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摄影记者谈在采访中使用索尼相机的体会
摄影记者谈在采访中使用索尼相机的体会
仅仅5年时间,索尼微单?就从市场的挑战者和革新者,一跃成为市场的主流品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为别人推荐,或自己打算购买一台新相机时,我们已经习惯自然而然地选择微单?,甚至优先于单反相机。
不过,单反相机现在仍然牢牢把持着市场上最后一片“阵地”――专业摄影领域。这并不是说索尼产品在专业领域没有竞争力,而是有更多除了产品之外的因素在影响购买决定,比如系统兼容性、摄影师对器材的熟悉度、使用习惯等。目前,这一情况有所改变,过去总是拿着单反相机、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记者们,也开始使用索尼微单?相机和佩戴式摄像机。
新闻摄影记者的工作环境情况复杂且多变,说是现场如“战场”毫不夸张。记者们都知道“抢镜头”,很多时候能拍到就非常不容易,更不用说拍好了。所以,摄影记者对自己手中的相机,除了画质外,对稳定性、操作性、耐用性等有着更高的要求。
让我们来听听在新闻采访中试用了索尼微单?相机的几位摄影记者怎么说吧。
我这次试用的索尼设备主要有两台,分别是X1000V运动相机和A7SII,均让人印象深刻。
先来说X1000V运动相机。这款相机相当小巧,直接搁在口袋里,搭配腕表监视器使用非常方便。它能提供170度视角的大广角静态照片,在拍摄大场面时相当有用。搭配独脚架或者自拍杆,它能以高角度拍摄大场面全景,角度新颖。所有重要的场合,总少不了疯狂围堵的记者,在这种情况下,自拍杆加X1000V简直就是神器。
在拍摄一些大场景时,X1000V也表现出色。搭配独脚架使用,它可以通过软件直接连接手机取景拍摄、调节参数,非常便于记者传稿。
值得一提的是,X1000V在拍摄视频方面也非常强大:可以拍摄4K视频;电子光学防抖功能可以获得更加稳定、顺畅的视频作品,能克服拍摄者走路、运动时产生的抖动;腕表监视屏或者手机都可以连接相机,实时观看拍摄效果;广角镜头也带来非常震撼的视觉冲击感。
而另一台A7SII是一款主打视频拍摄的相机,其静态照片拍摄能力相当强悍。整机不大,搭配FE 24-70mm F4镜头的重量也比普通单反相机轻得多。
A7SII功能繁多,我花了不少时间熟悉操作,设置快捷键方便拍摄。我把C1键设置成白平衡调节快捷键,C2对焦点选择,C3对焦模式选择、C4取景器切换。会议采访需要拍摄的场景很多,这样的设置让拍摄模式切换变得非常方便。相机的高感光度画质很不错,ISO 3200时可用,提升了弱光拍摄能力,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机身的防抖功能,可以在拍摄静态画面时使用1/10秒的快门速度,极大拓展了可拍摄性。
相机的静音拍摄功能也让人印象深刻,有别于单反相机的轻声快门,索尼的是完全静音,在小会场内非常有用。
在总理记者会上,我用到了全景照片拼接的功能,通过手机及时将照片发出。由于视角独特、画质精细,照片登上了《新华每日电讯》的二版。
我这次试用的是A7SII。它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外形小巧,便于携带,机身和单只镜头的负重并不大。在移动拍摄的过程中,我背负两台大相机,一台光场相机,外加一台A7SII,并没有觉得比往常重很多,反倒节省了不少体力。
在拍摄过程中,我会选择A7SII内置的全景拍摄模式,只需要拨动拨盘,就能快速启动这个模式,并清晰地完成一张全景照片的拍摄。我用全景模式拍摄了“两会”代表入场、媒体排队等待的大场面全景画面,两张照片均成功签发。
这款相机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内置的无线连接模式。我能够直接通过App将相机里的照片导入手机,迅速使用手机进行必要后期处理,并直接上传。
我这次试用的是索尼微单?A7RII,搭配FE 16-35mm F4镜头。主要体会:一是相机轻巧,便于携带,这是A7RII的最大优势;二是功能设置中的“照片效果”、“微缩景观”选项可以实现一定的横向和纵向移轴效果,让拍摄变得比较有新意,照片效果中的其他选项,也有一定的吸引力;第三,手机无线发稿功能和遥控拍摄功能非常有用,可以实现远距离遥控拍摄和快速发稿;最后,拍摄小段视频可以实现自动追焦,非常实用。
第二篇:谈多媒体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体会
谈多媒体在农村英语教学中的体会
宁会敏
摘要:
现代科技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方便,应用电脑课件进行英语教学不仅是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增强了记忆的能力,而且提高了课堂的容量,使学习内容得到充分的训练,从而改变了以前死气沉沉的课堂。
关键词:
电脑课件 吸引注意力提高记忆强度 体验语感和情景 充分训练
英语,这门人类社会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全球化,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语教育已成为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英语教材的不断更新,已充分证明英语教育的重要性。怎样让学生更好更多的掌握英语知识,已经是家长和老师必须探索的问题。随着农村和城市差距的缩小,以往只能在电视中看到的色彩鲜艳、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今天在国家教育部门的支持下,也在农村的教室出现,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一切给山村的教师提供了更好的教学设施,给山村的孩子带来了更广阔的教育天地,更给山村的教育添上了飞翔的翅膀。人们已普遍认识到,把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打破传统的教学手段,将极大促进教育的发展。在这样一个新的形势下,改变以往靠“一张嘴,一本书,一只粉笔”的局面,利用现代技术---电脑用于教学是势在必行。
一、使用课件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记忆强度。
