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监狱二级管理体制下警长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02:1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监狱二级管理体制下警长工作的认识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监狱二级管理体制下警长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第一篇:对监狱二级管理体制下警长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对监狱二级管理体制下警长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 李成 ]——(2008-7-8)/ 已阅9750次

对监狱二级管理体制下警长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李成、朱延才

内容摘要:监狱实行二级管理后,增设了警长职位。由于这是一项新生事物,如何认识警长工作在监区乃至整个监狱工作中的重要性,发挥警长岗位不可替代的职能,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最根本的是要给予警长角色一个准确的定位,确保责、权、利相对应,这样才能使警长的职能作用发挥到最佳,符合改革的初衷。

关键词:监狱二级管理 警长 职能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监狱押犯构成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暴力型罪犯、高智商罪犯和“三涉”犯的增加,使监内狱情愈加复杂。监狱原管理层级组织结构明显已无法高效运转,效能的低下,将有可能造成监狱工作局部和全面的被动。因此,监狱实行二级管理,增设警长一职,对于构建一个加快决策速度、实施快速反应的新的管理机构成为必需。但监狱工作实施扁平化二级管理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作为新生事物,二级管理在运行中,特别是运行初期,必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设置警长职位的初衷是否能够得到实现,其职能作用发挥得怎样,又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突破现状?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现对警长工作浅谈几点认识和思考,以期引玉。

一、警长工作的现状

(一)“问题终结者”现象

这种现象大多存在于刚调整后的监区。所谓“问题终结者”现象就是指监区领导比较热心队伍建设、民警管理和监区事务的宏观管理、决策,把监区内有关罪犯的问题,特别是一些 “疑难杂症”交给警长处理,警长冲锋在监区工作一线攻坚克难。二级管理后,个别监区领导十分欣赏警长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警长足够的信任。监区发生的罪犯问题特别是重大的改造问题、生产问题,如对有自杀、暴力危险的罪犯进行教育,对屡教不改、屡犯监规类罪犯的管控,如何解决罪犯中一些群发性问题,如何调动罪犯的劳动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等问题直接交给警长处理,而警长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往往是药到病除,但警长的工作负荷增大了,久而久之,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逐渐降低。“问题终结者”现象其实质是过分夸大了警长的职能,削弱了监区领导的职能。

(二)“鸡肋”现象

二级管理中,监区领导取代了三级管理中分监区长的角色,警长不再是一个独立责任单位的负责人,对监区民警也不再如分监区长管理分监区民警那样有考核处罚权,监区民警直接听命于监区领导,对警长的敬畏度降低。警长虽有“协助”之职,但实际工作中有职无权、有心无力,无处发挥,有时顶替普通民警的岗位做些带值班事务,有时又安排在监区领导的位置,发号施令、进行决策,充当“赶场人”的角色。警长角色定位不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形同鸡肋。

(三)“万金油”现象

有些监区虽然实行了二级管理,但由于“惯性”使然,监区民警和罪犯依然把警长看成以前的分监区长,大大小小的事务乐于向警长汇报,期待警长的解决。监区领导专注于一些重大问题上面,对日常事务事前拍板、事后审核,至于过程和细节则放心交给警长去办。监区哪里有事情,哪里就出现警长的身影,改造方面、生产方面、日常生活方面„„“有问题找警长”成了监区里的一道独特风景。普通民警则习惯于按指令行事,不愿意参与管理。这种现象实际上是把警长当作监区的“管家”或“保姆”。

二、原因分析

(一)监狱管理体制改革引起起认识上的偏差

不可否认,监狱三级管理体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曾取得了巨大的改造成绩,推动了监狱整体工作的开展。但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使二级管理体制成为必然。改革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机构的减少,更重要的是要消除三级管理体制下机构庸肿、人浮于事、权责不明、作风拖沓、行政管理成本大、工作效率低下的弊病,实现机构合理、人员精干、权责清晰、管理高效的追求,警长的设立亦是同理。改革是必然的,但又是全新的,没有现成经验可循,要“摸着石头过河”,应允许改革做实验、犯错误,允许它有一个循环往复再提高的过程,二级管理如此,警长亦如此。改革是科学的,慎重的,结果是客观的,但“天地虽大,视野不同”,不同的世界观、方法论、文化层次、工作经历、岗位分工都可能对警长分工作出各异的解读。且改革之初,各监狱也没有对“警长”的概念外沿和权责作出明确合理的框定。这造成了监狱工作实践中对警长角色定位不准的现象。部分民警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仍醉心于三级管理模式所取得的工作成绩,习惯于用以前的经验、心得指导自己的工作,用以前的管理模式管理当前的事务,这必然使警长工作走上歧路。

(二)对警长角色定位不准

纵观各个监狱设置警长,其本意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培养监狱后备人才的需要。二是作为实施二级管理后安置监狱中下层领导干部的渠道。三是政治上体现从优待警,组织上缓解基层警力紧张的考量。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各个监狱对警长的定性上无一例外为:既不是监区领导,又不同于普通民警,低于“官”高于“民”,处于两者的中间状态。这种定性可以用清晰的文字来描叙,但却不具有实践操作性。监区实际工作中,警长的使用上往往是左右摇摆,警长向“官”上发展,即警长监区领导化,亦即警长职能的强化;向“民”上靠拢,即警长普通民警化,亦即警长职能的弱化。警长职能的强化,寓予警长决策权、指挥权、管理权、考核权;警长职能的的弱化,则把警长等同于普通监区民警。警长这种使用上的分歧则直接决定了警长是否以管理者、指挥者还是以服务者、实干者的身份出现在监区,然无论怎样,都与监狱设立警长的本意相悖,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警长一人扮演多种角色,当然进退失据,事倍功半。

(三)权力分配体系不科学

责、权、利相结合,是行政运行的基础,也是考核一个单位、领导工作优劣的标尺。相对于三级管理中的分监区长,警长不再是一级独立单位的负责人,当然也失去了决策、指挥、考核等领导职能。随着领导权力的失去,其责任和利益也必然要求削减,但实践是利益调整了,责任却还在。从目前各个监狱对警长的设置上看,都是定义为“协助”监区领导抓好监区各项工作。但协助标准太过宽泛,就像一个大麻袋,林林总总的监区事务都在其中,协助本身在实践中也不容易操作:监区领导作出决策,警长具体执行算是协助;警长和监区领导共同决策再执行算是协助;获得监区领导的首肯独自作出决策然后执行也算是协助。且在警长具体的执行中也多多少少要对民警或罪犯进行管理和考核,对其中的子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另外对协助的“度”和“沿”,目前各个监狱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但可以预见的是警长做每一件事情,都蕴含着风险,改造工作无小事,“谁主管谁负责”、“首问制”的责任问责机制都是悬在警长头上的一把利剑,万一出了事,轻则通报、经济处罚,重则丢饭碗。有职无权,责任重大,成为制约当前警长工作良性发展一道难过的坎。

