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业税取消后几个现实问题的思考

时间:2019-05-14 16:56: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农业税取消后几个现实问题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农业税取消后几个现实问题的思考》。

第一篇:对农业税取消后几个现实问题的思考

对农业税取消后几个现实问题的思

对农业税取消后几个现实问题的思考2007-02-02 21:56:00

今年以来,中央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在今春两会前夕作出了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的承诺,此后国家又出台了若干粮食、种子直补、限制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等措施。这一系列惠农政策直接带来了农民收入在今年上半年高达的增长,出现了自上个世纪年代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首次超过增幅的好势头。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已有个省(区)统一降低农业税率个百分点,个省(区)农业税率普遍降低个百分点。除吉林、黑龙江两省全部免征农业税外,有个省(市)自主决定免征或基本免征农业税。

可以肯定地预料,年内农业税这一在我国存续了上千年时间的税种将会彻底同亿多农民朋友挥手告别。农业税的取消无疑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一件,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农业税的取消,将直接导致与其相适应的诸多原有体制发生一系列重大而又深刻的重大变革。从笔者近年来对农村的调研来看,在取消农业税之前有以下几个现实性的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这些问题看似跟农业税没有直接关系,但如果解决不好,就有可能影响到农业税取消带来的成果,进而影响到整个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问题一:农业税取消后,人地矛盾纠纷怎么解决?

在今年中央一系列惠农政策的激励下,许多地方都掀起了一轮“要地热”,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人地矛盾纠纷。这些要地的农户有的是二轮土地承包时因嫌税费过高没有要地的,有的是外出打工后自动放弃土地承包权的,有的是新添

了劳力或出生了子女的,有的是按照二轮承包时的政策不应分地的等,尤其是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返乡要地的现象最为普遍。由于原来许多人不要地,导致年前后各地都出现了数量不小的抛荒地,而当时的村委会为了保证国家税费,不得不想方设法把这些抛荒地处理给一些人耕种,或是将抛荒地抵给债主,或是同一些种田大户签订承包合同。现在面对大量要地的农户,村里基本上没有耕地可给。由于要不到耕地,享受不到国家政策的实惠,无地农民与村委会的矛盾日益突出,有的甚至发生了械斗等极端行为。可以预见,在农业税全部取消后,如果这个问题还得不到解决,各种矛盾冲突必将愈演愈烈,进而影响到农村的稳定大局。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本着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的原则,不回避矛盾,不搞一刀切,站在保护农民利益的立场,想方设法满足要地农民的要求。对一些外出后承包地

被本组农民捡种的,要协调捡地户将这些土地交给还给原承包户;对一些已经被长期发包抵债的,依法终止合同,把耕地退还给回乡要地的农户;对一些由村委会出面将抛荒地集中承包给种田大户的,依法终止承包协议,由村集体和要地农户共同向现承包户适当支付一定比例的补偿金;对一些承包原抛荒地而又种植了林果等多年生作物的,在合同到期前或果树淘汰前,仍可以由现在的承包户经营,在种植经营期间由现在的承包户向要地的原土地承包权所有者支付一定比例的补偿金。总之,采取的措施只要不违反国家法律,又能让各方接受,就可以大胆探索和实施,尽快在农业税取消前圆满化解人地矛盾。

问题二:农业税取消后,农村债务怎么化解?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镇村债务还有上千亿元,如农村税费改革启动最早的安徽省目前乡镇负债还有亿元,镇均负债万元,村级负债亿元。在中西

部不发达地区,几乎所有的县乡都有负债而且债务逾期不能偿还现象比较突出。取消农业税前,由于有农业税附加,镇村两级在还债时都还可以在农业税附加上勉强做点儿文章;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做为一级财政,还勉强可以东拼西凑挤出一点资金用于还债,而对于村组一级来说,取消了农业税就等于彻底断掉了化债的资金来源。对于农村债务,不少地方出台了诸多具体措施,但随着近两年来降息、锁定债务、债务核消、拍卖闲置资产等办法的先后实施,虽然化掉了一部分债务,但还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债务无法化解。据许多地方的基层干部反映,上级出台的化债措施,如通过发展经济化债、清收债权化债等,在操作中都不切合实际,尤其是对村组债务而言,更不具有多少可操作性,因为村组一级有欠债的早就把集体资产用来抵债了,要通过发展经济来化债无疑是一句空话,“远水解不了近渴”。再如要求通过清收债权化债,实际上很多债权

都只是帐面数字,已经成了无法收回的死帐。如湖北襄樊市襄阳区东津镇近两年采取了多种办法,才化解了不到的债务,目前镇级负债还有万元,村组债务还有亿元,村平负债万元。按照现有的规定,目前村组一级债务化解已经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由于村组债务的债权人主要是分散的农户和村组干部,在索债无果的情况下,不少农民(包括村干部)选择了以债权抵交自己承担的农业税的办法,由此更引发了一系列纠纷,使许多地方完成的农业税也成了一个象征性的帐面数字。

农村债务尤如一个巨大的毒瘤,如果不能尽快切除它,必将对整个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对于农村债务的化解,广大的基层干部提出了不少建议:一是由国家出资核消一部分债务。由于目前的债务主要是过去“普九”达标、办集体企业和为完成税费而举债,因此,在债务化解上,按照“谁的孩子谁抱走”的办法,国家也

应承担一部分责任,凡是因国家政策(如“普九”达标)造成的负债,应由国家负责化解。二是以土地化解。就是在农业税取消后,应统一对现有土地进行一次大范围的调整,在征得绝大多数村民同意的前提下,首先按人头划分出口粮田,然后留出一部分机动地,以竞价承包的办法,既可以让拥有债权的农户来承包几亩机动地,待债务抵完后再将土地交还给村集体;也可以公开拍卖机动地承包权,以拍卖所得的现金用于清偿村组的负债。待所有的债务化解完后,不再保留机动地,将其统统均分给本村农民。这些建议虽然还需商榷,但却是基层干部包括广大农民的心声,是当前农村议论最多、干部和农民都最感兴趣的化债办法,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去探索。总之,不管采取什么办法,都应该切合农村实际,使农村经济尽快轻装上阵,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问题三:农业税取消后,乡镇干部干什么?

