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宗教调查报告——以天津市蓟县为例[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4 19:23: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宗教调查报告——以天津市蓟县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宗教调查报告——以天津市蓟县为例》。

第一篇:农村宗教调查报告——以天津市蓟县为例

农村宗教信仰状况调查研究报告——以天

津市蓟县为例

目录

一、摘要.................................................................................................................1

二、选址背景.........................................................................................................1

三、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1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2

(一)、蓟县农民对宗教的认知度................................................................2

(二)、蓟县宗教管理情况............................................................................3

(三)、蓟县农村宗教和农民信众的现状....................................................4

(四)、当地的农村宗教信仰的特征:........................................................6

(五)、农民宗教文化心态............................................................................9

(六)、宗教在农村兴盛的原因..................................................................10

五、建议和对策...................................................................................................11

(一)、深入实际,切实关心保障广大农民利益......................................12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12

(三)、对传道人进行正规的培训..............................................................12

(四)、加强对农村宗教教信仰监管,推动宗教教健康发展..................12

六、实践总结.......................................................................................................13

七、参考文献.......................................................................................................14

一、摘要

当前在部分农村地区,宗教发展迅速,农民信徒数量众多,已成为不可忽视的一种现象,宗教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和农村的经济、社会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宗教信仰问题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本文拟通过对处于城市化边缘的蓟县地区几个乡镇村民宗教信仰的调查,对新时期农村宗教信仰的现状进行深入了解与探究,分析该县村民的宗教信仰的产生原因和存在特征,具体分析宗教活动兴盛的原因,进而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信息参考和建设性建议。关键词:蓟县;农村;宗教信仰;调查研究

二、选址背景

蓟县位于天津市最北部,地处京、津、唐、承四市之腹心,全县总面积1590平方公里,下辖26个乡镇。2012年底全县户籍人口达到8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9.2万人,非农业人口15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42.9万人,女性41.3万人。此次调查研究选择天津市蓟县,主要原因是蓟县的宗教种类繁多,具有代表性,如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及各种民间宗教信仰,近年来也出现了少数邪教。其中一些村庄人口众多,人口迁徙情况多,而且民族复杂,所以会出现宗教信仰较其他地区复杂的现象,包括合法的和非法的宗教。而且蓟县地区相对封闭和落后,民众对宗教的认识度和辨别度普遍不够。因此具有代表性,适合作为实践地。

三、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和参与观察法。调查对象80%左右为农民,与课题农村宗教信仰相吻合。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但经过队员的解释与帮助,均能顺利完成问卷的填写。

共计发放问卷110份,回收有效问卷89份,回收有效率为80.9%。问卷发放的地区为罗庄子镇、五百户镇、西龙虎峪镇和东龙虎峪镇,样本覆盖蓟县二十多个村庄,尽量减少地方差异。其中调查样本的性别比例分别是男性占51.7%,女性占48.3%,男女差异小。年龄分布从15—90岁不等,随机发放问卷。最后我们对问卷回收整理,根据填问卷人的性别、年龄分类,做出相应的图表。

受访人包括信仰和不信仰宗教的普通农民、佛寺和教堂的管理人员、基督教神职人员、寺院里的出家人等。我们用心设计采访问题,详实记录访谈内容,探寻受访者内心的真实心声。被访者高度配合,访谈结果令人满意。此次调研共进行了9次访谈,每次历时 10—40分钟。

调研过程中,我们参与了基督徒的家庭式聚会并观察到24人中有女性21人、男性3人,并且年龄主要集中在50到80岁,参加人员中老年妇女最多。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蓟县农民对宗教的认知度

1、农民对宗教与邪教的认识

问卷数据显示,多数村民对宗教的概念还是能正确的理解,但也存在一部分村民认为宗教就是迷信,只有少部分人对宗教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由于农民整体的文化素质不高,造成农村社会总体上识别能力的欠缺,大众虽然对基本的宗教和邪教有一定的了解,70%的人知道宗教和邪教有本质的区别,但是他们对邪教的辨别能力却较差。数据统计显示,高达77.19%的受访者对邪教没有明显的辨别能力图1 或意识模糊。他们在遇到邪教组织宣传时不能正确地将邪教辨别出来,这就为非法邪教组织蒙骗群众,从事非法活动提供了便利。

图2

2、农民对宗教与法律的认识

农民本身的文化素养不高,因此很难对宗教的教义形成正确的理解,对自己的宗教行为也缺乏法律层面的认识,从调研结果来看,甚至有些村民觉得可以为了自己的宗教信仰违反法律。因此,在农村需要普及宗教和邪教的知识,广泛地开展普法活动,使法制观念深入人心,使村民们提高警惕,免受非法宗教组织的蛊惑。宗教无国界,文化不分地域。通过加强农村和城市宗教人士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以一种更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使农村信众对所信仰图3 的宗教以及我国当前实行的宗教政策有更深刻的认识。

3、农民对宗教与农村发展关系的认识

宗教对于农村发展有利有弊,一方面,宗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教人向善,与人和睦相处,如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在西龙虎峪镇参加了一次教会活动,他们唱圣歌,讲圣经,丰富了农村人民的生活,同时也使一部分不识字的人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并且他们会通过讲解的方法帮助信众化解生活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另一方面,宗教信仰的发展不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容易使人们把精神寄托在虚无缥缈的神身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人们积极面对社会现实,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影响经济发展,就信教村民自身而言,他们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缺乏足够的分析判断能力,对正常的宗教与邪教以及迷信的界限较难认清,这就给邪教、封建迷信等非法宗教势力提供了可乘之机。

(二)、蓟县宗教管理情况

1、宗教管理现状

由于农村经济、文化水平长期落后,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只有部分老弱妇孺留守在农村,这就造成了农村信教群众的人员构成呈现出老年人口多、女性人口多、身患疾病的教徒多、文盲半文盲人口多的“四多”特点。农村教会的传教人员也有许多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7.78%的村民认为宗教管理到位,接近七成的村民认为管理不到位或者是不知道宗教管理情况,并且从传教情况来看,近20%的村民表示经常有人来传教,一半的村民表示偶尔有人来传教,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传教人员不仅只有天主教等正规宗教,还有蒙头会之类的邪教,宣扬末日理论,有些教派甚至教唆村民在生病的时候不要吃药,告诉他们只要拜神就能好,长此以往,有的教徒就会养成消极的处世态度,忽视科学,否认个人努力,而把希望完全寄托于神的赐福。例如王庄子村就有一个农民已经瘫痪在床,但还是不肯吃药,只是每天拜神。

图4

2、宗教管理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方面,这种情况说明地区宗教管理还需加强,科学普及工作还需推广,帮助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宗教观,要引导宗教活动在宪法、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提高传教者的素质。另一方面,这种问题的发生和农村经济发展也密切相关。由于村子没有经济实力,不能给村民带来实际利益,也缺乏带领村民走向小康的能力,村子对村民缺乏吸引力,我们在做问卷时就听一个老奶奶说,生病了没钱治,医院又不会给白看,只能拜拜神了。因此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政府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农民有困难找政府,而不是有困难首先想到找宗教组织。

(三)、蓟县农村宗教和农民信众的现状

1、宗教场所的重建新建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天津蓟县许多宗教场所被毁,只保留了部分寺庙。大量 的寺庙都在战争中夷为平地,例如盘山以前有72座寺庙,现在只剩下5座,包括天成寺、万佛寺、云罩寺、万松寺、上方寺。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蓟县的农村地区重建和新建了许多宗教场所,主要是天主教堂,例如城关镇的白马泉村教堂、洇溜镇的敦庄子教堂、下仓镇少林口教堂、上仓镇梁庄子教堂等等,都是由教友捐钱出力修建的。另外,在没有教堂的村子里,会有家庭式教会,比如西龙虎峪龙前村基督教会。这些农村宗教场所的存在,为信教农民提供了聚集地和活动场所,宗教文化以此为中心向周围传播。

2、神职人员走向农村

近些年来,一些宗教教职人员开始走向农村,在农村地区传教。佛教寺庙的教职人员的来源和素质不一,但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佛教在农村有着较深的基础。天主教和基督教的教职人员由本地人和附近县区的人担任,有时在不同县区轮换。这些教职人员文化程度较高,有些当过老师,他们深入农村,广收信徒,讲经说法做法事,加速了宗教在农村的传播。

