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制度与科技在医院反腐倡廉中的监管作用
制度与科技在医院反腐倡廉中的监管作用
【摘要】新时期,医院的腐败问题和反腐工作成为了医院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工作。本文对医院反腐工作重要性进行分析,并从制度与科技两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反腐倡廉工作措施,以便对医院的反腐工作进行更好的监督。
【关键词】医院;反腐倡廉;监管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065-01
在当前形势下,医院要想健康稳定地发展,就一定要做好反腐倡廉工作,这是矫正医疗行业不正之风,创建和谐医疗环境的重要举措。我们要对医疗行业的腐败的危害性有清楚的认识,对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有深刻理解,切实根据中央重要的反腐文件精神及工作部署,采取制度与科技方面的局势,加强医院反腐倡廉工作力度,稳定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
一、医院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党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反腐倡廉工作是引导医疗卫生行业健康发展的必需手段,对人民健康的维护十分关键。在医改持续进行的今天,政府对医疗卫生工作非常重视,这也大大改善了医疗卫生的社会环境,人们对医疗服务的期望也更高了。不过,我们还是要清楚地明白,医院的反腐斗争工作仍然不能松懈,腐败多发的土壤还没有完全被消除,一些违法违规事件时有发生,医院的腐败之风依旧存在,没有完全得到遏制。具体来说,尽管医药采购方面的商业贿赂减少了,不过有的医院部门还在利用各种隐蔽的手段顶风作案。一些医院利用招投标和基础建设来收受贿赂、私下收红包。有的医务人员对患者索要额外报酬的现象也是屡禁不止。甚至部分医院还存在大处方、过度检查等问题。这些涉及医院医疗事业发展与群众利益的问题是反腐工作的重点。
新时期,加强医院反腐倡廉工作体现了预防腐败的客观需要,反映了医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紧迫性。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制度与科技手段来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感,利用科学有效的措施严惩腐败问题,既努力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又不断实现医院得到健康发展。
二、如何在医院反腐倡廉工作中运用好制度与科技反腐措施
(一)加强药品用量动态监测与超常预警制度建设
要预防医院药品临床应用环节的腐败问题,对过度用药、药品费用的不合理增长等问题进行严格控制,就需要采用药品用量动态监测与超常预警制度,以防止该环节的腐败现象。具体来说,医院每个月统计使用金额和数量最多的三十种药品,将数据上报给医务科。医务科根据卫生部和医院的药物管理使用办法来加强医疗质量考核、医院感染管理考核,认真分析评价当期处方、住院病历上报数据。严格监督好医师对药品的使用情况,防止不正常用药情况发生。对那些明显的不合理常用药问题进行严格调查,在医院的周会或者办公OA网等方式来通报调查结果,并要求相关的医师与科室提交书面整改报告。将不合理用药和医师及科室的绩效挂钩,利用通报、警示谈话、限制处方权、缓评职务评聘等方式来处理违规违纪用药问题,如果违法的要依法追究相关刑事责任。
(二)强化医院反腐倡廉制度建设
医院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具有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与权威性。即要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让制度效力得以全面发挥,制定的措施要有可行性、规范性、实用性,制度规定要趋向于细致,对党员干部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进行全面规定,将规章制度落实到医院医疗活动中的每个部分。反腐制度的建立、完善要发挥教育、惩罚的功能,整合反腐资源,建立严格的腐败预防制度,形成反腐统一战线。另外,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需要能够切实解决实际问题,针对新时期医院腐败现象中的新矛盾、新问题进行科学的调研,建设以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反腐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形成内容科学、程序规范、配套完整、管理有效的反腐倡廉制度。针对腐败的多发部门、关键环节建立反腐制度,例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重点岗位轮换制度改革等等。反腐倡廉建设的实施制度是关键,要维护制度的权威性,根据制度的社会效应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对重点领域反腐制度进行重点建设,落实关键环节的制度执行力,提高腐败惩处力度,在医疗行业形成大家尊重制度、遵守制度、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气氛,使所有医疗工作者都认识到,反腐制度神圣而不可侵犯。
(三)加强医院信息安全建设
新时期医院工作对信息系统有着很强的依赖,信息系统也更加庞大了,信息核心数据的安全问题也成为医院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关注领域。由于统方人员越来越多,手段也更加复杂,医院医疗系统的“统方”行为和泄露会给医院带来严重的损失,也会助长腐败之风。因此,医院需要以反统方软件建设来保障医院内部的信息安全。医院要引进反统方软件,对信息系统的敏感数据、违规操作进行追根溯源的智能控制。利用反统方软件来记录、监控医护人员的信息系统客户端访问行为、信息软件维护人员的访问行为、内部医疗人员上网行为,利用日志数据挖掘技术、关联分析能力,对医院的统方行为进行实时监控,为医院的纪委监察部门提供丰富的检索和关联分析,为医院的信息系统安全保驾护航,严格打击腐败行为,加强廉政建设。
三、结语
新时期,医院的反腐斗争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我们不能有一点的松懈。对于医院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的成就我们应该肯定,不过对反腐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也有辩证看待,用坚决的举措严格惩治腐败、预防腐败,利用制度和科技措施双管齐下,保证医院反腐倡廉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明军,许志刚,廖生武.加强医院反腐倡廉工作建设的思考[J].南方医学教育,2011(06).[2]程国蓉.人民医院如何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执行力[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8).
