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21工程”“三线六带”农业特色产业规划实施方案9.15定稿
水城县“421工程”“三线六带”农业
特色产业规划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进水城县农业特色产业“421工程”,根据《六盘水市“3155工程”“三线六带”农业特色产业规划》,结合水城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生态文明建设、扶贫攻坚为指引,以市场为导向,以精准扶贫为推手,以科技为支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为手段,以打造“三线六带”八百里长廊、百万亩产业的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带为突破口,立足资源,大力发展核桃、刺梨、猕猴桃、茶叶、中药材和精品果蔬等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全县农业特色产业“421工程”的实施。
二、基本原则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水城县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考虑产业发展基础和市场发展潜力,扶持和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市场主导,项目带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鼓励和调动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农业特色产业建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生态治理,产业扶贫:充分发挥林果产业特色,进
2豆杉3400亩、刺梨150亩、其它1000亩、合计9050亩。改造提升猕猴桃1048亩、茶叶200亩、核桃1000亩、蔬菜400亩、中药材500亩、合计3148亩。(详见附表)
(三)农业园区工作目标。全县“三线六带”农业示范园区实施产业9.2万亩。其中:猕猴桃5万亩、茶叶2万亩、蔬菜1万亩、刺梨1.2万亩。
(四)年度建设目标。产业建设新建155917亩,其中2014年59960亩、2015年95957亩。改造提升268098亩。园区产业建设9.2万亩、其中:2014年6.3万亩、2015年2.9万亩。
四、重点工作
(一)抓好主体培育。以服务农业特色产业“421工程”和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创新经营机制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421工程”经营主体。充分利用省、市、县各类招商平台,加强对我县猕猴桃、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具有其他地区不可复制的唯一性优势和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推介宣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优强企业,输入现代农业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延伸产业链条和联结市场,带动更多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投向“三线六带”产业建设。发挥企业招商引资的主体作用,做好本土以煤矿企业为代表的非公经济的转产投资农业的引导工作,鼓励本地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做大做强产业。大力培育和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形成大企业带小企业、主体项目带配套项目、上下游产业互动的企业集群。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社,在增加数量的同时,把工作重心放在提升能力、壮大实力、提高质量上来,发展一大批“有壳有实”,运营机制完善、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积极引导种养大户参与“三线六带”农业特色产业建设,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培育新型农民。建立起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的利益联盟,分享产业建设成果,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
(二)抓好资金筹措。围绕“三线六带”农业特色产业建设的需要,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抢抓十八届三中全会、国发2号文件的政策机遇,加强与国家、省、市相关部门的对接,积极争取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治理、扶贫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资金支持“三线六带”产业建设。要加大发改、财政、农业、水利、林业、扶贫、国土、住建、交通、环保、经信、商务、科技、教育、气象、供销、质监等部门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形成“政策集成、产业集成、项目集成、资金集成”的发展格局。各级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引领作用,利用好当前国家支持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政策,加大金融资本对“三线六带”的支持力度;采取措施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三线六带”产业建设,切实帮助产业建设业主解决融资、担保难的问题。
(三)抓好苗木保障。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把苗木保障工作作为“三线六带”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各产业要根据产业建设年度建设任务,合理安排苗木生产,重点要加强猕猴桃、茶叶、核桃、刺梨等产业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逐步提高“421工程”建设苗木自给率,为“三线六带”建设提供优质、安全的苗木,确保“421工程”稳步健康发展。切实加
6业生产资料配送、产品设计、品牌打造、电子商务、冷链物流等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平台,实现农业特色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四)加强资金、物资保障。农业特色产业”421工程”“三线六带”建设有关部门、乡镇和实施业主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和筹集资金,用于产业建设。同时对产业建设项目进行验收,及时兑现产业建设的奖励扶助资金,提高业主的建设积极性。
