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连市地方税务局查办涉税举报案件
大连市地方税务局
查办涉税举报案件工作管理办法
(大地税发[2002]75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查办涉税举报案件工作,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举报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行为(以下简称税务违法行为)的权利,依法严肃查处税务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国家税务总局《税务违法案件举报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查办涉税举报案件管理工作必须依靠群众、方便群众,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统一管理、分级负责、严格保密、接受监督的原则。
第三条 市局设立税务违法案件举报中心(以下简称举报中心),办事机构设在税务稽查处。各基层局亦应设立举报中心,办事机构,市内各稽查分局设在综合科;保税区地方税务局设在综合业务科、其他各基层局设在法制综合科(处)。市局举报中心指导和协调各基层局举报中心工作,各基层局举报中心应当向市局举报中心报告查处涉税举报案件工作情况,市局举报中心应当定期通报和上报查处涉税举报案件工作情况。
第四条 各举报中心应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号码、通讯地址及其他联系方式、方法;设立举报箱和举报接待室,为举报人提供便利条件。
第五条 各举报中心应建立接待群众举报值班制度,在工作时间内,必须安排专人负责接听举报电话、接待举报人。有条件的举报中心,还可设置受理涉税举报专用录音电话或电子信箱,以方便举报人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以及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向税务机关反映有关税务违法问题。
第六条 举报中心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鼓励群众举报税务违法行为;
(二)受理、管理、处理举报材料;
(三)转办、交办、督办举报案件;
(四)审核举报案件的查办情况;
(五)上报、通报举报事项的查办情况;
(六)统计、分析举报管理工作的数据情况;
(七)开展对举报人的保护、奖励工作。
第七条 税务机关要与公安、检察、纪检、监察机关以及其他执法机关加强联系和合作,做好举报管理工作。对涉及到税务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举报案件,应及时移送同级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第八条 举报中心受理举报的范围是: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和虚开、伪造、非法提供、非法取得发票,以及其他税务违法行为。
第九条 举报可以采用书信、口头、电话或者举报人认为方便的其他形式提出。实名举报和匿名举报均须受理,举报人不愿提供自己的姓名、身份或者不愿公开举报行为的,应当予以尊重和保密。第十条 接听举报电话和接待举报人来访的举报中心工作人员要讲究文明礼貌,做到热情和蔼、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必须细心听取举报人的叙述,并加以合法提示、正确引导。
第十一条 在接听举报电话和接待举报人过程中,必须对被举报人的准确全称(或姓名)、详细地址(或住址)、税务违法行为的具体手段、方法、情节及相关证明、证据询问清楚,并且应当要求举报人提供证据材料。第十二条 对举报人的叙述,如属于受案范围,接听和接待人员必须在《涉税举报案件记录簿》上全部记录,不得不记或删改。结束接听前,应就记录内容向举报人复述、核对。对来访的举报人,接待人员应让其在《涉税举报案件记录簿》上签名。
第十三条 举报人叙述结束后,接听和接待人员必须告知举报人要求答复查处结果的,应留下真实姓名和联系方法,由税务机关在查处结束后,通知其按约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当面给予答复。举报人拒绝提供姓名的,必须告知举报人因不提供姓名,税务机关将不予答复查处结果和给予举报奖励。举报人留下证明其身份的密码除外。第十四条 受理口头举报或者电话举报,须征得举报人的同意,才可以录音。其中,对采取录音电话自动受理举报方式的,在电话接通时应有征询举报人同意的语音提示。
第十五条 举报中心在收到各种举报信件的当日,必须安排专人拆阅审读,并在《涉税举报案件登记簿》上登记。受理其他形式的举报也必须留有记录。
第十六条 税务违法案件的举报材料,由举报中心统一管理。税务机关的领导和税务机关的监察、信访及其他部门受理的涉税举报,应及时批交或者移送本级举报中心登记处理。
第十七条 对市局举报中心受理的举报案件,由市局举报中心按照案件的来源、税务违法性质、举报内容详实程度,进行分类,实行等级管理,即A类、B类、C类,并且在《涉税举报案件交(转、催)办通知书》上注明案件的分类等级。
第十八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举报案件实行A类管理:
(一)国家税务总局、省地税局、市地税局领导批转的要求限期回复查处结果的涉税举报案件;
(二)政府有关部门转来的要求限期回复查处结果的涉税举报案件;
(三)举报线索清晰,反映偷税问题证据充分,数额、性质达到《重大税务违法案件管理制度》规定标准的署名或匿名涉税举报案件;
第十九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举报案件实行B类管理:
(一)举报线索清晰,有部分证据能说明其反映的问题属实的涉税举报案件;
(二)署名的涉税举报案件;
(三)国家税务总局、省地税局、市地税局领导批转的和政府有关部门转来的,不要求限期回复查处结果涉税举报案件;
第二十条 除第十八、十九条规定标准外的其他涉税举报案件作为C类管理。
第二十一条 实行A类管理的涉税举报案件应由检查单位的一把手负总责,并按《重大税务违法案件管理制度》的规定由市局督办或直接组织查办。
第二十二条 实行B类管理的涉税举报案件要优于日常检查,由分管副局长负责,并在限定的期限内结案。
第二十三条 实行C类管理的涉税举报案件按本办法查处。第二十四条 举报中心可以对举报内容进行初步调查和落实。如为署名举报,各举报中心可以约请举报人面谈或者补充书面材料。第二十五条 举报中心对举报信件、记录及其他材料初步审查后,认为被举报事项尚不具备调查价值的,由举报中心填写《涉税举报案件交(转、催)办通知书》,报主管局长批准,登记后暂存备查。第二十六条 市局举报中心受理的涉税举报,由市局根据不同情况安排有关基层局查处。各基层局举报中心受理的涉税举报案件,被举报人属于本局当年税务检查对象范围之内的,可由本局进行查处。如在范围之外的,应报市局,由市局根据不同情况安排有关基层局查处。
第二十七条 各基层局举报中心受理的不属于本局查处范围的举报案件,在《涉税举报案件登记簿》上登记后,填写《涉税举报案件交(转、催)办通知书》,移送市局举报中心批办或转办。
第二十八条 各举报中心受理的涉税举报案件,其内容涉及国税机关业务的,应填写《涉税举报案件交(转、催)办通知书》直接转给本辖区国税机关处理或报市局举报中心转办。
第二十九条 对不属于税务机关受理范围的举报案件,举报中心应当告知举报人向有处理权的单位反映,或者将举报材料移送有处理权的单位。
第三十条 对属于本举报中心管辖和查处的举报案件,举报中心应自受理之日起三日内,填写《涉税举报案件交(转、催)办通知书》,经主管局(处)长批准后,送检查部门或主管分局查处,并限定查处时限,查处时限最长不超过30日。特殊情况除外。
第三十一条 对特殊的举报事项,市局举报中心可直接组织查处。
第三十二条 检查部门在接到举报中心的检查指令后,应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查处,在对举报的问题逐一查实的基础上,对被举报人的涉税问题全部查处。
