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课程复习

时间:2019-05-13 21:45: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病理学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课程复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病理学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课程复习》。

第一篇:病理学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课程复习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知识框架

重点内容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

掌握 淤血(congestion)的概念及后果。肝、肺淤血的病变。

熟悉 病理性充血的原因及病变;淤血的原因及病变。

了解 生理性充血;充血的概念和后果。

充血(hyperemia)是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管内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充血,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类。

1.动脉性充血(artenial hyperemia)1.1概念 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动脉血输入增多而发生的充血,又称为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1.2分类 生理性充血、炎症性充血、减压后性充血。

1.3病变及后果 充血局部组织体积肿大、色鲜红、温度升高、血流加快,动脉性充血是暂时的血管反应,原因消除后,局部血量迅速恢复正常,对机体无重要影响。

2.静脉性充血(venous hyperemia)2.1概念 局部器官或组织由于静脉回流受阻使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而发生的充血,又称为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2.2原因 静脉受压,静脉腔阻塞,心力衰竭。

2.3病变 ①局部肿胀;②发绀;③体表温度降低;④局部血液停滞。2.4后果 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淤血性硬化,淤血性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

第二节 出 血

掌握 出血(hemonhage)的原因、种类和后果。1.病因及发病机制

血液从血管或心腔逸出称为出血,按血液逸出的机制将出血分为破裂出血和漏出性出血两种。

1.1破裂性出血①血管机械性损伤;②血管壁或心脏病变;③血管壁周围病变侵蚀;④静脉破裂;⑤毛细血管破裂。

1.2漏出性出血①血管壁破坏;②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③凝血因子缺乏。

2.病理变化 2.1内出血

2.2外出血 3.后果

出血对机体的影响取决于出血量,出血速度和部位。

第三节 血栓形成

掌握 血栓形成(thrombosis)的概念,条件;血栓的类型和特点;血栓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熟悉 血栓形成的过程。

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thmmbus)。1.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1.1心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生理情况下,心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抗凝和促凝两种特性,而且以抗凝为主;当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或激活时:

在启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活化有重要作用。

心血管损伤导致血栓形成常见于:①心内膜损伤。风湿病、心内膜炎、心肌梗死区的心内膜。②血管损伤。动脉粥样硬化时动脉管壁的粥样溃疡,血管的创伤或血管的炎症。1.2血流状态的改变

血流缓慢或产生涡流等改变有利于血栓的形成。

血流缓慢,导致血栓形成,以下肢深静脉、盆腔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多见。

涡流导致血栓形成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时的左心房、动脉瘤、静脉瓣处血栓形成。

1.3血液凝固性增加

1.3.1遗传性高凝状态常见为第V因子基因突变。

1.3.2获得性高凝状态见于广泛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高脂血症、大失血后新生血小板增多。

2.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

血栓的形成过程血小板黏附、血小板释放颗粒、血小板黏集、血液凝固、血栓形成。

附壁血栓发生于心腔内、动脉粥样硬化溃疡部位、动脉瘤、室壁瘤内紧贴于壁上的混合血栓。3.血栓的结局 3.1软化、溶解、吸收 3.2机化、再通 3.3钙化

4.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 4.1阻塞血管 4.2栓塞 4.3心瓣膜变形 4.4广泛出血

第四节 栓 塞

掌握 栓塞(embolism)、栓子的概念、栓子运行的途径及血栓性栓塞的危害。

熟悉 羊水栓塞、气体栓塞及脂肪栓塞的危害。

了解 细菌、寄生虫、肿瘤性栓塞的危害。

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的现象称为栓塞,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

1.栓子运行的途径与血流方向一致

规律口诀:静脉右心到肺脏,左心动脉到全身

胃肠系统流到肝,交叉逆行也莫忘 2.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2.1血栓栓塞(thromboembolism)最常见,占所有栓塞的99%以上。2.1.1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1)栓子来源:90%来自下肢膝以上的深静脉。(2)栓塞部位:肺动脉及其分支。(3)对机体的影响

