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深刻领会“七一”讲话精神 努力提升组织工作整体水平
深刻领会“七一”讲话精神 努力提升组织工作整体水平
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件。做为基层组织部门,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狠抓贯彻落实,在服务大局、改革创新、致力民生的实践中,努力提升组织工作的整体水平。
----要把服务大局做为组织工作科学化的价值取向。组织部门承担着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如何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人才队伍建设好,是我们的政治使命和价值强化的具体表现。《讲话》中明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组织部门必须学会用全局的眼光,准确定位、科学谋划各项工作,为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要按照“三服务、两满意”要求,主动寻找组织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党的组织资源对激活、配置、优化整个社会资源的作用,自觉参与到重要战线、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重大决策中,凝心聚力配好班子,强化实践用好干部,人岗相宜聚好人才,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彰显组织工作维护大局、服务大局的能力。
----要把改革创新做为组织工作科学化的动力源泉。创新,是组织工作的生命力。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推进思维方式、工作模式、行为方式的创新,才能在有效破解发展难题中,全面提升组织工作的整体实力。《讲话》中明确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工作要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在思想观念上,我们要勇于破除封闭的思维定势,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变机械思维为辩证思维,牢固树立开放式组织工作理念;在工作载体上,要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优化资源抓整合,试点先行寻突破,品牌引领树典型,打好探索和推进的“组合拳”;在工作机制上,要积极探索公开选拔、规范提名、差额选拔、综合考评等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全面落实计划生成、自主选学、考核评估、资源整合等干部教育培训机制,扎实推进培养开发、评价发现、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人才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城乡统筹、创先争优、党群共富、服务民生等基层党建长效机制,以改革破解制约瓶颈,以创新激发内在活力。
----要把群众满意度做为组织工作科学化的检验标尺。我们党的基础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源泉在人民。《讲话》中明确提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组织部门只有牢固树立服务群众的理念,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与支持,才能确保满意度的不断提升。要大力实施民生工程,通过深化片区网格化管理、搭建为民服务平台、拓展党的组织覆盖、推进党群共建和结对共建等举措,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和服务功能;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实施富民工程上创先进、争优秀,在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困难救助、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发挥先进模范作用;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开展组织部长下基层、领导干部蹲点调研等活动,听民声、集民意,办好事、解难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第二篇:贯彻“七一”讲话精神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认真贯彻“七一讲话”精神
努力提高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水平
“七一讲话”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方面,组织工作要紧扣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围绕服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十大主要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另一方面,组织工作本身也要“加快转型升级”,顺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社会需求更加多元等新形势,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务实的理念、更加科学的方法、更加有效的执行,努力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结合基层实际,我们觉得在谋划新的一年组织工作时,必须进一步强化以下六个方面的理念:
一、注重科学规划,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预见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实践证明,一个科学的规划,能起到引领方向、凝聚力量、推动落实的作用。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规划,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工作停停顿顿,往往会成“半拉子工程”。组织部门历来十分重视规划的制定工作,近年来中组部先后制定了《2009—201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2009—2020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等重要规划,提高了组织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也为我们指出了努力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但总的来看,近年来制定的规划中,干部、人才方面居多,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比较少。事实上,基层组织建设的很多工作领域也需要进行很好的规划。省委组织部就十分重视组织工作的规划。