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税务部门税收征管社会化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中心城区税务部门推行税收征管社会化的实践与思考
——以佛山市禅城区国家税务局为例
禅城区国税局 李煜基 陈林
【摘要】中心城区是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聚集效应明显,专业市场、综合商业中心、个体工商户云集,税收征管工作压力很大。为有效缓解税收征管工作压力,提升税收征管工作质效,缓解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力量对比过于悬殊的问题,切实保障税收公平,税务部门积极争取,采取各种措施促使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税收征管,实现涉税信息的采集与共享,税收监管力量的扩大与强化,这一过程即是税收征管社会化。
笔者以佛山市禅城区国家税务局推行税收征管社会化的实践为例,剖析了中心城区税务部门推行税收征管社会化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结合我国现行税收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对策,以期为中心城区税务部门推行税收征管社会化,提高税收征管质量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字:中心城区 税务部门 税收征管社会化 困境 对策
一、税收征管社会化的内涵
税收征管社会化,俗称社会综合治税,是指税务部门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参与税收征管,以提高税收征管效率、降低征管成本、提高公民纳税意识、建设和谐征纳关系为目的,实现多部门、多环节、多途径治税的过程。笔者认为,要深刻理解税收征管社会化的内涵,必须要把握三个方面:
(一)税收征管社会化的过程实质就是社会力量协税护税的过程。一方面各种社会力量通过其自身的渠道掌握有大量的涉税信息,而税务部门本身则难以取得或取得的数据不准确,这时需要社会力量能够把其掌握的涉税信息反馈给税务部门,以帮助税务部门监管纳税人;另一方面,相对于数量日益增长,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的纳税人,税务部门的人力有限或者管理成本过高,需要借助社会力量协助管理部分纳税人或代为履行部分职能,如催报催缴、涉税辅导、税收宣传、代征税款等。
(二)税收征管社会化必须确保税务部门税收执法权的唯一性和独立性。推行税收征管社会化,必须强化税务部门执法权威,确保税务部门税收执法权的唯一性和独立性。税收执法权是法律赋予税务部门的神圣职责,在实施部门协税护税过程中,必须确保税务部门的税收执法主体地位不被弱化,各部门应准确定位自身角色,不越权不越位。一是在税收管理中要正确把握与政府部门的关系,税务部门既要积极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充分发挥政府对税收管理工作的领导或协调职能,也不能过分依赖政府,确保管理活动处于税法的范畴;二是正确对待部门协税护税行为,既不能把协税护税行为等同于税收执法,相关部门也不能越俎代庖,代替税务部门执法,要清楚的摆正协税与执法的关系。
(三)税收征管社会化可以划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笔者认为,税收征管社会化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低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低级阶段主要以税务部门为核心,该阶段税收征管社会化的制度建设不完善,涉税信息采集与共享不规范,社会参与力量较少,主要由税务部门通过实施策略公关,或以领导、工作人员之间的私谊为纽带,实现涉税信息的采集与共享,征管社会化程度较低;中级阶段以计算机为核心,该阶段税收征管社会化的配套制度已基本完善,社会力量协税护税意识较强,信息化运用水平较高,税务部门依托计算机技术,实现与各协税护税力量的信息网络互联,构建起了涉税信息采集与共享平台,税收征管水平大大提高;高级阶段以纳税人为核心,该阶段纳税人自觉纳税意识程度较高,能够积极主动的缴纳税款,举报税收违法犯罪行为,全社会形成一种纳税光荣,护税光荣的社会风气。目前,我国正处于低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过渡的时期。
二、中心城区税务部门推行税收征管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税收征管社会化是税收管理发展的客观必然选择。一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的客观现实要求税务部门必须借助社会力量加强税收征管。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不成熟。特别是在现阶段,由于我国现代信用制度不完善,监控机制不健全,社会信息化程度不高,存在大量隐形经济、现金交易等不公开、不规范的经济行为,客观需要社会各部门为税务部门及时获取涉税信息提供帮助。实践也证明,市场经济越发达,社会分工越明细,税务管理就越需要社会各部门更加有力的支持和配合。因此,推行征管社会化,在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具有客观必然性。二是中心城区税收征管的客观实际要求税务部门必须推行税收征管社会化。一方面,税务部门税源监控能力和税收征管力量相对较弱,税务部门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和实现其职能的手段,难以解决税收征管面临的突出矛盾;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大发展,纳税人数量多而广,税源多样性、流动性、隐蔽性强,监控难度大,同时很多纳税人税收法制观念淡薄,纳税遵从度低,偷税、逃税手段多样且时有发生。虽然税务部门通过推行税收征管改革,建立“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新征管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相应的也出现了“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税源基数不清、漏征漏管的现象仍大量存在。因此,推行征管社会化,是立足于税收征管实际的客观选择。
(二)中心城区的独特地缘优势是推行税收征管社会化的最佳土壤。
一是中心城区管理相对严格且规范,为推行税收征管社会化奠定了较好的社会基础。一方面,中心城区是一个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代表了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形象,因此,政府的管理比较严格,对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公平的税收秩序的态度比较积极;另一方面,中心城区纳税人的社会权利意识相对较高,对税收公平的呼声比较强烈,从而奠定了推行税收征管社会化的社会基础。
二是中心城区社会中介组织相对发达且集中,为推行税收征管社会化提供了力量支持。由于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需求旺盛,聚集了大量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纳税人服务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他们比较熟悉涉税法律、法规,建账和纳税申报水平较高,能够为纳税人和税务部门提供良好的涉税服务,是推行税收征管社会化不可或缺的力量。
三是中心城区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使构建涉税信息采集、传递和交流共享平台成为可能。中心城区的计算机运用普及率较高,宽带网络建设比较成熟,各类的涉税信息或涉税活动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采集、传递和交流共享,从而大大降低了征管社会化的成本,减轻了参与税收征管社会各力量的工作负担,畅通了沟通渠道,为税收征管社会化的大发展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撑。
三、中心城区税务部门推行税收征管社会化的主要实践 禅城区是佛山市的中心城区,商业比较发达,纳税人数量较多,有一般纳税人近9000户,小规模纳税人36000多户,而禅城区国家税务局从事税源管理工作的税务人员只有116个,平均每个税收管理员要管388户纳税人,管理压力大且信息不全,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还较低。为提高税源管理质效,减轻税务机关的工作压力,禅城区国家税务局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税收征管社会化道路。
(一)积极推动街道(镇)协税站的建立,加强对小规模纳税人的管理。
为了加强对零散税源、个体工商户和其它业户的管理,营造公平、公正的治税环境,2009年初,在禅城区国税局和地税局的大力推动下,由区府财金办负责,联合区国税局、区各街道(镇)政府、区地税局、区工商局、区流管办等相关部门在辖区4个街道(镇)建立了12个协税站。协税站由各街道(镇)政府负责管理,原则上接受税务部门的业务指导培训,定期接受税务部门的考核和监督。主要的职责是按照国、地税部门的要求对管辖范围内的漏征漏管户进行清查、对经营户的基本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摸底、对欠税户进行催报催缴、对非正常户进行跟踪调查、对税务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举报以及根据税务部门的委托代征税款、派发税宣资料、传递涉税文书等。