第三十三条 对查结的举报案件,检查部门应填写《承办涉税举报案件报告书》在规定的时限内报告下达检查指令的举报中心;对市局举报中心交办的举报案件,应当填写《承办涉税举报案件报告书》,连同案件卷宗复印件一同上报市局举报中心;案情复杂的,时限可以适当延长,但应在期满之日前上报查处情况,在以后每隔30日上报阶段性的查办情况,直至结案为止。
第三十四条 《承办涉税举报案件报告书》的主要内容:
(一)举报案件的来源、形式和时间;
(二)举报反映的涉税问题;
(三)税务违法当事人的基本情况;
(四)案件调查的时间以及采取措施、手段和方法;
(五)查证的税务违法事实、涉税金额、所属期间和当事人所采取的手段;
(六)税务违法行为所触犯的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七)税务违法的性质;
(八)需要说明的其他有关事项。
第三十五条 因特殊原因确实无法查实和进行处理,稽查人员应当在《承办涉税举报案件报告书》中说明情况,报主管局长批准后暂存备查。
第三十六条 各举报中心对报告的举报案件处理结果,应当认真审查。对于事实不清或举报问题没有查实的,应当书面通知检查部门(分局)补充调查或者重新调查。
第三十七条 举报材料的保管和整理,必须严格依照《全国税务机关档案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八条税务机关及其举报中心应当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利。
第三十九条 受理、查办举报的工作人员与举报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第四十条 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查办举报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一)举报的受理、登记、转办、查处、保管等各个环节,应当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保密,不得私自摘抄、复制、扣压、销毁举报材料。
(二)对举报人和举报案件的内容要严格保密,严禁泄露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等情况;严禁将举报情况透露给被举报人。
(三)对查办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步骤、措施、证据和每一项内容都实行严格地保密。
(四)调查核实情况时,不得出示举报材料原件或者复印件,不得暴露举报人;对匿名的举报书信及材料,不得鉴定笔迹。
(五)宣传报道和奖励举报有功人员,除本人同意外,不得公开举报人的姓名、单位。
第四十一条 对税务违法当事人的有关纳税资料也应实行保密。严格税收执法,不因举报人中止举报,而停止对税务违法案件的查处。第四十二条 坚持公正立场,不在举报人和被举报人之间充当调解人。
第四十三条 对举报人要求答复查处结果的,在案件查结后,由直接查处案件单位的举报中心工作人员简要告其所举报的税务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理决定,但不提供税务行政处理决定书及有关案情材料。如举报人对查处结果不满意,要求重新举报,但没有提供新的线索、证据,可不再安排检查。
第四十四条 税务机关对举报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和虚开、伪造、非法提供、非法取得发票,以及其他税务违法行为的有功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举报人),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前款的物质奖励,不适用于税务、财政、审计、海关、工商行政管理、公安、检察等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
对本企业偷税行为应依法承担责任的企业法定代表人及直接责任人员(如财会人员等),主动向税务机关报告本企业偷税等违法问题的行为,也不属于举报奖励的范围。
第四十五条 举报奖励对象原则上限于实名举报人;但对匿名举报案件查实后,税务机关认为可以确定举报人真实身份的,酌情给予奖励。
第四十六条 各举报中心应建立税务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基金,专款滚动使用。举报奖励从举报奖励基金中支付。
第四十七条 税务违法举报案件经查实并依法处理后,根据举报人反映问题的真实、准确程度;提供的查案线索的具体、详实程度;是否提供了有关税务违法的证据;查补税款的多少等,按照实际追缴税款数额的百分之五以内掌握计发奖金;没有应纳税款的,按照实际追缴罚款数额的百分之十以内掌握计发奖金,每案奖金最高数额不超过人民币十万元。
第四十八条 对有重大贡献的举报人,经市局批准后,奖金限额可以适当提高。重大贡献是指:
(一)举报人所举报的案件偷税情况严重,性质恶劣,影响范围广的;
(二)举报人所举报的案件偷税数额在200万元以上的。
第四十九条 同一税务违法行为被多个举报人分别举报的,主要奖励最先举报人。举报顺序以举报中心受理举报的登记时间为准。但其他举报人提供的情况对查清该案确有直接作用的,可以酌情给予奖励。第五十条 对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举报人联名举报同一税务违法行为的,按一案进行奖励,奖金由举报第一署名者或者第一署名者委托的其他署名者领取。
第五十一条 举报奖金由负责查处税务违法举报案件的税务机关支付。举报中心应当在案件查补税款入库后一个月内,根据举报人的申请填写《税务违法案件举报奖励审批表》,提出奖励对象和奖励金额,并注明有关事项,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后,通知举报人领取奖金。
第五十二条 举报人应当在接到举报中心领奖通知后三个月内,持本人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到指定地点领取奖金;逾期不领取的,视为放弃权利。
第五十三条 举报人领取奖金时,应当在《税务违法案件举报奖励付款专用凭证》上签名,并注明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的号码及填发单位。
《税务违法案件举报奖励付款专用凭证》由举报中心作为保密件保管。领取奖金款项的财务凭证另行制作,财务凭证只注明举报案件名称、编号和举报奖金数额及审批人、经办人的签名,不填写举报内容和举报人姓名及身份。
第五十四条 举报中心颁发举报奖金时,可应举报人的请求,简要告其所举报的税务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理决定,但不提供税务行政处理决定书及有关案情材料。
第五十五条 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支付举报奖金时,应当严格审核,防止奖金被骗取。对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致使奖金被骗取的,除追缴奖金外,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第五十六条 对有突出贡献的举报人,税务机关除给予物质奖励外,还可以给予相应的精神奖励;但公开表彰宣传必须事先征得当事人的同意。
第五十七条 举报人取得的奖金收入,依照有关规定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第五十八条 对举报管理工作中违反保密规定的责任人员,要根据情节和后果给予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 对压制、迫害、打击报复举报人的,应当视情节轻重,分别由税务机关的纪检、监察机构或者移送纪检、监察、检察及其他有关机关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第六十条 税务机关在举报管理工作中不履行职责、推诿、敷衍、拖延的,上级税务机关应予通报批评,并视情节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一条 举报管理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给工作造成损失的,税务机关应当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者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二条 本办法未作规定的事项,依照国家税务总局《税务违法案件举报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2年8月1日起施行,《大连市地方税务机关查办涉税违法举报案件工作制度》(大地税发[1998]19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富阳市地方税务局税务违法案件举报管理工作制度
