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科技教育原本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幼儿科技教育原本课程的探索与思考
园本课程开发是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探索符合本园实际的幼儿科技教育课程中,厦门市科技幼儿园课题研究组明确提出了其园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原则,总结了其在课程内容选择、环境创设等方面的经验,揭示了其探索的意义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幼儿园;科技教育;园本课程
所谓“园本课程”,是指以一个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过程,即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幼儿、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的过程。“九五”期间,我园参与了国家教育部“九五”重点课题“幼儿科技活动及师资培训”的研究,在幼儿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01年9月,我园的科研课题“幼儿科技教育实践研究”被立项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课题。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有关幼儿科技教育的实践应与园本课程的开发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带动课程改革的各个方面,真正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实现园本课程以园为本的宗旨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根本目的。
一、幼儿科技教育园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原则
园本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教师在引领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应忘记科技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和促进幼儿终生发展的意义,坚持“保护好奇、支持探索、鼓励创新”的指导思想,以让幼儿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造福人类社会的科学价值观等良好个性品质为目标。这必然要求我们在科技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实践中,遵循如下原则:一是本土化原则,即要根据本土文化的特点,从幼儿园实际出发,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二是生活化原则。科学教育要关注生活,贴近生活,从幼儿身边的科学人手激发幼儿科学探索的欲望和兴趣。三是整合性原则。科技教育的目标应与其他领域目标相互渗透、有机整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四是适宜性原则。适应本园实际是园本课程的本质特征,我园开发幼儿科技教育的园本课程必然要充分考虑我园的实际,包括我园幼儿、教师的实际,以及我园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的实际,并以这种实际为基础,通过园本课程的开发使我园幼儿、教师及幼儿园本身获得实际的发展。
二、幼儿科技教育园本课程开发的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建设是园本课程开发的基础,包括普查、筛选、建设等步骤。
第一步:课程资源调查。掌握以幼儿园为基地的、一定范围内的课程资源的藏量,是课程开发的首要前提。因此,我们通过多种途径分别对幼儿园内、幼儿园周围社区以及厦门市内与科技教育相关的各种自然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知识资源、文化资源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摸底。
第二步:课程资源选择。通过普查获得的可用资源是十分丰富的,但对于我园的科技教育园本课程开发来说,需要选择最适宜的课程资源。为此,我们开始有目的地、分层分类地优选这些资源,并将之贯穿于课程开发的始终。优选出的本土资源包括:厦门市众多的科普基地资源、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资源、市(区)科技局科技协会资源、工厂工地资源、特色建筑资
源(如海沧大桥)及幼儿园周围的社区资源;优选出的幼儿园内资源包括:教师资源、幼儿资源、家长资源、园内环境资源、网络资源等。
第三步:课程资源建设。在对课程资源进行筛选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园本课程开发的各种资源库,有自然资源库、科普基地资源库、社区教育资源库、人力资源库等。其中,人力资源库包括家长人力资源库(如家长中的大学教师、中学物理化学生物老师,家长中在各科普基地工作的专家和工作人员、各单位的技术人员、工程师等)、社会人力资源库(即社会各行各业的技术人员、市区科协、科技局、科普基地的科普专业人员、大专院校的大学生、中小学和青少年宫的科技辅导员等)。家长和这些社会人士都是我园园本课程开发的合作者。
三、幼儿科技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一)利用本土科技教育资源,开发地方性科技教育园本课程
1.充分挖掘厦门市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开发科技教育园本课程。建构主义主张幼儿在与周围环境的直接互动中建构知识。从这一理论及“本土性”开发原则出发,我们借助市、区科协、科技局及家长穿针引线,积极挖掘厦门本土的科技教育资源,利用它们各自的特点开发了许多科技教育园本课程内容,凸显地方特色。如组织幼儿到“厦门市农科所”“市青少年科技馆”“地震局”“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消防教育馆”“海底世界”“鼓浪屿百鸟园”“桥梁博物馆”“地球科学普及教育基地”等科普基地实地参观、调查、访问。教师们根据幼儿在各科普基地参观访问过程中的兴趣点和关注点,生成并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如结合农科所的科普资源,开展了“植物天地”主题探究活动;利用地震局的资源开展了“地震是怎么回事”主题探究活动;结合鼓浪屿的海底世界、百鸟园、桥梁博物馆等科普基地开展了“海里的朋友”“鸟的世界”“桥的过去、现在、未来”等主题探究活动。
同时,我们还与许多市科普基地建立了共建关系,与之结成幼儿科技教育课程开发的合作伙伴。科普基地工作人员和专家主动到园与幼儿互动,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过深入浅出的科学小游戏、小魔术、小表演等介绍给幼儿。市青少年科技馆更是定期派科普宣传小分队到我园举行新颖而有趣的科技教育活动,参与我园的课程研讨,还定期将机器人、脚踏发电机等一批大型的科技玩具运抵我园巡回展示,让我园幼儿操作探索,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也弥补了我园教师科技知识、经验和实验器材方面的不足,大大拓展了我园园本课程开发的思路。此外,我们还积极利用市、区科协、科技局定期赠送给我园的科普图片和图书等资源,生成了许多园本课程内容。