2009-2010年,禅城区国税局通过协税站开展税收宣传10余次,清理漏征漏管户2500户左右,实施催报催缴20000余次,并在4个专业市场委托街道办协税站代征税款,禅城国税的税收征管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征管工作质效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不断构建信息交流共享平台。
禅城区国税局一直致力于涉税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建设,通过各种途径,想法设法的加强与地税局、工商局、海关、街道办、银行、供电部门、供水部门等职能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以期能够实现包括工商登记信息、用电信息、用水信息、银行账户信息等在内的涉税信息共享,从而加强对辖区业户的税收监管,提高税收征管质效。
2010年,在国、地税两局的大力推动下,佛山市政府和禅城区政府先后出台了《佛山市综合治税工作管理规定》、《禅城区综合治税工作管理规定》。《规定》明确说明其目标在于:要建立以“政府牵头、财税主管、部门配合、信息共享”为主要特征和基本内涵的综合治税新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税收征管中的积极作用,加强税源监控管理,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管税、财税部门依法征税、纳税人依法纳税、社会各界综合治税的治税新格局,创建公平和谐税收环境。《规定》在一定意义上明确了治税各方的权力和义务,标志着部门配合协作形式由人为协调到制度规范的转变,由单纯靠协商沟通向受责任义务关系约束的转变,为进一步有效组织、协调政府各部门和有关单位参与税收征管工作,实现协税护税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精细化,提供了制度保证。
(三)试点推行委托代征税款征管模式,强化对专业市场和商贸中心的税收征管。
禅城区的商贸中心和专业市场有80多个,聚集的纳税人大约在10000户左右,其中个体工商户占到80%,由于纳税人纳税遵循度较低,税务机关监管困难,很多纳税人不但不办理税务登记,正常申报纳税,还引起市场正常纳税的纳税人不平衡心理,严重影响税收秩序。
为了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加强对漏征漏管户的管理,减轻税务机关的工作负担,保障税收公平,提升税收征管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自2009年1月开始,禅城区国税局在多方研究、探讨、协调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开展委托代征工作的要求,结合中心城区小规模纳税人管理繁、杂、难等实际情况,建立了以提高小规模纳税人税收征管的科学化和精细化为出发点,以委托代征为主要手段,以税法宣传为保证,以和谐征纳环境为最终目标的委托代征征管模式。委托代征税款的范围主要集中于大型商贸中心和专业市场,受托代征税款的单位主要是物业管理公司和街道办协税站。
试点推行委托代征税款后,受托方每个征收期都能迅速顺利完成试点市场的委托代征税款工作,全部税额实现准时入库。2009年,其中一个代征点与2008年未代征时相比,纳入管理的户数增长116%,入库税款增长98.5%,税款全部按时足额入库。
(四)引导、扶持并鼓励税务中介组织的发展壮大,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社会化水平。
禅城区税务中介组织比较发达,据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禅城区内有注册税务师事务所20家、会计师事务所19家、代理记账机构92家、其它税务代理中介机构41家。它们在宣传国家税收政策、促进纳税人建账建制、规范生产经营活动,推动征纳两方和税务中介组织“三赢”局面的出现起到了积极作用。
禅城区国税局十分重视对税务中介组织的培育和引导,通过各种途径扶持、鼓励税务中介组织的发展壮大。一是定期组织税务中介组织的人员进行税收政策宣讲、税收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税务中介组织的涉税服务水平;二是开设税务中介组织办税服务专窗,专司为税务中介组织服务;三是鼓励并引导纳税人委托税务中介组织办理涉税事宜,提高税务中介组织的业务量;四是加强对税务“黑中介”的打击力度,培育健康和谐的税收中介服务环境。
四、中心城区推行税收征管社会化面临的现实困境
虽然禅城区国税局在推行税收征管社会化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笔者通过深入了解后发现,包括禅城区国税局在内的全国许多城市的国税部门都深受现时困境的束缚,税收征管社会化过程举步维艰,税务部门孤军奋战的局面并未得到有效扭转。
(一)困境之一:控制税收执法风险和提高税源管理产出如何实现有机统一。
目前,在广州、东莞、珠海、慈溪等地,对小规模纳税人的管理比较流行的做法是实行委托第三方代征税款,事实证明,该模式对提高税源管理产出是十分有效的,是一种比较好的社会化税收征管模式。然而由于受现行政策法规不完善、受托代征对象自身条件有限等因素的影响,推行该模式具有一定的执法风险。如由于受托代征单位条件有限,由其开具、保管发票可能造成发票遗失、被盗或乱开发票的现象;由于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税务部门不敢将定期定额户和无证经营户以外的纳税人列入代征范围;由于很多权限按照法律规定只能由税务机关去操作,受托代征单位所能起到的作用就十分有限,也不能减轻税务机关的负担和工作量……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抉择成为摆在国税部门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是该大力推行,积极提高税源管理产出呢,还是应该放弃,果断将执法风险扼杀于萌芽状态呢?
(二)困境之二:如何在部门利益博弈过程中实现税收征管的效用最大化。
征管社会化,简单的说就是集合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治税的一种管理方式。尽管这种方式是得到法律支持和认可的,但这种支持和认可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如,《税收征管法》规定:对法律、行政法规没有规定负有代扣、代收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税务部门不得要求其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然而目前委托代征协议是由代征双方自行协商,法律依据不足,代征单位有权提出不代征或拒绝代征,即使已经代征的单位,因某种原因提出中断代征,税务机关也显得无能为力。
又如,《税收征管法》虽然规定税务部门进行税务检查时,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支持、协助税务部门依法执行职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但它并没有规定有关部门和单位不予支持协助所应承担的责任。因此时常有这样的案例发生,当税务部门查明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逃避纳税的事实而预备采取行动时,金融机构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为当事人通风报信,协助其转移、隐匿存款,致使国家税款流失。
再如,按照《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代扣代收代征税款手续费管理的通知》的规定,委托金融机构或邮政部门代征税款只能给予至多1%的手续费,由于费用太少,这些部门受托代征税款的积极性很低。
在推行征管社会化的过程中,这种利益的博弈是随处可见的,也是必然会发生的。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的情况下,税务部门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加强与各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达成利益平衡与妥协,才能推动征管社会化不断往前发展。然而,这种发展是缓慢的、肤浅的。
以禅城区为例,禅城区政府虽然在税务部门的强烈要求下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定,也设立了相应的协税护税机构,然而规定只是给各个部门设定了职责,并没有确定相应的责任追究办法,落实不到位;协税护税机构因为国税部门能够给予的利益太小,支持国税工作的态度显得比较消极;共同推行的涉税信息交流共享机制也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满足税务部门的需要。
(三)困境之三:税务中介组织的东风风力太小,如何助涨火势。从多数西方发达国家看,税务中介组织的力量十分庞大,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如日本有30余万税务代理从业人员,是税务人员的2.7倍;美国税务代理人员约有200万人,相当于联邦税务人员的60倍,90%的涉税事宜都是在政府的监管下,由社会中介机构、纳税人协会、税收服务志愿者组织等市场主体和非政府组织来提供的。然而,在我国,税务中介组织起步较晚,力量薄弱,税务人员远远超过税务代理从业人员数量,且其发展缓慢,形式单一,主要由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税务咨询机构组成,而类似纳税人协会、税收服务志愿者组织等非政府组织尚处于萌芽阶段,这些税务中介组织发展不规范,管理制度混乱,其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亟待提高,服务内容的层次较低,服务质量较差,严重不能满足征管社会化的发展需要。