三、对策和思考

(一)深化监狱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教育和培训

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心须以改革解决之。要不断推进监狱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二级管理体制的用人体系、权责体系、考核体系,加快磨合二级管理体制下的岗位分工、权力分工,以早日凸显新管理体制下警长工作的推动性;要加大基层调研力度,深入到基层一线,观察基层工作运行规律,分析警长工作出现瓶颈到底是结构上、观念上的原因,还是操作上的原因,倾听监区不同层面的民警对警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警长工作良性发展提供实践上的依据;要适时采取纠编与矫正措施。用对立统一的矛盾论来看待监狱的体制改革和警长工作现状,动态理性地看待警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适时出台有关规章制度,进一步框定警长职务的内涵和外延、理顺警长与监区领导、基层民警间的分工与协作;要完善考核机制,遵循“责、权、利”相一致的考核理念,加强结果考核,突出过程考核,确保各司其职、人尽其才。

另外,还要加强民警的思想教育,不仅是普通民警,还包括监区领导,消除他们因体制改革而产生的思想震荡,真心迎接改革。监狱二级管理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管理机构层级和管理人员的精减,更应该体现在处置狱内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办事效率的提升上,但由于传统管理思想的根源蒂固,以及普通民警参与管理主动性不强等多方面原因,监狱工作效率并没有明显提高。因此,对于监区领导来说,要帮助他们调整好工作心态和角色,该放权的要放权,该“沉”下去的要“沉”下去,让他们认识到警长的设置是监狱工作大局的需要、是改革的需要,认识到警长一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支持、辅助警长的工作,减少工作中的碰撞;对普通民警,应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使监狱工作效率在“团队环境”中提高。

(二)塑造清晰准确的警长角色定位

警长工作要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必须给自身一个十分清晰的定位。结合各个监狱的实践看,警长总是处于“协助者”的角色,然而也正是“协助者”其内涵和外延太过宽泛才导致警长工作无法实现质的飞跃,窃以为应该对此如下理解:

1、警长是监区必要的协调者

一则广告说得好:再好的戏,没有声音也出不来。二级管理下的监区,罪犯大都在200人左右,监区民警数十人不等,监区事务纷坛复杂,互相干扰,监区领导不可能事必躬亲,针对每个人每件事都发出指示,即便发出指示,说不定也会产生曲解,这就凸显出协调的重要。作为警长,其首要工作就是协调,让决策者的声音响彻监区的每一个角落。

(1)搞好上行协调。及时向监区主分管领导汇报当日或近期的工作事项性质及进展程度,分析各项事务的轻重缓急,建议领导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请示下一阶段的任务,坚决落实领导的指示。

(2)搞好下行协调。主动向监区民警传达监区领导的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发挥自己的亲和力、沟通力,凝聚所有的积极力量,开拓创新,推动监区工作上台阶。针对民警的疑问与思想问题进行“一对一”沟通,将民警的思想拢到监区的路线上来。还要关注他们的困难,倾听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声,并在第一时间内传递给监区领导。

(3)搞好人、财、物的协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任何监狱举措,不论如何循环往复,亦不论形式怎样变幻,归根结底要回到罪犯所在监区上来,这需要监区人、财、物作支撑。监狱各个职能部门都要会求监区给予最大的重视度,实现归口工作质量最优化、效率最大化。警长的使命就是在监区领导的指导下,用全局的眼光考量监区工作,最大限度地优化监区人、财、物资源配置,实现“1+1>2”的整合效果。

2、警长要扮演好“守夜人”角色

英国古典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提出了“守夜人” 一专有名词,它的意思有二:一是主张行政管理越少越好。二是强调服务功能。在这里,取其第二层意思。

其实,我们回头看看监狱实施二级管理便知,二级管理后,分监区层面被取消,监区领导要直面监区事务最底层,实际上顶替起了三级管理中分监区长的角色。随着角色的转换,监区领导也将从重视宏观调控向重视微观管理转变。决策、管理、指挥、控制、考核权达到了合谐的统一。普通民警也只是面临罪犯的增多和业务分工的不同。其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则是警长,环境的变化使得警长剥离其它职能,凸显出服务职能。它主要体现在管理层次上警长必须脱离带有考核权的“硬管理”,执行监狱制度和监区领导的指示,坚守监区领导的方向,秉承监区领导的意图,以人格魅力、领导权威及灵活的协调沟通能力来管理监区,以此达到“硬管理”的效果。其次,警长还必须在监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尽量弥补监区领导实施““硬管理”中造成的人际裂痕,实现监区机器运转通畅,这是警长开展工作必备的要求。再次,还体现在警长要有出色的信息整合能力,能从每天大量的监管改造信息、生产信息、安全信息等信息中分得出轻重缓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进行优化整合,帮助监区领导制定科学合理的组织计划,使其免受错误信息、无用信息的困扰。(三)划分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和责权体系

警长工作之所以出现以上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旧的观念,管理方法所致,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当前改革过程中常出现的组织机构、权责体系不合理。工作实践中,警长职能往往在“管理”与“服务”上摇摆不定。依目前的监狱现状看,监区一级应采用“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设有两套系统,即直线指挥系统和职能参谋管理系统。实际运行中,决策权和领导权归属于监区领导,一切监区事务须以监区领导的名义或者经过该领导批准,才能下达执行,而职能参谋管理系统则属于警长,它的职责为监区领导和监区民警提供参谋、咨询和建议,具有良好的服务功能,却没有独立的指挥管理权和考核权。另外,监狱还应细化监区权责体系,区分监区领导、警长、监区民警的工作范围,明确哪些是监区领导应该做的,哪些是警长必须做的,哪些是监区民警必须做的,制定对应的考核问责机制,什么情况下负领导责任,什么情况下负直接责任,杜绝越俎代庖、多龙治水的现象出现。

第二篇:对监狱二级管理体制下警长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对监狱二级管理体制下警长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内容摘要:监狱实行二级管理后,增设了警长职位。由于这是一项新生事物,如何认识警长工作在监区乃至整个监狱工作中的重要性,发挥警长岗位不可替代的职能,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最根本的是要给予警长角色一个准确的定位,确保责、权、利相对应,这样才能使警长的职能作用发挥到最佳,符合改革的初衷。

关键词:监狱二级管理 警长 职能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监狱押犯构成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暴力型罪犯、高智商罪犯和“三涉”犯的增加,使监内狱情愈加复杂。监狱原管理层级组织结构明显已无法高效运转,效能的低下,将有可能造成监狱工作局部和全面的被动。因此,监狱实行二级管理,增设警长一职,对于构建一个加快决策速度、实施快速反应的新的管理机构成为必需。但监狱工作实施扁平化二级管理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作为新生事物,二级管理在运行中,特别是运行初期,必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设置警长职位的初衷是否能够得到实现,其职能作用发挥得怎样,又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突破现状?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现对警长工作浅谈几点认识和思考,以期引玉。

