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快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用人新机制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02:46: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快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用人新机制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快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用人新机制的通知)》。

第一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快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用人新机制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快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用人新

机制的通知

各市、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编办、发展和改革局、财政局、卫生局:

为进一步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桂政发(2010)13号)等文件精神,现就加快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用人新机制的若干问题通知如下:

一、提高对建立用人新机制重要意义的认识

建立新机制,是保基本、强基层的根本措施。我区推行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以来,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稳步实施,初步建立了“定编定岗不定人”的新的用人机制,调动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但同时也要看到,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制度推行不平衡、政策执行不到位、操作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深化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就是要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事管理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

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新机制。按照国家医药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部署,今年9月底前要同步完成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覆盖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握有利时机,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快建立用人新机制工作进度,确保我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顺利完成。

二、全面落实建立用人新机制的相关政策措施

(一)核定机构编制。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办法》(桂编办发(2007)110 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桂编发(2010)3号)等文件精神,规范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名称、功能和职责,合理设置内设机构,并重新核定人员编制。所有新进人员(包括医改中聘用的原编外人员和通过公开招聘新进入单位人员)实行新的用人机制,即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不再办理入编手续。

(二)科学设置岗位。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桂人发(2008)85号)、《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结构比例指导标准》(桂人发(2009)70号)、《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试

点乡镇卫生院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桂人发(2010)189号》)和《关于印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的通知》(桂人发(2010)200 号》)等文件规定,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根据核定的编制数和后勤服务聘用人员控制数确定单位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制定岗位设置方案,报市、县(市、区)卫生部门审核后,送设区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事业单位根据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自主设置具体岗位,将核准的各类别、各等级岗位数额细化到每个具体工作部门,并编制岗位说明书,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标准、任职条件等。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必须经过单位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单位领导人员集体研究通过方可实施。

(三)岗位聘用和合同管理。事业单位根据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按照规定程序和岗位条件,组织现有在编人员和取得竞聘资格的原编外在岗人员通过竞聘上岗明确岗位人选。竞聘管理岗位一般采取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等方式进行,竞聘专业技术岗位一般采取同行评议、学术技术综合评价、组织考察等方式进行,竞聘工勤技能岗位和较低等级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可以采取面谈等简便易行的方式进行。事业单位应及时与成功竞聘上岗人员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各自权利

和义务,对聘用人员实行合同管理。取得竞聘资格的原编外人员纳入岗位管理和全员聘用范围,与原在编人员一起实行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同岗同酬。

从聘用认定之日起,事业单位按规定为编制限额内聘用的原编外人员和新进人员办理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在统一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编制限额内聘用的原编外人员和新进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部分所需资金由单位统筹安排。个人缴费所需资金由个人负担。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时,基本养老金的发放按退休时自治区统一规定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执行,并按今后国家统一规定的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进行调整。原在编人员暂不缴费,仍按现行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制度执行。编制限额内聘用的原编外人员和新进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缴费办法,按现行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管理,后勤服务聘用人员控制数内的聘用人员工资(原在编人员除外),由县(市、区)人社、财政、机构编制等部门共同确定新的核算办法。

(四)聘用认定和工资兑现。单位完成岗位聘用后,将聘用人员名册(见附件1)及相关资料报县(市、区)卫生部门审核。卫生部门受理后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报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受理后

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并向卫生部门发放《岗位聘用认定通知书》,同时送同级机构编制、财政部门备案。岗位聘用认定时,事业单位须提供岗位设置审核表、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岗位说明书、聘用人员名册、聘用人员登记表及聘用人员合同文本等材料,对原在编人员需在聘用人员名册中注明。岗位聘用认定后,县(市、区)卫生部门和事业单位要及时办理工资变动手续,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按工资管理程序及时进行审核,受聘人员从聘用认定的下月起执行新聘岗位的工资标准。绩效工资的实施按自治区有关政策执行。今后凡有人员发生岗位变动,均按上述程序办理工资变动手续。各市、县(市、区)财政部门根据《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地区乡镇卫生院人员基本工资保障试行办法〉的通知》(桂财社(2010)119 号)》规定,按照工资审核情况,及时核拨应由财政部门负担的编制数内聘用人员和后勤服务控制数以内聘用人员的工资补助经费。

(五)妥善安置未聘人员。对未能竞聘上岗的原在编人员,原则上采取系统内统筹调剂的办法予以解决,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人自愿,由卫生部门在本县(市、区)卫生系统内统筹调剂,参加其他单位竞聘上岗;经调剂安置仍未能上岗的,由卫生部门安排其他能胜任的工作,3年内乡镇卫生院若有空缺岗位,符合岗位条件的可以参加竞聘上岗,同

