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三国历史悟带兵之道
从三国历史悟带兵之道
三国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从天下大乱到诸候割据再到三分天下,这一过程彰显了魏、蜀、吴三个国家的竞争实力,也展现了几位领导人高超的带兵之道。分析和研究三国时期典型人物的带兵之道,并将他们带兵方法吸纳和借鉴,对于当前部队管理问题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历史人物 带兵方法 利弊分析一、三国时期典型人物的带兵方法
1.曹操――以智带兵的代表
三国的几个代表人物中,曹操当属文韬武略,是才干最为出众的一位,其带兵方法,处处显示着智慧。以郭嘉和荀?为例,当时二人均为曹操集团五大谋士之一,郭嘉多谋,善出奇兵但生活作风不好;而荀?生性耿直,作风正派。鉴于两个人个性迥异,曹操让郭嘉出谋划策,令荀?管理干部,这就充分发挥了两个人的长处。当然,荀?发现郭嘉作风有问题,自然多次向曹操报告,希望曹操给予惩罚。而此时,曹操往往对荀?大加赞赏,但又不对郭嘉过分指责,从而保证了二人对其的忠心,这就从侧面显示出了曹操的用人智慧。
2.孙权――以情带兵的楷模
孙权掌管东吴时仅仅18岁,年纪轻轻的他在混乱的局面下,逐步将东吴发展壮大,以致形成三分天下局面,与他身边的人才息息相关,也与他的带兵之道联系紧密。对当时的东吴,诸葛亮曾用“人才济济一堂,同心同德”为评价,他如何能将这些人才凝聚一心,保持东吴的安全稳定,以真情换真心的手段可谓高明。公元213年,孙权任命出身寒门的周泰为濡须口前线总指挥,朱然和徐盛作副手,由于周泰出身不好,二人不服。为此,孙权亲自到濡须口,大摆筵席款待将领,席间令周泰脱掉衣服,尽显身上伤痕,哭着拉起周泰手着说:“为了我们兄弟你出生入死,把命都搭上了,我怎能不把你当成亲兄弟,怎能不委以重任呢,我孙权与你同荣辱共休戚。”当下,所有人都服了,威信得到树立,问题也迎刃而解。
3.刘备――以义带兵的典范
《三国演义》讲刘备最多的是哭,而真实的刘备更多的特征是他的义。《三国志》讲到刘备时,经常会用到“食则同器,寝则同床”的语句,作为一个将军、一个皇帝,能够做到这样实属不易。同时,也是他的义使关羽、张飞在刘备一无所有时仍然衷心耿耿,是他的义使手下的将士奋勇杀敌。221年,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在将领缺乏、谋士短缺的情况下,不顾众人反对,毅然出兵亲自攻打东吴,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虽然此次战役给刘备集团以致命打击,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刘备的大“义”。
4.诸葛亮――以法带兵的先锋
诸葛亮在治理蜀国期间,执法公平,赏罚严明,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吏不容奸,人怀自厉,佥忘其身”,足以显示出当时国家、军队的严整。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深受诸葛亮器重的参军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不听副将王平劝告,致使街亭失守。为了维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局面,诸葛亮上表刘禅免去自己丞相职务,降级三等,处斩了主要负责人马谡,王平因劝告有功得到奖赏。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诸葛亮在治理蜀国期间,不徇私情,凡事以法为大,也显示了其长远的眼光和高超的带兵艺术。
二、几种带兵方法的弊端分析
1.以法带兵需要有成熟的法规为依据,否则难以有效执行
我军各项法规,大多很笼统,方向性有,但细化不够。以基层连队为例,遵循的法规主要是三大条令,由于各单位情况不同,条令中对于各职人员的职责规定也过于泛泛,难以从中找到利于执行的条款,这样会给连队带兵人造成模糊的局面,遇事不知如何处理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在这种过于弹性的局面下,也给了带兵人很大的权利空间,用的好可以人心齐聚,用不好便会滋生腐败,后果不堪设想。
2.以情带兵需要以识人为前提,否则易造成任人为亲的局面
以情带兵要求各级带兵人必须对下属以真情付真心,通过培养出的感情达到辐射效应,从而激发集体凝聚力。这种方法要求简单,但操作复杂。单纯对每个人付以真心简单,但能否激发动力却不确定,回报往往各不相同。如若带兵人不识人,不会用人,以感情用事,屡屡将重要岗位托付于自己的亲信,那么公平的环境无法保护,个人的威信必将下降,战士的信心也会动摇。
3.以义带兵需要有正确的方向为指导,否则易形成江湖风气
以义带兵实际靠的是带兵人的个人魅力,它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有方向、有义气效果可佳。但如若带兵人领的路是歧途,那损失可谓巨大。刘备就是一例,为替关羽报仇,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毅然向东吴出兵,从而导致了蜀国的元气大伤。可见,如若没有正确的方向,单纯义气用事,也只是匹夫所为。
4.以智带兵需要带兵人具备超常的智力,否则无从谈起
智力往往是来源于先天,后天培养的成分较少。所以想依靠智慧带兵,从根本上就断绝了那些愚蠢之人的路子。下属行骗忽悠,你毫无察觉;每位战友优点、劣根,你不清楚;有才之人不得用,无德之人受重用,那只会让局面愈加混乱。可见,以智带兵,是聪明人的带兵方法,它是一种补充,而非主流,不可盲目使用。
三、启示
1.坚持依法带兵的基础地位不动摇
依法带兵是我军坚持的一项根本准则,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完善,军队条令条例、规章制度也日趋成熟,加之新修订的条令条例也相对完善,使得依法带兵有了更好的保障。坚持依法带兵能够更好的营造出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激发官兵的干劲,形成团结协作的局面;坚持依法带兵能够确保方向的正确性,避免道路上的偏差。可见,依法是带兵的前提,也是根本,必须牢牢把握。
2.贯彻以情带兵的重要手段不改变
当前,兵员成分复杂,层次有所提高、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单纯依靠原来的下命令的方式,难达预期效果,此时,发挥感情的引导作用显得至关重要。以情带兵倡导以人为本,易于营造团结和谐的局面;以情带兵需要在实践中深入官兵,更易于掌握官兵所思所想,便于管理的有的放失;以情带兵要求对战友付出真心,更利于融洽关系,与官兵打成一片。
3.借鉴以义带兵的辅助形式不要丢
以义带兵是带兵方法中的土办法,主要是通过哥们义气凝聚和带动全体,从而提高集体的作战能力。采取以义带兵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带兵人的个人魅力,影响和带动一片人,提升凝聚力;以义带兵,便于与下属沟通,与官兵打成一片;以义带兵,可以使官兵为了带兵人的利益赴汤蹈火,体现超常的战友情谊。为此,在小范围内采取以义带兵仍然可以发挥出功效,在坚持依法带兵、以情带兵的前提之下,仍然可以采取。
4.穿插以智带兵的可贵思想不能放
以智带兵对带兵人有着超常的要求,自然不可随意使用。但在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后,确信带兵人具有这种能力素质时,其也不乏一种有效的带兵之道。以智带兵,便于发挥带兵人的智力优势,体现个人价值;以智带兵,利于发挥下属的特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智带兵,可以根据随时情况灵活处置。
参考文献:
[1]易中天.易中天品三国.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第二篇:感悟带兵之道
感悟带兵之道 ■姜道洪
带兵,有许多共性的东西,古今中外是相通的,谙熟其道是每个带兵人的基本功。但做一个好的带兵人,除了认真学习前人经验,把带有共性的好传统继承下来之外,还要善于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总结出具有个性化魅力的“真理颗粒”来,以此对带兵的一般规律做与时俱进的丰富和补充,从而更上一层楼。
——编 者
感悟带兵之道
当今,社会在变革,军队在转型,官兵思想活跃,给带兵这一老话题,赋予新的内容。如何适应时代特点,坚持以人为本,把握科学的带兵之道,对于充分激发官兵动力、挖掘官兵潜力、凝聚官兵意志、提升部队战斗力至关重要。
爱兵要“真”
常言道:爱出者爱返。只要付出真情,定能获得实意。“爱兵”不难,做到“真”字却难,因为爱兵不同于爱子,爱子来自本能,出于天性,而爱兵基于感性,出自理性。只有读懂战友之情,才能付出关爱真情;只有真情关心,才能赢得真心。
爱到骨子里。处非常感情,当用非常之心。且不说战争年代,官兵同仇敌忾,生死相连,存亡与共,凝结着纯洁感情;即使在和平年代,官兵为了一个共同理想,走到一起,住同一屋檐下,吃同一锅饭,这种缘分亦来之不易,情结值得珍重。从某种意义上说,爱兵就是爱自己,这种爱必须发自内心。对其生活,要像父母那样牵肠挂肚;对其成长,要像良师那样教诲引导;对其困难,要像兄长那样关心帮助;对其弱点,要像知己那样宽容理解。
爱到点子上。大爱无边,至爱无形。当前,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有人把小恩小惠看作是爱兵,把姑息迁就看作是爱兵,甚至把以损害战斗力为代价的消极保安全看作是爱兵。恰
恰相反,军队因战争而存在,小恩小惠只能把风气带坏,姑息迁就只能把缺点放大,消极保安全则是把平时的问题推向战时。此乃带兵之大忌!作为带兵人必须着眼于战斗力的生成,着手于官兵的素质培养。对其长处,要适时激励;对其不足,要合理鞭策;对其成长,要善于引导,力求使官兵达到业务精通、技术精湛、素质过硬的标准,在未来作战中保胜利、求生存。
爱到情理中。做人要讲感情,做事要讲道理。凡事合情合理,方能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像高山流水,行于自然。语言粗俗,方法粗暴,于情理不通,后果只能是处处碰壁。带兵人讲感情、明事理,体现在坚持原则上,原则是底线,也是约束,对人一视同仁,做事公平公正,给部属一个公道,他们就会多一份信心,少一点失落;多一点舒心,少一点郁闷,从而增强思想的稳定性、工作的积极性、整体的和谐性。讲情理还体现在诚心助人上,这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享受。官兵都是带着美好追求走进军营的,人有追求才有激情,对他们入党、考学、深造、提职等要求,要正确加以引导,热心支持帮助,既有利于个人成长,也有利于单位发展。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境界。
知兵要“深”
知兵有深度,带兵才会有高度。有些带兵人往往懒于动嘴、动腿、动脑,知兵不深,满足于一知半解,浮于表面,似是而非,以至于“做事拍脑门,出事拍大腿”。
知其长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长处隐藏着短板,短处孕育着优长。如办事果断者有时刚愎自用,耿直爽快者有时简单粗暴,素质过硬者有时自由散漫,扎实肯干者有时缺乏创新……然而,由于官兵成分复杂,表现各不相同,其长短不易被发现。加之部队专业较多,考察手段受限,其长短更不易于被掌握。此时,如果先入为主,就谈不上准确把握其长短了。知其长短是为了扬长补短,用长避短,必须深入细致,用心考察,如建立必要的考察制度,使考察经常化,不凭一时一事下结论;又如采用合理的考察方法,将考察内容逐项细化,力
求全面准确;再如坚持辩证的考察思想,做到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主观意愿与客观实际、必然因素与偶然因素相结合。
知其冷暖。冷暖连着人心,务求用心上心。随着以人为本思想深入人心,带兵更强调提高官兵生活水平,改善官兵福利待遇,满足官兵合理需求。即使在过去看来是小事,只要关乎士兵利益,也不可草率处之。作为带兵人,要眼往下看,体察“兵”情:从吃饭看饭量,看菜单子上有没有,菜篮子里多不多,菜盘子中够不够;从睡觉看睡相,看房子漏不漏,床子稳不稳,被子暖不暖。“只顾领导不顾兵,对上重视对下轻”、“不怕战士不满意,就怕领导不中意”的做法,当在摒弃之列。
知其悲喜与好恶。家家都有难念经,人人都有悲喜事。今天,各种信息充斥耳际,官兵虽然身在军营,但了解社会途径更广,与亲友沟通机会更多,对自己前途期望更高。无论社会上的大事还是小事,都可能波及他们的思想;无论亲友们的好事还是坏事,都关联着他们的心情。至于个人的喜事、愁事,更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变化。官兵来自五湖四海,阅历各不相同,个性爱好千差万别,谁对部属的个性爱好看得准,摸得透,谁就能思路清晰,工作主动;反之,就会心中无数,事与愿违。要善于从平时言谈、文体活动、日常生活中,准确了解其个性特点,对其良好的兴趣,要给予鼓励,创造条件加以引导;对其不良的嗜好,要讲清弊端,耐心说服教育,及时纠偏。
管兵要“严”
严格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行为方式。实践证明,严是爱,纵是害。管兵是严谨的工作,必须求实务实;管兵是细致的工作,必须精心细致;管兵是艰苦的工作,必须常讲常抓。常言道: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只要做到持之以恒,严之一贯,就会少出事故,多出事迹;少酿苦果,多结硕果。
严之有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而无据,行之不远。部队的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是从严治军的依据,作为带兵人,必须树立法规意识,依法从严管理。否则,管理便无章可循,部属会无所适从,松散现象就会有市场。有些单位不按条令管理,自定土政策,使严格管理跑调变味,严重影响了部队正规化建设;有些领导对部属存在的问题,不坚持原则,不按规定办事,结果“错误常犯,事故不断”。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学法懂法用法,靠依法管理实现正规化。
严之有度。严之有度,工作有术;宽严无度,漏洞百出。管兵也有个把握时机、掌握分寸问题,做到宽严适度,才会恰到好处。要把握好过与不及的度,做过了头会形成阻力,而抓的力度小了又会出现消极。在过与不及之间找到平衡,首先要把握好冷与热的度,抓工作保持冷静,氛围过热头脑会膨胀,气氛过冷情绪会低落,既不要滥刮风,也不要随风倒。其次要把握好刚与柔的度,刚性过度容易机械僵化,柔性过度让人感到圆滑世故,抓工作的最佳状态是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刚柔并济,适时适度。
严之有术。方法得当,万事顺畅,路数不清,劳而无功。严格管理必须讲究方法,一视同仁,避免重差轻好。如果眼睛只盯住表现差的,对表现好的不管不问,就无法做到“一把尺子人人量,发现短处都补长”。管兵应疏堵并举,避免重堵轻疏。既要坚持制度至上,强调令行禁止,又要坚持思想先行,注重教育疏导,做到“制度管兵教育辅,一边疏导一边堵”。管兵应标本兼治,避免重标轻本。摒弃“盯住人说长论短,看问题就事论事”等简单做法,既要从高处着眼,把道德信念、组织纪律融入官兵思想,也要从低处着手,从一人一事逐个细节抓起,力求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外见其效,内见其理。管兵应内外联手,避免重内轻外。既要发挥自身优势,抓好部队内部管理,又要加强外部联系,发挥家庭、社会的作用,做到内抓外合,齐抓共管。