一、警长工作的现状

(一)“问题终结者”现象

这种现象大多存在于刚调整后的监区。所谓“问题终结者”现象就是指监区领导比较热心队伍建设、民警管理和监区事务的宏观管理、决策,把监区内有关罪犯的问题,特别是一些

“疑难杂症”交给警长处理,警长冲锋在监区工作一线攻坚克难。二级管理后,个别监区领导十分欣赏警长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警长足够的信任。监区发生的罪犯问题特别是重大的改造问题、生产问题,如对有自杀、暴力危险的罪犯进行教育,对屡教不改、屡犯监规类罪犯的管控,如何解决罪犯中一些群发性问题,如何调动罪犯的劳动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等问题直接交给警长处理,而警长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往往是药到病除,但警长的工作负荷增大了,久而久之,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逐渐降低。“问题终结者”现象其实质是过分夸大了警长的职能,削弱了监区领导的职能。

(二)“鸡肋”现象

二级管理中,监区领导取代了三级管理中分监区长的角色,警长不再是一个独立责任单位的负责人,对监区民警也不再如分监区长管理分监区民警那样有考核处罚权,监区民警直接听命于监区领导,对警长的敬畏度降低。警长虽有“协助”之职,但实际工作中有职无权、有心无力,无处发挥,有时顶替普通民警的岗位做些带值班事务,有时又安排在监区领导的位置,发号施令、进行决策,充当“赶场人”的角色。警长角色定位不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形同鸡肋。

(三)“万金油”现象

有些监区虽然实行了二级管理,但由于“惯性”使然,监区民警和罪犯依然把警长看成以前的分监区长,大大小小的事务乐于向警长汇报,期待警长的解决。监区领导专注于一些重大问题上面,对日常事务事前拍板、事后审核,至于过程和细节则放心交给警长去办。监区哪里有事情,哪里就出现警长的身影,改造方面、生产方面、日常生活方面……“有问题找警长”成了监区里的一道独特风景。普通民警则习惯于按指令行事,不愿意参与管理。这种现象实际上是把警长当作监区的“管家”或“保姆”。

二、原因分析

(一)监狱管理体制改革引起起认识上的偏差

不可否认,监狱三级管理体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曾取得了巨大的改造成绩,推动了监狱整体工作的开展。但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使二级管理体制成为必然。改革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机构的减少,更重要的是要消除三级管理体制下机构庸肿、人浮于事、权责不明、作风拖沓、行政管理成本大、工作效率低下的弊病,实现机构合理、人员精干、权责清晰、管理高效的追求,警长的设立亦是同理。改革是必然的,但又是全新的,没有现成经验可循,要“摸着石头过河”,应允许改革做实验、犯错误,允许它有一个循环往复再提高的过程,二级管理如此,警长亦如此。改革是科学的,慎重的,结果是客观的,但“天地虽大,视野不同”,不同的世界观、方法论、文化层次、工作经历、岗位分工都可能对警长分工作出各异的解读。且改革之初,各监狱也没有对“警长”的概念外沿和权责作出明确合理的框定。这造成了监狱工作实践中对警长角色定位不准的现象。部分民警不能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仍醉心于三级管理模式所取得的工作成绩,习惯于用以前的经验、心得指导自己的工作,用以前的管理模式管理当前的事务,这必然使警长工作走上歧路。

(二)对警长角色定位不准

纵观各个监狱设置警长,其本意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培养监狱后备人才的需要。二是作为实施二级管理后安置监狱中下层领导干部的渠道。三是政治上体现从优待警,组织上缓解基层警力紧张的考量。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各个监狱对警长的定性上无一例外为:既不是监区

领导,又不同于普通民警,低于“官”高于“民”,处于两者的中间状态。这种定性可以用清晰的文字来描叙,但却不具有实践操作性。监区实际工作中,警长的使用上往往是左右摇摆,警长向“官”上发展,即警长监区领导化,亦即警长职能的强化;向“民”上靠拢,即警长普通民警化,亦即警长职能的弱化。警长职能的强化,寓予警长决策权、指挥权、管理权、考核权;

警长职能的的弱化,则把警长等同于普通监区民警。警长这种使用上的分歧则直接决定了警长是否以管理者、指挥者还是以服务者、实干者的身份出现在监区,然无论怎样,都与监狱设立警长的本意相悖,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警长一人扮演多种角色,当然进退失据,事倍功半。

(三)权力分配体系不科学

责、权、利相结合,是行政运行的基础,也是考核一个单位、领导工作优劣的标尺。相对于三级管理中的分监区长,警长不再是一级独立单位的负责人,当然也失去了决策、指挥、考核等领导职能。随着领导权力的失去,其责任和利益也必然要求削减,但实践是利益调整了,责任却还在。从目前各个监狱对警长的设置上看,都是定义为“协助”监区领导抓好监区各项工作。但协助标准太过宽泛,就像一个大麻袋,林林总总的监区事务都在其中,协助本身在实践中也不容易操作:监区领导作出决策,警长具体执行算是协助;警长和监区领导共同决策再执行算是协助;获得监区领导的首肯独自作出决策然后执行也算是协助。且在警长具体的执行中也多多少少要对民警或罪犯进行管理和考核,对其中的子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另外对协助的“度”和“沿”,目前各个监狱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但可以预见的是警长做每一件事情,都蕴含着风险,改造工作无小事,“谁主管谁负责”、“首问制”的责任问责机制都是悬在警长头上的一把利剑,万一出了事,轻则通报、经济处罚,重则丢饭碗。有职无权,责任重大,成为制约当前警长工作良性发展一道难过的坎。

三、对策和思考

(一)深化监狱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教育和培训

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心须以改革解决之。要不断推进监狱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二级管理体制的用人体系、权责体系、考核体系,加快磨合二级管理体制下的岗位分工、权力分工,以早日凸显新管理体制下警长工作的推动性;要加大基层调研力度,深入到基层一线,观察基层工作运行规律,分析警长工作出现瓶颈到底是结构上、观念上的原因,还是操作上的原因,倾听监区不同层面的民警对警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警长工作良性发展提供实践上的依据;要适时采取纠编与矫正措施。用对立统一的矛盾论来看待监狱的体制改革和警长工作现状,动态理性地看待警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适时出台有关规章制度,进一步框定警长职务的内涵和外延、理顺警长与监区领导、基层民警间的分工与协作;要完善考核机制,遵循“责、权、利”相一致的考核理念,加强结果考核,突出过程考核,确保各司其职、人尽其才。