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对未能通过确认竞聘资格过渡考试考核,或未能竞聘上岗的原编外聘用人员,尚在聘用(或劳动)合同期内的,经与原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协议,变更原聘用(或劳动)合同内容后,由原用人单位安排其能胜任的工作,按新的工作岗位发给相应工资待遇;未能就变更原聘用(或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由原用人单位提前30 天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或者支付1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聘用(或劳动)合同,并依法依规支付经济补偿;聘用(或劳动)合同期满的,依法终止聘用(或劳动)合同和支付经济补偿。对具有相应执业(从业)资格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由乡镇卫生院推荐到行政村卫生室聘用。

(六)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在首次岗位聘用中预留10%左右岗位,用于招聘大中专毕业生等人员。将来单位出现岗位空缺时,新进人员一律实行公开招聘。自治区卫生部门负责制定本年度全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方案,组织统一命题工作,指导和监督招聘实施工作,做好招聘新进人员备案工作。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招聘实施工作。各市、县(市、区)卫生部门及事业单位负责编制公开招聘计划,组织考核和确定拟聘人员,填写和审核公开招聘新进人员名册(见附件2),申请办理聘用认定和工资手续等工作。各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统一发布招聘信息,组织实施具体考试考务等工作,各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办理聘用认定和工资手续等工作。公开招聘新进人员一律按照“定编定岗不定人”的新机制,统一纳入岗位管理制度和全员聘用制度进行管理。

第二篇: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快建立劳动用工备案的通知

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快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冀

人社字[2010]126号)

2010-06-07

各设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扩权县(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属企业主管部门:

《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后,省厅制订印发了《河北省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冀劳社〔2008〕48号),并确定保定、承德市和22个县(市)为联系单位,促进了全省劳动用工备案工作的开展。但是仍有少数地方工作进展缓慢,劳动关系监管体系不明确,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尚未全面展开,尤其是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软件覆盖范围窄。为了加快建立劳动用工动态监管机制,现就加快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有关工作通知如下,请你们结合当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是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履行社会管理监管职能、规范劳动用工秩序、全面实施劳动合同法的重要举措,是涉及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就业再就业、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乃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各项工作的一项基本制度。拟订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实施规范、具体承办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工作,是新组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劳动关系管理机构的一项法定职责。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劳动关系处(科)具体负责,切实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各地要在机构改革中,注意纠正管劳动关系不管劳动合同、管劳动合同不管用工备案工作等体制不顺、职责不清等问题,理顺劳动关系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责任。各地要研究解决劳动用工备案工作涉及的人员力量和管理系统软件建设等实际问题,切实推动这项制度建立和实施。

二、全面启动,逐步规范。今年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目标任务是:各设区市和扩权县要全部启动,年内基本实现用人单位新招收的用工人员,全部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使用管理系统软件的不低于60%。市、县(区)劳动关系处(科)办理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全部使用管理系统软件,为实现全省、市劳动用工信息数据交换与共享奠定基础。

全面启动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市(县)劳动关系管理机构可以先从规模以上企业开始,逐步扩展到包括私营企业在内的各类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可以先从新招用人员办理备案手续开始,逐步延伸到包括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在内的全部劳动者。力争经过两年的时间,最终实现本辖区所有用人单位招收、使用依法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全部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为政府行政部门动态监管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全过程提供依据和奠定基础。各设区市除抓好市本级所辖企业劳动用工备案工作外,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具体明确县区(企业)的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指导和督促县(区)做好宣传、培训和备案工作,帮助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全省劳动用工备案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做好服务,提供方便。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完善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充分利用省厅推荐的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软件和互联网等现代化手段,为用人单位办理用工备案手续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按照省金保工程整体规划,为了保证全省劳动用工信息的传输和对接,市(县)劳动关系管理机构和乡镇(街道)公共服务机构以及用人单位应统一使用原劳动保障部和省厅推荐的劳动用工备案管理系统软件。软件公司具体负责管理软件的培训、安装和售后维护等技术服务工作,并注意听取和吸收用户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完善。请各设区市和扩权县协助做好软件安装、技术培训的组织工作。

省厅确定了30家中、省属企业(名单附后)作为重点联系单位,指导和督促其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总结和推动劳动用工管理软件使用。在省厅备案的中、省属大中型企业推荐使用“劳动用工管理系统(用友)软件”,中小型企业推荐使用“河北劳动用工备案(方升)软件”。各设区市和扩权限也要选择部分企业作为重点联系单位,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不断总结改进、推广完善。

四、加强督导,强力推进。实施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按规定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是用人单位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法定义务。各类用人单位要按照《河北省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尽快建立用人单位职工名册,按规定及时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用人单位新招用劳动者,应当填报《用人单位录用劳动合同制职工审核备案表》,到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办理用工备案手续,以此作为办理各项社会保险的依据。各级劳动关系处(科)要指定专人具体负责这项工作,明确职责,简化手续,力争做到用人单位办理用工备案手续即时办结,为用人单位提供方便和服务。