2.利用幼儿园周围的社区资源开发科技教育园本课程。社区是幼儿日常生活的自然、社会环境,可以为教师和幼儿提供大量的科技教育信息。如幼儿发现附近的松柏湖变脏变臭了,教师抓住孩子们的这一关注点,组织开展了主题探究活动,让孩子们调查松柏湖被污染的原因,做有关“清水变污水”“污水变清水”的探究实验,并带着自己设计的宣传单和自己制作的“爱护环境宣传员”的标志到小区宣传保护松柏湖;又如幼儿对“面包是怎么变得又大又松的”“饼干是怎么做出来的”等问题特别感兴趣,社区周围的“向阳坊面包店”和“育苗食品厂”就成了教师与幼儿解决疑问和扩展课程内容的好帮手。
(二)抓住幼儿教育中的科学,开发科技教育园本课程
幼儿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引导幼儿探究平时司空见惯的各种科技产品、玩具、日用品、劳动工具等,可以保护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园教师从生活性原则出发,选择幼儿身边看得到、摸得着、感兴趣的事物,开展了一系列贴进幼儿生活的科学探究活动,如“好玩的陀螺”“奇妙的盖子”“按压式瓶子的秘密”“牙膏管的秘密”“好用的绳子”“多彩的布”“什么东西圆又圆”“鞋子世界真奇妙”等生成于幼儿日常生活的科技教育活动。此外,幼儿园一日生活也蕴含着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如从自然角生成的“蚕宝宝的血是什么颜色”的探究,从科技走廊操作活动中生成的关于“惯性”的系列研究,还有从吃点心、吃水果引发的“汤匙上的哈哈镜”“是柿子还是西红柿”等科学探索活动,都极大地丰富了我园科技教育的内容。
(三)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为切入点,开发科技教育园本课程
幼儿科技教育的目标是科学素质的养成,其价值取向是为幼儿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和灵魂,是幼儿科技教育实现促进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目的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科技教育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对孩子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渗透和养育,并以之为切人点丰富科技教育园本课程内容。
1.从古今中外科学家身上挖掘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教育内容。每个伟大的科学家身上都闪耀着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实事求是、为科学献身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我园教师利用《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谦虚、好学的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了不起的李时珍》、《爱国科学家李四光》、《航天之父钱学森、钱三强》等富有感染力的故事和生动的科学实例,开发了许多旨在培育儿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科技课程。
2.从我国的发明创造史中揭示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等人文教育内容。四大发明是令国人自豪的科学发明与创造,也是我们在科技教育中渗透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等人文教育内容的宝贵资源。我园教师积极组织了“纸张真有用”“书是人类的好朋友”“神奇的地动仪”“神奇的中医术”“了不起的中国航天技术”等主题探究活动,丰富了科技教育的内涵。
(四)以举办各种科技节、特色节为载体,丰富科技教育园本课程
我园已举办了五届幼儿科技节,每一届科技节都有鲜明的主题,活动内容缤彩纷呈。第一届科技节是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主题的社区科普宣传活动;第二届科技节是以“睁大好奇的眼睛,走进奇妙的世界”为主题的科技游园活动;第三届是以“从小爱科学”为主题的科技知识趣味竞赛活动;第四届的主题是“大手牵小手,动手做科学”,这是一个亲子科技玩具小制作暨义卖活动;第五届是题为“科学在我们身边”的社区科技宣传周活动。每一届科技节活动,我们都为幼儿、家长和社区散居儿童提供了精彩、丰富的科技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浓烈的节日气氛中,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与亲身参与,真正“爱科技、学科技”。与此同时,我园还定期举办各种“特色节”活动,如“小问号节”“巧手节”“风车节”“风筝节”“陀螺节”等。这些科技节和特色节活动也成为了我园宝贵的科技社育内容。
园本课程开发除了涉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外,还包括环境创设、组织形式、实施途径、效果评价等重要方面。本文限于篇幅不能一一介绍,但这些方面都同样遵循了本土化、生活化、整合性和适宜性原则。如在环境创设上,突破以往的静态设计,努力创设科技教育的大环境,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可以让幼儿探索的场所:操场上的水车是孩子们可以踩的;暖房和种植园
地的花草蔬菜是孩子们可以去照顾、亲近的,而当玉兰树、紫荆花的花瓣洒落一地时,幼儿可以用它们来制作香水和染料等。除室外环境外,我园还特别设计了科技走廊,有图文并茂的科学家故事走廊和各种各样的发展变化史走廊(如人类的进化、书籍的变化、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等),一楼走廊还有小班幼儿喜爱的、各种奇妙的声控或遥控装置、发条、弹性玩具及一组组触摸箱,二楼走廊则有师生一起收集来的“生活中的镜子”“有趣的秤”“多样的锁”“奇妙的磁性玩具”等探究操作材料。而在走廊上空,更是别具匠心地悬挂着多种可自由升降的“系列发声玩具”和可升降装东西的降落伞。这些操作材料最让幼儿感到新鲜、刺激。科技走廊成为幼儿观察、讨论、交流、探究的焦点,常常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充分发挥了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
四、对实践探索的反思
(一)园本课程开发应是一个不断实践、调整和创新的动态发展过程
在园本课程的开发实践过程中,我园曾遇到过不少困难与问题,如:特色课程与基础课程如何平衡?科技教育与其他领域目标如何有机整合?课程的预成与生成如何有机结合?等等。这一切都没有标准的答案,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思考、调整并创新。而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我们对科技教育也有了更深的思考:科学是无处不在的,如何让科学拥有更丰富的含义?是否可以让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贯穿于各个学科领域?等等。这都是我园今后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二)园本课程是多元主体合作探索的结晶