另外,还要加强民警的思想教育,不仅是普通民警,还包括监区领导,消除他们因体制改革而产生的思想震荡,真心迎接改革。监狱二级管理的目的,并不仅仅是管理机构层级和管理人员的精减,更应该体现在处置狱内事件的反应速度和办事效率的提升上,但由于传统管理思想的根源蒂固,以及普通民警参与管理主动性不强等多方面原因,监狱工作效率并没有明显提高。因此,对于监区领导来说,要帮助他们调整好工作心态和角色,该放权的要放权,该“沉”下去的要“沉”下去,让他们认识到警长的设置是监狱工作大局的需要、是改革的需要,认识到警长一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支持、辅助警长的工作,减少工作中的碰撞;对普通民警,应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使监狱工作效率在“团队环境”中提高。

(二)塑造清晰准确的警长角色定位

警长工作要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必须给自身一个十分清晰的定位。结合各个监狱的实践看,警长总是处于“协助者”的角色,然而也正是“协助者”其内涵和外延太过宽泛才导致警长工作无法实现质的飞跃,窃以为应该对此如下理解:

1、警长是监区必要的协调者

一则广告说得好:再好的戏,没有声音也出不来。二级管理下的监区,罪犯大都在200人左右,监区民警数十人不等,监区事务纷坛复杂,互相干扰,监区领导不可能事必躬亲,针对每个人每件事都发出指示,即便发出指示,说不定也会产生曲解,这就凸显出协调的重要。作为警长,其首要工作就是协调,让决策者的声音响彻监区的每一个角落。

(1)搞好上行协调。及时向监区主分管领导汇报当日或近期的工作事项性质及进展程度,分析各项事务的轻重缓急,建议领导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请示下一阶段的任务,坚决落实领导的指示。

(2)搞好下行协调。主动向监区民警传达监区领导的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发挥自己的亲和力、沟通力,凝聚所有的积极力量,开拓创新,推动监区工作上台阶。针对民警的疑问与思想问题进行“一对一”沟通,将民警的思想拢到监区的路线上来。还要关注他们的困难,倾听他们发自内心的呼声,并在第一时间内传递给监区领导。

(3)搞好人、财、物的协调。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任何监狱举措,不论如何循环往复,亦不论形式怎样变幻,归根结底要回到罪犯所在监区上来,这需要监区人、财、物作支撑。监狱各个职能部门都要会求监区给予最大的重视度,实现归口工作质量最优化、效率最大化。警长的使命就是在监区领导的指导下,用全局的眼光考量监区工作,最大限度地优化监区人、财、物资源配置,实现“1+1>2”的整合效果。

2、警长要扮演好“守夜人”角色

英国古典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提出了“守夜人” 一专有名词,它的意思有二:一是主张行政管理越少越好。二是强调服务功能。在这里,取其第二层意思。

其实,我们回头看看监狱实施二级管理便知,二级管理后,分监区层面被取消,监区领导要直面监区事务最底层,实际上顶替起了三级管理中分监区长的角色。随着角色的转换,监区领导也将从重视宏观调控向重视微观管理转变。决策、管理、指挥、控制、考核权达到了合谐的统一。普通民警也只是面临罪犯的增多和业务分工的不同。其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则是警长,环境的变化使得警长剥离其它职能,凸显出服务职能。它主要体现在管理层次上警长必须脱离带有考核权的“硬管理”,执行监狱制度和监区领导的指示,坚守监区领导的方向,秉承监区领导的意图,以人格魅力、领导权威及灵活的协调沟通能力来管理监区,以此达到“硬管理”的效果。其次,警长还必须在监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尽量弥补监区领导实施““硬管理”中造成的人际裂痕,实现监区机器运转通畅,这是警长开展工作必备的要求。再次,还体现在警长要有出色的信息整合能力,能从每天大量的监管改造信息、生产信息、安全信息等信息中分得出轻重缓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进行优化整合,帮助监区领导制定科学合理的组织计划,使其免受错误信息、无用信息的困扰。

(三)划分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和责权体系

警长工作之所以出现以上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旧的观念,管理方法所致,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当前改革过程中常出现的组织机构、权责体系不合理。工作实践中,警长职能往往在“管理”与“服务”上摇摆不定。依目前的监狱现状看,监区一级应采用“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设有两套系统,即直线指挥系统和职能参谋管理系统。实际运行中,决策权和领导权归属于监区领导,一切监区事务须以监区领导的名义或者经过该领导批准,才能下达执行,而职能参谋管理系统则属于警长,它的职责为监区领导和监区民警提供参谋、咨询和建议,具有良好的服务功能,却没有独立的指挥管理权和考核权。另外,监狱还应细化监区权责体系,区分监区领导、警长、监区民警的工作范围,明确哪些是监区领导应该做的,哪些是警长必须做的,哪些是监区民警必须做的,制定对应的考核问责机制,什么情况下负领导责任,什么情况下负直接责任,杜绝越俎代庖、多龙治水的现象出现。

第三篇:监狱二级管理体制下警长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监狱二级管理体制下警长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监狱实行二级管理后,增设了警长职位。由于这是一项新生事物,如何认识警长工作在监区乃至整个监狱工作中的重要性,发挥警长岗位不可替代的职能,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最根本的是要给予警长角色一个准确的定位,确保责、权、利相对应,这样才能使警长的职能作用发挥到最佳,符合改革的初衷。

关键词:监狱二级管理 警长 职能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监狱押犯构成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暴力型罪犯、高智商罪犯和“三涉”犯的增加,使监内狱情愈加复杂。监狱原管理层级组织结构明显已无法高效运转,效能的低下,将有可能造成监狱工作局部和全面的被动。因此,监狱实行二级管理,增设警长一职,对于构建一个加快决策速度、实施快速反应的新的管理机构成为必需。但监狱工作实施扁平化二级管理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作为新生事物,二级管理在运行中,特别是运行初期,必然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设置警长职位的初衷是否能够得到实现,其职能作用发挥得怎样,又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突破

一、警长工作的现状

(一)“问题终结者”现象

这种现象大多存在于刚调整后的监区。所谓“问题终结者”现象就是指监区领导比较热心队伍建设、民警管理和监区事务的宏观管理、决策,把监区内有关罪犯的问题,特别是一些 “疑难杂症”交给警长处理,警长冲锋在监区工作一线攻坚克难。二级管理后,个别监区领导十分欣赏警长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警长足够的信任。监区发生的罪犯问题特别是重大的改造问题、生产问题,如对有自杀、暴力危险的罪犯进行教育,对屡教不改、屡犯监规类罪犯的管控,如何解决罪犯中一些群发性问题,如何调动罪犯的劳动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等问题直接交给警长处理,而警长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也往往是药到病除,但警长的工作负荷增大了,久而久之,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逐渐降低。“问题终结者”现象其实质是过分夸大了警长的职能,削弱了监区领导的职能。