(五)落实责任机制。各相关部门和涉及乡镇党政“一把手”是“三线六带”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农业特色产业“421工程”“三线六带”建设推进情况将作为“421工程”建设的重点考核内容。对工作不重视、推进不力,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和推诿扯皮,影响全县“三线六带”建设工作的,将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
附表:1.水城县“421工程”“三线六带”新增产业年度规划表
2.水城县“421工程”“三线六带”产业提升改造规划表
第二篇:成县王磨镇农业特色产业十二五规划
王磨镇农业特色产业十二五规划
一、基本情况
王磨镇地处成县北部山区,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由原王磨镇和水泉乡合并而成,由于5.12地震后,王磨办公场所重建,现在水泉办公。境内有黑峪河、熊家河两条河流,有“支王、王晒、王二”三条县乡公路纵横连接县城和周边乡镇,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海拔2377米,最低1020米。全镇幅员面积169.88k㎡,土地总面积59427.5亩,境内覆盖有大片天然林,生态环境良好,为成县北部的水源涵养林区,森林覆盖率70.6%,植被覆盖率94%。年平均气温9摄氏度、年降水量700毫米左右。
全镇共辖15个行政村(有2个少数民族村),69个村民小组。共有回、汉两个民族共2104户、农业总人口8837人,流动人口355人,劳动力资源总数5483人。全镇共有耕地面积20170.2亩,退耕还林面积7281.5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00元,基本实现小康水平。
二、农业特色产业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在历届镇党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全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加快王磨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坚持发展抓项目、突出抓特色、重点抓产业、增长抓转变、增收抓调整的经济工作总方针,在农业特色产业做出了成绩,得到了市县领导的肯定。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农业固本的发展目标,着力发展农业特色产 1
业:一是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全面启动实施农民增收“六大行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通过保农田、推科技、引良种、配方施肥等,全面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中药材和特色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使全镇农业结构更趋合理,截止2010年底,粮食平均单产达到了355公斤,较2005年增加65公斤,总产量达到8050吨。二是核桃产业初见成效。通过不懈努力,全镇发展优质核桃1.5万亩,建成了核桃采穗园一个、综合示范园两个,“两化”示范村3个,发展种植大户56户,“七虫三病”核桃树综合管理技术全面推广,“两化”建设不断推进,经济效益日趋显现。三是加快农业特色产业开发步伐。全镇特色产业面积达到1.6万亩;建成绿色田园和韦山核桃示范园专业特色产业基地;发展中药材种植1200亩,种植基地1个;发展獭兔等特色养殖大户8户,成立种养殖协会2个;动物疫病防治网络不断完善,良种冻配等先进技术得到全面推广。四是全面落实了强农惠农政策。粮食补贴、税费减免等一系列惠民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十一五期间,落实退耕还林补偿款837.4万元,兑现计划生育救助资金32.5万元,下发粮食直补金564.8万元,落实农村学生“两免一补”资金183.4万元,落实扶贫资金396万多元,争取上级农田水利、道路修护、村镇文化及办公设施资金241万元。
截止2010年底,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19亿元,较2005年增长40%;粮食总产量达到8050吨,较2005年增长250吨;全镇人均纯收入达到
2850元,较2005年增长1250元。
三、十二五期间农业特色产业方面的规划
今后五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五年,是推动我镇现代农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五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们牢牢把握住这一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乘势而上,合力拼搏,以科学发展观统缆全局,把王磨镇的农业特色产业打造成 “省内有影响、全市创一流、县区树标杆”的龙头产业。
“十二五”期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我们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工作目标再提高,工作措施再强化,工作力度再加强,突出抓好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等重点工作,以各项工作的新胜利,推动我镇经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更大的跨越。到“十二五”末,全镇农业增加值达到3292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700元。
我们将全力抓好“三农”工作,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一是推进特色产业化进程。按照县委、政府提出的“尊重规律、扩大规模、强化科技、壮大龙头、打造品牌、提质增收”的总体要求,在确保粮食安全的情况下,发挥资源比较优势,注重品牌建设,着力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加工、科技化支撑,努力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做大做强核桃主导产业和综合产业基地及示范园建设,加快发展
特色养殖、中药材种植等主导产业,加快种养殖协会和专业合作社的组建。经过五年的努力,使全镇特色产业面积达到2万亩,农业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53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特色产业的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发展核桃1.82万亩、中药材2000亩,发展投资规模2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5户,认定市级龙头企业3户,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个。二是大力实施科技增粮工程。进一步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应用,切实抓好农业科技措施推广工作,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力争粮食总产稳定增长。三是加强惠农政策落实工作。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事关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形象,我们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倾情落实,让政策成为树亲民形象之举,让农民真切感受党的惠农政策的温暖。四是全力抓好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按照“省内有影响、全市创一流、县区树标杆”的创建目标,着力打造绿色田园农业综合示范园,使其成为全市特色农业标杆企业;全力做大做强韦山核桃综合示范园示范点,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提高效益。五是大力推进特色养殖基地建设。在祁坝村、陈庄村、王磨村依托现有发展优势,大力发展以獭兔养殖为主,肉鸡、肉鸽等全面发展的特色养殖基地;在杨庄、王磨、梨树、水泉等村发展肉猪、肉牛、羊等养殖基在,成立专业协会5个,发展养殖大户35户。