我园科技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以课程资源为线索,随着课程资源的不断拓展——从园内到园外,从社区到社会,从以教师、幼儿为主体到辅以专家、家长、社区人士共建课程,从而使园本课程开发的思路不断拓展,课程内容不断丰富,课程开发力量不断壮大。不仅教师由单纯的课程实施者成长为集实施者、构建者、研究者、审议者、决策者于一身的课程开发主体,家长、社区人员也日益认识到自己的作用,积极参与,成为我园课程开发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由此,我们深深体会到:园本课程是由专家、园长、教师、幼儿、家长、社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集体建构的结晶。
(三)课程评价是促进园本课程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根本动力
由于园本课程尊重个性、尊重差异,追求适宜性,因而每个幼儿园都应建立自己的园本课程评价体系,方能从幼儿园内部推动园本课程的发展与完善。我园为此考察分析了园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动态因素,将之纳入课程评价体系,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园本课程方案。评价主要考察园本课程是否与本园实际和课改需要相符合,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等是否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课程是否促进了幼儿、教师的发展等。
科技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不仅加快了我园的课改步伐和特色建设,还带来了我园教育观念、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的更新,形成了开放、平等、互助的学习型、研究型组织。我们将沿着这条路,不断研究、继续探索,以使我园幼儿科技教育更趋完善。(厦门市科技幼儿园课题研究组)
第二篇:对幼儿美术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对幼儿美术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摘 要】 随着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学习和幼教改革的深化,幼儿教师越来越关注师幼互动在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并有意识地建构积极、适宜的师幼互动。本文结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通过案例的呈现,阐述了怎样让幼儿拥有自己的艺术世界及保护儿儿童的纯真、纯趣,以此达到陶冶幼儿情感,开发幼儿智力的目标。
【关 键 词】 美术活动;策略;探索
心理学研究表明:5岁以前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良好时期,一些家长为培养孩子的艺术才能,往往抓住这一段时间,送孩子进绘画班、提琴班、电子琴班、舞蹈班等,对孩子进行专门的艺术训练。因而,一些幼儿园也相继开办音乐、舞蹈、绘画等兴趣班,可以说,已开始形成一种“热潮”。
怎样看待这一“热潮”,怎样使艺术教育和智力开发有效的结合,我们认为在这一问题上,需要弄清这样几个问题:(1)什么是艺术及幼儿园教育的目标?(2)幼儿园艺术教育教什么、怎样教?在艺术教育这一大课题中,我重点就美术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幼儿园教育的目标
艺术是人类表达和交流思想情感的一种语言。艺术活动是一种饱含情感的活动,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艺术,又是人类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
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是实现它的审美价值,满足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切艺术之本质,皆在使听观之人,为之兴感怡悦”。
艺术在给我们提供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观的同时,它还执行另一种崇高的使命,这就是从精神情操上陶冶人,提高人,帮助人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念,培养全面的和谐发展的个性,即人们常说的美育,或称“美感教育”“审美教育”。
为什么艺术能培养全面的和谐发展的个性呢?因为艺术的本质在于审美。一个艺术品就是一个审美对象,人们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还学到了真(知识),习到了善(道德),培养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了趋向真善的意愿,陶冶和提高了人的情操,从而使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高尔基曾说:“我所理解的美,是各种材料――也就是声调,色彩和语言的一种结合体,它赋予艺术家的创作和创造品以一种能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式”。作为艺术教育,我们认为,它的本质特征是审美的、创造的意识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和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活动。
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画家、音乐家、舞蹈家,而是启蒙教育、陶冶情操,我们不主张仅仅培养几名尖子,而是要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出人才,使他们的兴趣、爱好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发展,技巧技能得到提高,为新一代的全面发展,为民族文化增加色彩。为此,老师应培养幼儿爱好艺术的情感,善于发现并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兴趣倾向,要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培养幼儿的意志力,以免半途而废。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对艺术的兴趣,这是幼儿园艺术教育成败的关键。就美术而言,《纲要》规定,除美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发展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及对艺术创造的兴趣和方法,并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幼儿教育教什么,怎么教?