个案:我们在参加西龙虎峪镇龙前村家庭式宗教聚会的过程中,采访了一位讲解圣经的神职人员。她来自附近的一所教堂,信仰基督教已有17年之久。她以前是一名教师。随着她逐渐成为了一名基督徒,为了自己的信仰,她放弃了自己的职业,成为了一名神职人员。在这过去的十几年里,她奔波于周边的各个乡镇,为当地的信徒讲解圣经。

3、各类宗教发展有快有慢

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在蓟县农村地区的发展速度,呈现出有快有慢的特征。由于蓟县的道教教职人员严重缺乏,很多道教场历史上划归文物部门而难以索还,道教文化又崇尚退隐和避世等原因,道教在蓟县的发展最为缓慢;由于佛教历史上存在久远,来自盘山等地的僧侣向各地扩散,佛教文化具有普渡众生的开放性,又有简便易行的修持方法,发展速度比较快;天主教主要通过亲情血缘关系传播,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基督教的发展速度最快,这与教职人员和信徒善于走村入户进行宣传等有关。

4、信众群体的构成

第一、从性别情况看,基督徒中女性所占比重明显偏大,我们在西龙虎峪镇参加的家庭式教会的聚会中,总人数为24人,其中女性就有21人,比例高达87.5%;

第二,从年龄状况看,基督徒的平均年龄明显偏大,其中,在我们参加的基督教聚会中,60岁以上的基督徒人数比重高达67%,而佛教徒的年龄普遍偏低;

第三、从经济状况看,基督徒经济状况比其他群体明显要糟糕。我们在与蓟县罗庄子镇的村民做口头访谈中得知,当地信仰基督教的农民大部分家里经济条件较差,而他们信仰基督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基督能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而佛教徒与未信教农民经济状况则比较好;

第四、从受教育程度上看,虽然我国已经逐步做到了“高标准、高质量”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前农村人民受教育情况也得到好转,但是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农村教育机制还不完善,教育机会不平衡不均等的情况还大量存在,如蓟县信众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一般在中小学水平及以下,我们所调查的对象甚至有些不识字。

5、信众结构向多元化发展

由于近年来宗教场所如寺庙、基督教会、天主教堂的修复重建,信众人数不断增加,并且向年轻群体发展。在我们的调查走访过程中,发现许多年轻人投入到宗教中来,如蓟县盘山天成寺的“大持”师傅仅30岁、城关镇白马泉村天主教堂的大学生信徒等,年轻人的加入为宗教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天主教的家庭教育,对于年轻人及其后代的影响较大,父母的信教会对孩子有较强的影响。各类信教人的信仰程度和对宗教的认知程度深浅不一,但大多数认知较浅,而且信教大多抱着较强的功利态度,74%的人祈求神灵赐福、保佑平安、祛病消灾。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比较虔诚的农民宗教信众,文化程度较低、农村妇女、年龄大的所占比例较多。

6、信仰人群组织松散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许多村民是教徒,但是他们所信仰的宗教组织并没有严格的管理条例,对教徒的要求也很不明确。村民参与民间信仰活动比较随意,参与者有一定的组织性,但组织观念及程度不高,组织意识淡薄,信仰人群比较松散,仅有部分村民能说得出一些要求和管理条例。

(四)、当地的农村宗教信仰的特征:

1、民众信仰呈多元化趋势

据调查,蓟县的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广泛存在的民间信仰。此外,大部分乡镇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邪教组织。与过去不同的是,新时期农村各类宗教快速发展,尤其以基督教为最,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

图5

2、宗教信仰的功利性。

不论是对佛教的信仰还是对基督宗教的信仰,大多数信仰者都带着较强的功利性。在我们的问卷统计中,高达36%的农民信仰宗教的原因是为了保平安,还有6%的人寄托于宗教治病与改变命运。在我们接触过的信徒中,不少人都是在自己或家人患病的情况下开始信教的,其信教动机非常明显,主要是想通过信奉神明而达到祛病的目的。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他(她)们信教之前,一般都有长期求医的经历,在求医无果后才将自己的最后一丝希望寄托于神明。

也许与较强的功利性有关,不少信徒的信仰对象经常会发生变化。比如,有前佛教信徒在受到某件事情触动后,又改信基督宗教或其他宗教了;也有先前信奉基督宗教后改信佛教的。这些信徒并不一定也不需要对教会宗旨有着深刻理解,有些甚至对所当前农村宗教信仰带有较强的功利性色彩,再加上边缘化等特征,这决定了宗教信仰对农民的影响总体而言是很有限的。要信奉的宗教基本教义都不甚了

图6

了,便在邻居或朋友的劝说下加入该教了。

个案:李某,女,现年57岁,是蓟县五百户镇大丰沟村的农民。她是一位三赎基督教的信徒,她已经信教12年了,最初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才知道的。她的儿子小时候由于生病被同学嫌弃,渐渐逃学并最终退学,她的身体也常年不好,丈夫一个人在外打拼也不够家里人打针吃药。刚开始她抱着有病乱投医的心态也信过佛,也烧过香,也练过气功,但都没感到有作用。亲戚向她介绍三赎基督,她信仰后感觉到得到了好处,家里的情况也有好转,虽然也有打针吃药,但已经很少了,家人的免疫力也提高了。现在她家五口人都信奉三赎基督,每当家里有事就会祷告,平时附近的人也会聚在一起讨论祷告的情况和病情等等。她们觉得很好,也会向亲戚朋友介绍,希望更多的人得到平安。

3、群众宗教信仰的脆弱性

由于农村宗教信仰功利信的原因,大多数信徒的信仰立场是比较脆弱的,他们信奉某种宗教,很多是为了寻找某种途径解决现实生活中无法改变的困境,当他们发现某种宗教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时,就会转而信仰其他宗教或者干脆放弃宗教信仰。同时由于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虽然我国已经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但短期内并没有改变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实际状况。一部分农民依然认识能力不强,容易出现心理困惑,对于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他们不能获得科学的解决办法,这样他们往往将精神寄托于神灵,祈求神的帮助,但这有时候并不能解决问题,也就是他们的信仰变得脆弱。

4、农村宗教信仰由边缘化向大众化过度。

通过对西龙虎峪镇龙前村家庭式教会聚会的神职人员和城关镇白马泉村天主教堂信徒的采访,以及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了解到现在的农村宗教,特别是天主教,其信仰逐渐由边缘化向大众化过度。具体而言,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从主体构成上看,虽然佛教和基督宗教的信徒还是以老年人和妇女居多,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也相对比较差,总体上这部分农民在各自家庭及社会中处于边缘化。但是也逐渐形成了一些青年团体,他们之中不乏在校的青年学生,他们利用自己更高层次的文化水平为宗教团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从活动范围上看,其活动范围由村庄内部延伸到各个乡镇乃至市区,除了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外,大部分信徒都会在宗教的节日期间(如基督教的圣诞节、复活节),前往各县市区的宗教场所(如寺庙、教堂)参加宗教活动;

第三、从社会心理的上看,大多数农民对于宗教信仰,还是能持有理解的心态。由图六可知,当地有63.04%的人对身边的宗教信仰者表示理解。表示不理解和鄙视的人数分别占到27.59%和9.20%。由此可见,大多数人对宗教信仰持有接纳的心态。

图7

5、宗教信仰极易出现异化

农民的宗教信仰由于具有较强的功利性,加上文化水平不高,容易异化。他们对宗教与邪教的辨别能力较差,容易把正统宗教(特指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天主教五大正统宗教)与民间宗教,甚至邪教混同。很容易导致有些人打着宗教旗号来愚弄乡民。

(五)、农民宗教文化心态

1、信则灵验的接受心态

在这几天所到的农村中,我们对一些信徒进行了访谈,他们往往会在日常的生活中通过审视自己的行为言行来判定自己是否对神灵虔诚、是否对神灵做过足够的功,以次来断定自己是否会得到神灵的佑护、是否能够得到神灵所降的福祉。如果神灵并没给予福祉,他们便会增强虔诚,做出忏悔,增加奉献。在他们之中也有虔诚度深浅之分,但总归都会相信神的存在,都会为神做功,从而祈求神灵保佑、降幅。心诚则灵,信则灵,这是宗教信徒持有的一种重要文化心态。

2、亲爱和谐的交往心态

在村里,我们通过调查,了解到不管是在宗教重要节日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信徒们都会怀着一颗善良有爱之心,行善良有爱之事,遇到有困难的人会尽自己的力量给予帮扶,给予他们精神与物质上的支持鼓励,以此来为神灵做工、传福祉,来表达自己对神灵的虔诚、仰慕、敬畏之意;除此之外,他们都怀有一颗向