第三篇:衡阳市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实施方案
衡阳市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实施方
案
编 写 提 纲
一、项目概述
包括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工作基础和优势、总体目标和任务,预期效果。
二、现有工作基础、条件和优势
1、项目的技术来源,技术依托单位情况,技术人员情况、科技服务能力情况。
2、项目牵头企业情况,基地产业规模现状。
3、项目区内中介服务组织情况。
三、具体任务与进度安排
1、详细说明本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
2、分列出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工作内容和阶段目标。
四、主要建设内容与考核指标
1、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2、项目技术引进、集成、转化、推广方式及其技术服务路线。
3、项目实施各阶段及项目完成后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技术经济指标。
五、市场与效益分析
六、组织实施及保障措施
七、经费预算来源与使用计划
简述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渠道,明确县市区项目支持意见;根据项目进度和筹资方式,编制资金使用计划。
八、承担单位和主要成员简况
说明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项目组主要研究人员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项目负责人情况。同时应列出项目负责人及专家组成员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学历、职称及从事专业简表。
第四篇:成县抛沙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抛沙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抛沙镇位于成县县城以西5公里处,国家级森林公园鸡峰山脚下。全镇辖15个村、100个村民小组、5569户24000多人,有耕地3.1万亩。为全面落实我镇制定的“十二五”规划,在全镇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镇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镇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奋斗目标,特制定《抛沙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以土地流转为抓手,精心实施“258”工程(2个示范带、5个示范展示区、8个特色产业专业村),努力提升我镇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水平,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
二、基本原则
1、优化结构原则。大力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发展优质粮生产,在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瞄准现代农业目标,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培训体系,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
2、因地制宜原则。根据现有的优势与潜在的发展优势,因地制宜选择有发展前途的项目,以形成明显的区域特色和产业特色,大力推进特色农业规模化,产业经营一体化,在做大做强做优上下功夫。
3、集约经营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形成规模,同时与县镇村三级特色农业发展规划相衔接,种植养殖的优势项目、优势产品、特色产业相对集中,形成集约经营和科学发展的新格局。
4、政府引导原则。积极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和服务指导工作,鼓励多元化投资现代农业,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大力推进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5、城乡统筹原则。进一步加强农业与其它产业的联结,把现代农业融入二、三产业和观光旅游等产业,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发展目标
1、主要目标。到2013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0.78万元;农业总产值达3200万元,特色农业面积达1.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0%。
2、发展重点。着力实施“258”工程
------以我镇南山环形村道为轴心,通过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和核桃产业开发,逐步建设成南山流域优质核桃产业示范带。一是以抛沙核桃产业大户马**200亩核桃嫁接采穗圃为支点,向全镇核桃种植户提供优质接穗,开展高接换优,使全镇1.4万亩核桃树进行综合管护。二是以东营村1200亩核桃树综合管护示范点和胡家岭500亩核桃树集中栽植示范园为载体,进一步发展核桃种植规模,延伸至赵山、小湾、坪岛、唐坪、任湾、东营六村1800户,面积达到4500亩。三是以我镇新修南山环形村道为基础,在铺沙的基础上逐步开展硬化路面工作,将大力改善南山流域村容村貌,做到“三通一平一改”,从而为引进核桃龙头企业打好基础,力争2013年在南山流域落户1家农业企业,解决当地就业人员150人左右。形成以我镇南山环形村道为轴心,东至赵山村区域,西至东营村区域的南山流域优质核桃产业示范带。——--以江武公路省道为轴心,精心打造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带。一是以广华果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广化村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设施栽培业,在该村现有设施栽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规模,高效设施栽培面积达0.38万亩以上。