1)栓子小而少:伴有肺淤血——肺梗死;无肺淤血——影响小。2)栓子小且多:肺动脉——广泛栓塞→右心衰竭猝死。

3)栓子大:肺动脉主干——栓塞→急性右心衰,窒息或急性呼吸循环衰竭而猝死。

2.1.2体循环栓塞 栓子80%来自左心,可以造成下肢、脑、肠、肾和脾的动脉栓塞。

2.2脂肪栓塞(fat embolism)2.3气体栓塞(gas embolism)①空气栓塞;②氮气栓塞(减压病、沉箱病)。

2.4羊水栓塞(amniotic fluid embolism)(1)羊水中胎儿的脱屑物代谢产物入血导致过敏性休克。(2)血管活性物质反射性导致血管痉挛。(3)引起DIC。

2.5其他栓塞肿瘤细胞栓塞、寄生虫栓塞、细菌栓塞。

第五节 梗 死

掌握 梗死(infarction)的概念、病变和类型。熟悉 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了解 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器官或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缺氧而发生的坏死。1.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1.1梗死形成的原因 1.2梗死形成的条件 2.梗死的病变和类型 2.1梗死的形态特征

2.1.1梗死灶的形状取决于器官血管的分布方式。(1)圆锥形(扇面形):肺、肾、脾梗死。(2)不规则地图形:心肌梗死。(3)节段型:肠梗死。

2.1.2梗死灶的质地取决于坏死的类型。心、肾、脾为凝固性坏死;脑为液化性坏死。

2.1.3梗死灶的颜色取决于病灶内含血量。

含血少:灰白色,为贫血性梗死;含血多:暗红色,为出血性梗死。

3.梗死对机体的影响和结局 3.1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3.2梗死的结局 链接

(1)褥疮:因长期卧床,骶尾部血管受压,静脉回流障碍,出现淤血、水肿,加之局部重力作用及解剖学特点,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溃疡形成,称为褥疮。(2)血栓与死后凝血块的区别(表3-4)

(3)骑跨性栓塞:体积大的血栓性栓子,栓塞在左右肺动脉主干。

交叉性栓塞:静脉系统及右心的栓子在右心压力升高时通过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到达左心而进入体循环系统造成栓塞。(较少见)逆行性栓塞:下腔静脉内血栓性栓子在胸腹腔压力突然升高时,使血栓一时性逆流到肾、髂静脉并引起栓塞。(罕见)腐败性栓塞:感染坏死组织性栓子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的现象。(罕见)(4)败血性梗死:细菌性栓子栓塞组织器官的动脉而导致梗死形成,梗死灶

内可见有大量炎细胞浸润及细菌团,若有化脓菌感染时,可形成脓肿,常见于感染后性心内膜炎。

第二篇:重庆省2015年上半年临床助理医师病理学: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试题

重庆省2015年上半年临床助理医师病理学:局部血液循环

障碍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检查肾小球滤过功能最恒定且灵敏的方法是____ A.血肌酐测定

B.菊糖清除率

C.尿素清除率

D.血BUN测定

E.内生肌酐清除率

2、下列关于似动现象的陈述,错误的是

A.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

B.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人们在无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C.在电影、电视看到的画面活动是一种动景运动

D.看到月亮在云间移动是一种诱发运动

E.似动现象是一种错觉

3、诊断肿瘤最可靠的方法是 A.CT检查

B.X线透视

C.超声波检查

D.脱落细胞学检查

E.活组织检查

4、下列不属于罗杰斯人性观的是

A.人是理性的,能够自立,对自己负责,有正面的人性取向

B.人有追求美好生活、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本性

C.人是建设性和独立性的,可以单独完成任务

D.人有潜在能力足以有效地解决生活问题

E.人有能力自我导引,迈向自我实现

5、尿路感染常见致病菌是

A.变形杆菌

B.副大肠杆菌

C.大肠杆菌

D.粪链球菌

E.葡萄球菌

6、氯仿作为组织处理过程中的透明剂,特点是

A.透明能力强于二甲苯

B.透明能力不及二甲苯

C.氯仿不易挥发

D.主要用于小块组织透明

E.氯仿极易使组织变硬变脆

7、与子宫颈癌无关的临床表现是

A.阴道流血

B.接触件出向

C.白带增多带腥臭D.痛经

E.下腹部、腰骶部疼痛

8、吸气性呼吸困难常见于 A.肺不张 B.支气管哮喘 C.气管异物

D.阻塞性肺气肿 E.慢性支气管炎

9、女性,16岁,近3天双下肢伸侧出现紫癜,分批出现,两侧对称,颜色鲜红,伴腹痛及关节痛,Plt100×109/L,WBC10×109/L,Hb110g/L,凝血时间正常,应首先考虑 A.血友病 B.过敏性紫癜 C.ITP D.急性白血病 E.再生障碍性贫血

