2009年起,借鉴他校经验,在学生德育中确定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几年坚持下来,有些问题被逐步破解,校园秩序开始步入安全规范、文明和谐的轨道,“准军事化管理”这一做法,在实践中也日臻成熟、完善。

一、构建全员育人网络。学校聘请四名退伍军人,担任专职教官,具体负责准军事化管理学生一日常规和全校大集合,构成政教处—军管办—教官管理链,这是学生规范管理的主线;严把班主任选拔关,把责任心强、能胜任班级工作的教师,推到学生管理一线,构成校长助理(分管德育)—政教处—班主任管理链,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和班级常规管理,这是德育工作的生命线;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每一名任课教师,都要包靠几名学生,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一岗双责,落实校级领导包靠教学部、中层干部包靠班级、任课教师包靠学生制度,构成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师管理链,着眼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学习、纪律、卫生、思想动态等,与学生交流沟通,给予帮助指导,尤其关注几类特殊学生,做好个别疏导,这是解决教学和育人脱节、实践“全员育人”理念的关键;采用竞争上岗的方式,选用学生干部、组建学生会,构成政教处、团委—学生会—班委、团支部管理链,注重学生干部的培养、监督和专项培训,建立奖惩机制,及时调离问题干部,发挥优秀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和管理作用,这是学生自主管理的中坚力量和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几条管理链纵横交错,构成全方位、一体化的德育网络。

二、强化准军事化管理学生一日常规。“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准军事化管理是规范管理,标准高,要求严,是学生养成教育的有力手段。对于准军事化一日常规,要求学生以军人的纪律,无条件逐一做到;日复一日,在全程无缝隙的强化管理中,让学生逐步克服、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自觉调整行为习惯,朝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

内务管理。哨音响后,学生要迅速起床,在15分钟内完成洗漱、内务整理。被子要叠成“豆腐块”,物品摆放井然有序,室内做到清洁卫生,从中体验部队严格有序的生活和军人严谨求实的作风。军容风纪。在校内,学生要统一着军服,佩戴校牌;不染发、烫发,不留长发、怪发;不纹身,不戴首饰;校内行走“两人成行,三人成列”,重细化促养成,培养整肃端庄的仪容举止。就餐秩序。一日三餐,学生要分教学部错时集合,每班由体委指挥,列队行进,有序步入餐厅,在过程中感悟内化听从指挥、步调一致、令行禁止的军人纪律和集体凝聚力。三大集合。每天晚自习下课,每周五放学、周日返校,学生都要参加学校大集合。动

作迅速,队伍肃静,队列整齐划一,精神面貌高昂饱满。这是标准和要求,是军营的“洗礼”,更是心灵的触动和情感的升华。

三、坚持政治思想教育与规范管理“两条腿”走路,形成德育工作合力。政治思想教育是德育工作的灵魂,思想通,利行动,没有思想教育的管理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校发挥全员育人网络的优势,充分利用谈心交流、班会、校会、学生集合、课堂教学、专题报告、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德育途径,采用说理、榜样示范、品德评价、生活指导、心理咨询、自我教育等德育方法,扎实开展了不同主持人、不同规模、不同范围、不同途径的思想教育,涵盖学生安全、纪律、文明礼貌、献爱心、心理健康、遵守群众纪律、珍爱他人劳动成果、集体教育等内容。同时,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新出现的问题,不断丰富德育内容,拓宽德育手段,营造优良育人氛围。全校上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以肩负的职责自律自强。“海纳学子,有教无类,学生至上。”这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更是育人者的庄重承诺。

四、开展主题鲜明的校园活动。健康活泼的校园活动,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受到感染和熏陶。学校组织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系列主题活动,如观看爱国、励志影片,拔河比赛,为尹晓龙同学母亲捐款献爱心,倡议爱护楼宇导向牌等公共财物,参加中职学校全国文明风采大赛,内务大比武、队列与就餐秩序比赛,军容风纪大检查,消防知识专题讲座,楼内应急疏散演练,等等一系列全校性活动。汽车部举办了大班会、“丰国杯”汽车知识竞赛,社服部举行了女生心理健康教育、手工制作和元旦汇演。这些校园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充实了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品德发展和品行养成产生了积极影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懈的追求,扎实的工作,换来的是学生全新的精神风貌。整齐的着装、威严的军姿让人肃然起敬,坚定有力的步伐、雄壮嘹亮的口号震撼人心,一声声“老师好”是校园最美的声音,一路纵队有序行走更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而这一切,自然也就成为学校“全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的最好注脚。