二是以乐楼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为载体,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将乐楼村建成面积达500亩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示范点。扩建200亩大、中、小拱棚的生产,大力发展以棚室生产为主的蔬菜设施栽培。三是以山区蔬菜示范点为载体,进一步探索和总结经验,着力发展山区蔬菜,严格按照《成县山区蔬菜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坪岛村通过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技术要求和指导示范户分散栽培管理等形式在早春示范推广地膜甘蓝、莴苣、西葫芦、黄瓜等其它蔬菜;秋冬季示范推广甘蓝,示范种植西芹、秋豆、茄子、萝卜、辣椒、大白菜、娃娃菜等蔬菜。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力争2011年示范点亩增收2000 元,2013年发展100亩,农民增收达到2O万元。形成以江武公路为主线,东接乐楼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西接广丰园区的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带。
———以“5大示范展示区”为契机,着力建设农业特色产业样板区。一是千亩日本西洋樱桃展示区。目前引进12个品种的甜樱桃18000株。二是千亩精品蔬菜区。在广化、乐楼建成设施蔬菜1010亩,露地蔬菜650亩。三是百亩花卉展示区。在广华果蔬园建成150亩花卉苗木示范区,坚持示范推广同步进行。四是十亩水产展示区。依托广华果蔬园建设15亩水产养殖区。五是核桃密植展示区。在东营村建成100亩核桃密植区,开展高接换优、全程核桃周年综合管理。通过目前已经建成的“五大示范展示区”扎实开展品种的引进、试验、推广工作,模范带动我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同时提供了培育和创新新一代特色农业提供了优良的平台。——--以“西狭颂”省级风景区为依托,精心谋划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区。一是着力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加强环境设施建设,健全自然保护网络,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水生作物,大力招商引资,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绿色长廊、观赏台楼、垂钓中心、特色农家乐、休闲餐厅等,栽植四季常绿的景观苗木,建成绿水青荡、水景一体、闻名遐迩的休闲农业观光区。二是着力提升广化高效农业园区。按照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标准,进一步拓展园区规模,面积扩大到800亩;提升园区层次,加快高档苗木、珍稀植物、瓜果采摘等基地建设,以此建成全县景观苗木花卉基地,发展循环生态养殖、农耕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观光园。四是着力提升丰泉村、广化村文化长廊建设档次源。进一步加大投入,扩大规模,优化外部环境和内部设施建设,配套好绿化、亮化、美化设施,突出汉代风格使之与“西狭颂”省级风景区连线成片。通过三年的努力,形成沿西狭公路东接广化高效农业园区、西接省级名胜风景区“西狭颂”丰泉村的集花卉苗木、休闲餐饮、汉韵风景、垂钓游玩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区。
——--以传统产业为基础,精心打造8大优势特色产业专业村。一是千亩优质商品粮油生产基地村。充分发挥我镇自然环境优越、小麦、油菜生产水平高、品质好的优势,以转湾东北部和强坝村区域等村为主产区,通过引进高产优质新品种,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实施无公害栽培,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5000亩优质商品粮油产业化生产基地。二是能繁母猪繁育基地村。发挥坪岛等村的繁育技术优势,进一步做大能繁母猪产业,到2013年,达到 1万头以上,出仔猪20万头以上。三是食用菌生产基地村。以丰泉村为龙头,精心打造食用菌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平菇、香菇、金针菇等菌类作物,到2013年,全村蘑菇大棚达到120座。四是观光农业休闲展示村。依托广化高效农业园区,与建设中的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区相结合,着力将广化村打造成观光农业休闲展示村。进一步开拓创新,尝试拓展生态保护,休闲农业,文化传承等新型功能,培育农业的新兴产业,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到2013年初步建成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科普教育基地和农业文明传承载体,形成热爱农业、关心农业,重视农业的良好氛围。五是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村。依现有基础,逐步在乐楼村建成500亩高标准无公害蔬菜示范村。扩建200亩大、中、小拱棚的生产,大力发展以棚室生产为主的蔬菜设施栽培;积极引进示范推广优质抗病虫蔬莱新品种;强化技术培训,到2013年,培训农民达到1650人次,考取蔬菜生产工资格证1400人。六是精品鲜果基地村。着力建设小湾村水果、鲜果600亩。七是草鸡生产基地村。胡寨以养鸡大户陆**为载体,在韩坡、贾山等社发展草鸡生产,到2013年建成草鸡生产基地村,发展规模养殖大户15户,年饲养草鸡量达50万羽以上。八是优质核桃生产基地村。以胡家梁、庄子、堆子、刘坪等区域为主体,依据东营村优势,大力发展核桃生产,建设核桃基地0.7万亩以上,到2013年达1.1万亩。
——以陇南西城经济开发工业园区为载体,精心打造农产品加工贸易区。根据我镇现有产业状况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农产品加工贸易园区的主要功能区规划为生产服务与管理区、农产品批发市场、粮食加工区、畜牧水产加工区、蔬菜包装加工区、农业生物制品加工区、综合加工区。到2013年,确保农产品加工贸易园区建成雏形,2015年,抓完善、抓规范、抓提升,到2020年,真正使我镇的农产品加工贸易区成为强有力的流通载体,使农产品货畅其流,为农产品产得出、销得掉提供重要保障,促进高效农业快速发展,促进资本等要素向农业集聚,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推进措施
1、坚持用强劲的组织力量发展特色农业。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成立由政府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牵头、各涉农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研究特色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明确阶段性推进措施,使全镇特色农业的发展始终在强有力的行政推动下健康发展。二是层层落实责任。认真落实村及镇有关部门发展特色农业的责任制,建立各片片长为特色农业发展负总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制。同时,建立各涉农站所帮扶制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扶持特色农业发展。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实行特色农业发展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实施责任化。由镇“两办”牵头,组成专门督查组,定期进行督查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并列入整体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以严格的考核和奖惩手段加以推进。