10、关于基因诊断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诊断可以检测基因的结构是否正常

B.基因诊断可以检测基因的表达是否正常

C.基因诊断可以直接探查基因的存在和缺陷

D.基因诊断的靶物可以是DNA或RNA

E.检测DNA的灵敏度比检测mRNA高

11、关于现代催眠治疗的基本观点,错误的是

A.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无与伦比的B.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潜力

C.恍惚状态能加强和拓宽人的资源

D.恍惚状态是一种非自然现象

E.无意识过程可以是创造性地、自主地起作用

12、对妊娠剧吐的处理不恰当的是

A.心理安慰

B.鼓励正常进食

C.静脉补液

D.纠正电解质紊乱

E.静脉补充氨基酸及脂肪乳

13、健康概念的提出时间是哪一年

A.1945

B.1946

C.1947

D.1948

E.1949

14、不属于干啰音特点的是()A.声调高 B.持续时间长

C.呼气时明显听到

D.部位恒定、性质不变

E.发生在大气道时,不用听诊器可听到

15、下列不属于医源性子宫内膜病变的是

A.外源性激素治疗

B.口服避孕药

C.自然分娩后胎盘残留继发感染

D.宫腔内放置节育器

E.刮宫等所致的子宫内膜变化

16、核素的原子核由激发态或高能态向基态或低能态转变时,放出γ光子的衰变是

A.α衰变

B.β-衰变

C.β+衰变

D.γ衰变

E.电子俘获

17、目前肝癌早期宜采用哪一种治疗为主

A.放射疗法

B.化学疗法

C.手术切除

D.中医中药

E.免疫疗法

18、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中至少需要几项躯体不适症状 A.2项

B.3项

C.4项

D.6项

E.8项

19、关于胎盘的气体交换功能,哪项是错误的____ A.母体的血氧浓度远远高于胎盘中氧浓度

B.脐静脉和脐动脉中PO2几乎相等 C.母血中的PO2较胎儿脐动脉PO2明显高

D.CO2通过绒毛间隙比O2快20倍左右

E.胎盘的气体交换功能相当于胎儿的肺脏

20、女性76岁,乳腺CA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侵润性导管ca,2x2cm大小,淋巴结无转移, ER(++),PR(+),术后治疗首选: A.放疗 B.化疗

C.内分泌治疗 D.生物免疫治疗 E.中药

21、下列不符合有关炎症介质描述的是 A.具有趋化作用

B.可由细胞释放

C.不引起组织损伤

D.可引起发热和疼痛

E.可由体液释放

22、关于肠梗阻的全身变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失水后失盐,混合性缺水,代谢性酸中毒

B.大量呕吐,丢失胃液发生碱中毒

C.血液浓缩

D.血容量减少

E.毒素吸收,毒血症,全身中毒休克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泌尿系感染的常见机体易感因素有 A.尿流不畅 B.尿液反流

