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1年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工作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1年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工作的通知
黑人社发[2011]50号
各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农垦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森工总局人事局,中省直有关单位人事(干部)处,各大专院校:
现就做好2011年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关于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535工程”
根据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今年开展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535工程”建设。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535工程”,即以我省现有的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培育学科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级重点学科、专业梯队为基础,在农业、装备、能源、石化、医药、食品等方面,选择10个左右梯队进行培养,打造5个在国际上有较大竞争力的前沿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以下简称第一层次);以现有311个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为基础,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经济、物联网等方面,选择60个左右梯队进行培养,打造30个国内一流的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以下简称第二层次);以全省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为基础,围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打造500个全省领军的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
进入第一、第二层次培养对象的梯队要实施目标管理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同时进行年度考核,对年度考核合格的继续培养,对考核不合格的给予警告,并督促其完成年初制定的工作任务,对学科、专业梯队科研成果不突出的及时调整,对不符合“535工程”建设要求的予以撤消。对进入培养对象的梯队按照省里的有关政策给予专项人才培养资金支持。
申报第一、第二层次梯队在符合以上条件的基础上,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报第一层次培养对象
1、拥有学术造诣高、国内著名并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如两院院士、国家重大项目主持人或首席科学家等专家),有取得突出业绩的中青年学术后备人才,有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团队。
2、研究方向明确,研究内容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学术气氛浓厚,学术影响大,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跃。
3、创新能力强,承担着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取得了高水平的成果(如国家级成果、高影响因子论文等),近5年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研究成果,或生产的产品填补国内空白,解决了本领域的重大问题,对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做出突出贡献。
4、为社会培养输送了一批优秀人才,其中有的已成为杰出人才或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5、一般应以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或国家重点学科为依托,环境条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并有良好的图书文献和现代化信息保障体系。
(二)申报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1、拥有学术造诣高、学术影响大、国内知名的学术带头人,有业绩比较突出的中青年学术后备人才,有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团队。
2、研究方向明确,研究内容处于省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学术气氛浓厚,国内省内学术交流活跃。
3、创新能力强,承担着国家和省重点研究项目,取得了高水平的成果,近5年有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研究成果,或优秀教学成果,或生产的产品填补国内、省内空白,解决了本行业的重要问题,对推动我省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4、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
5、一般应以部、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环境条件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并有良好的图书文献和现代化信息保障体系。
(三)申报材料
1、各市(地)、中省直主管部门的推荐报告,报告中要说明申报的条件、理由以及申报的程序。
2、《黑龙江省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535工程申报表》(见附件1)。
3、梯队的主要成果、在研项目原件和复印件(原件审后退回)。
申报材料按A4规格上报,同时附电子版。《黑龙江省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535工程申报表》胶装3份。
二、新建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的申报
今年我省以“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为中心,以发展十大产业为重点,围绕石油化工、煤化工、生物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造、新型农机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等新建20个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鼓励学科、专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支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企业联合申报。
(一)申报条件
1、大专院校的学科梯队要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部《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规定的学科为主,且要求是二级以上学科。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新闻出版以及企业等单位参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表》(GB/T13745-92)所规定的学科、专业,依据我省经济建设需要确定。申报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要求是各地区、各单位(厅级)重点学科、专业梯队。
2、在所从事的领域具有一定科研优势,在国内外、省内外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3、有明确的研究方向,近五年来有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研究成果,或优秀教学成果,或生产的产品填补国内、省内空白,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
4、科研内容与我省经济建设联系紧密。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申报的学科、专业要有成果转化渠道,有明确的与企业或其它单位合作或扶持协议,并实现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或有可预见的效益前景,其中企业科研人员在梯队成员中是带头人或后备带头人的优先予以考核审批。
