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开发建设中的规划管理问题研究

时间:2019-05-14 19:1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镇开发建设中的规划管理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镇开发建设中的规划管理问题研究》。

第一篇:城镇开发建设中的规划管理问题研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城镇开发建设中的规划管理问题研究

城镇开发建设中的规划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城镇是作为提升城市水平的主要手段,积极地推动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城镇开发经营的理念,己在我国城镇政府中基本形成,并在城镇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对城镇开发建设以及规划管理问题做出了研究讨论。

【关键词】城镇开发建设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镇化过程就是经济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以及社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它反映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是城市发育较早的国家之一,但是有关城镇体系规划管理的研究却长期处于空白状态。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差异较大,在开发经营模式的选择上,各地区小城镇也随之千差万别。

一、城镇开发建设模式

1、畜牧养殖带动型

畜牧养殖带动型城镇重点依托其地理位置相对较好,粮食资源丰富,规模养殖有一定基础的村镇,发展畜牧养殖业。通过扩大养殖规模,提高集约化、专业化饲养水平,推动村镇发展,农民增收;或者在规模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通过选择性集中拆建,开展产业化经营以及循环化利用来带动村镇发展,农民增收的一种建设模式。该模式的基本条件是:规模化的畜牧龙头企业,特色的养殖品种和相应的市场需求。例如湖北十堰文峰紧靠县城,交通便利,利用其山场面积大的特点,适合种植各种作物,突破发展瓶颈,逐步形成了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特色种养大乡的发展思路,并逐步成为全乡人的共识。

2、休闲产业带动型

休闲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是以郊区农业和农村为载体,以乡村风情为背景,开展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题的活动,利用农村特有的乡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土文化吸引游客,因其集观赏,娱乐,知识教育,住宿。参与性活动于一体,动静结合,老少皆宜,因而有着很强的休闲性。其消费群体也主要以城市市民为主,非常适合市民的近程,短期出游。这种模式包括建立农业生态园采摘园,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农艺园!民俗村等方式把乡村的发展与休闲产业,的发展融为一体。采用这种模式应具有三个条件:交通便利,距离城市较近;有怡人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农业发展基础;能满足城市游客食、住、行基本要求的基础设施。

旅游服务带动型旅

游服务型城镇利用自身资源的开发搞服务,既保护自然资源,又发展第三产业,一举两得通常是指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使旅游优势资源得到合理开发,通过农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模式。旅游服务型产业作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将会起到拉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旅游带动相关产业联动可为农民增加收入,加速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使资源配置在市场中充分地发挥作用,有利于该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和拓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经济。

二、城镇开发建设中规划管理问题

城镇发展中产生的许多问题需要用有效的规划管理方式来解决。一直关注于大城市的发展加上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造成了城乡发展不均衡,我国目前城镇在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上滞后,存在问题较多,应该及时制定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当前在发展城镇的大环境下,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城镇规划管理中存在的值得如下研究的问题。

(1)缺乏统一的规划

城镇普遍规划布局不合理,缺乏理论指导和科学规划。城镇开发过程中,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往往存在规划布局混乱,主要由于现在有的规划已经到期,有的规划编制指导思想严重滞后,而这些直接导致了小城镇传统的,分散无序的开发建设模式,影响其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城镇规模缺乏计划性和远见性,制约了城镇今后的发展;针对城镇,缺乏合理的规划编制层次体系,农村城镇,大部分没有细致的总体规划。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缺乏有效的管理

普遍缺乏有效管理,城镇自身管理体制不适应时代经济的发展要求等,都影响和制约着城镇的发展。城镇生态系统和城镇经济社会系统不和谐,有些地方存在不顾客观条件和经济社会规律,盲目攀比,盲目扩张的倾向;一些城镇经济社会发达的地区,尤其是一些城镇密集地区和大城市圈,虽然城镇经济比较发达,但是,城镇生态环境却严重恶化。

(3)城镇形象营销,营造最佳投资环境

在城镇基础环境方面,要积极重点推广村镇整治性规划,重点在于指导村镇市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薄弱环节的改善;在投资服务环境方面,要着力营造有利于投资创业和经济运行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政府服务环境,不断提高小城镇的吸引力,凝聚力,以此造商机。造人气,带动土地升值。经营环境是指经营区域环境,因为经营环境分大环境、小环境、区域环境,大环境指国家宏观政策,经济状况!国际市场环境,这些不是城镇政府经营的范围,只能在镇政府职责范围内经营区域环境。此外,经营环境不仅是绿化环境,交通环境的经营,必须要打造人的素质环境,提升人的素质。

(4)建立适宜城镇的合理的规划编制层次

我国城市规划的层次体系比较完备,但不适合城镇,村镇层面规划的需求。目前,农村城镇,大部分没有细致的总体规划,要改变这种现状,乡镇安排专项资金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规划,从严控制村镇建设用地及宅基地用地规模和布局。此外,要增加和重视详细规划对村镇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