第二篇:发挥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
发挥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是筑牢思想道德防线的关键所在,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全国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反腐倡廉教育,收到了明显效果。但是,从反腐倡廉面临的形势来看,反腐倡廉教育仍需进一步加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充分认识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深入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进行党纪党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进行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从而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其拒腐防变的能力。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是反腐倡廉的基础性工作。把教育放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突出位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斗争的必然要求,是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反腐倡廉教育对党员干部廉政行为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才能使党员干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使党员干部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牢记宗旨,廉洁从政,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践表明,注重发挥教育在反腐倡廉中的特殊功能,将教育与制度、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才能有效防止腐败、治理腐败。
反腐倡廉教育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注重广泛性。反腐倡廉教育应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以艰苦奋斗、廉洁奉公为主题,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标。在抓好干部教育这个重点的同时,还应面向全社会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把反腐倡廉教育与思想教育、纪律教育、青少年学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让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观念在人们心中牢牢扎根,并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自觉地与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斗争。
通过创新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反腐倡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 1 程,既要依靠各级党组织进行组织教育,又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自我教育;既要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又要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既要运用传统的好做法、好经验,又要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因此,应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的基础上,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方法,不断充实教育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拓展教育渠道、提高教育成效,建立健全反腐倡廉教育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协调机制,形成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大格局。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真正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廉洁自律,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篇:论文——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
论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曹 再 贤
【摘要】反腐倡廉看似是共产党员及其职能部门的事,但不是仅靠所有党员及职能部门单打独斗就能做好的。而是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才能从方方面面、实实在在地做到反腐倡廉。人民群众人数多,视觉广,分布在各个岗位、各个领域。他们取得的信息来源广,也更具实际性,通过人民群众的参与,才能获得更多、更有效的信息和证据。
广大党员是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事,就应该受人民监督,反腐败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只有人民群众的监督才是最有效的监督。因此,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只有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让人民监督权力,让群众监督官员,才能从根本上取得彻底的胜利。
【关键词】 人民群众 反腐倡廉
监督 腐败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随之转变,各种价值观也应运而生。各阶层、各领域都出现并潜藏着为个人利益而损害集体或人民群众利益的腐败现象。一些人就职务之便不遗余力地牟取暴利,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而,反腐倡廉便成了现在及将来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而就世界发展的新形势来说,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较量将会更加激烈、更加艰巨、更加复杂。由此,党和国家应采取治标也治本的方法,结合实际,制定可靠方法来惩治和预防腐败。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的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由此,可看出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反腐倡廉建设的最高评价标准是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为此,人民 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的作用及地位