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监督检查,对不履行法定义务,不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不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的用人单位,责令其改正。对逾期拒不改正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依照《河北省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直至补办手续为止。省厅将通过组织劳动用工备案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召开现场工作交流会等形式,推动和督导这项工作的开展。

各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省厅劳动关系处。

附件:省厅重点联系的劳动用工备案企业名单

二○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第三篇: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征文活动(精)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征文活动中获奖文章和先进集体表扬的通报

川人社办发〔2011〕429号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征文活动中

获奖文章和先进集体表扬的通报

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级各部门、省直属事业单位:

为深入研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聘后管理中的有关问题,进一步完善岗位管理制度,根据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征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研讨文章的通知》(川人社办发〔2011〕60号)精神,今年2月以来,我们面向全省各级各部门、事业单位的人事工作者及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开展了岗位设置管理研讨文章征集活动。活动中,各地、各部门(单位)紧紧围绕岗位设置管理主题,在深入调研、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撰写了一大批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研讨文章。到2011年6月截稿时止,共收到各地、各部门(单位)报送的研讨文章136篇。经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者评审,《事业单位岗位聘后管理研究》等4篇文章获一等奖,《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浅析》等10篇文章获二等奖,《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的探讨》等18篇文章获三等奖,《浅析实行聘用制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的法律关系》等14篇文章获优秀奖,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卫生厅等11个单位获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研究工作先进集体,现予以通报表扬。

希望受到表扬的个人和单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希望各地、各部门(单位)以获奖个人和单位为榜样,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各地、各部门(单位)要积极研究完善岗位管理制度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为深入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附件: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征文活动获奖文章和先进集体名单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附件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征文活动获奖文章和先进集体名单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获奖征文名单

(一)一等奖(4篇)1.事业单位岗位聘后管理研究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刘立、张梅、周霄鹏 2.聘用制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 岳池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唐先学 3.深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扎实推进县级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工作健康有序运行

乡城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晏冬

4.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四川省卫生学校:贺一革

(二)二等奖(10篇)1.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浅析

攀枝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贾幼谊、左波 2.对岗位设置后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难问题的探索 攀枝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贾幼谊、孔钒、王宇 3.关于龙马潭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泸州市龙马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余宗国 4.运用发展性评价 培养专业化人才 广元市元坝区王家初级中学:王广勇

5.翠屏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宜宾市翠屏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6.关于事业单位岗位聘后管理工作的思考

眉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陈亚、杨庆平、万艳林 7.巴塘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后管理问题研究 巴塘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林于桢 8.完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内容的探讨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姚刚 9.严格岗位条件,完善聘后管理,规范人事体制—浅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四川省档案科研所:张志琼

10.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制度研究 四川省统计局:阙川杰

(三)三等奖(18篇)

1.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的探讨 成都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曾光红、朱晓艳 2.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革设想 邛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张一波

3.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岗位设置聘用条件的思考 攀枝花市仁和区大田中学:王应才 4.事业单位岗位聘后管理研究 中江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刘锋

5.浅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绵阳市民政局:张莹峰

6.事业单位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对职称制度的影响及对策

广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勾永书、郭玲池 7.深入总结,直面问题,采取措施,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聘后管理工作

射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郑果

8.隆昌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中的主要做法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隆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谢运涛 9.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对接问题的探讨

峨眉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王志华

10.南充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南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罗鹏

11.宜宾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问题探究 宜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舒朝友、李凤权、陈柏润

12.对事业单位岗位管理中两个问题的思考 宜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李凤权 13.学校聘用考核制度实施的实践与体会 广安中学:王锡元、袁虎

14.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制度研究 眉山职业技术学院:邓惠明

15.浅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及其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眉山市委党校:罗志军 16.事业单位岗位聘用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思考 若尔盖县事登局:余兴强 17.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浅析 阿坝州黄龙管理局:刘志蓉

18.规范医院中层管理岗位设置与竞聘上岗的实践与思考

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胡瑾

(四)优秀奖(共14篇)

1.浅析实行聘用制后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的法律关系 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陈林 2.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内容研究 广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韩卫强

3.从巴中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实施看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的完善

巴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宁全华

4.乐山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聘任后岗位管理问题初探 乐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龚衍瑞 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竞聘上岗制度研究 阿坝州科协:李艾吾

6.对林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与聘用的几点思考 会理县林业局:简睐明

7.四川省民政系统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与职称资格评审对接机制研究

四川省民政厅人事处

8.缺编状态下的岗位聘后管理问题对策探讨 四川省骨科医院:刘慧

9.四川省农业科学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实践及思考 四川省农科院人事处

10.浅谈事业单位岗位聘后管理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傅莉

11.事业单位岗位聘用考核制度研究 四川省工业环境监测研究院:李丽霞 12.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问题探究 四川省科协人事部

13.事业单位岗位聘后管理浅论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水文工程大队:孙华 14.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朱琴

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研究工作先进集体

(一)市(州)(共8个)