2、坚持以农业项目推进特色农业发展。加大农业招商力度,紧紧围绕我县产业特色和重点招商项目,组织精干力量,成立专业招商小分队,组织农业招商大会战,面向知名度高的农业发达地区登门招商和驻点招商,寻求农业项目。积极到县内外引进有实力的投资者带市场、带资金、带技术来我镇创办特色农业项目。
3、坚持用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一是强化农技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根据本镇实际,充实和解决基层农技人员知识老化等问题,调动和发挥他们为特色农业发展服务的积极性。二是加大“品种、技术、知识”三项更新工程的实施力度。推进高产、优质、生态技术普及化。三是认真实施科技入户和农民培训工程。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业企业、基地、农户、田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到2013年,推广优良品种20个,先进适用技术15项。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目标,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和产品认证,以标准化生产为抓手,以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为保障,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到2013年,全镇无公害农产品达到5个。
4、坚持把加大投入作为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保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所有涉农项目资金,向规模大、层次高、带动力强的农业项目倾斜,大力扶持现代农业项目建设。积极协调银行等部门,采取直接补贴、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多种扶持形式,支持特色农业的基地建设、规模养殖、龙头企业建设和品牌创建。同时与县委、政府,各涉农有关部门紧密联系,为特色农业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5、坚持把土地流转作为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前提。继续强化土地流转工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农民通过转包、租赁、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注重将土地流转与农业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流转土地尽量相对集中连片。将广化村已流转给广华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的400亩土地,取得的良好效益树立成全镇土地流转的榜样,积极鼓励开辟现代农业创业园,鼓励农技人员、党员干部、种养能手进园创办现代农业项目。
6、坚持把强化服务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立足全镇特色农业发展的大局,突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克服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等现象,积极营造上下联动、全力支持特色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着力做好各环节的服务工作,努力形成齐心协力推进特色农业发展的合力。
二〇一一年三月三日
第五篇: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计划规划.
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县”战略目标,全力打造长三角绿色高效农产品主产区,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长委〔2009〕7号)精神,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0年~2012年。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核心,大力实施农业“510”工程和现代农业建设工程,现代农业不断向经营产业化、功能多元化、设施现代化、布局区域化、生产科技化、生态环境优良化、经营主体知识化方向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商品蔬菜、名优茶叶、优质水果、特种水产、花卉苗木、现代竹林、传统蚕桑七大支柱产业,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713元。我县先后获得“中国银杏之乡”、“中国红梅之乡”、“中国栝楼之乡”、“中国扬子鳄之乡”、“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茶叶发展政府贡献奖”、“AA省农业特色产业竹木强县”等荣誉称号。生态高效优质主导产业初具规模。2009年底,全县农业七大特色产业发展到94万亩(其中设施农业12.8万亩),产值25.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格局基本形成;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全县农机总动力达39.1万千瓦。大力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和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6.3%;农产品加工业取得长足进步。全县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190余家,资产总额20.4亿元,固定资产14.5亿元,年销售额30亿元,年利润4.7亿元,带动农户13.3万户,联结种养基地52万亩,波路梦(食品)加工、味之源水果加工等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不断引进,提升了我县农产品加工水平;农民组织化程度显着提升。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66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合作社7家,市级示范性合作社22家,县二星级以上合作社17家,入社农民6290人,带动农户4.25万户,占全县农户的27.8%;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全县制定并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发布的农产品标准138项,农产品企业标准115项,建立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区1个,省级标准化园区14个,实施国家地理标记产品1个,获AA省农业名牌6只,湖州市农业名牌18只,省着名商标11件,市着名商标22件,“XX白果”、“XX紫笋茶”获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不断提高。79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有机绿化食品认证,累计建成省级以上无公害基地24万亩,绿色食品基地40万亩;休闲观光农业方兴未艾。八都岕十里银杏长廊、和平城山桃源山庄、二界岭XX金钉子生态农业园区、渚山杨梅休闲基地等一批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已基本建成,顾渚茶文化景区、泗安仙山湖开发等一批生态项目正在加快实施。
