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般人们自卑感的表现形式和行为模式
人人都会有自卑感
著名的心理分析学家安东尼罗宾在《自卑与超越》一书中,提出了富有创见性的观点。他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出自于“自卑感”以及对于“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
其实在困难面前,人人都能感到自己所处的劣势,但是每个人都会依照自己的生活样式,用自己的方法表现出他们各自的感觉。自卑感表现在哪一方面,表现为何种程度,是因人而异的,无论人们是否意识到,实际上都存在自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人类欲求的这种改进是无止境的,因为人类的需要是无止境的。所以人类不可能超越宇宙的博大与永恒,也无法挣脱自然法则的制约,也许这就是人类自卑的最终根源。当然,从哲学角度对人类整体状况分析,人类产生自卑是无条件的,不过,对于具体的个人,自卑的形成则是有条件的。从环境角度看,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与外部环境对他的态度和评价紧密相关。这点早已为心理学理论所证实。例如某人的书法很不错,但如果所有他能接触到的书法家和书法鉴赏家都一致对他的作品给予否定性评价,那就极有可能导致他对自己书法能力的怀疑,从而产生自卑。
安东尼·罗宾自己就有过这样的体会:他念书时有好几年数学成绩不好。在教师和同学的消极反馈下,强化他数学低能的印象。直到有一天,他出乎意料地发现,自己会做一道难倒的题目,才成功地改变了对自己数学低能的认识。可见,环境对人的自卑产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某些低能甚至有生理、心理缺陷的人,在积极鼓励、扶持宽容的气氛中,也能建立起自信,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从主体角度来看,自卑的形成虽与环境因素有关,但其最终形成还受到个体的生理状况、能力、性格、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及生活经历等个介人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其童年经历的影响。他认为,人的童年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流逝而逐渐淡忘,甚至在意识层中消失,但仍将顽固地保存于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产生持久的影响力。所以,童年经历不幸的人更易产生自卑。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孩提时,总觉得父母都比我们大,而自己是最小的,要依靠父母,仰赖父母;另一方面,父母也会强化这种感觉,令我们不知不觉地产生了“我们是弱小的”这种感觉,从而产生了自卑。
一般情况下,人们的自卑感的表现形式和行为模式大致有如下几种:
一、孤僻怯懦型
由于深感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谨小慎微”成了这类人的座右铭。他们就像蜗牛一样潜藏在“贝壳”里,不参与任何竞争,不肯冒半点风险。即便是遇到侵犯也听之任之,逆来顺受、随遇,或在绝望中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二、咄咄逼人型
当一个人的自卑感在最强烈的时候,采用屈从怯儒的方式不减轻其自卑之苦,则转为好争好斗方式:脾气暴躁,动辄发怒,即使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寻求各种借口挑衅闹事。
三、滑稽幽默型
扮演滑稽幽默的角色,用笑声来掩饰自这也是常见的一;一种自卑的表现形式。美国著名的喜剧演员费丽丝,蒂勒相貌丑陋,她为此而羞怯、孤独自卑。于是,她运用笑声,尤其是开怀大笑,来掩饰内心的自卑。
四、否认现实型
这种行为模式是自己不想看到,也不愿意思考自卑情绪产生的根源,而采取否认现实的行为来摆脱自卑。如借酒消愁,以求得精神上暂时的解脱等方法。
五、随波逐流型
由于自卑而丧失信心,因此竭尽全力使自己和他人保持—致,惟恐有与众不同之处。害怕表明自己的观点,放弃自己的见解和信念,努力寻求他人的认可,始终表现出一种随大流的状态。
述各种自卑心理的表现形式,都是对自卑的消极适应方法,也称消梢极的“自我防卫”。通过实验证实,消极的自我防卫,会使精力大量地消耗在逃避困难和挫折的威胁上,因往难以用于“创造性的适应”,使自己有所作为。文章来源:www.lzlh.net
第二篇:第十章 行为治疗模式
第十章 行为治疗模式
(一)基本概念与假设
1.行为与行为反应模式:有机体在接受外来刺激后,经过记忆储存室中的学习经验,知觉力以及自我认同的过程,而做出最后的行为决定,最后有机体的行为反应发生;
2.人性观:人是被环境和遗传决定的反应或有机体;人既是生产者,也是环境的产物;人的行为是有规律的;人的行为是学习来的。
3.基本假设:①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行为是指一般性的行为包括思想情感和身体动作。行为的变化由案主的成熟,学习和中枢神经的变化而来。②行为可分为操作性行为与反应性行为③行为持续存在的必要条件是有引发行为的前因与维持行为存在的效果反应④重视与问题相关的当前行为,直接以案主的偏差行为或症状作为治疗对象。
(二)基本方法与技术
1.收集基础资料:案主当前面临问题有关资料,为以后的治疗以及治疗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和记录;在观察时,工作者有几种方法可以选择:①固定时段观察。工作者选择与案主行为相关的某一个或几个固定的时段察。②随机时段观察。工作者随机抽取某一时间,对案主的行为进行观察。③联合时段观察。即工作者采取固定时段观察与随机时段观察相结合的办法。记录是指工作者将观察到的案主的行为情况以文字、图像或者录音的方式记录下来。记录的主要内容包括:行为的次数或频率,行为出现的时间,行为的强度等内容。