比如,2006年省委组织部制定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规划,明确提出党的十七大前实现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全覆盖,在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如期实现了规划目标。今年又提出,职工人数80人以上的企业要建立党组织、30人以上企业要有党员的目标,现在我们市、县两级都在制定规划、细化目标、狠抓落实。从基层来看,有规划和没有规划效果大不相同。比如,新社会组织党建抓了近10年,但效果不那么明显。2008年,我们制订实施了新社会组织“党建双扩工程”规划,提出了“两个全覆盖”的目标任务,2008年底前从业人员15人以上的社会中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会员数80个以上的社会团体等规模以上新社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2009年底前规模以下新社会组织实现党的工作全覆盖,2010年全市80%的规模以上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达到“五好” 要求。目前,在规划的引领推动下,这些目标都能如期或提前实现,并且有406家新社会党组织建成规范化活动场所,占新社会组织党组织总数的95.5%。同时,我们还提出了以“三化三有”(覆盖立体化、制度规范化、活动正常化、干事有队伍、服务有作为、工作 有保障)为载体推进非公企业党建覆盖的三年规划,到2012年实现50人以上企业基本实现组织覆盖、50人以下企业基本实现工作覆盖、30人以上企业基本实现有党员目标。建议中组部加强对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规划制定工作,特别是要分领域制定一些单项规划,更好地使各级组织部门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
二、注重基层基础,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持续性。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但从基层的实际来看,在落实基层基础工作方面还有许多薄弱环节,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三多三少”:制度多落地少。无论是干部工作、人才工作,还是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无论是各种集中性教育活动,还是加强自身建设方面,近年来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推动作用。但有些制度还没落到实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比如,党员民主评议、党员“三会一课”、双重组织生活管理等制度普遍落实不够到位。老问题多新举措少。比如,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我们动了一些脑筋、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对解决农村党员发展家族化、党员教育管理缺位、部分村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集体经济薄弱等一些老问题,新举措不多,成效不够明显。挑战多对策少。比如,随着经济活动的日趋活跃,党员流动日益频繁,对流动党员管理、党员组织关系接转等工作带来了挑战,跟进措施不够及时;随着党员民主意识的逐渐增 强,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日益提高,推进基层党内民主建设的力度不大、步伐不快。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认识不到位。有的同志觉得基层基础工作量大、面宽、难度大,做起来周期长、精力费、见效慢,热衷于抓亮点,追求轰动效应,抓基层基础工作积极性不高,投入精力少,甚至当“甩手掌柜”。二是力量不到位。这些年组织部门牵头抓的集中性教育活动多,牵涉了大量精力,由于力量有限,基层基础工作受到了一定影响。三是指导不到位。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各地虽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形成了一些好做法好经验。但是有的党内条例规章比较滞后。比如,中组部1990年颁发的《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和200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对农村户籍人员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入党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基层在实践中就比较难把握。四是责任不到位。对抓基层基础工作的考核力度不够大,抓基层基础的奖惩体系还不够健全。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我们建议:一是严格执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认真贯彻李源潮部长提出的“基层要靠全党抓、党建要靠书记抓”指示精神,把抓基层基础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并建立健全科学的奖惩机制,形成“全党抓基层基础”的良好局面。二是载体设计要务实。在开展各项集中性教育活动时,一定要精心设计好活动载体,使活动与推进基层基础工作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不搞“两张皮”,做到“两推进两不误”。三是政策法规要完善。及时总结提炼基 层的探索经验,在更高的层面上完善政策法规,进一步加强对基层的工作指导。比如,在发展党员工作方面,我市推行了预审制,除对私营企业主入党要进行审查之外,还探索试行对曾被开除党籍、退党、自行脱党或被党员除名的,曾触犯刑律或曾受治安处罚的,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等7类人员的入党审查。还比如,我们针对组织关系接转回村宽严不一问题,进一步规范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全市实行了“六问一必查”制度,即问组织关系接转原因、问入党时间、问入党程序、问入党介绍人情况、问组织生活情况、问学习从业情况,必查党员档案,目前已发现外地转入的假党员52名。再比如,2008年村级组织换届中,我市4809个村中,有75.9%的村采用“公推直选”的方法,选举产生村党组织领导班子。今年,在机关、企业、学校、非公经济、新社会等领域党组织班子换届中,大力推行“公推直选”。杭州等地“公推直选”力度比我们更大。我们建议中组部及时对《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进行修订。