往和谐的心灵生活,不仅仅与人们为善,更与自然、其他生物为善,积极融入社会,平等对待自然。宗教所教导人们的人性精华便是友爱与和谐。下面便是一个关于信教徒和谐待人的例子:

个案:在调查的第三天下午,我们参加了西龙虎峪龙前村的一个基督教聚会,刚一走进门,我们受到就受到了,他们给我们参加聚会的基督徒热情接待。他们邀请我们一起读圣经、唱赞美诗,有不懂的他们会耐心地为我们讲解;他们还还为欢迎我们的到来专门选唱了一首赞美诗。聚会结束后他们还请我们吃水果,并很真挚的接受我们的采访;在聚会将近结束的时候,大家还一起互相祝福、祈愿。等我们离开时,已经是下午五点多,由于担心我们赶不上回去的车,参加聚会的一位信徒专门开车把我们送回住处。

3、倾诉苦难的调节心态

在当前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中,农民无疑属于弱势群体。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经济上取得了飞跃的增长,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综合实力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对于农村来说,当然也包括蓟县农村,在经济的迅速发展背后,他们面临的往往是较大的收入差距、沉重的社会压力。我所调查的农民,家庭经济水平基本上都在中下等。经济的增长,导致了社会竞争的加强,农村的人们会遇到更多的挑战、更大的困难,心灵上会承受更大的压力,面对这样的境况,他们们往往会诉诸神灵和宗教组织成员,以求得到某些帮助和支持,得到心灵的抚慰和缓释。

4、幸福平安的祈愿心态

在我们所调查的农民信众的思想观念中,幸福、平安、快乐是相同的和至上的,在信仰宗教原因的统计中,有36%的人是为了保平安。而对于幸福具体在哪里、要去何处寻求,就我们所了接触的信徒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理解。有人认为幸福在来生或天堂,有些认为幸福在此世和今生。而至于幸福的获得,例如庄稼收成的好坏、生意收入的多少、身体状况的好坏、婚姻生育的结果等,他们也会经常祈福于主或神的恩赐与福佑,一般在获得神灵的保佑后,他们会向神灵进献还愿来表示对神灵的感谢。

(六)、宗教在农村兴盛的原因

1、历史原因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古老而又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人类社会最

早出现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宗教在农村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传统宗教发展演变的必然。宗教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与人类历史的发展不可分割,而且在人类与自然界抗争中满足精神寄托之需。在生产力迅速增长,科技飞速进步、人类整体的文化素质普遍得到提高的同时,宗教也呈多样化发展,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在一些地方颇有升温之势。究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宗教问题存在的根源远未消除,人类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宗教问题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土壤【1】。

2、农村物质或精神的贫困

当代中国农村宗教存在发展的根源已经不是阶级压迫和无知,宗教组织快速发展背后是农村生产力不发达所导致的农村贫困和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严重缺失与不足。在我们所调查与访问的信徒中,有70%左右信仰宗教的农民家庭经济水平处于中下等,甚至更低。由于物质贫困,必然带来生活、医疗、生产、教育、养老等诸多困难,而现实困难的存在又造成精神上的苦闷、失望、厌世等消极心理的产生。在农村社会保障尚未普及且保障力度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大多贫困农民加入宗教组织,通过宗教组织的慈善救助活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遇到的困难。部分富裕农民加入宗教组织,显然不是出于获取宗教组织物质帮助的考虑,更多的是精神需要的考量。中国的农村社会基本上还是一个熟人社会、血缘社会,随着农村贫富分化的加大,市场经济的交往规则正日益取代熟人规则和血缘规则,相对富裕的农民与相对贫困的农民间因行为规范的差别正在发生分化和对立,富裕农民在没有离乡离土的环境里不得不与当地村民保持社会联系,在不便通过经济形式保持联系的情况下,通过宗教组织这一共有平台加强彼此间的联系和沟通,避免被孤立、异化,便成为一个可行的选择。而这种联系主要通过捐赠来进行,借助于捐赠,较富裕的农民信徒会在宗教组织中赢得尊敬、声望、荣耀以及社会安全感。富裕农民加入宗教组织主观上是为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客观上却是对农村社会保障需求的一种回应。

3、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农村文化建设相对落后,农民农闲文化生活缺乏。一方面延续几千年的传统的价值观、思想体系继续存在,继续支配或者在潜意识中影响着农民的生活和行为;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虽然农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精神方面的文化生活和娱乐活动依然很缺乏,很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在我们走访的各个农村,几乎没有任何娱乐设施,农闲时村民娱乐生活严重匮乏,只能靠打麻将、闲聊来摆脱精神上的空虚、寂寞,为乡村地区宗教传播提供了宗教宣扬和发展信众的文化基础。

五、建议和对策

(一)、深入实际,切实关心保障广大农民利益

新时期的农民尽管已解决温饱问题,但仍不时受到其它问题的困扰。例如农民看病难、农村医疗条件差,以及其它天灾人祸,都驱使农民将希望寄托在神灵的保佑上,包括邪教在内的各类信仰,我们所调查信徒的信教原因为功利性质占45%。这就要求政府工作人员深入实际,走到广大农民中间,全面了解农村的问题,关心农民的疾苦,重视各项农村社会保障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同时对原有的敬老院、五保户制度应加以完善,有条件的地方应大力推行养老保险制度等,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为广大农民尤其是困难农户解决后顾之忧。只有切实关心保障广大农民利益,新时期农村的各类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农民的精神压力才能得到缓解,精神生活才会健康充实。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农民的信教,除了物质生活上的贫困,还要归因于他们精神上的贫困。农村的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农民的文化生活单调枯燥,致使他们愿意到宗教场所去寻求精神上的愉悦。为使这种状况有所改变,我们应该搞好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以改变农民的精神面貌。应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构建覆盖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层文化工作的管理者要经常深入群众,了解当地农民的文化需求,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欣赏习惯、审美心理去开展丰富多彩,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以激发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因精神生活贫乏而盲目信教的状况【3】。

(三)、对传道人进行正规的培训

农村宗教,尤其是基督教组织发展中最大的隐患在于传道人素质稂莠不齐和专职教牧人员的缺乏,曲解教义,带来社会隐患。在于传道人对基督教教义的误读,这种误读对宗教自身和社会发展都危害巨大,且错误的信仰一旦形成,极难改变。所以,对宗教的引导和规范首先要对传道人进行统一正规培训,从源头上控制基督教的纯正。从长远来看,要培养合格的专职神职,让宗教通过神职人员自己处理包括信仰传播问题在内的宗教事务。这样做相当于增强了宗教自身的免疫能力,使得宗教能更健康地发展,同时减轻政府工作,也能减少由政府组织的过多介入而产生的政教冲突。

(四)、加强对农村宗教教信仰监管,推动宗教教健康发展

要在乡(镇)、村设立专门宗教管理机制。基督教信徒分布在广阔的农村,仅依靠市、县级宗教部门监管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应该在乡(镇)、村成立专门的宗教工作小组,并确定一位宗教信息员,以此加强与广大信徒的联系与沟通,信息员要多留心,多观察,及时了解掌握村民信教情况、村里宗教活动情况、是否有邪教活动等,并及时反映给宗教工作小组。上级政府相关部门也需加大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监督检查,通过上下联动,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展开工作,确保农村宗教健康发展【4】。

六、总结

纵观此次调研活动,通过与各种年龄、不同职业的人的接触与交流,我们以蓟县为视角,得出以下结论:

(一)、整体来说,农村人民对宗教的概念有基本的认识,并能正确理解宗教与法律的关系,对宗教的利弊有大致的了解,但由于教育水平的限制,许多人并不能正确区分正邪教派,一方面体现在一些农民误入邪教,另一方面体现在一些农民一味地排斥大多数宗教,认为其都是有害的。

(二)、农村的宗教管理还不是很到位,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宗教管理体系,普及科学知识,使农村人民树立正确的宗教观,提高传教者的素质,引导宗教活动在宪法、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同时农村还需大力发展经济,为宗教管理提供资金保障,为人民的生活提供基础保障,真正做到有事找政府,而不是有事去求神灵。

(三)、近20年来随着许多宗教场所的重建新建和一些教职人员走向农村,农村教徒人数有了大幅度增长,信众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较集中,而在地域、文化、政策等方面的影响下,各宗教的发展速度有快有慢,不同宗教教徒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也在向不同的状态发展。

(四)、农村宗教信仰具有多元化、功利性、群体性、由边缘化向大众化过渡、易受亲友影响、极易出现异化的特点。在农村,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以及一些民间教派共同生存;大多数信仰宗教的人是带着某种需求去信仰宗教,不少信徒也因此经常会改变信仰对象;信众多为中老年妇女、家庭条件较差、信仰立场较脆弱;信众年龄结构正在变大,活动范围在变广,被理解度越来越高;常出现整个家庭都信仰同一种宗教的情况;由于农村信仰的功利性加上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民众易被带入邪教。

(五)、农民对待宗教文化一般都持有信则灵验的接受心态、亲爱和谐的交往心态、倾诉苦难的调节心态、幸福平安的祈愿心态等。

(六)、农村宗教产生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新时期民众精神压力的增加等。

七、参考文献

【1】赵秀丽.农村宗教信仰现状及成因分析.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2】裴馈、王利娟.中国农民信仰基督教的原因.经济视角,2011(3).【3】宋成斌、王志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宗教问题.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0).【4】陈朝晖.影响与对策:农村宗教信仰与社会稳定研究.农业经济,2013(2).