(5)规划审批管理方面

要建立专门的区域发展协调机构,前文提出的区域发展综合性规划理念堕待需要这样一个机构来保证其贯彻实施”通过建立区域协调机构,来组织编制,审批和实施区域发展规划,其职责就是在区域内从宏观角度协调各小城镇的发展,配备资源,发挥区域整体优势实行经济协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持续发展。由此,才能在推行区域审批管理的过程中,克服狭隘的观念,加强区域,大局意识。

(6)城镇规划的实施管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制定了适宜的各层次城镇发展规划,通过层层审批,最后,关键问题在于是否能得到贯彻实施,因此,严格规划实施管理是城镇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建立整套严格透明的操作程序,从制度上保证城镇规划实施管理的有效性,要从各个环节加强对城镇规划实施的严格监管力度,管理不力会使规划滞后于实践,导致城镇的盲目发展。

(7)土地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构建统一的土地使用管理体系是城镇开发建设路径选择的前提条件。由于在土地特性方面,城镇尤其是城市边缘地带的村镇,其用地兼有城市建设用地与乡村用地二者的特点,乡村用地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于城市,而在近年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其也不同程度的开始或已经具备了某些城市用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体制,在城镇化以及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因土地问题而引发的矛盾日渐突显,此问题在城市边缘地区的城乡结合部更为突出,其影响力和重要性己经大大超越传统的城市本身领域的用地问题。

三、结语

城镇的发展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经济、社会、规划、建设、生态、管理等各个方面,如何统筹各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现阶段小城镇的发展,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城镇化进程有了快速的发展。然而,我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全球整体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设城镇,发展城镇,仅仅抓住一方面的工作已远远不能满足客观需要。因此,将城镇的各类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从而提高综合竞争力,谋求小城镇的自我积累,以达到发展城镇的目的便显得尤为重要。就城镇开发经营管理而言,经营对外,管理对内,经营是龙头,管理是基础,管理必须为经营服务。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介入城镇管理体制。机构方面,目前城镇管理体制不健全,机构不完善,冗余严重限制了城镇发展"在体制方面,本文涉猎一部分,也较浅显,希望后人针对管理体系构建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于今.加强小城镇建设与管理[J].小城镇建设,2006年第4期

[2]度度,李涛.国外城镇化的中间化趋势及其管理借鉴[J].生产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力研究,2004.6

[3]李玉波.我国城镇化初探[J]北工之友,2006.210一11

[4]刘新卫.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趋势和特点[J].资源,2007.------------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城镇建设建筑工程开发用地的规划管理

城镇建设建筑工程开发用地的规划管理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建设迅速发展,一座座现代化城镇拔地而起带来了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繁华的背后是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城镇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状不容乐观。城镇建设的规划与管理应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渗入新的内容,实施规划的管理也随着新的形势采取相应的现代管理方法,以期达到社会综合效益的提高。本文从多角度论证了城镇建设开发用地的规划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城镇建设开发区;农村;土地;规划

1绪论

城镇化是农业工业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城市化的发展能够带来社会经济关系的剧烈变动,更驱动城乡地域土地利用的重大变革,并由此引发农村和城市协调发展等系列问题。城市化必须以用地作为依托,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的集聚,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必须通过土地的重新配置来实现。因此在城镇化过程中将土地进行高效、集约利用以促进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城镇土地利用体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2我国城镇建设开发用地进程中的主要问题

由于现行的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及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城市化发展的需要,同时受我国特殊土地国情的制约,加上

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土地问题和难题仍然比较突出,土地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2.1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尖锐1981—2003年,全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每年增加约1011平方公里,以年均6.87%的速度递增。而且由于城市多建于平原地带,所以城市用地的外延扩张多为近郊区优质、高产的耕地。

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非常紧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化、西部大开发、生态退耕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城镇发展需要占用耕地,生态退耕还要减少大量耕地,同时,人口还在不断增加,人地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2.2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较为严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城镇用地的扩展采取无偿划拨的方式,一些单位圈大院占地的现象较为普遍,城镇土地利用效率普遍较低。许多城镇盲目外延,扩大用地规模,盲目搞开发区,导致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特别是中小城市、小城镇及新区和开发区土地粗放利用的现象十分普遍。

2.3我国城市人口密度与国外相比差距较大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人口密度一直在不断增加,但2003年也仅为847人/平方公里,超大城市仅为1405人/平方公里,与国外的差距非常大,因此现有城市在提高人口容纳能力上还有很大的潜力。

2.4区域化的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和相关政策亟待完善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显著。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区域化的城市化发展战略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区域化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和政策。我国城镇建设开发用地进程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除了我国特殊土地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等客观原因和历史积累的因素以外,从主观上进一步提高对城市化发展的认识以及尽快完善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和相关政策,是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一系列土地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