练兵要“实”
练兵为实战,求实是关键。未来作战往往时间紧、任务重、节奏快、压力大,对官兵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因此,必须适应新时期战争形态转变、军队建设转型的要求,力求把兵练活、练精、练实。
细化抓落实。没有训练的细化,就没有训练的落实。细化训练内容,细化训练步骤,才能在细化分训中抓好落实。应针对部队担负的作战任务,着眼战场透明、打击精确、对抗激烈等特点,深入研究复杂电磁环境下作战可能出现的作战样式、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等,仔细研究每一项训练内容,打牢官兵适应未来作战的素质基础。应根据部队当前的实际状况,围绕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的要求,分步演练具体的组织形式、行动方法、作战样式等,力求把程序练清,方法练熟,手段练精。
强化谋实招。未来作战的新特点,对练兵的真实性提出很高要求。应强化未来作战特点规律研究,搞清对战场环境的各种影响。探索未来作战的本质、样式和方法,使部队训练随着作战变化而变化,确保课题设置更加合理,演练情况更加逼真,部队训练更加务实。应强化作战对象研究,增强练兵的针对性。弄清未来作战对手的作战思想、作战特点、力量结构和行动方法等,深入研究其强弱点,在训练中探索避强击弱的有效对策,提高官兵的谋划能力,力求做到避强有招,击弱有术。
深化求质量。以己为鉴,认清强弱,通过固强补弱提高训练质量。深入分析本部队在体能、智能、技能、装备等方面的现状,针对短板,找准症结,反思原因,研究固强补弱的可行措施。练兵要做到体能差距用强度补,智能差距用知识补,技能差距用教学补,装备差距用战法补。对训练中存在的“练为看、练为比、练为考”等浮躁现象,要正视,不回避,解决问题不迁就,发扬注重训练效果的好传统,瞄准短板用力,不断提高训练质量。
用兵要“狠”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带兵当牢记“慈不掌兵”的道理,需用兵时决不能迁就照顾。战争实践证明,所谓“狠”,即狠在要求上、任务上、牺牲上。用兵不狠就等于对敌人手软,对敌手软则反被敌伤。这个“狠“字,体现在应急行动上,就是要一往无前,奋勇拼搏;体现在未来作战上,就是要敢于出手,向死求生。
有“狠”的意识。平时千般爱,用时必须狠。作为带兵人,要想带领部属去冲锋陷阵,就必须具备一副“铁石心肠”,这是带兵人的基本素质。战争是一个充满风险的领域,军人面临的是残酷无情的拼杀和你死我活的较量。尤其未来作战,更具激烈性、残酷性、毁伤性,面对强敌,不要幻想“零伤亡”,流血牺牲在所难免。不想流血只能流血更多,害怕牺牲只能牺牲更大。只有“狠”才能以最小的牺牲换取最大的作战效益,只有“狠”才能更好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有“狠”的胆魄。“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未来与强敌作战,肯定会遇到势均力敌的“硬仗”、敌众我寡的“恶仗”。危难关头,考验的就是指挥员的勇气、胆魄,看指挥员敢不敢“狠”下决心。勇敢出战术,胆量决胜负。没有“狠”的胆魄,就不会有高明战法;没有“狠”的胆魄,就不可能险中取胜。带兵人关键时刻必须“胆大包天”,狠下心来,率领部属义无反顾地冲上去,哪怕是刀山火海,哪怕付出再大代价。唯此,方能狭路相逢勇者胜,置之死地而后生。
有“狠”的招法。“狠”,不等于盲目蛮干,必须“狠”之有理,“狠”之有利,“狠”之有据。如果乱狠一气,就失去章法,乱了决心,造成无谓牺牲和消耗,这是对部属鲜血和生命的不负责任。用“狠”要基于较大的胜算和一定的保障,使“狠”成为一种合理冒险,确保在“恶仗”、“硬仗”中占得先机。用“狠”要基于严明的军纪,令行如山倒,违反必严罚,不姑息、不迁就,确保军令畅通。
第三篇:班长带兵之道
班长带兵之道(01):新班长开创新局面并不难
谁都知道万事开头难,谁也都品尝过万事开头难,但对于有心人来说,开创新局面并不难。
“小鸡出世,要啄破坚硬的蛋壳;胚芽萌生,要冲破重压的泥土”。惟其难,才需要闯,需要博采众长。刚当新兵时,你不是觉得很难入门吗?
“新官上任”少碰钉子、少失误的最佳办法,就是多参考别人的意见。因为它是别人用极大代价换来的经验之谈,你仅是间接吸取,何乐而不为呢?
●按以下办法打开局面:
(1)应该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打开局面。
你相信这件事是可能的(做什么事都应该这样),你的大脑即会努力工作,以证明为什么可能。的确,当你肯定能打开局面把这件事做成功时,你的思维就会努力工作,快速运转,提供做好工作的方法。
你相信自己能完成这件事,就已经为你铺平了一条通向成功的路,你一定能打开局面;如果你总让“估计干不好…·这个班不好带”的思维占满你的大脑,它就会束缚你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影响你的思维,堵塞你工作展开的思路。
避免失败的最好方法,就是下决心去获得成功。
要获得成功需要具备3个条件:
①对自己的行动充满信心。如果你相信自己,便可以做到以前不敢相信、不敢去想的事情。
②选准突破口。如果自己有管理或组织训练或文体活动等方面的擅长,选择一个目标,瞄准它,从这里打开突破口。这就告诉你,要有目的,在一定时期内有重点地抓好一两项主要工作。
③千万不要产生退缩的念头。要力求适应集体,坚信自己带领全班人员能实现全部目标。
(2)必须要知己知彼。
如果你的前一任班长是“独断专行者”,给士兵留下“独裁者”的印象,班里的情况不尽如人意的话,要打开局面,你便不能再用“威风”来管理了,相反,应该宽怀大度、和风细雨感化滋润士兵。
有人说“人熟好办事”,确实有一定的道理。
我们常讲的班长应成为班里的“活档案”也是这个道理,只有认识兵、了解兵,把每个人的能力志向、脾气秉性、仪表特点、兴趣爱好等都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因人施教,把工作做到点子上。
拿出一部分时间来了解班内人员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3)先声夺人的办法并非不可取。
我们都知道“新官上任”要烧“三把火”,有相当多的“新官”都在沿用,这一定有它的道理。
新到的领导为显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以先声夺人的方法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求得面貌“焕然一新”的效果,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使用它时,要注重“火候”。你火势太强,几把火“烧”得固然使班里的局面打开了,但弄不好已经“烫伤”人了,坏作风消灭了,好作风也压制了。火势不足,则只烧了皮毛,也起不到作用,留下后患,因此,要恰到好处。
先声夺人的办法要用“水火兼施”术。你一味“厉害”,士兵敢怒不敢言,可能一时半会儿看上去“听话”、“服从”,你的
“厉害”用完了呢?切莫忘记“烧伤”要“水疗”,及时抚平创伤,大公无私,不计前嫌,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4)兵无强弱,强弱在将。
任何人都有模仿和学习别人的倾向,尤其是对自己所尊敬和爱戴的人,这种倾向流露得更为强烈。
夫勤劳之师,将必先己(将领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尉缭予'战威》)以身先人(将帅要身先士卒),故其兵为天下雄。(《黄石公三略.上略》)……不用再列举更多了,作战如此.生活亦如此。
下级往往以上级为榜样,如从工作、习惯、处事风格、举止等方面,无形中受上级的影响,时间久了,在气质、风度上也可能和上级相似,谁能不说你在工作上、生活上有你班长的影子。所以,班长对士兵来说,可谓日夜熏陶了。
你担任班长,可否认识到:全班士兵在一个懒惰、萎靡不振、不求上进、办事拖拉的班长带领下,能出现一群踏实肯干、勤奋不倦的士兵吗?