当今社会腐败现象无处不在,只要有权力运行的地方,就有产生腐败的可能。人民群众生活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对领导干部的功过是非,廉洁与否,一言一行最清楚,最有发言权;他们对腐败看得最清,对腐败最痛恨,反腐决心最大,反腐态度最明确,反腐立场最坚定;他们能从细微之处最准确地判断是非,能够直接感受到腐败现象对党、对国家和自己切身利益的侵害,所以,他们要求党和政府反腐败的愿望最强烈。这些年来,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来信来访,电话举报等形式,揭发举报违纪违法问题,积极参与党的反腐败斗争,并出现了署名举报多,举报领导干部多,举报重点部门多,举报重大问题多的特点,为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提供了重要线索,使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发挥了重要保证作用。
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的全部活动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实现、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反腐败斗争历史,就是一部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历史,是一部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历史。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进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要求。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要把人民拥护不拥 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最高评价标准。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二次全会上指出:“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切实保障人民权益,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腐败是党政领导干部滥用权力的结果,与党的性质宗旨相悖,直接危害人民群众的利益,伤害党和人民的感情,关系国家的兴衰,可谓腐败不除,天怨人怒,政局不稳,百姓难 富。反腐倡廉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依靠人民反腐败力量,实现党对人民的承诺,纯洁党的队伍,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国家才能兴旺,人民才能安康。从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看,反腐败斗争充满艰巨性、复杂性,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仅靠个别职能部门的作用和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全民齐抓共管的氛围,才能取得成效,取得成功。
(一)、人民群众是主要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取得执政地位的,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事业将一事无成。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理应依靠人民群众的参与,因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不竭的力量源泉。当今社会腐败现象无处不在,只要有权力运行的地方,就有产生腐败的可能。人民群众生活在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对领导干部的功过是非,廉洁与否,一言一行最清楚,最有发言权;他们对腐败看得最清,对腐败最痛恨,反腐决心最大,反腐态度最明确,反腐立场最坚定;他们能从细微之处最准确地判断是非,能够直接感受到腐败现象对党、对国家和自己切身利益的侵害,所以,他们要求党和政府反腐败的愿望最强烈。
这些年来,人民群众在反腐败斗争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来信来访,电话举报等形式,揭发举报违纪违法问题,积极参与党的反腐败斗争,并出现了署名举报多,举报领导干部多,举报重点部门多,举报重大问题多的特点,为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提供了重要线索,使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发挥了重要保证作用。一方面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正确意见为我们党制订反腐倡廉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等提供了重要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反腐败各项政策和措施得到群众的支持,变成了群众的自觉行动,从而保证了反腐败斗争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落实。实践证明,人民群众参与和支持是我们取得反腐败斗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二)人民群众无处不在
“知政失者在草野,知屋漏者在宇下。”基层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损害群众切身利益,侵蚀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之基,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干部腐不腐,群众最清楚。人民群众人数多,分布广,视觉宽,他们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各个岗位、不同领域。这些特点使人民群众的监督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即无论是哪级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还是权钱交易的伎俩都逃不过群众雪亮的眼睛,各级各部门不易发现、纪检机关也难于掌握的情况,通过人民群众的反映、通过人民群众的举报,更有利于获得信息和证据,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是最广泛、也是最有效的监督。广大人民群众是腐败的见证者,对腐败行为深恶痛绝,对腐败分子恨之入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依靠群众进行监督,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群众监督具有真实性、广泛性、公正性的特点,是最好的监督、最有效的监督,也是预防和遏制权力腐败的重要手段。我们党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依靠群众,让群众这只“千里眼”真正发挥作用。只有这样,各类社会丑恶现象才会无所遁形,各种不正之风才会得到彻底纠正。紧紧依靠人民参与支持,使群众监督无处不在。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民意所致、民心所向。我们的工作必须为了人民、植根人民、依靠人民。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提高工作透明度,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发挥新媒体、新技术作用,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反腐败就很难取得成效。要释放群众监督正能量,让腐败无处藏身,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三)人民群众反腐的地位