教育旨在促进儿童发展这个幼教基本观念出发,再结合当今人类文明的发展,艺术正走向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相渗透的方向。因此,我们认为幼儿园的艺术教育,除了传授基本的技能技巧外,重点应放在教会幼儿如何欣赏艺术美。因为欣赏是艺术学习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关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的优秀作品,尤其不可忽视的是同龄人的绘画作品、演出等,同龄人共同语言多,孩子若到美术馆来看展览,看儿童画的比看成人画兴趣大得多。在幼儿观摩感受音乐、舞蹈、绘画等特征的基础上,教给幼儿初步熟悉其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材料的性能,教给幼儿粗浅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充分自由地表现他们自己对生活的情感和认识。
面对那些有激情而没有“长性”的几岁的孩子来说,老师怎样教呢?
我们以作画为例:在幼儿作画前,很重要的一环是“先读画、后动笔”,所谓“读画”即理解作品,包括讲解结构,构图、作品程序。
读作画程序:第一步画哪里,第二步画哪里,也就是动笔先动脑“意在笔先”。
评画:即评论画的优点和缺点,主要包括结构、构图。评画应当以鼓励为主,尤其是对初学的孩子,出现了一两处合格的地方就应当及时肯定,对画得好的可以表扬其精神“真专心,再练练一定会画好的!”
长期以来,我国的幼儿美术教育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深,教学内容基本上以认知、技能为中心,教学方法上多采用教师示范为标准来衡量。
幼儿绘画是儿童借助画笔来表现自己对现实社会事物的认识态度、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手段,幼儿绘画教育不应只是为绘画而绘画,绘画是手段,目的是要促成幼儿心理因素的有效发展,使幼儿的认识因素和情感因素、思维、创作有机统一起来。而教师的示范则是幼儿的一大障碍,它使幼儿的创作思维受到限制。教师示范,幼儿直接模仿又是被动的学习过程。因此,我们认为应以幼儿为主体,绘画中教师不示范、不出示范例,而是引导幼儿观察、体会、理解,让幼儿的绘画真正成为“儿童画”。为此,我们进行了为期一星期的美术探索,活动设计多以实物写生为主。
实验方法: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的一般规律,选择制定了汽车、公鸡、小猴、鹅、梅花、我的老师等一系列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重点运用同类比较法进行,由易到难推进。
如小鸡――白鹅、梅花――桃花等,因为形近似,就有比较,有鉴别。可以锻炼观察比较的能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反复练习,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逐渐深化,加速眼、脑、手的训练。
例:绘画――我的老师
先请两位老师做模特,然后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这两位老师的特征,教师以猜谜的形式,让幼儿把画画好,老师来猜他画的是哪位老师,以激发幼儿仔细观察能力及表现力。
实验效果:回答是肯定的,幼儿可以接受,且让幼儿快乐,自信心增强了。如画我的老师,全班40多名幼儿,虽然画不同的点,但都抓住了主要特征,提升了孩子的兴趣。实验的目的是锻炼幼儿的形象思维,?_发幼儿智力及表现力,培养幼儿对艺术的浓厚兴趣和广泛爱好。
实践证明:知识靠积累、技能靠训练、兴趣靠培养,因而作为老师提高艺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水平是非常重要的。然而目前某些幼儿园及美术班的老师只注重教授方法,而不是去挖掘、引导、发展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天分。诚然,这种教学方法对孩子掌握一些技巧以至认识世界都会有所帮助,但从另一角度来说会使很多孩子的天分没有能及时地表现,这样做的一个必然结果是会导致孩子们模仿大人观察世界的方法,所画出来的画失去了那种雅嫩、纯真、纯情,而更像是老师范画的仿制品了。
我们认为,在教师教儿童绘画技巧的同时,要多顾及一下每个孩子那一瞬即逝的自然赋予,鼓励他们多画一些自己心灵中的画,多留下一些对于他们自己也对于社会有意味、值得珍爱的东西。
怎么让幼儿拥有自己的艺术世界,有待我们幼教工作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韩雨洁.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1).[2] 肖潇.幼儿美术教育中的生活化概念融入研究[J].明日风尚,2017(1).[3] 刘海燕.幼儿美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J].读天下,2017(4).