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人们的认识是外界刺激和认知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学习的过程更是需要外界刺激和自身的兴趣去认知。事实也正是这样,我们都知道,孩子们之所以坐在电视前纹丝不动,正是因为画面对他们的刺激,吸引他们各个感官;他们之所以对电脑游戏迷恋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并且能闯一关又一关,正是他们对它不停变换的形式产生了极浓厚的兴趣。如果能让一种教学手段也有如此大的魅力,那何愁学生不认真学习呢?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曾经做过关于人类获取信息并保持记忆持久性的实验。实验表明: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也就是说,当人们看到了他所听到的内容,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他所掌握的内容量将大大增强。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听到的同时看到,而且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学内容的真实性,调动了学生的耳、眼、手、心、脑等多种感官的活动,非常有利于知识保持持久的记忆。
给我们了很多丰富的知识内容和多彩的画面,但这些内容和画面都是静止不动的,看上去很直观,必须让自己展开想象。运用多媒体使学习内容单一化变为信息的灵活呈现,一改书面知识呆板和枯燥。比如,在人教版初二上册里,有一话题: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这一单元中主要练习同学们怎么去上学的,在同学回答时,都能回答出这样几种交通方式:步行、骑自行车、乘公共汽车、乘火车、乘地铁等,课本上直观给出这些内容,学生要经过不断地重复练习,才能勉强过关。但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在多媒体的屏幕上可以这样展示:一个不停走动的人,在下面显示walk/on foot;一个骑着自行车的学生,再配上“丁零零„”的声音,下面显示:ride a bike /by bike;一辆配有喇叭声、正在走动的公共汽车,下面再显示 take a bus /by bus ;一列响着汽笛声的火车和地铁,在他们下面分别显示 take the train /by train 和 take the subway /by subway。除了这些课本所告诉的交通工具外,还可以显示这样的画面:一艘带着划水声的小船,一艘响着汽笛声的轮船,一架“嗡嗡”飞的飞机,然后在画面的下面分别显示 boat,ship,plane。这样,学生在看到自行车的同时,他听到是bike ;看到飞机的同时听到的是plane。这比老师刻意地领读每个单词、特意强调什么意思效果更好,更能让学生持久地记忆,同时,又不仅限于课本的知识,给学生带来更广阔的知识面,掌握英语中对乘坐交通工具两种表示方法。学生对这样的课堂产生极大的兴趣,生动美丽的画面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教学大大优于古板的传统教学效果,能全面开发学生的潜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记忆强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使用课件制造会话环境,充分体验语感和情景。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它的发展和运用离不开语境。我们都知道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就能说出长篇大论的母语,就是因为他周围的人都说自己的母语。近年来,我们看到越来越多在中国的外国人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能和中国人自由交谈,只听声音,猜不到他是“老外”,就是缘于他被包围在汉语这个环境之中。而许多呆在国内学了好多年英语的中国人,仍无法流利和别人用英语交谈,这就是缺乏语言环境。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一种工具,那么英语就应该不断地被放在应用的场所,这就要求教师要一改往日“只注重句型的学习,而忽略了句型的具体应用”的***惯。在以往没有先进设备的情况下,即使老师想创设一个生动而形象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去根据不同的情景进行交际,也会是很不理想的效果。要么冷场要么就是半途而废。而利用多媒体,使老师能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的生活情景,缩短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不仅让课本上死板的内容“活”起来,而且吸引了学生,满足了学生好动的心理,激发了他们急于表达的欲望。这样的教学手段无疑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学生注意力的迁移,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从而使学生在交际活动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这种具有动感的课堂教学中,形成了轻松活泼、多姿多彩氛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比如,初二人教版下Unit 4 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这一单元主要学习How to change direct speech into reported speech。虽然不利用多媒体也能创设一定语言情景,但效果远不及利用动感的语境。可以创设这样一个画面:A teacher said to a boy :“You are a good student.”动作表情:和蔼的老师将手轻放在小男孩的肩上,另外,有两个学生再旁边对话:--What did our teacher say ?---Our teacher said the boy was a good student.这些语句又很快展现在屏幕上。利用多人介入的动画场面,再展现不同时态的对话句子,同时,把句中前后发生变化的词用引起注意的方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不用老师做任何解释的情况下,以非常明了地掌握了知识点,接着,让学生按例进行实际语言练习。这样,在课堂上呈现的“社会性”交际场所,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角色,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充分地体验会话的语感和情景。