3.1 主观认识方面的原因

从主观认识上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基于的特殊土地国情和保护耕地的极端重要性认识急需提高。有些地方较少考虑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更多地从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出发,不顾城镇发展和建设的客观规律,在城镇发展上追求高标准、高起点;有的地方经济发展较快,忽视耕地保护,追求所谓的“先发效应”;有的地方土地相对较多,认为可以多占耕地;还有些地方及有些人甚至把保护耕地、节约土地同经济发展、城市化发展相对立,认为加强土地管理束缚了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的发展。

3.2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和政策方面的原因

从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和政策来看,进一步完善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当然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在规划管理制度方面,目前对城镇用地发展起引导和控制作用的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镇)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还不

够。按照新《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城市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模。

其次、在土地使用和土地市场管理的有关制度方面,存量土地的利用成本比较高,而新增土地的成本偏低,一些有利于盘活存量、控制增量的制度还不完善;农地转用制度刚刚建立,其成效还没有充分显现出来;土地以行政划拨、协议出让为主,有偿使用方式单一,各地在土地市场的发育程度及有关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方面很不平衡,市场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有关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制度还没有跟上,市场机制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第三,城镇建设用地相关政策还不够配套完善,如城镇地价政策、土地租税费政策、小城镇建设用地政策、农村宅基地政策、乡镇企业用地政策等以及一些其他有关的制度和政策如社会保障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小城镇发展政策等都有待进一步完善。4城镇建设开发用地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4.1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从宏观上引导和加速城市化进程,有利于从宏观上促进和引导城镇合理发展。

4.2通过编制和实施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协调和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保障城镇发展合理的用地需求。

4.3加强服务和监管,促进土地市场有序发展和土地资源合理配置。

4.4完善地价和土地租税费配套政策,促进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

配置和集约利用。进一步完善地价体系,制定积极的地价政策,确保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符合城市产业发展方向和用地布局调整方向的用地供应,引导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的合理调整。

5结语

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当前宏观土地政策与规划目标的要求,必须找出实现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有效途径。我国在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盘活利用土地存量,科学制定土地使用标准,健全集约用地内在机制,依法从严从紧管理土地方面走出一条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梅昀.土地利用规划决策过程的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9,3.[2] 王瑞雪.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的经济学思考[J].农业经济.2010,9.[3] 傅战.我国小城镇建设土地利用问题探讨[J].国土经济.2009,(01).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摘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农村的发展明显滞后。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分析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着力从系统论的角度探索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措施,试图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从而为实践操作提供一些指导。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人力资源;建设;开发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表达了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新理念,同时也反映了全国人民特别是农民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共同愿望。实际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使农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改革和发展所创造的机会和成果能够惠及到全体人民,特别是农民,使党和政府同人民的关系更加密切,使安定团结的局面更加巩固。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实现这一战略任务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因此,人力资本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必然要求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因此,探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一)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这一经济目标的根本途径

中央提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种新农村首先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新农村。然而,要实现这一切,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因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

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因此,必须提高亿万农民的素质,把他们塑造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一新型农民。因此,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

(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这一社会目标的根本保障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但是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新农村,更要“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新农村。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是实现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因此,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造就亿万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障。

(三)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管理民主”这一政治目标的根本举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除了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外,还要实现“管理民主”这一目标。显然,没有高素质的农民群众的参与,要实现这一艰巨任务是不可能的。在现阶段,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就是提高农民政治素质,创建乡村民主政治,推进农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伟大历史运动,这正符合建设杜会主义新农村“管理民主”这一要求。因此,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造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管理民主”这一政治目标的根本举措。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制约因素

(一)主观制约因素

1、政府官员思想认识不到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要成功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没有政府的积极主导参与是不可想象的。然而事实是,政府官员脑海里往往装着物质资料生产蓝图和“官本位”思想,行动上追求看得见的政绩,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处处皆是。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各级政府官员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举措,才能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为“抓手”,着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农民的教育投资需求不足。从上文中已知我国农民的教育观念淡薄,这直接导致了农民对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投资不足。我国现在正处于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正需要大量人才,理应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然而,由于政府对基础教育投入很少,特别是农村地区,结果教育负担基本上落到农民身上。然而事实是,农民对教育投入积极性不高。

(二)客观制约因素

1、人口政策因素。众所周知,我国在建国后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有的时候甚至鼓励人们多生,这在当时具有其合理性。一是由于受到“人多力量大”传统思想的影响;二是由于当时国际国内实际情况使然。但是,这种“放任自流”的政策在客观上造成了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而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计划生育政策有弱化的趋势,计划外生育屡禁不止,特别是农村地区。因此,强大的人口增长惯性增加了人口控制的难度,给教育和人口素质的提高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2、有效制度供给缺失。在我国,由于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导致农村许多制度缺失,特别是户籍制度和有效的农村教育制度的缺失,使得我国农村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境地。一是户籍制度障碍。我国的户籍附加了太多的社会功能。二是教育制度障碍。农村教育经费捉襟见肘,师资力量良莠不齐。三是产业障碍。我国的产业状况也制约着农村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这种结构非常单一的局面,造成农村大量劳动力拥挤在第一产业,农民收入上不去,从而农村的发展也就处于艰难的境地。四是劳动力市场降碍。劳动力市场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流动,配置和利用的客观机制,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调节机制。由于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依然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三、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战略措施