富阳市地方税务局税务违法案件举报
管理工作制度
第一条为了规范税务违法案件举报管理工作,保障举报人依法举报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行为的权利,结合我市地税工作实际,特制度本规定。
第二条富阳市地方税务局税务违法案件举报中心设在地税稽查局,举报受理工作实行专人负责。
第三条举报中心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较强的政策法律知识;
2、文明执法,廉洁自律,原则性强;
3、严格遵守保密纪律;
4、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第四条举报中心工作职责
1、宣传、鼓励群众举报税务违法行为;
2、受理、管理、处理举报材料;
3、转办、交办、督办举报案件;
4、上报、通报举报事项的查办情况;
5、统计、分析举报情况;
6、依法对举报人进行保护、奖励。
第五条举报中心应向社会公布举报中心的电话号码、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设立举报箱和举报接待室,为举报人提供便利条件。
第六条地税稽查部门要与公安、检察、纪检、监察机关以及其他执法机关加强联系和合作,做好举报管理工作。
第七条举报中心受理举报范围是:偷税、骗税、逃避追缴欠
税、抗税和虚开、伪造、非法提供、非法取得发票,以及其他税务违法行为。
第八条凡举报人以书面、电话、口头等方式,对税务违法行为进行举报的均予受理。受理举报时,若举报人不愿提供姓名、身份、单位以及不愿公开自己举报行为的,应尊重举报人权力并给予保密。
第九条受理举报人员,要讲究文明礼貌,做到热情和蔼,耐心细致,正确疏导,认真负责。
受理口头举报,应当将举报情况写成笔录,向举报人宣读或者交举报人阅读,经确认无误后,由举报人签名或盖章。受理电话举报,应当细心接听,询问清楚,如实记录。
第十条不属于本局受理范围的举报,举报中心应当告知举报人向有处理权的单位反映,或者将举报材料经稽查局局长审检后移送有权处理的单位。
第十一条检举内容不详,无明确线索或者内容重复的,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后,暂存待办。
第十二条税务违法案件举报材料由举报中心统一管理;地税局领导及机关部门收到的举报材料,应及时批转或送交举报中心集中统一处理。
第十三条举报案件受理,一般情况下,举报中心受理岗须在接听举报电话、接待举报人来访、收到举报信件的一个工作日内完成以下工作:
1、在《登记簿》上进行登记和编号;
2、填写“群众来信来访批办单”,经稽查局局长审签,报市局分管局长审批后,按照批准意见直接查处或转办处理,并在《登记簿》上登记处理方式、转(交)办单位和时限。
第十四条举报案件查处时限和延期审批
检查组接到举报案件后,检查应当自实施检查之日起60天内
完成,案件情况复杂确需延长的,经稽查局局长批准可适当延长检查时间,同时及时向交办单位报告查处情况。上级(转)督办案件需要延期的,应当在规定结案期限5个工作日之前向督(转)办单位提出延期申请,经督(转)办单位批准后可适当延长检查时间。
第十五条在案件查办过程中,发现该案案情重大、违法行为涉及多个其他地区、有重大社会影响,或者查处难度较大、阻力较大的,可报请上级举报中心进行督办,但不得自行中止案件的查处工作。
第十六条举报中心受理岗要及时做好举报案件的反馈工作,上级督(转、交)办案件,应在结案后10日内报送案件结案报告。
案件反馈采用《涉税检举案件情况报告表》形式,写明上级转来信访件的编号,举报的问题是否属实,查处的违法事实和处理结果等,需加盖公章,有处理决定书和处罚决定书的应附后。督办的案件,采用《大案要案报告表》形式报送,应附加材料。
第十七条案件查结后,举报中心受理岗应在结案后5日内向举报人本人及时反馈与举报内容相关的查处结果(无法联系的举报人除外),并及时做好工作分析总结。
第十八条举报中心受理岗要认真做好举报奖励工作,对符合举报奖励条件的,填制《税务违法案件奖励审批表》,提出奖励对象和奖励金额,并注明举报事项,报稽查局局长或市局领导审批后,通知举报人领取奖金。
第十九条对举报材料的归档要严格按照《富阳市地方税务局稽查局档案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办理,举报材料原件要单独归档、统一按保密件保管。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文到之日起施行。
二00七年六月五日
第三篇:江苏省苏州地方税务局涉税失信行为管理办法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http://hao.lawtime.cn
江苏省苏州地方税务局涉税失信行为管
理办法
核心内容:江苏省苏州地方税务局涉税失信行为管理办法中,构建纳税人信用体系,建立涉税失信档案。如果纳税人有欠缴税款,不按规定正常纳税申报、偷逃税款等情况,纳税人被统一纳入涉税失信名单中。接下来法律快车为您详细介绍。
关于发布《江苏省苏州地方税务局涉税失信行为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
为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纳税信用管理,推动纳税人诚信自律,提高税法遵从度,切实维护国家的税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局制定了《江苏省苏州地方税务局涉税失信行为管理办法(试行)》,现予以公告。
江苏省苏州地方税务局
2014年12月15日
江苏省苏州地方税务局
涉税失信行为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纳税信用管理,推动纳税人诚信自律,提高税法遵从度,切实维护国家的税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的公告》(公告〔2014〕40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办法(试行)〉的公告》(公告〔2014〕41号)、《江苏省社会法人失信惩戒办法(试行)》(苏政办发〔2013〕99号)、《江苏省自然人失信惩戒办法(试行)》(苏政办发〔2013〕100号)、《苏州市社会法人失信惩戒办法(试行)》(苏府办〔2014〕192号)和《苏州市自然人失信惩戒办法(试行)》(苏府办〔2014〕193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条 苏州市范围内(不含苏州工业园区、张家港保税区,下同)纳税人及自然人涉税失信行为(以下简称为失信行为)的认定、惩戒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
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对象包括在苏州市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含个体工商户、自然人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和对失信行为负有责任的相关人员。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失信行为指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
第五条 各级地方税务局负责辖管范围内纳税人及自然人的涉税失信行为管理工作。
第六条 失信行为管理遵循客观公正、标准统一、分级分类、动态调整的原则。
第七条 各级地方税务局应积极参与地方政府信用体系建设,与相关部门建立信用信息共建共享机制,推动纳税信用与其他社会信用联动管理。