第三篇:思考与探索
对年轻的公务员如何成长为
真正乡镇干部的思考与探索
在就业形式愈发严峻的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一直是党中央解决民生实际的重中之重,而随着历年来以基层工作为主要对象的招考力度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响应国家的号召,通过各种公考制度的渠道走上了乡镇工作的大舞台,也为基层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鲜血液。然而,面对乡镇工作较之艰苦的工作环境,纷繁琐碎的工作任务,事无巨细的政策落实等各种特点,作为年轻的新录用乡镇公务员究竟如何才能迅速的融入工作氛围,适应工作环境且对本职工作充满职业素养,这无疑成为了新时期下实现新农村建设更好更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
一、要了解当前年轻的公务员所具有的特征
1、高学历。与以往乡镇干部相比较,新近进入乡政府的工作人员学历普遍较高,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国家各项基层工作招考政策的报考要求,除乡镇公务员外,三支一扶、选调生及村官考试的选拔对象无一不是具有大专以上文凭的大学生。在这种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年轻的乡镇工作者在学历上形成了一个有别于以往乡镇干部的新群体。
2、高姿态。正是由于原本具有的高学历,再加之经过“万人徒走独木桥,一职难求为公考”的艰难选拔,被录用 1的公务员在心理上形成了万里挑一唯我独尊的自豪感,其对自身“公务员职业”概念的优越感增强,使得高姿态也成为了他们的一大特征。
3、远距离。由于工作性质的决定,服务对象主要以农民为主,这就恰恰与之前接触的社会群体产生了较大差异,使得这一群体对农村的陌生感加重。与以往乡镇干部主体来源于村级组织或农村不同,新近公务员绝大多数毕业于高校,出生地在城市的也大有人在。存在对农村感情不深、对农村工作和环境感到陌生等问题。同时受教育程度和市场意识的影响,现在的乡镇公务员更多的是将乡镇干部看成是一份社会职业,较能够公正客观的看待这一社会角色,这与以往乡镇干部相比较,在去“官意识”的同时却也少了些许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对乡镇工作要有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乡政府作为国家最基层的一级政权组织,其管理区域主要集中在农村,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其着力领域主要是农业。而中国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三农”问题。因此,作为乡镇基层工作人员,必须在深刻了解自身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乡镇机关及其工作的主要特点:
1、直面农民群众。乡镇干部处在广大农村第一线,直接同农民和居民接触,管理辖区内的各项社会事务。党和国
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都要靠乡镇干部的递接作用直接和广大群众见面,并想方设法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拥护,从而带领他们去努力完成。同时,农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特别是在广阔天地里改造自然获取生存、发展、幸福与和平之机会的意见、愿望和要求,都要通过乡镇组织直接回复满足,在很多情况下更需要及时向上级机关反映。
2、管理汇报结合。乡镇机关面对的是整个农村社会。农村社会中土地流转、计划生育、村务选举、儿童失学等生产生活方方面面,都得管。管得多,而不让老百姓感到厌烦和掣肘,这就需要从打造服务型政府的角度出发,提高管理技术和行政能力的精细化程度。真正从农民群众满不满意、愿不愿意、高不高兴的核心追求出发去管理,去服务,切实解决农民最关切的问题。不管是宪法还是地方组织法等专门法律,赋予乡镇机关的权力都是有限的。遇到重大社会经济问题,乡镇机关需要依法依规向上级请示、汇报,不应擅作主张。
3、注重综合协调。在乡镇,既有乡镇所属的部门和单位,又有许多上级职能部门派驻的单位。诸如林业、农业、劳动和社会保障、计生等等县市级单位都可能会在乡镇派驻机构。要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全面发展,必须处理好各方面关系,加强统一领导,搞好条块结合。
4、必须整体推进。正因为乡镇工作兼具具体性、综合性、执行性等特征,乡镇党委、人大、政府及其它各类组织,虽都有各自的职能和任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能搞协同,靠协调。大多数工作必须跨越部门来开展,想要将其截然分开,各干各行,以做到近乎绝对意义上的权责分明,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决定了乡镇干部在工作中务必要树立集体行政意识,要学会做多面手。
三、成长为真正的乡镇干部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态度。
1、陌生的工作环境,态度是从容不迫的自信。
作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与万千同龄人在就业压力的大潮下激流勇进,奋勇拼搏,终于顺利的通过了人生又一个独木桥,诚然是幸运的。然而当大浪远去,只身到达彼岸后的陌生无疑也是茫然的。因为出现在眼前的完全是一个陌生的环境,站在起点,当未知与初来乍到的不知所措忽然袭来时,小小的忐忑在所难免,因而此时就需要正确认识从事的工作的重要性,以饱满的精神,昂扬旺盛的斗志,全身心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积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一种从容不怕的自信去适应全新的工作环境,这是开展工作的先决条件。
2、生疏的业务知识态度是虚心请教的奋进
适应了环境,结识了同事,接下来最重要的当然是工作任务。然而对于乡政府工作的知之甚少,生疏的业务知识成为开展工作最大的弊端,但是面对未知的领域不懂不会绝不是不干的借口,要学要干其实会有很多方式。而首当其冲的便是向领导和同事们虚心请教。因此,要有虚心学习的态度和刻苦学习的精神。
3、未来的工作计划态度是结合实际的创新