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攀枝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广元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宜宾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眉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阿坝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二)省级部门(共3个)四川省卫生厅

四川省林业厅

四川省交通厅

第四篇: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2011年调整工伤人员相关待遇的通知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2011年调整工伤人员相关待遇的通知

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省级在关单位: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工伤保险条例〉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03]42号)的规定,结合国家2011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精神,现就工伤人员伤残津贴(或伤残抚恤金、基本养老金金,下同)、生活护理费和供养亲属抚恤金等待遇调整问题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本次待遇调整的对象为2010年12月31日前按月领取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供养亲属抚恤金的人员,以及按月享受致残补助费的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原临时工(以下简称工伤人员)。本次待遇调整的对象不包含2010年12月31日前已经死亡和按有关规定一次性领取长期待遇终止了工伤保险关系的人员。享受工伤待遇人员截至2011年1月1日仍在服刑、劳教、被判处管制、有期徒刑宣告缓刑和暂予监外执行、假释期间的,不增加工伤待遇。因涉嫌犯罪被通缉或在押未定罪的,暂不增加工伤待遇。

二、伤残1-4级(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伤人员,每月增加伤残津贴200元。增加伤残津贴后,月伤残津贴不足1050元,增加到1050元。

三、伤残5-6级的工伤人员,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发入伤残津贴的人员,每月增加160元;由企业支付伤残津贴的人员,可参照此标准执行。

四、享受生活护理费待遇的工伤人员,其生活护理费暂按原规定标准领取。待各地2010年统筹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颁布后,按照生活完全、大部分、部分不能自理3个等级,其月生活护理费分别调整为2010年统筹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30%。

五、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的工亡人员供养亲属,每月增加供养亲属抚恤金85元。增加供养亲属抚恤金铂,工亡人员的配偶月抚恤金不足540元,增加到540元;其他供养亲属月抚恤金不足520元的,增加到520元。

六、按照我省《临时工因工致残待遇的暂行办法》按月享受致残补助费的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原临时工工伤人员,其每月致残补助费调整为950元。

七、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发放待遇(基本养老金、伤残津贴或伤残抚恤金)的1-6级工伤人员,在贯彻《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四川省财政厅2011年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通知》(川人社发[2011]2号)和本通知精神调整相关待遇时,应将两个调整待遇通知规定的标准进行对比,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调整工伤人员的待遇。

八、工伤人员相关待遇调整从2011年1月1日起执行,所需资金由工伤人员原领取相关待遇的资金渠道解决。

九、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用人单位要抓紧组织实施,严格执行政策规定,切实做好工伤人员相关待遇的调整工作。各市(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工伤人员待遇调整工作结束后,填报《2011年工伤人员待遇调整情况统计表》于3月15日前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第五篇:关于印发《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行政执法行为和依据》的通知

关于印发《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行政执法行为和依

据》的通知

关于印发《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行政执法行为和依据》的通知

豫人社法制[2011]5号

各省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管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公务员局,省外国专家局,厅属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明确行政执法责任,推进依法行政,切实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要求,我们对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行政执法行为及依据进行了认真全面梳理,现将梳理结果印发你们,并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梳理的标准和基本情况

本通知所称行政执法行为及依据,是根据行政法的一般原则,严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实施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确认、行政征收、行政强制、行政给付以及行政处罚和处理等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的全面梳理。经梳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行政执法行为及依据共有行政许可类12项、非行政许可审批类15项、行政确认类15项、行政征收类4项、行政强制类7项、行政给付类6项、行政处罚和行政处理类60项。

二、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行政执法理念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和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随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国家和我省在涉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领域的立法工作力度明显加大,在公务员管理、促进就业、职业教育、社会保险、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劳动保障监察等各个方面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深入贯彻落实这些法律法规,切实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执法和管理服务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同志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深入钻研并精通法律,切实树立宪法至上、政府诚信、行政服务、程序正当、接受监督、权利救济等现代行政法治观念和行政执法理念。

三、规范执法程序,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行政执法程序是行政执法和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都对程序正当作出了明确规定,任何违反法定程序实施的行政行为,都可能影响和破坏实体的公正。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不断增强程序依法意识,切实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对用人单位和职工群众申请办理事项的各类申请,特别是和行政相对人权益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退休审批、工伤认定、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待遇核算和给付、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等事项,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给予书面回复和答复。尤其是不予办理的,必须依法书面告知不予办理的事实理由、法律政策依据和救济途径。根据省政府依法行政工作的要求,我厅将在近期制定出台《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程序规定》,按照此次行政执法行为及依据的梳理结果,对主要行政执法行为在程序上作出规范,进一步提高全省人社系统的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