第二篇:客源国市场调查报告——以美国为例

美国旅游市场开发报告

一、简介

二、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开发条件

三、美国旅游市场开发现状分析

四、针对美国客源市场的开发对策

五、报告总结

报告人:王步良 班级:110123 学号:07

一、简介

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需求,旅游所带来的好处是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轻视的。中国旅游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比较快,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在入境旅游发展历程中,中国的主要客源国为韩国、日本、美国等。但一直以来,美国一直是中国不可或缺的客源国且来华旅游人数呈逐年上涨的趋势。本文就中国从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开发条件、美国旅游市场开发现状分析这两方面分析美国的客源市场。通过系统分析美国的说旅游市场状况并发掘其潜力对从而提出更具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开发策略。

二、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开发条件 入境游是一个国家旅游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旅游强国建设的重要指标。我国的入境旅游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如果市场减速能够引起业界足够的重视和警觉,我们能从近忧看到远虑,由危机感生出紧迫感,找出症结所在,就可望从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开始新一轮的发展,开始从世界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新里程。过去30年间,我国入境市场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

(1)外国人的比重增大

(2)散客的比重增大

(3)再访客的比重增大

(4)观光客的比重减少 我国的资源特质决定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文化观光产品仍然会占据较大的比重。但观光的模式需要改变我国入境旅游急需改变产品结构,个性化产品,多元化组合。国际游客个性化倾向要求我们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量身定制地开发个性化产品。缺乏国际理念、国家水准的度假产品,难以吸引占国际市场半壁江山的度假客。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体验性产品,难以吸引国际市场引领潮流的经历型旅游者和游学者。缺乏给游客足够自由度的产品,难以吸引国际市场占主流的散客、阖家同乐、祖孙旅游者。缺乏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项目,难以吸引日益增长的商务度假游客。为此,需要更深刻地了解并理解国际游客的度假观,真实体验的理念,自由自主的要求。

三、美国旅游市场开发现状分析

美国是世界旅游大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业是美国最大的服务行业。由于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所以美国人十分酷爱旅游,而且美国政府也十分主动旅游业的发展。早在20世纪70年代,联邦政府就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和扶持旅游业发展。同时美国也是世界旅游市场中最大的客源输出国,出境旅游人数次居世界第一。每年约有2/3的出境游客选择毗邻的加拿大和墨西哥,其次是欧洲、加勒比海地区和远东地区。据2012年中国旅游局统计,美国又是中国除韩国和日本之后的最大客源输出国。2012年到中国旅游总人数达211.81万人。其次美国拥有高度发达的现在市场经济,其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额均居世纪首位。近年来,美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过去十年GDP平均增长率为2.8%,2012年,美国GDP二次估算值为150944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3.9%,实际增长1.7%,增量5689亿美元,人均48373美元。最后美国旅游业起步早,发展快,带薪休假、各种节假日分配合理,是美国人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可以用为旅游。

四、针对美国客源市场的开发对策

1、广告策略

广告宣传是促销旅游目的地非常有效的手段。根据各个时期不同的时事热点,借助全球关注的亮点,利用主流媒体,不失时机的推出与之相关的广告和报道,持续宣传促销,让更多的美国人了解中国,形成中国热,达到促销中国旅游目的地的作用。特别是进2005年结合奥运主题在《今日美国报》周五旅游版连续四个月刊登彩色半版中国旅游及奥运广告,每期的发行量达到260万份。

2、与美国大型旅行商建立密切良好的合作关系

(1)积极走出去,想美国旅行商推销中国旅游产品。通过

旅游推荐会、说明会的方式接触业界;

(2)配合每年一次的中国国际交易会,邀请美国旅行商前

来中国了解和洽谈考察;

(3)鼓励目前尚未介入中国业务的旅行商开展中国业务。

3、请美国记者来华实地考察,数理中国正面良好形象,推

动旅游发展

(1)通过记者作为第三方的客观角度鼓励他们对中国进行

客观真实的报道。消除美国舆论对中国负面宣传的校

级影响,促进美国公众对中国的真正了解

(2)通过邀请媒体记者、电视台以及电视台的主要栏目,加强在主流媒体上对美国公众的宣传促销。介绍中国

悠久的的历史文化、魅力的自然风光等,使更多人熟

悉了解中国旅游,在美国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中国旅游

形象

4、利用网络优势。直观形象地推荐中国的旅游景点和旅游

线路

建立体现中国旅游目的地特色、文化的英文网站,向国旅游者展示。详细地接撒红牌中国旅游目的地的各个、方面信息,是了保佑着了解、认识、产生兴趣、偏好一直购买。

五、报告总结

美国作为世界上政治、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对旅游业十分重视。而美国人民对外出旅游也有很大的欲望,其公民的可自由支配收入较高和有许多的闲暇时间。中国旅行社应抓住中美两国相互合作、贸易往来频繁的大好时机并适时利用,注意市场细分,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旅游模式,大力开发美国旅游市场。

第三篇:当前农村消防工作浅析以某县为例

【摘要】本文结合镇雄县实际情况,分析讨论了消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四点对策。

【关键词】农村消防工作成因对策

镇雄县隶属于云南省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云贵川三省结合部,隶属云南省昭通市。地跨东经104°18′至105°19′,北纬27°17′至27°50′。东以赤水河为界与四川叙永相邻,南连贵州毕节、赫章,西毗彝良,北抵威信。县境从东至西99公里,从南到北54公里,总面积3696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街道)254个村(社区)5283个村(居)民小组,有彝、苗、白、回等17个少数民族,人口16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43万,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5%。2018年,镇雄县全县农村火灾18起,占全年总火灾起数的46%,再加上农村火灾漏报现象实际情况可能更为严峻。镇雄县农村火灾频发是由其特殊的生产生活习惯、居住条件以及地理环境等因素决定的。日益严峻的农村火灾形势与老百姓不断增强的消防安全需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此,抓好农村消防工作事关百姓生命财产和农村稳定,迫切需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一、农村火灾成因

(一)农村消防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多教农村基层组织领导往往只注重本村经济的发展,缺乏对消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注重消防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更不去制定什么合理的消防规划,难以适应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衣村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农村防火、灭火需要。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消防水源匮乏的观象十分严重,遇上火灾,消防车到达现场后,在给消防车加水时,常常无水可取或者有水取不着,延误了灭火时机。由于近年来道路改、扩建,造成道路标识等严重缺失,给消防出警迅速找到起火地点带来一定的困难,三是虽然近几年实施“村村通”工程,某些村的交通状况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大多数村庄的水泥柏油路往往只能通到村头,村庄入口处多设里有防止大车进入的石墩等障碍物;

村内主要道路达不到4米的消防车道宽度;

同时还存在严重的乱堆、乱放、挤占消防车通道的观象,导致消防车到达后,不能直接顺利地到达火灾第一现场,给救援行动带来极大的不便。

(二)农村发生火灾的因素増多。目前,导致农村发生火灾的因素主要有:一是农村大型机械设备和摩托车、电动车、汽车等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地被使用,用油、用电增加,因私存油料、给电池充电和对机械使用、操作不当引发的火灾事故频频出现;

二是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磁炉、冰箱、空调、太阳能热水器等大功率家用电器的使用相当普遍,而农村原有的供电负荷安全等级不高,线路铺设不规范,从而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是对于柴草的堆放没有形成细致的规定,屋前屋后堆放柴草、防火间距不够的现象非常多,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十分严重;