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切活动都围绕着为人民谋利益,同时,在一切发展活动中,都要依靠人民群众,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将一事无成。因而,在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也是最广泛、最主要的力量。反腐败要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群众中蕴藏着不竭的力量源泉。人民群众不仅是我们党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依靠力量,而且那个还是反腐倡廉建设成效的最终评判者。实践证明,坚持群众标准,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反腐倡廉工作成效的出发点和归宿,反腐倡腐败导致不胜任、不称职的干部上台,影响了政府的行政能力,降低了政府服务民众的水平。而要消除这一腐败现象,需要人民群众发挥好“评判员”作用,以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二、人民群众在反腐败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就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应切实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方针政策,把依靠群众和相信群众落到实处,做群众信赖和拥护的引路人,同时从根本上实实在在地促进行政机关转变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重大违纪违法案件一再发生。要增强查办案件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加大查办案件工作的力度,严惩腐败分子。重点查处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问题,特别是利用审批权、人事权、司法权严重违纪违法的案件,党政机关和公务人员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对顶风作案的要依纪依法从严惩处,绝不姑息。继续加大纠风工作力度,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那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以权谋私、与民争利、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既直接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引发民愤民怨,也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针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强监督检查,坚决予以纠正。对损害群众利益导致的恶性事件要严肃查处,对措施不得力、不良风气长期得不到治理的地方要追究领导责任。坚持纠建并举、寓纠于建,把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一套能用管用的制度体系,从源头上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在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健康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诸多不容忽视和回避的问题,这些客观上影响着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效果,进而又影响和制约反腐败斗争的整体发展。
在当前的反腐倡廉建设中,一些地方并没有很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有些 同志口头上讲要相信和依靠群众,但没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在积极发挥群众作用的问题上,不讨论、不研究,不出实招,不下真工夫,脱离群众的现象比较严重,突出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缺少深入有效的宣传发动
在当前的反腐倡廉建设中,一些地方并没有很好地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有些同志口头上讲要相信和依靠群众,但没有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对群众缺少深入有效的宣传发动工作,使不少群众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大责任和重要作用。反腐败斗争在很大程度上处于自发状态,远没有形成群众广泛参与反腐败斗争的主动局面。有不少群众认为反腐败斗争是党和政府的事情,自己力量小,不可能在反腐败斗争中起多大的作用,因而在行动上不积极、不主动,持观望状态。目前,多数群众除了对消极腐败现象表示不满和愤怒外,没有形成积极主动的反腐措施,缺乏实际斗争的主动性。
(二)没有坚持群众路线
中国共产党执政90余年来,进行的各种活动表明,要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人民群众以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为实现全面和谐的社会而共同努力;但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群众和广大党员干部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的需要,保证人民群众和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建设清澈明镜社会的成果;必须正确对待人民群众对广大党员干部监督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廉洁、清明的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事实上,从实施反腐倡廉思想方针以来,反腐败方针实施确定反腐败斗争的对策措施,并没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没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方法。由于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不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不研究群众的经验,不反思群众给出的信息及要求,结果一些地方的反腐败斗争思路不清,工作不得要领,找不到正确的方向,反腐倡廉建设就像空喊的口号,除了响起的那时有点回应外,并没有为社会带来和谐景象,没有解决实际问(三)渠道不够宽畅
现阶段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并没有形成全民的反腐意识,而更多的是广大党员干部自己内部单一地腐败并反腐败,群众的反腐意识淡薄,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渠道不够宽畅。一些地方群众参与斗争的手段单一,渠道狭窄,方法途径上缺乏创新和研究,没有形成一个简捷、便利、高效的群众参与机制。同时在目前有限的群众参与渠道中,还存在着不少严重的问题。如群众举报,有的同志对群众举报很不重视,并表现出可听可不听,可办可不办的态度,全凭自己个人的主观兴趣;更有甚者,有的人还把群众的检举信息泄露给被检举人,使举报者遭到打击报复。这使得本就狭隘的群众参与渠道变得更让人望而去步,把最真实、最广阔的反腐群众道路堵得更加狭窄。
(四)惩处不够力度