2.设计评估方案:是治疗前所必不可少的步骤,评估方案的设计有利于:检验治疗的效果;指导治疗工作的开展;提高治疗的科学性、客观性。设计评估方案可分为三种:
(1)A-B设计(又称前——后设计):A代表治疗实施前的观察记录,B代表治疗后案主的行为记录。但是即使B的情况和A相比有明显的改善,也不表明改善是由于治疗引起的,因为还可能有一些治疗外的因素引起了案主行为的改变。所以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可信度不高。(2)A-B-A-B设计(又称逆转设计):就是在第一个A-B阶段完成后再加入第二个A-B部分。如果由于治疗的介入而导致了案主行为的改善,而当治疗撤除后,行为又回复到原来的情况,表明治疗是导致行为改变的原因。在治疗的有效性确定后,再继续施行第二个阶段的治疗;(3)多种基础设计:在该设计中,只有其中一种行为或其中一个人的行为先行接受治疗,其他的行为或其他人的行为仍然做基础性的观察和记录。①一个人的几种行为②几个人相同的行为③同样行为在不同时间、地点的表现
3.治疗的方法与技术:行为治疗模式特别注重治疗的方法与技术的运用,并且力图用科学的方法发展特定的程序,这是该方法的优点之一。(1)操作性技术:操作性技术主要处理与有条纹肌肉和骨骼系统有关的自发性行为。例如走路、谈话、工作、学习等。具体可分为:正增强法;负增强法;差别增强法;消除法;反应塑形法;惩罚法;分解法共七种。①正增强法:在某种行为发生之后给予奖励性刺激,以增强或维持某一理想的行为。其功能是促进该行为的增加。②负强化法:目的与功能与正强化法相同,区别在于不是给予正面的奖励,而是在行为发生之后,马上给予案主减少原有的痛苦,或使之避免原有的厌恶刺激,即负性奖励。③差别增强法:在理想行为出现时给予奖励刺激,在不理想行为出现时,扣除原先的奖励刺激,可以增强或维持理想的行为,同时减弱或消除不理想的行为。④消除法:当某种行为出现后就扣除原有的奖励,以减弱或消除不理想的行为。⑤反应塑形法:也叫相继渐进法。在出现近似目标行为时给予奖励,以建立新的目标行为。介入方法可以分为以下步骤:第一,订立目标行为。第二,选择有效的奖励刺激方式。第三,找出与目标行为相似的行为。第四,奖励基本行为。第五,逐步奖励近似目标的行为。由基本或容易处开始。第六,如做出非近似目标行为时则停止奖励。第七,奖励目标行为。⑥惩罚法:在不理想行为出现之后给予厌恶刺激,以减少或消除该行为的发生。⑦分解法:把所需要完成的目标行为分解为一连串的程序或步骤,使案主能循序渐进的达到目标。必须先制定目标行为,再按案主能力分解。
(2)反应性技术:反应性行为通常是与反射性反应和非自主性行为有关的,例如内分泌、焦虑、性冲动和不随意肌肉的活动,包括流涎、眨眼和抽筋等。反应性技术大部分都是受古典性条件制约所启发。①反制约:是用一新的制约反应取代原有的不理想的制约反应,而新的制约反应正好与原有不理想的制约反应相反。②系统减敏法: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案主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案主以安全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步骤:松弛训练,设计焦虑等级量表,系统脱敏。③嫌恶疗法:厌恶疗法是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案主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如果反复如此实施,使不适行为与厌恶反应建立了条件联系。④泛暴疗法:泛暴疗法包括想象的和真实的两种,前者称为内爆疗法,后者叫真实接触。让案主想象或真实地面对大量引起他恐惧或焦虑的刺激,直至他最后惯于这些刺激为止。(3)综合性技术
①自我管理与引导:1教导案主学会面对困境时的处理方法与技术。2包括:自我约定:指案主自己制定管理计划,选择可行目标。自我监控:正确而详细地观察与记录自己的行为。行为日记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案主自己将与计划相关的行为记载下来,并对相关的因果关系加以评论。自我酬赏:当案主完成计划中的某一目标后,可以进行自我酬赏,强化案主的自我管理与引导方式以及改变过的行为。②示范法:1人不是单靠试错的方式学习,人能通过感应方式代入学习过程,所以观察学习和模仿也是学习行为的一个途径。2类型:现场示范:案主和示范者处在同一时间、空间内,案主观察示范者的行为。现场示范对案主的影响最大,案主模仿的可能性也最高。象征性示范:又称符号示范,即示范者的行为显示在影片、录象带、录音磁带等记录装置上,对案主的影响力没有现场示范的大。内隐性示范:想象中的行为。3结果:学习新的行为技巧并表现出来;抑制恐惧反应;促进反应的发生,③果敢训练:1是行为治疗最常见的一种社会技能训练。2目标是:提高案主在某一情境中采取果敢行为的能力。引导案主能够敏锐地觉察到他人的感觉或权力,并做出适当的反应。不是要去攻击别人,而是使案主能够畅快地表达感受和想法,提高自信心和自我形象。④松弛训练法:1主要是教导案主如何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该方法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放松肌肉和心境。松弛训练法常常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一起使用。2分为三种:深度肌肉松弛法:是通过收紧与放松身体不同部分的肌肉以使人更好地体会其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状态,并学习放松全身的肌肉。直接松弛法:直接让每组肌肉顺乎自然地慢慢放松。练习时省去收紧肌肉的部分。意象松弛法:通过想象处于一种舒服与安静的状态中,以此放松自己