三、增大课堂容量,达到充分练习的目的
小小的计算机能展示无限的内容,且在瞬间之内,这种速度远远大于我们手上的粉笔头,而且黑板“内存”也是不能与之相比的。这种高速度的展示方式给教学带来很大的好处,特别是在进行复习时,学生要通过各种练习,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而那些密密麻麻的字则能通过大屏幕的显示,不仅省时,而且省力,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实践量。除此之外,试题的讲解,阅读训练,听力训练,甚至作文批改都可以进行,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而且使课堂容量更大,学生也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对学生掌握零碎的知识更是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再者就是对记忆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对其进行强化训练,再合适不过了,能让他们从强化练习中记得牢固,提高成绩,进一步产生更高的兴趣。
总之,电脑课件在教育教学中的推广和应用,给农村教育带来了极大的福音,为农村的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为农村的教育走上新的台阶增添极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课程教材研究《英语(培训资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 河南教研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2004年
何克抗 《现代教育技术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3年
第三篇: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因材施教 探究感悟
-------浅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内容摘要: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走入误区。学生为考试而作文,为取悦他人而作文,尽说些言不由衷的话。本文首先正本清源,鲜明地提出作文教学的意义与目标,不是为了应试,也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而是个体生命的宣示。接下来阐述了激发兴趣,指导学法,自改创新等几方面的做法。最后写个人的一点体会与思考,对作文教学作出一点探讨与尝试。关键词: 作文教学 生命宣示 因材施教 探究感悟 创新 自改
叶圣陶先生1941年在《写作是极平常的事》一文中写道——“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笔头说话。”这句话点出了作文的实质;作文是因为学生心灵和生活的需要!从心理学上看,写作动机源于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而这感悟和思考的前提。是生活中大量的如海潮般奔涌的素材,或者也可以倒过来说,是生活打动了我们的心,使我们忍不住有种要表达的冲动,因此,热爱生命,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达生活,这应该是写作的一个规律。
要知道,作文并不是一道语文作业,而是一种心灵的需要,并不是老师的教学指令,而是我们自身的生活方式;作文不是也不应该是编造出来的而应该是“从心灵流淌出来的”。只有平时对生活倾注了热情的人,生活才会给他以丰厚的写作素材的馈赠,在生活中接受锻炼,考验,磨炼自己的意志,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和文学素养,才能写出一篇感情真挚,思想健康,文字优美的佳作。所以唐代大政治家、军事家、海内宗师裴行俭尝谓“士必先器量而后文艺”,毛主席说:“生活是文艺的源泉”这是有充分根据的。
其实依据语文新课标,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事和作人,通过多年的教学实验与亲身体验,我认为“习作就是个体生命的展示”,学生写作,动机必须首先是源于作者内心的冲动,是个体生命的宣示,必然充满鲜活的真情实感与生命的激情。
在作文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心灵出发,以生活实践为载休,着重抒发自己的内心感悟,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体现出来真正的人文意义,通过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我表达,引导学生学会享受生命,巧于创造,善于交往。一言以蔽之,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感悟生命的精彩,具体说来,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思想感情,吃透学生,把握特点,因人而异,分步实施。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因材施教是一条普遍的教育原则,只有对学生有了透彻的了解,教学才有针对性。《论语》中记载有“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对学生提出的同一问题,孔老夫子做出了截然相反的两种答案,正是对“求也退”,“由也兼人”两人截然不同性格的深刻把握,才针对性地分别做出了恰如其分的回答,如果对学生的情况若明若暗,就不可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学。所以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把握目标,分层实施,这是激发学生兴趣写好作文的前提。