[关键词]军事化管理;心理健康;大学生

成都医学院原为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2004年转制地方成为一所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制后,我们继续对新人校的大学生实行军事化管理。针对军事化管理在地方大学生的运用.我们从2005年起对军事化的继续实行进行了系列的研究,表明军事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维护贫困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军校管理模式下的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学习情况等均要优于地方大学模式下的个体。中国军校与西方军校的在实施方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例如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要求学员在前1年学会服从,后3年学会管理和指挥。此次调查的目的就是为了探明军事化管理实施时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便我们对军事化管理实施的时间及方式进行科学的调整和改进。调查结果显示,军事化管理实施需要一个最佳时间长度,过短和过长都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表明军事化管理的实施时间宜控制在1~2年左右为宜。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以成都医学院医学本科专业的大学生为对象。分别选取大一至大四的各100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每个年级各100份。其中大一组收回有效问卷92份,大二组收回有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83份,大三组收回有效问卷80份,大四组收回有效问卷72份。以上4组在性别、年龄等上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团体施测。测试前统一指导用语,要求被试结合自己对军事化管理的认识进行填写。全部数据采用SPSS12.0进行统计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大一组与大二组SCL-90积分比较:大一组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等4个因子上比大二组高,并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大二组与大三组SCL-90积分比较:大二组与大三组在全部因子上无显著差异,P>0.05。大二组与大四组SCL-90积分比较:大四组在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等4个因子上比大二组高,并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一组与大四组SCL-90积分比较:大一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等4个因子上较大四组高。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讨论

本次研究表明:大一新生心理问题是4个年级中最突出的,可能与对大学环境与生活的适应有关。个体适应新环境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比较容易出现暂时的适应不良现象,因而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新生的心理问题较突出,其一另个重要原因就是对紧张、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手段的适应,这无疑增加了新生的适应内容和难度。此外,大四个体的心理症状较大二和大三高一些,说明军事化管理在此时对个体呈现了一些负性影响。大二与大三的个体心理健康程度较好,心理问题较少,这与个体对军事化管理的全面适应有着很大的相关性,而大三的个体心理健康状况似乎有所维持,可能与他们在适应军事化管理的同时也找到了个人的奋斗目标、课余生活方式等有关。例如大三的学生普遍参与了学校的各种学生社团,这个年龄段的个体往往在经验上、时间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不少个体还成为学生社团的骨干。此外,随着对医学健康知识的深入学习,大三的学生可能较大

一、大二的学生更懂得自身心理健康的调节。而大四的学生心理问题有所增加,这与他们面临的专业学习任务加重,例如部分学生还没有通过大学英语考试等,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可能不利于他们自行安排学习时间,因而和个体的学业、人生发展需求发生了矛盾,由此导致个体出现了心理问题。

本此调查说明了一个问题:军事化管理模式不能长期无限制的进行下去,军事化管理虽然在培养个体纪律性、生活作风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高年级的个体来说,很可能会跟他们个性发展需求发生矛盾。因此我们认为,军事化管理不一定要全程实施下去。可以在个体大

一、大二阶段事实准军事化管理,培养他们自觉遵守纪律。形成良好军人作风,然后从大三开始逐步降低军事化管理要求,以半军事化管理为主,让个体逐步从被管理过度到学会自我自觉管理,至更高年级,则可以考虑不再使用军事化管理,而此阶段个体基本上形成了自觉的作息和纪律习惯。应该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根据自身需要学习,或者发展自己的专业方向、特长等。积极为个体的个性发展,特色发展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

第五篇:以行为习惯教育为抓手 促进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以行为习惯教育为抓手 促进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所学校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有教职工和学生创造积淀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学校作风与传统、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总和以及体现上述内容的各项物质载体和行为方式。积极向上的学校行为文化能极大地增强教育能量。这种文化一旦形成,师生就会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形成一股信念力量向着既定的目标方向努力,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量,团结全体师生员工,规范师生的行为,使学校管理产生巨大的整体合力,推动学校的不断发展。