以身作则的道理简单,但做起来却不易。在这个刚上任的“危难”时刻,必须把“说到的自己先做到”当作座右铭.重点做到3条:
A.下达指令后,必须以身作则,决不搞特殊,决不讲条件。
B.“军中无戏言”,不能说而不做。
c.做不到和没把握的事,坚决不说。
(5)订下三个月的计划。
把你的目标分解,从大目标着眼,小目标着手,则眼前的计划就清楚多了。
你近期可从作风纪律抓起,围绕这个目标,你可制订以下几项措施:
①学习制度。让每个人定期重温各种规定,选择条令条例有关内容组织学习,引导大家发言,从中引发每个人表决心。
②开始培养。从起床至熄灯,每一个环节都是你以身作则、监督成员执行、随时讲评的时机。
③持之以恒。把你培养的好作风列入工作的重点,每次必提醒,逢会必讲,久而久之,形成传统,你的计划也即宣告完成。
谨记:目标订得越具体,越容易完成,越便于打开局面。
※
※
※
记住以下几条:
(1)相信自己能打开局面,大脑会帮助你找到办法。从这一时刻起,你已经为打开局面铺平了一条成功的路;
(2)了解各种情况,你的前任班长、你的士兵、这个班的历史以及它的荣与耻;
(3)先声夺人形成自己的权威,注意掌握“三把火”的火候;
(4)身先士卒,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事事把自己当作士兵的楷模。时刻想着你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和带动着士兵;
(5)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计划越具体·越容易实现。
班长带兵之道(02):把自己想像成最出众的班长
明代学者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元可成之事”。
无数的事实告诫我们:任何人只要选择了一个目标,他都会为实现这个目标投注大量的精力和活力,从而产生超强的动力。
立下成为最出众、最出色班长的志向,就有了奋斗方向。你的这种愿望一旦产生,无穷的力量将会付于你的全身。
●让我们探讨一下当“优秀班长”志向的作用。
当你有了这样一个目标,你不仅会得到实现这一目标而需要的体力(五公里越野、长距离行军你总想在最前面)、精力(晚上你乐于查铺查哨,早晨你乐于第一个起床)和热情(喜欢帮助班里的士兵,对任何工作都感兴趣),而且会保证自己自觉地向目标迈进。
让我们以某连队的一班长和二班长为例,来看看他们各自的表现吧!
他们都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和较好的工作能力,甚至品质、爱好、个性等方面都很相似,只有一点不同:一班长有一个坚定不移要当优秀班长的目标,二班长对此无所谓。
因为一班长有了目标,他的潜意识向他发出了信号:“扎扎实实地干工作”或“这种事情你不能干”等。他的目标不断提醒自己:“优秀班长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一班长的目标在各个方面给他具体地指明方向。当他组织大家劳动时,目标会指导他应当以身作则;当他组织训练时,目标会告诉他:文明训兵、科学练兵才是正确的方法;当他面对表扬时,他的目标会告诉他:要谦虚,不骄不躁;一旦有违犯规章制度的情况,目标便会自动发出警告:优秀班长会这样做吗?
二班长呢?因缺乏目标而得不到思想意识的指导帮助,对任何事情都抱无所谓的态度。因为没有目标,所以,他的工作成绩平平淡淡。
●对自己当最出众班长充满信心。
你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有些班长在当普通士兵时干得很好,当上了班长却不再努力了。究其原因,是他缺乏目标,缺乏当优秀班长的志向。他认为,当士兵时的目标已经实现了,当上班长不容易,当个好班长更不容易,自己能力有限,再努力干也成不了大气候,凑合就行了。
我们可以观察周围的班长,凡是工作出色的,都是有较高的志向和追求,都是把目标和自己的一言一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初出茅庐,为何不树立个高起点、不立下当优秀班长的志向呢!
其实这很简单,把你的奋斗目标暗暗记在心里,暗暗记在日记里,暗暗写在心得体会里,经常回忆、翻看、思索,无形当中,你将受益匪浅。
※ ※ ※
记住:优秀的班长是个什么样.你就照这个样子去做;振作起来。成为优秀班长,始终坚信自己能带好一个班.对自己成为优秀班长充满信心。
班长带兵之道(0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因工作的关系,经常和基层班长、预提班长商讨有关工作、事业、家庭等方面的问题,或许有多种原因的缘故,我从中惊异地发现:竟有不少的班长对自己的工作和将要担任的班长工作缺乏信心,言谈举止有一种焦虑不安和对工作畏惧的感觉。
在与他们的接触中,仔细分析又发现:其实绝大多数具有相当好的军事素质、文化素质实力和优越的自身性格条件,他们往往因一件事没完成好或不顺利,总在不断地追悔、埋怨自己,说自己“无能”、“笨”,结果产生自卑,发展到对工作和即将担负的任务畏惧,以至于无法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发挥自身的潜力,每天在担心、忧虑中度过。
这些班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事业心,凡任务都追求完美和成功,可是却对自己缺乏信任,总问自己“这个班长我能当好吗?千万别砸了锅”,导致自己在迷惑、烦恼之中埋怨自已,这样,自卑和无力也跟着产生了。缺乏自信心,上任许多天,工作却无大的进展。
每当我接触到这些班长,就想:他们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实力,为什么不把自己认为好的办法拿出来试试呢?
其实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稍微相信“前有车、后有辙”,自信心就拥有了一半。连队组织既然选调你在这个位置,一定相信你能适应其职,加上自己的发挥、创造,任何事情都会迎刃而解的。但是遗憾的是,许多新任班长无法做到,严格地说是“做不到”,原因是“没想到”。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1)记住: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古之有大志者”没有一个是缺乏信心的懦弱之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因为,他们坚信自己能做出宏伟的事业,就会产生一种伟大的动力,这种动力迫使他们寻找达到目的的途径和方法。最后,他们成功了。
自信是成功的先决条件。
(2)要自信就要走出自卑。
自卑抑制了你的思维、创造和成长。自卑的结局:工作、生活情绪下降,终日闷闷不乐,从而才智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工作平淡、无朝气,上进心和创造力遭到了严重的压抑。自卑生灰心,灰心生失望,失望生动摇,动摇生失败。
如果你自卑,以至达到看不起自己的程度,经常告诉自己或士兵:我不行,我和别人差得远。久而久之,你倒真的会不行,士兵也会认为你真不行了。
记住,自卑就意味着心理的崩溃。心理崩溃了,还何谈做好工作呢!
(3)要拥有自信,就要提高自我评价。
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有些事,人们往往以为“我不行”,可实际干过之后,才知道经过努力后也能够做得到。其原因,就是把人与人之间的能力看得差距太大,以为自己太平凡,干不成什么事。其实,人与人之间,能力的差别并不大,关键是自己是否正确分析了能力。
你不妨先从以下3个方面考察一下自己的能力:
①分析班里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全面认识班里的状况,明确利弊,检查自己是否在能看到工作一个方面的同时,又能看到另一个方面;既能看到正面,又能看到反面;不仅能分析自己带领的班目前在连队的位置,还能预见到以后经过努力达到的位置。
②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对任何事情的处理,要带着目的和坚定的原则,不轻易动摇自己的决心;要有处理问题的步骤、计划,不盲目行动;有自己的一套处理方法,能够做到攻防并举,进退自如。
③组织能力和水平。
班里是否分工合理、职责分明、表扬与批评有度,自己的班能否按部队的生活、工作、训练秩序,有条不紊进行。
如果你认为上面三个方面都做到了,说明你有一定能力。
肯定自己,把忧虑抛开,不要怀疑能否做好,消除胆怯,相信你一定能做好,这是你当前需做的第一步。
树立这样的自信心:我比他们存在更多优势,我一定能带好大家。
(4)拥有自信的途径。
如何才能做到真正拥有自信呢?应从以下五条中选择出来三条坚持去做:
A.无论做什么都要想着目标是“一定会成功”。
遇到困难时,就想“我一定能克服”;遇到难题时,要想着“我将取胜”;有了任务,就想:“我们能坚决完成”。
要相信别人能做到的事情,只要自己努力也能做到,让“成功”的思想在你的大脑里树立起来.占据你的思路,你的大脑就会开始考虑取胜的办法,其实,这时你已经开始踏上了成功的征途。
B.时刻提醒:不要低估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
“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的“明”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明白自己的短处;二是明白自己的长处。只有这样,才能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特别要认识到自我存在的社会价值。“天生我材必有用”(唐李白《将进酒》),也就是说,你能步人军营,必定是国家的需要,你能当班长,必定是部队的需要,你的工作正发挥着对国家、对部队的有益作用。
正确地看待他人,坚信自己与其他班长一样都是“人”,一起步人的军营、一样被选拔为班长,仔细分析,你会发觉,你和他们实际上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不要因为自己有某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就怀疑自己的全部能力,更不要轻视自己,应看到自己某一方面的优长,而且还有很多过人之处。
C.相信自己的伟大。
有人说,你心中的自我伟大一些,你随之也变得伟大。
一个总感觉自己不如其他的班长,尽管他实际上是有能力的,但他确实也会不如人,因为思想主宰行动。