第二章 失信行为的认定范围
第八条 失信行为按适用对象分为纳税人失信名单和自然人失信名单。
第九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纳税人列入纳税人失信名单:
(一)有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行为的;
(二)被处以行为类行政处罚,或因认定为偷税被处以税款类行政处罚的;
(三)有按照《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办法(试行)》规定可以公示的行为的;
(四)按照《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评价应直接判为D级的。
第十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自然人列入自然人失信名单:
(一)纳税人失信名单中所列纳税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业主。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xiexiebang.com
(二)对纳税人失信名单中所列纳税人的失信行为负主要责任的财务负责人。
第三章 失信行为的评价标准
第十一条 失信行为按照严重程度从高到低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严重失信行为(下称黑名单)、较重失信行为(下称黄名单)和一般失信行为。
第十二条 应认定为具有严重失信行为的纳税人包括:
(一)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逾期6个月以上仍未缴纳的;
(二)被处以以下类型行政处罚的:
1.被处以行为类一般行政处罚,罚款金额1万元以上的;
2.因认定偷税被处以税款类一般行政处罚,罚款金额10万元以上的;
(三)根据《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公布办法(试行)》依法被公示的;
(四)评价直接判为纳税信用D级的。
第十三条 应认定为具有较重失信行为的纳税人包括:
(一)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逾期2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仍未缴纳的;
(二)被处以以下类型行政处罚的:
1.名单调整前12个月以内,有违反发票管理规定被行政处罚1次以上或者情节严重的;
2.被处以行为类一般行政处罚,罚款金额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符合本条第(二)款第1项的除外;
3.因认定偷税被处以税款类一般行政处罚,罚款金额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十四条 应认定为具有一般失信行为的纳税人包括:
(一)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逾期2个月以内仍未缴纳的;
(二)被处以以下类型行政处罚的:
1.被处以行为类行政处罚,罚款金额2000元以下的;
2.因认定偷税被处以税款类行政处罚,罚款金额5万元以下的。
第十五条 自然人失信行为的等级划分依据对应纳税人的失信行为等级进行评定。
第四章 失信行为的结果应用
第十六条 对列入失信名单的纳税人及自然人,各级税务机关应加强内部管控,按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原则,实行差别管理。存在较重及严重失信行为的,税务机关应主动对外提供,提升失信信息的联动效应。
第十七条 失信名单的内部应用
(一)分类纳入风险管理,作为重点监控对象,提高监督检查频次。发现税收违法违规行为应进行处罚的,不得适用规定处罚幅度内的最低标准。
(二)对欠缴税款纳税人,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采取发票停限供措施。
(三)对非正常纳税人,加强关联企业的监控和管理。
(四)列入失信名单的纳税人不作为政府购买服务对象。
(五)及时督促纳税人和自然人停止和纠正失信行为,可采取信用提醒和诚信约谈等方式予以惩戒。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xiexiebang.com
信用提醒指将失信信息书面通知纳税人,提醒其纠正和规范相关行为。诚信约谈指对纳税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进行约谈,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敦促其在今后的生产、经营和服务中严格自律、诚信守法。
(六)税务机关依法与相关部门实施联合惩戒措施。
(七)税务机关根据实际情况依法采取其他严格管理的措施。
第十八条 失信名单的外部应用
(一)将失信信息通报相关部门,建议在经营、投融资、取得政府供应土地、进出口、出入境、注册新公司、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获得荣誉、安全许可、生产许可、从业任职资格、资质审核等方面予以限制或禁止。
(二)将失信信息提供各级信用平台,供市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使用部门在对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荣誉评定、信用等级评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等工作时,作为参考依据。
(三)对欠缴税款的纳税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在出境前未按照规定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提供纳税担保的,税务机关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有关规定,通知出入境管理机关阻止其出境。
(四)因税收违法行为,触犯刑事法律,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五年,税务机关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规定,通知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限制其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五)对公布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税务机关可以依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向征信机构通报,供金融机构融资授信参考使用。
(六)对税务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行政处罚案件的当事人,由执行法院依法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采取限制高消费等惩戒措施。
第五章 失信行为的信息管理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十九条 失信信息统一纳入系统管理,按期自动归集,及时、准确、完整地整合形成失信名单。
失信名单定期滚动更新,分类公示发布并提供外部应用。
第二十条 失信名单按季筛选产生。涉税黄名单有效期3年;自然人纳税人或自然人列入涉税黑名单有效期5年;其他纳税人列入涉税黑名单有效期7年。
有效期自纳税人或自然人列入失信名单的失信行为全部消除之日起计算。有效期内失信等级提升的,自评定等级调整之日起重新计算。
第二十一条 涉税黄名单、黑名单分别提供、纳入苏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黄名单、黑名单。
第二十二条 失信名单发布公告内容包括:
(一)纳税人名称、纳税人识别号、组织机构代码、注册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姓名及公民身份证件号码(隐去出生年、月、日号码段,下同),负有直接责任的财务人员姓名及身份证件号码;
(二)自然人姓名及身份证件号码;
(三)主要违法、违规事实、相关法律依据、处理情况、处理单位。
第二十三条 列入失信名单的纳税人或自然人,对失信行为的认定结果有异议,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向税务机关纳服部门书面申请实施信用修复:
(一)税务机关评定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
(二)非因主观故意发生的失信行为,且已及时整改到位。
第二十四条 纳税服务部门受理信用修复申请后,于2日内传递至基础管理部门进行信息核实。基础管理部门于10日内完成核实任务,确认失信行为评定错误或有特殊原因已整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xiexiebang.com
改解除的,15日内逐级报市局征管科技部门修正信用名单。征管科技部门同步修正对外提供或公示的信用名单。
税务机关应当自收到信用修复申请之日起30日内做出回复。由纳税服务部门对纳税人或自然人予以书面回复,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 信用修复核实期间,不影响失信信息的公示与处理。
第二十六条 纳税人和自然人对其失信信息享有知情权。信用评价状态变化时,税务机关应采取适当方式进行通知、提醒。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所称“以内”、“以下”包含本数,“以上”不包含本数。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江苏省苏州地方税务局制定实施。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浙江省地方税务局 办理纳税人涉税事项 操作指南
浙江省地方税务局
浙地税函〔2009〕66号
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清理简并
纳税人报送涉税资料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地方税务局(不发宁波),省地方税务局直属一分局:
为切实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减少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时报送的涉税资料,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清理简并纳税人报送涉税资料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7〕1077号)精神,结合我省《税友2006》运行实际,省局对全省地税系统征管业务中纳税人依申请事项所报送的资料进行了全面清理,并据此编写了《办理纳税人涉税事项操作指南》(附件4),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涉税资料清理简并结果
本次清理简并纳税人涉税资料,涉及税政、规费、法规、计财、征管等部门要求纳税人办理涉税事项时报送的各种资料,清理结果如下:
(一)取消的办税业务事项52项,不再要求纳税人办理此类业务(详见附件1:取消的办税业务清单)。
(二)减少的主表份数41份,附列资料113 项,不再要求纳税人提供这些涉税资料(详见附件2:减少的涉税资料清单)。
(三)保留的办税业务共计123项,主表 92张,份数245 份,附列资料 304项(详见附件3:保留的办税业务清单)。
二、实施简并的相关安排及要求
(一)对因取消相关办税业务及涉税资料,要根据此次清理结果,做好《税友2006》相关业务流程及技术处理(撤销)工作。
(二)对因减少相关办税业务及涉税资料,要按照操作指南,并结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做好《税友2006》相关业务流程的修改、简化、重组工作。
(三)对增加或保留的相关办税业务及涉税资料,各地要按照《办理纳税人涉税事项操作指南》的要求,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对各环节间需要信息共享的资料,通过优化办税流程,做好配置,不再要求纳税人重复报送。
(四)各级地税机关要做好此次清理简并的宣传和辅导工作,对取消和简并的事项及减少的报送资料清单要在办税服务厅、地税网站进行公示。
(五)各级地税机关应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局有关简并、规范纳税人涉税资料的原则和优化流程、资料共享的要求,对由本级明确要求纳税人报送的涉税资料进行清理,并
于2009年6月底前将清理结果和贯彻落实情况,行文报送省局(征收管理处)。
三、本《通知》自2009年4月1日起执行。本次清理简并所涉及纳税人报送资料和其他规定不一致的,以本通知规定为准。
附件:
1.取消的办税业务清单
2.减少的涉税资料清单
3.保留的办税业务清单
4.《办理纳税人涉税事项操作指南》
二ΟΟ九年二月二十七日
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办公室
打字:胡一鸣校对:征收管理处年3月2日印发楼利燕2009
第五篇:大连市地方税务局2005年工作总结
大连市地方税务局2005年工作总结
2005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省地方税务局的领导下,紧紧抓住振兴老工业基地和建设“大大连”的机遇,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纳税服务质量,提高政务运行效能,狠抓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税收收入情况。一年来,遵循经济决定税收的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大连市经济发展形势,认真听取各基层税务机关的意见,综合考虑增、减收等各种因素,科学、合理、顺利地分配了税收计划,多次对收入情况进行预测,掌握收入进度和全年收入预计情况,搞好税源监控,保证了全年收入计划的顺利完成。截止2005年12月31日,共组织地方税收120.3亿元,同比增收17.5亿元,增长17%;实现地方财力收入100亿元,同比增收15.6亿元,增长18.5%,完成财力计划的103.48%。
二、税收征管情况。
1、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 1 税源管理责任。制定《大连市地方税务局税收管理员工作规范》,明确了税收管理员的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标准,规范了税收管理员职能和责任。
2、开展纳税评估,强化税源管理措施。制定《大连市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规程》及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并确定了沙河口地税局、保税区地税局和普兰店地税局为纳税评估试点单位,房地产业、建筑业为纳税评估试点行业,共评估907户,评估补税1175万元,收到了很好的评估效果。
3、建立协税护税机制,提高税源监控能力。与市国税局实行全面的协作机制,初步确立了11大类43项协作事项,与工商、质检部门实现企业登记信息共享和互换,与财政部门建立起对应税发票管理的协作机制,与房管部门建立起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管理信息通报制度,与交通运管部门建立起货运车辆应税信息的传递制度等,基本上形成了多元化的税源信息采集渠道,使税源监控能力大大提高。
4、综合治理,加强欠税清缴工作。确立“预防为主,分类监管,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清缴陈欠,控制新欠”的基本方略,从根本上扭转管理不到位、跟踪不及时、清欠措施不力、逾欠逾嗟木置妫炝肆己玫乃笆栈肪场H旯睬褰汕匪?4791万元,其中陈欠16267万元,新欠48524万元,正常户陈欠清缴率达46.31%,难点企业陈欠清缴率达到8.12 %;正常户新欠率为0.4%。