西奥多•舒尔茨曾经指出:“没有对人的大量投资,就不能享受现代农业的硕果,也不能拥有现代化工业的富裕,我们经济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人力资本的形成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从多方面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核心——加强党的建设

1、强化政府官员思想认识。各级政府官员必须认识到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对我国经济社会,特别是对当前我国正在兴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必须要站在“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战略的高度,认真学习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理论,深刻理解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从而增强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自主性与自觉性。

2、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开展全部工作的基础和核心力量。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离不开党的有力领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的发展和繁荣。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保证。

3、改进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过去,在党的“一元化”领导格局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形成了包办一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如近年来出现的“包揽型”领导和“放任型”领导就是明证。因此,要使农村党组织领导好,完成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必须努力改善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始终要把握一点: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二)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关健——实施正确的人口政策

1、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加大农村人口调控力度。政府要加强农村人口综合调控,控制农村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政府要加大对计划生育工作的投入,要从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将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

2、大力提高农村女性综合素质。发展经济学认为,妇女在农村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在我国农村,妇女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65%以上,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因此,开发农村女性人力资源对我国显得尤其重要。

(三)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点——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就业梁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拓宽就业门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经。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耕地稀少,人地矛盾相当突出,农业效益很低,依靠农业本身的发展来实现农民致富奔小康,在短期内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富裕农民,就必须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渠道,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化和城镇化转移。

(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保证——强化有效制度供给

1、建立中国特色的杜会保障制度与体系。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使公民在年老、疾病、失业、灾害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下,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制度。一要加强立法,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法律支持。二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资金筹集体系。三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2、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配套体系。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配置体系,根本的就是要统筹城乡就业,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一方面,要统筹规划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和改善针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

(五)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基础——切实加强农村教育

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一是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资金投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要明确职责,加大投入,巩固“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二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三是推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总之,必须强化农村基础教育,满足农民对教育的需求,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2、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大量的合格人才。按照“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农业”的方针办好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有效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重要举措。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体系。农村成人教育担负着农村普及教育和培养农村中、高级人才的重任,只有努力构建农村成人教育体系,才能培养出农村急需的大批人才,才能加快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参考文献:

1、许文兴.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邓涛.对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农村经济,2004(1).3、陆学艺.转型时期农民阶层的分化[A].陆学艺.“三农论”一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

[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4、谢爱辉.新农村建设中的基础教育投融资问题[J].特区经济,2006(1).5、王秀梅.中国农村女性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1).6、资本论[M].人民出版社,2004.(作者单位:宜春学院学生工作处)

第四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因此,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它建设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即从这一点出发,对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

中小型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统计资料表明:全国工商注册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99%,其产值和利润分别约占80%和40%, 而且中小企业还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去年158 亿美元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占有约6O% 的份额。此外.中小企业在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培养企业家 进行技术创新,参与专业协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因此.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它建设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我国中小企业基本上处于一种人力资源的低效使用与高素质劳动者缺乏的矛盾状态,即中小企业发展对拥有技术或者经营才能的高级人才的需求旺盛,而在中小企业中这类人才十分稀缺,于是便出现了技术型人力资本或经营管理型资本供给不足。与之相反,即无知识、又无技能,仅可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一般型人力资本却供给过多,结果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用人机制的不科学和竞争激励机制的不完善,也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虽然我国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劳动者素质和技能都在逐步提高,但是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人员素质低,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

在对某市20家中小型企业所做的调查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全部员工的10%左右。由于人员素质普遍低下,许多中小型企业缺

1乏创新能力和捕捉市场的能力,面对市场机遇时无能为力,失去了很多好的发展机会。

2、缺少公正的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与激励机制。

中小型企业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考核体系,或是绩效评估考核流于形式。且在薪酬管理和福利制度上,也缺乏薪酬激励机制和福利保障机制。尤其是在社会保险方面,企业为了减少成本,不为或少为员工缴纳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使员工享受不到应有的福利待遇。

3、对人力资源开发和员工的培训意识较低

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只愿雇用“熟手”、有工作经验的人来企业工作,而不愿拿出一部分资金来进行员工培训、人才储备,基本没有科学有效的培训体系和培训计划。