⑤多模式治疗法:1多模式治疗法的理论前提是人类的复杂人格可分为七个主要要素:
B=行为,指外显的可观察测量的行为; A=情感反应,指情绪、心情与强烈的感觉;
S=感官知觉,指五种基本知觉:触觉、味觉、视觉、听觉、嗅觉。I=心像,指案主如何看待白己,描述自己;
C=认知,指有关形成一个人的基本价值观、态度及信念的洞察力、哲学观、意见及判断力。
I=人际关系,指与别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D=药物、生物功能、营养以及运动,该要素所包含的不只是药物,同时考虑个人的饮食习惯和运动型态。
2五项原理:人们的行为与人际互动行为都脱离不了BASlC ID这七个要素的领域;这七个要素彼此相关,必须视为一个互动的系统;有系统地评估这七个要素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情形,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完整的治疗法涉及必须矫正这七个要素中的特定问题;心理困扰是诸如感觉的冲突、认知的误导、缺乏人际技巧、外在存在着压力源等因素下的产物。
3治疗过程:首先要广泛评估案主在七个要素方面的功能状况。其次检查不同要素问的互动关系,目的在于找到困挠案主问题的症结点,使工作者更加充分地了解案主。并设计出有效的应对策略。最后,根据案主独特的不同需求与期望,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多模式治疗法在治疗技术上采取折衷主义,即他们只使用那些对于特定问题已经证实具有疗效的技术。
4.增强物的使用与强化程序:
在行为治疗模式中,工作者为了鼓励案主继续采取某种行为,常常会使用增强物。增强物分为两类,初级增强物和次级增强物。前者指可以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东西,如食物、饮料和睡眠等,适用于年纪较小、智力较低的案主;而后者可以满足人们精神、社会和心理上的需要,增强物的使用应注意如下几点:①理想行为出现后应尽快给予奖励。②给予奖励前要让案主知道他为何接受奖励。③当某种增强物使用过一段时间以后,其效果会减弱,必须转用其他有效的东西,或把多种奖励放在一起让案主自行选择。④注意增强物是否适合案主的年龄、兴趣和意愿。⑤留意奖励是否过多或是太少。
第三篇:新型商业贿赂行为的表现形式及治理对策
新型商业贿赂行为的表现形式及治理对策
随着治理商业贿赂专项活动的深入开展,商业贿赂形式愈发隐蔽,给查处治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山东省淄博市工商局就目前新型商业贿赂行为的表现形式及治理对策进行了研究分析。
一、新型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
一是违约赔偿贿赂方式。合同是市场交换的平等契约和重要保证,违反了合同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这种方式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贿赂手段提供了便利条件,双方当事人以合同违约赔偿、定金、产品质量押金等形式完成商业贿赂。例如,某新华书店与学校签定了教材采购合同,学校要求给予10%的回扣,为了规避执法机关的检查,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规定了违约金条款,即“甲乙双方应当严格遵守合同履行条件,否则违反约定的一方向对方支付合同标的5%的违约金。”表面上看,这个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对双方都很公平,但当新华书店准备向学校行贿时,这个违约条款就成为了贿赂的手段,新华书店会故意违反合同履行条件,让学校拿到贿赂款项。甚至于学校会以新华书店违约为由提起民事诉讼,法院会支持起诉,判定新华书店败诉并支付5%违约金。正是有了合同意思自治和法院判决依据,学校可以将违约金计入“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完成了整个贿赂过程。
二是中介平台贿赂方式。很多大型企业特别是知名品牌企业通过建立第三方中介平台进行商业贿赂行为,以获取非法超额利润,同时,又借助其专业法律部门规避风险。2008年淄博市工商局公平交易局查处了某通信公司商业贿赂案。A公司是国际知名电子通讯制造商,为了扩大销量占领市场,1采取厂方代表、零售商、代理商三方定期结算,由上海或北京的文化传播公司为平台向代理商支付回扣。第三方平台一般为中介服务公司或文化传播公司,主要以提供设计、策划、促销宣传、奖励费或其他服务费的名义代为支付贿赂,既使被查处了,也会代替真正的行贿者接受法律处罚,从而保全了知名品牌企业的商业信誉,这是商业贿赂形式往往受到外资跨国公司的青睐。
三是外围控股贿赂方式。许多企业在商业贿赂过程中,将违法违规操作的事项转移出去,采取暗中控股或直接控股的方式控制外围企业。一方面可以代为进行不正当操作,另一方面还可以股份分红报销费用。例如,有些医院为了收受回扣并规避监管,直接控股或者由医院管理干部名义控股外围医药贸易公司,当该医药贸易公司顺利通过药品招投标之后,医院便可以利用该医药贸易公司在药品进入医院前完成提价,从而大大提高了药品批零差的核算基数,使医院在不违反加价15%上线的规定下获得更多的利润,也可以由外围医药贸易公司代为收受商业贿赂,通过股份分红报销费用等方式,成为医院实际上的小金库。与中介平台贿赂方式类似,一旦外围控股公司被查处,往往会代真正的幕后当事人接受法律的惩罚,而真正的操控者得以保全。