“东鲁春风吾与点,南华秋水我知鱼。”对待同一事物,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与感悟。在《论语》和《庄子》这两部经典中,大教育家至圣先师孔子、先秦哲人庄周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他们的内心情感,设身处地从孩子们的心灵出发,不拔高,不矮化,循序渐进,顺其自然,乃作文教学之根本。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了源源不断的写作“活水”,作文就会自然而然从学生心底流淌出来,当学生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的时候他们的写作兴趣已经不可抑制了。
除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我们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①尽可能地把写作变成学生的生活需要。
如果学生为作文而作文,那么,他很难对写作产生真正的兴趣,只有当他觉得写作不是老师的要求而是自己的需要时,这样的写作才会真正写好。因此,我们要通过努力尽可能地把作文同学生的自我需要结合起来。北师大版新教材五年级第十册语文共有十个主题单元,涉及到“龙”,“书”?“礼物”,“真诚”,“劳动”,“心愿”,“火与光”,“角度”,“破除迷信”,“我们去旅行”等十个方面内容。题材多样,内容十分丰富,结合学生年龄心理认知特点以及生活实际,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悟与体会,生活经历及体验,就会感到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道德实践与创新实践,让学生写自己在寒暑假中的见闻与收获。在开学时写一写新学期的计划,中间写学习反思,期末写一写复习计划与总结等„„平时更可以结合一些特殊的日子或一些活动,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实用中写作,新年到了,请每一位同学互相写信,互致新年的祝贺,家长会前,自己练习写一份请柬给家长送去,学生对教学或身边事物有什么看法和建议,都可以写篇有说服力的文章在班上念等,这样,既可增进互相交流与理解,又能锻炼自己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②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习作发表的机会,提高学习效果。
几乎每一个人都有发表欲,这是一个很正常的心理,就像我们说话总希望有人听一样,我们写的文章也希望尽可能多的人读到无论是黑板报、广播室,还是《小小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凡著诸竹帛者谓之文学”,关键指导,重在参与,教师要以身作则,当学生看到一月,每一期都有新作发表,自然信心百倍,这样即可激发习作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为今后发展打下基础,何乐而不为呢?另外,经常让学生在班上宣读作文也是一种口头发表形式这对学生的鼓励也很大。
③让学生的写作形式多样化。
只有作文的写作,学生是很难有兴趣的,写作形式的多样化,实际上体现了学生思想感情表达方式和途径的多样化,而且,在这多样化的写作中,学生往往不知不觉地将作文与自己的生活融合在了一起。因此,我们主张学生不拘格地写作,随心所欲地表达——让学生写作形式多样化,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具体形式可以有日记、随笔、班级日报、读书笔记、散文小品/小论文等,还可创作剧本,小说童话/儿童诗歌„„形式多样,不必要求尽善尽美,但一定要尽情尽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3、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们说“要勇于并善于创造性地写作”,并不是不要学习课文的写作技巧,而是强调要把在课文中汲取的写作。养料轻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如果学生的作文能够在构思上“与众不同”,也就自然体现了“创造性”。
所谓构思上的“与众不同”,可以简单概括为立意新、题材新、语言新。所谓立意新,就是在忠于生活和自己心灵的基础上,勇于冲破破旧的思维模式。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题材新,就是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普通的但又反映了社会本质或生活含义的一些素材。
所谓语言新,就是要摒弃作文中公式化的描写,雷同的形容,陈旧的比喻等等,而代之以朴实,新鲜而富有生活气息的言语。
创造性地写作,作为教师来讲,最关键的是鼓励学生“让思想冲破牢笼”,对学生来讲,最重要的是善于感受生活,勇于表达个性。
4、教会学生的自改能力。
“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育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在作文教学上的体现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叶先生说:“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给些引导和指点”,他呼吁要克服语文教学上两个难题,第一,教师要少讲,让学生自己学;第二,在作文教学上,要改变精批细改的做法,要启发学生自己修改文章。
教给学生一定的美学原理和写作技巧,初步学会习作的自改方法,每次作文可把全程分为以下程序:
①搜集材料(或实地考察,教师启发,相互讨论等)。②酝酿构思(剪载材料,确立中心,谋篇布局,草拟提纲)。③初写草稿(根据中心,提纲写正文)。④师生评改(学生分组初评,教师重点批改)。
⑤自改定稿(根据批改意见,反思初稿优劣,定稿并写后记)。
三分写作文七分改,学生修改时,注重从主题中心,结构层次,语言表达,语法修辞,标点及劣写各方面细心检查,反复修改,形式可分为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等,统一标准,明确目标,教培学生一定的语言知识审美技巧,形式不拘一格,风格多种多样,争取为我校语文教学闯出一条 引路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鲁迅,巴金、叶圣陶等教坛先辈反复强调过的,亦即充分尊重师生的“智力生产力”,共同呵护我们的“课改实验田”。不能沿用九斤老太的眼光看待新事物,百看百不顺,动辄泼冷水,打棍子,学会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样才能逐步推动习作教学的健康发展。