4、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吸引人才机制。

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员工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念,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往往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理念的错位,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吸引与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观念的存在正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1、转变观念,重视人才的作用。海尔集团不仅靠产品的质量、优质的售后服务来赢得用户的青睐,更关键的是他们有一大批高素质、高水平、具有攻坚能力和奉献精神的科技队伍。特别是培养出一批能在前沿带队攻坚的“将帅”之才和有市场意识、有科学头脑的复合型人才,使其创新发展更有活力,这从他们企业平均每天都有一件新产品问世这一事实就可见一斑。由于高素质人才既可以激起职工对企业的信心,又可以对职工进行技术培训和高科技指导,对开发企业人力资源起到了双重作用。因此企业要大力引进高素质、高能力的企业管理者及技术人员,一个企业经营成败与兴衰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及决策能力和技术人员的研发能力。由于他们具有优秀的素质和良好的专业技能,才能使他们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同时企业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有效地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提出富有吸引力的政策和措施,吸引这些高素质、高能力的管理人员

和技术人员。例如对企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员可用给予股权等方式来留住人才。

2、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等。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估体系与激励机制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开发员工的潜力,使员工能更好地工作,给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企业根据员工的能力和工作表现来确定绩效评估方案,可以消除论资排辈、拉关系的现象,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同时也促进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提高和发展。那么如何建立与健全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呢?要从三方面着手:

1、量化考评指标必须以实际工作结果为依据,科学地评定员工工作质量和数量。每年都给员工设定一些重要的工作目标,既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又便于评定。

2、强调合理的公平。企业的业绩评定永远难以做到完全开放的民主,因为每个人的利益趋向不同,对于同样的评定标准可能产生不同的利于自身的理解。这样,一方面尽量完善绩效评估体系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建立不同意见的反馈渠道,以使员工提出的建议得到及时的反馈。

3、既重视考评个人业绩又重视考评团队业绩,使个人业绩与团队业绩保持一致。

完善的激励机制对合理开发人才,促进人力资源素质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完善激励机制,包括三方面内容:(1)奖励制度的设计。包括调薪、绩效奖金和福利待遇。在调薪程序设计中,根据市场情况和上绩效考核的结果,结合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给予以适当的薪资调整。福利制度设计包括:①社会保险福利:保障员工的合法权利,包括企业依据国家法规为员工购买的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②用人单位集体福利:包括住房福利、交通性福利、饮食福利、教育培训福利、医疗保健性福利、有薪节假、文化旅游性福利、金融性福利、其他生活性福利等;(2)职位系列设计。为避免晋升途径单一,晋升采用行政管理职位系列(企业每年在年终考核结束后,根据企业总体规划和一定的比例,确定主任职员及其以下各级行政管理职位晋升比例和名额)和专业技术职位系列(企业每年在年终考核结束后,根据企业总体战略和一定的比例,确定各级技术专业职称晋升比例和名额。企业新聘任的有工作经验的行政管理或专业技术人员在试用期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参照职位标准确定其职位级

别。)(3)员工参与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制度。让员工参于企业管理,对员工提出的合理化的管理建议,由企业部门经理或战略研究中心直接确认并给予奖励,增强员工的凝聚力。

3、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员工培训。现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技术更新很快。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条件也在不断提高,每一个岗位都会对从业者不断提出新要求、新标准。因此,加强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会使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使人才心甘情愿的留在企业工作;另一方面,能最大限度激发员工潜能,使企业在人才教育培训上的投资得到回报。要根据岗位需求和人才供给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发展战略,编制人力资源培训规划,制定好培训计划,采用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转岗培训、一带一储备干部的培养和外出培训等方式加强员工培训,通过有效的培训可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在企业内部培养优秀人才、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对外竞争力。在进行员工培训时,应当把握以下原则:(1)德育与育才并重的原则。在加强业务和知识培训的同时,更要注重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员工既有过硬的业务本领又有健全的人格。(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培训要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注重边学边干,在实践中增长才干。(3)面向市场,面向未来的原则。员工培训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跟上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潮流,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4)持之以恒的原则。员工培训是一项长期战略,是一种预期收益的投资行为,必须以经营和战略的眼光来对待

4、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构筑企业价值核心文化。海尔集团以其“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用人理念为人才提供尽可能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以此吸引人才为企业效力。我国中小型企业长期以来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往往造成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不强。其实成功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有时比物质的激励更为有效。企业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在一定时间内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稳定、独立的价值观,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了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群体意识.风俗习惯。一个企业的文化,会强烈影响一个企业对员工的根本看法.并影响该企业的领导风格、领导方式、组织的结构及其关系、企业控制职能的应用方式。