如果自己感觉不如别的班长,他的行动会反映出来,即使他从外表有意克制,但行动会不自觉地反映出来。你觉得自己的班不如别的班,长此以往,你对自己班的目标和标准定得要比别的班低,从此,你的班就开始真的不如别的班了。
相反,如果相信自己或自己的班很有实力,很有战斗力,有能力在各项工作中名列前茅,你会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实现,你的起点将高于其他人,用不了多久,你确实有这个能力实现既定的目标。
做一名班长,我们首先必须看重自己。真正地看重了自己,然后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树立“自我升值”的思想,按以下步骤练习:
步骤一,归纳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即使少得可怜,也要看到,也要想到;
步骤二,把它写在纸上,与同级班长比较,充其量看,别人也不过是和我一样,我并不差、并不落后;
步骤三,私下你要常常告诫自己:我有一定的管理、训练、战斗方法,并不是什么都不行,许多方面别人不如我。优秀的班长并非超人,管理、带领一个班并不要求有超人的智力,更没有什么神秘可言。只要你鼓起勇气,冷静地观察周围,你会发现即使你最佩服的班长也有他自己的弱点。
提高自信心,把自己列入“伟大班长”的行列,并为你的班集体付出艰辛的努力,则成功将是必然的。
否定自己本身就是一种消极的力量,它常常使人走向失败之途;一个乐观自信的、相信自己同样伟大的人,则容易踏上成功之路。原因就在于信心是开拓事业前进的巨大精神力量。
D.马上行动起来,放手去干。
一个人,不迈腿永远登不上辉煌的顶点,不要犹豫,行动是治愈不自信的最好办法。
想干就干,别人认为正确也好,错误也罢,半瓶子水不妨大胆地晃荡!这里当然不是说我行我素。古语说“学无止境”,如果每件事、每套方法都学精了,学透了再去干,也许到你复员退役时,这个班也没有什么起色。
也就是说,“半瓶水”说明有了“水”,该晃就晃,不满的水,边于工作边往里“加”,逐步提高。
实际工作中,开始可以把目标定的低一些。别人把目标订在一百分算完成,如果他得了九十分也是失败的;你把目标订在八十分,如果你得了八十五分,你必然会感觉到成功后的喜悦。
E.正确对待各种挫折。
有了信心,还要坚定,尤其是对一些诸如士兵不尊重你、领导支持不够、任务完成不圆满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发挥自己的能力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决定的因素还是取决于你的意志和品质。
坚强的班长把受挫变成动力,从而激起更强烈的自尊,以百倍努力去干、去闯。自信需有坚强的毅力才会有效,一旦有了自信心,就可以战胜任何挫折,不因暂时的失败而气馁。
一旦遇有挫折,重新唤起自信的具体办法:第一,把你的优点、长处和完成的几件得意工作“存入”你的大脑,把遇到的许多令你不愉快、使人泄气的事采取“再也不想它了”的办法;第二,只从你的大脑中“提取”积极的思想、办法,平时的谈论,要谈高兴的事、出色的工作。
※
※ ※
记住以下几条:
(1)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2)抛弃自卑;
(3)正确评价自己;
(4)拥有自信的办法很多。a.时刻想着“我一定能干好”。b.不要低估自己。C.相信自己的伟大.d.马上行动。e.不要怕挫折。
班长带兵之道(04):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
苟子说:“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
身为一班之长,敬重自己的事业,要从做好班里每一件工作开始。
提醒你一句:你是有了组织的信任、战友的支持,才有了“班长”这个神圣的名称。
雷锋为了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是从本职工作--当好一名驾驶员做起的,你当然也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目前,你首先要把班里的每一件事尽最大努力地干好。
●勿以“官小”而轻视。
连队是部队的基础,士兵又是连队的基础,谁来管理这些士兵呢?--班长。因此,班长是军官和士兵之间的“桥梁”。同时,你是否认识到,你是士兵中的骨干,是骨干中的关节,上下都需要你来连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就有了干好工作、高标准完成任务的前提。班长,职务虽小,关系甚大,只有敬重,才能产生热爱、产生动力、发挥创造力,取得成绩。
●重要性明确了.你已经把班长工作当作了自己的事业.如何去干呢?
懂得“积少成多”、“滴水穿石”道理的班长,终将有成。
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工作,完成每一项任务,即使再小,对你来说也无所谓,你也要踏踏实实地去完成。因为,滔滔江河是由涓涓细流汇合而成的。
●坚持两条原则:
原则之一。一步一个脚印。
我们平时称为之踏实的工作作风。在部队的建设中没有这个不行。工作不踏实,训练就确保不了质量,教育就起不到效果,战斗就取不了胜利。
因此,作为班长,兢兢业业是干工作的标准,干一件再小的事,也不能省略过程。即使你觉得这项任务再轻车熟路,再容易完成,也要拿出自己的全部精力、全部聪明才智把这件事办好。
记住:军中无戏言,班长工作中无小事。
原则之二,善始善终。
工作中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如果长期如此,你班里的士兵也会从你那里受到做事、干工作、完成任务可以不善始善终的消极影响。长此以往,“来有影,去无踪”,半途而废,前功尽弃的结局将会经常出现,这样的班绝不能称得上是个好集体。
无论干什么事,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必要的,一个良好的结尾更是重要的,关键在于过程,要一以贯之。
你要为本班所承担的任何一件工作、一项任务画一个完美的句号,这是你的职责所要求的。
※ ※ ※
切记:明白自己的身份--你是一个班长;明白你要干成什么——你要带出一个优秀班集体,那么。你就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好每一件事,善始善终地完成每一项任务。否则,你就是个不称职的班长。
班长带兵之道(06)做一个称职的班长
谁都希望自己称职。自认为称职,便会心情舒畅,别人认为称职,便会更加对你充满信心。
你称职的程度如何,将对你的班担负工作、完成任务产生极太的影响。
如何称职?由什么决定?体现在哪些方面?
●给你提供六个计策:
(1)树立良好的形象。
应该承认,部队的班长由两个前提因素组成。首先你是个人,其次你是个军人,这两个前提条件具备了,你才当上了班长,所以,你要具备人格形象、军人形象和班长形象,缺一不可。就班长职务而言,重要的是树立以下形象:
a.言行一致的形象。
古人讲:身不正则言不信。正人正己,身体力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花美丽,果实香甜,用不着自夸其大,人人都会喜爱。
无数事实证明,身教重于言教。
基本准则:要求士兵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士兵禁止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b.尊重士兵的形象。
带兵打仗、完成日常工作,士兵是基础。一位将军讲:不是因为有了官才有了这支部队,是因为有了这支部队,才有了官。所以,不是因为有了你这个班长才组建了这个班,是因为有了这个班,才选调了你这名班长。
据《中国历代军事人物传》中记载:李广将兵,凡绝乏处,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粮。所以“李广死时,全军皆哭,百姓闻之,皆为垂涕”。其原因:李广尊重“士兵”是-个重要方面。
c.公道正派的形象。
“正”是立足之本,谁失掉正,谁将失去士兵的信赖。
“身不正,不足以服人”(明朝·徐祯稷);“上不正,不参差”(晋朝·傅玄);“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南朝·何承天);“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力不可以服人”(清朝·屠郧)。
公道产生公平竞争,公平竞争出战斗力和向心力。
(2)取得上级信任,士兵合作。
无论完成任何工作和任务,都离不开上级的支持和士兵与你的配合。当前需要解决的是士兵的合作,这也是一种能力。要想取得士兵的合作配合,你必须做到以下九个方面:
a.寻找时间和机会与士兵交流思想。
b.鼓励士兵参与班里的决策。
c.能理解和同情士兵的难处。
d.乐于接受士兵的意见和建议。
e.对人对事不要钻牛角尖。
f.委以重任,相信自己的士兵。
g.敢于替士兵承担责任。
h.与士兵发生对立时要马上想办法消除矛盾。
i.把成绩让给士兵。
(3)虚心向身边的班长学习。
大凡当班长的士兵,都有他独特的能力,有的较为全面些,有的某一方面非常擅长和特殊。
仔细观察你周围的优秀班长,他们是怎样工作的,然后仿效学习他们的长处,你认为他们的“这一招灵”,不妨在你的班也试验一下。
即使他们的失误,你不妨也可以“学习”。思考别人的教训。增强自己的免疫力,你可以称为一个“明智”的人。
他人“吃一堑、长一智”是有原因的,这个结果,也是用时间、机会、脑力、体力换回来的,是一笔“财富”,你同样可以分享。
要常以他人的教训为镜子,细察自己的不足,你可以变得更加清醒。
(4)工作要有突破性。
这里所说的突破,不是要你离开上级制定的方针、原则另搞一套。
看看我们的身边,有些班长一番辛辛苦苦,效果却不佳,当然,他们也想把工作干好,把任务超标准完成好,但总是干的两样的事,费了同样的劲,结局却是两回事。
可以肯定地说,不是他们不努力,关键的问题出在方法上,是缺少创造性造成的。
谨记:接到每一项工作或一项任务之后,要先想办法,把情况搞明,优选方法,再开始于,这样就可以避免少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顾实际工作,我们会发现:有些班长在工作过程中,不根据情况找出最佳方案,往往只不过完成而已,所以,工作上小会有什么突破。而取得优异成绩的总是属于那些有创造精神、有突破精神的带兵人,他们不甘心平平淡淡,在完成任务的基础上,把目标定在高标准上,把眼光盯在突破的位置上,因此,他们在众多的班集体里总是引人注目。
毛泽东主席说过:“人类总是不断地总结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运用到你班里的工作中去,你应该为自己定一个什么标准呢!