(二)“鸡肋”现象

二级管理中,监区领导取代了三级管理中分监区长的角色,警长不再是一个独立责任单位的负责人,对监区民警也不再如分监区长管理分监区民警那样有考核处罚权,监区民警直接听命于监区领导,对警长的敬畏度降低。警长虽有“协助”之职,但实际工作中有职无权、有心无力,无处发挥,有时顶替普通民警的岗位做些带值班事务,有时又安排在监区领导的位置,发号施令、进行决策,充当“赶场人”的角色。警长角色

(三)“万金油”现象

有些监区虽然实行了二级管理,但由于“惯性”使然,监区民警和罪犯依然把警长看成以前的分监区长,大大小小的事务乐于向警长汇报,期待警长的解决。监区领导专注于一些重大问题上面,对日常事务事前拍板、事后审核,至于过程和细节则放心交给警长去办。监区哪里有事情,哪里就出现警长的身影,改造方面、生产方面、日常生活方面„„“有问题找警长”成了监区里的一道独特风景。普通民警则习惯于按指令行事,不愿意参与管理。这种现象实际上是把警长当作监区的“管家”或“保姆”。

二、原因分析

(一)监狱管理体制改革引起起认识上的偏差

不可否认,监狱三级管理体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曾取得了巨大的改造成绩,推动了监狱整体工作的开展。但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生产力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使二级

管理体制成为必然。改革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机构的减少,更重要的是要消除三级管理体制下机构庸肿、人浮于事、权责不明、作风拖沓、行政管理成本大、工作效率低下的弊病,实现机构合理、人员精干、权责清晰、管理高效的追求,警长的设立亦是同理。改革是必然的,但又是全新的,没有现成经验可循,要 “摸着石头过河”,应允许改革做实验、犯错误,允许它有一个循环往复再提高的过程,二级管理如此,警长管理模式所取得的工作成绩,习惯于用以前的经验、心得指导自己的工作,用以前的管理模式管理当前的事务,这必然使警长工作走上歧路。

(二)对警长角色定位不准

纵观各个监狱设置警长,其本意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培养监狱后备人才的需要。二是作为实施二级管理后安置监狱中下层领导干部的渠道。三是政治上体现从优待警,组织上缓解基层警力紧张的考量。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各个监狱对警长的定性上无一例外为:既不是监区领导,又不同于普通民警,低于“官”高于“民”,处于两者的中间状态。这种定性可以用清晰的文字来描叙,但却不具有实践操作性。监区实际工作中,警长的使用上往往是左右摇摆,警长向“官”上发展,即警长监区领导化,亦即警长职能的强化;向“民”上靠拢,即警长普通民警化,亦即警长职能的弱化。警长职能的强者、实干者的身份出现在监区,然无论怎样,都与监狱设立警长的本意相悖,所谓“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警长一人扮演多种角色,当然进退失据,事倍功半。

(三)权力分配体系不科学

责、权、利相结合,是行政运行的基础,也是考核一个单位、领导工作优劣的标尺。相对于三级管理中的分监区长,警长不再是一级独立单位的负责人,当然也失去了决策、指挥、考核等领导职能。随着领导权力的失去,其责任和利益也必然要求削减,但实践是利益调整了,责任却还在。从目前各个监狱对警长的设置上看,都是定义为“协助”监区领导抓好监区各项工作。但协助标准太过宽泛,就像一个大麻袋,林林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但可以预见的是警长做每一件事情,都蕴含着风险,改造工作无小事,“谁主管谁负责”、“首问制”的责任问责机制都是悬在警长头上的一把利剑,万一出了事,轻则通报、经济处罚,重则丢饭碗。有职无权,责任重大,成为制约当前警长工作良性发展一道难过的坎。

三、对策和思考

(一)深化监狱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教育和培训

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心须以改革解决之。要不断推进监狱管理体制改革,优化二级管理体制的用人体系、权责体系、考核体系,加快磨合二级管理体制下的岗位分工、权力分工,以早日凸显新管理体制下警长工作的推动性;要加大基层调研力度,深入到基层一线,观察基层工作运行规律,分析警长工作出现瓶颈到底是结构上、观念上的原因,还是操作上的原因,倾听监区不同层面的民警对警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推动警长工作良性发展提供实践上的依据;要适时采取纠编与矫正措施。用对立统一的矛盾论来看待监狱的体制改革和警长工作现状,动态理性地看待警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适时出台有关规章制度,进一步框定警长职务的内涵和外延、理顺警长与监区领导、基层民警间的分工与协作;要完善考核机制,遵循“责、权、利”相一致的考核理念,加强结果考核,突出过程考核,确保各司其职、人尽其才。

另外,还要加强民警的思想教育,不仅是普通民警,还包括监区领心态和角色,该放权的要放权,该“沉”下去的要“沉”下去,让他们认识到警长的设置是监狱工作大局的需要、是改革的需要,认识到警长一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支持、辅助警长的工作,减少工作中的碰撞;对普通民警,应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增强独立工作能力,使监狱工作效率在“团队环境”中提高。

(二)塑造清晰准确的警长角色定位

警长工作要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必须给自身一个十分清晰的定位。结合各个监狱的实践看,警长总是处于“协助者”的角色,然而也正是“协助者”其内涵和外延太过宽泛才导致警长工作无法实现质的飞跃,窃以为应该对此如下理解:

1、警长是监区必要的协调者

一则广告说得好:再好的戏,没有声音也出不来。二级管理下的监区,罪犯大都在200人左右,监区民警数十人不等,监区事务纷坛复杂,互相干扰,监区领导不可能事必躬亲,针对每个人每件事都发出指示,即便发出指示,说不定也会产生曲解,这就凸显出协调的重要。作为警长,其首要工作就是协调,让决策者的声音响彻监区的每一个角落。

(1)搞好上行协调。及时向监区主分管领导汇报当日或近期的工作事项性质及进展程度,分析各项事务的轻重缓急,建议领导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请示下一阶段的任务,坚决落实领导的指示。

(2)搞好下行协调。主动向监区民警传达监区领导的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发挥自己的亲和力、沟通力,凝聚所有的积极力量,开拓创新,推动监区工作上台阶。针对民警的疑问与思想问题进行“一对一”沟通,将民警的的整合效果。

2、警长要扮演好“守夜人”角色

英国古典经济学大师亚当•斯密提出了“守夜人” 一专有名词监区层面被取消,监区领导要直面监区事务最底层,实际上顶替起了三级管理中分监区长的角色。随着角色的转换,监区领导也将从重视宏观调控向重视微观管理转变。决策、管理、指挥、控制、考核权达到了合谐的统一。普通民警也只是面临罪犯的增多和业务分工的不同。其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则是警长,环境的变化使得警长剥离其它职能,凸显出服务职能。它主要体现在管理层次上警长必须脱离带有考核权的“硬管理”,执行监狱制度和监区领导的指示,坚守监区领导的方向,秉承监区领导的意图,以人格魅力、领导权威及灵活的协调沟通能力来管理监区,以此达到“硬管理”的效果。其次,警长还必须在监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尽量弥补监区领导实施““硬管理”中造成的人际裂痕,实现监区机器运转通畅,这是警长开展工作必备的要求。再次,还体现在警长要有出色的信息整合能力,能从每天大量的监管改造信息、生产信息、安全信息等信息中分得出轻重缓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进行优化整合,帮助监区领导制定科学合理的组织计划,使其免受错误信息、无用信息的困扰。