而这些都是企业能否有效吸引住人才的主要影响因素。一个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但可以激发全体员工的热情,统一企业成员的意念和欲望,齐心协力的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而且也是留住和吸引住人才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对中小企业而言.其影响效果尤为明显。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小企业同样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 中小企业面临的竞争也 将进一步的加剧。人才也已成为企业确立竞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的关键。可以说“重视人才、以人为本”的观念已被广泛接受。但是 从 接受一个观念到将观念转化为有效的行动 还需要一定的过程.而且是比较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效的方法是根据内外环境的实 际情况。因此,中小企业要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人才策略,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不断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 董泽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2] 郑绍濂.人力资源开与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3](美)德斯勒著.刘听,吴雯芳等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1999.[4] 余凯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版

[5] 李宝山.管理经济学[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版

[6] 梁裕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M].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 1999版

第五篇: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研究提纲

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研究提纲

一、城市是以一定城镇体系和相应的乡村背景、以及山川农田等风光组成的市域,因而城市规划包括城镇和市域规划。怎样把旅游开发规划纳入这两种规划,也即城镇总体规划与市域规划应该怎样考虑旅游开发是值得认真研究的。例如,城市建筑景观(名胜古迹和现代建筑)、市中心和各种部门性中心、城市标志地段、城市大门景和主要干道、城市广场、城市雕塑、园林绿化等具有旅游吸引力的建设,城市山水风光构景与“共享空间”的规划设计,“共享空间”的分级系统,市徽、市树、市花、市鸟的讨论确定,城市环境的综合保护和美化措施等等,所有这些设施和措施的目的在于为吸引游客多在该市逗留做出贡献,并改善居民和游客的生活环境。对某些城市,如国际交流频繁的海港、沿边以及一定的区域行政或商业中心、著名风景区所在地等有关城镇来说,还必须考虑城镇怎样更好地走向国际化、甚至发展为国际旅游城镇。

二、城镇建设区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的配套,主要是如何满足旅游六要素(行、住、游、吃、购、娱等)的接待要求,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质量的具体规划,甚至设计的创意策划,既强调酒店、旅行社、餐饮、购物、娱乐场所和效能服务单位的合理档次组合,也强调彼此分工,以及合理的地域区位,以形成一个合理的高、中、低档协调的、而又有前瞻预测发展的接待服务旅游结构。还应该强调,旅游六要素的各种具体设施随时代发展而有所变化,不断出现新一代的形式和产品,因而对各种具体旅游设施加以分“代”,然后根据城市的经济发展条件和客源市场结构,规划一个包括六要素的可能是各不相同的相应的“代”的设施结构,同时,还须注意“代”的及时更新。

三、对城镇和市域的自然风光和历史胜迹等风景资源以及有关景点的历史、现状进行调查,在对这些风光素材进行旅游吸引力分析基础上确定开发方向,拟定市域风景结构,也即对所有景点的组合关系和综合开发结构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开发重点和开发龙头,促使这些开发重点措施的落实。例如,我们曾先后为广东陆丰玄武山——金厢滩海滨旅游区作出包括分特征和总特征的风景结构,为粤北作出包括十大特

征、四个层次、三个重点、一个龙头的风景结构,为大连金石滩作出反映海岸景观结构的“五海世界”风景结构,为深圳市作出相应的分为三层次的、包括七方面开发重点的结构,为海南岛作出分三个层次、包括七个特征、并有五方面开发重点的风景结构,等等。

四、为适应本地居民及背景区域、或所依托城市的居民和常住的外宾的要求,还有海内外游客多次旅游的要求,城镇必须考虑人造景点(主题园、人工游乐景观)的建设。国内这方面建设分为三个阶段:(1)以广东中山市“长江乐园”和河北正定“西游记宫”等为代表的第一阶段;(2)以深圳“锦绣中华”、“中华民俗村”和“世界之窗”,北京“世界公园”,无锡“唐城”等为代表的缩微景观或移植景观、仿古景观等的第二阶段;(3)筹建综合性、雅俗共赏、观光游览与文化内涵结合,并有旅游参与性的第三代人造景点。例如,我们先后为相应企业在北京规划“中国文化博览城”,在南京规划“明文化博览城”,在海口规划“神仙世界与泰山文化旅游城”。人工游乐景观作为主题园,一般说来,其构思原则主要根据所在地的“文脉”(地理背景)去确定1—3个主题,然后根据主题挑选有关项目加以组装。与旅游有关的项目只是文化素材,要对之进行旅游吸引力分析,才能提炼出“旅游产品”,也筛选出既符合文脉要求又具有旅游吸引力的项目。有时项目可能不少,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大拼盘”方法加以组装,这样作只是表面重构文脉,人们所看到的只是现有的或历史上曾经有的各种项目集合,不能形成文脉的综合反映,也即不能从更高层次反映文脉的内涵。

怎样构思这种人工游乐景观规划,做到既可以顺应文脉、与之协调,也可以突破文脉、形成出奇制胜的特点,并把两者加以组合呢?如前所述,根据主题挑选项目是比较容易的,但若只是拼凑项目,容易形成大杂烩,缺乏组装“理念”和整体构思,而考虑相应理念并加以整体构思,设计融合几个主题的综合项目是构思成功与否的关键。