客观地讲,在广大中西部地区,我们的乡镇干部多年来一直扮演着“收税者”的角色,不少干部反映自己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在抓农业税,不管是领导班子成员还是一般干部,基本上都有包村任务,而包村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农业税,并且往往把这一任务指标同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挂钩。在这样的制度下,乡镇干部都很忙,也有动力和压力往农村跑,积极协助税务部门征收农业税。在剩下的的工作时间里,乡镇干部也愿意把精力投入到帮助农民搞调整、跑市场上,因为只有农民的腰包鼓了,干部才容易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税收任务。而农业税的取消,无疑会使乡镇干部的工作对象没有了,这样的变革无疑会给广大乡镇干部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有些专家认为这样以来,乡镇干部会腾出更多的精力帮助农民抓调整、奔市场。从笔者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事实未必如专家预料的那么乐观。且不说乡镇干部习惯了传统的催种催收式的工作,对农业结构调整没有足够的经验;更应当看到,人的行动受其动力机制的影响,也就是说一个人愿意不愿意做一件事首先取决于能不能给其带来物质或精神收获。取消了农业税后,乡镇干部帮助农民抓调整,首先就丧失了动力机制,因为农民收入增长的快慢跟乡镇干部尤其是一般干部没有直接的利益联系,这样以来,乡镇干部就不会像过去那样有那么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农民群众谋利益。与此同时,由于各项配套改革的加快,治安有公安部门,计划生育有计生部门,不少公共事业都不再需要乡镇干部,必定会使不少干部在一段时期内产生盲目感,对农业税取消后自己该干什么心里没底。前不久,媒体报道了陕西山阳县小河口镇以镇文件方式要求无执法权的干部下乡罚款增加财政收入的事件,这还仅仅是在当地农业税略有降低的情况下发生的行为,虽然只是个别现象,但已经给我们提了醒。因此,怎么来未雨绸缪,及早着手帮助乡镇干部搞

好工作定位,应当引起当前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从这几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是要加强引导,使乡镇干部的工作由直接干预生产、催种催收向为农民和农村提供市场信息、生产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全程服务转变。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要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允许乡镇一般干部、鼓励分流干部通过组建协会、充当经纪人等形式,在带动农民增收的同时,获得正当的经济收益。三是引导乡镇干部把工作精力向抓项目、谋发展上倾斜,通过大搞招商引资,盘活现有资源,为财政增收开辟更多税源,从而在地方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的同时,使乡镇干部的福利待遇逐步得到提高。只有这样,乡镇干部才能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为农业农村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篇:如何解决农业税取消后的三农问题

如何解决农业税取消后的三农问题

——来自##县的调查

##县地处五岭北麓,潇水源头,位于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是某省省的南大门。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万亩,耕地面积==万亩,人平耕地=.==亩,共辖==个乡镇,=个林业采育场,===个村(居)委会,总人

口==万。全县林地面积====多平方公里,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是一个林农参半的全国重点林业县之一。====年,##县开始全面贯彻实行对农业税全免的扶农、惠农政策。取消农业税后,作为一个林农参半的林业大县,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工作应该怎么管?乡镇干部干什么?乡镇工作的重心往哪里转?=月份,我带领有关人员围绕这些问题,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现场查看等形式,在全县==个乡镇的==个村进行了为期==余天的调研。调查显示,政府取消农业税后,与之衍生相伴的一些新动向和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加以研究解决。

一、全县免征农业税前后的基本情况

免征农业税前,====年,全县农民负担农业税、三提五统各项集资等税费总额====.==万元,人平负担==.==元,亩平==元,====年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税====万元,按====年底==.=万农业人口计算,农民人均负担==.==元,亩平==.=元,较改革前人平减少==.==元,减幅==.==,亩平减少==.=元,减幅==.=,====年农业税全免,总额====余万元,人平==.==元。

二、农业税取消后的新气象

(一)农民负担有效缓解。免征农业税后,国家与农民之间分配关系由过去的“多取、少予”开始向“多予、少取”转变,====年全县农民人平直接减负==.==元,加上粮食直补资金===万元,良种补贴===.=万元,农民人平减负==.=元。全额免征农业税,杜绝了一切向农民伸手的借口,堵死了向农民搭车收费的路子。调查对象中,均未出现收费现象,基本实现了“零负担”。

(二)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免征农业税前,乡村干部强制征收和暴力征收时有发生,干群关系紧张,直接导致了农村非稳定因素的增加。农业税全免后,职责发生转变,乡镇干部的工作方式也随之而变。乡镇干部在工作形式上,从过去“索取型”向“给予型”转变;工作职责上,从“任务型”向“服务型”转变,从过去向农民“要钱、要粮、要命(计生)”的矛盾焦点中解脱出来;群众关系上,从“油水关系”向“鱼水关系”转变,受到农民的欢迎。==以上调查对象对免税后的乡镇政府表示满意。

(三)种粮积极性得到提高。免征农业税后,加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不断落实,农民种田积极性大大提高。弃田抛荒的少了,复垦耕种的多了;粗放经营的少了,精耕细作的多了;撂荒面积减少了,种田大户增多了。====年水稻种植==.==万亩,同比增加=.==万亩;烤烟种植=.==万亩,较上年增加====亩。

三、农业税取消后面临的新问题

(一)乡镇及村组干部的角色转换尚未及时到位。

=、思想观念不适应。长期以来,乡镇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收税,能把税费收齐就是最大的成绩,其他行政职能逐渐弱化。现在沿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取消了,乡镇工作==—==的工作对象没有了,乡镇工作人员人浮于事的现象更加突出。调查中,==以上干部认为“农民全部减负,干部如释重负”、“农民种田不交钱,农村工作何去何从”。免税后,乡镇干部帮助农民抓调整,首先就丧失了动力机制,因为农民收入增长的快慢跟乡镇干部尤其是一般干部没有直接的利益联系。除计生工作外,乡镇干部大都产生了盲目感,对农业税取消后的工作心里没底。=、工作方法不适应。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土地经营权进一步明确,各项政策深入人心,农民的经营主体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单纯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已没有了市场和空间,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意义。涉及到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工作方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搞好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增收等问题,==以上乡镇干部表示心里没底。=、发展思路不适应。农业税费一直是乡镇赖以运转的财源,农业税取消后,虽然有基本相当的转移支付,但转移支付是一个定数,只能维持乡镇基本运转,根本谈不上偿还债务、发展公益事业等。农业无税,乡镇财源何来,怎样发展?这对于长期习惯就农业农村抓农业农村的乡镇决策者来说,是最大的难题。有的乡镇领导反映说,农业税取消后,就发展思路角度来讲,乡镇干部的担子不轻反重。