C.肾和输尿管畸形 D.机体抵抗力下降 E.导尿

2、风燥伤肺和肺阴亏耗证痰的共同点是

A.痰多稠黄

B.痰少而黏或带血丝

C.痰少而稀白

D.痰多而黏成块

E.痰黏而黄

3、肾小球滤过膜由内至外 A.基膜

B.上皮细胞足突+基膜

C.内透明层+致密层+外透明层

D.内皮细胞层+基膜+上皮细胞层

E.上皮细胞层+内皮细胞层

4、男,50岁,腹胀、纳差2个月,胸部有3个蜘蛛痣,肝肋下4cm,质硬,腹水中抽出淡红色腹水少许,比重1.013。诊断可能是____ A.肝硬化

B.门静脉血栓形成C.结核性腹膜炎

D.原发性肝癌

E.胰源性腹水

5、下列哪个症状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A.情感高涨 B.情感低落

C.情绪焦虑恐惧 D.强迫思维 E.情感不协调

6、关于房性期前收缩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可以不同

B.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形态与窦性P波可以相同

C.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后可出现QRS波

D.房性期前收缩的P波可不出现QRS波

E.可以出现不完全代偿间歇

7、十二指肠大乳头位于十二指肠

A.水平部前壁

B.升部前壁

C.降部后内侧壁

D.降部后外侧壁

E.水平部后壁

8、下列关于糖原染色法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鉴别细胞内的空泡变性

B.早期心肌梗死区糖原的减少

C.糖尿病器官组织细胞内的糖原颗粒沉着

D.肝细胞癌组织中糖原的沉积

E.动脉粥样硬化粥肿内糖原的沉积

9、A.鞍状子宫

B.始基子宫

C.幼稚子宫

D.纵隔子宫

E.双子宫

10、分子生物学检测在器官移植中的应用不包括 A.组织抗原配型

B.快速检测免疫抑制患者中所发生的感染

C.检测器官的功能

D.确认自体骨髓移植前肿瘤的有效净化

E.报告疾病的复发

11、雷女士,30岁,护士发现其突然意识丧失伴抽搐,呼吸断续,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患者可能____ A.生物学死亡

B.脑死亡

C.心脏骤停

D.终末事件

E.临床死亡

12、下列关于膀胱的描述正确的是

A.无论充盈或空虚,均可在耻骨联合上方扪及

B.膀胱底为腹膜所覆盖

C.空虚的膀胱全部位于盆腔内

D.新生儿的膀胱位置比成人低

E.老年人的膀胱位置比成人高

13、滴虫性阴道炎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公共浴池

B.性交传播

C.垂直传播

D.医源性感染

E.衣物传播

14、单纯固定液既可使蛋白沉淀,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脱钙剂的是 A.锇酸

B.三氯醋酸

C.苦味酸

D.醋酸

E.乙醇

15、下列哪项不符合出血性梗死的条件: A.动脉血流阻断

B.多发生在结构致密的器官 C.具有双重血液供应的器官 D.器官或组织严重淤血 E.吻合支丰富的器官或组织

16、打破自身耐受的原因之一是__。

A.与自身抗原有相似结构成分的微生物进人体内 B.Ts细胞功能障碍 C.Ts细胞增多

D.免疫系统不问断地与低剂量自身抗原接触 E.内源性可溶性抗原的产生。

17、刘先生,55岁,因四肢乏力16h,加重伴呼吸困难2h入院。抽血回报K+2.25mmo]/L,CO220.3mmol/L。出现呼吸、心脏骤停。可能的病因是____ A.药物中毒

B.低钾血症

C.冠心病

D.贫血

E.窒息

18、尸体剖检时,测量两侧膈肌高度的正确方法是

A.取出腹腔脏器后测量

B.取出胸腔脏器后测量

C.腹腔和胸腔脏器均取出后测量

D.腹腔和胸腔脏器均未取出时测量

E.取出盆腔脏器后测量

19、”工作环境差,同事人际关系不好”对应的应激源是

A.心理性应激源

B.社会性应激源

C.生物性应激源

D.正性事件

E.灾难性事件

20、诊断肝性脑病最有意义的体征是__。A.肌张力增高 B.腱反射亢进 C.踝阵挛阳性 D.扑翼样震颤

E.巴彬斯基(Babinski)征阳性

21、影响T细胞在胸腺中阴性选择的因素是 A.MHC分子+自身抗原

B.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

C.MHC分子

D.MHC分子+TCR分子

E.补体

22、某患者感知自己所见物体如隔一层帷幔,周围房屋像是纸糊的一样,而人更像是没有生命的木偶,但其自制力尚可。那么,该患者的情形最可能是

A.视物变形症B.空间感知综合障碍

C.时间感知综合障碍

D.非真实感

E.妄想

第三篇:病理学 第十六章 寄生虫病 课程复习

第十六章寄生虫病

知识框架

重点内容

第一节 血吸虫病

掌握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的基本病理变化;肝吸血虫病及肠吸血虫病。

熟悉 尾蚴、童虫和成虫引起的病变;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

了解 病因及感染途径;血吸虫卵异位寄生引起的病变。1.病因及感染途径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一种地方性寄生虫病。常见的血吸虫有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在我国只是由日本血吸虫感染,主要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流行。2.病理变化