从组装角度来看,人工游乐景观以历史为题材的可分为两类:

1、纵贯整个历史的可称之为“编年史”景观,如中国文化博览城,这种编年史人工游乐景观除了反映古代文化外,还必须同时反映当代中国文化,才具有从古到今的编年史性质。进入这种人工景观游览,不只可

得到古代文化熏陶,也可得到现代文化、甚至未来社会发展的认识。又如,我们规划的神仙世界与泰山文化旅游城,便针对信息社会是在科学技术支持下的世俗化这一发展方向,除规划反映道教传统文化的世俗和宗教朝拜的神仙世界外,还针对道家思想对现代科学思想的影响,专门设计一个道天院,以表现道家思想原本《道德经》及其对当代科学文化的影响,并专门规划一个“当代新道家”(李约瑟、汤川秀树、卡普拉等)陈列馆。通过一个传统世俗、一个当代高雅的两个设计,使游人游玩观赏,甚至宗教朝拜,进入古代文化景区,走出来仍然是一个世俗与高雅相结合的现代人。

2、“断代史”景观,例如南京明文化博览城,作为“断代”人工游乐景观,只能反映该朝代,或该年代的特征。因而要求具有浓厚的历史断代意识,才能加以充分表现,进入其中游览如亲历该年代、该朝代,才更有旅游吸引力。

总之,我们为不同城镇规划设计人工游乐景观,注意以地域文脉为背景,出奇制胜,因地制宜选择顺应文脉的或突破文脉的素材,而且突出整体组装“理念”思想;在年代选取上,又注意断代与编年的差别。至于针对大、中、小城镇的差别,还应考虑原则上在大城市以建大型人造景观来起轰动效应,在中小城镇可以建几个中型的组合景观来吸引游客,甚至产生轰动效应。例如,我们为深圳市某镇设计相应的乡村俱乐部,包括:(1)综合康体消闲中心;(2)农业观光和农业休闲区;(3)宗教文化观光区;(4)深圳荔枝节的一个接待站;(5)投资商配建食品工厂的工业观光。小城镇和风景区可以建几个小型的组合景观来加强该镇和风景区在旺季的旅游吸引力。例如,我们为辽宁盖州市白沙湾海滨风景旅游区规划设计“满族风情园”、“风调雨顺祭园”、“碧海栈桥”等人工景点,以满足旺季游客在旅游之余的几个钟头的游览要求。

总之,大、中、小人造景点都要坚持有旅游吸引力和参与性,并且必须是精致和高品位的,才能有客源市场。然后根据规划区的城镇规模和经济发展条件加以合理组装。人造景点的档次必须高,但规模可以大、中、小配合;小城镇以几个小景点组成中型游乐景观,中等城市以几个中型景点组成较大的游乐景观,大城市可以大型游乐景观来取胜。

五、由于假日的增多,特别是实行了大礼拜制,加上高速公路的发展、特快旅游列车的开通、电讯交流的便捷、城市郊区(近郊与远郊)旅游与城市周边旅游和短线区域旅游重合,以城市为中心的辐射旅游区大大扩大了范围,使各界外出休闲、特别是团体、亲朋、家庭、情侣、单身汉等外出旅游日益增多。适应这种态势,在城市周边地区开拓相应的康体休闲(康体消闲、健康休闲)旅游,并建立相应的康体休闲产业是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这种康体休闲中心包括康复养生、体育康体、娱乐、农业、水域游艇、钓鱼、儿童活动、餐饮养生、野炊、亲子或全家同乐、亲近自然、生态回归(返回大自然)等休闲活动,按一定的“理念”加以综合组装。康体休闲旅游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依托酒店作为必要的配套服务设施,第二阶段是在城市建立一个综合的康体消闲中心,以俱乐部为名,并采取会员制以吸引上层客源,第三阶段是适应城市周边辐射旅游发展,在外围乡村或山林和水边(湖海)营建适应“健康休闲、亲近自然、全家同乐”的康体休闲世界,经常起名为乡村俱乐部、森林公园、海滨度假俱乐部等名称,可为会员制,也可为面向大众的康体休闲世界。针对这种旅游新发展,大城市以及兼为“大城市卫星城”的中、小城市都可以考虑筹建这类康体休闲世界。

六、城镇和市域的旅游开发结构和规划研究,包括行、住、游、吃、购、娱等的结构和规划的综合研究,强调在“因地制宜”与“出奇制胜”以及具有开拓性的创意策划的基础上开展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包括分行业、分地域和分期的可操作性规划。并可在此基础上开展所属的风景旅游区的旅游开发控制性详细规划。