我县现代农业发展总体呈良好发展势头,但也存在着农业产业化程度不够高、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滞后、农业服务机制不够健全、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问题。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业规划为引导,政策扶持为引擎,科技示范为引领,创新机制为动力,节庆活动为载体,行政推动作保障,充分发挥XX区位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优产业、强龙头、建基地、重特色、创品牌”的总体要求,不断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努力促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大发展、农产品加工水平大提高、品牌建设大突破、产业化带动能力大提升,通过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建设一批特色主导示范园和精品农业示范园,为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XX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立足国内,面向国际,根据市场需求,坚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方向,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进产业化经营。重点鼓励发展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优、对农民增收贡献大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潜力产业。
2.坚持区域化布局,点、线、面同步推进。注重发挥区域、资源、技术、产业、市场等优势,因地制宜,创新特色,积极鼓励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着力“点”的建设,推进高效农业示范点和专业村的建设;注重“线”的构建,重点推动长和公路、长达线、新318国道、南太湖滨湖大道等沿线区域的现代农业发展;突出“面”的提升,依托区域布局建设特色产业大园区。3.坚持科技创新,注重创优品质品牌。用现代农业科技武装农民及农业产业化各环节,着力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监督体系,加强绿色产品及基地认证,实施品牌化战略,推动标准化生产,鼓励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科技含量,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4.坚持尊重群众,农民主体和政府主导相结合。发展现代农业根本目的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也是市场主体,在坚持规划引导、政策推动、科技服务的同时,强化宣传发动和行政推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形成上下齐心合力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总体目标
立足打造长三角绿色高效农产品主产区的战略目标,不断把我县现代农业建设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发展体系,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到2012年总体目标为: 做大特色产业,建成优质水果、茶叶、商品蔬菜、特种水产、花卉苗木、毛竹、蚕桑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00万亩;提高产品质量,建设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0万亩、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8万亩;打响产品品牌,创成市级名牌农产品20只、省级10只;拓展延伸产业,发展农业休闲观光园30个,园区面积3万亩;深化农产品加工,培育县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80家、市级40家、省级6家;提升组织化水平,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家;增强销营能力,培育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本县农产品经纪人1000名,建设农产品专业市场2个;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2个,农业特色精品园5个。
三、重点发展产业和空间布局
(一)重点发展产业 1.优质水果产业
大力发展以葡萄为主的优质水果产业,重点推广设施栽培,到2012年,建成优质水果标准化生产面积8万亩。
葡萄:重点推广避雨栽培和保温栽培,到2012年,新发展3.89万亩,由2009年的2.11万亩发展到6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葡萄生产基地。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雉城镇、虹星桥镇、和平镇、林城镇、泗安镇等乡镇。
其它优质水果2万亩。其中杨梅1.5万亩,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李家巷镇、洪桥镇、龙山街道、水口乡等乡镇;梨3000亩,以蜜梨种植为主,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吴山
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乡;引进栽培新品种樱桃2000亩和引种蓝莓500亩,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二界岭乡。2.茶叶产业
茶叶产业总体以稳定茶叶种植面积、提高茶园基地栽培管理水平、优化茶叶加工工艺、提升茶叶品质、打响茶叶品牌、拓展营销渠道为主,到2012年,面积由2009年的8.4万亩发展到10万亩(紫笋茶5万亩、白茶5万亩),争创全省茶叶生产十强县。