三、注重服务定位,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针对性。“三服务两满意”是中央对组织部门提出的明确要求。今年以来,我省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鲜明提出了“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要求,这是贯彻中央部署的创新举措。我理解,第一,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党建工作要义所在。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提出党的基层 组织要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就是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有利于强化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构建起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于党员,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第二,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人民群众期盼所在。实践证明,这些年来的党内集中性教育活动中形成的长效机制,凡是那些涉及为群众提供服务、为群众提供便利、让群众得实惠的制度,都能够被很好地坚持下来。比如,2001年我市全面推行乡镇“365”服务窗口以来,一直深受群众欢迎,而且不断改进完善,现在市、县两级都已经成立了“365”便民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要看到,目前群众对基层党组织意见最大、反映最突出的,仍然是我们服务理念不够强、服务能力不够高、服务措施不够多等问题,需要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以党组织服务力的提升来增强公信力。第三,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是时代发展所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多元化、矛盾纠纷复杂化趋势日益凸显,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加快转变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寓领导、管理于服务之中,从而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础贯彻落实。鉴于上述考虑,我们建议,谋划新阶段的组织工作,必须进一步突出抓好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一是进一步明确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把服务明确为基层党组织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定位,扎实做好服务发展、服 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工作。要像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一样,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大宣传,强力推进,打造党建工作新品牌。二是科学设臵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载体。如我省各地创造的“双服务”专项行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办事档案”、“创业承诺”等,都是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三是搭建服务平台。要按照有利于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来创新组织设臵,健全服务网络,着力构建基层党组织服务的机制和框架。在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致力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同时,进一步推进服务党员的工作。比如,我市着力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2008年市、县、乡三级全面建立党员关爱基金,累计募集资金4500多万元,全市党员关爱基金累计支出3200多万元,慰问帮扶党员7万多人次,慰问帮扶面达到4.5%,较基金建立前扩大了8倍多,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困难党员真切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
四、注重双强品牌,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主动性。今年,省委组织部提出在全省非公有制企业中深入开展争当“发展强、党建强”先进企业活动。我市按照省里部署要求,精心制定实施意见,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和推进工作。在活动中,我们拓展了工作领域,在全市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中全面展开;明确了活动目标,提出到2012年全市中型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培育成“双强”先进企业,到2015年努力使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和新社会组织基本建成“双强”企业;制定了具体标准,提出了以“五强五好”为主要内容的10条标准(经营 管理强、竞争实力强、人才支撑强、文化建设强、和谐发展强、骨干队伍好、服务作为好、运行机制好、工作保障好、群团带动好);建立了党员领导干部“双强”企业联系点,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重点培育,力求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总结了一批“双强争先”活动典型经验,评选表彰了20名重视党建工作的优秀业主、80家非公有制企业和40家新社会组织“发展强、党建强”示范单位。从目前这项工作运行情况来看,引起了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强烈反响,赢得了广大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人士的广泛认可。透过这个可喜的现象,我们觉得,“双强”提得很及时。一是“双强”定位更准确。发展强、党建强更能充分体现党的执政理念,更能准确反映科学发展的本质内涵,是对以往提出的“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有利于统一各方对加强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利于推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是“双强”目标更明晰。在总结以往党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发展、党建都要强的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党建和发展作为核心和中心的互联互促关系,找准了两者的结合点。两个“强”字画龙点睛、一目了然,抓住了根本,使基层赶有目标、干有方向、学有榜样。三是“双强”内容更具体。针对“双强”目标,明确工作内容,细化工作标准,基层易接受、好操作。基层还可根据实际,创新设臵工作载体,形成发展与党建两者相融互动、共赢的良好格局。为此,我们认为“发展强、党建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方面探索出的一条成功路子,是一个全新 的理念,对于基层党建的发展有着广泛和深远的意义,建议在总结完善非公有制企业领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下一步可在基层党建各领域全面推广运用。