总之,让我们以新课标新理念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全面发展为目标,循序渐进,开拓创新,让作文深入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成为作文的主人,为今后全面发展书写新的篇章!
参考文选
①《现代作文论》教育出版社2002版 ②《典论·论文》 ③《尚书·尧典》
④《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⑤《语文教学论》,陕师大出版社2002年版 李景阳主编
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李
延
盛
第四篇:电子白板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的几点体会2
电子白板在英语教学中使用的几点体会
郯城实验中学马金峰
计算机和英语,被形象地喻为打开21世纪大门的两把钥匙,电子白板化的英语教学就是两者结合的产物,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模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给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把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举的教学模式。在现代英语课堂上大容量、高密度、快频率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在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训练得到加强,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学生主体性得到更大发挥。学生在积极参与、口脑并用的过程中更能主动求发展,体现个人魅力。德育和文化背景知识得到更深层次的渗透。下面就教学过程各个环节来谈一下电子白板的作用。
英语课前的热身活动用英语说是“Warm—up ”,又可以称之为导课。是指在课前5分钟内通过学生唱英文歌曲、做英语游戏、猜谜语、讲故事、用英语向教师提问题等各种活动,了解学生的情绪波动、听课状态、个人感受等,而电子白板正是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仿佛触手可及。例如在教学英语节日时,运用电子白板课件能出新出奇。在圣诞节一课,用课件打出异端动画:圣诞老人头带红帽,身背口袋,坐着雪橇,一路歌声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 学生可以唱着圣诞歌曲或小组活动,用英语讨论有关圣诞老人的话题。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 电子白板的运用,能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态画面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加活跃。一堂45分钟的英语课,“导入”工作做好了,整堂课就易于成功。
利用电子白板实施阅读课教学。
信息论告诉我们,人们学习和掌握新知识的过程要经过几个不同阶段,即感知——理解——记忆——运用。在阅读课教学中,我们运用电子白板创设形象、生动、真实的情景,从而激活学生相关背景知识,增强课堂的新颖性。这些情景易于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易于唤起师生情感,易于学生所接受。因此,电子白板辅助阅读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的角色从单纯的讲授知识转变为精心设计教学,组织调控学生;学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创造。它有利于“三主”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一句话说,它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电子白板的运用有利于建立语篇理解的信息沟。影像的播放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培养学生的听的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并有助于将学生语篇理解能力提高到更高层次。在教授英语对话时,如果教材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呆板单调,不容易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如果教师能够在适当的时机运用电子白板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观看录像中人物交际的场面,并模仿扮演角色、练习对话,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就能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使他们轻松自如地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引入对话内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无可避免地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出现开口难应用能力差的问题。因此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营造用英语交流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在具体的会话教学中,不妨先播放示范的音像资料,或以特定的音乐为背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为进一步的模仿和应用做好铺垫,最后再让学生表演对话。
运用电子白板,可以使总结拓展,余味无穷。古罗马奥维得说:“凡事的收尾贵如皇冠”