四是在冬季取暖季节,农村房屋因通风排烟不畅通,取暖炉、电热炉周围可燃物引起的火灾发生频繁,村民缺乏防火常识,对房屋通风排烟是否畅通,电热炉、电热毯是否老化不能及时检查和处理。五是过失引发的火灾事故增多。随着大量农民工外出,农村多是留守儿童和老人。这些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行动不便,往往因取火,用电不慎发生火灾,并且不能得到及时报警和扑救,常常导致小火酿成大火。

(三)农村灭火力量薄弱。县城距离一些村庄的路途较远,很多情况下依赖消防队灭火不切实际,可说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种情况决定了,要及时扑灭火灾,最大限度减少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农村灭火工作应主要立足于自防自救、但是我市农村的基层灭火力量非常薄弱,大部分村庄和家庭缺少必要的简易灭火工具。发生火灾时,只能用脸盘,水桶等原始工具灭火。此外,目前绝大多数村庄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灭火组织,发生火灾时,往往出现慌乱,人员组织无序的现象,不能有效地调动和发挥村民自身的力量。

(四)农村消防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管。根据我国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农村消防工作主要由派出所监督管理,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指导。然而,由于体制的制约,长期以来农村消防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管,失控漏管现象严重,许多农村甚至处于消防监管的真空。近几年开展的农村消防工作也主要由各地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深入农村开展,都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唱“独角戏”。但是,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由于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制约,使得深入开展农村消防工作显得力不从心,不能解决农村消防工作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

(五)农民消防安全意识淡漠、消防知识和技能匮乏。绝大多数农村火灾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由于农民群众受教育程度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加上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不到位,导致消防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安全用火用电用油用气常识,普遍存在乱倒炉灰,随意烧荒草,小孩玩火,迷信活动中烧香烧纸,乱接电器线路和保险丝等现象,甚至一些村民无视法律法规,报复性放火现象也很突出。

二、农村消防安全工作的几点对策

(一)要改善农村消防现在不太理想的状况,必须从根本上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安全各项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对于各级政府的责任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按照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农村消防的规划设计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各地要由政府领导各相关部门要大力开展消防知识宣传,让群众参与其中,要通过开展轰轰烈烈的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形成农村人人“关心消防、支持消防、知晓消防、服务消防”的良好氛围。

(二)基础设施和公安设施的建设和完善程度,是体现农村现代化、城镇总体功能和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标志。要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建立规章,落实群防群治措施充全发挥基层派出所和消防机构的作用。各责能部门要加强指导和监督,对严重违反《消防法》和有关防火条例的人和事进行严肃处理,并举一反三,扩大影响面。要依托乡镇政府、行政村、公安派出所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力量,组建义务消防队,每个村委会、村民小组确定一名日常消防安全捡查监督责任人员,负责日常的消防安全工作。消防机构在防火技能和初起火灾扑救等技术上要给予指导,定期、不定期对义务消防队员和消防责任人进行培训。同时要把农村治安联防和农村消防安全工作有机结合,形成农村群防群治工作态势。要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加速引导乡镇、个体私营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减少“三合一”企业,保障农村消防安全。同时,要不断完善各乡镇的消防组织建设,不断建立各类乡镇专职(义务)消防队和农村义务消防队组织,配备必要的器材、装备,以扑救初起火灾。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把农村消防安全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三)“网格化”管理建设,强化自查、互查。加强和推进农村消防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要紧紧围绕农民的安全需求来推进新农村消防建设。通过建立三级网格,落实“领导定点,全员定责,监管定位,排查定量,培训定期、信息定时”的要求,建立“层级明晰、条块结合、全面覆盖、机制健全”的网格化隐患排查模式,努力实现“四个百分之百”的目标,即网格化“十个一”工作标准落实率100%、社会单位排查率100%、火灾隐患整改率100%、宣传教育培训率100%。强化对派出所民警业务培训的基础上,适度拓宽派出所业务范围,大力改进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赋予基层派出所更多的消防监督管理职能,推动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向农村各私企业及村、组、户延伸,减少失控漏管。充分发挥政府在新农村消防建设上的统领作用,调动农民积极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不断推进。

(四)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开辟消防安全宣传专栏、专版,并印发制作防火宣传小册子到企业职工、农户和中小学生手中,扩大消防安全知识宣传面,延伸到基层的每个角落;

加强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纳入农民素质培训计划,定期派专人对各乡镇专兼职消防员和派出所专兼职消防民警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和教育,有效提升消防安全知识的普及和业务水平的提升。实际突出农村特色对广大农民群众开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富有实效的消防知识宣传教育。指导农民群众如何识别假冒伪劣的电器设备、如何正确安全地用火用电、在发生火灾时如何进行自救或第一时间控制火情,将损失降到最低,这些都应该列入政府的工作议程内。只有农民的认识提高了,消防意识增强了才能从源头上改善农村消防安全的不利现状。[3]

三、结论

农村防火工作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全,关系到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近年来我国农村火灾的频繁发生,证明农村防火工作任重而道远,消防部门必须秉承“为民掌权,为民执法,为民服务”的公安消防精神为宗旨,切实加大农村防火救灾工作的力度,同时也要努力提高乡镇,村基层领导,公安派出所工作人员的防火认识,充分调动广大村民的防火意识,增强村民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扑救火灾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预防和杜绝农村火灾事故频发的态势,还农村一个勤劳、和谐、稳定、祥和的生活环境。

《消防法》为农村消防工作的开展明确了方针指明了道路提供了方法各级人民政府特别是乡镇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各村民委员会以及农村广大群众应积极行动起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依靠法律、依靠科学降低农村火灾危险、减少农村火灾危害,整体提高农村防灾抗灾能力,构建平安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参考文献

【1】高卫东.《消防法》与农村消防工作[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28-31.【2】张添翼.浅析璧山县农村消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1(6)

【3】王宏斌.对加强农村消防工作的思考[j].武警学院学报,2010(5)

【4】杜峻涛.加强农村消防工作浅谈[j].山东消防,2009(11)

第四篇: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以湖南省为例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

(罗嘉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长沙)

摘要:党和国家,十分关注“三农”问题,积极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新时期信息行大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符合时代要求。湖南省作为农业大省和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迫切需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来促进农业现代化化的建设,为建设农业大省、农业强省注入生机。

本文以农村电子商务为研究主题,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分析了湖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面临问题,以及可能釆取的对策。指出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需要我们的政府、企业和农户个人不断的努力,本着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多样化、分层次的原则不断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关键词:湖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 选题背景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第二、第三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农业作为第一产业的地位一直都没有动摇过。然并不容乐观的是,“三农”问题仍十分突出,特别是中国加入参与国际竞争后,使得“三农”矛盾更为突出。我国“三农”问题不仅是现代化的基本问题,还关系到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共同富裕、科学发展等一系列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迫切需要依赖新的生产力,来促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来改变农业管理生产方式的不足,以达到帮助农民增收,焕发农业新活力的目标。中央政府连续年发布的中央号文件及年颁布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都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发展为切入点,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逐渐消除现存的“三农”问题。在“宽带中国工程”、“金农工程”、“数字农业”、“电脑农业”等一系列科技项目实施推动下,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基层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信息资源建设成效显著,然而制约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因素依然较多,如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基础薄弱、缺乏多样性;农业信息技术产品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农民整体信息素养偏低,总而言之,农村信息化是一个长期历史的过程,需不断探索、研究、分析和实践。

湖南省是传统农业大省,农业在经济发展中占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信息知识时代,利用信息化技术促进湖南省农业转型升级,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问题。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大创新推动力。年屮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屮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优化产业结构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电子商务等新型产业的发展。而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农村信息化农业商业方面的体现之一,它构建起一座联通农业生产和市场的桥梁,将小规模和大市场连接起来。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另外,农村电子商务的营销数据,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市场的供求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对市场变化不够敏感的农民带来弓导效果,同时也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2.1 研究意义

一般来说,电子商务是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湖南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农业经济相对落后。对于湖南来说,在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到底能为湖南的经济腾飞插上翅膀,湖南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仅有其必要性、紧迫性,而且还会产生出巨大的的经济效益。农村发展需要电子商务,湖南农业的腾飞更需要电子商务。构建具有湖南特色的新型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是落后粗放的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突破传统农业生产时空限制的需要、是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的需要、是创新交易方式和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的需要,为提高我省农业产业化水平、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农村电子商务概述

2.1 基本概念

电子商务,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它已经随着淘宝、京东、易趣等的发展和繁荣而深入民心。电子商务,是指以电子形式幵展的商务活动。具体来说,商品供应商、客户、管理者(政府、行业协会等)通过电子邮件、即时聊天工具交流,共享各种商务信息,并用电子工具管理和完成交易活动。狭义的电子商务,是指基于因特网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其特征是商务活动在因特网上以数字化电子方式完成。而广义上的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方式,在买卖双方不谋面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商务和贸易活动”。