虽然对于工作开展不具备任何实践经验,但是仍然可以为今后的工作制定一个初步的计划,毕竟要想取得良好的工作效率,就一定要有完善的工作计划和明确的工作目标,如此一来,才能做到时时有目标,事事有重心,才能在看似遥不可及的任务目标中取得事半功倍的工作效率。首先是学习,学习是进步唯一的方式,虚心努力的学习更是尽快掌握提高业务能力最好的办法。毛主席云: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到乡镇工作,仅靠学习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加以实践锻炼。直接面对群众,有许多书本知识老是记不住,但到了具体工作,经历了容易记、记得牢。因此,只有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双重积累,才能让自己尽快的成长。其次是思考,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乡镇工作的亮点,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新的创意,时刻具备创新意识,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好的融入工作之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推陈出新;最后是勤奋,始终坚信一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好吃懒做不是该有的作为,勤奋努力才是年轻的乡镇公务员所必须的态度。
农村是一个广袤的天地,在这里有属于祖国最肥沃的土地和最朴实的人民,而作为年轻的乡镇公务员,要想成长为一名真正的“乡镇”干部,任重而道远。只有做到和农民群众真心的交朋友,摒弃不为农民群众所接受的作风习气,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树立工作依靠农民,工作为了农民的意识,做到发展依靠农民,发展为了农民,发展成果与农民共享。只有这样才能和农民群众将心比心,肝胆相照,成为实实在在的朋友,才能获得农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推动我们的工作顺风顺水,也只有这样年轻的我们才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乡镇干部”。
第四篇:思考与探索
思考与探索
1.反思你执教的一次语言教育活动?
2.在谈话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一次的语言教育活动《三只小猪》中,我将幼儿分成三大组进行角色扮演,幼儿很快在动作扮演中完成了言—行—意的转换,从而获得了大量的新的经验,完成了对角色的想象,同时他们还将自己的主观经验投射到故事中,出现了与故事原文截然不同的联想,如有的幼儿在扮演时,增加了用手机拨打110的情节,有的幼儿让三只小猪在危难时刻得到了大象伯伯的帮助赶走了大灰狼,还有的幼儿将自己想象成一只充满智慧的小猪,待大灰狼进屋后,给他喝了一杯奇特的饮料,大灰狼竟然变的和小猪、小兔们一样,不爱吃肉,爱吃草了,于是,三只小猪与大灰狼成了好朋友、、、、、、2在谈话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活动环境和条件的创设。
其次要选择恰当的活动方法。
最后要考虑活动的组织形式。
3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听赏”为主要途径。
(2)以幼儿阅读兴趣为先导。
(3)习得图画书阅读技能技巧。
(4)不以识字为目标。
第五篇:幼儿环境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环境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林蓓蕾
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环境意识在内)的基本手段之一。环境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教育,其形式包括社会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成人教育4方面。基础教育以大、中、小学生和幼儿为对象。而幼儿时期的环境教育是环境基础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幼儿时期所形成的对环境的态度和情感对其成长过程中环境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极为重要的。
厦门开展环境教育时间长,学校领导和老师的环境意识较高,环境基础教育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特别是幼儿环境教育工作在广度和深度上已经有所发展和突破。创建“绿色学校”作为厦门环境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得到蓬勃发展。全市各幼儿园深入开展环保教育活动、争创各级“绿色学校”,把环保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保证教师和课时,并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地域特点或教学优势做了许多环境教育方面的创新,形成各式各样的亮点,在创建工作中将环境教育融入少儿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注重激发儿童热爱环境的情感,使其在自然、社会、心理三个方面达到和谐统一。“十五”期间,厦门市共命名各级“绿色学校”49所,其中幼儿园13所。各幼儿园在创建“绿色学校”实践过程中创出特色,对于幼儿的环境教育起到了行之有效的作用,使厦门的青少年环境教育工作初见成效。
厦门幼儿环境教育实践
1、借鉴ISO14001环境认证体系建立学校的环境管理体系,实现“绿色学校”的目标
“绿色学校”是一项灵活性很大的计划,不同的学校可以选择各不相同的实施环境教育途径,来实现“绿色学校”的基本要求,在某种程度上,它更注重环境的教育和环境的管理。可是目前多数学校更注重显性课程的教育,即采用单一学科或者渗透课程组织模式,但是忽略了环境管理。学校环境管理的全过程包括方针、目标、管理方案、检查整个过程及其生成的各种程序、规范和制度,它们更多的是融入在学校的隐性课程中,是构成学校的环境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学校的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的校纪校风、师生言行、学习氛围、建筑设施、校园环境、学校所有的运行环节和具体做法,都有着教育性,它们都是影响学生环境价值观与态度、环境行为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注重隐性课程的开发,才能更好地实现环境教育的目的与目标。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强调将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它将环境管理融入隐性课程,纳入学校环境教育体系,使学校环境教育从单纯课堂教育转为面向全园、从简单传授转为双向互动,从被动参与转为主动行为,使“绿色学校”活动从依附于外界的评选转为内在需求和持续改进,从而使“绿色学校”创建工作不仅成为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而且也逐渐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ISO14001环境评审,系统地检查学校环境教育发展
已有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据厦门市第一幼儿园教师们反映,年审改进的过程,本身也就是环境教育的过程,不仅教育了幼儿,也教育了教师,甚至还教育了家长。