2.1虫卵引起的损害为本病最主要病变。

2.1.1虫卵沉着部位主要沉积于乙状结肠壁、直肠壁、肝。异位沉积于脑、肺等处。

2.1.3病变特点

(1)急性虫卵结节——嗜酸性脓肿:中央为1~2个成熟虫卵,表面有放射状嗜酸性均质棒状体(Hoppli现象),周围为无结构凝固性坏死区和大量嗜酸粒细胞聚集,可见Charcot-Leyden结晶。

肉眼:灰黄色、粟粒至绿豆大的小结节。

(2)晚期急性虫卵结节:在嗜酸性脓肿的周围出现肉芽组织层,其间以嗜酸粒细胞为主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3)慢性虫卵结节——假结核结节:急性虫卵结节形成10天后,虫卵内毛蚴死亡,坏死物质被清除吸收;虫卵崩解,破裂;单核巨噬细胞变为上皮样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形成与结核肉芽肿类似的病变。

(4)纤维化结节:假结核结节纤维化,玻璃样变,死亡虫卵钙化。2.2尾蚴引起的损害 尾蚴性皮炎。

2.3童虫引起的损害 一过性肺炎;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

2.4成虫引起的损害 血栓性静脉炎伴血栓形成,血管周围炎、晚期纤维组织增生,死亡成虫周围可形成嗜酸性脓肿。3.主要器官的病变及其后果 3.1肝脏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3.2肠道病变以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最重,急性期易形成大小不

一、不规则的浅表溃疡,慢性期肠壁增厚,变硬,肠腔狭窄。

临床病理联系:腹痛、腹泻、脓血便,急性期在粪便中可见虫卵,慢性期出现肠狭窄、肠梗阻,可发生癌变。

3.3脾脏肿大。

链接

(1)窦前性门脉高压和窦后性为主的混合性门脉高压的比较(表16一1)

(2)血吸虫色素

(3)消化道溃疡的比较(表16—2)

(4)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的比较(表16—3)

(5)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血吸虫虫卵进入机体后,在其发育的不同阶段诱发宿主的免疫反应造成损伤。

I型及Ⅳ型变态反应造成损伤→尾蚴性皮炎(尾蚴损害)。

机械性损伤、嗜酸粒细胞/巨噬细胞通过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引起损伤→过性肺炎(童虫损害)逃避了免疫攻击,成虫代谢产物造成损伤→成虫损害

第四篇:病理学 第十五章 传染病 课程复习

第十五章传染病

知识框架

重点内容

第一节 结核病

掌握 结核病(tuberculosis)的病因、基本病理变化及其转化规律;原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特点、发展及结局;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类型;各型的病变特点、发展和结局。

熟悉 肺外器官结核病:肠结核、肾结核、骨和关节等结核的病变特点;血液播散性结核病的病变特点。

了解 结核病的发病机制。1.概述

1.1概念结核病是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以形成肉芽肿为特征的慢性传染病。

典型的结核肉芽肿(直径约0.1 mm):具有病理诊断价值。

1.2基本病理变化的转化规律

2.肺结核病

2.1原发性肺结核病(儿童型肺结核)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病。

原发性肺结核的病理特征是原发综合征形成。

X线:哑铃状阴影

结核性胸膜炎:湿性结核性胸膜炎,干性结核性胸膜炎。

2.2肺结核病血源播散所致病变 血道播散:

3.肺外器官结核病 3.1肠结核病

(1)原发性肠结核病:肠原发综合征(少见),常发生于小儿。(2)继发性肠结核病:继发于活动性空洞型肺结核(多见)。

病变部位:回盲部。

分型:①溃疡型:多呈环形,腰带状溃疡(其长轴与肠腔长轴垂直),是由于细菌随肠壁环形淋巴管播散的结果。可合并肠腔狭窄。②增生型:较少见。肠壁有

大量结核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增生,肠壁高度肥厚,肠腔狭窄,右下腹可触及包块,故需与肠癌相鉴别。3.2骨结核分两型:

(1)干酪坏死型:可见明显干酪样坏死和死骨形成。

冷脓肿:干酪样坏死物液化后,在骨旁或其他部位形成无红、热、痛的脓肿。形成结核性冷脓肿。

(2)增生型:大量结核性肉芽组织伴干酪样坏死。脊柱结核最常见,多见于第10胸椎到第1~2腰椎。病变常造成脊柱塌陷形成后凸畸形。3.3结核性脑膜炎 儿童多见,常为全身粟粒性结核病的一部分。

第二节 伤 寒

掌握 伤寒(typhoid fever)的基本病变,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熟悉 其他器官组织病变;伤寒的并发症。

了解 伤寒的病因和发病机制。1.病因与发病机制

2.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1基本病变伤寒肉芽肿

伤寒细胞:巨噬细胞吞噬伤寒杆菌、红细胞、坏死细胞碎片称为伤寒细胞。

伤寒肉芽肿:大量伤寒细胞聚集形成的结节状病灶。具有病理诊断价值。2.2肠道病变

2.2.1病变部位 回肠末端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

2.2.2病变分期病程约4~5周。①髓样肿胀期;②溃疡期,溃疡呈椭圆形,其长轴与肠长轴平行;③坏死期;④愈合期。

2.2.3临床病理联系 稽留热,相对缓脉,脾肿大,皮肤玫瑰疹,白细胞减少,膈肌,腹直肌股内收肌疼痛。2.3其他病变

2.3.1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病变 2.3.2皮肤玫瑰疹

2.3.3胆道及胆囊病变 少数病人可长期带菌 2.3.4横纹肌、心肌中毒性病变 3.并发症

肠出血、肠穿孔、支气管肺炎。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掌握 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毒性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熟悉 慢性细菌性痢疾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了解 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及传播途径

1.1病因 痢疾杆菌感染引起的假膜性结肠炎。分为:福氏、宋内氏、鲍氏、志贺氏四群,由内毒素致病。

1.2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有

时也可暴发流行,好发于儿童。2.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病变部位:直肠和乙状结肠最重>其他段结肠 2.1急性细菌性痢疾 2.1.1急性卡他性炎

2.1.2假膜性炎 坏死肠黏膜组织+渗出纤维素+炎性细胞+红细胞形成假膜(灰白色或灰绿色)。

2.1.3形成大小不等、不规则地图状表浅溃疡。溃疡间为假膜。2.1.4愈合 2.1.5并发症肠出血

临床表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

2.2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程超过2个月以上,多由急性痢疾转变而来,以福氏菌感染多见。病变反复发作,新旧病变共存,纤维组织增:生,严重病例可导致肠腔狭窄。

2.3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儿童多见。起病急骤,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可出现中毒性休克死亡。多为福氏或宋内杆菌感染。肠道为卡他性结肠炎(滤泡性结肠炎)。

第四节 性传播疾病

熟悉 尖锐湿疣、淋病、梅毒的病因、传播途径及病理变化。

了解 AIDS的病因、传播途径。1.淋病(gonorrhea)1.1病因 由淋球菌引起,发生在泌尿生殖系统的急性化脓性炎。

1.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1.3病变特点 脓性卡他性炎。2.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2.1病因 由HPV(主要是6、11型)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累及生殖道鳞状上皮的良性赘生物。

2.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目前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及原位PCR技术可协助本病诊断。

2.3病变特点 凹空细胞。3.梅毒(syphilis)3.1病因 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

3.2传播途径 主要为性行为传播,少数经直接接触或垂直传播。感染梅毒后第6周患者血清出现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及反应素有血清诊断价值。分先天性梅毒和后天性梅毒两种。3.3基本病变

(1)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和小血管周围炎。此类病变见于各期梅毒,浆细胞恒定出现是病变特点之一。

(2)树胶肿,又称为梅毒瘤、梅毒肉芽肿。是梅毒的特征性病变,只出现在三期梅毒。大小不

一、质韧而有弹性的灰白色结节,如树胶一样。镜下结构相似于结核结节,中心为凝固性坏死。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上皮样细胞和朗汉斯巨细胞较少,周围有闭塞性小动脉内膜炎和血管周围炎。3.4后天梅毒分期