5、积极做好推行税控收款机准备工 作。根据总局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的工作部署,成立了税控收款机工作领导小组,多次与国税部门协调,在拟推广应用范围、实施步骤等方面达成了一致意见。在对全市所辖纳税人征管状况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2万余字的《关于我市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分析报告》。起草下发了《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的通知》,从2006年1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
6、全面提升征管基础信息应用水平,完善征管质量考核指标。进一步落实基础信息维护制度,定期对采集录入的基础信息进行分析比对,及时发现错录、误录、多录、漏录问题,提高基础信息质量和信息系统运行速度;加强内部控制管理,落实信息管理责任,遵循依法、规范、及时、准确的原则和规定的条件、权限、程序修改基础信息。加强信息反馈、查询、分析、监控,提高了基础信息利用效率。
7、明确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手段。推行对纳税人迁移税务登记的管理,变以往对纳税人变更经营地址实行的“一废一立”方式为直接变更迁移的管理,做到了“一次申请、一次办结”,将以往的办理时限由30日缩短为7日,受到了纳税人的一致称赞。与国税局联合开展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共评定A级以上信用等级纳税人349户。对这些纳税人公开表彰,并提供一系列“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宣传和倡导了诚信精神,在全社会引起很大反响。与工商局、外经贸局、财政局、海关等部门一起,对7000余户外商投资企业进行联合年检,免去了纳税人到各个相关部门分别办理手续的麻烦,进一步优化了我市对外商投资企业“招商引资”的软环境建设。继续全面推广网上申报、金融卡缴税等多种申报和缴款方式,提高了办税效率,方便了纳税人。截止2005年底,有13000余户纳税人实行了网上报税,通过网上申报的税款达到75亿,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耐心、准确地解答12366纳税服务热线及地税网站咨询的问题,全年共受理解答网上咨询和热线电话问题1000多个。
8、进一步加强对各税种的管理。坚持“管好税源,规范执法,加强配合,搞好评估,推进税革,完善政策”的税政工作指导思想,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不断健全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各税种征收管理。制定大连市普通住房标准、个人将购买房屋对外销售涉及税款征收、个人将购买房屋对外销售涉税事项受理、销售购买房屋差额征税抵扣凭证等规定,及时解决了大连市个人房屋买卖涉及的营业税问题。加强我市车船使用税的征收管理,解决转籍、过户车辆缴纳车船使用税的混乱和不规范行为。在充分调查研究并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大连保险营销员(非雇员)的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认真贯彻总局关于征收机关直接征收契税的部署,狠抓契税征收窗口建设,积极规 范和加强契税、耕地占用税征管,各项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契税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93.9%。
三、依法治税情况。
1、强化税收执法责任,全面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制定涵盖地税系统所有执法岗位的《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修订《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办法》和《税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形成37万字的税收执法责任制,从而为推行税收行政执法责任制提供了制度保障。
2、完善执委会的运行机制,坚持集体审议涉税事宜。在认真总结执委会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基层局意见,修订执委会工作办法,加强对基层局执委会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完善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理顺了执委会工作运行机制。
3、加大促进再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利用再就业项目洽谈会、政策讲解、地税网站以及免费发放《大连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政策法规汇编》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大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全年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搬迁改造、改组改制企业及国有重点农口企业等27403户(次)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依法减免各项税费147709万元(含增加税前扣除影响企业所得税数),其中为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对22181户(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的企业及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依法减免各项税费16683万元,有力地推动了东北老工业基地 的振兴,促进了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省、市主要领导对我局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特别是再就业优惠政策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4、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工作,提高专项检查水平。积极倡导服务型稽查理念,拓宽稽查工作思路,引导和帮助纳税人在税务检查前进行自查补报,自查补报税款11066万元。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对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的总体部署及要求,结合我市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及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行业,确定房地产、建筑安装、加工制造、邮电通信、金融保险等行业为2005年税收专项检查的行业,共对5569户纳税人进行了专项检查,查补税款19860万元。在全国稽查工作会议及部分地区稽查局长会议上,我局做了《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充分发挥税收专项检查的效能和作用》和《强化稽查管理 加大执法力度 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稽查的职能和作用》的经验介绍,得到了总局领导的肯定和兄弟局的好评。