5、申报的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应具备一定的规模,有较强的科研力量,形成以学科、专业带头人为核心,有较合理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的科研群体。
6、学科、专业带头人在省内以至国内、国际有较高的学术地位,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基础理论雄厚,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科研组织领导能力;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能及时掌握国内及世界范围内的最新信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善于把握科研发展方向;有显著的科研成果,贡献突出,并善于出思想、出题目;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年龄一般在55周岁以下。
7、学科、专业后备带头人应在省内、国内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并有望在一定的培养期内成为本学科、专业带头人;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忠于科研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奉献精神;科研能力强,基础理论扎实,学术思想活跃,勇于创新,善于组织、领导科研工作,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和在研项目。年龄一般在45周岁以下。
(二)申报材料
1、各市(地)、中省直主管部门的申请报告。报告要说明组织选拔的程序、方法,在本单位、本地区公示结果,推荐的主要理由及意见。
2、各主管单位(部门)培养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规划。
3、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管理办法。
4、申报单位提供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全面情况的综合文字材料(限3000字)。要具体说明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的工作任务,主要科研方向,在国际、国内和全省的学术地位,近五年的主要科研、教学成果,实现的社会经济经益和开展产学研结合等情况。
5、《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带头人审批表》(附件2)和《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后备带头人审批表》(附件3)。
6、拟申报学科、专业梯队的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主要成果、在研项目的佐证材料及发表的论文、论著原件及复印件(原件审后退回)。
申报材料按A4规格上报,同时附电子版。第1份,首页为封面(附件4),次页为申报材料目录,然后将以上6项材料内容依顺序胶装成册(含佐证材料复印件)。第2份,《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带头人审批表》和《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后备带头人审批表》单独胶装3份。
(三)有关待遇
凡被批准为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其相关待遇按省有关规定执行。
三、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的调整
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原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因超龄、调离或其它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由单位提出调整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申请,接替人选填报《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带头人审批表》或《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后备带头人审批表》(同时附电子版),接替人选的选拔条件参照新建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申报条件。对应调整而未调整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一经发现将随时予以处理,对瞒报、谎报等情节严重的取消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资格。
学科、专业原有两名以上带头人或后备带头人的,按一名带头人和一名后备带头人的结构逐步调整。
四、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基础设施资助
(一)对象、额度和使用方向
资助对象重点是与我省“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梯队,以及直接从事经济领域研究的学科、专业梯队。今年拟资助15个,每个资助额度为10万-30万元。主要用于建立和完善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小型实验设备和图书室专业图书的购置。
(二)申报条件
申报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基础设施资助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学科、专业有省部级以上在研项目,重点是有直接从事经济领域研究的在研项目,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学科、专业有从事涉及企业生存发展的重大科研自选项目;
2、学科、专业梯队设备、资料急需更新、增置;
3、学科、专业具有一定的自筹资金,经资助后,科研条件可明显改善,达到或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三)申报材料
1、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各主管部门的推荐报告。报告限3000字,要具体说明组织选拔推荐的程序,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情况简介,包括工作任务,主要科研方向,近五年的成果和获奖情况,在国际、国内和全省的学术地位,实现的社会经济效益,受资助后可预见的发展前景等。
2、填写《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申请表》(附件5)。
3、学科、专业在研项目、主要成果的有关佐证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原件审后退回)。
4、本单位已筹集到位的资金证明(财务或审计部门出具的财务正式票据)。
申报材料按A4规格上报,同时附电子版。第1份,首页为封面(附件6),次页为申报材料目录,然后将以上4项材料内容依顺序胶装成册(含佐证材料复印件)。第2份,将《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申请表》胶装2份。申报材料请自留底稿,初审合格的另行通知增加份数。
五、组织省级重点学科、专业梯队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等省级专家国内考察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政策》(黑发[2003]14号文)精神,为促进专家的学术交往,发挥专家参谋、智囊作用,今年继续组织专家学术考察。
(一)参加学术考察专家的基本条件
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的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符合条件的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或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参加者需具有与考察内容相关的在研项目或课题。
(二)考察休假时间、地点、内容及人数
今年的考察休假共两期,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期。上半年考察地点为陕西省,时间暂定5月。下半年考察地点为江西省,时间暂定10月。通过考察学习和交流,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重温建党90周年的发展历程。每个考察团人数30人,行程7天。
(三)申报材料
1、填写《黑龙江省省级以上专家赴国内考察学习审批表》(附件10);
2、结合本单位或本专业实际情况撰写一篇论文。