Ⅰ期:硬性下疳形成。

Ⅱ期:全身皮肤黏膜广泛梅毒疹和全身性非特异性淋巴结肿大。是传染性最强 的时期。

Ⅲ期:形成特征性树胶肿。病变严重而广泛破坏内脏器官。可引起梅毒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瘤等。左室异常肥大和扩张形成“牛心”。中枢神经梅毒:梅毒性脑脊髓膜炎,可导致脊髓痨形成。梅毒性主动脉瘤破裂导致患者猝死。

3.5先天性梅毒 可导致死胎,患儿发育不良,智力低下,间质性角膜炎,神经性耳聋及楔形门齿等。

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4.1病因 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4.2传播途径患者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为本病传染源。通过性行为,用污染针头做静脉注射,输血和血制品的应用,胎盘感染胎儿或通过接触方式感染婴儿。4.3病理变化

4.3.1全身淋巴组织的变化

早期:淋巴结肿大,CD4+细胞进行性减少。

晚期:淋巴结结构消失,少数巨噬细胞和浆细胞残留。4.3.2继发性感染肺孢子虫病,弓形虫感染等。4.3.3恶性肿瘤 Kaposi肉瘤或淋巴瘤。

链接

(1)结核菌素试验:皮肤注射旧结核菌素后可引起迟发超敏反应,用于以下几方面:①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②结核病的辅助诊断;③受试者的细胞免疫状态。

试剂:①旧结核菌素;②结核杆菌纯蛋白衍生物。

方法:①皮内注射法:48~72h后观察局部硬结反应;②多刺法试验:一般

不作为诊断结核病用。

结果判定:硬结直径≤4mm(-);硬结直径5~10mm(+);硬结直径11~20mm(++);硬结直径>20mm(+++)。

一般阳性只能说明有过结核杆菌感染,不能肯定有活动性结核。成人或小于3岁患者强阳性说明有活动性结核。

(2)梅毒肉芽肿和结核肉芽肿的区别(表15-4)

(3)肥达反应:利用伤寒沙门菌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等。通过血清凝集试验,测定患者血清中的相应的凝集抗体效价。有辅助诊断伤寒病的价值。2周出现阳性,4周阳性率达70%~90%。

第五篇:病理学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课程复习

第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疾病

知识框架

重点知识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掌握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和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熟悉 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甲状腺肿瘤。

了解 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分类;甲状腺炎的分类。

1.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diffuse nontoxic goiter)(又称为单纯性甲状腺肿,simple goiter)1.1概念由于缺碘或某些致甲状腺因子所致甲状腺非肿瘤性增生性疾病,不伴甲亢,分为地方性和散在性两种。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诊断标准:超过该地区人口总数10%以上人群出现弥漫性或局限性甲状腺肿。

WHO建议:成人碘摄入量:150mg/d。

1.2病因 与下列原因有关:缺碘,大量氟和钙影响碘吸收,高碘,遗传与免疫。

1.3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

1.3.1增生期(弥漫性增生性甲状腺肿,diffuse hyperpIastic goiter)M: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中度肿大、表面光滑,约150g左右。m:滤泡上皮增生,小滤泡和小假乳头形成,胶质少。

临床:无明湿症状,甲状腺功能无改变

1.3.2胶质储积期(弥漫性胶样甲状腺肿,diffuse colloid goiter)M: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中度肿大,200~300g左右,表面光滑,切面呈半透明胶胨状。

m:滤泡增生病变+滤泡复旧病变,滤泡腔高度扩大,大量胶质储积。

临床:无明显症状。

1.3.3结节期(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M:甲状腺不对称结节状增大,结节大小不一,可伴出血,坏死,囊性变,钙化和瘢痕形成。

m:纤维组织增生,分割包绕(滤泡增生病变+滤泡复旧病变+萎缩滤泡)形成大小不一结节。

临床:可出现压迫,吞咽困难,窒息,呼吸困难等症状。

2.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diffuse toxic goiter)2.1概念 血中甲状腺素(T4)升高,作用于全身各器官组织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简称甲亢。

2.2病因 与T4分泌过多,自身免疫,遗传,精神因素等有关。

2.3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3.1甲状腺

M: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肿大,60~100g,表面光滑,质较软,切面灰红胶质少,棕红色,质如肌肉。

m:滤泡上皮增生呈高柱状,或呈乳头状增生。滤泡腔内胶质稀薄,滤泡周边胶质出现大小不一的上皮细胞的吸收空泡。间质充血,淋巴细胞增生,可形成滤泡样结构。

2.3.2全身其他病变①眼球外突;②淋巴组织增生,胸腺和脾增大;③心脏肥大——心脏扩大;④心肌细胞,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化。2.3.3临床表现