四是担保借款贿赂方式。在现实中,许多公益事业单位改造办公大楼或者建造其他大型建设工程时,往往需要引入大量资金。一般解决方法有两个:向银行贷款和向其他单位暂借款,而向银行借款是需要提供担保的,担保借款贿赂方式由此而生。一种情形是行贿方提供无息借款,根据2007年5月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对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的请
示的意见的答复(法工委复„2007‟8号):“在经营活动中,借款一般是有利息的,以提供无息贷款为名,实际上是提供由利息构成的这部分金额进行贿赂,达到销售或者购买商品的目的,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规定的“采用财物”的手段”,应定性为商业贿赂行为进行查处。另一种情形是为公益事业单位法人提供担保。例如,某医药公司利用医院建造办公大楼的机会为医院提供银行贷款担保,并承担无限连带责任,银行贷款到期后医院无力偿还全部贷款,于是银行要求其担保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代为清偿剩余贷款,借此达到行贿的目的。
五是其他新型贿赂方式。其它新出现的商业贿赂方式还有很多,主要集中在权利贿赂方面,既有股权、合伙权贿赂,也有债权贿赂。比如,无偿转让或者显失公平的方式转让股份、获取与投资比例不匹配的红利,为他人提供劳务,组织免费旅游等等,其本质上都是为了获取交易机会或者交易优惠条件,以不正当利益或不对等给付,引诱交易行为发生,从根本上扭曲了市场竞争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但具体到实践中认定十分复杂,往往不容易辨别。
二、新型商业贿赂的治理对策
(一)完善法律法规,为治理商业贿赂提供法律保障。一是从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的角度进一步明确商业贿赂的内涵,提高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二是补充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进一步完善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和惩治商业贿赂违法犯罪的法律规定。三是在行政处罚措施种类上可以考虑增加警告、通报和禁止某些市场准入等措施;在罚款数额方面应依不同情节进行等级划分,相应增加行政处罚的数额。
(二)加强宣传,树立根除商业贿赂的信心。一是加强法制宣传,加深社会公众对商业贿赂危害性的认识。使社会公众认识到商业贿赂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严重危害,从思想上自觉抵制商业贿赂行为。二是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思想教育和执法纪律教育,提高治理商业贿赂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从思想上保障执法部门严格依法行政。三是要充分认识到治理商业贿赂工作的艰巨性。当前,体制转换、结构调整、社会变革的进程加快,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建立但还很不完善,商业贿赂赖以存在的基础一时难以从根本上消除,解决这个问题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加强队伍建设,建立高效的执法队伍。商业贿赂涉及领域甚广,要在市场监管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治理商业贿赂,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执法队伍。建立高效的执法队伍,一是针对商业贿赂案件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提高办案水平。二是在治理商业贿赂过程中,培养执法人员的“全局”意识和“战略”眼光,把握和处理好严厉惩治与有效预防、整体推进与突出重点、集中治理与长抓不懈、治理商业贿赂与依法执政等几个方面的重要关系。三是把治理商业贿赂与惩防体系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强化内部管理和加强自身建设等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互相支持和促进。四是应对社会反响较大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加强对基层治理商业贿赂行为的业务指导。
(四)健全制度,建立治理商业贿赂长效监管机制。一是进一步健全“经济户口”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市场监管部门位于市场监管第一线的优势,及时了解和掌握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经营动向,把好市场主体的准入
和退出关。二是继续大力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包括是否有不正当交易行为、是否有商业贿赂行为的企业信用档案,充分运用激励机制、预警机制、淘汰机制,引导经营者加强自律,加大对存在严重商业贿赂行为的违法违规企业的惩戒力度。三是落实问责制度,确定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中的责任归属问题。要根据有权必有责的要求,在分解执法职权的基础上,确定不同部门及机构、岗位执法人员的具体执法责任。