3、结合本专业特点准备一篇科普讲稿,用于考察期间举办科普讲座,每篇科普讲稿时间在15分钟以内。
4、上报个人履历1份和近期2寸彩照1张,个人履历包括个人简况、工作简历、主要业绩贡献等,要求A4纸打印,版面自行设计(文字+照片)。
5、提交展现个人才艺的作品若干,如书法、绘画、摄影等。
六、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年度考核备案以及基础情况统计
根据《黑龙江省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管理办法》(黑人保发[2010]123号文)规定,由各主管单位对所属的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的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进行2010年度考核,按照省级梯队的考核指标自行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以统计表的形式报省人社厅备案(附件7)。
为贯彻落实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省各级学科、专业梯队的建设情况,今年继续开展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情况调查。请认真填报《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成员构成情况统计表》(附件8)和《中省直、高校、市(县)级重点学科、专业梯队情况统计表》(附件9),并以电子版统一上传至电子邮箱414137333@qq.com。省厅将及时更新和完善全省学科、专业梯队数据库。
七、申报程序、时限和要求
(一)申报程序
1、上述六项工作,由符合条件的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提出申请,国有事企业单位、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按隶属关系和属地原则由各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中省直主管部门审核后上报;各大专院校的学科梯队经学校审核后上报。
2、“535工程”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各单位限报3个。
3、同一单位限报2个新建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每个学科、专业限报1名带头人和1名后备带头人;各大专院校限报2个基础设施资助的学科,中省直各单位、各市(地)限报3个基础设施资助的专业。
(二)申报时限
1、第一期专家考察休假报名截止日期为4月20日,第二期考察休假报名截止日期为8月20日。
2、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年度考核统计表上报时间为5月4日至5月9日;考核表作为三年一度考核评估的基础数据,以及评选优秀单位的重要参考条件。
3、学科、专业梯队基础情况统计表上报时间为5月10日至5月20日;未及时上报统计报表的单位不受理其所在单位当年度申报新建和资助。
4、“535工程”第一、第二层次申报自6月1日开始,6月10日截止;
5、新建和调整的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自6月13日开始,6月24日截止。
6、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基础设施建设资助自9月20日开始申报,9月30日截止。
(三)申报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切实抓好相关工作。同时加强对学科、专业梯队建设的日常管理,引导学科、专业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使学科、专业梯队发挥应有的作用。
2、要坚持标准,严格把关。本着“公开、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做好组织申报、审核、选拔、公示、推荐等各个环节工作,各项工作的申报要做到程序规范、手续完善,上报的各类材料要实事求是,符合要求,全面准确,格式统一(表格可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上下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组织专家对申报“535”工程第一、第二层次梯队,新建省级重点学科、专业梯队和申请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基础设施资助的梯队进行实地考察和综合评估,并依据专家组的意见确定拟培养、新建和资助对象。
联系单位: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联 系 人:高广宏
联系电话:0451-87130139
附件:
1、黑龙江省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535工程申报表(封面样式)
2、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带头人审批表(封面样式)
3、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后备带头人审批表(封面样式)
4、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申报材料(封面样式)
5、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申请表(封面样式)
6、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申报材料(封面样式)
7、黑龙江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带头人和后备带头人年度考核成果统计表
8、省级重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成员构成情况统计表
9、中省直、高校、市(县)级重点学科、专业梯队情况统计表
10、黑龙江省省级以上专家赴国内考察学习审批表
二〇一一年三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工作总结
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逐步健全管理体系
我市各级领导对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日程,科学谋划,真正形成了重视、关心、支持梯队建设的良好环境。一是领导重视。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全市人才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梯队建设工作,把此项工作作为改善人才发展环境,放活、稳定现有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发展前景和目标,为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成立组织。成立了以主管市长为组长,组织、人事部门领导为副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梯队建设领导小组。人事局每年都召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部署此项工作,由人才中心负责具体指导、综合全市的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工作。各有关单位也成立了学科(专业)梯队带头人建设工作领导组织。三是明确责任。每年年初我们都召开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单位负责人会议,传达学习省及黑河市人事局的有关文件精神,部署工作。各单位均能按照各自学科任务开展科研和创新工作,做好自检评估,并将自查的情况以文字材料形式上报人事局,人事局组成调查组进行检查汇总。四是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推进落实方案》、《党政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意见》、《xx—2011年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明晰了学科(专业)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使学科(专业)队伍成为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专业人才中的领军人物。
二、着眼长远,拓宽渠道,壮大梯队人才后备力量
三、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完善科研基础建设