(5)千万不要认为“累”是害你。
谁都有这样的体会,干任何工作都需要付出。你回想一下自己的经历,无论大事、小事,哪一件事不是经过一番努力而实现的。
谁活着都要奋斗,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哪一个是在舒舒服服中搞奋斗的,不“累”国家怎么发展,不“累”衣食住行谁保障。你还可以看看你周围的任何事物,大至航天飞机,小至火柴牙签,哪一件不是人们花费大量的体力和精力“累”出来的。
班集体要跟上连队的生活、训练、工作秩序,没有全班的累,没有你的累,从何谈起。
要适应“累”,锻炼“累”的能力,大度从容对待累,把累当成生活中的一件美事。做到这一点,你已经懂得了什么叫干事业,怎样才能有“成功之后的喜悦”了。
认识到这一点,我认为不仅对你现在有益,而且对你一生都会有所帮助。
(6)常医无病之病。
古人云:良医常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
一个班集体,总有小是小非。我们有的班长,平时认为自己的班不错,战友支持,大家工作努力,完成任务圆满,不会发生大的事情,因此对士兵很“放心”,很少过问是否存在某些问题,有时即使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也是视而不见,总想着这事太小,又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以后他们会慢慢意识到的。如此一味地拖延,直到捅了乱子,出了问题,才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兴师动众,查问题、查原因、查隐患,总结教训。
其实,这事是不应该发生的。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领导管理艺术叫“照镜子”,说是通过观察自己所管理人员的衣着、言行、工作状态来检查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你不妨也把它用到班里管理上来,经常检查、观察一下士兵的言行、全班人员的精神状态,时常到士兵中间摸摸情况,听听心声,多预测自己工作中有可能的失误之处.及时地进行自我校正。
记住,把重点放在平时的关心、监督和及早发现隐患上,你所带的班集体就不会发生影响你和上级精力的事了。
除了以上六个方面外,近几年一些学者研究社会上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也得出了许多经验性的结论,我仔细地把他们的特点与班长进行了对照,竟发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譬如。有成绩的班长,他们大多具有如下素质:
①具有进取心;
②以士兵为中心;
③与士兵经常沟通、谈心;
④鼓励士兵为自己出主意、想办法、献技献策;
⑤为人师表:
⑥充满自信;
●譬如,优秀班长具有如下能力:
①能引人注目并令士兵尊敬; ②能轻松处理日常管理问题; ③组织与控制作用强; ④能调动士兵积极性;
⑤能克服阻力;
⑥能发现闽题和解决问题;
⑦调解矛盾的技能突出。
●譬如,耍想成为优秀班长应该具备的条件是:
a.全局观念;
b.精通政治、军事业务;
c.团结士兵,对士兵一视同仁;
d.明辨是非;
e.不逃避、推脱责任;
f.不优柔寡断;
g.任何时候对工作都充满热情;
h.光明磊落、胸怀宽广,宽容他人的过错;
i.言行一致,遵守诺言;
j.培养垒班成员的挑战精神;
k.相信士兵,关心士兵。
※ ※ ※
记住:(1)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2)让士兵与你合作好。(3)学习你周围的班长,(4)没有突破就没有进步,(5)“累”是财富,(6)别等出了乱子才着急。
第四篇:从哲理诗中悟学习之道
从哲理诗中悟学习之道
哲理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备受文学爱好者的青睐。它以质朴的叙述,生动的描写,精彩的议论,鲜明的形象,通过比喻或象征等手法,揭示某种人生感悟、社会哲理,促人联想,启人心扉。那些哲理名句,常常被人们铭记、征引,乃至被视为诗文创作的楷模。
一、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字元晦,是我国南宋时代的大理学家,曾开设白鹿洞书院授学。本诗乃读书时偶有感悟而发:半亩大小的一方池塘,清澈如镜,天光云影尽映其中,惹人喜爱。若问它为什么如此清澈,正是因为源头有活水不断流来的缘故。
虽为观书有感,乍看来却很难看出与读书有何关系,作者用的是比喻的手法。优美的文章就好像清澈见底的半亩方塘,但是怎样才能让文章称得上优美呢?关键在于有没有生活。我们无论写什么样的文章,其素材、观点、情感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是对生活的能动的反应。如果失去了生活这个“源头活水”,文章就会干巴巴的空洞乏味,而且面目可憎。所以,写起文章得心应手,文如泉涌的同学,必定是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对生活比较敏感的人。马马乎乎、大大咧咧的人,我们只能称之为“生活的漏斗”,他只能写一些干巴乏味的文字,抒一些无病呻吟的情感,谈一些空洞造作的见解。这样的文章,又有谁会喜欢呢!请关注生活吧,它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只有不断从生活汲取养料,搜集素材,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作品来。
二、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就其中的每一种事物来说,也是复杂变化的,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看庐山,从远、近、高、低等几个角度去观察,结论就“各不同”;那么,为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呢?是因为身在“此山中”。跳不出“此山”的圈子,就不能高瞻远瞩,总揽全貌,也就必然不能认清事物的真相了。
学习也是一样。首先,思考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其角度、方法往往不是唯一的。当我们从某一个角度,用某一种方法而难以为继时,千万不可钻牛角尖儿,换个角度或方法,往往会受到奇效。所谓“穷则思变”,就是这个道理。其次,在社会生活当中,尤其是在文学领域,我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结论),也往往因为角度方法的不同而不同,正如2000年高考作文试题所言:“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仁者”可以见“仁”,“智者”亦可以见“智”,岂可一概而论呢?最后(这也是相当重要的),认识某一事物,分析某一问题,要能总揽全貌,把握整体。如果在看问题时只就问题而论问题,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你的理解很可能是狭隘的、片面的。比如我们常讲,对字、词、句的理解要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阅读文章首先是整体阅读,说的都是这个意思。为什么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为“当局者”失去了角度,更无所谓高度,“旁观者”居于矛盾冲突之外,更客观、更冷静,更能把握全局。在山中看山,就如同管中窥豹,永远也不可能看到山的全貌。
三、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本诗的重点在后两句,说明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浮云遮望眼”,结合当时的现实,可以理解为暗指那些阻挠变法革新的顽固分子。诗人登高抒怀,含蓄而又坚定的表现了自己高瞻远瞩,不畏艰险,锐意革新的远大抱负。本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荀子《劝学》中也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看来站得高,比起站得不高还真有优势。在学习中,如果你比别人站得高,当然也就会比别人看得远,看得深,看得全面。可如何方能站得高,绝不像爬上山顶,登上楼顶那样容易。你的知识积淀要比别人厚,你掌握的方法要比别人好,你的头脑要比别人灵活,你的眼光才能比别人锐利,你看问题的角度才能比别人新,你的思想才能比别人深刻。
登高望远,实际上是在利用客观条件为我服务。所谓“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学业上,你要想站得高,就必须善于学习,善于积累,善于总结。积成知识之山,蛟龙自能生焉。否则,所谓“登高”不过空谈一句而已。
四、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一首专门谈论学习的哲理诗。前两句诗说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不遗余力,要活到老学到老,不可中途懈怠;后两句旨在说明要了解一事物,光凭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亲自参加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各门学科知识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频率翻倍地增长,每个人要想在较短时间内全部获取它们,简直不可想象,只能是尽可能的获得。人生短暂,知识却浩如烟海,确实应该把知识作为一生的追求,随时随地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方能做一个博学之人。孔子曰:“朝闻到,夕死可矣。”
但是,仅仅满足于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注重知识的实用性。社会需要的不是指挥纸上谈兵的书呆子,而是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的建设人才。赵括自幼饱读兵书战策,不可谓不博学,结果又如何呢?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学生,一定要引以为戒!