(五)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完善的监督体系。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强化打击合力,加强监督,是有效遏止商业贿赂的重要手段。一是加强司法机关与行政执法机关之间的配合,建立情报、信息交换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完善案件移送机制,及时查处。二是建立专门的商业贿赂举报制度。由于商业贿赂比较隐蔽、取证困难,仅仅依靠行政执法、司法部门的力量是无法完成的,建议创新举报奖励制度,如推行悬赏举报制度等,提高群众的举报积极性。三是形成纪检监察部门、行政司法部门、行业自律组织、企业自检机构、人民群众及新闻舆论的监督体系,对商业贿赂行为形成有效的监督。
第四篇:佛教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影响
试述佛教在现代社会对人们的思想行为有哪些指导意义。
佛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起源于印度,在世界东方文化里占有显要地位。佛教虽为宗教,但思辨性很强,各种文化艺术哲学成分极为丰富,能给人以灵魂的净化和精神的震撼。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无论是在以前还是在现在对人类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生活都起着重要作用。
佛教伦理思想是其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众生平等观念、克制自我观念和慈悲利他观念。这些伦理思想在佛经中就很好的展现出来了,随着在中国的发展,逐渐于我们传统的伦理道德相结合,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在现代社会,佛教对人们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抑制现代社会中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
佛教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们的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促使人们自律,反对损人利己,反对奢华。佛教讲求克己,特别强调抑制自己的贪欲和私念。对文化层次不高的人来说,佛教的教义对其思想和行为有着较大的约束力,因为佛教强调因果报应,讲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当人们在极端地追求自身利益或享乐时,往往会顾虑佛经中所说的个人行为所招致因果报应,于是就会反省和收敛自己的行为。
(二)鼓励人们扶危济困,造福社会
佛教思想鼓励人们扶危济困,造福社会民众。佛教的慈悲利他观念鼓励人们多做善事,这种精神观念随着佛教影响在民间的深入和扩大,逐渐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接受。在现实生活,有相当多的人能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从事许多利国利民的善事,以得到心灵的安慰。
(三)鼓励人们追求理想中的至善境界,维持社会安宁
佛教思想鼓励人们追求理想中的至善境界,有利于维持社会稳定。随着佛教伦理观念同传统观念的结合,佛教伦理观念逐渐为人们所借鉴和接纳,在相当多的人的潜意识中,按照佛教的行为规范办事,是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的,这些观念就起着激励人们去追求一种理想中的至善境界的作用。
(四)运用佛教知识改善人际关系
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代人常常因工作、学习和生活而聚集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师友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等各种关系的存在。况且人在社会活动中,存在着与人亲近的内在驱力,包括和需要别人关心、需要友谊、需要别人的接受、需要别人的支持与合作等。人与他人的关系涉及到人的生存与发展,由此也可见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但现在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学习、工作方面的竞争力也日益加重,人们普遍地感觉到越来越难处理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我们在处理各自的情感和利益方面,往往会和他人产生各种矛盾和问题。而佛教可以净化人心,面对诸种纷繁的人际关系,可以在现代社会中为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而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因为佛教的教理教义都是引导人心向善的,而善念和善行则是调和人际关际的润滑剂。可以说佛教的五戒十善,也是培养一个人具有慈悲心和善良品行的基本保证。
(五)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佛教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是叫我们破除迷信,排除一切假象,明悟自心,用实际的、圆满的、无碍的方法,和平等的方法,来对待自己的生活和人。佛教的慈悲平等理念可以作为构成这种人生观的重要因素和来源。面对人们普遍存在的贪心高涨,心态失衡的现实,佛教界人士应当利用其教义中有利于改善一般人人生态度的内容,从思想上来教育感化他们,让他们保持少欲知足的心态;在遭遇人生的成败之境时,应当做到“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此外,还应善用弥勒菩萨的宽容慈悲思想来培养现代人的宽容心态,塑造一个人高尚的道德品质。也可以说,在现代社会中,佛教应当肩负起心灵教化的神圣职责,在化解心理问题,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方面充当良师益友,尤其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发挥其劝世导俗,恒顺众生的积极的作用。