借鉴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将环境管理融入环境教育,使“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各阶段有记录、有档案,实现创建全程规范化痕迹管理,从而创办有特色的“绿色学校”。厦门市第一幼儿园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该园从健全组织入手,发动全体教工和孩子们,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把引入ISO14001的做法当作学校环境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来做,始终将环境意识和行动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性活动中,坚持“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工作目标,引导教师、幼儿关注环境问题,让学生在受教育、学知识、长身体的同时,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地球家园的高尚情操和对环境负责任的精神。厦门市第一幼儿园于2002年开始导入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在2004年3月获得通过,于2003年底获得厦门市级“绿色学校”称号,2004年获得省级“绿色学校”称号,2006年该园被推荐参评全国“绿色学校”,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逐年进步。
2、积极开展环保教育科研,提升教师的环境保护教育理论水平
在环境教育过程中,教师是环境教育的总体设计者和执行者,是幼儿的典范,一言一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发展。同样,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本人的环境意识、价值观以及对环境问题的看法态度及对环境知识掌握的程度,均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他们,直接影响着对幼儿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成效。因此,厦门十分重视教师环境保护意识的养成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充实。厦门市环保局和教育局每年开展校长和骨干教师的环保培训,并通过开展全市环保课件比赛等活动,号召各幼儿园大力开展教研活动,丰富环境保护教学内容,提高教师对环境保护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传授能力,提升了教师的环境保护教育理论水平,为更有效地开展环境保护教育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在多年实施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的基础上,厦门思明实验幼儿园参与了福建省“九·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厦门市“九·五”规划科研重点课题《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的研究探讨工作。通过系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对环境保护教育内容的选择、前沿先进教育理论和模式的运用及以开放的空间和时间解放幼儿心灵、促其自主环境保护意识和行为的形成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涉及到空气、纸、噪音、动物、水、鸟类等诸多环境教育领域,为该课题提供了大量的科研素材,较系统地探索了幼儿园环境保护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及途径,构建了具有厦门地方特色的幼儿环境保护教育体系,使这一课题的研究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该园还参与了中国—加拿大固体废弃物管理利用科研项目,承担了该项目中公众参与类的幼儿环境教育课题,以该园为试点,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运用渗透式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幼儿节约资源、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环境保护意识,取得了较好的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示范效果,得到了中、加两国环境保护专家的一致肯定和好评。
3、提高情感智商,让孩子在自然中体会关爱,萌发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敬意
环境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所要完成的任务是使受教育者综合环境素质得到提高,其教育目标包括情感目标、伦理目标、认识目标和行为目标,而在学前教育这一特殊阶段,应该把情感目标放在首位。美国心理学博士丹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商》一书中,大声疾呼“把智慧带进情绪,把关爱注入我们的生活”。关怀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品格,往往也是一种智慧。在国外,教师上自然课,通常采用十分朴实的方法,他们让学生闭上眼睛闻花瓣独特的气息,再通过图片来讲解各种植物的形状和生长环境,当学生已经熟悉了这些植物后,才到大自然里去观察。他们来到森林里或草丛里,不采摘、不做标本、不折断一根树枝、不踩踏草地,他们寻找和观察森林里、草地上、土地里的“小居民”,小心翼翼地装进大托盘里,然后由老师讲解各种昆虫的特点和习性后,再放进带有放大镜和刻度的透明的瓶子里,仔细观察,看完之后,再把“小居民”送回原地,使人感到他们不仅是在学习动、植物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关怀自然,关怀生命的情操。
让少年儿童到大社会、大自然中去接受环境教育,保证孩子们与大自然间真正的相互作用,与大自然的联系是促进他们生态理解力的重要因素。大自然大社会是一本活教材,它能促使孩子们真切感受到环境的意义,并获得环境知识。因此,学校要积极带领幼儿们走出校园,以大自然大社会为环境教育的课堂。由于幼儿认识过程中有意性发展较弱,他们对自然界各种颜色、声音以及变化多端的现象的兴趣都是无意的、偶然的、不稳定的。这就需要成人及时地帮助他们,去关心、了解生活中出现的有关自然界的各种秘密,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给予他们所能理解的环境知识,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