五、论诗三十首(其二十一)元好问 窘步相仍死不前,唱酬无复见前贤。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意可怜。
这是一首论述诗歌创作的诗,对我们大家写文章多有启发。无论写诗还是为文,都要求写出自己的个性,写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不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不表现个人的特性的作家,永远也写不出流传千古的佳作。
很多同学写作文就有一种不好的趋向。他们盲目地模仿别人优秀作文的篇章结构、语言风格技巧甚至是思想感情,形成一种公式化的作文程式。这种文章,在高考中也许会得到一个不错的分数,但从本质上来说是不合为文之道的。艺术的东西讲究的就是一个“真”字,失去了“真”便没有任何意义。只有敢说真话,敢抒真情,勇于表现个性,才是值得提倡的。
不仅写文章,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因循守旧,把陋习当作典范的情况在中国历史上多有存在。先贤圣哲怎么说过、怎么做过,我们便可以说、可以做,否则便是“大逆不道”,予以诛伐。这种弊端陋习而今可以休矣!古代的文化遗产,先贤圣哲的谆谆教诲不是不能学,关键是态度问题。我们要“扬弃”,我们要“拿来”,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到自己需要的营养而加以利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当中,对于别人的观点、言论也不要鹦鹉学舌,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动辄“这是老师说的”,“XX就是这样讲的”,只能说明思想的贫乏。
总之,我们反对盲目模仿,反对沿袭陈规陋习,我们提倡表现个性和创新精神。“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意可怜。”这句话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世界丰富多彩,哲理诗自然也就多种多样,诸如自然、社会、人生、理想、爱情、艺术等方面,都有许多优秀的哲理诗,值得我们欣赏和研究。
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最多,也最为人们所熟悉。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虞世南的“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许浑的“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启迪深思。
左思的“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咏史》);
白居易的“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放言》);
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等。
描写人生理想的哲理诗,往往都是诗人的感情宣泄,真切自然,读了催人奋起。
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
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等。
描写文艺创作的哲理诗,也同样是异彩纷呈,对人们的写作很有借鉴意义。
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
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 郑板桥的“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竹》);
张问陶的“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论诗绝句》)等。
描写爱情的哲理诗,也不乏名篇,不过这类作品,大都是借助比喻或象征来表现感情的。
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等。
其实,哲理诗之所以流传千古,久唱不衰,就在于后人在吟唱引用中赋予了更多更深的意蕴。
下面仅举几例,谈谈与我们学习相关的诗句,以期共同受益。
陶渊明有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时不我待,要惜时勤读。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后两句哲理明显:只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还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要亲身实践。
宋代哲学家朱熹,写有一首富有哲理的《观书有感》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把读书和人的知识更新比喻得非常形象生动。再如朱熹的《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次日中流自在行。”这首诗就想象地把学习中的积累的重要性和作用简明透彻地告诉大家。
让我们感受古诗,品味古诗吧: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鼓励人们不断追求进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歌颂生命力之顽强,教我们面对困境不屈不挠的奋斗。)
“山外青山楼外楼。”(教育我们不要骄傲,不要自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告诉人们不要被眼前的困境所迷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面临困难,身处绝境,依然相信会有转机的。)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花开堪折只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及时努力。)
要懂得孝敬父母,懂得感恩: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要知道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要珍惜朋友之谊: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第五篇:从“三国”历史看领导力
从“三国”历史看领导力
历史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无休止的对话,读历史使人耳聪目明,从愿景中寻找规律与教训。《三国演义》故事,正是领导力的精髓。
“一头绵羊带领一群狮子,敌不过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领导者对于企业如此重要是因为,一方面领导者的魅力、预见力和洞察力是企业成长、变革和再生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领导人的决策也有可能将企业带入困境。
如果把三国历史视为三大企业集团的市场竞争,那么,三国竞争的核心便是领导力的比拼。三大CEO的领导方式各不相同,曹操以战略取胜,孙权以经营掠市,刘备以人才立足。若论个人能力,曹操文武兼备,雄才大略;孙权强悍果断,刚毅有为;刘备呢?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安邦,何能之有?然而基础最差、能力最弱的刘备却能得到诸葛亮、赵子龙、关羽、张飞等高级人才的辅佐,能立足西蜀三分天下,可见刘备是极具领导艺术的CEO。曹操:羊群变狮群战略
曹操曹孟德,文不过孔融、杨修,武不及许褚、典韦,智不如郭嘉、程昱。而此辈皆为之用,何哉?因其胸襟广博、眼界深远、雄才大略所致。
官渡之战对曹操来说是个生命攸关的转折点,也正是这一次胜利让曹操在中原地区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为他日后一统江北地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曹操起兵七万,作战袁绍七十万大军,兵力相差悬殊,并且粮草短缺。但是曹操有以下几个优势是袁绍没有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有优势,因此曹操有着主动权;曹操能够知人善用,并且在关键时刻启用了袁绍的谋臣,获得了关键的信息;曹操主场作战,地理上有着优势;袁绍的骄傲自大为曹操胜利的客观原因。
官渡之战是一个最为经典的“强弱变化”案例。最早看出这个变化趋势的是曹操的谋士郭嘉。他认为曹操的实力虽然暂时不如袁绍,但从长远来看,曹操一定能吞掉袁绍,因为“绍有十败,操有十胜”。曹操具备了一个优秀领导者必备的素质:体任自然、顺乎常理、雷厉风行、任人惟贤、行为果断、以诚待人、体恤下属、兼听则明、制度严明、精于商战。商场如战场。商战中,竞争双方力量对比往往非常微妙,一方看似强大无比,另一方好像不堪一击,但转眼间,局势就会发生彻底改变。弱者可以变为强者,强者也能变为弱者,而决定这一变化的正是双方的领袖人物。一只羊领导一群狮子,那么这群狮子迟早会变为羊;但如果让一只狮子领导一群羊,羊也迟早会变成狮子!