第五篇:论食品安全问题中的危害行为及其表现形式
论食品安全问题中的危害行为
及其表现形式
一、危害行为的概念„„„„„„„„„„„„„„„„2
二、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3
三、食品安全问题中的危害行为及其表现形式„„„„„„4
四、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5 附录:参考资料及食品安全事例回顾„„„„„„„„„„„7
农经1101班
张煜晨
学号:1106080141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是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危害到家家户户乃至国家安全,现在笔者就从食品安全问题中的危害行为及其表现形式的角度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一、危害行为的概念
我国刑法学者对于危害行为的概念从表达上众说纷纭,从内容上也不完全一致,大致分为如下几种:
第一,刑法上的危害行为,是指由行为人的意思决定所支配的违反刑法的命令或禁止规范的身体动静(注:参见熊选国:《刑法中行为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4—9页。)。
第二,应从行为概念中抛弃意思要素,而直接用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身体动静来概括行为概念,包括危害行为的概念(注:参见黎宏:《论刑法中的行为概念》,载《中国法学》1994年第4期。)。
第三,危害行为,在这里专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的行为,是指由行为人意识和意志支配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注:参见陈兴良主编:《刑法全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66页。)。
第四,刑法上的危害行为,是指由行为人的心理活动所支配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注:参见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第156页。)。
第五,犯罪构成客观要件中的危害行为,即指由行为人的心理活动支配的危害社会的身体活动。(注:参见赵秉志、吴振兴主编:《刑法学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47页。)。
第六,危害行为,或称犯罪行为,即指行为人故意或过失实施的,为刑法所禁止的具有一定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注:参见高铭暄主编:《中国刑法词典》,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第143页。)。
第七,危害行为指的是由行为人意志自由所支配的,客观上违反刑法禁止规范或命令规范的身体动静(注:参见肖中华:《论刑法中危害行为的概念》,载《法律科学》1996年第5期。)。
各方学者意见不一,笔者作为一个不专业的研究者,也不敢轻易置喙,但综合各方面意见,简明扼要德说,危害行为主要有三个重要特征:
1.有体性,外在客观特征,就是人的身体动静、外在举动,包括借助自然力、工具等
2.有意性,内在主观特征,就是人的有意识活动,是人意志支配下的产物
3.有害性,社会本质特征,就是社会危害性,行为侵害法律(刑法)保护的权益
二、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
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犯罪行为分为作为与不作为两种基本形式。
(一)作为 指犯罪人用积极的行为实施的刑法禁止的危害社会行为,即不当为而为之。作为是人的身体的积极动作。如果行为人违反刑法禁止性规范,即违反不当为的义务而实施某种行为的,就成为危害行为中的作为。
(二)不作为
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且可能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当为而不为。构成刑法中的不作为,客观方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特定义务是法律上的义务,而不是普通的道德上的义务,其来源是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和先行行为产生的义务。
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性。行为人虽然具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但由于某种客观原因而不具备履行该项义务的实际可能性,则不构成犯罪的不作为。
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在不作为犯罪中,虽然行为人有时也实施某些积极的动作,但其未履行特定的义务。