以禅城区为例,禅城区虽然具有一定数量的税务中介组织,然而相较于其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纳税人的办税需求而言,力量还显得比较薄弱,远远不能满足禅城区税务部门推行征管社会化的需要,且这些税务中介组织鱼龙混杂,非法税务中介也十分活跃,部分中介为争夺经济利益,时常从事违法代理活动,把“能够帮企业偷税漏税”作为业务竞争的“卖点”,严重扰乱了正常税收征管秩序。
五、中心城区税务部门税收征管社会化难题的对策分析 根据我国中心城区税收征管社会化发展所处的阶段特点及所面临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才能有效的推进税收征管社会化的大发展,提高税收征管工作质效。
(一)解放思想是推动税收征管社会化发展的关键。
《大学》中汤之《盘铭》有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商汤王澡盆上刻着的自警的话,澡身而浴德,坚持每天洗去污垢焕然一新,引申为在品德修养和思想改造方面不断革故鼎新,不断在新的起点上超越。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也永无止境。我们应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要人为的给自己设定禁区、束缚手脚,而应以发展的看待税收征管社会化的发展,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推动税收征管社会化的大发展,降低税务机关工作压力,提高税收征管质效。
我们应正确看待控制税收执法风险与提高税源管理产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其实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矛盾。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二者有机统一于税收征管质效的有效提升。执法风险过大则会吞噬税源管理产出的增幅,税源管理产出的提高也离不开对税收执法风险的合理控制。以委托代征税款模式为例,虽然法律、法规或上级文件中只明确将双定户列入委托代征税款的范围,但并没有禁止将其它类型的纳税人列入代征范围;虽然法律、法规规定只能将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作为受托代征对象,但我们可以通过与街道(镇)签署委托代征协议,由街道(镇)出面要求村委会协助代征税款;虽然由于受托代征对象自身条件的原因,由其直接开具发票有风险,但这种风险并非不可控的。
因此我们应该从税收征管的实际情况出发,与时俱进,一方面要科学衡量税收风险,及时修改以不合时宜的法规禁令,解决委托代征的法律束缚;另一方面,要合理扩大代征范围和受托对象,加强对受托对象的业务辅导、辅助其提高发票管理硬件建设和发票开具业务操作熟练度,提高代征工作成效。
(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现阶段推动税收征管社会化发展的前提。
禅城区国税局推动税收征管社会化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现阶段,要求得税收征管社会化的大发展,先决的条件就是必须确立并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要让政府认识到,单纯的依靠区位、资源发展经济的时代已经渐成过去,地方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好坏已经逐渐成为吸引企业落户的主要因素,而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和秩序正是软环境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良好税收环境的建立需要政府勇于承担起职责,一方面要积极运用政府的权威,促使各个相关部门搁臵部门利益,做好涉税信息交换及共享,对不按要求做好协税护税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追究责任,彻底摈弃重形式轻责任的工作方式;另一方面政府要本着发展的、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主动承担起对小规模纳税人的协税护税职责,让税务部门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对大中型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上,将小规模纳税人上缴的归属于地方政府的收入作为协税护税工作经费返还给参与协税护税工作的各个单位,以提高积极性。
(三)完善制度建设是推动税收征管社会化发展的保障。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面,然而规矩能否切实得以贯彻执行,才是规矩能否起到规范、约束作用最根本的条件所在。《禅城区综合治税管理规定》在实际贯彻过程的实效告诉我们,重形式轻责任的制度是无力的,对税收征管社会化的发展作用十分有限。
我们需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把税收征管社会化水平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并作为各级国税机关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考核,落实奖惩。同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进一步把推行税收征管社会化工作纳入政府对各部门、各单位综合考核和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思想重视、工作得力、成效明显的部门、单位和个人,认真落实奖励资金,进行表彰奖励;对因工作不力造成税收流失的,严肃追究有关单位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并与部门经费挂钩。
通过建立健全税收征管社会化的管理、考核、培训、奖惩制度,并确保兑现和落实,才能进一步增强各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支持税收征管社会化工作的责任感,激发其积极性,确保税收征管社会化能够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推动税收征管社会化发展的依托。实现税收征管社会化关键在于涉税信息的采集、传递与共享。这种信息采集与共享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如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平台采集信息,与国税、工商、金融等信息化建设水平比较高的部门联网,实现了信息交换和共享;或者通过派员制采集信息,由国税机关固定专人,分别派驻或跟踪几个部门,及时收集有关涉税信息;或者通过联审制采集信息,与有关部门联合进行项目审查审批,在项目实施的最初环节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换;或者通过雇员采集信息,在有关部门、单位以及街居、乡村聘任专门的涉税信息采集员,广泛采集和传递涉税信息等。
在这些涉税信息的采集、传递与共享的方式中,最便捷、最节省、最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方式莫过于依托计算机网络建立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实现税务、工商、银行、财政等各个部门的联网。通过联网实现各类涉税信息的实时动态更新与共享,即避免了专门聘任信息采集人员的较大成本支出,又提高了信息采集效率。如今像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税务局的计算机系统其触角延伸极其广泛,已做到全国联网,并与海关、银行、保险公司、政府各部门、大公司、大企业计算机系统均建立了资料互换制度或实现了计算机兼容联网,能随时做到用各行各业的第三者资料等检验和评估纳税人的申报资料。
我们要抓住各地政府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契机,积极构建涉税信息共享平台,促进税收征管社会化大发展。以禅城区为例,佛山市政府近期正在大力推行智慧佛山建设,禅城区作为创建智慧佛山的示范区、先行区理当以此为契机,以“云计算”为信息传递、转换、处理核心,构建覆盖各个行业的、各个部门的信息运用平台,通过联网使各行各业的信息数据通过“云计算”实现传递与共享,大大提高税收征管社会化进程。
(五)壮大税务中介组织力量是推动税收征管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达国家的税务中介组织的成功运作经验和我国的现实实践告诉我们,税务中介组织作为一种社会自治组织,它联结着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它的完善与发达程度对降低纳税成本,优化税收环境,促进征纳和谐,提高税务管理水平,促进依法治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有着重要的影响。要实现税收征管社会化的大发展必须大力推动税务中介组织的发展壮大。针对我国税务中介组织力量薄弱,层次较低,形式单
一、管理不规范的问题,税务部门必须加以引导、扶持和规范,推行税务代理服务层次向深度、广度发展。
1、要完善税务代理制度,加强对税务中介组织的监管。一是要正确界定税务代理的性质和运营宗旨:税务代理是一种独立的中介,其运营的宗旨应该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维护税务委托人的利益。因而应该让税务代理主体与税务部门脱钩,包括编制和职能脱钩、人员脱钩、财务脱钩等;二是要完善职业准入制度,包括改革考试制度、降低考试门槛,简化注册登记制度;三是完善职业管理制度,包括完善行业自律组织制度、建立双轨制的惩戒机制和设臵完善的惩戒程序等。
2、要丰富税务中介组织的形式,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广覆盖的税务咨询、监督与问题反馈渠道。