厦门多年的实践表明,环保夏令营和冬令营是环境教育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因而成为延续多年的传统习惯和工作重点,利用寒、暑假组织环保冬、夏令营活动已成为厦门环境教育的传统特色。寒、暑假是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的一个大好时机,利用相对比较集中的时间,以冬令营或夏令营这一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形式,举办有鲜明环保主题的活动是令人难忘的。近几年,厦门市环保局和教育局联合举办了“厦门香港两地青少年环保科技夏令营”、“海峡两岸青少年环保生态夏令营”、“厦门南平两地青少年环保生态年夏令营”、“厦门市环保摄影夏令营”及 “我爱大自然”青少年环保科技冬令营等,吸引了几千名孩子参加,使之成为厦门青少年环境教育的一个亮点,更培养了无数孩子热爱自然的环境意识。
4、根据幼儿特点,利用环境暗示,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
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环境的教育价值以及幼儿的教育目标等方面进行有区别的教育,幼儿环保教育可针对幼儿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点,整合多种教育方法和手段,逐步形成“单科渗透-主题活动凸显-随机教育结合”的立体化环境教育课程体系,寓教于乐,寓教于玩。选择少年儿童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入手,让孩子们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活动中自然地了解环境保护知识,树立环保意识。
厦门市各绿色学校布局各不相同,但均追求“绿色 环保 和谐”,有些幼儿园充分利用空中垂直绿化和幼儿园前后场地合理种植花草和果树上百种,饲养小动物和鸟类等,以优美安全的环境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赞扬。安放感应水龙头或节水龙头,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对师生进行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教育。在幼儿园醒目的地方张贴环境标语,潜移默化地教育人们保护环境。无声的楼房和墙壁变成“会说话”的教育者,陶冶了师生的情操,给师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园入门的宣传栏定期进行环保材料宣传,让家长把宣传栏当成自己增长环保知识的好窗口,并利用板报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环保教育。班级活动室的家园联系栏上也有环保小知识的提示。美好的环境净化师生、家长的心灵,激发大家的环保意识,爱护环境、讲究卫生、节水、节电等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成为师生、家长的自觉行动,园内的人与环境才能达到和谐统一。
除了借助常规性的单科教学和随机教育外,幼儿园依据教育教学特点和幼儿年龄特征制定环境方针,以儿歌形式体现,便于教师将其融合于教育教学中让全体幼儿能够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厦门市实验幼儿园利用“植树节”、“爱鸟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节日进行环境教育,“护绿小天使”、“和植物交朋友”、“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最喜欢的小动物”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成了宣传环境保护的大好时机。厦门一幼开展了大型的沙上亲子活动“保护海洋,从我做起”,开展大型“环保我能行”主题游园活动,使家长、幼儿在亲子活动中感受到“环保无小事,要靠你我他”的环境理念。幼儿园还开展多种环保教育活动,如国旗下的讲话、教师自编的环保儿歌、故事,环保教育活动教案设计、自编环保教材、收集环保资料,并汇集成册。在幼儿中开展了“讲一句有关环境保护的话”、“百名幼儿绘画表环保决心”等活动,不断强化幼儿的环境意识。
幼儿环境教育的初步探索
1、综合利用教育资源实施环境教育
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来构建环境教育课程、实施环境教育。综合利用教师、园内环境、社区环境及当地环境等,促使环境素质和行为成为幼儿园所有成员生活和道德精神的内在组成。
2、以“互动式”教育理念构建环境教育体系
以儿童为本,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将幼儿本身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放在首位,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提倡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师幼与环境之间、幼儿与家长、社区之间互动,通过多方位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形成全新的、立体式的环境教育活动体系。
3、以渗透为主,开展活动课程
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设定不同层次的环境教育目标,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组织环境教育活动内容。有机联系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结语
英国著名环境教育学者卡斯提出的环境教育模式所倡导的“关于环境教育”、“为了环境教育”和“在环境中的教育”中,作为环境教育策略层面的“在环境中教育”尤为适合幼儿阶段的环境教育,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及幼儿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
启蒙教育将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今天,环境教育工作者承担起重任是时代赋予的艰巨任务,我们责无旁贷、刻不容缓。我们要寻找合适学校教育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努力整合运用社会资源,让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一起关心环境、关注幼儿环保教育,最终把我们的新一代培养成为具有综合环境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所需要的合格的地球村公民。
(作者单位:厦门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