五、注重改革创新,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创造性。近年来,各级组织部门非常重视创新,许多创新工作,抓住了关键环节,找准了突破口,符合了群众愿望,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是我们也发现,一些创新片面追求轰动效应,纠缠于细枝末节,有的甚至偏离了方向,群众反映并不好。基层如何抓创新,我们认为,首先是要讲规矩。要坚持党章和党内法规的基本原则、主要精神和立法本意搞创新。不能搞出像发展党员中“男同志赋予2分、女同志赋予5分,30岁以下赋予10分、30—45岁赋予8分、45—60岁赋予5分,60岁以上仅赋予1分”的做法,搞出像四川某县撤消乡镇纪委、建立片区纪委的做法。其次是要讲实效。运用互联网、手机等新技术建立网上支部、实行网上学习交流、网上选举,这些新手段很吸引眼球,但要讲实效,也要重视运用民主生活会、谈心谈话等一些传统办法,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第三是要可持续。一个新鲜事物出来以后,上级不能急于表态,也不能急于推广,要经过一段时间、一定范围的实践观察以后再作出决定。我们回过头看看前些年的创新,包括一些面上推广的做法,不少都没有生命力了,被基层党员群众抛弃了。第四是要给予保护。不应随意否定基层的创造,要保护基层创新的积极性,既要鼓励创新、更要宽容失败。2004年6月,武义县后陈村建立首 个村务监督委员会,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议,有专家学者甚至指责我们违反《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具体规定。在争议和压力面前,市委、县委态度明确,支持基层搞探索,并在实践中直接给以引导和指导。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这一做法在全市、进而在全省、全国推广,获得了2005年中国“政府创新奖”,并写入今年刚修订的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那么,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工作改革创新该从哪些方面切入呢?我们认为,一要把握重点,二要突破难点,三要回应热点。在这方面,我们也有一些切身体会。比如,在把握重点方面,我们牢牢抓住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联系点的有利契机,探索了党政正职领导干部拟任人选提名“海推”办法,同时建立“多重推荐”印证机制,将“海推”提名结果与个人署名推荐、非定向民主推荐等推荐提名方式的结果相互印证。在推行“海推”办法基础上,去年以来还探索了副职领导干部“公开比选”提名方式。在攻破难点方面,我们针对村干部特别是村民委员会成员能上难下、在其位不谋其政、群众意见大等实际,探索推行了村干部辞职承诺制度,明确辞职条件,规范辞职程序,畅通辞职渠道,完善了不称职村干部退出机制。在回应热点方面,我们积极探索加强新兴群体党建工作的措施,回应党员股民的强烈要求,于2009年5月在中信金通证券中山路营业部成立股民党支部,通过一年多的摸索和实践,“职业股民”党支部的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受到了股民的欢迎,目前已有11名股民向该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全 市又建立了4个股民支部。因此我们觉得,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要坚持“三不”原则,坚持尊重群众,不搞“拍脑袋”;坚持实事求是,不搞“一刀切”;坚持务实创新,不搞“花架子”,切实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六、注重统筹兼顾,进一步增强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系统性。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这些年来,我们组织部门充分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在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方面进行了成功实践,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但从我们的实践情况来看,组织部门的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工作领域越来越宽、范围越来越广、战线越来越长、面临的任务越来越重,既要抓好组织部门职能范围内的工作,又要参与配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既要抓好牵头抓总的工作,又要配合做好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还要抓好自身建设。比如干部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程序越来越严、操作越来越规范。基层组织建设,既要做好机关、学校、农村等传统领域的党建工作,又要抓好非公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等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党管人才工作涉及的部门多,需要协调的事项多。连续多年开展的党内集中性教育活动,载体多、要求高、时间长。要完成这些艰巨的任务,更加需要我们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来推进工作。另外,从基层组织部门的实际来看,还应把握好几点:一是既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要着眼于组织部门的自身职能,坚持分工负责,突出工作重点,集中精力,攻坚克难;而不要出现职能错位,去干属于其他部门工作范围内的事,不能种了“责 任田”,荒了“自留地”。二是既要常充气,也要减减压。组织部门面临的工作任务重,组工干部面临的工作压力大,组织工作又是社会舆论非常关注的焦点。各级党委和上级组织部门不仅要加强工作指导,营造良好地组织工作环境;还要给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减压减负”,确保组织部门持续、高效运转。比如,组织工作群众满意度问题,需要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下去“唱群戏”,而不能光靠组织部门“唱独角戏”。三是既要马儿跑,也要马儿多吃草。组织工作的要求很高、年轻干部多,不断对组工干部提出新考验,组织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能力素质,以适应工作的需要。要增加一定的编制,目前组织部门编制紧,人手少,与繁重的任务极不相称,比如区委组织部与老干局、机关工委合署办公,行政编制总共才12个。尽管我们发挥“五加二”、“白加黑”、“车轮战”精神做工作,但仍感来人手捉襟见肘。相比之下,纪检部门的编制就比组织部门要多一些。比如,中纪委对县市纪委的编制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县级纪委行政编制数不少于30人,我们建议中组部也给地方组织部门增加编制,以利更好地开展工作。