5、加大案件查处力度,打击涉税违法行为。把查处大案要案作为稽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稽查方式,加强警税联动和部门配合,严厉打击涉税犯罪,增强稽查的威慑力。将达到移送标准的好房子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邦德采暖新技术有限公司、宏昌昌建房屋开发公司、金州先进建筑公司等偷税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移送涉案金额1300万元,判刑4人,有力地打击了涉税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四、班子和队伍建设情况。
1、扎实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认真开好党组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前,党组成员深入基层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通过登门走访、召开座谈会、发征求意见函、设立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了局内外、党内外的党员、群众以及社会各界和纳税人的意见,及时梳理和归纳了意见、建议,为党组开好民主生活会提供了有利条件。民主生活会后,能认真总结会议情况,及时向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等有关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并针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了整改措施,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认真落实市委开展“双争双好”活动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两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在全局开展了“争创为民、务实、清廉、团结的好班子,争做求真务实、执政为民的好干部”活动。
2、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为了规范教育培训工作,制定《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指导意见》,完善《大连市地方税务局专门业务培训实施办法》、《大连市地方税务局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大连市地方税务局培训证书管理办法》、《大连市地方税务局更新知识培训实施办法》、《大连市地方税务局干部学历学位教育管理工作暂行规定》等制度,使专门业务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等制度中的内容更全面,操作性更强。积极部署、指导各基层局开展岗位练兵,组织开展征管业 务培训,举办了三期计算机培训班,二期征管业务培训班,在省局征管系列业务竞赛活动中获得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为普及礼仪文化,加强税务干部的礼仪修养,邀请全国著名礼仪专家金正昆教授来我局举办公务员礼仪知识讲座。通过开展MPA课程和外语培训报名工作,对全系统人员的学历,专业、学历进行统计,为人才的使用提供了条件。
3、进一步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为规范全市地税系统的机构和编制管理工作,巩固税收体制改革成果,制定《大连市地方税务局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确定了我局机构设置原则、编制管理内容、审批程序及工作流程,使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步入了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根据基层局机构调整情况,结合税收征管工作实际和全系统编制管理现状,重新审核确定市内基层管理局、纳税服务处的内设机构名称、科室编制员额、领导干部职数及职责等,较好地理顺了基层局机构编制的基础环节,为规范化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4、认真做好公务员奖励和目标管理工作。结合落实行政评价制度,认真总结公务员考核工作,并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奖励。根据市人事局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局开展的“服务零距离,满意全方位”活动,对全局开门评议工作进行了总结,并按照评议结果,推荐上报了园区局、法规处、第二稽查局为大连市服务型机关建设优秀处室。
五、党风廉政建设情况。
1、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党风廉政建设由“一把手”责任制向各级领导、部门责任制延展和深化。市局党组按照党组成员和市局机关各部门的职能分工,提出2005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分解意见,使党组每名成员和机关各部门都能结合税收工作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位,重点突出,措施具体。让税务干部家属签订《助廉保证书》,帮助税务干部整风保廉,筑起了反腐倡廉家庭防线。
2、深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述廉评廉制度、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廉政诫勉谈话制度、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和离任审计制度。将生活重大事宜报告制度由局、处级领导干部延伸到科、所长,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和科、所长增强了纪律观念和廉政意识。全局有60多名局、处、科级干部向组织报告了个人及亲属购买住房、子女办婚事、因公(私)出国境等情况,接受组织的监督。对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钱物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对超标准配备小汽车问题进行了专项清理。
3、加强“两权”监督制约工作。将容易在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中出现违规、不廉问题的重要环节、重点岗位和重点人员纳入监控范围,进行多种形式的监督检查,主动发现和纠正问题。在全市聘请了300余名特邀监察员,经常组织他们到地税机关和纳税单位明察暗访,同时安排纪检监察干部到纳税户了解税务人员的执法情况,发现违纪违法问题和不良行为予以查处,使不正之风问题和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我局加强权力监督工作的经验在省地税局和大连市纪委工作会议上作了介绍。