农村电子商务是指利用因特网、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集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成体系的跨区域跨行业联合,构筑紧凑而有序的商业联合体,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为从事涉农领域的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在网上进行产品或服务的销售、购买和电子支付等业务交易的过程。我国是农业大国,推进电子商务向农村地区发展,已成为实现农业产业升级转型、助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2.2 基本模式

电子商务按参加的主体划分,可将之分为五种主要类型:

2.2.1 B2C(Business to costomer, 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就是企业通过网上商店实现商品零售和为消费者提供所需服务的商务活动。2.2.2 B2B(Business to Business,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是指米购商使用互联网与供应商进行商务谈判、电子合同签订和支付等环节,实现商务活动的过程。

2.2.3 C2C(Consumer to Consumer, 消费者与消费者之的电子商务)是第三方利用搭建的在线交易商务网站为各种消费杏提供买、卖信息发布与交易撮合,般来说,卖方可以主动提供商品上网拍卖,买方可以自由竞价。2.2.4 B2G(Business to Government, 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屯了商务)。它涵了政府与企业间的各项事务,包括政府采购、税收、商检、管理条例发布、法规政策颁布等。对企业而亩,政府既是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进行购买活动;乂是观符理者,对电子商务起扶持和规范作用。

2.2.5 O2O(Online to Offline, 线上到线下)即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了一起,让互联网线上揽客,线下服务,消费者线上蹄选服务,在线结算,达到规模效用。2.3 发展要素

在农村开展电子商务必须考虑其依托的地理、社会、人文环境,考虑产品的特殊性,目标人群的特殊性。综合分析,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有如下几个条件:(1)完善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前提。(2)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是扫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障碍的有效途径(3)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离不开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4)畅通的物流服务体系是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关键素之一。(5)健全支付体系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辅助条件。湖南省农村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

3.1 湖南农业现状

湖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有耕地378.7万公顷,农林牧渔业从业人数万人。湖南农业品种资源丰富。全省现有种子植物5000多种,占全国七分之一强,其中木本植物2380多种,国家列为一、二、三级重点保护的植物45种,占全国的九分之一。湖南素有“渔米之乡”的美誉,农产品品类十分丰富。粮食、油料、棉花、牲猪等主要农产品享誉全国。湖南还是有名的茶乡、桔乡、蚕乡、禽畜产品和水产品之乡。201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3100多万吨,棉花28.7万吨,油料203.6万吨,甘蔗166.8万吨,烤烟18.5万吨,蔬菜2996万吨,水果1003万吨,肉类720多万吨,水产品320.4万吨。粮食、棉花、油料、芒麻、茶叶、柑桔、生猪、淡水产品产量都处于全国前列。湖南畜牧、水产业发展迅速。猪肉、牛肉、羊肉、禽肉、禽蛋、蜂蜜及水产品产量持续增长。近年来,湖南农业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350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农产品的丰收给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支持。

3.2 湖南农村信息化现状

3.2.1 基础设施多元化。截至 2012 年 7 月,电信、移动通信、广播电视等网络实现村村通,其中100%乡(镇)和70%行政村通宽带;全省14个市州全部建立了“12396 科技服务指挥中心”,122 个县市区中 72个县市区设立了服务工作站,实现了全地域、全网络覆盖;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建立 5 万多个站点,覆盖全省 100%的乡镇、94.6%的行政村;“农信通”覆盖了100%的乡村,用户数超过300万;气象12121、农业 12316、卫生 12320 等涉农服务呼叫热线实现全覆盖;湖南 CA 中心建成后信息安全设施基本完全;天河一号为支撑的全国第三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落户长沙并运行。

3.2.2 信息资源和服务网络多样化。长株潭城市群实现了通信一体化;软件产业连续 7 年领先中部 6省,原创动漫全国领先,数字文化资源居全国前列;网上供销社、中南传媒、马王堆农产品信息网等在全国极具影响力;地理空间和自然资源基础库建设已经启动;“金”字工程完成阶段性建设任务,以“三库一网一平台”为核心的社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成效明显,应急指挥省级平台一期工程建设完成。

3.2.3 信息服务体系多角化。大学推广模式逐步发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不断深化,“七站八所”服务模式日趋多样,产业技术联盟逐步形成,大学生村官等人才队伍不断扩大;基本建成新农村商网、供销通、气象为农信息服务体系、减灾防灾信息体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业务实现全程计算机管理,新农保工作实现全程信息化,社保“一卡通”已经起步;横向连接各级党政部门,纵向覆盖省、市(州)、县(市、区)的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建设格局初步形成。而且,湖南列为全国唯一的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省,分别与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签署了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和“十大信息化工程”战略合作协议;长株潭作为唯一城市群被纳入国家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长沙市已成为国家广电总局NBG无线传输试点地区。

3.3 湖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利条件 3.3.1 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2015年10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部署加快发展农村电商,通过壮大新业态促消费惠民生;确定促进快递业发展的措施,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同时湖南省政府各级领导正积极地推进以政府上网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工程,并努力通过信息手段的应用实现管理经济和规范市场、加强公共管理、推动信息资源共享,为企业发展的信息化提供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及服务环境。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政府工作的重点,也给湖南省农业实施电子商务指明了方向。

3.3.2 面临难得的发展契机

近年来,中央政策不断向农业行业倾斜。各种惠农政策的实施,各种农业补贴,再加上农村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作物产量大幅提高,农村家庭的经济条件稳步得到改善,为湖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3.3.3 良好的农业发展态势

农业和农村工作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强势产业发展格局己经定型;农业产业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农民增收渠道越来越宽,农民收入增长方式有了根本性转变。3.3.4 农业外贸的前景看好

农业的比较优势是我国在世贸组织框架下,设计农业发展策略和对策的重要依据。农业的比较优势主要表现为价格优势,而价格优势又直接体现为成本优势和效率优势,也就是说,一国农业的生产效率越高、生产成本越低,则该国农产品的价格优势越强。从这一角度分析,湖南省粮食、大豆、水果、肉类等农产品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将湖南省特色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借农村电子商务助力将大有可为。3.3.5 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

湖南省围绕“农业信息为农民增收服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这个中心,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加强网络延伸,覆盖全省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己初步形成。目前全省绝大多数县(市、区)农业部门都成立了主持和推动农业信息工作的行政科室,13个市(州)建立了动态农业信息网站,58个县(市、区)建立了县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694个乡镇分别依托乡镇农技站、经管站、乡镇政府或财政所建立了乡镇信息服务站。通过实施“金农”工程和网络计算机示范项目,全省部分村、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农村经纪人、种养经营大户的信息服务网络也在不断完善,从事农村电子商务活动的基础己经基本夯实。

3.4 湖南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4.1 农民信息素养问题

电子商务对交易主体的要求较高,除了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还要求对市场营销、管理、物流、法律等知识有所涉及。传统农业中低下的生产力和粗放经营方式,不需要太高的文化水平,农民就能完成农业生产全过程;其次农村经济落后,农民负担过重,收入水平低,难以承担更高层的教育费用,客观上造成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不高,信息技能缺少。另一方面,农村教育水平落后,农村培训体系不健全,农民学习条件严重缺乏,致使农民信息化意识薄弱,信息素养偏低,对农业新产品新成果新信息新技术反应迟钝,接受消化能力不高。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交易模式,是对传统交易方式的变更,大多数农民害怕风险不愿尝试,有想法的也遭遇操作难问题,难以享受新方式变更带来的实惠和方便。3.4.2 农产品信息流通难问题

农产品信息流通难,网络涉农信息脱离农民实际需求,是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一大难题。当前,农民信息传播依赖于传统方式,最主要的两种方式,人际传播和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新闻动态、政策法规、通知公告等栏目内容成了几乎所有涉农网站的通用模块,内容重复,实用性不足,脱离农民真正的需求,不能解决当前农产品信息流通问题。3.4.3 物流配送难问题

农村幅员江阔、人口分散、交通相对落后,商品统一配送运输成本高、经营风险高。而农产品的价值在于其“鲜活性”,而鲜活农产品,保质期短,易腐烂,对农产品的流通加工、包装以及储运条件都提出了特殊的的要求,而且不同的农产品对物流相关设备和运输工具也有不同要求。过高的物流中间成本,成了农户和消费者在实施电子商务过程中的栏路虎。3.4.4 交易支付问题