(三)划分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和责权体系

警长工作之所以出现以上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旧的观念,管理方法所致,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当前改革过程中常出现的组织机构、权责体系不合理。工作实践中,警长职能往往在“管理”与“服务”上摇摆不定。依目前的监狱现状看,监区一级应采用“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设有两套系统,即直线指挥系统和职能参谋管理系统。实际运行中,决策权和领导权归属于监区领导,一切监区事务须以监区领导的名义或核权。另外,监狱还应细化监区权责体系,区分监区领导、警长、监区民警的工作范围,明确哪些是监区领导应该做的,哪些是警长必须做的,哪些是监区民警必须做的,制定对应的考核问责机制,什么情况下负领导责任,什么情况下负直接责任,杜绝越俎代庖、多龙治水的现象出现。(免费论文网)

第四篇:监狱二级管理模式下警务组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监狱二级管理模式下监区警务组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押罪犯的组成结构不断发生变化、日益复杂,对服刑人员的监管与改造工作所面临的困难不断加大,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工作压力也随之增加。面对日愈复杂的狱情和不断提高的监狱工作要求,监狱工作管理原层级组织结构已明显无法进行高效管理工作,管理效能的低下,将有可能造成监狱工作局部和全面的被动。因此,监狱实行二级管理,增设监区警务组,对于构建一个加快决策速度、实施快速反应的新的管理机构具有重要作用。

一、监区三大警务组的概况

按照“集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警务理念,监区从今年开始成立警务组,分别划分为监管安全警务组、教育改造警务组、劳动改造警务组。三大警务组分别设立一名组长,由监区管理方面比较有经验的民警担任。三大警务组下面各增设若干名成员,组成各自的警务组开展监区的教育改造罪犯,劳动生产,监管安全稳定等方面的工作。二、二级管理模式下监区警务组的职能

监狱实行二级管理后,监区增设了警务组。由于这是一项新生事物,如何认识警务组工作在监区乃至整个监狱工作中的重要性,发挥警务组的不可替代的职能,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最根本的是要给予警务组一个准确定位,确保责、权、利相对应,这样才能使警务组的职能作用发挥到最佳,符合改革的初衷。二级管理下的监区,罪犯大都在两百多左右,监区民警数十人不等,监区事务纷坛复杂,互相干扰,监区领导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监区成立警务组能让每一名民警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使得监区的管理工作更有章法和条理,让每一位民警在擅长的领域发挥自己的特长。

(一)监管安全警务组

监区监管安全警务组职责是保证监区的改造安全,在实施对服刑人员的管理过程中,注重从掌握服刑人员的静态变化,转向掌握服刑人员新的思想、改造、行为的动态掌握,通过民警深入到服刑人员生活、劳动、学习一线中与服刑人员良性互动,掌握更多的狱情、犯情,为监管改造秩序安全打好基础。

(二)教育改造警务组 监区教育改造警务组主要开展对罪犯思想教育,实行因人施教、分类教育、以理服人的原则,采取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狱内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对监区顽危重控犯要重点谈话教育,掌握罪犯的思想动态,及时化解罪犯的矛盾和心理情绪。

(三)劳动生产警务组

监区劳动生产警务组负责开展劳动生产管理工作,对每一条生产流水线进行监督和管理,了解各生产线的生产状态,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方式和手段。参与劳动现场管理的工作,严格落实督查制度,切实做到现场管理隐患及时排查、及时发现、及时整改,确保现场管理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加强对服刑人员的劳动技能教育培训,提升劳动工效。警务组将新分入监区的服刑人员的教育及技术培训工作作为生产管理模式的重要一环抓紧抓实。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验,提升劳动产品质量。

三、警务组组长职责和作用

警务组组长是分管区的负责人、召集人、协调人,在警员中产生,不属领导职务。因此,警务组组长实质上是民警,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的民警,组长在履行民警的职责之外,还要履行相应的组织、安排、协调作业区工作的职责。上对监区领导负责,下对组员负责,兵头将尾,承上启下,无论在警务工作任务中,还是在队伍建设和罪犯日常管理工作中,都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

(一)在民警队伍建设中发挥了带头作用。

监狱民警的特殊身份和职业,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而这种素质的形成,一方面需要通过正面的理论教育灌输,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大量的、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予以保证。警务组组长每天与警员“摸、爬、滚、打”在一起,知道民警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利于早发现、早工作、早报告。因此,警务组组长在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警务组组长主要由监区工作负责,管理能力强,富有经验的民警担任。警务组组长的综合素质有保证,在民警队伍中发挥了良好的带头作用,警务组组长制所提供的竞争平台,对于监狱民警的正规化、规范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在监管改造工作中发挥了标杆作用。监管改造工作,包括罪犯三大现场管理、计分考核、行政刑事奖惩、物质奖励、教育改造、劳动改造等等,直接面对罪犯,对执法规范、形象、安全等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警务组组长不仅是监管改造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而且是直接的参与者。因此,警务组组长的一言一行,对罪犯而言,则是命令与行动,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标杆作用,可以促进监管改造工作规范、及时、安全地完成。

(三)在日常工作中发挥了管理作用。

监区警务组组长负责本作业区罪犯监管改造、生产经营的日常管理工作,按照监区领导布置的工作任务,迅速予以分解落实。对警务组组长布置的工作任务,各组民警必须服从和接受,并认真落实。组长负责组织调查处置罪犯的一般性违规违纪事件,并将调查处理情况向监区领导汇报。组长根据监区领导布置的生产任务,负责做好当天罪犯生产的组织安排、生产数据汇总等工作;负责组织对罪犯的计分考核工作。在监区研究罪犯行政奖惩、刑事奖惩、减刑假释时,组长根据罪犯表现,结合各组民警的意见,提出意见。可以看出,组长在职能和作用,更多地体现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监狱通过明确警务组组长的职责,缩小管理单元,使警务组管理作用真正得到了发挥。

四、监区警务组制需要完善之处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监狱的发展,二级管理体制成为新的监狱管理模式。改革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机构的减少,更重要的是要消除三级管理体制下机构庸肿、人浮于事、权责不明、作风拖沓、管理成本大、工作效率低下的弊病,实现机构合理、人员精干、权责清晰、管理高效的追求,监区警务组的设立亦是同理。