四、加强执法监督,落实执法责任

强化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关键环节。行政法治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切实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必须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对于侵犯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行政活动,必须设定有效的法律救济渠道。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不断完善加强执法监督的各项制度措施,认真贯彻落实行政复议制度、行政处罚预先法律审核制度和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制度,建立健全执法案卷法律审核把关和个案监督机制,严格落实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强化对行政执法行为的日常监督。近期,省厅将按照这次行政执法行为及依据梳理的结果,依法确定执法标准,界定执法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使每一项行政执法职权都得到合法、公平、公正行使,切实做到执法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各地在接到本通知后,应抓紧对本部门行政执法行为及依据进行梳理,并将贯彻落实情况及时报省厅法规处。二〇一一年八月十日

(此件主动公开)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行政执法行为及依据

一、行政许可(共12项)就业促进办公室:

(一)外国人来豫就业许可

依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2004年国务院令第412号)第93项。人力资源市场处:

(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设立许可

依据:

1、《就业促进法》(2007年主席令第七十号)第四十条。

(三)举办人才交流大会审批

依据:《河南省人才流动条例》(2000年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2004年修订)第十三条。职业能力建设处:

(四)实施以职业技能为主的职业资格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学校设立审批

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主席令第八十号)第十一条。

(五)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设立审批 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3年国务院令第372号)第十二条。

(六)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设立审批

依据:

1、《劳动法》(1994年主席令第二十八号)第六十九条;

2、《职业技能鉴定规定》(劳部发〔1993〕134号)第三条。

(七)技工学校设立审批

依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2004年国务院令第412号)第87项。劳动关系处:

(八)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审批

依据:

1、《劳动法》(1994年主席令第二十八号)第三十九条;

2、《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劳部发〔1994〕503号)第七条。

(九)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审批

依据:《劳动法》(1994年主席令第二十八号)第十五条。省外国专家局:

(十)外国专家来华工作许可

依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2004年国务院令第412号)第443项。

(十一)介绍外国文教专家来豫工作的境外组织资格认可 依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2005年国务院令第412号)第446项。

(十二)河南省中等以下教育机构聘请外国专家单位资格认可

依据:

1、《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2004年国务院令第412号)第444项;

2、国家外国专家局《关于下放“中等以下教育机构聘请外国专家资格单位认可”工作的通知》(外专办发〔2009〕343号)。

二、非行政许可审批(共15项)养老保险处:

(一)企业职工特殊贡献待遇审批 依据:《国务院关于颁发<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1978〕104号)。

(二)破产企业欠缴养老保险费核销

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2005年国务院令第412号)第16条。医疗保险处:

(三)参照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实施范围审批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国办发〔2004〕62号)第78项。

(四)省直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审查

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国办发〔2004〕62号)第80项。

(五)省直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审查

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国办发〔2004〕62号)第81项。工伤保险处:

(六)全省工伤保险医疗转诊机构、康复机构和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确定

依据:《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2007年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1号)第三十七条。

(七)省直统筹工伤预防费使用计划审批 依据:

1、《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2007年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1号)第十二条;

2、《关于印发〈河南省工伤预防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豫劳社工伤〔2007〕12号)第五条。

(八)省直统筹职业康复费使用计划审批

依据:

1、《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2007年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1号)第十一条;

2、《关于印发〈河南省职业康复费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豫劳社工伤〔2007〕13号)第五条。

(九)省级工伤保险储备金下拨使用计划审批

依据:

1、《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2007年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1号)第十条;

2、《河南省工伤保险储备金管理暂行办法》(豫劳社工伤〔2005〕13号)。省公务员局:

(十)公务员奖励审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5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五十一条。

(十一)公务员辞职审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5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八十条。

(十二)公务员提前退休审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5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八十八条。

(十三)公务员调任审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5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六十四条。

(十四)聘任制公务员审批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5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九十五条。

(十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审批

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05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一百零六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实施方案》(中发〔2006〕9号)附件五第四条。

三、行政确认(共15项)职业能力建设处:

(一)职业资格证书核发

依据:

1、《工人考核条例》(199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准)第23条;

2、《职业技能鉴定规定》(劳部发〔1993〕134号)第十七条。劳动关系处:

(二)集体合同备案

依据:《劳动合同法》(2007年主席令第六十五号)第五十四条。

养老保险处:

(三)企业年金方案备案

依据:

1、《企业年金试行办法》(2004年劳动保障部令第20号)第六条。工伤保险处:

(四)工伤认定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2010年国务院令第586号)第十七条。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处:

(五)企业年金基金合同备案

依据:

1、《企业年金试行办法》(2004年劳动保障部令第20号)第六条。

省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

(六)确认供养直系亲属资格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实施细则(修正草案)》(部分失效)第四十五条。

(七)确认缴费单位是否按规定申报本单位缴费人数、缴费基数、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确认缴费单位是否依法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

依据:《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暂行办法》(1999年劳动保障部令第2号)第十九条。

(八)养老保险参保登记

依据:《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八条。省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九)就业失业登记

依据:《就业促进法》(2007年主席令第七十号)第三十五条。省社会医疗保险中心:

(十)医疗保险参保登记

依据:《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八条。

(十一)医疗保险待遇核定

依据:《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八条。省工伤保险中心:

(十二)工伤保险参保登记

依据:《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八条。

(十三)工伤保险待遇核定

依据:

1、《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八条;

2、《工伤保险条例》(2010年国务院令第586号)第四十六条。

(十四)工伤保险费费率审定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2010年国务院令第586号)第八条。

(十五)确认工亡职工供养亲属资格

依据:《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2003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8号)第六条。

四、行政征收(共4项)省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

(一)征收养老社会保险费

依据:

1、《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五十九条;

2、《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1999年国务院令第259号)第六条。

省社会医疗保险中心:

(二)征收医疗保险费

依据:

1、《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五十九条;

2、《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1999年国务院令第259号)第六条。

(三)征收生育保险费

依据:

1、《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五十九条;

2、《河南省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办法》(2008年省政府令第115号)第三条。省工伤保险中心:

(四)征收工伤保险费

依据:

1、《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五十九条;

2、《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1999年国务院令第259号)第六条;

3、《工伤保险条例》(2010年国务院令第586号)第三条。

五、行政强制(共7项)劳动保障监察局:

(一)划拨社会保险费

依据:《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六十三条。

省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

(二)收取参保单位因欠缴养老保险费滞纳金

依据:《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八十六条。

(三)申请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未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且未提供担保用人单位财产

依据:《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六十三条。

省社会医疗保险中心:

(四)收取参保单位因欠缴医疗、生育保险费滞纳金

依据:《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八十六条。

(五)申请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未足额缴纳医疗、生育保险费且未提供担保用人单位财产

依据:《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六十三条。

省工伤保险中心:

(六)收取参保单位因欠缴工伤保险费滞纳金

依据:《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八十六条。

(七)申请人民法院查封、扣押、冻结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且未提供担保用人单位财产

依据:《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六十三条。

六、行政给付(共6 项)省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管理局:

(一)给付企业离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职工死亡待遇、供养直系亲属生活补助费、遗属津贴等社会保险待遇

依据:

1、《劳动法》(1994年主席令第二十八号)第七十条、七十三条。

2、《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八条。省社会医疗保险中心

(二)给付省直参保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和参加省直公务员补充保险人员的医疗补助

依据:

1、《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八条。

2、《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第三、六条。

(三)先予支付医疗保险费

依据:《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四十二条。

(四)给付生育保险待遇

依据:

1、《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八条;

2、《河南省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办法》(2008年省政府令第115号)第三条。省工伤保险中心:

(五)给付工伤职工医疗费用、康复费用、辅助器具费用、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给付工伤职工伤残待遇、因工死亡职工及其直系亲属应享受的待遇

依据:

1、《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八条;

2、《工伤保险条例》(2010年国务院令第586号)第四十六条。

(六)先予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依据:《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四十二条。

七、行政处罚和行政处理(共60项)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处:

(一)挪用社会保险基金的,没收违法所得

依据:

1、《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1999年国务院令第259号)第二十八条;

2、《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2007年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1号)第四十二条。

(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责令退回、罚款

依据:《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八十七条。

劳动保障监察局:

(三)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的、未按规定保存录用登记材料的、介绍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就业的,责令改正、罚款、吊销其职业介绍许可证

依据:

1、《劳动法》(1994年主席令第二十八号)第九十四条;

2、《禁止使用童工规定》(2002年国务院令第364号)第六条。

(四)用人单位违反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和未成年人劳动保护规定的,责令改正、罚款

依据:

1、《劳动法》(1994年主席令第二十八号)第九十五条;

2、《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年国务院令第423号)第二十三条;

3、《河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2年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6号)第二十三条。

(五)民办学校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令改正、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吊销办学许可证

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主席令第八十号)第六十二条。

(六)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责令限期缴纳或补足、罚款

依据:《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八十六条。

(七)用人单位瞒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工资总额、职工人数或者骗取社会保险待遇、骗取社会保险基金的,责令退还、罚款

依据:

1、《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八十八条;

2、《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年国务院令第423号)第二十七条。

(八)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及未经许可从事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许可证

依据:

1、《就业促进法》(2007年主席令第七十号)第六十四条;

2、《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年国务院令第423号)第二十八条。

(九)行政管理相对人抗拒或者阻挠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劳动保障监察行为,拒不履行相关义务,打击报复举报人、投诉人的,责令改正、警告、罚款

依据:

1、《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年国务院令第423号)第三十条;

2、《河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2年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6号)第二十四条。

(十)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或者个人提供虚假鉴定意见、虚假诊断证明、收受当事人财物的,责令改正、罚款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2010年国务院令第586号)第六十一条。

(十一)缴费单位未按照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或者未按照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数额的,责令限期改正、罚款

依据:

1、《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八十四条;

2、《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1999年国务院令第259号)第二十三条;