三、食品安全问题中的危害行为及其表现形式
(一)食品安全问题中生产者的危害行为及表现形式
1.有体性:生产者借助或不借助工具生产产品,满足有体性。
2.有意性:生产者以牟利为目的,盛产明知对他人身体有 害的产品,满足有意性。
3.有害性:生产者生产的产品对他人身体有害,并且社会影响恶劣,易引起恐慌,具有极大的有害性。综上所述,该行为满足危害行为的特征,是危害行为。4.表现形式:该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为作为。
(二)食品安全问题中政府监管部门相关人员的危害行为及表现形式
1.有体性:监管部门相关人员拥有人民赋予的权利却并没有履行监督管理的义务,存在客观上的外在举动,满足有体性。
2.有意性:监管部门作为一个政府部门,应该并且必须履行监督和管理的义务。但是相关人员在明知不履行义务的情况下会危害他人健康却依然我行我素,不论是因为其受贿或其他原因,这都具有有意性。
3.有害性:监管部门相关人员没有履行监督管理的义务,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损害,并引起了恐慌,具有极大的有害性
综上所述,该行为满足危害行为的特征,是危害行为。4.表现形式:该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为不作为。
四、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
1.严厉打击并依法处理不法厂商和渎职、受贿的相关人员,稳步推进司法独立。2.完善相关法律,参考欧美各国已有法律和司法实践的经验,建立更加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并划清管理权,为集体诉讼奠定条件。
3.完善QS质检制度,将质检的权利上收至行政级别较高的政府部门,并在产品上标注质检单位。
4.参考欧美各国的经验,建立民间质检体系,并引进国外质检机构,开放该领域的国家垄断,实行竞争。5.完善媒体监督体质,引进较多媒体竞争,谨防一家独大,引导舆论导向。
6.鼓励有证据地举报,对于内容属实者进行奖励。附录:参考资料:
吴汉东主编《法学通论》 熊选国:《刑法中行为论》
黎宏:《论刑法中的行为概念》 陈兴良主编:《刑法全书》 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
赵秉志、吴振兴主编:《刑法学通论》 高铭暄主编:《中国刑法词典》 肖中华:《论刑法中危害行为的概念》 以及百度百科等
食品安全事例回顾
1.事件名称:双汇瘦肉精事件 爆发时间:2011年3月15日 爆发源:瘦肉精
具体事件:2011年3•15特别行动中,央视曝光了双汇“瘦肉精”养猪一事。瘦肉精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但瘦肉精有着较强的毒性,长期使用有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诱发恶性肿瘤。
2.事件名称:雨润烤鸭问题肉 爆发时间:2011年5月19日 爆发源:病变淋巴和脓包 具体事件:2011年5月19日,合肥雨润火腿被疑掺过期肉;7月2日,渭南市政府公布调查结果,“问题肉”中确有病变淋巴和脓包;8月3日,雨润“老北京烤鸭”被检出菌落总数实测值达到标准值的13倍。
3.事件名称:“塑化剂”**:多行业被波及 爆发时间:2011年5月24日 爆发源:邻苯二甲酸二酯(DEHP)具体事件:2011年5月24日,台湾地区有关方面向国家质检总局通报,发现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含有化学成分邻苯二甲酸二酯(DEHP),该“起云剂”已用于部分饮料等产品的生产加工。
4.事件名称:进口奶粉死虫活虫 爆发时间:2011年10月 爆发源:死虫、活虫
具体事件:2011年10月,青岛一消费者在美素奶粉中发现活虫,经销商却要求消费者证明活虫国籍才能赔偿。11月,西安一消费者称在雅培奶粉中发现甲虫,雅培回应未开封奶粉出现固体异物块或小虫的几率为零。
5.事件名称:全聚德违规肉 爆发时间:2011年7月18日 爆发源:“无证驴肉”
具体事件:2011年7月18日,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曝光上半年14家违法企业名单,其中,全聚德、亿客隆、华联超市、东兴楼等知名企业上榜。方庄全聚德店因“无证驴肉”被处罚款1000元。
6.事件名称: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 爆发时间:2011年11月9日 爆发源:稀土 具体事件:2011年11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抽查结果显示,联合利华有限公司“立顿”铁观音稀土超标3倍多。稀土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好坏取决于其浓度的高低,过量摄入将对人体造成危害。
7.事件名称:速冻食品病菌门 爆发时间:2011年10月19日 爆发源:金黄色葡萄球菌
具体事件:2011年10月19日“思念”三鲜水饺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月7日,三全白菜猪肉水饺也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月17日,湾仔码头上汤小云吞也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三大冷冻食品品牌陷“细菌门”。
8.事件名称:可口可乐中毒 爆发时间:2011年11月28日 爆发源:农药残留
具体事件:2011年11月28日,长春市民饮用可口可乐美汁源草莓味果粒奶优中毒1死1昏迷。可口可乐公司三次声明称,国家权威检测部门对产品留样检测显示,所有指标合格。