第三篇:服务大局推动发展努力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服务大局 推动发展 努力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组织部门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职能部门,只有把科学发展观贯穿组织工作的始终,紧紧围绕服务大局,着力解决组织工作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开阔思路、拓展领域、创新机制,才能全面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十二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加强区乡党委换届的组织领导,真正选配出能推动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要把换届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成立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做好换届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各级党委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换届工作负总责,既“挂帅”又“出征”,亲自研究部署,亲自组织协调,亲自解决重大问题,亲自督查落实情况。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党性,带头重品行,带头作表率,真正把换届工作的要求落在实处,圆满完成换届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充分扩大民主。要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不断创新举措,进一步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不断扩大代表候选人推荐和考察过程中的民主,代表产生要充分听取广大党员群众、基层党组织的意见和纪检等有关部门的意见,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应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要不断扩大人选推荐中的民主,真正把那些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实现科
学发展有贡献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者得利。
保证风清气正。坚持教育在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信谣不传谣;坚持警示在先,把“5个严禁、17个不准、5个一律”的换届纪律作为高压线抓实抓细;坚持预防在先,强化组织监督、制度监督、民主监督,把提名推荐、考察、公示、选举等各个环节都置于组织、干部、群众有效的监督之下,切实提高各级党员干部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免疫力”。同时,严肃查处违反换届纪律行为,形成对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强大威慑。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选人用人导向和机制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坚持工作实绩与德才素质并重的选人标准。制定并运用《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实施办法》改进干部考察工作,把应对突发事件、完成重大任务、关键时刻作为考察和识别干部的重要时机,坚持在急难险重工作一线考察干部、在解决民生问题中识别干部、在项目建设中发现干部、在维护稳定中检验干部,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逐步提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领导干部在新提拔同级干部中的比例,切实做到好中择优、优中选强。从探索组织工作信息公开领域入手,扩大干部工作的透明度,打破干部工作神秘感。认真抓好考核与经常
性考察工作,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进一步完善考察预告、考察对象公示等制度,扩大预告、公示范围,增加考察工作的透明度,切实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
加强对领导班子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日常管理办法。积极开展组工干部联系领导班子制度,抓实考核工作,针对班子的长处及存在的问题,做好“记实性反馈”工作。加强对领导班子运行情况的日常考察,综合运用理论学习、民主生活会、考核、日常考核、重点工作考核、警示谈话等多种形式,督促各级领导班子加强自身建设,着力解决班子当前存在的心态浮躁问题,激发领导干部党性锻炼和作风养成的内在动力,以班子和谐引领队伍和谐。
不断强化干部监督工作。要把监督贯穿于干部培养、选拔、使用、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全程化、经常化、制度化。认真落实考察预告、任职资格审查、任前公示、廉政谈话、任职试用期等制度,着重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过程的监督。严格落实与执法执纪综合监督部门联系制度,加强组织部门内部工作机构的协同运作,进一步增强干部监督工作合力。积极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群众满意度民意调查和测评机制,加大测评结果运用力度。
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加强培训,提升人才整体素质。要按照“高层次人才优先培养、中青年人才大力培养、重点人才重点培养”的原则,围绕我区发展的优势支柱产业和重点项目中所急需的高层次人才,进一步提高教育资源综合利用率。积极采取与兄弟县区、域内外培训机构及大中专院校联合的方式,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外派进修、技术支持、挂职锻炼等形式,为优秀中青年人才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抓好重点项目,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围绕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建设,进一步加大挂职锻炼、岗位交流力度,不断提升党政干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抓经济、抓项目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继续深入推进“农村实用人才优质项目”,着力发展一批农产品经纪人、种养技术能手和综合性服务人才。加强与市区两级劳动就业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在提供技能型人才培训的基础上,加强信息交流,拓宽就业平台,提供就业扶持,推动和激励创业就业。
完善机制,激励人才发挥作用。建立“一把手”责任制,明确各单位“一把手”抓人才的责任,把各单位人才工作情况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着力形成“第一资源支撑第一要务”、“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良好局面。继续加强对人才的评选表彰工作力度,结合《辽源市市管专家选拔管理办法》,建立并运行更加符合我区实际的拔尖型人才选拔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并实施各类人才层层选拔办法,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激励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围绕科学发展开展“创先争优”。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教育和