紫笋茶:以改良栽培品种,提高茶园管理水平为主。到2012年,新发展1万亩,由2009年的4.1万亩发展到5万亩,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水口乡、泗安镇、二界岭乡、雉城镇等乡镇;
白茶:以提高加工能力、健全营销网络、拓展营销渠道、打响产品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为重点。到2012年,新发展0.7万亩,由2009年的4.3万亩发展到5万亩,规划重点发展乡镇为和平镇、吴山乡等。3.毛竹产业
山区乡镇结合松材线虫病防治和低产林改造,大力发展毛竹产业,到2012年,全县毛竹面积由2009年底的33.3万亩发展到38万亩,成为全省竹业强县。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和平镇、煤山镇、二界岭乡、槐坎乡、水口乡、白岘乡等毛竹主产乡镇。4.商品蔬菜产业
大力发展以大棚设施栽培为主的蔬菜产业,集中力量推进大棚茄子和食用菌快速发展。到2012年,全县商品蔬菜由2009年的11.5万亩发展到1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由2万亩发展到4万亩,成为我省商品蔬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大棚茄子:进一步加快雉城镇和洪桥镇环太湖沿线原产区域种植面积的扩大,加大力度推进吕山乡、虹星桥镇的发展。到2012年新发展1.1万亩,由2009年的1.9万亩发展到3万亩,规划重点发展乡镇为雉城镇、洪桥镇、吕山乡、虹星桥镇等。
食用菌:以发展金针菇、磨菇等种植为主,到2012年建成2000亩的食用菌种植基地,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雉城镇、水口乡等乡镇。其它设施蔬菜:推进大棚西瓜的发展,到2012年虹星桥镇建成5000亩的大棚西瓜基地;拓展大棚芦蒿、芦笋种植面积,到2012年水口乡建成3000亩的大棚芦蒿、芦笋基地。5.花卉苗木产业
以发展提升为主,鼓励发展中大规格、容器苗、观赏梅和市场适销对路名优树种,大力创新发展鲜切花。到2012年,全县花卉苗木由2009年的13.5万亩发展到15万亩,走在全省前列。
绿化苗木:依托泗安镇的辐射作用,加快周边乡镇苗木产业的发展。到2012年新发展面积0.8万亩,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泗安镇、林城镇、二界岭乡、小浦镇等乡镇。
观赏花卉:以AA和邦园艺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和AA冠龙园林绿化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盆栽观赏植物、鲜切花产业和观赏花卉的发展。到2012年新发展面积2000亩,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泗安镇、龙山街道、林城镇等乡镇。
观赏梅:按照“以大力培育观赏梅为主,兼顾青梅发展”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XX东方梅园有限公司的带动作用,到2012年新发展面积4000亩,由2009年的1.1万亩发展到1.5万亩,同时推动红梅鲜切花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林城镇和龙山街道等乡镇。6.特种水产产业
大力发展生态鳖、河蟹养殖,提升青虾、南美白对虾等其它特种水产的养殖管理水平,提高养殖效益。到2012年,全县特种水产养殖面积由2009年的11.0万亩发展到13万亩,成为我省主要的淡水养殖基地。
生态鳖:充分发挥XX县太湖有机花鳖行业协会作用,利用一定知名度的“忘不了”有机花鳖品牌,加快我县生态鳖养殖规模。到2012年新发展面积1.4万亩,由2009年的0.6万亩发展到2万亩,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虹星桥镇、和平镇、林城镇等乡镇。
河蟹:利用有一定知名度的省名牌产品“漾荡牌”河蟹品牌,加快我县河蟹养殖规模。到2012年新发展面积0.5万亩,由2009年的1.5万亩发展到2万亩,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洪桥镇、夹浦镇、龙山街道等乡镇。7.传统蚕桑产业
不断提升蚕桑产业的种养水平,着力培育蚕桑产业专业村专业户,深化经营体制改革,提高市场竞争力。到2012年,全县蚕桑面积由2009年的2.5万亩适度发展并稳定在3万亩左右,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吕山乡、吴山乡、林城镇等乡镇。
(二)空间布局 按照点、线、面同步推进的原则,根据“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的要求,通过推进特色产业区、产业带、产业基地和产业强镇及专业村建设,大力发展以葡萄、花卉苗木、大棚茄子、河蟹、生态鳖、红梅等特色农产品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1.形成四大特色产业区
都市休闲农业区:以龙山街道、水口乡、夹浦镇、雉城镇等城市周边及城北乡镇为主,平原地区重点推进万亩葡萄基地建设,半山区重点推进万亩杨梅基地和万亩高品质紫笋茶基地建设,并依托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和城郊区位优势,结合顾渚丰厚的茶文化资源、优美的田园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休闲采摘、农事生产、农家生活和农村文化相结合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区。
现代生态园林区:以林城镇、泗安镇、二界岭乡和小浦镇等城西乡镇为主,重点推进绿化苗木、观赏花卉、盆栽植物发展,形成十万亩的花卉苗木产业基地,建成浙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泗安镇花卉苗木专业市场,把城西区域建设成为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园林区。高效水产养殖区:以洪桥镇、夹浦镇、吕山乡、虹星桥镇等东部以及中部乡镇为主,通过标准鱼塘建设,重点推进河蟹、生态鳖等特种水产养殖,培育水网平原地带特色产业。洪桥镇重点推进万亩漾荡牌河蟹基地建设,虹星桥镇(包括和平镇和吴山乡)重点推进万亩忘不了生态鳖基地建设,夹浦镇和吕山乡重点建设万亩特种水产综合基地。
综合型特色农业生产区:以和平镇、吴山乡等南部乡镇为主,重点推进葡萄、桃子、梨等特色水果和白茶产业发展,建设“生产为主、兼具休闲”的综合型特色农业生产区。和平镇重点推进万亩白茶、万亩优质水蜜桃和万亩葡萄基地建设,吴山乡重点推进万亩特种水产、万亩蜜梨以及梨酒加工基地建设。同时推进城山桃源山庄、旭升茶场、亿丰农业园等一批农业休闲观光园建设。2.打造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
高效葡萄示范带:长和公路沿线,以夹浦镇、龙山街道、雉城镇、虹星桥镇、和平镇为主,重点发展优质高效设施葡萄栽培,并依托沿线葡萄基地,建成龙山街道留下及渚山龙潭泉、夹浦长平、虹星桥罗家、和平庄里等8个葡萄休闲观光基地。
绿色农业展示带:沿新318国道,二界岭乡、泗安镇重点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林城镇、虹星桥镇、吕山乡重点推进高效设施葡萄产业发展,并依托沿线高效生态特色基地,建成10个休闲观光基地,重点推进泗安镇尹家边杨子鳄村千亩高效设施休闲农庄、AA大学XX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
休闲农业观光带:长达公路及南太湖滨湖大道沿线,以龙山街道、水口乡、夹浦 XX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