大象无形。高明的领导者善于淡化自我,更不会将自己“神化”,而是努力强化整个组织的力量,善于将整个组织的目标与员工目标相统一,而不是简单把目标变成数字。在具体工作中,领导者应该着重以下四点:制定远景和战略,发展信任关系,开创富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企业文化,培养并激励下属。这样方能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带领企业不断前进。
那么,如何检验自己的领导力是否有效?惟一的标准就是领导者的下属,看他们是否也足够强大,是否足够自信。只有羊群已经变为“狮群”时,领导力才算是足够有效。具体说来,可以有以下四点评判标准:下属是否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处理事务,在职责范围内是否拥有自由感? 下属与上司意见不同时,他是否还能够拥有创意并果断提出? 下属对所从事的工作及其远景价值是否具备认同感、使命感?下属是否具备足够信心不断挑战自我?刘备:像园丁那样管理
刘备是一个非常有领导力的人,尽管他的作战能力不如曹操,也经常遭遇命运的颠沛流离,却依然有那么多人愿意跟随他,忠心耿耿,至死不渝。他像是一个园丁,虽然不是一个特别优秀的园丁,但身上却有着园丁惟贤惟德的情操。人们会尊敬、爱戴、甚至愿意追随那
些道德高尚的人,这就是一种神奇而不可思议的领导力。
刘备的战略决策虽然不如曹操,但手下诸葛亮的智慧却远胜于曹操;刘备的军事才能虽不如孙权,但赵云、关羽却是军中豪杰。因其精通用人之道,终成一方霸业。
刘备用人,其一曰“诚”。诚以用人,主要是针对诸葛亮这样的文人大儒而言的。虽然刘备当时已有一定势力,但以刘备的能力是干不成大事的,于是一心想要找个善于经营国事的“总经理”来打理政局,挑来选去,终于确定隐居卧龙岗的一介布衣诸葛亮为第一候选人,此举应该说也算是不拘一格擢人才了。
按理说,请人来做“总经理”,自然要以高薪相聘,但刘备却不落俗套,以事业诱人,以诚意相聘,三顾茅庐访诸葛。像诸葛亮这样的智囊,洞察天下大势,良禽择木而栖,你要请他做老总,他还得看看你这个“董事长”合不合拍,有没有用人之度,否则,没有三顾茅庐的诚意是感动不了的,没有共同语言和意趣相投也请不出山的,像张飞那样急性子用“一把火烧他出来”更是只会与其决裂,像曹操那样财大气粗架势十足地去请他也不会成功的。刘备要赚的是当时之天下,诸葛亮要赚的恰好是赢尽天下的成功名就,而不是“总经理”职位的高官厚禄,所以,刘备洞察其心理,把握住火候,不急不躁,不羞不恼,三次亲临,以诚感人,让诸葛亮顿生一种“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刘备”的感念,使得诸葛亮认为只有刘备才能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只有刘备才是为自己搭建平台也是自己一直期待的英主。诚以待人,对症下药,刘备终于一举拿下孔明这一人才,为日后创业立国奠定了重要的智囊基础。刘备用孔明,用我们现代企业家的眼光来看,无疑是“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的古典版。刘备用人,其二曰“义”。关羽、张飞都是血性汉子,如果文绉绉地也来上一套以诚取人的管理方式,自然是行不通的,非得被张飞骂鸟不可。何况在结识关、张两人时刘备还是个练摊卖草鞋的角色,处在资本积累阶段,一点“企业家”的苗头都看不出来。
这个时候,刘备的领导地位只能以铁哥们的姿态去确立,一方面自称是皇室后裔沾点皇气以抬高身份,另一方面刘备又占年长的优势(好似企业初创期的老资格优势),于是刘备以战略方案“入股”,关羽、张飞以技术力量“入股”,这个合伙制公司自然而然以刘备做了“董事长”。结成利益同盟体,既然是忠义兄弟,颇具江湖义气的关羽、张飞自然不会嫌弃大哥的,自然也对大哥忠心不二,当曹操重金高官收买关羽跳槽时,关羽自然也就被刘备的忠义两字所束缚,最终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回归刘皇叔麾下。有了两位兄弟式的部下,刘备的草鞋摊也不摆了,整日以三兄弟小公司的名义挂靠到袁绍、曹操等大集团名下,在大集团中练兵,为日后摆脱挂靠独立运作打下了基础刘备用关、张,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目光来审视,是一种团队精神的使用,是以利益目标和江湖义气为纽带结成的一个合伙制企业,通过“忠义”两字,把三人利益捆绑在一起,形成一种“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独特企业文化,这种方式颇似现今民营企业的发家史。所以,这种以“义”猎人的模式只适用事业起步阶段,如果到了企业规范化运作之时,仍用此法,只会陷入民企家族式管理的泥潭。
刘备用人,其三曰“惜”。惜是指爱惜人才,这一点特别体现在刘备摔阿斗上。当年赵子龙单枪匹马背着刘阿斗从曹操军中三进三出,终于救出刘家后代。刘备感动之余出一怪招,当着赵云及众将之面将其子刘禅掷于地上,并骂曰“你这不孝儿险些损我一员大将”。其言其行,似乎爱惜人才胜过爱其子女,于是让赵云等将顿生“士为知己者死”的知遇之恩。刘备摔阿斗固然有些惺惺作态和笼络人心之嫌,但也可见其领导手段之高超,这一摔,胜过奖赏赵云高官厚禄不知多少倍。
用现代企业的管理法则来看,这是一种精神奖励,特别适用于像赵云这类感怀知遇之恩的正义之士,这一摔,表露了赵云在刘备心中的位置,同时也向诸将透露了刘备的爱才心切。如此一来,即便他日赵云心生去意欲跳槽另谋高就,便再也抹不开这个面子了。孙权:知人而善任
孙权奋发有为,善于识才用才,先后得到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等人的辅助,政治、经济、军事上均有建树。孙权有三次拜将,第一次拜周瑜,赤壁一战击败曹操八十万军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也让曹操一辈子不敢轻视江东;第二次拜吕蒙,击败了神话般的人物关羽,收回荆襄九郡,使东吴属地扩大了一倍;第三次拜陆逊,彻底打垮了来势汹汹的刘备,使一代英雄一蹶不振。
孙权的三次拜将,反映出了孙权用人的智慧,真正的统帅,不但能够知人还要能够善任。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有放手让属下发挥他的才智,他给你的回报才能够让你惊喜。综观孙权的用人,约有以下优点:
以才取人,不搞论资排辈。孙权在任命周瑜为大都督统管吴国兵马时,周公瑾才34岁,当时就遭到曾经跟孙权的父亲孙坚南征北战的才将程普的反对,但孙权毫不动摇这个决定。其次鲁肃在东吴的地位,仅次于周瑜,周瑜死后,鲁肃成为周瑜的继任者,但鲁肃年轻时不过是个“凡夫俗子”,投奔孙权时还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前朝老臣张昭就对孙权说:“肃年少粗疏,未可用。”但孙权深知鲁肃之才,而仍然任命鲁肃接替周瑜做了都督。以及后来出道的陆逊,原来也是一个无名之辈,孙权发现他有才能后,立即委以重任,虽然可能是因为“情势所迫”(时蜀国大兵压境,东吴暂无统帅之才),但孙权的大胆用人,还是值得称道的。
全面了解下属,教育培养下属。东吴名将吕蒙出身于贫寒之家,自幼丧父,没有文化,但他作战十分英勇,在征黄祖一战中,吕蒙一马当先,不仅斩了黄祖的都督陈就,而且生俘了黄祖,因他屡立战功,很快就得到了孙权的赏识,孙权立即提拔他为横野中朗将,派他驻扎陆口,独挡一面对付关羽,期间孙权常劝他多读点书,此后,吕蒙就抓紧行军作战的空隙读书,果然大有长进。
充分信任下属。诸葛亮的胞兄诸葛瑾一直被孙权重用,后来官至大将军,在诸葛瑾代吕蒙领南郡太守时,就有人诬告他与刘备有勾结,但孙权听了说:“孤与子瑜有生死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短短数语,便可看出孙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真谛所在。正因为孙权的用人得当,当年曹操兵发濡须口时,见孙权战船军阵严整,以鞭指曰:“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在三国时期能得到曹操如此称赞的人是并不多见的。《孙子兵法》里说道:“将能君不御”。领导就好比树根,下属就好比树干,树根就应该把吸收到的养分毫无保留地输给树干。领导者授权后,就要予以信任,不能授而生疑,大事小事都干预,事无巨细勤过问。只要下属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授权后,就应允许他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下属职权范围内的事让人家说了算。只要不违背大原则,大可不必过问,不要随意进行牵制和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