(二)乡、村两级组织正常运转更加困难。一是财力大辐减少。免征农业税后,一般乡镇减收==余万元左右,多的==余万元,财力缺口大,==以上的乡镇干部误餐补助和其它津贴无法兑现;村级收入较取消农业税前平均减少==左右,每个村的收入包括各级转移支付平均不足

=万元,只占正常运转所需支出的==。调查显示,全县仅有==左右的村组织有收入,其中收入上万元的村仅占=,==左右的村级组织没有收入。以湘江乡调查的三个村情况来看,====年总收入=====元,总支出=====元,结余=====元,被迫还旧借款=====元,赤字=====元。二是债务积重难返。免征农业税前,==以上的乡村由于垫税、村

级集体企业亏损、重点建设及招待等诸多因素,致使乡镇和村级组织负债现象较为普遍,不堪重负。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乡、村两级债务高达====余万元,其中乡镇负债====万元,村级负债===万元,平均每个乡(镇)在===万元以上,每个村在====元以上;其中负债最严重的沱江镇累计债务高达===万元。乡村债务久拖难解已成为一些地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三是村干部队伍难稳定。免征农业税后,村级唯一的集体收入来源被卡断,村级资金严重不足,各村正常支出难以保证。全县村干部年平均工资不足====元,==的村干部表示每年招待乡里干部的开支就不止====元,村干部成了“倒贴”干部,工作积极性严重受挫。湘江乡村民小组长在取消农业税前人均年发放===—===元,免征农业税后由于经费紧张已取消。四是农业税征收遗留问题多。过去在农业税征缴过程中迫于“双过半”和“结硬帐”,乡镇、村级组织通过借、垫等办法完成任务,有的向银行贷款,有的用乡村干部的工资垫付,目前全县农业税尾欠仍有====万元不能收缴到位,平均每个乡镇==万元左右,致使乡、村债务难以化解,乡、村干部陷入两难境地。乡村偿债压力很大,且因为==以上是贷款,考虑到利息等因素,债务有上升的趋势。五是农民土地矛盾纠纷增多。由于取消农业税,土地收益增值,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民争田要地的现象,由于国家土地承包政策明确规定“土地一定==年不变”,也使部分农户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农村人平占地悬殊竟在=倍以上。农村土地二轮承包的遗留问题日渐显露,农户之间因界端不详、面积不实、权属不明产生矛盾,一些原来已退田的农户又要求收回土地自己耕种,少数村将闲置地集中租赁给种田大户或外来户经营,农民现在又要求发包到户或提高租赁费或重新分配。六是公益事业开展困难。免征农业税前,村级集体收入主要来源是农业税附加。免税后,村级的道路维修、塘坝沟渠修整、学校建设等村级公益事业的资金来源骤减,由于资金短缺,农村开展的“一事一议”存在“有事不议,有事难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增多导致的投工投劳不足,造成村级公益事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三)农资上涨,免征农业税后农民增收不乐观。调查表明,化肥等农用物资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水涨船高”,直接影响农民增收。以沱江镇山口铺村==组农户饶家杰为例,====年发现化肥等各项费用明显上涨,购买同样的化肥平均每亩上涨==元,农药平均每亩上涨==.=元,翻耕、抗旱抽水费每亩上涨==元,地膜、农具等其他物资价格全面涨价。同样的一亩耕地面积所需的农资费用,比上年涨价就超出===元。因此,因涨价而超出的各项费用高出了农业税免税额。调查中,有的村民埋怨说:“上面在骗我们,免了农业税,每年我们要出更多的钱(购买农资)”。

(四)取消农业税对林区发展意义不大,林农返贫未能得到扼制,林农区的经济差距日益加大。“三林”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林区水田面积少,种田方面的农业税本来就不多,免除农业税政策并没有给林农带来多大的实际意义,国家的扶农、惠农政策为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致使粮食价格高位运行,加上自然条件限制、林业保护性政策不到位、林业税费居高不下、部分惠林政策被取消、现行的惠农政策不能充分享受等因素,致使林农返贫更加严重,林区与纯农区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粮食严重不足,吃饭问题仍然没有解决。林区耕地少,人均水田=.==亩,粮食直补政策人均实得仅=.=元。相反由于国家采取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主要靠买米度日的林农为此每年人均增支购粮款在===元以上。====年以前林农每年自产粮====.=万公斤、林区平价定销粮===.==万公斤、造林抚育补助粮===万公斤,三项====.==万公斤,人均年口粮达===公斤,吃饭问题已经解决。====年以后,林区平价定销粮、造林抚育补助粮被取消,林农吃自产粮和市场购粮。====年===个林业村自产粮===万公斤,人均===公斤,比====年人均减少===公斤,人均年缺粮=个半月。吃“三夹饭”(包谷、红薯条、大米合煮)的现象重新反弹。二是经济来源单一,收入仍然较低。林农基本靠木材采伐销售为生,====前人年均木材指标=至=.=立方米,由于木材径大质高,木材销售价高,林农人均实得===至===元。====年后,采伐指标逐年减少,人年均=.=至=立方米,加之木材市场疲软,销售价降低,兼之受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的影响,扣除一定的运输成本和上交的税费及劳务开支后,林农人均实得仅有===至===元,比====年人均减少===至===元。加上国家实行生态公益林建设和木材限额采伐等林业政策,林农从生态公益林中所得补助仅为=元/亩(扣除管护费,实得=.=元/亩)。且由于生态公益林的划分,导致林农对林木和林地缺少了经营自主权,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砍一轮树种三年土,解决三年杂粮”的生产生活门路也没有了。雾江乡龙虎村谢冲小组共有林地====余亩,其中====亩被划为公益林,此后,该小组几无树可伐,全组===多人每年仅靠国家按=.=元/亩实得的=====多元补偿度日,人均不足==元。据统计,====年全县林农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其中水口镇仅为===元。目前林区现有贫困户=====户,贫困和低收入人口=====人,占全县贫困和低收入人口的==.=。三是基础设施差,发展仍然缺乏后劲。目前林区==个组未通电,===个村未通电话,==个村未通公路,===个组未通小四轮、板车路。由于交通不便,林农每年支付木材陆运费===多万元,买米交通费===多万元,人均增支===多元。====年,林区有过伐组===个,占==.=,这些村组由于无树可伐收入锐减。由于林农用于吃粮、购买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占收入的==以上,致使林农发展生产投入严重后劲不足。

三、对策和建议:

(一)积极反映“三林”问题、呼吁国家调整现行有关林业政策。(=)建议恢复已经取消,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林粮挂钩、造林补助等林业优惠政策。这对调动林农营林积极性,保障林农基本口粮,维护林区林政和社会秩序意义重大。(=)制定调整有关林业政策。建议对林农实行“一取消、一补偿、一补贴”政策。一是取消育林基金,让林农直接在林木交易中增加收入。同时,对因取消育林基金后给地方政府减少的收入缺口由中央和省级财政予以弥补。二是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对现有公益林的林木资源进行价值评估,实行一次性补偿或分期补偿。对绝大部分山林划为公益林、耕地严重不足、生存条件特别困难的林农,实行生态移民,将公益林木补偿费和林地征用费一次性补偿到位。公益林林地的补偿标准应基本上按照市场机制确定,以不低于每亩林地每年能为林农产生的经济收入为参照进行补偿。改变现行补偿(=元/亩)过低的状况。三是建立对林农实行生态直接补贴机制。参照种粮直补政策,可根据林木采伐指标或造林抚育面积,对林农进行粮食补助。(=)配套完善有关林业政策。为了确保政策落实,建议从水力发电、森林旅游、消耗森林资源的企业、排放污废物破坏生态的部门、企业和个人收取生态资源税,作为对生态营造、管理、保护的经济补偿,使生态资源补偿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建议对林业实行长期限、低利息的信贷扶持政策,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贴息;对被划定为国家生态公益林的营林贷款实行减免或挂帐停息政策;在明晰林业产权的基础上,实行林木、林地资产抵押的金融扶持林业政策;加大对林区县乡镇的转移支付力度,推进林区健康稳步发展。

(二)不断加快配套改革步伐,深化调整和完善涉农政策。

=、进一步推进县乡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根据中央机构改革方案及省里的要求,各个乡镇将分流=/=—=/=的富余人员。因此,必须大力推进机构改革。(=)要撤并机构。科学设置乡镇机构,并实行党政领导交叉任职,要改革村组机构,大量精简村组干部,实行联组合片,由村干部兼任片长。(=)要分流人员。下大力气清退编外人员,压缩在编人员,解决好富余人员的出路。一是鼓励乡镇干部带薪带职离岗发展经济;二是选派乡镇干部到村组任实职;三是对==岁以下,没有达到大专以上文凭的乡镇干部实行脱产轮训,学习培训期间工资不变,培训费用自理。

=、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管理,还利于农民。同时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政府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帮助农民科学种田,提高产量,增加收入。要鼓励和促进农资生产企业开发高效、高能、价优的农资产品投入市场,尽可能地满足农民的需要,使农民既能增加产量,更能增加收入,实现农资企业与农民双赢的效果。同时,政府要引导农民改变产业结构,种植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档次,提高耕地的综合效益;引导农民广泛使用有机土杂肥,这样既能改良土壤结构,又能降低农业投入的成本,还能减少农村因自身环境污染给农业生产、生活带来的损失。

=、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依法完善二轮延包等土地流转方式。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国家各项补贴政策的出台,土地问题逐渐凸显为农村的突出问题,更显示出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极端重要性。针对农村土地承包发生的新情况和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出现的新问题,要用活用足党的农村政策,努力化解国家土地政策与土地承包现状之间的矛盾,及时依法完善二轮延包,调处各类土地纠纷,签订承包合同,颁发经营权证,做到“四至”清楚,权属明确,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和收益权。同时,对农民在抛荒地重新耕种的,要合理引导,做到有序开发,不得乱砍滥伐、过度复垦。对长期外出务工农民的承包地在保障其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引导其通过代耕代种、转包、租赁等方式流转到人多地少的农户。对外来经营业主以协议方式开发村集体空地,也应通过其它承包方式保障其经营权,采取土地使用权入股、有偿转让等形式,既保护承租者的合法权利,又适当考虑农民的既得利益。

(三)进一步搞好乡镇职能的重新定位,转移工作重心。

农业税免征仅仅是“少取”,乡镇应该在“增收”和“多予”上对农民给予更多关注,主要职能应是发展经济、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重心由就农业抓农业向以工带农、以工促农转变,突出抓好农副产品加工业。一是要履行引导农民入市的职能。鼓励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销售队伍,推动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二是要履行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的职能。乡镇要花大力气制定出操作性强的农村建设规划,并认真付诸实施,探索多种途径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引导农民自愿协商投工投劳,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彻底改变农村脏、乱、散、差的旧面貌。三是要履行引导生产发展的职能。乡镇政府要引导村组干部转变观念,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当前,农民最盼的是快富,最缺的是资金、技术和信息。可采取选派乡镇干部到村组任实职,或乡镇干部身份和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乡镇派驻企业服务、引导外出务工、参与支农中介服务组织等形式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四是要履行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及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进一步创新管理方式,由领导管理向指导服务转变。目前,乡镇传统的管理模式和干部考核机制仍占据主导地位,从上到下,对各级政府的管理模式仍是沿用计划经济的办法,用行政命令的手段,把各种经济指标(财政税收任务、招商引资)和社会指标由上而下,层层分解,把完成任务和政绩、考核以及经济收益挂钩,带有很强的行政强制性。做好新形势下的乡镇工作,要求乡镇干部必须对我国目前农业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有较深的理解和把握,以便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的重大意义。一定要使乡镇干部认识到,取消农业税的真正内涵不仅仅是减轻农民负担,而是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格局。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实行包括取消农业税在内的各项惠农政策,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势在必行。乡镇干部必须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调整心态,主动由领导管理向指导服务转变,甘当公仆,积极服务广大农民,带领群众致富,发展农村经济。

(五)进一步加快财源建设,提高工作的保障能力。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仅靠国家有限的转移支付,很难满足债务化解、工资发放、公益事业等正常需求,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必须靠乡镇自身的发展。要增强发展乡镇经济的紧迫感,把经济增长与财政增长一起来抓,建立乡镇自主型和自给型财政,逐步走出财政困境,提高工作的保障能力。要跳出单纯靠农业求发展的圈子,拓宽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把财源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二、三产业上来,积极构建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多元化财源体系。目前最好的选择就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如以烤烟为龙头的烟—稻—菜的种植模式,既可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又增加了乡镇财政收入,还可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六)进一步狠抓化解乡村债务。一是建立调动乡村两级消债积极性的激励约束机制。按照“村努力、乡管理”的方法,建立“偿债专项资金”,根据各地不同债务规模和自身努力程度,量化考核,以奖代补。进一步明确县级财政对乡村债务的管理职能,对清核后的真实债务进行台帐式管理,实行逐笔销核制度,对新增举债,实行项目论证制度,由财政部门提出意见后,提交县政府研究决定。乡村政府建立“偿债专户”对通过债权清收、上级转移支付、资产变现等渠道筹措的偿债资金实行专户专人专帐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二是分类处置,积极稳妥地化解政府负债。全面开展乡镇债权债务清核工作,债权债务主体采取一对一重新认定和办法,挤出水分,重新清核锁定债务,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明确偿债主体,分类处置,有效化解。三是建立乡镇债务定期统计报表制度。同财政收支执行情况一样,逐级定期上报政府债务的增减变化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奖罚有据可查。四是出台相关刚性政策和配套措施。在明确乡镇的高息借款原因和用途后,从借款之日起按照金融部门规定的同期同档贷款利率计息的政策性规定,通过清算,抵冲本金,调息、降息减债。对财政周转金等上级专项借款,实行“减、免、缓”政策,支持乡镇化解债务。