一是农民信息素养偏低,大部分农民不知道如何利用手机办理银行业务,对电子交易的具体流程操作、支付结算功能及其便捷性认知不足,二是安全顾虑难以消除,移动支付中用户信息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的,其加密手段相对简单,通信内容容易被窃取或篡改,用户重要信息可能会被泄露,人们普遍存在安全性担忧三是加盟移动支付的商家还比较少,现有的商家也缺少针对农民的专业性服务,难以吸引用户,整个产业链还有待完善,总而言之,在目前环境的制约下,仅靠移动支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探索多种途径共同解决农民电子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

湖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4.1 加强农民电子商务培训

加强农民电子商务培训,提高农民信息素养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农民培训中,要积极树立典型,抓好示范带头作用。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交易方式,农民円常生活和交易习惯有较大的区别,消除农民对新方式的质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树立致富典范,好的典范如一面镜子,让农民看到先进技术和方式带来的实惠和效益,以此提高农民的培训兴趣。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渴求心人,是未来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他们基本具备实践操作条件,信息接收能力强,做好这部分人的培训,扶持他们幵展农村电子商务活动,让农民亲眼目睹电子商务带来的实在的效益,激励带动农民学习相关的电子商务知识,调动农民的学习积极性。4.2 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鼓励农产品走品牌化标准化之路。截至2013年底,全国农民作社数量达91.1万家,湖南省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4435个,全省累计有合作社成员173.2万人户,占全省总农户数的。农村合作社逐渐成为农产品销售主体,农村合作社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产品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销售的核心力量。合作社统一采购,需求量较大,可以在农资购买中占有主导地位,对于价格洽谈有一定的优势,同时,合作社统一采购,有利于控制农资来源,避免质量低劣、不合格的农产品流入农户,对于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有一定作用。在推广农产品标准和品牌之路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执行和推广力度远远大于单个农户,重点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对强化标准述设,引导农村进入电子商务时代,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有积极的意义。4.3 构建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体系

政府应该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在生猪、粮食、水产品、土特产等农产品聚集地带,重点建设一批集散能力强的产地批发市场,加强流转中心、农产品现代化仓储中心的建设,加快农产品运输设备的改造,积极发展直销配送,生鲜连锁超市等多种新型流通组织,鼓励第三方物流和冷链物流的发展;用供应链管理思想进行流通过程改造,农产品的特殊自然属性要求实行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中规模最大,协调能力最好的主体作为供应链的核心,以他们牵头组织农产品生产者产前的信息指导,产中技术培训,产后的流通、冷藏、运输、包装、等服务,整合各方物流资源,追求供应链管理的最大价值,实现用最低的成本在最短的时间为消费者提供安全高质的农产品;将物联网、移动通讯、信息、网络等技术引入农产品物流、中,改造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利用电子商务手段,实现农产品的直接交易,拓展农产品物流配送范園,在大型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设置信息采集中心,负责农产品价格、市场需求信息的采集,并通过统一的农产品价格信息采集发布系统对外发布,利用,实时定位等物联网技术实现物流全过程的实时跟踪,按照统一的标准监控管理,保证农产品生产流通中的安全性。

4.4 打造符合农村需求的电子商务平台

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与城市相比,虽然前还比较落后,但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就像块待挖掘的宝藏,吸引着很多商家的关注,但肝发农村市场成本高,见效慢,很多商家望而却步,“投资”不足成为了制约各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要想破解这一难题,政府应继续加大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支持,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到农村屯—商务建设屮来,鼓励多方投资运共同打造符合农村需求的屯子商务平台,通过平台汇聚农业龙头企业、通讯和电子商务运营商、高校、科研机构等相关单位的力量,依托平台探索一种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企业积极参与,多方共赢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

总结

在信息知识时代,农村电子商务逐渐成为农业发展新的突破口,对解决 “三农”问题、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升级转型、加快城镇化步伐起着积极意义。本文从湖南农业现状、农村信息化现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有利条件开始论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必要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湖南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一定自己的建议。本文缺少相应的统计数据作定量分析,缺少成功的案例分析,加上本人相关知识水平的欠缺,论文较大的缺陷性,望见谅。

参考文献:

[1] 国家农业部.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R].2011:6-7.[2] 湖南农村农业信息化“分区建设”路径探析.谭艺平.湖南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中国湖南 长沙 410001 [3]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研究.杜文宏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广西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刘 茜 广西大学计算机与电子工程学院 广西数字认证中心有限公司 [4]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综述 康春鹏 农业部信息中心,北京 100732 [5] 中国电子商务实践 关翔,秦琼等 清华大学出版社 [6]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构想经济纵横.王海龙,司爱丽

[7] 湖南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邓松林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

[8] 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研究.方 芳,黄 菁 湖南科技学院经管系 湖 南 永州 425199 [9] 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研究.骆巧巧.江西财经大学 南昌 [10] 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张喜才 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北京 101149

第五篇:以佛教为例分析宗教传播的有效性

以佛教为例分析宗教传播的有效性

撰稿人:董美馨

学号:32013030321

院系:经济学院

班级:贸易经济(2)班

论文摘要:佛教传播方式是佛教宣教理念的具体体现,在当代社会佛教传播方式的改变,其背后反映了佛教宣教理念的改变。本文将以栖霞寺读书会为范例,其产生及其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作为为宗教传播的具体事例,细致说明当代佛教传播方式的改变及其背后宣教理念的变化,并对这一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当代佛教、传播方式、传播途径、读书会

目录

1、关于栖霞寺读书会

2、读书会成为宗教传播桥梁的原因

人文原因

社会原因

3、传播方式以及途径改变促使读书会取得成功的原因

4、读书会现象给我们关于宗教传播有效性的启示

引言: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宗教文化传播已有很长的历史,从历史最初的传教到如今的网络传播,无疑是一个典型范例。佛教作为四大宗教之一,在中国的传播更是广泛。在今天,佛教的典籍已相当普及,只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都有条件接触到佛教的经典。佛教对人类的命运和前途的预测是建立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广大信徒对于自身命运和前途的发展具有无限信仰,而信仰以及理念对传播的作用显而易见。如今的传播途径更为丰富,网络为宗教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名人微博、博客等。

正文

一、关于栖霞寺读书会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郊,远离繁华的市区,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寺院。现在的栖霞寺作为一个旅游景点每天有不少的人进进出出,但多是以游玩为目的。然而从2008年3月份开始,寺院开始定期组织佛学读书会,邀请南京各校对佛学感兴趣的大学生到寺院去共同探讨佛学。

栖霞寺读书会对成员要求并不高,并没有设太多的限制条件,只要对佛学感兴趣都可以前来参加。寺院会给读书会的成员赠送部分书籍。当然,成员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进行阅读。在活动中成员可以就读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或获得的心得进行相互的交流。同时,每次活动寺院都会安排一位法师对读书会的成员进行一个简短的开示,之后成员可以就读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请求法师给与解答。

从2008年3月份开始,读书会每月举行一次,时间一般定在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周日。每期读书会的整体安排是上午交流讨论和法师开示、答疑,下午寺院会安排一些参观,让成员了解佛教的建筑和艺术,有时也会组织一些文艺表演。读书会从第一次时的40几个人,到第七次活动时已经增加到120多个人,可见读书会的影响是在不断扩大的。

二、读书会成为宗教传播桥梁的原因

(一)、人文及其他原因

根据笔者在读书会的几次参与观察及与活动组织者的交流沟通,笔者认为读书会能够作为宗教传播桥梁基于以下几条原因:

首先,栖霞寺住持长期以来对大学生中佛学爱好者比较关注,但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去组织这样的活动,一直没能把筹办读书会的想法付诸行动。后来有一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在栖霞寺出家,因为他刚从校园出来,对学生比较了解,希望通过读书会分享的模式更大化的传播佛教知识,得到寺内住持的同意,最终读书会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其次,栖霞寺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是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郊,紧挨着仙林大学城,这里聚集着南京师范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数十所高校,有近30万学生。而且这些学校距离栖霞寺都不是很远,学生去寺院比较方便。寺院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在时间安排上及活动的内容上都照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再者,在南京高校中有一定数量的对佛学感兴趣的大学生,这为读书会能够出现奠定了群众基础。南京地区乃至整个苏南地区都是受佛教影响深远地区,信教群众相对较多。基于笔者在第七次读书会时发放的问卷,从问卷反馈的信息发现成员中有16.9%是基于父母的影响接触佛教的,有14.6%是基于亲戚的影响,有2.2%是基于邻居的影响,基于同学影响的高达46.1%,可见大学生多是受自己身边的人影响而接触到佛教,从而对佛教感兴趣的。