按照省人事厅、黑河市人事局及我市“十一五人才发展规划”,每个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都建立了人员人事档案,科研档案,并由专人负责。人事局在原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对全市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档案进行了检查、梳理,购置了3000余元的专属档案柜,重新归档立卷,使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卫生部门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为所属七个学科(专业)开展课题研究购置了新设备和医疗仪器,五官医院两年来先后购置了“眼底莹光造影仪”、“泪道机光仪”、“同视机”等价值30余万元的仪器。一中的语文、英语两个学科也增添了教具,改善了办公条件。科研条件的明显改善,为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提供了设施保证,促进了梯队建设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四、营造氛围,优化环境,促进梯队人才成长
我们发挥人事部门优势,坚持多措并举,积极为学科(专业)人才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服务环境。一是媒体宣传造氛围。在《北安信息》、电视台、北安人事编制信息网等媒体开设了学科(专业)带头人风采录专栏,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科研成果。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为充分发挥模范带动作用,推动人才队伍整体建设,我们在专业技术人员较多的教育、卫生中开展了“名医名师”评选活动,在优秀典型人才的周围产生了“磁场效应”,形成了一个个优秀人才群体。二是抓好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为不断更新梯队成员的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我们积极为各学科梯队成员创造对外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鼓励他们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和科技动态,从而促进科研、教研活动的开展,使科研成果更快用于实践,服务社会。几年来共有50余名梯队成员到省内外有关院校、医院、科研单位培训、进修和学习。三是落实政策待遇。为充分调动学科(专业)带头人的积极性,我们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为他们提供科研保障,在工作环境、生活待遇等方面认真落实好各项政策。连续多年在元旦、春节期间对他们进行走访慰问,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为他们兑现职称待遇和岗位津贴,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五、服务发展,改善民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我市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与上级对此项工作的要求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不断提高对梯队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思想,在工作环境、科研环境、生活环境上关心、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尽最大努力为其提供经费及后勤保障。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科梯队成员到对口院校、科研单位等进行学习或因地制宜进行培训。大力推广学科(专业)带头人梯队项目,促进优质人力资源在区域范围内柔性流动。通过项目牵动,使学科(专业)带头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学科建设工作得以进一步加强;通过项目研发,以学科带头人的使用和提高作为突破口,建设一支德才兼备、作用显著的梯队建设的领军队伍,带出一批人,带动一批学科,从而促进人才高地的建设,促进学科的强势发展,促进人才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三篇: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1全省职称评审工作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做好2011全省职称评审工作及有关问题的通知
黑人社发【2011】29号
各市、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农垦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森工总局人事局,省直各单位人事(干部)处:为不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做好2011全省职称评审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全省职称评审工作从7月开始启动。高级职称评审时间为8月至9月;中级职称评审时间和专业技术职务直接聘任时间由各地、各部门和直接聘任单位自行安排。高、中级职称核准和专业技术职务直接聘任工作于12月底前完成。
二、计算任职资格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年限的截止时间为8月31日,部分实行考试的系列(专业),截止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高、中级职称核准时间为9月1日。
三、今年开始正式启用新修订的《黑龙江省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标准》。各地、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积极组织学习,加大解释和宣传力度,严格按照新的《评审标准》做好中、高级职称的评审与推荐工作。
四、切实提高评审质量,合理控制评审数量,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各地、各部门要
加大对申报材料审查力度,进一步完善评价办法,规范评审程序,严格执行《评审标准》,着力提升职称的含金量和公信力。
五、外语和计算机知识是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掌握本专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重要工具,随着我省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在参照国家和外省合格标准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将逐步提高外语和计算机考试省内合格标准。
六、积极探索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评价办法,在教育、卫生、新闻、出版、经济、会计、审计和统计等系列(专业)实行考评结合的评价办法基础上,今年将逐步扩大考评结合范围,有关事宜另行通知。
七、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是申报上一级职称的重要条件,参加2011全省统一组织的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并考试合格人员,需提供《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结业证书》。教育、卫生系统和会计、审计、医疗机构外药学专业参加由省级行业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的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的人员,需提供本行业规定的参加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佐证材料。
八、各级评审委员会要严格依照《黑龙江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管理办法》开展评审工作,努力提升评审质量;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评审委员会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评审工作公平、公正和规范开展。
九、各地职称部门要加强对职称考试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规范考试程序,严肃考试纪律,严格证书发放管理,确保职称考试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十、按照“看实绩、重实效”的精神,对业绩突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确有专长并获得业内专家认可的,尤其工作在农林牧渔等基层一线的优秀人才,可不受学历、资历、外语和计算机等条件限制,通过“绿色通道”直接申报相应职称。申报“绿色通道”材料时间截止到7月31日。