第三篇:农业税取消后对县村级组织运行情况的调查

一、村级组织的运行情况

农业税全免后,*县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用创新的精神探索新方法,开辟新途径,积极推进村级组织建设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激发了村级组织的工作热情,提高村级组织服务“三农”的能力,增强了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全县69个村(居)两委呈现出有序正常运行的良好态势。

1、村级班子工作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采取“海选”方式圆满完成了第五届村(居)民委员会(简称村委会)选举,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委主任69人、副主任97人、委员100人,参选率达92.4%,成功率达100%。积极探索农村(居)支部(简称村支部)班子建设的新路子,采取“公推直选”方式完成了党支部换届选举,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被选进了村支部班子。村支两委班子平均年龄比上届下降2.5岁,大中专文化程度的比例比上届上升2个百分点。妇女、少数民族干部分别比上届分别升高6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为解决村干部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县财政在上届的基础上对村支“两委”脱产干部中正、副职每月增加100余元,部份还村根据情况给予村支“两委”脱产干部每人每月50元以内的补贴。建立职脱产农村干部社会养老保险,由财政补助50%的保险费,使农村干部每月间接增加收入近100元。推行农村干部医疗保险制度,对农村干部基本医疗费用报销80—85%住院费,大病医疗费用报销92%;积极创新干部管理方式,推行了首问责任制、设置了干部工作“暴光台”和干部下乡去向牌、配戴微型上岗证、村干部管理等制度。

2、服务“三农”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中心,把为群众服务作干部作风转变的切入点,在全县各村广泛开展“税费改革后,干部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做好工作”的大讨论活动,广大村干部的服务意识切实转变,实现了即由经验型干部向知识型干部转变,由守旧型干部向创新型干部转变,由行政命令型干部向为农服务型干部转变,村组织服务“三农”的能力不断提高。如敖溪镇的指挥村成立“便民服务站”,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镇光明村则以“支部+协会”模式发展畜牧业,以“公司+农户+村委”的模式发展订单优质稻。**村12名干部集资60000元,盘活闲置资产收入40000元,共注入资金100000元,成立了诚信便民服务中心,负责收购农副产品,销售农用物资,2004年收入近10000元。**村干部筹集资金20000余元,经营农用物资,切实改进服务手段,2005年以来已获利7000余元。

3、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近年来,特别农业税全免以来,**县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当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模式,较好地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2004年底,全县各村共创办各种经济实体近100个,已建立优质稻基地10万亩,苦丁茶基地3.7万亩,中药材基地1.2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万亩,夏秋反季节蔬菜生产示范基地2250亩,红金桔基地8618亩。建三元杂交猪品改点186个,牛、羊品改点15个,有养殖大户9106户,发展小区养殖43个。据统计:全县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的村44个,占63.8%,最多的村达100余万元。

二、村级组织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村级组织集体经济壮大难。村级集体经济虽然有一定发展,但由于受资金、信息、人才、政策等因素的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面临着很多新的困难。基层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逐渐淡薄,发展集体经济观念弱化,舆论氛围不浓;对发展集体经济信心不足,部份干部思想上有顾虑,怕搞砸了受埋怨。部分群众思想上有阻力,怕搞毁了受连累,背上新的债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起步难,经济相对落后的村只能靠贷款创办集体项目,发展集体经济的难度加大,与先进村的差距越拉越大。极个别村债务沉重,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2、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难。农业税取消后,村级组织要兴办水利、道路、桥梁、学校等公益事业,主要是通过“一事一议”来实施。然而刚刚松了绑、减了负的农民群众对于要他们集资的行为十分反感,因思想上转不过弯而抵触情绪大。加之议事程序不规范、资金使用不尽合理、办事重点定不准以及约束机制不规范等原因,导致“一事一议”在农村实施起来阻力较大,难以成事。

3、农村纠纷日益增多调解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纠纷出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涉及到一些群众自身利益的纠纷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村民间纠纷问题日渐增多,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新的纠纷。一是由婚姻关系引发的纠纷逐年增多,给农村老人的赡养和孩子的抚养问题带来许多不利因素,甚至引发家庭暴力、虐待妇女儿童老人犯罪等。二是修建县乡公路和移民搬迁等涉及到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和拆迁引发的纠纷问题更为复杂;三是农业税取消前,各村在修建公路、沟渠等基础设施时,对被占地农户的补偿大多采取以调整农业税的办法,农业税取消后,这些农户就失去了补偿的来源,从而造成纠纷。

4、农村协会组织作用发挥难。*县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民群众也得到了一定的实惠,但作用的发挥仍然很难。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数量少、规模小、覆盖面窄,全县有30个,平均每个村不足0.25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化程度低,30个

农技协中运作较好的仅占10%,缺乏应有的活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理事会成员素质不强、技术含量不高,无力实现优化组合,形不成专业化生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协调能力较弱,经济利益关系处理不当,遇到市场矛盾,各自为阵,茫然失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组织在上靠下联的运作中显现的作用不明显,导致协会组织在互通信息,经验交流方面受限,不能有效地把握市场。

5、实现农民长期稳定增收难。改革开放以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80年的100元提高到2004年的2567元,24年间增长了25.6倍。由于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很多,要实现农民稳定增收仍很难。首先,农业结构不够合理,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导致部分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下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其次,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农民在非农产业方面的增收渠道不宽,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更困难,从而使得这农民增收困难;第三,农民整体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不高,信息闭塞,市场意识淡薄,抗御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不高,不能积极主动地开辟增收门路,导致他们难以克服增收的困难。