一是要引导扶持建立纳税人协会。通过该协会,在政府和纳税人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渠道,政府可以通过这个组织了解纳税人的意见,纳税人则可以通过协会向主管税务局反映问题,提出疑问。如果纳税人协会和主管税务部门的沟通出现问题或者无法沟通,协会可以直接向上一级主管税务部门或者地方政府反映问题。如果与上一级主管税务部门沟通还不成功,甚至地方政府也不能给纳税人一个合理的答复时,纳税人协会将借助媒体把有关问题反映给公众。
二是要支持并鼓励纳税服务志愿者组织建设。税务部门或政府应广泛招募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具有无私奉献精神和一定专业知识技能的会计师、税务师、律师及高校财税专业师生等志愿者,倡导成立税收服务志愿者组织,积极开展税收志愿者活动,对老年人员、残疾人员、下岗人员、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等特殊社会群体的纳税人提供无偿、专业、个性的税收援助服务,到纳税人生产经营、生活场所进行办税辅导或为其办理涉税事宜,从而拓宽税法宣传渠道,促进税务部门转变职能,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化解征纳矛盾,促进征纳关系和谐。
第二篇:个体工商户税收征管问题和对策
完善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征管工作,一直是我们税务工作者积极探索和追求完善的老话题。近几年,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科学化、精细化的税收征管工作的新要求,不断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加大对个体户税收管理的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个体工商业户自身利益驱动的特殊性和税务部门征管手段的滞后等诸多原因,在基层税收工作中,个体工商户的税收管理始终成为一个难点。解决这一难题,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对各级国税机关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既加强重点税源的管理,也强化零散税源的征收,采取有效措施挖潜增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现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浅谈个体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几点建议。
一、当前个体税收征收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日常税收征管工作中,个体工商户不登记、不申报或申报不及时以及申报不实的问题普遍存在,税务机关虽然积极探索和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因基层现有人员少、工作任务重、征管手段滞后等多种因素困扰,基层国税部门的工作难点主要表现在:
(一)对个体税收征管认识不足
部分单位、部门对加强个体税收征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个体税收征管工作量大、收入小,将所有个体户都管好也不如管好一个大企业;有的税务干部认为个体征管难度大,花费很大精力,收效甚微,产生畏难情绪;还有的税务干部只注重税收收入,工作方法简单,缺少个性服务手段,出现个体工商户种种不配合现象。
(二)纳税户数难于准确掌握
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普遍具有零星、分散、规模小、分布广、监管难度大的特点,其中有相当部分是无证(税务登记证)经营,特别是在管理薄弱的区域(城乡结合部及边远乡村)出现较多;部分经营者,在领取营业执照后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致使基层税收征收机关在工作中对无证经营户、有营业执照未办理税务登记和变更经营地址不变更税务登记证的纳税户数难以准确掌握,更谈不上有效、及时地管理起来。
(三)纳税定额难于准确核定
个体工商户绝大多数没有设置健全的经营账簿,没有完整的经营资料,经营业务不填开发票,购进商品和原材料不索取凭证,有相当部分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有的经营时断时续。即使设有账簿的业户,大都有账外经营现象,除少数依法纳税意识强和财会制度比较健全的业户外,很多业户不能如实申报经营收入。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做法是采取定期定额的征税办法。但由于目前采用的方式方法理论性强、操作性差,缺乏科学的计税依据,给确定纳税定额造成很多困难,存在因人差异、区域差异、定额核定与实际经营情况不符的现象。虽然采取了《个体户计算机核定定额管理办法》,由于难于采集到准确的数据,仍然无法核算出准确的税收定额。
(四)纳税申报难以规范
个体工商业税源分散,文化素质和纳税意识相对偏低,以征管质量考核标准衡量,遵期纳税申报率和税款入库率偏低,主动申报纳税率更低,每个征收期都存在催报催缴现象,基层税务机关为此付出较大人力、物力,成为个体税收管理中的一大难点。特别是未达起征点的业户,当达到征起点后按照规定应当如实申报营业额,税务机关依此调整定额,但实际上即使连续几个月的营业额超过起征点后,个体户为了逃避纳税义务,也不主动如实申报纳税,税务机关因受人员、时间、科学依据等方面的局限,难以及时准确核实营业额、调整纳税定额。
(五)纳税情况难以检查
对个体工商户的纳税情况进行税务检查困难多,主要有:一是缺乏经营资料,或者经营资料不齐全,查核缺乏科学依据;二是经营活动不规范,经营场所和居所混在一起,在经营场所难于掌握其全部进、销、存和生产经营情况,进入居所或其他地方检查又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甚至有的业户一旦得知税务检查信息,很快就会将生产经营的产品、商品进行转移,检查人员难于掌握真实经营情况;三是现金交易多且不开具发票,无法查核其真实的经营额;四是多头开设银行帐户,通过银行查核其业务往来情况困难重重。
(六)使用发票难以管理
大多数个体工商户在发票的使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问题有:一是填开发票不规范,项目填写不齐全、不按顺序填开、有的拆本使用;二是使用不合法的“收据”代替发票,或对不要发票给以低价“优惠”等变相不开发票;三是虚开发票或“大头、小尾’’填开发票;四是为他人“代开”发票;五是普通发票缴销制度不够完善,发票使用的时间没有明确的限制规定,造成不换票的个体工商户,发票存放时间过长;“废业户”既不办理注销登记,也不缴销发票;六是发票保管场所缺乏安全保障,损坏、丢失隐患大。
(七)起征点难以准确把握
起征点是税务机关落实国家税收政策,公平、公正、公开个体税收管理的具体体现。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销售额未达规定的增值税起征点的,免征增值税。征纳双方关于起征点临界点的界定存在异议。同一街道、同一市场,相邻且规模相差
不大但经营收入不同的个体户,对于月销售额在起征点上下的个体户,月税收负担额之差超过150元。一家征税,一家不征税,易造成纳税人心理不平衡,税务部门界定工作难度加大。尤其是个体户销售收入时高时低,绝大多数不建账,税务部门对起征点边缘户的征免界定难以准确把握,影响公正执法和征纳关系的融洽。
(八)税收管理员潜能难以发挥
个
体税收管理工作繁琐、复杂、综合、具体,即需要较高素质,又需要满腔热情。目前,个体税收管理员人员少、工作量大、分管范围广,年龄趋向老化,往往一个税收管理员还要负责多项岗位,业务素质难以提高,工作难以精细化。因此,基层税收管理员难以在短期内提高素质,应对各种复杂工作,造成工作责任心不够强,对个体户采取走马观花式的粗放型管理,加上提高个体户的税收起征点,大部分个体户的每月定额都未达起征点,有时税收管理员只关注起征点以上的业户,对起征点以下业户疏以管理,出现失管漏管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完善个体税收征收管理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个体户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采取如下措施进一步加强个体户税收管理。
(一)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全面管理
在思想上,要使广大税务干部充分认识到,加强个体税收征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增加税收收入、公平税收负担的需要;在人员上,要适当增加个体税收管理员的数量,解决个体征管力量薄弱的问题;在工作中,要积极研究个体税收征管中存在的新问题,制定出新措施,同时应就个体税收政策、计算机定税等内容,对个体税收管理员进行专门培训,使其尽可能适应新的个体征管形势,解决个体征管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
(二)宣传与管理并重,增强纳税意识
解决个体户征管难的问题,提高纳税意识是最好的办法之一。因此,从机关到基层要继续加大税收宣传力度,不断增强个体户的纳税意识,纳税人自觉如实申报纳税了,征管上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按现行税法规定,个体工商户有明确的纳税起征点,这对安排下岗工人再就业和解决合法经营者的最低生活标准起着积极作用。但千篇一律都实行这个起征点,给那些无证经营的、或者是流动性较大的业户有机可乘,达到少缴或不缴税的目的。对此,建议取消无证经营和流动性较大个体户的起征点,要加大管理力度,以法治促进个体工商户依法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增强合法经营意识,即有利于个体经济健康发展,又有利于个体税收征管。
(三)健全征管制度,促进规范管理