在一些地方,处理一些腐败问题上,没有按照人民群众的强烈意愿,贯彻“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方针,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在一些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相当突出,特别是涉及领导干部的案子,有罪不判,或者重罪轻判的现象非常明显。这些问题和现象的存在,对当前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进行是极为不利的。一方面,它会严重伤害群众的反腐败积极性,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反腐败斗争的理解和判断;另一方面,它会严重妨碍反腐败斗争的健康发展。反腐败斗争艰巨复杂、任务繁重、需要时间较长,既关系社会长治久安,又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要赢得这场严重政治斗争的胜利,必须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腐败是党之大敌、国之大敌、民之大敌。党风的好坏关系人心向背,而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因素。党的执政地位,既为我们党提供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又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发挥群众作用的举措
新时期的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更加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力、凝聚力、监督力、影响力、舆论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人民群众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坚持“保廉”与预防相结合,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力,努力实现反腐倡廉的关口前移。坚持培育与建设相结合,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大力营造全民参与的廉政文化氛围。坚持创新与规范相结合,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监督力,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坚持民情和民意相结合,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影响力,充分考虑民意在干部任免升迁以及重大决策出台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网上与网下相结合,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舆论力,充分发挥网络在反映诉求中的重要作用。
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目的不是让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相互仇视和敌对,而是要通过反腐倡廉建设工作达到社会和谐,共同发展、共同富裕,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和谐氛围和社会风气。但良好风气的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廉洁风气的形成,需要我们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大力营造全民参与的廉政文化氛围,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廉政文化能使社会成员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在文化氛围中得到教育和培训,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廉政文化氛围中受到感染,思想意识得到提高。同时,通过良好的社会风气密切了党员干部及人民群众的关系,从而取得全社会人民的共同进步。
(一)、加强宣传及教育
在反腐倡廉建设中,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必须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要让人民群众正确认识自己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地位及能起到的作用,就要进一步加强宣传 引导和教育培训。努力增强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意识和本领,要通过各种形式,让人民群众认识到腐败的危害性,认识到一切腐败行为都是腐败分子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去窃取、侵吞、截留、强占本属于人民群众的利益,把党和国家、人民群众的利益转化为个人私利,损公肥私。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反腐倡廉的法律法规,做到依法监督,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反腐倡廉环境,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积极性与自觉性。让人民群众明确自身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让人民群众明确参与和支持反腐倡廉,既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要增强反腐倡廉的坚定性。广泛开展典型教育,让群众看到党委政府对腐败分子“绝不姑息,绝不手软”的坚定态度,向广大人民群众传递我们党的反腐决心,从而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形成浓厚氛围。
(二)、培育与建设相结合
在反腐倡廉建设中,要坚持培育与建设相结合,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大力营造全民参与的廉政文化氛围。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和体系,廉政文化能使社会成员尤其是党员干部在文化氛围中得到教育和培养。廉政文化一旦形成,它所包含的精神、理念、价值观、道德准则,就会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些年查处的一些腐败案件中,有些领导干部开始也是清正廉洁的好干部,但抵不住亲朋好友的诱惑、进攻和包围,不由自主地受腐朽社会文化观念的影响,走向腐败的深渊。可见,没有健康向上的社会廉政文化环境,就难以避免出现“前腐后继”的现象。因此,应当充分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积极开展群众易于参与、喜闻乐见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注重发展面向社会大众的廉政文化,普遍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准,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辐射力和渗透力,净化社会环境。营造人人崇尚廉洁、人人鄙视腐败的舆论氛围。
(三)、创新与规范相结合