三、针对上述问题的几点建议

1、夯实基础,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村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敢为人先的意识,不断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以资源为依托,采取合理的所有制形式组建村集体经济实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发展村委会主导型集体经济;以社区为基础,按照地域相近、自愿组合、适当引导的原则,以资金、实物、技术、劳力等作为股份,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克服千家万户小生产的缺点,扩大经营规模,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以产品为纽带,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有效地解决村级合作经济组织“统”不了、经济技术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有效解决农产品与市场对接的问题,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2、多措并举,增强农民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更新致富观念,充分发挥村民的聪明才智,积极增加他们的合法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以达到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打造本地特色,逐步形成大规模、高效益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让农民与市场紧密相连,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形成群体优势,增增强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创造良好的务工环境,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务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机制,组建为农民服务的市场网络体系,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有效地把农民和龙头企业连接起来,着力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加强农民的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保证。

3、规范运作,提高一事一议办事效率。“一事一议”是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要把惠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好事办好、办实,就必须进一步规范一事一议,做到主由民作,事由民定,效由民评,让人民满意。做到“一事一议”资金专项存储、专款专用,办好实事;按照先全局后局部、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统分结合的原则,办好村中带长远性、全局性的大事,办好村中大多数村民众望所归、众盼急办、非办不可的急事,办好花钱少、矛盾小、见效快的易事。同时还可采取动员社会力量赞助等办法一齐来办,以弥补“一事一议”资金的不足。

4、强化排查,化解农村新的矛盾纠纷。一是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控预防机制。进一步发挥村级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探索新形势下调解的方法和手段,建立快速反应纠纷信息网络和调控预防工作机制,使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村内。二是维护农村村民合本稿件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法权益。加强对村民的政策法规教育,深入开展普及法律知识活动。大力推广村务公开,增强透明度,减少干群间的纠纷。不断加强公民文化道德和修养,做到遇事冷静对待,互相谦让,共同参与处理。三是提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村干部对新形势下加强法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和政策水平。把调解矛盾纠纷落到人,做到定时汇报,定时调处,对处理不力,造成重大影响的,追究其责任人的责任。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和各项配套建设,努力做到知情在先,工作在前,防患未然。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责任和任务落实到人头,加强调处矛盾的督办力度。

5、强化管理,激发农村协会组织活力。农村协会是组织农民进入市场的有效载体,要进一步强化管理,着力解决个体经营与农业区域化、金融化、集约化的矛盾,使传统农业形成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协会的再认识,将巩固和加快发展农村协会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对部门和乡镇的考核;按照先易后难、择优扶持、滚动发展、面向市场、就近组合、规模适度、统一标准、规范经营的原则,循序渐进地推动农村协会的发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功能齐全的市场信息系统,帮助协会了解市场,分析市场,及时调整经济结构。建立市场营销队伍,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坚持“自愿、民主、平等、互利”的办会原则,依法规范农村协会组织的运作机制;进一步整合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职业技术学校等教学资源,提高协会会员的整体素质;把“协会+农户+基地+市场”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发展模式,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谁担险”的原则,实行优惠政策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

地址:中国共产党*县委办公室(县委政策研究室)

第四篇:如何解决农业税取消后的三农问题[小编推荐]

如何解决农业税取消后的三农问题

——来自##县的调查

##县地处五岭北麓,潇水源头,位于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是某省省的南大门。全县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万亩,耕地面积==万亩,人平耕地=.==亩,共辖==个乡镇,=个林业采育场,===个村(居)委会,总人口==万。全县林地面积====多平方公里,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是一个林农参半的全国重点林业县之一。

====年,##县开始全面贯彻实行对农业税全免的扶农、惠农政策。取消农业税后,作为一个林农参半的林业大县,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工作应该怎么管?乡镇干部干什么?乡镇工作的重心往哪里转?=月份,我带领有关人员围绕这些问题,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现场查看等形式,在全县==个乡镇的==个村进行了为期==余天的调研。调查显示,政府取消农业税后,与之衍生相伴的一些新动向和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加以研究解决。

一、全县免征农业税前后的基本情况

免征农业税前,====年,全县农民负担农业税、三提五统各项集资等税费总额====.==万元,人平负担==.==元,亩平==元,====年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税====万元,按====年底==.=万农业人口计算,农民人均负担==.==元,亩平==.=元,较改革前人平减少==.==元,减幅==.==%,亩平减少==.=元,减幅==.=%,====年农业税全免,总额====余万元,人平==.==元。

二、农业税取消后的新气象

(一)农民负担有效缓解。免征农业税后,国家与农民之间分配关系由过去的“多取、少予”开始向“多予、少取”转变,====年全县农民人平直接减负==.==元,加上粮食直补资金===万元,良种补贴===.=万元,农民人平减负==.=元。全额免征农业税,杜绝了一切向农民伸手的借口,堵死了向农民搭车收费的路子。调查对象中,均未出现收费现象,基本实现了“零负担”。

(二)干群关系得到改善。免征农业税前,乡村干部强制征收和暴力征收时有发生,干群关系紧张,直接导致了农村非稳定因素的增加。农业税全免后,职责发生转变,乡镇干部的工作方式也随之而变。乡镇干部在工作形式上,从过去“索取型”向“给予型”转变;工作职责上,从“任务型”向“服务型”转变,从过去向农民“要钱、要粮、要命(计生)”的矛盾焦点中解脱出来;群众关系上,从“油水关系”向“鱼水关系”转变,受到农民的欢迎。==%以上调查对象对免税后的乡镇政府表示满意。

(三)种粮积极性得到提高。免征农业税后,加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不断落实,农民种田积极性大大提高。弃田抛荒的少了,复垦耕种的多了;粗放经营的少了,精耕细作的多了;撂荒面积减少了,种田大户增多了。====年水稻种植==.==万亩,同比增加=.==万亩;烤烟种植=.==万亩,较上年增加====亩。

三、农业税取消后面临的新问题

(一)乡镇及村组干部的角色转换尚未及时到位。

=、思想观念不适应。长期以来,乡镇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收税,能把税费收齐就是最大的成绩,其他行政职能逐渐弱化。现在沿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取消了,乡镇工作==%—==%的工作对象没有了,乡镇工作人员人浮于事的现象更加突出。调查中,==%以上干部认为“农民全部减负,干部如释重负”、“农民种田不交钱,农村工作何去何从”。免税后,乡镇干部帮助农民抓调整,首先就丧失了动力机制,因为农民收入增长的快慢跟乡镇干部尤其是一般干部没有直接的利益联系。除计生工作外,乡镇干部大都产生了盲目感,对农业税取消后的工作心里没底。=、工作方法不适应。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土地经营权进一步明确,各项政策深入人心,农民的经营主体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单纯靠行政命令开展工作已没有了市场和空间,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意义。涉及到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工作方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搞好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增收等问题,==%以上乡镇干部表示心里没底。=、发展思路不适应。农业税费一直是乡镇赖以运转的财源,农业税取消后,虽然有基本相当的转移支付,但转移支付是一个定数,只能维持乡镇基本运转,根本谈不上偿还债务、发展公益事业等。农业无税,乡镇财源何来,怎样发展?这对于长期习惯就农业农村抓农业农村的乡镇决策者来说,是最大的难题。有的乡镇领导反映说,农业税取消后,就发展思路角度来讲,乡镇干部的担子不轻反重。