为了便于检查考核个体工商户纳税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在税收法规中对未设置帐簿或账簿设置不健全、核算不规范的,对其必须提供的纳税资料要作出严格规定。即都要提供下列资料:一是进货登记簿;二是销货(营业收入)登记簿;三是收支凭证粘贴簿、月未存货盘点表;四是主管税务机关规定需要提供的其它资料。这对于规范纳税人的依法经营行为,税务机关准确核定纳税定额、审核纳税申报,推进查账征收,起到重要作用。
(四)加强发票管理,严格“以票管税”
要健全对个体工商户的发票管理制度。一是在发票领购使用方面,为了防止业户领购发票丢失和失控,凡需购领发票的,应规定必须提供担保人,并明确担保人承担的法律责任;凡不能提供担保人的,可以实行保全制度,由领购发票的个体工商户提供适量的保证金;既不能提供担保人,又不愿意执行保全制度的,均由主管税务机关代开。二是在取得发票方面,应明确规定:购进货物、接受服务(除向农业生产者购进农业产品外),均应向销售方取得发票,应取得发票而未取得发票的,除按违反发票管理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补缴销售方应缴未缴的税款。三是发票领购的数量,主管税务机关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限制,原则上不能超过一个月,并要求做到按月进行核销,方便税务机关及时了解掌握纳税人用票情况,促进个体工商户税收征管制度的完善。
(五)结合征管实际,完善定期定额办法
一是实行最低行业起点营业额核定法。即税务机关根据当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分别按照不同的行业、不同路段、不同规模对“双定”户进行分类和分等级,统一制定“双定”营业额的起点标准(最低标准)。除特殊情况外,主管税务机关在对具体业户核定营业额时,依照业户所处的经营行业、路段、规模所对应的最低标准作为核定的尺度,核定营业额只能高于最低标准;对于跨行业经营的业户,其适用的行业最低标准,就高不就低。二是明确个休工商户发票使用与纳税定额的关系。尽快建立类似发票兑奖方式等机制,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监督。三是完善个体户计算机核定定额的具体落实。个体户计算机核定定额的关键不仅是数据来源的真实与否,更正要的是具体行业、区域、路段业户的调查、测算、落实。应尽快抽调精干力量、组织专门小组,对具体行业、区域、路段业户的调查、测算、落实,实现夯实基础,掌握税源,强化组织税收收入的目的。
(六)建立信息共享,强化个体税收征管效率
在不断完善与地税联网的基础上,尽快与工商、银行、城建、公安等部门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第一时间准确掌握社会各类经营、经商活动信息,即节省税收成本,又能实现基层税收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
(七)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
税收管理员监控的重心之一是重点税源监控,这对税收管理员的业务技能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个体户税收管理员精力忙于应付日常琐事,很多培训又注重企业和稽查人员,因而就忽视了对个体户税收管理员的业务培训,造成对个税收管理员业务技能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适应,工作积极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因此,要通过各种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强个体户税收管理员的业务技能和工作责任心,使他们热爱税收、服务税收,更热爱本职工作,为税收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尽职尽责。
第三篇:当前基层税收征管现状分析-五分局
当前基层税收征管现状分析
税收征管质量是反映一定时期内税务机关征管工作水平和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尺,也是确保完成税收收入任务的重要条件,它检验税务机关行政执法的规范化程度与管理质量。
由于受多方因素的制约,基层税收管理中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特别是在目前工作实践中所隐含的征管脱节、管理缺位以及管理失控等现象。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正确看待目前的征管现状。
对基层分局出现的税收征管情况,我将从内外两个角度,从基层税务机关、个体、企业三个方面来分析。
1、从内部来看,税务机关内部职责不清晰,业务庞杂,力不从心
基层税务分局负责对纳税人实施日常税收征收管理的机构,主要的人员和精力应为深入实地的开展管理工作,但大多税务分局内部结构仍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同时,随着管理要求的日益提高,目前基层管理分局又新增了纳税评估、征管资料电子化等工作,在管理职能之外增加了不少新的职能,分局业务更加繁重。
1.1.1、重复劳动,上下级部门之间内耗过大
基层分局面对上级税务机关几个部门,由于上级各部门工作不协
调,布置任务各有各的说法,每项指示都有基层必须完成,就连仅能通过征管信息系统能调阅的资料,仍需基层上报,往往造成基层无休止的疲于应付上级部门工作,无力开展日常征管工作。
1.1.2、人少事多、岗多矛盾突出,征管力量有待重组
目前,基层分局往往一人兼任数岗数职,担子重,责任大,容易出现“多做多差错”而被追究责任多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基层分局税收管理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征管力量相对薄弱,经常出现漏征漏管户和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1.1.3、管理力量相对不足,征管模式不够完善
税收管理人员管理力量相对不足。如税收管理员要完成路段巡查、登记核查、纳税评估、日常检查、定额调查、信息维护、日常统计、税法宣传、催报催缴等办税大厅无法完成的事项,税收管理只能疲于应付,蜻蜓点水,征管质量难以得到提高。
1.1.4、日常内勤事务繁多,影响税管员的外勤工作
基层每个税管员在省局征管系统中都有一岗以上职责,每天都有需要在限期内审核的工作。还要抽出时间上报各类报表,税务管理工作所涉及的规范化表单的纸质文书,需要税管员自己查询、选择和打印,从而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家的日子多了,自然会束缚税管员的外出巡查巡管的手脚,占用税管员外出巡查巡管的时间。
1.2、推进基层分局征管的几点建议 1.2.1、信息化建设需要提高。
虽然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目前省局的征收管理系统并不十分完美,需要亟待改进的地方有:查询功能有待进一步增强,查询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查询设计有待进一步优化。
1.2.2、上级考核要切合实际,不唯数据论。
比如申报率、入库率等各项考核指标,直接把纳税人的责任强加基层税务机关身上,来考核基层有失水准,纳税人逾期申报税务机关只要限改或处罚;逾期没有入库税务机关只需限改和加收滞纳金,皆可认为基层税务机关的职责尽到。不能把别人的错误来惩罚或考核自己,给自己捆上枷锁。当然基层机关提供一些人性化服务:电话提醒纳税申报、办理登记、促报促缴也是必要。
1.2.3、要加强基层建设,特别是加强征管人员的队伍建设
要调整管理人员结构,加强人员的轮岗,充实业务骨干、征管尖子从事基层税收征管工作。其次是建立激励机制,要从物质、精神两方面鼓励从事基层税收管理的干部。第三是适当提高基层同志的福利。
从外部的纳税人方面来看,基层税务机关管理缺位以及管理失控等现象十分突出,下面我将从个体、企业两种不同的征收对象来进行分析
2、基层个体税收征管
对于基层税务机关来说,尽管采取了诸多措施强化征管,可是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个体税收征管仍然是“一块难啃的骨头”,难于行之有效的管理到位。
2.1、当前个体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2.1.1、漏征漏管多。
从办证情况来看,可分为三类。一是在工商部门办理了营业执照,而没有在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这一类的个体户占很大一部分比例,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工商部门办证是为了收取管理费,他们人员相对较多,基本上能管理到位。二是在国税办了证,没有在地税办证,这一类个体户的目的是为了在国税购买发票。三是在地税办了证,没有办其它证的,主要是地税纯管户。总之,我们虽然与工商、国税都实行了信息比对,但由于种种原因,还不能够很好的统一协调,造成了漏征漏管。
2.1.2、定额核定难。
目前,我们对个体户的税收征管,大部分采取的是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由于在核定时,缺乏科学、合理、统一、有效的办法,加之人为因素,必然使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税负不平衡。作为地税机关,在核定税额时,尽管考虑得很周全,却难以满足各位纳税人的心意。
“生意同样做,为何别人少缴税,而我却要多缴税?”个体纳税人一旦找到自己认为合理的理由,钻进这个死胡同,要他自觉缴纳税款自然就很难了。同时,近年,国税部门提高了起征点,对一部分国地税共管户免征了增值税,必然使这部分个体户产生“国税不征了,地税也应该免”的想法,也给地税征管带来了难处。这样一方面既造成了税款的流失;另一方面也引起了纳税人的不满,产生拒缴税款的逆反心理。
2.1.3、相关征管政策落实难。
如要求纳税人与税收相关的事项,如停业、歇业、注销等必须在事前向税务机关提出申请。而在实际工作当中,一些个体户往往不能及时提出申请。如注销户,生意都不做了,那还给你去办注销呢?