十一、为进一步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健全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专业技术水平评价体系,经研究决定,从2011年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研究员级高级会计师、审计师、统计师、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试点工作。具体评审办法及标准另行通知。
十二、高级评审委员会组建部门要在评审前3天上报评审方案和拟评审人员名册,评审结束后3天内上报以下核准材料:
(一)评审委员会评审情况报告;
(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评审人员名册;
(三)评审人员信息数据盘;
(四)《评审表》主表一份(附外语、计算机和专业考
试成绩单);
(五)外语、计算机免试佐证材料及《审查表》;
(六)《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结业证书》或相应佐证材料;
(七)《继续教育专业培训证书》(后取得学历且所学专业与申报专业不一致人员提供);
(八)国家考试系列(专业)的资格证书和《考试合格人员登记表》;
(九)学历破格人员学历证书和《审查表》;
(十)同级改职和流动人员《审查表》;
(十一)高级职称核准费缴费证明等。
第四篇: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10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通知
黑人保函〔2010〕29号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
2010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通知
各市(地)、县人事局,省农垦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森工总局人事局,省直各单位人事(干部)处:
根据原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国人部发〔2007〕96号)要求,为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专业水平和科学素质,现就开展2010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报名
(一)培训对象:具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报名时间:2010年1月30日至3月20日。
(三)报名方式:专业技术人员可根据申报专业科目的专业直接到培训院校报名(培训院校及专业科目培训专业详见附件
1)。
(四)录取要求:
培训院校要认真做好学员的资格审查工作,并将拟录取学员按要求填写《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员录取表》(见附件2),同时填写《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员登记表》(见附件3),于培训班开班前报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
二、培训与教学
(一)培训科目: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
(二)培训时间:72学时(12天),其中,公需科目为24
学时(4天),专业科目为48学时(8天)。
(三)培训方式:采取函授与面授相结合的方式。
1、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只参加函
授学习,函授60学时(10天);
2、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
函授和面授学习,其中,函授60学时(10天),面授12学时(2
天)。
(四)培训内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社会发展和
科技进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专业技术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
施教、学用一致、讲究实效,着重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专业水平和科学素质,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了解本专业的科技发
展动态,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科技理论和技术成果。公需科目以《创
新能力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创新案例》为主要内容,公需科目和
专业科目具体的教学大纲和培训计划由培训院校负责编写,2010
年3月5日前报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
(五)培训班次:培训院校可以根据各专业科目报名的实际
情况,于2010年3月至5月期间举办多个培训班次,所有培训班
次的培训工作,要于2010年6月11日前结束。
三、考试
(一)培训班实行单科结业制。凡坚持参加学习,公需科目
和专业科目考试均取得及格以上成绩者方可结业,颁发专业技术
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公需、专业科目合格证书,证书由省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制发。
(二)培训班实行培、考分开制。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由培
训院校各拟试题三套,于2010年3月5日前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厅选定。
四、收费标准
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费用严格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
收取,不得擅自提高标准,增加收费项目。
专业技术人员所在单位根据国家、省及单位的有关规定核销
全部或部分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费用。
五、有关要求
(一)根据原人事部印发《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
规定》(人核培发[1995]131号)、原省人事厅、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
(黑人发[2008]132号)和原省人事厅印发《关于全省专业技术
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有关事项的通知》(黑人发[2009]20号)文件
精神,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成绩作为本年
度(从2010年起累计计算)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
资格的条件之一,未完成规定培训学时要求及参训学员考试不及
格未获得培训合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当年不能申报专业技术
职务,次年不得在原岗位聘用。所学专业与申报专业技术职务任
职资格不一致的专业技术人员,还应参加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厅《关于做好2010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工
作的通知》(黑人保函[2009]578号)文件规定的继续教育专业培
训。
(二)各市(地)及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继续教育知识更
新培训工作,认真组织,抓好落实。
(三)培训院校要充分把握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新
情况、新特点,正确处理培训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认真遵守和
执行培训工作的规定和要求,确保培训质量。
(四)培训院校应在各培训班培训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将《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员结业表》
(附件4)加盖公章,一式三份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培训
与监督处备案。
附件:
1、培训院校及专业科目培训专业明细
2、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员
录取表(培训院校填报)
3、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员
登记表(学员与培训院校共同填报)
4、黑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学员
结业表(培训院校填报)
二〇一〇年一月二十五日
黑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2010年1月26日印发
共印200
主题词:人力资源继续教育知识更新培训通知