在宣传教育及文化氛围建设的基础上,应坚持创新与规范相结合,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监督力,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让群众有机会参与监督党政官员,是防治腐败的前提,需要从法律和制度上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为此建议:应尽快制定《公共信息公开法》。我国目前虽有《公共信息公开条例》,但只是国务院行政法规层面的制度,缺乏违反条例时的法律责任的规定。新的《公共信息公开法》必须确立一条基本原则,即确 保除了涉及国家安全以外的一切国家权力运行的信息全部公开。同时,应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制定《公职人员回避法》,以防范官员借亲属之手滥权经商的现象。现实生活中“官员无钱,亲属暴富”这种腐败现象为社会切齿痛恨。我国目前虽然有禁止党政干部经商的规定,但效果一直不佳。这就需要有公职人员回避制度。即通过《公职人员回避法》,每年公示官员近亲属的从业情况。规定在官员权力管辖范围内,其近亲属不得经商,也不得在企业担任高管。并对违反者进行严厉处罚。
(四)、民情和民意相结合
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应坚持民情和民意相结合,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影响力,充分考虑民意在干部任免升迁以及重大决策出台中的决定性作用,让群众参与并一定程度决定干部的任免和升迁。官员选拔升迁时,民意过低的可以考虑实行一票否决制。这样使得官员在对上负责的同时,还必须充分顾及群众利益和群众感受。目前,已经有地方政府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同时要改进民意收集方式,坚持以平时考核为主,提拔前后考核为辅。在以制度规定涉及民生等重大政策的出台时,必须先行公布草案,经过民众的充分讨论之后,再做最终决定。为了避免出台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重大政策,防止决策失误,应以法律制度的形式规定,任何涉及民生的重大政策出台时,必须先行公布草案,经过民众的充分讨论之后,才做最终决定。
(五)、拓宽渠道,强化监督
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就既要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热情,又要拓宽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途径,便于群众提供线索、献计献策、加强监督。一方面通过疏通群众来信来访渠道、建立群众评议干部制度、群众点评干部述廉等多种措施强化群众监督,保证党员干部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另一方面,要赋予群众相应的检举、揭发、上访和协助调查等权利,切实做好社会各界群众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群众团体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网络监督等多种群众监督,尤其要合理利用网络监督的优点,坚持网上与网下相结合,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舆论力,充分发挥网络在反映诉求中的重要作用,网络快捷、便利、隐蔽等传统言论平台不具有的众多优点,可以让广大群众快速、便捷地把可能存在的腐败问题迅速曝光。网络言论已成为反腐倡廉的利器。网上言论尽管实情与谣言并存,但只要我们的党委政府坚持相关信息公开,相关部门及时辟谣,谣言自然不攻自破。因此,保障以网络诉求为新的表达形式的民众言论自由,成为以群众路线促进反腐倡廉的重要保障。借助各种渠道,人民群众能够从各个层面、各个领域进行有效监督,积极参与反腐倡廉建设。保证使各种社会管理事务中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有关漏洞和偏差,在党内监督和权力监督缺位或一时难以到位的情况下,凭借群众的力量,及时准确地得到觉察、补救、处置,权力受到有效的约束,使腐败分子的阴谋难以得逞。
总之,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人民群众以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让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反腐倡廉建设。广大党员干部应积极响应,努力为落实人民群众参与找方法,寻渠道。积极主动地向群众宣传反腐倡廉建设的利弊及他们参与的重要性,让人民群众认识到腐败的危害,也认识到自己既有权力参与和支持反腐倡廉,更是有责任和义务去做、去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反腐倡廉建设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才能最终取得反腐倡廉建设的伟大胜利。
通过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引导、教育培训,让群众有话可说,有话能说的多渠道、多方位参与的廉政文化建设。大力营造全民参与的廉政文化氛围,建立党风廉政、全民参与的良好社会风气,为实现清正廉明的和谐社会,在这一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走群众路线,必须依靠群众、相信群众。要始终相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腐败是党之大敌、国之大敌、民之大敌。党风的好坏关系人心向背,而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因素。党的执政地位,既为我们党提供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又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参考文献
【1】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2008年5月.【2】 标本兼治树清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工作综述,人民日报[N].2008年12月31日.【3】 李贵成.领导干部要“干干净净做事”[J].党政干部论坛,2008,(6):34-35.【4】 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07年9月14日,来源:党建研究.【5】 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机制是治本之策,2007年8月21日,来源:新华网.
第四篇:发挥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
发挥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新书评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廉政文化建设》简评
包心鉴
《 人民日报 》(2012年01月20日07 版)
如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下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倡导廉洁、抑制腐败的作用?这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研究课题。高建林撰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廉政文化建设》一书(苏州大学出版社),对研究解决这一课题作出了努力。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廉政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该书认为,从内涵上看,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廉政文化建设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不断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从逻辑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廉政文化建设的统领与指导,而廉政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延伸与展开,廉政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必然有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指导与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揭示。