2.2、加强个体税收征管的建议
2.2.1、加强税收宣传,提高全民纳税意识。
只有纳税人自觉纳税意识提高了,我们的征管工作才能再上一层楼。
2.2.2、提高协护税工作力度,形成覆盖网络。
如与公安部门配合、与银行配合,如遇有欠税可以与公安部门配合追缴欠税。有税务机关的函,也可扣缴银行存款入库税款,并且可以让欠税人进入“信用黑名单”,给他的其他工作生活设置信用障碍。
2.2.3、加强实地调查。
同等路段、同样规模、同行业的个体工商户其税收负担应基本相同,在这一前提下,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深入到实地进行认真摸底调查,力求与个体工商户的实际经营状况最大程度地接近。
3、基层企业税收征管
基层企业税收征管相比较于个体税收,征管难度较小,但依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3.1.1、办税员素质参差不齐,极大地制约了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随着税务部门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税收信息化与专业化建设迅猛发展,新的形势对企业办税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对计算机应用等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但目前在基层分局辖管的企业中,办税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
一方面是因现有企业财会人员聘用制度不尽完善,竞争择优、任人唯贤的市场机制尚未健全,部份企业老板因自身利益驱动,任人唯亲,办税人员的工资、福利等依附于企业,对老板只能言听计从,又因社会中介机构刚刚起步,技术力量不够,个别企业为了节省开支,聘用无证人员或临时人员,“优价”但不“优质”;另一方面,客观上基层培训条件较差,知识更新远远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一问三不知”,“糊里糊涂”办税。
3.1.2、税收政策宣传不到位,纳税申报不准确
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纳税申报表填报质量不高,税务机关审核不到位。一方面中小企业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较差,对税收政策理解不透,尤其是对税收与企业财务处理上的差异把握不准,以致申报表填报质量不高。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对纳税申报表的审核手段落后。现在对申报表的审核全部依靠人工进行(即使是网上报税也是人工审核),没有科学的方法甄别申报的真实性,客观上造成申报数据不准。
对企业的申报却疏于监管,审核把关不严,造成申报质量低下。一些企业的申报如能及时发现,将有助于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和杜绝,一旦等到来年的四五月份汇算清缴时才发现,加以纠正,问题往往已经扩大,解决难度增加。
3.1.3、纳税申报不理想, 零申报情况十分普遍
近年来,企业零申报率一直居高不下。通过实地调研,构成企业零申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些企业为审批土地而进行工商、税务登记,但由于客观原因又未能拿到土地,一时成为空壳企业,零申报也就在所难免;新办企业从工商登记、税务登记、计委立项、投入经营等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无法立即实现销售。一些处于倒闭、停业状态的企业,由于债权债务等事项未处理完毕,暂时不能办理税务注销,形成零申报;由于部分纳税人财务核算能力差、税收政策掌握欠缺、纳税意识淡薄等原因,自觉或不自觉地造成零申报。
3.2、加强企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3.2.1、加强基层单位申报审核
过分依赖于以票控税,疏于对企业日常申报和申报的管理,造成长期零申报;对未进行日常申报和申报的地税管理企业,管理部门为提高申报率,便由税收管理员为企业做零申报处理。
3.2.2、加强基层单位纳税管理
对企业的纳税情况和税收增减变化的关注程度不够,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对相关税源信息及时、全面、准确地分析和判断,现实中个别税务机关为了减轻工作量主观愿意对企业实行核定征管方式(尤其是建筑业),在税源监控上“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执法风险。
3.2.3、提升分类管理级次
一是对企业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促进管理对象精细化。从日常检查、发票管理、纳税服务等方面采取不同的鼓励和限制措施,强化薄弱环节的管理,堵塞征管漏洞。二是严密企业管理过程监控,促进管理内容精细化。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和责任区管理制度,细化户籍管理。三是优化服务要提质增效。以纳税服务工作规范为标准,以12366服务热线、互联网络为主要载体,畅通征纳双方的沟通渠道,向企业提供人性化、个性化、公开化纳税服务。
第四篇:连锁超市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连锁超市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麦德龙、好又多、家乐福、欧倍德,加上本地的苏果、苏宁、等连锁商业龙头,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已经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他们在南京仅几年时间,已经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有的已经开设分店,扩大投资规模,随着规模扩大,出现了一些税收征管问题噬待解决。
一、收入种类繁多,避重就轻混淆税种交纳
连锁超市经营方式一般分为专柜经营和自营。专柜经营采取引进手工作坊或者特色商品销售,由超市统一收款。超市与专柜供应商签定合同,规定供应商每期应达到的最低销售额,如达不到则由该供应商补足或者撤场。月末结算供应商开具进项票时增大扣点,即供应商按实际销售额少开金额。因此一些供应商为能继续在超市经营,在没有达到最低销售额的情况下,按照最低销售额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造成虚假的销售,无形中增加了超市的当期进项税额,降低了税负。
自营收入主要来源超市的商品销售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其中其他业务收入种类繁多,包括:进场费、广告促销费、上架费、展示费、平销返利等等。国税发(2004)136号文件规定
1、对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无必然联系,且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提供一定劳务的收入,例如进场费、广告促销费、上架费、展示费、管理费等,不属于平销返利,不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金,应按营业税的适用税目税率征收营业税。
2、对商业企业向供货方收取的与商品销售量、销售额挂钩(如以一定比例、金额、数量计算)的各种返还收入,均应按照平销返利行为的有关规定冲减当期增值税进项税金,不征收营业税。由于上述文件对不属于平销返利的收入没有明确的解释和划分,如上架费、展示费实际操作中均和商品销售量、销售额高低有联系,因此各类超市极容易将各类其他业务收入交纳营业税,甚至将属于平销返利收入以上架费、展示费、管理费的名义交纳营业税。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收入管理是连锁超市税务征管和稽查的基本点。加强对专柜经营供应商监管,将专柜经营纳入税务登记管理范围,要求其向超市主管税务机关报送各类财务资料,接受超市主管税务机关的监管。
加强超市其他业务收入的评估审核,进一步明确各类收入的内涵和外延,要求超市提供和供应商的供销合同进行备案管理,明确收入标准,对恶意混淆收入的纳税人比照《征管法》第三十五条第六款、《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条的规定征收增值税。
二、发票管理不规范,“富余票”现象制肘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
目前连锁超市使用的发票主要有三种:收银机开出的卷式发票、大额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消费者个人购买商品时开具卷式发票;企、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卷式发票换开普通发票或者增值税专用发票。由于商业超市增值税交纳依据是实际的销售额,不是开具发票的金额。申报数额往往大于开具发票的金额,因此产生了“富余票”的现象,而目前的“票、表稽核”只是针对纳税人开具发票是否申报纳税进行核查,不能杜绝“富余票”。“富余票”现象的出现为连锁超市代开发票提供了空间,也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提出了问题。
为此,连锁超市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应该成为发票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我们认为首先应当加强连锁超市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数量的管理,严格控制超市专用发票使用数量和限额,超过规定数量的一律不预批准。其次,在发票开具上要求连锁超市收银机开票必须打印客户名称以便换开时核对,可以采取企、事业单位专机开票形式。在换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时,严格要求换票方提供盖有一般纳税人戳记的税务登记证(副本)原件并复印留存备查,在换开时还要提供销售柜台的购货证明(可用卷式发票代替),并将其购货证明附在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存根联后面。最后,在换开内容上严禁开具用于个人消费和福利用品如:食品、烟、酒等等。
三、会计电算的实行和核算资料的高度集中管理,给税收征管加大了难度。
在会计核算管理上,当前连锁超市采取购买或自行开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来加强对企业经营过程的系统控制。根据《征管法》第二十条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报送税务机关备案。而这一规定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以及各系统管理软件种类多样,各种财务数据归集及生成方法不一致,各类明细帐格式也不统一,给日常税务管理和税务稽查带来难度;二是会计核算软件报送备案规定执行不到位。在使用计算机记账的纳税人中,很少有企业向税务机关报送备案,而税务机关对此的管理也比较薄弱;三是目前多数财务软件都允许设置多个“帐套”,分别进行加密,各“帐套”之间的会计资料(如记帐凭证)可相互传递、取舍。而且对各帐套文件的存储无任何限制,既可存储在本机硬盘中,也可通过网络存储在其它硬盘、磁带、光盘等存储介质中,并可在已知密码的前提下,实行信息共享。
这就为企业设置多套帐偷税、逃避税务检查提供了便利。
在财务账册数据管理上,目前连锁超市实行高度集中化管理,以好又多和欧倍德为例,其原始财务资料和会计核算均在总店上海,连锁门店只负责货款结算和财务资料的传递,只有进入其网络才能查询或处理数据(如输出会计报表等)。因此,税务机关进行日常的稽核时不能及时掌握纳税人的资料,需要企业提供的统计数据和财务数据,可能须事先通知他们准备或者临时生成。这样,企业提供的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则取决于企业。除此之外,税务机关在进行纳税检查时,需要到核算地开展工作,增加了税收成本。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要重视企业会计软件的报送备案制度,对未按规定报送的,应严格按照《征管法》规定进行处罚。进一步规范并细化财务核算软件备案制度。明确企业报送财务软件的资料必须包括财务软件的名称、功能、整个系统的操作程序、各环节数据来源等具体内容;企业必须每年将各门店的财务帐册打印成纸式的帐簿并由各门店保存,以备税务机关审计或检查;企业财务软件升级或主要功能改变,应及时向税务机关备案。加强税务人员对企业财务软件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和认识,熟悉并掌握财务软件的操作和审阅方法。