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围绕争创目标,积极投身到项目建设、招商引税、民生工程、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中来。要加强督导检查力度,努力把“五个具体化”目标和服务民生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大典型的培树和宣传力度,精心选树一批在推动科学发展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典型,通过召开表彰大会形式,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围绕科学发展夯实党建基础。要坚持分类指导,强化党建基础,提升工作水平。农村党建工作要以“三项工程”和“划档分类、升级晋位”为抓手,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打造一批领富、带富能力强的“项目支书”和党员致富队伍,加大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发挥党组织引领扶持作用。街道社区党建要继续扎实推进“三有一化”工程,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触角,提高街道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从理顺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入手,探索组建“两新”组织党工委,有效解决有人建、有人抓、有人管的实际问题。机关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我为发展献一策,我为项目办件事”大讨论活动,为党员领导干部想事、干事,干成事营造浓厚范围。
围绕科学发展整合党建资源。要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互帮互扶机制,促进形成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真正使组织资源、组织优势和组织活力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
第四篇:不断提升全县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组工干部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
1、端正的学习态度武装头脑。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理论上的先进是其他各方面先进的根基。认真学习各项专业知识,以适应新形势对组织工作的挑战,增强理论素养。善于把所学科学理论运用于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组织工作推向深入。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不断把学习的成果转变成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思路和措施。
2、深厚的组工文化底蕴武装头脑。深厚的组工文化,以“忠诚老实、公道正派,清正慎己、甘于奉献,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三个方面为核心内容。“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就是自觉服从组织,不讲条件,不讲价钱,带头知人善任,选好人、用好人。“清正慎己、甘于奉献”,就是淡泊名利,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小节,抵得住诱惑。“坚持原则、敢于斗争”,就是实事求是,严格按照规定办事,敢于给好人说好话,给坏人说坏话,自觉抵制不正之风。要把组工文化建设作为“铸魂工程”,健全组工干部激励关爱机制,增强组织部门的亲和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3、系统的工作方法武装头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做什么工作,方法问题是第一位的,在推进组织
工作科学化进程中,要大力推行组织工作“系统工作法”,主要内容是:工作谋划课题化、工作目标责任化、工作推进工程化、工作督查台账化和工作考核绩效化,通过加强过程管理,增强工作实效。
4、开放的工作格局武装头脑。新形势新变化要求组织部门必须破除封闭运行机制,逐步形成了公开透明、民主开放、与时俱进的组织工作新格局。因此,围绕组织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到基层一线深入调查。做好正面宣传,搭建高效快捷的宣传平台,及时总结宣传组织工作新经验新成果,加强对身边典型、重大活动的宣传,扩大组织工作影响力。接受社会监督。对一些社会关注的敏感问题、重要事件,要及时公开、重点公开。要学网、懂网、用网,学会与媒体打交道,这是一项基本功。要善待、善用、善管网络媒体,既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又要提高引导舆论的能力,努力打造正面宣传强势。通过构建公开、开放的工作格局,不断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
第五篇: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提升组织工作整体水平(08年上报)
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
提升组织工作整体水平
中共云梦县委组织部
近年来,云梦县委组织部围绕“治部有章、行为有度、协调有方、运转有序、保障有力”总体目标,以促进部门规范化建设为龙头、以建立高素质组工干部队伍为核心、以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为主线,不断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努力提升组织工作整体水平。2004年,云梦县委被湖北省委授予“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
一、抓住根本,增强素质,保持干部队伍建设的经常化
1、围绕开展主题活动深化理论学习。根据省市组织部门安排部署,先后在部机关扎实开展了“树组工干部公道正派形象”、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两创一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等一系列主题学教活动。结合活动开展,我们从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入手,狠抓了组工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将每周六上午作为集中学习日,组织全体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切实增强组工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