本书不仅立足宏观,而且着眼微观,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每一个方面内容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具体指导与推进作用。比如,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的廉政建设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政文化的精髓与指导?如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转化为廉政文化的价值目标和评价体系?如何赋予廉政文化建设以更深厚的民族精神内涵和时代精神特色?如何发挥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性作用?等等。对如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和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进行探索。该书认为,只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廉政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才能有效地提升廉政文化水
平,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惩恶扬善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必须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和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问题和挑战,抓住关键、注重建设。当前尤须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倡导廉政精神,加强行为文化建设;二是完善廉政法规,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三是营造廉政环境,加强氛围文化建设。
第五篇:行业协会在质量监管中的作用
行业协会在质量监管中的作用
摘 要:产品质量责任问题是企业难以自觉履行,机构难以全面监管的重大问题。行业协会组织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其在产品质量责任履行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概述了行业协会在质量监管中的重要地位和有利优势,对行业协会在质量监管方面提出了优化路径。关键词:行业协会;质量监管;路径优化
1 行业协会在质量监管中的重要地位
企业缺乏自我约束。企业存在的价值虽然不单单是追逐利润,但企业作为经济活动的细胞其本质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赢得利润毫无疑问是企业生存的前提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力的强弱突出的表现为其对利润的追逐能力。利润,是企业存在的理由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然而,企业作为社会这个活动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必然与整个社会的其他组织和个人发生大量互动。在这些互动过程中,由于外部性问题和信息不对称以及垄断等市场失灵的客观存在,使企业的逐利活动就会与社会的整体利益产生矛盾,其结果是企业缺乏必要的责任。企业趋利的本性决定了它可能会以损害社会利益的方式来实现企业的经济目的。企业为了获得利润,过度的降低生产成本,必然导致产品质量问题。而产品质量是关系到民生的社会问题。对产品质量控制的缺失,是企业自身责任意识淡薄的表现。企业的经济性质影响了其在承担产品质量上的责任,因而保证产品质量的履行不能单方面依靠企业的力量。政府机构对产品质量责任履行的约束有限。我国的质量监督机构主要负责产品的质量检测,但质量监督机构也存在缺陷,并不是所有的质量问题质检机构都能很好的检测和控制。质检机构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机构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限,一些地方甚至没有用于监督抽查的专项经费,难以及时组织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专业技术知识不能满足执法要求,这不单是表现在一些执法人员专业知识缺乏,同时也是有碍于专业特点,执法人员不可能样样通晓;质量问题信息来源单一,大多数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信息来源于群众投诉,很少一部分是受损企业的举报;对某一行业生产企业的公共需求缺少了解等,都会影响对质量监管的理想切入。
抓好产品质量监管,确保产品质量稳定是全国各级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责任。在小政府大服务的前提下,面对产品质量监管的重任,质监部门通过对行业产品实行绝对全面监控确保不出现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徐小龙认为,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行业规章制度,规定机构和人员的共同行为准则,惩处和排斥违规的咨询机构,提高咨询机构的行业风险。只有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在监管主体与监管相对人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方可有效解决在某些产品质量监管领域出现监管缺位的问题。
行业协会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社会力量。行业协会是具有统一、相近或相似市场地位的特殊部门的经济行为人组织起来的,界定和促进本部门公共利益的集体性组织。行业协会作为企业和政府机构之外的第三种参与主体,在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方面有着其他力量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通过行业协会自律在经济部门的治理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行业协会集中了同行业的大多数的企业,其服务职能、协调职能和参政职能的发挥能够代表同行业的大多数企业的心声、维护大多数企业的利益,同时也树立了行业协会在企业管理中的权威性,使其可以通过制定行业协会自律规则实现真正的行业自治。行业协会自律是介于
政府干预和市场自由之间的第三条道路。由于通过企业之间自愿达成协议,能产生与各行业内竞争状况相适应的竞争制度,行业自律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行业协会通过制定行业自律规则达到对协会成员的约束和管理,在拥有潜在共同利益的人们之间,形成有效集体行动。行业自律虽然不具有类似法律的强制执行力,但对公平竞争有很强的有效性,是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保证产品质量不可替代的社会力量。
2 行业协会在质量监管中的优势地位