俄国托尔斯泰说:“好的那种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他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读一遍。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英语课也是如此,在一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要给学生留下回味的东西,让他们真真体会到英语的魅力 为了更好地进行英语的教学习,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特制定出一份调查问卷。
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部分学生喜欢教师使用电子白板课件教学;85%的学生认为,使用电子白板上课有助于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传统教学方式与电子白板教学方式比较中,过半数的学生认为电子白板教学方式传授知识让人更易接受,只有12%的学生认为传统教学方式传授知识容易让人接受;在两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专心听课的比较上,得到的数据结果接近,认为两者都能吸引学生专心听课。
要使电子白板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发挥其最大效率,我认为还应当与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相结合。英语课堂教学中,电子白板固然有其它媒体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其它媒体和教学手段的许多特色功能也是它无法完全取代的,如实物、简笔画、图片、录音机等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不可忽视。
总而言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合理适时地使用电子白板教学系统,创设学习英语的情境,解决英语教学中的阅读难题,使学生通过视听感知英语语言素材,发展阅读能力;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从而引导学生进行量多而质优的听、说、读、写综合训练,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语言基本技也能得到训练,直接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得到培养,并为用英语进行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我们就达到了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系统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的真正目的。网络为教学提供了可能,但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于基于网络下的教学这种模式,要有选择地加以利用,才能真正地发挥网络的作用,充分展示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模式的风采。
第五篇:我在使用历史新教材中的几点体会
我在使用历史岳麓版新教材中的几点体会
东北育才学校高中部:王回生
2006年4月,我应省、市教研室的邀请,与教研员和其他“市教研室历史科备课辅导中心小组”成员反复讨论,最终在人教版、北师大版、岳麓版中选定了我们沈阳市目前所用的高中历史教材——岳麓版。由于连续几年教高三,最初的两年(2006年9月——2008年9月)我并没有使用这部教材,因此没有切身的体会,但经常听到其他的老师抱怨这部教材的缺陷,如教材内容结构松散、体系性不强;教材的重要知识点不易把握,学生不知道记什么;教材在行文表述中有明显的错误;教材的表述跳跃性强,学生理解困难;教材以模块专题的形式编排,学生历史知识的时间先后、因果关系十分混乱等。2008年9月,我终于结束了长时间的高三教学任务,下到高一,终于有机会使用新教材,感受新教材。一年来艰辛的教学实践,《政治文明历程》和《经济文明历程》两部教材教学任务的完成,我感触颇深,现将自己的体会总结一下,但愿能对进一步推进高中历史教学改革,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质量,作出一定的贡献。
1、新教材体现了问题为中心的学科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按照当代课程理论的划分,课程设计的基本形式有三种:一是以学科为中心,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三是以问题为中心。历史课程是一门传统的学科课程,其改革的趋势主要是将以叙述历史知识为中心的历史课程,改造成为以问题为中心的历史课程,围绕历史问题来设计教学内容。在岳麓版新教材中,十分重视对历史问题的设计。如教材在讲述希腊的民主政治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公元前399年,雅典民众法庭以荒唐的罪名处死了哲学家苏格拉底。寻找相关材料,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讨论雅典民主政治在这时期暴露了哪些问题?”教材的正文表述主要讲解希腊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运行程序和积极意义,但是问题却从另一个角度来启发学生客观认识古希腊的民主,且要求学生课后了解题目中的故事并进行科学分析,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一般从探究问题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主动、深入探讨历史问题的机会。过去的历史教学是剔去肌肉挤干水分,只让学生记住知识的骨架;没有过程缺少分析,只让学生记住历史的结论。现在的新教材,蕴涵丰富历史资料和大量有价值的问题,为我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这必然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东西方古代的政治制度这部分,中国古代的政治,主要讲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西方古代的政治主要讲雅典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法律。这特别容易给学生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古代中国是“黑暗”的。因此,结合教材的这部分内容,我补充了一些这一时期东西方在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材料,启发学生学生客观评价东西方同一时期不同的政治制度,思想性十分深刻。