镇、雉城镇、洪桥镇为主,依托花卉苗木、葡萄、设施蔬菜、特种水产等特色产业发展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推进丰富城乡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农业休闲观光带建设。长达线沿线重点推进水口茶文化景区、龙山街道杨梅山庄和龙潭泉葡萄休闲观光园等农业休闲观光园建设,滨湖大道沿线结合南太湖西侧观光旅游开发,重点推进雉城彭城设施蔬菜、洪桥古龙特种水产等农业休闲观光园建设。
3.建成100个特色产业基地(点)。按照高效益、优设施、上档次、强示范的要求,通过很抓土地流转、发展规模集约经营,狠抓设施栽培、发展生态高效生态农业,狠抓新型农民培育、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结合省级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到2012年,建成100个亩净收入超5000元的现代农业园区,园区面积超20万亩,努力实现成为浙北乃至全省最具生态、效益最佳的现代农业综合园区。
4.发展30个农业休闲观光园。依托特色农业带建设,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共建成农业休闲观光园30个,其中沿长和线及老104国道(龙山大道至父子岭)高效葡萄示范带建成农业休闲观光园8个,沿新318国道绿色农业展示带建成农业休闲观光园10个,沿长达线及南太湖滨湖大道沿线休闲观光农业带建成农业休闲观光园12个。
5.培育6个特色产业强镇和80个专业村。根据平原水网、山区、半山区不同地域特点,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区域布局,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强镇强村建设。到2012年,全县建设特色农业产业乡镇6个,特色农业专业村80个。6.建成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和5个特色精品园。立足和平镇和泗安镇现有农业特色产业优势,通过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经营水平、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健全服务管理等措施,把和平镇和泗安镇建成AA省首批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同时建成花卉苗木、茶叶、特种水产、葡萄、设施蔬菜5个省级特色精品园,通过园区建设引领我县现代农业发展。
四、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机制。切实加强现代农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建立推进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的领导小组,农村工作综合部门要协助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农口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的职能,牵头做好具体指导工作,财政、发改委、金融、工商、科技、水利、交通、电力等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对农业产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强化行政推动手段,充分发挥县领导联系特色农产品制度、现代农业发展相关工作协调小组、农口部门班子成员联系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技人员联系产业基地制度等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加强现代农业发展的推进力度;强化工作考核,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对农业产业发展成绩突出的乡镇村和作出突出贡献的部门、企业给予表彰奖励。
2.努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推进农技推广联盟建设,促进科研和推广有机联系,提高科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发展,进一步加大政府扶持、政策支持的力度,使之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承担载体;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为农户提供有关的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市场供求等方面的信息;发挥各涉农部门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信息、人才、技术、资金、物资、基础设施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着力健全和完善相关服务体系,组织社会力量,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专业培训等多方面的服务。
3.继续加大现代农业发展投入力度。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根据规划重点发展产业和重点区域,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扶持政策,切实加大财政扶持投入力度,充分发挥政策扶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整合部门资源,水利、交通、供电等部门对现代农业发展给予倾斜;推动金融部门支持,健全和完善农村住房抵押、林权抵押等手段,切实增加信贷资金投入;强化招商引资和激活民资,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投资现代农业发展,形成全社会投资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4.不断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切实转变现代农业发展理念,立足全局思考和谋划农业,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现代市场经济理念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转型,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构建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体系;转变工作机制和方式,坚持按市场经济规律管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意识,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切实提高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调控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的水平。附件:1.高效农业示范基地(点)创建规划表 2.农业休闲观光园创建规划表 3.农业特色产业强镇创建规划表 4.农业特色产业强村创建规划表