现行《征管法》对纳税人帐簿、凭证的设置和保管期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对保管地点没有做明确规定,建议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帐簿保管地点做明确规定。
四、地方政府的行为影响税收政策的执行
随着国外的各个跨国商业巨头的涌入,他们的经营方式主要采取在不同行政区域,建立多个门店开展连锁经营活动。如:好有多在南京秦淮、鼓楼、栖霞设立了三个门店、欧倍德在雨花、栖霞有两个门店,这些门店都由其在中国地区某一个总店管理,实行统一采购配送商品,核算地集中在总店,统一规范化管理和经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1997年发出了《关于连锁经营企业增值税纳税地点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97号)。该通知规定跨地区经营的直营连锁企业,即连锁店的门店均由总部全资或控股开设,在总部领导下统一经营的连锁企业,凡采取微机联网,实行统一采购配送商品,统一核算、统一规范化管理和经营,并经有关部门批准,可由总店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统一申报缴纳增值税。但对自愿连锁企业,即连锁店的门店均为独立法人,各自的资产所有权不变的连锁企业和特许连锁企业,即连锁店的门店同总部签订合同,取得使用总部商标、商号、经营技术及销售总部开发商品的特许权的连锁企业,其纳税地点不变,仍由各独立核算门店分别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增值税。而(财税[2003]1号)文
件又明确了符合一定条件的连锁经营企业所得税,可由总机构向其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统一缴纳,连锁企业的纳税地点问题得到了解决。
在我国目前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根据税源经济政策对各部门确定税源考核指标,因此他们感到连锁企业门店在本地经营却在外地纳税,大多采取不支持态度,结果绝大多数连锁企业只能把理应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的店铺,在各地注册成一个个独立的企业法人。这种做法不仅使连锁企业不能在众多的新老店铺、经营效益好与差的店铺之间统算盈亏,实际上增加了企业的税负,而且每个店铺都是纳税单位,要增设财务人员,增加了管理环节和费用。纳税地点问题,已经成为当前连锁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
建议地方政府改变目前税源经济的考核方法,避免到处挖税源抢税源的行为发生,同时财政部门可以根据连锁经营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各门店交纳的税收在地方财力分配上按一定比例进行分配。这样,可以降低税源经济对连锁超市纳税地点的影响,国家的税收政策才能真正得到贯彻实施。
第五篇: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试谈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和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试谈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和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论文试谈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和对策
[摘要]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之一。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农村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相对于快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还不能够与时俱进,在发展过程中凸显出来的许多矛盾仍然制约着农村小学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 教育资源 师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是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农村的教育问题受到了国家的广泛关注,而农村小学教育则是重中之重,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一步一步凸显出来,并成为制约农村发展的巨大障碍。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就必须要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最近几年,国家逐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扶持力度,高度重视农村小学的教育质量及教师队伍建设。自2003年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农村教育就已经摆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人事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明确了农村教育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了新一轮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其中更加重要的是,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资金投入。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专业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同样也是个教育大国。但是中国的教育一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短板,在远离都市的农村,因为诸多方面的原因,农村小学教育远远落后于城市。在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经费严重缺乏、教学设施陈旧、师资流失、教师素质低下等等。这些都是严重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使得农村小学教育远远滞后。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将严重拖累中国教育前进的步伐。
一、教育教学资源的欠缺
农村小学是为广大农村孩子提供不可或缺的公共资源的地方,随着教材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逐步推进和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慢慢普及,农村小学对于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教育教学资源是否丰富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但是从总体上看,眼下能够完全适合我国农村小学教育教学需要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总量非常缺乏而且质量不高,有效的应用程度和有效的共享较低。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而且这已经成为约束村级小学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当前,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欠缺国家的统筹规划、整体调控以及有效引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村级小学教育资源建设的相关政策遗缺和具体协调、措施引导上的力度不够,也是造成现今低水平重复开发的问题始终无法有效解决的主要原因之一。2.教育投入的问题仍是制约着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软件、硬件投入比例问题。相对来说软件方面的建设非常不足,甚至是贫乏。3.满足实际教学活动中所需要的优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并不充分,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短缺。现有的教学资源在整个系统性、与文字教材配套等方面所存在问题比较突出。4.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区域性不平衡现象表现非常明显。尽管在小学教育资源建设上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基础教育各级学校的纷纷重视,而且也得到省、市、县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各个地区的历史发展原因以及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资源建设的区域不平衡现象仍比较明显。
国家的各级政策在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究竟是怎样的?教育资源建设如何能够弥合和跨越理论与实践断裂的深深鸿沟?这些问题是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建设开展到现在以来一直摆在我们面前的两个难题问题。教育教学资源能否真正的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它的效益,也仅仅只有在现实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我们必须要明确看到,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长期规划建设并不是最终目的,农村教育教学资源只有真正实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并且能够有效地去促进农村教育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解决,才能发挥其真正应有的作用。为此,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规划应该必须应该以实用为导向,要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并且要服务于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实际应用。所以,应当充分的重视这些资源使用者的需求,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开发和规划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并且反复实践,不断完美完善,才能精益求精。
二、农村小学的办学不平衡以及规模萎缩