3、《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1999年劳动保障部令第3号)第十二条。

(十二)缴费单位违反有关财务、会计、统计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伪造、变造、故意毁灭有关账册、材料,或者不设账册,致使社会保险费基数无法确定或者迟延缴纳的,加收滞纳金、罚款

依据:

1、《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1999年国务院令第259号)第二十四条;

2、《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1999年劳动保障部令第3号)第十三条。

(十三)缴费单位伪造、变造社会保险登记证,未按规定从缴费个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社会保险费,未按规定向职工公布本单位社会保险费缴纳情况的,警告、罚款

依据:《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1999年劳动保障部令第3号)第十四条。

(十四)用人单位违反规定向劳动者收取或变相收取保证金、抵押金及其他不合理费用,或者扣押个人证件的,责令退还、罚款

依据:

1、《劳动合同法》(2007年主席令第六十五号)第八十四条;

2、《河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2年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6号)第十九条;

(十五)职业中介机构违反规定向劳动者收取或变相收取保证金、抵押金及其他不合理费用,或者扣押个人证件的,责令退还、罚款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07年主席令第七十号)第六十六条。

(十六)未经批准设立职业介绍机构或者未经批准从事职业介绍活动的,取缔、没收其非法所得、罚款

依据:

1、《就业促进法》(2007年主席令第七十号)第六十四条;

2、《河南省劳动力市场条例》(2004年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21号)第二十八条。

(十七)职业中介机构提供虚假就业信息,为无合法证照的用人单位提供职业中介服务,非法印制、倒卖或者伪造《职业介绍许可证》以及其他证件的,取缔、没收非法所得、罚款

依据:

1、《就业促进法》(2007年主席令第七十号)第六十五条;

2、《河南省劳动力市场条例》(2004年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21号)第七条。

(十八)超出职业介绍许可范围从事职业介绍、超出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收费,以胁迫、欺骗等方式进行非法职业介绍活动的,没收非法所得、罚款、吊销《职业介绍许可证》

依据:

1、《河南省劳动力市场条例》(2004年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21号)第二十九条。

(十九)以举办职业教育为名,骗取财物,违法牟利的,取缔、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1997年7月25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2010年7月30日修正)第二十六条。

(二十)未经批准擅自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撤销、没收违法所得、赔偿

依据:《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1997年7月25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2010年7月30日修正)第八条。

(二十一)违反国家规定颁发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宣布证书无效、责令收回或予以没收、没收违法所得、取消颁发证书的资格

依据:《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办法》(1997年7月25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2010年7月30日修正)第二十八条。

(二十二)伪造、变造失业保险登记证或者缴费证明,未按规定从职工工资中代扣代缴失业保险费的,警告、罚款 依据:《河南省失业保险条例》(2001年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43号)第四十七条。

(二十三)用人单位未及时为劳动者办理就业失业登记手续的,责令改正、罚款

依据:

1、《河南省就业促进条例》(2009年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6号)第五十八条;

2、《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0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8号)第七十五条。

(二十四)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招用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劳动者从事技术工种工作的,警告、罚款

依据:《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2000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6号)第十一条。

(二十五)用人单位聘雇或者接受被派遣台、港、澳人员未为其办理就业证或未办理备案手续的,责令限期改正、罚款

依据:《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 26 号)第十六条。

(二十六)用人单位聘雇台、港、澳人员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台、港、澳人员任职期满用人单位未办理就业证注销手续的,责令改正、罚款

依据:《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 26 号)第十七条。

(二十七)用人单位伪造、涂改、冒用、转让台、港、澳人员内地就业证的,责令改正、罚款

依据:《台湾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就业管理规定》(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 26 号)第十八条;

(二十八)用人单位无故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责令限期缴纳、罚款

依据:

1、《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八十六条

(二十九)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责令支付、加付赔偿金

依据:

1、《劳动法》(1994年主席令第二十八号)第九十一条;

2、《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年国务院令第423号)第二十六条;

3、《河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2年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6号)第二十一条。

(三十)用人单位对工伤职工不组织抢救、隐瞒事实真相等的,责令改正、罚款

依据:《河南省工伤保险条例》(2007年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71号)第四十三条。

(三十一)向应聘人员收取报名费、抵押金的,责令退还、罚款

依据:《河南省人才流动条例》(2000年9月27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2004年11月26日修订)第三十九条。

(三十二)用人单位以民族、性别、宗教信仰为由拒绝聘用或者提高聘用标准、招聘不得招聘人员以及向应聘者收取费用或采取欺诈等手段谋取非法利益的,责令改正、罚款 依据:《人才市场管理规定》(2001年人事部令第1号)第三十九条。