2、围绕提升工作能力强化业务培训。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组工干部提出的新要求,部机关坚持实施对组工干部的能力培养,着力提升组工干部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几年来,围绕县委中心工作和当前组织工作面临的热点难点问题,我们组织机关 1 干部认真开展专题调研,并形成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调研文章。我们在省市组织系统内部刊物和党报党刊上发表有影响的调研文章有480多篇,其中在《人民日报》上稿5 篇,有50多篇在省市获奖;被组织系统内部采用信息达400余条,其中被中组部采用18条。2003年7月,我们被中组部确定为“组工信息联系点”,2003年—2007年连续五年被省委组织部表彰为“全省组织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3、围绕建立长效机制优化学习环境。根据提高两个素质的要求,我们紧紧抓住学习这一中心环节,严格落实部机关各项学习制度和规定。在学习内容上,坚持理论学习与业务学习并重;在学习形式上,认真制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时间,明确学习内容,坚持按时集中学习与经常性自学相结合;在学习与实践的结合上,要求每位干部努力成为本职业务的行家里手,精通政策,熟悉情况;在学习保障上,为每个科室配备有电脑和打印机,并与互联网连接,方便干部网上学习。同时订阅有20多种综合性、业务性的报刊、杂志,为干部开展学习创造了良好环境。
二、夯实基础,健全机制,促进机关自身建设的规范化
1、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为加强机关内部管理,先后制订出台了《机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廉洁自律制度》、《文书处理制度》、《财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学习制度》、《接待制度》、《部长办公会议制度》和《部务会议制度》等一系 2 列机关管理制度,完善了《部长办公会议程序图》、《机关工作程序图》等15项决策制度和办事程序,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在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过程中,部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坚持做到重大决策由部长办公会和部务会议决定,不搞个人主义和“一言堂”,为部机关全体干部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2、建立健全督办落实机制。一是目标管理制度。每年初,根据组织工作计划,我们把全年的工作目标进行量化,分解到每个科室,落实到每个组工干部,并层层签订责任状。年终进行工作目标考核时,根据各科室及干部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对干部进行奖惩,有效调动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二是工作台帐制度。通过建立工作台帐,全面准确地记载各科室业务工作阶段完成情况,便于及时调整下阶段工作计划;三是定期通报制度。每月召开部务工作会议时,各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上月工作完成情况向部领导作出汇报,同时将下月工作计划进行安排,为各项业务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3、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按照“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的要求,我们还建立完善了部机关监督约束机制。一是绩效考核制度。制订部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实施细则,以岗位效能为主要依据,细化考核等次、内容和标准,严格考核方法和程序,积极鼓励工作创新,考核结果与评先表模挂钩;二是失职追究制度。按照责任分解制度的要求,定期检查工 3 作完成进度情况,对没有按期完成的,根据实际情况,追究相应责任人的责任;三是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开展民主评议活动,对每个机关干部进行综合评价,并加强评议结果的综合运用。
三、把握关键,加大力度,实现组织业务工作的高效化
1、日常工作抓规范。着眼于提高组织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我们重点狠抓了事关组织全局的基础性工作。在规范基层干部工作行为上,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和干部作风的若干规定》、《村干部任职资格暂行规定》等规范化管理办法;严格规范干部人事档案日常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干部档案目标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在干部管理工作方面,明确规范了干部任免、干部调配、干部备案管理、公开招考干部等工作程序。
2、重点工作促落实。通过实行三项制度,切实保证了重点工作的落实。一是月工作安排制度。每个业务科室对本月的重点工作安排和上月重点工作完成落实情况,用表格的形式量化明确,报分管部长审阅后执行;二是专题汇报制度。各业务科室对全年确定的重点工作,根据工作进展落实情况,定期到上级组织部门的对口业务科室进行专题汇报,进一步开阔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措施,改进工作方法,平衡工作进度,促进重点工作落实;三是检查督办制度。对重点工作的完成落实情况,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考评,通报考评结果。检查督办由办公室负责,凡完成工作进 4 度迟缓或因自身原因造成工作不能落实的,一次警告,两次通报批评,连续三次考评不合格,取消科室和个人评先资格。
3、特色工作求创新。近年来,我们坚持在继承中改革,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进一步加大组织工作创新力度,继续巩固了我县特色工作在省市的领先地位,较好地提升了我县组织工作的整体水平。2005年,我们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党代表常任制和党务公开的试点县市。在常代表常任制试点工作中,我们建立健全了分层培训制度、工作报告制度、定期评议制度、专题调研制度和分片联系制度。并以党代表活动小组为单位,积极组织党代表开展好各类活动。同时还建立了党代表列席各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制度;在党务公开试点工作中,我们把正在开展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务公开试点工作捆在一起抓,从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反馈机制三个方面入手,扎实推进党务公开试点工作;积极试行了以素质测评、实绩述评、职位考评为主要内容的“三评”机制,实行量化考核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大胆探索干部差额考察的新方法;建立完善了领导干部和乡局级单位重大事项“双报告”制度,进一步对重大事项报告的范围、程序、结果运用、组织处理等方面进行全面规范。此外,我县的外出流动党员“三安工程”、非公企业“三交叉”活动、村干部“三定双管”制度和农村无职党员“一户五员”活动等多项重点特色工作也多次受到省、市组织部门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