现在的村级小学布局并不合理,点多面广,办学规模日趋萎缩。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从小就脱离相对落后的村级小学教育,希望自己的子女从小就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教育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于是,为了孩子的前途,父母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教学质量更好的城镇学校、乡中心小学就读,甚至进城镇陪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父母们选择了让子女在其流入地借读。诸多地方政府对打工子女入学政策开始放宽,开始接纳这些孩子进入当地公办校就读。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村级小学学生数量自然逐年减少、规模日渐萎缩。目前我国过于分散的村级小学布局使学校人数相差过分悬殊,客观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针对这种状况,应合理调整农村小学布局,解决村级小学生源逐年减少,办学规模萎缩的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下应当以解决儿童集中就读为切入点,加强农村小学建设,重组、整合农村小学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小学质量管理,大力促进农村小学以优质的教育吸引学生,这样不仅能够逐步缓解中心学校“人满为患”的压力,还可以缓解现在的农村小学的教学规模萎缩症结。解决这个问题的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借鉴:一是地方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扶持,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尽快实现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以校际间教师相互流动学习和培训为突破口,积极培养和造就大批的热爱农村教育、懂得农村教育并且善于管理的干部队伍,慢慢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养,平衡城乡教师队伍综合素质。三是制定农村小学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规范,强化农村小学教育的制度管理,确立合格学校基本标准,落实目标管理,大力实施规范化建设,推进教育质量提高,脚踏实地做强教育质量,做靓教育形象。四是减负松绑,从多种渠道减轻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和工作负担,关心贫困教师,关爱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切实解决其生活、工作、家庭及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舒心工作、自主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工资待遇、职称等方面应当向农村小学教师倾斜,这样才可以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农村教育。五是加强农村小学教育宣传,大力宣扬农村教育所作出的新成绩,宣传农村小学教育中出现的各种有益的教师或者学生,真正的让更多的对农村教育做出贡献的同志事迹得以宣扬,品德受到歌颂,从而达到“彰显农村教育勃勃生机,增强农村教育人本活力”的目的。六是各乡镇应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搞好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撤掉一些生源不足、规模过小、条件较差的学校;扩大部分生源较好、地理位置较好的学校办学规模;积极创办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从小学低年级起就到中心学校就读、在校住宿。这样可以把有限的教育资金集中起来使用,集中投资,既可保证重点,适当提高标准,加强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现有器材设备作用,又可节省开支,从而加快了农村小学的发展步伐。
转
在调整中,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人口测算,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搞好农村小学校舍布局调整工作。不要因为学龄儿童少,大范围撤校并点,而违背了小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处理好教学质量与学校数量的关系,从而提高办学效益。
三、师资力量薄弱
1.教授科目与教师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学手法落后。村级小学教师并不能任教于自己所学的科目,教师所学的专业知识也不能在工作岗位上得到完全的发挥和施展。在大多数情况下情况下,学校缺哪一科教师,就安排新分配来的教师教哪一科。村级小学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自主性没有选择权,这样不但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更不利于学生在文化知识上面的提高。教师如果适应这个新的专业课程需要很长时间的学习和钻研,而这个过程已经实实在在的抑制了教育水平的快速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普遍不高,教育、教学观念落后。实际文化专业知识并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程度,也没有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知识水平有限,汲取知识的速度慢、渠道窄,跟不上小学教材的变化和时代的要求,而不能很好的胜任教学任务。另方面,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村小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教师“知识技能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又太快,而教师培训已经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村级小学教师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师资力量不充分,工作量偏大,而且待遇也处在中下,教师队伍并不稳定。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工资之低是有目共睹的。就工作环境而言,社会各种无论是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的优质资源绝大多数集中在城市,导致农村从物质到精神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处于非常贫瘠状态。待遇低下极大的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农村教育质量。虽然我校自2003年开始陆续补充了一些师范类毕业生,充实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当中,但仍然杯水车薪。二是学历水平过低,年龄结构完全畸形。农村小学教师队伍老龄化,后继乏人,形势严峻。农村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民办教师转正的,这些教师虽然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农村的教育付出了心血与汗水,但是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知识面有限,不能跟上日益发展的现代教育的步伐。在农村小学中,真正的大中专毕业生屈指可数,即使来到农村,相当一部分人在思想上根本就不愿根植于农村,而是把农村学校作为积累经验的场所和跳板,最终还是进入县城。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村级教育现状就可想而知了。在绝大部分农村小学中,一至三年级的教师每人任一个班的所有课程,他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全部在教室中进行,并且只要是上课时间就不能离开教室。学生每一天、每一周甚至一年下来都只接受同一种教学模式。学生没有任何新鲜感,教师工作量也非常大,就教学效果而言,效率很低,效果也差。而且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科学等科目,根本就没有专业对口的老师,任课教师绝大多数是一人多职的,即便是有了专业老师,因为教师队伍的严重短缺,也变成了一人多职。专业教师不足既严重影响素质教育教学的质量,又有可能浪费部分有专长学生的天赋。
四、留守儿童问题
家庭作为小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必将对学校教育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留守儿童根本就无法受到家庭教育的熏陶,由于农村小学的种种原因也无法去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也愈演愈烈。农村大约40%的“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管理的出现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非常大的难度,这需要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学校应当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随时跟踪调查,切实的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的进行帮助。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学校在扮演教育学生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角色。学校工作要把创建好家长学校作为重点,不可忽视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学校应当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使家长懂得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种教育政策,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理解学校的治校策略,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育人。特别是在农村,家长们更需要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农村教育一直就是在落后中步履蹒跚的前进,虽然国家也出台了许多政策来扶持羸弱的农村现状,但是农村的小学教育问题任重而道远,并不是片刻时间就可以完全解决的。这要依赖于全社会的帮助扶持。作为一个小学工作者对未来充满了期盼。
参考文献:
[1]高平叔.蔡元培教育论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2]张进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学新论.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52-54.[3]秦庆武,徐锦英等.中国“三农”问题的困境与出路.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大力发展农村职教服务新农村建设——访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黄尧.2007-3-10.[5]王小红.农村转移人员城市化的教育策略研究.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8).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