行政协会制定行业的章程,作为行业中的根本性大纲。能在行业所有成员中起着“宪法”作用。所有行业成员必须遵守协会章程。协会通过将国家有关行业产品质量的规定予以吸收作为行业成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并通过对违规成员进行处罚方式促使成员严格遵守行业章程,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协会为实现设立本协会的目的,按照协会章程对协会及有关组成人员进行组织管理的活动。协会自治可以充分发挥协会对成员行为规范和制约作用,也有利于降低了公共产品支出成本,解决政府监管缺位问题,提高监管效率,是一举多得之策。
行业协会的主要职能包括:①代表职能。代表本行业全体企业的共同利益;②沟通职能。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向政府传达企业的共同要求,同时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和有关法律;③协调职能。制定并执行行规行约和各类标准,协调同行业之间的经营行为;④监督职能。对本行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竞争手段、经营作风进行严格监督,维护行业信誉,鼓励公平竞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⑤公正职能。政府委托,进行资格审查、签发证照、如市场准入资格认证,发放产地证、质量检验证、生产许可证和进出口许可证等等;⑥统计职能。对本行业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发布结果;⑦研究职能。开展对本国行业国内外发展情况的基础调查,研究本行业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出版刊物,供企业和政府参考;⑧狭义的服务职能。如信息服务、教育与培训服务、咨询服务、举办展览、组织会议等等。
行业协会组织在帮助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作用发挥是由行业协会自身的性质特征和职能决定的。行业协会具有非营利性、经济群益性、自治性的特征。行业协会不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的,决定了其成立和运作的目的在于为其成员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和促进行业内一定范围整体利益增加;行业协会是同行的企业在竞争的过程中寻求合作共赢的结果,行业协会的组建、运行的首要目标是为了协调同行业竞争关系,增进相互间的共同利益或降低个别成本,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行业协会能通过制定行业自律规则达到对协会成员的约束和管理,实现行业管理的自治性。行业协会的性质也决定了行业协会的职能主要是对成员的服务和利益协调,以及参与有关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和监督执行。
由质量监督部门牵头,按照产品的特点,划分出不同的行业,组建行业协会或小组。这些行业协会或小组的作用突出表现为:一是能有效地实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为企业服务的目的,通过行业协会或小组的活动,组织企业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向企业传达上级部门对行业的有关要求,企业之间出可通过协会或小组沟通信息,推广经验;二是能借此掌握和监控行业产品质量的总体状况,进入行业协会的企业应是当地生产条件完善,产品质量比较稳定的正规企业,他们的产品质量可以代表这个行业较高水平的一面,通过他们的参与,可以确定执法检查的目标和方向,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三是有利于打假扶优工作,通过行业协会,容易把打假治劣和扶优扶强结合起来,使之有力度;四是能促进企业间的团结交流,通过行业协会的活动,加强企业对自身的约束;同时也可以协调相互问的关系,避免恶性竞争。3 行业协会保证产品质量的优化路径
(1)加强对企业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宣传。根据近年来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由于产品质量
差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屡见不鲜,表明部分企业对于产品质量承担的社会责任没有真正的了解,并没有把产品质量差所带来的恶劣影响看作是自己应承担的责任。这说明在企业承担产品质量责任的宣传推动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行业协会组织正可当此大任。
行业协会组织通过办好行业内管理刊物,宣传企业积极承担产品质量责任,以国为先,以民为先,把产品质量看作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同时,规范企业诚实守法,公平、公正、接受质量检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利用协会宣传阵地和各种场所,宣传监督会员依法经营,规范服务,遵守企业职业道德,推动职业道德建设。让产品质量责任意识深入到每个企业和企业管理者,使他们认识到企业以产品质量的存在而存在。
(2)制定行业产品质量标准。由于各行各业产品差异巨大和技术限制,质检机构并不能及时了解不同行业产品的质量检测技术和标准。这就要求行业协会根据行业特点,利用自身优势,及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质量检测标准和方法,辅助质检机构完成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各个行业可以根据行业特点和自我发展需要,在学习借鉴国际产品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制定各行业的产品质量标准,以此来约束企业的行为。
(3)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制度。凡是在企业质量安全方面走在前面的国内外企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企业社会责任的产品生产和质量监测制度比较完备,有专设的负责产品质量事务的部门机构。作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事务的专门机构,可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及国际普遍作法,制定企业质量安全守则,并协调其他部门的活动,使在企业决策和执行的各方面形成合力,共同体现出对质量安全的关切。同时能够做到定期向社会披露在产品质量方面的相关信息。
(4)致力于诚信环境的建设。产品质量安全出现问题,以及对产品质量安全的隐瞒,更多的体现了企业的不诚信。在诚信环境的建设方面,行业协会组织也可以通过制定行业自律规则发挥相应的作用。比如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信息系统;向全行业发出“诚信自律,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倡议;起草行业管理者、从业者遵守的执业品德、纪律、操守等行为规范;进行企业诚信的评级等。
现在各地大都已建立了质监协会,可以在协会下面直接设置相应的行业分会或小组,他们既是政府与企业交往的桥梁,也是企业间建立关系的纽带,同时也是规范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 徐小龙,邓念国.我国IS09000认证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5(10)
2 余晖,等.行业协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理论与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 谢家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共同引领行业健康发展[J].中国物业管理,2007(4)
4 马琳.应积极发挥和重视行业协会作用[J].辽宁经济,2007(7)
5 范湘凌,胡丹缨.行业协会的性质解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