(二)、社会原因

首先,国内学者的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对宗教的态度比较暧昧,对佛教也是一样,这给佛学读书会信息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如在上海市的大学生中,有53.29%的学生虽然不信仰宗教,但对宗教文化现象感兴趣;在四川调查的大学生中,有52%的学生认为很难说自己将来能否成为一个宗教信徒;

在广西调查的大学生中,有72.4%的学生对信教与否持一种宽容的态度,认为是个人的事情;在东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60.8%的学生认为宗教与科学并不对立,有54.9%的学生认为大学生信教纯属私事,对社会没有影响。从这些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大学生群体对宗教持宽容态度,在心理和行为上趋于认同。

再者,当前社会对宗教也比较包容,接触宗教时所承担的社会压力降低。笔者在对读书会进行调查中曾看到南京某高校出现过班级集体去参加读书会的情况,虽然这种现象不常见,但从一个侧面可反映出学生对佛教的接纳程度。最后,当代的大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和困惑,部分学生的压力和困惑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得到排解,那么宗教给了他们这样一个排遣的方式,这是部分学生接触宗教的原因。同时随着近些年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的在校人数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多,而学校相关的管理又无法在短期内提高,造成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疏忽,特别是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辅导方面,已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需要。在校生在面对学习和生活压力时需要自己处理这些压力。表四显示出68.2%的学生接纳佛教是出于心理的诉求,这表明前来参加读书会的学生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笔者认为这和在校大学生各方面压力增多且缺乏正常的排解渠道,同时学校的学生工作又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是有着因果关系的。那么处于焦虑中的学生到宗教中去寻找“静心”也就变为学生应对压力的一种方法。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2.2%的成员接纳佛教是“精神上缺乏依托,佛教可以在浮躁的社会中帮助人净心”。

在栖霞寺读书会活动中有一个互动环节,学生可以提自己的问题,然后寺院的法师给与解答。根据笔者的多次观察,学生所提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在读佛经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不懂的地方,二是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麻烦。这些麻烦导致学生心里很烦躁,自己又没有办法排解,希望法师能够用佛法给与解答,让自己的烦恼能够少一些。后者的问题往往占到相当大的比例,这和通过问卷所反映的信息也是一致的。

三、传播方式以及途径改变促使读书会取得成功的原因

首先,读书会的出现反映了佛教宣教理念的改变,开始重新定位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的关系。传统的汉地佛教,僧侣在进行诸如讲经、俗讲、宣卷、怅仪、写经、印经等活动中将自己的和受众的关系定位在“拯救”与“被拯救”的关系。山林佛教是这种宣教理念的典型代表,普通的老百姓有需要帮助的地方需要自己去寺院寻求帮助。然而,这种宣教理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近代以来,汉地佛教界内敏锐地认识到这一点,主动调整宣教理念,从“拯救——被拯救”的不对等传播模式转变为“建议——回应”的对等传播模式,主动把自己的理念在社会上宣传,接受大众的挑选。这一传播模式所蕴含的理念在读书会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栖霞寺主动邀请南京各高校学生前来参加读书会活动,讨论佛学问题,同时针对学生提出来的疑问,寺院法师也尽自己的所能给与解答。学生参加读书会完全是自愿,如果觉得没有收获也可以自愿离开,来去都是自由的,这充分体现了寺院和学生之间的对等关系。

伴随传播方式改变的同时,寺院在传播内容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在笔者的几次参与观察中,在法师的讲座中也很少涉及到对佛教教理教义的直接宣讲,更没有鼓动人去信仰佛教,更多的是佛教文化的介绍及运用佛家智慧来解决成员现实中的问题。从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这是比较契合学生心理的。87.7%的成员参加读书会是出于了解佛教文化和带有好奇心的想换个环境静静心。

此外,寺院给成员提供的书籍以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系列书籍为主,所讲的内容多用佛家的智慧帮助人们解决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这些书籍对学生来说在阅读上没有障碍,而且很实用,从调查的数据来看读书会所产生的效果很不错。

在“建议——回应”的对等传播模式下,寺院也加强了自身的服务意识。读书会成员去栖霞寺参加读书会,寺院方在各个方面都做了充足的准备,不但每次都有专人负责,还配备有专门的固定教室。另外寺院也会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外请一些有影响的名人来给成员们做讲座,如星云大师、林清玄等都曾在读书会做过活动。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寺院方都以一个组织者和服务者的态度把整个活动办好,相反对成员的要求很少。

四、读书会现象给我们关于宗教传播有效性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里,任何宗教要想存在和发展,都需要运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方式向社会大众进行宣教。好的宣教方式不仅有力宗教自身的发展,使其与所在的环境和谐相处,而且会在受众身上产生良好的反应,从读书会现象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下启示:

第一,佛教的宣传方式必须与整个社会大环境相一致。在准确把握社会思潮变动的情况下,调整自身的宣传策略。在现代的民主社会中,人们对宗教的认识更加的理性与务实,因此佛教在宣传自己的时候要考虑到这一点。同时,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变大,人们对能够确实改善自己生活状况的知识更感兴趣,深奥的、晦涩的知识往往会被人们敬而远之,好的传播方式需要去主动适应现代人接受知识的习惯。

第二,宣教对象和宣传的内容应该根据寺院自身所处的环境而确定。南京栖霞寺因地处仙林,学生众多,所以把学生作为自己的宣传对象。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面临的人生困惑,调整宣传的内容,侧重在解决面临的问题,而非仅仅为了宣传自己,容易吸引学生。栖霞寺仅仅是一个特例,并不是所有的寺院都能像栖霞寺这样有一个庞大的学生群体,因此需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第三,佛教宣传方式必须在国家的法律规定范围之内,并接受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栖霞寺的读书会活动是在南京市宗教部门的允许之后进行的,每次活动都有备案,整个活动面向社会,发扬佛教徒爱国爱教的传统,坚持“不犯国制,不漏国税”的戒律,主动成为社会建设中的一支和谐力量。

结论

因时、因地调整自己的宣传方式,汇聚更多的善缘,通过人们常用的通讯工具使人们增进对佛教的认知,从而达到宗教传播的目的。栖霞寺以一种崭新的传播方式达到大学生佛教知识的普及,将目标人群年轻化,是此项传播方式的独特亮点

参考文献

①赵斌•对大学生宗教暧昧现象的透视【J】.东北大学学报,2001,(2)

②徐世强•当代大学生的宗教思想观念初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3)

③邓国锋,龙妮娜•广西大学生宗教观调查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5)④石文玉•在校大学生的宗教文化知识状况值得关注【J】.中国高教研究,2003(4)⑤朱至刚.近代汉地佛教宣教方式的演化【J】.国际新闻界,2007,(9)

下载农村宗教调查报告——以天津市蓟县为例[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宗教调查报告——以天津市蓟县为例[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宗教问题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5篇范文

    高校宗教问题研究———以中国矿业大学为例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民族与宗教 NO.2, 2009 GEN ERAL.NO.585 6 民族与宗教 NO.2, 2009 GEN ERAL.NO.58 收稿日期: 200821121......

    新媒体调查报告——以微信为例

    新媒体调查报告——以微信为例 调查背景: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

    城市公共空间调查报告——以南京市为例

    城市公共空间调查报告——以南京市为例 此次调研,是以山西路市民广场、秦淮河风光带和新街口商业步行街作为代表而展开的。以下开始逐一的分析介绍: 一、秦淮河景观带 随着城......

    关于农村经济状况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以某某村经济状况调查为例

    关于农村经济状况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一以******经济状况调查为例化学化工学院2010131152李平调查单位:曲靖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调查时间:8月2日——8月8日调查对象:勐统镇勐......

    以春晓为例

    以《春晓》为例,谈信息化环境下小学一年级语文的教学设计 〖打印内容〗发布时间:2015-12-13 16:42:13 来源:语文网 浏览:18463 作者:匿名 有奖投稿 【摘要】 信息化环境下,多媒体......

    关于“高中新课改”的调查报告 ——以湖北省部分高中为例大全

    关于“高中新课改”的调查报告 ——以湖北省部分高中为例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

    社会调查报告-以山西财经大学研究生管理为例

    关于硕士研究生管理制度的社会调研报告 ——以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管理手册为例 【摘要】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扩招,研究生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对于普通高等学......

    农村的发展之引进外资-以湖北省为例

    农村的发展之引进外资 ——以湖北省为例 发展特色经济,是充分挖掘地区资源,转资源优势的一种合理的模式,未来中国要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推动现代化的发展,就必须发展特色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