(三十三)未经批准设立人才中介服务组织或从事人才交流活动的,责令停办、罚款

依据:《人才市场管理规定》(2001年人事部令第1号)第三十五条。

(三十四)人才中介服务机构擅自扩大许可业务范围、不依法接受检查或提供虚假材料和不按规定办理许可证变更等手续的,警告、罚款、责令停业、没收违法所得

依据:《人才市场管理规定》(2001年人事部令第1号)第三十六条。

(三十五)未经核准擅自举办大型人才交流活动的,罚款、责令停止、没收违法所得

依据:《河南省人才流动条例》(2000年9月27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2004年11月26日修订)第四十二条。(三十六)人才中介服务机构超出许可业务范围接受代理业务的,警告、罚款

依据:《人才市场管理规定》(2001年人事部令第1号)第三十八条。

(三十七)不按照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取费用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吊销许可证

依据:《河南省人才流动条例》(2000年9月27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2004年11月26日修订)第四十二条。(三十八)用人单位违反规定以担保或者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的,责令限期退还、罚款

依据:《劳动合同法》(2007年主席令第六十五号)第八十四条。

(三十九)劳务派遣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责令改正、罚款

依据:《劳动合同法》(2007年主席令第六十五号)第九十二条。

(四十)用人单位违反有关建立职工名册规定的,责令改正、罚款

依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008年国务院令第535号)第三十三条。

(四十一)未经批准擅自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者以不正当手段骗取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的,取缔、责令退还费用、罚款

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3年国务院令第372号)第五十一条。

(四十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筹备设立期间招收学生的,责令停止招生、退还费用、罚款

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3年国务院令第372号)第五十二条。

(四十三)中外合作办学者虚假出资或者在中外办学机构成立后抽逃出资的,责令改正、罚款

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3年国务院令第372号)第五十三条。

(四十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布虚假招生简章骗取钱财的,责令改正、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吊销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

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2003年国务院令第372号)第五十七条。

(四十五)违反规定滥发《技师合格证书》、《技术等级证书》、《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等证书的,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工人考核条例》(199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准)第二十七条。

(四十六)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提供虚假招聘信息、发布虚假招聘广告、招用无合法身份证件的人员或者以招用人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进行其他违法活动的,责令改正、罚款 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0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8号)第十四条、第六十七条。

(四十七)违反国家规定将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作为体检标准的,责令改正、罚款

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08年劳动保障部令第28号)第六十八条。

(四十八)职业中介机构违反规定未明示职业中介许可证、监督电话的,责令改正、罚款

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08年劳动保障部令第28号)第七十一条。

(四十九)职业中介机构违反规定未建立服务台账或者虽建立服务台账但未记录服务对象、服务过程、服务结果和收费情况的,责令改正、罚款

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08年劳动保障部令第28号)第七十二条。

(五十)职业中介机构违反规定在职业中介服务不成功后未向劳动者退还所收取的中介服务费的,责令改正、罚款 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08年劳动保障部令第28号)第七十三条。

(五十一)职业中介机构发布的就业信息包含歧视性内容、为无合法身份证件的劳动者提供职业中介服务、介绍劳动者从事法律法规禁止从事的职业、以暴力、胁迫欺诈等方式进行职业中介活动或者超出核准的业务经营范围经营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200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8号)第五十八条、第七十四条。

(五十二)医疗机构、药品经营单位等社会保险服务机构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的,责令退回、罚款

依据:《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八十七条。

(五十三)外国人因违反中国法律被公安机关取消居留资格的,吊销外国人就业证

依据:《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劳部发〔1996〕29号)第二十五条。

(五十四)外国人拒绝劳动行政部门检查就业证、擅自变更用人单位、擅自更换职业、擅自延长就业期限的,吊销外国人就业证

依据:《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劳部发〔1996〕29号)第二十九条。

(五十五)外国人和用人单位伪造、涂改、冒用、转让、买卖外国人就业证和许可证书的,吊销外国人就业证和许可证书、没收违法所得、罚款

依据:《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劳部发〔1996〕29号)第三十条。

(五十六)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责令退回、罚款

依据:

1、《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八十八条;

2、《工伤保险条例》(2010年国务院令第586号)第六十条。(五十七)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骗取工伤保险基金支出的,责令退回、罚款

依据:

1、《社会保险法》(2010年主席令第三十五号)第八十八条;

2、《工伤保险条例》(2010年国务院令第586号)第六十条。(五十八)用人单位拒不协助对事故进行调查核实的,责令改正、罚款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2010年国务院令第586号)第六十三条。

(五十九)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令改正、警告

依据:

1、《劳动法》(1994年主席令第二十八号)第八十九条;

2、《劳动合同法》(2007年主席令第六十五号)第八十条。

(六十)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的,责令改正、警告、罚款

依据:

1、《劳动法》(1994年主席令第二十八号)第九十条;

2、《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4年国务院令第423号)第二十五条;

3、《河南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2002年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56号)第二十二条。

主题词: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

行政执法

通知

抄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法规司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

2011年8月10日印发

下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快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用人新机制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加快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用人新机制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