第五篇:南京市关于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关于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做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3-09-17 浏览次数: 109 保护视力色:
文件标题: 关于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文 号: 宁人社„2013‟212号 颁布日期: 2013年9月17日 是否有效: 是 文件正文
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有关工作的通知》(苏人社发[2013]276号)转发给你们,请结合以下意见一并贯彻执行。
一、高度重视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
全国人大《关于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决定》赋予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开展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实行行政许可的权力,《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对劳务派遣行政许可作出了明确规定,《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有关工作的通知》(苏人社发[2013]276号)对做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通过组织学习和培训,充分认识对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实行行政许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刻领会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的精神实质,准确掌握劳务派遣的规定和行政许可的办法,及时分析施行行政许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以及对劳动关系的影响,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稳步实施。
二、严格按照管辖分工实施行政许可
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明确的管辖原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对全市的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及用工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检查,并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实行行政许可:
(一)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的;
(二)跨社会保险统筹区在我市设立劳务派遣子公司(分公司备案)的;
(三)其他需要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实施许可的。
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在本区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劳务派遣单位的行政许可工作及相关的监督检查。
三、依法规范劳务派遣行政许可
对劳务派遣单位申请行政许可要实行公开透明运行,依据《实施办法》规定的时限和程序,按照即将下发的《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工作规范》进行受理、审批。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要进行核对并审查,除审查其是否具备《实施办法》规定的条件,还应审查其提交的下列材料是否齐全、规范、真实、有效:(一)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申请书;
(二)营业执照副本或者《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三)公司章程以及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报告或者财务审计报告;(四)经营场所(建筑面积不得小于80平方米)使用证明以及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办公设施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等清单及其购买凭证;(五)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明;(六)4名及以上专职管理人员劳动关系协调或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及以上);(七)劳务派遣管理制度及有关文本(包括劳务派遣协议、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文本,以及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等与劳动者切身利益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实施办法》施行前已经营劳务派遣的单位,还应审查其职工名册、劳动保障登记证,以及专职管理人员的劳动合同及参加社会保险证明。
《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执行全省统一的号码编制规则,由市统一编号。即由6位数字的行政区划代码、8位数字的发证年月日的时间代码和4位数字的顺序码共同组成(例如2013年7月1日南京市玄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制发的第一份《劳务派遣经营许可证》编号为:***001)。劳务派遣分公司备案编号参照许可证号码编制规则,在编号前加注“备案”字样。
四、加强劳务派遣单位的服务和监管
对《实施办法》施行前已开展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帮助其做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申请工作,督促其依法继续履行已订立的劳动合同和劳务派遣协议至期限届满,指导其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调整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对《实施办法》施行后新申请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单位,要指导其具备基本条件、完备申报材料,为其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提供服务;对申请行政许可但暂未达到条件的现有劳务派遣单位,指导其创造条件在2014年6月30日前依法取得行政许可;对确实无法达到劳务派遣单位经营条件、不能取得行政许可的现有劳务派遣单位,监督其不得经营新的劳务派遣业务,指导其和用工单位共同采取与取得行政许可的劳务派遣单位合作等措施,妥善处理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劳动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不得以未获得许可为由解除与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关系。
要加强对已经依法取得行政许可并办理公司登记的劳务派遣单位的监督管理,督促劳务派遣单位在办公场所明示合法证照、监督机关和监督电话;指导劳务派遣单位依法建立职工名册,及时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续,做好对其经营活动的日常监督和经营情况报告的核验工作。
请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2013年12月31日前将本区贯彻执行《实施办法》和本通知的情况书面报市局劳动关系处,行政许可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
联系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处 万金海
联系电话:68788140 传真:68788011
电子信箱:1214452852@ qq.com
附件:《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劳务派遣行政许可有关工作的通知》(苏人社发[2013]276号)
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3年9月17日
抄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13年9月17日印发共印2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