实行监区警务组,在现有警力配备的基础上,整合警力,优化警务配置,归并职能,明确岗位职责,将管理单元划小,管理重心下移,指挥更加靠前,行动更加灵便。同时,从加强民警队伍建设、培养骨干、调动警员的积极性方面,实行监区警务组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改革是必然的,但又是全新的,没有现成经验可循,要“摸着石头过河”,应允许改革有一个循环往复再提高的过程,二级管理如此,监区警务组亦如此。

(一)认识上的偏差。部分民警还是对以前的三级管理恋恋不舍,许多观念还没完全转变过来,用以前的经验、方法指导自己的工作,用以前的管理模式管理当前的事务,这必然导致对二级管理模式、监区警务组认识上的偏差。

(二)权力分配体系不科学

责、权、利相结合,是行政运行的基础,也是考核一个单位、领导工作优劣的标尺。相对于三级管理中的分监区长,警务组组长不再是一级独立单位的负责人,当然也失去了决策、指挥、考核等领导职能。随着领导权力的失去,其责任和利益也必然要求削减,但实践是利益调整了,责任却还在。从目前各个监狱对警务组组长的设置上看,都是定义为“协助”监区领导抓好监区各项工作。但协助标准太过宽泛。但可以预见的是警务组组长做每一件事情,都蕴含着风险,改造工作无小事,“谁主管谁负责”、“首问制”的责任问责机制都是悬在警务组组长头上的一把利剑,万一出了事,轻则通报、经济处罚,重则丢饭碗。有职无权,责任重大,成为制约当前警务组组长工作良性发展一道难过的坎。

(三)工作中的定位摇摆不定。工作实践中,警务组组长职能往往在“管理”与“服务”上摇摆不定。有时组长监区领导化,即组长职能的强化,组长拥有过多的决策权、指挥权、管理权、考核权;有时组长普通民警化,即组长职能的弱化,把组长等同于普通警员。这种使用上的分歧则直接决定了组长是否以管理者、指挥者还是以服务者、实干者的身份出现在监区。

(四)激励考核机制需要完善。监区警务组组长既不是监区领导,又不同于普通民警,低于“官”高于“民”,处于两者的中间状态。少数组长工作动力有所欠缺。在激励考核机制上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五、对完善监区警务组的几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监区警务组的队伍建设。要十分重视警务组组长的选拔和激励机制,使得一些事业心和责任感比较强的同志能够竞争组长职位。警务组组长虽然不是监区领导,但也是分管部分工作的负责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客观上组长这一层面的培训班比较少,随着警务组制逐步深化,监狱或上级主管部门可以适当开设警务组组长专题培训班,使组长能够从繁忙的工作之中抽出时间专门进行充电,提高理论素养,打好理论功底。另外,要加强对警务组各组成员的专业化技能的训练,使得各警务组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每个成员都能熟悉掌握自己的工作特点。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关系协调。警务组组长及时向监区主分管领导汇报当日或近期的工作事项性质及进展程度,分析各项事务的轻重缓急,建议领导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请示下一阶段的任务,坚决落实领导的指示。另外主动向自己警务组民警传达监区领导的指示精神和工作要求,发挥自己的亲和力、沟通力,凝聚所有的积极力量,开拓创新,推动监区工作上台阶。针对民警的疑问与思想问题进行“一对一”沟通。其次,警务组组长还必须在监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尽量弥补监区领导实施““硬管理”中造成的人际裂痕,实现监区机器运转通畅,这是警务组组长开展工作必备的要求。再次,还体现在警务组组长要有出色的信息整合能力,能从每天大量的监管改造信息、生产信息、安全信息等信息中分得出轻重缓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进行优化整合,帮助监区领导制定科学合理的组织计划,使其免受错误信息、无用信息的困扰。

(三)划分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和责权体系。警务组组长工作之所以出现以上现象,一方面是由于旧的观念,管理方法所致,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当前改革过程中常出现的组织机构、权责体系不合理。工作实践中,警务组组长职能往往在“管理”与“服务”上摇摆不定。依目前的监狱现状看,监区一级应采用“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设有两套系统,即直线指挥系统和职能参谋管理系统。实际运行中,决策权和领导权归属于监区领导,一切监区事务须以监区领导的名义或核权。另外,监狱还应细化监区权责体系,区分监区领导、警务组组长、监区民警的工作范围,明确哪些是监区领导应该做的,哪些是警务组组长必须做的,哪些是监区民警必须做的,制定对应的考核问责机制,什么情况下负领导责任,什么情况下负直接责任,杜绝越俎代庖、多龙治水的现象出现。

第三,完善监区警务组的激励机制。要做好监区警务组的激励机制,要从根本上调动起警务组组长的积极性,应拓宽晋升渠道,扩大晋升空间,鼓励公平竞争。一方面要通过合理的约束机制,实行优胜劣汰,提倡竞争上岗,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人才的有序流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竞争压力。另一方面要客观公正地对警务组负责人实施奖励,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四,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监狱党委要对监区警务组工作高度重视,从制度制定、经费投入、舆论宣传等方面,都对监区警务组予以了最大的关心和爱护。随着警务组制的认识逐步加深,在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方面也有很多工作要做。要加大对警务组组长先进典型的宣传。在监狱或更大范围内,对警务组组长中的先进典型予以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推进监区警务组制的进一步完善。

总之,监区警务组制是监狱基层工作中一项新生事物,如何认识监区警务组工作在监区乃至整个监狱工作中的重要性,发挥警务组组长岗位的不可替代的职能,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

第五篇:高校院系二级管理下对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绩效考评的认识与思考

高校院系二级管理下对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绩效考评的认识

与思考

摘 要 本文从高校院系二级管理下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出发,剖析目前学生资助二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绩效考评的现实意义及几点可行措施。对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二级管理机制,提高学生资助二级管理水平,实现学生资助育人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二级管理 学生资助 绩效考评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意义重大,它通过经济资助、心理扶助、能力扶持等途径,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子解决生活困难、心理困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近年来,高校大力扩大招生规模,在校贫困生数量激增,高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和院系二级单位面临的机会与挑战并存。为健全高校学生资助管理职能,使学生资助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本文在高校院系二级管理下对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绩效考评的可行措施,尝试从绩效考评的角度探索高校学生资助育人目标的实现途径。

1高校院系二级管理下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在校贫困生数量的不断增多,现有的资助体系面临着贫困生资格认定工作复杂化、贫困生数据管理精细化、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深入化等系列新问题与新挑战。现行高校院系二级管理下的学生资助工作逐渐暴露出其固有缺陷和问题。

1.1校级学生资助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无法充分发挥管理职能

在上级资助管理部门的监督下,高校已普遍建立校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学生资助工作人员。近年来,绝大部分高校均以上级资助管理部门下发的学生资助政策为蓝本制定本校的学生资助政策实施细则或管理制度,但却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办事流程不规范、权责不清晰等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学校一级管理职能,对院系二级单位学生资助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和反馈控制。