9.事件名称:牛肉膏事件:猪肉变的牛肉 爆发时间:2011年4月 爆发源:添加剂超量
具体事件:2011年4月,合肥、南京等多地的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牛肉。专家指出,食品添加剂在一定安全剂量内食用,并无危害,但若违规超量和长期食用,则对人体有危害,甚至可能致癌。
10.事件名称:京津翼地沟油机械化规模生产 爆发时间:2011年6月底 爆发源:地沟油 具体事件:2011年6月底,“新华视点”初步揭开了京津冀“地沟油”产业链的黑幕。调查发现天津、河北甚至北京都存在“地沟油”加工窝点,其加工工艺科技含量高,产业链庞大并以小包装的形式进入超市。
11.事件名称:浙江检出20万克“问题血燕” 爆发时间:2011年8月 爆发源:亚硝酸盐
具体事件:2011年8月,浙工商在流通领域食品质量例行抽检中发现,血燕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严重超标350倍之多,这些血燕产品多从广东、厦门等地进入,主要源自马来西亚等国家。
12.事件名称:染色馒头:食入多量危害健康 爆发时间:2011年4月初 爆发源:香精,色素
具体事件:2011年4月初,有媒体 爆出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华联超市和联华超市的主食专柜都在销售同一个公司生产的三种馒头,高庄馒头、玉米馒头和黑米馒头。这些馒头都 是回收馒头中加香精和色素加工而成。
13.事件名称:沈阳查获25吨“毒豆芽” 爆发时间:2011年4月
爆发源:亚硝酸钠、尿素、恩诺沙星、6-苄基腺嘌呤激素
具体事件:2011年4月,沈阳市公安局皇姑分局端掉6个黄豆芽黑加工点,查获掺入非食品添加剂豆芽25余吨,据了解,这些豆芽中被检测出亚硝酸钠、尿素、恩诺沙星、6-苄基腺嘌呤激素等有害物质。
14.事件名称:北京惊现美容猪蹄 爆发时间:2011年10月17日 爆发源:火碱、双氧水 具体事件:10月17日,通州工商分局联合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查扣八里桥市场肉类交易厅部分在售猪蹄,并送至检测机构进行检验。据了解,八里桥市场有部分商户使用火碱、双氧水等化工原料泡制猪蹄。
15.事件名称:内部员工爆到期产品回炉黑幕 爆发时间:2011年4月12日 爆发源:回炉面包
具体事件:2011年4月12日,广州甜心客面包店内部员工爆料称他工作的地方将过期产品回炉继续销售,“再生面包”在厂里是公开的秘密。面包回炉再造已有3年历史,而公司迄今未接到过吃面包导致食物中毒的投诉。
16.事件名称:南京查处鸭血黑作坊 爆发时间:2011年12月 爆发源:膨大剂
具体事件:12月,据有关媒体的报道,在南京六合大厂丁家山路上,藏匿着一处黑作坊非法生产鸭血。仅三四斤原料,加入添加剂后即可生产多达20斤的鸭血,“膨大”近5倍。
相关评论
17.事件名称:重庆查处5个制销潲水油窝点 爆发时间:2011年5月5日 爆发源:潲水油
具体事件: 5日16时许,根据举报群众提供的线索及区公安局前期摸排走访的情况,南川局公安局刑侦、经侦、派出所共计30余警力,会同相关部门执法人员赶赴当地大观镇、河图乡一举端掉5个制售潲水油窝点,共查获潲水油56桶约2吨,扣押正在运送潲水油的货车一辆。
18.事件名称:东莞地下作坊日销上万黑粽 爆发时间:2011年5月19日 爆发源:黑作坊
具体事件:5月19日上午,髙埗镇综合执法部门的巡逻人员发现这个地下作坊,查获了6000多个待售的粽子。“按道理被查封后,不敢再开的,哪知后面几天还是天天出货,而且是量越来越大”,有居民说。据称,被查处的第二天,地下作坊就复工了,相关部门只好再一次进行查处。
19.事件名称:广东中山出现毒“红薯粉” 爆发时间:2011年4月23日 爆发源:墨汁、石蜡
具体事件:2011年4月23日中山市质监局根据市民投诉捣毁了一大型“墨汁石蜡红薯粉”生产工厂,昨日稽查人员联合警方抓捕工厂老板罗某父子。截至昨日共在金叶市场查获265袋问题粉丝。
20.事件名称:香精包子 爆发时间:2011年9月15日 爆发源:香精
具体事件: 2011年9月15日北京查封多家打着“蒸功夫”旗号添加香精的包子铺。据了解,这些包子铺并不是北京蒸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绝大部分都是一些安徽安庆老乡经营的假“蒸功夫”。他们非法使用香精,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蒸功夫方面表示,他们早就想打假了,一直屡劝未果!
21.事件名称:暗访市场带淋巴“血脖肉” 爆发时间:2011年5月17日 爆发源:血脖肉 具体事件: 一些市民喜欢在路边的小摊上买包子当早餐吃,可谁会想到这种肉包子的馅料有可能是未剔淋巴的“血脖肉”呢?近日,有读者向本报报料,西安不少生肉市场上,“血脖肉”正在热销。
22.事件名称:肯德基炸薯条油7天一换 爆发时间:2011年8月17日 爆发源:炸薯条
具体事件:肯德基内部员工称,肯德基炸制薯条的油是7天换一次,炸鸡用油是4到5天换一次。“盛油的机器只有到了深夜才停,一整天不停地炸。炸薯条的油到后来都变黑了,炸鸡的油最后是土黄色的。”这位员工说,每天晚上,都会有工作人员把这些油中的油渣滤掉,第二天继续使用。
23.事件名称:俏江南南京店陷“回锅油” 爆发时间:2011年9月19日 爆发源:回锅油
具体事件:地沟油问题格外引人关注。“俏江南”南京店也卷入了地沟油**。该店大堂经理称,“水煮鱼的油都是给员工自己用了。”
24.事件名称:山西老陈醋95%为醋精勾兑 爆发时间:2011年8月8日 爆发源:醋精
具体事件:有媒体称,全国每年消费330万吨左右的食醋,其中90%左右为勾兑醋。当记者就这一传言向业内人士求证时,山西醋产业协会副会长王建忠透露了更惊人的消息:市场上销售的真正意义上的山西老陈醋不足5%,也就是说,消费者平常喝的基本都是醋精勾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