(口诀)爱出汗,可突眼,脾气怪,苦难言,心发慌,手发抖,食欲增大,人消瘦。

3.甲状腺功能低下

3.1呆小症(克汀病,cretinism)3.2黏液水肿(myxoedema)4.甲状腺炎(thyroiditis)结合病因和病程分类:

(1)急性甲状腺炎: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炎症,少见。

(2)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为肉芽肿性甲状腺炎,与病毒感染有关。(3)慢性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伴甲状腺功能低下。1)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2)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木样甲状腺炎)

5.甲状腺瘤

5.1甲状腺腺瘤 中青年女性多见。

分为:单纯型腺瘤、胎儿型腺瘤、胚胎型腺瘤、嗜酸细胞型腺瘤、非典型腺瘤等类型。5.2甲状腺癌

(1)乳头状癌:滤泡上皮发生,最常见,中、青年女性多见。肿瘤发展较慢,预后较好。

(2)滤泡状癌:滤泡上皮发生,较常见,恶性程度较高,早期易血道转移,预后差。

(3)髓样癌:由滤泡旁细胞(C细胞)发生,属APUD肿瘤,90%的肿瘤分泌降钙素。

(4)未分化癌:滤泡上皮发生,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第二节 胰岛疾病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掌握 掌握原发性糖尿病的分型;胰岛素依赖型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病理变化。

熟悉 糖尿病的病因及临床病理联系。

了解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哪些疾病可导致继发性糖尿病。1.病因、分类及发病机制

糖尿病是一种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或胰岛素分子结构的缺陷引起的以糖利用率下降、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分类:

1.2继发性糖尿病 指由于胰腺炎症、肿瘤、内分泌疾病等所伴发的高血糖和糖尿病症状。

2.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1胰岛病变(见比较表)2.2血管病变①毛细血管和细小动脉粥样硬化;②大中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或中层钙化。

2.3肾脏改变①肾体积增大;②结节性肾小球硬化;③弥漫性肾小球硬化;④肾小管-间质损害;⑤血管病变;⑥肾乳头坏死。2.4视网膜病变

2.5神经系统病变周围神经缺血性损伤。2.6其他病变高血脂、皮下黄色瘤、易感染。3.临床病理联系

血糖升高,“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血压升高,血脂升高,导致心功不全,脑出血,肾功不全,肢体疼痛麻木,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等临床症状及体征。

下载病理学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课程复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病理学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课程复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病理学 第十一章 泌尿系统疾病 课程复习

    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 知识框架重点知识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掌握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慢性肾小......

    《局部解剖学》课程简介

    《局部解剖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局部解剖学》 英文名称:《topographical anatomy》 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 学 时:56学时,其中理论:14学时,实......

    病理学 第十二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课程复习

    第十二章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知识框架重点内容 第一节 子宫颈疾病 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子宫颈癌 掌握 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宫颈原位癌、原位癌累及腺体的概念;子宫颈癌的......

    病理学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课程复习(五篇)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知识框架重点内容 第一节 再 生 掌握 再生的概念和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 熟悉 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了解 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1.再生的概念 由损伤周围......

    第三章+局部血液与体液循环障碍

    第三章 局部血液与体液循环障碍 一、A型选择题 1 急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的主要成分是: A.“心力衰竭细胞” B.水肿液 C.炎症细胞 D.纤维蛋白 E.尘细胞 2 因逆行栓塞引起的病变......

    智力障碍复习教案

    复习大纲 选择题: 1、 教学法的分类,以下属于教学方法的思想体系的为(D) A、直观方法 B、语言方法 C、实践方法 D、灌输教学 2、 以下不属于四段教学法的有(C) A、 说明 B、示范......

    病理学考试重点复习总结

    病理学考试重点复习总结 病理学重点名词解释(一) 1萎缩:发育正常的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 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 3坏疽:......

    病理学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课程复习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知识框架重点内容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掌握 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及萎缩的类型。 熟悉 肥大、增生、化生的分类。 了解 生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