(二)乡、村两级组织正常运转更加困难。一是财力大辐减少。免征农业税后,一般乡镇减收==余万元左右,多的==余万元,财力缺口大,==%以上的乡镇干部误餐补助和其它津贴无法兑现;村级收入较取消农业税前平均减少==%左右,每个村的收入包括各级转移支付平均不足=万元,只占正常运转所需支出的==%。调查显示,全县仅有==%左右的村组织有收入,其中收入上万元的村仅占=%,==%左右的村级组织没有收入。以湘江乡调查的三个村情况来看,====年总收入=====元,总支出=====元,结余=====元,被迫还旧借款=====元,赤字=====元。二是债务积重难返。免征农业税前,==%以上的乡村由于垫税、村级集体企业亏损、重点建设及招待等诸多因

民负担,而是调整国民收入再分配格局。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工业反哺农业,以工促农的发展阶段,实行包括取消农业税在内的各项惠农政策,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势在必行。乡镇干部必须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调整心态,主动由领导管理向指导服务转变,甘当公仆,积极服务广大农民,带领群众致富,发展农村经济。

(五)进一步加快财源建设,提高工作的保障能力。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以农业为主的乡镇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仅靠国家有限的转移支付,很难满足债务化解、工资发放、公益事业等正常需求,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终必须靠乡镇自身的发展。要增强发展乡镇经济的紧迫感,把经济增长与财政增长一起来抓,建立乡镇自主型和自给型财政,逐步走出财政困境,提高工作的保障能力。要跳出单纯靠农业求发展的圈子,拓宽发展思路,明确主攻方向,把财源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二、三产业上来,积极构建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多元化财源体系。目前最好的选择就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如以烤烟为龙头的烟—稻—菜的种植模式,既可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又增加了乡镇财政收入,还可以带动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六)进一步狠抓化解乡村债务。一是建立调动乡村两级消债积极性的激励约束机制。按照“村努力、乡管理”的方法,建立“偿债专项资金”,根据各地不同债务规模和自身努力程度,量化考核,以奖代补。进一步明确县级财政对乡村债务的管理职能,对清核后的真实债务进行台帐式管理,实行逐笔销核制度,对新增举债,实行项目论证制度,由财政部门提出意见后,提交县政府研究决定。乡村政府建立“偿债专户”对通过债权清收、上级转移支付、资产变现等渠道筹措的偿债资金实行专户专人专帐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二是分类处置,积极稳妥地化解政府负债。全面开展乡镇债权债务清核工作,债权债务主体采取一对一重新认定和办法,挤出水分,重新清核锁定债务,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明确偿债主体,分类处置,有效化解。三是建立乡镇债务定期统计报表制度。同财政收支执行情况一样,逐级定期上报政府债务的增减变化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奖罚有据可查。四是出台相关刚性政策和配套措施。在明确乡镇的高息借款原因和用途后,从借款之日起按照金融部门规定的同期同档贷款利率计息的政策性规定,通过清算,抵冲本金,调息、降息减债。对财政周转金等上级专项借款,实行“减、免、缓”政策,支持乡镇化解债务。

第五篇:一个企业教练对HR中几个现实问题的思考

一个企业教练对HR中几个现实问题的思考

一.绩效管理导入阶段的困惑案例

A公司原来的工资制度较落后,欲引进绩效管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现推行了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将原有的工资总体水平整体提高了15%,但拿出了工资总额的30%作为绩效工资进行考核,结果部分干部和员工的意见都比较大,请分析可能存在的主要原因和解决办法。

原因分析:

1.员工负面心智模式起了作用。关注的重点是没达到指标时,个人收入将减少0—15%;良好心智模式被压制住了,他们不愿或不敢考虑超标时会增加0—15%的收入。

2.没设置导入心理适应期。

3.没有导入理念宣惯、接受期。

企业教练的解决方案建议:

1.各级管理人员成为教练型领导,改变原来正常列车火车头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列车的尾部,去推动整个列车的前行。方法上则是,从建立良好的心智模式入手,靠有效聆听—正确区分—动力对话—合理挑战—实时鼓励—及时支持,这样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提高的过程支持员工去争取高绩效,拿高工资。

2.根据公司现有业绩导向理念的接受程度,重新设置1——3个月的心理适应期,其间,有模拟不实施。

3.在心里适应期内,广泛宣惯绩效导向理念。方式很多,不一一枚举。

对绩效管理的深入思考:

1.绩效管理之所以在我国推广起来举步维艰,根本原因是我们的绝大多数企业只有不超过30年的历史,我们的企业没有真正经历过西方300年工业革命的洗礼和积淀,所以,对这个以工业革命科学化管理为基础的有效的管理工具,没有全面接受的土壤。可惜的是,很多企业在某些不求甚解的理论家们的谆谆诱导之下,花大价钱导入这些工具,结果是浪费了资金、浪费了时间、更牺牲了最宝贵的员工人力资本。

2.为什么要搞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要实现“控制”与“激励”,其原因是“信息的不对称”。大家都觉得,越高层越掌握更多的信息,如企业战略、发展方向、项目进展程度等,其实这

是很大的误解。其一是这些本来大多数应该员工知道的信息,被领导据为己有,并成为领导的资本之一来统帅属下。其二是上层永远没有属下更了解事情的现状和实情,只能通过属下的请示汇报来了解情况。这是真正的信息不对称!所以,科学管理学派发明了绩效管理的工具来消除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实现“控制”与“激励”。如目标管理、KPI、工作目标等等。

3.结论。

实现“控制”与“激励”的方法其实很多,教练型领导的工作过程就是拨开当局者迷的迷雾,冲破人为设定的对事情演绎了的看法的束缚,打开传统心智模式的牢笼,发现更多的可能。关于绩效管理个人案例,欢迎登陆“王晶华的个人空间”赐教(可在各大搜索引擎中按上述文字搜索得到)。