4、做好信访举报和案件查处工作。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和电话举报36件、行风投诉7件,都认真及时作了调查处理,其中立案4件,给予政纪处分4人,配合检察机关处理1人。对查实确属被诬告的干部,通过一定方式澄清事实,予以保护。市局纪检组、监察室因信访工作成绩突出,被大连市纪委评为全市纪检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5、深入抓好反腐倡廉教育。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继续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党风廉政主题教育,保证了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和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和具体要求。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全面理解把握“三个贯穿于”的工作方针,把我局系统惩防体系建设落到实处。结合开展以《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主要内容的党纪条规教育,深入开展典型示范教育、警示教育、读书思廉和廉政文化等教育活动,使党员干部增强了纪律观念和廉洁从政意识。市局对干部进行业务培训,安排廉政教育的内容,使干部在 税收各项工作中做到秉公执法,廉洁从政。国家税务总局、省地税局、大连市纪委、大连市直纪工委、大连市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我局开展党风廉政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市局纪检组、监察室被市纪委评为全市党风廉政教育标兵单位。
六、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1、扎实推进先进性教育活动。局党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创特色,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完成了市委要求的全部任务,规范运作,扎实推进,富有创造性,取得了明显成效。市局党组对征求到的58条意见,制定了整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落实了具体责任领导和责任部门,并制发了37个制度性文件,建立起整改的长效机制,编印了100万字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手册》、《先进性教育学习体会文章集萃》和《中层领导干部工作调研文集》,自办教育活动《简报》57期,有56篇在国家、省、市活动简报、信息和新闻媒体上刊登。我局的教育活动得到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和督导组的高度评价,经组织党内外群众和纳税人进行测评,群众满意率为100%。
2、精神文明创建和综合治理工作结硕果。继续深化“争创文明单位、争当优秀税务工作者”活动,进一步拓宽了领域,丰富了内容,增强了实效,提高了创建水平。在市委召开的宣传信息工作会议上,我局被评为全 市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3、典型培树和宣传工作有新进展。结合开展争当“开拓创业先锋”的主题实践活动,开展“双学”(学习型组织、学习型个人)、“双服”(服务精品、服务标兵)评选活动,评选出创建学习型机关先进单位(集体)和创建学习型机关先进个人、创建“服务零距离,满意全方位”服务品牌活动服务精品和服务标兵各10个,使典型培树更全面。通过新闻媒体和上级信息渠道,宣传了园区地税局、园区地税局局长蓝盛春、第三稽查局长姜兴余、瓦房店地税局复州城税务所所长郭凯的事迹。
4、以督查督办开门评议意见促进软环境建设。根据社会评议意见,认真抓了督查督办工作,对公开办税场所服务和群众反映货物运输不开具发票的问题两次向5个部门下达了《重要工作办理情况反馈表》,并分别向市软环境建设办公室和市人事局公务员管理处做了专报。
5、以丰富地税文化建构内容促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制发《创建学习型组织规范(试行)》,举办地税讲坛,举办《新视点》地税职工摄影展览和全系统乒乓球比赛,组织《大地之声》合唱团参加市总工会举办的“风采主力军”五月歌会并获一等奖,参加由中国文联、中国音乐家协会在厦门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全国合唱比赛荣膺大赛银奖。
七、行政政务工作情况。
1、坚持实施行政评价制度。制定《大连市地方税务局市局机关各处室职责及公务员职位说明书》,《大连市地方税务局市局所属事业单位职责及工作人员职位说明书》,对市局机关各处室和所属事业单位的处室职责、岗位职责予以明确,为行政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调整、完善行政评价信息系统,使完善后的信息系统增加了多项功能,更加方便操作者使用、保存。对我局目前实施的行政评价制度,市委、市政府孙春兰、夏德仁、王承敏、戴玉林、李敏也等领导同志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项涉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制度创新,经验很有推广价值。市委的《领导决策》、国家税务总局的《税务简报》、《大连日报》等报刊分别刊登了我局的经验做法。
2、税法宣传扎实有效。以涉农税收优惠政策、个人所得税知识、税收征管法知识等为重点,加强宣传,扩大声势,充分发挥了税收宣传在增强全社会依法纳税意识,营造依法治税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第14个税收宣传月期间,紧紧围绕“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的宣传主题,与市国税局密切合作,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了2005纳税信用等级为AA级、A级的354户纳税人名单,公告了首批16户欠税企业名单。组织干部职工向东北新闻网、辽宁税务网等网站投送宣传稿件近200篇,采用近40篇。我局被省局评为税收宣传月优秀组织单位,第三稽查局、金州地税局和开发区地税局各获 一个优秀宣传项目奖。保税区地税局FLASH动漫税收宣传作品——《税收新视点》获国家税务总局与中国税务杂志社主办的《航天信息杯首届税法FLASH动漫大赛》优秀作品奖。全年共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发稿70多篇、省级(不含电台)150多篇、市级600多篇。
3、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提高处置应急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制定《大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消防工作责任制的规定》、《大连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值班值宿的通知》,对市局机关和部分基层局安全工作重点部位进行了检查和抽查,发现问题,堵塞漏洞。起草《大连市地方税务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总体预案》,对社会安全性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性突发公共事件、事故性突发公共事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进行了明确部署,进一步提高防灾防护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了干部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
4、档案管理晋级工作圆满结束。年内长海县地税局、旅顺地税局、西岗地税局档案管理工作晋升省特级标准,全系统具备档案管理工作晋级条件的所有单位无一例外地晋升为省特级标准,我局被评为辽宁省档案管理工作“十佳”之一。
5、税收科研工作卓有成效。组建了大连市国际税收研究会,高标准地办好《大连地方税务视线》,受到了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省地税局等上级领导机关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