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则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美国著名哲学家罗索曾经说过:“人生幸福在于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就要以多种有效的方式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细节抓起,从现在做起,扎实有效地进行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

一、建章立制,规范学生行为 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从学生的认知出发,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将新学期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向学生宣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根据本班的特点,增补制定适合本班的班规。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联系实际逐一进行认真的学习、讨论。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常规养成教育时,注重让学生明确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使学生一进学校就在头脑中深深地打下常规、礼仪之烙印。尽管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寄希望于开学的第一周、第一个月的宣传教育活动就一劳永逸,但毕竟通过开学初扎扎实实的养成教育,可使学生知道、熟悉校纪班规。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他律”发展为“自律”。如:我校大队部实施班级值周制度,检查员专门检查、督促、和指导学生的课间行为,经过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全校学生在课间都能文明地活动了。

二、利用阵地教育,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教育培养。

一是充分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他们从小懂得该做什么样的事,该做什么样的人,学会怎样做好事,做好人,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利用班队会、晨会、传统节日、讲座等,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我们通过大型感恩励志演讲活动、教师节、母亲节,培养了学生感恩之情,养成了尊老爱幼的良好行为习惯。三是发挥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行为的引领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我校各班班级文化建设紧紧围绕育人的总体目标、紧扣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着力在“细”、“特”、“实”上下功夫。比如,四年级一班的量化管理细则:从作业情况、课堂表现、纪律、卫生、互帮互助五个方面进行定位评价,每天下午根据孩子们的表现总结评价。四是我们充分利用文化长廊、黑板报、学习园地、红领巾广播站进行教育,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三、运用激励机制,深化学生的行为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形成的,必须反复抓,抓反复。尤其是对那些行为习惯比较差的小学生。他的自制力相对比较差,好习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强化就容易消退。因此训练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细处抓起,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同时要通过爱的甘泉去进行入脑入心的浇灌,通过榜样、示范的力量去争取,通过同龄效应去帮拉,还应运用一定的激励去鼓起他们奋进的风帆。学生毕竟还是孩子,教师的一丁点儿表扬肯定,对他们来讲都是一种荣誉,一份骄傲的资本。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时,教师应适当地采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方式。以表扬为主,要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多体会成功之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我校每周的班、队活动中,各班都要组织学生总结,对表现好进步大的学生进行表扬,并通过红领巾广播站进行广播,为全校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学校还通过各项检查评比,评选出优秀学风班、文明班。

四、制定评价体系,落实养成教育

制定评价体系对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在对学生进行了常规宣传之后,我校制定了“自评——生评——师评”的评价体系,开展了“新三好”的评选活动。每日进行常规检查,评出当天遵守常规做得好的学生,每日表扬,每周进行综合评价,评出一周的“学习之星”、“卫生之星”、“礼仪之星”、“守纪之星”、“助人之星”等。被选出的三好学生要写出演讲稿,周一升旗仪式时到旗台前进行演讲。每个学生不能连续两周评上同一种星。经过一段时间的评价督导,学生在学校里已经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可许多的家长反映小孩在家的行为习惯不如意,于是我们把“自评——生评——师评”延伸到“家长评”,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使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得到落实。这种多元化评价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是落实养成教育的重要途径。

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儿童时代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分辨能力非常有限,因此,老师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引导。所以我在抓养成教育的时候,身体力行,见到同学主动打招呼,看见地上的垃圾,弯腰捡起„„这样学生很快就学会了。有人曾说过,人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只要我们用心播种,一定会收获丰硕之果。

六、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定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学校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形成合力。因此,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与学生家长紧密联系,强调互访,要求互励,注重互谅,使其获得更佳的效果。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行对子女有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的传统习惯、生活作风、品德等,对孩子的个性,习惯和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是否诚实、文明、谦虚等等,无不与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潜移默化有关。再一方面,由于家庭的影响具有早期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其特殊作用是其他影响所不能代替的,不论在学校接受教师、同学的影响,还是走向社会接受领导、同事的教育,都是暂时的、可离的,而家庭影响则是长期的、终身的。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常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要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对学生的进行行为训练,只有长期、反复、不断的强化,加深烙印,才能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2015、6

下载品读国学经典促进行为养成——以国学经典促进品德教育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品读国学经典促进行为养成——以国学经典促进品德教育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