二.问题:民营企业普遍存在招聘优秀核心骨干员工难的问题,甚至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请你提出解决优秀员工人才瓶颈的办法。

企业教练的建议:

1.治本的做法是自己培养。教练型领导的根本职责之一,就是支持你的属下成功,就像孙海平教练刘翔成为世界冠军一样。领导人拥有教练、发动团体的能力;管理层拥有教练、发动部属的能力;员工拥有教练、发动自我的能力,最终形成上中下协调平衡、整体互动的运动发展态势。这要成为一种企业战略来实施,人才瓶颈不难突破。

据本人的经验阅历,某高科技上市公司,现有总监、副总以上管理人员至少在企业工作3年、5年以上,甚至在创业初期进入公司,而当初他们进公司时,有的是部门经理、有的是科长、有的是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在这里没有管理人员的人才瓶颈问题。关键技术岗位也都是以老员工为主,实行以老带新的机制。

2.兼顾企业急需。适当采用挖角、猎头、公开招聘方式引入急需人才,但关键要看和企业文化的锲合程度确定取舍。有种说法,选人一种是选择和企业文化完全锲合的人,另一种是选择和企业文化完全不锲合的人。这是书生的说法,有道理,但不可全信。

3.机制上建立重要岗位首选内部员工的机制,为人力资本提高的员工打开发展的通道。

三.问题:A企业提出要率先建立先进的职业化环境,您认为衡量先进的职业化环境的标准是什么?关键实施点在哪里?如何建立及推广?

企业教练的建议:

1.职业化是目前方兴未艾的提法,各种职业认证也都在大力推出。有的高校专家学者甚至提出:各类人才都需要职业化,包括职业化的公务员、职业军人、职业律师、职

业教师、职业经理人,在企业内部,不仅要有职业经理人,还要有职业化管理团队和职业化员工团队,更需要职业化投资人(老板)。

这种现象的实质,实际上是在全社会恶补前面提到的300年工业革命科学化管理的空白与差距。职业化的实质是拥有科学化管理的模式、理念、技术、工具,然后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工作的效果或个人的信念取向靠职业素质来支撑!但在我国企业内的真正成效如何呢?以职业经理人为例,这个外企很平常的做法,用在国企或民企,能成功的职业经理人却凤毛麟角。原因是什么?不符合我们企业的真正现状。职业化的公务员、职业军人、职业律师、职业教师都可以在我国实行,但唯独职业经理人要暂时下课,现在国企、民企还不是你们的舞台,暂时委屈下替外国人服务去吧。也许有一天这里会需要你们。

2.在企业内部应该提倡职业化,先把管理制度化、工作流程化、流程规范化、规范标准化的科学化管理工作做好,下一步推行侧重于人本管理的制度合理化工作。这是因为我们面临的信息革命知识经济时代所决定的。为了生存与发展,我们不得不改变我们的管理模式,在重视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工作重心逐渐转到以人为核心上来。(详细内容烦见本人博客上的文章《现代企业呼唤教练型领导演讲提纲》,欢迎赐教!)

3.建议企业直接提出并推行“事业化”的理念。既然企业内部“职业化”是过渡的说法,何不直接提出“事业化”的理念呢?!

首先,事业化是真正的以人为核心,是更高层次的职业化。所以与职业化并不矛盾。其次,怎么才能让员工把现在的职业当成事业来做呢?就是改变员工的身份。在提倡事业化的企业,员工不再是打工者,而是“投资人”,是把自己的“人力资本”投资到企业里来的合作伙伴关系。(详细内容烦见本人博客上的文章《人力资源称谓何时休》欢迎赐教!)

4.关于先进的环境标准问题,答案其实很单纯,就是适合知识经济时代“快速、剧变、个性化”的人文环境,加上企业承受范围内的硬件环境。

四.问题:中国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这几年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果,未来五年应重点解决那些关键问题?

先说成果:总体概括,是在探索适合中国的人力管理道路。具体反映在下面几个方面:

1.成功导入了中长期激励技术,并在部分上市公司得以实施。

2.人力资本的理念逐渐进入人心。

3.企业教练在企业内部不再陌生,先驱者们已经在全国范围培训了数万名教练型领导。

4.以曾仕强教授为代表的“中国式管理”哲学已在很多企业得到探索和实施。

5.以德鲁克学派为代表的“科学管理”也在孜孜不倦地探求科学与人性的结合。

6.宽带薪酬方案的提出。

未来五年的重点:

1.管理制度化、制度合理化、工作流程化、流程规范化、规范标准化的具体落实。

2.科学化管理的实用化改造。

3.非上市公司的中长期激励机制的建立。

4.运用企业教练技术,培养教练型领导,用教练技术落实“学习型企业”战略、实施“人本管理”、激发企业的“创造力”。

下载对农业税取消后几个现实问题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农业税取消后几个现实问题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现实问题的思考[★]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现实问题的思考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的发展进入了社会主义的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方面皆获得迅猛的发展并取......

    关于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审批取消后的几点思考

    关于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审批取消后的几点思考 1 改革背景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关键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为落实国务院深化“放管服”的改革精神,进一......

    从农业税取消后产生的新问题出发谈新型涉农税制的建设

    中国税制课程论文 从农业税取消后产生的新问题出发谈新型涉农税制的建设 摘要:取消农业税的政策是我国农村税收制度是一个巨大的变革,是解决现阶段我国“三农”问题的一个关键......

    对教师实施新教材中的现实问题的分析与思考2012-2013

    对教师实施新教材中的现实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2012--2013学年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几乎所有的学校和教师都面临着“如何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精神实质、怎样改变......

    后农业税时代的农村改革需要系统思考(精选合集)

    后农业税时代的农村改革需要系统思考据中新社报道:“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将于十二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九日在北京召开,施行近半个世纪的《农业税条例》有望被废止。”......

    毛概: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现实问题的思考

    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现实问题的思考 ——社会公平问题 社会公平是一个古老恒久的话题,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人们便开始思考如何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社会公平又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农业税免征引发乡镇工作新问题的思考

    农业税免征引发乡镇工作新问题的思考——对XX县镇乡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今年2月,XX市长在XX市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宣布:从2005年起,对在我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农......

    取消农业税对农村影响的调查(开发区)

    取消农业税对农村影响的调查 晋中开发区财政局根据上级统一安排,开发区财政局在社区管理处的配合下,于3月上旬、中旬对开发区农村取消农业税后的情况进行了调研,此次调查采取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