2、新教材体现了历史资料性和课程资源性的特色。以往人们习惯上认为教材就是指课本(即教科书)。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材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组织起来的,能为教学活动所利用的物化材料。简单地说,就是指教学活动中所利用的一种素材。从这一角度看来,历史教学的教材既包括以文字形式呈现的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学参考书和学生练习册等配套性的辅助教材、历史文献资料、历史统计资料、有关历史的著述及读物、涉及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等等,也包括以非文字形式承载历史教学内容的材料,如图像资料、音像资料、实物材料(如文物、模型等)、实境材料(如历史的遗址、遗迹、博物馆等)。以上这些类型的材料,构成了历史教学材料的总体。历史教学只有充分运用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才可能去全面地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新教材引用的原始资料、实物图片、表格地图、人物肖像十分丰富,都值得我们充分挖掘和运用。
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史料的作用,训练学生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来解决历史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教科书那“神圣”的光环已经褪去,我们可以整合它、取舍它,甚至可以质疑它。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的三个维度,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也能得到提高和发展。
我十分注重“整合”,即历史与其它学科知识的整合、知识与情景的整合,知识与方法的整合,知识与价值的整合等。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教本”变为“学本”,大幅减少“灌输” 行为,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教”不仅仅是为了“考”,而是为了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上多下功夫。
如《政治文明历程》中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就有一幅殷商甲骨卜辞的实物图片,根据这幅图片,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分析殷商甲骨卜辞,你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尤其是政治制度方面的历史信息?”学生经过分析,得出“商朝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文字、商朝的政治制度具有强烈的神权色彩等结论。
3、新教材特别强调历史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新教材强调历史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呈现出一种新型的导和学的合作关系;二是注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加强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三是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提高教学效率。新课程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要求“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
因此,教师 “吃透”教材,打破以往教学中“面面俱到”的教学指导思想,不要盲目地以“多”取胜。要集中“优势兵力”,突破难点。换句话说,就是要找准所讲章节的突破口,巧设悬念以调动学生思维,巧布疑问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政治文明历程》第四单元中,列强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华攫取了许多特权。那么如何看待评价这些不平等条约?我充分利用教材关于这些条约签定的历史背景,并补充这些条约的原始条款,又补充了当今国际关系法中的一些条款,启发学生讨论和思考。我们最终得出:并不是所有的特权都是外国人强迫中国政府给的,有的特权是中国人主动放弃的;也不能认为所有条约中的每一个条款都是不平等的,有的条款打破了中国盲目自大的心理,利于近代外交思想的形成。从这个问题的研究,我深刻认识到,“求真、求实是历史教学的底线”,有效教学应建立在正确的史实,以及对史实进行正确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的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真实的历史素材,教师要调动学生充分运用这些素材,展开探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绳。
岳麓版新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和新课改的精神,我们要十分重视对新教材的研究和创新性使用。虽然自己已经用了一年的新教材,但我清醒地认识到,我对她的深刻内涵和课改理念的理解还十分肤浅,教材资源的挖掘还远远不够。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因此,我知道我或许始终是平凡的,但却可能变得不再平庸。作为一线历史教师,我不仅要有所作为,也一定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