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的成功与否,主要是如何根据“文脉”和当代旅游发展趋势,构思一个具有综合“理念”并加以组装的包括旅游全部要素(行、住、游、吃、购、娱等)的开发结构。这个结构以风景结构、客源市场结构和旅游活动行为结构的对应变换关系分析为基础,得出区域旅游开发模式,并进而以求得出接待服务设施和管理措施的近、中、远期开发结构。例如,我们曾为广东陆丰玄武山——金厢滩海滨旅游区,以及连云港市域分别作出风景、旅游活动行为和客源市场 等三方面结构的对应变换分析。另外,还把区域旅游开发分为七种操作模式。这个开发结构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包括近期开发的可行性论证,中期开发的可靠性发展,即需作那些考虑发展趋势的相应中期开发工作、远期开发的前瞻性预测等。例如,针对深圳旅游发展八方面开发项目,我们作出了该市的落实在具体工程项目和措施上的分期规划。在创意策划基础上所进行的总体规划才可能有所创新,有个性,而不是按照风景区规划的共性再来一次操作性的“重复”运转,因而也才有可能通过发展作为旅游业的先导产业来促进区域经济的相应开发,甚至全面开发。

实际上,当今旅游开发的本质是旅游文化开发,因而必须有广而深的文化功底和综合理念“组装”思维,才能作出旅游开发的成功创意策划。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旅游开发与管理专业因为研究成员的文化功底深厚,综合思维强,并且特别注意把城市规划与园林建设和旅游开发密切结合起来,把城建园林系统和旅游系统两方面的规划要求加以协调组装,因而在旅游开发的创意策划方面很有新意,作出了众多的成功总体规划。

七、有关城镇和市域的旅游开发形象策划及与其相应的城市和景点的宣传口号的策划,包括滚动口号的策划。例如,我们曾为海口神仙世界与泰山文化旅游城,以及深圳石岩荔乡山庄(深圳荔枝节石岩接待站)作了包括MI(理念)、BI(行为)、VI(视觉)等三方面的非常成功的形象策划。

八、旅游开发规划研究内容:

1、旅游开发创意策划和总体规划,可行性研究,旅游开发控制性详细规划,旅游形象策划。

2、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的调查和开发研究。

3、人文风光旅游资源的调查和开发研究。

4、酒店、旅行社和其他接待服务设施的现状调查和发展结构研究。

5、旅游文化开发,特别是饮食文化(包括菜系经营)和娱乐文化(包括“秀”文化)、饭店文化(包括大堂文化和装修、装饰文化)的研究和策划。

6、旅游商品开发策划和购物旅游开发。

7、旅游客源市场和旅游活动行为、旅游路线组织研究。

8、人造景点创意策划,总体规划,可行性研究,招商说明书,模型制作,修建性详细规划。

9、康体休闲世界创意策划,总体规划,可行性研究,招商说明书,模型制作,修建性详细规划。

上述人造景点和康体休闲世界开发的区位选址与土地开发关系研究。

10、城市建筑风貌与旅游开发研究。

11、城市园林绿化风貌与旅游开发研究。

12、城市总体规划的旅游开发专题研究。

13、风景区和区域等的风水与旅游开发关系研究,如探讨怎样使风水研究与旅游吸引力分析和提高物业价值结合起来。

14、管理规划与政策措施。

15、相应的旅游规划和开发的地图和图件,包括鸟瞰图(效果图)等的编制。

还可在这15方面研究基础上编制出相应的城市导游图、城市旅游地图集等。而城市旅游地图集最好先编制面向管理和招商的系统大地图集,然后再针对不同市场编制相应的导游地图集。

上述内容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和发展可能性挑选部分或大部分进行相应调查和研究,不一定要求全,而应有重点。也可以分阶段进行研究,即先进行创意策划,然后再进行总体规划,并开展相应的专题研究,以后再进行深入的专项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

作者:王威

下载城镇开发建设中的规划管理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镇开发建设中的规划管理问题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镇中小学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城镇中小学财务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基础教育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城镇中小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新一轮课程改革......

    县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有关问题的建议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强化管理力度,我县的城镇建设和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县城道路骨架已基本形成,其它各建制镇道路体系初具雏形。......

    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企划方案

    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企划方案 为提高全县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确保“楚天杯”创建活动健康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以建设资源节约型、......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摘要:个人信用具有担保、理财、放大个人投资和消费的作用。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刚起步,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我们需从明确政府职能、建立......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研究(推荐五篇)

    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研究徐翎60931P60931P22内容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为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而树立形成的,被组织成员认为有效而共享,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和认知。 企业文化......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集中居住问题研究

     楚国良:新农村建设中农民集中居住问题研究 2011-09-07 23:35:24 作者:楚国良 来源:作者赐稿 点击:2866 评论:0条 【字号:大 中 小】 评分等级:0 摘要: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是"三个集......

    新农村建设中的制度公平问题研究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

    开发规划

    名词解释: 1. 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 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视为旅游资源。 2. 旅游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