1.2院系二级单位学生资助工作人员队伍业务参差不齐,理论研究水平偏低

目前高校大部分院系二级单位学生资助工作人员队伍多数由辅导员兼职担任,但现在辅导员身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宿舍、安全等其他工作,日常事务性工作繁杂;同时,资助工作人员队伍缺乏稳定性,往往得不到系统的资助业务培训,工作水平参差不齐,资助理论研究水平偏低。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要求具有较高政策业务素质和细致、负责的敬业精神,但是辅导员往往疲于应付上级指派的工作任务而忽略资助政策理论学习或无法深入开展学生资助育人工作。

1.3现行院系二级管理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资助人员工作效率不高

目前院系二级单位的辅导员面临贫困生人数比例增加、家庭情况复杂、获助需求多样化等新形势,学生资助工作呈现任务重、时间紧、要求严等新特征。然而现行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却缺乏有效的激励、惩罚机制,多数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组织开展的资助育人活动流于形式。同时,校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对院系缺乏有效的过程监督检查制度,导致资助评审或认定工作产生违规现象。

1.4学生资助数据管理方式传统单一,严重制约资助工作办事效率

随着高校贫困生的数量逐年递增,“奖、助、贷、勤、减、免”等学生资助工作的电子、纸质数据档案也随之逐年增加,单靠人工录入、审核等传统方式已远不能满足资助工作“快、准、全”的新要求,学校资助管理部门也无法系统掌握单个贫困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受助、违纪、学习、实践活动、住宿等方面数据。同时,院系二级单位的学生资助数据档案建立力度普遍较为薄弱,不利于全校学生资助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2高校院系二级管理下对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绩效考评的现实意义

高校院系二级管理下对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绩效考评就是在资助育人正确目标的指导下,采用系统科学的定性及定量考评方法,或有效的干预、指导以及一系列的奖惩激励措施,按照规定的程序,对院系二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开展的学生资助工作给予评价。

(1)在现行院系二级管理模式下对学生资助工作引入绩效考评是在学生资助工作新形势下,高校健全管理职能、提高学生资助工作水平的必然要求,也是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学生资助政策,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进步的必经途径。有助于建立健全校级和院系二级的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管理职能,为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高校院系二级管理下对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绩效考评有助于明确院系二级单位学生资助工作人员职责,保证专人专职、责任到人,保持信息畅通;通过绩效评价过程监控、检查,避免出现违规现象,真正将大学生资助政策落到实处。有助于提升学生资助工作人员队伍业务综合素质和理论研究水平,提高其工作积极性,激发资助工作人员争先创优意识,树立工作典范。

(3)高校院系二级管理下对学生资助工作实施绩效考评有助于建立健全学生资助数据档案信息化、系统化、网络化管理机制,提高学生资助工作准确度和办事效率。

3高校院系二级管理下实施学生资助工作绩效考评的可行措施

3.1明确学生资助绩效评价目标,树立正确科学的发展目标导向

对学生资助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目标的筛选和确立至关重要。高校要在院系二级管理体制下实现对家庭贫困学生的真正助困,需要通过“奖、助、贷、勤、减、免、补、缓”学生资助体系,充分发挥学生资助的育人功能,关注贫困生身心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能力扶持,最终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资助绩效评价的过程就是这一发展目标不断优化、实现的过程。

3.2理顺学生资助绩效考评所涉及对象的关系,明确职责和管理权限

高校院系二级管理下学生资助绩效考评涉及学校一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院系二级单位部门、院系班主任及辅导员三大对象,需要正确处理三者间的关系。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在绩效考评中处于主导地位,主要负责制定学校和院系二级单位的绩效考评管理制度、监控检查制度,对已确定的工作目标进行量化、数字化的分解,进而设计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指标。院系二级单位的职责是对本单位辅导员的学生资助工作进行绩效评价过程监控、针对问题不断提出修订办法或参考意见,及时向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反馈,并虚心接受学校学生资助管理机构的监控与指导意见;辅导员的职责是在学生资助绩效评价过程中接受并按照绩效考评管理制度的要求完成考评工作,同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学生资助政策理论水平;对绩效考评的管理制度或其他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3.3建立学生资助绩效考评制度,完善跟踪管理和后续评价制度

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政策性强、规范化要求高,学生资助绩效考评制度的出台,需要准确把握学生资助工作要求,设立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指标,使用一套合理而完善的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在绩效考评制度实施过程中,坚持动态跟踪管理,定期修订完善制度,明确绩效考评结果反馈的确认,切实沟通,提出改善措施,使所存在的问题得到更正。

高校学生资助二级管理的绩效考评模式构建工作不是简单的制度建立,而是长久的跟踪管理和后续评价过程,需要不断修订和优化,最终实现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目标,提高学生资助育人水平,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无论是校级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还是院系二级单位,管理者和工作人员都需要认清自己在绩效考评中的角色和作用,努力促进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健康长效发展。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广西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基于绩效评价的高校学生资助二级管理体系构建研究》,(立项编号:2013ZZ034)。

参考文献

[1] 周家伟.对高职院校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2] 刘红旗.高校学生资助事务精益化管理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2).[3] 王玉宝.高职院校建立院、系二级管理体制的几点思考[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9).[4] 霍大勇,冯如.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研究,2012(11).[5] 于纪航.浅析高校贫困学生资助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2).

下载对监狱二级管理体制下警长工作的认识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监狱二级管理体制下警长工作的认识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对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51-02 高等学校二级学院是指一所大学下面的所有学院,它集......

    监狱工作的认识与创新

    监狱工作的认识与创新 对监狱工作的认识就要从监狱工作方针的认识学习开始。监狱工作方针是指引监狱工作前进方向的指针,是党和政府对监狱工作和监狱事业的发展提出的具有全......

    关于对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思考

    关于对监狱教育改造工作的思考 为适应新形势下监管改造工作的发展,结合大庆监狱工作实际,几年来,笔者通过对监狱监管改造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对大庆监狱的教育改造工作有了较深刻......

    对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认识与思考

    对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认识与思考 麻栗坡县董干镇中心学校 滕兴宗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在倡导学生主体,尊重学生感受,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要回归生活等理念指引下,语......

    对新课改的认识与思考

    学习昌乐经验课改初见成效 孝义市第九中学 伴随着我市课堂教学改革的稳步推进,我校教师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并积极参加市局组织的赴山东昌乐......

    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和认识范文

    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和认识 “>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几点思考和认识2007-02-10 16:48:04时下,招商引资工作已成为我市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一要务的第一要务,这是当前形势发......

    对园林绿化工作的一些思考和认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对园林绿化工作的一些思考和认识 对园林绿化工作的一些思考和认识 摘要: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天津市在园林绿化建设养护管理过程中出......

    对监狱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5篇

    对监狱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是监狱自身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得好坏,直接关系到监狱和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在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